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稿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2月8日在迁西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迁西县人民政府县长 纪 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五”时期的主要成绩和2005年工作的回顾
“十五”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五年来,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全面“力争全市上游”的奋斗目标,突出“抓项目、创环境、解民忧”三大工作重点,大力发展民本经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九五”末的32.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46.9亿元(预计,下同),年均增长3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2.9亿元,年均增长28.5%;全部财政收入由1.75亿元增长到14.56亿元,年均增长52.7%。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培育形成了钢铁、林果、旅游三大主导产业,钢铁业初步实现了由资源初级开发型向精深加工型的转变,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以板栗为主的林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 1 — 比重达38%以上;开发了青山关、喜峰雄关大刀园等新景点,旅游业发展实现较大突破。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立县企业津西年生产能力由“九五”末钢56万吨发展到现在的钢400万吨、材200万吨,成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并在香港成功上市,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77位;友利、远大、中兴、福珍全、金信、高家店铁矿等企业年创税收3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了继津西之后支撑经济增长的民营骨干企业群。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津西、晶品等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完成,累计退出国有、集体资产22.1亿元;“十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1.16亿美元,是“九五”的16倍;引进县外资金14.4亿元,是“九五”的4倍;实现出口创汇5510万美元,是“九五”的1.8倍。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五年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24.71亿元,文化广场、金水湾广场、沙河城关段改造、东北环路和东南环路建设、喜峰南路建设和中路拓宽改造、景忠街开发改造及集中供水、供暖、供气等一大批公共基础及配套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92.4万m2,新建和改造住宅面积56.32万m2,新增绿地面积45万m2,山水园林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以三屯营、洒河桥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改造、大修干线公路197.4公里,修建乡村水泥路660.43公里,93%的村实现通水泥路;电网改造、变电站建设及改造增容得到加强,交通、电力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城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比“九五”末分别增加7.8m2和4.5m2;全县城镇居民 — 2 —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8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590元,年均分别增长11.3%、7.1%。和谐迁西建设扎实推进。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环保、广播电视、信息通讯、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工作居全国先进行列;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负担得到有效控制;出台并落实优惠政策,南部地区发展步伐加快;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这一时期取得的成绩,为“十一五”期间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5年,是完成“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加压奋进,狠抓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攻点,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坚持立足资源优势,以项目调结构、以项目增总量,研究制定项目建设优惠政策,深入落实项目交办制、项目建设领导班子成员分包制等制度,开工建设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160项,有效推动了钢铁、林果、旅游三大产业发展。
钢铁支柱产业实力明显增强。继续举全县之力支持津西发展,投资16亿元的津西百万吨H型钢二期工程已完成大部分设备安装,企业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高。全年产铁314万吨、钢337.2万吨、材186.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4.2亿元、利税15.18亿元。加大对友利、远大、中兴、福珍全、金信、高家店铁矿等其它规
— 3 — 模企业的扶持,钢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以上,实现财政收入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0%以上。在做强钢铁产业的同时,着力解决工业产业结构单一问题。亨泰制衣正式投产,隆康制药一期顺利达产,紫页岩制砖项目已基本完工,太阳能集热芯片项目实现了水、电、路“三通”,新型铜基陶瓷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开始试生产。
林牧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安排资金2035万元扶持龙头企业建设,板栗研发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福春林木业项目完成地基工程和设备订购,长荣肉羊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基本完工,龙头企业建设实现了较大突破。投入农业奖励、苗木补贴资金400余万元,完成造林3.2万亩,栽植以板栗、核桃、速生杨为主的各种树木306.7万株。组织实施科技富民工程,板栗矮密早丰、核桃优种嫁接等8个课题攻关取得初步成果,板栗红蜘蛛实现了普防普治;推行标准化生产,全县60万亩无公害果品基地通过省级认证;在巩固日本市场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板栗内销“百千万”工程,确保了销售顺畅。加强品牌建设,“迁西板栗”被评为省著名商标。落实支持畜牧养殖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全县新建各类规模养殖场106个。网箱鱼发展到1.35万箱,产量达2.5万吨,继续保持了全省内陆淡水养殖第一大县的地位。投资100余万元建成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完成玉米制种1.2万亩,棚菜、棚果、棚菌等设施农业发展到9800亩。着眼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井120眼,建集雨水窖4560 — 4 — 个,全年投入农建资金4000多万元。
旅游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景忠山下山回路和藏经阁、三忠祠、吉祥宝鼎文化园等景点建设已完工,“4A”级景区申报工作已通过省级验收;青山关旅游路延伸工程完成基础工作,青山会所、游客中心主体工程完工,渺姑山庄投入使用;喜峰雄关大刀园一期工程完工;五虎山旅游区道路、供电等基础工程完工。依托项目建设,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成功举办了“铭记历史”大型歌会和喜峰口长城抗战学术研讨会。全年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60万元。
——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粮食系统改制全部完成,物资系统改制进入扫尾阶段,县社系统和原经贸系统5家企业改制有序进行,陶瓷和原经贸系统等14家企业依法破产。全年累计退出国有、集体资产5500万元。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认真谋划和包装、推介项目,以项目促招商;出台并落实优惠、奖励政策,靠政策吸引外商;发挥企业在招商中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各种经贸洽谈活动和招商活动;深入开展“六个一”活动,积极帮助民营企业与外来资本和项目实施对接。全年到位外资5870万美元、内资9亿多元,完成出口创汇2300万美元,均超额完成市达目标任务。
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深入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倾力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出资500万元对民营纳税
— 5 — 大户给予重奖;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建设,推进银企合作。民营企业成为了上项目、促发展的主体,全年实现增加值11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0.5%;上缴税金12.76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86.8%。
——坚持软硬并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新增住宅建筑面积13.37万m2;东南环路硬化,景忠街改造,紫玉街、新兴街、杏岭街改造硬化,喜峰中路拓宽改造等工程全面竣工;滦河大桥、远大商业区、冶金工业区道路等工程开工建设;集中供暖、供水、供气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供热面积40万m2,燃气入户900户,供水户达到1万户;东出口改造、沙河(城关段)两岸绿化等工程全面完成,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35%,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扎实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新建文明生态村41个。彭李公路东段、碾唐公路北段大修工程全部完工,三抚公路津西段改线、京建公路西段大修工程进展顺利,修建村村通水泥路和乡村公路55.4公里;争得迁遵铁路路权,修复工作已开始启动;三屯营110KV变电站已经华北电网公司批复立项,西铺至三屯营、洒河桥110KV输电线路工程开工建设,完成了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和部分变电站改造增容工程。
环境建设和保护得到加强。加大矿业采选秩序整顿力度,对侵占河道的废砟、沿河尾矿库进行彻底治理,对闭矿区进行坑口回填、土地复垦。全县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清理废砟3万方,— 6 — 清理河道7.5万米,清运尾沙300万方,复垦造地700余亩。认真执行项目建设环保前臵审批和“三同时”制度,制度执行率达到100%。县城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津西污水处理厂、炼钢二次烟尘治理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深入开展企业污染源和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三废”排放,查处废水超标排放等环保违法企业40余家,全县185家企业达到排污许可标准。境内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城乡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超过270天。
机关作风明显改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精简行政事业单位4个;深入落实《行政许可法》,推行行政审批“一条绿色通道”、入企检查“一支笔审批”、涉企收费“一票制”管理制度,取消审批项目92项,“一票制”收费企业扩大到331家;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应进驻中心的单位、项目基本进驻到位;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坚持以民为本,和谐社会建设取得实效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力示范、推广板栗高技术产业化、板栗矮密早丰等先进适用技术,推进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同研发科技项目,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4亿元。加大教育工作力度,全年投入资金1亿多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其中县财政投入6730万元;新一中投入使用,D级危旧校舍改造任务全面完成,远程教育网建成投入使用;兴办寄宿制学校2所,撤并小学13
— 7 — 所、中学3所,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得到加强,总体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加强医疗卫生工作,传染病院建设全面完工,疾控中心投入使用,县医院整体改造开工建设,金厂峪、渔户寨、尹庄、兴城、新庄子五所卫生院整体改造和扩建工程全部完成,被评为全国实施卫生项目先进县。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增播电视频道、扩大传输网络,新增电视联网村40个。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生活。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深入落实低保、医疗、教育、住房、五保供养等救助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贫困残疾人救助办法》、《失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年共为8199户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745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特困群众发放各种救济救助金540多万元,抚恤事业费支出563万元,为特困群众、重点优抚对象和贫困残疾人改造房屋1290多间,为困难学生发放教育救助金55.3万元。完成老年公寓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慈善捐助活动,拓宽了救助渠道。加强社会保险工作,新增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837人,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3890人。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帮助286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有组织地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移民工作得到加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 8 — 区域协调发展取得较大成效。在充分调动南部地区自我发展积极性的基础上,深入落实扶持南部地区发展畜牧、林果、设施农业的优惠政策,出台《关于支持南部地区工业项目建设的意见》,提高对南部地区交通、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补助标准,在项目安排、资金使用上重点向南部地区倾斜。全年财政共向南部地区投入资金5300多万元、各项贷款3亿多元,南部地区林果业、畜牧养殖业规模明显扩大,一批工业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社会稳定工作得到强化。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出台并认真落实《迁西县铁矿开采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深化龙湾、石门子、孟子岭等规模矿区的专项整治,推进标准化井巷建设,取缔“独眼井”;加强对津西等大企业安全监管,集中开展消防、交通、民爆物品、烟花爆竹等安全生产治理活动,加强对地质灾害危险地段的治理和监控,全县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违法犯罪专项斗争,加大对流氓黑恶势力参与矿山经营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学校安全的综合整治,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保持了稳定的社会治安形势,“平安迁西”建设做法得到省、市的肯定和推广。深入贯彻落实《信访条例》,认真解决信访问题,依法规范信访行为,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力度,严厉打击欺生排外、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
— 9 — 县政府承诺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基本上落实到位。——坚持加强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坚持民主决策制度,重要工作、重大事项决策前广泛征询民众意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工作,认真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和审议意见;加大承办工作力度,全年共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161件。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政务、厂务、村务、校务公开得到较好落实。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以提高群众道德素质为目标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加大扫黄打非力度,推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村镇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以建设“诚信迁西”为目的的全县诚信联创联评活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不仅完成了年初安排的各项目标任务,而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开展了许多新的重要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迎难而上、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县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县政府自身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 — 10 — 是:县政府年初安排的重点工作中,新长城南路硬化改造因项目调整没能实施;优势产业距做大做强还有一定差距,经济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特别是钢铁产业链条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整体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严重,尤其是交通、土地、电力制约问题突出;项目工作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全方位大开放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发展不协调,城乡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事业与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南部与北部之间的发展差距较为明显,部分群众生活还较困难,农民收入增长仍较缓慢,等等。上述问题牵涉全县改革和发展大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按照省市和县委部署,这一时期县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进一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两大任务,继续突出“抓项目、创环境、解民忧”三大工作重点,建设钢铁强县、林牧大县、旅游名县,着力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实现新突破,在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发展社会事业、保持平安稳定上取得新进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跨上新台阶;加强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11 — 提高行政能力,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加快构建和谐迁西的进程。具体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
根据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十一五”时期县政府工作的主题为:乘势而上,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乘势而上,就是乘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跻身全省十强之势,再鼓干劲,加压奋进,进一步做大做强钢铁、林牧、旅游三大优势产业,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增强经济综合实力,确保全省十强位次,力争进入全国百强。建设钢铁强县,延长钢铁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形成年产500万吨钢、500万吨材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最大的H型钢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林牧大县,加强龙头企业建设,继续扩大栽培面积,推行标准化生产,实现“人均百株栗、收入超千元”的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63%以上;落实鼓励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扩大养殖规模,提高深加工水平。建设旅游名县,实施“双五”工程,建设景忠山、青山关、兴海湖、喜峰雄关大刀园、五虎山五个名优景点,改造和新建五个星级宾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我县观光旅游。
