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慈溪市农民建房用地管理办法
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慈政办发„2008‟43号
关于印发慈溪市农民建房用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慈溪市农民建房用地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四月二十一日
慈溪市农民建房用地管理办法
(三)统一建设原则。农居点布局应当具有整体性、时代性风格,结构设计具有合理性、经济性。实施过程中应由镇(街道)或村统一建设、统一监管,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统一设计及有资质的单位参与招投标和施工建设。
(一)已有宅基地达到规定面积标准的90%及以上或可原地拆翻扩建的户,不得外迁申请宅基地,但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进行旧村改造的除外;
(二)出租、出卖或以其他形式转让宅基地及地上建筑物的,或者将住宅改作他用的;
(三)以所有家庭成员作为一户申请并被批准宅基地后,不具备分户条件而以分户为由申请宅基地的;
(四)规划已确定需要迁并的自然村村民在原地申请宅基地的,或在已确定的城镇建设、交通、水利等规划控制范围内申请宅基地的;
(五)其他不符合申请建住宅条件的。
(六)市人民政府作出批准决定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10天内将批准结果公示并逐宗落实到申请建房户,建房户开工前向村镇建设办公室提出申请,由村镇建设办公室报市规划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并按规定收取费用后下发到村或建房户。
以行政划拨方式报批的统建房仅限所在镇(街道)范围内符合建房条件的村民购买,以集体使用方式报批的仅限所在村范围内符合建房条件的村民购买。
多层统建房开工建设前须按•建筑法‣要求办理施工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使用国有划拨土地的,上市交易时必须全额补缴土地出让金。办理流转时转出方必须保留自己一处居住房屋。
第二篇:象山县农民建房用地管理办法
象山县农民建房用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改革农村传统建房方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广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以及宁波市委《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的意见》(甬党[2009]7号)等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农民建房用地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优化村庄布局,合理确定中心村、梳理村和搬迁村,制定近期和远期目标,编制好农民集中居住区布点、中心村建设和梳理村、搬迁村改造建设规划,并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确保农民建房用地落到实处。
第四条 农民建房的总体原则是“控制单家独院、推广多户联排、鼓励多层公寓”,实行统建和自建相结合的方式。中心城区(包括丹东、丹西、爵溪)及石浦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推行多层、小高层公寓式住宅;其他镇(乡)集中居住区范围内建设实行低层多户联排及多层、小高层公寓;在梳理式改造区推广多户联排,鼓励建设多层公寓。
第二章 审批管理
第五条 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各自行政区域内农民建房用地的管理工作,并列入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考核。县国土资源局、县建设局、县规划局按各自职能负责农村建房用地、规划、质量等监管工作。
第六条 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审批农户建房申请时,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一律不予批准。对拟建房用地,要制订用地规划,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经批准确需占用农用地的,通过计划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来实施,确保占补平衡。
第七条 农民建房用地实行分类供地。对单家独院和联排住宅,以集体土地使用方式供地。对建设多层、小高层,可以国有方式供地。
第八条 农民集中居住区一般可在本镇乡(街道)跨村建设,鼓励农民以建房用地置换住房,获得农民集中居住区住房者不再享受建房用地的申请使用权利。
第九条 农民建房申请实行建新必须拆旧的原则。建新拆旧后,原建房用地的土地使用权证予以注销;因旧房属文物保护、拆除将危及他户房屋安全等原因不能拆除的,其原建房
用地的土地使用权由村集体收回,并与村民委员会签订旧房处置相关协议。原建新未拆旧的,应按非法占地结合农村建房用地整治予以拆除。
第十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建房用地。有多处宅基的农村村民,只允许原址改建一处住宅。多余建房用地经村民委员会同意,可以调剂给符合建房用地申请条件的其他农民,调剂协议签署后,应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第十一条 农民建房用地面积标准,根据农村村民在册家庭人员和本村建设用地使用情况确定:3人(含3人)或3人以下户总用地面积不超过95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不得大于75平方米;4人(含4人)或4人以上户总用地面积不超过105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不得大于85平方米;原址改建住宅,建房用地审批面积最高不得超出120平方米。
符合条件置换农民集中居住联排住宅的,建筑占地面积标准为,3人(含3人)以下户不超过75平方米,4人(含4人)以上户不超过8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250平方米。置换多层公寓的其最大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人均60平方米,置换小高层公寓的可适当放宽。
第十二条 除建房用地外的规划用地应当作为公共用地,由村民委员会提出报批申请。经批准的公共用地,不得占作建房或作庭院等个人用地。
第十三条 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建房用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的建房用地发放土地使用权证。
第三章 审批条件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户为单位申请农民建房用地:
(一)本行政区域内村经济合作社社员中已领取结婚证书或已到晚婚年龄,且原有建房用地面积低于分户后可达到本办法规定面积90%(不含90%)的;
(二)因国家建设、垦区移民、灾毁等原因需要搬迁和建设的;
(三)实施镇、乡、村庄规划或旧区改造必须调整搬迁的;
(四)国家干部、职工的配偶是农村户口,干部、职工本人长期与其一起居住,且从未享受房改或住房优惠政策,其配偶提出申请的;
(五)经批准回乡落户的城镇干部、职工、军人,且未享受过房改或住房优惠政策的;
(六)回乡定居的华侨、台湾和港澳同胞、外籍华人、烈士家属申请建造住宅的;
(七)本村经济合作社社员一家四代及四代以上同堂,经村委会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证明确属共同居住一处,且原有用地面积不到105平方米、同堂居住人口在7人以上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请建房用地的其他情形;
