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3:3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二龙小学课题组

一、开展这项研究的意义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在新世纪里,阅读是儿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的教育要赶超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阅读的广阔天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教师必须谆谆善诱,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读书的方便,让他们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逐渐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命的需要。犹太人有句俗语:书本是甜的。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童年礼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航灯。“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习惯的培养会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

(1)阅读习惯培养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密切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稳定的行为特征的总和。习惯是自动化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健康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因此,习惯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同时,重视修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教材和其他书籍是学生形成人格、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依据和来源之一。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后,就会自觉把书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自己的心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

(2)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它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的基础

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如“数学阅读”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转化。因此,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数学阅读”走进课堂必要的行为。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养成习惯。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英语学习与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是理解学习内容、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我国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健康人格,因此,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就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3)阅读习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五十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从大陆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不少可贵的经验。浙江特级教师乐莲珠老师的《快速阅读教学》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上有其独到之处。吉林市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目,拓宽阅读范围,语言文字积累,民族文化熏陶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的徐冬梅老师以“亲近母语”为目标的课外阅读教材研究与实验在儿童阅读教育理论、小学阅读课程的构建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2)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3)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4)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三、支撑研究的理论依据

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琴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综观许多成功人士,他们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作出指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目前,在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对儿童的阅读日趋重视。近年来,我校积极地开展了各种阅读教学活动,加强了对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1、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由于每个人各种智能的组合方式不同,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体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倾向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在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人只有按照自身的适应方式,才能有效地获取、掌握知识技能。

2、建构主义理论

在对待知识这一问题上,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理解、一种假设,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在对待学习问题上,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是通过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策略)对新信息加工来实现的。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理解,即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括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意义是个人赋予的。知识如果不经过学习者的重新建构,它只能是一种外在的负担。

3、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

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语言,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够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因而人应该从自身的基础与需要出发,选择性地学习,才能体现阅读的乐趣和阅读的个性化。

4、学生阅读心理特点

从言语的角度来说,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大声的无声的)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意思变成读者思想。而要完成或提升这个复杂的过渡,需要丰富的阅读实践。因而,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四、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1.从读好语文书开始。2.读书勤动笔。3.学会“量体裁衣”。4.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5.创设良好环境。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指导、探索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阅读的航船上,体验生活,感悟生命,丰富精神世界。总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我们的课题研究重点放在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方面。通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把本校学生培养成“好读书、读好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知书达理”的文明人。

通过成立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我们要在学校建成读书乐园,营造自觉读书,喜爱读书,争相读书的氛围。让学生养成:

1、养成购书借书的习惯;

2、养成自觉性读书的习惯;

3、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4、养成阅读与欣赏的习惯;

5、养成爱惜书籍的习惯。

我们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让阅读的触角与信念散播开来,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生活的方式,使学生能从阅读中体会充实盈满的阅读乐趣。

六、课题的研究内容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从细微处着手的工作。在确立课题后,我们采取多层次、多侧面的系统综合研究,尝试着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1.从读好语文书开始

语文课,学生的预习是很重要的。教师在布臵预习时切忌"读一下课文"之类的笼统话,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列出预习提纲,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预习提纲可设计文中的字、词、修辞等基础知识,可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到局部语句的理解进行设计,也可就从课题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就能够有的放矢的阅读课文。例如,学生为完成生字的扩词就要动手查字典、词典,这就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再如,要培养学会做预习笔记的习惯,使学生明确做预习笔记的内容:1.我读完课文有了那些问题,老师可能会有哪些问题; 2.书中的难写易错的字有那些。学生明确了预习时记什么,那么在阅读课文时就会有的放矢,久而久之,就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语文书是学生可以统一用来阅读的材料,老师应该把握这一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2.读书勤动笔

"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时在哪些地方需要圈点勾画呢?⑴关键性字、词;⑵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⑶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比如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作批注,如在句下用"-"标出重点句,用"═"标出关键句,用"﹏"标出精彩句,用"?"标明不明白处或异议处。也可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上阅读心得、联想、见解、疑惑等;通过作批注,我们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索、边勾画的好习惯,将阅读引向深入。在平时阅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文中写的好的只言片语、优美词句、精彩片段随时摘抄下来,并加以归类。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会“量体裁衣”

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在平时指导阅读时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选择恰当阅读方法的习惯。阅读方法要根据不同文体和阅读需要来选择。有默读、朗读,有序读、跳读,有精读、略读和反复研读,有学习性的阅读和欣赏性的阅读等。4.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学生在阅读时,如果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就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展开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疑难问题,并允许学生提出与作品相反的观点和意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只要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想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5.创设良好环境

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就学校而言,班级设立图书角、阅读交流园地等。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向你推荐一本好书”等系列活动。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一些书,然后与同学相互交流,相互推荐。我们认为学生的现身说法更能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总之,作为教师应让学生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阅读时认真思考的习惯,找到读书的动力,以这种动力驱使自己。作为教师,应在班级中、在学校里创设一种优雅的阅读环境,创造出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能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知识;使他们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扩展,让他们在快乐而充实中度过每一天;使学生自然的形成一种爱好阅读的习惯,让他们的心智得到锻炼。倘若每位教师都这样做,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的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那么中国的国民文化素质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每一位公民都会成为有文化、明事理的人。这样,中华民族的文化将更加灿烂辉煌。

