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2019-05-14 21:2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范文]》。

第一篇: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 题 报 告

冀军平张霜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习惯,就是人和动物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这是相同的场合和反应反复出现的结果。对此,亚里士多德早有定论“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卓越的,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习惯也可理解为惯性,是无法阻挡的一股力量,一旦形成,极固稳定性,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方式,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决定人的命运,历数历代的成功人士,哪一个没有几个可圈可点的习惯在影响着其人生的轨迹,而培根在《论人生》中更明确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教育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必须伴随着老师的身体力行和不懈的强化教育结出硕果。

作为中学的一个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中学生更应重视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也就是习惯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结合自身的体会对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一步研究,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人更加关注,更加重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大店中学学生98.%都是来自于农村,“留守学生”达到了60%,父母中只有一人在家的学生也高达32%。很多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甚至根本无人看管。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无明确的读书目的,学习劲头不足,更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很多时候老师进教室开始讲课,学生才慢条斯理地拿出课本;老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玩得津津有味,至于上课时应该养成的正确习惯,无论老师讲多少遍,也都收效甚微。

通过调查了解,不少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家庭的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课堂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上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

(2)、上课前没有准备好下一节课用具的习惯。(3)、没有做好笔记的正确习惯。(4)、没有认真听讲,专心致志的习惯。(5)、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6)、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生活中不爱清洁卫生的比比皆是,或乱丢乱扔,或蓬头垢面。在思想方面虽继承了农民的朴实,但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影视的影响,性格孤僻暴躁,遇事冲动不计后果。隔代教育的低效性和无人看管学生的随意性,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但我们的老师也注意到,与大量学习习惯差导致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他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甚至有的智商还赶不上那些成绩较差一点的学生,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十分优秀,表现也十分的令人满意,使我们的老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生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及其终身学习,它起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的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我的一种方式,是在其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主动发展的一种保证。

3、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提出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包括一般的读写的习惯。新课程已赋予它更多的内涵,如提问的习惯;多角度思考的习惯;独立钻研、积极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评判教师、教材和他人意见的习惯;互相合作的习惯;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等等。这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新一轮课程实施的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学生上课时的行为心理,通过对学生上课时学习的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通过反复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方法,同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方法。

(2)、研究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的途径。

(3)、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习惯的方法。

(4)、研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的方法。

(5)、研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方法。

(6)、研究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的方法。

(7)、研究培养学生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的方法。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我们的研究思路是先确定研究目标,然后找准研究内容,运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的对本课题进行实地研究,总之,我们要通过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让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有明显的提高的改善,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通过问卷、座谈观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行为习惯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2、行动研究法。

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三﹚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7年3月——2017年4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展开课题论证,申报立项,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2、展开研究:(2017年4月

——2017年9月)一是展开理论研究,丰富、提高、完善对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认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深化实践活动,侧重对学生朗读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作笔记的习惯,大胆质疑的习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听讲的习惯等的研究。组织打印研究成果,在校区内推广。

3、总结阶段:(2017年10月——12月)主要成果是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养成研究报告和相关的论文集。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的概念,是多层面的,它包括传统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的学习习惯。传统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规范、书写整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等常规习惯。而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则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考、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随着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成熟、定型,最终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来提高其修养,完善其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以后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服务。为确保实验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1、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认识到小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对教师自身教学研究是一次提高的机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指导作用。

2、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在课题申请初,我和张霜就制定研究计划,并选定九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课标精神,分学层制定出了优、中、差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法。

3、细化工作措施,扎实开展工作。

(1)查阅文献,网上学习、培训。

为使我们明确课题的目标和任务,在网上观看专题讲座,进行专业引领;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培训。

(2)召开课题现场研讨会,及时交流各自的进展情况。

我们始终以课堂为阵地切实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我们每周组织1-2次常规性教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经验的交流,发现问题,调整计划,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每次活动做到有主题,有记录,有互动,有提升。