申请农民集中居住区住宅的,应符合上款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可以计入申请建房人口:
(一)原户籍在本村的现役军人(不含已转干部军人);
(二)原户籍在本村,现户口在大中专院校的在读学生及毕业后无固定职业的人员;
(三)原户籍在本村,现在监狱服刑、劳动教养的人员;
(四)原户籍在本村,因为入学入托原因,户口迁至他处的18周岁以下子女;
(五)已经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其独生子女可按2人计算;
(六)法律、法规规定可计入建房人口的其他人员。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再申请农民建房用地;
(一)虽是本村常住户口,但系寄居、寄养、寄读的;
(二)已有建房用地面积达
(三)将建房用地出租、出卖、赠与他人,或以其他形式转让建房用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后申请建房用地的;
(四)以所有家庭人员作为一户申请、批准使用建房用地后,不具备分户条件;或虽已退出原有建房用地,但已批准入住农民集中居住区住宅的;
(五)子女分户,原有建房用地面积已达到分户后各户限额标准总和的;
(六)本人或配偶已享受房改房、集资房、其它福利分房或按建房用地方式获得国有划拨土地建房、购房的;
(七)在房屋拆迁中已以货币或调产安置形式予以补偿安置或已享受住房困难家庭安置政策的;
(八)农村村民之间擅自调剂住房的;
(九)农村村民有非法占地的违章建筑尚未拆除的;
(十)其他不符合申请建房条件的;
申请农民集中居住区住宅,有上款规定之一的,不得批准。
第四章 审批程序
第十七条 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代表讨论通过。跨村建房或置换住房的农户,必须自愿退出宅基地或放弃宅基地的申请,经本村同意并报镇(乡)政府负责审定。
第十八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将申请建房用地的户名、原有建房用地情况、申请要求等情况张榜公布。公布无异议的,必须经村民委员会同意并盖章后送当地规划管理所和基层国土所审查。负责审查的单位要到实地调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等,把申请材料及调查结果报请当地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审批手续,并由乡镇长(主任)签字,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其批准结果由村民委员会予以公布。
第十九条 农村村民利用已确权发证建房用地原址改建的,由村民委员会报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
第二十条 农村村民建造住宅应当在开工前十日报告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由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基层国土所、规划管理所实地查验、定点丈量、打桩放样,严格按照批准的建房用地面积、座落、界址、规划确定的层数、高度等要求进行施工。
第二十一条 住宅竣工后,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基层国土所、规划管理所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并出具验收意见。经验收合格凭相关材料向县国土部门申请建房用地登记,领取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原址改建的必须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第二十二条 农村村民建造住宅应当在批准之日起一年内竣工。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期竣工的,报经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同意,可延长竣工日期,但延长日期不得超过一年。
第五章 相关责任
第二十三条 严格落实“批前四公开”和“批后四到场”制度。即用地计划指标公开、申请建房公开、上报审批用地名单公开、审批结果公开;土地管理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到定点踏勘到场、放样定桩到场、破土挖基到场、竣工验收到场。
第二十四条 对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宅基地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发现非法占用土地或超过批准的标准多占建造住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应当责令其停止建设;对拒不停止继续施工的,由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对建房户查封、暂扣工具、设备和建筑材料直至拆除违法建筑。
第二十六条 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地区的农民建房用地信访工作。凡违法审批的,审批单位、批准人应承担违法审批的法律责任;各级管理人员如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和以权谋私等行为,将追究其违纪、违法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县其他有关农民建房用地的规定,如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篇:当涂县农民建房管理办法
农 民 建 房 管 理 办 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民建房管理,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四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生产要素向重点区域集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以及《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民建房须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建设、集约用地的要求,经审批后方能在规划区内建设。
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建设农村居民住宅。
第三条
县规划市容局负责指导全县农民建房的规划管理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指导全县农民建房的用地监管工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指导全县农民建房的建设监管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所辖区域内农民建房的建设管理工作,负责使用原有宅基地和其他非农用地建房的审批工作。农民建房确需占用农用地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规划市容局审批。村委会具体负责本村域范围内的农民建房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
划
第四条
县规划市容局会同县国土资源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做好新的农民居住点和规模较大旧村改造的选址工作,并共同编制居住点修建性详细规划。第五条
居住点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按照新型社区建设要求,由县规划部门提供建房标准图,标准图必须对外观立面、房屋色彩、房屋层数、楼层标高及社区公共配套设施等提出明确要求。
第三章
建
设
第六条
