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法治政府渐行渐近
2009:法治政府渐行渐近
——行政法领域一年热点扫描
2009-12-31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全国首例申请罚款信息公开案结案
【新闻回放】2009年4月,湖南省洞口县杨林乡破刀村的肖姣方、肖衡山等10名村民,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联名向洞口县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要求依法公开近两年来该局对破刀村违法占地建房户的罚款情况,以及各新建房户的用地审批情况等信息。向行政机关申请公开罚款的具体数目,这在全国还是首例。
洞口县国土资源局在收到村民们的上述申请后,在法定期限内对所申请信息进行了公开。同时,该局还由局纪检组、执法监察大队、耕保、规划、用地等股室相关人员组成专案调查组赴破刀村,对村民反映的违法占地问题进行了查处。
点评:许多行政机关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没有一种组织愿意在“玻璃屋子”里生活,没有一种权力甘愿被关进“笼子”里。然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和实行,就把各级政府、组织和权力,送进了“玻璃屋子”和“笼子”里面,让他们学会在“透明”、“监督”和“制约”中行政。《条例》实施之初,曾有不少法律专家担心公众知情意识薄弱,参与热情不高,导致这一法律的作用落不到实处。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显然是低估了公众的法律意识。自《条例》实施以来,公众长期以来被压抑的知情诉求似有“井喷”迹象,向政府有关部门要求信息公开的新闻不绝于耳。
关于本案,行政处罚内容等具体信息是否公开,其实是一个两难的抉择。行政处罚结果一旦公开,就必须注意防止此类信息广泛传播对被处罚者的社会声誉造成不当损害,这的确是执行《条例》过程中让人伤脑筋的一个问题。
环境公益行政诉讼第一案立案
【新闻回放】2009年5月,中华环保联合会发现贵州省清镇市百花湖风景名胜区内有一未完成全部建设的冷饮厅建筑,对当地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该项目是未经百花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同意的情况下由清镇市国土资源局出让给使用人李万先的,规划为建设冷饮加工及宿舍、办公室。按双方约定,项目逾期一年仍无法完工,国土局有权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以及地上建筑物或附属物。但是,该工程从1994年开建却一直未完工,国土局也未履行收回土地使用权职责,且对周边生态造成威胁。
7月27日,中华环保联合会向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行政诉讼,请求判令清镇市国土资源局收回闲置的土地。9月1日,这起全国首例由环保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在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环保法庭公开开庭审理。备受关注的此案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庭审,原告方即撤诉,法院宣布结案——被告方清镇市国土资源局在开庭前已作出决定,收回此案争议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点评:这一案件虽小,但却是我国社团组织进行公益诉讼的“破冰”之举。长期以来社团担任公益行政诉讼原告并没有法律依据和实践范本。此次清镇法院率先将社团纳入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做法,创造了中国社团公益行政诉讼的先河。本案可以为普通公民和社会团体提供一种监督公权力的示范效应,15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几个月内就解决了,也说明了社团公益诉讼不仅可行,而且效率高,值得推广。
当然,社团组织在进行公益诉讼时的身份定位以及如何避免 “滥诉”等情况的发生,也是有待研究的问题。
行政强制法等待十年经历三审
【新闻回放】2009年8月27日,行政强制法草案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面对公众对规范行政强制行为的期待,等待十年、历经三审的行政强制法草案在法律学者要求限权,行政官员要求扩权的博弈中未获通过。即便如此,三审草案仍呈现出设定行政强制应事前论证、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从程序上保护公民的权益、执行协议可以分阶段履行等亮点。
点评:在新中国立法史上,行政强制法将被打上一个“命运多舛”的标签。
从自身利益出发,行政机关期待以行政强制法治“软”,而公民期待以行政强制法治“乱”。由于使用国家强制力,涉及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等基本权利,行政强制法本身的敏感性和关注度远远超过其他行政法。有观点认为,立法的最大反对力量可能来自要被从此戴上“镣铐”的行政机关,这一点在行政强制法草案讨论阶段有所体现。
行政强制法主要是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而不是授予政府权力,立法动力不足是这部法律等待十年、历经三审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个共识的原因是,对于行政强制行为的法律规范,各个国家的制度也很不一样,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行政强制法模式让我们直接移植,要搞一个中国特色的行政强制法,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这部破茧艰难的法律,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平衡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一方面要给行政适当的权力,但又要限制它不要滥用。这就如同,给一个人鞭子,但同时又给他戴上一副手铐。
《行政复议法》酝酿“大修”
【新闻回放】2009年8月,在全国行政复议工作经验交流小组会上,国务院法制办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要适时修改《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将在扩大行政复议范围、审理组织、审理机制、结案方式和管辖制度五大方面作出修改,改革的方向是逼退“官官相护”。
点评: 在我们走上依法治国轨道上的时候,民众更关心的是对行政权力的分配和制约是否已经纳入到法治化的轨道,《行政复议法》正是其中一部重要的法律。《行政复议法》颁布10周年来,我国的行政复议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行政复议的优势和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申请行政复议的数量还不如提起行政诉讼的人多,更不用和信访的人数相比了。
行政复议应该是公民首选的解决行政争议的最主要途径,然而目前群众却避其道而行之,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缺乏信任,害怕“官官相护”。而事实上这种现象也的确存在。行政复议制度能否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的关键在于公正,为此,必须保证行政复议机构和人员的中立地位,保证在办案中不偏私、不歧视,排除不相干因素的影响。正在一些地方试行的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有望成为落实公正原则的有效制度。同时,行政复议要坚持以听证方式公开审理为原则,除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凡当事人要求或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应公开审理的,都应以听证方式公开审理。总之,以逼退“官官相护”为方向的《行政复议法》修改是民心所向。
最高法出台意见保护“民告官”
