第一篇:2011年化学复习总结性资料: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SO4)2·12H2O 漂白粉:Ca(ClO)2、CaCl(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2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NH4)2(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乙炔)TNT:三硝基甲苯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酒精、乙醇:C2H5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能使蓝墨水褪色,呈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OH)3——红褐色沉淀 Fe(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NH4)2(SO4)2——淡蓝绿色
+
+
+Fe2O3——红棕色粉末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OH)2CO3 —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FeS——黑色固体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KMnO4-——紫色 MnO4——紫色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
--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
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四、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 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I->Br– >Cl->OH->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CO3 + 2Al + 3H2O = 2Al(OH)3↓ +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例:电解KCl溶液: 2KCl + 2H2O == H2↑ + Cl2↑ + 2KOH 配平: 2KCl + 2H2O == H2↑ + Cl2↑ +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PbSO4 PbO2 +2e-→ PbSO4
2-3+
+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42--2e = PbSO4 正极: PbO2 + 4H + SO4 +2e = PbSO4 +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为: 阴极:PbSO4 +2e = Pb + SO4 阳极:PbSO4 + 2H2O-2e = PbO2 + 4H + SO4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因为原子半径:Si> C> O).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13、含有Fe 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
2、Fe(SCN)
3、Ag(NH3)、[Cu(NH3)4]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
2+3+--2--+
2-+2---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26、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
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也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14、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
⑪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如: Cl2+H2O、H2S+O2、、NH3+O2、CH4+O2、Cl2+FeBr2 ⑫ 化合物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NH3+NO、H2S+SO2、Na2O2+H2O、NaH+H2O、Na2O2+CO2、CO+H2O ⑬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PCl3+Cl2、Na2SO3+O2、FeCl3+Fe、FeCl2+Cl2、CO+O2、Na2O+O2
+++++
+
六、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剂
活泼非金属单质:X2、O2、S 高价金属离子:Fe、Sn4+ 不活泼金属离子:Cu、Ag+其它:[Ag(NH3)2]、新制Cu(OH)2 含氧化合物:NO2、N2O5、MnO2、Na2O2、H2O2、HClO、HNO3、浓H2SO4、NaClO、Ca(ClO)
2、KClO3、KMnO4、王水
还原剂 活泼金属单质:Na、Mg、Al、Zn、Fe
某些非金属单质: C、H2、S 低价金属离子:Fe、Sn2+ 非金属的阴离子及其化合物:
S、H2S、I、HI、NH3、Cl、HCl、Br、HBr 低价含氧化合物: CO、SO2、H2SO3、Na2SO3、Na2S2O3、NaNO2、H2C2O4、含-CHO的有机物: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有:S、SO3、HSO3、H2SO3、SO2、NO、Fe 等,及含-CHO的有机物 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1.浓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2.温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Cl2+2NaOH=====NaCl+NaClO+H2O 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cu+h2so4稀 不反应 cu+2h2so4(jia re)---so2 3.溶液酸碱性.2S2-+SO32-+6H+=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S、SO32-,Cl、ClO 在酸性条件下均反应而在碱性条件下共存.Fe 与NO3共存,但当酸化后即可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 ??? 一般含氧酸盐作氧化剂时,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比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强.故酸性KMnO4溶液氧化性较强.4.条件不同,生成物则不同 1、2P+3Cl22PCl3(Cl2不足); 2P+5Cl22 PCl5(Cl2充足)2、2H2S+3O22H2O+2SO2(O2充足); 2H2S+O22H2O+2S(O2不充足)
2+--2--3-2--2-2+2----2+2+
+3+3、4Na+O22Na2O 2Na+O2Na2O2
4、Ca(OH)2+CO2CaCO3↓+H2O ; Ca(OH)2+2CO2(过量)==Ca(HCO3)2
5、C+O2CO2(O2充足); 2 C+O22CO(O2不充足)6、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7、AlCl3+3NaOH==Al(OH)3↓+3NaCl ; AlCl3+4NaOH(过量)==NaAlO2+2H2O
8、NaAlO2+4HCl(过量)==NaCl+2H2O+AlCl3 NaAlO2+HCl+H2O==NaCl+Al(OH)3↓
9、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Fe+HNO3(冷、浓)→(钝化)
10、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Fe+4HNO3(热、浓)Fe(NO3)2+2NO2↑+2H2O
11、Fe+4HNO3(稀)Fe(NO3)3+NO↑+2H2O 3Fe+8HNO3(稀)3Fe(NO3)3+2NO↑+4H2O
14、C2H5Cl+NaOH h2o C2H5OH+NaCl C2H5Cl+NaOHCH2=醇CH2↑+NaCl+H2O 15、6FeBr2+3Cl2(不足)==4FeBr3+2FeCl3 2FeBr2+3Cl2(过量)==2Br2+2FeCl3
八、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Al、Zn、Cu、NH4、Ag 等均与OH 不能大量共存.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如CH3COO、F、CO3、SO3、S、PO4、ALO2均与H 不能大量共存.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如:HSO3、HCO3、HS、H2PO、HPO4 等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如:Ba、Ca 与CO3、SO3、PO4、SO4 等;Ag 与Cl、Br、I 等;Ca 与F-,C2O4 等 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Al 与HCO3、CO3、HS、S、ALO2、ClO、SiO3 等
Fe 与HCO3、CO3、ALO2、ClO、SiO3、C6H5O 等;NH4 与ALO2、SiO3、ClO、CO3 等 6.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Fe 与I、S2-;MnO4(H+)与I、Br、Cl、S、SO3、Fe 等;NO3(H+)与上述阴离子; S、SO3、H
2-2-+3+-----2-2-2+
-3+-2---2--+
-2--2-3+-2--2---2-2+2+2-2-3-2-+
---2+
2----4-2---2-2-2-3--+
3+
3+
2+
2+
+
+
-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Fe 与F、CN、SCN 等; H2PO 与PO4 会生成HPO42-,故两者不共存.九、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写、拆、删、查四个步骤来写)(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例如:(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
如:Fe2O3与氢碘酸:Fe2O3+6H+=2 Fe3++3H2O错因:忽视了Fe 与I 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
如:FeCl2溶液中通Cl2 :Fe2++Cl2=Fe3++2Cl 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
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 错因:HI误认为弱酸.(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
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如:H2SO4 溶液加入Ba(OH)2溶液:Ba2++OH-+H++SO42-=BaSO4↓+H2O 正确:Ba2++2OH-+2H++SO42-=BaSO4↓+2H2O(6)“=”“ ”“↑”“↓”符号运用不当
如:Al3++3H2O=Al(OH)3↓+3H 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l(OH)3量少,故不能打“↓” 2.判断离子共存时,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⑪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 =1×10-amol/L(a>7或a<7)的溶液等。⑫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⑬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⑭S2O3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 +2H =S↓+SO2↑+H2O 2-2-+----+
--3+
-3+---4-3-
⑮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⑯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
十、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2.“从左到右”原则。3.先“塞”后“定”原则。4.“固体先放”原则,“液体后加”原则。5.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6.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7.连接导管通气是长进短出原则。
十一、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9.Fe 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二、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及小数点问题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
十三、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1、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2、CO2、Cl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
3、C2H2、C2H2与溴水反应
十四、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2+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
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十五、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其他,例:2Cu+SCu2S Cu+Cl2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十六、“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1.“10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的 Ne N3?、O2?、F?、Na、Mg、Al 二核10电子的 HF OH?、三核10电子的 H2O NH2? 四核10电子的 NH3 H3O 五核10电子的 CH4 NH4 2.“18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的 Ar K、Ca、Cl ̄、S2? 二核18电子的 F2、HCl HS? 三核18电子的 H2S 四核18电子的 PH3、H2O2 五核18电子的 SiH4、CH3F 六核18电子的 N2H4、CH3OH 注:其它诸如C2H6、N2H、N2H6 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
十七、微粒半径的比较:
1.判断的依据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5+
2++2++
+
+
2+
