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熟 市 虞 山 政 府 工 作 报告20120311(定稿)

时间:2019-05-14 03:4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 熟 市 虞 山 政 府 工 作 报告20120311(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 熟 市 虞 山 政 府 工 作 报告20120311(定稿)》。

第一篇:常 熟 市 虞 山 政 府 工 作 报告20120311(定稿)

──2012年3月11日在虞山镇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万 晓 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虞山镇第十三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简要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以来的四年,是虞山镇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我们在上级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研判变化变革中把握机遇,在应对困难挑战中增创优势,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镇十三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统筹深入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获得了“全国文明镇”、“中国商业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珍贵荣誉。

一、加快结构调整,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攀升

这四年来,我们面临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经受了国际金融危 机的冲击和转型升级的巨大考验,在宏观环境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38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82亿元,年均增长15.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9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1.2亿元增加到34.3亿元,年均增长12.8%;工业总产值由500亿元增加到95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由403亿元增加到78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7%和1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3%和24.2%。

工业转型取得新突破。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成套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规模壮大,成功引入了中交天和盾构机、曼隆电梯整机、日本东洋热交换器、日本东和重型机械部件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引入和培育了台湾冠硕、幸福科技等新能源项目和台湾安博电子、实盈华东研发总部等重点IT项目。央地合作持续深化,本土企业与中交、中煤科工、中国五矿等大型央企建立多元化合作渠道。经过四年的奋力拼搏,园区作为全镇经济主阵地的地位更加凸显,累计新增企业154家,新增注册外资13亿美元,工业总产值占全镇比重达到61%,被命名为“苏州大型工程机械特色产业基地”。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全镇新增民营企业4230家,新增民营注册资本118亿元,累计达到320亿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新增中国名牌1只、中国驰名商标19件、江苏名牌产品35只、省著名商标13件,11家企业主导起草国家和行业标准。2011年机械加工行业实现产值117亿元,服装和纺织面料行业实现产值20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6% 和2.5%。

服务经济迈上新台阶。201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68亿元,年均增长16.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68.6%,服务业增幅连续4年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汽车汽配商贸城、禧徕乐、好得家等专业市场不断扩容升级,2011年各大市场完成销售169亿元,年均增长7.8%;博文投资等一批创投公司投入运行;中铝稀土(江苏)总部成功落户,当年实现销售7亿元。新增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企业17家;顺利完成了莫城、杨荡等17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城区商业繁荣壮大,虞景文华、世茂商圈、美城广场、琴湖城市广场等商业载体不断完善,虞景文华广场被命名为“中国特色商业街”,星海社区被评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

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果。农业总产值从3.3亿元增加到4.7亿元,年均增长9.2%,累计流转耕地4.93万亩,水稻规模化经营比例达到93%以上,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果林产业快速发展,新增果树近2000亩,水果年产量达到253万公斤。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全镇主要农机具拥有量达到430台,稻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28个产品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5个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25个项目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新建了一批农业种养基地,梨花邨生态园建成运行,勤丰生态园项目建设进度过半。

科技创新焕发新活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126亿元提高到36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31.2%提高到 46.6%,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丰硕,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97家;省级“两站一中心”22家,全镇科技创新专项奖励达到600万元。创建了“电气机械”、“电子信息”两大特色产业基地,11家企业建立专利信息平台,梦兰龙芯项目入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引进和培育省级以上突出贡献专家2名,纳入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3名,引进“常熟市海内外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2名,全镇拥有高层次人才658名,人才总量达到2.3万人。

二、促进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虞山镇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出台,规划意识和规划控制水平明显提高,城乡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城乡融合发展进入到崭新阶段。

基础建设实现新进步。启动了县南街、琴湖片区综合改造、三环路快速化改造、龙腾片区、五新地块、毛桥地块等41只拆搬迁项目,拆搬迁住宅2735户、企业厂房2.5万平方米。调整了拆搬迁安置方式,有序推进农宅置换商品房工作,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报建和开工面积超过75万平方米。完善了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污水管网80千米,实施了城北、城南、城西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启动了虞山污水厂一期工程。新建常万路、五新路、福圩路等镇村道路17.8公里,完成1459户老村改造和51个集中居住区达标验收。农村水利建设加快实施,疏浚整治河道262条、162公里,加高加固圩堤15.8公里,建设圩堤护岸14.6公里、防渗渠道79.2公里;实施危桥改造77座,拆坝建桥9座;新改建排涝站 21座,灌溉站31座。

生态环境实现新改善。累计关停并转各类重污染企业79家,“六小一无”企业39家,重点推进了昆承湖区域重点排污企业综合整治及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完成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任务,33家普查单位全部通过国家核查组验收,推进了城区20平方公里禁煤区建设。完成3000吨以上标煤消耗企业能源审计30家,通过清洁生产审计企业63家,完成节能技改项目32个。加快城乡绿化建设,净增绿化面积8000亩,创建省级生态村36家、省级绿色社区27家、省级绿色学校9所,枫泾社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社区,义庄小学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梦兰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创建“苏州市亿万农民健康教育先进村”46个,农村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超过87%,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超过96%。

城市管理落实新举措。调整一批社区居委会管理区域,新建了10个城市社区,新增或改建社区办公用房6500平方米,公开招聘了4批共84名大学生社区工作人员,建立住宅区业委会132个。城市管理向社区延伸,招录210名城管队员进驻40个社区,初步建立社区城管运作机制,数字化城管平台基本建立,网格化管理日显成效,社区环境秩序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建设管理力度加强,拆除违章建筑6.5万平方米,城乡违法建设行为得到有效管控。城乡大环境“百日整治、百日巩固和百日提升”行动成效明显,清除脏点死角4.3万处、各类垃圾4.6万吨,新改建垃圾房187座,生猪养殖、废品收购点等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城乡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初步建立。

三、推进民生普惠,幸福指数得到全面提升

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热切期盼得到了全面的呼应,四年来,镇财政共投入24亿元用于民生事业,民生发展的美好愿景一步步向人民幸福的实景转变。

富民增收迈出新步伐。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5041元和18763元,年均分别增长12.3%和12.5%。深化土地股份合作改革,有效拓宽增收渠道,组建了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19家列入省级名录库,全镇62家社区股份合作社2011年实现分红6285万元。坚持就业优先,力保就业稳定,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4万个,援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近3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失业率保持在3%以下。成功帮助130户低收入家庭脱离贫困。集中集约盘活村级资产,围绕经济薄弱村三年扶持计划,建设标准厂房和生产物业用房近6万平方米,投入帮扶配套资金2200多万元,村级财力从312万元增长到496万元,年均增长12.3%。

民生建设展现新气象。着力推进教育实事工程建设,先后新建了义庄小学及幼儿园、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等6所标准化学校;实施了塔前小学、颜港小学幼儿园等一批改扩建工程。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全面建成莫城、兴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藕渠、大义卫生院建成“江苏省城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梦兰村等60家村卫生室全部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清和坊等9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苏州市示范标准。成功举办第十届体育运动会暨 “虞城金秋”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建成“虞山派篆刻艺术馆”、“科学发展成果展览馆”、管理区文体中心等一批文化活动项目,农村文化“六个有工程”创建圆满完成,全镇公益性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建成300多个全民健身点,实现村(社区)“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

