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中期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西大窑镇中心小学
2013年4月22日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概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更是强调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的语文学习不在只是关注课内,还要走出课外,形成课内外相结合的有效模式,为学生探究科学的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技能。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倡导多读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使阅读伴随学生一生,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这是现代教育和新课程赋予学校教育的使命。但由于种种原因,今天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状况仍是令人担忧的。他们是伴随着电视、游戏和卡通长大的,他们客观上已经成为读图的一代,习惯于“快餐式”阅读,思考肤浅。如何帮助和指导他们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自觉地“既能直面图像,又能亲近文字”,在与人类优秀文化的对话中使身心得以发展。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小学的课内外阅读形成冲击,如何正确引导;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终身自觉阅读的习惯;如何大面积加大课内外阅读实施力度,增强创新意识„„ 这是语文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问题,通过深层次思考,反复琢磨,我校最终将课题锁定为《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起止时间:为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我们进行的是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一至六年级学生,共18个班级。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读书能力,增强语文素养。同时,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再上一个新台阶。
至今经过十个月的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完成了中期部分研究任务。我就前期和中期研究阶段工作做自查报告: 通过课题实验,积极贯彻一切有利于儿童生命健康发展的教育宗旨,体现以
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探索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活动与方法,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课题实施的具体情况
(一)问卷调查,了解实情。
为了深入开展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的研究,我们课题组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出我校学生的阅读存在的问题是:、1、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的比例占61%。平时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占54%。还有33%的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表明了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兴趣。
2、小学生拥有的课外书太少。学生家庭中订阅报纸、杂志的很少,家庭中藏书差距太大。最少的有三四本,最多的达到五六十本。另外,学校存放的书籍陈旧,多数是二十世纪八、九年代的,趣味性不高,难以吸引学生。
3、小学生阅读习惯还需培养。课外阅读时间和量都无法达到,更谈不上摘抄,写心得体会。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方法指导,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有些人认为好看的书就看看,不好看的书就随便翻翻,再不好看的书就扔一旁。还有些人认为,高兴的时候就定下心来阅读,不高兴的时候就翻下页数,甚至有些人认为老师叫我们写读书笔记就是打开作文书抄抄罢了。
5、很多家长不支持学生阅读,而且家长影响力不够。他们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而且绝大多数家长从事经商或体力劳动,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无法给学生以正确影响。
6、很多教师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大部分教师疲于应试,布置学生读的几乎全是作文书,且多是要求多看多背,“题海战”仍处于“正在进行时”。
此项调查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现状,为研究工作的展开提
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二)分析成因,因势定策。
调查完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现状之后,下面工作就是探究小学生阅读存在着弊端的原因与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处理分析表明,其主要原因是:教师不注意语文课内外内容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而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禁锢在课本、课堂这样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以及当前升学的指挥棒仍然在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导致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在升学压力面前,教师、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往往“虽心向往之,但仍不能至”,很多学生放学后从一个课堂立即赶向了另一个课堂,学生有限的时间被各种辅导班、作业所占据。
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确保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原因、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特别要求家长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并对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外书籍的内容、思想等严格把关,确保阅读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书籍。通过征求各位家长意见,从反馈信息看,大家一致同意并表示积极配合。逐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共同督促,促使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三)、学习交流,提高认识。
1、为了便于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以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了有关课内外阅读指导与研究等方面的书籍,如:《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艺术初探 》《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研究》等,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和理念为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讨论交流,畅谈教学经验,评论他人做法,实现共同进步。
(四)、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针对调查分析学习交流得出的结论,我们课题组认真研究解决方法,使课题迅速进入了研究阶段,开展了如下工作:
