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修订
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改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然需要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全文如下: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对待教育事业道德。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对待教育事业和对待学生的道德。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师德的灵魂,对待学生的道德。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的天职,对待学生的道德。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对待家长、同仁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道德。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对待自己和事业的道德。
二、特点:
1、最引人注目的是“保护学生安全”一条。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促进生命的成熟、美丽和幸福。生命是第一位的。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校长张康桥写过一本书《为什么做教师——教师生涯中必须反思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书中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家长、学校、国家、生命做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满足学生的需求,为 1 学生的发展服务。学会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让自己成为学校需要或不可或缺的人,实现多赢。依法执教,用心灵赢得心灵,让每一个生命都充满意义。
2、规范新增的内容还包括抵制有偿家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终身学习等。这是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单纯搞应试教育的现实而提出的要求,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全面育人的目标。教育不完全是训练场里的人性阉割,不能是圈养,而是要让人活得有尊严,有价值。现在,在各种利益或诱惑面前,一些教师变成了“名利师”,内心不那么干净、沉静。师德问题是个大问题。据2008年年初《中国青年报》一个调查报告说,74.6%的公众认为师德下降,师德状况看来已不容乐观。近年来。5月份范美忠地震时不管学生先跑,被人们戏称为“范跑跑”,成为2008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师德事件,导致教育部将“保护学生安全”写入中小学教师新的师德规范。
3、教师的角色功能发生了变化。美国教育学博士麦金泰尔和奥黑尔就教师角色举了十种角色:组织者、交流者、激发者、管理者、革新者、咨询者、伦理者、职业角色、政治角色、法律角色。教师不能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还需是“终身学习”的“学者”。规范的修订对教师职业本身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
无论怎样修订,师德规范的主旨不会变,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正义”。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
4、新规范首次加入了“教书育人”这一条。
三、为何重新修订《规范》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谁是第一?学生?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四、《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
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三、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四、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
五、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五、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规范》
《规范》的基本内容是在继承优秀师德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教师职业特定的责任与义务做出的,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规范》的许多内容是《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文的具体化。但《规范》不是强制性的法律,而是教师行业性的纪律,是倡导性的要求,但同时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如新《规范》中写入“保护学生安全”,这是由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自我保护能力弱的儿童和少年。对于未成年人群体,教师应当负有保护的必要责任。保护、管理、维护。
《规范》中的“禁行规定”是针对当前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而提出的,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但“禁行规定”也并非包括了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一个阶段提出一些阶段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化的要求,能够使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要求,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不断提高促进师德水平。
附美国教育专业伦理典章
1975年为全美教育协会(NEA)代表大会所采纳
典章导言
因为相信每个人享有其价值和尊严,所以教师的第一天职即为求索真理,达至卓越,孕育民主。要达成这些目标,核心是确保学与教的自由,让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为人师者的责任就是以最高的标准恪守这些伦理原则。
教师无不认为其责任蕴涵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之所以要追求并维持高标准的道德行为,动机便是出于对同事、家长和社区的尊重和信赖。《教育专业伦理典章》既是全体教师的抱负,也为其行为提供了评判依据。
全美教育协会提出的具体条款及因为违反条款而应受到惩罚的补充规定具有全部法律效力。未经协会许可,不得擅自变更。
典章I 对学生的义务
教师应努力帮助每一位学生,挖掘其潜力,实现其理想,成长为有价值的公民。因此,教师工作就是要激发他们的质疑精神,提高其理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目标。对于学生,教师的义务是:
1.不应毫无理由地限制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索; 2.不能毫无理由地阻止学生获得不同的观点; 3.不能蓄意歪曲或压制学科知识,影响学生的进步; 4.保护学生的学习、健康和安全,免受不利因素的影响; 5.不应故意羞辱或贬低学生;
6.不应歧视学生,包括种族、肤色、宗教、性别、婚姻、政治或宗教信仰、家庭、社会和文化背景等;
a)不得阻止任何学生上课; b)不得剥夺任何学生的权益; c)为学生提供任何便利条件。
7.不应利用专业关系之便,谋取私利;
8.不应泄漏学生的任何信息,除非这种公开,有充分的专业理由,或者为法律所许可。
典章II 对教育专业的义务
公众普遍认为教育职业是值得信任的,具有高度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最高的专业服务理想。
公众认为,教育职业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教师应该尽力提升专业标准,积极营造氛围,鼓励教师进行职业判断的训练,创造条件吸引值得信任的人加入到教师队伍当中,力争将不合格的人阻挡在教育专业门外。
为了履行教育专业义务,教师:
1.不应该在申请教师职位时故意作出虚假陈述或者故意隐藏其能力和资格相关的事实。
2.不应该谎报其职业资格。