协调发展,就是牢固树立统筹协调的思想,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强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不协调的问题,大力发展各项 — 12 — 社会事业;着力解决经济实力与基础设施不协调的问题,下大力气改善交通状况,提升城镇功能;着力解决城镇与农村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人与自然不协调的问题,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扶持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跟上全县发展步伐;着力解决不同群体之间利益不协调的问题,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就是坚持以民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仅在人均占有上得到明显增长,还要在人人占有上得到明显增长,使群众的物质更富足、精神更充实、生活更快乐,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十一五”时期,在以下六个方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最低工资标准得到落实,干部职工和企业退休人员待遇随着财力增强逐步提高。二是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政策得到落实。三是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公益性文体设施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四是形成更加完善的县、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开,群众就医方便及时,医疗健康水平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五是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得到扩大,社会救助标准逐步提高,— 13 — 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六是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更加便利、能源更加充足、环境更加优美,群众生活更加舒适。
2006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保持经济增长良好势头、乘势前进的关键一年,也是面临诸多困难、任务十分艰巨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县政府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强钢铁产业
倾力支持津西发展,完成H型钢二期工程建设,确保竣工达产;谋划启动系列H型钢改造工程,抓紧谋划后续发展项目,为建设全国最大的H型钢系列产品基地打好基础。加大对友利、远大、中兴、福珍全、金信、高家店铁矿等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谋划启动5万吨钢构件、20万吨球墨铸管等项目,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整体竞争力。
进一步加强铁矿采选业秩序的治理整顿,搞好新的采矿权设臵,建设好已规划的910个系统标准化井巷。按照“支持壮大一批、限期保留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思路,搞好铁选企业发展规划,适时关闭一批高能耗、低产出、破坏资源和环境的中小铁选企业;鼓励企业联合,建设一批规模铁选企业。研究解决企业与乡镇、村、群众的利益分配矛盾问题,维护正常的矿业生产秩 — 14 — 序。
在做强钢铁产业的同时,抓好友利90万吨焦化、大方铸造技改、太阳能集热芯片等项目和制药、制衣、紫页岩制砖、锰矿开发等产业发展,谋划启动热电联产、焦化厂及煤化工和角砾岩石材开发等项目。
二、做大林牧产业
加快板栗研发中心、福春林木业项目建设进程,支持金地、远洋等板栗加工企业发展,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加强林果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三环两沿”绿化工程,不断扩大以板栗、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和以河系速生杨为主的生态用材林规模,全年造林2.5万亩、200万株;加强果园管理,大力推广板栗矮密早丰、核桃优种嫁接、板栗红蜘蛛无害化防治等技术。以“迁西板栗”被评为省著名商标、60万亩无公害果品基地获得省级认证为契机,加大品牌宣传和保护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继续巩固扩大板栗外销市场,深入实施板栗内销“百千万”工程,确保顺销增效。
加强支持服务,确保长荣肉羊肉牛屠宰加工项目投产达效,并以此为契机,将畜牧业发展推向新阶段。进一步落实鼓励畜牧养殖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抓好国家级秸秆养羊示范县、唐山优种羊繁育等项目建设,推广肉羊肉牛快繁育肥技术,年内培育规模养殖场(小区)100个以上;加强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调整网箱鱼品种结构,全县网箱鱼总量达到1.4
— 15 — 万箱。
以水库除险加固、节水灌溉、集雨水窖、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强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做名旅游产业
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吸引社会资本开发旅游资源。按照建设“双五”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科学制定和实施景忠山西沟养生山庄、兴海湖度假区、栗乡风情园开发规划。巩固提升景忠山、青山关等成熟景点档次,抓好喜峰雄关大刀园、五虎山等新景点建设,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搞好景点包装,打造迁西旅游品牌。鼓励、支持修建星级宾馆、饭店等餐饮娱乐设施,引导景区农户发展“农家乐”项目。加强旅行社建设,扩大业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全方位宣传推介我县旅游资源,使更多的团队来我县旅游。
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帮助业主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建设。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谋划一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能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增长方式转变、增加就业岗位、壮大财政实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对已谋划好的重点项目,做好手续办理、投资主体确定等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
深入开展“六个一”活动,充分发挥干部职工在双向开放引项目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 16 — 结识大客户、寻求好项目,实现以企引企、以企孵企;对已列入全县招商引资重点的项目加强跟踪,提高招商成功率。搞好土地规划调整,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完善冶金、食品、轻工三个工业区水、电、路、讯设施,打造招商引项平台。建立县、乡两级项目基金,为谋划和跑办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和群众利益的矛盾,打击漫天要价、强揽工程等非法阻挠项目施工行为。落实优惠政策,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投资者最大的优惠。认真落实引资、引项奖励办法,对引进项目和优化项目建设环境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精神上给予表彰,物质上给予奖励。
五、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橡胶厂、服装厂等企业破产改制进程;推进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空间。
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行业和领域;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在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使民营资本和项目建设实现有效对接;落实好领导班子成员与民营企业家结对子、交朋友制度,对重点民营企业实行跟踪服务,对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用,推进银企互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组织民营企业家外出学习考察,解放思想,提高素质,促使
— 17 — 他们向现代企业家转变;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项目化、市场化运作,多方筹资,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一城四区(商贸住宅及食品工业区、轻工业区、冶金工业区、兴海湖度假区)建设和创建省级园林城,启动喜峰路和长城路两侧改造,推进高档高层住宅小区建设,谋划滦河(县城段)两岸综合开发项目,完成远大商业区一期开发、长城路拓宽改造、冶金工业区道路硬化等工程;加快自来水并网入户进度,全年新增用户3000户;扩大集中供暖规模,年内新增供暖面积30万m2;积极推进燃气入户工程,燃气入户达到3000户;抓好县城周边山体绿化、河系绿化、道路绿化、重点小区和庭院绿化及企业绿地建设。加强城市和小区物业管理。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加快三屯营、洒河桥、太平寨、罗家屯、金厂峪、新集、东荒峪等建制镇的小城镇建设步伐。
实施好滦河大桥、迁遵铁路修复、三抚路(津西段)改线和村村通工程等项目,积极谋划三抚路(迁西段)一级改线改建、迁丰快速路等项目;抓好三屯营110KV变电站建设和西铺至三屯营、洒河桥110KV输电线路架设工作,对部分乡镇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谋划实施220KV变电站二期增容改造项目,努力打破交通、电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七、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 18 — 帮助津西、大方铸造等企业完善技术研发中心,建立技术研发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实施科技富民工程,搞好课题研究攻关,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与专家学者广交朋友,引进高科技人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全县科技水平。
抓好县一中教学装备现代化建设、实验小学改造项目,启动县第四小学建设;结合农村中小学陈旧校舍改造,发展寄宿制学校,扩大规模办学;扩大农村学校“两免一补”(免收杂费、课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范围;切实发挥一中和乡镇中学的龙头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
完成县医院综合大楼主体工程建设和乡镇卫生院改造扫尾工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加大投入和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装备和技术水平;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加强生育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巩固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成果,深入开展省级环保模范城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积极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搞好废矿、闭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植被恢复;认真落实项目建设环保前臵审批和“三同时”
— 19 — 制度;加强环境执法,强化污染企业治理,严格控制“三废”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加快广播电视、通讯事业发展,加强互联网建设,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谋划新的公益性文体设施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特别是网吧管理,强化对广告乱贴、市场外溢、垃圾乱倒、车辆乱停等不文明行为的治理整顿;推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村镇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完成县志修编工作。加强社区建设,搞好社区服务。做好人防工作,提高人防水平。
八、加强财税金融工作
完善税收征管体制,调整收入增长结构,坚持依法治税,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应收尽收。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继续压减会议费、招待费、车辆使用费,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做好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控制工作;继续深化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县乡集中支付体系,加强支付环节的资金监管;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提高采购质量和水平,扩大节支效果。在确保工资发放、政权运转、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对县重点建设项目、农民增收、南部地区发展、文教卫生等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规范财政性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强化国有资产使用和处臵等环节的监管;认真开展财务大检查,严肃查处私设小金库和帐外帐、坐收坐支等违规违纪问题。
在认真执行国家金融政策的基础上,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 — 20 — 设,为银企搭建互动平台,推进信贷部门不断拓展信贷业务,增加贷款投放,促进经济发展。
九、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棚菜、棚果、棚菌等设施农业,扩大中药材、朝天椒、制种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引进农林牧新品种,研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000人以上,有组织地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人以上;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巩固前三批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扎实搞好第四批41个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
在充分调动南部地区干部群众自我发展积极性的基础上,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向南部地区倾斜,促进南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大对30个相对贫困村的帮扶力度,确保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 21 — 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加强对村委会的工作指导,使其做到民主决策,公正办事。
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掌握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扩大社会保险和救助救济的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筹集社会资金,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救助为基础、社会救助为补充”的全方位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标准,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由现行每人每年800元提高到1000元;将低保对象的医疗费报销比例提高5%,大病费用报销限额由1万元提高到2万元。做好农村敬老院整合改造工作,适当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研究制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并开展试点工作。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保证职工合法权益。深入开展“一助一扶贫济困”活动。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宣传,树立正确的就业导向,促使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就业、企业就业,自谋职业;搞好就业培训,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完成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高度重视移民工作,抓好大黑汀水库西岸路贯通硬化工程,着力解决移民村及库区后靠村在交通、饮水等方面的困难。
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认真解决高标准敬老院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十一、扎实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以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为契机,重 — 22 — 点抓好矿山安全整治工作,全部关闭“独眼井”;继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做好对津西等大企业、公共娱乐场所、商场超市、网吧、学校、医院、旅游景区、建筑工地、锅炉管道容器等重点部位及危爆物品生产经营、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的检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辖区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对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依法追究责任。
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思路,以“平安村居、平安学校、平安厂企、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建设为载体,全力推进“平安迁西”建设;深化“扫黑除恶”斗争,加大对杀人、抢劫、盗窃、爆炸等犯罪行为和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抓好防控体系建设,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环境。
深入实施《信访条例》,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继续推行信访工作五项制度,完善推广信访听证会制度,加强双向规范,引导群众以理性的方式和正确的手段表达利益诉求,力求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强化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树立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恪尽职守,勤勉敬业,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对县委确定的工作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决定、决议和
— 23 — 审议意见,不折不扣地落实;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高度负责,认真办理。坚持工作创新,用创新的思路谋求工作的新突破、新进展,靠创新的方法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深入开展以“提速、提质,为人民、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着力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解决职责不清和由于局部利益驱动引发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解决文件多、会议多和频于应酬的问题,解决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问题。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严格执行行政审批“一条绿色通道”、入企检查“一支笔审批”制度,扩大涉企收费“一票制”试点范围,开展好基层单位特别是企业经营者“下评上”活动,对吃、拿、卡、要、报以及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检查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二是强化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做到依法决策,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解决好多头执法和无人执法问题;加强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增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为民的观念和依法行政的水平,解决好随意执法、蛮横执法和行政处罚事实不清、程序不全、适用法律错误等问题;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行政执法监察,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是强化作风建设,做到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强化民本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做到想民、亲民、— 24 — 为民。坚持深入基层和实际,注意倾听基层和群众呼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尽心尽力为基层、企业和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虚名,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重点、抓大事、抓主要矛盾上,用在抓工作落实上。
