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正确计算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正确计算
和平小学 郭秀平
小学生在数学作业或数学检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明明会做的计算或已经把算式列正确了,计算却出现了错误,造成的主要原因是“马虎”。怎样克服这种毛病,提高作业和检测质量呢?
一、克服马虎从拒绝橡皮开始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马虎的毛病,可以尝试着培养学生“不要依赖橡皮”的习惯。有些学生学习时不认真,写错了就用橡皮擦,擦了一遍又一遍,把纸都擦破了,时间长了便养成了提笔就写,写错就改,不去认真思考,依赖橡皮的习惯。这种学习方法,是产生马虎的原因之一,教师应该锻炼学生不用橡皮,每次做作业都想仔细了,争取一次做对,即使第一次没写好,可以在后面再写一次,边比较、边欣赏、边改进,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才是防止马虎的有效措施。不用橡皮有好处。第一,它可以锻炼学生“三思而后行”的思维习惯,每次做题前先动脑再动笔,想好再写。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将来长大了,对工作也能认真负责,先想好再干,争取一次成功,不出废品,提高效率。第二,不用橡皮,学生写错了就可以把错误留在本子上,这是学生思维的档案,回头再看自己的错误时,又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对学生来说,错误留下来,无形中养成了正视错误,不掩盖问题的好品质。
二、培养规范书写的习惯
培养学生“三严”的良好习惯。一严:严格书写格式。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竖式计算时,书写格式的规范特别重要,因为书写的过程,也是学生理清算理的过程,只有规范书写,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二严:严格数字和运算符号的规范书写。必须把数字和运算符号写规范,有些学生书写潦草把0写成6,把1写成7,把+写成×或把×写成+,把÷写成+或把+写成÷这些都是造成错误的原因;三严:严格草稿计算的书写习惯。要让学生养成草稿与作业一样严格规范书写的习惯,尤其有竖式计算,检查时,不用再竖式计算一遍,只须检查草稿,发现草稿有无错误,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三、培养细心计算、仔细检查的习惯
培养学生“一步一查”的习惯:抄写一步查一步;计算一步查一步。做到数字符号要对照,横式竖式要对照,上式下式要对照,计算错误消灭掉。
四、学生自我纠错的习惯
让学生学会检查,当学生完成计算,交给教师时,教师只告诉学生错了几处,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之处,直到全部正确为止。经过如此多次训练,就能克服有些学生态度不认真,对学习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的毛病;也能克服有些学生急脾气,急急忙忙,毛手毛脚的毛病。
第二篇: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摘 要: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是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后阶段的学习。因此,在平时要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数学 小学 计算习惯 计算能力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计算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学生数学基础的牢固程度,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所以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既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和前提。[1]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的比重是显而易见的,从一张试卷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左右,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更让我们忧虑的是,一些计算题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了错误。学习粗心、马虎、不认真已经成了所有孩子的通病。曾经被我们认为的小毛病现在正在成为学生计算能力的大敌。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计算能力受个人的计算习惯决定的。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除了加强计算教学外,还必须从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入手,从细微处做起,逐步形成学生严谨细致的计算习惯。结合教学实际,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从六个方面的计算习惯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
一、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计算题,绝大部分学生缺乏耐性,粗略一看,提笔就算,加上计算题本来就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视觉疲劳,所以在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的时候,学生就往往会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数据等等问题,产生一系列的低级错误,从而导致错误频频。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分四步走:
1.审清题意,弄清具体要求,也就是弄清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
2.审清数字和符号,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
3.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性,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判断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动手计算前对题进行一番深思熟虑后,计算起来就会水到渠成。
二、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体、心理的发育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好胜心强,求快心切,往往见题就做,顾前不顾后。结果是要么把加号当成了除号或者乘号,连有没有括号都没有看见;要么就是0、6不分,3、8混淆;或者就是丢三落四,把一个数中间或者末尾一个或几个数字漏掉,小数的小数点要么丢了,要么点错位……因此,在指导学生做题时,养成学生专心校对的习惯也十分重要。在实际的计算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三对照:首先,要求学生题读完后要与原题目中的数字与符号对照,做到一字不差;其次,列完竖式后,要把竖式中的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对照,做到上下一致;最后,抄完得数要把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对照,做到万无一失。
三、培养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重要成因就是书写马虎,不够规范。学生有的字写得模糊不清,模棱两可,6写得像0、5写得像8、4写得像9;有的学错后用涂改液、消字液等涂了又写根本看不清数据;有的字迹潦草不堪,甚至将数据连为一体;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将提高书写要求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督促学生做到: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把竖式写规范。同时,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作好表率,板书工整、格式规范;也可以对一些优秀的作业进行讲评,树立标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打草稿的习惯。
打草稿是正确进行数学计算的必要手段,但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学生的许多计算错误都是因为不打草稿或草稿潦草、杂乱所致。在平时的计算练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嫌麻烦,计算时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都口算,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都没有;有的虽在草稿本上计算,但只算了一半;还有的草稿写的乱七八糟,草稿中的数据到最后连自己都看不清,在计算后不能达到理想的计算效果。所以,教育并指导学生养成认真草稿的习惯对于提高计算正确率也有很大帮助。在平时,我们可为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草稿本,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计算时要数位对齐、字迹工整。计算时,强调口算和笔算的合理把握,口算必须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口算有难度的必须笔算。这样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诚实、认真的作业习惯,而且还能克服学生乱写、乱丢草稿的坏习惯。不定时地检查学生的草稿本还能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出现的计算问题并寻找、分析错误原因,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培养学生积极验算的习惯
验算是自我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指导学生验算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要要求学生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计算题必须至少做两次,对于前两次的答案不一致,需要进行第三次计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为了养成学生积极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检查及验算;批改作业时可先看该生的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发现错误,暂不批改,发给学生自己检查,出错误所在,订正后再交给老师批改。
六、培养学生及时订正的习惯