1、课内加强指导,注重方法的引导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这样才能有所得。而每周一、三、五中午的阅读时间,教师重在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笔记的辅导,细化到如下内容:(1).阅读方法指导
a.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工具书或网络查检资料;
b.指导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c.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能力;
d.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熟练运用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
(2).读书笔记辅导
a.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写摘录笔记。教会学生在理解、品析的基础上,摘录课内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提高鉴赏能力,加强阅读积累。
b.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写提纲笔记。教会学生首先对阅读材料认真分析,再对其思想内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培养化繁为简的能力。c.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写心得笔记。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运用。
(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在开学初,教师做的教学计划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列出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
(4).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指导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我们指导学生读的是一个故事,一篇文章,而对整本书的指导严重缺乏,这个问题不仅在我校存在,它在我国语文教育体系中也缺乏地位,所以,我校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根据教师实践,效果还不错。
为了便于教师指导,我们向学校提出了购书要求,学校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去年至今年学校为图书馆增添了很多图书、杂志、报刊,金额达8500多元,同样的书购进30多套,教师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借阅,并提出读书任务,在规定的时间教师进行了课内阅读指导,和学生交流读书内容。
2、多渠道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发挥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开放书架、阅报栏、网络作用,整合阅读资源。学校又征订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类杂志、报纸等。
(2).学期初,学校组织专门的人员精心筛选书目并推荐。然后每位研究教师做好一学期的读书计划,学校把推荐的书目发放在每位教师手中。除了向教师推荐传统的经典中外文学作品,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昆虫记》《鲁西西传》《小王子》《快乐王子集》《苦儿流浪记》外,还增订了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如《桥下一家人》《夏日历险》《时代广场的蟋蟀》《电话里的童话》《 雷梦拉与爸爸》等。)
(3).读书交流。我校利用读书成果展示,激发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内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如:摘抄展览。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激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达到优生更好,后进生尽力赶上两全其美的效果。每月以年组为单位展示,阶段学校开展读书成果展,在互相交流,欣赏中提高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利用班级学习园地中的读书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互相交流的天地。读书心得交流。每读完一本书,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利用语文课进行读书心得交流评比,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通过交流心得,阅读欲望与日俱增。
除此外,我们老师也要进行阅读,和学生一样,教师也写读书体会,教师和教师之间展开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展开交流,老师以榜样示范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购书。面对“茫茫书海”,如何购适合学生读的书?这是许多家长和孩子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及其理解能力的差别,结合教育部、团中央以及当地教育部门向学生推荐的优秀书目和各科教学要求,围绕促进学生素质提高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列出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为学生拟定一份书目序列表,以降低学生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认真做好“好书推荐”工作,定期为学生推荐新书,班主任利用班会向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读物。
(5).营造读书氛围。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
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故意吸引一群“小听众”或利用午读时间借用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到最紧张的时候,突然刹车。学生总催促教师讲下去,这时可把书借给他们看,学生一拿到书就会如饥似渴地去读,教师可趁势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其它作品。这样一来,课内外阅读也就成为同学们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
(6).充分利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墙报、队角,有条件的设班级网页,营造多维立体的班级读书氛围。
(7).创造班级读书座右铭。每班都有一份读书计划。建立好书交换站,鼓励孩子们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
(五)开展丰富的读书展示活动,将评价紧随读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小学生好胜心强,适当展开竞赛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兴趣。
1.开展一系列特色专题读书活动。如开展:“好书伴我行”“我读书,我快乐” 等读书交流活动,“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2.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故事会或人物评论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每月开展“读书吉尼斯”评选。如读名著之最、读童话之最、背儿歌之最、背诵古诗之最、背诵《三字经》之最、写阅读日记之最、即兴朗读最棒等项目。每月不同班级根据孩子“读书记录表”中的记录情况,评选出“阅读大王”、“读书之星”等。每学年评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学期末,学校开展展评活动,“读书笔记”,“阅读小报”,“手抄报”“阅读报告”等评比工作。通过这些评比,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总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吸取营养,陶冶情操,感受生活,感受美,让每个学生的生命花朵更加绚丽、多彩!