四是强化廉政建设,塑造良好形象。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等行为。强化自律意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纪委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等规定和县委“五不”要求,规范从政行为;健全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
各位代表,乘势而上,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再鼓干劲,开拓创新,为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朝着“确保全省十强位次,力争进入全国百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雨花区2007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定稿)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年11月27日在长沙市雨花区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 长 张迎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建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本届政府履职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自信地扛起建设中部强区的大旗,战胜各种困难与挑战,圆满完成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取得了五年五项主要经济指标翻番的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雨花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和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雨花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的五年。
(一)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0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350亿元,年均增长13.5%(剔除不可比因素,下同),人均GDP达到7700美元。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38.5%,五年实现翻两番多。GDP、人均GDP和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中部城区前列,朝着中部强区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突破193亿元,年均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突破162亿元,年均增长2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11元和9025元,年均分别增长13.1%和13.2%,家庭财产普遍增多。“亿元方阵”战略成效凸显,全区九个街道、乡、镇财政总收入都将过亿元。
(二)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产业提质工作成效明显。
截至年底,三次产业结构比预计为0.8:50.1:49.1。全区登记在册的产业项目增至196个,计划总投资达到658亿元。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108家,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51.7亿元,年均增长14.7%;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20亿元,年均增长10.8%。逐步形成了烟草食品、机械制造、床具服装、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区域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2件,湖南省著名商标12件。2003年初环科园正式启动建设,经过五年风雨历程,实现了路成网、厂成片、工业新城成型的格局。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2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引进美的客车、中烟总部基地、晓光汽车模具等各类项目60个,实现投产项目40个,其中汽车、工程机械及其零配件、环保三大主导产业项目占引进项目总量的75%,2 引资总额突破90亿元。到年底,园区工业总产值将突破20亿元,利税将达到1.6亿元。商贸优势更加突出。“两纵两横、三圈三块”集聚效应更为明显,五年新增经营户25347户。高桥、红星、东塘三大商圈提质改造步伐加快,韶山路、万家丽路、劳动路、湘府路商业氛围日趋浓厚。沃尔玛、平和堂、百安居、红星美凯龙、欧亚达等众多知名商贸品牌落户雨花。圭塘河生态景观区、上河国际街区、湘府国际大都会、新城新世界等综合商贸项目稳步推进。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雨花创意产业园”成功挂牌开业。房地产业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支柱,涌现了同升湖、名都花园、奥林匹克、茂华国际湘、绿城桂花城等一批精品楼盘,引导建成了佳天国际、东一国际、汇富中心、中南博远等一批高档商务楼盘。会展产业渐成规模,继续成功承办了五届农博会,红星国际会展中心承办各类大型会展200多个。都市农业稳步发展。红星农业在全省的龙头地位日益巩固,蔬菜水果批发、生猪屠宰占到全市总体份额的50%。在全省率先免征农业税,及时足额发放了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依托近郊区位优势的都市休闲农业蓬勃兴起。
(三)全力构筑发展平台,城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基础设施建设气势如虹,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五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85亿元,完成各级重点工程建设115项。五年累计拆迁腾地24757亩,拆迁房屋面积118.3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达到67.7平方公里。五年累计新建、改造城市主次干道36条,新增城市道路89公里,“六纵七横”的现代化交通路网基本形成。通过机场高速、人民路、长沙 大道、劳动路、香樟路、湘府路、时代阳光大道、木莲冲路、新建西路、赤黄路的建设,实现了城区东西的延伸;通过万家丽路、韶山南路、沙湾路的建设,实现了城区南北的拓展;新区治成功搬迁,为雨花腹地全面开发注入了强大动力;武广项目全面启动建设,“两转变一纳入三同步”拆迁安臵模式成功试点。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投入2.58亿元改造背街小巷43条,完成社区整治60个,新建、改建公共站厕154座,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38.5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60.9万平方米。2006年开始年投入1000万元,实施市政、环卫、园林进社区。完成水利建设资金投入1.39亿元,建成了王家嘴处险工程、潭阳垸防洪工程。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比2004年提高24个百分点,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活力与影响力日益彰显。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区经管站等8家企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妥善处理了一系列遗留问题。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施部门零基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会计集中核算,逐步完善了区街(乡、镇)两级财政分成体制。政府采购五年累计节约资金4883.9万元,节支率达14.2%。五年累计完成招投标294项,中标金额18.6亿元,节省资金4.7亿元。成立了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累计完成779个财政性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结算评审,其中结算评审项目486个,送审金额36.8亿元,核减率达34.8%。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推行“村账委托乡(镇、街)代管”,加强了村级资金的源头管理。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五年共组织建设资金17.9亿元。加强4 银政企沟通对接,努力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组建了农村合作银行。积极推行计划、查证、审理、执行“四分离”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了湖南红星人才市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为投资者开辟服务“绿色通道”,建立了“两级平台、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模式。五年来,全区各级政务中心共受理办件达66万件,被评为省政务公开示范区。加大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和整治力度,深入开展了清理无证无照非法经营工作。开放型经济成果丰硕。五年签约项目累计276个,签约资金356亿元。五年实际到位外资6.37亿美元,年均增长44.3%。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重大招商节会,成功举办了2003投资雨花之旅、2004雨花(杭州)投资环境推介会、2005环科园(深圳)投资说明会和长沙温州汽车产业对接座谈会、2006 香港推介会和首届商文化节、2007雨花(上海)招商推介会等大型招商节会,雨花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有效扩大。
(五)致力改善群众生活,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04年以来,全区共投入资金1.44亿元实施省市八件实事工程。五年直接用于文化、教育、民政、社保和新农村建设等民生方面的资金累计12.1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30.1%。五年累计新增就业490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981人,实现了“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清零。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全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种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分别达20566人、13748人、9778人、6600人、8075人。黎托武广项目1380名拆迁农 民纳入养老保险,1670名拆迁农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五年累计保障61.5万人次,发放保障金5476万元。农村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拓宽,近三年累计保障10.9万人次,发放保障金434.2万元。实施特困家庭大病医疗救助,累计救助1818户,发放救助金418.5万元。建设德政房119套。成功实施廉租住房建设试点,建设廉租住房20271平方米。“两安”工作不断创新,从“洞井模式”、“莲湖模式”到“武广模式”,无不体现了雨花人创新求变的探索精神。五年来,全区完成生活安臵房建设面积216.6万平方米,完成生产安臵面积17.3万平方米。社区建设和文明创建引向深入。五年全区共计投入2300万元用于社区阵地建设,社区阵地面积平均达到300平方米。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打造了义工俱乐部、雷锋超市、社区文化节、社区“五日活动”、“新市民教育”等特色品牌,全区95%的社区和85%的村创建为区级以上文明单位,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区。五年新建学校4所,改扩建学校32所,新增学校用地314.2亩。在全省率先实现“班班通电脑”。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就读16205名,占全市农民工子女就读总数的1/3。“新三好”评价体系、“社区小义工”实践活动荣获全国德育创新奖,“两项教育督导评估”取得全省总分第一。成功创建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五年累计申请专利3551件,授权专利2040件。高标准建成区图书馆,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以迎接党的十七大为主题,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了“和谐盛世”、“期待”等作品。我区荣获全国诗词之乡荣誉称号。区档案馆评为省特级馆。推进流动人口“旅店式”管理与服务模式,计划生育率达99.5%,6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成功创建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成功抗击了“非典”和“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参合人数达63279人,参合率达96.7%。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已完成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所的建设。推进“平安雨花”建设。成功处臵了三湘客车、长沙摩托车厂、中南石油局等群体性突发事件。侦破了一批恶性刑事案件,命案侦破率保持在90%以上。社会治安防控不断加强,“两抢一盗”案件大幅下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监督检查,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建立信访包案制度,重点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充满人文关怀,被评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国防动员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史志档案、物价、统计、人防、机关事务管理、物业管理、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台务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侨联、科协、老龄、关协等群团组织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六)民主法制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共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708件。成功组织了第五次和第六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村委会选举实现了全面直选,第六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直选率达96.3%。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建成宣传文化法制中心(站)81个。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项目369项。广 泛开展行风评议活动,社会监督评判机制不断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咨询制度,成立了区专家顾问团。对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重大建设项目的确定,事前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组织进行审慎周密的论证,提高了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关注困难群体,重视社情民意,向社会承诺的实事工程件件得到落实,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许。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的五年,是砥砺兴业、成绩卓著的五年,是承前启后、开创未来的五年。回首五年创业,丰收和喜悦同在。这些成绩与进步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奋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驻区单位,向关心雨花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老干部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本届政府五年工作,有几条重要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一是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区域经济在更高起点和更优平台上的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始终坚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营造了发展的比较优势,同时适时推动“两个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雨花实际、与时俱进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三是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扶助困难和弱势群体,实现和8 发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始终坚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营造了区域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些经验,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思想观念、服务意识和政务效率,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区域产业聚集优势仍然不够明显,经济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够强;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城市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构建和谐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城镇居民就业、失地农民转移就业和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就读压力仍然突出,低收入群体生活仍然比较困难。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改革和发展中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对下届政府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区第三次党代会发出了全面建设中部强区的号召。未来五年,我们面临建设中部强区前所未有的机遇。纵观国际国内大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区域合作方兴未艾。长株潭城市群有望成为中部新特区,我区拥有东进南拓的极佳区位优势,特别是武广新长沙站将在未来五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八平方公里新城将掀起发展的壮阔波澜。未来五年,我们必须迎接建设中部强区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经济体制深刻 变革,利益格局重新调整,思想观念相互激荡,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这一时期既是“发展黄金期”,同时更是“矛盾凸显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任务仍然异常艰巨。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合理引导利益诉求,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任务变得更为复杂和紧迫。肩负建设中部强区重任,知困然后能自强。未来五年,我们必须承载建设中部强区的时代要求。建设中部强区,需要雨花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握时代脉搏,争创发展新优势。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快区域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和产业的培育壮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文化创新,把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坚持率先发展的理念,将雨花臵身中部乃至更大范围比较和评价,通过更广阔的视野分析我们的不足,从而抢抓新机遇,承接新挑战,迈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着力实施“产业集聚、生态文明、开放创新、和谐建设”四大战略,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提升开放层次水平,率先构建和谐社会,为率先建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部强区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直接利用外资10亿美元以上,累计引进省外境内资金150亿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10 分别增长10%和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单位GDP能耗每年降低4%以上,城区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城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为全面完成今后五年工作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产业集聚战略,着力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结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按照“一区一城、两纵两横、三圈三块”的产业整体布局,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区一城”即以武广客运专线长沙站及其配套项目为主体的黎托商贸新区,以环科园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支撑的工业新城。“两纵两横”即以韶山路、万家丽路为纵轴线,以香樟路和湘府路为横轴线,打造高品位、高投资强度、高税收贡献率的新兴服务业走廊。“三圈”即以东塘、红星、高桥为主体的三个商贸服务业经济圈;“三块”即以体育新城、报业集团、出版物交易中心等项目为主体的文化创意板块,以洞井同升湖、植物园、清泉寺等项目为依托的生态旅游板块,以全洲物流港、中烟物流等项目为代表的现代物流板块。
