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闲置校舍清查处置报告(最终版)
关于确定闲置校舍处置权属的报告
近年来.由于农村学生减少和教育布局的调整出现了大量的撤并学校。到目前为止全县撤并学校已达120所。现就撤并学校处置、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资产总数及价值情况
全县中小学校共有157所,其中正常运行37所,闲置学校120所。120所闲置校园总占地面积49813790.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7688.16平方米,房屋建筑物资产账面原值1398369元。
(二)资产性质情况
120所闲置校舍从土地权属来看,43所学校建设用地属国有土地,其余77所学校,未办理土地使用证;从房屋及建筑物性质来看,120所学校均为国有资产。
(三)资产处置情况
目前,120所闲置学校处置情况是:通过无偿划转、置换、出售、顶账已处置44所,占36.7%;被招商企业使用、村民租用、村委会使用等占用19所,占15.8%;注入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等占用35所,占29.2%;教育局招商1所,占0.8%,学校出租4所,占3.3%,闲置17所,占14.1%.从处置的基本情况来看,虽说闲置校舍的资产登记在各个学校,但在处置权上归政府和乡镇所有。
二、撤并学校处置与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撤并学校不能办理土地证,致使撤并学校产权不清。
现有撤并学校中有77学校土地为集体土地,不能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致使撤并学校校舍不能进行产权登记,闲置校舍的处置权和管理权不明晰。
(二)、撤并校舍产权不清,致使学校管理权属不明。
在学校撤并后由于撤并学校产权归属不明晰,导致了归属学校丧失了闲置校舍的处置权和管理权。致使撤并学校长期闲置,无法进行再利用和有效管理,同时因产权不清也引发了单位、部门甚至是个人之间的利益纷争。加之撤并学校校产处置没有地方政府权威性的文件,归属学校的管理职责也比较模糊。
(三)因闲置校舍没有专项管理维护经费,导致归属学校对闲置校舍的管理不到位,给学校安全管理埋下隐患。
学校撤并后,闲置资产需要专人看管和维护,闲置校舍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倒塌,裂痕等现象,而教体系统既无专项资金进行维护,又不能进行随意处置。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并为校园安全管理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综上可知,现在学校对闲置校舍的处置和管理已处于两难境地。想管理没权利;不管理,有责任。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报请政府按照属地原则将现有闲置校舍划归乡政府管理。由于闲置校舍土地大部分为集体土地,有乡镇管理使用。乡镇对闲置校舍土地有一定的处置权,乡镇可利用闲置校舍举办成人技术学校、老年文体中心、农业科技活动室等,这样既有效的保护了国有资产,又能使国有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二)、对无法划拔的撤并学校,报请政府以批文的形式确定学校权属。
由于闲置校舍的权属无法确定,归属学校对校舍进行出租时只能是一年以下的出租,好多偏远学校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租主,可是因为出租年限太短,而无法租出。导致偏远地方的闲置校舍长期闲置无法利用,再加上归属学校没有专项经费维护,最终导致闲置校舍资产白白浪费。因此报请政府以批形式确定学校权属将能很快改善闲置校舍资产流失的局面。
(三)、对既无法划拔又无法确定权属的学校申请设立专项经费进行专人管理、及时维护。
撤并学校的长期闲置出现围墙倾斜、房屋墙体开裂甚至倒塌等现象,如不及时维修、专人看管,就会造成资产流失,埋下安全隐患。因此设立闲置校舍专项维护经费,建立闲置校舍管理长效机制对保护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产权不清,管理主体混乱,管理经费欠缺是当前闲置校舍不能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主要原因。只有解决了这些根本性问题,明确闲置校舍的处置权属才能减少因闲置校舍的处置而发生的各种纠纷,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
第二篇: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和利用情况总结
***县教育局关于闲置校园校舍普查工作总结
近年来,为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一些地方的小学、初中撤并到乡镇中心学校。加大合办并校和薄弱学校撤并改造的力度,整合教育资源,使农村学校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部分农村校园校舍被闲置。这部分被闲置的校园校舍将被派上何种用场?现就我县的闲置校园校舍的处置和利用情况调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目前状态
据调查显示:共有14所小学,39个教学点被闲置下来,占地面积约106188平方米,其中校舍面积为15251平方米,根据目前处置和利用状态发现,闲置校园面积的38%和校舍面积的47%都没有处置或利用;17%的校园和校舍面积用来举办幼教;36%的校园面积和30%的校舍面积转为村级卫生、文化以及村委办公室;而6%的校园面积和4%的校舍面积给村民借用;还有3%的校园面积和2%的校舍面积被废弃;真正被有效利用并派上用场的仅仅是很少一部分。
二、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状况本人认为,农村教育闲置校园校舍的出现,有其深层的社会背景,是诸多因素共生的结果。随着改革和发展,农村中小学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较大,各地普遍加大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力度,这对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校规模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形成了农村部分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
第一、规划问题。90年代中后期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村村办小学”的需求下,全国实行的是分级办学体制,县上办高中,乡镇办初中,村里办小学,当时各乡镇最大的目标,是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对学校建设并没有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学校的整体布局缺乏规划,出现诸多隐患问题,最终造成目前农村教育闲置校园校舍的增多。
第二、生源问题。在计划生育政策调节下,农村出生人口出现波浪式减少,九十年代是抓计划生育比较严的时期,学龄儿童数量减少。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农村外出务工者逐年增多,部分学龄儿童随外出打工的家长到城里就学,使农村学校生源进一步减少。
