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法规问答[合集]

时间:2019-05-14 03:5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法规问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法规问答》。

第一篇:民族法规问答

民族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1、在我国,汉族人口较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把这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06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答:8.41%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的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答:大杂居、小聚居

3、我国边疆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22000公里的陆地边境线有()多公里在民族地区。答:19000

4、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为()。答:民族区域自治

5、目前,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共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左右。答:64%

6、目前,我国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个自治县(旗)。答:120

7、我国少数民族著名的三大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族的《玛纳斯》。答:柯尔克孜

8、在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中,民族自治地方有267个,约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答:45%

9、我国世居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答:云南

10、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等()个少数民族。答:10

11、传说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歌手“刘三姐”被誉为()族人民的“歌仙”。答:壮

12、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峰,“珠穆”的藏语意思是() 答:女神

13、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于()年7月1日通车。答:2006

14、《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答:保持或者改革

15、《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起施行。答:10月1日

16、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的时候,对少数民族考生()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

答:适当

17、《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有期徒刑。答: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18、《刑法》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答:三年

19、《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 答: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消费者权益保障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 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得到尊重的权利。” 答:民族风俗习惯

21、《劳动法》规定,“在劳动就业上()。” 答: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22、《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或者在出版物、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刊载民族歧视、侮辱内容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以下罚款。”

答:一千元

23、《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规定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 答:适当照顾

24、《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

答:增进民族团结

25、《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规定,“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的民族成份确定。” 答:父或母

26、《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规定,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其民族成份在满十八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十八周岁者由本人决定,年满()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答:二十周岁

27、《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 答:给予适当照顾

28、《看守所条例》规定:“对少数民族人犯和外国籍人犯,应当考虑到他们的(),在生活上予以适当照顾。” 答:民族风俗习惯

29、《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规定:“清真饮食服务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配备()的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职工和管理干部。” 答:一定比例

30、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答: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

答:本质特征

32、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答: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3、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答:关键

34、()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答:国家统一

35、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体现了()的基本格局,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答: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36、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是指()。

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37、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时,我们通常所说的“四个维护”是指,必须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的原则。答:社会安定

38、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一项()、()、()很强,涉及全局、关系长远的重要工作。答: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

49、要广泛深人地开展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既要教育(),更要教育();既要

教育(),更要教育();既要教育(),更要教育()。答:少数民族,汉族;群众,干部;一般干部,领导干部。

40、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掌握()、(),不断增强法律政策观念,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答:民族理论、民族基本知识,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

第二篇:民族宗教政策知识问答

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人口 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关于 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

民委(政)字(1990)217号

安部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的权利,做好民族成份填报工作,现对公民确定民族成份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确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族称为准,任何人不得以国家未确认的族称为自己的民族成份。

二、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份确定。

三、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经公证部门公?证确认收养关系的),其民族成份在满十八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十八周岁者由本人决定,年满二十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

四、不同民族的公民再婚,双方原来的子女如系幼儿。其民族成份在十八周岁以前由母亲和继父、或父亲和继母 商定;双方原来的子女已满十八周岁的,不改变原来的民族成份。

五、不同民族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养关系,婚姻关系,不改变各自的民族咸份。

六、原来已确定为某一少数民族成份的,不得随意变更 1

为其他民族成份。

七、凡依照本规定申请变更民族咸份的,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居住地区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实,报经县级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审批后,方可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八、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及其后裔,或中国人同外国人结婚所生子女的民族成份,按下列原则处理:

1、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其民族成份如与我国现有某一民族成份相同或特征相近的,可以申请填报为与我国相同或特征相近的的某一民族,但须在入籍后的两年内申请办理。

2、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自愿申请填报为我国某一民族成份的,持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 族工作部门批准。

3、父母一方为中国人,或父母一方加入中国籍后已申请填报为我国某一民族成份的,其具有中国国籍的子女应填报中国一方的民族成份。凡按照本规定填报为我国某一少数民族成份的;按少数民族对待。

九、凡采取搞假报告、假证明和其它不正当手段骗取准许更改民族成份的,一经发现应立即纠正。因骗改民族成份而享受招干、招工、升学以及其他优惠待遇的,应予都取消。

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民族工作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但要报上级民族工作部

门备案。

十一、过去有关确定、更改民族成份的文件、规定与本规定有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十二、本规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十三、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

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

一九九O年五月一日

二、民族政策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民族政策?