(3)细化落实,持之以恒,课堂操练常态化。

学习习惯的训练点多而广,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效果自然不好。我们在进行课题实验时,采取突出重点、齐抓共管、专人巡查、定期汇报的策略,月月有训练重点,科科有训练专项,堂堂有评价反馈,教育者有的放矢,教育效果明显。

同时,我们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还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从认识行为的转化和向行为习惯的转化。其基本过程为:

正确认识——严格训练——形成正确行为——强化训练——形成良好习惯

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我们还突出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及错误的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其过程为:

不良习惯错误——说服教育、适当训练——正确认识——严格训练——正确行为——强化训练——良好习惯

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他们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既需要提高认识,又需要行为矫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

第二篇: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

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养成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1、现实的需要。

西小王小学学生98.%都是来自于农村,而学生的父母都不在家的“留守学生”达到了60%,父母中只有一人在家的学生也高达32%。很多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甚至根本无人看管。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无明确的读书目的,学习劲头不足,更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很多时候老师进教室开始讲课,学生才慢条斯理地拿出课本;老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玩得津津有味,至于上课时应该养成的正确习惯,无论老师讲多少遍,也都收效甚微。通过调查了解,不少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家庭的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课堂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上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2)、上课前没有准备好下一节课用具的习惯。(3)、没有做好笔记的正确习惯。(4)、没有认真听讲,专心致志的习惯。(5)、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6)、早读课没有读书的习惯。(7)、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生活中不爱清洁卫生的比比皆是,或乱丢乱扔,或蓬头垢面。在思想方面虽继承了农民的朴实,但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影视的影响,性格孤僻暴躁,遇事冲动不计后果。隔代教育的低效性和无人看管学生的随意性,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但我们的老师也注意到,与大量学习习惯差导致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他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甚至有的智商还赶不上那些成绩较差一点的学生,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十分优秀,表现也十分的令人满意,使我们的老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2、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教育领域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革命,素质教育大旗刚刚竖起,创新教育理论早已先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也呼之欲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如果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依然我行我素,墨守成规,无动于衷必然会被时代淘汰。“教不研则浅”,我校领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提出要以“教研育人,以科研兴校”的方针,选择了这个困扰我校生存发展的课题,作为我校教育科研的主攻方向,应该说是为我校的生存、发展下了一场“及时雨”,为我校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也为我校明天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相关资料看,国内外有很多教育机构或教师,对小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习惯培养的研究很多。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尔在其学习理论中就提出了学习过程是由内驱力和习惯或习惯强度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用公式表示为:反应势能=内驱力×习惯强度。该公式指学习是由内驱力和习惯强度的乘积所决定的,尽管赫尔的观点也有不足之处,但他重视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给予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重视研究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习惯与元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在其生成学习论中指出,生成模式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人们倾向于生成与以前的学习相一致的知觉与意义”。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

许振民 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诸如虚心上进、勤于操作、专心阅读、认真书写、积极探究等习惯。” 2002年10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申报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即教育部规划课题。2003年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出版了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孙云晓

张梅玲主编),报告反映通过课题研究对习惯培养的内容、与健全人格的关系,习惯培养的途径、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的四大块内容研究,总结了行为习惯塑造与矫正十二种方法,给家长的十七条建议,给老师的十一条建议,四大原则即习惯培养教育的关键期、一致性,整体性、差异性原则。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这些理论与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这些理论与经验如果不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而这些理论与经验并不是用之四海皆准的,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应用教育理论与经验于我们的实际工作之中,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与创新,我们的研究旨在培养小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探索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规律与方式方法和实践操作技术。在理论上从纷杂的论述中认清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外延与内涵,在实践中创新实践操作技术,使培养学生的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科学而规范。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价值。

小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研究是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一些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分析影响学生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主、客观因素,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通过我们有目的性的指导和反复的训练,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习惯这一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和成才道路上的作用,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评价和操作模式,为我校优良班级的建设和良好校风的形成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形势下,通过研究,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也能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这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学生上课时的行为心理,通过对学生上课时学习的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通过反复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方法,同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方法。