保障水平得到新提升。全力推进农保转城保并轨工作,养老保险覆盖率、养老保障率、合作医疗参入率等社会保障重要指标均保持在99%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行刷卡看病和及时结报,累计补偿医疗费1.52亿元,接受免费体检达6.6万人次。落实被征(使)用土地补偿安置人员8.5万人,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住房公积金扩面稳步推进,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近4万人。多层次扶贫助困工作切实加强,城乡低保提标并轨,统一为每月500元;累计募集慈善捐款2175万元;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0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万人次;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问题2449户;妥善安置残疾人就业1506人。优抚政策落实到位,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养老服务和管理积极改善,新增养老床位1070张,累计达到1580张,尊老金发放范围扩大到80周岁以上老年人。积极推行殡葬改革,免除城乡居民殡葬基本服务全部费用。

四、不断创新管理,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和基层的管理与服务职责,引导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群众的基础性作用,全镇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加强。

社会管理开创新格局。镇、区、村综治工作中心和“5A级” 综治办全部通过验收,建立了管理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三中心合一的“一站式”工作平台,实现了基层资源整合。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全力排查化解热点难点信访问题,信访形势总体稳定。加强大防控体系建设,建成了镇区主要道路路面监控系统和村、社区监控系统。加强了外来人口管理服务,成立7个管理区外管中心和106个村(社区)外管工作站,累计建成外来人口集宿区23万平方米。开展了“清剿火患”战役等各种消防安全整治行动,整改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四年来未发生过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校园安全建设不断加强,全镇中小学全部配备专职保安和安保设施,全部被评为苏州市级以上平安学校和常熟市健康学校。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加强,镇世代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民主法治达到新水平。依法行政全面推进,认真做好了信息公开和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清理工作,完善了重大行政事务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积极开展民主协商工作,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1件、政协提案7件。依法组织开展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有效促进基层民主建设。建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4个、苏州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4个,成立“新市民道德法制学校”35家,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各项目标,迈进“六五”普法崭新阶段。专业调委会建设切实加强,维稳意识不断提高,“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调处矛盾纠纷1666起,调处成功率超过99%。法律援助工作积极开展,切实维护了弱势群体合法权 益,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00起,解答法律咨询2000多件,镇司法所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司法所”。

行政效能得到新提高。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进行政效能建设,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高。出台了应对经济危机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了全镇经济企稳回升。利用12345便民服务热线加强和改善工作,处理率和办结率双双超过98%。出台了《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实施意见》,不断强化过程控制,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得到全面提升。镇档案室率先升级为乡镇档案馆。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完善财政预算体系和管理区财政预算安排,优化了镇级财政专项经费结构,制定实施村级招待费用、中小学公务费用包干制度和村级工程建设、招投标等管理制度。推进了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和社区股份合作改革。切实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群团部门职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日益明显。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全镇上下风雨兼程,励精图治,经受了严峻考验,战胜了重重困难,“十一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迈出了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坚实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离不开镇人大和全镇人民的监督支持。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虞山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有目共睹,经验弥足珍贵。唯有坚持服务城市、勇于担当,才能创造发展机遇,提升综合实力;唯有坚持创新引领、资源集聚,才能加快经济转型,确立竞争优势;唯有坚持城乡统筹、生态优先,才能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区域特色;唯有坚持民生为本、心系群众,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协调发展;唯有坚持勤政廉政、强化执行,才能凝聚力量,推动虞山镇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对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部分指标的完成还存在困难;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产业核心竞争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资源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城乡一体化亟需推进;社会事业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需加快提高;经济转型中的矛盾增多,社会建设与管理任务加重;政府的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2012年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体目标,以“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福地虞山”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创新驱动、城乡统筹、民生优先,加快推进产业提升、资源集聚、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努力把虞山镇建设成为全省镇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城乡统筹发展的 引领区、创新加强社会管理的示范区,继续保持综合发展质量位于全省、全国前列。

今后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年翻一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5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集聚化、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全镇形成一批上市公司,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38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幸福感明显增强。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虞山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胜之年。新的一年里,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和镇十一届二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围绕实施“五个主题年”建设,坚持开拓创新、注重规划引领、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发展新突破、转型升级新进展、民生幸福新提升、文明和谐新境界,努力提升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可持续发展水平,全面建设富有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的福地虞山,确保建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

2012年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90亿元,增长1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亿元,增长17%;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增长15%;服务业增加值548亿元,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增长17%,其中工业投资40亿元,增长18%;注册外资3亿美元,增长7.2%,到账外资 1.3亿美元,增长56%,净增内资注册资本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城市产业体系

围绕基本现代化经济发展指标导向,结合城乡统筹提升产业形态,坚持效益优先,突出功能布局,放大集聚效应,全面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城商贸中心区、北部新城综合商务区、东南专业市场片区、莫城专项服务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特色功能区等六大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提升转型加速度,争做全市领跑者。

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园区平台建设,丰富利用内外资方式,优化引资结构,调控有限要素资源向税源型、基地型、科技型、人才型项目倾斜,构建和延伸产业链,促进新兴产业加速集聚,重点引进成套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努力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生态园区。加快北部新城综合商务区建设,全力做精做优核心区,积极打造珠海路专项服务产业集聚区,加强与主城区城市功能对接。推进主城商贸中心区建设,完善网点布局,推进业态升级,打造核心商圈,创建特色街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以汽车汽配商贸城为中心深化东南专业市场片区建设,提升市场集中度和贡献率,建成苏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形成200亿市场规模。莫城莫干路—和莫路区域主动呼应服装城转型升级和昆承湖开发建设,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和专项服务产业,注重培育纺织服装区域营运总部群。深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 展,创新经营模式,实施10家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加速在服装服饰面料、专用机械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规模企业,力争税收超千万工业企业达到30家以上。

培育产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增强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加快融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建设。全面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完成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10亿元。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产品 40只,省民营科技企业16家。新增科技创新载体8项,产学研合作签约项目20项。加强专利申请和保护工作力度,力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6件以上。深化品牌建设,争创5只省级以上名牌名品。做好人才开发工作,完善高层次、高技能等专项人才库建设,设立企业育才引智专项资金,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家、省、市级“双创领军人才”。积极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进风投签约,力争扶持1-2个本土优势企业上市融资。

聚焦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实施泰星机械工程技术中心、富士电机二期、中交天和二期、日本东和重型机械、东洋热交换器、纳奥福科技等一批工业项目。积极推进央地合作发展,加快建设中铝稀土(江苏)总部大楼。强化园区载体建设,实施高新园派出所、消防站项目及支五路、台山路、金陵路隔离带等一批道路和绿化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实施金龙科技技术改造等30个投资三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完成工业投资40亿元以上。实施新合作常客隆总部等14个服务业重点项目,打造中汇广场、县南街(壹街区)、常汇生活广场、汇丰时代广场等新兴商业综合 体,创建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和商业示范社区,完成服务业投资100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土地资源集约集聚利用水平,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项目化经营程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有效拓展村级财力增长渠道。新增村集体经营承包土地6000亩,高标准农田5000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规划建设虞山镇休闲果蔬基地,提升梨花邨农业生态园、大义草莓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农业品牌项目。加快推进勤丰生态园建设,新建玻璃温室6000平方米,完善休闲观光功能。规划建设大义南片万亩现代农业基地,先期启动虞山东联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勤丰村小义农场1000亩高标准农田和中泾村2000亩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提升农业合作化、农场化水平,新建常福、东青、中泾等6个集体农场。积极推进光明、东联等5个村农机场库建设,新增和更新大型农业机械45台,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二、坚持优化配置,促进现代化城乡资源集聚