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从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政策的实质和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政策;后者如种族隔离、种族歧视政策等。

从内容来看,有政策原则和政策措施之分。民族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具体的民族政策措施,通常是对涉及民族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具体的规定。

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它是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政策;

(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

(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政策;

(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9)同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

(10)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

(三)、民族平等政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民族平等最初由资产阶级提出,曾在反对封建主义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但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便成为欺骗和压迫本民族人民及其他弱小民族的工具。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被赋予了它真实的内容和科学的涵义,成为无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成为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

(3)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利益和平等权利给予特殊照顾。

(4)各民族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四)、民族团结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

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们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我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五)、中国政府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1)将民族团结的原则明确地写入《共同纲领》、历次《宪法》等法律之中,使民族团结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也使维护民族团结成为每一个人的法定义务。

(2)努力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隔阂。1951年,政务院发布《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揭、匾联的指示》,消除不利于民族团结的旧的痕迹。50年代,国家还组织慰问团、访问团,并组织少数民族参观团,增强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3)通过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并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1952年和1956年,进行过两次民族政策的大检 6

查、大教育,1979年又在全国进行了民族政策的再教育,都不断地增强了民族团结。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召开了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并逐步形成了层层召开、定期召开的制度,在此基础上,国务院于1988年4月首次召开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人物和集体,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使民族团结正在成为一种社会舆论,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5)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分裂斗争,打击了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团结和教育了各族人民,使各族人民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提高了对分裂活动的识别力和抵制力。

(6)及时地、妥善地处理民族关系中发生的问题,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7)把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党的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整个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民族工作的重点也随之转移,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工作一是经济建设,二是加强团结。并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

(六)、涉及少数民族地名、称谓要注意哪些问题?

1951年5月16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揭、匾联 的指示》。

《指示》要求正确称谓少数民族,如发现有歧视、蔑视少数民族的称谓,在经过一定程序后,改用适当称谓;凡各 地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意思的碑竭、匾联,需予撤除或撤换。如有特殊情况者,则可酌情处理。

1986年1月23日,国务院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指出:地名的命名要“有利于人民周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与有关各方协商一致”。对于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妨碍民族团结的地名,必须进行更改。

自五十年代初以来,各级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发现的问题都做了妥善的处理。如将带有侮辱之意的“归化族”、“西番”、“崩龙”分别改为“俄罗斯”、“普米”、“德昂’等族称替代;将“卡瓦”改写为佤族等。

(七)、对于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如何惩处?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国家政策法规,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使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受到侵害,也会使民族关系受到损害。对此,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八)、如何惩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行为?

1997年3月14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订的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刑。

(九)、如何惩处在出版物刊登歧视、侮辱少数民族内容的行为?

在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上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列了“在出版物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内容罪”。

主要是指无视有关政策和法律的规定,以书籍或报刊为载体,出于牟利或猎奇等原因,发表含有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文字或图片、绘画等,且造成损害民族关系等后果的犯罪行为。

刑法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十)、什么是民族识别?我国民族识别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民族成份的辨认。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落实民族政策的一项基本工作。在旧中国,由于存在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成份不能确定。新中国后,为改变旧中华民族成份和族称混乱的状况,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自1950年起,由中央及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科研队伍,对全国提出的400多个民 9

族名称进行识别。加上原来已经公认的民族1983年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成份。

(十一)、我国民族识别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实际,灵活运用斯大林关于现代民族的特征的理论,对民族语言文字、地域、经济生活、文化和心理素质等要素,进行历史的综合考察和分析,只要具有构成单一民族的条件,不管其社会发展水平如何,不论其居住区域大小和人口多少,也不论周邻国家是否居住有相同的民族,在充分照顾该民族人民意愿的基础上,都一律承认为一个民族,同样享有民族平等权利。

(十二)、不同民族通婚后,如何确定中国公民的民族成份?

根据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联合于1990年5月10日下发的《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

1、确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族称为准,任何人不得以国家未确认的族称为自己的民族成份。

2、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份确定。

3、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经公证部门公证确认收养关系的),其民族成份在满十八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十八周岁者由本人决 10

定,年满二十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

4、不同民族的公民再婚,双方原来的子女如系幼儿,其民族成份在十八周岁以前由母亲和继父、或父亲和继母商定;双方原来的子女已满十八周岁的,不改变原来的民族成份。

5、不同民族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收养关系、婚姻关系,不改变各自的民族成份。

6、原来已确定为某一少数民族成份的,不得随意变更为其他民族成份。

(十三)、司法机关应向少数民族诉讼参与人提供哪些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时,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诉讼参与人,应该为他们提供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规也都对这一问题作了类似的规定。

在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活动中,则有更为明确的规定,要求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检察和审理案件。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法律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 11

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

(十四)、我国对少数民族的人口政策

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的人口政策是根据其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如:地理环境、人口密度、自然资源、经济、社会 和文化发展水平、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等。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间:

从80年代初开始的(对汉族在70年代就已经开始)。

生育数量的控制:

根据不同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口数量、人口分布、自然生存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区别对待。分两种情况实施计划生育。第一种:人口超过1,000万的少数民族地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严格控制二胎,坚决杜绝多生。

第二种:人口在100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二胎,个别的可以生育三胎,不准生育四胎。

但由于各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不同,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个别的也可生育四胎,甚至在人口较少的几个少数民族中不实行计划生育。

党的宗教政策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严格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制渗透、打击犯罪”的方针。

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

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内举行,由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宗教团体组织,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按照教义教规进行;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成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的成员,经民主协商推选,并报该场所的登记管理机关备案;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加强内部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人员、财务、会计、治安、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管理制度,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宗教事务部门应当对宗教活动场所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情况,建立和执行场所管理制度情况,登记项目变更情况,以及宗教活动和涉外活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接受宗教事 13

务部门的监督检查。

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一)设立宗旨不违背《宗教事务条例》第三条、第四条的规定;

(二)当地信教公民有经常进行集体宗教活动的需要;

(三)有拟主持宗教活动的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

(四)有必要的资金;

(五)布局合理,不妨碍周围单位和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一、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1

二、民族政策知识问答……………………………………4

(一)、什么是民族政策?…………………………………4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4

(三)、民族平等政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5

(四)、民族团结政策包括哪些内容?……………………5

(五)、中国政府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6

(六)、涉及少数民族地名、称谓要注意哪些问题………7

(七)、对于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如何惩处?…8

(八)、如何惩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行为………8

(九)、如何惩处在出版物刊登歧视、侮辱少数民族内容的行为?…………………………………………………………9

(十)、什么是民族识别?我国民族识别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5

………………………………………………………………9

(十一)、我国民族识别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0

(十二)、不同民族通婚后,如何确定中国公民的民族成份? ………………………………………………………………10

(十三)、司法机关应向少数民族诉讼参与人提供哪些帮助?……………………………………………………………11

(十四)、我国对少数民族的人口政策?…………………12

三、党的宗教政策…………………………………………13

四、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13

五、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具备什么条件………………14 16

第三篇:领队考试法规问答

应对旅游交通安全

A 导游、领队在组织旅游者乘坐飞机,火车、汽车、游船等交通工具时,应当向旅游者告知航空,铁路、游船有关部门的规定,安全常识,安全须知等。B要求旅行社租用车辆必须选用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核发的各种证照齐全的旅游汽车公司,要与车辆单位签订旅游合同C要求交通部门严格旅游车辆的检验。严禁不合格的旅游车辆上路,开车每隔1.5-2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 D 导游、领队要提醒游客要做到,不要与司机交谈和不要催促司机开快车。不要将头、手、脚伸出窗外,以防意外发生。应对景区景点安全

A导游、领队要注意游览安全,应当熟习旅游行程,出发前,提醒旅游者,特别是老年和儿童做好旅游游览安全包括行装有关信息,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并做好应急措施,和清楚安排工作。

D 省级管理部门根据事态的级别,启动应急预案

E 组团社要根据上级部门的通知,随时改变行程,改变地点,改变线路,领队要把旅游团送至安全地带。将事态的发展状况和上级精神向游客说明情况。

F如果游客发生伤亡事故,旅行社应启动保险,公司。(简答)组团社职责有哪些:a.组团社应当为旅游团队安排专职领队b.旅游团队应当从国家开放口岸整团出入境c.组团社应当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d.组团社经营出国旅游业务,应当与旅游者订立书面旅游合同e.组团社应当按照旅游合同约定的条件,为旅游者提供服务f.组团社组织旅游者出国旅游,应当选择目的地国家依法设立并具有良好信誉的旅行社,行合约,把销售给旅游者的游程中的交通、餐宿、游览等作为商品,去兑现给客人。

(简答)办理国外离境手续A先办登机手续 在过边检海关B 过关前 领队应告知客人航班号 登机门 登机时间 叮嘱客人一定要在约定 时间前赶到登机门。C过关时 客人手中应持有护照 该国移民局所要求的出境卡和登机牌D持团体签证或落地签证的客人,领队应要求他们按名单顺序排队 依次审核出关。(简答)办理回国入境手续:a.领队须告诉客人遵守中国边检及海关规定,不得携带违禁品、管制品入境,也不得未经检疫的水果入境b.凡是《名单表》上的客人,须按《名单表》上的顺序排队,依次到边检审检护照,领队将《名单表》交边检关审验盖章c.未上《名单表》的客人,自行持护照入关d.健康申明书通常不必每个人都填写,只要领队在药品的准备。参加索道 蹦极等危险

