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十二五时期推进节能减排对策研究报告[精选]
福建省十二五时期推进节能减排对策研究报告
根据《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基本精神,能源发展遵循“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保障”的原则,节能减排是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使经济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确保加快建设“海西”目标实现的根本措施。
受福建省发改委的委托,福建省能源研究会课题组承担《福建省“十二五”时期推进节能减排对策研究》工作,根据“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现状和能源与环境发展趋势,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提出“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的对策措施。
一、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福建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0.94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0.79吨标准煤以下,降低16%;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二氧化硫为42.4万吨,比2005年削减8%;化学需氧量为37.50万吨,比2005年削减4.8%,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低于6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一)“十一五”期间主要工作和成效
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政策减排、责任减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省政府专门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节能联席会议和减排联席会议,分别由省经贸委、环保局牵头召集,组织协调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2.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综合考虑各设区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情况、能源消费总量、新上项目对能源的需求等因素,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市、县、重点企业,逐级抓考核,层层抓落实。
3.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建设了一批节能型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发展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型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涌现出了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工业园区、县(市)先进典型。按计划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提升行业技术水平。4.加强重点用能行业、企业节能工作
以电力、冶金、化工、建材、轻纺等主要耗能行业为重点,分行业推进节能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了200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督促其建立节能责任制和节能各项管理制度,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完善重点耗能企业能耗统计体系。全面实施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制定交通节能规划、政府机构节能工程行动计划和政府节能采购方案,推进建筑、交通、政府机构节能落到实处。
5.落实总量减排,完善监管体系
把总量指标落实到流域、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环境整治和企业发展、污染防治中,明确减排项目和完成时限,通过区域整治工程减少排放总量,采取重点治理项目削减排放总量。严格环境准入,建立源头防控体系。省、市监控中心已全面建成在线监控体系,重点污染源监控面不断拓展,在线监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监督性监测和比对监测工作有效落实,减排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
6.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举办重点能耗企业能源统计基础理论、方法制度和实务操作的培训、政府机构节能培训和建筑节能标准专题培训。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等宣传活动,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活动,把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作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采取上述有力工作措施,我省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截止2008年底,列入“十一五”关停的113.4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已关停102.6万千瓦,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657.9万吨,污水处理设计能力比2005年翻了近一番。全省装机容量30万KW以上的燃煤电厂,已安装脱硫设施的占总装机容量的93.5%。12条主要河流水质继续保持优质水平,水域功能达标率和1-3类水质比例分别为96.4%和94.4%。9个设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1%,优良天数比例为96.9%,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从2007年的0.034毫克/立方米下降为0.031毫克/立方米。14个县级市二氧化硫浓度从0.026毫克/立方米下降为0.024毫克/立方米。2008年全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37.82万吨,达到了2008年总量不超过38.45万吨的控制目标;二氧化硫(SO2)排放量 为42.89万吨,比2007年下降3.77%。全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51座,日处理规模为26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63%。已建成垃圾处理场34座,日处理规模为1.4万吨,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2.8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发展不平衡,存在产业发展与节能减排不协调、措施不够有力等问题。1.产业发展趋势加大节能减排压力
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2008年,高耗能的重化工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年均上升0.95个百分点,较低能耗的轻工业比重相对下降。石化、钢铁等行业均属高耗能产业,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是全省现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能耗的数倍,如火电是9.19倍,石化行业是2.92倍,建材行业是2.68倍,化工行业是2.61倍,冶金行业是1.85倍。火电、建材、石化、冶金、化工、造纸六大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5.3%,而能源消耗总量却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1%。这几个重点耗能行业在我省工业化进程中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加大全省节能减排的压力。
2.节能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与节能工作的需要还不相适应
一些地方尚未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没有配备节能专业管理人员,也没有设立节能专项经费,节能执法队伍尚未建立,执法力度不强。一些企业节能的法律法规意识较为薄弱,能源利用率低,依然存在浪费能源的现象。3.节能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
一些设区市、县能源统计基础薄弱,基层单位能耗统计监测体系还不健全。一些用能单位未按要求配备能源统计器具,用能单位能源统计、监测基础工作很薄弱,重点用能单位没有依法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没有落实能源管理岗位负责人制度。4.节能减排工作发展不平衡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新、扩建项目对节能与环境准入条件把关不严,节能减排基础设施落后,生活废水、垃圾以及养殖业等农业污染多发生在这些地区。5.减排考核基础数据不尽合理,影响考核质量
缺乏全省污染源普查的基础、系统数据,“十一五”期间的总量控制与减排指标是以2005年为基准年数据,因此,下达的各年减排指标不完全反映实际情况。
6、废水污染治理不力
城市内河、湖泊水库水质污染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部分流域小支流水质污染问题仍较突出。
(三)面临的形势
1.能源消耗总量逐步加大,污染物排放量相应增加
按目前经济发展方式,我省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主要依靠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换取的。近几年来,节能减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要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又要进一步降低单位GDP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任务十分艰巨。2.重工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增加节能减排工作难度
