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20:4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开题报告》。

第一篇: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开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总量为5万字,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总量为40万字,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才能够达到阅读数量,并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一方面寻找更切合“农村小学”实际,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形成一系列的指导策略,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摆脱目前的种种制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及能力形成的不利因素,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 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徐州徐冬梅等开展的《亲近母语》课题,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温州实验小学龚爱敏老师也对课外阅读作过有益尝试。薛瑞平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了》,「美」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等书籍也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启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虽然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小学生的阅读指导。

因此,我们课题组提出《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不仅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说明新课标对阅读(特别是大容量的课外)作用是肯定的,它强调了阅读能够起到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从而起到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发展人的语言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

(1)阅读习惯培养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密切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稳定的行为特征的总和。习惯是自动化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健康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因此,习惯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同时,重视修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教材和其他书籍是学生形成人格、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依据和来源之一。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后,就会自觉把书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自己的心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

(2)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它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 的基础

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是理解学习内容、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我国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健康人格,因此,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就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3)阅读习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实践意义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面较为狭窄,主要是漫画书和儿童故事书及学习辅助类书籍较多,内容比较单一。

2、阅读方式单一,主要以书面阅读为主。

3、阅读量少,许多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小学生的自我发展,而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尤其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力求使读书从知识积累过程转变为科学的研究过程,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小学生中有必要开展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研究。

一是探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致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是学生学习的“后勤部”,只有充分补充后勤资源,我们才能在主阵地上操控自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从心底里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是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 “阅读指导策略”、“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活动与阅读习惯”这些重大命题,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三是通过有效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的课题就是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要,根据我校的现有资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从学科教学、阅读课及日常学习中抓起,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提高他们捕捉信息、获取信息和运用 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开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是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一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既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宁城办晗子希望小学

孙圆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习语言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无论对于应试还是未来的生存发展,都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基本能力之一。

课题的核心目标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课外阅读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现在的学生课程多,作业重,放学回家后还要完成家庭作业,根本谈不上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

2、“轻阅读”现象严重。大量的书写作业、兴趣班占据了学生的时间。网络、电视等媒体信息的摄入替代了学生的阅读。

3、学生个体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差异大。各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会阅读、“浅阅读”和“局部阅读”等现象。学生阅读缺乏老师有目的、有系统的引导,盲目性突出。

4、学校与家庭缺乏正确的阅读习惯培养指导,导致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数量偏少、阅读习惯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确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期望通过研究,能有效的改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学生对课外阅读价值认识不足的问题;

2、解决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的问题;

3、解决部分教师缺乏正确认识观的问题;

4、解决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掌握不够的问题。

5、解决教师课外阅读理论知识匮乏,缺少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实践意义

1、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2、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优秀的课外书籍更是学生精神世界,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

3、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4、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二)理论价值

1、积累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和基本原则。

2、探索对课外阅读材料的科学分类。

3、积累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方法。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行政支持

我县教育局教科所对小课题研究的大力支持

(二)领导支持

学校领导重视学校教育科研,亲自带头参与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按时完成课题组的各项任务。学校在研究经费上给予保障,进一步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保证课题完成。

(三)我校有一支较高素质的科研队伍

课题主持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研究水平,教学成绩优异,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并在先前的教学经历中有过关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均有相关的教学研究经历,以及具备较好的教育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了探索新的教学理念的憧憬,以及不怕困难的勇气。

四、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一)课题界定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是通过课内外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积极探索阅读方法,利用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创建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研究依据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习语言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无论对于应试还是未来的生存发展,都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基本能力之一。

心理语言学家也认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由感知、思考、推理、想象等一系列心智活动和行为构成的。在广泛的阅读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形成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理论,达成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效果。

2、形成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理论,达成小学生基本掌握阅读方法的效果。

3、形成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理论,达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全校4-6年级全体学生的阅读水平,分析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

2、研究学生正确使用课外阅读的方法。

3、研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活动。

六、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要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具体选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一)调查法:研究者作为课题的实施成员,在尽可能客观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适当记录,以随笔、反思的方式体现。

(二)案例研究法:结合课题,对学生进行指导,撰写案例1份,为课题研究的推广提供详实有力的材料。

(三)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各个实施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进行回溯、追因,及时总结培养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途径、策略和经验,及针对研究情况对取得的成功经验与失误进行及时总结提炼,每学期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论文,积极投稿。

(四)文献研究法:积极阅读相关理论书籍,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6月—2016年10月)

1、搜集研究资料,制订课题方案。

2、确定实验研究课题组人员。

3、熟悉现阶段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相关内容。

4、组织学习,制定课题实施计划,确立实验研究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5月.)

