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代开免税农产品销售发票税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浅析代开免税农产品
销售发票税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农产品销售发票是增值税抵扣链条中的初始环节,对保持增值税政策执行的完整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农户大多没有发票领购资格,在这种背景下,税务机关代开免税农产品销售发票,能够更好地鼓励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但这也为部分纳税遵从度较低的不法分子受非法利益驱使实施发票违法犯罪创造了客观条件,同时给税收征管带来了极大的问题,给税务机关增大了执法风险。现结合税收管理实际,对当前代开免税农产品销售发票税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代开免税农产品销售发票的状况
XX市的农业生产为其主要产业之一,例如所辖的XX镇、XX镇更是XX市的农业特色镇,苗木、水果、蔬菜种植与“农家乐”生态旅游成为两镇的支柱产业。尤其近年来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相关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增加,同时,申请代开免税农产品销售发票的业务也日益增多。
2014年1—9月,XX局共计代开免税农产品销售发票XXX张,金额XXX万元,合计享受增值税优惠XXX万元,极大的支持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让当地群众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好处。
二、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税务机关方面来看
1.征管力量不足。一方面,管理分局人员数量普遍偏少,通常基层分局配备4-5名税务干部,却要负责所辖3--4个乡镇接近500户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以及纳税评估等任务,征管力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所辖乡镇面积较大,农作物种植户又多处于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核查难度大。
2.思想认识不到位。干部职工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重点税源企业的日常征管上,对代开免税发票的重要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在业务操作上主要表现在,没有完全按照规定的要求对代开农产品免税发票实行专人、专柜管理保存,从日常发票的购进、领发、销售到日常管理检查,每个岗位仅设一名人员,甚至一人多岗,从而造成日常工作的应付和流于形式。这些问题不仅使各种发票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得不到有效落实,而且也一定程度上给纳税人的违法违规行为造成可乘之机。
3.管理手段滞后。税务机关缺乏对个体临商监控的有效措施,更多的是采取看一看当地政府的证明或者实地查一查农产品种植场地,对税收业务的真实性难以确定,使代开免税农产品发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从而助长了一些不法纳税人虚假代开农产品发票的不正之风,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
(二)从纳税人方面来看
1.部分纳税人税务知识缺乏。代开农产品发票的纳税人中农民占比80%以上,对税收知识掌握不够,简单地以为所有销售的农产品都是免税的,既然免税就可以直接开具发票,对需要提供的材料有抵触心理。部分纳税人提供的业务相关证明不规范,对于其真实性和合法性无法保证,这给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带来很大风险。
2.购货单位签订虚假合同。由于相对农产品收购发票来讲,代开免税农产品销售发票手续较为简便,只要提供居民身份证、销售合同、居委会或者财政所提供的证明即可,个别购货单位就在这方面钻漏洞、想办法,千方百计取得代开免税发票以抵扣税款。例如,个别付款单位没有购进树苗,但为了逃税,就托关系、找门道,开具一份虚假购货合同,让种植树苗的农民去申请代开发票,从而无中生有,把没有的事变成了“实事”,造成了税款的流失。
3.贩运户骗取免税资格。一些花木、粮食等农产品商业贩运户,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不惜违法犯罪,采取找熟人等方式让当地村委会、财政所开具出农产品自产自销证明,将应税项目变为免税项目,逃避缴纳税款。
(三)从地方政府方面来看
1.村委会或者财政所把关不严。个别村委会活财政所碍于情 3 面,对申请代开发票的农户没有认真核实,甚至直接开具虚假的农产品自产自销证明,使税务机关无法确定业务的真实性。
2.部分单位故意取得虚假免税发票。虽然发生了真实的农产品销售业务,但是由于政府对“三公”经费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部分单位就与农户协同开具付款证明,利用免税发票冲抵部分支出。
四、税收管理的对策
应针对代开免税农产品销售发票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加强税法宣传,强化税收管理,防范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一)强化政策宣传,提升纳税人遵从度。
1.开展税收政策解读,积极宣传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税务管理规定,帮助纳税人准确区分自产自销、外购外销等业务,明确征免税范围,吃透税收政策、用好用对税收优惠,正确履行纳税义务。
