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质量管理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
用
摘要: 本文系统介绍了影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内容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相关知识,论证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落实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方面的应用成果,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其相关应用成果。
关键词: 电力企业 安全生产 三大体系 主体责任 应用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关系企业、工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的大事。如何搞好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要事。引入在汽车、电器、电子等领域成熟发展、广泛应用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是落实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障其产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
(一)电力企业的核心。
企业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核心就在于其生产或流通的产品、提供的服务。
电力企业,以无形的电力作为产品,提供电力服务,兼具了生产电力、电力流通、提供电力服务的各项职责。在这样的企业
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力企业中人身、设备、电网的安全,无一不影响了其提供产品、服务的质量。电力的生产、流通、分配中任一环节的安全问题,都影响着企业的活动。因此,在电力行业中,安全生产是其永恒的核心。
(二)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
目前,电力安全生产逐步确立了“三大体系”。电力安全生产的领导体系、保障体系、监督体系贯穿了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三大体系”通过各自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保障电力安全。
1、电力安全生产“领导体系”。
电力安全生产的“领导体系”又称为“管理体系”,由各电力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有机组成。“领导体系”的核心就是“安全生产责任制”。确立了以各单位行政正职为核心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了企业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工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
2、电力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电力安全生产的“保障体系”又称为“保证体系”。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就是指为实现安全生产,由人员、设备和管理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三个基本要素中,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优良的设备和设施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和保证,科学的管理则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只有通过人员、设备和管理这三个基本要素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并不断地提高和发展,才能使电力安全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从这一内涵出发,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地提高安全生产三个要素的品质,实现三个要素的最优组合和协调发展。
3、电力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电力安全生产“监督体系”顾名思义,就是在电力行业中行驶监督职责的各项人员、制度。以本公司为例,监督体系由公司安监部、工区安全员、班组安全员所构成的三级监督体系构成。
(三)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各行业安全生产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得落实不到位。领导、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心不强、安全生产责任认识不到位,导致了相关认识对个人安全生产责任界面的模糊。安全生产技术的欠缺,加剧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难度。同时,安全生产考核机制的表面化、流程化,更是无法为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分。
2、“三大体系”间辩证关系处理不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三大体系”的划分并不明确。各个体系间时刻在相互转化,例如工区安全生产领导体系在公司的安全生产中即为“保证体系”。同时,由于电力企业人员的逐年精简,各班组安全员均采用兼职的形式,既是保证体系的一员,又担负着监督体系的工作。这样的兼任,势必导致了某些职能的行使不到位。
3、结果检验导致事故发生后的纠错重于事前的预防。2011年6月15日,国务院第599号令通过了《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条例专门对电力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作了规定。
可以看到,在目前的电力生产中,结果检验式的事故纠错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与之对应的事故前的预防和事中的检验却没有形成严格、系统的体系。这样的体系,形同质量管理理论中的结果检验制度,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事故处置和事故预防、事中检验的有机结合更适应电力安全生产的需要。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以电力企业为例,为了实现安全、可靠供电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属于质量管理的范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作为质量管理理论的集大成者,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一)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即所谓“检验员检验”阶段,是标准的事后检验。具体到电力系统中,就是在每一项工作完成后,才对其安全、可靠性进行检验,这样的方法显然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理论产生于二战时期,起初是为了满足二战时期大量生产的弹药的需求。这种理论今天仍被普遍应用,我们平时所常见的抽样检验就是其中的重要形式。