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艺术教育 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仰天湖小学艺术课堂结题报告
开展艺术教育
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天心区仰天湖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价值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也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协同大脑左右半球同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艺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是国民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强烈愿望。
我国具有美育的传统,孔子就特别重视艺术教育的感化作用,他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出礼能规范人的行为,乐能陶冶人的情感。我国近代的蔡元培、鲁迅、陶行知等都很重视艺术教育。但是,当前小学生艺术教育的普及在课程设置上仅仅从每周两节音乐、美术课中体现,受时间限制,加上受应试教育,只重语文、数学,轻音乐美术课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缺少接受专业艺术教育的训练,缺少提高艺术素养的机会。艺术教育普及的力度过于薄弱,使得小学六年时间内大部分学生不能掌握具有一定水平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艺术教育应该如何发展?艺术如何充分利用艺术课程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成为我们积极探讨的课题。为此,我们选择了“开展艺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实验研究,本实验旨在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从“纯粹艺术”中解脱出来,使小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从而使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二、理论假设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试图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音乐、舞蹈、器乐、美术、书法教学为主要形式,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把艺术教育定位在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和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智力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实验过程:
本课题于2000年3月正式立项,到2003年7月结题,实验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总结阶段。到目前我们已基本完成了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具体如下:
准备阶段:(2000年3月—2000年8月)
①制定实验方案和计划,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并聘请了市教科所、区教研室多位专家担任顾问;
②实验小组进行了课题前的启动,进行了实验前测试,举办了实验教师培训活动达20余次;
③课题实验小组还专门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课型设计和完成实验研究前期工作中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课题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完成研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实验阶段:(2000年9月—2003年1月)实施过程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创造的过程。
1、严格管理
课题组负责人经常对各实验教师进行计划、备课、上课的检查,且要求各类艺术小组必须做到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有成果展示,并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及时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阶段性检测。
2、探索研究
实验教师经常开展互相听课、评课、艺术小组活动汇报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取长补短,相互提高;请有关专家来校作报告、讲学,进一步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同时,也组织实验老师到外校学习取经。
3、深化拓宽
如何深化、拓宽艺术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渠道,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召开了全区现场交流会,请了区教研室、区教育局的领导和各校实验人员,选了两堂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美育课例(手工制作课和舞蹈课)组织公开教学,进行示范和推广,并汇报和展示了各艺术小组的开展情况。
总结阶段:(2003年2月—2003年7月)
总结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整套来源于实践的艺术教育特色的理论模式,形成一个有深度、可操作、能推广研究的艺术教育理论体系,并撰写了多篇研究报告和实验论文,接受上级部门鉴定。
四、实验措施
1、艺术教育实施普及化
我校教育的崛起和发展靠的是多项教育改革,通过改革、艺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不断加强,成为陶 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重要的教育内容和途径。我们在艺术教育中注重普及,实施以下原则:
①每一个人都有权得到艺术教育,为每一年级、为每一年龄的人安排艺术课;
②每一个人的所有艺术潜能都必须得到发展;
③艺术教育要处于个体、集体和专业要求这三者的动态平衡关系。
2、艺术教育课程多样化
在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中,我们充分利用“多样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抓好音乐、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艺术提高与特长教育。
①艺术提高教育
学校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利用下午两节课后集中训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实际,我们还成立了合唱队、铜管乐队、舞蹈队、书法、纸版画、手工制作、儿童画等20余个兴趣小组,定时定人定点对学生进行艺术提高训练,解决了部分学生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吃不饱”的现象,让其吃饱、吃好,成果显著。
②艺术特长教育
在学生入学时,我们针对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本着自愿的原则,将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组合在一个班级里面,相继成立了器乐实验班、美术实验班、书法实验班,在艺术实验班中,艺术课程课时设置在部颁标准的基础上每周另增加了艺术课1-4节,并聘请了校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与班主任及学校艺术老师密切配合,共同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在教学内容上也通过自编或吸纳等方式在省编教材的基础上加大专业成份的含量,对其有计划、有步骤的专业训练,使这一部分学生的专业水平稳步前进,形成特长。
3、艺术教育方法灵活化
我校艺术教育方法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上结合”,在四个结合中,我们强调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实践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一是艺术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要求各学科都要结合教学渗透审美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美术教育与语文课的结合,低年级语文老师中都对学生进行了绘画日记的训练,并通过绘画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利用书法练习,促进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提高学生的辨识与结字能力;另外,舞蹈与体育的结合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我校自编的课间体育舞蹈已全面代替传统的课间操,开创了湖南省的先河,学生更乐意做,锻炼效果更好,曾被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教育电视台、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等多媒体数次报道。
二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积极开展了丰富生动的课外艺术兴趣活动,课堂教学重视大众普及教育,兴趣小组关注个别学生的提高培训,使学生达到又红又专,一专多能的效果。
三是校内与校外结合,聘请歌舞团、少年宫的能人、大专院校的专业教师做校外辅导员,并支持家长送学生参加校外较高水平的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收效甚好。四是艺术教育与少年队活动相结合,少年队活动丰富多彩,艺术教育与之结合可谓是如虎添翼、相得益彰。如在少年队雏鹰技能奖章活动中增设艺术章、审美章,结合“六·一”、建队日等节日庆祝活动,校园艺术节、校园直播节目(艺术天地)等载体为学生搭建舞,鼓励学生展示艺术才能,开展小歌手、小乐手、小小书画家、小舞星等校园之星的评选,开展每日一歌、每周一星等活动,在中队活动中经常开展,诸如“快乐哆
口来 咪”为内容的艺术主题中队会,开展“社区艺术演出队”等小队活动,让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尽情地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
4、艺术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
近三年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认为21世纪的艺术教师应该是:①关心学生,激发艺术兴趣,指导学生艺术生活的人师;②开发学生艺术潜能,唤醒学生艺术生活未来的导师;③具有广博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专才;④积极开拓未来艺术教育新天地的革新者;⑤对错误多元的社会艺术生活能正确分析评判的楷模。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加大对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和专业理论学习,积极鼓励、支持他们参加市、区各种学生、培训活动,使之成为了新世纪新形式下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
五、实验成果
通过本课题实验,我们对艺术教育中的美育教育规律和原则,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小学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我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艺术教育活动广泛开展