2.优化纳税服务,加强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创新宣传辅导方式和内容,扩大税收宣传面,向农村倾斜,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依法纳税意识。有针对性地对本区域农民开展办税辅导,解答有关合作社涉税规定的咨询,一次性告知办理相关税务事项所需资料、办理流程等,对符合政策规定的个体户辅导其办理税务登记并办理减免税手续,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加强代开免税农产品发票管理,防范税收漏洞。1.做好与农业主管部门的数据共享工作,全面掌握农户的种 4 植品种、面积、预计产量等信息,并建立台账实行跟踪管理,做好信息备案工作。同时,加强发票监控,定期将代开户的开票销售额与其用地面积、农产品产出率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申请代开大额免税发票的纳税户,要求户户进行实地核查,分析租赁协议及购销合同。通过对可能生产的农业产品的品种、年度产量进行评估来评价其交易行为的真实程度,监督其按照真实的交易行为和交易时间如实开具发票,防止通过虚构经营业务进行虚假代开、变换产品名称代开、超范围代开等现象的发生,避免下游环节多抵扣进项税额。
2.对个体临商提出新要求,凡需代开发票的纳税人在申请资料准备齐全的前提下,必须在货物发出前向所属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由所属税务机关先进行实地核实,核实后根据核实人员反馈的检查结果,采取集体定案的方式决定是否予以代开。开具发票后,请纳税人于10日内将资金结算凭据(原件及复印件)送于分局审核备案。通过实地核实与资金结付严把关,防止虚假代开发票,堵塞税收漏洞。
3.目前,金税三期发票代开系统操作界面上对于纳税人代开次数和金额没有提示,这就给控制全年频繁代开、大额代开户带来难题。建议系统尽快增加此项功能,以便发票代开岗人员可直观判断出开票人当年已代开总金额,进而再有目的地查询其开票次数,由现在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有效杜绝管理风险。
4.加强纳税评估力度。根据建立代开管理台账,对相关农产品确立相应的评估指标。如采取对自产自销农产品实行总量控制的办法,通过对其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亩均产量、销售单价等数据测算出其年最高销售金额,将该金额与其代开的免税农产品销售收入进行比对,对超出最高限额的纳税人要及时开展纳税评估,查明确实有应税销售收入的要按规定补缴税款及滞纳金。
(三)强化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齐抓共管长效机制。积极取得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与配合,充分发挥协税护税作用,努力营造齐抓共管的大管理格局。通过地方政府对村委会和财政所提出严格要求,督促其严格核实如实开具农产品自产自销证明,从源头上遏制虚假代开行为。定期进行信息沟通传递,将各地方政府管辖区域内代开的信息及时传递给财政所和农业管理部门,复查代开业务的真实性,做到双向核查为代开业务上“双保险”。同时,加强与工商、国土、地税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建立涉税情况双向核查机制,形成良好互动局面。
第二篇:运输发票代开证明
证明
XXX国税局:
兹有AAA物流有限公司为我公司运输BB货物一批,由C地至D地,运费金额伍万元整(¥50000.00元),收货人和发货人均为我公司,需开具运输发票,特此证明。
EEE有限公司
2014年5月15日
第三篇:代开建筑业发票
代开建筑业发票要看你当地税收管理情况而定,一般如下:
1、身份证复印件(如果你是个人名义承接的建筑工程)、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复印件(企业);
2、建筑工程合同复印件;有些地方还要工程决算书及付款单位证明。
3、如果企业跨地区施工到当地代开建筑业发票,还要在所在地区主管税务机关开具跨区处出施工税收管理证明,如果没有此证明,企业所得税就地缴纳,如果有,企业所得税可回本地缴纳。但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无论如何就地缴纳。
4、代开发票,各地征收情况不太相同,主要是,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合计税率是按建筑工程收入的3.3%征收,如果你是个人开票,就地随征个人所得税,随征率各地不同,一般在(1-1.5)%。有些地方政府还要搭便车随征一些什么政府基金、费什么的,但征收率很低,可不考虑。
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管理难点及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管理难点及对策
------------------
日期:2010-06-02 作者:罗正学 来源:五峰国税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管理政策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该法实施后下发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81号),通知规定了四项税收优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
二、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管理难点
一是设立不规范,合法经营意识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构成模式当前主要有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和干部+农户等模式,牵头主体呈现多元化,合作社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形同虚设。经与工商信息核对,登记类型有内资、其他联营、股份合作、个人独资等形式,有相当一部分合作社未及时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处于无证经营的状态,不利于规范经营。更有部分企业以虚假资料、虚构成员的办法设立合作社,以获取贷款,骗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资格。