【新闻回放】2009年11月15日,为依法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切实解决行政诉讼“告状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行政案件受理,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限制受案范围,彻底废除各种违法限制行政案件受理的“土政策”。意见要求,凡是《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的可诉性事项,不得擅自加以排除;不得在法律规定之外另行规定限制当事人起诉的其他条件;对于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及时向当地党委、纪检监察机关和上级人民法院反映,上级人民法院将协助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作出严肃处理。
点评:《行政诉讼法》施行以来,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了大量行政案件,有效化解了行政争议,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但是,行政诉讼告状难现象依然存在,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对当事人诉权的充分保护,切实解决行政诉讼告状难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
《关于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加大了法院对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力度,一方面着力解决当事人“不愿告”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当事人“赢了一阵子,输了一辈子”的心理顾虑,确保起诉人不受打击报复,解决当事人“不敢告”的问题。此外,意见清除了限制行政案件受理的各种“土政策”,破除了人为的诉讼障碍,解决当事人“不能告”的问题。“不愿告”、“不敢告”、“不能告”三个关键问题的破解不仅仅是减少了群众的顾虑,方便了群众诉讼,而是彰显了司法对行政权力加强监管的力度和决心。
依法行政纲要实施五年成效显著
【新闻回放】2009年 12月2日,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在全国法制办主任法规司司长会议上表示,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实施五年来,全国政府法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04年至2009年11月,国务院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46件,制定行政法规160件,31个省级政府共制定规章3723件,国务院各部门共制定规章1333件;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方面,国务院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推进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建立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等;目前,地方性法规、规章已经做到了全部报备。全国31个省级政府、90%以上的市级政府和80%以上的县级政府,已经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28个省级政府、49个国务院部门以及80%以上的市县政府,建立了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全国行政复议机关5年来共审结342107件行政复议案件,总的纠错率达到33.59%。
点评: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这充分显现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决心。
《纲要》下发后,各地、各部门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出台相关的依法行政五年规划。为了落实《纲要》,实现规划目标,各地、各部门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并通过教育培训等形式切实提高机关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
从国务院法制办今年公布的一系列数据看,时间过半成果显著,我们离十年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越来越近。
废除拆迁条例呼声高涨
【新闻回放】近年来,暴力拆迁相关冲突事件屡有发生,而我国自2001年1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也在现实中被不断地扭曲。
2009年11月13日,四川省成都市民唐福珍以自焚的方式,抵抗政府的强制拆迁,以死保护自家的三层楼房。11月29日,唐福珍终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死亡。“唐福珍事件”发生后,因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再次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
12月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沈岿、王锡锌、陈端洪、钱明星、姜明安五位学者,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北大教授的“上书”,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了法律制度的层面。
12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召开专家研讨会,听取了民法、行政法方面的专家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修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法制办对条例的修改非常重视,进行了审慎研究,并将抓紧修改条例。
点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其初衷是良好的,并且的确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作出了贡献。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这个条例在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进程中,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法治政府的现实要求,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尤其是拆迁过程中强制执行环节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并成为一些不安定事件的诱因。
现在的情况是:各种学术意见和舆论都在显示,拆迁条例作为《宪法》和《物权法》之下的下位法,目前已具有明显的违宪违法性。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明确提出“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2007年出台《物权法》又再次以民事法典的高度予以明确。从立法位阶上说,这样的冲突本不应发生。法律优于行政法规是一般原则,既然条例与《物权法》相冲突,低位阶的“条例”自应归依无效。看来修改或废除的时候已经到了!(刘超)
第二篇:知识产权日报:【特别策划】知识产权法院渐行渐近(二)
【特别策划】知识产权法院渐行渐近
(二)“三合一”试点的启示
“三合一”试点再往下走,只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才能解决问题
在法院系统内,知识产权审判存在的问题早已引起注意,改革探索一直在进行。
