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
岳坝镇岳坝幼儿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我们研究的是市级备案课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同时,现在的父母大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宁愿花钱给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却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抱着或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吃鱼吃虾时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全自动化”的环境。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
1、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 1 行为,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密切关注教育对象,真正做到观察儿童、了解儿童,欣赏幼儿,成为幼儿真正的伙伴。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形成现代教育思想。
2、通过研究,切实改变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孩子被动学习,教师机械教导、重复劳动、低效劳动的局面。
三、所要解决的问题
1.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分析形成这一习惯的原因。2.了解生活习惯的培养与身心发展影响的关系。
3.通过对幼儿生活习惯技能、策略、方法的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幼儿的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探索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5.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保持家园一致,为幼儿创设初步的生活习惯观的空间。
四、研究的内容
1.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
2.如何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即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日常生活中)
3.如何将本课题研究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长在研究过程中掌握一定科学育儿的知识与方法,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五、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
岳坝幼儿园中班的幼儿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 2 谈话法和文献研究法。
观察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积累幼儿生活习惯的不同表现方式。
行动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
个案研究法:对群体中存在心理障碍或特殊表现的某个幼儿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谈话法:采取教师和幼儿面对面、教师和家长面对面交谈的方法,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共同配合与协作,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统一。
六、课题研究时间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0月)
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学习、查阅资料,开展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明确相关概念。
2.确定研究的对象,对幼儿基本情况进行分析。3.对教师进行课题实施前的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4.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讨论。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1)
1.方案具体细化,做实施前的准备。2.落实课题,设计各种测量记录表格
3.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4.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家园共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
5.积累汇总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1月)1.修改完成调查报告。
2.归纳、整理研究资料
3.撰写课题的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
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进行理论学习。2.明确专题研究目的。十、十一、十二月份
1.方案具体细化,做实施前的准备。2.落实课题,设计各种测量记录表格
3.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4.探索开展小班幼儿园一日生活、从洗手、进餐、穿脱鞋、入厕等自理能力的培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5.积累汇总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 一月份
1.修改完成调查报告。
2.归纳、整理研究资料
3.撰写课题的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
(一)了解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本班幼儿大多数都是三--五岁的孩子,有的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教育观念不一样,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还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孩子吃一顿饭,要跟着孩子走好多路,孩子是边玩边吃,孩子只要把饭吃下去,老人们什么办法都使尽了;帮孩子解小便,穿脱衣服,洗手洗脸,总之大人们把孩子的工作全部包办了,他们认为这是一不容辞的事。却没有想到由于他们的包办代替,孩子们的独立愿望消失了,依赖心理增强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二)探索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
1、增强幼儿的自理能力意识