统筹城乡发展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策,按照优格局、聚资源、强基础、提品质的要求,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努力实现基础建设上台阶、城市发展增内涵、农村面貌大变样,加快提升发展活力潜力动力。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完成谢桥、莫城、大义、北部新城等片区控制性详规,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规划控制和引导,完善区域功能定位,整合集聚空间资源要素,构建富有江南特色的环城生产生活区域。全面完成县南街、琴湖片 区国有土地房屋拆迁扫尾,基本完成琴湖片区集体土地房屋搬迁,加快市镇两级正在实施项目的扫尾,做好历年项目审计结算工作。积极推进三环路申请搬迁、黄河路安置房、崇文实验中学、黄河路片区、文化片区三期、金山苑四期安置房建设地块、藕渠片区、丰乐菜场等8个市级新开项目房屋征收和搬迁,适时推进北部新城地块整理整合和勤丰村农户搬迁等镇级新开项目, 力争当年启动当年完成。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善农路、污水、水系、生态文明建设等专项规划。完善河道疏浚长效机制,激活水循环,改善水环境,积极实施谢桥、莫城、大义工业小区生活污水收水改造工程,有效改善四新河、莫门塘等河道水质。推进一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河道疏浚55万方,危桥改造12座,拆坝建桥11座。新建或改建圩堤护岸8公里,圩区三闸、排涝站、灌溉站25座。建设田间渠系工程44公里,新增节水灌溉600亩,积极实施高新园东片防洪工程、元和塘圩堤修复工程等重点区域水利建设项目。修建山明路、斜桥路等镇村道路38公里,其他公路5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改造管养提升工程,镇级道路标准化率达到80%,争创省乡村公路管养及安保工程示范乡镇。实施谢桥、莫城、大义集镇街道和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完善镇、区、村垃圾收运系统,改造提升环卫设施;实施漕泾、五星等10个老住宅小区改造和藕渠、丁坝集贸市场迁建工程。

促进资源集约集聚。稳步推进怡馨佳苑一期、五新花园一期、白龙江小区32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有序启动怡馨佳苑二期、五 新花园二期、燕巷小区等43万平方米项目建设,项目竣工后同步推进置换入住和复耕复垦工作。结合现代农业建设,优化拆旧建新项目库,择时启动现代农业区农房拆旧项目。严格落实保护基本农田方针,加强资产资源整理整合,深入开展农村低端非农产业整治工作,确保置换土地300亩以上,积极做好复耕复垦工作,促进土地集约集聚利用。统筹运作全镇存量经营性地块,搭建村级财力增长的镇级运营平台,努力实现村级财力20%以上增幅。

三、坚持民生优先,提升现代化公共服务质量

民众旦有所呼,政府必有所应。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一系列民生实事,全力打造社会事业发展新亮点,千方百计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全力以赴促进人民幸福,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拓展富民增收平台。积极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以政府促进就业创业为根本,强化市场调节就业、居民自主择业的就业导向,统筹提高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3%以上。积极实施创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私营企业1000家,个体工商户5000家,建立一批特色创业孵化基地,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帮扶困难群体就业430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强惠农支农政策落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专业合作组织股份分红增加财产性收入,新组建“三大合作”经济组织10家,分红总额超过8000万元,实现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完善城乡一体职业技术培训体系,注重城乡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实施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健全城乡保障体系。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增长,加快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全面实现农保转城保三年计划,完成农保转城保3800人,外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2万人,养老保险覆盖率和社会养老保障率均达到99.6%。完成公积金扩面任务5600人。完善部分失地村组土地补偿安置政策,提高退保人员养老金标准。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相互衔接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和居民基本(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深入推进慈善募捐工作,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力度,积极开展助医、助学、助老、助困等慈善活动,落实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措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启动颐养山庄三期工程建设,新增350个养老床位,实现每百名老人拥有4张床位,建设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教育布局,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新建北部新城小学,实施大义中学、商城小学、少年之家等7个基础设施改扩建项目。启动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公立医院内部改革,完善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启用虞山镇青松苑,实施莫城思亲苑项目建设,落实殡葬改革政策,加快农村散坟搬迁。加强世代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十五分钟优质服务圈,完善新建小区计生专职协管员队伍。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成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积极实施村级文化网络“六个有”提升工程,构建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群众文化组织 健康发展,扶持一批村级文化团队,打造贴近时代、面向群众的精品力作,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构建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完成虹桥管理区文体活动中心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社区)、文明示范窗口等系列创建,着力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建立一批“虞城热心人联盟”公益扶助点,创建一批绿色低碳社区和生态文明学校。

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启动新一轮村庄环境整治行动,按照“八整治”、“八提升”的要求,全力实现村庄净化绿化美化,重点推进规划布点村庄和重要窗口村庄整治,确保按照时间进度完成整治任务。创建一批星级康居村庄,营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风貌。完善25个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道路、绿化、管网等基础设施,落实属地管养责任。继续加强“五小行业”、餐厨垃圾、违章建设、烟尘污染等专项整治,保持全镇良好的环境水平。推进绿化工程“一区二网三园”建设,探索绿化林权制度改革,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全力完成市级下达的绿化建设任务。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推广生物防治和测土配方施肥,着力开展农村养殖污染治理。

四、坚持统筹协调,巩固现代化和谐稳定局面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坚持服务与管理并举,夯实基层基础,健全民主法治,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维护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

提升城市管理能力。理顺城市管理工作体制,完善配套政策,重点化解突出矛盾问题,实现住宅小区组建业委会、落实物业管理 两个100%,加快推进社区业委会正常运作,培育一批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达到80%以上。完善社区规划布局,强化城乡社区平台建设,新建3个社区,改扩建社区用房3500平方米,启动社区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强社工队伍运行效能建设,继续完善城管进社区工作,突出抓好背街小巷治理,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机制。推进数字化城管工程,建设集镇数字城管平台,确保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加强城乡建设管理,积极破解私房翻建管控难题,严格控制违章建设。细化实施方案,稳妥推进12个城中村撤村建居,实施菱塘北村等区域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理顺环路内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提升园区交通、市容市政、外来人口等服务和管理水平,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建设一批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以“法律六进”活动为基础,广泛开展“六五”普法各类活动,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率先实现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目标,切实提升群众法治建设满意度。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体系,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积极发挥管理区“三中心”平台作用,努力化解信访突出矛盾。建立企业调解组织,积极发挥人民调解作用,促进企业和谐稳定。依托12345工作平台,快速处置群众诉求,切实维护各界群众合法权益。全面推进村(社区)规范化建设,提高居民自治水平。按照城市社区模式,试点建立农村居民社区,积极引导农村居民转变生活方式。深化平安虞山建设。以提高公众安全感为目标,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完善安全责任分解体系,特别是建筑施工、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消防等领域的安全责任分解体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级监管责任。推行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做好特殊对象的服务管理工作,加大外来员工集宿区建设,排查治安突出矛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提高公共卫生事件预防预警和处置能力。积极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全面开展工资支付专项检查,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健全债权债务纠纷应急处置机制。巩固基层消防基础工作,完成“清剿火患”战役。加强民兵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五、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现代化高效政府建设