第三、寄宿制学校的出现。随着低龄寄宿制学校的不断发展,这种办学模式的优越性显得越来越明显,社会对寄宿制学校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农村适龄儿童的家长纷纷为孩子选择上寄宿制学校,这样一来,部分农村校舍就闲置了下来。
三、执行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闲置校园校舍之所以无法有效利用,原因来自多方面,争议还是有的。例如所有权问题,大部分校园校舍是集体所有,村委会认为,校舍是村委会、群众集资所建,理应归村委会所有;教育部门认为,修建校园校舍国家也有投资,闲置校园校舍不能简单处理。然而从长远来看,生源还有回升的可能,闲置的校园校舍被重新利用也有可能。
正是基于这种现象,国家各级部门对农村闲置校园校舍的利用、处理的明文规定,在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上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最佳利用原则,根据闲置校园校舍的具体情况寻求最佳利用方式,保证资
源得到最佳利用;二是最大受益原则,通过盘活闲置校园校舍达到筹措校舍建设资金的目的,促进布局调整后被保留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如威远镇岗子教学点、纳家教学点、西上街教学点、崖头教学点以及塘川镇甘二小学等用来举办幼教;哈拉直沟、加定、林川、五
十、高寨、东山、台子、五峰、西山等乡镇将部分小学和教学点转为村卫生室或村委办公室,为公共所用;还有南门峡镇将却藏寺小学转让给寺院,为民族宗教的宣传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些都可以说是有效利用闲置校园校舍的典范。
四、规划打算与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那么如何规范处置和利用好这些闲置校园校舍,使之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可将闲置校园校舍继续用于举办中小学或优先发展幼儿教育、成人教育等,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奠好基础。
2、对不再利用的闲置校园校舍,可将其作为勤工俭学基地,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在操场上种上蔬菜,校舍里养起了鸡、鸭、猪等家禽和牲畜,供应周边多个学校,整个学校虽说没有学生,但仍然充满生机。
3、对不再利用的闲置校园校舍,可将起出售或出租,其中获得的收益,统筹用于本地区的学校建设投入或用于清偿教育的债务等。
总之,加强和规范闲置校园校舍的管理和利用,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益。
第三篇:镇学校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方案
镇学校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XX镇教育资产管理,规范对闲置校园校舍的管理和利用,根据上级安排,依据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处置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XX镇成立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闲置校园校舍的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党政办主任)
XX(XX中心校校长)
XX
(国土所所长)
XX(财政所所长)
XX(国土所)
XX(文化站)
二、处置范围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已经撤并停办及其它原因闲置的校园校舍,包括闲置的校园土地、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等。
三、处置原则
(一)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根据闲置校园校舍的使用价值、产权归属等情况,因校制宜,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防止校园校舍资产流失,确保闲置校园校舍高效合理利用。
(二)严格程序,依法处置。
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置。四、处置程序
全面排查登记、完善手续(2020年4月20日至2019年4月25日)。XX镇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所有闲置校园校舍的数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土地、房屋所有权及使用权等情况进行排查,明晰产权归属,完善交接手续。同时登记造册,建立完整的闲置校园校舍资料档案,做到一校一档,并报县教体局备案。
五、处置方式
(一)原先移交于所在村(居)委但未签订交接协议的,完善必要交接手续。
(二)对于出售、出租的校舍,手续不全的必须要完善手续。
(三)对于其他现状的校舍(如危房等),待党委决定最后处置办法。
第四篇:XX镇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方案
XX镇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镇闲置校园校舍的管理和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处置方案。
一、处置原则
(一)属地负责,科学规划。
在全面摸排登记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闲置校园校舍的使用价值、产权归属等情况,因校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防止校园校舍资产流失,确保闲置校园校舍高效合理利用。(二)严格程序,分类处置。
根据国家及省有关政策法规,规范处置闲置校园校舍。转为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可出借;个体或集体用于盈利性事业的,应出租,租金由XX中心学校与承租方依据市场行情协商,并报镇政府备案;对年代已久、常年失修,由XX中心学校报请相关部门鉴定,确认为D类危房的闲置校舍,由所在村立即拆除,并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利用原址土地。(三)教育优先,合理利用。
闲置学校的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图书等,要按照“物随生流、合理调配、集中使用”的要求,全部转入布局调整后保留的定点学校。闲置校园校舍的处置,首先确保满足学前教育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其次用于农村脱贫攻坚及村级经济发展等公益事业,力求处置效益最大化。二、处置范围
镇域内所有闲置校园校舍:原XX镇幼儿园、原XX镇教办、XX教学点、XX教学点等X所闲置校园校舍,以及往后资源优化后闲置的校园校舍。
三、处置程序与时间安排
(一)全面排查登记阶段(2020年4月24日至2020年5月9日)。
XX中心学校要组织力量对XX镇内所有小学闲置校园校舍的数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土地、房屋所有权及使用权等情况进行排查,登记造册,建立完善闲置校园校舍资料档案库,做到一校一档,专柜保存,并报区教体局备案。(二)明晰产权归属阶段(2020年5月10日至2020年5月16日)。