1、阅读材料收集整理

2、阅读策略指导

3、阅读活动开展

4、阅读成果阶段展示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5月—2017年6月)

全面总结实验情况,积累经验,既有特色,又有较强操作性的做法、经验上升的理

1、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经验论文,整理汇编成书。

2、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

3、收集积累研究方法,汇编研究资料。

八、经费分配

(一)书籍、资料、检索及打字复印费;

(二)学术活动的会务费、差旅费、调研费、交通费等;

(三)课题的初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管理费、评审费等。以上支出,都在学校科研经费中实报实销。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学生能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2017年6月完成。

(二)完成《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方法资料的汇编。积累研究过程中的素材,装订成册,作为今后教学实践的参考资料。2017年6月完成。

(三)能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的呈现,如论文的发表。2017年6月完成。

(四)撰写《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总报告,2017年6月完成。

十、课题组织

(一)课题主持人:孙圆圆

(二)课题组成员:

杨仝童 课题设计

任珊 收集资料

第三篇:开题报告___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楚雄师范学院化生系化学一班王慧2010105110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总量为5万字,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总量为40万字,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才能够达到阅读数量,并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我校教师积极探索课外阅读指导之路,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和问题。一方面大家积极研究和实践如何进一步通过课外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受教育教学时间及空间、家庭教育环境、教师指导策略等方面原因的影响,教师们对如何保持学生的长时阅读兴趣和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一方面寻找更切合“农村小学”实际、更利于让师生接受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形成一系列的指导策略,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摆脱目前的种种制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及能力形成的不利因素,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是探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致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是学生学习的“后勤部”,只有充分补充后勤资源,我们才能在主阵地上操控自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从心底里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是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 “阅读指导策略”、“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活动与阅读习惯”这些重大命题,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三是通过有效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1、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重视提高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符合农村小

学的阅读指导策略;

3、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

4、通过课外阅读策略研究,以点带面,探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5、根据调查,针对实际,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向全校推广试验,营造书香校园。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策略。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对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实效、有推广价值的阅读指导策略。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围绕:

(1)围绕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3)探索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策略;

(4)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阅读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

(5)建设研究型、创新型的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

(一)本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时,研究教师如何在阅读指导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原则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

3、发展性原则。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渗透性原则。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阅读指导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5、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教学规律、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最有效的作用。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我们将组织好科研力量,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以工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全面把握近几年学校课外阅读指导教

学改革的历史进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经验与不足,从而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立论点。

第二、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对学生阅读兴趣、水平的现状调查(涉及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第三、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阅读指导策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推广。

总之,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相结合,实证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研究相结合,强调重点,突出特色,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及实践效益。

(三)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

1、课题申报、审批阶段

学校向课题组提交申请报告,经专家组审查批准后,立项,开始课题实施。

2、研究准备阶段

组织队伍;确立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理论培训;现状调查。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将分别举行多次专题性学术研讨会,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同时不断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并将根据学校课题进展情况,邀请专家对学校的课题开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交流、总结和推广优

秀成果。

4、结题阶段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总课题结题大会。

——经验成果在课外阅读指导实践中推广应用。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

2013年9月—2014年12月

五、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1.在校长直接领导下,教科研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组人员具体操作,发挥教师开拓性,创造性。

2.课题研究的教师要经常进行情况、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并互相交流学习。

3.课题由组长何开富负责,课题组教师参加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成果将以论文、教案、课堂实录的光盘等形式呈现

2013年9月

第四篇: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二龙小学课题组

一、开展这项研究的意义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在新世纪里,阅读是儿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的教育要赶超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阅读的广阔天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教师必须谆谆善诱,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读书的方便,让他们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逐渐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命的需要。犹太人有句俗语:书本是甜的。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童年礼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航灯。“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习惯的培养会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

(1)阅读习惯培养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密切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稳定的行为特征的总和。习惯是自动化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健康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因此,习惯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同时,重视修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教材和其他书籍是学生形成人格、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依据和来源之一。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后,就会自觉把书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自己的心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

(2)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它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的基础

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如“数学阅读”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转化。因此,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数学阅读”走进课堂必要的行为。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养成习惯。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英语学习与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是理解学习内容、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我国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健康人格,因此,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就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3)阅读习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五十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从大陆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不少可贵的经验。浙江特级教师乐莲珠老师的《快速阅读教学》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上有其独到之处。吉林市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目,拓宽阅读范围,语言文字积累,民族文化熏陶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的徐冬梅老师以“亲近母语”为目标的课外阅读教材研究与实验在儿童阅读教育理论、小学阅读课程的构建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2)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3)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4)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三、支撑研究的理论依据

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琴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综观许多成功人士,他们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作出指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目前,在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对儿童的阅读日趋重视。近年来,我校积极地开展了各种阅读教学活动,加强了对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1、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由于每个人各种智能的组合方式不同,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体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倾向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在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人只有按照自身的适应方式,才能有效地获取、掌握知识技能。