学校成立了铜管乐队、合唱队、号鼓队、舞蹈队、美术、书法、手工制作、陶艺等代表队和兴趣小组20个,丰富多彩、生动活动的艺术兴趣活动,深深地感染、吸引了学生、全校学生艺术特长训练和艺术兴趣小组参与率达90%以上,比实验前翻了一翻。这三年中,学校成功举办了三届校园艺术节,学生娴熟的器乐演奏、精湛的才艺表演,得到了上级领导、学校同仁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2000年10月,中央电视台素质教育三湘行栏目组曾对我校的艺术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湖南卫视》、《湖南都市》、《政法频道》、《湖南教育电视台》、《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等多家媒体都对我校艺术教育工作做过报道,为学校赢得了社会声誉,被评为了天心区首批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19992、艺术学科课堂教学逐步优化
老师们在思想上达成了艺术教育现代化的共识,充分认识了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现代化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或直观教具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3、艺术教育实施途径日益拓宽
随着实验的深入开展,校园内形成了良好的艺术物质环境、艺术文化环境、艺术心理环境,多渠道、多层次地实施艺术教育,主要有艺术课程课堂教学、渗透性艺术教育(即在其他文化课程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艺术课外活动及艺术实验班等算途径,有的放矢,多层次地进行艺术教育。
4、学生艺术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学生普遍对艺术兴趣广泛,爱好艺术活动,乐于参加,初步掌握了绘画、雕塑、手工、剪纸、唱歌、舞蹈、器乐、表演、创作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了充分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点。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省、市艺术学科竞赛中获集体奖20余项次,个人获奖近600人次,有20余人次作为艺术特长生,被重点中学录取。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5、教师业务素质能力普遍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是艺术教育现代化的先导工程和奠基工程。“教学相长”,通过几年的课题实验研究,老师们的素质能力普遍提升,艺术教研组长胡云华是市骨干教师、区美术学科带头人;教研员黄利群老师有资深的教学经验,尤其是对合唱颇有造诣;吴海芸老师也是市骨干教师,所编排的舞蹈多次在市、区大型活动中(诸如代表法颁布10周年文艺会演、区素质教育汇报等)演出,响誉三湘的课间体育舞蹈就是她编排的;罗宇老师毕业于湘潭师院美术系,有很强的专业功底,经常在市、区教研活动中披头露角;刘玉绚老师毕业于怀化师院音乐系,她所带的铜管乐队在天心区取得了很好成绩;左威老师刚毕业于湖南一师艺术系,也成长很快,他们的教育教研水平都得到了新的提高。近三年来,他们在全国、省、市、区学科竞赛中获奖
人次,撰写的论文均获得了省市一、二等奖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六、结语:
本课题实验经过三年来全校教师的努力探索实践,取得一些成果,我们认为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推广性,同时也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在于学生接受艺术教育过程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方式。因而小学艺术教育中的避免变成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基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将更深入地进行探讨,为艺术教育的明天开辟一块新天地。
第二篇:艺术教育德育结题报告
《走“艺教、德育”结合之路,育全面发展艺术人才》结题报告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新一轮的改革已经走进我们的教育,各国都在进行研究,寻找自己的教育方略,立足本土,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世界各国改革的共同目标。面对新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此,在坚持以科研兴校中,我校积极参与规划课题研究,承担山东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校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任务,经过思考与研究后确定子课题为《走“艺教、德育”结合之路,育全面发展艺术人才》。我们认为:以艺术教育作为振兴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既能发展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办学,又能以此作为基石努力做好学校的本职工作德育教育,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我们的办学理想和学生培养目标。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确定四个实验班,100余人参与实验,覆盖四个年级,课题研究从2012年初开始,历经10个月的时间,今年申请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美育的学说。马克思认为,美育属于“最高的具有全人类的培养人的活动。”“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因此,美育所追求的是教育理想的最高境界。
2、大成智慧学与大成美育。我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钱学森同志提出了“大成智慧学教育”,他用宽泛的系统论的方法,研究有史以来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和智慧,取其精华,重新构建教和学的科学体系,这个新体系能给人以举一反
三、教一知
十、触类旁通,乃至一通百通的智慧和本领,使本世纪的人比20世纪的人用于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但学得的知识和能力大大增加,人的潜能的开发将大大超过20世纪的人。中央教科所白天佑同志把大成智慧学用于空白多、难度大、活力强和见效快的美育,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大成美育框架,并根据马克思揭示的“人也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和“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的原理为指导,力求教育既符合人自身内部发展的规律,又要使人的发展规律符合外部世界发展的规律,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彻底的解放,也就是人的完美发展。因此大成美育是最卓越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3、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
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力,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说为代表。他主张学习主要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能够较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其主要观点有:(1)学习是愉快的事,即不应有过重的学习负担,不能用威胁、蔑视的态度强迫学生进行学习。(2)情感在学习中有重要作用,即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4、《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各育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在素质教育的四大要素中,德育是灵魂、美育起着综合、协调的枢纽作用。道德修养是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的。美育作为德育的必要前提,对德育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借助于审美情感体验的机制,可以使人从内心真诚地、自发地实现道德的善。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它摆脱了空洞的说教和强制的方式,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上的熏陶,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受到了教育。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遵循以人为本,继承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与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探讨小学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预期对指导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开展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一)、研究内容
1、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2、在课堂教学方面,如何在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3、通过艺术活动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探索各学科及各种活动过程中艺术表现美与现实美,感染学生陶冶情操,培养文明情感,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并以此为突破口,向多学科教学延伸,培养智慧的人才。
4、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重视“以美建校”。充分发挥校园美的感染教育作用,建设美化,绿化,净化,知识化,教育化的标准化学校,创设和谐愉悦、催人奋进、进取向上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充满美感的环境中,塑造美的心灵。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师生工作和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个案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健全科研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1、学校领导班子重视德育科研工作。成立由校长主管,业务副校长分管,科研主任,德育主任全面负责的领导机构。各成员职能目标明确、责任到位。学校科研室每学年每学期都能结合本校情况定出可行的、具体的计划,并且每月定期对各课题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一年来,学校已召开了3次专项会议研究学校的科研工作,多次参加了相关的科研机构工作会议,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
(1)、总结本校以前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及管理上存在不足;(2)、完成本课题申报工作;
(3)、规范管理校本课题及科研奖励办法;
(4)、加强科研信息交流;