B不告知游览安全,在引导旅游团队游览过程中,应当就旅游行程中可能发危机旅游者人身和财产的情况,向旅游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按照旅行社的要求,采取防止危害的措施,C旅游者参加潜水,探险,滑雪,漂流,蹦极骑马的高危活动时,双方要签订合同,同时,导游、领队要提醒旅游者准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并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是否适应所选项目,做好充分的安全准备,落实安全措施,防止麻痹大意。D游览中涉及海边,湖边和水库边的地段,要提醒游客注意各地的安全警示牌,不要下河游泳,不攀登礁石。E要时刻巡查团队人员动向,特别是儿童。

应对星级酒店安全

A 旅行社选定的酒店必须符合旅游经营资质的标准。并有完善的安全保卫措施。切实保障旅游者的安全。星级 B 导游、领队应当向住宿旅游者告知饭店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的路线。注意所住酒店周边的环境,提醒旅游者保管好随身证件和物品。贵重物品存入饭店保管室。提醒夜间出入安全。

C 掌握旅游者的住宿的基本情况,发生异常情况,领队应立即赶到现场。为旅游者排忧解难。突发紧急事情的时候应立即报警。

D旅行社所选餐馆应整洁、安全,提供的食品饮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卫生标准和法律法规。就餐前导游、领队要提醒旅游者要注意走道、卫生间的防滑。

应对自然灾害

A 密切保持与国家旅游局、省政府、出国游组团社联系关注事态发展,B 按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指示,统一部署,按照谁组团 谁负责,谁主管 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展救助工作,在世界旅游者之窗上发布世界旅游预警信息,公布24小时救助电话,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

C一旦危机旅游着人身安全的时候,带团领队应当立即向我国驻外领事馆报告。向国家旅游局驻外办事处报告,向组团社报告。

D组团社要根据上级部门的通知,随时改变行程,改变地点,改变线路,领队要把旅游团送至安全地带。

E组团社必须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和震后各种事态发展情况,按照上级通知精神暂时停止组团赴境外旅游。并向游客做出说明。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A 一旦危及旅游团人身安全的时候,带团领队马上报告 B 组团社接道报告后,应当立即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援助,并将此情况报告省、市旅游部门,C组团社所在地 旅游局在接到报告后应该主动了解情况和

并与之订立书面合同后,方可委托其承担接待工作g.旅游团队领队在带领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应当就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情况,向旅游者作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并按照组团社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h.旅游团队在境外遇到特殊困难和安全问题时,领队应及时向组团社和中国驻所在国使领馆报告;组团社应当及时向旅游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i.旅游团队领队不得与境外接待社、导游及为旅游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不得向境外接待社、导游及其他为旅游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索要回扣、提成或者收受其财物(简答)如何守法经营:a.旅行社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不得作虚假宣传b.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不得组织旅游者到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旅游c.旅行社为旅游者安排或者介绍的旅游活动不得含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d.旅行社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招徕旅游者。未经旅游者同意,旅行社不得在旅游合同约定之外提供其他有偿服务e.旅行社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应当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F旅行社组织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应当为旅游者安排领队全程陪同。

(简答)办理出境手续A 提前5到10分钟抵达B 集合清点人数C买好机场税

或 客人自理。D 将需要海关申报的团员护照分出,让其持护照 机场税票走红色通道。E 托运行李过安检,办理登机手续,最好提前取下当日乘机联 统计托运行李,务必清点准确,并保存好行李牌。F 过卫生检疫,出示黄皮书,或购买药物领取黄皮书。G过安检时,上《名单表》的客人按顺序排好队,依次通过。未上《名单表?》的客人走其他通道,填写出境卡。注意一米线,尊重现场工作人员。H降《名单表》交边检官检查,边检留存一份,另一份加盖边检章后,交领队收存,入境时依此检查。I 过安检,候机 登机。

(简答)办理国外入境手续:a.到达旅游站或目的地后,办理有关入境手续,通常称为“过三关”即卫生检疫、证照查验、海关检查b.入境的ED卡及申报单的表卡应事先填妥,不论在飞机上或是在机场内,都先将规定卡片备妥,证件收齐c.带团出机场时,从入境边检开始,在接着取行李至海关检查,按顺序办理d.领队如先于团员通过移民关卡,应回头照顾团员,并请已通过的团员协助接取行李 e.待全数入境后,经检查行李件数无误,到海关办公室报告团体性质、人数、国籍、行李件数f.当海关检查完毕即出关与当地接待人员联络,并将行李交其负责,然后带团员登车清点人数。(简答)落实境外旅游接待:a.团队到达旅游目的地后,领队应马上与地接社导游接洽,清点行李与团员人数,与导游一起安排客人入住酒店b.待安排妥当后,领队须及时与导游按事先约定得行程计划,商定游览计划和时刻表c.在境外旅游期间,领队应尽量与导游、司机搞好关系,共同协作,把旅游活动安排好,让客人满意d.领队带团出境并不是到了目的地把团队交给当地旅行社导游就算完成任务,而是要按旅