2、建构主义理论

在对待知识这一问题上,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理解、一种假设,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在对待学习问题上,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是通过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策略)对新信息加工来实现的。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理解,即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括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意义是个人赋予的。知识如果不经过学习者的重新建构,它只能是一种外在的负担。

3、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

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语言,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够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因而人应该从自身的基础与需要出发,选择性地学习,才能体现阅读的乐趣和阅读的个性化。

4、学生阅读心理特点

从言语的角度来说,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大声的无声的)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意思变成读者思想。而要完成或提升这个复杂的过渡,需要丰富的阅读实践。因而,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四、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1.从读好语文书开始。2.读书勤动笔。3.学会“量体裁衣”。4.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5.创设良好环境。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指导、探索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阅读的航船上,体验生活,感悟生命,丰富精神世界。总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我们的课题研究重点放在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方面。通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把本校学生培养成“好读书、读好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知书达理”的文明人。

通过成立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我们要在学校建成读书乐园,营造自觉读书,喜爱读书,争相读书的氛围。让学生养成:

1、养成购书借书的习惯;

2、养成自觉性读书的习惯;

3、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4、养成阅读与欣赏的习惯;

5、养成爱惜书籍的习惯。

我们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让阅读的触角与信念散播开来,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生活的方式,使学生能从阅读中体会充实盈满的阅读乐趣。

六、课题的研究内容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从细微处着手的工作。在确立课题后,我们采取多层次、多侧面的系统综合研究,尝试着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1.从读好语文书开始

语文课,学生的预习是很重要的。教师在布臵预习时切忌"读一下课文"之类的笼统话,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列出预习提纲,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预习提纲可设计文中的字、词、修辞等基础知识,可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到局部语句的理解进行设计,也可就从课题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就能够有的放矢的阅读课文。例如,学生为完成生字的扩词就要动手查字典、词典,这就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再如,要培养学会做预习笔记的习惯,使学生明确做预习笔记的内容:1.我读完课文有了那些问题,老师可能会有哪些问题; 2.书中的难写易错的字有那些。学生明确了预习时记什么,那么在阅读课文时就会有的放矢,久而久之,就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语文书是学生可以统一用来阅读的材料,老师应该把握这一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2.读书勤动笔

"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时在哪些地方需要圈点勾画呢?⑴关键性字、词;⑵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⑶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比如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作批注,如在句下用"-"标出重点句,用"═"标出关键句,用"﹏"标出精彩句,用"?"标明不明白处或异议处。也可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上阅读心得、联想、见解、疑惑等;通过作批注,我们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索、边勾画的好习惯,将阅读引向深入。在平时阅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文中写的好的只言片语、优美词句、精彩片段随时摘抄下来,并加以归类。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会“量体裁衣”

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在平时指导阅读时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选择恰当阅读方法的习惯。阅读方法要根据不同文体和阅读需要来选择。有默读、朗读,有序读、跳读,有精读、略读和反复研读,有学习性的阅读和欣赏性的阅读等。4.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学生在阅读时,如果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就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展开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疑难问题,并允许学生提出与作品相反的观点和意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只要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想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5.创设良好环境

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就学校而言,班级设立图书角、阅读交流园地等。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向你推荐一本好书”等系列活动。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一些书,然后与同学相互交流,相互推荐。我们认为学生的现身说法更能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总之,作为教师应让学生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阅读时认真思考的习惯,找到读书的动力,以这种动力驱使自己。作为教师,应在班级中、在学校里创设一种优雅的阅读环境,创造出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能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知识;使他们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扩展,让他们在快乐而充实中度过每一天;使学生自然的形成一种爱好阅读的习惯,让他们的心智得到锻炼。倘若每位教师都这样做,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的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那么中国的国民文化素质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每一位公民都会成为有文化、明事理的人。这样,中华民族的文化将更加灿烂辉煌。

七、课题实验的基本方法及途径 在开展课题研究实践中,全校师生思想统一,注重开展和落实好课题的要求,注重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代性。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每学期制定适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确实可行的养成方法来开展下的课题研究。我们制定如下措施:

(1)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建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① 先在重点试验班定期举办“读书观摩会”,形成自发的读书看报活动月,还权利给学生,由学生集思广益,策划各项阅读推广活动,举办大型读书节和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② 成立文学社作为阅读交流的基地,培养一批能干的小编辑、小记者、小画家、小摄影师。

③ 根据各年级特点开展活动,发展所长,形成读书特色点。如在低年级设立讲故事小组、朗诵小组;在中年级设立小品、时事通讯小组;在高年级设立网络快车小组,话剧社。

④设立读书专栏窗口,及时表扬,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和全校性的阅读交流,师生教学相长。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爱书的情感。① 发动家长帮助子女购买感兴趣的课外书,根据不同年龄特征,在家中设立有特色的读书天地,学生自行布臵,相互参观,增强满足感。