(5)、完善科研机构,增强科研教师责任感;
2、科研管理制度齐全。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教师教育科研研究制度;科研成果应用于奖励机制等,科研处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建立学校教师的业务档案,每年组织学校科研先进教师、优秀课题组评选活动,并把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奖论文作为评优评先和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交流学习,注重专业引领(1)采取“培训+研讨”的方式。
课题研究之初,课题组内相当多的教师对不太了解相关课题所要解决问题的含义。针对此学校由教务处牵头,为各课题组成员举办了新课程等专题讲座,以更新研究人员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技能。同时,结合学校实际
情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竞赛等活动。通过组织教师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等系统培训,设计研究与活动开展,研究组成员能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出教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2)采取“自学反思+合作共进”的校本教研方式。
我们号召全体教师特别是研究成员平时自学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对于与课题相关的新课程理念及科研论著,更是要多读深读,并作好笔记,还要把平时教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解决得好或不当的过程,今后的设想等等以“反思”的形式写下,在教科研沙龙中进行交流。学校还利用课题例会时间组织学习与讨论。学习新课标,学习关于教学细节的理论书籍,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从书刊、网上摘录有关的资料。学校还定期举行“上课、反思、评课”活动。依托“一课二上三讨论”校本教研模式,帮助教师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及时找到解决问题和困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依据课改理念,聚焦课堂,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困惑和难题。通过学习,使研究人员思想趋于明朗化,明白了自己在课题实验中的作用,增强了研究人员参与课题研究的自觉性。
(三)、扎实开展活动,确保稳步推进
(1)研究小组制定计划。每学期,学校总课题组根据学校总体实施计划制定好学期研究计划,各研究小组根据校总课题组的计划制定本组计划,注意求“真” 求“实”,注意从小处着手,从现有的条件入手,使计划有更强的指导性与督促作用。(2)研究小组实施计划。每位小组成员深入研究,团结合作,主动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个人钻研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形式,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实践---理论---实践” 进行研究,实现“具体---抽象---具体”的转化。
(3)严格执行例会制度。例会的正常进行是课题研究的保证,研究小组每月开1—2次例会, 科研处每学期开1-2次例会,小组例会由小组长组织, 由一位成员据一个研究问题作中心发言。
(4)认真做到了六个坚持。一是坚持课题研究为头等大事,无论学校有任何重大活动或检查,都不能中断对课题的研究,都不能对课题的研究有任何冲击;二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及相关的教学理论;三是坚持每学期汇总一次材料,交流一次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论证观点,寻找规律;四是坚持每学期每人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案例
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研究水平色;五是坚持在课堂教学上求论证;六是各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5)及时收集实验资料及数据。实验重结果但更重过程, 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做法, 每一个想法, 每一个成功, 每一个失败, 都在促使我们研究成员去思索, 去行动,而这是实现普通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型的必经之路。实验资料是我们试验所走路程的见证, 更是我们反思.、总结实验成果的依据, 因此要求每组必须把研究课的教案、反思、听评课材料,课堂教学照片,获奖文章等一定要认真收集存档。及时整理课题研究资料,随时归档,给课题的总结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贴近学生实际 开发艺术教育校本德育课程
学校制定了校本德育课程管理制度,教务处在组织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程的同时,将校本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校本课程同其他课程一样,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反思,定期检查,成果汇报。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多样教育资源,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风格的教学之路,使校本课程成为我校最具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亮点。
课程内容如下:
(1)礼仪类:文明礼仪课 包括: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礼仪(2)书法类:硬笔书法课 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笔划、基本结构等(3)文学类:文学欣赏课 包括:成语学习、诗歌鉴赏、课本剧创编(4)美术类:生活艺术课 包括:雕塑、服装搭配、中国传统手工艺(5)音乐类:器乐学习课 包括:口风琴、笛子、葫芦丝等
(七)、开展德育教育系列活动 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1、常规活动
校内:艺术节、器乐演奏比赛、手抄报、书法、合唱节、校园文化节、演讲赛、辩论赛等。定期开展艺术小组活动,如舞蹈、合唱、健美操、书法、摄影、棋类、器乐、文学、英文歌曲等。
校外: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各级艺术节、文艺汇演和书法绘画竞赛。利用寒暑假和周末组织学生到街道社区、展览馆、文化广场演出,为社会服务。同时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电影、话剧艺术作品等。
2、特色主题活动(1)、开展校园歌唱大赛
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歌曲演唱大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歌唱的积极性,同学们精心准备,细心选歌,生动的展示,精彩的演出,充分体现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成就与效果。
(2)、感恩系列教育活动
学校德育处组织开展了“常怀感恩之心”主题系列活动,购买了手语光盘,教学生做手语操,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我爱我师、算算亲情帐、我为父母尽把力等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活动真正教育学生要感谢社会、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此后学校德育处将感恩教育作为学校的品牌活动保留下来,延续至今。
(3)、校园集体舞的普及
2011年,全区开始普及校园集体舞,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先选舞蹈老师进行系统的学习然后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推广率达到100%。我校先后多次接受校园集体舞的检查,均获得好评,获得全区校园集体舞表演二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集体舞的学习,对同学们之间的交往起到了促进作用。
(4)、“六一”文艺汇演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是我校师生共同期待的盛会。它是一次领导、教师、学生同台演出的大会;是一场爱母校、感师恩的谢师大会;是一次中小衔接的宣传动员会;更是一场别开生面共唱和谐之歌的联谊大会。每次大会均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赢得驻街单位、学生家长的好评,引起相关小学师生的广泛关注,展示了同学们多才多艺的才华与学校艺术教育的突出成果,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清了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1、艺术教育与德育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的关系
自古以来,美与善就被看着是融为一体的。在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有了指向心性修养的“礼乐”活动,礼乐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礼”是指道德伦理教育活动,“乐”是指具有审美性质的艺术教育活动。这种礼法、技艺相结合的教育实际上是融德育和美育于一体的教育。在我国的早期音乐专著《礼记•乐记》中也明确指出:“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作为古代美育的乐教,就是一种以社会的道德关怀为内核的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说过“善就是美”,亚里士多德也说过:“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艺术教育与德育之间的相融关系。
在现实教育中,一方面,美育和德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区别本来就只有相对意义,他们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的是同一的,因而它们也是以相融的关系而存在;另一方面,教育对象的审美判断和道德判断往往也具有一定的相融性。前苏联心理学家就曾对3000名不同国家的儿童作过调查,要求他们画出最丑和最美的事物,并对自己的画作出解释。其中有这样几则写在画下面的说明:“消防队员最美:他的头盔是红的,他整个人都是美的。消防队员美是因为他勇敢,他抢救人。” “最丑的是机器人:它身上什么都不是人的。最美的是大自然,可以在草地上开心地玩,作游戏,还可以在河里划船。”这个调查说明,从心理角度看,人的审美心理和品德心理在主体身上是可以完全相融合同一的;从客体角度看,人们对于美的物体和善的物体的判断也完全可以是相融合同一的。同样,在艺术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可以发现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在审美主体上产生共鸣的现象。比如学生在欣赏以英雄人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时,会同时产生对艺术形象之美的赞叹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也就是说,在同一过程中欣赏主体同时产生了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因此可以说,艺术教育和德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不分你我的关系。