统一名单上说明全团人员均健康即可(有规定检疫疾病的除外),但人数较多的团队入境时尽量每人填写一份,以避免麻烦。

(简答)一名优秀的领队是必不可少的。出境旅游团队所涉及的事情很多,其中包括突发事件,如气候变化而改变行程、游客疾病或意外事故等。领队作为团队的核心,担负着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尤其在国外,既要代表组团旅行社,又要保护客人的合法权益;既要使团队在旅游过程中尊重所在国的法律、风俗习惯,又要维护祖国的尊严;既要对整个行程的服务质量负责,又要对客人的安全负责。传承旅行社的良好信誉,保证旅游者享受安全、优质的服务。

申请领队证人员须符合的条件:a.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热爱祖国,遵纪守法c.可切实负起领队责任的旅行社人员d.掌握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情况。

领队的基本素质(简答):a.良好的思想品德(热爱祖国、道德修养、敬业精神、遵纪守法)b.良好的业务素质(语言能力、知识结构、旅行常识)c.较强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d.身心健康(身体健康、思想健康)e.较高的政治水平(我国的外交政策、关于祖国统一的政策)

我国的外交政策(简答):A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正确外交路线和外交政策,高举反对霸权主义们为何世界和平的旗帜。B我们坚持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第四篇:教育法规知识问答

1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教育的性质,方针,基本原则,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及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内容。教育法 规定的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国家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是想,道德,纪律,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和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脚教育制度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执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去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府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3义务教育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是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有合格教师

又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和设施,设备等

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我那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履行那些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6)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教育教学权

学术研究权

学生管理权

报酬待遇权

参与管理权

进修培训权

7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

遵守法规义务

教育教学义务

思想教育义务

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

保护学生权益义务

提高水平义务

8取得教师资格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必须是合格的中国公民

具备规定的学历或者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数字和道德品质

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

9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哪些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故意不完成急哦阿语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与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性质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是什么?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治理,体制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义务教育的对象是那些人?

适龄儿童和少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岁。义务教育法对实施义务教育的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教师再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僧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高级职务。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学校不得有哪些行为?

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

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

拒绝接受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对教育经费保障提出了哪些明确要求?

各级政府应当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招标转拨付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的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各级政府应当确保教育经费“三增长”,即: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那个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小学生人数平均出的义务教育费用足部增长,保证义务教育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在以上基础上对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得收取学费,并逐步免收杂费。新修订的 义务教育法 关于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做了哪些规定?

规范教学内容,防止教学过于偏重智育的倾向。第一,在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第二,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社个开展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

严格课程管理。第一,学校和教师应当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得违反课程设置方案增加或者删除课程。第二,学校应当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体育,艺术和综合实

践的教学活动,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明确考核要求。第一,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应当综合考察其完成培养学生的情况,不得仅以升学作为考核标准。第二,对学生的考察,应当综合考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情况,不得以考试成绩代替全面考察。第三,义务教育督导不得对学校进行评比,不得以升学率作为督导标准。未成年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

未成年人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与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的享有权利。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的规律和特点。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倡导性要求与进行性规定相结合他律和自律相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爱国守法,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这是师德的灵魂

教书育人,这是教师的天职

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观念。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纪检监察法规知识问答

纪检监察法规知识问答

纪检监察法规知识问答

(一)发布日期:2009-12-21 来源:市监察局 阅读次数:1868名

纪检监察法规知识问答

(一)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09-12-20

文件编号

信息内容

1、什么是党的纪律?

答: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的纪律包括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宣传纪律、经济纪律、保密纪律、群众纪律、外事纪律等。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2、什么是纪检监察法规?

答:纪检监察法规,是纪检法规和行政监察法律规范的总称。纪检法规,是党组织通过一定程序制定的,用以规范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和党组织、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的总称。行政监察法律规范,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定和调整行政监察关系的行为规则。

3、纪检监察法规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纪检法规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党章、准则、条例、规定、规则、守则、办法、实施细则、解释、答复等。行政监察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及立法、司法、行政解释等。各级党政机关为贯彻执行纪检监察法规,结合当地实际作出的具体规定,也具有纪检监察法规性质。

4、党纪、政纪处分的种类有哪些?

答:党纪处分包括:对党员的纪律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五种;对党组织的纪律处分,有改组、解散两种。政纪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

5、实施党纪处分的原则是什么?

答:实施党纪处分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严治党的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党员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

6、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如何产生的?