199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探索进行知识产权“三合一”综合审判,由一个审判庭统一审理辖区范围内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
2008年,我国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从战略高度提出了研究设置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知识产权专门法庭。在这个战略要求下,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试点逐步铺开。
一年后,最高法院对“三合一”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批复同意了多个法院开展“三合一”试点。截至目前,我国有6个高级法院、74个中级人民法院和80个基层法院都实行了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试点。
姜颖所在的北京一中院知识产权二庭就是试点的产物。这个审判庭成立于2013年底,与知识产权一庭一起,集中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其中,一庭主要办理商标权案件,二庭主要办理著作权和专利权案件。这两个审判庭都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构成了“大知产”审判格局。
“我们觉得,这样一种格局能够有效保障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力量的集中和再分配,能够提升工作效率,避免过去三审分立造成的同一事实认识不统一甚至判决矛盾的问题。”北京一中院副院长陈锐说。
在观察人士看来,“三合一”试点能够统一裁判标准,避免裁判冲突。但要化解知识产权审判的地方保护,还需要更宽广的思路。
“„三合一‟试点再往下走,只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才能解决问题。”在2012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内司委原委员戴玉忠如是说。
“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议题,国内学界很早就提过。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部署,表明了中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吕薇代表说,“中国的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已经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甚至超过部分高收入国家。企业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内在动力越来越足,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确有需要。”
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的推动者之
一、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孙海龙强调,创新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以及创新成果运用和保护的竞争。而这些都与知识产权审判息息相关。“目前,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已经取得相当的成果,„三合一‟审判庭可以说是知识产权法院的雏形。”孙海龙说。
梦想将成现实
分若干个大区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比较符合国情
记者了解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就有过要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设想,当时由于条件不成熟,并未启动。
2008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除了提出设立知识产权专门法庭,还第一次提出研究适当集中专利等技术性较强案件的审理管辖权问题,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上诉法院。到了2013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知识产权法院将从梦想走向现实。
在改革依据上,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于法有据。我国宪法第124条规定,国家设立最高法院、地方各级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法院。法院组织法第2条规定,国家审判权由地方各级法院、军事法院等专门法院、最高法院行使。
事实上,除了军事法院,目前我国还有海事法院、铁路法院、森林法院等专门法院。这些专门法院的设立和运行,对知识产权法院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在审判人才和能力储备上,郭禾认为:“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法院现在的知识产权审判队伍、能力与20年前完全不同,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时机已经成熟。”
记者获悉,目前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郑州等城市都准备申请筹建知识产权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慕平代表在今年1月的北京两会上透露,将研究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可行性,就知识产权法院的管辖范围、机构设置等问题提出调研建议。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谢商华委员今年提交的建议,则是希望在成都建立跨省级行政区的知识产权法院,“因为四川省内资本、技术、信息与人才向成都集中,同时成都地区也与西部经济体有密切联系”。
“知识产权法院不能遍地开花,应选择基础较好、案件较多的地方,如上海、北京等城市先行先试。”吕薇代表说,“业内公认,京沪的知识产权审判水平在国内领先,也集聚了一批专业人才。”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多个知识产权法院。如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西南地区等依据各案件数据建立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统筹审理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产权案件。”这是李嘉代表的意见。
李嘉代表的设想得到了孙海龙的赞同。他也认为,分若干个大区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在人力、物力上都可行,也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相一致,比较符合国情。“总之,知识产权法院越早建立越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技术创新。”(记者 王逸吟 殷泓 通讯员 常鸣)
来源:光明日报
第三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渐行渐近,可望可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渐行渐近,可望可及!
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微信 1习近平对民族复兴阐释的五个“首次”
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期以来,党带领人民接续探索与奋斗,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在这关键节点上,总书记抚今追昔,对民族复兴这一重大命题作了迄今最集中最系统最深刻的阐述,且富有新意: 首次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简练地喻作“中国梦”,易于领会,令人憧憬,有感染力;