② 各班成立图书阁和阅读栏,由学生组织管理,增强归属感。③各班根据学生的爱好成立各类阅读兴趣小组(如:自然风光阅读小组、英雄模范阅读小组、时事追击阅读小组、诗文阅读小组、生活情趣阅读小组等)可兼并参加或自由转换小组,增加阅读的新鲜感。

④培养良好的阅读技巧,如剪报、摘抄、边读边批注、写随笔等。⑤ 保证学生每天有充足的阅读时间(低年级校内15分钟,校外15分钟;中年级校内30分钟,校外30分钟;高年级校内40分钟,校外30分钟),定时定量进行阅读。

(3)利用互联网络优势。

① 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进行电子阅读,学会运用城域网网罗资讯,并学会筛选处理各类型信息。

② 大胆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交流活动,乐意在网上发表个人见解,与人分享,虚心听取别人建议,吸取别人的经验。

(4)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检查阅读效果。

① 组织各类型竞赛活动,如“网上大学”问答游戏活动、读书剪报小能手评比活动、速读竞赛。

② 拓展渠道,做好共建,增强阅读广泛性,利用好市区、学校图书馆(室),定期与本地文学团体进行交流学习,请各机关报刊及知名人士进行指导促进。

③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定期采用读书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在家中的阅读时间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

在本课题研究期间,我校将会调动全体力量,运用问卷调查,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过程培养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和共同分享成果的能力。为更有效实现目标,我们将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研究:

1、问卷调查法

针对已有的阅读基础,在教师、学生、家长中开展“学生有哪些不良的习惯”“阅读中应培养哪些阅读习惯”专题调查。

2、行为训练法

在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学生阅读好习惯的守则,结合“一粗、二细、三精、四记、五动”目标,在全体学生中进行好习惯行为训练。

3、观察记录法

` 帮助学生设立读书记录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和阅读内容,对学生阅读情况跟踪观察。

4、榜样激励法

利用伟人、科学家、英模、创业先锋等刻苦学习,博古通今,掌握本领报效祖国的事迹激励少年儿童,有助其良好品德的形成。

5、实践操作法

让学生在有趣的阅读游戏和不断的探索中培养敏捷的思维,掌握灵活的处事方式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计划按照下列研究阶段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2月)

1、搜集研究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制订《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组

3、课题酝酿,方案论证,实验开题。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向教研室领导递交了教科研课题申报表,听取了有关专家对课题实验方案的评价和指导性意见。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4年3月~2014年9月)

1、实施计划,在学生中,开展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做好前测、收集积累、观察、个案等资料的整理与保存,定期分析对比;

3、总结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途径与方法,提交阶段性研究报告及工作总结;

4、鼓励教师、家长撰写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科研论文、教育随笔、个案分析,积极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征文评选活动;

5、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积累经验,既有特色,又有较强操作性的做法、经验上升的理论。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1月)

1、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实验开展以来的材料、经验文章,各类阶段报告,课题组负责人根据以上的总结和分析材料,写出综合性的实验报告,完成结题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2、请市上级教科室专家做成果鉴定,展示研究成果,并开展新一轮的实验活动。完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的研究报告》。

九、研究措施

(一)推荐优秀读物,教会学生选择好书阅读。

好的书籍沉淀着人类优秀文明的精华,其中蕴含的可贵的人文精神足以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滋养,好的书籍总能以健康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只有引导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识真、扬善、求美。小学生年龄较小,阅历尚浅,对书籍的真正价值还缺乏认识和辨别能力。因此,在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要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受到优秀读物的熏陶,而不要陷于低级趣味读物的影响中。

教师可以把热烈讴歌历史的、时代的英雄、伟人、劳动者的美好品质和精神的故事、小说、传记、报告文学,表现真善美的童话、寓言、小品、剧本、诗歌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社会美的科幻小说、反映人文历史、自然风情美的游记、特写、及有关深化课文学习的书籍(文章)作为好书向学生推荐。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最好在开学初结合阅读教材就把一学期要向学生推荐的课外书籍确定下来,并列入教学计划。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说来,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的是童话和儿歌;到了中、高年级,推荐给学生的是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历史故事和通俗科学读物。

推荐书目表:(待商榷)

(二)建立阅读场所,营造阅读氛围。

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学校应建立两种阅读场所。一是阅读中心。由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组成,应当书籍丰富,资料众多,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教师也可结合教学,让学生在此进行拓展阅读。如学习老舍作品《猫》《养花》的时候,可让学生读老舍其他的散文、随笔。二是班级图书架。图书可以由学校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带,相互交流阅读。为了广开书源,可以发动师生捐书,班级之间建立换书机制,提倡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互相借书。如此一来,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前苏联巴布雷什学校除图书馆里有丰富的藏书外,每层楼都设有阅览室,为孩子们建立了在智育、德育、美育诸方面获得发展的基地。他们在阅览室里可以读到不断更新的各类书刊,其中有科普读物《儿童百科全书》,以及世界各国有名的文艺书籍,等等。就是在楼道里,也摆有书籍陈列架,陈列着适合各种年龄学生阅读的图书。在学校语言文字专用室里,则备有每人在校期间都必须读完的200多部文艺书籍。这所学校虽然是一所乡村学校,但由于引进了大量书籍,学生的知识水平完全能与地处文化中心的学校相比。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所以,可以规定:学生在校的集中阅读时间为早晨上课前及上午第一节早读课,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并制定教师伴读值日制,每班学生在学校规定集中阅读时间内,均有一名教师在班内伴读,帮助学生解疑释难,维持阅读秩序。