答: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常务委员会和书记、副书记,并报党的中央委员会批准。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常务委员会和书记、副书记,并由同级党的委员会通过,报上级党的委员会批准。

7、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各级纪委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

8、纪律检查机关的职能是什么?

答:纪律检查机关具有“保护、惩处、监督、教育”四项职能。即:保护党员的民主权利,使之不受侵犯;惩处违反党纪的党员,清除党内的腐败分子;监督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情况;教育党员遵纪守法,履行义务,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增强反腐蚀的能力。

9、监察机关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

答:监察机关是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其职能是: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10、监察机关的监察对象是什么?

答:监察机关的监察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11、监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有何法律保障?

答:《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监察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监察人员。

12、合署办公后,纪委和监察机关的职能有什么变化?

答:纪委和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后,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的体制,同时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政府行政监察两项职能。地方各级监察机关与党的纪委合署后,仍属于政府的序列,实行由所在政府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双重领导的体制,按照《行政监察法》规定的职责、权力和工作程序开展工作。

13、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关系是怎样规定的?

答:《党章》规定: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行政监察法》规定:国务院监察机关主管全国的监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负责本区域内的监察工作,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

14、反腐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什么?

答: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即: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坚决遏制腐败现象。

15、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是什么?

答:在开展反腐败斗争中,党中央确定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三项工作格局。反腐败三项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基本涵盖了当前反腐败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予反腐败工作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16、为什么说《行政监察法》是行政监察的基本法律?

答:《行政监察法》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宪法为依据,以强化监察职能为出发点,科学总结了监察工作基本经验,重新确定了监察机关的性质、工作原则、管辖、职责、权限、程序以及法律责任,准确、有效地确认、调整了监察关系,是监察机关正确行使职权的有力武器,也是监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律保障和行为准则。

17、如何认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党内法规中的地位?

答:《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总结了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处理党内矛盾、调整各种关系、解决存在实际问题的经验,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规律,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是非界限,将处理党内关系的重要原则系统化、规范化。因此,是仅次于《党章》的党内重要法规。

18、怎样理解《廉政准则》是一道思想道德防线?

答:《廉政准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规范。《廉政准则》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以爱护干部为出发点,从制度上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防止以权谋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政准则》作为一道思想道德防线,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比国家法律法规更为严格的要求。

19、为什么说建立和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保证?

答:建立和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制度上规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其中包括贯彻执行党风廉政法规制度的责任。因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新时期党风廉政法规制度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对于其他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同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制度保证。

20.纪检监察机关受理检举、控告、申诉的范围是什么?

答:纪检监察机关受理检举、控告、申诉的范围是对党员、党组织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和其他败坏党风行为的检举、控告;党员、党组织对所受党纪处分或纪律检查机关所作的其他处理不服的申诉;其他涉及党纪党风的问题。

21、举报人可以采用哪些举报方式? 答:可以采用电话、电报、信函、当面举报等方式,也可以委托他人举报。

22、哪些信访举报问题应作信访举报立案查处? 答:(1)检举、控告党员、党组织和行政监察对象严重违纪问题;(2)有正当理由的申诉信访;(3)严重不正之风和其他倾向性问题;(4)信访老户反映的长期没有明确结论的问题;(5)联名信和集体来访反映的突出问题;(6)其他需要查报结果的信访举报问题。

23、纪律检查机关受理控告申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按照党章和政策规定处理问题;(2)实事求是,以事实为根据;(3)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4)维护当事人的民主权利;(5)分级负责、分工归口处理检举、控告和申诉;(6)解决实际问题同思想教育相结合。

24.监察机关的举报保密制度有哪些? 答:(1)对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举报的内容严格保密;举报材料列入密件管理;(2)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3)接受举报或向举报人核查情况时,应当在做好保密工作、不暴露举报人身份的情况下进行;(4)宣传报道和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除征得举报人的同意外,不得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

25、对匿名的检举材料应如何处理? 答:对匿名的检举材料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慎重处理:(1)没有具体事实的,可不予置理;(2)反映情节轻微的一般问题的,可将问题摘抄给被举报人,责成其作出检讨或说明;(3)反映重要问题的,可先进行初步核实,再确定处理办法;(4)内容反动的,可交公安部门处理。

26、案件检查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答;案件检查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维护党纪的严肃性,又教育本人和广大党员的目的。27.被立案调查对象在工作中有何限制? 答:未经立案机关或调查组同意,被调查人所在单位不得批准被调查人出境、出国、出差,或对其进行调动、提拔、奖励。

28、在案件检查中如何认定错误事实? 答:认定错误事实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只有被调查人的交代,而无其他证据或无法查证的,不能认定;被调查人拒不承认而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