通过排查核实,进一步明确闲置校园校舍土地、房屋的所有权、使用权。(三)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5月17日至2020年6月31日)。
镇政府、学校会同村委会研究提出处置方案,报XX区农村中小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四、组织保障
为切实做好我镇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成立由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镇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有关村(居)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XX镇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五、工作要求
(一)科学统筹规划。
闲置校园校舍的处置要与镇政府城乡建设规划和教育、民政、人口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及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计划相结合,统筹考虑,统一规划,以保证教育资源的及时盘活和使用,充分发挥资源利用效益。(二)严肃工作纪律。
在闲置校园校舍处置过程中,要加强财经纪律和廉政教育,按照规定原则和程序进行,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和农村集体、群众利益不受损害,确保教育资源得到最佳利用,保证全镇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有序、和谐、顺利进行。第五篇:商河县闲置校舍调研报告
商河县农村闲置校园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省市发改委有关通知要求,近期对我县农村闲置校园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县报告如下:
一、布局现状
“撤点并校”的产生是为适应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学龄人口日趋减少的实际。适度集中办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出生人口下降,生源结构逐步呈倒金字塔走向,乡镇布局调整,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增大的趋势,我县根据本地情况,加大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几年来对学校布局进行了较大辐度调整。学校由2004年底130所农村中小学截止2009年底整合为112所(其中教学点由原来的40所减少到22所,完全小学由原来的70所增加到72所,独立初中由原来的19所减少到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原来的1所增加为2所),通过调整,收缩规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布局分散、弱校过多的状况,促进了教育资源整合、质量提高和优势打造。
现在我县共有闲置学校20所(其中教学点15所,小学2所,中学3所),校园面积185.12亩,校舍面积13935平方米。这些学校大多数都在村驻地,没有2000年以后建筑的校舍。现在有7所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划转,7所转为村卫生文化事业用,1所已经 出售,1所暂时闲置。
二、问题分析
不适应生源结构变化趋势。随着出生人口下降,我县小学适龄儿童逐年递减。现有乡镇学校分布散、数量多、生源少、容纳率低。村小尤为突出,这类学校虽然解决了学生就近入学,但因规模太小,基础太弱,不仅投入成本高,而且师资、设施、管理等内部结构难以优化,只能低水平维持。如不调整,随着学生减少,这种资源浪费大、办学水平低的态势还会加剧。
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较低。目前,多数学生在乡镇就学,由于财力所限,布局分散,有限资源利用不充分,乡镇不少学校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环境,特别是文化大环境无法与城区学校、窗口学校相比,一些薄弱学校甚至可以说相差天壤。专业教师存在人员超编,但是不少村小教师仍不能满足需求,教师年龄偏高难配套,都是包班教学,加之教学设备设施差,无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总体不高是我们的现实。
新的教育观、人才观重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而教育梯次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特别是小学、初中段教育资源未实现优化组合,成为我县素质教育推行成效不突出,教育质量上新台阶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优质教育需求矛盾突出。随着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激增,我县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加大,初中、小学尤为突出。生源向城区涌流,成为势不可挡之潮。这是社会渴求优教,优教供难应求矛盾突出的反映。
三、调整对策
集中办学有利于推进教育大县建设,通过调整,改变布局分散,提高办学水平,集中办学有利于整体提升办学基础设施、师资等集中,避免分散造成的高耗低效运作。通过资源优化组合,有利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别。集中办学,还有利改善教育环境。在现代社会,城市的人文环境大大优于农村,而人的社会性决定环境影响至关重要。学校向城镇集中,教育大环境层次提高,学生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接受良好熏陶,更有益培育他们健康成长。
集中办学,人力物力集聚,有利于师资、设施、管理等内部结构优化;教师工作、生活环境改善,有利于充分调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小校、弱校自然消失,多数学校办学基础基本同等,有利于良性竞争,增强活力,加快发展。这些都是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的要条件。
四、建议和问题
1、由于牵涉到土地权属问题,校园校舍处置,仅仅靠教育部门自身,是难以解决的。建议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详细调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则,提交有关部门批准执行。总之,要使撤并后的校园土地最大效益化,来 增加教育的自身投入。这项工作越早进行,教育部门就越主动,如果校园出现空置,而资产又无法及时盘活,极有可能造成资产流失或产权纠纷。
2、坚持高年级学生寄宿制和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并举的原则。实行寄宿制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就近入学的便利,对于低年级学生应就近入学。对于低学龄儿童上学道路偏远、交通不便的,要保留、改建一批小学或教学点。
商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