2、艺术教育与德育不是从属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艺术教育与德育的相辅相成关系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德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德育也能确保艺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在艺术教育中,因为审美活动本身具有储善、导善和立善性,自然也就具备德育的附带功能。“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想联系的道德观念”。这是被人们所广泛认同的一面。
而实际上,不仅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德育的发展,而且德育同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自古以来,艺术创作都是与当时社会的公德和伦理观念相适应的。没有了道德伦理维度,艺术很可能会起到消极的、不健康的作用。就比如丧失伦理道德之维的行为艺术,以艺术的名义在人身上烙印、放血,或割人肉、食人肉甚至玩尸体。这样的行为是毫无艺术性、毫无美感可言的,更无益于教化和人伦。如果将这种所谓的“艺术”搬上课堂,无疑只会加深青少年的道德危机,使教育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艺术创作都应该考虑作品的道德功能和社
会责任,同样,艺术教育只有在德育的正确指引下,才能更加健康地走下去。
3、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审美是实现道德的手段,“以美辅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艺术教育也从来都是作为德育的配角,起着在旁边敲敲边鼓的作用。而实际上,审美既是促成品德形成的工具和手段,又同样是道德或理性的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目标。席勒曾在他的《审美书简》中,一方面指出:“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而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审美自由是人的精神解放和力量和谐的最高状态。席勒的这一观点值得我们深思。在以往,人们都认为,人的发展过程是从自然的人到审美的人,再到道德的人。也就是说,成为有德性、有道德修养的人是人们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而艺术和审美一直都是充当着一个中介和桥梁的作用,从而也就使艺术教育成为了德育实现过程中的“手段”。实际上,我们仔细一想就不难发现,通过非功利的审美活动,能够使人获得超功利的主体自由,从而使道德得到净化和提升,帮助人成为道德的人。而道德的人追求的目标又是什么呢?毫无疑问,道德的人追求的自然是道德自由和精神解放,自然是人生终极的幸福感和价值体验。而这一目的显然又直接指向了审美,因为“只有审美的心境才产生自由”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曾指出,这种审美的自由“意味着我们的情感生活达到了它的最大强度,而正是在这样的强度中它改变了它的形式。因为在这里我们不再生活在事物的直接的实在之中,而是生活在纯粹的感性形式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我们所有的感情在其本质和特征上都经历了某种质变过程。情感本身解除了它们的物质重负,我们感受到的是它们的形式和它们的生命而不是它们带来的精神重负。”檀传宝教授也曾肯定地指出:“至境人生和德育的审美特性并非自然的事实,而是道德主体、道德学习主体和德育工作者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是,与从“自然—审美—道德”相比,从“自然—审美—道德—审美”中的审美是更高一阶段的审美。这种审美不仅能给人以情感的慰籍,不仅能起到道德伦理的教化作用,更能激发人们对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达到人性自由的境界。这种精神上的升腾就如柏拉图所描绘的当人们见到美时的那种喜悦的感受一样:“给我们看的那些完整的、单纯的、静穆的、欢喜的,沉浸在最纯洁的光辉让我们凝视的伟大景象,它会在我们心里产生一种虔敬,敬它如神,这是一种达到最高境界的神仙福分!”这就是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终极关怀的价值和功能。因此,我们可以说,审美既是道
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从对美育和德育关系的探讨中进一步廓清了艺术教育与德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指出它们是一种相融、相成的联系。因而,确认艺术教育的育德功能既不会导致艺术教育“德育化”,也不会使艺术教育成为德育的“附庸”,更不会让艺术教育演变成道德教育。相反,只有理清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将它们看成一个整体,才能让它们最大可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对方,为整个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当然,有一条基本准则我们必须坚守,即真正的艺术教育是作为一种审美的教育,而不是作为一种道德的教育或是德育的附属教育而存在的。艺术教育要真正发挥出其育德功能,必须通过审美这个中心环节来完成,使学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前提下同时得到道德的提升。正如斯托洛维奇所说,虽然艺术教育“具有道德意义和政治意义,但是,无论艺术的道德影响还是政治影响,只有当它们有机地编织进艺术的审美效用和艺术效用中,才有可能产生。”也就是说,通过艺术教育育德的过程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而不是直接的道德知识的灌输和说教。只有把握好了这个“度”,才能使艺术教育的育德功能得以正确、有效的发挥。
(二)、研究了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1、在欣赏中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欣赏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国画、年画、雕塑、建筑等。祖国珍贵的美术宝库,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在欣赏课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依其直观感受产生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作品艺术表现的深入挖掘,在挖掘过程中,提示其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欣赏以及教师对艺术作品生动仔细的讲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如在欣赏《中国水墨》、《中国建筑》、《民间剪纸》是让学生在了解中国艺术美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间传统艺术,唤起他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
2、在绘画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美术的绘画课占的比例最多,在上绘画课时利用绘画课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小鸟的家》、《茂密的花》、《海底世界》等有关动物、植物绘画的内容时,除了充分发挥个性潜能、激发形象思维和表现绘画个性、特性能力外,还积极创设各种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实践和对大自然的感受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用画的方式表现内心的体验,并根据画的内容讲述
自己对环境资源的理解与认识。理解“画”与“话”的不同表达方式,展现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对保护环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并逐步学会环境保护的常识,增强爱护环境意识,培养学生从小对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
3、在手工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手工艺制作的种类很多,有纸工、泥工、布艺、绳艺、平面颗粒造型、软金属材料造型、植物材料造型、木艺等项目。在手工艺制作中,不仅要教学生制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爱人民、爱集体的高尚情操的培养。在上《纸花》时,让学生知道花是美好与幸福的象征,通过学习制作纸花,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在上《纸盒游戏》一课时师生合作,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的自由结合,工具材料的互相借用,技能上的切磋、交流、合作,都是培养人与人交际能力,集体主义合作能力,体现友谊的德育因素。通过手工艺制作的学习、制作,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生活的一切都源于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为了让我们的明天更加幸福、灿烂。教育学生爱劳动、爱人民、爱艺术,努力学习,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动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使我们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手工艺教学还能促进学生眼明、手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耐心、细致、整洁、有计划的学习习惯。手工艺课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学习了服装美术的知识,就应该懂得“自然、高雅、乐观”是一种美,浓装艳抹,一味追求时装化,并不一定真美。学生学习了环境艺术知识,就要懂得美的环境不是光靠昂贵的材料堆砌的,而是需要有高尚的修养与文化的追求。要使学生懂得,仅有高档的物质享受还不是幸福的全部,能享受人类的高雅精神文明成果,才能使生活更充实、更幸福。
美术课的德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作为一种美术活动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几乎随着美术课的整个过程出现。美术课在作为德育手段方面,有其它学科没有的优势。美术的特征是艺术形象,它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有情趣、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所以生动、形象、有趣味、潜移默化,是在美术课中进行德育的特点。在美术课中加强德育,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自觉的在美术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的教育。注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本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功能,根据美术的教学内容将德育渗透其中,将美育和
德育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成为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探索了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2、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3、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
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4、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5、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六、突出的科研成果