近十年来,我省重工业比重明显上升,在“十一五”规划中又明确提出在沿海地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汽车、船舶、装备机械、浆纸及木材加工、冶金、能源等七大重化行业。这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必然导致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3.城市治污任务日益繁重
随着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和其他中小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城市治污任务十分繁重。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措施,控制增量、调整存量,科技创新、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优化能源结构,从源头上为节能减排创造有利条件;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运行机制和社会氛围;
坚持技术创新,以项目为基础,示范推动,有层次、有系统地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任务,着眼中期目标,放眼长远发展。
(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
以现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条件为基础,通过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链的整合,有效遏制部分“两高”行业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严重浪费资源现象;节能减排的主要指标明显改善;废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少;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成效;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和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全防全控的防范治理体系和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努力建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主要指标
“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低于0.662吨标煤/万元;
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
城市(含县城)污水处理率达 80% 以上;
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80% 以上;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削减 8%,控制在39万吨以内;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在 2010 年的基础上削减5%,控制在 35.6 万吨以内;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在2010 年的基础上削减8%;
氨氮排放总量在2010 年的基础上削减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 80%。
三、主要对策措施
(一)认真抓好行之有效措施的落实1.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约束机制
分解下达“十二五”节能目标,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耗能地区、行业和企业监管工作体系。按照节能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定期开展节能目标落实情况检查和考评,实施节能奖惩制度。
各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减排工作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严格的减排工作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2.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积极发展装备现代化、技术水平先进、节能型的钢铁、石化、机械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造纸、纺织、服装、食品、石材、陶瓷等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总体上降低单位GDP能耗水平。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大力推广污染集中控制和治理,实行同类排污企业相对集聚、污染集中治理。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能源消耗的污染物产生量。3.发展循环经济,实施重点工程
着力抓好钢铁、铝、金、铜、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配件、环保设备、机电、水暖器材、石材、陶瓷、船舶产业等12个循环经济专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按照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等原理,改造60个现有的综合性工业园区,组织关联企业在产业园区内进行科学布局,上游企业的产品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料进行加工,上道工序的企业为下道工序的企业服务,实现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集中治污、集中电镀、集中锻造、清洁生产等手段,促进节能,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污染物的排放。4.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措施
抓好工业节能,大力推进电力、冶金、煤炭、化工、建材、轻纺等重点行业节能。推动建筑节能,全面实施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强化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建筑节能标准和技术措施的落实。促进交通节能,实施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鼓励发展节能环保的新型运力,淘汰能耗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车型。大力推广节能炉具、节能灯、高效节能电器,引导和鼓励零售企业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开展政府机构能耗统计和典型建筑的能耗监测,建立政府机构能耗信息管理平台,实施能耗公布制度,实行节奖超罚。积极推广“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沼气工程建设并大力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实施“百村千户”农村沼气建设示范工程。5.健全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根据国家颁布的《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结合我省实际,落实立法计划,制定《福建省节约能源条例》、《福建省清洁生产条例》和相关配套法规,推动节能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制定和实施《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有效遏制高耗能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控制能耗增长。加强节能监察执法工作,建立各级节能监察机构和节能监察执法队伍,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二)抓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1.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
2.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余热余压利用; 3.石化、建材、交通运输行业等节约和替代石油; 4.电机系统节能和电效系统优化改造; 5.生产工艺能量系统优化; 6.绿色照明;
7.建筑节能和节能新型建材; 8.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9.闽江、九龙江、汀江、敖江、龙江、晋江、木兰溪、交溪、漳江、东溪、萩芦溪、霍童溪等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 10.再生资源回收与高效利用; 11.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法制保障
1.把节能减排作为编制有关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用节能减排理念指导编制“十二五”规划和各类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并落实到建设项目上。2.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制定节能减排的技术政策,编制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技术导向目录,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发展,扶持循环型产业发展。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3.完善配套制度和规范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环境有偿使用与合理控制开发等制度以及有关标准规范,使节能减排有法可依,有章可循。4.制定和完善法规