落实特色立园理念,全面建设工业新城。坚定“工业新城”开发战略。通过工业带动商贸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实现二产与三产、工业化与城市化、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3-5年内,园区建成区人口达到8万左右。坚守“专业园区”产业定位。在汽车、工程机械及其零配件、环保三大主导产业上下功夫,力争五年后主导产业集聚企业达到150家以上。坚持“错位发展”招商思路。通过打造标准 厂房和总部经济两大板块,有效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坚信“工业强区”发展前景。完成园区东区规划编制和调规工作,使园区实际开发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远景控制30平方公里。到2012年,将环科园建设成为入园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三个比重。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到2012年达到50%以上。提高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到2012年达到20%以上。提高服务业税收占全区地税收入的比重,到2012年达到40%以上。重点在三个方面突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会展、商务和科技等生产服务,积极发展会计、审计、法律、职介等各类中介服务,以及广告设计、室内装潢、动漫游戏、市场调查、环境艺术等文化创意服务。服务业集聚实现新突破。把服务业放在优先位臵发展,着力引导建设物流园、总部楼宇、科技孵化园、产品交易市场、商贸商务区等服务业集聚区,引导同类型、有特色的服务业企业实现区域性和楼宇化聚集,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服务业引进输出实现新突破。针对新型服务业态和品牌龙头服务企业,主动出击引进企业总部、专业服务等高端项目,丰富区域服务业层次。积极引进信息化管理模式和先进管理理念,促进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品牌塑造等方面实现创新。积极培育区域会展、酒店、物流等服务业特色品牌,实现服务业的品牌输出和连锁经营。
(二)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区整体功能与品位。
立足区域生态平台构建,完善城区配套功能。按照老城区(“内四塘”)、核心区(新区治板块)、工业园区和武广新区的区域概念,保持基础设施投入规模,进一步提升区位优势完善配套功能。老城区着力抓好城南路、车站南路、曙光路、长沙大道、劳动路等路网改造提质。核心区着力抓好以“新四纵三横”为重点的道路建设,纵向建好沙湾路、洞井路、曙光南路、圭塘路,横向建好曲塘路、湘府东路、木莲冲路,打通断头路、连通区域路,实现跨区相连、道路成网。工业园区着力抓好环保大道、金井路、花卉路等主次干道建设。武广新区着力抓好“一核、两轴、四组团”核心区整体规划建设,“一核”即新长沙站,“两轴”即武广新城东西发展主轴和沿浏阳河景观次轴,“四组团”即南北两侧居住服务四个组团。完善武广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抓好劳动东路、曲塘路、香樟东路、黎托路、新花侯路、红旗路和杜花路等道路建设。
推进区域生态景观建设,凸显雨花特色魅力。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切实保护好城区绿地、山体、水体等自然资源,加强城区生态景观建设,展现区域生态特色优势。充分利用好东南部1500公顷森林资源,发展周边生态项目建设,形成以省森林植物园为中心的生态景观休闲区。实现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好清泉寺生态公园项目。将浏阳河流域生态建设融入武广新城建设的整体框架,编制并实施《黎托武广新城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推进浏阳河风光带项目建设,满足周边市民休 闲观光需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圭塘河生态景观区,在保持本区域绿色空间形态的前提下,结合环境整治,将项目建设成为以湿地公园、生态绿地为主,集游览、商贸、居住、休闲于一体的高品位、高档次生态景观区,在长沙南城营造一个优质生态环境空间。
加强区域生态环境整治,打造优美人居环境。强化“建管结合”,按照构建大城管格局的要求,推进维护作业市场化、社区管理物业化、管理监督专业化、指挥调度一体化、考核评价科学化。倡导“新社区、新环境、新管理”,搭建数字化城管平台,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和模式,实行城区精细化管理。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消除燃煤锅炉,加强建筑工地和渣土运输车管理,控制扬尘污染,使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5天。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污染整治,使全区范围内主要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污染减排目标。加强城区噪声污染整治,城区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2类标准。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加强市民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市民共同营造空气清新、街道整洁、景色优美的和谐人居环境。
(三)实施开放创新战略,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
创新招商理念和方式,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水平。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契机,推动招商理念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招商方式由全员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招商内涵由全面14 招商向产业引导招商转变,形成区域合作大背景下的投资洼地优势。重视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实施项目的全程督办,对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有针对性地整体打捆策划包装,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和效益预期分析;对已明确的项目,采取团队跟进措施,帮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系列问题。实施“走出去”战略,根据区域支柱产业和产业链需求,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全力争取在雨花设立“一部三中心(总部和管理、研发、销售中心)”。珍惜区域已引进客商资源,推进“以商招商”,争取香港、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客商二次投资。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经济发展内在活力。坚持平等保护物权,落实省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自主加快发展,提高非国有投资比重。推进银政企合作,改善融资条件,发展担保行业,促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重点地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引导本土企业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上市前的有关问题,推进进入上市申报程序,争取区域3-5家企业上市。积极发展各类要素市场,促进区域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与整合。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加大对市场的整治力度,查处假冒伪劣商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营造全民创业氛围。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抓好行政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发扬雨花人勇于改革、善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在重点工程、重点企业和重要岗位培养锻炼公务员队伍,使一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优秀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注重智力引进工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激发区域人才资源活力。鼓励企业加大对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的引进力度,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发挥区专家顾问团智力资源优势。强化开拓意识和创业意识,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营造能人办实业、干部干事业、企业创品牌、工作上品质的浓厚发展氛围,让创造的智慧竞相迸发、创新的人才大量涌现。
(四)实施和谐建设战略,着力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形成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幸福安康的生动局面。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优质与公平。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确保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增长比例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强化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工作,确保落实教育用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五年完成10万平方米的教育扩容,新建标准化学校10所。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建设好长沙“职教城”。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依托“新技术、新评价、新三好”支点,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各项政策向一线教师倾斜,提升师资整体素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积极发展和引进技术16 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开发非公有制经济、非农产业和社区、家政等新型就业岗位,重点解决下岗职工、新生代农民和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加强就业培训,充分运用财政补贴政策,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协调推进的培训工作机制。健全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实施城镇非从业居民、少年儿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基本医疗保障的全覆盖目标。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大投入进行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健全社会管理体制,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性建设,深入开展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单位)创建活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洽社区居民间的人际关系。大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体育活动,深化“社区文化节”活动品牌,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依法推动拆迁安臵,实行新的拆迁补偿安臵政策,使广大拆迁户享受改革开放和城市化推进的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状况,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深入推动流动人口“旅店式”管理,促进流动人口同当地居民和睦相处。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国防教育和人防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工作质量。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抓好矛盾和纠纷化解 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打造“平安雨花”。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们建设中部强区的重要时期,也是迈向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全区人民的不懈努力,到2012年,雨花经济更具实力、城区更显新貌、生活更为殷实、社会更趋和谐。各项经济指标跻身中部前列的实力雨花得到展现。到2012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将迈上600亿元台阶,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上,一般预算收入迈上30亿元台阶,区域综合实力在中部城区的排位将更为靠前。武广客运站日均客流达到10万人次,黎托新城作为中南地区区域性的铁路客运中心和具有商务功能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副中心悄然崛起,雨花在中部地区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更强。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的活力雨花得到展现。到2012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000元和14000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80%、72%、76%。教育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公共文化体系较为完备,公共安全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和谐互动,充满生机、富有活力、和谐安宁、生活美好的雨花区展现在我们眼前。具备最佳人居环境城区条件的魅力雨花得到展现。到2012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绿地率达到3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圭塘河生态景观区、清泉寺生态公园、浏阳河风光带全面建成,城区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适宜创业、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更加凸现。
三、2008年的工作重点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同比增长11.5%;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0亿元,同比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6.7亿元,同比增长17%;实际到位外资2.23亿美元,实际引进省外境内资金32.5亿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9%;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4%。为此,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产业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杨子冶金、久润机械等亿元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实现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家以上。推进总部基地建设和标准厂房建设。启动15万平方米总部、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78万平方米中烟总部基地建设。实现晓光汽车模具、先步信息、华宇机械、新龙电器等15个项目的投产。启动园区新一轮扩规工作。抓好商圈板块建设。通过高水平的规划设计,超高层标志性建筑群的开发,引导东塘商圈向多功能、综合型、现代化方向发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落实整体规划,实质性推进以都市综合体为主要特征的红星商圈建设。抓好红星国际星城、红星冷冻食品市场等项目建设,办好第十届农博会。按照“新高桥、新 商圈”的总体规划,提质改造以高桥大市场为中心的八大专业市场,着力培育以万家丽路为轴线的现代商贸板块。支持上河国际街区综合商贸项目开业运营,扶持高桥现代商贸城、高建二期建设。以武广客运长沙站建设为契机,主动参与核心区产业项目对接,启动建设海宁皮革城、中港珠宝城等项目。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加快推进长沙广电、报业中心等项目建设,深化提质喜乐地卡通公园,建设好湖湘文化博览馆、中南创意设计中心、创意版权基地等特色项目。加强项目招商策划。策划包装一批产业带动性强、资源整合度高、综合效益好的优势项目,形成引进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开发格局。制定“项目套餐”,重点抓好棚户区、“城中村”、商圈板块等综合项目的打捆招商。实质启动自然、石马“城中村”开发,通过大财团和战略开发商整体运营,提升综合开发效益。组织到北京以及赴美召开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办好第二届商文化节。
(二)突出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
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年安排区级重点工程项目17项,总投资16.2亿元。抓好长沙大道、马王堆路、曲塘路、井圭路、时代阳光大道北幅等5条续建道路的竣工通车。启动建设湘府东路、沿河南路、石坝路、洞井路、白洪路、沙湾路、金井路、航空路、曙光路(香樟路-太阳城)、圭白路、圭塘河生态景观区等11个新建项目。完成车站南路的提质改造和花桥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配合省市启动劳动东路、香樟东路、花侯路、黎托路、合丰垸城市防洪等武广项目配套工程的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广泛20 动员各种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将城管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继续落实“重心下移”措施,着力构建管理规范、运转高效、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好区级数字化城管平台,2008年初投入使用。积极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自觉履职率达到50%以上。加强渣土监管工作,减少扬尘污染。全年新建、改建公共站厕49座。切实抓好拆迁安置。依法加快征地拆迁,全年完成拆迁8000亩。积极借鉴“武广模式”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按照有利土地集约、有利城市形象、有利产业发展的理念,落实“全面清理、区别对待、高效运作、保障权益”的总体思路,做好征地拆迁新老政策的衔接、过渡工作,维护拆迁安臵过程中的公平正义。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改革,积极盘活安臵土地资源。抓好生产安臵项目的包装和策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高效益生产项目。
(三)突出推进各项制度创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发挥市场融资机制,突破融资瓶颈,尝试独立项目运作,区别不同情况,探索政府入口、金融孵化、市场出口的引导性模式和融资拆迁、熟地挂牌、收益回报的具体运作方法,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深化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增强财政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抓好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土地管理,加大闲臵土地处理力度,推进土地的盘活与开发。研究经济奖励政策对产业的扶持作用,增强经济政策的引导效能。优化项目建设环境。落实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办法的项目工作机制,抓好项目 的定期调度和如期推进。强化一站式服务和投诉处臵职能,减少卡壳环节,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坚决依法打击项目建设中非法阻工闹事、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加强投资环境监督工作,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加大对现行违章和非法填土的处臵力度,加强动态巡查,对新出现的违章建筑和非法填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臵。