七、思考与展望
1、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科研意识有待增强。
2、实验参与的热情需要近一步激发。
3、科研的实效性要更加贴近学生、学校的实际,让学校在科研的引领下有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参考文献:
[1]蔡元培.美育.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2]参见《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初步总结》(调查报告)一文。
[3]引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苏霍姆林斯基.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巴班斯基主编.教育学[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6]卢梭.爱弥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7]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C].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8]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编.教育学[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9]席勒.美育书简[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18页
[10]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1]柏拉图.斐德若篇,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2]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第三篇:小学艺术教育
1、1999年6月15日这标志着美育被正要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长久的,德不能任凭学生想学就学b不能挫伤学的教学过程,来培养了学生的结果,式写入教育方针,美育在学校全面发育化的艺术教育,则重在以理服人,生的积极性和削弱学生的艺术兴趣c而要看它是否主要通过赏心悦目的教展教育的地位以法律的形式得到确作较多语言的语言讲解,德育效果的不能以专业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学习学过程,来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立。获得的获得和保持很可能都是及时性效果e把艺术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阶爱好的提高了艺术了艺术表现的欣赏
2、艺术教育学苏联的一个最显著标志c艺术化的艺术教育,主要教学懂什么段性目的是可以的,但教师心中必须水平。是高中阶段也开设了艺术课程。是美,什么是丑,激发学生对美好事明确,掌握艺术知识技能不是整个艺3、1986年9月,国家教委成立第一个物的追求,德育化的艺术教育,则主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主管普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专门机要是通过对艺术作品所提供具体场
32、中小学艺术知识技能教学的途径构——艺术教育处,同年12月成立国和目的:a在活动中结合着进行b学生
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以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在兴趣中自愿学习。
4、《规划》明确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
19、智育对艺术教育目的与艺术教学
33、掌握艺术只是技能不是学生参与的方针和任务,规定了到20世纪末学方法影响:a把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艺术活动的绝对的前提条件。
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目标,并对学校艺生成绩明确为艺术教育的主要和任务
34、中小学艺术教学中的艺术知识技术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具体要b又不加区别的采用与其他学科教学能教学在艺术活动中结合着进行的好求。相同方法来进行艺术教学。相处:a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艺术知识5、1993年是艺术教育发展的第二个春20、加登纳的智能结构理论:音乐智技能b也能更好的实现艺术教育审美天,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育人的目标。发展纲要》。动觉智能、人格智能、交往智能等。
3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艺术知识6、1994年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在普通
21、发挥艺术教育的智育功能条件:技能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的通知》改写高艺术教育必须独立存在的、审美的、36、艺术教学的三原则:a参与原则b中不开艺术课的历史。艺术化的,而不是智育化的。艺术必愉悦原则c融合原则
7、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人需要须是作为一个与科学相对应的领域,37、艺术教学原则应该是指导艺术教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
2、人需要艺而不是仅仅作为智育范畴里的一门知学实践的原则,是属于艺术教学所独术,培养人的教育也需要艺术。
3、机识而发挥作用。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有的原则。
遇与挑战。艺术教育才可能真正发挥出智育的功38、8、人为什么需要艺术:a、因为艺术能。艺术教育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艺术把人本来看不见的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22、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的理性成长感用活灵活现的形象表达出来,让人从性成长辩证关系:首先表现在它能是全身心、全方位的参与艺术欣赏和艺中认识到自身生活的价值。b、因艺术学生的感性方面与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术表现活动,是他们获得艺术审美愉把人的心灵深处最隐秘的东西展示出形式均势,并使这两方面的发展保持悦体验,进而培养他们对艺术兴趣与
来,让人体验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审美相对平衡,由于二者的平衡同时也是爱好,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愉悦,具有一种令人解放的性质。c、对相互的促进,艺术教育实现了学生
39、在参与原则中第一层含义是参与因艺术形式与生命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艺术教育作为第二层是体验。
具有异质同构的关系,艺术无处不是一种情感教育,能使学生获得审美的40、人的标志,愉悦体验。体验是参与的必然结果。d、因艺术能提高人的生存质量。
23、艺术教育中专业化倾向十分严重
41、教师应该怎样遵循参与原则进行
9、艺术需要的满足与否、保持与否,表现:把艺术教学的重点放在艺术知教学:a艺术教学遵循参与原则,并不是衡量当代人类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识技能教学上,有的甚至把艺术教学意味着为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艺术活动重要尺度。等同于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把艺术知之中,便必须把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得
10、教育需要艺术原因:a教育对象的识技能的掌握当做是中小学艺术教育像举行一台预先排练好的晚会那样有全面和谐发展需要艺术b教育活动本技能传授和训练过程,学生缺少参与条不紊、轰轰烈烈。b也不意味着把每身的正常进行需要艺术。艺术活动,缺少艺术体验并获得审美一节课都组织得像小孩做游戏那样热
11、艺术与教育的内在联系:它表现愉悦的机会。热闹闹、一玩了事。c关键是既要把教艺术具有教育性和教育具有艺术性,24、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方面问题不外学过程设计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对于艺术具有教育性,因为艺术若无乎以下几点:a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在中地、全身心地参与的艺术活动过程,教育性,就不能教育的内容,甚至就小学艺术教育中片面地受到了重视b又能巧妙的把艺术教学目标融入其不能有艺术这个提法,而教育具有艺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又没有突中。术性,人们可能考虑少些,以致很少出艺术学科的特点c上述两方面的后
42、如何理解参与原则:a并不是一味
有人能够自觉与艺术联系起来,教育果是,可能获得外表上的成功,但这的要求动的参与而排斥静的参与,并具有艺术性,换一种说法就是许多思种成功往往是以牺牲一大部分学生参不意味的要求身体的参与而忽视心灵想家,教育家所说的,教育就是一种与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以及是使学的参与,艺术教学必须动静结合,使
艺术。生对艺术失去兴趣为代价。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艺术教学活动之
12、中小学艺术获得的成绩:a建立了
25、中小学艺术教育要不要艺术知识中。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技能教学:正确态度“要确立艺术知识
43、艺术教学的参与原则要求的动觉
构b制定一系列指导中小学艺术教育技能教学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应有地参与和心灵参与:a要做到静中有动,工作的法规和文件c改变了中小学艺位,又不回避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本身动中有静,动而不乱,静而不呆,动术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所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地探讨解决静交替,有张有弛b参与原则并非一味
d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课件、校外问题的办法。地强调学生对艺术的参与,而否定促艺术活动e涌现了一大批中小学艺术
26、为什么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在一些动参与。教育优秀教师f编写了一定数量和质量学校能占据艺术教育的主导地位:a有
44、怎样才能有效的保护学生的艺术的中小学艺术教材 这一问题得以产生的历史原因b有这兴致: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境,一个
13、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中一问题得以催发的教育大环境c有这人只有心情不错,才能与艺术为伍,小学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一问题得以滋长的社会大背景d具体也只有在良好心境下对其敞开心扉,不不健全,开课率极不平衡,有的还到教学实践中,只注重艺术知识技能艺术才可能发挥出威力。很低,艺术师资缺额大,学历达标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艺术教师不
45、融合原则:运用各种教育与艺术和岗位合格率低,外流情况严重,对熟悉普通教育教学方法所造成。形式所能提供的手段与手法,在某一