家长的长期包办已经使幼儿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束缚的不仅是孩子的双手更束缚了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打开这把钳制的“大锁”。利用小班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故事、散文诗等艺术表现形式引导孩子们发现小手的作用,了解劳动的光荣,激发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欲望等等。如:歌曲《一双小手》使幼儿知道自己的小手能洗脸、刷牙、穿袜、穿鞋、叠被子,一双小手灵又巧,它有十个好帮手,充分认识到双手的重要性;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妈妈做事情》以及诗歌《别说我小》等,在使幼儿理解作品内涵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自身的能力,发现自己原来很能干。“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设置游戏活动“娃娃家的保洁员”“我帮娃娃穿新衣”“百变T恤”“纽扣虫”等游戏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孩子爱上劳动、不惧怕动手。
2、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用,授之以渔则可终身受用。对于 5 小班的幼儿来说自己吃饭、单独睡觉、整理被褥这些大人们看似简单至极的事情,摆在孩子们面前却是异常艰难。刚刚建立起来的兴趣和树立起来的信心决不能因为技能的缺失而垮掉,怎样让孩子学会自理的本领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将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一日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如:在孩子洗手的时候,我让幼儿边洗边念:“洗手前,先卷袖,再用清水湿湿手,擦上肥皂搓一搓,指尖指缝都搓到,哗哗流水冲一冲,我的小手洗净了。” 幼儿便又快又轻松的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幼儿喜欢玩区角游戏,我就在区角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勺子、珠子、进行勺子的使用方法训练;在娃娃家中提供扣纽扣、拉链、手帕等材料,让幼儿的扣、拉、折等方面的技能得以锻炼。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地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在班上设置了“我最棒”专栏,用小星星的多少来显示幼儿在园动手能力的表现情况,幼儿为了争做棒宝宝,趣味十足地投入在每天的培养活动中。
3、家园联手共促幼儿自我能力的提高
父母是孩子的贴身教师。孩子的所有不足在家长身上都能够找到缩影。有的家长不舍得放手让孩子劳动,有的家长则是嫌孩子笨手笨脚做不好干脆自己代劳„„这种矛盾冲突就致使幼儿形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园里家里两个样。不相统一协作的两种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势必培育出“双面娇儿”。巩固教育成果的首要就是要统一家长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促使家长积极地配合幼儿园的培养工作。如:利用家园共育板块、家长会讲座向家长做好幼儿自理能力养成重要性方面的宣传工作,让家长们摈弃错误的包办式的教养方式,充分认识到让孩子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才是孩子未来面对困难、适应社会、参与竞 6 争的资本;除了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外鼓励家长坚持和孩子经常亲子互动,周末爬山、家庭大扫除、假期外出游玩让孩子亲自参与物品的准备、劳作的参与、行程的安排等等锻炼幼儿自理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做事的能力更增强了“我能行”的自信。
九、课题研究的成效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证明,家园共育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是可行的,它不仅有利于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原来班里大部分幼儿都是家长代劳,现在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得到了提高,样样事情都争着做,在家里当大人提出要帮忙时总会遭到拒绝,有时还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现在班里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用餐、喝水、洗手洗脸、小便,饭前便后能够主动的洗手,午睡时大多数孩子都能把小衣服折叠好,把鞋子摆放整齐。但是由于个别幼儿年龄小,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技能,有时还需要老师的帮助。家长们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的意识也提高了,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对幼儿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幼儿,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我想只要家园携手,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相信我们的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变得更加能干。
2018.1.24
第二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心得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心得
宝塔区第二幼儿园课题组
张延红
我研究的是市级备案课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同时,现在的父母大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宁愿花钱给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却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抱着或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吃鱼吃虾时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全自动化”的环境。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具体的感受: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小班孩子,在一日活动中我们鼓励孩子每天高高兴兴来幼儿园,利用环境布置、成语故事、歌曲、游戏等方法,引导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认识自己的教师、教室、同伴,初步了解 他们与自己的关系,不怕生,不哭闹,愿意与他人交往。如:孔融让梨,拾金不昧,雪中送炭,助人为乐等等。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幼儿情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他们进行教育。