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在出现错误时,说明学生的计算仍旧有误,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习惯方面的要求改正,如果是知识方面的要及时讲解。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再出现类似错误。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但这个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地强化和不断地巩固,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要坚持不懈,这是一个长期烦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是学生一生学习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卢素慧,浅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19期.[2]李双燕,小议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研究(小教研究)》,2013年Z1期.《课程教材教学
第三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实验总结
实 验 总 结
实验教师:陈蕊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实验总结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能力之一。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但在我们高度重视计算教学的同时,却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仍然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与家长的日常交流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孩子其实挺聪明的,就是太粗心了。的确,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同样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仅有少数是由于学生没有正确掌握计算方法,不会算而造成的,绝大多数是学生粗心大意、观察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例如抄错数字、漏写符号、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就必须从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入手,从细微处做起,逐步形成学生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是平时养成的,在教学中,我能做到严格要求学生。
1、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的审题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
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第三步进行认真计算。
2、专心校对。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3、积极验算。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在教学时学生计算完以后,我都会要求学生再检查验算一遍。还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时要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4、规范书写。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所以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计算正确前提与保证。
二、注重学生理解算理
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到算法抽象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达到对算理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把握,实现算理到算法的建构,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首先让学生探讨24×3的算理,通过直观图使学生观察图意明白24×3就是求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 先求3个20是多少?再求3个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然
后引导学生小结算理,抽象出竖式。最后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并规范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运用简化算法反复训练提高他们的计算技能。这样通过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结合,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并充分体验到从算理到算法的演变过程,学生对算理理解更深刻,对算法掌握的更扎实,计算灵活且正确率高。
三、注重错例分析
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可是在计算时仍然会错误百出。因此在教学时每学完一节计算内容我都会上一节错例分析课。我把学生的错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一说错误的原因。这样一来,做错的同学都明确了自己错在哪,如何进行改正。没有出错的同学听了也会受到启发,防止自己也犯这样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便能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再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四、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
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估算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因此在教学时我经常让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计算完以后再和估算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例如,在计算398×4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是4位数,如果计
算的结果是3位数,就可以判断一定是错误的。可见估算可以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活跃起来,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第四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台一小陈佳净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 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 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 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 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 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 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
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九义”六册),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 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 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 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 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 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 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 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 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 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 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 维能力的发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
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 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 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 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象240×300110×60。又如102与78相乘积是多少?可引导学生探究:102×78-(100+2)×78=7800+156 =7956。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 多少(七册64页)?693×8应等于55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 真观察,准确判断,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 觉思维能力。
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 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 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
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 动手解题。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 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 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 正确程度。