3.不应该帮助明知在性格、教育背景或者其他相关品质方面不适合做教师的人进入教师队伍。
4.不应该故意对教师职位的候选人资格发表错误评判。5.不应该帮助不合格教师从事未经授权的教学活动。
6.不应该利用工作之便公开同事信息,除非是出于专业需要或者为法律所允许。
7.不应该故意对同事发表错误的或者恶意的言论。
8.不应该利用工作之便公开学生信息,除非是迫于专业需要或者为法律所允许。
美国的师德规范大体包括三方面的认识:一是师德理想,二是师德原则,三是师德规则。这是从高到低三个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
(1)师德理想。美国的师德理想是:“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培养民主信念。”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最高要求,它指明了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2)师德原则,师德原则以师德理想为基础,受师德理想的制约,是指导教师行为准则。美国的师德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对待学生方面,要力争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使他们成为有价值而且有用的社会成员;第二,在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上,要竭尽全力提高专业的水准,争取条件来吸引那些值得信赖的人从事教育工作,并且防止不合格的人从事教育专业。(3)师德规则
在《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中,师德规则所占比重大,它反映的是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与师德理想、师德原则相比,美国的师德规则更加明确、更加具体,在教育实践中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限定教师在课内外各方面的表现。这些规则是从教师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两个方面即:在对待学生方面和在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方面进行细化的。
六、规范解读
(一)内涵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根据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在要求。教师职业如果没有道德要求,就无法完成它的职业使命和实现它的职业职能,其内涵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技术规范侧重于职业操作的方式、程序等等,反映的是职业活动中人与物的关系;而道德规范反映的是职业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由于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这就使得教师的两类职业行为规范即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相互重叠。比如,仪态端庄、诲人不倦等等,就既是教师的技术规范,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教书与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道德品质和境界本身就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劳动工具。
(二)基本特征
师德与职业道德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相联系就是师德与职业道德具有一般共通性,相区别就是师德具有特殊性,它超越一般职业道德、从而具有全局性、超前性、导向性、示范性。
(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高度重视教育,以及全党、全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使师德远远地超出了本部门职业道德的范围,而上升到全社会各行各业职业道德之前,从而具有全局性。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必须遵循的要求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工作中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第一,师德有前瞻性。要使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必须首先为之提供高科技人才,为此教师必须先行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师德有基础性。夯实共和国强盛之基,要靠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大军,而教师就是培训大军的 “ 教官 ”,他们的品德、立场、观点直接影响人才的质量。
第三,师德有超前性。党和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超越一般而做到 “ 打铁先要身板硬 ”。师德建设超前的原则是: “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 要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
(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第一,师德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导向作用,言传身教、表里一致是学校方向正确的政治保证。
第二,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和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质量标准。要在执行落实过程中不走板、不变味,教师必须做到师德纯正崇高。第三,要造就 “ 四有 ” 新人,教师要率先树立远大理想,抵制腐朽思想,给学生以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境界,带头艰苦奋斗,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树立优良道德风尚;增强法制观念,反对无政府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基础,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第四,不断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首先,教师的 “ 红烛精神 ” 本身就是师德超出一般道德规范的示范表率作用的集体体现;
其次,“ 为人师表 ” 则是教师以自身优良品德为学生和社会做榜样,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
(四)基本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能力表现在它明确区分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辨别哪些教育观念是正确的、符合人性的,哪些教育观念是违反人性的;哪些教育行为是有利的、应该做的,哪些是教育行为是不利的、不应该做的;什么样的职业生活是幸福的,什么样的职业生活是低级庸俗的等等。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在向教师阐明基本道德准则的基础上,还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
再次,教师职业道德还可以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此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
此外,教师职业道德还可以帮助教师运用一定的师德观念、师德规范和准则去分析、评价自身与他人的教育行为。
七、条目解读
(一)爱国守法。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操。国家的前途与个人的命运。了解国家,热爱国家,拥抱时代。遵纪守法,率先垂范。依法执教,公民教育,公平公正。
(二)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教师工作,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敬业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即功利的层次和道德的层次。养家糊口和投身教育。爱岗和敬业是相互联系的。只有热爱了才能对教育有敬畏精神,才能有教育信仰,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富有意义和价值。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以仁树人。