(2)、研究培养学生科学记忆习惯的方法。

(3)、研究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的方法。

(4)、研究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的途径。

(5)、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习惯的方法。

(6)、研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的方法。

(7)、研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方法。

(8)、研究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的方法。

(9)、研究培养学生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的方法。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我们的研究思路是先确定研究目标,然后找准研究内容,运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的对本课题进行实地研究,总之,我们要通过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让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有明显的提高的改善,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通过问卷、座谈观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行为习惯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2、行动研究法。

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三﹚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展开课题论证,申报立项,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2、展开研究:(2013年12月

——2014年8月)一是展开理论研究,丰富、提高、完善对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认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深化实践活动,侧重对学生朗读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作笔记的习惯,大胆质疑的习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听讲的习惯等的研究。组织打印研究成果,在校区内推广。

3、总结阶段:(2014年8月——12月)主要成果是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养成研究报告和相关的论文集。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生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及其终身学习,它起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的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我的一种方式,是在其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主动发展的一种保证。

3、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提出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包括一般的读写的习惯。新课程已赋予它更多的内涵,如提问的习惯;多角度思考的习惯;独立钻研、积极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评判教师、教材和他人意见的习惯;互相合作的习惯;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等等。这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新一轮课程实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策略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的概念,是多层面的,它包括传统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的学习习惯。传统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规范、书写整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等常规习惯。而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则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考、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随着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成熟、定型,最终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来提高其修养,完善其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以后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服务。为确保实验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1、组建一支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实验团队。

本课题组目前分为语文和数学两个实验小组,成员均由市、区骨干教师组成,都具有较丰富的教科研经验、教学实践经验和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具有较强的改革愿望和发展意识,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在学期初我们分别制定各研究小组实验计划,并选定实验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课标精神,分学段制定出了低、中、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法。

3、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对课题组而言,制度就是成员日常活动的规则,它的基本特征是“确定性”:定人、定时间、定活动主题、定活动方式、定活动程序步骤、定评价标准等。这些制度包括:

(1)建立课题初期工作会议制度。每学期期初召开课题工作会议,交流上阶段课题研究经验和本学期课题工作安排。

(2)建立课题组成员分工与合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构建协作互动的立体平台,完善协作互动的研讨制度,建立民主和谐的伙伴关系,确立“真实、扎实、丰实、落实”的研究态度,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同时为了方便课题组内的实验教师相互交流,我们还专门建立了“霍小课堂教学实验组QQ群”,在群里谁有了好方法,会立刻分享给其他实验老师;同样,谁有了困惑,也会在群里一起交流解惑。

(3)建立课题研究资料的管理制度。注意对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成功与失败的),按要求建立课题档案。课题材料多样化,有学生作品、教师案例、精彩片段、教学后记和反思以及教学经验交流论文等。一套完整的研究资料,不仅可以反映出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同时还可以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操作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4、细化工作措施,扎实开展工作。

(1)组织教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

为使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实验的目标和任务,由课题组成员举办专题讲座,进行专业引领;组织研究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培训;阅读刘所长精心推荐的教科研文章。这些都为我们参与课题的实践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

(2)召开课题组现场研讨会,及时交流各自的进展情况。

我们始终以课堂为阵地切实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我们每月组织1-2次常规性教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经验的交流,发现问题,调整计划,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每次活动做到有主题,有记录,有互动,有提升,有报道。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的研究策略,先后举行了3次校级研讨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互动展示交流的平台,发挥了课题实验活动在全镇内的示范辐射作用,并在活动中促进课题的理论提升。还多次组织常规性的研讨课,并进行不定期的研讨交流活动,努力将课题的思想、课程的理念融入课堂。

(3)细化落实,持之以恒,课堂操练常态化。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训练点多而广,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效果自然不好。我们在进行课题实验时,采取突出重点、齐抓共管、专人巡查、定期汇报的策略,月月有训练重点,科科有训练专项,堂堂有评价反馈,教育者有的放矢,教育效果明显。