虞山镇正处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要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理念、拼搏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为发展施良策、为人民谋福祉,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确保“新风杯”、“安定杯”夺杯目标。

全力打造实干政府。当前的区域竞争不仅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更是作风效能的竞争。积极把握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导向,紧扣虞山镇“转型升级突破年”、“服务城市攻坚年”、“基层基础建设年”、“社会管理创新年”、“行政效能提升年”等五个主题年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思路、举措、服务上不断创新,全力推进今年确定的35个项目63项重点工作任务。强化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集中所有精力,锁定必成目标,加快工作节 奏,倒排时间进程,以“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提升机关服务效能,全力打造一支有韧劲、有激情,想干事、会干事的政府工作团队。全面引导行政事务从末端治理向过程治理、源头治理转变,进一步理顺体制、整合力量,建立各板块差异化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切实推进政务信息化改革,全面运行行政办公OA系统,适时向管理区延伸。

全力打造服务政府。以建设群众满意的现代化为首要任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及时解决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便民利民为宗旨,推进制度整合与流程再造,积极优化各类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坚持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健全各级干部深入基层的长效机制,时刻关注民情民意,积极主动、满腔热情地团结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切实化解各界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以实干为民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服务企业的工作制度,有效解决企业投资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问题,不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力打造法治政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完善政府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自觉接受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办理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畅通诉求渠道,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以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分工负责制,发扬民主作风,坚持重大事 项决策集体协商。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建立财政预算会审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积极探索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制度。全面建立政府(集体)投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加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预算、进度管理。积极推进各项体制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庸、懒、散”现象,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源头治理。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已经全面迈上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前进的号角再次吹响。让我们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福地虞山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江苏常熟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苏州常熟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月17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市 长 王建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二〇〇五年工作及“十五”发展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市人民政府在中共常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务实创新,圆满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

一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05年,全市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8.8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19.4%;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23.3%。扎实有效防御台风、防治虫害、防控疫情,全市农业生产在诸多不利的条件下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农业市创建验收。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完成技改投入100亿元。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市新建成标准厂房210万平方米。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65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450亿元、利税1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32%和22%。工业“333工程”有效实施,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占全市总额的75%,其中30强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超过520亿元;新增5只中国名牌产品;星岛建材成功上市,一批企业进入上市通道。服务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和16.9%。全市商品市场实现成交额365亿元,其中招商城实现260亿元;国际服装城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建成投用,国际汽配城一期工程、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竣工开业,华东食品城提升改造工程启动实施。“沙家浜”入选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跻身国家4A级景区行列;尚湖获得首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称号;梦兰集团、波司登公司、蒋巷村通过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考核验收。中江皇冠假日、天铭国际等一批高星级酒店即将竣工投用。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59.9%,旅游业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一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开放型经济在较高平台上实现量增质升。全市新增注册外资16亿美元、到帐外资6.5亿美元;新办投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99只,注册外资占总额的77.8%。引进美国杜邦、沃尔玛和法国欧尚、瑞士诺华4家世界500强企业;华润电力,UPM二期,住友二期、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完成进出口总额50亿美元,其中出口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36%;完成海关关税34.6亿元。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205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2.5万标箱;理文造纸、耀皮玻璃、长春化工等码头开工建设,兴华码头三期工程通过验收。常熟出口加工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民营经济保持全省领先。新办私营企业1747家,净增注册资本75.1亿元,户均注册资本363万元,其中超千万元的166家;有7家民营企业入选全省“百强民企”。新办个体工商户8679户。民营经济入库地方税收12.5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3.7%。成功举办第六届服博会暨金秋经贸洽谈会等节会活动。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市属、系统可改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日趋规范,改制企业股权结构不断优化;投资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全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备案制。完成市属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完善。国有资产重组和重建运营模式工作有序展开,市级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城市公交公车公营改革顺利实施。完成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全面推开,农村“三大合作”改革继续推进。

一年来,我们坚持环境优先,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大力实施城乡区域供水建设,滨江自来水厂建成投用,完成农村管网改造198公里,长江自来水入户率达98%。各镇全面建成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市日处理能力超过20万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基本竣工。天然气管网铺设加快推进,全年用气总量达到3150万立方米。220千伏师桥变电站等电力设施竣工运行。新增人防工程15.6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87公里;锡太一级公路建成通车,苏通长江大桥及南接线、沿江一级公路、通港路路面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新增城市道路15公里,面积50万平方米;竞文路、闽江路、泰山南路等道路和北三环立交建成通车,长江路、金沙江路贯通工程如期完成,珠江路、黄河路、虞山北路综合改造工程基本竣工;文化片区、中央商务区、谢桥居住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虞山城墙恢复、阜安湾传统民居整治等重点工程如期竣工,北门大街、书院街沿线地块改造和方塔园三期、尚湖环湖西路等工程进展顺利,环城路沿线剩余地块改造相继启动;昆承片区、中央商务区、黄河路片区、谢桥片区开发建设按期推进,昆承湖区域建设前期规划进一步完善。完成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规划调整,试点小区建设进展顺利。滨江新城配套功能日趋完善,港城花园等工程竣工投用。生态环境继续优化,全市新增绿化面积1200万平方米;城区新增绿地面积65.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1平方米。全市工业污染源按照国家一级标准全面实现升级达标排放。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称号,通过全国生态市创建省级调研;各镇都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考核验收;新增省级生态村33个,省级卫生村覆盖率达95.7%。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民为本,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年申请专利突破500件,有4件申请了PCT(国际专利合作条约)保护;荣获“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称号,国家火炬计划常熟电气机械产业基地启动建设。教育布局调整加快推进,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顺利落成,尚湖高级中学、实验中学(新)、塔前中心小学成功组建,义庄小学、“少年之家”动工迁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5.2%。充分发挥人才市场作用,成功承办江苏沿江地区双高人才交流会,本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91%。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美术馆、古琴艺术馆、评弹艺术馆建成开放,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全面启动,尚湖国际文化节圆满举办,群众文艺活动精彩纷呈。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体育中心抓紧建设,游泳馆竣工落成;成功举办市第四届体育运动会,承办十运会常熟赛区赛事并获“最佳赛区”称号。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各镇建成公共卫生管理中心;第三人民医院(新)建成投用,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整体提高性搬迁工程(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入率达97.7%;被省推荐为创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市,成功加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健康城市联盟。被确定为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单位。启动人口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称号,顺利通过创建省“十五”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首批省级考核验收。审计统计、史志档案、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事业进一步发展。富民工程扎实推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02元,同比分别增长14.4%和11.9%;居民储蓄超过386亿元。积极实施就业再就业政策,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大,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5万个,其中面向本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2.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2.99%。全市新增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8万人,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和基金征缴率均超过87%。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政府对低保边缘困难人群实施基本生活救助;社会帮扶救助力度明显加大,成功举办“同在阳光下”慈善募捐活动,慈善捐款额超过3600万元;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被评为全省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市。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率不断提高,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1.8万人,发放住房公积金低息贷款4.2亿元。