(六)倡导亲子共读,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30分钟,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和他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根据各自的居住条件,设立书房、书架、书柜、读书角等读书读报阵地,创设好读书读报的氛围。
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每天保证孩子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们的快乐,热情地赞扬鼓励。
经常带孩子到书店,与他一起选购高品位的课外读物,家庭阅读作业,家长进行指导或督促并及时签意见或建议。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用书奖励他。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1、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爱读书的习惯逐步养成。经过多方位的指导和培养,学生们课外阅读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种读书激励措施,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教室里经常能看到学生读书的身影,课间也时常听到学生在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学生的书包里也多了一两本课外书,读书已经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2、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明显提高。通过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学生读的书增多了,知道的知识也多了。说话、写作文、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3、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
经常听老师们反映,学生常常问:“老师,我做完这个作业可以看书了吧?”得到许可,他们往往特别高兴。正如有个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4、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良好道德品质。“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优秀的经典著作让学生心灵受到了震撼,学生们在阅读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性。
5、教师科研能力、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极探讨课内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不断尝试课外阅读指导的各种方法,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氛围。
6.改变了家长观念。
多数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家长会上了解到,学生家长为孩子购买书籍、征订报刊比例明显上升,有很多家长还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阅读感受,比赛阅读收获,互评阅读笔记。学生真正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对净化环境、和谐关系、构建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位家长说道:“和孩子一起读书会带来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之中,在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彼此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和孩子一起读书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因为父母的模范作用是无限的,在潜移默化之间,一方面给孩子作出了好的榜样,另一方面也营造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学习型、读书型社会的建立,正是来源于无数个读书型的家庭。
7.促进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
开展读书活动,必须让孩子有书可读。因此,学校义无旁怠地要担负起为学生提供书源的责任。一方面,学校不断补充图书库,购买一些有时代气息的、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特点的课外读物,学校所购课外阅读书目尽量考虑到与课内阅读目标相适应。我们还借鉴了新教育实验推荐的“新世纪教育文库•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100种”,学校图书馆根据这些书目购置了大量适合我校学生阅读的图书,涵盖了各类专题如“人物传记”、“自然科学”“文学名著”“教育名著”“儿童文学”等等,向教师和学生开放。定期更换读物,供学生阅读。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也可供学生查找资料,进行网上阅读。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的计划
(一)、我们在进行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中有成功之处,也有不少困惑:
1、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需要。
2.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还不够,意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内外阅读环境,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3、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生活中,亲子阅读的开展,使家庭课外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我们也发现,亲子阅读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很多家庭仍然缺失亲子阅读,如何使亲子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接受、重视和坚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2013年5月——2013年6月)
1、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不断地深入阅读教学的改革。
2、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3、课题成果展示。
4、针对存在的各种困惑,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我们将不断地探究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正确地处理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合理安排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时间,扎实开展学生的阅读活动,使每个学生的阅读真正取得实效。
五、参加这阶段工作人员的名单:
组
长:汪春华(教务处主任,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副组长:付
军(教务处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成员:汪凤云
王晓丹
赵丽
李坤
蔡丽清
郝群
魏华 沈一晨
乔宇恬
田娜
姚世俊
王玉 曲丹
卢忠赢 协研人员:全校语文教师
附:课题研究图片资料
学校投资15400多元重新修建图书室,增添图书,宽敞明亮的图书室,丰富的图书,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夯实的基础。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借阅图书
发挥班级图书角,学习园地中的心得体会、阅读驿站、作文天地栏目,整合阅读资源,为学生的读书、交流、展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每周一、三、五的课外阅读时间,教师耐心指导学生如何读书,怎样写读书笔记。
教师的读书反思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探索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途径,方法,形成教学典型案例。
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模式,在全校推广,不断的深入阅读教学的改革。
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兴趣。
手抄报既是锻炼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也是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途径。
探索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途径,方法。
课题研讨: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收集相关资料,交流课题践行的心得,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总结。
第二篇:《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晗子希望小学