农民新建住房必须在新居住点规划区内建设,采取政府统建与农民自建相结合的形式。
1.政府统建的,原则上按多层建设。
2.农民自建的,原则上按照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求及建房标准图进行建设。建房层数最高不得超过3层。
严禁使用未经批准的图纸或不按提供的标准图要求进行建设。厨房、卫生间必须内设于住宅,严禁在主房外搭建厨房、卫生间等附属用房。第七条
非城镇规划区内确需建房的农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宅基地建房:
1.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建房,原宅基地面积低于分户标准的; 2.因自然灾害或规划建设需要搬迁的; 3.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征用但未安置的。
第八条
农民因原有住宅破旧影响安全使用需要进行翻建的,应当按照“原场址、原面积、原层数”的原则进行翻建,且符合下列要求: 1.5年内村庄无整体改造的;
2.不影响村庄综合整治和村庄的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的; 3.不影响建筑消防等规范要求的; 4.不影响道路退让红线的。
第九条
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严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自行建房。确需分户需要住房的,鼓励在县城、中心镇或由政府提供的安置房购房安置。对于在县城、中心镇购房的农民,政府可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安置和补助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章
审
批
第十条
农民建房由乡镇人民政府按照一户一宅,且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60㎡的原则审批。对农民已出让、出租住房的,不得批准新的宅基地和建房。
第十一条
凡符合第七条规定的,在原宅基地和其他非农用地上建房的,按下列程序办理:
1.在原有宅基地新建住房的农户,持经本村民组组长和四邻签字同意的报告,向所在地村委会提出建房申请,村委会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召开村委会会议进行审议,经审议通过后,将申请建房户基本信息、用地权属和来源、申请要求、建房理由等情况在村委会和申请人所在的村民组张榜公布。
2.公布5日无异议的,申请人到所在村委会领取并填写农民建房申请表,村委会签署意见盖章后上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
3.乡镇人民政府接村委会上报的农民建房报告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安排村镇建设站和国土所工作人员实地对申请人是否符合建房条件、是否符合居住点规划、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等情况进行调查勘察。对符合条件的,经办人员签署意见并绘制建房定位图,经站、所负责人审查后,一并将申报材料上报乡镇分管负责人。对不符合条件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向申请人和村委会出具书面答复。
4.乡镇人民政府根据申报材料召开会议研究,经会议研究同意建房的,乡镇分管负责人应签署同意意见。
5.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建房的,乡镇村镇建设站和国土所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领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选择并领取建房标准图,申请人应出具按标准图建房的承诺书。6.建房户应在开工前5日向村镇建设站申请放线并经验线后,方可开工建设,乡镇村镇建设站要加强对农户建房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工作。7.乡镇村镇建设站应按月向县规划市容局上报建房审批备案材料。8.农户在建房竣工后,应向村镇建设站申请竣工验收。对符合规划和施工图纸要求的,村镇建设站应出具验收证明,国土部门凭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和竣工验收证明,填写地籍调查表,绘制宗地图进行土地登记,并发放集体土地使用权证。
第十二条
符合第七条规定,占用农用地建房的,按第十一条第1、2、3、4款的程序办理,并报县国土资源局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后,到县规划市容局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十三条
凡符合第八条规定需要翻建的,需向所在村委会提出申请后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派员核实后按规定批准。第十四条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有效期为一年,需延长的,须在期满前一个月向发证单位申请延续,延续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6个月。有效期、延续期期满或申请延续未经批准的,证书自行失效。
第五章
奖
惩
第十五条
进入农民居住点规划区建房,并选用标准图,按规划要求建设的,工程竣工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按1000元/户进行奖励。第十六条
乡镇、村在农民建房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县政府对其实行以奖代补,并对个人予以奖励。
第十七条
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1.未依照本办法组织或者参与编制新的农民居住点规划或者居住点修建性详细规划的;
2.未依法核发选址意见书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 3.擅自变更居住点规划的;
4.发现未依法取得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房,而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
第十八条
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1.未依照本办法参与编制新的农民居住点规划或者居住点修建性详细规划的;
2.对农民居住点农用地转用手续应予办理而未办理,造成规划无法实施的;
3.未依法发放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的。
第十九条
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农民建房施工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因疏于监管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二十条 县规划、建设、国土管理及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暂扣其行政执法证件,直至依法取消其行政执法资格,并视情节追究其责任:
1.对不符合建房条件或不符合村庄规划的农民建房进行违规审批的; 2.对违法建房行为查禁不力或不按规定进行查处的。
第二十一条
村委会、村民小组工作人员在建房申请、审查、审核和上报过程中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从严处理。
第二十二条
因违规审批造成农户损失的,由审批部门负责先行赔付,分清责任后向责任人全额追缴赔付金。
第二十三条