一年来,我们坚持协调进步,文明程度日益提高。

继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及和谐社区建设得到加强;海虞镇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蒋巷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梦兰集团、常熟工商局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积极开展第三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市民教育体系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的成绩。成立了常熟市志愿者总会,大力实施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垃圾分类等志愿者服务行动。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建设“法治常熟”活动,市民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扎实推进“平安常熟”创建,社会大防控格局初步构建,刑事案件高发态势得到遏制。不断改进和加强人民信访工作,人民解调工作力度加大,市司法局受到司法部“集体一等功”表彰。首次被评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基层民主建设深入推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民主制度继续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手段进一步强化,建成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市民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能有了新的提高。

各位代表,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如期实现“第一个率先”目标,也为“十五”篇章划上了圆满句号。回顾“十五”发展,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成绩:

一是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十五”时期,我们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着力构建“五大新优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3.7%;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9.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25.5%。五年累计完成注册外资65亿美元、到帐外资35.3亿美元,分别占历史总和的77.5%和65.4%。民营经济注册资本累计超过300亿元,在全省保持领先。沿江开发开放成效显著,开发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园区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区域经济共同繁荣,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连续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

二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十五”时期,我们坚持执政为民,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持配收入年均递增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4.7%。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平方米,比“九五”期末增加7平方米。全市家用汽车拥有量达到4.5万辆,居全省县(市)之首。恩格尔系数为34.2%,比“九五”期末下降7.3个百分点。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8岁,比“九五”期末延长2岁。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城乡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三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十五”时期,我们坚持城乡一体,全面加快城市化步伐。古城保护性改造成效明显,东部新城已具雏形,滨江新城加快建设,“一轴双城”的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化率五年提高17个百分点。五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近500亿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5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总里程达到57公里;新增城市道路197公里,面积484万平方米,完成新世纪大道和南、北三环立交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大交通”优势基本形成。电力城网、农网改造全面完成,五年新建扩建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32座;天然气管网工程建成投用;全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67.5万吨,全面实现城乡联网供水。

四是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十五”时期,我们坚持深化改革,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成效明显,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全面完成,市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工作。社团清理、经济类社团“三脱钩”改革基本完成。市镇机关公务用车改革顺利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审批事项减幅达60%;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成运行,政府职能明显转变。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完成。镇村区划调整、城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有效实施,生产力布局更趋合理。

五是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十五”时期,我们坚持环境优先,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功实施“亮山工程”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项目,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等荣誉称号。全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100%;环境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全市森林绿化覆盖率达20%,其中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50%。六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五”时期,我们坚持统筹兼顾,致力建设文明社会。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全国科普示范市”等称号。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常熟理工学院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的首座全日制本科院校。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图书馆、国际展览中心等一批重大公共设施建成投用。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医疗卫生、疾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档案、广电、人防、消防、爱卫、地方志、防震减灾、对口扶贫、社会福利、优抚安臵等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残联及基层自治组织等群众团体发挥的积极作用日益突出。“法治常熟”、“平安常熟”等各项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市级以上文明社区比例超过80%。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市和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各位代表,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有赖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监督,归功于百万市民的辛勤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为全市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解放军驻常部队、武警官兵,向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常单位,以及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常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另一方面,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常熟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不快,规模经济优势不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人才、资金相对匮乏,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高;财政增收后劲还不足,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增收压力较大;城市功能和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理顺;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少数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因利益调整、权益保障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维护稳定的任务仍比较繁重;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还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十五”发展,特别是2005年政府工作,我们更加有理由坚信:只要坚持科学理念不动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只要坚持开拓创新不动摇、积极破解瓶颈难题,只要坚持安民富民不动摇、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只要坚持求真务实不动摇、努力提高行政能力,就一定能够建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常熟!

“十一五”发展目标和二〇〇六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常熟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崭新阶段,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胜时期;2006年则是巩固“第一个率先”发展成果,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奠基之年。展望新的一年乃至未来的五年,从有利因素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世界经济持续增长;而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宏观调控更加成熟,国民经济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特别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这些为我市新一轮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从不利因素看: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石油价格成为新问题,汇率变化出现新情况,外贸出口蕴藏新磨擦,围绕能源、市场、技术等因素的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历史阶段,在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尤其是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周边县市你追我赶,区域竞争态势更为严峻。这些新的形势对我市又快又好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以战略的眼光、忧患的意识、统筹的思维、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积极谋划常熟美好的明天!

综合考虑常熟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条件,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我们将以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积极指导常熟“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坚定不移地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确保到2010年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保持全国县域中的领先方阵。

“十一五”的主要发展目标是:⒈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15%,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5%;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000元;⒋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覆盖率达到9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⒌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力争达到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5; ⒎ 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

2006年作为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本各项工作对于顺利完成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确立2006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五大理念”,积极构建“六大体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速度与质量并举,经济与社会同步,城市与农村互动,人口、资源与环境良性循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三个文明齐头并进,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6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⒈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 ⒉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 ⒊ 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5%以上; ⒋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20%; ⒌ 新增注册外资16亿美元,到帐外资6亿美元;私营企业注册资本80亿元; 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 ⒎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以上; ⒏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⒐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基金征缴率和老年农民补贴发放率均达到90%; ⒑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4%。

2006年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是: ⒈ 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老居民新村综合改造工程; ⒉ 城乡公交站场建设工程; ⒊ 第二自来水厂改造及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工程; ⒋ 天然气入户工程; ⒌ 红旗南路拓宽改造工程; ⒍ 湖高级中学、义庄小学、明日星城小学(暂名)建设工程; ⒎ 市公共卫生中心和二院住院大楼建设工程; ⒏ 王石谷纪念馆、翁氏丙舍、铁琴铜剑楼建设工程; ⒐ “少年之家”迁建工程; ⒑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迁建工程。

为确保完成上述奋斗目标,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两区一园”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努力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着力优化资源配臵,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集聚载体优势,夯实园区经济发展根基。优化整合各类要素,加大对“两区一园”的政策支持,加速企业集中和产业集聚,促进园区经济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两区一园”对全市经济的贡献份额要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常熟经济开发区要充分依托港口优势,实施区港、区镇联动开发,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完成注册外资5亿美元,到帐外资3亿美元。集约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加快建设理文造纸、长春化工等码头泊位,抓紧筹建常熟电厂三期码头,积极做好白茆小沙开发的各项准备,推进国家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华虞国际造纸产业园建设。完善出口加工区配套设施,做好保税物流园的申报设立工作。加快推进杜邦电子气体、理文化工、车桥传动系统、诺华制药科技、科弘三期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聚和化学、耀皮玻璃、日油化工、住友四期等项目竣工投产。东南经济开发区要深度挖掘区位和功能优势,注重外资和内资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围绕做优电子信息、精密机械、高档轻纺等产业,大力引进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项目,完成注册外资5亿美元,到帐外资1.8亿美元。加快推进中欧、台燿二期、恩斯克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锦湖电机、福懋兴业、金像电子、富达铝业等项目竣工投产;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推进东南国际生活社区、商业街以及农民集中居住区等配套设施建设。虞山高新园要利用近城优势,依托国家电气机械产业基地,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完成注册外资2.5亿美元,到帐外资8000万美元;进一步完善功能布局规划,加快鑫源坊二期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展华二期、永佳管业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各镇工业集中区要合理定位,发挥特色,特别是要继续加强标准厂房建设,提高标准厂房租、售率,大力发展“标房经济”。