七、课题实验的基本方法及途径 在开展课题研究实践中,全校师生思想统一,注重开展和落实好课题的要求,注重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代性。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每学期制定适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确实可行的养成方法来开展下的课题研究。我们制定如下措施:

(1)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建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① 先在重点试验班定期举办“读书观摩会”,形成自发的读书看报活动月,还权利给学生,由学生集思广益,策划各项阅读推广活动,举办大型读书节和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② 成立文学社作为阅读交流的基地,培养一批能干的小编辑、小记者、小画家、小摄影师。

③ 根据各年级特点开展活动,发展所长,形成读书特色点。如在低年级设立讲故事小组、朗诵小组;在中年级设立小品、时事通讯小组;在高年级设立网络快车小组,话剧社。

④设立读书专栏窗口,及时表扬,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和全校性的阅读交流,师生教学相长。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爱书的情感。① 发动家长帮助子女购买感兴趣的课外书,根据不同年龄特征,在家中设立有特色的读书天地,学生自行布臵,相互参观,增强满足感。

② 各班成立图书阁和阅读栏,由学生组织管理,增强归属感。③各班根据学生的爱好成立各类阅读兴趣小组(如:自然风光阅读小组、英雄模范阅读小组、时事追击阅读小组、诗文阅读小组、生活情趣阅读小组等)可兼并参加或自由转换小组,增加阅读的新鲜感。

④培养良好的阅读技巧,如剪报、摘抄、边读边批注、写随笔等。⑤ 保证学生每天有充足的阅读时间(低年级校内15分钟,校外15分钟;中年级校内30分钟,校外30分钟;高年级校内40分钟,校外30分钟),定时定量进行阅读。

(3)利用互联网络优势。

① 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进行电子阅读,学会运用城域网网罗资讯,并学会筛选处理各类型信息。

② 大胆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交流活动,乐意在网上发表个人见解,与人分享,虚心听取别人建议,吸取别人的经验。

(4)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检查阅读效果。

① 组织各类型竞赛活动,如“网上大学”问答游戏活动、读书剪报小能手评比活动、速读竞赛。

② 拓展渠道,做好共建,增强阅读广泛性,利用好市区、学校图书馆(室),定期与本地文学团体进行交流学习,请各机关报刊及知名人士进行指导促进。

③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定期采用读书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在家中的阅读时间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

在本课题研究期间,我校将会调动全体力量,运用问卷调查,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过程培养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和共同分享成果的能力。为更有效实现目标,我们将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研究:

1、问卷调查法

针对已有的阅读基础,在教师、学生、家长中开展“学生有哪些不良的习惯”“阅读中应培养哪些阅读习惯”专题调查。

2、行为训练法

在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学生阅读好习惯的守则,结合“一粗、二细、三精、四记、五动”目标,在全体学生中进行好习惯行为训练。

3、观察记录法

` 帮助学生设立读书记录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和阅读内容,对学生阅读情况跟踪观察。

4、榜样激励法

利用伟人、科学家、英模、创业先锋等刻苦学习,博古通今,掌握本领报效祖国的事迹激励少年儿童,有助其良好品德的形成。

5、实践操作法

让学生在有趣的阅读游戏和不断的探索中培养敏捷的思维,掌握灵活的处事方式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计划按照下列研究阶段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2月)

1、搜集研究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制订《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组

3、课题酝酿,方案论证,实验开题。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向教研室领导递交了教科研课题申报表,听取了有关专家对课题实验方案的评价和指导性意见。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4年3月~2014年9月)

1、实施计划,在学生中,开展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做好前测、收集积累、观察、个案等资料的整理与保存,定期分析对比;

3、总结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途径与方法,提交阶段性研究报告及工作总结;

4、鼓励教师、家长撰写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科研论文、教育随笔、个案分析,积极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征文评选活动;

5、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积累经验,既有特色,又有较强操作性的做法、经验上升的理论。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1月)

1、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实验开展以来的材料、经验文章,各类阶段报告,课题组负责人根据以上的总结和分析材料,写出综合性的实验报告,完成结题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2、请市上级教科室专家做成果鉴定,展示研究成果,并开展新一轮的实验活动。完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的研究报告》。

九、研究措施

(一)推荐优秀读物,教会学生选择好书阅读。

好的书籍沉淀着人类优秀文明的精华,其中蕴含的可贵的人文精神足以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滋养,好的书籍总能以健康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只有引导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识真、扬善、求美。小学生年龄较小,阅历尚浅,对书籍的真正价值还缺乏认识和辨别能力。因此,在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要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受到优秀读物的熏陶,而不要陷于低级趣味读物的影响中。

教师可以把热烈讴歌历史的、时代的英雄、伟人、劳动者的美好品质和精神的故事、小说、传记、报告文学,表现真善美的童话、寓言、小品、剧本、诗歌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社会美的科幻小说、反映人文历史、自然风情美的游记、特写、及有关深化课文学习的书籍(文章)作为好书向学生推荐。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最好在开学初结合阅读教材就把一学期要向学生推荐的课外书籍确定下来,并列入教学计划。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说来,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的是童话和儿歌;到了中、高年级,推荐给学生的是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历史故事和通俗科学读物。