3+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2.具体规律: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Na+>Mg2+>Al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 十八、各种“水”汇集 3+ 3+-1.纯净物:重水D2O;超重水T2O;蒸馏水H2O;双氧水H2O2;水银Hg; 水晶SiO2。2.混合物:氨水(分子:NH+ 3、H2O、NH3·H2O;离子:NH4、OH ̄、H+)氯水(分子:Cl+ 2、H2O、HClO;离子:H、Cl ̄、ClO ̄、OH ̄)苏打水(Na2CO3的溶液)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水玻璃(Na2SiO3水溶液)卤水(MgCl2、NaCl及少量MgSO4)水泥(2CaO·SiO2、3CaO·SiO2、3CaO·Al2O3)王水(由浓HNO3和浓盐酸以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合物) 十九、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 化合作用 吸附作用 Cl2、O3、Na2O2、浓HNO3 SO2 活性炭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不可逆 可逆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二十、各种“气”汇集 1.无机的:爆鸣气(H2与O2); 水煤气或煤气(CO与H2);碳酸气(CO2)2.有机的:天然气(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CH4)液化石油气(以丙烷、丁烷为主)裂解气(以CH2=CH2为主)焦炉气(H2、CH4等)电石气(CH≡CH,常含有H2S、PH3等)二 十一、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二 十二、几个很有必要熟记的相等式量 1.常用相对分子质量 Na2O2:78 Na2CO3:106 NaHCO3:84 Na2SO4:142 BaSO4:233 Al(OH)3:78 C6H12O6:180 2.常用换算 5.6L——0.25 mol 2.8L——0.125 mol 15.68L——0.7 mol 20.16L——0.9 mol 16.8L——0.75 mol 二 十三、规律性的知识归纳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1)所有的醛(R-CHO);(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7、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5.含醛基的化合物 (二)无机 1.-2价硫(H2S及硫化物); 2.+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2价铁: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6FeCl2+3Br2=4FeCl3+2FeBr3 变色 2FeI2+3Br2=2FeBr3+2I2 4.Zn、Mg等单质 如Mg+Br2--h2o--MgBr2(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5.-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6.NaOH等强碱:Br2+2OH ̄==Br ̄+BrO ̄+H2O 7.AgNO3 8、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苯的同系物;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煤产品(煤焦油);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9、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10、同分异构体(几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 1、醇—醚 CnH2n+2Ox + 2、醛—酮—环氧烷(环醚)CnH2nO 3、羧酸—酯—羟基醛 CnH2nO2 4、氨基酸—硝基烷 5、单烯烃—环烷烃 CnH2n 6、二烯烃—炔烃 CnH2n-2 11、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 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 ③浓硫酸:70~80℃水浴;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酸性条件); 5.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6.酚与浓溴水(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二 十四、实验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二 十六、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 仅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 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 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 醛:CnH2nO 羧酸:CnH2nO2 酯:CnH2nO2 二十七、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的反应。聚合反应:一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加聚反应:一种或多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消去反应: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因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物得氧或去氢的反应。 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水解反应:化合物和水反应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有卤代烃、酯、糖等)三 十、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ˊD。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5.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1、A2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1%、a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二)溶液计算1、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1V1=C2V2。 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混=(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4、溶质的质量分数。① 氧化反应:有机 ②(饱和溶液,S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③混合:m1a1%+m2a2%=(m1+m2)a%混 ④稀释:m1a1%=m2a2% 5、有关pH值的计算:酸算H+,碱算OH— Ⅰ.pH= —lg[H+] C(H+)=10-pH Ⅱ.KW=[H+][OH—]=10-14(25℃时)×M ×NA 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 m ÷M n ÷NA N ? × ÷ 22.4 L/ mol 22.4 L/ mol 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6、图中的公式:1. 2. 3. 4. ] 三 十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等”。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⑪常温常压下,1mol氮气含有NA个氮分子 ⑫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22.4L,所含的气体的分子数约为NA个 ⑬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氧气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约为1.5NA个 ⑭将NO2和N2O4分子共NA个降温至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22.4L ⑮常温下,18g重水所含中子数为10NA个 ⑯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 ⑰常温常压下,任何金属和酸反应,若生成2g 氢气,则有2NA电子发生转移 ⑱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 ⑲31g白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单键数目是NA个 ⑳1L1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的数目为NA 【点拨】⑪正确,1mol氮气的分子数与是否标准状况无关。 ⑫正确,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 22.4L,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因此含有NA个分子。⑬不正确,因为NO和氧气一接触就会立即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⑭不正确,因为存在以下平衡:2NO2 N2O4(放热),降温,平衡正向移动,分子数 少于1mol,标准状况下,其体积小于22.4L ⑮不正确,重水分子(D2O)中含有10个中子,相对分子质量为 20,18g重水所含中子数为:10×18g/20g· mol-1=9mol。⑯正确,1个氦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氦气是单原子分子,所以1mol氦气含有4mol 电子,这与外界温度和压强无关。 ⑰正确,不论在任何条件下,2g氢气都是1mol,无论什么金属生成氢气的反应均可表示为:2H +2e=H2↑,因此,生成1mol氢气一定转移 2mol电子。 ⑱不正确,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22.4L/mol这一量,所以1L辛烷的物质的量不是1/22.4mol。 ⑲不正确,白磷分子的分子式为P4,其摩尔质量为124g/mol,31g白磷相当于0.25mol,白磷的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一个白磷分子中含有6个P-P共价键,所以,0.25mol白磷中含有1.5NA个P-P共价键。 ⑳不正确,Fe 在溶液中水解。本题答案为⑪⑫⑯⑰ 三 十二、氧化还原反应 3+ +升失氧还还、降得还氧氧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失ne—)被氧化 氧化剂 +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ne—)被还原(较强)(较强)(较弱)(较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三 十三、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水被弱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⑪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Na+]+[H+]=[HCO3]+2[CO32-]+[OH-] ⑫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⑬质子守恒:(不一定掌握)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 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H3O+)+c(H2CO3)=c(NH3)+c(OH-)+c(CO32-)。三 十四、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三查” 1.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 2.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 3.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注意:⑪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若反应在298K和1.013×105Pa条件下进行,可不予注明; ⑫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⑬△H与化学计量系数有关,注意不要弄错。方程式与△H应用分号隔开,一定要写明“+”、“-”数值和单位。计量系数以“mol”为单位,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⑭一定要区别比较“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等概念的异同。三 十五、浓硫酸“五性” 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 ++ -2----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三 十六、浓硝酸“四性” 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三 十七、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①选主链,称某烷 ②编号位,定支链 ③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④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使用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①最简化原则,②明确化原则,主要表现在一长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这些原则在命名时或判断命名的正误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 十八、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 所以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了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浓硫酸 CH3COOH+H18OC2H5 CH3CO18OC2H5+H2O 三 十九、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 一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 二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 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 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五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六查:检查是否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子数),画上等号。四 十、“五同的区别” 同位素(相同的中子数,不同的质子数,是微观微粒)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不同的单质,是宏观物质) 同分异构体(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 同系物(组成的元素相同,同一类的有机物,相差一个或若干个的CH2)同一种的物质(氯仿和三氯甲烷,异丁烷和 甲基丙烷等)四 十一、化学平衡图象题的解题步骤一般是: 看图像:一看面(即横纵坐标的意义); 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三看点(即曲线的起点、折点、交点、终点),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先拐先平”。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变化、浓度变化等),“定一议二” 四 十三、原电池: 1.原电池形成三条件: “三看”。先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再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三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2.原理三要点: (1)?相对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相对不活泼金属(或碳)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3)?导线中(接触)有电流通过,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4.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原电池 电解池 (1)定义 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2)形成条件 合适的电极、合适的电解质溶液、形成回路;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外接电源、形成回路 (3)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阳极 阴极(4)反应类型 氧化 还原;氧化 还原 (5)外电路电子流向 负极流出、正极流入;阳极流出、阴极流入 四 十四、等效平衡问题及解题思路 1、等效平衡的含义 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分类 (1)定温(T)、定容(V)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2-Ⅰ类:对于一般可逆反应,在定T、V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例1:在一定温度下,把2molSO2和1mol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反应:2SO2+O2 ==2SO3(g),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维持该容器中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mol)。