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理论不能普遍应用于系统。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世纪 60 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先后多次邀请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朱兰等去日本传授质量管理思想,同时,日本组织认真学习,开创性的实施,使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到了 20 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产品凭借过硬的品质,从美国人手中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如今,全面质量管理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从控制成本、现场管理到安全生产,全面质量管理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许多企业制胜的法宝。
三、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安全生产中应用的意义
电力企业,由于其传统的特殊性,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无形性影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今天,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电
力行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高峰。因地制宜地应用各种管理方法,完善企业产品质量,成为电力企业的当前的首要任务。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决定了它与电力行业的结合是必然且有效的。
(一)具有全面性,控制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电力行业中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对安全生产的作用都至关重要。由此,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应用提供了适合的环境。
(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贯穿电力行业的始终。采用全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更适合电力企业实际。
(三)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在电力行业内的应用,就是从“三大体系”独立运作的环境中跳脱出来。全体参与,“三大体系”辩证合作,更好地落实了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
(四)全社会参与的质量管理。
将电力企业的质量管理交与全社会参与。有效地分担了监督体系的工作之余,为电力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供了方向。
四、全面质量管理具体应用
近年来,电力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全面质量管理的领域不断扩展、形式不断创新。
(一)在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实施质量管理。
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工作质量标准。工作质量标准涵盖了安全生产相关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现今在本企业内部,运行人员的巡视、操作、事故处理,修试人员的设备评价、施工、应急检修,均制定了相应的模板。模板化工作建立了职工在生产(或工作)中必须遵守的标准,确保了工作质量和安全生产。
(二)实施全过程管理,不断优化工作。
1、严格的过程控制。对现场进行的工作实施控制起始于工作文件的准备,每项工作须有明确的工作指令、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工作程序、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工作执行过程中,推行STRA自检,即停下来(Stop),想一想(Think)、核对(Review)、执行(Act)。此外,根据活动的类型和内容,再附加程度不同的监护验证或独立检验。在执行每项工作时做好现场记录,形成计划执行情况的客观证据,并为以后进行缺陷分析和设备故障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2、通过实施PDCA循环,优化工作模式。通过在公司系统内广泛开展QC活动,员工不仅参与了工作的过程,更是通过不断地创新,改进了工作模式。为实现提供更好地电力产品、更优质的电力服务提供了新动力。
(三)积极创造系统内全员参与形式,优化质量管理体系。
1、通过设立安全监督网,鼓励员工全员参与工作质量的管理。对工作中任何过程出现的问题,任何员工都可以纠正、可以制止。全员参与的热情高涨。
2、组织职工代表巡视,鼓励全员参与。通过职工代表对不同专业的巡视、检查,建立员工的全局观,使员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对各工种的衔接更加顺利。
(四)营造全社会参与的管理模式。
鼓励全社会对公司质量管理的参与。通过参加行风评议、安全生产月展览等活动,接受社会大众对电力企业服务质量的评价,并不断改进。
结束语: 如今,电力行业不再是过去的“电老虎”,而是通过全面质量管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通过各体系的紧密配合,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国民生产提供更可靠地保障。
参考文献
1、《供电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辩证关系》;安全文化网2009年4月10日;王峰;
2、《电力安全生产“保证与监督”两大体系思考;《农村电工》2008年第7期;林建昌;
3、《电力企业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电力安全技术》2005年第11期;佚名;
4、《论北京电力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北京电力》2004年06月第61期;高迎君;
5、《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9月1日第1版);王冬梅(编者),吴长海(合著者);
6、《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7版);詹姆斯·R·埃文斯(James R.Evans)著,威廉·M·林赛(William M.Lindsay)著,焦叔斌译;
7、《全面质量管理TQM》;北京时代光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刘立户主讲;
8、《试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工作质量的关系》;中国资格考试网2011年1月31日;佚名
9、《供电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中国电力企业管理》1994年06期;李灼华。