农民建房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或未按选用的标准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建设均属于违法建设,并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1.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严重影响村庄规划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下发停工或限期拆除通知书,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当事人在收到通知书后不停止施工或不拆除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建设工程设备和建筑材料予以查封,并依法强制拆除。
2.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或未按选用的标准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建设,超高、压占规划红线建设,影响村庄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2000—20000元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农民建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注销其土地使用权证,并由本村村委会收回土地使用权:
1.实施旧村改造,统一建新村后,迁入新村居住户的原宅基地; 2.自批准建设房屋之日起满2年未动工的; 3.不按照批准的用途或超面积使用土地的。
第二十五条 制止和拆除违法建房的过程中妨碍、抗拒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或殴打、辱骂执法人员的,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县公安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乡镇人民政府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第二十七条
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各村委会应各负其责,若因不作为、乱作为致使农民建房无序的,按中共当涂县委办公室、当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当涂县城乡违法建设监管查处若干规定>的通知》(当办发〔2010〕28号)严格问责。第二十八条
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宅基地建房,一经查实,所建房屋将视为违法建设,并追究乡镇、村主要负责人责任。
第四篇:九江县农民建房管理办法
九江县大九江规划区居民建房管理
暂行办法
县府办字120号
为了加强九江县大九江规划区居民建房管理,保障城市规划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九江市大九江规划区农民建房管理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九江市大九江规划区农民建房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及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城市规划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居民建房的管控,规范居民建房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房,确保九江县大九江规划区城乡建设有序进行,城市管理依法规范,为“对接主城区、融入大九江、决战新工业、做美沙河城”创造良好的城乡建设环境。
二、管理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九江县大九江规划区居民建房管理。九江县大九江规划区范围为《九江市大九江规划区农民建房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的范围:《九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规划区范围;沙河街镇、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子镇、港口街镇、城门乡、狮子镇、马回岭镇、岷山乡的全域;新合镇、新塘乡、涌泉乡沿双瑞路以北区域。
根据我县实际,分为三类区域进行管理:
一类区:东至福银高速、南至沙河220千伏变电站、西至京九铁路、北至九江市八里湖新区的区域,以及赤湖工业园核心区和沙城工业园区域。
二类区:沙河街镇、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除一类区以外区域;港口街镇集镇规划区、马回岭镇新集镇规划区以及其 他重点乡镇集镇规划区;港湖大道、九码快线、大机线、狮城大道及其与杭瑞高速连接线、环湖路、双瑞大道沿线200米范围内区域。
三类区:九江县大九江规划区内除一、二类区域外的区域。
三、管理办法
(一)一类区建房管理:
1、一类区内的县城新区一律不准建私房。如确为世居户且属D类危房的,经所在地镇(区)、村、组及县房产、公安、国土、建设规划等部门审核确认,报县城乡居民建房联审联批组审批,统一在县城新区的公寓式安置小区内进行安置。县城新区范围为:沙城工业园全区域,以及东至福银高速,南起沿河北路市综合工业园交界处至城门山铜矿生活区、中华贤母园接柴桑北路与渊明大道交界处、渊明大道西延伸线至沙阎路,西至沙阎路,北起沙阎路杨家门村庄(含杨家门村庄)至九江县与八里湖新区交界处区域。
2、一类区内县城新区以外区域,除以下两种情况外,一律不准建私房:
(1)2010年前因重点工程及重大项目建设需拆迁安置的未建户,允许其在当时政府提供的安置地上重建,但重建房屋不得超过三层,建筑总面积不得超过300平方米。
(2)属D类危房的世居户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办理了相关手续,允许挂图施工,在原址原面积重建。
3、凡私自买卖土地建房和购买旧房进行非法房产开发(小产权房)牟取暴利的,原则上一律拆除,由县检察院、县公安机关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并追究法律责任。
4、一类区内不符合第2条重建条件而乱搭乱建、恶意套取国家资金的建房一律拆除,并追究建房者的法律责任。
一类区居民建房的管控,由沙河街镇、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县城管执法局负责,其中赤湖工业园核心区管理以港口街镇、城子镇为主,赤湖工业园管理局协助,赤湖工业园内其他区域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
(二)二类区建房管理:
1、港湖大道、九码快线、大机线、狮城大道及其与杭瑞高速连接线、环湖路、双瑞大道沿线200米区域内一律不准建私房,按照属地安置原则,实行统规统建;如确属危房或符合分户条件的,则在200米范围外按三类区管理办法建房。
2、二类区内其他区域的居民建房,由乡镇参照本办法的一类区管理方式,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报县城乡居民建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
(三)三类区建房管理: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实行统规自建。经批准在农民集中居住点自建房屋的,坚持一户一宅的原则,每户建筑面积不得超过300平方米,占用耕地的每户宅基地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20平方米,占用非耕地的每户宅基地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50平方米;原宅基地必须复垦。有条件的地方鼓励统规统建。
四、申报审批程序
(一)一类区建房申报审批程序:
1、县城新区公寓式安置小区安置申报程序:(1)申请户凭县房产部门指定的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危房鉴定书、身份证明向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2)村(居)委会接到申请后,经初步审查并在村、组公示7天无异议的,由村、组签署意见报镇(区)政府(管委会)审核;(3)镇(区)政府(管委会)经审核通过后,报县城乡居民建房联审联批组审批;(4)县城乡居民建房联审联批组审批(原则上一个月集中审批一次)并公示7天无异议的,报县城乡居民建房整治领导小组备案批复后,由县房产部门统一进行安置,原宅基地由县国土部门收储。
统规统建公寓式安置小区由县建设规划部门提出选址意见并进行规划设计,县房产部门负责建设和居民安置。
2、一类区内居民自建房屋的申报程序:(1)申请自建房屋的居民凭县房产部门指定的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危房鉴定书或重点工程拆迁证明、身份证明向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2)村(居)委会收到居民自建 房屋申请后,在村、组公示7天无异议的,由村、组签署意见报镇(区)政府(管委会)审查;(3)镇(区)政府(管委会)经审查通过后,报县城乡居民建房联审联批组审批;(4)县城乡居民建房联审联批组审批(原则上一个月集中审批一次)并公示7天无异议的,报县城乡居民建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备案批复后,挂图建房。
(二)二类区建房申报审批程序:
1、二类区统规统建申报程序:(1)申请统规统建居民向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2)村(居)委会初步审查并在村、组公示7天无异议的,由村(居)委会签署意见并盖章,报乡镇(区)政府(管委会)审核;(3)乡镇(区)政府(管委会)审核通过后统一进行安置并报县城乡居民建房联审联批组备案。
2、二类区统规自建申报程序:(1)建房户凭县房产部门指定的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危房鉴定书、身份证明向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2)村(居)委会初步审查并在村、组公示7天无异议的,由村(居)委会签署意见并盖章,报由乡镇国土所、村镇规划所组成的乡镇联合审批领导小组审查;(3)乡镇联合审批领导小组审查后,报乡(镇)政府审批;(4)乡(镇)政府审批并公示7天无异议的,报县城乡居民建房联审联批组备案准予建房。
(三)三类区建房申报审批程序:(1)建房户凭县房产部门指定的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危房鉴定书或无房户和符合分户条件的证明材料以及身份证明向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2)村(居)委会初步审查并在村、组公示7天无异议的,由村(居)委会签署意见并盖章,报由乡镇国土所、村镇规划所组成的乡镇联合审批领导小组审查;(3)乡镇联合审批领导小组审查后,报乡(镇)政府审批;(4)乡(镇)政府审批并公示7天无异议的,报县城乡居民建房联审联批组备案准予建房。
五、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县委、县政府成立九江县城乡居民建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第一组长:徐耀纯(县委书记)
组 长:陶 晔(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常务副组长:李 青(县委副书记)
副组长:袁汝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孙金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刘浔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 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国安(县政府副县长)虞莉清(县政府副县长)孙卫东(县政府副县长)
李 彤(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县政府党组成员、县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
宋亚娟(县法院院长)
王建民(县检察院检察长)于成林(县政府党组成员)
成员:曹世远(县政府党组成员、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刘上京(县委农工部部长)、张国华(县国土局局长)、张周应(县房产局局长)、项飞(县建设规划局局长)、曹尚华(县工商局局长)、张子良(县司法局局长)、陈发扬(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法制办主任)、周电鹏(县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及有关乡(镇、场、区)主要领导。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全县城乡居民建房管理整治工作的指挥、调度和协调;
(2)传达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部署安排“两违”整治、居民建房有关工作,以及向上级报告有关事项;
(3)对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制定重要政策、管控方案等;
(4)听取“三组一室”工作情况汇报,并对“三组一室”阶段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5)听取纪检部门对党员干部参与“两违”建房调查情况汇报;
(6)督促各地落实居民建房管理办法;(7)研究决定城乡“两违”建房整治的其他事项。领导小组下设“三组一室”:城区居民建房整治组、农村居民建房整治组、城乡居民建房联审联批组以及城乡居民建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城区居民建房整治组
组 长:刘浔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组长:张国安(县政府副县长)
李 彤(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县政府党组成员、县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
于成林(县政府党组成员)
成 员:熊六才(县建设规划局副局长)、刘友柱(县国土局党总支副书记)、徐景标(县房产局副局长)、於艳球(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周电鹏(县城管执法局副局长)、王章锦(县法院副院长)、刘克进(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赵曦(县司法局副科级干部)、熊向阳(县工商局纪检组长)、肖世杰(沙河街镇副镇长)、陈春水(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书记)、盛道荣(县水务公司副经理)、胡茂胜(县供电公司副经理)。
主要职责:
(1)对一类区内的“两违”建房进行调查摸底,建好台账;
(2)制定详细的管控方案,实行网格化管理,并对网格化管理中的重大失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3)制定强制拆除预案,并组织有效的依法强制拆除;(4)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5)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6)为县领导小组起草相关文件初稿。办公室设在县城管执法局。
2、农村居民建房整治组
组 长:孙卫东(县政府副县长)副组长:雷新钧(县人大副主任)