我选择了一些适合小班年龄段的德育小故事,区域活动中,通过欣赏故事来帮助孩子提醒孩子们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遵从道德行为规范。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主动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课间活动: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帮助他们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不良习惯。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安安静静等父母来接。
每周参加升旗仪式,观看中大班小朋友的升国旗仪式,培养幼儿的爱国热尊敬五星红旗,初步萌发爱祖国的情感。知道幼儿园的玩具、图书是大家的,不抢玩具、不独占玩具,不撕图书,不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学习谦让,和同伴友好相处。通过观察,参与成人的劳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周围成人劳动的辛苦,激发幼儿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兴趣,坚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教师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学习与同伴正确交往,友好合作。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所以,以游戏为切入口,把德育目标渗透在具体的游戏情节中。例如特色课程水墨画、刺绣、剪纸等活动,引导幼儿两两合作或更多的人一起合作、交往,从中帮助其学习和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引发他们主动与人合作,并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幼儿增添了花片积木,在游戏中,一开始孩子们喜欢一个人占很多雪花片玩。但最终不是作品无主题,就是遇到困难大家各顾各,不愿主动帮助解决。于是,我们建议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人一组成立小小建筑队,大家共商家园布局,各自分工,这样他们遇到困难不再各顾各,而是热情地、及时地帮助他人;同时,互相因争抢材料而产生的同伴矛盾明显减少,有的即使发生了,大家也能自行解决。在园本特色活动中朋友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进一步发展。
第三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黄亚妹
关键词:实践研究 生活自理 小班 幼儿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要解放孩子的双手。小班幼儿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其身体动作和手眼的协调有了比较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自理愿望,但是父母长辈却往往忽视孩子的这种愿望,一切包办代替,他们过多的关爱不经意间挫伤了孩子自理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自主、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国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能够及早的让他们自立,要想自立必须自理”。他说:“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的经验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要解放孩子的双手。小班幼儿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其身体动作和手眼的协调有了比较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自理愿望,但是父母长辈却往往忽视孩子的这种愿望,一切包办代替,他们过多的关爱不经意间挫伤了孩子自理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可以解放孩子的手脚,培养他们自主、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一直是我思考探索的问题。
一、现状:
(一)家庭背景
独生子女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一大问题。目前,我园独生子女家庭占总数的96%,而家长对他们普遍存在过分关心,保护,照顾的现象,这样必然会造成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理能力。
(2)父母本身文化素质较高,但缺乏带孩子的经验
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觉得孩子做事慢。有的家长是因为爱子之心,不愿意让孩子流受累。还有的也孩子还小的等原因,这样,孩子的一切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导致孩子生活能力得不到培养,不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3)老人腻爱孩子,包办代替太多
有的老人还阻止子女管教孩子,使孩子从小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殊不知在无形之中,他们剥夺了孩子发展的权利。
(二)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小肌肉活动能力较弱,不够准确,灵活和协调,影响幼儿的动手操作,他们也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自我照料能力较差。
(三)教育任务
《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优胜劣汰”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生存的基础,首先应该从生活自理能力开始,而幼儿期正是动作发展的良好时期,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二:研究对象、时间及方法
(1)研究对象:吉得堡幼儿园小(2)班25名幼儿(2)研究时间:2008年11月~2008年12月
(3)研究方法:
1、调查法:利用家访、家长座谈会等机会,向本班幼儿家长了解孩子的生活自理情况,如是否自己吃饭、大小便、穿脱简单的衣物、整理玩具、放碗筷等;家长对幼儿生活自理培养的方法和想法、要求等。
2、观察法:观察幼儿的用餐、如厕、穿脱衣服鞋子等状况,并作好记录和分析。
3、行动研究法:在调查、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家园合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计划,并积极实施,不断改进措施,实现预期目标。三:研究过程