(三)关爱学生。
学习的本质。学科情感。人际互动。博爱、真爱、宽容、信任、赏识、理解。“亲其师,信其道”。《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关系性质决定了我们的人才观、学生观以及教育策略的选择,教育风格、教育效果,等等。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决不能偏爱,更不能歧视。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以生为本。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严格要求学生,不偏爱、溺爱、放纵学生,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善于引导、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从学生生理,心理重视关心。学生遇到困难困惑时,教师主动帮助,主动疏导。《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实在令人深省: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溺爱之中,他就学会了骄横无理。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经在自己著作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的确,教师应当是“爱别人的孩子”的“神”。
(四)、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坚持正确方向。遵循教育规律。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主动地发展。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做有思想、有情感、有智慧的教育者。平等对待,因材施教,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五)、为人师表。人师表:师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魅力、威信靠什么?学识?关爱?语言?道德力量?教育的科学和艺术?南京市特级教师斯霞说得好,“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使学生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 细节决定成败。
(六)、终身学习
学习理论、读书、反思、教育叙事、案例。创新、个性化,挑战自我。德才学识。专业知识与操作知识。
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以命题及其命题网络来表征;程序性知识是“怎样做”的知识,以产生式来表征。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从知识分类的观点看,策略性知识也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畴,其实质也是一套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和程序,它控制着人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活动。
第二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中公讲师分析发现,此知识点每年约有14-22分的考试分值。从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开始实行到现在,每年都会有一道考查此知识的材料分析题,即给定材料,要求考生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该教师的行为。所以考生在学习时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之所以说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因为即使作为一个公民也应该做到爱国守法,所以这是对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本项要求在材料分析题中较少出现。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我们常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实说的就是教师的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考试的时候,会给定一个人物,描述任务献身教育事业的行为,让考生分析这位老师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爱学生基本上每年都会是考试的内容。
1、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比如,有些教师对经济贫困的学生,教师尽可能地避免家访,这种做法就违背了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2、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这就要求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以理服人,不能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比如,有个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所以老师讽刺她说应该把脚上的耐克“√”换成特步“×”。这其实就违反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3、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这就是说老师既要关爱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失度。
四、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之所以说这是教师的天职,是因为这是教师与其他职业的根本区别,如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战士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而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关于这部分知识,主要有两个考查点:
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如描述某个学生犯下了某个错误,老师并没有一味的呵斥,而是一步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的观念,培养了学生良好品行。这其实就遵从了教书育人的职业理念。
2、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如,某班的老师,创设一个班主任基金,给每次考试前三名的学生发放奖金。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教师奖励的是考试前三名的学生,也就是说,他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了。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这一条内容在我们历年的考试中考的频率较高,考查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人师表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则。也就是老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比如:有位学生将几片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羞愧。其实这就是以身作则的表现。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说的就是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
2、团结协作。例如:某个新老师入职,向老师去学习,被老师给拒绝了,体现了这个老师没有做到团结协作。
