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14:0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宁城办晗子希望小学

孙圆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习语言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无论对于应试还是未来的生存发展,都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基本能力之一。

课题的核心目标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课外阅读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现在的学生课程多,作业重,放学回家后还要完成家庭作业,根本谈不上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

2、“轻阅读”现象严重。大量的书写作业、兴趣班占据了学生的时间。网络、电视等媒体信息的摄入替代了学生的阅读。

3、学生个体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差异大。各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会阅读、“浅阅读”和“局部阅读”等现象。学生阅读缺乏老师有目的、有系统的引导,盲目性突出。

4、学校与家庭缺乏正确的阅读习惯培养指导,导致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数量偏少、阅读习惯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确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期望通过研究,能有效的改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学生对课外阅读价值认识不足的问题;

2、解决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的问题;

3、解决部分教师缺乏正确认识观的问题;

4、解决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掌握不够的问题。

5、解决教师课外阅读理论知识匮乏,缺少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实践意义

1、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2、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优秀的课外书籍更是学生精神世界,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

3、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4、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二)理论价值

1、积累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和基本原则。

2、探索对课外阅读材料的科学分类。

3、积累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方法。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行政支持

我县教育局教科所对小课题研究的大力支持

(二)领导支持

学校领导重视学校教育科研,亲自带头参与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按时完成课题组的各项任务。学校在研究经费上给予保障,进一步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保证课题完成。

(三)我校有一支较高素质的科研队伍

课题主持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研究水平,教学成绩优异,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并在先前的教学经历中有过关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均有相关的教学研究经历,以及具备较好的教育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了探索新的教学理念的憧憬,以及不怕困难的勇气。

四、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一)课题界定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是通过课内外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积极探索阅读方法,利用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创建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研究依据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习语言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无论对于应试还是未来的生存发展,都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基本能力之一。

心理语言学家也认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由感知、思考、推理、想象等一系列心智活动和行为构成的。在广泛的阅读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形成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理论,达成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效果。

2、形成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理论,达成小学生基本掌握阅读方法的效果。

3、形成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理论,达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全校4-6年级全体学生的阅读水平,分析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

2、研究学生正确使用课外阅读的方法。

3、研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活动。

六、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要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具体选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一)调查法:研究者作为课题的实施成员,在尽可能客观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适当记录,以随笔、反思的方式体现。

(二)案例研究法:结合课题,对学生进行指导,撰写案例1份,为课题研究的推广提供详实有力的材料。

(三)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各个实施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进行回溯、追因,及时总结培养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途径、策略和经验,及针对研究情况对取得的成功经验与失误进行及时总结提炼,每学期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论文,积极投稿。

(四)文献研究法:积极阅读相关理论书籍,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6月—2016年10月)

1、搜集研究资料,制订课题方案。

2、确定实验研究课题组人员。

3、熟悉现阶段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相关内容。

4、组织学习,制定课题实施计划,确立实验研究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5月.)

1、阅读材料收集整理

2、阅读策略指导

3、阅读活动开展

4、阅读成果阶段展示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5月—2017年6月)

全面总结实验情况,积累经验,既有特色,又有较强操作性的做法、经验上升的理

1、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经验论文,整理汇编成书。

2、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

3、收集积累研究方法,汇编研究资料。

八、经费分配

(一)书籍、资料、检索及打字复印费;

(二)学术活动的会务费、差旅费、调研费、交通费等;

(三)课题的初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管理费、评审费等。以上支出,都在学校科研经费中实报实销。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学生能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2017年6月完成。

(二)完成《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方法资料的汇编。积累研究过程中的素材,装订成册,作为今后教学实践的参考资料。2017年6月完成。

(三)能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的呈现,如论文的发表。2017年6月完成。

(四)撰写《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总报告,2017年6月完成。

十、课题组织

(一)课题主持人:孙圆圆

(二)课题组成员:

杨仝童 课题设计

任珊 收集资料

第二篇:开题报告___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楚雄师范学院化生系化学一班王慧2010105110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总量为5万字,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总量为40万字,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才能够达到阅读数量,并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我校教师积极探索课外阅读指导之路,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和问题。一方面大家积极研究和实践如何进一步通过课外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受教育教学时间及空间、家庭教育环境、教师指导策略等方面原因的影响,教师们对如何保持学生的长时阅读兴趣和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一方面寻找更切合“农村小学”实际、更利于让师生接受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形成一系列的指导策略,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摆脱目前的种种制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及能力形成的不利因素,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是探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致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是学生学习的“后勤部”,只有充分补充后勤资源,我们才能在主阵地上操控自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从心底里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是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 “阅读指导策略”、“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活动与阅读习惯”这些重大命题,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三是通过有效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1、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重视提高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符合农村小