第二篇:全面质量管理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 从啤酒厂的各项经营环节来讲,如果想加强对啤酒厂的产品质量控制,促使啤酒企业能够在目前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无论是从产品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上还是从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中等,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笔者通过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将在本文关于啤酒厂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出见解。
关键词 啤酒厂;质量管理;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TS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9-0145-02 关于啤酒厂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1.1 在啤酒厂的经营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全面质量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产物,其是以令消费者、企业各级成员以及社会共同受益为出发点的。通过对这项质量管理制度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很多优点可以为加强啤酒厂的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很好的保障。以下对其优点进行简要介绍:
消费者是产品的直接使用者,企业产品只有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和满意,才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所以全面质量管理是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的;令每项变量都与相应基准与标准进行精确的度量;强调企业员工之间的整体性合作,注重集体的力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充分发挥了企业上下所有员工的力量,通过所有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与提高;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生产出最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在产品生产中一定要结合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质量做好改进措施;全面质量管理认识到了优质的产品质量离不开员工、设备以及信息的有机结合;从企业战略角度讲,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改进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避免竞争对手的抄袭与效仿,全面质量管理还注重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借助所有成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和沟通,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啤酒厂在生产啤酒的过程中,应注重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得到实施,将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的以上优点发挥到最大程度,这样就能够促进啤酒厂对产品质量全面而又高效的控制。
1.2 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
1)在啤酒生产过程中,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加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在保障与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产品成本,为啤酒厂创造更高的质量效益;2)为了使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啤酒生产中得到顺利的推行,啤酒厂的领导也应该注意在质量控制中强调员工的巨大作用。为了让全体员工真正地融入到产品质量管理中去,企业需要为员工们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每位员工提供展现自我价值和能力的平台,并且在工作中提高员工们的危机感与紧迫感;3)在啤酒的生产过程中,企业不但要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还应该注重加强对员工们质量管理技术的培养。具有较高质量管理技术水平的员工才能够在生产啤酒的过程中适应与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不断提出的新要求;4)为了能够带动员工们对啤酒质量保障的重视度的提高,企业应该在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实施适当的绩效评价制度,制定一定的质量激励措施。这项举措的实施,不但能够提高员工们在过程监控中的积极性,督促他们自觉地学习质量管理技术知识,更能够实现产品质量的高效控制的目的;5)在啤酒生产中对各项生产环节进行系统管理
(1)对啤酒生产的物资进行管理
首先,需要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对于啤酒生产的相关物资一定要按照国家以及行业的相关标准与规定进行采购,当原辅材料以及包装物被采购进来以后,必须对它们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一旦发现问题就必须做出相应处理。而对于那些企业自身无法检验的辅助材料,必须要求供货方提供具体的产品合格证书以及检验数据等。
其次,对于啤酒生产的麦芽等主要原料,应当对其进行检验。对于进入啤酒厂的大宗主要原料进行抽样检查,然后再通过全项检查,一旦发现检查结果数据低于采购前的小样的检查数据的情况,就必须禁止不合格的原料进入仓库。
再者,为了确保啤酒质量的稳定性,啤酒厂还应当对物资供货方进行适当的监管。比如:要求供货方向啤酒厂出具具体而又真实的物资质量信息,按时评价供货方的技术水平以及产品质量。
最后,为了能够对啤酒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企业还要提高对大米、麦芽等原材料的储存管理,不仅要适时地改善原材料的储存条件,防止它们发生虫咬、霉变等状况,还要严格按照生产的需求进行采购,防止原材料不足或是严重积压的现象发生。
(2)生产工艺的管理
为了保障并且提高啤酒的质量水平,在生产啤酒的时候应该注意选择具有稳定性、灵活性、科学和先进性以及符合性都比较高的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应覆盖啤酒生产全过程,要加强监督生产工艺的落实执行情况,确保生产条件符合工艺要求。
(3)加强对工艺卫生的管理
工艺卫生管理在产品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啤酒厂的产品质量控制中需要对其提起特别的注意。比如:培养专业的工艺卫生管理人员,并且为了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实施绩效挂钩的制度;明确制定啤酒生产中涉及到的清洗、消毒以及有害微生物的检测程序与标准;对于像薄板换热器、麦汁管线、发酵罐等容易被污染的设施加强监控;全面而仔细地记录下工艺卫生管理工作中的相关数据,方便在发生问题时,对问题原因的查找等。
(4)成品在入库时对其进行严格检查
在啤酒生产的过程中,成品的外观也是产品质量控制中的一项内容,所以在成品入库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查。比如:查验成品啤酒检验合格报告;检查啤酒的物理状态,是否含有悬浮物、沉淀物、异物;标签是否被贴歪或者污染;生产日期是否记录正确并完整;瓶盖是否出现漏气、划痕等现象。