3、尊重家长。例如:教师因为学生犯错误,对待学生家长的态度恶劣,甚至是任意责备家长,这种行为违背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4、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此知识点在考试中,常常是以单选题的形式来进行的考查的,比如:小林的妈妈给刘老师送来贵重礼品,请刘老师给小林调一个好座位,刘老师收到礼品后给小林调换了座位。又如:教师要求家长为其办一些私事,等等。教师的这些行为都违背了为人师表的原则。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知识,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修养才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活到老,学到老”这体现的就是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理念。所以在考试的时候考生只要看到某教师坚持看一些教育教学的著作,或坚持接受培训或做研究等行为,就可以判断这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
当然也有一些反面例子,比如:五十多岁的胡老师又一次拒绝了学校要他参加暑期培训的安排,并说“我都快退休了,还学什么!”这表明胡老师缺乏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
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全部内容。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此知识点。中公讲师在此为考生提供一个记忆方法“三爱两人一终身”。三爱即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两人指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一终身就是终身学习。
中公讲师郭少鹏解析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导语:
背景—与时俱来 适时而生
1.《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产生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85年颁布了《规范》以后91年、97年作了修订,本次修订08年距上次已11年,这11年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从要求其子女有“有学上,有书读”到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而提高教育质量靠的是教师,新时代向教师提出了师德和业务素质新要求,因此,04年国家便成立专门研究小组修订《规范》,目的是适应时代要求,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2.08年上半年发生了“井喷式”的师德问题事件,08年初《中青报》一则报道称:74.6%的公众认为师德下降,师生状况不容乐观,巧在一系列的事件正成了印证:
①首先是年初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在上选修课时因逃课学生太多而与一名欲离开课堂的女学生发生肢体冲突被停职检查。
②2月份,四川师大教授钟华写文章批北师大教授季广茂《意识形态领域现代话语转型与文学观念嬗变》一书,“文题不符信口开河”以及屡屡有常识性错误等,语言偏激。之后季广茂教授连续发表了8篇文章给予反击,称其为“屁眼教授”、“无耻下流”,这一事件的双方受到媒体的痛击
③5月份,四川汶川大地震,教师范美忠地震时不管学生先跑,被称为“范跑跑”引起了道德伦理的讨论,“范跑跑”与英雄教师谭千秋舍命保护学生和“最牛的校长叶志平”保全全校师生的事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范跑跑”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师德事件。
④6月份,安徽长丰县吴店中学教师杨经贵上地理课坐在三排的陈某,不知为何打起来且越打越凶,杨老师未当即制止,只讲了句“你们有劲的话下课上操场打”,也没送被打的学生去医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结果杨某学生死亡,被人们称为“杨不管”赔偿10万元。
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师德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特别是教育部领导的重视。6月份、7月份全国即开展了师德问题大讨论。
7月份公布了《规范》(征求意见稿)。
8月27日正式由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公布了《修订稿》。
9月1日,全国开始施行。
第一条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三句话
第一句话:两热爱 两拥护
作为人民教师,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更有崇高的事业在身,他必须做到“两热爱 两拥护”
第二句话:
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1字)
②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原征求意见稿,为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
a.教育法律:《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学位条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共8部,以“法”形式。
b.教育行政法规:《幼儿园管理条例》《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教师资格条例》《学校体育、卫生条例》等由国务院颁布,以“条例”形式。
c.教育部门的规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规程》《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中小学电化教学规程》《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由教育部颁布,以“规定”形式。
d.其他相关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e、地方法规与文件:由省级以下政府或主管部门发布以文件形式
我省南京、苏州、徐州有立法权。
③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原征求稿中是义务与权利)
义务改为职责是因为:职责是你必须要作的事情
a.义务是你应做的事 肯定
职责按契约办事
b.义务是根据良心办事 法制
教师的职责权利见《教师法》第二章第7条第8条
权利与义务各6条
教师的职责可以理解为教师的义务
[教师职责]指教师依法应尽的责任义务
[教师权利]教师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教师的职责与权利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权利与职责,如教师名义上虽不具有行政权力,但他们在学生面前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学生在教师面前是弱势群体,教师不得滥用权力,从而使弱势群体利益受到损害。
目前,校园内对学生侵权行为的主要表现:
校园对学生侵权行为的主要表现:
1、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如有的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有的教师让学生互相打耳光,扯耳朵和头顶书本罚站,有的教师罚学生做俯卧撑、跑步,几遍或者几十遍抄写作业等。
2、歧视排斥后进生,侵犯其接受教育的权利,侮辱谩骂学生,侵犯其人格尊严,如有的教师讽刺后进生劝其退学,有的教师怕后进生影响班级成绩不让学生考试,按成绩排座位等。
3、侵犯学生的人身自由。教师把学生锁在室内反思自省;教师肆意惩罚学生不让其休息,不让其吃饭;一生违纪全班同学都被长时间强留在教室受罚,为找寻丢失物品而搜查学生身体或搜包等。
4、侵犯学生隐私权。隐匿毁弃和私拆学生信件,随意披露学生隐私,偷看学生日记等。
其他侵害表现:对学生乱收费乱罚款,非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造成交通事故和其他伤害事故,发生在校园的中毒事故、劳动事故、校舍倒塌事故等。
宗教信仰权
教师的正当权利必须得到尊重和保证:
如教师享有休息权,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必须无条件服从早读晚自修到双休日补课的规定,否则作待岗处理,这就侵犯了教师的休息权。
“质量”不应成为侵犯教师休息权的借口。
“待岗”不应成为侵犯教师休息权的理由。
“奉献”不应成为侵犯教师休息权的托辞。
第三句话: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这是一个否定的句式,以强调教师“爱国守法”的严肃性。
此句讲的是教师职业言论的限制,如果教师违反了限制就要承担责任。
举例:2001年湖南株洲教师尹健庭写了《人世老枪》的书,书中宣称“世上的一切都必须为我服务,不然这一切都没有意义”、“天下最大的谎言是„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我的真心话是„专门利已,毫不害人‟”。