一月一个重点,齐抓共管显成效。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我们每月确定一个课堂学习习惯训练重点项目,细化操练要求,下发到各年级实验班级落实。而且每周对教与学的常规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规范的操练达到制度化、常态化,真正落到实处。今年9-12月我们实验小组重点抓的是“课前准备的习惯”、“认真、工整书写的习惯”、“专注倾听的习惯”。如九月份,我们围绕“课前准备习惯”,从“听到上课音乐声、教学用品的准备、开课下课的问候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要求,实验教师按“规范”落实。经过开学一个月的训练,几乎学生在课前都能按要求做好,为上课提前做好了准备。同时,我们实验教师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还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从认识行为的转化和向行为习惯的转化。其基本过程为:

正确认识——严格训练——形成正确行为——强化训练——形成良好习惯

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我们还突出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及错误的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其过程为:

不良习惯错误——说服教育、适当训练——正确认识——严格训练——正确行为——强化训练——良好习惯

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他们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既需要提高认识,又需要行为矫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课题实施虽只进行了半年的时间,但我们的工作却是实实在在,有条不紊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协作配合下,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获取了宝贵经验。

1、根据学段特点,制定出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要求及策略。

课题组实验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年段学习习惯训练要求,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语文课题小组,我们在低年级,主要是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大声发言、标准“三姿”、按时工整完成作业、自己检查订正作业、自己收拾学习用品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乐于阅读与积累习惯、独立思考习惯、自觉预习习惯、互助合作习惯、自主整理知识与自觉复习习惯、勇于质疑习惯、自主合理安排时间与计划习惯、利用便利条件查阅资料习惯等。

2、家校同步,形成合力,共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而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往往根源于家庭的不良教育或受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因此本学期,我们实验教师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家访以及发动家委会等形式,和家长们共同研究加强学生学习习惯教育的方法策略;也有重点的对家长进行习惯培养讲座,引导家长和学校一起,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家长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配合实验老师做好相应的习惯养成训练活动,并对此项活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大部分被访问的家长反映,课题研究活动让他们意识到除了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以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一样重要,有的家长还反映他们正在或是已经尝试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表,帮助孩子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意识和自我规划意识,感觉很不错。

3、学生进步明显,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大多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独立的,有策略的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从“愿学”、“乐学”到“会学”“独立学”的转变。

特别是本学期我们以二年级实验班级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一开始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去预习,然后专门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自主预习,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经过一学期的训练与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大大提高,这就有助于老师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更多方面的知识传授。同样,学生掌握了有效的预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有效地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能够明显的看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增强。

可以说,目前大多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等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学生多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作业本上、测试卷上马虎出错的地方少了。现在的课堂不再是一种紧张学习的课堂,而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就在学生学习能力一点一点的提高,学习习惯逐步养成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不再视写作业为负担,而是把它当做了展示书法的一项活动,都能够认真书写每一项作业,做到字面整洁、字体美观;还有大多学生喜欢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来进行自我展示,如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办语文数学手抄报、写绘画日记,喜欢做古诗配画;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喜欢开展阅读交流、读书漂流、优秀作文竞选等活动。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培养能力,愉悦身心,实现了全面发展。

4、教师潜能得以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1)潜心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组内的实验教师自从参加了课题研究后,总是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总结得失,形成成果,并在全校进行推广。另外,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理论水平得到提升,架驭课堂的能力增强。无论平时上课或者每学期组内教研课还是公开课,大家都关注在课上培养了学生那些良好学习习惯,使教研有了共同话题,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都意识到: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小学生思维,生理发展规律,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为核心的学习习惯培养,才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本学期,课题组成员还分别撰写了实验中的心得体会;定期召开课题实验教研沙龙,等等。