(一)观察、调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的现状
在实习的阶段我根据计划对全班孩子进行有重点的观察记录,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力方面的信息,并进行归纳,从而发现有6个孩子的自理能力特别强,能独立地进餐、大小便,会穿不系鞋带的鞋,但更多的孩子,吃饭大人喂、大小便帮,玩具大人整理的,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在幼儿园里孩子的自理情况要比家里稍微好些,小便时还能自己把裤子拉下来;愿意尝试穿脱自己简单的衣服和鞋子。尽管饭菜撒得到处都是,尽管鞋子会左右颠倒、衣服裤子前后不分,这些都说明孩子是有独立做事的愿望的。但更多的孩子是不愿自己动手的。
(二)为孩子提供主动的实践机会
(1)创设环境法:为幼儿提供连高的条件机会,防止过失行为。比如:小班孩子穿,脱衣服速度比较慢,以前的老师总是不断的催促或者亲自上阵。现在来看,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穿衣服的速度,我觉得遏止有发展幼儿懂得动手能力,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味的催促会适得其反,于是,我和代班老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锻炼的机会,以促进其动手能力的发展,如:丰富娃娃家的游戏材料,提供各式各样的衣服,在自然情境中让
孩子不断联系,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将生活经验的学习穿插在游戏之中,增设了“生活能力培养区”,如娃娃家游戏时,让孩子帮娃娃穿衣服,扣扣子,整理衣服,在区域活动中,让小朋友用勺子装豆子喂娃娃等,同时开展“做做玩玩”的游戏,让幼儿在做中动手,在玩中练习,促进手指的灵动性,准确性和协调性,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了,问题自然会解决。
(2)挖掘内在潜能,引导幼儿主动发展:幼儿是学习的主题,他们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幼儿主动学习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应提供支持和帮助。其实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都会注意到,孩子在成长中免不了犯这样或那样的错,其教师的批评教育蛮重要的,但关键是注意自身的教育策略。因此,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应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的潜能,发挥孩子的主体性,鼓励幼儿探索,发现以便获得主动发展。如:
1、我们采用了感官法,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老师为孩子提供多种途径,给予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体验,积累孩子的生活经验。如:将生活技能(穿衣穿袜子)编成“生活活动模仿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肢体动作帮助幼儿掌握(如:幼儿穿衣服时,引导说,大洞洞小洞洞。大头套大洞洞,小手套小洞洞”。小朋友学习折衣服时,我利用儿歌“左手抱右手,弯腰点点头”。),有些孩子爱吃肉不吃蔬菜时,我们向孩子讲解蔬菜对人体的好处,请幼儿饭后留下自己的口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幼儿意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坚持每天刷牙。
2、检查法;幼儿是班级小主人,有权利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可以设立小班长,值日生等,请他们负责检查小朋友的情况,发现不认真的幼儿,应履行自己的责任,及时提醒,教师还可以故意请犯错的孩子担任管理员,使他们的管理中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研究和制定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行动方案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配合,教师,家长达成共识,应同步措施,形成教育合力,使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更好的巩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的态度很重要。
中国的父母太追求完美,看不了孩子犯错误,受不了孩子自理的结果。其实,对一个三四岁甚至两三岁的孩子来讲,做和没做要比做得好还是坏更重要。美国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强,主要是因为他们有着比中国孩子大的学习空间和机会,因为他们的父母很多时候在很多事情上放手让他们自己做。所以,我首先通过家长会将孩子自理能力的现状讲给家长听,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技能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家长支持我们这样的教育。其次通过家长会给家长分析这群孩子自理能力弱的原因(大人认为孩子年龄小、大人的包办、大人认为孩子做不好),其实三岁的孩子是有独立做事的愿望的,只不过是由于大人的原因把孩
子本来应有的独立性扼杀了。再次,让家长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如:孩子进入小班后要学习自己穿脱衣裤,学会洗手、洗脸、刷牙。会独立进餐,不用大人喂。能独立整理玩具、图书,还会帮助大人做一些简单的劳动等等。接着,让班里两个能干宝宝的家长在家长会上现身说法,讲讲自己平时在家是如何培养的?最后,老师教给家长一些办法、技能。如:儿歌,歌曲,竞赛、游戏。只有家里的老人、大人教育一致了,家庭、幼儿园教育一致了,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争取保育员的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保育员是孩子们的生活老师,是老师的得力助手.领导考虑到带小班比较辛苦,特给我们分配了一个手脚比较勤快的保育员。勤快的保育员,只要孩子们在自理方面一遇到困难,她就会像妈妈一样帮助孩子完成。如:孩子不会穿鞋,她就主动帮孩子穿好;孩子不会自己解小便,她会主动把尿„„针对上述的情况,我与生活老师一起交流,让她理解对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减轻老师和保育员的工作负担,而是孩子独立性,生存能力的培养。通过商量,我们最终在思想上统一了认识,即当孩子自理方面遇到困难向你求助时,我们的任务首先是分析困难的难易程度然后作出或引导他们学习如何做,或教他们如何做,或遵循循序渐进地放手让他们做。千万不因为引导了孩子还不会做或做得不好,或因为节约时间而包办帮他们完成。
(四)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孩子学习和巩固生活自理的技能
(1)采用表扬激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孩子尝试做事的动力。其实,要想激发孩子的做事热情也并非一件难事。只要您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时常给孩子以鼓励。当他自己做事的时候,就表扬他;当他要您替他做事的时候,您不要批评他,而是用优点去包围他,“上次你自己做事的时候,真是棒极了!”