如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体积分数仍跟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若a=0,b=0,则c=。②若a=0.5,则b= 和c=。 ③a、b、c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答案:① 2 ② 0.25、1.5 ③a+c=2 b =1 例2: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m molA、n molB,发生反应: mA(g)+nB(g)==pC(g),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1。若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时放入a molA,b molB,c molC,要使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则a、b、c必须满足的关系是:(C)A、a:b:c=m:n:p B、a:b=m:n,ap/m +b=p C、mc/p +a=m,nc/p +b=n D、a=m/3 b=m/3 c=2p/3 Ⅱ类:在定T、V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例3: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以下反应: H2(g)+Br2(g)==2HBr(g),已知加入1mol H2和2mol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HBr(见下表已知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对下列编号①~③的状态,填写表中的空白。已知 编号 起始状态物质的量(mol)平衡时HBr的物质的量(mol)H2 Br2 HBr 1 2 0 a ① 2 4 0 ② 1 0.5a ③ m g(g≥2m)答 案: 已知 编号 起始状态物质的量(mol)平衡时HBr的物质的量(mol) +H2 Br2 HBr 1 2 0 a ① 2 4 0 2a ② 0 0.5 1 0.5a ③ m g(g≥2m)2(g-2m)(g-m)?a(2)定T、P下的等效平衡(例4: 与例3的相似。如将反应换成合成氨反应) Ⅲ类:在T、P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四 十五、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1.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高二化学组开发设计 长子一中 编制人:何佳佳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1、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油脂、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糖类和油脂提供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蛋白质主要用于组成人体组织,而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在整个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分类依据是看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单糖)的多少 3、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均为C6H12O6,它们是同分异构体,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能够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白色的金属银(银镜反应);也能够与碱性氢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含有醛基(-CHO)的物质都能够发生这样的反应。果糖不可以。 4、常见的二糖有蔗糖和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式均是C12H22O11,属于同分异构体 5、常见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它们的化学式均是【(C6H10O5)n】,它们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因为他们本身是混合物 6、我们食用含糖食物后,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升高,一部分血糖进入细胞里被氧化,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另外一部分用于合成糖元和脂肪贮存于人体中 7、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发生病变,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里进行代谢,因而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很高,大量的糖主要通过尿液排出,医院里常用银氨溶液或斐林试剂来检测糖尿病 8、油脂的全称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人体摄入油脂后,在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一部分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另一部分在酶的作用下,重新合成人体所需的脂肪等物质 9、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又被称为皂化反应 10、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有些蛋白质还含有S、P等元素 11、天然蛋白质水解可以得到α-氨基酸,任何氨基酸中都含有羧基(-COOH)和氨基(-NH2) 12、构成蛋白质的常见氨基酸大约有20种,其中有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入,称为必需氨基酸 13、蛋白质溶液遇到浓的硫酸铵、硫酸钠等无机盐溶液时,会析出沉淀;再加适量水后,蛋白质重新溶解,仍然具有原来的活性。这个过程称为盐析。通过盐析可分离、提纯蛋白质。盐析属于物理变化,其过程可逆 14、蛋白质溶液遇到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等化学物质或受热时发生凝结,失去原来的活性,这个变化称为变性。变形属于化学变化,其过程不可逆 15、维生素不提供能量,可以根据溶解性把其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16、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如果人体缺少维生素A,人易患夜盲症、干眼症等眼疾。胡萝卜、鱼肝油中维生素A含量较高 17、维生素C能够防治坏血病,又称为抗环血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存在于蔬菜和新鲜水果中,维生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维生素C易溶于水,易被氧化,遇热易分解。因此,烹饪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等食物时,要注意防止维生素C的损失。注意,过量服用维生素C会引起胃肠不适和泌尿系统结石 18、人体必需的元素共有27种,11种常量元素(含量高于0.01%)为:H C N O Na Mg P S Cl K Ca ,其他16种为微量元素。各种必需元素在人体里有一个最佳范围,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人的生理机能。 19、碘(I)对人体的机能尤其是脑机能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公认的“智慧元素”。学习要善于思考,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高二化学组开发设计 长子一中 编制人:何佳佳 碘在甲状腺中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儿童缺碘会导致发育迟缓,成人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可以加碘盐来补碘,注意,加碘盐中的碘是指的碘元素而不是碘单质,加碘盐中的碘添加剂主要是碘酸钾(KIO3),由于碘酸钾受热易分解,所以最好在菜将要起锅时加盐。20、钙(Ca)除了构成骨骼和牙齿之外,在体内能维持神经与肌肉的活动,包括神经的兴奋、传导等,还能激活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富含钙元素的食物有:乳制品 21、铁(Fe)是人体内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有:紫菜。但是过量服用补铁剂会引起铁中毒,造成胃肠道出血性坏死 22、锌(Zn)参与人体内许多金属酶的合成,缺锌会导致人的生长发生障碍。儿童缺锌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抵抗力差,食欲不振;孕妇缺铁可使胎儿发育不全,出生后智力低下;老人缺锌会引起免疫功能退化,缺乏抵抗力。富含锌的食物有:瘦肉、猪肝、鸡蛋、牡蛎、黄豆、玉米等 23、适当的用含氟(F)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第二章 关注身心健康 1,水在人体中的作用。(1)溶解,输送物质(2)体内各类生化反应很好的反应介质(3)调节体温的作用(4)人体内必不可少的反应物。 2,食物酸碱性是指事物的成酸性或者成碱性。是指食物在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划分 的。 3,着色剂是为了使食品的色泽更加诱人。着色剂分为两种,一、天然色素,如:叶绿素 β-胡萝卜素,辣椒红 二、人工合成色素。发色剂本身不是色素,但是用后可以使食品呈 现一定的颜色,比如:亚硝酸盐,但是亚硝酸盐有毒 4,调味剂有咸味剂(如食盐)、酸味剂(如食醋)、鲜味剂(如味精)、甜味剂(如蔗糖)、辣味剂(如辣椒粉)、食用香料(如香精) 5,疏松剂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食品内部形成均匀致密的海绵状多孔组织,使食品酥脆、疏松,口感更加良好。常用的疏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疏松剂等。 防腐剂的使用是为了使食品保质更长久,我国规定可以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苯甲酸及其钠盐是应用很广的化学防腐剂,在PH为2.5 ~ 5的酸性环境下,它们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6,营养强化剂是为了补充食品中缺乏的营养成分或者微量元素。 7,药物是指具有预防、诊断、缓解、治疗疾病及调节机体机能的一类物质 8,抗酸药主要是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HCl)分泌过多,常见的抗酸药有胃舒平、碳酸氢钠、胃得乐等,9,原理如下:Al(OH)3 + 3H+ = Al3+ + 3H2O HCO3-+ H+ = H2O + CO2↑ MgCO3 + 2H+ = Mg2+ +H2O + CO2↑ 还有一类抗酸药是抑制胃酸的产生,有:奥美拉唑、雷尼替丁 10,解热镇痛药的主要作用是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并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阿司匹林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解热镇痛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胃溃疡、胃出血 11,抗生素是能抑制某些微生物生长或能杀灭某些微生物的一类药物,青霉素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阿莫西林是青霉素中常见的一种 12,OTC是非处方药的简称 13,鸦片、吗啡、海洛因等物质具有麻醉、止痛、镇静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疾病,但其服用后容易上瘾,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严重危害,这类物质属于毒品。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学习要善于思考,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高二化学组开发设计 长子一中 编制人:何佳佳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1,合金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制成,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合金的熔点比其中的任何一种金属的熔点都低,日常中的铁是铁碳合金,生铁(含碳2% ~ 4%),钢(含碳0.3% ~ 2%)金属腐蚀 1、化学腐蚀: 金属跟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2、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接触,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电子被氧化的腐蚀 -2+ 3、Fe-2e →Fe→Fe(OH)2→Fe(OH)3→Fe2O3·XH2O 4、金属防护的几种重要方法 ① 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烤蓝、油漆等) ② 改变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制成合金。(不锈钢) ③电化学保护法,即将金属作为原电池的正极或与电源负极相连。玻璃,陶瓷,水泥 硅酸盐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一种,主要有:陶瓷、玻璃、水泥等 1、制作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设备是各种各样的窑 2、普通硅酸盐玻璃: 主要原料:石灰石【CaCO3】、石英砂【SiO2】、纯碱【Na2CO3】 主要设备:玻璃熔炉 高温 主要反应: Na2CO3 + SiO2 === Na2SiO3 + CO2↑ 高温 CaCO3 + SiO2 === CaSiO3 + CO2↑ 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3、在玻璃中加入溴化银和氧化铜的微小晶粒,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制成变色玻璃,其原理如下: 光 CuO 2AgBr === 2Ag + Br 22Ag + Br2 === 2AgBr 4、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以用来雕刻玻璃,SiO2 + 4HF == SiF4↑ + 2H2O 5、硅酸盐水泥: 主要原料:石灰石、黏土 生产设备:水泥回转窑 主要成分:硅酸二钙【2CaO.SiO2】、硅酸三钙【3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 主要性质:水硬性 6,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 7,新型陶瓷分为两大类,结构陶瓷(或工程陶瓷)和功能陶瓷。具有机械功能、热功能和部分化学功能的陶瓷是结构陶瓷,如纳米陶瓷等。具有电、光、化学和生物特性,且有相互转换功能的陶瓷是功能陶瓷,如生物陶瓷等 8,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可用于人体器官和组织的修复或再造 塑料,纤维和橡胶 1、聚合反应:加聚反应(如制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薄膜不能用来包装食品,应该用聚乙烯 2、单体:用来制备聚合物的物质,两种以上单体间的加聚反应就是共聚反应。3,天然纤维:植物纤维(如棉花,成分为纤维素,属于糖类)动物纤维(如羊毛、蚕丝,成分为蛋白质) 4,化学纤维:人造纤维(对天然纤维的加工,如粘胶纤维) 学习要善于思考,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高二化学组开发设计 长子一中 编制人:何佳佳 合成纤维(完全由人制造,如尼龙),尼龙又称锦纶,是人类第一次采用非纤维材料,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的化学纤维。 5,天然橡胶:以天然乳胶(主要从橡胶树取得)为原料,成分为聚异戊二烯,是线形分子。硫化橡胶,当中含有二硫键,使线形分子转变为体型网状分子,有弹性且不易变形。6,合成橡胶:如丁苯橡胶等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并称三大合成材料 7,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通常具有比原材料更优越的性能。