五、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 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 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础。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 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 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74+26=100,63+37=100,252+ 748=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 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九义六册11页),当用7去乘被乘数 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上来的“4”,所以“7×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 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能力不强,试商 也直接受到影响。
3.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
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 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4.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培养习惯,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使我班养成教育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使好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制定计划如下:
一、培养良好习惯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卫生等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而这些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儿童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而且将会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因此,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
二、龙山学子好习惯培养内容
1.学习卫生习惯
教师纠正学生读写姿势。读写时,要做到“三个一”: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笔尖一寸”,读写姿势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子上,大腿呈水平状态,两足着地,连续看书一小时中间要休息一会儿。读写时光线要充足、适度;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行进的车上看书;不要在走路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2.自觉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这是学生听懂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教师首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专心听课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专心听讲。我经常告诉学生,听讲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老师的“讲”,二是听学生的“讲”。老师课堂上讲的要么是启发思维的问题,要么是讲解重难点的知识,你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才能分清老师所提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才能弄懂老师讲的知识。而听学生的“讲”呢。也就是听同学的发言。因为在很多时候,老师知识提出问题,答案(知识)是从学生嘴里迸出。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明白为什么要听讲和听什么“讲”以后,我就告诉学生,老师怎么知道你在专心听讲呢?你得用一定的姿势和动作告诉我呀。比如,别人在说的时候,眼睛东张西望肯定不是专心听讲;别人在说的时候,身子东动西动肯定不是专心听讲;别人在说的时候,小手玩东西肯定不是专心听讲;而别人讲的时候注意在听的小朋友,眼睛是望着一个方向的,手脚是不乱动的,而且会边听边思考,有时候手托着腮帮子,有时候歪着脑袋,意见相同时可以轻轻头点,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时,马上举手站起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认真听的孩子呀,最聪明了,连眼睛都是发亮的。此外,学生只有明确听课目的,听讲效果才会提高。所以,我们每节课都要告诉学生教学的内容,明确学习的要求。
4.仔细观察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在平凡的生活当中找到最有价值的作文素材。观察的越细致,写出来的作文就越形象生动。小学生自控力较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观察习惯的培养,与老师与家长都是密不可分的。老师与家长要频繁的作以观察引导,先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在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观察主动性,进而形成观察习惯。
5.勤于阅读的习惯
首先,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培养阅读习惯。学生只有对读书感兴趣,才会在阅读方面有最好的收获。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的素材,创设生动的情景和丰富的形式,有效利用各类评价等途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其次,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当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也就有了阅读的欲望和动力,要想使阅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即培养学生自觉读书、读书动笔、边读书边思考、使用具书阅读以及良好的阅读卫生的习惯。
总之,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意识,有目的地逐步培养,做到持6.乐于交流的习惯
“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增长知识,有所创造,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敢于怀疑、敢于突破旧观点,敢于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先把问题想好声音要洪亮,表述要准确,逻辑要清楚。7.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
科学安排时间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要求学生做到该学学、该玩玩,该学习时不用别人督促主动学习,该活动时快快乐乐去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起之以恒,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阅读的兴趣,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制订学习计划、活动计划,然后,家长每天做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但每天什么时间做什么,要基本固定,不要轻易改变计划。要养成良好的按时作息的习惯。规划好了,再提高自己规划的执行力,你就有了秩序感。对于时间安排问题,要遵循一些原则:一是尽量前紧后松。二是善于化整为零,要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三是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要把娱乐、锻炼的时间安排好。
8.独立作业的习惯。
在家里,要让孩子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家长不要充当“伴写”的角色,孩子一边作业,家长还得一边指点,最好是孩子独立做完,检查错误后,家长再去点拨,检查,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以免增强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惰性,变“我来学”为“帮我学”,使孩子失去了勤于动脑的好习惯,遇事就依赖家长。三、习惯的巩固
每两周巩固一个好习惯。首先,具体指导,明确要求。
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具体细致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先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手句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发言时眼睛看前方,身体站直,声音洪亮,吐字清楚,做到不慌不忙,不结结巴巴。
其次,及时评价,活动促进。
短期激励与长效目标结合起来,特别是将进步的和优秀的同等对待,让每个学生都有盼头,斗志昂扬,信心十足。
其三,联系科任,齐抓共管。
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在于班主任,但这并不能因此忽视科任老师在巩固良好习惯上的重要作用。如果学生只是在语文课上表现良好,其他课上放任自流,那往往就会“前功尽弃”。所以要做到联系科任,齐抓共管。
其五,家校联系,共同促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都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估摸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善于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总之,习惯是一种定型行为,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效的,须在长期的教学法中反复训练,加以深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是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提出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