(2)理论实践相结合,设计出专题研究的教学案例。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引领下,我们课题实验小组的工作开展也更加的细致深入。特别是,我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设计出课堂教学习惯养成专题研究的表格案例,使我们的教学案例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更加具有教科研水平。(出示表格案例)专题研究的教学案例与以往的常规案例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①目标的设定有所不同。以往的常规案例我们在目标设定上,分成了三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我们专题研究的案例则是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学生的习惯培养目标,习惯培养目标又细化为“听、说、读、写”四个子目标。在案例中专门设定了习惯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时才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相信长此以往,课课训练,堂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②教学活动环节中,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成不同的活动版块。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会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会更细心的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密切关注学生活动的进程,及时发现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和帮助。这样的设计,也更有利于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灵活多样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③在反思感悟环节中,新辟了“习惯养成课堂感悟”版块。以往我们的教学案例中,只是就教学而反思。而我们专题研究的案例,增加了“习惯养成课堂感悟”一块,也使我们在反思时,不仅仅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和学生生成,更注重反思本堂课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的得与失。

5、参与多项活动,进行教研展示。

本学期,我们课堂教学小组也通过参与多种活动,进行我们的教科研展示。如:10月初,我和张茜老师在“青蓝相约,共促成长”骨干示范研讨活动中,分别执教了《欢庆》和《可能性》,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11月份,李倩老师执教实验课《坐井观天》,年轻的李倩老师和活泼有序的孩子们,给参与课题研讨的刘所长留下深刻印象。同月,在市中区第四届小学生学习习惯现场会上,我和李萍老师在申主任的带领下,一起参与了代表我校学生习惯养成经验交流的互动论坛;12月份,李倩老师再次在我校举办的“导学议练”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窗前的气球》,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受到大家的好评。还有在以陈丽老师为代表的三年级数学组在品牌教研组复验活动中,更是展示出了霍小师生的风采,等等。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虽然课题实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我们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实验教师一致认为:如何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能够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这是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困惑。也希望在这次交流会议上,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我们更宝贵的建议和想法,能够促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五、下一步实验研究的设想

为使下步研究工作更加顺利,我们今后工作的设想是:

1、继续按计划进行研究,同时进一步检验并应用已研究的成果,让它在教学中起到实际作用。

2、把课题作小、做实,不求一鸣惊人,按照课改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进行研究以指导教学。

3、注重在教学中反复实践,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同时注意及时提炼、反思总结,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增加公开课和相互间听课的时间,不闭门造车,让大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彼此切磋,共同提高。

5、每学期至少走出去听课和请进来上课各一次,提升境界,开阔视野,让课题研究具备一定层次的质量。

总之,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课题小组的实验教师,将进一步巩固此次活动的成果,落实活动计划,把课题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在张校长的带领下,在刘所长的科学指导下,不断反思,大胆创新、勇于开拓,进一步将课堂学习习惯的研究向纵深推进。

第三篇: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开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总量为5万字,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总量为40万字,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才能够达到阅读数量,并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一方面寻找更切合“农村小学”实际,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形成一系列的指导策略,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摆脱目前的种种制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及能力形成的不利因素,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中 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徐州徐冬梅等开展的《亲近母语》课题,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温州实验小学龚爱敏老师也对课外阅读作过有益尝试。薛瑞平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了》,「美」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等书籍也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启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虽然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小学生的阅读指导。

因此,我们课题组提出《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不仅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说明新课标对阅读(特别是大容量的课外)作用是肯定的,它强调了阅读能够起到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从而起到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发展人的语言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

(1)阅读习惯培养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密切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稳定的行为特征的总和。习惯是自动化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健康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因此,习惯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同时,重视修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教材和其他书籍是学生形成人格、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依据和来源之一。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后,就会自觉把书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自己的心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

(2)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它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 的基础

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是理解学习内容、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我国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健康人格,因此,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就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3)阅读习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实践意义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面较为狭窄,主要是漫画书和儿童故事书及学习辅助类书籍较多,内容比较单一。

2、阅读方式单一,主要以书面阅读为主。

3、阅读量少,许多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小学生的自我发展,而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尤其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力求使读书从知识积累过程转变为科学的研究过程,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小学生中有必要开展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研究。