结论
综上可知,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方法,可以保证啤酒厂的质量控制工作全面、适当又高效的运行,从而利于啤酒厂生产出更易被消费者接受的产品,并促进啤酒企业在市场竞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陈雪峰,吴波.浅谈啤酒企业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J].啤酒科技,2009.
[2]杨辉.用全面质量管理强化啤酒企业生产过程监控[J].啤酒科技,2010.
[3]张公绪.质量工程师手册[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第三篇:浅谈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十个关系
浅谈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十个关系
电力企业对安全生产十分重视,可以说做到了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尽管安全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生产中还是经常出现事故。如何把安全工作做得更主动些,更扎实些,更有成效,处理好“十个关系”至关重要。
1安全生产与企业兴衰的关系
河南省电力工业局有一位副局长曾经在全省电力安全工作会议上指出“成在安全,败在事故”,这8个字精辟地说明了安全生产与企业兴衰的关系。有的企业其它工作都不错.甚至很有名气,只是由于在安全上突然出了问题.这个企业的各方面都将受到重大影响。例如某电厂“双达标”验收工作一切准备就序,验收组的同志刚刚到厂,就出了人身伤亡事故,验收组二话没说便撤走了。某电业局“双达标”才1年,第2年上级准备来复验时,该局线路工区违章作业死亡1人,该局的达标称号也由此被摘除,其它方面的先进评比也受到严重影响。某电厂“双达标”工作从1991年开始准备,1993年下半年初检已合格,进入冲刺阶段,省局决定于1994年4月中旬到厂正式验收,但4月13日出了一起带负荷拉刀闸事故。时隔不久,5月6日又发生一起误人带电间隔触电造成人身重伤事故。真是祸不单行,接着又连续发生了“6.18”违反操作规程造成6MW机组主设备严重损坏事故;“6.28”误停平南1号开关,造成南关失压1而n事故,“双达标”验收工作就此搁浅。从此全厂职工决心“卧薪尝胆”,“痛定思痛”,狠抓安全,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1995年终于实现了“双达标”。验收组的同志在总结会上给全厂职工送了副对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五载达标终垂成,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千余职工创一流”。随后一连3年“双达标”复验均一次通过,而且一次比一次好。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安全生产与企业的兴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起决定性作用。
2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电力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就必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因为安
全就是效益,出了事故就是损失,出了大事故就是大损失。由于电力生产是完全面向社会的,出了事故不但给企业自身带来损失,而且也给用户带来损失,在社会上不但有经济影响,而且还有政治影响。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没有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就好比高楼大厦建在沙滩上。在抓经济效益时,必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也要狠抓经济效益的提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更应该把安全生产抓好。
3安全生产与领导责任心的关系
中央领导指出“安全生产大于天,领导责任重于山”。领导的指示说明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同时说明了领导责任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安全生产能不能搞好,关键在各级领导。而各级领导的关键又在于他们的政治责任心。没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就不可能去发动群众,去以身作则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各级领导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抓安全生产的决心大不大,认识高不高、措施得不得力,工作力度大不大是检验政治责任心强不强的标志。安全生产事关人身安危,事关企业兴衰,事关经济效益,事关人心稳定,各级领导必须把安全生产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以对党、对人民、对企业、对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4安全生产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要想把安全生产搞好,必须加强安全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长期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证,安全生产必然是“按下一个葫芦,起来一个瓢”,就不可能有较长时期的安全局面和较高的安全记录。作为企业党组织,要经常研究思想工作对安全生产的作用,探讨安全生产中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安全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但主要是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增强职工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上级安全工作指示的自觉性,增强自我约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反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自觉性。安全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强调针对性和及时性,作为政工人员要特别强调和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5安全生产与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关系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是用无数人的挫折和教训、汗水和智慧写成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是安全生产的保护神,必须毫不动摇地、一丝不苟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没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坚决落实,就没有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放在第一位。
6安全生产与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关系