又举例:2008年,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范美忠在地震后的天下论坛发了《那一刻地动山摇》的帖子。文章最后表白:“在这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怎样看这两个案例:讲的就是教师职业言论限制问题:
① 教师是公民,公民受公民言论的限制,即一般限制,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的权利”公民权利以“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合法自由的权利”为限。学生为小公民,你不能剥夺他的生命权利,不能践踏了公认的理念、道德。
②教师也受职业言论的限制,受职业道德的约束。
首先,学校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它是一个有原则和理念支撑的社会化的系统、制度系统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传承着公认的教育理念,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职业规范,表达了教师职业行为的准则。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并非纯粹的道德问题,它作为教师职业义务的内容被纳入法律中,《义务教育法》第28条第1款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法》第8条第1款规定: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第3款规定: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第五款规定:“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这些规定虽然是比较抽象的原则,但却十分清楚地表明职业道德对教师的法律意义。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纪律性,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作为教师受限于职业角色和职业纪律必然需要牺牲一部分言论自由,以忠于职业操守。职业道德对教师言论的限制和约束是作为对一般公民身份的教师的合理“绑架”。教师即使以公民身份公开发表涉及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念的言论,也受教师职业道德的约束。
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职业义务的一个重要内容,被写进《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文件中,因此违反职业道德既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当教师的职业违背职业道德,也必然会产生责任承担,因此尹健庭被吊销教师资格,范跑跑则被解聘。
教师与学校是聘任合同关系,聘任条件解聘条件及违约责任可以通过聘任合同约定,教师职业言论的内容和不当职业言论的法律后果可以在聘任合同中约定,教师因此承担的是合同责任。
陶行知: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环,违背道德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强调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第二条:爱岗敬业
这是所有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我国公民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
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师的爱岗,热爱自己的教师工作,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教师的敬业,以恭敬、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师工作。
敬业分为功利层次与道德层次两种,功利层次为变挣钱,教师的敬业应是道德层次的,把工作当事业,这是最高要求。
共3句话:
第一句话: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
“志存高远”即要求我们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事业去经营,把工作当作生命去珍惜,把职业精神升华为事业精神。
“志存高远“是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必要条件。
第二句话:敬业的具体表现与内容,敬业:乐业、勤业、精业
“三个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① 启发式教学②吃透两头:即教材、学生
第三句话:不得敷衍塞责:这是爱岗敬业的严肃阐述“敷衍塞责”是对“爱岗敬业”的否定
温家宝总理告诫我们:外面的世界五光十色,诱惑确实很大,但教师必须坚守道德的底线,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献给人民、献给祖国。
温总理的讲话道出了“爱岗事业”的真谛。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殷朝芹
兰山区教育局督导室
一、爱国守法 “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一)教师要做爱国的模范,要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要对国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恩意识。国家是我们生存的条件,是我们生活的依托,是我们成长的舞台。诗人林子说:“当我呱呱坠地的时候,呼吸的第一口空气就是您的;当我睁开惊奇的眼睛,看到的第一片蓝天就是您的;当我迈开幼小的双脚,当我学会说话,第一声呼喊就是属于您啊—我的中国!亲爱的母亲!”
2、要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1)学会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国家发展中的问题和曲折;(2)坚信我们的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3)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战胜困难险阻自强不息的能力。
3、要有自觉为国家做奉献的意识和历史的责任担当。(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师是为国家培养和造就未来。(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二)教师要做自觉的守法者,并努力培养守法的新一代公民。
1、为什么需要守法?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2、教师模范遵守社会公共法规,是为人师表的重要体现。
3、教师要自觉遵守教育法规,依法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4、为国家培养守法的新一代,推动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
二、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一)教师岗位为什么值得爱和敬?
1、一项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创造人类社会的未来。
2、一项能够给人尊严的职业。马克思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些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独立的创造。”
3、一片养育心灵的净土。魏书生说:“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教学,时时能在天堂。”
4、一个成就人生价值的舞台。美好的教育行为让学生念念不忘,垂名青史;出色的育人成果让社会世代受益,功昭日月。
(二)教师岗位值得怎样去爱和敬?
1、志存高远,有远大的社会奉献情怀。
2、勤恳扎实,有无比忠诚的师者态度。魏书生说:“你爱事业,是为了向她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称得上是真爱,而只有爱到自我牺牲的程序,才能够在事业上做出成就。”
3、珍爱讲台,上好生命中的每一课。窦桂梅说:“课堂上的每一秒钟都是我珍视的生命时间,每一秒钟都要体现我对教育的激情和真诚,都要体现我生命的光华。”
三、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一)为什么要关爱全体学生?