首次明确揭示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首次明确指出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系统阐释了中国梦的源起及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精神支撑、力量源泉; 首次科学阐明了伟大梦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之间的关系;
首次明确诠释中国梦与世界的关系,表示“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相通”。
从历史长时段来看,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承前启后的意义和作用十分突出,将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持续发展的民族复兴思想推上了一个高峰。2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的四大内容
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概括地说,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民族复兴内涵论。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可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内涵和基本主旨。
二是民族复兴本质论。国家富强、民族幸福、人民幸福,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但人民幸福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三是民族复兴步骤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也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过程,总书记指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四是民族复兴途径论。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如何完成这一崇高历史使命呢?总书记认为,一要“坚持中国道路”;二要“弘扬中国精神”;三要“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的民族复兴思想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为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源泉。
3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可望又可及?从总书记规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来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日,就是中国梦实现之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非虚无缥缈,遥不可及,而是可望又可及,是伸手可以触摸到的幸福。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鲜明的论断一下子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得鲜活起来,变得可望又可及。为什么说可望又可及呢?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的经济指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自我加压的态度。根据初步测算,在“十三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才能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即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后,要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也必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对于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我们充满信心。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总量正在稳步攀升。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美国的一半。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跻身超10万亿美元经济体俱乐部。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74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是日本的2倍多。2016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数字显示,从经济总量上,中国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个人收入看,也成逐年增长之势。最为关键的是,2017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增速达6.9%,维持了中高速的增长,体现出新常态,这是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础在日益增长。这样的增长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数字是冰冷的,但又是温情的。这样的数字表明了,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样的数字也表明了我们是有能力做到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只要按照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不懈地奋斗三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完成,我们离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还有30多年的时间,我们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继续前行。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段论述为我们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阶段的任务指明了方向。这就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扎实努力,奋力拼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顺利如期实现。
第四篇:观察:中俄在纪念二战问题上渐行渐近
观察:打破常规的高调纪念 中俄在二战纪念问题上渐行渐近
2014-09-04 14:06 来源:观察者网
今天上午(9月3日),官方高调举行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活动,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全部出席。
常委在位于卢沟桥附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抗战烈士敬献了花篮。活动规格和形式都与每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敬献花篮仪式相仿,唯举行地点不同。
今年并非抗战胜利“逢五逢十”的大庆,以七常委全部出席的规格进行纪念,此前没有过。这个变化的背后,有何含意,有何玄机?