为了扩展读书空间,学校最好在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学校的阅读规划,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做到“三个一”——每天陪学生读一会儿书,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为学生挑选一批优秀的、可读性强的书籍。通过学校与家庭的一般化的运作,学生有书可读,天天可读,阅读习惯才能逐步得到培养。

(三)开设阅读指导课,提高阅读效率。

为克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随意性,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开设五至十分钟的阅读指导课。阅读指导课可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1、阅读序文和目录指导

读书先看序文和目录,是一种好习惯。因为“序文的性质常常是全文的提要或批评,先看一遍,直少对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标准,然后阅读全书,就不至于茫无头绪。”“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叶圣陶语)②所以,有必要在低年级开设阅读目录指导课,以帮助学生养成这一习惯。

2、用工具书指导

有些学生读书不求甚解,碰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往往“蒙混过关”就算了,这不利于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形成。因而,要进行运用工具书的指导,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阅读参考资料指导

阅读有些书籍、文章,如果想对它的内容作更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参读有关的资料。如学生读了《石灰吟》,想对于谦作更深入的了解,想对“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含义理解得更深刻,就应指导学生参读有关的历史资料。这项指导应针对高年级学生。

4、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有精读、略读、速读等。阅读的书籍不同,阅读的方法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应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5、做“读书笔记”指导

在阅读中,学生见到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断,有了临时触发的感想,都应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因而,从三年级开始,就应为学生设计适应其年龄特征的读书笔记,并对学生作记读书笔记的指导,以便学生随时记录。

(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除此以外,课外阅读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进行合作式的阅读。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亲情诗歌”朗诵会,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如“校园童话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有个学校每年二月举行“我爱读书月”的传统读书活动,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活动、书籍展评会、藏书交流会、阅读竞赛等,还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参加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五)实施阅读评价,完成课外阅读量

为了督促学生自觉阅读课外书籍,在课外活动中要实施阅读评价。首先是评价阅读量是否达标。学生完成“计划性”的读书任务,就已经完成了一定的阅读量。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计划性”阅读量应有所区别,低年级可以多一些,约占三分之二左右;中高年级可以少一些,有二分之一左右就行了。“自主性”的阅读量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抽查的形式来了解。其次,是对阅读效果的评价。对待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用“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眼光来看,重在情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培养。但也不能对阅读效果一点不关注,可以在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如用故事会、片断朗诵会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采用写读书心得、谈读书体会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采用定期自编读书小报、做读书笔记、专题摘编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领会和表达的能力等。总之,课外活动不能让学生觉得是一种负担,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和爱好,确定相应的目标和措施。可以在学期初,让学生自己制定本学期阅读目标和计划,数量上不作任何要求,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考核时,只要达到学期初自己制定的目标,人人都可以得优。让他们觉得是“我要读书”,而不是“老师要我读书”。

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前人在本课题研究的有关成果和理论阐述,全面了解本课题所研究问题的过去和现状,明确研究的基础。

2、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对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进行动态的跟踪,观察,记录,分析,在行动中进行研究。

3、个案研究法:注重个案研究分析,从个案研究中发现有价值的方法和思路,为实验结论积累重要的、生动的素材。

4、调查研究法:对学生和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前测与后测,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课题实践研究前后的效果。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1、一般性阅读转向特殊性阅读。是指学生不仅能阅读语文教材及配套读物,还能阅读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多学科的相关读物;学生不仅能阅读书面文字读物,还能阅读非文字(诸如美术作品、音乐旋律、形体动作等)类的读物;学生不仅能阅读纸质出版物,也能阅读电子媒体。

2、封闭式阅读转向开放式阅读。是指从原来只关注课内的阅读,拓展到课堂外的阅读;由校内的阅读拓展到家庭、社区的阅读;由教师和家长的教辅类书籍的指定阅读到学生对文学、科技、艺术类书籍自由选择地阅读。

3、知识积累型阅读转向素质发展型阅读。学生阅读不再只注重知识的积累,为“应试教育”服务,而是注重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并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情感和意志以及良好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完成《“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编辑《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经验集》、《优秀读书笔记选》,定期举办读书故事会等。

第五篇: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

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养成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1、现实的需要。