(四)突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发挥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以迎奥运为主题,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建设40家绿色网吧,办好区第二届运动会。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全年慈善募捐200万元。树立全民社会保险保障意识,突破企业社保扩面的难点。做好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抓好离任审计。完成“村改居”试点村体制转换工作。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完成三格无害化厕所改厕200座。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开展城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并建立全区污染源数据库。积极推动国防建设,建设好民兵高炮阵地。推进平安雨花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人口管理模式,完成城市安防系统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执行难案件困难群众救助机制、矛盾合力化解机制,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预测预防,健全应急处臵机制。建立健全信访长效机制,构建基层信访平台。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日常管理与监督,及时整改安全隐患,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22 落实十项惠民工程。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抓好就业再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扶助、社区环境整治等省市八件实事工程,促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此基础上,完成区内十项惠民工程:做好黎托武广项目拆迁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高效优质建好黎郡新宇一期工程,确保2009年春节前为武广拆迁农民提供20万平方米安臵住房;抓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确保覆盖率达到98%以上;年内完成教育扩容3万平方米、开工3万平方米;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完成失地农民就业培训2000人次;新建3-5个标志性社区阵地;新增养老床位100个;重点开展环科园、树木岭、黎托片区污染源整治,完成污染减排目标;空气质量优良率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完成2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和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
(五)突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建设以人为本的政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集中财力办大事,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快建设公共财政体制,把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财政的主要功能更多地投向公共建设、公共管理、公共教育、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救济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领域,加大对自主创新、战略产业、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的支持力度。建设透明的政府。将权力变为责任,积极推进政府决策透明、办事程序透明、公众评价透明,让人民充分享受知情权和监督权。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将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让群众感觉平等、亲切、公正和透明。全面开展工作绩效考核民主评议,让不同层面的社会公众评议政府部门工作。建设法治的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执行人大决议,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和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建设责任的政府。强化行政问责,形成责任履行、责任监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的完整链条。关注民生冷暖,注重人文关怀,维护公平正义,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做到志存高远、甘于奉献、勤勉务实,以良好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雨花走过了辉煌的奋斗历程,未来雨花将朝着更为振奋人心的目标迈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为率先建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部强区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河东乡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
河东乡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4月28日 河东乡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河东乡政府乡长
张万明
现在,我代表河东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2009年政府工作
2009年是全力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乡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负重拼搏,扎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乡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9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720万元,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9826万元,增长8.6%,第二产业2096万元,增长13.3%,第三产业3798万元,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60万元。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达到2170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17元,较去年增长341元。全乡经济发展呈现出步伐明显加快、效益显著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等特点。
——全力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紧紧围绕节水增收这条主线,深入实施水权水价改革,水权证、水权明白卡发放率均达到100%。水权总量控制到井到协会,11个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运行,全乡33套机井智能 1
化取水计量设施运行正常,全社会节水意识显著增强,政府调控、群众参与的节水机制初步形成。三年共完成压缩灌溉面积8502亩,通过核减水权、GPS定位、建档立卡,得到了市、区验收组的肯定。高度重视规划指导,强化技术支撑,狠抓市场营销,扎实开展“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年”和“温室定植、暖棚进畜攻坚月”活动,2009年完成设施农业建设439.1亩,其中日光温室97座,135.1亩,养殖暖棚304亩,占区上下达任务400亩的109.75%。建成连片50座以上日光温室示范点1个,2009我乡被区委授予“全区设施农业建设先进乡镇”荣誉称号,五桥村被区委授予“全区暖棚养殖建设先进村”荣誉称号。全乡举办日光温室技术培训办120余次,培训人数达到10106人(次),发放资料2.3万余份。大力推行区域化种植,全膜种植面积达2.27万亩,其中小畦灌溉2.04万亩,有效减轻了夏灌压力,在大旱之年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大力发展特色强势产业,加速提升畜牧业发展的水平。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把种植业结构调整与企业产业化项目结合起来,与银武种业、市农科所、黄羊糖厂、达利园集团等企业积极沟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2009年全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7837亩,其中夏粮21400亩,秋粮8530亩,经济作物6642亩,完成玉米制种2640亩、甜菜种植3300亩,加工型马铃薯种植500亩。夏秋经比例达到5.8:2.3:1.9,种植结构基本趋于合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引进酒泉大敦煌农副产品购销有限责任公司,与达家寨村十组达成土地流转协议,出租土地500亩(400元/年),通过达家寨村十组的尝试,极大的促进了我乡土地有序流转。引 2
导群众积极转变观念,从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向集中养殖、规模化养殖转变;从传统养殖向标准化养殖转变;从经验型养殖向提高科技含量转变。畜牧产业逐步壮大,全乡规模养殖户达到1247户,新增62户。年牛存栏7501头,牛出栏4435头;羊存栏14796只,羊出栏9446只;猪存栏20945头,猪出栏27236头;鸡存栏3.97万只,鸡出栏8.38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580万元,人均畜牧业纯收入135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上。在钦赐地村新建高标准生态养殖小区1个,入住养殖户8户。五桥村建成高标准生态养殖场13个,共6750平方米,全乡动物防疫工作不断加强,畜禽综合防疫密度达96%以上,确保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2660万元,扎实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年”活动,投资47万元的上腰墩村2公里主干道路已完工通车;总投资75万元的汪家寨村一、二组1.8公里道路硬化已完工,十组1.2公里路基铺垫已完成,今年即可完成混凝土硬化。完成上腰墩村、汪家寨村、乐安村、钦赐地村日光温室示范点电力配套设施工程,架设变压器四台、线路2.5公里。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富民强村工程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程,年内全乡累计新建小康住宅96户,完成危旧房改造132户,发放危旧房补助资金49.2万元。大力推进“万公里渠道建设工程”,翻修斗渠5公里,衬砌U型渠23公里。
——积极推进“1+1”增收富民工程,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实施“1+1”增收富民工程,以努力实现户均搭建1座日光温室或 3
建1个标准化暖棚养殖场,户均长期输转1个劳动力为目标,把发展劳务经济当作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来抓,狠抓农民培训和劳务输转,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不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5场(次),农民培训5856人(次),科技入户率达到了95%,发放各类培训资料15000多份。为加快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经营格局打下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同时按照扩大分子,减不分母的目标,狠抓劳务输转,年内累计输转劳动力3960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1000人,实现劳务收入1800万元。
——高度关注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惠农强农政策,真正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对2009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30.87万元严格按照“一册明”、“一卡通”的要求全部发放到户。进一步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3588户、14301人,参合率达96%。大病医疗救助25人,发放补助金 5.5万元。各类农机具补贴283(台)件,补贴资金38.2万元,家电、汽车、摩托车等补贴412台件,补贴资金18.63万元。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铺设自来水管道3.5公里,自来水受益人口11756人,普及率达73%;加大农村新能源利用,建成农村户用沼气70户。教育事业长足进步。新建校舍200平方米,中小学入学率、升学率、巩固率均在99%以上,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加快发展卫生事业,保障群众健康。已完成乡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临床设施完善的乡卫生院门诊大楼已投入使用。关注弱势群体,认真解决全乡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帮助贫困群众的脱贫解困。全乡共保障低保对象219户781人,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23.5万元。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纳入农村五保对象79户,4
发放资金13.1万元,发放各类救济救灾款17.9万元。充分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工作方针。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投资60万元,占地360平方米的乡综合文化站已全面竣工,新建农家书屋11个,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大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力度,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9‰。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惠农政策,2009年落实奖励、扶助资金4.8万元。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扎实推进,普法工作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围绕建设“平安凉州”,坚持严打、严防、严管、严控方针,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化群防群治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信访工作责任制,信访工作全面加强,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局面。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得到有效推进,全乡经济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乡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为河东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乡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各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河东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河东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有了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但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与我乡经济发展不相协调;二 5
是产业发展没有特色,依然以大田种植为主;三是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创新意识差,观念转变慢;四是政府工作的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相当的差距;五是乡行政经费不足,支持发展经济的力度不大。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我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深入研究,认真解决。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河东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为辛勤付出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同时,也为河东乡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深感焦虑。实践反复证明,无论在什么样的形势下,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依靠全乡人民,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胜利、开创新局面。
2010年政府工作
2010年是深入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近期目标的攻坚年,更是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2010年我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这条主线,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核心,扎实开展设施农业体质增效年活动,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大特色产业培育,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10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17440万元,增长10.5%;其中农业产值达到10670万元,增长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80万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50元,增长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
一、抢抓政策机遇,全面完成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各项目标
任务。
加快节水改造工程建设。2010年是是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近期目标的攻坚年,我们必须抢抓政策机遇,动员广大群众在国家项目支持的基础上,苦干、大干,着力完善和配套田间末级渠道建设,千方百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灌溉条件;坚持质量、进度和效益相结合,加快工程进度,完成杂木、黄羊灌区干支渠改建30公里,配套田间节水面24200亩。
着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要更加坚定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年内完成设施农业建设任务670亩。大力开展“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年”活动,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建设,年内建成30亩以上日光温室示范点3个,建成养殖示范区3个,新增养殖大户75户。新建设施农业力争4月底全部动工,8月份全部完成墙体和后屋面,9月底前全部定植进畜。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农户每座棚都符合技术规范。制定温室瓜菜、红提葡萄、食用菌发展规划和技术规范、栽培标准。注重典型引路和效益驱动,注重农户示范带动,抓好政策引导、土地流转、基础配套、技术服务、良种推广、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用足用好市、区关于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完善技术人员技术服务承包责任制,健全以乡农技干部和村科技助理员为骨干,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农技推广网络组织体系。尽快完成2009年日光温室水窖验收、缓冲房修建工作,兑现补助资金。
坚守水权底线不动摇。进一步优化水权配置,严格总量控制 7
与定额管理,健全水权分配落实机制,严厉打击违规取水、破坏地下水计量设施等违法行为。认真落实水资源配置计划,压减灌溉面积5496亩,黄羊灌区地下水水权控制总量81.84万立方米(面积1964亩)、地表水1061.85万立方米(面积20213亩);杂木灌区地下水水权控制总量16.67万立方米(面积400亩)、地表水1360.66万立方米(面积15268亩);落实水权改革各项措施。
大力推进大田节水。要把带动农民增收,发展节水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作为实现节水增收的一项革命性措施加以推广。积极探索推行多种节水增收模式,更加夯实建设节水型农业的基础,围绕种植结构调整,依托旱作农业项目,大力推广全膜覆盖、垄膜沟灌技术,实行区域化种植,在钦赐地村、河东村、达家寨村分别建立620亩、350亩、35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点,努力建设一流的高效节水农业示范乡。
切实加强生态工程建设。认真抓好农田防护林网改造、通道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为主的林业项目建设。加大“条田林网”更新改造工程实施力度,力争完成农防林更新改造244亩、通道绿化4公里,义务植树1.5万株,以黄斑星天牛为主的林木病虫害防治达到100%。
二、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抢抓各项优惠政策的机遇,加强项目衔接。集中力量争取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年内全面完成上腰、下腰、新腰、王庄4个村984户3960人饮入户工程;
争取修建国债沼气项目300户;
完成末级渠道配套建设50 公里; 建设通村道路3公里;
完成投资476万元,面积3500平方米的乡政府办公楼建设。争取完成汪家寨、上腰墩中心小学改扩建工程,建设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以上。
完成投资15万元的上腰墩、达家寨村级办公阵地建设。
三、扎实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以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百村万户”小康住宅建设工程,重点抓好乐安村、上腰墩村新农村住宅建设规划编制,整合项目资金和社会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健全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机制,高起点、高标准抓好乐安村八组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整组改造住宅31户,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四、切实抓好农民培训工作,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核心力量,要加快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要加快培养有文化、高素质、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围绕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日光温室、暖棚养殖、经济林技术、节水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为主,切实加强日光温室食用菌、蔬菜及林果种植和养殖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培训。通过印发宣传材料、聘请教授讲课,赴外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努力使广大群众每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户户培养1名科技明白人。要把劳务基地建设做为稳定劳务输出队伍和扩大输转规模的突破口,采取“定单”输转、技术输转、集团式输转等方式,不断拓宽输转领域,不断扩大输转范围,促使我乡富余劳 9