学的阅读指导策略;

3、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

4、通过课外阅读策略研究,以点带面,探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5、根据调查,针对实际,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向全校推广试验,营造书香校园。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策略。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对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实效、有推广价值的阅读指导策略。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围绕:

(1)围绕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3)探索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策略;

(4)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阅读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

(5)建设研究型、创新型的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

(一)本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时,研究教师如何在阅读指导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原则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

3、发展性原则。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渗透性原则。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阅读指导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5、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教学规律、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最有效的作用。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我们将组织好科研力量,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以工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全面把握近几年学校课外阅读指导教

学改革的历史进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经验与不足,从而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立论点。

第二、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对学生阅读兴趣、水平的现状调查(涉及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第三、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阅读指导策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推广。

总之,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相结合,实证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研究相结合,强调重点,突出特色,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及实践效益。

(三)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

1、课题申报、审批阶段

学校向课题组提交申请报告,经专家组审查批准后,立项,开始课题实施。

2、研究准备阶段

组织队伍;确立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理论培训;现状调查。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将分别举行多次专题性学术研讨会,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同时不断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并将根据学校课题进展情况,邀请专家对学校的课题开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交流、总结和推广优

秀成果。

4、结题阶段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总课题结题大会。

——经验成果在课外阅读指导实践中推广应用。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

2013年9月—2014年12月

五、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1.在校长直接领导下,教科研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组人员具体操作,发挥教师开拓性,创造性。

2.课题研究的教师要经常进行情况、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并互相交流学习。

3.课题由组长何开富负责,课题组教师参加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成果将以论文、教案、课堂实录的光盘等形式呈现

2013年9月

第三篇: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开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总量为5万字,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总量为40万字,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才能够达到阅读数量,并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一方面寻找更切合“农村小学”实际,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形成一系列的指导策略,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摆脱目前的种种制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及能力形成的不利因素,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中 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徐州徐冬梅等开展的《亲近母语》课题,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温州实验小学龚爱敏老师也对课外阅读作过有益尝试。薛瑞平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了》,「美」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等书籍也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启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虽然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小学生的阅读指导。

因此,我们课题组提出《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不仅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说明新课标对阅读(特别是大容量的课外)作用是肯定的,它强调了阅读能够起到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从而起到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发展人的语言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

(1)阅读习惯培养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密切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稳定的行为特征的总和。习惯是自动化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健康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因此,习惯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同时,重视修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教材和其他书籍是学生形成人格、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依据和来源之一。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后,就会自觉把书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自己的心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

(2)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它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 的基础

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是理解学习内容、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我国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健康人格,因此,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就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3)阅读习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实践意义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面较为狭窄,主要是漫画书和儿童故事书及学习辅助类书籍较多,内容比较单一。

2、阅读方式单一,主要以书面阅读为主。

3、阅读量少,许多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小学生的自我发展,而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尤其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力求使读书从知识积累过程转变为科学的研究过程,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小学生中有必要开展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研究。

一是探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致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是学生学习的“后勤部”,只有充分补充后勤资源,我们才能在主阵地上操控自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从心底里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是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 “阅读指导策略”、“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活动与阅读习惯”这些重大命题,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三是通过有效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的课题就是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要,根据我校的现有资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从学科教学、阅读课及日常学习中抓起,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提高他们捕捉信息、获取信息和运用 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开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是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一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既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开题报告

辽宁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课 题 编 号 XH20170740

课 题 名 称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项 目 负 责 人 田晓男

申请人所在单位 盘锦市大洼区平安学校

填 表 日 期 2017年5月4日

辽宁省教育学会制

一、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成长环境、生活习俗等诸多差异,造成了学生行为习惯的不同表现。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无暇顾及他们的家庭育。这些都导致学生的习惯出现偏差,诸如迟到、旷课、偷懒、作业缺交、不讲卫生、乱扔垃圾等行为屡见不鲜。虽然我校的老师努力地加强德育工作,但由于得不到家长有效积极地配合,时间一久,老师的心理产生疲惫感和倦怠感,逐渐走入“以不变教育应对万变学生”的惯性教育轨道,教育创新意识和热情正在逐步退去。