西小王小学学生98.%都是来自于农村,而学生的父母都不在家的“留守学生”达到了60%,父母中只有一人在家的学生也高达32%。很多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甚至根本无人看管。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无明确的读书目的,学习劲头不足,更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很多时候老师进教室开始讲课,学生才慢条斯理地拿出课本;老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玩得津津有味,至于上课时应该养成的正确习惯,无论老师讲多少遍,也都收效甚微。通过调查了解,不少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家庭的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课堂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上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2)、上课前没有准备好下一节课用具的习惯。(3)、没有做好笔记的正确习惯。(4)、没有认真听讲,专心致志的习惯。(5)、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6)、早读课没有读书的习惯。(7)、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生活中不爱清洁卫生的比比皆是,或乱丢乱扔,或蓬头垢面。在思想方面虽继承了农民的朴实,但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影视的影响,性格孤僻暴躁,遇事冲动不计后果。隔代教育的低效性和无人看管学生的随意性,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但我们的老师也注意到,与大量学习习惯差导致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他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甚至有的智商还赶不上那些成绩较差一点的学生,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十分优秀,表现也十分的令人满意,使我们的老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2、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教育领域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革命,素质教育大旗刚刚竖起,创新教育理论早已先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也呼之欲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如果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依然我行我素,墨守成规,无动于衷必然会被时代淘汰。“教不研则浅”,我校领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提出要以“教研育人,以科研兴校”的方针,选择了这个困扰我校生存发展的课题,作为我校教育科研的主攻方向,应该说是为我校的生存、发展下了一场“及时雨”,为我校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也为我校明天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相关资料看,国内外有很多教育机构或教师,对小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习惯培养的研究很多。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尔在其学习理论中就提出了学习过程是由内驱力和习惯或习惯强度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用公式表示为:反应势能=内驱力×习惯强度。该公式指学习是由内驱力和习惯强度的乘积所决定的,尽管赫尔的观点也有不足之处,但他重视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给予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重视研究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习惯与元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在其生成学习论中指出,生成模式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人们倾向于生成与以前的学习相一致的知觉与意义”。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

许振民 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诸如虚心上进、勤于操作、专心阅读、认真书写、积极探究等习惯。” 2002年10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申报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即教育部规划课题。2003年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出版了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孙云晓

张梅玲主编),报告反映通过课题研究对习惯培养的内容、与健全人格的关系,习惯培养的途径、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的四大块内容研究,总结了行为习惯塑造与矫正十二种方法,给家长的十七条建议,给老师的十一条建议,四大原则即习惯培养教育的关键期、一致性,整体性、差异性原则。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这些理论与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这些理论与经验如果不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而这些理论与经验并不是用之四海皆准的,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应用教育理论与经验于我们的实际工作之中,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与创新,我们的研究旨在培养小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探索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规律与方式方法和实践操作技术。在理论上从纷杂的论述中认清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外延与内涵,在实践中创新实践操作技术,使培养学生的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科学而规范。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价值。

小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研究是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一些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分析影响学生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主、客观因素,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通过我们有目的性的指导和反复的训练,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习惯这一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和成才道路上的作用,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评价和操作模式,为我校优良班级的建设和良好校风的形成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形势下,通过研究,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也能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这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学生上课时的行为心理,通过对学生上课时学习的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通过反复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方法,同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方法。

(2)、研究培养学生科学记忆习惯的方法。

(3)、研究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的方法。

(4)、研究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的途径。

(5)、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习惯的方法。

(6)、研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的方法。

(7)、研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方法。

(8)、研究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的方法。

(9)、研究培养学生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的方法。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我们的研究思路是先确定研究目标,然后找准研究内容,运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的对本课题进行实地研究,总之,我们要通过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让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有明显的提高的改善,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通过问卷、座谈观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行为习惯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2、行动研究法。

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三﹚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展开课题论证,申报立项,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2、展开研究:(2013年12月

——2014年8月)一是展开理论研究,丰富、提高、完善对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认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深化实践活动,侧重对学生朗读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作笔记的习惯,大胆质疑的习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听讲的习惯等的研究。组织打印研究成果,在校区内推广。

3、总结阶段:(2014年8月——12月)主要成果是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养成研究报告和相关的论文集。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生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及其终身学习,它起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的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我的一种方式,是在其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主动发展的一种保证。

3、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提出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包括一般的读写的习惯。新课程已赋予它更多的内涵,如提问的习惯;多角度思考的习惯;独立钻研、积极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评判教师、教材和他人意见的习惯;互相合作的习惯;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等等。这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新一轮课程实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策略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的概念,是多层面的,它包括传统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的学习习惯。传统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规范、书写整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等常规习惯。而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则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考、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随着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成熟、定型,最终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来提高其修养,完善其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以后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服务。为确保实验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1、组建一支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实验团队。