推荐书目表:(待商榷)

(二)建立阅读场所,营造阅读氛围。

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学校应建立两种阅读场所。一是阅读中心。由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组成,应当书籍丰富,资料众多,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教师也可结合教学,让学生在此进行拓展阅读。如学习老舍作品《猫》《养花》的时候,可让学生读老舍其他的散文、随笔。二是班级图书架。图书可以由学校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带,相互交流阅读。为了广开书源,可以发动师生捐书,班级之间建立换书机制,提倡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互相借书。如此一来,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前苏联巴布雷什学校除图书馆里有丰富的藏书外,每层楼都设有阅览室,为孩子们建立了在智育、德育、美育诸方面获得发展的基地。他们在阅览室里可以读到不断更新的各类书刊,其中有科普读物《儿童百科全书》,以及世界各国有名的文艺书籍,等等。就是在楼道里,也摆有书籍陈列架,陈列着适合各种年龄学生阅读的图书。在学校语言文字专用室里,则备有每人在校期间都必须读完的200多部文艺书籍。这所学校虽然是一所乡村学校,但由于引进了大量书籍,学生的知识水平完全能与地处文化中心的学校相比。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所以,可以规定:学生在校的集中阅读时间为早晨上课前及上午第一节早读课,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并制定教师伴读值日制,每班学生在学校规定集中阅读时间内,均有一名教师在班内伴读,帮助学生解疑释难,维持阅读秩序。

为了扩展读书空间,学校最好在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学校的阅读规划,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做到“三个一”——每天陪学生读一会儿书,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为学生挑选一批优秀的、可读性强的书籍。通过学校与家庭的一般化的运作,学生有书可读,天天可读,阅读习惯才能逐步得到培养。

(三)开设阅读指导课,提高阅读效率。

为克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随意性,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开设五至十分钟的阅读指导课。阅读指导课可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1、阅读序文和目录指导

读书先看序文和目录,是一种好习惯。因为“序文的性质常常是全文的提要或批评,先看一遍,直少对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标准,然后阅读全书,就不至于茫无头绪。”“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叶圣陶语)②所以,有必要在低年级开设阅读目录指导课,以帮助学生养成这一习惯。

2、用工具书指导

有些学生读书不求甚解,碰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往往“蒙混过关”就算了,这不利于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形成。因而,要进行运用工具书的指导,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阅读参考资料指导

阅读有些书籍、文章,如果想对它的内容作更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参读有关的资料。如学生读了《石灰吟》,想对于谦作更深入的了解,想对“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含义理解得更深刻,就应指导学生参读有关的历史资料。这项指导应针对高年级学生。

4、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有精读、略读、速读等。阅读的书籍不同,阅读的方法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应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5、做“读书笔记”指导

在阅读中,学生见到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断,有了临时触发的感想,都应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因而,从三年级开始,就应为学生设计适应其年龄特征的读书笔记,并对学生作记读书笔记的指导,以便学生随时记录。

(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除此以外,课外阅读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进行合作式的阅读。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亲情诗歌”朗诵会,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如“校园童话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有个学校每年二月举行“我爱读书月”的传统读书活动,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活动、书籍展评会、藏书交流会、阅读竞赛等,还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参加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五)实施阅读评价,完成课外阅读量

为了督促学生自觉阅读课外书籍,在课外活动中要实施阅读评价。首先是评价阅读量是否达标。学生完成“计划性”的读书任务,就已经完成了一定的阅读量。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计划性”阅读量应有所区别,低年级可以多一些,约占三分之二左右;中高年级可以少一些,有二分之一左右就行了。“自主性”的阅读量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抽查的形式来了解。其次,是对阅读效果的评价。对待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用“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眼光来看,重在情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培养。但也不能对阅读效果一点不关注,可以在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如用故事会、片断朗诵会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采用写读书心得、谈读书体会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采用定期自编读书小报、做读书笔记、专题摘编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领会和表达的能力等。总之,课外活动不能让学生觉得是一种负担,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和爱好,确定相应的目标和措施。可以在学期初,让学生自己制定本学期阅读目标和计划,数量上不作任何要求,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考核时,只要达到学期初自己制定的目标,人人都可以得优。让他们觉得是“我要读书”,而不是“老师要我读书”。

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前人在本课题研究的有关成果和理论阐述,全面了解本课题所研究问题的过去和现状,明确研究的基础。

2、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对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进行动态的跟踪,观察,记录,分析,在行动中进行研究。

3、个案研究法:注重个案研究分析,从个案研究中发现有价值的方法和思路,为实验结论积累重要的、生动的素材。

4、调查研究法:对学生和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前测与后测,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课题实践研究前后的效果。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1、一般性阅读转向特殊性阅读。是指学生不仅能阅读语文教材及配套读物,还能阅读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多学科的相关读物;学生不仅能阅读书面文字读物,还能阅读非文字(诸如美术作品、音乐旋律、形体动作等)类的读物;学生不仅能阅读纸质出版物,也能阅读电子媒体。