张圣才(县政协副主席)刘上京(县委农工部部长)成 员:王水龙(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县农办主任)、於艳球(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张安扶(县法院执行局局长)、刘克进(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徐剑明(县国土局国土监察大队大队长)、邹焕文(县建设规划局党委委员)、周征安(县农业局副局长)、王丰水(县水利局纪检组长)、邹立荣(县林业局武装部部长)、蔡报银(县扶贫和移民办副主任)、刘唐忠(省棉科所纪委书记)、梁光朗(赤湖管理处原赤湖场场长助理)。
主要职责:
(1)督促乡镇摸清底数,建立台账;
(2)督促乡镇落实巡查管控责任,开展宣传教育活动;(3)督促乡镇对辖区内“两违”建筑进行拆除;(4)制定依法强制拆除预案,组织较大规模的集中依法强制拆除行动;
(5)向县领导小组报告整治情况。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工部。
3、城乡居民建房联审联批组
组 长:虞莉清(县政府副县长)副组长:陶宏启(县人大副主任)
曹达银(县政协副主席、县财政局局长)
成 员:张国华(县国土局局长)、张周应(县房产局局长)、项飞(县建设规划局局长)、李万木(县公安局副局长)、周电鹏(县城管执法局副局长)、有关乡(镇、场)长、沙河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主要职责:
(1)负责一类区建房和安置房审批工作;(2)负责二、三类区建房审批、备案工作;(3)负责抽查二、三类区建房审批管理工作;(4)负责建房档案管理。办公室设在县建设规划局。
4、县城乡居民建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于成林(兼)(县政府党组成员)成 员:由县委组织部从相关单位抽调3-4名。主要职责:
(1)与市“两违”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对接、协调;
(2)负责“三组”工作的督查、信息反馈、简报撰写;(3)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城管执法局。
5、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职责
县城管执法局:负责除赤湖工业园以外一类区内居民“两违”建房的日常监管和违法违规顶风抢建行为的叫停、查处及拆除工作。
县建设规划局:负责统规统建房的选址、规划、设计及规划许可的审批,以及对严重违反城市规划的“两违”建房的认定及查处工作。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居民建房用地预审、管理,支持配合县公安部门对私自买卖土地建设小产权房行为的认定及查处工作。
县房产局:负责配合沙河街镇、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两违”建房的认定及掌握相关基本情况,做好统规统建房的登记、核准、建设工作,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完善档案管理,严格房屋产权证发放。
县公安局:负责对私自买卖土地、非法进行小产权房开发案件的侦办、查处工作,并没收非法所得。
县工商局:负责对一类区内商业门点的营业执照的管理,查处各分局中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
县法院:负责依法受理强制拆除申请。
县检察院:负责“两违”整治现场执法过程中的执法监督工作。
县纪委、县检察院、县监察局:负责对党员干部职工参与“两违”建房查处工作。
县水务公司、供电公司:负责对进行“两违”建设的采取断水、断电措施。
县委各部门和县直各单位:负责管好本单位的干部职 工,对本单位党员、干部违章建房要管控到位。
6、乡镇主要职责
(1)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是“两违”建房监管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本辖区“两违”建房进行管控;
(2)组建巡查队伍,按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辖区内房屋等建设情况的24小时巡查和督查,并及时对违法违规建设行为进行处理;
(3)发现违法违规建设或接到村、社区、分场有关报告,及时组织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做好记录及宣传劝阻工作,直至其停止建设;
(4)对违法违规建筑,经劝阻无效且继续施工的,依法及时组织拆除;
(5)定期向县城乡居民建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报告违法违规建筑情况。
(6)负责本辖区内建房的申报审批工作。
7、村组主要职责
(1)对本辖区内的违法违规建筑进行巡查,发现有非法买卖土地和违法违规建设的,应立即向乡镇书面报告;
(2)及时上门对违建户进行宣传劝阻,直至其停建并做好记录;
(3)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协助乡镇做好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工作。六、九江县大九江规划区以外区域居民建房,可参照三类区管理办法执行。
七、本暂行办法由九江县城乡居民建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八、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的《九江县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定与本暂行办法相抵触的,以本暂行办法为准。
第五篇:温岭市个人建房用地管理办法
温岭市个人建房用地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 2011-09-2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个人建房审批程序,提高村镇建设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我市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个人建房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村(居)民新建、拆建和扩建住宅。
第三条 个人建房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建造住宅。
个人建房用地宜安排在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第四条 个人建房用地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依法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
凡新建、拆建和扩建住宅的,按照本规定办理建设规划和用地审批手续。第五条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应与农村宅基地减少相挂钩,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镇、街道)应通过宅基地复垦等形式增加耕地,解决农村个人建房用地。
个人建房用地建设应尽量规划和使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鼓励按规划有计划地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鼓励建造公寓式住宅。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市建设规划局负责全市个人建房的规划管理工作,组织编制五个街道的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具体负责全市个人建房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和房屋所有权的登记、发证等工作。
第七条 市国土资源局统一负责全市个人建房用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受市人民政府委托负责全市个人建房用地的审批、土地使用权的收回和土地使(用)