(2)适当的物质奖励也诱人。虽说孩子的家庭条件好了,平时在家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吃的东西不稀奇,但吃的东西一旦到了集体当中,哪怕是一粒小小的糖都会成为孩子们争抢的宝贝。当孩子学会了或能主动地料理自己的生活小事后适当地给予一些奖励,能很好地调动他们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四:研究结果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结果
通过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虽然才短短的两个月,可幼儿的自理能力,调动作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了明显的高。幼儿自信心明显增加,敢于表现,乐于表现。幼儿翌日生活常规有序进行,特别是午睡环节有了较强的独立性。
(二)提升了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
通过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和研究,家长对此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家长也认识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它对幼儿一生有特殊的意义。逐步改变了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还自觉支持幼儿园培养工作,主动配合知道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教育真正辐射到家庭。
五、反思
对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是独立性、自信心的培养。在所有的这些策略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有一次,区域活动结束了,满地、满桌的玩具等着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拾。可是,收玩具的孩子却寥寥无几,有的孩子不仅不收玩具,反而趁乱和同伴吵闹,教室里只有老师和鸣鸣一起忙碌的整理着。我对鸣鸣的行为进行了表扬。鸣鸣真能干,玩完了玩具还会整理,老师喜欢他,玩具宝宝更喜欢他。有的孩子听到了我对鸣鸣的表扬,也来整理玩具了。但当老师说要给收玩具的孩子奖巧克力时,班中所有的孩子都涌上收了。奖到了巧克力个个孩子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边吃着巧克力边搀搀的对我说:“老师,下次我们再把玩具宝宝送回家你再奖给我们,好吗”?有了物质奖励,孩子们在以后的整理玩具中都表现得特别积极。看来,适当的物质奖励是相当吸引这些小班孩子的。此外,孩子的成长是反复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刚开始时,量不宜过多,要求不能过高过严,要循序渐进,在习惯还没有养成之前更要持之以恒。
我深知,自己在研究方面还刚刚起步,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改进,如科研方法的适宜性,资料收集的全面性,表述的正确性、提炼的高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提高。参考文献:
[1]丁梅青、邓志伟等。《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第四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心得体会一
宝塔区第二幼儿园课题组
张延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就是研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及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做到“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大人也可以帮着一起完成”。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家长眼里,觉得他们的孩子太小,尽量帮助他们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承包下来,尤其是爷爷奶奶带孩子的过程中,由于溺爱、怕出小状况、怕不卫生等,将孩子所有的事情全部包揽下来,觉得这样才是爱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缺乏实践和锻炼,造成胆量小,自理能力差等。因此,我从孩子入园第一天起,就着手进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着重从为自己服务、吃饭、穿衣裤、分饼干、分牛奶、搬自己的凳子等方面进行教育。同时要求家长树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大人也可以帮着一起完成”的理念,组织亲子活动,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实践证明,越是尽早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发展的越快,尤其是到中班以后,表现的最为明显。所以我觉得要尽早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心得体会二
宝塔区第二幼儿园课题组
张延红
有自理的意识,才能进行自理能力的学习。那我们在实践中,应当如何增强孩子的自理意识呢?
家长观念要转变:
要让家长明确孩子虽小,但也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已经可以自己吃饭、穿简单的衣服等,作为家长要坚持引导孩子自己去完成,给孩子充裕的时间,切莫代劳。
要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家长面对幼儿不可避免的失败,千万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以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要以鼓励、引导、示范等正面的方式进行,用榜样法、提示法、表扬法、示范法等方法进行教育。
教师工作要积极:
教师积极的语言暗示帮助幼儿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心。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是建立在成人对他的评价的基础上,教师的评价对他们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至深。在幼儿行为没有发生时,给予一个正确、积极的暗示,幼儿的行为会向着这一暗示的指向去做。
用积极的评价,强化幼儿的行为。在培养幼儿自理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给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和表扬,不断地肯定他们,使其形成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建立起自信,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实践。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通过集体表扬、物质(小红花)奖励、家庭宣扬等形式进行鼓励,让孩子树立“我能行”的意识。我想在这样反复培养的过程中,孩子的自理意识会不断的增强,从而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行为。
幼儿生活自理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 程。也是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的指导,积极向上的鼓励,结合家园同心,相信孩子的自理意识会有很大的提升。