二是经营不景气、财务核算不够健全。目前,农民合作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有实力、能有序经营的很少,勉强维持个体经营。有的是村委会组织的,基本上有名无实,没有形成具体的组织章程、制度等,未能发挥组织应有的功能,特别是没有实现共同销售和二次分配,导致财务不规范,核算不健全。大多数农民合作社没有专职财会人员,即使有,设置的会计账簿也非常简单,凭证不完整、不规范,真实性低,有的甚至连账簿都没有,对如何建立会计账簿进行准确核算、如何纳税”一片空白。
三是政策不明朗,导致执法存在风险。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管理,在程序和办法上都缺少具体详细的规定。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设立合作社时不需要提供验资报告,只要“出资成员签名、盖章的出资清单”,办理税务登记时是否参照执行也没有明确规定。同时纳税申报不真实,发票使用率低,要么不申报,要么长期零申报。代开发票管理也存在较大风险,以农民个人名义在当地村委会申请开具自产自销证明,直接到国税机关申请代开免税农产品发票的现象时有发生,自产自销证明的真实性无法准确核实。
四是税收优惠难以界定,征管难度大。已成立的农民合作社数量不少,到税务机关咨询政策的却不多,同时,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税收户籍管理还不到位,使得相当数量的农民合作社游离于正常税收管理之外。少数税收管理员也认为农民合作社对完成税收任务基本没有作用,加强税收征管的积极性大大降低,难以实现有效监管。在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上,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社员以外其他人员收购货物销售的应税行为,由于财务核算混乱,免税范围难以准确界定,存在农业产品深加工形成工业品仍按农产品免税等管理漏洞。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管理对策
一是严格税务登记制度,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户籍管理。依据工商登记信息,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对已注册的提醒办理税务登记,纳入正常税收管理。对经税务机关调查核实确属不从事生产经营的空壳企业,建议不列入税收征管,避免带来系列税收征管问题和浪费有限的征管资源。对初次办理税务登记的,必须认真审核注册资料,重点了解经营范围、经济规模、经营方式、组织结构和成员构成的真实情况,据以实行分类管理,认真核定应纳税种和征收方式,防止虚假农民合作社骗取税收优惠待遇。
二是强化纳税服务,督促企业规范财务管理。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不得免税、减税。为促使专业合作社合法享受税收优惠,要督促其按规定进行财务核算,建立健全账簿凭证,分别核算应税、免税项目。在向农民合作社提供良好的政策咨询服务、辅导建账服务的同时,在日常办税上做到文明服务,优质高效。根据农民合作社的特点,简化办税流程,精简报送资料,缩短审批时限,落实“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制度,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三是规范税收执法,引导企业依法纳税。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因此,应要求每个合作社都必须按时申报实际经营销售收入,并准确划分应税、免税收入、社内交易和社外交易收入。对不能准确核算收入或成本费用的,应按照规定实行核定征收。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对税收政策知之甚少的特性,可组织召开专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纳税辅导培训,指导、督促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建章立制、准确核算,正确履行纳税义务。
四是加强日常管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帮助企业办理税务登记和减免税资格认定,以利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深入实地进行调查,加强农产品收购和销售交易行为的审核力度,通过对产品品种、产量的评估,确定其纳税申报的真实性,督促其按照真实的交易及时开具发票,不虚构交易虚开发票,不为他人抵扣税款提供方便,对其发票的开具加强监控管理,降低税收管理风险。符合企业所得税减免条件的,及时进行备案登记,落实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注:本文被《湖北国税》2010年3月第三期刊登。
第五篇:建筑材料行业税收管理存在难点及对策
建筑材料行业税收管理存在难点及对策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奔小康,再造一个新汕尾”的总体目标指引下,***经济建设步伐加快,房地产开发和建筑安装行业发展较快,投资规模也比较大,与此相适应,建筑材料经营也水涨船高,销售总额增长很快。然而,建筑材料税收收入并非令人如意,与建设工程投资增长幅度没有同步,远低于后者。
据统计,2007年1-8月份全市组织建筑材料增值税税收收入265万元,其中土沙石112万元、水泥16万元、钢筋28万元、混凝土59万元、预制构件49万元、企业所得税收入3万元。根据汕尾市统计局数据,2007年1-8月份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4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4亿元,按一般建筑工程建筑材料占工程总造价的60%计算,建筑材料造价需约为20亿元,按土砂石与水泥、钢筋构成比例3:7计算,土砂石6亿元,水泥钢筋14亿元,水泥钢筋本市购销按10%保守估计为1.4亿元,合计在本市购销的建筑材料收入为7.4亿元。按税收收入换算建筑材料销售收入为: 2007年1-8月份我市建筑材料的销售收入为4600万元。以上数据显示,按税收收入换算建筑材料销售收入4600万元与固定资产建设投资用料数额7.4亿元相差近16倍之远。按近两年我市建筑材料实际税收征收税负率5.7%计算,2007年1-8月份我市固定资产建设投资应计征增值税收入4218万元,为实际征收收入265万元的16倍。也就是说,2007年1-8月份少征增值税收入3953万元。