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5.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
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向上一级政府报告上一年度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组织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实行问责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二)健全机构,完善机制
建立省、市、县三级节能减排工作的专门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协调和实施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明确部门和地区的责任。
建立健全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指标评价体系、统计核算制度和科学考核机制,并将其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经济核算指标能够反映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成本。
(三)加强科研,提高创新能力
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建立起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各个层次的研究平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可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加强循环经济、环境容量与生态承载力、生态补偿机制、有机污染物危害等重大问题研究。
(四)加大投入,支持节能减排有效的开发
各级政府要把节能减排项目及其科研项目优先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加大对节能减排重大项目的投入。拓宽节能减排投资的融资渠道,加强对节能减排重点项目资金安排的协调,集中各部门相关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工程建设,特别对清洁生产、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等改造和建设项目,各类金融机构应给予金融支持。
(五)咨询服务,信息支撑
逐步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信息网络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有关节能技术、管理、政策、能耗、水耗等信息;开展信息查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加快各级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强环境统计,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分析水平。加强环境监测站、环保监察机构、城市排水监测站的能力建设。
(六)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节能减排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使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化为全体公民的行动。
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法规、管理和技术的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面开展。
五、对策建议
(一)切实加快地方立法,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我省节能条例的立法进程滞后,已严重影响节能监督执法和相关配套法规的建立,应切实加快《福建省节能条例》的立法和配套法规建设。
(二)建设PCB(多氯联苯类物质)回收处理基地 加强PCB安全处置方法的研究,并配套出台PCB安全处置法规,规范使用含PCB物质的电气设备的企业及民间团体的行为,使含PCB物质的废旧电气设备能得到妥善处置。
(三)认真落实规划目标责任制
加强对节能减排主要规划目标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规划实施情况的年度检查,建立规划中期评估制度。
第二篇:北京市教育系统“十二五”节能减排
北京市教育系统“十二五”节能减排
学校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国家和北京市“十二五”节能减排有关规划等有关文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考核评价,发挥学校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体和基础作用,调动师生参与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学校节能减排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 1.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要突出学校育人功能。把培养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现代公民作为学校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任务。结合学校特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要发挥高校教学科研力量,使高校成为节能减排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创新基地。
2.切合实际,突出特色
根据学校的特点和特色开展教育和有针对性地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3.开拓创新,务求实效
节能减排要有创新意识,要实事求是,符合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学要求。
二、主要目标与实施措施
(一)主要目标 1.培育节能环保人才
在中小学校培育学生的节能减排的意识、品德和能力。教学与科
研部门主要承担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教育的任务,学校党政部门和后勤机构也要参与教育培养过程。
2.建立节约资源管理模式
在高等学校建立总额控制、指标分解、分户安表、分户计量和按量收费的管理模式。在中小学校建立总额控制、教育导入、考核评价、奖优罚劣的管理模式。
3.构建节约管理运行机制
按照节约型学校的内在要求,积极建构并有效实施学校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机制。包括决策机制、定额控制机制、成本核算控制机制、优化资源配制和利用机制、修缮服务机制、信息发布机制、沟通协调机制、教育宣传机制、考评奖罚机制、职工素质提升机制等。
4.完成量化指标
完成国家和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所规定的约束性指标。
5.开展社会服务
依托学校专业和师资优势为社会发展提供节约思想文化和技术支持,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内容包括了学校要依托所有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成果及产品,服务的社会层面包括国家发展战略、地方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部门和行业、街道与社区等。
6.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以新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来确保资源的节约使用和校园环境的不断改善,降低资源消耗和各项运行成本,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措施
1.改进学校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建立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即资源节约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高校开展专业教学和学科专题讲授,在中小学校开设技能环保课程、开展节约环保教育。同时,开展好节能减排主题教育和相关实践活动。
3.加快学校设施设备技术改造步伐,进一步提高学校节能减排的技术水平。在高校进一步推广能源管理数字化平台及指标量化管理工作;在中小学校全面推进“阳光校园”建设。
4.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节能减排体制与管理运行机制,继续完善机制:发挥市教委、区教委领导小组、高校节能办领导作用,突出学校特色,健全制度,制定生均用能指标,建立监管平台。
5.发挥学校育人阵地作用,培育具有节约环保人才的质量与水平创新发展教育内容与方法,提升教育系统节能减排的意识与能力。
三、重点项目
(一)开展节能减排教育
将节能减排作为教育系统重要内容。开发相关节能减排中小学地方课程,继续加强节能减排特色专业示范教室、节能减排教育基地建设,开发、利用与拓展节能减排教育资源。
继续深化节能减排知识大赛、文艺调演、节能减排运动会等品牌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科技竞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宣传活动,加强学生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判断,培养学生有效参与处理节能减排问题等能力,使学生全面掌握节能减排知识和技能。
(二)开展节能减排示范校建设
在开展节能减排各项活动的基础上,推进节能减排示范校评选工作,促进全市各级各类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
(三)加强节能减排培训交流
以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建设需要的队伍建设为目标,完善节能减排专家团队,分层培训校长教师,拓展青少年节能减排志
愿者队伍,建立一支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的专业队伍。
(四)建立学校与社会合作机制