强化招商选资,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坚持“量质并举、内外并举、三产并举”的方针,按照“扩大规模、拓宽领域、创新方式、引导投向、调整结构、提高水平”的要求,切实提升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突出精细招商,建立健全以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生态影响为核心的项目评审筛选机制,引导外资投向新兴服务业、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品牌招商,加大对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特别是欧美企业以及世界500强企业的引进力度,优化资本来源结构。强化产业链招商,在鼓励落户企业增资扩产的同时,充分发挥现有产业群体和龙头企业的优势,下功夫引进产业链中的高端环节和各类研发机构,催发外资企业的“生根”活力。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努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促进外贸企业健康发展。引导外资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提高产品内销比例。鼓励企业大胆“走出去”,把增加境外投资与扩大产品出口、推动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继续扩大对内开放,积极引进国内著名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的民营企业。

注重自主创新,壮大民营经济发展规模。围绕“上规模、创品牌、强科技、促外向”,大力引导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加速扩张、高质发展。继续实施工业“333工程”,力争规模以上企业销售占全市总额的比重达到78%。重点培育一批龙头型民营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优质上市后备企业,积极培植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活力。深入推进品牌战略,力争再创5件(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注重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三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全年技改投入不少于100亿元。实施民营企业“上游引进”和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坚持走产学研联合之路,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支持民营企业申请专利和技术开发,大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全面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力争新创办一家国家级技术中心。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金融支持、社会补充的多元化融资体系。

二、以“主副两城”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着力完善综合功能,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能力。坚持“规划引领、建设强基、管理创优”的城市化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城市发展质量和特色,更加注重城市资源集聚和利用,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力争成为全国首批生态市。

加强规划建设,推动城市功能升级。以科学规划引导城市发展,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坚持走布局合理、城镇集聚、用地集约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编制好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启动常昆高速、绕城一级公路等高等级公路建设工程,实施常昆线等改造工程,推进苏通长江大桥南接线、沿江一级公路以及通港路、常浒线改造等工程建设。完善支线公路网和新城路网,建设开元大道西段,延伸海虞南路、香山北路、珠江路、闽江路、淮河路,实施黄河路、长江路街景改造,综合改造李闸路。加快文化片区、中央商务区、黄河路片区、昆承片区和谢桥片区建设,启动琴湖片区建设;建成一批星级酒店和高档写字楼,完成体育场建设工程。完善一批老城区防洪设施,增强城市防洪减灾能力;铺设天然气管道60公里,新增用户2万户;综合改造第二自来水厂,继续健全城乡区域供水网络。实施一批电力建设项目,确保220千伏周泾变、沙家浜变(扩建)、金桥变(扩建)建成投运。加快滨江新城建设步伐,推进滨江花园、中心医院、正大新城市广场等功能设施建设,启动滨江学校、五星级酒店及一批休闲娱乐设施建设。

发挥特色效应,优化城市生态环境。重视古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加快老城改造步伐,增强山水城一体的环境特色。积极启动县南街综合改造工程和琴川河传统民居保护带整治工程,推进虞山南路、西门大街和环城河南岸景观改造,抓好北门大街、书院街、环城路沿线地块建设,实施红旗南路拓宽改造工程,有效疏通老城区交通瓶颈。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切实增强生态环境承载力,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编制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建设环境安全应急机制,增强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臵能力。积极实施昆承湖、尚湖、琴湖整治工程,充分发挥“三湖”生态综合效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督促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完善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加快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城北污水处理厂再增加3万吨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各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确保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用,扩建南湖垃圾填埋场三期工程,加快启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建设;继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推进垃圾分类收集。深入实施“绿色细胞”工程,新增一批省级生态村,力争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迪拜奖。

坚持建管并重,丰富城市发展内涵。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抓好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宣传,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强化属地管理职能和综合行政执法,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继续加大“城市顽症”整治力度,使城市建设和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快城镇老住宅小区综合改造,着力提高社区和物业管理水平。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和交通畅通工程,不断完善城乡公交基础设施,逐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和出租车扩容步伐,努力让市民出行更方便、更安全。以构建资源节约型城市为目标,大力推广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技术,提倡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树立节约的好风尚。继续强化集约发展理念,坚持走布局集中、城镇集聚、用地集约的城市发展道路,使集约发展成为常熟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

三、以“山水人文”为纽带,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倾力打造休闲名城,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活力。

围绕服务业三年跨越计划,以增强服务业承载能力为着力点,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加快聚集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增创服务业发展新优势。

立足改造提升,搞活传统商贸流通。做大做强各类有形市场,加快招商城提升性改造步伐,推进国际汽配城二期工程、华东食品城等专业市场建设,力争正大新城市广场、恒隆广场等综合商贸中心建成投用。积极引进现代交易方式,在金融、物流等方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促进市场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网络,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着力构建老城传统商贸区、中央现代商务区、滨江新城商务区、中心城镇商贸区和农村社区商贸点等商贸服务网络,形成城乡联动发展的崭新格局。积极推动现代商贸业的扩张延伸,加快常客隆等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高、品牌效应好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加快推进欧尚、沃尔玛、大润发(扩建)等大型超市项目建设。优先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现有物流企业,加大保税物流园、高速公路道口物流园建设力度,加快益成、UPM、理文、耀皮等专用码头公用化步伐。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公司,努力构建技术设施先进、运转畅通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更好地适应长三角经济圈物流发展需求。

挖掘优势资源,推进旅游强市战略。牢固确立“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理念,以常熟独特的历史文化、山水环境和革命传统为底蕴,深入挖掘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大力构建以观光为主导、休闲为核心、商务为支撑的旅游产业体系。加强旅游项目规划建设,拓展景点景区内涵,推进沙家浜风景区主入口及商贸城、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迁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东扩千亩生态湿地和水乡摄影基地(二期)等工程;丰富虞山、尚湖、古城景区观光内容;加快启动琴湖、昆承湖景观建设和旅游功能延伸;超前谋划苏通大桥公园、天目岛等旅游项目的市场运作;加快开发更多的工农业旅游项目。抓好旅游要素建设,新建、改建一批高星级酒店,鼓励支持现有酒店扩建、升星,新增5家以上高星级酒店。积极培育旅游消费市场,大力发展旅游关联产业,充分展示本土旅游文化。继续开展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促销活动,积极发挥旅行社的地接作用,全力办好首届中国常熟沙家浜旅游节,进一步打响“沙家浜”等旅游品牌。激发投资活力,壮大新兴服务业态。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方式、经营理念,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完成服务业注册外资2.5亿美元,内资30亿元。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加强市场调控和行业管理,注重开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积极发展商务楼宇,加快培育工业房地产市场。积极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服务应用系统。切实加强与国内外会展机构、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积极承办各类会展活动。不断扩大服务业银企合作,探索建立项目融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经纪代理、劳务中介等服务业;不断完善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加快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便民服务体系。