搞好安全生产,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在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时,必须把“预防为主”放在第一位,把“预防为主”的工作做扎实,基础打牢固。实践证明,“预防为主”不落实,“安全第一”必落空。安全教育、安全认识、检修质量、设备质量、材料质量、设备完好率、技术素质、劳动纪律、反习惯性违章、主人翁意识等,都是“预防为主”的工作。这些具体工作做好了,“安全第一”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才能真正搞好。各级领导抓安全工作时,必须把“预防为主”的工作做实,做好,力争卓有成效。广大职工必须认识到,每一次违章不可能都导致事故,但是绝大多数事故是违章所致,习惯性违章必然会出事故。要把反对习惯性违章,当作落实“预防为主”的第一位工作抓紧抓好,常抓不懈。
7安全生产与班组长的关系
安全工作必须落实到班组,落实到班组长身上。班组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班组长是前沿阵地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班组长对本班人员的思想、情绪、特点和设备、技术情况等最了解,班组长在安全生产中必须把好最后一道组织关卡。抓安全生产,必须提高班组长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责任,全面提高班组长的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的前沿卫士和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把关人。否则,一切安全工作都会落空。
8安全生产与职工自我保护意识的关系
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安全生产的根基。要搞好安全生产,每个职工就必须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真正做到“三不伤害”。如果一个职工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把自己的安全和利益寄托在别人身上,安全生产必然搞不好。因此,安全生产必须从“我”做起,“我”是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在“我”
身上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9安全生产与业务技术水平的关系
安全生产要搞好,业务技术水平很重要。作为安全生产的组织指挥者,对生产技术、设备性能、下属情况,设备系统情况一定要精通、熟悉,防止指挥失误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作为生产的直接作业者,一定要有胜任本岗位工作的技能。业务技术水平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每一个职工仅有责任心还不够,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一切为安全生产直接服务的同志,都要加倍努力学习业务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的可靠卫士。
10安全生产与职工情绪的关系
安全生产与职工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执行重要操作时,在完成高处作业任务时,在进行重要设备检修时,都要注意执行者的思想情绪,防止他们出现情绪不稳、心不在焉、思想跑卯、精神疲劳。有不少事故就发生在职工的情绪出现问题时,尽管有的职工技术很好,但是情绪不稳定,思想跑卯,就有可能导致误动、误碰、误操作或误走间隔等。各级管理人员,一定要注意掌握这些同志的思想情绪的变化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应有的损失和遗憾。笔者认为,安全生产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是对领导者管理水平的检验。处理好安全生产中十个关系,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必须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细心琢磨,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只有提高广大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积极性,处理好十个关系才能落到实处,才能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作者:柳林溪
单位:贵州电网公司安顺供电局 电
话:0853—3512198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南华路64号安顺供电局信息通信中心
邮
编:561000
第四篇:小麦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
小麦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2]
2009-05-03 04:03:00来源:我要投稿评论:0 点击:16
四、制麦工艺
斗提机→粗选机→小麦分级机→暂存箱→斗提机→埋刮板输送机→浸麦槽→发芽箱→液压刮板出箱机→胶带输送机→斗提机→埋刮板输送机→烘干箱→机械刮板出箱机→干麦芽暂存箱→斗提机→除根机→自动缝包机(人工包装)→成品小麦麦芽→出售或转运
1.流程说明
原料小麦经提升机入粗选机,粗选后自然流入分级筛,分级后流入暂存箱。投料时,由提升机提至浸麦槽上部埋刮板输送机到浸麦槽,浸麦后自然流入发芽箱。发芽采取萨拉丁箱式通风发芽。绿麦用液压刮板出箱机出箱,出箱后进入胶带输送机输送至提升机,提升机提至烘库后,刮平,用翻麦机翻麦,用出箱机出箱烘干。干燥前期,麦芽水分要降至12%以下,出炉水分控制在5%以下。
2.工艺说明
小麦在发芽期间的生化变化与大麦非常相似。首先由胚产生赤霉素并输送至糊粉层。后者在赤霉素的刺激下生成并分泌了大量的胚乳降解酶类,使胚乳中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得以充分分解。因此,小麦芽生产工艺的关键,在于以小麦的制麦特性为中心,深入了解胚、糊粉层、胚乳这三个重点区域在发芽期间的生化变化情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寻求浸麦度、发芽时间、温度、通风条件、干燥条件等工艺因素的最佳组合。
由于无外层皮壳,小麦发芽比大麦旺盛,容易内层温度过高而产生较高的制麦损失,以及麦芽的溶解过度现象。所以应采用低温(14—180℃)、短时(3—4d)的发芽工艺。此外,由于谷皮层较薄,小麦只需要较少的浸水时间就能达到发芽所必需的浸麦度(41%—42%左右)。过度浸麦会使小麦生长滞后并影响发芽。小麦浸麦时间较大麦芽缩短1/3,浸麦度达到37—38%就可以结束浸麦。在发芽时,将水分升至44—46%。麦层的通风要求则高于大麦。因此,大胆采用短浸水、长通风的浸麦工艺是有必要的。
发芽时间140小时,麦温控制在14—180℃。发芽前72小时,麦温控制在 14—160℃;发芽72小时后,麦温升至16—180℃。麦芽下到发芽箱72小时后,萌芽率超过70%,绿麦芽生长旺盛。发芽72小时内通新风,72小时后回风。每8小时翻麦一次。为防止缠根,在发芽过程中要经常翻麦,但小麦没有皮壳,叶芽暴露在麦粒外容易断裂。叶芽在被破坏以后,溶解就会停止,因此在小麦制
作过程中要特别小心。在16小时、32小时翻麦时添加赤霉素0.10g/t。小麦发芽温度比大麦要低一些。发芽中期,水分控制在45—46%。在发芽最后一天,为促进细胞壁溶解,发芽温度可升至17—20℃。排潮时间一般为12小时,进风温度50—650℃;干燥3小时,进风温度65—750℃;焙焦2小时,进风温度80—850℃。
采取低浸麦度、低温发芽、分级干燥、焙焦等生产工艺上的调整生产出的小麦芽,其糖化力可达350wk以上,α-淀粉酶活力可达80-100u,α-N可达150mg/L以上,浸出率可达82%以上,完全可以用于酿制啤酒。
五、糖化工艺
1.原料选择