基础知识训练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到学校节能减排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加强高校节能专业建设及科技创新,地方院校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科研单位、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与节能减排技术联盟,推进科技创新队伍的建设,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科技的创新,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型人才。
(五)建设学校检测平台与科学设置监测指标体系
建设学校检测平台与科学设置监测指标体系,对能耗指标的数据质量进行监测,实现各项能耗指标的跟踪与监控;通过校园能源管理及能源审计、能效监测考核等措施,推进教育系统绿色能源、厨余垃圾回收与就地处理、节能灯更换等节能减排设施的推广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使节能减排工作监督日常化、规范化。
(二)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组织、科研部门的作用,加强节能减排师资能力建设,将节能减排纳入“十二五”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三)推广实行月督导、季检查、半年初评、年终考评制度,以及总结、交流、表彰会等形式,鼓励与表彰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
(四)采取政府财政补贴、银行贷款、引进市场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等措施,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五、“十二五”期间具体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修改完善《北京市节约型中小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和《北京市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在2011年100所绿色学校的评选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节约型学校示范校评价标准。
(二)继续实施百、千、百万工程计划。
1.每年完成100所绿色学校示范校的评选工作。2.每年完成1000名学校能源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3.每年单项节能项目达到百万级统计数量。(如百万只节能灯具更换、节水达到百万吨等)
(三)完成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环境保护、节水、节电、节油、节气、节粮等宣传教材和宣传手册10万份的编制工作。免费向中小学、幼儿园的师生发放。
(四)推动阳光校园建设工作,完成16个区县各建一所阳光示范教室的计划。实施校园阳光工程,为千所大中小学校安装太阳能发电设施。
(五)每年开展“留住一桶水”活动,在全市各高校和中小学校推广实施,培养师生节能环保创意和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推动、宣传节水工作,起到小手拉大手,促进全社会的作用。
(六)进一步开展垃圾分类减量的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在校内推广垃圾分类的同时,指导餐余垃圾处理设备进校园,就地处理,实行垃圾零排放。
(七)推动节约型学校建设,与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市精神文明办、市市政市容委等单位共同组织教育系统开展多种节能减排宣教活动,如知识大赛暨优秀方案征集、节能减排文艺调演、文艺作品、歌舞、小品比赛、运动会等活动,面向全市广大师生员工,面向市民和社区。
(八)在高校中组织10万人的节能减排志愿者宣教队伍,进一步推动高校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工作。在中小学开展争当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小卫士活动,组建20万人的小卫士护卫队,提高中小学校师生节能减排的参与度。
(九)发挥市教委节能减排专家指导作用,积极开展对学校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的指导作用;对市教委节能减排专家指导组的成员进
行调整和增补。
(十)以观摩示范校的形式,召开教育系统的节能工作会议,推动绿色学校的评选工作,以论坛的形式开展省市经验交流,参观先进的学校或企业,以先进的思想理念进一步指导节约型学校的建设工作。
(十一)进一步加快建工学院新校区(绿色校园)的建设;争取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绿色校园)建设审批手续完成,及早开工建设。
附件: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十二五”节能减排学校行动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十二五”节能减排
学校行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叶茂林 市教委委员 成员:张永凯 市教委办公室主任 周 彤 市教委发展规划处处长
李开发 市教委民办教育处处长 李艳春 市教委财务处处长 刘占军 市教委基本建设处处长 张小红 市教委学前教育处处长 张凤华 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副处长 李 奕 市教委基础教育二处处长
邵和平市教委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 黄 侃 市教委高等教育处处长
王东江 市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 张 龙 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处长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十二五”节能减排学校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委学校后勤处
办公室主任:李华勇(学校后勤处调研员)联系电话:51994813 ***
第三篇:建立长效机制,推进节能减排
建立长效机制推进节能减排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国家发改委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这些都体现了国家推进节能减排的决心,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资源具有刚性需求,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不合理利用却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危害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有效平衡的关键措施,理应予以充分重视,然而落实到地方,部分省市却采取前松后紧、一刀切、甚至拉闸限电的方式来突击完成任务,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不仅难以达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还严重阻碍了生产,扰乱正常经济秩序和人民的正常生活。要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推进节能减排。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科学规划企业发展结构,实行项目准入的环保部门否决制,环境责任追究制、生态环境一票否决制度,将节能减排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建立一套长期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才能克服前松后紧突击完成任务的现象,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整治高能耗。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控制高能耗企业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要关闭落后产能企业,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严控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过快增长;引进现金技术和生产理念,研发推广新能源;政府优惠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鼓励用能企业降低能耗,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行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实施万企节能工程。鼓励社会共同节能是推进减排的基础。中国的企业和人口众多,要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一定要将节能意识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工业、建筑、交通、商贸酒店、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活动,在社区间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通过家庭影响社区,通过社区来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良性发展。
节能减排不是疾风骤雨,不要暴风行动,而要细水长流,润物无声。建立长效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常态化,才能真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的续发展。
第四篇:供热企业节能减排对策
供热企业节能减排对策
摘要:本文以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供热企业能耗产生的主要原因,按照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对供热企业节能工作提出了合理建议和措施,降低供热企业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关键词:供热企业 能耗 节能减排 对策
0 引言