如钢筋混凝土、石棉瓦、玻璃钢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一、空气质量报告 (一)、空气质量评价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污染指数: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出来的数值。首要污染指数即位该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 (二)、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温室效应 (1)原因:①全球化石燃料用量猛增排放出大量的CO2;②乱砍乱伐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吸收CO2能力下降。 2、主要危害:(1)冰川熔化,使海平面上升(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3、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1)逐步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2)进一步植树造林、护林、转化空气中的CO2 4、酸雨 (1)原因:酸性氧化物(SO2、NO2)SO2+H2O H2SO3 2H2SO3+O2==2H2SO4 (2)防止方法:①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②减少化石燃料中S的含量 钙基脱硫 CaCO3==CaO+CO2 CaO+SO2==CaSO3 2CaSO3+O2==2CaSO4 ③吸收空气中的SO2 ④加强环保教育 5、机动车尾气污染:尾气净化装置 2NO+2CO N2+2CO2 6、CO 能和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 使能中毒 7、可吸入颗粒物:静电出尘 8、居室空气污染物:甲醛、苯及其苯的同系物、氡等 危害: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肝功能异常等) 9、白色污染的危害:①破坏土壤结构②降低土壤肥效③污染地下水④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 10,污水处理常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化学方法 : 中和法 氧化还原 法沉淀法(1)中和法 适合于处理酸性污水 (2)氧化还原法 适合处理油类、氰化物、硫化物等(空气、臭氧、氯气)是常见氧化剂(3)沉淀法 适合于处理含重金属离子污水(如加入适量的碱控制废水的PH值)无害化处理:焚烧法、卫生填埋法、回收作特殊处理 垃圾处理 资源化处理:垃圾产生沼气、废弃塑料回收、废玻璃的回收利用 学习要善于思考,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4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颜色 物质分类 颜 色 单质 石墨-黑色 金刚石-无色 硅-灰黑色 F2-淡黄绿色 Cl2-黄绿色 Br2-深红棕色 I2-紫黑色 白磷-白或黄色 红磷-红棕色 硫-淡黄色 铜-紫红色 金-金色 铯-金色 氧化物 NO2-红棕色 N2O4-无色 Na2O2-淡黄色 FeO-黑色 Fe2O3-红棕色 Fe3O4-黑色 MnO2-黑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HgO-红色 Ag2O-棕黑色 酸或碱 Fe(OH)2-白色 Fe(OH)3-红褐色 Cu(OH)2-蓝色 盐 KMnO4 紫黑色 FeS-黑色 FeS2-黄色 CuS-黑色 Cu2S-黑色 HgS-黑色 PbS-黑色 FeCl3-棕褐色 FeSO4〃7H2O-绿色 CuCl2-棕黄色 CuSO4〃5H2O-蓝色 CuSO4-白色 Cu2(OH)2CO3-绿色 AgCl-白色 AgBr-淡黄色 AgI-黄色 Ag2CO3白色 Ag3PO4 黄色 水合离子或络离子Cu2+-蓝色 Fe2+-浅绿色 Fe3+-棕黄色 MnO4--紫红色 [CuCl4]2--黄色 Fe(SCN)2+-红色 焰色反应 Na+-黄色 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注:(1)Fe(OH)2变成Fe(OH)3的中间产物为灰绿色。 (2)CuCl2稀溶液为蓝色,浓溶液呈绿色。附1 卤素单质及其溶液(由稀到浓)颜色 卤素 气态 液态 固态 水溶液 有机溶液 氟 淡黄绿色 氯 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 溴 红棕色 深红棕色 黄→橙色 橙红→红棕色 碘 紫红色 紫黑色 棕黄→褐色 紫→紫红色 注:(1)常见有机溶剂为密度小于水的苯、酒精、汽油;密度大于水的CCl4、CS2等,它们均为无色。(2)碘酒:褐色 附2 常用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范围 中间色 酸色 碱色 甲基橙 3.1~4.4 橙色 红色(pH<3.1)黄色(pH>4.4) 石 蕊 5.0~8.0 紫色 红色(pH<5.0)蓝色(pH>8.0)酚 酞 8.2~10.0 粉红色 无色(pH<8.2)红色(pH>10.0)注:(1)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 (2)pH试纸(黄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附 3 pH试纸:干燥时呈黄色;中性时呈淡绿色;酸性时呈红色,酸性越强,红色越深;碱性时呈蓝色,碱性越强,蓝色越深.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用于检验碱性物质)蓝色石蕊试纸:蓝色(用于检验酸性物质)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碘单质)KI—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氧化性物质)其它 1.久臵的浓硝酸(溶有NO2)呈黄色,工业盐酸(含杂质Fe3+)呈黄色。 2.粗溴苯(含杂质Br2)呈褐色,粗硝基苯(含杂质NO2)呈淡黄色(了解).3.无色的苯酚晶体露臵空气中可被氧化成粉红色的有机物(了解)。 4.苯酚与Fe3+作用呈紫色(了解)。 5.I2与淀粉溶液作用呈蓝色。6.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呈黄色。 二、俗名总结 1.CaO-生石灰 2.乙炔-电石气 3.乙醇-酒精 4.丙三醇-甘油 5.苯酚-石炭酸 6.甲醛-蚁醛 7.乙酸-醋酸 8.三氯甲烷-氯仿 9.NaCl-食盐 10.NaHCO3-小苏打 11.CO2(s)-干冰12.Na2CO3-纯碱、苏打 13.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 14.SiO2-石英、硅石15.CuSO4〃5H2O-胆矾、蓝矾 16.甲烷-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7.Ca(OH)2-熟石灰、消石灰 18.CaCO3-石灰石、大理石 19.Na2SiO3水溶液-水玻璃、泡花碱 20.KAl(SO4)2〃12H2O-明矾 三、重要物质的用途 1.干冰、AgI晶体—-人工降雨剂 2.AgBr—-照相感光剂 3.K、Na合金(l)——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4.钠——很强的还原剂,制高压钠灯 5.皓矾——防腐剂、收敛剂、媒染剂 6.明矾——净水剂 7.重晶石——“钡餐” 8.波尔多液——农药、消毒杀菌剂 9.SO2——漂白剂、防腐剂、制H2SO4 10.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燃烧弹 12.氯气——漂白(HClO)、消毒杀菌等 14.乙烯——果实催熟剂、有机合成基础原料 15.葡萄糖——用于制镜业、糖果业、医药工业等 16.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 17.H2O2——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等 18.O3——漂白剂(脱色剂)、消毒杀菌剂、吸收紫外线(地球保护伞)19.石膏——制模型、水泥硬化调节剂、做豆腐中用它使蛋白质凝聚(盐析);20.NaHCO3、Al(OH)3——治疗胃酸过多,NaHCO3还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21.Na2CO3——广泛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也可以用来制造其他钠的化合物 22.SiO2纤维——光导纤维(光纤),广泛用于通讯、医疗、信息处理、传能传像、遥测遥控、照明等方面。23.硅聚合物、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用于制各种人造器官 11.红磷——制安全火柴、农药等 13.Na2O2——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等 24.高分子分离膜——有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通过,而把另外一些物质分离掉.广泛应用于废液的处理及废液中用成分的回收、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食品工业、氯碱工业等物质的分离上,而且还能用在各种能量的转换上等等。 29.氧化铝陶瓷(人造刚玉)——高级耐火材料,如制坩埚、高温炉管等;制刚玉球磨机、高压钠灯的灯管 30.氮化硅陶瓷——超硬物质,本身具有润滑性,并且耐磨损;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抗腐蚀能力强,高温时也能抗氧化,而且也能抗冷热冲击。常用来制造轴承、汽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性模具等机械构件;也可以用来制造柴油机。 31.碳化硼陶瓷——广泛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原子能工业、宇航事业等方面。 四、各种“水”汇集 1.纯净物: 水银—Hg 水晶—SiO2 蒸馏水—H2O 重水—D2O 超重水—T2O 重氧水—H218O 2.混和物: 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水晶—高纯度二氧化硅晶体 双氧水—H2O2的水溶液 氨水—分子(NH3、NH3〃H2O、H2O);离子(NH4+、OH—、H+) 氯水—分子(Cl2、HClO、H2O);离子(H+、Cl—、ClO—、OH—)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王水—浓HNO3:浓HCl=1:3(浓溶液的体积比)卤水—海水中提取出食盐后含有MgCl2、CaCl2、NaCl及少量MgSO4的水 水泥—主要成份是硅酸二钙(2CaO〃SiO2)、硅酸三钙(3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硬水—溶有较多Ca2+、Mg2+的水 软水—溶有较少量或不溶有Ca2+、Mg2+的水 暂时硬水—溶有较多Ca(HCO3) 2、Mg(HCO3)2的水,用加热煮沸法可降低其硬度(软化)。 永久硬水—溶有较多Ca2+、Mg2+的盐酸盐、硫酸盐的水,用药剂或阳离子交换法可软化。 烟水晶—含有色金属氧化物小颗粒的二氧化硅晶体 五、各种“气”汇集 1.无机的:爆鸣气—H2与O2 水煤气—CO与H2 碳酸气—CO2 笑气—N2O 高炉(煤)气—CO CO2 N2 2.有机的:炼厂气—C1~C4的气态烃 ※又名石油气、油田气.电石气—CH≡CH,通常含有H2S、PH3等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通常含有H2S等有毒气体杂质。※又名沼气、坑气、瓦斯气。 裂化气—C1~C4的烷烃、烯烃。裂解气—主要是CH2=CH2、CH3CH=CH2、CH2=CH—CH=CH2、H2等。焦炉气—H2、CH4、CO等。 六、几个很有必要熟记的相等式量 160:CuSO4 Fe2O3 Br2 100:CaCO3 KHCO3 Mg3N2 98:H2SO4 H3PO4 Cu(OH)2 80:CuO SO3 Br NH4NO3 40:Ar Ca MgO NaOH 44:C3H8 CO2 N2O 56:Fe CaO KOH 64:SO2 Cu 28:N2 C2H4 CO 1.常用相对分子质量 Na2O2:78 Na2CO3:106 NaHCO3:84 Na2SO4:142 BaSO4:233 Al(OH)3:78 C6H12O6:180 2.常用换算 5.6L—0.25 mol 2.8L—0.125 mol 15.68L—0.7 mol 20.16L—0.9 mol 16.8L—0.75 mol 七、“10电子”“18电子”“14电子”“22电子”“38电子”的微粒小结 1.“10电子”微粒:Ne HF H2O NH3 CH4 N3—(固)、O2—(固)、F—、Na+、Mg2+、Al3+ OH— NH2— H3O+ NH4+ 2.“18电子”微粒:Ar F2 HCl H2S PH3 H2O2 SiH4 CH3F N2H4 CH3OH CH3NH2 CH3CH3 K+ Ca2+ Cl— S2— HS— 3.“14电子”微粒:N2 CO C2H2 Si C22-“16电子”微粒: S O2 C2H4 “22电子”微粒:CO2 N2O N3-BeF2 “38电子”微粒:CS2 Na2O2 Na2S Ca(OH)2 CaF2 BeCl2 八、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与胶体)②聚沉(加热、加电解质、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③电泳(胶体微粒带电)④布朗运动(一切分散系均有的)3.胶体提纯:渗析(应不断更换清水).九、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Cl2、NaClO、Ca(ClO)2 →HClO;Na2O2、CaO2 →H2O2;O3;浓HNO3等的漂白是氧化作用为不可逆 SO2的漂白是化合作用为可逆;活性炭吸附作用为物理变化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十、环境污染 1.臭氧层空洞—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被氟里昂等氟氯烃的破坏而减少或消失,使地球生物遭 受紫外线的伤害。 2.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多,造成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加速了水的循环,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光化学烟雾—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氮的氧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空气中氮的氧化物主要来自石油产品和煤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以及制硝酸工厂的废气等。 4.赤潮—海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海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5.水华—淡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水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6.酸雨—空气中硫、氮的氧化物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下降,其pH通常小于5.6。空气中SO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的工业废气 7.汽车尾气—主要是由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气态烃等以及气缸中的空气在放电条件下产生的氮的氧化物等,它是城市大气污染或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 原因。 8.室内污染—由化工产品如油漆、涂料、板材等释放出的甲醛(HCHO)气体;建筑材料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氡(Rn);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幅射等。 9.食品污染—指蔬菜、粮食、副食品等在生产、贮存、运输、加工的过程中,农药、化肥、激素、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等)、色素、增白剂(“吊白块”、大苏打、漂粉精)、调味剂等,以及转基因技术的不恰当使用所造成的污染。 十一、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1)氢元素 a.没有中子的原子;b.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周期数等于族数;c.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d.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e.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f.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 g.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h.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i.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2)氧元素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核外 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d.