艺术教育的重视往往停留在口头上,27、怎样解决小学艺术教育片面强调艺术课程或该门艺术课程的某一方面真正的投入少,教学设备奇缺,对艺艺术知识技能教学:a必须弄清楚艺术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其他艺术课术教育的认识不科学、不全面,教学知识技能教学究竟应该在中小学艺术程或该门艺术课程的其他方面的内
水平不高等。教育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b有必容,以便有效地提高艺术教学效益,14、艺术教育的两大顽症:a中小学艺要探索适合中小学习艺术知识技能的拓宽学生艺术事业与审美空间,全面术教育缺少艺术特点,艺术教育不艺途径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术,小学艺术教育的非艺术化。b中小
28、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在中小学教育
46、融合原则要真正付诸艺术教学实学艺术教育缺少中小学教育的特点,中所取地位:a、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践的条件:艺术教育必须具备足够广普通教育不普通,中国小学艺术教育艺术知识技能是最基本的艺术知识技泛得以修养,以便能清楚的看到他正的专业化。能b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是整个中小学在进行教学工作同其他关系,艺术教
15、艺术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主要表艺术教学的基础c艺术知识技能教学育课教材所选内容及其编排式等,必现:艺术教育的德育化倾向和艺术教不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须为艺术教学遵循融合原则具有现实
育的智育化倾向。
29、中小学艺术教育所需要的艺术知可行性。
16、加登纳《中美艺术教育的区别》识技能与专业艺术教育的差别:a其中
47、贝尼特。雷默教授“综合审美教育” 区别:一个是借助于艺术形式所进行最主要的是前者的艺术知识技能是“最
48、综合艺术教学形式: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个能够潜移沉基本”的。B之所以我们在这里强调“最的明尼苏达州罗维尔地区中小学艺术默化地发挥政治教育作用的艺术教基本”三个字,一是基于中小学艺术教课程。育。对于前者来说其目的就是为提高育同其他方面教育一样,是基础教育
49、中小学艺术教育进行形象设计:a
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后者来说而不是专业及哦啊与,二者基于现有不是专业工作者,而是教育工作者。B其目的已不再是为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水平所限,中小学无法领会更深更专不是冷面裁判员,而是热情欣赏者。C想政治觉悟,而主要是为提高受教育门的东西,概括说来,中小学艺术教不是单项专攻性,而是全能博学型。
者的艺术审美修养,它却能潜移默化育中的艺术知识技能不应该专业化,50、艺术教师素质取决于:a教育水平地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这就一是没必要,二是不可能。高低b艺术水平高低 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教育的辅德功30、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在中小学艺术
51、教师有欣赏者形象出现在学生面
能。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中小学艺前的意思:a教学活动中,教师能与学
17、真正的艺术教育是作为一种审美术教学的基础,是中小学艺术教学活生一起欣赏艺术,并产生情感上的共的教育,而不是作为一种道德的教育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之一,艺鸣。B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自始
而产生德育效应,艺术教育的德育效术知识技能教学只是中小学艺术教学至终能保持一种欣赏而不是挑剔的状应,主要还不是直接从艺术作品的思的基础部分,而不是大部分甚至是全态。想政治内容中获得,而必须是通过审部,因此,把掌握艺术知识能当做是
52、艺术教师美的风度:a它不等同于
美教育核心环节,通过对艺术作品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或主要目时髦的外表b它也不是在言行上客易审美感悟来获得。的是不对的。表现艺术学科的雍容华贵c应该是自
18、真正的艺术教育与德育化的艺术
31、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在中小学教育己的内在气质与外在表现协调融合。
教育,在德育功能的发挥区别:a艺术的低位及度至少把握的几点:地位:
53、艺术教育的当务之急:走出评价化艺术教育,注重让学生对艺术本身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像玩游戏那样 的觉悟,而德育化的艺术教育则注重完全没有艺术知识技能教学不行向专
54、评价艺术教育的成败:不能看通
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所描绘的内容。b业艺术教育或其它学科那样只有或主过死记硬背和机械运动所掌握的枯燥艺术化的艺术教育,重在以情动人,要是知识技能教学也不行,关键是要乏味的理性知识技巧等虚有其表的结较少作语言讲解,德育效果的获得主把握好艺术知识技能教学的度。度:a果,而要看它是否主要通过赏心悦目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结题报告
宜阳县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课题负责人:赵宗伟(***)所在单位 :宜阳县白杨镇
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科研文化,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教学教研发展趋势。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当前基层语文教学发展状况的要求
从目前来看,语文课堂教学流派众多,大多基层教师没有从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没有对这些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归纳、总结,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其要领。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创新课堂模式。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以此来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健康稳步发展。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也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课题。
2.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课程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而课改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习惯已经成
为当务之急。语文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教学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艺术渗透的人文思想,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的呼唤,也是对语文课改浪潮的呼唤。
3.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需求
(1)普遍缺乏一种美的熏陶,更缺乏此方面的培养。
(2)初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不喜欢单一的教学方式,如果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思考、尝试,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的质量,又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让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寓教于乐,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课堂教学简易化、高效化、艺术化,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让教师也认识到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锤炼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更新教学观念,把语文课堂营造为艺术的舞台,力争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立足课堂教学,设计有趣的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简易化、高效化、艺术化,设计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愉快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本课题组成员主要针对以下课堂目标进行了研究: 1.恰当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2.合理建构课堂教学 3.恰如其分的课堂导入 4.简洁有效的引导课堂朗读
5.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 6.自然巧妙的课堂评价
7.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应用多媒体手段,达到的声情并茂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如此,还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发展学生个性,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2.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提高适应于新课程的教研水平。3.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4.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内容及措施
广泛的接触各种教学流派的课堂教学理论,认真的汲取经验,大胆地进行尝试,力争达到具体教学经验与课堂教育理论的融合,并进一步形成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2.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3.实验法。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多进行议课、评课的教学反思活动。4.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5.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为一体,上升为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体系。
(三)课堂教学经验与教育理论的整合
具体的教学经验知识是零散,孤立的,片面的,必须进行使其与教育理论进行有效“整合”。在充分了解语文学科的知识和特点,认真积累具体课堂教学经验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方法和措施是:
1.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让理论来指导实践。为此,我们组织教师以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
2.开展语文学科教师的联合教研活动。
语文教师经常与同学科学科教师相互听课;对典型课例请相关学科教师一起备课。