本课题组目前分为语文和数学两个实验小组,成员均由市、区骨干教师组成,都具有较丰富的教科研经验、教学实践经验和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具有较强的改革愿望和发展意识,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在学期初我们分别制定各研究小组实验计划,并选定实验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课标精神,分学段制定出了低、中、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法。

3、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对课题组而言,制度就是成员日常活动的规则,它的基本特征是“确定性”:定人、定时间、定活动主题、定活动方式、定活动程序步骤、定评价标准等。这些制度包括:

(1)建立课题初期工作会议制度。每学期期初召开课题工作会议,交流上阶段课题研究经验和本学期课题工作安排。

(2)建立课题组成员分工与合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构建协作互动的立体平台,完善协作互动的研讨制度,建立民主和谐的伙伴关系,确立“真实、扎实、丰实、落实”的研究态度,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同时为了方便课题组内的实验教师相互交流,我们还专门建立了“霍小课堂教学实验组QQ群”,在群里谁有了好方法,会立刻分享给其他实验老师;同样,谁有了困惑,也会在群里一起交流解惑。

(3)建立课题研究资料的管理制度。注意对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成功与失败的),按要求建立课题档案。课题材料多样化,有学生作品、教师案例、精彩片段、教学后记和反思以及教学经验交流论文等。一套完整的研究资料,不仅可以反映出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同时还可以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操作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4、细化工作措施,扎实开展工作。

(1)组织教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

为使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实验的目标和任务,由课题组成员举办专题讲座,进行专业引领;组织研究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培训;阅读刘所长精心推荐的教科研文章。这些都为我们参与课题的实践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

(2)召开课题组现场研讨会,及时交流各自的进展情况。

我们始终以课堂为阵地切实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我们每月组织1-2次常规性教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经验的交流,发现问题,调整计划,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每次活动做到有主题,有记录,有互动,有提升,有报道。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的研究策略,先后举行了3次校级研讨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互动展示交流的平台,发挥了课题实验活动在全镇内的示范辐射作用,并在活动中促进课题的理论提升。还多次组织常规性的研讨课,并进行不定期的研讨交流活动,努力将课题的思想、课程的理念融入课堂。

(3)细化落实,持之以恒,课堂操练常态化。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训练点多而广,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效果自然不好。我们在进行课题实验时,采取突出重点、齐抓共管、专人巡查、定期汇报的策略,月月有训练重点,科科有训练专项,堂堂有评价反馈,教育者有的放矢,教育效果明显。

一月一个重点,齐抓共管显成效。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我们每月确定一个课堂学习习惯训练重点项目,细化操练要求,下发到各年级实验班级落实。而且每周对教与学的常规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规范的操练达到制度化、常态化,真正落到实处。今年9-12月我们实验小组重点抓的是“课前准备的习惯”、“认真、工整书写的习惯”、“专注倾听的习惯”。如九月份,我们围绕“课前准备习惯”,从“听到上课音乐声、教学用品的准备、开课下课的问候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要求,实验教师按“规范”落实。经过开学一个月的训练,几乎学生在课前都能按要求做好,为上课提前做好了准备。同时,我们实验教师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还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从认识行为的转化和向行为习惯的转化。其基本过程为:

正确认识——严格训练——形成正确行为——强化训练——形成良好习惯

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我们还突出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及错误的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其过程为:

不良习惯错误——说服教育、适当训练——正确认识——严格训练——正确行为——强化训练——良好习惯

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他们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既需要提高认识,又需要行为矫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课题实施虽只进行了半年的时间,但我们的工作却是实实在在,有条不紊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协作配合下,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获取了宝贵经验。

1、根据学段特点,制定出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要求及策略。

课题组实验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年段学习习惯训练要求,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语文课题小组,我们在低年级,主要是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大声发言、标准“三姿”、按时工整完成作业、自己检查订正作业、自己收拾学习用品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乐于阅读与积累习惯、独立思考习惯、自觉预习习惯、互助合作习惯、自主整理知识与自觉复习习惯、勇于质疑习惯、自主合理安排时间与计划习惯、利用便利条件查阅资料习惯等。

2、家校同步,形成合力,共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而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往往根源于家庭的不良教育或受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因此本学期,我们实验教师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家访以及发动家委会等形式,和家长们共同研究加强学生学习习惯教育的方法策略;也有重点的对家长进行习惯培养讲座,引导家长和学校一起,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家长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配合实验老师做好相应的习惯养成训练活动,并对此项活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大部分被访问的家长反映,课题研究活动让他们意识到除了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以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一样重要,有的家长还反映他们正在或是已经尝试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表,帮助孩子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意识和自我规划意识,感觉很不错。

3、学生进步明显,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大多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独立的,有策略的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从“愿学”、“乐学”到“会学”“独立学”的转变。

特别是本学期我们以二年级实验班级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一开始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去预习,然后专门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自主预习,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经过一学期的训练与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大大提高,这就有助于老师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更多方面的知识传授。同样,学生掌握了有效的预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有效地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能够明显的看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增强。