1、多元智能理论提醒我们人人可爱。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没有差生,不同的智能组合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根源,每个人都有长项,每个人都是可以成就辉煌的天才。俗话讲:“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良马行千里,耕地不如牛。”
2、万世师表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同归于善”的思想。
3、教师要有保护和扶助弱者的意识。北京师大教授劳凯声指出: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所有社会职业的地方就在于,他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类个体。这些个体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些个体起先都是柔弱的,但只要有阳光雨露,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二)怎样做到关心爱护学生?
1、从生命平等的意义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2、给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生活空间。(1)教学相长,把学生当作助手和朋友。(2)建立 和谐的教学关系。(3)正确处理“严”与“慈”的关系,坚决防止体罚行为。
3、保护学生的安全,关心学生健康。
四、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一)正确理解素质教育。
1、什么是素质教育?就是尊重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面向人人,促进人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促进学生良好品行和创新能力共同发展的教育。从总的方面讲,就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2、我们的学生将来应拥有哪些素质?(1)爱国主义的情怀;(2)对社会的责任意识;(3)团体合作的观念;(4)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5)终身学习的习惯;(6)科学创新能力。
(二)探索和掌握教书育人的方法和艺术。
1、孔子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因材施教。(1)启发式教学法;(2)举一反三教学法;(3)自悟自醒法;(4)譬喻法;(5)对比理解法;(6)座谈发言法;(7)严辞告诫法;(8)表扬激励法;(9)因材施教法;(10)以身示范法。
2、魏书生的教育艺术。(1)新式惩罚教育法;(2)心理激动法;(3)自我管理教育法;(4)名人榜样激励法;(5)自学竞赛法;(6)去“三闲”提高效益法;(7)“互助组”促进法;(8)计划目标法;(9)身体锻炼调整法。
(三)高尚的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把培养合格的人做为教育第一位的工作。
五、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一)正人先正己—教师要有高尚情操。
1、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
2、视富贵如浮云。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登上人生修养的山顶。修养如同登山,修养越高所见景致越美。哲学大师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四层: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二)塑造儒雅大气的君子风度。
1、衣着得体—宽窄适度,色彩适中,式样适合。
2、语言规范—语态和蔼,语意真诚,语音清晰。
3、举止文明—注重礼节,庄重大方,敬重他人。
(三)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
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
2、自私自利是地狱,合作共赢是天堂。
3、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
(四)做教师也要讲“廉洁奉公”。
1、教师也时时面对各种不良诱惑,应有自警自律意识;
2、“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廉洁公正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真诚尊重。
3、教师应坚守“精神帝王”和“精神富翁”的荣誉地位。
六、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一)学习应成为教师终身的习惯。
1、终身学习让“一桶水”常满常新,源源不断。
2、终身学习让人登高望远,开阔胸怀和眼界。
3、终身学习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成就事业。
4、终身学习让教师人生充实、平静、智慧、悠长。终身学习是教师工作的需要,修身的需要,成才的需要,也是提高生命质量的需要。
(二)教师为什么要多读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不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朱永新教授认为: “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究其终生,也只能是一个教书匠。”画家张大千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教育局长郭三省说:“坚持读书的人,精神是站立的,灵魂是飞扬的,品行是高尚的,心中永远充满着真、善、美的希望和力量。”
(三)教师该读些什么书?
1、读学科专业书,增强实力;读教育艺术书,增添魅力;读历史文化书,增补潜力;读人生励志书,增加动力。
2、教师应有自己的偌大的书房,教师之家应是书香门第。
(四)教师要有成名成家的追求。
1、教育家的特点:(1)有扎实勤恳的长期的富有激情的第一线的教育实践;(2)有百科全书式的渊博深厚的学识素养;(3)有超越世俗的高远的思想境界与生活追求;(4)有源于自我思考的富有创见的教育思想与理念。
2、成就教育家并不难:(1)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喜欢读书,擅长思考,专心工作,富有爱心,诲人不倦的教师成为教育大师的可能性比较大。(2)朱永新指出:“教育家并不遥远,他们的日常工作也很平凡,他们只不过是比我们多用了一些心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用点儿时间记录他们的教育生涯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而已。”
结束语 年轻的朋友们,祝贺你们经过不懈努力获得了神圣的教师岗位,由此,你们踏上了一条虽艰辛却崇高、虽漫长却充实的教育人生的道路。伟大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你们,你们一定会成为爱国守法的先行者和为人师表的楷模。神圣的教育事业和三尺讲台瞩望着你们,你们一定会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可爱的孩子们爱戴和信任你们,你们一定会关爱每一个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和人生的导航者。时代赋予你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相信你们一定会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教师生活需要一生充电,一生放光,因而你们一定会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建设好自己受益无穷的精神书房,在终身学习中享受智慧的生活,在终身学习中获取教师人生的成功和幸福的体验。
附:作业题
一、全文抄写背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着重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教师岗位为什么值得我们去爱?