(一)、选题意义

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我校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的群体,从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成为特定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本课题研究不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而是有效针对新时期的农村小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用行动来践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二)研究价值

本课题是从我校实际情况和已有的研究经验出发,通过研究彰显学校特色,从而使学校特色实现新的提升。本课题的研究有效针对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习惯培养的学科性和层次性。

三、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一般指长期逐渐养成的、较稳定的学习行为与态度。如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勤学好问等;就层次而言,可以分为基本学习习惯与高级学习习惯两大类。基本学习习惯有预习习惯、复习习惯、专心听讲习惯、做笔记习惯、独立作业习惯等,高级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观察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提问的习惯、自学与研讨的习惯、学用结合的习惯等。

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组教师从各门学科,各个年级入手,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使他们的学习水平提升,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平台,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形成特色,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

四、省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风格论》(谭顶良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林格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小学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

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五、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建立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体系,形成师生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课堂模式,并将成功的经验推广。

(3)形成一套学习习惯的有效评价体系,完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评价反馈机制

(二)研究对象及内容

由于本校规模小,所以研究对象定为所有学生。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小、从早抓起,因此重点对象拟放在低年级学生。①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的研究; ②培养农村小学生预习习惯的研究; ③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笔记习惯的研究; ④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 ⑤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研究; ⑥培养农村小学生整理错题集习惯的研究。

六、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先确定研究目标,然后找准研究内容,运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的对本课题进行实地研究,总之,我们要通过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让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有明显的提高的改善,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本课题通过精心设计师生问卷,在各班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我校学生学习习惯有关内容的数据。

(2)文献研究法: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

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研究学生习惯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

(4)观察法:多听其他老师的课,注意他们在不同课堂情景中的表现

方式,同时要观察学生教师的反应。

(5)案例研究法:本课题通过模拟在校选择的师生典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中找出规律。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查阅资料、选定科研课题,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等,报盘锦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立项。

第二阶段(2017年1月—2017年8月):实验阶段。主要工作:

① 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的研究; ②培养农村中学生预习习惯的研究; ③培养农村中学生认真笔记习惯的研究; ④培养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 ⑤培养农村中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研究; ⑥培养农村中学生整理错题集习惯的研究。

根据课题方案,展开研究活动,搞好阶段总结。第三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1月)总结阶段。

主要工作: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形成系统研究成果专集,接受专家鉴定。

八、组织保障

1、人员保障

组 长:付春光(负责课题统筹、组织、经费保障)

副组长:田晓男(负责起草本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监督督促、检查及落实情况。)

主研人员:

2、制度保障

(1)制订管理条例,管理者和课题承担者明确自己的职责。

(2)完善课题考核、评估制度。

(3)制订激励机制,对在课题研究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名誉和物质奖

励等,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经费保障制度,学校要在不同阶段,根据学校课题研究需要适当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使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九、效果预测及最终成果

(一)效果预测

1、学生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提高学生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2、家长发展目标: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态度和水平

在理念上开始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家长们开始重视“家校同育”的教育价值,密切关注家校教育动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

3、教师发展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师风师德学习,树立职业理想,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意识。进一步完善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的共育指导与研究能力、活动实施与反思能力、与家长协作交往能力等。逐步能独立承担科研任务,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等。

(二)最终成果

1、《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论文集)

2、调查问卷、公开课、教案、课件等。

3、结题报告。

第五篇: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 题 报 告

冀军平张霜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习惯,就是人和动物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这是相同的场合和反应反复出现的结果。对此,亚里士多德早有定论“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卓越的,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习惯也可理解为惯性,是无法阻挡的一股力量,一旦形成,极固稳定性,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方式,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决定人的命运,历数历代的成功人士,哪一个没有几个可圈可点的习惯在影响着其人生的轨迹,而培根在《论人生》中更明确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教育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必须伴随着老师的身体力行和不懈的强化教育结出硕果。

作为中学的一个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中学生更应重视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也就是习惯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结合自身的体会对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一步研究,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人更加关注,更加重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大店中学学生98.%都是来自于农村,“留守学生”达到了60%,父母中只有一人在家的学生也高达32%。很多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甚至根本无人看管。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无明确的读书目的,学习劲头不足,更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很多时候老师进教室开始讲课,学生才慢条斯理地拿出课本;老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玩得津津有味,至于上课时应该养成的正确习惯,无论老师讲多少遍,也都收效甚微。