2017年4月5日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概述: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习语言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无论对于应试还是未来的生存发展,都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基本能力之一。
课题的核心目标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
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形成冲击,如何正确引导、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其养成终身自觉阅读的习惯;如何大面积加大课外阅读实施力度,增强创新意识„„ 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问题,通过深层次思考,反复琢磨,最终将课题锁定为《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起止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们进行的是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一至六年级学生,共10个班级。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拓宽教学的空间,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活动与方法,整体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课题实施的具体情况
(一)问卷调查,了解实情
为了深入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我们课题组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出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是:
1、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现在的学生课程多,作业重,放学回家后还要完成家庭作业,根本谈不上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
2、“轻阅读”现象严重。大量的书写作业、兴趣班占据了学生的时间。网络、电视等媒体信息的摄入替代了学生的阅读。
3、学生个体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差异大。各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会阅读、“浅阅读”和“局部阅读”等现象。学生阅读缺乏老师有目的、有系统的引导,盲目性突出。
4、学校与家庭缺乏正确的阅读习惯培养指导,导致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数量偏少、阅读习惯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
此项调查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二)、学习交流,提高认识
1、为了便于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以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了有关课外阅读指导与研究等方面的书籍,如:《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艺术初探 》《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研究》等,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和理念为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讨论交流,畅谈教学经验,评论他人做法,实现共同进步。
(三)、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针对调查分析学习交流得出的结论,我们课题组认真研究解决方法,使课题迅速进入了研究阶段,开展了如下工作:
1、课内加强指导,注重方法的引导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这样才能有所得。而每周的阅读时间,教师重在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笔记的辅导,细化到如下内容:
(1)、阅读方法指导
a.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工具书或网络查检资料;
b.指导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c.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能力; d.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熟练运用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
(2)、读书笔记辅导
a.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写摘录笔记。教会学生在理解、品析的基础上,摘录课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提高鉴赏能力,加强阅读积累。
b.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写提纲笔记。教会学生首先对阅读材料认真分析,再对其思想内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培养化繁为简的能力。c.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写心得笔记。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运用。
(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在开学初,教师做的教学计划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列出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
为了便于教师指导,学校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去年至今年学校为图书馆增添了很多图书、杂志、报刊,教师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借阅,并提出读书任务,在规定的时间教师进行了课内阅读指导,和学生交流读书内容。
2、多渠道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1)、学校组织专门的人员精心筛选书目并推荐给学生阅读。如:《老人与海》《昆虫记》《羊脂球》《小王子》《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2)、营造读书氛围。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利用午读时间借用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也就成为同学们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墙报等形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4)、创造班级读书座右铭。每班都有一份读书计划。建立好书交换站,鼓励孩子们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
(四)、开展丰富的读书展示活动,将评价紧随读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小学生好胜心强,适当展开竞赛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1、开展一系列特色专题读书活动。如开展:“好书伴我行”“我读书,我快乐” 等读书交流活动,“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2、每月开展“朗诵比赛”评选和“讲故事比赛”评选。如读名著之最、读童话之最、背诵古诗之最、背诵《三字经》之最等项目。每月不同班级根据孩子“读书记录表”中的记录情况,评选出“阅读大王”、“读书之星”等。
学期末,学校开展展评活动,“读书笔记”,“手抄报”等评比工作。通过这些评比,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总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吸取营养,陶冶情操,感受生活,感受美,让每个学生的生命花朵更加绚丽、多彩!
(五)、倡导亲子共读,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30分钟,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和他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每天保证孩子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们的快乐,热情地赞扬鼓励。