2、为什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3、为什么不能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4、教师为什么要坚持终身学习?
5、如何在社会上做到“为人师表”?
6、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撰写短文《学习师德规范后的感想》。殷朝芹:兰山区教育局督导室 8180635 ***
第四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此知识点每年约有14-22分的考试分值。从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开始实行到现在,每年都会有一道考查此知识的材料分析题,即给定材料,要求考生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该教师的行为。所以考生在学习时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之所以说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因为即使作为一个公民也应该做到爱国守法,所以这是对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本项要求在材料分析题中较少出现。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我们常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实说的就是教师的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考试的时候,会给定一个人物,描述任务献身教育事业的行为,让考生分析这位老师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爱学生基本上每年都会是考试的必考内容。
1、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比如,有些教师对经济贫困的学生,教师尽可能地避免家访,这种做法就违背了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2、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这就要求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以理服人,不能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比如,有个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所以老师讽刺她说应该把脚上的耐克“√”换成特步“×”。这其实就违反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3、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这就是说老师既要关爱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失度。
四、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之所以说这是教师的天职,是因为这是教师与其他职业的根本区别,如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战士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而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关于这部分知识,主要有两个考查点:
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如描述某个学生犯下了某个错误,老师并没有一味的呵斥,而是一步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的观念,培养了学生良好品行。这其实就遵从了教书育人的职业理念。
2、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如,某班的老师,创设一个班主任基金,给每次考试前三名的学生发放奖金。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教师奖励的是考试前三名的学生,也就是说,他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了。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这一条内容在我们历年的考试中考的频率较高,考查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人师表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则。也就是老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比如:有位学生将几片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羞愧。其实这就是以身作则的表现。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说的就是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
2、团结协作。例如:某个新老师入职,向老师去学习,被老师给拒绝了,体现了这个老师没有做到团结协作。
3、尊重家长。例如:教师因为学生犯错误,对待学生家长的态度恶劣,甚至是任意责备家长,这种行为违背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
4、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此知识点在考试中,常常是以单选题的形式来进行的考查的,比如:小林的妈妈给刘老师送来贵重礼品,请刘老师给小林调一个好座位,刘老师收到礼品后给小林调换了座位。又如:教师要求家长为其办一些私事,等等。教师的这些行为都违背了为人师表的原则。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知识,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修养才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活到老,学到老”这体现的就是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理念。所以在考试的时候考生只要看到某教师坚持看一些教育教学的著作,或坚持接受培训或做研究等行为,就可以判断这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
当然也有一些反面例子,比如:五十多岁的胡老师又一次拒绝了学校要他参加暑期培训的安排,并说“我都快退休了,还学什么!”这表明胡老师缺乏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
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全部内容。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此知识点。在此为考生提供一个记忆方法“三爱两人一终身”。三爱即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两人指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一终身就是终身学习。
A、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特点。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体现是非善恶 3.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性;
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职责、职业形象、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信念、职业作风、职业荣誉、职业情操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B、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要别人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修养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师德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红烛精神的示范性、为人师表的榜样性)
C、教师需要处理的几大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2.良好师生关系的处理技巧: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负责)、保护学生、杜绝伤害。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二)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1.教师与家长沟通、合作的意义 2.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同,对困难所持的态度不同,教师与家长联系的随意性以及地位不平衡 3.教师与家长沟通合作的方法(尊重、平等、协作)