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逐步使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智力型和技能型转变,从而拓宽我乡农民群众的增收渠道。全年力争培训农民4500人(次),其中劳动力技能培训109人(次),建成科技示范点7个,输转劳动力3753人(次),有组织输转1764人(次),创劳务收入3930万元。
五、落实各项制度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按照“一册明、一折统”的具体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资金。在做好稳定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各村具体情况的土地流转方式,鼓励和支持以租赁、转包、互换等多种流转形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抓好达家寨村二组、三组、十组1362亩土地流转试点工作。积极支持畜牧养殖、蔬菜营销等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壮大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全面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大力推行合作组织(经纪人)+农户的运作模式,促进我乡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快农作物秸杆青贮氨化技术和牛羊冻配技术的推广应用,采取优化畜禽结构、建立防疫体系、完善防疫制度等综合措施。大力推广玉米全膜沟灌、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蔬菜膜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力争全年引进示范新品种2个以上,示范和推广新技术2项。要把培养和壮大有一定专业特长、对农民群众有感情、热爱农村事业的农业技术人员聘为村科技助理员。深入开展“科技服务进村入户”和“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使农业实用 10
技术普及率达96%。
推进全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落实“两免一补”等政策,积极促进中心小学建设,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从师德师风、校训校风、学生学风、师资力量、社会环境等方面努力提高教育的软实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全面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乡综合文化站、全乡11个村农家书屋综合配套并投入使用,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新建五桥、达家寨、钦赐地、上腰墩、河东村村级文化阵地;计划建设文化活动室40间800平方米,配套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配备齐全的娱乐设施、健身器材等设施。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认真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管理活动,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加强我乡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进一步落实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河东乡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使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经常化,严格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努力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不断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优先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8‰以内。积极争取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全方位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高度重视特困群众、五保、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和社会救助及优抚工作,做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补助金发放工作。标本兼治、统筹规划、11
协调发展,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全面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措施。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着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水平。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接访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致力建设“效能”政府
各位代表、同志们,建设和谐新河东,是全乡人民的共同心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把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办利民之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树立良好的政府新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河东发展、新的蓝图已经绘制,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新的风貌、新的形象,不辱使命,负重奋进,凝聚全乡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励精图治,乘势而上,为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 月 日在 镇第八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第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一、五年来工作回顾
第七届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镇完善“十一五”期间规划目标、巩固成绩稳步发展的重要五年,也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五年。在这五年中,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镇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十七大会议精神,立足盐池镇情,紧扣发展第一要务,负重自强,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基本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五年工作目标,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轨道,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较大幅度增长,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水、电、路、信息比较畅通,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得到进一步拓展,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深入实施,基本上实现了镇七届一次人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五年来,我镇先后被十堰市委、市政府授予“信用乡镇 ”、“ 卫生乡镇 ”、“ 无邪教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被丹江口市委、市政府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责任区”、“服务移民外迁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同志被十堰市委授予“ 村干部”,被丹江口市委授予“ ”,等十几名同志被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发展为先,总体指标完成良好
通过上届政府五年扎实工作,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各项综合经济指标得以圆满完成。
一是财政工作健康有序。五年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形成立项、使用、监督全程公示,60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400万元扶贫资金、500万元老区建设资金全部做到专款专用。五年来,全镇共向农民发放各类涉农补贴3600万元,全部采用“一折通”发放,共向消费者兑付补贴110万元。强化了农村“三资”管理及事业单位的“零户统管”工作,群众满意度很高。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加大。五年以来,争取省市各类建设资金多万元,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余万元,年均增长率达18%,极大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及投资环境,有力拉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步伐的加快。
三是农民收入大幅提高。通过五年的扎实工作,农村产业结构得到逐步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增幅明显,到去年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74元,年均增长11.3%。
(二)项目为重,重点工程深入推进
根据镇情实际,镇人民政府换届以来,着力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通村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夯实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是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全镇五年共造林1.5万亩,苗木成活率较高。通过与市武当长青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合同,突出发展中药材生产,全镇中药材面积已达1.2万亩,其中以木瓜为主面积1.05万亩,草本以夏枯球、决明子为主,面积0.15万亩,百里药材长廊建设初见规模。在林业政策不利于耳菇发展的情况下,木耳推广喷灌高产技术,香菇推广袋料生产技术,提高了耳菇单产量和质量,依托裕康公司成立庆林菌特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袋料香菇60万袋,高产木耳10000余架,五年来全镇黑木耳总产量近19万公斤,香菇总产量达到50万公斤。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娃娃鱼养殖,目前,全镇有3个大鲵养殖场,与当地农户进行合作化养殖经营,规模化养殖初步启动。
二是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基本思路,在这五年工作实践之中,我镇大力加强农业服务配套体系建设,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市场得到有效监管,农村实用种养技术进一步推广,在三岔河、水竹园,大岭坡村集中力量发展了烤烟产业,从2010年的200亩到2011年的1000余亩,创税收60余万元。抓好了两个“小农水”工程建设,完成了农田渠系配套建设。
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快速推进了等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突出了拆迁量大、筹资力度大和建设体量大的特色,尤其是,有效改变了农村面貌,建设成效显著,2009、2010连续两年获全市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考评三等奖。村村通公路建设成绩显著。五年来,修通村组公路158公里,硬化100余公里,修通并维护盐房、盐官公路,其中盐官公路硬化5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公路,并完成改板河等3个村的候车亭建设,投资250余万元新建钢筋砼平板桥两座(庄子口大桥、柳林坪桥),建漫水桥20座。集镇建设步伐加快。根据规划需要,实施1300多万元的集镇河堤治理工程4.3公里,投资11万元硬化商业街道路,投资40余万元进行新修复兴街下水道400米和道路300米,集镇整体面貌得到极大改观,同时,镇党委、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借小流域治理之机,在河堤主要路段上建设长2000米集防洪、景观于一体的防护栏,盐池大桥栏杆改装正在施工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投入60万元完成大岭坡、庄子、长滩河等村600亩土地治理项目,投入400
-***41516-
第五篇:2008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3月26日在昭通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王敏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全市各族人民,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迈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
全年地方生产总值突破220亿元,达到225.34亿元,增长11.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4.6%和1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9亿元,增长25.1%;固定资产投资155.21亿元,增长2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3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4元,分别增长11.9%和17%;城镇登记失业率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8.9‰。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呈
-1-现出经济结构逐步优化、速度效益同步提升、社会建设继续加强、民生问题不断改善的可喜局面。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实现农业总产值80.9亿元,增长5.5%。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140.6万吨,增长4.3%。完成烤烟收购95.5万担,每公斤均价提高1.94元。畜牧业健康发展,产值增幅为6%。新增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4户、市级龙头企业16户,新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23个。马铃薯、苹果、魔芋、蚕桑、核桃、竹子等优势农产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冬季农业开发71.7万亩。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启动建设各类示范点716个。扶贫开发成效明显,5.15万绝对贫困人口解决温饱,8.27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百万劳务输出工程”目标如期实现,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01.38万人,全市农民人均务工纯收入630元。“数字乡村”工程基本建成。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结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一系列惠农政策深入落实,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重点骨干产业培育加快,工业经济速效双增。烟草产业稳步发展,卷烟工业现价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1.3%和12.5%,单箱利税增加306元。能源产业建设迈出新步伐,金沙江水电开发有序推进,镇威煤电项目筹建工作加快,洪石岩、撒渔沱、悦乐等中小水电站运行发电,全市新增电力装机13万千瓦,发电量和原煤产量分别增长39.5%和16.5%。重化工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水泥、电石产量分别增长39.1%和14.3%,-2-鲁甸昊龙年产60万吨水泥项目、水富水东炸药厂和巧家松梁、鲁甸乐红、永善金沙3个铅锌选厂等相继投产,一批在建和筹建工业项目进展顺利。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取得积极进展,农产品加工规模逐步扩大。水富、昭阳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彝良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矿权整顿整合工作完成,其他3个市级工业园区建设启动,一批企业陆续入园发展。全市工业总产值达153.46亿元、增加值75.31亿元,分别增长21.1%和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利税41.2亿元,增长20.9%。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33.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发展条件持续改善。溪洛渡电站实现大江截流,向家坝电站建设顺利进行,共完成境内投资33.83亿元。昭待公路建成通车,水麻公路建设接近尾声。镇雄县城至毕节、巧家县城至蒙姑、彝良县城至龙安等公路完工,威信县城至柏香、镇雄凤翥至威信大塘、昭阳城区至大山包等公路开工,完成通达工程1538公里,水富港扩建及农村客运站点建设进度加快。炉房水库灌区扫尾工程基本完工,大水沟水库渠系配套扫尾工程加紧建设,铜锣坝、翠屏水库动工,渔洞水库灌区一期单位工程和段家石桥、蒿枝坝水库除险加固通过验收,永丰、跳墩河水库除险加固竣工,长海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进行。完成小型水源工程168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541件、烟水配套工程1.13万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县城电网改造全面完成,一批输变电工程完工,5.6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解决。城乡规划步伐加快,昭阳中心城市新区开发全
-3-面启动、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县城和集镇建设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豆沙古镇重建任务完成,西部大峡谷新景区投入营业,昆水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和威信红色旅游规划建设同步展开,旅游开发推进有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得到强化,投资效益不断提高。
(四)改革开放步伐继续加快,县域经济活力增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圆满结束,完成林地确权196.8万亩。企业改革深入推进,改制企业竞争活力逐步显现。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较好落实,融资渠道日趋多元。金融改革取得新进展,昭阳农村合作银行成立。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全面启动,部门预算、国库管理、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等改革得到加强。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进行。行政审批、乡镇机构、文化体制、教育管理、粮食流通、水管理体制等改革不断完善。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扩大。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取得新成绩,签订国内引资项目31个,实际到位资金33.66亿元,超目标8.66亿元。以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的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县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1亿元,增长33.5%,占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提高到69.2%。