3.引用借鉴: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检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4.渗透融合:汲取理论精华、完善经验不足,显示效益。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的对象
以白杨镇
绩得出实验结果。
2.4 统计学法:运用统计学法对实验中所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果。
2.5 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具有动态性,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实验研究做局部的修改与调整,使实验顺利进行。
在近一年的实验研究中,我们通过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这项课题研究呈现出立体化、多元化的形态,努力使取得的成果也更加深厚严谨。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是非常重要。不单关系着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要求决定着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究、改革、创新是必须的。
2.教育心理学理论:
①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T.S.Bruner)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③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
3.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2.当前众多的语文教学流派
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情感派。
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其教师观强调教师要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在教育学生方面,主张“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于漪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语文教学要讲出“美”来,悟出“巧”来,点出“活”来,练出“实”来。情感派的重点区域是上海、辽宁。
以钱梦龙、蔡澄清、黎见明为代表导读派
特点是: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把语文教学过程当作学生训练过程。钱梦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是主线。“何谓训练?训,指教师的教导、指导;练,指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就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师生协同活动过程。”蔡澄清:“教学之道无他,求其善导而已。”钱梦龙在“三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式”课堂教学结构: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其中自读课是导读的主要课型。他构建了“导学五步教学法”:认读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代表作《导读的艺术》。
以宁鸿彬为主的要代表思维派
特点:用创造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提出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未来教育观。“创造性思维训练不是另搞一套,而是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课内的正常学习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了“宁氏教学三原则”: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三个欢迎: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三个允许: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
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管理派
特点:将控制论、管理论运用与语文教育,把教育管理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教育能力。主张把“自强”放在
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张富提出了“让学生都跳起来摘果实”的“跳摘”理论。
以洪镇涛为代表语感派
特点:以加强语感训练为切人口,引导学生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主 十能教学法:育能人,练能力,设能项,编能序,排能课,分能级,记能分,评能称,标能号,建能会。
五、研究方案:
2014年11月,在上级教科所领导的期待下,我们有幸承担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学科研究》这一课题,并通过宜阳县教体局评估,为课题的研究注入了动力和希望,如今回顾起来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六、研究过程
1、宣传发动
由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是指向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课题组成员及学生对这种方式不太熟悉,为了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首先得让学生了解课题的意义、过程和方法。为此,要求课题组成员钻研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从而对课题研究能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为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打下一个铺垫。
2、教研过程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为了能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能够有效达到研究目标,在教研过程中进行严格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新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规律,获得新的教学理念。(2)求真原则
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研究、实践中学学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新策略。追求最佳教学创新实效。
(3)人本原则
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客观准确地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好顺应与引导的关系,特别要在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动机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4)发展原则
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是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因此本课题采取滚动式推进、不间断的研究策略,以求推陈出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5)整体原则
学生素养是综合性的,创新只是评价的一个维度。在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创新品质的同时,必须重视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
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将创新品质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之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6)开放原则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百花齐放,求同存异。广泛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广泛团结志同道合者,共同切磋探讨。
3、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中的实践经验与教学理论进行整合(1)恰当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学习者将要发生什么变化,既决定着教学结果将是什么。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以整合式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目标应不断朝着三维教学目标的方向进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2)把握教材,精心建构教学计划
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教师教师要做到:一要钻研、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二要根据教材局部章节的知识点、知识块学习项目、形式。精心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建构,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3)巧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① 激发学生的积极
教学中,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并积极参与实验活动,给予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当学生的实验获得成功时,给予表扬;当学生处于困惑、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当学生的某种强烈愿望未能实现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
②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在进行整合式学习的过程中,认知水平和能力低的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如果不及时地给予个别指导,会影响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甚至对整合式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并及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教学能面向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③ 组织实验小组,指导合作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常会遇到靠自己独立思考难以解决的问题,组织实验小组,发挥合作探究作用,是解决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小组的合作实验为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提供了可能性。我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疑问,不作过早解释,把大家的疑问进行综合,然后指导合作探究。同时合作实验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5)组织交流得出结论,反思内化形成新知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对所获得的信息资料经过归纳、比较、分析、综合,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交流他们的探究结果,通过师与生、生与生讨论与交流,再经过教师的总结,进一步澄清事实得出结论。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释进行反思,使学生把自己获得的问题的答案与教师总结出的结论相比较,以检查自己提出的结论是否正确。通过反思,不仅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探究过程,特别是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原认识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使学生获得的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内化形成新知识,使思维能力获得进一