2、封闭式阅读转向开放式阅读。是指从原来只关注课内的阅读,拓展到课堂外的阅读;由校内的阅读拓展到家庭、社区的阅读;由教师和家长的教辅类书籍的指定阅读到学生对文学、科技、艺术类书籍自由选择地阅读。

3、知识积累型阅读转向素质发展型阅读。学生阅读不再只注重知识的积累,为“应试教育”服务,而是注重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并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情感和意志以及良好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完成《“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编辑《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经验集》、《优秀读书笔记选》,定期举办读书故事会等。

第二篇: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一、课前预习习惯:

1、课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等方法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的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_”,并在字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学习习惯

1、课前将课本、练习本、文具盒及其他学习材料准备好。静坐看书,等候教师上课。

2、学会正确地使用铅笔或钢笔,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用笔卫生。

3、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4、课堂上培养对多门学科的兴趣,尤其是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

5、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庄。、6、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言。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能阐明自己的观点。

7、虚心听取别人的发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8、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9、学习各科知识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解决问题。

10、学会记课堂笔记,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书写认真、工整。

三、读的习惯

1、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要有所思、有所记,有所用。做好读书笔记。

2、培养广泛阅读的的兴趣和习惯。

3、高年级学生要学习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时将重点内容圈出来,疑点标出来,有选择地记诵某些内容,略读时一目十行等。

4、应用多种工具辅助阅读,如看电视、听录音、上网等。

5、学习数学阅读的方法,如应用题要读3—5遍等。

6、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1小时,每天观看少儿节目不少于1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3首。

四、写的习惯

1、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安、臂开”,一手执笔,一手按住本子。

2、做到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不随便撕作业纸,低年级学生尽量少用橡皮,保持纸面整洁。

3、做作业时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

4、书写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5、选择合适的书写工具,如低年级学生用hb型的铅笔,不用自动铅笔。不用玩具类的学习用品。

6、写完作业必须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三)小学时期(6-11岁)巩固和扩展婴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

我重点讲讲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我总结一个小学生学习好的三个关键要素是:

1、学习的动力,就是爱学

2、学习方法,就是会学习

3、勤学习,就是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勤学习是学习好的保障。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八个:

1、明日学具,准备齐全

我在西城区一所比较不错的小学做过一个调查,这个学校有一千个孩子,我在学校大门口站着看迟到情况,一千个学生竟然一个迟到的都没有。等上课铃声一响,我就看见有八个孩子慌慌张张的往教室外跑,我就拦住他们问他们干什么去。其中一个小男生说:“我妈没把我的语文书装我书包里,我得回家取书”。我又问另外一个:“你干吗去?”答:“今天有体育课,我忘记穿运动鞋了”。我问你们都是几年级了,他们说是四年级了。我就说这些事情不是你父母的事,是你们自己应该准备好的。你们早应该在一、二年级就养成这个习惯。

2、今天任务,今天完成3、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有一个小男孩,挺聪明,但是数学总是80多分,没得到一回满分。我就觉得奇怪。后来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个小男孩到四年级的时候,班上刚换了一个男班主任,这个班主任老师看了这个小男孩的数学卷子就明白了,就把小男孩叫到身边来,说:“过来过来,我考你一道题”。老师问:“7×8=?”小男孩说:“这太简单了,7×8=58啊”。同学听了都哈哈大笑。老师说:“你错了,你都错了三年了,你自己好好演算一下7个8相加是多少?”孩子演算完了说:“怎么7×8=56啊,我一直以为7×8=58呢。”就是这么一个小故事告诉大家,孩子在第一次错误的时候,我们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及时地帮助孩子纠正,所以孩子才会一直把错的当对的。学习上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知识上的错误,所以家长和孩子不要怕学习上出现的错误,错了要马上改过来。

4、专心学习,珍惜时间

六一节前我给孩子的家长咨询发现家长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孩子学习磨蹭。我建议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写作业提出三个要求;数量、质量、时间。以前家长和老师只对孩子写作业有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但是现在不要忽视学习效率,重视学习效率就要重视学习的时间掌握。

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现在北京的小学生近视率达到百分之三十多,近视情况非常严重。我们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写字姿势端正,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6、课前预习,单元复习

小学生要从二年级开始培养这个习惯,这个对学习非常重要。我这里提倡单元复习,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往往掌握的知识是分散的知识点,掌握系统的知识才会对学习的应用个更为有用。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注重单元的复习,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组织成系统的知识。

我给大家介绍三个复习方法:正向复习法、横向复习法、重点复习法。

7、读书看报,查找资料

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其实读课外书有四点好处:学会做人、增长知识、学会写作、有助于课内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小学生要阅读145万字。对一年级小学生没有要求,对二年级小学生要求看5万字,三、四年级小学生各看20万字,五、六年级小学生各看50万字。学会查找资料最好的办法就是上网查找,正是为了适应这个要求,我们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8、学有计划,学有目标

三、怎样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要求合理

不同时期重点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只能培养

一、两个习惯。

比如我们给小学的建议是孩子刚入学的一个月要培养孩子“学习用品准备齐全”的习惯,等到第二个月了,在巩固这个习惯的基础上对小学生提出“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在培养习惯时,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培养,在一个习惯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在提出新的习惯要求。我们在总结习惯形成的时间上发现,培养习惯关键是第一个月。如果能第一个月坚持下来,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能一学期培养好三个,那么一年下来就是六个,这个成就就不小了。