目前国税机关虽然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加强销售建筑材料的税收管理,如对土沙石各个开采点进行户口清理、检查各个建筑
材料经营户的纳税申报情况等等,但由于各种原因,困难重重,效果不佳。主要存在发票管理、账务管理、零星分散、经营管理、信息管理五大难点:
一是承建单位购进建筑材料普遍不索取货物销售发票入帐的现象,给材料销售经营者销售不开发票提供了极大便利。由于这些经营者销售不开发票,在纳税申报时也不主动申报,导致国税部门无法掌握其实际销售额,从而造成税款流失。这是当前管理难的主要原因。
二是建安企业的流转税主要是缴纳营业税,而且大部份建筑安装是2002年企业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前成立的,企业所得税不归属国税部门征管,国税机关对以上企业材料的取得和入帐的情况难以掌握,税收征管难度大,无法实行跟踪管理;
三是***市没有建筑、装饰材料专业市场,经营分散,规模小,无证户多,税收管理的难度大。
四是由于土、砂、石资源开采地远离市区的偏僻地带,交通不便,且各分散经营,零散销售,没有比较固定的销售对象,再加上经营者一般都是当地农民,经营情况难以掌握,税源难以监控,对增值税征管带来一定困难。
五是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立项、招投标、监理、决算等工作,税务机关无法提前了解信息和掌握有关情况,管理比较滞后,不利于源泉控管。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政策,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增加我市税收收入,必须加大我市对建筑材料增值税征管的力度,从实施对建筑材料的全面管理入手,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建设局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信息共享,齐抓共管,围绕建筑安装工程材料的销售使用建立建筑材料税收征管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我市建筑材料的税收管理健康有序。针对以上难点,我市国税局经近几年来的探索研究,初步形成了一些解难对策:
一、开展全面清理,组织有效检查。为全面掌握我市建筑单位建筑用料的情况,应由政府牵头,财政、国税、地税、建设等部门组成清理组,开展对建筑企业的全面清理,核实各个建设工程建设材料的用量、来源和发票的使用情况,对存在购进建筑材料使用白头单等非法凭证进帐,采取补票补税的办法进行整改。
同时国地税要根据清理的情况,对建筑材料的经营户进行延伸检查,并通过检查,严厉打击偷税的纳税人和组织税收收入。发现无证无照经营的由税务机关移交工商部门进行处理,对涉嫌犯罪的要按规定移交公安机关查处。力争全市通过清理和检查促进整个建筑材料市场纳税秩序的好转。
二、建立工程建设信息的通报制度。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为税务机关提供建筑工程的报建情况,建立工程建设信息的通报制度,按月将当地新建工程的情况通报给主管国税机关,使税务求机关能及时掌握全市建筑工程的投资总量、工程预算、材料用量等相关征管信息资料,从而建立实行对建筑工程材料源头跟踪管理的办法,及时掌握建筑材料经营变化情况,提高跟踪监管的效力。
三是建立建筑材料发票管理制度。“以票控税”是增值税管理的有效手段,税收管理实行源头控管是最有效的管理办法,因
此要从三个方面来加强销售建筑材料发票的使用管理:
第一是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法,确保建筑企业按规定取得和使用发票。按照规定只要纳税人购进货物就必须使用发票,应使用而不使用发票的行为是违反财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行为,对发现建筑企业未按规定使用发票的,工程结算部门应在工程结算中不予计算,税务机关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不得给予所得税税前扣除。
第二是工程监理部门实行建筑材料质量和数量监督时,实行发票验收制度。工程监理是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单位,并且要对建筑材料质量和数量进行监理,因此如果实行使用建筑材料没有国税部门的正式发票不予验收和确认制度,将有助于源泉控管,理顺管理的环节,促进发票使用意识,有效的提高税收收入的组织水平。
第三是国税部门要加强日常的管理和检查,发现纳税人销售建筑材料未开具发票的要进行处罚,同时要开展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检查,检查各承建单位外购原材料发票使用的检查,对违反规定未取得发票的要按《税收征收征管法》和《全国发票管理办法》进行查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国税部门对建筑企业使用发票情况的检查。
四、加强特许权经营管理,实施集中开采模式。当前,我市土、砂、石场规模较小、开采设备落后,安全隐患大、滥采滥挖现象比较严重,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市政建设的统一规划,而且造成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开展资源的勘查与评估工作,建立有偿使
用权评估价值机制,按照统一管理原则,实行集中开采、统一管理模式,进行特许权拍卖,同时要求在有关合同中注明纳税义务和违约责任。拍卖完结后,有关部门应将拍卖情况报税务机关备案,并实行各相关部门联合年检制度,视其遵纪守法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给予下一经营权限。既可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从源头上监控好土、砂、石开采税源,减少国家税收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