第五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摘 要】现在大部分幼儿因为环境的关系,对家人产生了很大的依赖,致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甚至对幼儿园的生活无法适应。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旦形成,对幼儿自信心、责任感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幼儿园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新的环境,幼儿在这里缺乏极为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自己不会洗手、穿衣、吃饭,更不愿意独自午睡,有的也许连大小便都不会向老师表述,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问题,让幼儿们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现在的大部分家庭是两老二青一小模式,孩子是这个家庭的关注中心,父母和家人对孩子过于溺爱,致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步退化。
1.欢快游戏,指导幼儿生活技能融合
有些幼儿专家认为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为幼儿以后的人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经实践研究表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对自己将来的学习生活各方面有好处,还令幼儿更具自信心和责任感去处理事情。小孩子的双手是十分灵巧的,我们要在实践中教会孩子生活的技能和方法,让孩子勇敢的迈出自主生存的第一步。
小班幼儿的思维比较形象,也很具体,他们对那些描述具体事务和生活现象的语言接受能力较强,所以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将幼儿对劳动技能的愿望和兴趣积极地调动起来。比如老师可以编一些儿歌,将简单的生活技能穿插在儿歌中,儿歌的形态较为简短押韵,便于幼儿记忆,像《穿衣歌》、《叠衣歌》等。除了简单的儿歌之外,还可以将生活技能以拟人化的语言向幼儿提出,例如:如果提醒孩子们洗手之前要将袖子挽起,我们可以这样讲:“爬山、爬山、爬大山,娃娃爬到山顶上,袖子不能滚下来。”教育幼儿洗手时,我们特意为他们编了顺口溜,以便于幼儿更快、更好的掌握正确的方法。
众所周知,小孩子的天性十分顽皮,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习生活技能。像我们经常带领小朋友玩的一个游戏叫做“给小动物喂食”,幼儿们自己给小动物喂食,目的是让幼儿学会使用勺子;还有“芭比时装秀”,让孩子们给芭比娃娃穿衣服、换衣服的过程中,学会扣扣子、穿衣服的方法;有一个叫“给宝宝找朋友”的小游戏,主要的目的是帮幼儿们区分鞋子的左右;我们还设计了许多亲子游戏,像“为爸爸妈妈系围巾”,在游戏中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让孩子们在和父母玩耍的过程中学会了系围巾的方法。总而言之,这些小游戏不仅增加了幼儿们的生活体验,还提高了幼儿们自己动手的自理能力。
2.创造条件,进行幼儿生活技能练习
小班幼儿的情感十分脆弱,对事情充满畏惧感,他们的年纪太小,做事情的能力也就差了很多,如果他们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们都应该报以鼓励的态度,激励他们的独立意识。如果幼儿自己主动扣扣子,即便扣子的位置错位了。我们要先对幼儿的独立意识给予肯定,并且对其进行表扬,接下来才是对扣子位置进行纠正,这样会令幼儿的自信心增加,也拥有了良好的自理情绪。当然,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自理能力掌握情况定期进行项目评比,将穿衣、穿鞋袜、洗手、吃点心、搬椅子等小事,用图形画出来,做到这些事情的幼儿会在相应图片的地方得到一朵小红花,谁的小红花数量多,说明谁是自理小达人。通过激励评比的方式,刺激幼儿努力地学习生活技能。
在小孩子的心目中,帮大人做事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心理特点,让幼儿帮我们做一些简单的任务,为孩子们提供一项锻炼自己的机会。比如帮老师分发餐具,安排值日生打扫卫生,给小花小树浇水,帮老师整理玩具模型等等,这些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非常之大,每次幼儿都会争先恐后的帮忙做事。还有就是让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自己的物品自己摆放整理、喝牛奶时自己插吸管、吃饭时自己动手等等,这些环节都会增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小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形成需要反复重复,不断地进行强化才会提高,所以老师要更需在生活中抓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机会。例如:进入校园、吃饭、上厕所、午睡等环节,这些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理的事情有很多,幼儿园因此也成为培训幼儿自理能力的最佳场所。教师要注重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锻炼,并且不断地巩固练习。老师要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加以指导,什么事都要做到有前有后,对孩子们的生活习惯进行检查督促并将好的习惯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一种自觉地自理行为。
3.家园合作,优化幼儿生活技能培养
幼儿园要和家庭达成一致的教育共识,家园要做到及时沟通幼儿的生活信息,互相交流看法和经验,从而制定正确的教育策略,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要经常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商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家长应当注意的事项以及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当的条件,让他们做一些自己可以自理的事情。另外,家长要对一些亲子活动的意义十分明确,在家一面对幼儿进行督导,一面也要教导幼儿一些生活技巧。家长千万不要剥夺幼儿自己动手做事的权利,还要为孩子积极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许多幼儿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仅是幼儿在园内得到了锻炼,还因为在家中得到了家长的教育和指导,有了家长的配合,我们对幼儿的教育工作才会取得成效。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些事不能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幼儿年纪小,就不敢让他们去做自己的事,家长和老师要为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放手去做,鼓励孩子们坚定地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相信他们的能力。由此可见,这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吕宗银.家园合力共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教育实践与研究[J].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