权的登记、发证工作。
市农业林业局负责对农户集体土地承包权的调整和管理工作。
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个人建房用地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八条 镇人民政府负责编制所在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镇、街道应当对个人建房用地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从源头上防止违法建设的发生。
第九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严格履行自治组织职责,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切实管理好村级集体土地,办理个人建房用地申报和建设管理工作。
第三章 申请和审批
第十条 新农村建设中,个人建房用地应当按建设规划要求,一次性申请拆旧建新。
第十一条 农村村民新建、原地或异(易)地拆建住宅面积标准:(一)建造小康型住宅的按照建房人口分为大小户。实际人口2人至有效人口4人为小户,宅基地建筑垂直投影面积不得超过85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内不得超过80平方米;有效人口5人以上(含5人)为大户,宅基地建筑垂直投影面积不得超过110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内不得超过100平方米;
(二)建造通天式排屋,建房有效人口2至4人的宅基地建筑垂直投影面积不得超过55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内不得超过47平方米;5人以上的宅基地建筑垂直投影面积不得超过110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内不得超过94平方米;转角房屋建房用地面积在80平方米以内的按1间计算,超过80平方米的,视作2间计算;
(三)农村村民在规划小区内建造公寓式住宅的,人均建筑面积不得超过60平方米,按建房有效人口自行选择套型。人口1人的,不得超过80平方米。其他相关规定按•温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民公寓式住宅建设的实施意见‣(温政发„2008‟112号)执行。
(四)农居混合户中,其中城镇居民未享受福利分房优惠政策的,且城镇居民人口数大于农业人口数的混合户,在城市拆迁中安置小康型住宅的按降一档套型对待;其他正常性报批的,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确定。
第十二条 申请个人建房用地的有效人口计算:(一)本户在册人口(不包括应迁出未迁出的人口);(二)家庭成员中的义务兵、在校学生以及服刑人员。下列人口可列入申报人数:
(一)未享受福利分房优惠政策的城镇居民: 1.城镇户口的配偶; 2.户籍在温岭的子女。
(二)回乡落户的职工、干部、军人以及返回农村定居的华侨、港澳台胞和外籍华人。
农民转为居民的(只限于征地农转非、自理口粮、蓝印户口、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农转非户口、农场户口),在个人建房用地审批中,经原籍村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可在原籍村享受宅基地待遇。
下列人口可按户口性质增加1人列入申报人数,同一对象符合两个以上条件的也只能增加1人计算:
(一)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独生子女;
(二)未育夫妇(一居一农的,可按农增加有效人口);(三)22周岁以上的未婚男性;
(四)有女无子户,20周岁以上的未婚女性(限1人)。
第十三条 农嫁居建房用地审批。农嫁居家庭,粮户应迁而无法迁的,由男方解决住房。男方确实无法解决住房的,必须在符合下列条件的前提下,按照法定程序要求审批:
(一)城镇居民一方未享受、购置过福利性住宅;
(二)原籍所在地村民委员会集体研究同意且公告后村民无意见的。第十四条 渔户、盐户等非农户,在本村有土地可用于建房的,参照村民申请个人建房用地执行。
第十五条 多子的家庭,父母、祖父母及未婚女性应共同挂靠到一户,并签订建房挂靠协议。对已出现父母、祖父母重复挂靠的,以最后挂靠为准。
在签订建房挂靠协议时,确因家庭实际原因一时无法全部签字的,可以由父母和被挂靠的儿子同意并签字,经村、镇(街道)证明属实,但必须挂靠合理。
对四代以上(含四代)的家庭,可分为2户进行申报宅基地,第一代与第二代合并为一户可申报1间通天式宅基地,第三代与第四代等合并为一户,按有效人口数申报宅基地,在申报时必须一次性报批。
第十六条 涉及房屋析产的,在建房申请报批时应先办理析产手续。对因客观原因造成一时无法办证的,采取家庭分家析产的方式,由家庭成员在分家契约上签字,经村民委员会同意,并经镇、街道确认。但分家析产必须符合建房规定,杜绝不合理分家析产。
析产前家庭原有宅基地面积已经达到分户后各户限额标准总和的,户主或家庭成员再申请建房的不予批准。在1995年12月31日前已办理房产和土地分家析产登记的,分家析产予以认可。
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析产给非本村户籍子女的,其土地使用权不得变更。对继承的房屋,应计入被继承人的宅基地使用面积。
在城市拆迁和新农村建设中,涉及非农业户口不能析产房屋的,不受户口性质限制,以家庭合理的分家契约和村、镇(街道)证明,实行一次性拆迁与申报宅基地。
第十七条 高山移民、新农村建设涉及的跨村建房,经土地所在村村民代表会议同意,采取土地征收、调换、户籍迁移等方式实施迁移的,可以按上述第十一条规定申请个人建房用地,但需拆除原籍所有老屋。
第十八条 未婚及离异户建房用地审批:
(一)离婚5年内双方均未再婚的,不得申请建房用地;
(二)离婚后一方已再婚,符合建房条件的,经户口所在村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可按上述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申请建房用地;
(三)离婚5年以上(含5年)未再婚的女性,可作为家庭成员与父母合并计算人口;
(四)离婚10年以上(含10年)未再婚的女性或未婚女性40周岁以上,可单独申请在公寓式住宅中解决,面积在80平方米以内;如所在村无公寓式住宅规划的,实际人口达到2人及以上的,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可申请通天式宅基地。但已作为家庭成员与父母合并计算人口的,不再享受以上待遇。
第十九条 村(居)民个人建房用地规划报批程序:
(一)村(居)民个人建房在城市规划、镇规划区内的,根据市国土资源局的个人建房资格预审意见和建房示意图审核意见,并征得村、镇(街道)意见后,向市建设规划局申请办理个人建房建设规划许可证;在取得个人建房用地批准文件后,凭个人建房用地批准文件、施工图及其他申请资料向市建设规划局申请办理个人建房建设工程许可证;
(二)村(居)民个人建房在村庄规划区内的,根据市国土资源局的个人建房资格预审意见和建房示意图审核意见,并征得村、镇(街道)意见后,向市建设规划局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条 农村村民个人建房用地报批程序:
(一)村民个人建房用地,应向户口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农村个人建房申请表‣;
(二)村民委员会接到建房申请后,应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予以公布;公布后无异议或经核实异议不成立的,在•农村个人建房申请表‣上签署意见;
(三)村民在村民委员会同意后,凭•农村个人建房申请表‣及其他申请材料向所在镇人民政府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其中城区五个街道直接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