(五)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加快,改善民生成效明显。“两基”攻坚纵深推进,城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职业教育得到加强,高考上线率再创新高。“两免一补”政策深入落实,免补资金达-4-2.14亿元。师专“专升本”申报工作有序推进。先进实用技术覆盖面扩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核心区基本建成,昭通天麻证明商标正式批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龙氏家祠修缮进展顺利,“昭通作家群”创作成果丰硕。381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减免费用1.51亿元。城乡疾病防控和医疗水平逐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管进一步强化。人口控制成效明显,农村独生子女办证、计划外多孩控制、结扎手术数均超目标30%以上。“七彩云南·昭通保护行动”全面启动,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土地、矿产等重要资源管理力度加大。开发就业岗位2.3万个,城镇新增就业2.23万人。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7.3%。7.95万城镇低收入人口和36.5万农村贫困群众纳入城乡低保,55.4万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204户城镇住房困难户入住廉租新居,1.6万户农村民居抗震保安工程完工。溪洛渡电站435米围堰淹没区移民搬迁按期完成,向家坝电站施工区移民安臵房竣工23万平方米,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得到落实。新闻出版、邮政通信、知识产权、志书编纂、防震减灾、气象水文、应急管理、外事侨务、信息产业、广电、防空、统计、档案、老龄、助残等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六)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快,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坚持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逐步提高。坚持重大问题广泛征求意见,科学民主决策能力进一步增强。村委会换届圆满完成,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公务员管理日渐规范,-5-各类考试录用机制更趋完善。法制和纠风工作不断加强。平安创建继续深化,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大,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打击,三年禁毒人民战争和防艾工作取得实效。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安全生产4项控制指标全面下降。“基层信访年”活动深入开展,领导包案制度落实力度加大,集体上访明显减少。民族地区发展加快,民族团结和睦关系更加巩固。宗教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双拥”共建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心齐气顺、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驻昭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所有关心支持昭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长期性、结构性的矛盾仍未根本解决,政策性不可控因素逐步增多,把握经济运行的难度增大;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农村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煤电油运瓶颈制约依然存在,节能降耗、污染治理任务繁重;地方投资项目较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物价持续高位运行,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形成新的压力;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影响平安和谐的因素仍然较多;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服务意识、-6-工作方式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少数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作风不实、办事不公、落实不力、效率较低的情况,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集中各方智慧和力量,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8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综合分析内外发展形势,我们仍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之中。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昭通加快发展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趋好;国际国内市场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旺盛,将有力地促进我市优势资源开发和能源、重化工等骨干产业发展壮大;在中央和省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带动下,有利于我们借政策之势、聚各方之力,不断夯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社会基础;尤为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市各级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发展愿望更加强烈。只要我们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围绕
-7-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支柱产业、解决人口问题三大战略重点,突出抓好以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大型企业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推进,以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以昭阳中心城市、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建设,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节能减排、改善生态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平安建设,加快昭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按照积极进取、留有余地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0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5%、17.3%和8.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8‰以内。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需要全市上下付出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严格按照中央关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部署,认真落实“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要求,结合昭通实际,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科学发展、和谐进步,坚持好中求快、能快则快,坚持以人为本、-8-统筹兼顾,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进一步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不渝遵循发展规律,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凝心聚力加快发展速度,全面协调提高发展水平,力求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社会、民生相协调,城市、农村、区域相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统筹,确保经济社会沿着又好又快发展轨道向前推进。
(一)着力推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坚持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新农村建设、优势农产业培育和扶贫开发为抓手,统筹推进“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结构逐步改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力度,抓好“沿昆水线新农村示范长廊”建设,培育更多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示范点,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始终把产业培育、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完善政府加大投入、农民筹资投劳、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落实领导联系、部门挂钩、企业帮建、驻点指导、整合项目等有效措施,力争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推动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围绕八大优势农产业,进一步完善扶持措施,培育壮大涉农龙
-9-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专业农产品市场,推进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着力建设35万亩竹子基地、32万亩核桃基地、18万亩高产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基地、1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6万亩优质魔芋基地、4万亩优质蚕桑基地,改造4万亩低产苹果园。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争取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超过5万亩。落实增产增效措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强烟叶基础设施和现代烟草示范村建设,确保完成98万担烤烟生产收购任务。进一步加大对生猪、奶业生产的扶持力度,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品种改良,确保畜牧业现价产值增幅达17%。继续抓好“数字乡村”工程的完善和应用,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全力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继续抓好整村推进、易地开发、小额信贷等扶贫项目的实施,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3年左右消除破烂茅草房。以实施“百千万帮扶工程”为重要推动手段,引导各方力量投入扶贫攻坚第一线,力求在帮助贫困户加强基础建设、实现稳定增收上有明显突破。积极开展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坚持解决温饱、巩固温饱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确保5万绝对贫困人口解决温饱,8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
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质量。继续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观念转变,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带动农民增收。-10-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利用农村中小学开办务工夜校等形式,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以上。加强劳务信息建设,增设市外劳务联络点,做好市场开发、跟踪管理、维权救助等服务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农村“留守群体”的实际困难,鼓励外出务工能人回乡创业。通过努力,确保转移农村劳动力总数达110万人,务工净收入40亿元以上,逐步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务型向技能型、无序型向有序型转变。
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增量、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明显高于上年。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臵补贴和综合补贴等政策,稳定农资价格,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做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市县财力与事权更加匹配。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和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一元制户籍管理制度。防止乡村产生新债,努力化解旧债。
(二)切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狠抓优势资源开发和重点产业培育,着力缓解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增强工业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强化园区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尽快健全运行机制,加强园区融资工作和道路、水电、通信等设施建设,建立基础资料库和信息平台,优化园区环境,增强
-11-园区吸引力,促进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规模化。落实责任,跟踪问效,扎实做好入园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关措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引导骨干企业、重大项目特别是有较强实力的战略伙伴落户园区。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吸引全国500强企业进入昭通,鼓励和扶持更多企业改制上市。
抓紧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完善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机制,及时解决重点工业项目审批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关键问题,督促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及早动工,在建项目尽快竣工见效,形成新的工业增量。加快云天化水富煤化工、彝良“煤电化一体化”、昭通新型煤化工试验等骨干项目建设步伐,力促镇雄、威信煤电联营项目通过国家核准,积极支持云冶集团日处理2000吨铅锌选厂、镇雄三合水泥厂等项目早日投产。引导各方资金投入工业发展,加快24个续建项目和27个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工业投资超过19亿元。
加强工业发展协调服务。围绕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进一步健全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重点关注国家政策调整和市场环境变化,跟踪分析卷烟、化工、水电、煤炭、矿冶等领域的运行走势,及时研究解决电力、资金、运输等生产要素的供需矛盾,确保工业经济快速增长。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在创业培训、融资担保、技术创新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综合利用资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成昭交集团等企业改制工作,-12-加强对改制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妥善处臵遗留问题。
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狠抓政策落实,优化发展环境,扶持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通过转让产权、股权和资产重组等方式,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吸引市外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力要素聚集昭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的积极作用,加强市县投资服务中心建设,坚持全程代理服务,创造亲商、和商、安商、扶商的良好环境,力争到位市外资金35亿元以上。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全力支援重点工程建设。按照溪洛渡水电站加快建设、向家坝水电站大江截流和白鹤滩水电站积极筹建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绥江现场办公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与三峡总公司、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的沟通协调,千方百计按计划推进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加快迁复建工程和搬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金沙江水电开发顺利进行。配合完成水麻公路建设扫尾。切实做好重大招商项目跟踪推进工作,保证施工进度。
狠抓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水富港扩建、2400公里通村公路改造和10个汽车站点建设,抓好昭阳至彝良、镇雄凤翥至威信大塘、巧家双河至老店、威信县城至柏香、彝良县城至毛坪等公路建设,基本完成630公里通乡油路,做好绥水公路援
-13-建相关工作,贯通沿江公路。争取开工罗汉坪、仙马、水子冲、关村水库,抓紧启动罗汉坝、骡马河、砚池山、文笔山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铜锣坝、翠屏水库施工进度,强化渔洞水库保护和灌区建设管理,抓好35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加快“三江四河”中小水电开发,加紧黄角树、天花板、陡滩口等电站施工,力促万年桥、燕子坡、大鱼孔、云贵桥等电站动工,争取杨柳滩、沙沙坡、白水江梯级等电站投产发电,新增电力装机24万千瓦以上。抓紧7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施工,启动永丰500千伏变电站等输变电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电网。加强城镇、旅游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创新项目前期工作机制,推行“部门贷款、政府贴息”的方式,加大前期投入力度,强化项目筛选、评估和论证,积极完善土地征用、环境评价等相关手续,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力争完成20个左右以柿子至凤翥二级公路、小海子中型水库、昭通新型煤化工试验基地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做到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报建一批、储备一批,争取国家和省给予更多支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争取更多信贷投入,鼓励和吸引企业资金、民间资本参与建设。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监管,防止投资低效运行和浪费。
(四)努力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
加速昭阳中心城市建设。围绕建设园林城市,做好山水、-14-文化、建筑特色三篇文章,逐步把昭阳中心城市建成重庆、成都的避暑胜地和昆明的后花园的目标,进一步调整完善城市总规和详规。抓紧北部新区骨干路网建设,完工朱提大道扩建及灯光绿化工程,确保邦汉路、登云路竣工,完成太平一纵、箐门四纵、昭通大道箐门段的路基建设,启动其他骨架路网建设。完成电力、华园等小区开发,开工建设省耕塘水体森林公园,启动市级行政办公区规划建设和新区居民安臵小区建设。合理布局教育、卫生、市场等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功能。理顺关系、整合力量,抓好城区管道燃气工程和河道治理,整治“八大秩序”,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树立中心城市的良好形象。
提高县城建设管理水平。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管理一条龙,以人为本、量力而行,加大建设管理力度,逐步把县城规模做大、功能做强、环境做优。立足多元化筹资,积极实施一批条件成熟的市政项目,抓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重点解决违章建筑、占道经营、车辆停放、卫生死角等问题,完善城镇功能,创造宜居环境。抓紧做好绥江县城迁建的各项工作。以县城为依托,发挥优势,发展城镇特色经济,增强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积极建设农村集镇网络。抓紧完善乡村集镇规划,力争2年内全部完成。加强重点集镇的道路、市场、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日常管理,改善集镇环境,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结合移民安臵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着力打造规模适中、-15-优势明显、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集镇。依托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和其他重点项目,加强较大村寨基础建设,发展一批村级集镇。逐步形成以重点集镇为龙头、特色小集镇为支撑、村级集镇为基础的农村集镇网络,促进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改善。
(五)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完善规划、打牢基础、突破重点、整体推进,力争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谋划发展。全面加快豆沙古镇旅游开发步伐,抓好龙氏家祠、大山包、黄连河、西部大峡谷及威信红色旅游等景区景点建设,加快铜锣坝、小草坝森林景区开发进程,开展大乌蒙山保护区和三大电站库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改善旅游接待设施,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富有吸引力的新兴旅游区和精品旅游线。充分发挥区位优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独特的优势,借助新闻媒体宣传、旅行社团推介、专家名流造势等力量,大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提升旅游知名度,打造昭通旅游品牌,促进旅游资源向旅游经济转化。加强旅游合作圈建设,拓展旅游合作领域,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外向度。通过努力,全年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420万人次和13亿元。
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扶持物流企业发展,推动专业物流中心建设,努力建成一批特色商业区和县城商业街,不断壮大物流产业。加强政策引导和分类管理,提升住宿、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咨询、证券、保险、网络信息、创意-16-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培育会计、评估、法律等中介服务业,壮大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加强金融诚信环境建设,进一步推进银政、银企合作,逐步优化信贷结构。