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国家发改委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提出: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建筑供热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民生大事,供暖质量及其社会和环境效益已成为热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1,2]。我国城镇的建筑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燃煤锅炉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约20%,辅机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系统运行效率低近20%[3]。本文以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根据多年的能源管理和企业能源审计工作经历,就供热企业节能问题谈点初步看法,以期能有助于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锅炉供暖仍是沈阳市解决建筑物冬季供暖的主要手段,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担负着全市1/4以上建筑面积的供热任务[4],企业能源消耗过大,给供热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压力和制约,也使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大打折扣。通过对供热企业的调查,发现影响供热企业能耗的因素很多,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部分供热单位使用的锅炉比较落后、出力不高;配套辅机设备和管网年久失修,运行效率偏低,脱硫除尘设施不能达到环保要求。无忧论文网http://
1.2 供热管网调节滞后或调节手段不足,存在个别区域过热等供热不均现象,浪费了部分热力。
1.3 能源管理和考核用热计量表具不齐备,不利于推行能源定额管理。
1.4 老旧住宅的楼体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差,造成供热单位提高供热参数,延长供暖时间,但用户室温仍不达标,从而浪费了大量能源。节能措施
2.1 依靠科学,严格管理近几年来,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转变观念,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节能降耗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2.1.1 管理工作中增加科技含量,加强职工业务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2.1.2 积极推广应用高效率、高质量的新设备、新技术,努力实现锅炉供暖工作的低成本高效益。
2.1.3 科学地制定锅炉供暖生产资金计划,加强各类物量消耗的统计和考核工作。在保证锅炉供暖的综合效益前提下实施奖罚制度,充分调动广大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
2.1.4 落实能耗计量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能耗计量管理制度,完善计量手段,保证供暖能耗统计、考核。重要节能环节专人管理,计量表具定期效验,保证能源消耗指数统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2 加大投入,逐步完成热源、热网和热用户系统的更新改造,注重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
2.2.1 对既有供热系统老旧设施逐年更新①随着沈阳市政府供热“拆除联片”工作的展开,相当数量小吨位的老旧锅炉房被取缔,代之以大型区域供暖锅炉房,改善了供热效果,美化和净化了环境。②用效率高的新型锅炉取代年久落后的老旧锅炉,完成效率降低在用锅炉的技术改造,降低锅炉热损失,使热效率明显提高,降低煤耗。③充分考虑供热区域、负荷等特点,对锅炉房辅机设备进行综合改造,合理配备;对炉排、鼓风、引风、上煤、除渣、水循环系统应用电机变频调
速技术,大幅度降低供热电耗。④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灰渣含碳量,减少固废的排放,改造脱硫除尘设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2.2.2 对供热管网进行更新,加强运行管理①对供热管网进行定期维修,更换跑冒滴漏管道和阀门、补偿器等管网部件,提高供热管道的保温、防腐标准,避免以失水为表象的水、电、热耗过高等问题。②加强水的软化和除氧处理,满足水质要求,避免换热面结垢造成锅炉或换热器传热效率降低,同时还可避免因管道内壁腐蚀造成的热网跑水等问题。
2.2.3 加强用户系统分户改造 对既有建筑楼内管网有计划地进行分户改造,解决楼内管网堵塞和用户家中管道漏水等问题;实施对用户的分户控制,避免“一家出事,整楼放水”的问题。彻底解决私拆滥改和私自放水等影响热网工况的问题。
2.3 提高供热系统调控能力,实现均衡供热
2.3.1 调整、优化供热结构 供热企业要不断优化调整供热结构,实施供热资源整合,采用多热源联合运行技术和形成供热环网,改变低负荷运行状态,提高供热安全和保障能力,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2.3.2 提高供热系统调控能力①建立热源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室外气温及负荷变化情况及时进行供热调节,合理确定锅炉的运行台数,调整循环泵的匹配,使锅炉能够在满负荷状态下运行。通过微机合理配置热源各供热设备运行参数,显示锅炉燃烧状况和辅机设备的运转情况,既符合锅炉安全运行的需要,又满足不同时期热网对热量的需求。通过调控系统及时发现运行异常状况,避免故障的发生,提高锅炉热效率,达到节能效果。②建立大型热网微机自动监控系统,对热网设施进行优化改造,逐步升级和更新自控系统软件,实现换热站供热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控,及时动态调节,科学分配热量,达到节约热量、经济运行的目的。③在供热管网中加装调节阀、平衡阀等管网调控装置,提高热网的可调度,消除水力失调,减少过热损失,避免采暖用户因过热而开窗放热。
2.4 充分发挥能源计量管理作用
2.4.1 健全计量设施 没有精准的计量仪器,就没有真是准确的能源数据,能源管理考核更无从谈起。现阶段,虽然大部分供热企业入口的一级能源(煤、电、水)计量仪表的配备较为完善,但仍采用建筑面积为能耗考核基准,无法满足以热量为供热能耗考核的需求。因此,供热企业要尽快解决热量计量相对薄弱的问题,配备必要的热量计量仪表,实行能源成本核算和能耗考核。同时,建议用户室内系统加装温控装置,提高节能意识,促使供热企业和热用户双方都积极采取节能措施。
2.4.2 建立供热能源消耗定额考核机制 供热企业要加强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项能源管理制度、能源考核和奖惩制度,制定先进合理的供热能源消耗定额指标,使供热节能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奖惩有据可依。对管理人员、耗能设备使用人员要进行节能培训,提高职工节能意识。
进行供热系统能耗监测,开展企业能效评估和能源审计工作,查找问题和漏洞,挖掘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和建议,从而制定企业的中、长期节能规划,促进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保证节能管理工作的持续有效。
2.5 加快节能住宅建设和既有住宅节能改造 供热节能只依靠供热设施建设与改造,供热系统节能管理等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建筑围护结构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节能要求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对旧有非节能住宅进行必要的改造。
积极推进分户热计量进程。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已对40%左右的旧有住宅进行了分户改造,将原单管顺流式采暖系统改为水平串室内供暖系统。大力推广按户供热计量,为住户自己控制室温做好准备,达到节约能源目的。结语
通过采取上述对策,相信会大大降低供热企业能源消耗,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尽一份力量。另外,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节能宣传,不断提高居民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使节能成为广大居民的自觉行动,推动全社会节能。
第五篇:“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
“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 号)和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国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解放军总后勤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资委、中直管理局共同制定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家庭社区、青少年、企业、学校、军营、农村、政府机构、科技、科普和媒体等十个节能减排专项行动,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一、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
家庭、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基层组织形态,是推动社会节能减排的重要依靠力量。宣传节能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形成节约风尚,改变当前家庭生活中与节能减排不相适应的观念、行为。通过家庭影响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主要活动包括:
(一)树立绿色低碳家庭生活消费新理念。继续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开展系列低碳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节能减排和低碳知识。倡导广大家庭践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倡导勤俭节约之风,反对食品浪费,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抵制商品过度包装。引导广大家庭成员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理念、消费模式。