四、以“富民安民”为根本,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致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按照统筹发展、利益兼顾的原则,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合力共建和谐社会。

突出三农优先,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精神,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三大重点,不断探索新型“三农”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更多的实惠。大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外向农业,注重培育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注重农业基地化、品牌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发展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强化粮食安全和畜禽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更好地接轨市场。加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逐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一免三补”政策;不断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互动机制,进一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切实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和可用财力。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启动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快试点小区建设;深化动迁安臵小区整治,实施特色村落保护整饰。统筹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大力推进农村“三清三绿”、农田水利、河道疏浚、路桥修缮、改水改厕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村镇建设质量和水平,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繁荣。

注重统筹兼顾,促进各项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社会建设,把科技创新的基点真正落到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上来。建立健全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制定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留学生创业园和研究生实践基地的载体功能,加快引进和培养各类紧缺人才。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步伐。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办学,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完成石梅小学(改扩建)、义庄小学(迁建)、明日星城小学(暂名)和“少年之家”建设。积极打造“文化常熟”,启动文庙、民间艺术馆、铁琴铜剑楼和翁氏丙舍保护修复工程,建成王石谷纪念馆;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推进实施农村文化设施“六个一”工程,丰富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力争1—2个镇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中心建设,承办好第15届世界杯跳水赛和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常熟赛区比赛等重要赛事。大力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省级卫生村覆盖率达到97%。深入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努力建设健康城市。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市、镇、社区三级基本医疗服务集团化、网络化体系,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巩固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将未参保的城镇居民纳入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范围,合作医疗保险参入率达到96%以上;创建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市。实施市一院、二院住院大楼扩建工程,建成市公共卫生中心。强化食品、药品和卫生监督管理,积极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设。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继续实施人口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开展形式多样的再就业援助活动,做好特困生推荐就业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切实提高就业率,完成各类劳动力培训10万人,其中再就业培训2万人。加快构建多层次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健全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合理权益。重点开展非公企业住房公积金催建催缴工作,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率。深入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实施少年儿童住院大病医疗保险。巩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成果,逐步扩展管理服务对象和项目。大力营造全民创业氛围,不断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引导民众自主创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土地换保障体系,每年从出让土地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解决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养老、医疗、住房和子女就学等问题,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围绕稳定大局,加强三个文明建设。深入贯彻《建设法治常熟实施纲要》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化法制宣传,完善民主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民主法制环境。深入开展“五五”全民普法活动和全民公德、诚信教育,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宣传推广全国文明村镇和单位的创建经验,着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大力开展各级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努力争创全国消费放心城市。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切实加大平安创建力度,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社会大防控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完善社会大调解机制,健全人民信访网络,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完善应急救援社会联动机制,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臵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五、以“执政为民”为宗旨,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服务发展本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建设责任型、进取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为目标,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行政能力建设,居安思危,开拓创新,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坚持廉洁务实树政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加大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促使公务员廉洁从政。深化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财政审计、公共工程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全体公务员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手,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珍惜民资民力,反对奢侈浪费,努力建设一支清风善政、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坚持高效服务出政绩。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软环境上来。全体公务员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解放思想、推进率先发展的能力,提高审时度势、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统领全局、促进和谐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公众、服务社会的本领。继续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行“一站式”办公和网上审批,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行政服务网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行无纸化办公,充分发挥网络服务功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强化政府目标管理,完善绩效考评办法,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健全社会监督制度,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坚持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社)务公开,积极做好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坚持诚信守法立政德。政府诚信建设的水平是社会和谐安康的标志。要加快建立包括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要进一步创新行政理念,完善行政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监督,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以及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不断汲取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进一步强化民本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工作措施应民而出,安危冷暖唯民而系,使我们的工作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考验。各位代表,常熟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更高起点上率先发展,在更高层次上科学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和谐发展,任务艰巨,使命崇高。让我们在中共常熟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常熟市虞山尚湖旅游区发展总体旅游策划

常熟市虞山尚湖旅游区发展总体旅游策划 本策划在对虞山尚湖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和促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托优势、借助机遇,积极合理开发其自身资源,努力将虞山尚湖度假区打造成一个山水城市互融、商务旅游互动、生态文化互联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一、战略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当代江南文化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为依托,将虞山尚湖旅游区打造成为“山水城”一体发展的复合多种产业的全国知名旅游区。

(二)主题定位

国家示范意义的生态人文走廊

世界交流价值的江南文化硅谷

(三)功能定位

体验当代江南文化的休闲旅游区

大生态环境下的商务会所集聚区

(四)开发策略

通过对总体目标的解读,我们相应提出了四大开发策略:

1、文化主导,打造“当代江南文化的示范区”

2、东连西承,成为“配套大上海,服务上长三角”的特色旅游功能区

3、山水城融合发展,推动常熟竞合旅游目的地的构建

4、封闭运营,凝聚旅游核心竞争力,打造全国5A景区

二、空间布局

虞山尚湖的多重定位,决定其必须从多角度进行空间布局。

(一)旅游功能角度下的布局——“一轴一廊三带”

一轴:山水链接轴

一廊:江南文化走廊

三带:山林养生带、都市商务带、湖泊休闲带

(二)产业体系角度下的布局——“复合旅游产业体系”的空间布局

三心串联:风景园林中心、历史遗迹中心、文化交流中心

组团集聚:会所组团、俱乐部组团、酒店组团、水街组团、朝觐组团、养生组团、古琴文教组团

填空布局:生态水产、艺术水田、采摘果林、体验茶田、观光花卉

(三)城市载体角度下的布局——“一心三瓣”的空间布局

一心:文化和服务中心

三瓣:商务休闲集聚区、文化创意集聚区、生态度假集聚区

三、项目策划

(一)旅游项目

虞山尚湖旅游区内旅游发展将呈现“一轴一廊三带”的纵横带状发展格局,其中,“一轴”核心项目包括“江南之心”广场、江南之星;“一廊”核心项目包括常熟文化会馆、“三千年”江南水镇、中华琴园、“忆江南”主题度假酒店群、常熟田;“三带”的都市商务带核心项目包括生态商务园、尚湖水城、商务俱乐部、水岸休闲中心,湖泊休闲带核心项目包括水上森林、主题岛屿、尚湖画舫,山林养生带核心项目包括吴王庙、虞山茶苑、虞山养心堂。

第四篇:桂林虞山公园导游词

寻觅圣帝足迹追踪千载文明

饱览山水神韵游憩虞山公园

虞山公园位于桂林市城北,因其园美庙灵、山奇洞幽,是桂林山水游览的开山地和桂林历史的渊源地。园内虞山、皇泽潭、韶音洞素有仙山、仙河、仙洞之名。四千多年前,华夏文明始祖之一的虞帝南巡曾到这里,秦人立庙纪念,延续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古往今来,祭祀帝者络绎不绝,使虞山和虞帝庙附丽着浓郁的儒宗文化色彩,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虞山公园的造园手法新颖,风格独树一帜,古今结合,东西兼容,精巧雅致,主要景点虞帝庙、怡沁园、三绝碑、五福塔、闻韶楼、韶音洞、九重天、美泉宫景景生辉,处处诱人。