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e.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f.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e-分子(H2O)的元素 g.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e-分子(H2O2)的元素;h.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i.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g.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1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k.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3)碳元素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d.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e.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f.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a.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g.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h.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4)氮元素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c.能与氢、氧三种元素形成酸、碱、盐的元素 d.非金属性较强,但形成的单质常用作保护气的元素 e.能与氢元素形成三角锥形四核10电子分子(NH3)的元素;f.形成的气态氢化物(NH3)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元素;(5)硫元素 a.最外层电子数是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电子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与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之差等于核外电子数开平方的原子;d.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e.在短周期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中,只有硫的核电荷数是氧的核电荷数的2倍,且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也 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f.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8电子分子(H2S分子)的元素;g.气态氢化物与其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的元素。(6)氯元素 a.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的非金属元素 b.能与氢元素形成二核18电子分子(HCl)的元素 c.形成单质为黄绿色气体的元素;d.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长时间后又变白色 e.形成的单质能使纯净的氢气安静燃烧,并发出苍白色火焰;或形成的单质能与氢气混合光照爆炸,并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白雾;f.在短周期元素中,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的元素;g.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最强酸的元素;h.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变红,长时间后又变白色;(7)氟元素 a.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一定不显正价的元素;单质氧化性最强的元素; b.第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在所有原子的半径中第二小的元素;c.只能通过电解法制得单质的非金属元素;d.单质在常温下为淡黄绿色气体、能臵换出水中氧、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的元素;e.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为弱酸、常温下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能腐蚀玻璃、盛放在塑料瓶中的元素;f.与银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而与钙形成的化合物难溶于水的元素;(8)硅元素 a.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通常以共价键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元素;b.形成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盐是构成地壳主要物质的元素;c.形成的单质在电子工业有广泛应用的元素;d.能与碳、氮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9)磷元素 a.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核外电子总数三分之一的非金属元素;b.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能“自燃”、必须用水封保存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能在Cl2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的元素;d.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是实验室常用干燥剂的元素 e.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无色晶体三元酸的元素;(10)溴元素 a.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的元素;b.与Ag+形成的化合物为淡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橙色、易溶解于有机溶剂为橙红色的元素;(11)碘元素 a.形成的单质能使淀粉变蓝色的元素;b.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的元素;c.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黄(棕)色、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四氯化碳呈紫色的元素;d.与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12)钠元素 a.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b.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c.能与氧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和1:1型或阳离子、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型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 素; 十二、元素周期表、构、位、性的规律与例外 1.元素周期表共分18纵行,其中第1、2、13、14、15、16、17七个纵行依次为ⅠA族、ⅡA族、ⅢA 族、ⅣA族、ⅤA族、ⅥA族、ⅦA族(纵行序号的个位数与主族序数相等);第3、4、5、6、7、11、12七个纵行依次为ⅢB族、ⅣB族、ⅤB族、ⅥB族、ⅦB族、ⅠB族、ⅡB族(纵行序号个位数与副族序数相等);第8、9、10三个纵行为合称为Ⅷ族;第18纵行称为0族。2.ⅠA族称为碱金属元素(氢除外);ⅡA族称为碱土金属元素;ⅢA族称为铝族元素;ⅣA族称为碳族元素;ⅤA族称为氮族元素;ⅥA族称为氧族元素;ⅦA族称为卤族元素。 3.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横行,称为七个周期,其中第一(2种元素)、二(8种元素)、三(8种元素)周期为短周期(只有主族元素);第四(18种元素)、五(18种元素)、六(32种元素)周期为长周期(既有主族元素,又有过渡元素);第七周期(目前已排26种元素)为不完全周期。4.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在左下部的元素,其金属性越强;越在右上部的元素(惰性气体除外),其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最强的稳定性元素是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 5.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金属元素,其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一般具有两性,如Be、Al等 6.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的部分电子;(镧系、锕系元素的价电子除外)7.在目前周期表中的112种元素中,只有22种非金属元素(包括6种稀有气体元素),其余90种都是金属元素;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8.在元素周期表中,位臵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一般在周期表的右上部的元素用于合成新农药;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元素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过渡元素用于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等等。9.从原子序数为104号往后的元素,其原子序数的个位数与其所在的副族序数、Ⅷ族(包括108、109、110三号元素)、主族序数分别相等。第七周期若排满,最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号。 10.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1(第二、三两周期)或11(第四、五两周期)或25(第六周期)。 11.若主族元素xA所在的第n周期有a种元素,同主族的yB元素所在的第n+1周期有b种元素,当xA、yB位于第IA族、ⅡA族时,则有:y==x+a;当xA、yB位 于第ⅢA~ⅦA族时,则有:y==x+b。 12.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13.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都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14.大多数元素在自然界中有稳定的同位素,但Na、F、P、Al等20种元素到目前却未发现稳定的同位素。15.一般认为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据有些资料说,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最多)16.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增大,如18Ar的相对原子质量反而大于19K的相对原子质量。 17.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18.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结构式为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1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 2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却是离子化合物。 2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例外。 2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2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2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2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2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27.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2KOH化物,它们与酸反应时显出氧化性。 28.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晶体),一般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但也有例外,如 HF>HCl,H2O>H2S,NH3>PH3,因为液态及固态HF、H2O、+CrO3==K2CrO4+H2O;Na2O2、MnO2等也不属于碱性氧 NH3分子间存在氢键,增大了分子间作用力。2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3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31.一般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越强,但HClO4、HClO3、HClO2、HClO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32.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十三、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 1.原子半径的比较 依据周期表判断.同周期,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多,半径依次增大。 2.离子半径的比较 依据周期表判断.同周期,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分两次递减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离子,则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4.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离子,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十四、常见电子式: NaOH Na2S Na2O2(H2O2) NH4Cl MgCl2 CO2 N2 CH3-OH--OH CaC2等(要会写) 十五、离子共存问题 1.分析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条件是有难溶、难电离、挥发性物质生成。2.分析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2+、SO32—与NO3—/H+; I—、S2—、SO32—与Fe3+、ClO—、MnO4—; 2S2-+SO32-与H+; S2O32—与2H+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例如: 3Fe2+ + NO3—+ 4H+ == 3Fe3+ + NO↑+ 2H2O 3SO32—+ 2NO3—+ 2H+ == 3SO42—+ 2NO↑+ H2O 2Fe3+ + S2— == 2Fe2+ + S→ 2Fe3+ + 2I— == 2Fe2+ + I2 2Fe3+ + SO32—+ H2O == 2Fe2+ + SO42—+ 2H+ 5Fe2+ + MnO4—+ 8H+ == 5Fe3+ + Mn2+ + 4H2O 5SO32—+ 2MnO4—+ 6H+ == 5SO42—+ 2Mn2++ 3H2O SO32—+ ClO—== SO42—+ Cl— S2—+ ClO— + 2H+=S +Cl- 2I—+ ClO— + 2H+= I2+Cl-+2H2O 2S2-+SO32-+6H+=3S→+3H2O …… 3.分析是否发生双水解反应常见的双水解反应有以下几组: S2O32— + 2H+ == S→+ SO2↑+ H2O Fe3+与AlO2—、HCO3—、CO32—、SiO32— NH4+与SiO32-、AlO2— Al3+与AlO2—、HCO3—、CO32—、S2—、HS—、SO32—、SO32— AlO2—与Al3+、NH4+、Fe3+ 4.