可以说,目前大多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等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学生多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作业本上、测试卷上马虎出错的地方少了。现在的课堂不再是一种紧张学习的课堂,而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就在学生学习能力一点一点的提高,学习习惯逐步养成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不再视写作业为负担,而是把它当做了展示书法的一项活动,都能够认真书写每一项作业,做到字面整洁、字体美观;还有大多学生喜欢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来进行自我展示,如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办语文数学手抄报、写绘画日记,喜欢做古诗配画;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喜欢开展阅读交流、读书漂流、优秀作文竞选等活动。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培养能力,愉悦身心,实现了全面发展。

4、教师潜能得以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1)潜心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组内的实验教师自从参加了课题研究后,总是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总结得失,形成成果,并在全校进行推广。另外,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理论水平得到提升,架驭课堂的能力增强。无论平时上课或者每学期组内教研课还是公开课,大家都关注在课上培养了学生那些良好学习习惯,使教研有了共同话题,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都意识到: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小学生思维,生理发展规律,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为核心的学习习惯培养,才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本学期,课题组成员还分别撰写了实验中的心得体会;定期召开课题实验教研沙龙,等等。

(2)理论实践相结合,设计出专题研究的教学案例。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引领下,我们课题实验小组的工作开展也更加的细致深入。特别是,我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设计出课堂教学习惯养成专题研究的表格案例,使我们的教学案例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更加具有教科研水平。(出示表格案例)专题研究的教学案例与以往的常规案例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①目标的设定有所不同。以往的常规案例我们在目标设定上,分成了三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我们专题研究的案例则是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学生的习惯培养目标,习惯培养目标又细化为“听、说、读、写”四个子目标。在案例中专门设定了习惯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时才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相信长此以往,课课训练,堂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②教学活动环节中,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成不同的活动版块。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会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会更细心的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密切关注学生活动的进程,及时发现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和帮助。这样的设计,也更有利于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灵活多样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③在反思感悟环节中,新辟了“习惯养成课堂感悟”版块。以往我们的教学案例中,只是就教学而反思。而我们专题研究的案例,增加了“习惯养成课堂感悟”一块,也使我们在反思时,不仅仅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和学生生成,更注重反思本堂课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的得与失。

5、参与多项活动,进行教研展示。

本学期,我们课堂教学小组也通过参与多种活动,进行我们的教科研展示。如:10月初,我和张茜老师在“青蓝相约,共促成长”骨干示范研讨活动中,分别执教了《欢庆》和《可能性》,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11月份,李倩老师执教实验课《坐井观天》,年轻的李倩老师和活泼有序的孩子们,给参与课题研讨的刘所长留下深刻印象。同月,在市中区第四届小学生学习习惯现场会上,我和李萍老师在申主任的带领下,一起参与了代表我校学生习惯养成经验交流的互动论坛;12月份,李倩老师再次在我校举办的“导学议练”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窗前的气球》,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受到大家的好评。还有在以陈丽老师为代表的三年级数学组在品牌教研组复验活动中,更是展示出了霍小师生的风采,等等。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虽然课题实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我们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实验教师一致认为:如何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能够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这是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困惑。也希望在这次交流会议上,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我们更宝贵的建议和想法,能够促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五、下一步实验研究的设想

为使下步研究工作更加顺利,我们今后工作的设想是:

1、继续按计划进行研究,同时进一步检验并应用已研究的成果,让它在教学中起到实际作用。

2、把课题作小、做实,不求一鸣惊人,按照课改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进行研究以指导教学。

3、注重在教学中反复实践,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同时注意及时提炼、反思总结,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增加公开课和相互间听课的时间,不闭门造车,让大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彼此切磋,共同提高。

5、每学期至少走出去听课和请进来上课各一次,提升境界,开阔视野,让课题研究具备一定层次的质量。

总之,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课题小组的实验教师,将进一步巩固此次活动的成果,落实活动计划,把课题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在张校长的带领下,在刘所长的科学指导下,不断反思,大胆创新、勇于开拓,进一步将课堂学习习惯的研究向纵深推进。

下载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 题 报 告 冀军平张霜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习惯,就是人和动物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这是相同的场合和反应反复出现的结果。对此,亚里士多......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开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组 2015、6 马庄镇芍药山小学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开题报告 费县马庄镇芍药山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开题报告

    辽宁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课 题 编 号 XH20170740 课 题 名 称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项 目 负 责 人 田晓男 申请人所在单位 盘锦市大洼区平......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就已经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当代著名教......

    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开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古今优秀诗文......

    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任)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焦滩中心校课题组 合江县焦滩中心校承担的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课题,于2011年6月被批准立项为合江县教育科学2011年度普教科研......

    小学数学课题《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目前,多数......

    《小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党的“十五大”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对学校的要求就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