小麦芽一般蛋白质含量较高,色度偏深,没有皮壳,因而在酿造过程中会带来许多不便。一般宜选用蛋白质含量低、色度和粘度较低的原料。
2.添加比例
小麦芽由于没有皮壳,添加过多会出现过滤困难。同时小麦芽中含氮量较高,添加过多会影响产品保质期。由于以上原因,通常小麦芽的添加量以不超过50%为宜,一般控制在30%以下。
3.小麦芽粉碎
由于小麦芽没有谷皮,粉碎可适当细些,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提高糖化反应速度。考虑到大麦芽粉碎时应做到皮壳破而不碎,以提高过滤效率,故要尽量使用湿法粉碎或增湿粉碎,以保持小麦麦芽种皮和果皮的完整性。粉碎辊筒之间的辊间距应缩小到0.3—0.35mm。实际操作中(以过滤槽过滤为例),小麦芽粉碎时,粗粉占30—40%,细粉占60—70%。大麦芽粉碎时,谷皮25— 30%,粗粒8—12%,细粒30—35%,细粉20—25%。
4.糖化
糖化工艺必须考虑加强蛋白质的分解。小麦芽含有大量的高分子氮,投料温度宜采用35—40℃。使用中性蛋白酶,促进蛋白质分解,既提供足够的低分子氮,满足酵母的生长需求,又降低了麦汁中高分子氮的含量,特别是可凝固氮的含量。同时,蛋白质休止分阶段进行,增加45℃温度段,并适当延长休止时间。小麦芽中含有较高β-葡聚糖和戊聚糖,因此,糖化时应添加适量的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以加强β-葡聚糖和戊聚糖的分解。为了照顾实际生产,最好
有针对性地选用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中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小麦专用复合酶,以降低麦汁粘度,提高麦汁澄清度,改善过滤效果。
小麦麦芽的比例越大,过滤时间就越长,尤其是头道麦汁的过滤,一般需要60—120分钟。麦汁要尽量清亮,以减少后序过程中沉淀物的含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麦汁压滤机。
麦汁煮沸阶段,应提高煮沸强度(10—12%),延长煮沸时间(100— 120min)。如采用外加热煮沸,在108—110℃的温度下,只需煮沸60—80分钟。酒花应选用富含多酚物质的酒花制品,以加强麦汁中高分子蛋白质的凝聚,并且适量增加麦汁澄清剂,使多量的热凝固物较好地沉积,以提高麦汁清亮度,降低麦汁的可凝固性氮含量,从而提高啤酒的抗冷能力。
5.麦汁处理
试验添加小麦芽的麦汁较全部使用大麦芽麦汁有更多的热、冷凝固物,故需分离,以除去麦汁中的热、冷凝固物。这样不仅有利于酵母发酵,而且有利于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6.发酵
利用现有发酵大罐设备,按照现行工艺主酵6天左右即可开始回收酵母。零度时及零度后,每两天各排渣一次,以防止酵母自溶。零度后约3天左右进行倒罐,以去除过多的蛋白、多酚。倒罐辅料添加数量依据原料及糖化情况而定。倒罐完毕后,严格控制贮酒温度、压力,每天进行排渣一次。啤酒冷贮的温度和时间对啤酒的冷稳定性影响较大。啤酒的冷贮温度为0—-10℃,冷贮时间至少在3天以上,同时在贮酒过程中温度不得回升。
7.过滤
为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延长产品保质期,过滤前先将酒液进行急冷处理,同时过滤过程中添加澄清剂(如PVPP、硅胶)和抗氧化剂(如偏重、双抗、异VC-Na等),以除去多酚、蛋白质等易混浊物质,防止较早出现口感老化。
8.保质期预测
笔者选择了两组添加小麦芽的试验酒与不添加小麦芽的正常酒对照,做强化试验。从强化试验的结果来看,添加小麦芽的试验酒,保质期较正常,完全能够达到保质期180天的要求。
9.感官品评
添加部分小麦芽酿造的酒,酒液清亮、透明,泡沫洁白、细腻、持久挂杯,有特殊的小麦芽香气,口味纯正、口感柔和,有明显的杀口力。
10.技术总结
通过对几轮试验数据的整理和总结,我们发现,在质量技术层面上,使用部分小麦芽代替大麦芽酿造啤酒是完全可行的。
11.成本分析
若按国产麦芽3800元/吨、小麦芽2700元/吨计算,使用20%小麦芽酿造啤酒,吨酒可节约成本27.72元。以年产量10万千升计算,除去酶制剂的费用,预计全年可以实现经济效益超过250万元。由此可见,使用部分小麦芽代替大麦芽酿造啤酒势在必行。
第五篇: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材料生产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材料生产中的应用
学 专 姓
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称
防腐131班
名
蓝 文 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材料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简称CAD。在工程和产品设计中,计算机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担负计算、信息存储和制图等项工作。在设计中通常要用计算机对不同方案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和比较,以决定最优方案;各种设计信息,不论是数字的、文字的或图形的,都能存放在计算机的内存或外存里,并能快速地检索;设计人员通常用草图开始设计,将草图变为工作图的繁重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完成;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与图形的编辑、放大、缩小、平移和旋转等有关的图形数据加工工作。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主要从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材料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其在材料计中的显著优势,并对目前国内企业产品开发过程三维CAD系统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维CAD 应用 绪 论
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从最初的仅仅被简单的作为图板的替代品到70年代的二维制图过度到三维建模再到现在的集产品的构思、功能设计、结构分析、加工制造、数据管理于一体的智能CAD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经历了一个漫长又曲折的发展历程。在今天,CAD技术越来越广泛的用于生产中。CAD技术从二维CAD向三维CAD的过渡
2.1 CAD简介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和数值计算能力,辅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或产品的设计与分析,达到理想的目的,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一种技术。自1950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诞生以来,已广泛地应用于材料、电子、建筑、化工、航空航天以及能源交通等领域,产品的设计效率飞速地提高。现已将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和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集于一体。
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命运的研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产品的设计工作决定着产品75%的成本。目前,CAD系统已由最初的仅具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功能的CAD系统发展成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CAD系统(ICAD)(Intelligent CAD)。21世纪,ICAD技术将具备新的特征和发展方向,以提高新时代制造业对市场变化和小批量、多品种要求的迅速响应能力。