(二)开展家庭社区节能减排系列主题活动。继续实施“家庭低碳计划十五件事”,在社区和家庭进行普及推广。开展低碳绿色出行活动,倡导妇女和家庭成员步行、骑车、乘公交等方式代替驾驶机动车出行。在广大社区和家庭中开展节能减排小发明竞赛活动,并将设计新颖、效果明显的小发明向全国家庭推广。开展“勤俭节约、文明健康饮食”主题活动,倡导节约粮食、适度消费理念。组织社区居民节能减排经验交流活动,指导社区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回收。
(三)深入开展家庭社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对节能减排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组织相关专家在示范城市、示范社区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巡讲,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展示和咨询等工作。借助现代女性大讲堂开展低碳生活的相关讲座,介绍节能环保的金点子和小常识。建设完善节能减排社区平台,利用社区、街道宣传栏、黑板报等载体,张贴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标语、口号、宣传画、条幅等。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低碳科普读物,介绍和宣传日常节能环保知识。借助央视《欢乐一家亲》栏目进行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的宣传。
(四)选树节能环保家庭。把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中表现突出、作出较大贡献的家庭和个人,选树为“节能环保家庭”。大力宣传节能环保家庭的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牵头单位:全国妇联、国家发展改革委
支撑单位:中国妇女报刊协会、国家节能中心、中国节能协会
二、节能减排青少年行动
青少年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当前家庭社会的重要组成。引导青少年参与节能减排,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自身成长为节能减排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践行者,也有助于通过青少年的行为影响其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节能减排。要充分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宣传绿色理念,引领节约风尚,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主要活动包括:
(一)动员青少年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实践。开展青年文明号节约示范行动和青少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等活动。在少年儿童中开展节能环保教育活动,继续开展以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为主要内容的节约资源活动。继续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以捐植爱心树、纪念树(林)等方式进行植树造林,保护大江大河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
(二)开展节能减排志愿者活动。开展志愿者节能减排社区示范活动,宣传节能减排知识,传授节能减排技能。开展绿色校园节能志愿活动,指导青年学生主动关闭无人上课和自习教室的长明灯,减少学校能源浪费,引导青年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争做节能卫士。
(三)加强青少年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阵地设立宣传栏,并利用青少年报刊、中小学生报和共青团、少先队网站,大力宣传节能环保知识。注重借助情感、艺术、时尚等元素,运用互联网、手机、动漫、短视频、移动媒体等青少年喜爱的手段和载体,扩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创作儿歌、童谣、动漫、故事、舞台剧、戏曲等艺术作品,设计少年儿童喜爱的挂图、海报、文具、玩具等,宣传节能环保知识。引导青少年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节能观念,树立环保意识,增强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四)选树青少年节能减排典型。把在节能减排青少年行动中表现特别突出的个人,纳入团队组织已有表彰体系。做好“母亲河奖”评选表彰活动。发挥雏鹰争章活动的激励作用,引导少先队员争获“环保章”。
牵头单位:共青团中央、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
支撑单位: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
三、节能减排企业行动
企业是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体,也是节能减排的主力,职工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效,决定了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成败。要动员全体企业职工,从岗位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投身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活动包括:
(一)继续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在职工中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技术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和节能减排能力。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以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小发明等为主要内容的节能减排达标竞赛,促进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达标。围绕节能减排主题,大力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开展职工优秀节能减排技术成果评选、表彰和推广,积极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二)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行动。加强职工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推动全国所有企业设立义务监督员,力争“十二五”期间达到100 万人。加大对义务监督员的培训力度,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总结交流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其督促企业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三)积极组织职工参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管理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企业工会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职代会的重要内容,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挖掘节能减排潜力作贡献。
(四)开展中央企业节能表率行动。中央企业要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在中央企业深入开展创建节约型企业活动。继续完善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组织管理、统计监测和考核奖惩体系,提升中央企业生产运行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深化中央企业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对标工作。加大中央企业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推广应用。
(五)开展企业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宣传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环境危机教育,不断增强职工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不同形式开展面向企业负责人、企业节能环保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的节能减排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
牵头单位:全国总工会、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
支撑单位:中国职工技术协会、中国职工科技报、国家节能中心、中国节能协会、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等
四、节能减排学校行动
学校是社会的摇篮,是国民教育最重要的组成,对学生树立节能环保理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推动校园节能减排的同时,要积极开展以节能减排、绿色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课堂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形成绿色生活、勤俭节约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主要活动包括:
(一)深化节能环保基础教育。在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相关学科课程中进一步渗透节能环保教育内容。推进节能减排专业教育,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普通本科高校非环境专业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