通过调查了解,不少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家庭的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课堂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上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

(2)、上课前没有准备好下一节课用具的习惯。(3)、没有做好笔记的正确习惯。(4)、没有认真听讲,专心致志的习惯。(5)、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6)、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生活中不爱清洁卫生的比比皆是,或乱丢乱扔,或蓬头垢面。在思想方面虽继承了农民的朴实,但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影视的影响,性格孤僻暴躁,遇事冲动不计后果。隔代教育的低效性和无人看管学生的随意性,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但我们的老师也注意到,与大量学习习惯差导致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他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甚至有的智商还赶不上那些成绩较差一点的学生,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十分优秀,表现也十分的令人满意,使我们的老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生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及其终身学习,它起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的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我的一种方式,是在其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主动发展的一种保证。

3、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提出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包括一般的读写的习惯。新课程已赋予它更多的内涵,如提问的习惯;多角度思考的习惯;独立钻研、积极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评判教师、教材和他人意见的习惯;互相合作的习惯;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等等。这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新一轮课程实施的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学生上课时的行为心理,通过对学生上课时学习的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通过反复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方法,同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方法。

(2)、研究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的途径。

(3)、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习惯的方法。

(4)、研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的方法。

(5)、研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方法。

(6)、研究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的方法。

(7)、研究培养学生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的方法。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我们的研究思路是先确定研究目标,然后找准研究内容,运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的对本课题进行实地研究,总之,我们要通过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让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有明显的提高的改善,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通过问卷、座谈观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行为习惯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2、行动研究法。

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三﹚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7年3月——2017年4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展开课题论证,申报立项,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2、展开研究:(2017年4月

——2017年9月)一是展开理论研究,丰富、提高、完善对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认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深化实践活动,侧重对学生朗读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作笔记的习惯,大胆质疑的习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听讲的习惯等的研究。组织打印研究成果,在校区内推广。

3、总结阶段:(2017年10月——12月)主要成果是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养成研究报告和相关的论文集。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的概念,是多层面的,它包括传统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的学习习惯。传统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规范、书写整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等常规习惯。而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则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考、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随着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成熟、定型,最终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来提高其修养,完善其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以后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服务。为确保实验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1、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认识到小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对教师自身教学研究是一次提高的机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指导作用。

2、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在课题申请初,我和张霜就制定研究计划,并选定九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课标精神,分学层制定出了优、中、差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法。

3、细化工作措施,扎实开展工作。

(1)查阅文献,网上学习、培训。

为使我们明确课题的目标和任务,在网上观看专题讲座,进行专业引领;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培训。

(2)召开课题现场研讨会,及时交流各自的进展情况。

我们始终以课堂为阵地切实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我们每周组织1-2次常规性教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经验的交流,发现问题,调整计划,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每次活动做到有主题,有记录,有互动,有提升。

(3)细化落实,持之以恒,课堂操练常态化。

学习习惯的训练点多而广,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效果自然不好。我们在进行课题实验时,采取突出重点、齐抓共管、专人巡查、定期汇报的策略,月月有训练重点,科科有训练专项,堂堂有评价反馈,教育者有的放矢,教育效果明显。

同时,我们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还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从认识行为的转化和向行为习惯的转化。其基本过程为:

正确认识——严格训练——形成正确行为——强化训练——形成良好习惯

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我们还突出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及错误的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其过程为:

不良习惯错误——说服教育、适当训练——正确认识——严格训练——正确行为——强化训练——良好习惯

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他们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既需要提高认识,又需要行为矫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

下载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二龙小学课题组 一、开展这项研究的意义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在新世纪里,阅读是儿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的教育......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5篇范例)

    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养成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1、现实的需要。 西小王小学学生98.%都是来自于农村,而学生的父母都不在家的“留守学生......

    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任)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焦滩中心校课题组 合江县焦滩中心校承担的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课题,于2011年6月被批准立项为合江县教育科学2011年度普教科研......

    小学生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5篇模版]

    殷都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少年儿童主体多元发展实验研究”德育、活动、家教三系列课题 小学生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

    《小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党的“十五大”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对学校的要求就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

    农村小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doc(五篇)

    “农村小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农村小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系我中心校2011年6月10日申报的研究课题。经领导批......

    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现实背景 我国数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着严重问题,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经过调查发现在......

    小学生人际关系素养的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小学生人际关系素养的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促进其社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