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AA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原文]: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解读]:●“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1.学法守法。认真学习、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等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得有影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的言行。坚决抵制法轮功等邪教组织。
2.学习宣传。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保持一致。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原文]: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解读]:●“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把本职工作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1.敬业乐教。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恪尽职守,乐教敬业,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2.尽职尽力。服从组织分配,乐意接受工作安排,安心从教,踏实工作;爱校如家,关心学校的发展;尽职尽责,出色完成本岗位上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坚持做到教学常规“六认真”:
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也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3.遵规守纪。遵守校规校纪,无违规违纪行为。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擅离工作岗位;不在上课时间使用手机;随时随地给学生以良好影响,不随意发牢骚、说怪话;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错误思想。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解读]:●“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大批教师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甚至付出巨大牺牲,这正是崇高师德和人性光辉的体现。而针对“范跑跑事件”,教育部有关发言人说,你可以不崇高,但不可以无耻。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1.以生为本。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坚持客观、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不得歧视后进生和残疾、弱智学生,不得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教师要做到四多四少。即对孩子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苛刻;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冷淡。
2.师生和谐。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接受和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讽刺、谩骂、驱赶学生;敢于同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和行为作斗争。
3.宽严有度。严格要求学生,不偏爱、溺爱、放纵学生,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善于引导、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爱学生不只停留在表面,孩子生病送医院,天气冷了,救助衣服,这还不够。应从生活,学习,身体各方面全面关心。从学生生理,心理重视关心。学生遇到困难困惑时,教师主动帮助,主动疏导。
[原文]: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解读]:●“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新规范首次加入了“教书育人”这一条,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全面育人的目标。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建树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教学活动中,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和思想倾向。
2.言论向上。
不发表有损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和易引起政治误导的言论,不传播封建迷信、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原文]: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解读]●“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 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1、遵守公德。遵守社会公德,做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文明礼貌;坚持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2、文明执教。文明执教,举止端庄,服饰整洁得体、朴素大方,注重职业形象。语言规范、健康、准确、纯洁;日常行为举止文明、高雅。
3、作风优良。思想作风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工作作风认真严谨,讲求效率;待人处事光明正大,诚实守信;生活作风端庄,稳重大方。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健康的社会公益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不参与黄、赌、毒、邪教等违法活动。
总而言之,教师自身应做践行道德行为的楷模。[原文]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解读]●“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教师不能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是终身学习学者。规范的修订对教师职业本身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 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1.要树立学习的理念。
2.要坚持每天读书。
3.要坚持写读书心得。
4.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培训。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2008年9月1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全国开始施行
一、师德规范修改的背景
08年初《中青报》一则报道称:74.6%的公众认为师德下降,师德状况不容乐观
1.08年发生的师德问题事件
“杨凡门”事件
“范跑跑”事件
“杨不管”事件始末
……
2.“十七大”报告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重新修改师德规范的主要背景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 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
3.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胡锦涛 “8.31”讲话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规范》的修订
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一个精神,四点希望”。
4.规范本身是动态发展的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的必要性
当前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缺失和严重滑坡的主要表现:
1.不关爱学生
不把学生当人看
不与学生沟通
重智轻德
亲疏倾向明显
动辄给学生贴标签
体罚学生没商量
2.不敬业
3.不思进取
4.不守法
5.不为人师表
三.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解读
《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第一句话:两热爱两拥护
第二句话: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第三句话: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法律政策的言行 教师爱国集中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忠于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教师守法集中体现在知法、懂法、守 法、要依法执教
教师要做到爱国守法:
①教师要讲政治
②教师要讲正气
③教师要讲法律
④教师要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
⑤要引导学生爱国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
(2)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三个认真”。
(3)不得敷衍塞责——这是爱岗敬业的严肃阐述
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具体体现。
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自己选择的岗位、热爱工作和热爱学生。
敬业是对一名普通教师的起码要求,是维持师德的底线。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
教师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
教师敬业就会心系学生,做到以工作为重
教师敬业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
敬业的教师会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资料链接A——教师敬业的“十种表现”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2)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3)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4)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做到关爱学生:
第一.牢固树立“人皆可以成尧舜”,相信学生“行”的思想理念。
第二.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第三.要把学生当人看,容许学生犯错,把“选择权”“犯错权”还给孩子。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 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教师的义务”
第四.教师要“走进学生”“走近生命”。
第五.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
第六.讲究爱的艺术
第七.保护学生安全
四)“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1)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3)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应该做到
要有教育教学思想,不能被经验束缚。
“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和探索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要克服倦怠心理,循序善诱、因材施教。
刻苦钻研,做专家型教师。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一、知荣明耻,坚守高尚情操
1、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抵制诱惑,守住道德底线
2.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模范
二、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与他面对面的学生面前,他本身就是一本书,一本开卷有益的好书。因为他的仪表风度、工作态度、学识修养、言行举止,对学生健康成长所产生的终生性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与课堂都不可取代的。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一个没有学习能力的人终将被社会抛弃,一个没有学习习惯的教师,终将是下岗的对象。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教师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新《师德规范》中第六条《终身学习》中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专门从事人才培养的职业,从业者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应该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才能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信息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教育者必须日新其德、日勤其业,才能学为人师,身为世范。