(二)明理激情

用教育者自己的体验或名人的故事讲点养成好习惯的道理,激发儿童努力养成好习惯的热情;对年龄小的儿童可以少讲点,对年龄大的儿童可以多讲点。家长还可以让孩子收集一些养成好习惯的格言,贴在孩子房间的明显处,时刻提醒孩子。过去我们的教育迷信讲道理,所以我们的孩子现在知道的道理并不少,你说的时候他都不爱听了。所以道理要讲一点,但不要讲得太多。

(三)榜样示范

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儿童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我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教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字词,当学习到“中”这个字的时候,我要求同学给我用“中”字组成一个词,有的同学说“中国”、“中间”、“中华”,我都说好,有一个小朋友也用“中”字组成了一个词组:红中,我就问,“红中”是什么呀,他说“红中”就是麻将牌啊,这你都不知道啊。我说你怎么这么熟悉啊?他说,我妈我爸特爱打麻将,天天打到半夜。我说这影响你学习吗?他说当然影响我学习了,后来我学不进去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现在他们“三缺一”的时候,我还能补缺。大家想想,这样的父母还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嘛。另外同龄伙伴的榜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也要注意让孩子向同龄人中优秀典型的伙伴学习。

四)激励强化

心理学中有一个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这个学派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得到不断的强化,这种行为再出现的可能性才会增多。这种强化就是正强化。如果一种行为得到的强化使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这种强化就是负强化。下面我介绍几种对儿童强化行为习惯的方法。代币券法

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好了,老师可以在班级公告榜中奖励给这个孩子一个纸做的小红花,这样就会激发这个小朋友继续表现出好的行为。这就是“代币券法”。家长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如果孩子连续表现很好,就可以规定,孩子在得到几个小红花就可以满足孩子一个愿望。家长要对满足孩子的这个愿望要事先规定,要合理,要能激发孩子想要的动机。这个方法对小一、二年级的学生比较合适。

影响力黄金表

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日历表,日期就是一个月,让孩子把想在这个月养成的习惯写上去,然后让孩子自己每天在日期下面对自己进行评价,如果当天做到了,就划对号,如果没有做到,就划错号。然后让孩子月底写一下当月的体验和感想。

亲子契约

爸爸和妈妈可以给孩子提出几点要求,孩子也可以给爸爸妈妈提出几点要求,如果做到了,有什么奖励,如果没有做到,有什么样的惩罚。这些都写下来,双方确认、签字,孩子和父母按要求相互监督。

(五)行为训练

家长要指导儿童怎样做,训练方法要多样、活泼。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有个“教-扶-放”的过程。

(六)注重体验

抓住儿童自身的典型事例,帮助孩子体验“好习惯让自己尝到甜头,坏习惯使自己吃到苦头”;习惯的养成就是建立一条“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制度。主体体验是良好行为习惯“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关键因素。

(七)防微杜渐

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不让不良行为发展成不良习惯。家长尤其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家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纠正,以后等孩子已经形成固定习惯了再改正难度可就大了。

(八)坚持不懈

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常有反复,家长要“抓反复,反复抓”,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成功。

(九)家校配合

家校一致,形成合力,才有实效。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上,家庭教育的作用大于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要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

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

3、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4、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5、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不骂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7、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努力克服。

8、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不比吃穿,不乱花钱。

9、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10、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参加活动守时,不能参加事先请假。

1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课间活动有秩序。

12、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3、坚持锻炼身体,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

14、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15、爱护公物,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或交公。

1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少先队员服从队的决议,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学会合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勤动手。

17、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逐打闹。

18、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守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乘公共车、船等主动购票,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19、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20、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收听、收看内容健康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敢于斗争,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

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品行习惯

1.日常生活方面的好习惯

(1)早睡早起精神足——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2)衣着整洁每一天——培养讲究卫生的习惯

(3)早晚刷牙要细致——培养爱护牙齿的习惯(4)不用脏手揉眼睛——培养保护眼睛的习惯

(5)每天锻炼一小时——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6)做事迅速不拖拉——培养讲求效率的习惯

(7)用过东西归原处——培养物归原处的习惯(8)珍惜粮食不剩饭——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9)街头零食不乱买——培养健康饮食的习惯(10)零钱使用有规划——培养合理消费的习惯

(11)衣食住行不攀比——培养不爱虚荣的习惯 2.学习方面的好习惯

(12)认真写字不潦草——培养正确书写的习惯(13)完成作业不马虎——培养认真细致的习惯

(14)课前预习有准备——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15)课后复习要及时——培养课后复习的习惯

(16)敢于提问和发言——培养上课发言的习惯(17)观察事物要细心——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

(18)善于动脑勤思考——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19)每天坚持写日记——培养勤写日记的习惯

(20)学习方法常总结——培养发现规律的习惯(21)阅读好书不能少——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

3.品行方面的好习惯

(22)多为父母做些事——培养孝敬父母的习惯(23)礼貌用语挂嘴边——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