以尊重为前提,帮助家长树立起对孩子教育的信心,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三)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1.同事关系的重要性
(1)良好的同事合作关系是教师个人成功的条件;(2)良好的同事关系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环境;
(3)良好的同事关系有助于教师消除孤独感,有利于心理健康 2.教师与同事交往的技巧
互信互尊,积极合作、共同发展,坦诚相见、赞美欣赏是教师同事之间良好沟通的基础。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尊重领导、服从领导、支持领导、关心领导
2016.3中学真题
31.材料:
从教二十余年,洪老师的很多事迹,让学生终身难忘。
一年秋天,学生们刚开始上课,外面突然大雨倾盆,班上三名学生晒在宿舍外面的被褥被淋湿了,洪老师就让他们晚上住在自己家里,还给他们做饭吃;一名学生从几十里外的山日乘汽车来校时,生活费被盗,洪老师除与有关部门协调外,还自己掏钱替学生垫付伙食费;有一次,校外不良青年来到学校,拿刀威逼学生,索要学生财物,她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而后积极向有关部门呼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同时向学生讲解自我保护的方法。
有一年春季刚开学,—位老人把她的孙女小芳领到洪老师的面前。老人说:“小芳以前—直跟着打工的父母在外地,转了几次学,学习成绩不好。她害怕老师和同学们嫌弃她,希望老师多费心。”洪老师说:“小芳是我的学生,我会尽心去教的。只要她肯努力,踏实学,认真做事,就是好学生。”在洪老师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下,小芳进步很快,初中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
洪老师很注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成败进行反思总结。她的教育随笔《我的表扬何以会成为学生的压力》《如何让给文言文不再枯燥难学》《如何让学生在青春期不恐慌》《班主任怎样才能赢得科任教师的支持》相继获奖,大家都说她是名副其实的好老师。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洪老师的行为。(14分)洪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首先,洪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洪老师不仅让学生在自己家住,给学生垫付伙食费,同时在学生需要保护的时候,奋不顾身的保护学生并交给学生防身术等,都体现了其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其次,洪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工作中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标准。洪老师不从分数来看待学生小芳,而是尽心尽力地教授小芳,使得学生小芳在学业上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体现了作为教师应有的教书育人职业道德。
再次,洪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教师祟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目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洪老师积极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教育随笔反思自己的教学成果,不断探索创新,体现了作为教师应当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
总之,洪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种精神值得大力弘扬,需要每个老师学习。2016.3小学真题
材料: 冯老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在班内开设了“读书小报”、“群星园”、“精彩作文赏析”“我爱发明”等专栏,展示学生作品,激励学生。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而且作为评优的参考,小华的爸爸是位戍边军人,常年不在家。冯老师将小华的成长档案整,冯老师寄来的成长档案后,小华爸爸很激动。他给冯老师回信道:“悉心培养,小华进步很大,看到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愧疚之余,您的付出难以回报,现寄上边疆的一点土特产,聊表心意!” 冯老师读着小华爸爸的来信很是高兴,随后也收到了小华爸爸寄来的名义将其寄来的土特产悄悄地寄给了小华的奶奶。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冯老师的教育行为。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高度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表现,值得我们学习。首先,冯老师做到了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冯老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在班内开设各种专栏作品,激励学生。
其次,冯老师做到了关爱学生。所谓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全体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材料中,冯老师针对学生情况关心学生,深受好评。
最后,冯老师做到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廉法以教,作风正派。材料中,冯老师把家长给她的东西又悄悄寄给了学生的奶奶,保持自身的高尚品质。
综上所述,材料中冯老师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作为教师应当有的职业道德,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范围内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和职业要求。教师道德主要是以行为原则和规范的形成表现出来的。由于教师长期从事教学活动,有着共同的劳动方式,经受着共同职业训练,因而有着共同的职业习惯和传统的职业心理。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为人师表,从而产生了特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的表现。它是履行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这是说,只有首先具备这一道德感情的信念,才能做到自觉履行其他师德规范,为人民教育事业尽责尽力。
教师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上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报酬,不计时间,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长年累月默默辛勤耕耘,为培养下一代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因为如此,人民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和赞扬。人们把教师比喻为用知识雨露浇灌幼苗并使之茁壮成长的“园丁”;比做吐尽最后一口洁白明净的纤丝,一心一意为人类谋幸福的“春蚕”;还比做将全部心血化为火焰,照亮了青少年心灵的“红烛”。如果说科学、技术事业及其他事业需要有人梯,那么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就是这部人梯的最初几级;人们常常赞美大厦的高大、壮观、但却忽略了根基,没有大厦的根基,大厦就会倒塌,而且根本不会有大厦。这“园丁”、“春蚕”、“红烛”、“根基”、“人梯”,就是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把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这种热爱教育事业,以献身教育为乐、甘为人梯的精神,正是高尚师德情感的表现。
⑵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国古代早有“师表”的提法。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法的表率。孔子作为教师,能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绝非偶然,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而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孔子从事教育的一生,也正是“以身立教”的一生。他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