政治局七常委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
打破常规的高调纪念
在稍早前的7月7日,习近平、俞正声出席了同样在抗战纪念馆举行的“七七抗战”爆发77周年的纪念活动,这也是国家领导人首次参加纪念抗战爆发的活动。
外界普遍认为,今年“七七抗战爆发纪念日”和“九三胜利纪念日”的超高规格,表现出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问题上的空前高调,在中日关系趋于紧张的情况下,相关纪念活动反映出中国对日外交的强硬态度和坚定立场。但情况可能不仅仅与日本相关。需要注意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通过立法确定了“九三胜利日”和“12•13”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地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在这些涉日敏感日期举行纪念活动,将形成惯例,并不随中日关系的潜在变化而出现变化。
因此,对抗战胜利的高调纪念,并不仅仅是表达对日本的强硬态度,也是中国最高层进行国家与民族的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途径。
今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确立了三个新的法定纪念日,分别是“抗战胜利纪念日”(9.3)、“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12.13)和“烈士纪念日”(9.30)。
在许多欧美国家,都有与此相似的法定节日,如英法等国的一战胜利纪念日,美、英、法、俄等的二战胜利纪念日,波兰、以色列等国的大屠杀纪念日,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阵亡将士(烈士)纪念日等。这些纪念日是一个国家确立民族身份认同,宣扬爱国主义理念的重要环节。
根据官方的历史论述,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但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的政治性节日,主要只围绕“人民解放”这一序列,从中共建党、解放军建军再到人民共和国建国,大多是针对国内革命,而对对外战争的纪念比较少,规格也比较低。
但从今年开始,对抗日战争的纪念活动,已成为仅次于国庆的重大政治性纪念活动,规格明显超过了平时的“建党”“建军”等传统政治性纪念日。这表明中共在意识形态上逐渐确立了新的范式,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置于同等地位。
现代民族国家,往往将对外战争的胜利视为民族独立的标志性事件。譬如俄罗斯,其“5•9”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全国最重要的政治性节日,地位甚至高于俄罗斯国庆日。中国全面与其他国家的纪念形式接轨,确立一整套与民族独立相关的纪念日,表明执政党合法性论述的新调整。
从2002年中共十六大开始,中共在原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之上,加入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表述。执政党更多地将其合法性建立在其代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上,而非像以往仅仅只强调政治革命本身的正义性。高调纪念抗日,进一步表明执政党将执政合法性建立在爱国主义之上。
高调纪念具有国际意义
放眼国际社会,近来中国的抗战纪念更有其特殊价值。
长期以来,西方主流社会一直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史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问题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国际性的二战纪念活动,多数在5月8日“欧洲胜利日”(俄罗斯定为5月9日)举行,犹太大屠杀纪念日被确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每年的纪念活动都备受全球关注,相较而言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知之甚少。
过去,中国出于促进“中日友好”的外交需要,也因为国内在对抗日战争历史认识上存在的一些分歧,纪念抗战的活动一直颇为低调,这一点和其他二战的主要参战国形成了鲜明对比。无论是英、法、俄等战胜国,还是德国、日本等战败国,纪念二战的活动规格都要比中国高得多。尤其是日本,虽然是战败国,但首相出席所谓“终战”(即日本无条件投降日)纪念活动是常态,有个别年份甚至首相还在“8•15”参拜靖国神社。与之相对,中国一般只在逢五逢十的年份出席抗战胜利纪念,形成了中国的二战纪念活动比日本还要低调的情况。
今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系列举措,以及中国领导人高调出席两场抗战纪念活动,改变了原来的这种格局。这不仅仅是对日外交政策转变的信号,更是中国积极地参与二战历史建构的姿态。其他国家的二战纪念是什么规格,中国的对应纪念活动就要达到什么规格。欧洲和俄罗斯有欧洲胜利日,中国就有最高领导人亲自出席的“9•3”胜利日;波兰等国有“1•27”的大屠杀纪念日,中国也把“12•13”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中国政府要向全世界强调,中国也是二战的战胜国,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欧洲北非战场是二战平行的两大战场,中国在二战中同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提升中国抗战纪念活动规格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在力推将相关问题国际化。
今年年初,中国和韩国拟议将慰安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习近平和普京在今年年中会晤中,决定“中俄共同庆祝二战胜利70周年”,这是继2010年中俄共同庆祝二战胜利65周年之后的又一举动。
通过同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合作,中国试图进一步彰显其在国际历史论述中的地位,进而提升自身在国际政治现实博弈中的道义基础。