(24)尊重别人不轻视——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25)不讲假话和大话——培养诚实谦虚的习惯

(26)说了就要努力做——培养守时守信的习惯(27)不乱动别人东西——培养自尊自重的习惯

(28)爱护身边动植物——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29)公共场所不喧哗——培养遵守秩序的习惯(30)爱护桌椅公用品——培养爱护公物的习惯(31)喜欢东西不独享——培养与人分享的习惯

(32)做错事情敢承担——培养知错就改的习惯(33)乐于关心帮助人——培养富有爱心的习惯

(34)志愿活动常常做——培养有责任感的习惯 4.健康心理方面的好习惯

(35)与人交往会沟通——培养善于交往的习惯(36)赞扬别人有优点——培养取长补短的习惯

(37)面对困难敢尝试——培养自信坚强的习惯(38)做事情要有始终——培养善始善终的习惯

(39)调节压力不焦虑——培养乐观向上的习惯(40)自我克制不任性——培养控制情绪的习惯

(41)喜欢明星不盲从——培养行为理性的习惯 5.自我保护方面的好习惯

(42)穿越马路要看清——培养遵守交通的习惯(43)懂得安全用火电——培养远离危险的习惯

(44)不和陌生人搭话——培养防止受骗的习惯(45)健康上网不成瘾——培养健康上网的习惯

(46)影视作品选择看——培养辨别是非的习惯(47)不沾烟酒和毒品——培养珍爱生命的习惯

(48)会用法律护权益——培养维护权益的习惯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

《语言课程标准》里的新理念尤其注重并强调“情感态度”。从而是把传统上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过程转变为“态度――能力――知识”的过程。显然,《标准》始无前例的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放在首位,而就情感态度而言。首先是强调习惯和兴趣地养成。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新理念中,如何去研究学习的习惯呢?如何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这成为每一位站在教育教学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8.搜集资料的习惯;9.动手操作的习惯;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小学生行为习惯具体内容也有10项,它们分别为: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遵守秩序的习惯;8.讲究卫生的习惯;9.锻炼身体的习惯;10.勤于动手的习惯。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时期。据研究发现,到了初中再培养学生的习惯就难多了。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

通过自己在小学任教这12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观察、分析,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乡镇的小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把汉字书写得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从不主动、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甚至在老师、家长的提醒、监督下还是写不好,再要么就潦草地写完,错误百出、敷衍了事。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出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错误的积累,严重影响了后续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不少在低年级学习成绩还名列前茅,可到了较高年级,成绩逐步下降,一般来说这与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教育教学一线的班主任感触最深的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养成得比较好,学习差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表现就差得很远。尤其在认真思考,坚持自学预习,及时订正错误方面,所以说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好习惯是一种自然推动人学习进步的力量,它有利于人们高效地工作、学习,有得提高学习、工作、生产的质量。而坏习惯是打击人的自信心,抑制人进步的顽固阻力,会干扰人们按照有效方式行事、工作、学习,并可能随时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要养成好习惯则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同学、家庭全方位的帮助。而其中,老师的及早发现和引导纠正是重要的。

当然,这里的习惯不仅仅指学习习惯,还可以指一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好习惯。教育家楚图南认为“在于习惯的养成”,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良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可见,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在良好的成长的的习惯的养成。我这几年来,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原因导致学生良好习惯难以养成的主要原因,概括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首先,学生与学生之间个性、性格的差异。小学期獐的个性、性格,男、女之间略有差别,总的来说,男孩子的外倾性、活动性和倔强性高于女孩,女孩的情绪性、内向性高于男孩,这种个性、性格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习惯地养成。

其次,学生意志、自律尚未完全形成。人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总的发展过程中,人同年龄段表现出意志、自律、自制力也不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就打退堂鼓、沮丧、甚至放弃,他们的毅力不刚强,没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恒心,再加上教师没有及时的引导、扶持。

最后,学生对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与信心。我们站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各科老师可谓感触颇深,那就是现在学习困难生越来越突出,尤其低学段儿童。经过这多年的观察、调查、分析、研究,这些学习困难生大致有四个共同特征:注意力难以集中、动作多、冲动任性。感观综合失调。他们在学习中表现为一上课时动作多,注意力很难集中;做事拖拖拉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经常需要人提醒、督促,然而,即使在人的提醒、督促下,作业也写不整洁,错误百出,敷衍了事。在生活中表现为一这些困难生则需要在父母的提醒下开始学习;不能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需要父母为他们纠错、解难。假如我们细心琢磨、推敲,最终还不是学生们没有养成的良好的习惯吗?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自信是搏击学海的助推剂”。然而,学生良好习惯就没有养成,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又谈何而起呢?