以智能CAD(ICAD)为代表的现代设计技术、智能活动是由设计专家系统完成。这种系统能够模拟某一领域内专家设计的过程,采用单一知识领域的符号推理技术,解决单一领域内的特定问题。该系统把人工智能技术和优化、有限元、计算机绘图等技术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使计算机参与方案决策、性能分析等常规设计过程,借助计算机的支持,设计效率有了大大地提高。
CAD技术正从二维CAD向三维CAD过渡。三维设计软件具有工程及产品的分析计算、几何建模、仿真与试验、绘制图形,工程数据库的管理,生成设计文件等功能。三维CAD技术诞生以来,已广泛地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化工、航空航天以及能源交通等领域,产品的设计效率得以迅速提高。我国CAD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已取得较大进展,产品设计已全面完成二维CAD技术的普及,结束了手工绘图的历史,对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有相当一部分CAD应用较早的企业已完成了从二维CAD向三维CAD转换,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强自身的设计能力是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和小批量、多品种
要求的迅速响应能力的关键。2.2 三维CAD的优势
首先CAD技术以实用的零件实体建模优势和简便的产品造型修改和实体装配图的生成被用在机械设计的多个方面设计软件为三维建模提供了多种工具,包括最基本的几何造型如球体、圆柱等,对简单的零件,可通过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若干基本体,对基本体进行三维实体造型,之后再对其进行交、并、差等布尔运算,便可得出零件的三维实体模型。对于较复杂的图形,软件提供了草图工具,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它先勾勒出截面,再拉伸出较复杂的几何形体。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目前主要流行的几款三维设计软件基本上都提供面片模块,该模块为设计人员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曲面设计工具。对于具有大块曲面的零件,设计师可以方便地对单个面或片体进行变形处理,以达到需要的曲面。
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是按系列区分,各系列中每一代产品与上一代产品之间的区别较小,也许只是增加了一个功能部件或是产品造型尺寸上有所改动。三维CAD可以方便地修改一些参数就能达到设计师更改造型的目的。三维CAD在建模中一般使用参数化建模,整个建模的步骤和产品的外型尺寸被参数化,这些参数是与产品的造型直接关联的。若要对尺寸或造型进行局部的更改,只需要更改相关参数,整个造型将被自动更新。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还保证了产品外造型的延续性。
实体装配不仅能让设计人员直观地看到各零件装配后的状态,还可以测量各零件之间的空间大小,方便零件的布置。在装配完成后,零件可以被隐藏或设置成半透明的状态,方便设计人员观察内部结构。此外,在装配状态下,软件提供的标准件库,也方便了设计人员对标准件型号的选择。装配状态下的干涉分析也是常用的功能,计算机通过计算各装配零件的体积的大小和位置来确定是否有相交的部分,并确定各零件是否干涉,自动生成分析报告,明确指出互相干涉零件的名称和干涉的尺寸。方便设计师修改产品设计尺寸。
另外随着技术发展,为了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产品的精度,制造行业装备从普通机床逐步到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模具激光快速成型技术(RPM)等,几乎应用到整个制造行业。这些数控加工装备基本都具有与各三维设计软件的接口。当产品模型在三维CAD软件中完成后,再由CAD软件模拟出加工刀具路径,随后生成数控语言,通过接口输入数控设备中,再由数控设备按照模拟出的加工路径加工产品。
2.3 CAE简介
CAE是三维CAD软件的重要模块,CAE功能包括工程数值分析、结构优化设计、强度设计评价与寿命预估、动力学、运动学仿真等。CAD技术在建模模块完成产品造型后,才能由CAE模块针对设计的合理性、强度、刚度、寿命、材料、结构合理性、运动特性、干涉、碰撞问题和动态特性进行分析。CAE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国内多家主车厂和汽车设计公司在使用三维CAD软件完成新车型的设计后,进行CAE分析,如干涉检查、钣金成型分析、塑料件拔模角分析、车身强度刚度的测试,在车窗、车门、雨刮器等运动部件上广泛采用CAE模块中的运动仿真功能,计算出零件的运动轨迹,以及零部件在运动中的状态,为设计人员提供直观的参考。这些分析工作大大提高了新车型的可靠度,缩短了新车型的开发周期,减少了返工,节约了研发成本。采用三维CAD技术,机械设计时间缩短了近1/3。同时,三维CAD系统具有高度变型设计能力,能通过快速重构,得到一种全新的机械产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材料加工CAD技术是传统材料加工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是材料加工和技术进步和标志。材料加工CAD又可分为铸造成形CAD、塑性成形CAD、焊接成形CAD、注射成型CAD以及模具CAD等几个方面:
3.1 铸造成形CAD
包括铸造工艺CAD以及铸造工装(模具/模板)CAD。前者的主要功能有铸造浇注系统设计,冒口补缩系统设计,冷铁的设计,砂芯的设计,铸造分型面的确定,加工余量的确定,起模斜度的确定,开放浇注系统库、冒口库、冷铁库、芯头库的建立,工艺图的标注与打印等,可以实现铸造工艺的快速准确设计。另外,基于有限分析的优化技术在CAD系统配套使用,例如充型过程模拟、凝固过程模拟、应力应变分析、微观组织模拟等,为制定合理的铸造工艺起到了有力的指导作用。
铸件弃型流动与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在短短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二维到三维,由简单到复杂,由工作站到微机,由实用化到商品化,为铸造生产提供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华中科技大学推出的商品化三维模拟软件华铸CAD。这些铸造模CAD软件在铸造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已覆盖了铸钢、球墨铸铁、灰铸铁、铸铝和铸铜等各类铸件,大到一二百吨,小到几千克,无论是解决缩孔和缩松,还是优化浇冒口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改进浮渣等方面,都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3.2 塑性成形CAD
包括冷冲模、冲裁模、弯曲模、拉伸模以及锻造模设计CAD。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产品对模具的需求愈来愈多。传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不能适应工业产品及时更新换代和提高质量的要求。因此,国外先进工业国家对模具CAD/CAM技术的开发非常重视。早在20世纪60代的初期,国外一些飞机和汽车制造公司就开始了CAD/CAM的研究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各大公司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CAD/CAM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目前,应用CAD/CAM技术较普遍的为美、日、德等国。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于1965年将数控用于模具加工。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用覆盖件冲模CAD/CAM系统。该系统包括设计覆盖件的NTDFB和CADET软件和加工凸、凹模的TINCA软件。利用坐标测量仪测量粘土模型,并将数据送入计算机。将所得图形经平滑处理后,再把这些数据用于覆盖件设计、冲模的设计与制造。该系统有较强的三维图形功能,可在屏幕