经常带孩子到书店,与他一起选购课外读物。对于家庭阅读作业,家长要进行指导或督促。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用书奖励他。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1、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课外阅读习惯逐步养成。经过多方位的指导和培养,学生们课外阅读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种读书激励措施,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教室里经常能看到学生读书的身影,课间也时常听到学生在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学生的书包里也多了一两本课外书,读书已经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2、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明显提高。通过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学生读的书增多了,知道的知识也多了。说话、写作文、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3、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
经常听老师们反映,学生常常问:“老师,我做完这个作业可以看书了吧?”得到许可,他们往往特别高兴。正如有个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4、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良好道德品质。“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优秀的经典著作让学生心灵受到了震撼,学生们在阅读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性。
5、教师科研能力、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极探讨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不断尝试课外阅读指导的各种方法,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氛围。
6.改变了家长观念。
多数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家长会上了解到,有很多家长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阅读感受。学生真正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对净化环境、和谐关系、构建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7.促进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
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必须让孩子有书可读。因此,学校义无旁怠地要担负起为学生提供书源的责任。一方面,学校不断补充图书库,购买一些有时代气息的、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特点的课外读物,学校所购课外阅读书目尽量考虑到与课内阅读目标相适应。我校学生阅读的图书,涵盖了各类专题如“人物传记”、“自然科学”“文学名著”“教育名著”“儿童文学”等等,向教师和学生开放。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的计划
(一)、我们在进行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研究中有成功之处,也有不少困惑:
1、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需要。
2.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还不够,意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也是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3、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生活中,亲子阅读的开展,使家庭课外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我们也发现,亲子阅读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很多家庭仍然缺失亲子阅读,如何使亲子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接受、重视和坚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2017年4月——2017年6月)
1、学生能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2、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3、能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的呈现,如论文的发表。
4、针对存在的各种困惑,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我们将不断地探究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正确地处理各科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合理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扎实开展学生的阅读活动,使每个学生的阅读真正取得实效。
五、参加这阶段工作人员的名单:
主持人:孙圆圆
成 员:杨仝童 任珊
协研人员:全校语文教师
第三篇:《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X XX 市立项微型课题《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中期报告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今天的规范字,绵延几千年,演绎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汉字以独特优美的造型,极富魅力的内涵,成为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让每一位学生写好字,提高小学生的写字能力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树根立魂,培养学生民族情结、民族情感的切实有效的载体。
20**年 4 月,我校的写字课题《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参与 XX 市微型课题的申报,课题立项后,我校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实际操作,开展了扎实的研究。在 20**年 5 月 28 日课题顺利开题。现在,我们把课题研究的情况,从以下几方面作简要介绍,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指教。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写好汉字,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一种体现。让学生从写字的初始阶段就写好字,将使他终生受益。我们认为:写字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锻炼学生手眼的协调能力。它还是未来社会一个不可缺少的素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扬民族文化的精髓的一个起点。无论是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培养综合素质考虑,写好字都大有裨益。写字教育的关键时期是中小学。写字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小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自 20**年春季我校课题组申报《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课题,其目标是:
1.在写字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写字的兴趣,努力形成本校的写字特色,提升我校小学生的写字能力。
2.提升学校写字特色的整体水平,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3.在提升学生写字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和道德情愫,让学
生在书法艺术中学会谦让、包容……
二、课题研究的相关措施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兴趣就会不断激励着学生总能怀着“好奇”的心情,主动去做,去思,去想,去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技能……然而,在写字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单调,看着字帖临摹、描红、双钩、练字……这些都是要求学生长时间的观察、练习。学生对写字课感到枯燥无味,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传授。因此,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对提升小学生的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1.写字歌——激发学生练字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学校为每个班级创作了写字歌,让学生在写字歌的哼唱旋律中,明确了写字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现摘录部分写字歌:
写字歌(1)
身要坐直,本要放正。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拿稳笔杆,不紧不松。
横平竖直,笔笔认真。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上下左右,配合匀称。