鼓励各地和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开设富有地域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传播节能环保、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等知识,通过课堂主渠道不断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因地制宜开展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专题讲座、研究性学习、技能竞赛等活动。
(二)建设一批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推进循环经济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广泛开展面向青少年学生的循环经济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在全国建设一批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示范作用强、循环经济特征明显的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结合农村义务教育试行免费教科书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分科教科书的循环使用方案。
(三)继续开展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落实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和要求。继续开展以节粮在我身边、珍爱生命之水、我的低碳生活等为主题,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为目标,以科学调查、科学体验、科学研究为主要方式,结合中小学科学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活动开展要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未成年人综合素质。
牵头单位:教育部、中国科协、国家发展改革委
支撑单位: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科协青少年中心、国家节能中心、中国节能协会等
五、节能减排军营行动
军队是社会资源的消费集团,军队资源节约是社会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军和武警部队要着力推进节约型供应保障方式、消费方式、训练模式的规范拓展,着力推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规模化推广,着力推进群众性节约活动的深入开展,基本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军队特色的节约型军营模式。主要内容包括:
(一)创新发展节约型供应保障方式、消费方式和训练模式。推进基地化训练,开展训练场地资源普查,规范建设100 个可用于统建共享的大型训练场地。优化经费保障和管理,大力压缩行政消耗性开支。推行军需物资油料节约,加大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力度,严禁采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耗低效和非环保产品,开展废旧军服回收。完善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与管理。加大军地运力统筹使用,提高运输效益,加强车辆、船舶使用维护管理等。深化现代营房建设管理,统筹规划利用军用土地资源,稳步推进房地产资源整合,逐步建立营区能源消耗统计、监测监管平台。
(二)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开展军队建筑节能工程、办公及生产生活节能工程、军油节能工程、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模拟技术工程、信息技术工程、装备节能工程等一批重点节能工程,提升军队节能减排能力。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组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
(三)深化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军队有关节能配套政策法规,完善军队资源节约法规体系。加强统计考评制度建设,建立总部—大单位—部队互相衔接、齐全配套的资源节约统计指标和统计考评机制,完善统计、考评、通报制度。
(四)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八节一压”、“反食品浪费”、“红管家、好当家、小行家”等群众性节约活动和各类节约技能竞赛,建立争创节油示范单位、节油标兵和“红旗车分队、红旗车驾驶员”评定活动常态化机制。
(五)深入抓好宣传教育。加强资源节约日常宣传,将资源节约宣传纳入部队经常性教育和经常性管理之中,纳入每年的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建立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宣传军队资源节约工作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做法。建设军队资源节约工作网,并在中国军网和军内网站积极组织网民话题,营造强大舆论宣传声势。
牵头单位:解放军总后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支撑单位: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科学研究所、解放军报、中国军网、解放军第三二〇九工厂
六、节能减排农村行动
我国是农业大国,推动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缓解国家能源压力;有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缓解环境压力;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主要活动包括:
(一)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以普及推广《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为重点,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咨询、宣传培训和生产指导,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推广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适用技术和产品,帮助农民树立节能减排新理念,使农民真正成为节能减排的主体。
(二)传播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通过促进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生产垃圾和污水向肥料、饲料、燃料转化,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通过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和工程措施,净化水源、净化农田和净化庭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逐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
(三)构建农村低碳生活方式。通过推广沼气、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开展省柴节煤炉灶炕升级换代,推广高效低排放节能炉灶炕,改善农村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四)深入抓好节能减排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宣传和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重点工作之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培训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牵头单位: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
支撑单位: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节能中心等
七、节能减排政府机构行动
政府机构是社会行为和公共道德的示范和标杆,政府机构的行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政府机构为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将对公众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各级政府机构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降低机关能源资源消耗,切实发挥政府机构的表率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活动包括:
(一)开展绿色办公活动。倡导用电高峰时段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使用空调时关好门窗。日常办公尽量采用自然光,离开会议室等办公区时随手关灯。在全国政府机构推广使用节能环保铅笔、再生纸等绿色办公用品。开展零待机能耗活动,推广使用节能插座等降低待机能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征集日常办公中的节能经验、点子,并择优在全国政府机构推广。提倡高层建筑电梯分段运行或隔层停开,上下两层楼不乘电梯,尽量减少电梯不合理使用等。
(二)开展绿色出行活动。根据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和编制数量及时更新购车计划,严禁超标准、超编制采购公务用车。提高新增公务车中小排量和清洁能源汽车比例。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机关工作人员每月少开一天车,倡导“135”出行方案,即1 公里以内步行,3 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 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三)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活动。推行公务用车厂家回收置换。开展废旧电脑、打印机、电池、灯管、报纸和包装物等回收利用。组织有条件的单位实施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渠道,建立资源循环利用长效机制。