四.新“规范”的闪光点
1.新“规范”从原来的8条改为6条,在保留原来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条目。最引人注目的是,“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首次写进规范,中分表明了“责任“与“爱”认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和核心。
2.明确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新“规范”首次加入了“教书育人”这一条。
4.新“规范”首次增加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终身学习”等。
五.新《规范》中体现出的基本原则
是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新《规范》中倡导性的要求有:
第一条“爱国守法”中,倡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第二条“爱岗敬业”中,倡导教师“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特别需要提倡
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第三条“关爱学生”中倡导“做学生良师益友”。
第四条“教书育人”中倡导“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第五条“为人师表”中倡导“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第六条“终身学习”中倡导“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等
新《规范》中禁止性的要求有:
第一条“爱国守法”中“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 政策的言行” ;
第二条“爱岗敬业”中“不得敷衍塞责”;
第三条“关爱学生”中“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四条“教书育人”中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第五条“为人师表”中规定“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理解《规范》的核心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于二○○八年九月一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实施。共计六条。新颁布的《规范》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一.为什么要重新修订并颁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2.对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教师高尚师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也是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坚持“以人为本”。
2.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3.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4.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
5.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三.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规范》?
1.《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优秀师德传统,增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要求。
2.《规范》的许多内容是《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文的具体化。
3.《规范》中的“禁行规定”是针对当前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提出的。
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五.《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变化:
1.“责任”与“爱”仍是不变的关键词。
2.最引人注目的是“保护学生安全”一条。
3.“抵制有偿家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终身学习”。
4.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改。
5.教师不能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还需是“终身学习”的“学者”。
6.入了“教书育人”这一条,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
7.规范不是有强制性的法律,而是一个“行业性的纪律”。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9月1日,重新修订颁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规范》,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三是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四是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五是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斯腾豪斯。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加德纳。“学习中心论”美国杜威。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7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2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原文]: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解读]:●“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1.学法守法。认真学习、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等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得有影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的言行。坚决抵制法轮功等邪教组织。
2.学习宣传。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保持一致。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原文]: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解读]:●“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把本职工作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1.敬业乐教。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恪尽职守,乐教敬业,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2.尽职尽力。服从组织分配,乐意接受工作安排,安心从教,踏实工作;爱校如家,关心学校的发展;尽职尽责,出色完成本岗位上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坚持做到教学常规“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也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3.遵规守纪。遵守校规校纪,无违规违纪行为。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擅离工作岗位;不在上课时间使用手机;随时随地给学生以良好影响,不随意发牢骚、说怪话;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错误思想。
[原文]: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解读]:●“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大批教师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甚至付出巨大牺牲,这正是崇高师德和人性光辉的体现。而针对“范跑跑事件”,教育部有关发言人说,你可以不崇高,但不可以无耻。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1.以生为本。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坚持客观、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不得歧视后进生和残疾、弱智学生,不得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教师要做到四多四少。即对孩子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苛刻;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冷淡。
2.师生和谐。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接受和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讽刺、谩骂、驱赶学生;敢于同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和行为作斗争。
3.宽严有度。严格要求学生,不偏爱、溺爱、放纵学生,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善于引导、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爱学生不只停留在表面,孩子生病送医院,天气冷了,救助衣服,这还不够。应从生活,学习,身体各方面全面关心。从学生生理,心理重视关心。学生遇到困难困惑时,教师主动帮助,主动疏导。
[原文]: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解读]:●“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新规范首次加入了“教书育人”这一条,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全面育人的目标。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建树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教学活动中,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和思想倾向。
2.言论向上。不发表有损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和易引起政治误导的言论,不传播封建迷信、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原文]: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解读]●“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1、遵守公德。遵守社会公德,做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文明礼貌;坚持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2、文明执教。文明执教,举止端庄,服饰整洁得体、朴素大方,注重职业形象。语言规范、健康、准确、纯洁;日常行为举止文明、高雅。
3、作风优良。思想作风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工作作风认真严谨,讲求效率;待人处事光明正大,诚实守信;生活作风端庄,稳重大方。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健康的社会公益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不参与黄、赌、毒、邪教等违法活动。
总而言之,教师自身应做践行道德行为的楷模。
[原文]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解读]●“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教师不能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是终身学习学者。规范的修订对教师职业本身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1.要树立学习的理念。
2.要坚持每天读书。
3.要坚持写读书心得。
4.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