写字歌(2)
写字姿势很重要,头正身直要坐好。
两臂桌面左右开,小腿垂直脚平摆。
眼睛离纸一尺远,胸距桌边远一拳。
手离笔尖约一寸,不松不紧掌空心。
良好习惯要养成,小朋友们要记牢
写字歌(3)
——小学生握笔姿势歌
拇指食指捏住笔,中指抵住笔杆底。
余下两指紧相依,指离笔尖一寸余。
五指配合齐用力,不松不紧最适宜。
写字歌(4)
一看间架结构占位置田字格,我会看。横中线,竖中线,上下左右像块田。上留天,下留地,左右宽窄差不离。
二看笔顺不出错,写字笔顺有规律,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后外再封口,一笔一画写整齐。
三看运笔讲艺术,横竖起笔要顿笔,下笔用力运笔轻,收笔稍稍往回转,横折要有停顿笔,点要漂亮像水珠。
这些写字歌的学唱,学生能很快记住写字的姿势、要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让学生正确写字,提高了学生写字能力。在写字课导入时,写字教师带领学生唱写字课,在写字歌的歌声中开始了写字课的教学,让学生饱含激情地写字,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写字热情,为写字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下河娃”书法社团——提升学生写字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写字能力,丰富课外活动内容,我校成立了书法兴趣班——“下河娃”硬笔书法班。在学校里布置了一个舒适、安静的写字教室,为学生营造了一个
良好的写字环境,让学生在书法兴趣班里潜心写字,静心育人。
在各班选拔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对书法热爱和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后,进行训练、辅导、评讲。这样,兴趣班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这部分学生的写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这些学生在班级中又能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示范作用,同时也让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提高了全校学生的写字能力。
(二)教师示范指导
学生对写字有了浓厚的兴趣,为学生写好字打开了一扇大门。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这扇大门,让学生在写字中切实提高写字能力,还得需要教师的示范和指导。有了教师的示范指导,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自身写字能力很强,有了这样一批很强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生的写字示范指导有了保障。学生在这些专业教师的指引下,能切实提高写字能力。
1.教师示范,引领学生快速掌握写字的要领。
在学生写字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教师通过正确、专业的示范,为学生正确、规范的写字作了良好的开端。我们要求教师写规范字,能用铅笔、钢笔、毛笔、粉笔等进行范写。不仅是写字课上的例字范写,还有课堂板书、批改作业等,都要做到字迹清楚、正确、工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是无声的引导。在课堂上,教师的字写得怎样,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态度和热情。教师写字的姿势正确与否,也势必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写字姿势,首先自己就要注重姿势。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教师展示给学生的都是一个个端端正正、十分标准的写字姿势,经常提醒学生:“请你像我这样做。”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等心理特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无形之中教师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
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更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 “榜样”,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2.教师指导,带领学生迅速提高写字能力。
有了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模仿着写字。但要想将这些无意识的模仿变成学生有意识的写字能力,还要重视教师指导的作用。小学生在写字,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一定要“有师指导”。要结合范字,讲清要领指导学生掌握每一个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以及字的各个组成部分。对于写字的姿势、执笔的方法、运笔的要领、书写的格式、每个部件的高矮胖瘦,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等都要交代清楚。在掌握了写字的要领以后,需要反复的练习,练中学,学中练,逐步掌握书写的规律,力求使每个学生不仅把字写对,而且规范、端正,进而达到整洁、美观。通过教师细致而耐心的指导,学生能掌握写字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写字能力,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以赛促写
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各种活动,能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这些举措的开展,为学生写字能力的提高打造了一个温馨的软环境。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还得通过各种写字竞赛活动。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中,将书法竞赛、写字展纳入计划中。
借助这些比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写字的效果,另一方面又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在这些“写字舞台”上,向全校师生展示自己的写字能力,展示写字成果,激发全校学生的写字热情,促进学生以“榜样”为力量,努力写字,刻苦练字,人人都写一手好字。
课题开题后,在对学校部分学生写字能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第九届全国小学生铅笔字比赛”、“第二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法大赛”、“第四届江苏省中小学师生书法展示赛”、“书法经典规范汉字大赛”“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考试”等活动,课题组也相应地开展了各类书法大赛。
在这些现场书法比赛中,师生同台竞技。师生之间比的是能力,比的是提高,促进师
生的写字能力一起提高。教师的现场书写,增进学生对教师的敬仰和敬佩,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努力朝着教师的写字水平去努力、去学习、去提高……终有一天,这些学生中就会有“书法家”诞生的。这就是我校写字课题最大的成果。学生在竞赛中,提高了写字能力,达到了“以赛促写”的奇效。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写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在课题开题后,就对我校实验班的学生写字能力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收集的调查问卷中,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学生喜欢写字。汉字虽然难写,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写字,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字写好。
学生、教师都认为学生写一手好字非常有必要。
抓好写字教学很有必要。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目前有必要认真抓好写字教学。
通过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
写字认识不到位,学生的姿势不正确。教师对学段写字目标不明确,指导不得力。专门指导学生写字的师资力量不足。写字氛围不够浓郁。写字教学是学校的薄弱环节。
针对以上分析之后,课题组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学生方面
在课题研究中,激发了学生写字兴趣之后,学生都“乐写、爱写”。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写字能力,端正了写字姿势,又达到了育人的效果。在写字中,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培养了较强的耐心和韧性,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的美好品德。
在 2009 年 9 月,XXX 等同学获第九届全国小学生铅笔字比赛一等奖。XXX 的铅笔字发表在《中国儿童报》第 2118 期上。课题组 XXX、XXX 老师获优秀指导奖。
在 20**年 9 月李游等同学在“第二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法大赛”获奖。