分析是否发生络合反应:Fe3+ + 3SCN— = Fe(SCN)3(血红色溶液)注意:(1)弱酸的酸式根离子既不能与H+离子大量共存,又不能与OH—大量共存,如: HCO3— + H+ = CO2↑+ H2O HCO3— + OH—= CO32— + H2O HSO3— + H+ = SO2↑+ H2O HSO3— + OH—= SO32— + H2O HS— + H+ = H2S↑ HS— + OH—= S2— + H2O H2PO4— + H+ = H3PO4 H2PO4— + OH—= HPO42— + H2O …… (2)能生成微溶物质的两种离子也不能大量共存,如Ca2+和SO42—、Ag+和SO42—、Mg2+和CO32—、Ca2+和OH—等。 (3)PO43—与H2PO4—不能大量共存,因为前者水解呈碱性,后者电离为主显酸性,两者相遇要反应 PO43— + H2PO4—== 2HPO42— (4)Al3+、Fe3+因其在水溶液中当pH为3~4左右时即能完全水解成Al(OH) 3、Fe(OH)3沉淀,所以Al3+、Fe3+几乎与所有的弱酸根离子都不能大量共存。(5)[Ag(NH3)2]+与H+不能大量共存,因为在酸性溶液中,NH3与H+以配位键结合成NH4+的趋势很强,导致[Ag(NH3)2]+ + 2H+ == Ag+ + 2NH4+发生。(6)解答此类问题还要抓住题干的附加条件,如溶液的酸性、碱性还是中性;是否有颜色;可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能大量共存;能与铝粉反应放出H2(可能是非氧化性酸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amol/L(a>7或a<7)的溶液等(可能是酸或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或碱性溶液).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7)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 十六、《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考点 钠及其化合物:(一)、钠 1.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2.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 到指定的容器内。 3.Na、K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Na、K的焰色反应:颜色分别黄色、紫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 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5.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平衡能向正反 应移动。(Na+KClNaCl+K↑)(二)、氢氧化钠 1.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2.溶解时放热:涉及到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上,其反应原理为:一是 NaOH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氨水的分解,二是提供的大量的OH-,使平衡朝着生成NH3的方向移动。与之相似的还有:将浓氨水或铵盐滴加到生石灰上。涉及到 的方程式为NH4++OH-=NH3↑+H2O 3.与CO2的反应: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O2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4.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2、MgCl2(三)、过氧化钠 1.非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2.过氧化钠中微粒的组成:1mol过氧化钠中所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A,或说它们的微粒个数之比为 2:1,命题角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过氧化钠与水、CO2的反应:一是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二是考查电子转移的数目(以氧气的量为依据)。4.强氧化性: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过氧化钠与SO2反应产物实验探究(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俗名:Na2CO3(苏打、纯碱、洗涤碱);NaHCO3(小苏打、发酵粉)2.除杂:CO2(HCl):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 3.NaHCO3(少量与过量)与石灰水的反应:命题角度为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4.鉴别:用BaCl2、CaCl2或加热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5.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 c(Na+)>c(HCO3-)>c(OH-)>c(H+)>c(CO32-), 也有c(CO32-)<c(H2CO3)。(五)、氯化钠: 1.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NaCl(KNO3):蒸发、结晶、过滤;KNO3(NaCl):降温、结晶、过滤。 2.氯碱工业: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以此为载体,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题目的突破口为:一是湿润的 淀粉KI试纸变蓝,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二是在电解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液变红,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因其是高中化学中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命题角度为:一是计算所需的物质的质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点评:钠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碳酸氢钠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电解饱和的食盐水已成为高考的热点。 铝及其化合物:(一)、铝 1.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因它是唯一能与碱反应的金属,具有代表性,易成高考的热点,主要涉及 除杂问题,离子方程式书写写问题。 2.铝箔的燃烧: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原因是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氧化铝的 熔点(2050℃)远远高于铝(660℃)的熔点。3.铝、铁钝化:常温下,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化学反应)不是不反应,因生成了致密的 氧化膜。但在加热条件下,则能继续反应、溶解。4.铝热反应:实验现象: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大量的熔化物溅落下来。 引燃剂:镁条、氯酸钾;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5.离子共存:加入铝能产生氢气的溶液,说明此溶液含有大量的H+或OH-,酸溶液中不能含有NO3-、AlO2-, 溶液中一旦有了NO3-,溶液就成了HNO3,它与铝将不 再产生氢气;碱溶液中不能含有Al3+、NH4+,但可含有AlO2-。(二)、氧化铝 1.熔点高:作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验仪器等。△ 2.两性氧化物:因它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特别与碱的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工业制备铝:2Al2O3(熔融)4Al+3O2↑(三)、氢氧化铝 1.制备原理:命题角度为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强调用氨水,而不能用强碱。 2.两性氢氧化物:因它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特别与碱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治疗胃酸过多:因其碱性不强,不会对胃壁产生强剌激作用,但可与胃酸(盐酸)反应,不能用 强碱如NaOH。 4.明矾净水原理:因溶液中的铝离子发生水解,生成Al(OH)3胶体,它可以和水中的悬浮形物形成不 溶物沉降下来,故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点评:铝及其化合物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铝与碱的反应、Al2O3、Al(OH)3分别是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利用铝能与碱反应而其他金属不能,经常出现在 实验题中,有关Al、Al3+、AlO2-的离子共存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铁及其化合物:(一)、铁 1.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可能设计成探究实验,探究产物等。 2.铁的生锈:纯铁不易生锈,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原理是发生电化学腐蚀,涉及的主要反应 原 理 :Fe-2e-=Fe2+(负 极), 2H2O+O2+4e-=4OH-(正极),4Fe(OH)2+O2+2H2O=4 Fe(OH)3, 2Fe(OH)3〃xH2O =Fe2O3〃nH2O+(2x-n)H2O 3.铁与氯气、盐酸反应:产物分别为FeCl3、FeCl2,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在推断题和实验题的除 杂中经常出现。(二)、氧化物 1.铁的氧化物成分:废铁屑的主要成分Fe2O3;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nH2O;黑色晶体、磁性氧化铁 为Fe3O4;红棕色粉未,俗称铁红,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为Fe2O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它是炼铁的原料。铁在氧气燃烧与铁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都是Fe3O4。以上知识,往往容易出现在推断题和实验题中。 (三)、氢氧化物 1.实验室制备Fe(OH)2 :现象: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沉淀。命题角度为:较长时间的看到 Fe(OH)2白色沉淀,采取的防护措施:一是煮沸,二是将胶头滴管插入液面以下,三是加一层油膜,如苯、汽油等。 2.Fe(OH)3的受热分解:2Fe(OH)3 Fe2O3+3H2O,与此相以的还有Cu(OH) 2、Al(OH)3。 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因其具有独特性,制备胶体的过程和对应的方程式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实验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四)、铁盐与亚铁盐 1.Fe2+、Fe3+的检验:(1)Fe2+:一是碱液法:先生成白色沉淀,又迅速转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二是先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后,出现血红色。(注意:此处不用高锰酸钾溶液氧 化,因其具有紫色) (2)Fe3+:一碱液法:加入碱液,出现红褐色沉淀。二是加入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络合物)2.铁盐与亚铁盐的配制:因Fe2+、Fe3+易水解,且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配制过程为:先将它们 溶解在对应的酸中,然后加水冲稀到指定的浓度。(注意:配制亚铁盐溶液时,要加入少量的铁粉,以防止Fe2+的氧化)3.制印刷电路板常用FeCl3作腐蚀液:一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违反电荷守恒定律),二是利用此反应式设计成原电池,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4.离子共存:不能与Fe2+共存的离子:(H+、NO3-)、(MnO4-)、(ClO-);不能与Fe3+共存的离子有:I-、SO32-、S2-、SCN-。主要是对Fe2+的还原性、Fe3+的氧化性的考查,此为离子共存问题和实验题的常见命题点。 5.Na2FeO4(高铁酸钠)作新型净水剂:原理是高价铁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同时生成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因此它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6.Fe2+、Fe3+、Cu2+、Al3+的除杂: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原理是利用Fe3+、Cu2+、Al3+水解完全生成沉淀所需的PH范围不同。一般操作方法是:先 是加入氧化剂(氯气或H2O2),将Fe2+氧化成Fe3+,然后加入CuO、Cu(OH) 2、CuCO3等其他物质(以不引入杂质离子为准),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待Fe3+水解完全生成沉淀(此时其他离子不水解),过滤除去。点评:它和其他金属及其化合物相比,知识点多,高考命题往往将知识、实验、化学概念与理论考查集于一身,设计成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因此,它在高考中的霸主地位不可动摇。铜及其化合物 1.铜绿的形成:2Cu+O2+CO2+H2O=Cu2(OH)2CO3, 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采用的方法是:(1)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2)不能将青铜器与银质(金属活性差的金属)接触,避免发生电化学腐蚀。 2.波尔多液消毒:主要应用在农业植物杀菌和公共场合的消毒。其主要成分组分CuSO4溶液、石灰水, 原理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重金属还有Ba、Pb、Hg、Cd、Ag、Au等 3.粗铜的精炼:重在考查精炼原理:考查角度为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及溶液浓度变化等。 精炼原理为:电解池中,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 阳极反应:Cu-2e-==Cu2+、Fe-2e-=Fe2+、Ni-2e-=Ni2+;阴极反应:Cu2++e-=Cu。硫酸铜溶液浓度几乎不变 4.电解硫酸铜溶液:它是考查电解原理及规律的重要载体,必须熟练书写其电解方程式。 5.铜与浓硫酸反应: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不加热不反应;铜与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也 不反应,但在有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如通入O2(加热)或加入H2O2,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H2SO4 2CuSO4+2H2O, Cu+2H2O2+H2SO4=CuSO4+4H2O。6.制备CuSO4方案的选择: 方法如下:一是Cu→CuO→CuSO4;二是用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三是用铜和稀硫酸、双氧水 方案的选择主要从绿色化学概念角度进行:一是原料利用率高,节约成本;二是不产生有毒气体,不造成大气污染。与之相同的还有Cu(NO3)2的制备。8.Cu2+水解:与Fe3+结合考查实验除杂;CuCl2溶液的蒸干、和含有结晶水时除去结晶水,分别对应的操作是加入盐酸,和在HCl气氛中加热。 点评: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对铜及其化合物的考查 有“升温”的表现。它的命题有如下特点: 一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二是与铁等其他金属一同出现在实验题中。硅(一)、硅 1.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 2.熔点高,硬度大,为原子晶体.