29.纪捡监察机关案件调查工作中“两规”和“两指”的含义是什么? 答:“两规”是指《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两指”是指《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三项规定的“责令违反政纪的嫌疑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但是不得对其实行拘禁或者变相拘禁”。

30、为保证正确采用“两规”、“两指”措施,中央纪委和监察部有什么规定? 答:(1)不准使用司法手段,不准使用司法机关的办公、霸押场所和行政部门的收容遣送场所;(2)不准修建用于采用“两指”“两规”措施的专门场所;(3)严禁逼供、诱供,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严禁打骂、侮辱人格和使用械具。31.监察机关如何在异地采取监察措施? 答:监察机关在异地采取监察措施,应向当地监察机关出具介绍信和其他有关监察文书,介绍案情和采取监察措施的目的、要求等内容,应在当地监察机关协助下进行。32.纪律检查机关办案人员在案件检查中应遵守哪些纪律? 答:(1)不准对被调查人或有关人员采取违犯党章或国家法律的手段;(2)不准泄露案情,扩散证据材料;(3)不准伪造、篡改、隐匿、销毁证据,故意夸大或缩小案情;(4)不准接受与案件有关人员的财物和其他利益。33.哪些办案人员必须实行回避? 答:(1)案件被调查人的近亲属;(2)案件的检举人;主要证人;(3)本人或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4)与案件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查处案件的。

34.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答:审查处理党员、党组织违犯党的纪律的案件和复查的案件,实事求是地核对违犯党的纪律的案件的事实材料,审核鉴别证据,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分析认定问题的性质,按照党章的规定和党对犯错误党员的一贯政策以及规定的程序,正确地处理违反党的纪律的党员或党组织。35.审理案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36、对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案件的结案期限有什么规定? 答: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案件应自立案之日起的6个月内结案;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办案期限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并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37.党组织对犯错误的党员进行处分时,如何保障该党员的合法权利? 答:(1)在讨论对党员的处分时,如无特殊情况,通知本人出席会议,允许其为自己申辩,也允许他人为之辩护。(2)所作的处分决定和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必须同本人见面,听取其说明和申辩。(3)处分决定或结论,需由本人签字,经上级批准后,连同批复给本人一份,并在适当范围内宣布。38.犯错误党员,对党组织的处分决定不服提出申诉的,应如何处理? 答:如果本人提出申诉,党组织必须及时处理或迅速转递,不得扣压,承办单位不得推透。对于申诉有理,需要改变的,要实事求是地予以改正;对于错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而本人坚持错误和无理要求的,要批评教育;对于无理取闹的,要严肃处理。

39、上级党委或纪委对下级党组织批准的案件如何执行监督? 答: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委、纪委,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批准的案件的审查结论和处理决定,有权调卷审查,直接作出改变,也可以责成下级党委或纪委重新审查;但是,如果上级纪委所要改变的下级纪委的决定是经过它的同级党委批准的,这种改变应尽量经过协商求得一致意见,由这一级党委自行改变,如果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应将双方的意见同时报上级党委决定。40、《廉政淮则》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作出了哪些规定? 答:这些规定分为八个方面共52个不准。

41、领导干部在工程承包过程中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 答:

一、利用职权指定工程承包单位的;

二、违反规定通过批条子,打电话等方式干预工程发包及招标设标工作正常进行的;均属于违纪行为,应给予行政记大过至撤职处分。

42、哪些行为属于“个人经商办企业”? 答:“个人经商办企业”是指个人独资经商办企业,与他人合资、合股、合作、合伙经商办企业,私自以承包、租赁、受聘等方式经商办企业。

43、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包括哪些内容? 答:

一、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营建、买卖、出租私房和参加集资建房的情况;

二、本人参与操办的本人及近亲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情况(不含仅在近亲属范围内办理的上述事宜);

三、本人、子女与外国人通婚以及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的情况;

四、配偶、子女受到执法执纪机关查处或涉嫌犯罪的情况;

五、配偶、子女经营个体、私营工商业,或承包、租赁国有、集体工商企业的情况,受聘于三资企业担任企业主管或受聘于外国企业驻华、港澳台企业驻境内代办机构担任主管人员的情况。本人认为应当向组织报告的其他重大事项,也可以报告。

4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8条规定是什么? 答:

一、严格控制新建和装修办公楼;

二、严格控制各种会议;

三、严格控制各种庆典活动;

四、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挥霍浪费;

五、严格控制用公款安装住宅电话或购买移动电话;

六、严格控制各种检查,禁止形式主义的评比和达标活动;

七、严格按规定配备和更换小汽车;