20**年 12 月 8 日,全校 500 多名学生参与“第四届江苏省中小学师生书法展示赛”并分别获金、银、铜奖。指导老师许军、XXX 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年 6 月 2 日下午,我校在阶梯教室隆重举行了“书法经典规范汉字大赛”,全校 100 多名优秀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活动。学生现场的书写后,写字课题组评委在现场打分,经过评委老师的认真、公平的评选,分别评出一等奖 10 名,二等奖 20 名;三等奖 60 名。
20**年 6 月,课题组老师组织全校 300 多名优秀学生参与省级书法等级考试,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在学校营造写字的氛围,于 20**年 11 月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了“经典古诗文书写大赛”并将优秀作品在校橱窗展出,供师生一起参观、学习、评价……
通过这些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书法兴趣和爱好,同时也提高了大家的审美意识,养成了良好书写习惯。对于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并指导其更好地发挥特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 XX 市微型课题《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夯实了课题研究的进程。
(二)教师方面
进行了课题研究后,教师不仅重视自身写字水平的提高,更重视对学生写字的指导。教师认真备好写字课,扎实上好每一节写字课。从学生的基本笔画抓起。在学校的教学检查中,非常重视写字课的教学,每学期的教研月里,均开设写字公开课。在这样教学大比武的平台上,教师通过写字公开课的展示,提高教师的写字教学水平,让更多的教师在教学观摩中,学习写字教学的精髓,促进每位教师重视对学生写字的指导。
20**年的 10 月,课题组成员每人一节写字公开课,选拔出 XXX 老师参加了宜陵片的写字课竞赛活动。尤其让人耳目一新的是 XXX 老师的写字竞赛课,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采用了“自学——精讲——练习”进行教学。在自学环节中,根据自学的需要,出示了不同的自学指导,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的去自学,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写字训练落到实处。
每位教师不仅扎实上课,还认真学习写字理论,课题组成员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每月进行一次理论学习,并结合写字教学的实际,认真撰写写字论文。
时间
教师姓名
文章题目
发表(获奖)
20**、11
XXX
《抓写字教育奠人生基石》
发表《东方教育》
20**、6
XXX
《快乐写字从姿势做起》
发表《作文教学研究》
2009、7
XXX
第九届全国小学生铅笔字比赛最佳辅导奖
中国儿童报
20**、9
XXX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策略初探》
XX 市三等奖
20**、9
XXX
《低年级端正写字姿势的策略》
XX 市三等奖
20**、12
XXX
《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提高整体素养》
江苏省三等奖
20**、12
XXX
《根植沃土收获希望》
江苏省二等奖
20**、12
XXX
《曲径通幽水到渠成》
全国一等奖
20**、12
XXX
《用规范姿写规范字》
江苏省三等奖
20**、12
XXX
《用心——写字教学方略谈》
江苏省三等奖
20**、12
XXX
《低年级写字有效策略浅谈》
全国二等奖
20**、12
XXX
省第四届中小学书法展示赛优秀指导奖
江苏省教育学会
20**、4
XXX
《于细微处见规范——谈学生正确书写姿势的培养》
全国二等奖
20**、4
XXX
《写好汉字,奠定学生的人生基 全国三等奖
石》
四、问题与思考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在课题组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我们也感到存在以下问题:
1.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大部分学生的写字能力已经得到提高,但如何使全校的学生写字能力得到一个整体的提升呢?
2.目前对学生写字能力的研究仅限于语文学科,如何向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延伸?又如何向家庭、社会延伸呢?
3.如何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在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与课题的共同成长?
祖国的书法艺术博大而精深,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教育科研的不懈求索,我们将再接再厉,加强教师书写的培训,加强写字教学的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书法艺术欣赏水平,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地改进写字教学方法,用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学生,用一手整洁漂亮的字熏陶学生,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开出更灿烂的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这一宗旨永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五、下一步计划及预期成果
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将深入开展扎实的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过程。在课题组组长的带领下,根据课题研究计划,随时检查、督促课题研究,做到查工作、查效果、查材料,并随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必要时组织召开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具体完成:(1)继续收集、完善研究的各种资料和素材。(2)对研究进行全面的终结性评估,并撰写研究报告。(3)组织鉴定课题成果。(4)继续做好该课题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
我们希望在后期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研究能结出更加丰实的硕果,课题顺利结题。
六、重要变更
为了促进全校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原课题研究的对象由以前的四个班扩大为全校学生,添加一位课题组核心成员许露老师。
执笔:
XXX
第四篇:小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中期报告
小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中期报告
课题组成员:刘辉
实验班级:四年级
一、我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景: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不是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 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失望的叹气,而没有注意别人发言的内容,或者是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同学们在回答问题,他思绪飞扬,心早已飞出课堂;做作业,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他却根本没听进去,依然我行我素。合作学习时,老师的要求还没有说完,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老师的后半句话已经淹没在一片声浪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但是前提是学生的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是教学交流的起点,没有倾听作为保障,交流只是一种空中楼阁,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没有倾听,教学表达就失去了交流中思维的碰撞,反思和融会的所有渠道,交流变成了声音的一种很可怕的事情。
这就让我们教师把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作为重点,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作为课题组的一名成员就要努力在实践过程中寻找适合有效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方法,逐渐端正学生以往不良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以来开展的工作
1、精心做好试验前的调查问卷工作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的前提。为了具体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倾听表现及其原因和动机,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心理,为制定研究计划提供参考,让培养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我在四年级开展了问卷调查,并收回有效问卷51份,收回率100%。
二、统计和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了8个问题。
1、课堂上,你认真听讲吗? 有80%的同学基本能听讲,但偶尔会开小差,而认真听讲的同学只有5%,其余同学则是不认真听讲。
2、课堂上,你什么时候最认真听?