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仅与强碱NaOH、HF、F2反应)2.用途: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以及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等。 (二)、二氧化硅(SiO2):(1)SiO2的空间结构:SiO2直接由原子构成,不存在单个SiO2分子。 (2)物理性质:难溶于水,熔点高,硬度大 (3)化学性质:SiO2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氢氟酸除外),能与强碱溶液、氢 氟酸反应,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①与强碱反应: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 溶液,避免Na2SiO3将瓶塞和试剂瓶粘住,打不开.应用橡皮塞。 ②与氢氟酸反应[SiO2的特性]:(利用此反应,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存放, 应用塑料瓶)。 ③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CaSiO3(4)用途:光导纤维、玛瑙饰物、石英坩埚、石英钟、仪器轴承、玻璃和建筑材料等。(三)、硅酸(H2SiO3):(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 (2)化学性质:H2SiO3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要弱,但SiO2不溶于水,故不能直接由SiO2溶于水制 得,而用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强酸制弱酸原理)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NaHCO3)(酸性:H2SiO3<H2CO3)(3)用途:硅胶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四)、硅酸盐 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溶于水,最常 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硅酸钠水溶液久臵在空气中容 易变质: 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有白色沉淀生成)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点评:有关硅及化合物知识,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硅及二氧化硅的用途,出现的频率很高。 氯及其化合物 1、氯气(Cl2):(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液氯为纯净物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得到电子,作强氧化剂,能与金属、非金属、水以及碱反应。①与金属反应(将金属氧化成最高正价)Na+Cl22NaCl Cu+Cl2CuCl2(棕黄色的烟)2Fe+3Cl22FeCl3(棕褐色的烟)(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只生成FeCl3,而不生成FeCl2。)(铁跟盐酸反应生成FeCl2,而铁跟氯气反应生成 FeCl3,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盐酸,是强氧化剂 ②与非金属反应 Cl2+H2 2HCl(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将H2和Cl2混合后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③Cl2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中,应注意次氯酸是弱酸,要写成化学式而不能拆开。 将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浅黄绿色),氯水含七种微粒,其中有Cl2,HClO,H2O,H+,Cl-,ClO-,OH-氯水的性质取决于其组成的微粒:(1)强氧化性:Cl2是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常用氯水代替氯气,如氯水中的氯气能FeCl2反应。(2)漂白、消毒性:氯水中的Cl2和HClO均有强氧化性,一般在应用其漂白和消毒时,应考虑HClO,HClO 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不可逆。(3)酸性: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故可被NaOH中和,盐酸还可与NaHCO3,CaCO3等反应。 (4)不稳定性:次氯酸见光易分解,久臵氯水(浅黄绿色)会变成稀盐酸(无色)失去漂白性。 (5)沉淀反应: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有Cl-)。 自来水也用氯水杀菌消毒,所以用自来水配制以 下溶液如FeCl2、Na2CO3、NaHCO3、AgNO3、NaOH 等溶液会变质。 ④Cl2与碱液反应:与NaOH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与Ca(OH)2溶液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此反应用来制漂白粉,漂白粉的成分为CaCl2+Ca(ClO)2 ,有效成分为Ca(ClO)2 漂白粉之所以具有漂白性的原因: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 性;同样,氯水也具有漂白性,因为氯水含HClO;NaClO同样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纸褪色,因为不能生成HClO,湿的氯气能使红纸褪色,因为氯气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 漂白粉久臵空气失效,涉及两个反):Ca(ClO)2+CO2+H2O=CaCO3→+2HClO, 2HClO=2HCl+O2↑,漂白粉变质会有CaCO3存在,外观上会结块,久臵空气中的漂白粉加入浓盐酸会有CO2气体生成,含CO2和HCl杂质气体。 ⑤氯气的用途:制漂白粉、自来水杀菌消毒、农药和某些有机物的原料等。 2、Cl-的检验: 原理:根据Cl-与Ag+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AgCl沉淀来检验Cl-存在。 方法:先加硝酸酸化溶液(排除CO32-、SO32-等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 Cl-存在。 点评:氯气的强氧化性及氯水的漂白性是一直是高考的命题的热点,如Cl2氧化Fe2+、Cl2氧化SO2等,另外,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漂白液、漂白粉及漂白精等内容,也较为重要。 硫及其化合物 1、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得到2个电子呈-2价或者与其 他非金属元素结合成呈+4价、+6价化合物。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 又有化合态。(如火山口中的硫就以游离态存在) 2、硫单质:①物质性质: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点低。②化学性质:S+O2 ===(点燃)SO2(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纯氧中为蓝紫色)Fe+SFeS 2Cu+SCu2S 2Na+S=Na2S Hg+S==HgS(汞滴处理) 3S+6NaOH(浓)2Na2S+Na2SO3+3H2O(洗硫) 3、二氧化硫(SO2)(1)物理性质: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 可溶于水(1:40),易液化。(2)化学性质: ①SO2能与水反应:SO2+H2O H2SO3亚硫酸为中强酸,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正逆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关键词:相同条件下)②SO2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a、与NaOH溶液反应:SO2(少量)+2NaOH=Na2SO3+H2O SO2(过量)+NaOH=NaHSO3 对比CO2与碱反应:CO2(少量)+Ca(OH)2=CaCO3→(白色)+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2(可溶)将S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故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O2和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说法是对的,因为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SO2将通入酚酞变红的溶液,溶液颜色褪去,体现了SO2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而不是漂白性,SO2不能漂白指示剂。 ③SO2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强氧化剂(如酸性KMnO4溶液、Cl2、O2(催化剂:粉尘、V2O5)等)反应。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新制氯水褪色,显示了SO2的强还原性(不是SO2的漂白性)。 (将SO2气体和Cl2气体混合后作用于有色溶液,漂白效果将大大减弱。)④SO2的弱氧化性:如2H2S+SO2=3S→+2H2O(有黄色沉淀生成)⑤SO2的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会恢复原来的颜色。用此可以检验SO2的存在。SO2: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使湿润有色物质褪色 原理: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能恢复原色(无色物质分解)Cl2:与水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加热不能复原 ⑥SO2的用途:漂白剂、杀菌消毒、生产硫酸等。 4、硫酸(H2SO4)(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的硫酸为无色油状粘稠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浓硫酸要规范 操作:注酸入水且不断搅拌).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2)浓硫酸三大性质: ①吸水性:浓硫酸可吸收结晶水、湿存水和气体中的水蒸气,可作干燥剂,可干燥H2、O2、SO2、CO2等气体,但不可以用来干燥NH3、H2S、HI、Her气体。 ②脱水性:能将有机物(蔗糖、棉花等)以H和O原子个数比2︰1脱去,炭化变黑。 ③强氧化性: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显示强氧化性(+6价硫体现了强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 反应,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ⅰ)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如铜):(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酸性和强氧化性)(ⅱ)与非金属反应(如C反应):(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注意: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而不是不反应。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许多金属能与它反应,但在常温下,铝和铁遇浓硫酸时,因表面被浓硫 酸氧化成一层致密氧化膜,这层氧化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进一步反应.这种现象叫金属的钝化.铝和铁也 能被浓硝酸钝化,所以,常温下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和浓硝酸.(3)硫酸的用途:作干燥剂、制化肥、炸药、蓄电池、农药、医药等。 点评:SO2的性质及酸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如SO2的漂白性,还原性等。 特别注意:①能使下列物质褪色体现的是SO2的何种性质?能使溴水、氯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褪色等。 ②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是否有沉淀生成?若再通入足量的氨气、氯气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原理是什么?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氮及其化合物 1、氮的氧化物:NO2和NO N2+O2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2NO+O2=2NO2 一氧化氮:无色气体,有毒,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与CO中毒原理相同),难 溶于水,是空气中的污染物。 二氧化氮:红棕色(与溴蒸气颜色同)、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NO2+H2O=2HNO3+NO,此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 是还原剂。 以上三个反应是“雷雨固氮”、“雷雨发庄稼”的反应。 2、硝酸(HNO3):(1)硝酸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油 水蒸气呈白雾状。 (2)硝酸的化学性质: 具有一般酸的通性,稀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能氧化大多数金属,但不放出H2,通常浓硝酸产生NO2,稀硝酸产生NO.如: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3Cu+8HNO3(稀)=Cu(NO3)3+2NO2↑+4H2O 反应①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②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2。 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为化学变化,不是不反应).加热时能发生反应:Fe+6HNO3(浓)Fe(NO3)3+3NO2↑+3H2O 3、氨气(NH3)(1)氨气的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易液化。 (2)氨气的化学性质: 状液体。低沸点(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 a.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4++OH- 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NH3〃H2ONH3↑+H2O 氨水中的微粒:NH3 H2O NH3〃H2O NH4+ OH- H+(共六种微粒)。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 大气压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 形成较大压强差条件: ①相似相容: 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得既快又多,如NH3、HCl、Her、HI用水吸收 ②剧烈反应: CO2、SO2、Cl2、H2S等可用NaOH溶液吸收等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1)装臵的气密性要好(2)不漏气(3)烧瓶内的气体纯度要大即气体应充满 b.氨气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 ①NH3+HCl=NH4Cl ②NH3+HNO3=NH4NO3 ③ 2NH3+H2SO4=(NH4)2SO4 因NH3溶于水呈碱性,所以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存在;因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也 可以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有 收而形成较大压强差,使容器内气体压强降低,外界 大量白烟生成,可以证明有NH3存在。(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2NH4Cl+Ca(OH)2 CaCl2+NH3↑+2H2O 2)装臵:固+固气体(与制O2相同)。3)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4)验满:a.