(四)开展政府机构节能宣传教育活动。围绕节约型机关建设,组织开展“能源紧缺体验”、“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等活动。举办知识竞赛、征文、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普及节能环保知识,提高政府机构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政府机构节能减排工作建设和突出成效,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开展政府机构能耗信息和能效水平公开试点,在门户网站上公示单位能耗信息和能效水平,并接受社会监督。
牵头单位: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人大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政协机关事务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勤部
支撑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节能协会公共机构节能专业委员会、国家节能中心等
八、节能减排科技行动
科学技术是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支撑。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的工作目标,是针对全民节能减排能力建设的共性技术需求,研发全民节能减排能力提升系列工具,推广全民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科技示范。要以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主线,提高公众的节能减排科技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依靠科技开展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主要活动包括:
(一)开发全民节能减排科技工具包。针对公众辨识各项行为节能减排潜力的需求,组织专家测量和核算涵盖公众日常生活主要活动的节能减排潜力数据,开发“全民节能减排潜力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全民节能减排科技信息网”。拓展和完善基于互联网的“低碳生活计算器”软件,通过宣传和推广,进一步发挥该软件在定量反映公众节能减排潜力数据;组织专家筛选国内外节能减排的小窍门和小技巧,建立“全民节能减排金点子”数据库;编制全民节能减排科技系列手册。
(二)推广应用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进一步筛选各类科技计划取得的适用于全民节能减排的技术成果,拓展和完善全民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库;结合一年一度的“科技周”活动和“科技列车行”活动,举办节能减排技术成果推介会,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
(三)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综合科技示范。依托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星火密集区等科技示范平台,选择20 个左右的具备良好基础的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节能减排综合科技示范活动。
(四)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加强节能减排专家队伍建设,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培育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市场,充分发挥生产能力促进中心、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等在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服务方面的作用;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和科技合作咨询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测试和检测等专业技术服务。
牵头单位: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协
支撑单位:中国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国家节能中心等
九、节能减排科普行动
先进实用的技术成果和知识需要普及到全社会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要面向全 社会宣传科技思想、科技知识,介绍节能减排先进实用技术、成果,普及节能减排实践经验、先进典型和节能窍门,提高公众节能减排能力。主要活动包括:
(一)开发集成节能减排科普资源。组织开发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展览、挂图、图书、影视、宣传册、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科普资源。实施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资助优秀的科普创作团队、科普资源建设基地和科技工作者。开发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科普展品。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科普素材、科普影视、科普图书等科普资源。开展优秀科普资源征集推介,集成、整理社会优质科普资源形成科普资源包,向社会广泛推介使用。
(二)举办节能减排科普展览。发挥科技类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和各类基层科普基础设施的作用,围绕节能减排主题举办形式多样、便于公众参与的展览和教育活动。实施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在部分大中城市开展节能减排主题内容的科普巡回展览。增强科普大篷车等流动科普中节能减排科普宣传内容设置。
(三)开展系列节能减排科普活动。在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国科协年会科普活动中,设立以节能减排为主线的活动区域,向公众宣传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关科普知识。组织以节能减排为主线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面向青少年开展节能减排科普教育。在社区开展科普大讲堂等形式多样、贴近居民的科普活动。
(四)广泛开展节能减排科普宣传。与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网站等相关媒体合作,开设科普宣传专栏,介绍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关科普知识。增加“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的节能减排内容。发挥中国数字科技馆的作用,利用互联网向公众提供节能减排数字化科普资源及信息服务。利用社区科普宣传栏,进行节能减排科普宣传。
牵头单位:中国科协、国家发展改革委
支撑单位: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中国节能协会等
十、节能减排媒体行动
节能减排新闻宣传是经济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组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反映节能减排工作的措施和成效,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有力舆论支持。主要活动包括:
(一)做好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报道。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
(二)做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进展的宣传报道。报道各地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宣传报道“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节能减排工作成效。
(三)做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宣传报道。报道节能重点工程、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的实施进展情况。报道各行业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和农村、商业和民用、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减排情况。
(四)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日常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
(五)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配合各部委的监督检查行动,对违规乱上项目、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不力等现象,选取典型案例依法开展舆论监督,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牵头单位: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支撑单位: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国家节能中心、中国节能协会等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动员全民参与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各级发展改革、经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对本地区全民行动的指导和协调。财政部门要视情况对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给予适当支持,推动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各专项活动牵头部门要根据各自责任分工,会同联合主办部门细化行动计划,做好任务部署,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单位作用,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减排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