步发展。
(6)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以往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多少,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由于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评价,应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自我的反思,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整合式学习的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我在实验班的教学中,对学生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多角度地去评价学生,改变过去重结论、重分数的评价,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时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成果分析: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得到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发展。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多数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一现代学生观得以确立。教师开始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
其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初步探索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实验为教师提供了探索教改的机会。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价值,在组织方面,注重增加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在教学环节上,注重教学与个别指导的统一。实践证明,本课题研究在落实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再次,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教师是学生学科学习质量实验研究的组织者、实验者、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了学科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几年来,学科实验教师撰写了大量实验论文,课题组成员两年多来都得到了快速成长。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积累了大量课堂探究教学的案例和素材。
2.课题组实验教师先后都承担了《余映潮教学艺术研究》、《课例研究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等课题研究,并在学校赛课等,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3.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艺术经验。
4.课题研究期间,赵宗伟、张幸利、王战和、李辉、刘志敏、闫世明老师先后撰写了相关论文,分别在学校和镇语文教学教研会议上进行了交流。赵宗伟、张幸利、李辉老师在各级各类教学交流活动中获奖。课题组成员先后被评为县市级优秀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交流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多次获奖。
八、课题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改变了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原来死生沉沉的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多媒体对课文进行图、文、声、情的展示,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接受了艺术熏陶,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提
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艺术研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裂,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如此反复循环,不仅对知识的理解得到不断深化,同时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4、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激发了教师科研激情,提高了适应于新课程的教研水平,让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成长。
九、本课题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只是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初步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了实践和初步的探讨,由于时间比较短,对此方面的实践经验不足,水平有限,致使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课题研究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
1、如何灵活运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有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探索。
2、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白杨镇
5、《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 吴文侃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01
6、《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 著,沈致隆 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7、《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 著 颜真 译 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8、《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6月
10、王君、余映潮博客
第五篇: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艺术素养(作业)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以是他们完善品格,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艺术素养的提升能够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
要重视艺术素养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艺术具有教育作用,不是其他意识形态所能代替的。如音乐,它具有减缓疲劳,消除紧张情绪的功能;美术,它能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力;一部好的名著,它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丑恶现象进行鞭笞……因此,高校的管理层要高度重视,明确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给学生以足够的艺术素质培养空间。通过艺术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心态而对生活与学习,是高校的一项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
要完善艺术选修课的课程设置
目前,我校所开设的艺术选修课门类繁多,但在如何深化审美教育,特别是深化我们理工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化健康个性的养成等方面挖掘不够。因此,选修课内容要精选,力求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心理健康为核心;教学形式要改革,可以是某部文学作品的表演,也可以是一场音乐会的观看,等等。考核的形式可多样化,如以班级为单位的对某部文学作品的表演,也可以是大合唱的排练,等等。教师可开办各种针对当前文化现象、文艺思潮、审美趋势的专题
讲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辩论,加深对当今社会的许多不良现象的思考,端正学生的艺术观与价值观。
积极开展课外文艺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课外活动是反映大学生精神面貌的一个亮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可充实他们的课余时间,丰富课外生活,全面提高艺术素养。如“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当代大学生对文艺的关注与热爱,还可以促进他们对学校的了解、增加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为营造底蕴厚实、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不断改善教学条件,确保艺术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针对我们理工科学生艺术素养薄弱的特点,学校应该根据艺术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设置专用教室及活动场地,以确保我们学校各系部艺术活动的正常开展。
艺术素质教育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学生的性情,纯洁心灵塑造,是美的集中体现。事实上,素质的提高,不单是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标准个人意识、道德修养等的提高;素质的提高,也能使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大学生更应该尽可能地接受人文教育,找回丢掉的另一半,走出或超越自己狭窄的专业范围,寻找自我,表达自我。
姓名:孙章鹏
班级: 机电081班
学号:20080038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