由此可见,这些非智力因素是学生良好习惯难以养成的直接原因。

二、外部原因。其

一、家庭因素。

影响学生良好习惯难以养成的间接原因,是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当的教育方式。

1、不良家庭教育环境。不恰当、欠缺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最容易让学生养成不良习惯。例如:父母的水平不高,教育方式、方法、策略落后;一贯的溺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要求、原则等。就说眼前被关注的“留守孩”的问题。这些孩子缺乏的是与父母的沟通、交流;缺少的是家庭那种浓浓的亲情;缺少的是父母的提醒、引导、扶持。这种“隔代监护”以至使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状态,再如: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庭教育就无从说起了,这都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阻力。

2、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业技能远低其它同龄孩子,心里郁闷,有“恨解铁不成钢”的感受。“可怜天下父母心”,于是,家长带头郁闷、气愤的心情,就用一种粗暴的方式,强迫自己的孩子学习,这种“赶鸭式”的教育方式,只能给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产生学生心理问题。

其二、学校因素。

影响学生良好习惯难以养成直接外因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师的理论管理水平低;教师的教学方式、策略不当。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教学任务的加重,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课外关注力度不够,再加上教师没有及时引导、扶持学生,学生就会感到无助。其次,教师的不负责任,训斥,羞辱学生和补偿式惩罚,极易使这些学生产生紧张、焦虑、厌师等情绪。教师的这些行为会站学生认为自己永远是学习中的失败者,没有同学愿意同他交流,没有老师愿意帮助他,自己是一人不受集体欢迎的人。种种扭曲、错误的想法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大家面前抬不起头来,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习惯就被阴暗遮住了。由此可见,学校教育的缺失,教师方式的不当,也是造成学生良好习惯难以养成的重要原因。

三、教育方法、策略。

我们怎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呢?必须从学生的内因与外因双管齐下。运用班主任理论管理、心理学有关知识和相关教育辅导策略,进行引导、扶持,这才是教育转化,薰陶的根本。

1、教师赋予每一位学生春天般温暖的师爱。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做到“诲人不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要有“六心”,即爱心、信心、耐心、细心、恒心、尽心。别林斯基说过:“情感是心理品德教育的有效催化剂,是开启师生心理共鸣的钥匙”。因此,教师要多关心,询问学生的身体、学生生活等情况,在观察中引导,扶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师爱是心灵的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因此,可以说,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是催化、形成、养护学生良好习惯的最好精神养料。

2、立足课堂教学,联系辅射思品课,让学生在合作、参与、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潜移默化里形成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人人都参与、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给每个学生和发展的机会,给学生更多的关注与鼓励,我总结出教师要坚持“三多三少”的原则,即“ 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少埋怨”。教师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温暖的眼神,一番激励的评价,都能够让学生良好习惯一步一步逐渐形成。

3、建立有效的班主任、家庭联系网,实施班主任、家长辅导。

教师除了在校内抓好学生习惯养成辅导外,还必须加强对其家庭教育的指导、扶持。把自己了解到的、观察到的,学生近期表现与孩子家长及时沟通,指导其父母怎样根据孩子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形成正确的教育方式。从而班主任在家长配合下,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生、生活习惯。

当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这也是我在班主任管理、班主任从技术到艺术领域的探索,仍然还有些困难、问题,需要我及我们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资料:《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名言警句集》《语文课程标准》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目录

摘要---引言---第1章 小学生学习情况的现状----------第2章 培养良好的学习情况的重要性----第3章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3.1 家庭教育--------------------3.2 学校教育--------------------3.2.1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3.2.2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3.2.3 学校与家庭要进行密切的配合----------------------------3.2.4 要发挥班集体的带动作用-致谢---参考文献------------------------------

摘要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人最主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养成好的习惯的结果。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孩子越小,习惯越容易养成,且不会觉得痛苦,大了以后反而难了。我通过学习和思考,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靠自觉的形成,它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培养

引言

成功教育从习惯培养开始,习惯是人生的基础,而基础就是决定人的发展水平。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定型性行为。一旦养成好的习惯,将是人一生中用不完的财富,反之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孩子暴露出来的不良习惯容忍迁就,不加以及时指正,就很有可能因非智力因素残缺限制其发展。养成好的习惯要趁早,俗话说:“三岁定八十”,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而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佳时期就是在小学阶段。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有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前辈的教诲,使我们有更清晰的道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帮助小学生养成好习惯,既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形成健康人格和个性的基础。小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将会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公民的道德水平,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对他们健康人格的培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生时期重在培养良好习惯,就是为健康人格奠定基础。

第1章小学生学习情况的现状

在半年的教学实习中,我发现小学生身上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一些学生作业习惯比较差,做作业的姿势不端正,需要教师与家长反复提醒。书写字迹潦草,添字、漏字、错字等。有些学生做题目粗心大意,漏做试题,做完后从不检查。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不独立完成,喜欢抄袭别人的,缺乏勤学好问的习惯。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错误的积累,严重地影响了后继的学习。不少学生在开学初学习成绩还名列前茅,可越往后学,成绩却逐步下降,一般来说这与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习惯一般都比较好,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表现也比较差,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与复习等方面,所以说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学习水平也就不同。可见,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关系。

第2章培养良好的学习情况的重要性

我通过在小学的教育实习,体会到好习惯形成对教学和学生个人的重要性。小学生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如一张未曾写过的白纸,没有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无数有建树的人的行动印证了培根说的话:“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因此,我们在查找问题并改正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比一时的考试成绩更重要。一时考试成绩不理想,并不可怕,我们可以查缺补漏,可以及时补救。但学习习惯不好,却会长期影响人的学习效果,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发展。