八、严格管理公费出国(境)。

45、党政机关不准到哪些风景名胜区开会? 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规定: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准到庐山、黄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武夷山、九寨沟、张家界、黄果树瀑布、西双版纳和三亚热带海滨12个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一律不准借在其他地方召开会议之机到上述12个风景名胜区旅游。我省也规定,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准到七星岩、西樵山、莲花山3个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

46、为什么要实行行政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答:加强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管理工作,有利于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执纪执法队伍,有利于整顿财政分配秩序,振兴国家财政,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47、决定干部任免应遵守哪些组织纪律? 答:

一、不准以书记办公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二、不准临时动议干部任免;

三、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不能改变党委(党组)会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有关干部任免的决定,在通知下发之前需复议的,必须经党委(党组)二分之一以上领导成员同意方可进行。

48、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哪些原则? 答:要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立足教育,着眼防范;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

49、加强监督检查,实施责任追究的重点是什么? 答:一是本地区、本部门出现重大经济损失的;二是本地区、本部门发生重大事故和恶性事件的;三是本地区、本部门不正之风严重、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得不到治理的;四是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利用该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获取非法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的。50、哪些行为必须受到党纪追究? 答: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党内法规、党的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依照党的的纪律处分条例应当给予党的纪律处分的,都必须受到追究。

51、对于严重违反党纪的党组织应当给予什么处分? 答;对于严重违犯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的领导机构,应当给予改组处分;对于全体或者多数党员严重违犯党的纪律的党组织,应当给予解散处分。

52、对受到党纪处分的党员,如何掌握其限制使用期限? 答:受到警告、严重警告处分的党员,一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党员,在受处分后二年内不得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原任职务相当或高于原任的职务。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内职务自然撤销;对于在党外组织担任领导积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撤销其党外职务;在其恢复党员权利后二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原任的职务。受到开除党籍处分的党员,五年内不得重新入党。

53、从轻、从重处分与减轻、加重处分的概念是什么? 答:从轻、从重处分是指在规定的处分的幅度以内,给予较轻或者较重的处分;减轻、加重处分是指在规定的处分的幅度以外,减轻或者加重一档给予处分。

54、哪些情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答:(1)主动交代错误的;(2)主动检举同案人的问题经查证属实的;(3)主动挽回损失或者有效地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4)有其他立功表现的;(5)《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另有规定的。党员在经济方面违法、违纪后,主动退赔、退赃的,可以从轻处分。

55、哪些情节可以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答:(1)伪造、销毁、藏匿证据的;(2)包庇同案人的;(3)强迫、唆使他人违反纪律的;(4)串供或者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5)有其他干扰、妨碍组织审查的行为的;(6)《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另有规定的。56;对违法犯罪的党员,在何种情形下一律开除党籍? 答:(1)因危害国家安全被依法判处刑罚的;(2)因经济方面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的;(3)因其他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不包括被判处三年以下(合三年)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的;(4)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5)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6)畏罪逃住国外、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的。此外,依法被劳动教养的,一律开除党籍。

58、贪污哪些特定款物,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答:贪污党费、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扶贫、防疫、支前款物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开除党籍。

59、如何区别受礼错误与受贿错误? 答:二者的区别在于:(1)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接受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赠送的礼品,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礼错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错误。(2)受礼错误的行为主体接受的是与其有工作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礼品;而受贿错误中,无论请托人是何种身份,只要行为人接受对方财物,并利用职务为其谋取利益,就构成受贿。60.什么是党的政治纪律? 答:党的政治纪律,从广义上说,泛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言论和政治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一切行为规范,从狭义上说,是指党纪处分条例所规定的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等方面的行为规范。61.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答: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党管干部的原则;

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六、依法办事的原则。

62.共产党员拒不执行组织的分配、调动、交流决定的应如何处理? 答: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司法机关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如发现犯罪事实应马上立案侦查。

下载民族法规问答[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法规问答[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教育法规政策知识问答

    高等教育法规政策知识问答1.国家规范高等学校设置的法规主要有哪些?(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3)《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4)《中华人民共和......

    民族理论政策知识问答 2

    民族宗教政策知识问答 1、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4)加快发展......

    农村土地确权法规政策问答(大全5篇)

    汉海招融网关于农村土地确权法规问答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对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作出部署。农村土地确权,关系着我国现......

    “女职工特别保护”相关法规问答汇总(一)

    “女职工特别保护”相关法规问答汇总(一)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包括哪些方面?根据《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女职工实行特......

    民族进步创建应知应会问答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应知应会知识答卷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 1、(B)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

    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新源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题(20分,每空2分) 1、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 2、自治州党委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奋斗目标是( )。 3、清......

    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问答(五篇范例)

    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问答 什么是民族政策? 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从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政策的实质和作用有......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1、民族团结教育月是几月份? 答:5月份。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怎样的分布局面? 答:大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