上反复修改曲面形状,使工件在冲压成形时不致产生工艺缺陷,从而保证了模具和工件的质量。模具型面的模型保存在数据库中,TINCA软件可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模具型面的数控加工。美国的Diecomp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辅助级进模设计系统PDDC,可以完成冷冲模设计的全过程,包括从输入产品和技术条件开始设计出最佳样图,确定操作顺序、步距、空位、总工位数,绘制带料排样图,输入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等,比传统设计提高功效8倍以上。在优化设计方面,利用有限元技术的应力应变分析在塑性成形CAD中已获得较为普遍应用。
我国模具CAD/CAM的研究与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也很迅速。到目前为止,先后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的有精冲模、普遍冲裁模、级进模、汽车覆盖模、辊锻模、锤锻模和注塑模等CAD/CAM系统。但直到现在有些系统仍处于试用阶段,尚未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为迅速改变我国模具生产的落后面貌,今后应继续加速模具CAD/CAM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
3.3焊接成形CAD 目前,在焊接结构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90年代初,国际焊接学会将这类应用概括为“计算机辅助焊接技术”(CAW)。现在CAW已不限于焊接结构和接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焊接工装计算机辅助设计、焊接工艺计算机辅助计划、焊接工艺过程计算机辅助管理等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许多方面,而且还涵盖了焊接过程模拟、焊接工艺过程控制、传感器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等与计算机应用有关的方面。
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概念。可以认为,CIMS是从订货到加工、直至发货的全部过程的各个步骤都可以从计算机中及时得到必需的信息集成系统。焊接CIMSA系统,自20世纪90年以来在造船、桥梁、建筑、汽车等行业中得到了一些应用。以船舶生产为例,设计人员首先要根据设计标准和用户要求进行初步设计,然后在对结构强度、刚度分析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制造能力,再进行分段的详细设计。这些工作可运用CAD、CAE等软件来实现。焊接生产的计划管理与装配焊接过程设计,则通过计算机的CAPM和CAPP系统来实现。
3.4 注射成型CAD 包括产品图模具型腔图的尺寸转换、标准模架与典型结构的生成、模具零件图和总培育图的生成、模具刚度与强度校核、设计进程管理、模具成本分析与计算等。注射模工艺分析已成熟的商品化软件,可以预测注射成型流动和保压阶段的压力场、温度场、应
力应变场和凝固层的生成,从而有效地指导实际生产。
在西方先进工业国家,注射模CAD/CAE/CAM技术的应用已非常普遍。公司之间模具订货所需的塑料制品资料已广泛使用电子文档,能否具有接受电子文档的模具CAD/CAM系统已成为模具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当前代表国际先进汪洋的注射模CAD/CAE/CAM的工程应用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基于网络的模具CAD/CAE/CAM集成化系统开始使用。英国Delcam公司在原有软件DUCT5的基础上,为适应最新软件发展及实际需求,向模具行业推出了可用于注射模CAD/CAM的集成化系统。该系统覆盖了几何建模、注射模结构设计、反求工程、快速原型、数控编程及测量分析等领域。系统的每一个功能既可独立运行,又可通过数据接口作集成分析。
(2)微机软件在模具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90年代初,能用于注射制品几何造型和数控加工的模具CAD/CAM系统主要是在工作站上采用UNIX操作系统开发和应用,如在模具行业中应用较广的美国Pro/E、UGII、CADDS5,法国CATIA、EUCLID和英国的DUCT5等。随着微机技术的飞速进步,在90年代后期,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新一代微机软件,如Solid Works、Solid Edge、MDT等崭露头角。这些软件不仅在采用NURSB曲面三维参数化特征造型等先进技术方面继承了工作站级CAD/CAM软件的优点,并且在Window风格、动态导航、特征树、面向对象等方面具有工作站级软件所不能比拟的优点,深得使用者的好评。
(3)模具CAD/CAE/CAM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正逐步提高。当前,面向制造、基于知识的智能化功能现已成为衡量模具软件先进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软件都在智能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以色列Cimatron公司的注射模专家系统,能根据脱模方向优化成分模面,其设计过程实现了加工参数的优化等,这些具有智能化的功能可显著提高注射模的生产率和质量。
(4)三维设计与三维分析的应用和结合是当前注射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注射模结构设计中,传统的方法是采用二维设计,即先将三维的制品几何模型投影为若干二维视图后,再按二视图进行模具结构设计。这种沿袭手工设计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集成化技术的要求,在国外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基于实体模型的三维模具结构设计。与此相适应,在注射过程模拟软件方面,也开始由基于中性层面的二维分析方工式向基于实体模型的三维分析方式过渡,使三维设计与三维分析的集成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先逵.计算机辅助制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蔡汉明,陈清奎.机械CAD/CAM技术[M].北京:工业出版社,2005 [3]姚英学,蔡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唐承统, 阎艳.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M].北京:北京理工大出版社,2008 [5]刘德平,刘武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6]李超.CAD/CAM实训—CAXA软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 Zeid,Ibrahim.CAD/CAM theory and practice[M]: McGraw-Hill College,1991 [8]Brahim Rekiek,Alian Delchambre.Assembly Line Design[M].Springer,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