虞山 在虞山公园内,叠彩区北极路东,漓江西岸,是桂林城北一座孤峰,海妃殉之。根据这个动人的古老传说,唐时在山下建虞帝庙,庙东宋人建南薰亭,把山叫做虞山或舜山。虞山西麓有南北对穿的南薰洞,又名韶音洞。曾是古老的地下河道。山崖上有唐韩云卿文,韩秀实书、李冰阳篆额的《舜庙碑》和宋朱熹作的《虞帝庙碑》等石刻。洞内有张式的《韶音洞记》,方信儒的《古相思曲》等。

韶音洞 在虞山西麓,为一南北对穿的古地下河道,高2~3米,宽5.5米,深105米,面积约720平方米。北洞前淙淙流水、阵阵松涛,交汇成韵,有如舜帝所制“韶乐”,因有韶音洞之名。张式《韶音洞记》云:“洞之深凡十有三丈,广二丈有奇。牖之外少西,有地隆然而高为台,可钓。明年秋,又于洞之左得小丘,平广爽垲,江出于旁,凡桂之山,瑰奇杰出者悉献其状。”明周进隆题“韶音洞”洞名,清俞徵题“薰弦”二字,都表达了洞的特色。

南薰亭 在虞山南山腰。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为张式创建,历代均有修葺。亭东可望漓江,南有松林,亭北山水交织,一派灵秀景象。抗战期间毁于战火,仅存遗址。昔日是谒舜庙从容游息、宴集之地。清人查淳《南薰亭诗》,“留题字满苔痕绿,古庙烟浮松影寒。此日登临无限恨,追思往事一凭栏”,诗人对今昔抒发无限感慨。如今,新建虞山大桥飞架漓江东西岸,车队如龙,古庙苍松将长青万古。

舜庙遗址 在市区虞山(又名舜山)南麓。虞山为桂林开发较早的名山之一,相传虞帝南巡曾到此山,故名虞山。并立庙纪念。庙建于何时无考。唐建中元年(780),朝议郎守尚书礼部郎中上柱国韩云卿,朝议郎守梁州都督府长史武阳县开国男翰林待诏韩秀实,京兆尹人李阳冰,曾合璧《舜庙碑并序》于虞山,此为记述舜庙最早的一方石刻,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朱熹作,《舜帝庙碑》云:“虞帝祠在城东北五里,而近虞山之下,皇泽之湾,盖莫详其始所自立,而有唐石刻辞在焉。南宋淳熙二年(1175)春2月,今直秘阁张侯式始行府事,奉奠进谒,仰视栋宇倾垫弗支,图像错陈造已淫厉。”于是“命撤而新之”。这是有记载的第一次修葺。此后,修葺之事历代均有。今殿堂,僧舍已废,遗址尚存。

广西桂平西山导游词 ·桂林导游词 ·星岛湖导游词 ·广西漓江导游词

虞山大桥 位于叠彩区虞山以东约400米的东环路和北环路与漓江相交处。1986年1月兴建,1988年2月建成,同年9月通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虞山桥是桂林市“七五”重点工程项目,为7墩2台等截面T型预应力简支连续公路桥,总长309.86米,宽20.5米,其中车行道15.5米,人行道2.5×2米;荷载汽--20级,拖--100级;最高通航水位按10年一遇洪水计,设计6级航道,通航净高4.5米。虞山桥是目前桂林市区横跨漓江4座公路桥中最大的一座桥梁,它的建成,沟通内外环线,实行人货车分流,不仅对缓减市区交通紧张、改善城市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桥型通透明快,结构简单实用,与四周景色相互补充,是一座十分美丽的景观桥。

第五篇:桂林虞山公园导游词

寻觅圣帝足迹 追踪千载文明

饱览山水神韵 游憩虞山公园

虞山公园位于桂林市城北,因其园美庙灵、山奇洞幽,是桂林山水游览的开山地和桂林历史的渊源地。园内虞山、皇泽潭、韶音洞素有仙山、仙河、仙洞之名。四千多年前,华夏文明始祖之一的虞帝南巡曾到这里,秦人立庙纪念,延续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古往今来,祭祀帝者络绎不绝,使虞山和虞帝庙附丽着浓郁的儒宗文化色彩,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虞山公园的造园手法新颖,风格独树一帜,古今结合,东西兼容,精巧雅致,主要景点虞帝庙、怡沁园、三绝碑、五福塔、闻韶楼、韶音洞、九重天、美泉宫 景景生辉,处处诱人。

虞山 在虞山公园内,叠彩区北极路东,漓江西岸,是桂林城北一座孤峰,海妃殉之。根据这个动人的古老传说,唐时在山下建虞帝庙,庙东宋人建南薰亭,把山叫做虞山或舜山。虞山西麓有南北对穿的南薰洞,又名韶音洞。曾是古老的地下河道。山崖上有唐韩云卿文,韩秀实书、李冰阳篆额的《舜庙碑》和宋朱熹作的《虞帝庙碑》等石刻。洞内有张式的《韶音洞记》,方信儒的《古相思曲》等。

南薰亭 在虞山南山腰。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为张式创建,历代均有修葺。亭东可望漓江,南有松林,亭北山水交织,一派灵秀景象。抗战期间毁于战火,仅存遗址。昔日是谒舜庙从容游息、宴集之地。清人查淳《南薰亭诗》,“留题字满苔痕绿,古庙烟浮松影寒。此日登临无限恨,追思往事一凭栏”,诗人对今昔抒发无限感慨。如今,新建虞山大桥飞架漓江东西岸,车队如龙,古庙苍松将长青万古。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下载常 熟 市 虞 山 政 府 工 作 报告20120311(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 熟 市 虞 山 政 府 工 作 报告20120311(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爬虞山(写写帮推荐)

    爬虞山 十月一日一大早,我们乘着爸爸的汽车去游虞山。 我们来到了常熟的虞山,那里的风景真好啊!我们先从山脚下开始往上爬。还没爬多久,我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我们休息了一会......

    江苏虞山剑门导游词

    虞山,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古称乌目山,横卧于常熟城西北,如下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苏虞山剑门导游词,仅供参考!各位游客们,欢迎诸位来江苏虞山参观游览,虞山为江苏省常熟市境内的一座山......

    《游虞山记》原文及翻译

    导语:《游虞山记》这篇文章写虞山之景,无论描摹近石远山,还是写苍烟渺霭,都具有诗情画意,体现了作者状物写景的功力。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游虞山记》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学习......

    常熟市海虞中心小学2013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共5篇)

    常熟市海虞中心小学(辅导组)德育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虞山园区小学德育工作计划(精选5篇)

    世茂实验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常熟市教育局德育工作要点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虞山环保宣传活动总结0(5篇材料)

    虞山环保宣传小结 活动总结 一.基本格式 (1)标题:一般是根据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

    常熟虞山杯优质工程奖评审办法

    常熟市“虞山杯”优质工程奖评审办法 (2017年修订)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推动建筑业施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争创名牌工程,提高建设工......

    常熟市公安局

    常熟市公安局 常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常熟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熟公交发[2006]1号关于在全市车辆单位中继续开展争创三“十佳”活动暨交通安全管理“双向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