70%的同学老师讲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时候会认真听讲,30%的同学则是老师提问的时候最认真。
3、你认真听的主要原因是:
96%的同学是为了考高分而认真听讲,4%的同学是因为喜欢这门课程而认真听讲。
4、你不专心听老师讲的主要原因是:
70%因为不能控制自己而不专心听讲,有22%的同学是因为自己不喜欢这门功课而不专心听讲。还有8%的同学是因为老师讲的知识自己已经懂了而不听讲。
5、你不专心听同学发言的主要原因是:
有68%的学生是因为自己搞小动作分神而不专心听,有30%的学生因为同学发言声音太小而不认真听。看来,学生发言的表达效果影响了同学听讲的效果。
6、讲评练习或作业时,你的表现是:
讲评练习或作业时,93%是有时听有时不听,7%的同学是不愿意听。
7、小组合作交流时,你的表现是:
只有14%的学生愿意配合参与交流,80%的同学是很少发言,更有6%的同学是不愿意参与。
8、旁边同学上课不专心,你会:
92%的学生会提醒旁边的同学,但还有8%的学生是不理会。
三、调查结论
综合上述问卷调查情况和本班孩子们上课情况,我认为我们四年级的倾听习惯是大多数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有些孩子上课一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从头到尾一刻不停,铅笔弄弄,橡皮玩玩,一节课不知在干什么,班上的祁丽鑫、王明辉等个别孩子就有这一现象。有的学生在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所以就干起了别的事情,还有的学生课堂上举手踊跃,“我……”“我……”声此起彼伏,站起来却一再重复别人的表达,甚至语无伦次、颠三倒
四、答非所问。
二、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一副专心听讲的样子: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其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当老师提问他时,他一句也答不上来,我们班的陈卫生同学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例子。
三、我们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这一现象,在班里较为普遍,当你在课堂上看到有虽然说这是是自然的正常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但如果我们能让孩子尽量避免这一现象频繁性,不是更好吗?
四、调查分析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状?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三条: 其一,学生自身的原因: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顾及别人,不懂得尊重理解别人,也不会吸纳别人的意见。也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自己的学习基础薄弱,有时自己努力认真在听了,听完之后还是一头雾水,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学生就失去信心,害怕去学。其二,教师方面的原因:在平常的听课中,总能发现老师不能倾听学生的发言:有的是学生刚刚说出一部分内容,老师就立刻顺着学生的话说下去;有的是学生发言不够流畅,老师为了赶时间,就打断学生,让其他学生回答,或自己说出答案。其三,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注重让孩子思考、表达,忽视对学生倾听的要求和方法上的指导,与孩子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孩子既不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不会与人合作,不会与人交往。
五、个人今后整改方向
1、由于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的表现欲望比较强,总喜欢自己说,或是和别人抢着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善听者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并且要教给学生一些倾听的方法。如:耐心细致地听完同伴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嘲笑;补充同伴的意见要举手。
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倾听,学生并不买账。教师只有要求明确,孩子才会有目标地听。每个教学环节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带着任务,才会做到用心倾听,去思考别人发言的内容,在听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
3、小学生模仿性强,老师要求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自己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耐心听完学生的回答,并及时指导、评点,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4、及时恰当评价学生和采取激励措施。及时地、正确地、适当地评价学生的倾听表现,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
5.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也要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注意观察学生在家里的倾听情况,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开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总量为5万字,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总量为40万字,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才能够达到阅读数量,并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一方面寻找更切合“农村小学”实际,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形成一系列的指导策略,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摆脱目前的种种制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及能力形成的不利因素,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中 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徐州徐冬梅等开展的《亲近母语》课题,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温州实验小学龚爱敏老师也对课外阅读作过有益尝试。薛瑞平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了》,「美」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等书籍也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启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虽然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小学生的阅读指导。
因此,我们课题组提出《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不仅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说明新课标对阅读(特别是大容量的课外)作用是肯定的,它强调了阅读能够起到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从而起到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发展人的语言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
(1)阅读习惯培养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密切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稳定的行为特征的总和。习惯是自动化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健康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因此,习惯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同时,重视修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教材和其他书籍是学生形成人格、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依据和来源之一。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后,就会自觉把书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自己的心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
(2)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它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 的基础
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是理解学习内容、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我国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健康人格,因此,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就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3)阅读习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实践意义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面较为狭窄,主要是漫画书和儿童故事书及学习辅助类书籍较多,内容比较单一。
2、阅读方式单一,主要以书面阅读为主。
3、阅读量少,许多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小学生的自我发展,而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尤其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力求使读书从知识积累过程转变为科学的研究过程,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小学生中有必要开展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研究。
一是探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致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是学生学习的“后勤部”,只有充分补充后勤资源,我们才能在主阵地上操控自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从心底里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是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 “阅读指导策略”、“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活动与阅读习惯”这些重大命题,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三是通过有效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的课题就是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要,根据我校的现有资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从学科教学、阅读课及日常学习中抓起,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提高他们捕捉信息、获取信息和运用 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开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是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一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既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