(四)镇人民政府负责对辖区范围内的村民建房用地申请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由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五)农村村民申请个人建房用地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批准机关颁发农村村民个人建房用地批准文件。
村民个人建房用地涉及使用农用地的,应依法先行办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另行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一)原有宅基地已超过第十一条规定最高限额标准的;(二)不具备分户条件分户的;
(三)子女分户,原有宅基地面积已达到分户后各户第十一条规定限额标准总和的。
对1987年1月1日后出卖及以其他形式转让地上房屋或城市拆迁过程中已 5
进行货币补偿的,在宅基地面积限额标准总和内的,可申请个人建房用地。
第二十二条 城镇居民的住房,应通过廉租房、购置经济适用房等方式解决。确因住房困难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条件下,可凭合法权源申请原地拆建。
第二十三条 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拆建等需要归还宅基地的,凭合法权源,按下列标准执行:
正屋建筑占地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上的,可以拆一还一。拆建2间的,在申报小康型宅基地时,可报批小康型大套1套。整体拆建老屋3间以上(含3间),最高限额可归还通天式3间或小康型小户2套。对正屋单间建筑占地面积不足25平方米的房屋可采取合并计算,也可采取货币补偿办法结算。
根据建设规划实施需要,涉及拆建2间以上的,可分期申请建房,按拆1间安置1间进行。
在城市建设或新农村建设拆建中,涉及国有土地报批拆迁的,应在已征为国有的土地上安置;确无国有土地安置的,由该户自愿承诺放弃原国有土地使用权,并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可在集体土地上予以安排。
第二十四条 个人以单间出让、转让方式取得的国有住宅用地拆建:(一)申请原地拆翻建的,不再补交土地出让金;拆扩建的,超出占地面积部分按现行基准地价全额补交土地出让金,重新签订出让合同,出让年限为剩余年限;
(二)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拆建等需要拆迁的,安排公寓式住宅,确需等面积安排住宅用地的,不再收取土地出让金;超出拆建面积安排住宅用地的,按现行基准地价全额收取土地出让金,重新签订出让合同,出让年限为剩余年限。
第二十五条 符合建房条件而无力建造新房的农村村民,经村民委员会同意,镇人民政府审查,市国土资源局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可调剂使用房屋。其调剂的宅基地使用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调剂土地必须是集体土地;
(二)调出方系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拥有的房屋宅基地(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收回的应拆老屋用地);
(三)调入方必须为本村村民。
第二十六条 农村村民异(易)地建造住宅的,在批准新占用宅基地前应与村民委员会签订拆除老屋协议,自行腾空住房,由村民委员会安置临时住房,并提前办理好注销或变更土地使用证申请的相关手续。个人建房用地批准后放样定桩前,必须自行拆除原有住房,对未自行拆除老屋的,不予发放土地使用证。
应拆老屋宅基地属集体土地的,由村民委员会收回。房屋与他人联体建设的,或难以单体拆除的可暂保留,土地归还集体所有,注销土地使用证,房屋由村民委员会收购。对可以实施拆除的应拆老屋,村民委员会不得自行进行房屋收购,必须拆除老屋。宅基地的收回、房屋的收购由村民委员会每季度公示一次,接受村民监督。
第二十七条 农村村民建房应在取得批准建房文件之日起1年内开工建设。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期开工的,经建房户、所在村申请,报经市国土资源局同意后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逾期不开工建设的,由所在村申请,报原批准机关批准,收回宅基地。
第二十八条 镇、街道应当层层落实个人建房管理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个人建房的监督和管理,在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应及时组织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相关单位人员进行放样,划定四至范围。
第四章 土地登记
第二十九条 新建房屋在竣工验收合格后,土地使用者凭相关资料申请初始土地登记。
土地登记应当依照申请进行,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土地登记可委托代理人申请。
第三十条 申请人申请土地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的登记事项提交下列材料:(一)土地登记申请书;(二)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三)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四)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五)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完税或者减免税凭证;(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记:(一)土地权属有争议的;
(二)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三)未依法足额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其他税费的;(四)申请登记的土地权利超过规定期限的;(五)其他依法不予登记的。
第三十二条 因土地权利人发生变更或因土地权利人姓名、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的,土地权利人或变更权利的双方当事人应凭相关资料申请变更土地登记。
第三十三条 经批准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应申请办理原已登记土地使用权的注销登记。
注销土地登记后,市国土资源局出具注销土地登记结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定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在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第三十六条 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市国土资源局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第三十七条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的,由市国土资源局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
第三十八条当事人对行政机关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 8
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按•违反土地管理规定处分办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原•关于印发温岭市个人建房用地管理规定的通知‣(温政发„2009‟87号)同时废止。本办法实施前本市下发的有关村民个人建房用地的相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