我们在查找问题并改正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比一时的考试成绩更重要。一时考试成绩不理想,并不可怕,我们可以查缺补漏,可以及时补救。但学习习惯不好,却会长期影响人的学习效果,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发展。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作为家长和老师就应该把怎样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

第3章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的一生整个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成效。正因为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教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知道,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学校和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学校和家庭生活环境,学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

3.1 家庭教育

如果说学校教育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主导方面的话,那么家庭教育环境则是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方面。有人可能认为,学生学习习惯主要靠学校、靠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不大,因为学生一天的主要活动时间在学校。其实,这种看法是很不科学的。应该说,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确很重要,但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小学生的心理依赖、行为方式的定型等方面来说,家庭和家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属于溺爱型、有的属于放纵型,在学习上更是放松对他们的要求,以至于孩子根本不知道刻苦努力为何事,还有的家长自己知识水平较低,所以对孩子也采取无所谓态度,认为“混个毕业证书就行”、“自己的孩子就不是那块料”等等,这都可能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作为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工作,多和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去关心孩子。

首先,要保证家庭和睦,让孩子有一个充满温馨的生活环境。

其次,家长可以多陪孩子做一些亲子游戏,不仅能增进关系,还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再次,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

3.2 学校教育 3.2.1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

小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会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2.2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一,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不免就有生吞活剥的感觉。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新知识和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理出内容和知识等方面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第二,要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如何才能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讲课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要加强听的训练。第三,要养成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第四,要养成善于创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有创造能力,学生学习知识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就是让学生把要学到知识自己去发现,去挖掘出来。教师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应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解题环境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简便的方法。第五,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和自我检查、自我改错的习惯。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从小就应养成:规范书写,保持整洁;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抄袭别人的作业;认真审题,仔细计算,自我检查,自我改错。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做错题集的好习惯,它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很容易发现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使得在复习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六,要养成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第七,要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应不断地引导学生一起调查研究,采集数据,捕捉信息;一起制订方案,提出设想,进行探索;一起归纳总结,汇报成果,使学生逐步适应合作学习的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2.3 学校与家庭要进行密切的配合

在学校处处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家长的积极配合至关重要。教师应和家长密切联系,请家长随时提醒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当孩子的认识与学校、老师的要求有偏差时,我们做家长的应该站在学校、老师的角度,给孩子进行合理的解释和疏导。比如作业多了,孩子有怨气,如果我们家长能站在学校、老师的角度,给孩子进行合理的解释和疏导,那么孩子就能高高兴兴把作业完成好,进而培养良好的学习毅力。相反,我们做家长的不问青红皂白就指责学校和老师,那么矛盾就会更加激化。

其次支持学校和老师的教育行为,特别要支持学校与教师的批评教育,这样做有利于巩固老师的权威。天下哪个父母不爱孩子,老师也跟父母一样,他们同样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但是爱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批评,当自己的孩子因为过失受到教师批评时,作为家长就算你有多么想不通,都首先要坚决地支持,并做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当然老师有时也难免会批评过严,我们做家长的只能私下与学校和老师商量,只有这样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权威才能得到维护。

再次鼓励自己的孩子与老师交朋友。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名言: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与老师关系好了,接受老师的教育时就会减少很多心理抗拒,并表现出积极的配合。

3.2.4 要发挥班集体的带动作用 要发挥班集体的带动作用。有一个班风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勤奋、刻苦、严谨的学风,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师生须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培养的,坏习惯也不是不能改变的。教师要不断地引导、监督。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针对不同孩子情况进行循循善诱,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其发展过程。良好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觉化,提高能力,健全心智,张扬个性,成就特长,都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家长、学校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班主任的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自觉养成守规范的好习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棵小树苗只有在我们的辛勤浇灌,不断扶持下,才能长成栋梁之材

致谢

在论文即将付梓之迹,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在本文的选题、拟定提纲、成文、修改及定稿的整个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本文最终定稿。在此,谨向我的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由于本人综合水平有限,本文一定有不少缺点和不足,恳请各位老师给予帮助和指正,我会虚心接受。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把自己全部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学农.班级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刘国权.小学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3] 陶元.小学生心理辅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5]皮连生.学与教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6]刘亚妮.习惯[J].思维与智慧,2008,(11)

第五篇: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总结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总结

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习惯这么重要,因此我在接一年级的时候意识到必须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主要从学生的以下七种学习习惯入手:

1、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及时复习的习惯。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口语交际的习惯。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6、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还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为了使学生乐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我是这样做的:

1、指导学生订计划,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学生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星期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还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不能让学生太累,应在快乐中学习。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同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

北石小学

肖玉玲

2011.7

下载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一种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德育资本。习惯的资......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习惯是一种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总结[范文大全]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总结 西屯中心小学 姚红娟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一句著名的名言: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

    六号农场小学习惯养成学习材料第一篇小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忙于工作和生活,而无暇照......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田坝小学11月份论文 良好的习惯对人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为人还是处事,毫不夸张地说,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终......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教学反思

    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教学反思 坪地民族中学 李炳章 回想几十年的教学生涯,深深体会,孩子健康的成长历程,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老师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从小教育孩子“把自己的东西......

    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开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古今优秀诗文......

    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开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