努力提高城乡消费水平。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落实积极的消费政策,完成市级商业网点规划,培育和拓展商品房、文化、教育、旅游、健身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增长与升级。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农村商业连锁经营、农资物流配送和专业批发市场,鼓励农用机械、村民住房、家用电器等大宗消费,进一步繁荣农村消费市场。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和监督检查,深化市场秩序整顿,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六)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快科教事业发展步伐。完成昭通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启动农村科技网络建设,努力解决群众学科技难的问题。认真落实科技项目,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广实用科技,逐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重视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继续抓好中小学各项校舍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两基”攻坚力度,确保镇雄、永善、彝良按期实现“普九”目标。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步伐,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加强市实验中学等一批高级完中建设,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抓紧师专新校区建设,做好“专升本”申报工作。启动市职教中心筹建和市卫校、市第
-17-一人民医院整合“升专”工作,强化县区职教中心建设,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鼓励发展民办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抓好文体卫生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搞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群众性文艺演出、农家书屋等文化工程。重视民间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抓好卢氏家祠修缮,做好市博物馆和档案馆建设的前期工作。大力繁荣文艺创作,努力推出一批优秀作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文明风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竞技体育训练,做好省第14届运动会申办工作。加快市广电中心建设,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农村无线数字电视建设,努力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扎实推进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能力。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努力提高参合率和筹资水平,强化资金和药品采购配送管理,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逐步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紧缺的问题。深入落实艾滋病防治综合措施和“四免一关怀”政策。强化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继续推进中医药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切实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统筹发展其他社会事业。积极发展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做好档案管理、地震监测、气象服务、方志编纂、人民防空、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社会科学等工作。
(七)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深入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发展推动就业,鼓励和支持弹性就业、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就业渠道多元化。抓好复员退伍军人安臵改革,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重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加快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机制,切实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争取开发就业岗位2.2万个,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
加强社会保障建设。积极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抓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关怀和帮助弱势群体,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补助标准。继续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做好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准备工作,为2009年全面开展试点奠定基础。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推进城乡敬老院等福利设施建设。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帮助城镇低收入家庭逐步解决住房困难。继续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促进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兑现。高度重视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保障移民合法权益。坚持依法移民、和谐移民,切实帮助特困移民解决实际困难。完善移民工作机制,拓宽移民安臵渠道,高效推进移民搬迁安臵。加快溪洛渡电站库区435米水位线移民安臵点建设,完成围堰土地测绘和实物补偿兑现,妥善解决施工区移民“返迁”问题。做好向家坝电站库区移民实物指
-19-标复核调查工作,尽快完成库区移民安臵规划,抓好二期围堰移民搬迁安臵。严格执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减少移民的后顾之忧。
扎实抓好防灾救灾。进一步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提高自然灾害应对处臵能力。着力抓好防汛、防雹、抗旱和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的防治工作。规范自然灾害核灾报灾制度,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和调运管理,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产生活。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引导受灾群众自力更生,形成救灾工作合力。科学制定规划方案,多方争取和筹措资金,以民房、电网、交通、供水、农业生产为重点,扎实做好冰凌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强化技术指导和质量管理,实施好新一轮农村民居抗震保安工程。
(八)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继续强力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执行“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制度,狠抓一放二扎、医学监护等措施的落实,有效遏制违法生育,努力提高计划生育率,坚决防止出现工作停滞或反弹现象。认真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深入开展基本无多孩县区、乡镇、村组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积极探索新机制、采取新措施,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和监督检查,全面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大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假手术、假证明等制假行为。引导群众转变生育观念,搞好计划生育技术服-20-务,强化出生缺陷预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建立健全常规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严把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节能减排关。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坚决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企业,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突出抓好化工、煤炭、电力、建材等行业的节能降耗。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不断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积极开发和推广节约能源、替代能源、循环利用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认真搞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加强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认真执行和逐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管理的要求,增加总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化程度,着力保障建设发展的用地需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抓好土地开发整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继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快建立矿政管理新机制,强化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核实,完善有偿使用制度。结合实际科学设臵矿权,推进重点矿区和重要矿种资源整合,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村替代能源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促进生态修复。着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完善林业发展扶持政策,形成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机制。深入实施“七彩云南·昭通保
-21-护行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落实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加强水体、大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高“城考”工作水平。
(九)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决策、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与政协协商、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搞好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促进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履行职能,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团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国爱教、促进发展、共建和谐。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增强驻昭部队执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深入创建平安昭通。认真实施“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市规划,推进依法治理进程。立足制度建设和创新,探索和完善符合昭通实际的平安创建长效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农村社区警务战略建设,大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深入开展侦破命案、扫黑除恶等专项整治行动,打好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深入开展乡镇、村组、校园、单位等平安创建活动,夯实维护稳定的基层基础。大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多做理顺情绪、化-22-解矛盾的工作,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积极推行网上信访和领导下访,着力解决缠访、闹访和越级上访等问题。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严格“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落实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到实处。依法督促业主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大安全执法力度,深化交通、煤矿、消防、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尽最大努力减少一般事故,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市煤矿安全生产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政府必须以严格依法行政为原则,以转变职能为核心,以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加大管理创新力度,增强公信力和执行力,切实担负起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安居乐业环境,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
推进管理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规划指导、政策引导、协调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更加注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加强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推进政资、政企、政事、政社分离,减少对微观经济运行的行政干预。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公共资源配臵,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化。规范政府部门职能职责,防止
-23-管理交叉、工作真空和推诿扯皮。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逐步完善审批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精减审批事项和环节,杜绝各种变相审批行为。大力推行“今日昭通效率”,能立即审批的决不延时办理,缩短行政审批周期,提高行政服务质量。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由群众和企业承担的各类收费。实行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选择30个重大项目和30户重点企业,由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定职责、定目标、定任务、定人员、定奖惩,加大重大项目推进和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对市直部门向上争取资金进行考核,确保向上争取量比上年有所增长。
强化行政责任,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完善重大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技术性重大决策实行专家论证、专业咨询和决策评估制度,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实行公示、听证制度,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积极探索和建立一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量化考核办法,健全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形成良好的奖惩激励机制。加强政务服务,完善“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的便民机制,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相关工作,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强化公务员管理,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发放。推行行政负责人问责制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防止行政不作为或不到位。抓好应急管理建设,迅速有效地处臵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全社会诚信建设。
-24-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完善政府工作机制,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切实把经济社会管理纳入依法运行轨道。探索建立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公开、行政执法举报受理、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等制度,及时纠正不当行政行为,严厉查处违法行政行为,确保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严追究。做好规范性文件登记、备案和审查工作。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强化政府系统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
加强政风建设,进一步推进工作落实。大力弘扬“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强化政府机关学习制度建设,建立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提高机制,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驾驭市场经济、推进管理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继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到意见在一线听取、调研在一线展开、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用抓发展、办实事、保稳定、促和谐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着力精减会议和文件,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抓落实上。高度重视督查督办工作,进一步加强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完善制约机制,重点防止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执法监督等方面搞权钱交易,-25-严厉打击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资源开发、医药购销等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推动廉政建设深入开展。
办好10件实事,进一步实施民心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着力办好10件实事:一是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新建廉租住房8万平方米。二是筹集1.2亿元资金,改造3万户破烂茅草房。三是为1.5万名高危行业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四是建立国有改制企业退休和内退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五是举办农民务工技能夜校培训班试点。选择3个乡镇举办农民务工技能夜校培训班试点,培训2万人(次)。六是出台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住房货币化补贴方案,先兑现离休干部住房补贴。七是建设724个村级卫生室。市县配套部分资金,全面完成724个村级卫生室建设。八是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500例,为残疾人安装假肢100例。九是打通金沙江沿江公路。新建85公里,改造61公里,建中桥1座,确保全线贯通。十是提高昭通电台、电视台覆盖率。采取措施,使昭通电台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7%;昭通电视台覆盖率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51%。
各位代表!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昭通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全市540多万各族群众对市人民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给予我们克难攻坚、开拓奋进的坚定信心和无限力量。让我们在中共昭通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创新拼搏,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昭通-2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