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生成 5)干燥:用碱石灰(NaOH与CaO的混合物)或生石灰在干燥管或U型管中干燥。不能用CaCl2、P2O5、浓硫酸作干燥剂,因为NH3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l2〃8NH3、P2O5、浓硫酸均能与NH3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所以NH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4)氨气的用途:作制冷剂、制纯碱、制铵盐 (液氨易挥发,汽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因此,液氨可以作制冷剂) 4、铵盐 铵盐均易溶于水,且都为白色晶体(很多化肥都是铵盐)。 (1)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NH4Cl NH3↑+HCl↑ NH4HCO3 NH3↑+H2O↑+CO2↑ 5NH4NO3 2HNO3 + 4N2 +9H2O (2)干燥的铵盐能与碱固体混合加热反应生成氨气,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制备氨气:(3)NH4+的检验:样品加碱混合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该物质含有NH4+。点评: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实验中“气体制备实验”一直是实验考查的热点之一。因此,要对氨气的制备原理、收集、干燥、检验、尾气的吸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另外,氨气的其他制取方法及氨气的性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 必备的无机化学反应式 1.2Na+2H2O=2NaOH+H22.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3.NaOH和NaHCO3溶液反应:OH-+HCO3-=CO32-+H2O Na2CO3+CO2+H2O=2NaHCO3→+NH4Cl 4.Cl2+H2O=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氯气溶于水(新制氯水中含Cl2、HClO、H2O、H+、Cl-、ClO-、OH-): 5.次氯酸见光或热分解(强氧化剂、杀菌消毒,漂白剂): 2HClO 2HCl+O2↑ ↑ ↑ 6.Ca(ClO)2+CO2+H2O=CaCO38.2Al+2NaOH+2H2O=2NaAlO2+3H29.Al2O3+2NaOH==2NaAlO2+H2O →+2HClO ↑ 7.MnO2+4HCl(浓)MnCl2+Cl2↑+2H2O 10.Al(OH)3+NaOH=NaAlO2+2H2O 11.H2O2的分解: 2H2O2 2H2O+O2↑ 12.2SO2+O2 13.SO2+Cl2+2H2O=2HCl+ H2SO4 14.Cu+2H2SO4(16.N2+O22NO 浓)CuSO4+SO2 ↑ +2H2O 15.C+2H2SO4(浓)CO2↑+2SO2↑+2H2O 2NO+O2=2NO2 17.3NO2+H2O=2HNO3+NO 18.4NH3 +5O2 4NO+6H2O 19.用浓盐酸检验氨气(白烟生成): NH3+HCl=NH4Cl 20.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实验室制氨气)21.Cu+4HNO3(浓)=Cu(NO3)2+2NO2 ↑ +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2.C+4HNO3(浓)CO2↑+4NO2↑+2H2O 23.盐类水解: ①CH3COO-+H2O CH3COOH+OH-②CO32-+H2O HCO3-+OH-③HCO3-+H2OH2CO3+OH- ④ 2SO3 NH4+ +H2ONH3〃H2O+H+ ⑤Fe3+ +3H2OFe(OH)3+3H+ 24.25.铝实热 反验 应室 : 制 2Al+Fe2O3 备 氢 2Fe+Al2O3 氧 化4Al+3MnO2 3Mn+2Al2O3 铝: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Al3++3NH3〃H2O=Al(OH)3→+NH4+ 26.高温下铁与水反应 :3Fe+4H2O(g)Fe3O4+4H2 高温下碳与水反应.C+H2O(g)CO+H2 27.FeCl3+3NaOH=Fe(OH)3 → +3NaCl 4Fe(OH)2+O2+2H2O=4Fe(OH)3 Fe+3SCN-=Fe(SCN)3 28.2FeCl2+Cl2=2FeCl3 2FeCl3+Fe=3FeCl2 2FeCl3+Cu=2FeCl2+CuCl2 29.金属的冶炼:Fe2O3+3CO2Fe+3CO2 CuO+C Cu+CO↑ 30.铜锌原电池:正极:2H++2e-=H2↑ 负极:Zn-2e-=Zn2+ 31.钢铁的吸氧腐蚀:正极:O2+4e-+2H2O=4OH-负极:Fe-2e-=Fe2+ 总式:2Fe+O2+2H2O=2Fe(OH)2 32.电解CuCl2溶液:阳极:2Cl--2e-=Cl2↑ 阴极:Cu2++2e-=Cu 总式:CuCl2Cu+Cl2↑ 必修1 知识点1认识化学科学 考点1化学科学 考点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考点3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知识点2物质的量及其计算 考点1物质的量 考点2气体摩尔体积 考点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知识点3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1常用仪器形状、名称和使用 考点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点4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考点1药品的安全存放 考点2化学实验安全常识和操作 知识点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考点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考点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误差分析 考点3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知识点6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考点1常见气体、离子的检验 考点2物质分离和提纯 知识点7化学实验设计 考点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考点2物质检验的实验设计 知识点8分散系 考点1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考点2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知识点9离子反应 考点1电解质与电离 考点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考点3离子共存 知识点10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考点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考点3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考点4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考点5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知识点11钠及其化合物 考点1钠 考点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考点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考点4碱金属元素 知识点12镁及其化合物 考点1镁及其化合物 考点2海水中提取镁 知识点13铝及其化合物 考点1铝 考点2铝的化合物 考点3铝的冶炼 知识点14铁及其化合物 考点1铁 考点2铁的冶炼 考点3铁的化合物 知识点15铜及其化合物 考点1铜及其冶炼 考点2铜的化合物 知识点16氯及其化合物 考点1氯气的性质 考点2氯气的制法 考点3卤素 知识点17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1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考点2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考点3氨气的性质及制法 考点4铵盐的性质 考点5硝酸的性质 知识点18硫及其化合物 考点1硫的存在及性质 考点2硫的氧化物 考点3硫酸的性质 考点4硫酸的工业制备 知识点19硅及其化合物 考点1硅的性质及制法 考点2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性质 考点3硅酸盐工业 必修2 知识点1物质结构基础 考点1原子结构 考点2元素周期律 考点3元素周期表 考点4化学键 知识点2化学能与热能 考点1反应热 考点2燃烧热和中和热 考点3热化学方程式 考点4盖斯定律 知识点3化学能与电能 考点1原电池工作原理 考点2常见的化学电源 考点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考点4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知识点4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 考点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考点3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 知识点5有机物基础知识 考点1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考点2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知识点6烃的分类 考点1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考点2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考点3乙烯和烯烃 考点4苯及其同系物 知识点7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考点1石油的炼制 考点2煤的综合利用 知识点8烃的衍生物的分类 考点1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考点2乙酸的结构与性质 考点3酯和油脂的结构与性质 考点4糖类的结构与性质 考点5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知识点9有机高分子材料 考点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考点2三大合成材料 知识点10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考点1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考点2环境污染及保护 选修1化学与生活 知识点1化学与健康 考点1糖类 考点2油脂 考点3氨基酸与蛋白质 考点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考点5饮食中食物及食品添加剂 考点6常见药物的成分及疗效 知识点2生活中的材料 考点1金属与合金 考点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考点3玻璃、陶瓷和水泥 考点4塑料、纤维和橡胶 知识点3化学与环境保护 考点1大气污染及治理 考点2水污染及其污水处理 考点3土壤污染与垃圾资源化 选修2化学与技术 知识点1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考点1接触法制硫酸 考点2纯碱的生产 考点3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考点4海水的综合利用 知识点2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 考点1金属材料 考点2无机非金属材料 考点3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知识点3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考点1获取洁净的水 考点2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考点3化肥与农药 考点4精细化学品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知识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考点1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考点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知识点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考点1共价键 考点2分子的立体结构 知识点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考点1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考点2分子间作用力 知识点4晶体类型 考点1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考点2金属晶体 考点3离子晶体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知识点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考点1化学反应的焓变 考点2热化学方程式 考点3盖斯定律 考点4反应焓变与标准摩尔生成焓 知识点2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考点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考点2化学电源 考点3金属的腐蚀及防护 知识点3电解的原理及其应用 考点1电解的工作原理 考点2电解的应用——电镀、电解精炼、电冶金 考点3氯碱工业 知识点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 考点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考点3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考点4化学平衡 考点5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考点6合成氨的适宜条件及选择依据 知识点5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考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 考点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考点3盐类水解的规律 考点4盐类水解的应用 考点5沉淀溶解平衡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知识点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考点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考点2同分异构体 考点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考点4有机物常用分离、提纯的方法 考点5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知识点2烃的性质 考点1烷烃 考点2烯烃 考点3炔烃 考点4芳香烃 知识点3烃的衍生物的性质 考点1卤代烃 考点2乙醇和醇类 考点3苯酚和酚类 考点4乙醛和醛类 考点5羧酸和酯 考点6有机合成知识点4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考点1糖类 考点2蛋白质和核酸 知识点5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考点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考点2高分子材料 选修6实验化学 知识点1化学实验基础 考点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考点2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考点3物质的制备和合成方法 考点4中和滴定法测定食醋中的醋酸的含量 知识点2化学实验探索 考点1常见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考点2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第二篇:化学化学与生活知识点复习与总结
第三篇:2011年高考化学复习总结性资料精选:高中化学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80例
第四篇: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篇: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