一是探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致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是学生学习的“后勤部”,只有充分补充后勤资源,我们才能在主阵地上操控自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从心底里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是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 “阅读指导策略”、“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活动与阅读习惯”这些重大命题,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三是通过有效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的课题就是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要,根据我校的现有资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从学科教学、阅读课及日常学习中抓起,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提高他们捕捉信息、获取信息和运用 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开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是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一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既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开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研究

课题组2015、6

马庄镇芍药山小学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费县马庄镇芍药山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人生的学习、生活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当今的时代,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教学生会学习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而会不会学习往往取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学习习惯不好,则学生自觉性差,并随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消极被动,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的小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

综上所述,我校确立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践研究,必将有其深远的研究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养成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良好的的习惯。

(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4)自信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第一,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张向葵、关文信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初中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第二,坚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的研究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进行的,师生的观念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我们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为导向,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课题研究。(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对于创造性学习习惯的研究,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深入、广泛地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一整套能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序列。对于基本学习习惯的研究已从理论研究深入到实践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培养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观念的逐渐更新,孩子们具有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应再只是基本习惯而已,而应该养成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养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学习习惯。只有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革命。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以创新思维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个性化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即按照他们的个性特点去再塑他们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对此,我们认为,学习习惯培养的发展将越来越显现如下的趋势:

第一,在培养内容上,除要完善一整套基本学习习惯培养系列,更要对创造性学习习惯进行深入扎实的研究.第二,在培养方法上,在重视外部强化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内部动因的激发,做到规范科学,突现个性。

第三,在学习习惯的评价方面,形成一套科学先进、操作简便的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研究课题,将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从而呈现出它的研价值.1、观念问题: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如何一以贯之落到实处,必须从学生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抓起,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素质都没有,何谈素质教育?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以及有关行为习惯研究的理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水平为目标,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3、技术问题: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运用教育理论,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最终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实践操作技术。

4、实践问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目的之一。本课题研究致力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稳定持久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促进学校形成好学奋进的学风,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五、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学习习惯的界定: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倾向。

研究依据:有关学习习惯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支撑。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个体的认知因素,个性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基于上述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实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行为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师、家长的巨大影响力,除了在共性要求之外,还必须关注孩子的个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此作为具体实施这一框架的科学支撑。

六、课题的实施原则

1、参与性原则

2、情感性原则

3、愉悦性原则

4、教学民主性原则

5、弘扬个性原则

6、及时反馈原则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四大方面,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必须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影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自我监控等发展性学习习惯。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拟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

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通过实践通过实践的过程,形成习惯研究的各方面要求与标准。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九、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4.12——2015.4)

主要工作是:

制订和修改研究方案,资料收集,学习理论。

研究阶段:(2015.4——2016.6)

主要工作是:

1、实验:针对本次课题的研究对本班学生实施研究方案。

2、在班级中课题的开展中,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适时的改进方案。

3、通过修改方案进行再实验,及时写出阶段性的专题小结等。

总结阶段:(2016.7——2016.12)

主要工作是:

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结题申请报告、实 验报告,整理并出刊教师论文集,有关本课题的典型教案资料,为进一步扩大实验研究的成果做好准备。

十、建立课题小组

组长:朱俊高

王金宝

成员:翟大庆

孙友存

刘洋

十一、资料收集

1、个人购买或到图书馆查阅。

2、上网查找并加以参考

十二、预计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师撰写论文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开题报告

辽宁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课 题 编 号 XH20170740

课 题 名 称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项 目 负 责 人 田晓男

申请人所在单位 盘锦市大洼区平安学校

填 表 日 期 2017年5月4日

辽宁省教育学会制

一、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成长环境、生活习俗等诸多差异,造成了学生行为习惯的不同表现。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无暇顾及他们的家庭育。这些都导致学生的习惯出现偏差,诸如迟到、旷课、偷懒、作业缺交、不讲卫生、乱扔垃圾等行为屡见不鲜。虽然我校的老师努力地加强德育工作,但由于得不到家长有效积极地配合,时间一久,老师的心理产生疲惫感和倦怠感,逐渐走入“以不变教育应对万变学生”的惯性教育轨道,教育创新意识和热情正在逐步退去。