苏联是在二战中人员伤亡最多的国家,“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也被视为二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因而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二战纪念中最为高调。与之相对的,美国在二战中参与了亚太和欧洲两个战场的作战,出于美欧战略同盟关系和美日特殊伙伴关系,美国的二战纪念相对俄罗斯低调得多。中国确立由最高领导人出席抗战胜利纪念的定制,将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纪念二战亚洲太平洋战场胜利规格最高的大国。
当前,中俄两国“战略接近”态势明显,中俄两国在二战纪念问题上渐行渐近,是当前国际形势重现两极化趋势下的新现象。中国和俄罗斯要联手向世界强调,二战的胜利,不应当解释为西方的胜利,中国和俄罗斯必须在战后国际秩序中获得自己应有的一份。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高调纪念抗战胜利,实际上是中方对于当今世界西方话语权的新的挑战。
今年的抗战纪念活动可能为以后的抗战纪念奠定范式,今后每年的9月3日,高规格纪念活动将会持续。而明年料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届时的纪念活动规模可能超过以往的50周年、60周年纪念。
第五篇:银行招聘:时事政治 个人大额可转让存单渐行渐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银行招聘:时事政治 个人大额可转让存单渐行渐近银行招聘网:有消息称,我国监管层拟允许银行面向个人和企业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最早或于5月末试点。试点期间,1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将设在3.4%,略高于目前最高3.3%的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若试点顺利推进,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再迈步,普通投资者再添一项理财工具。
利率市场化再迈步
据媒体报道,届时将有超过10家商业银行参与此项试点。交通银行(行情,问诊)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个人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推出,可视为我国取消存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向前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分析人士指出,定期存款受央行利率管制所限不能自由浮动,而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利率水平则完全由市场决定,如果试点顺利推进,无疑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要一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目前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理财产品受到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大额可转让存单可以起到稳定存款的作用,避免银行存款过度流失,同时降低银行负债的波动性。
央行最新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指出,作为大额存单的先行探索,推出同业存单有利于进一步拓宽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改善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等。下一步在总结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将逐步推出面向企业、个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负债类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有序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高收益高流动性
随着我国居民个人财富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希望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所以“存款搬家”现象屡见不鲜。央行最新公布的4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08.45万亿元,减少6546亿元,同比多减554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3万亿元,再次创造近年新高;而存款增速也在4月下滑,仅为10.9%,为8年来最低水平。
银行业内人士指出,大额可转让存单比定期存款的流动性更强,利率远高于0.35%的活期存款利率,这种特性将极大吸引那些要求高流动性、相对较高投资回报的企业和个人。不过,在试点阶段,大额可转让存单的起点可能会设置得较高,比如100万元;期限可能为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利率可参考同期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或者目前运行的同业存单利率定价。从国外情况看,从1964年至今,美国3个月存单二级市场利率与3个月商业票据利率、一年期国债利率高度一致。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毫无疑问,面向企业、个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意味着增添了一项新型、稳健的理财工具。与目前银行发行的短期限理财产品相比,大额可转让存单,具有流通性更强、投资期限更长、可转让等特点。
北京人事考试网提醒您关注银行招聘考试阅读资料:
2014年银行招聘考试招考信息
2014年银行招聘考试阅读资料2014年银行招聘考试报考指导2014年银行招聘考试考试题库
更多公务员试信息请点击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wt.mc_id=bk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