(一)、选题意义

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我校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的群体,从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成为特定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本课题研究不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而是有效针对新时期的农村小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用行动来践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二)研究价值

本课题是从我校实际情况和已有的研究经验出发,通过研究彰显学校特色,从而使学校特色实现新的提升。本课题的研究有效针对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习惯培养的学科性和层次性。

三、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一般指长期逐渐养成的、较稳定的学习行为与态度。如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勤学好问等;就层次而言,可以分为基本学习习惯与高级学习习惯两大类。基本学习习惯有预习习惯、复习习惯、专心听讲习惯、做笔记习惯、独立作业习惯等,高级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观察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提问的习惯、自学与研讨的习惯、学用结合的习惯等。

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组教师从各门学科,各个年级入手,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使他们的学习水平提升,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平台,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形成特色,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

四、省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风格论》(谭顶良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林格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小学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

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五、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建立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体系,形成师生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课堂模式,并将成功的经验推广。

(3)形成一套学习习惯的有效评价体系,完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评价反馈机制

(二)研究对象及内容

由于本校规模小,所以研究对象定为所有学生。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小、从早抓起,因此重点对象拟放在低年级学生。①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的研究; ②培养农村小学生预习习惯的研究; ③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笔记习惯的研究; ④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 ⑤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研究; ⑥培养农村小学生整理错题集习惯的研究。

六、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先确定研究目标,然后找准研究内容,运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的对本课题进行实地研究,总之,我们要通过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让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有明显的提高的改善,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本课题通过精心设计师生问卷,在各班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我校学生学习习惯有关内容的数据。

(2)文献研究法: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

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研究学生习惯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

(4)观察法:多听其他老师的课,注意他们在不同课堂情景中的表现

方式,同时要观察学生教师的反应。

(5)案例研究法:本课题通过模拟在校选择的师生典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中找出规律。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查阅资料、选定科研课题,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等,报盘锦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立项。

第二阶段(2017年1月—2017年8月):实验阶段。主要工作:

① 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的研究; ②培养农村中学生预习习惯的研究; ③培养农村中学生认真笔记习惯的研究; ④培养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 ⑤培养农村中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研究; ⑥培养农村中学生整理错题集习惯的研究。

根据课题方案,展开研究活动,搞好阶段总结。第三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1月)总结阶段。

主要工作: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形成系统研究成果专集,接受专家鉴定。

八、组织保障

1、人员保障

组 长:付春光(负责课题统筹、组织、经费保障)

副组长:田晓男(负责起草本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监督督促、检查及落实情况。)

主研人员:

2、制度保障

(1)制订管理条例,管理者和课题承担者明确自己的职责。

(2)完善课题考核、评估制度。

(3)制订激励机制,对在课题研究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名誉和物质奖

励等,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经费保障制度,学校要在不同阶段,根据学校课题研究需要适当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使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九、效果预测及最终成果

(一)效果预测

1、学生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提高学生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2、家长发展目标: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态度和水平

在理念上开始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家长们开始重视“家校同育”的教育价值,密切关注家校教育动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

3、教师发展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师风师德学习,树立职业理想,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意识。进一步完善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的共育指导与研究能力、活动实施与反思能力、与家长协作交往能力等。逐步能独立承担科研任务,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等。

(二)最终成果

1、《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论文集)

2、调查问卷、公开课、教案、课件等。

3、结题报告。

下载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就已经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当代著名教......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二龙小学课题组 一、开展这项研究的意义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在新世纪里,阅读是儿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的教育......

    开题报告___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楚雄师范学院化生系化学一班王慧2010105110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宁城办晗子希望小学 孙圆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论,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实际的需要。本研究假设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大全

    摘要】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论,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实际的需要。本研究假设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可持续发......

    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任)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焦滩中心校课题组 合江县焦滩中心校承担的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课题,于2011年6月被批准立项为合江县教育科学2011年度普教科研......

    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初探“习惯”,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解释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做法或社会风尚”。[俄]乌申斯基认为,“经常把人所获得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