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江西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评审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安全评价报告及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评审工作,确保评审工作的客观、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订本评审细则。
受江西省安监局委托,江西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评审工作。
一、适用范围
1、由省安监局负责审批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及其它行业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
2、由省安监局负责审批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其它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3、由设区市安监局委托审查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其它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二、评审程序
1、申请:建设单位向省安监局提出申请,将申请材料报送省安科中心综合部,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报时所需提交的材料见
附件1。
2、受理:省安科中心综合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企业提供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当场向建设单位出具受理通知书(见附件2);对申请材料不齐的建设项目予以一次性告知,当场向建设单位出具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见附件3);对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当场向建设单位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见附件4)。
3、流转:省安科中心综合部受理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评审申请材料后,1个工作日内转交到省安科中心评审部,并办理交接手续(见附件5);评审部根据申请材料的具体内容,提出拟办意见,并填写流转抄报单(见附件6),报评审部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同意,2个工作日内以电子版的形式转报省安监局相关业务处室,业务处室提出相应的审核意见。审核后的抄报单应以书面形式打印,由省安科中心技术负责人、业务处室负责人签字确认。省重点工程项目业务处室还应报省局分管领导审定。
4、评审
(1)评审的组织
根据确认后的抄报单,综合部根据时间要求做好评审会准备工作;评审部根据安排告知局相关业务处室、市县安监部门、建设单位和评
价单位(或设计单位)派员参加评审会(见附件7),并在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评审,同时,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应在评审会前3~5天送达评审专家,给专家充分的时间熟悉评审材料。
(2)参会人员的要求
评审会由安科中心主持,参加评审会的人员应包括业务处室相关人员(原则上1~2人)、市县安监部门相关人员、省安科中心相关人员、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项目负责人或报告编制人以及建设单位主管安全的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设项目验收评价报告的评审会议还应有设计单位(含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加。省重点项目或投资较大的建设项目请省局分管领导出席。
(3)评审结果的处理
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评审会由省安科中心主持,并做好评审会议记录。
评审会专家组根据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编写质量和提供的评审材料,并结合生产现场情况(适用于验收评价报告评审),提出评审意见(见附件8),并作出通过、原则通过、不予通过的评审结论:
①评审通过的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省安科中心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评审意见书(见附件9),并将相关材料转送业务处室(特殊情况除外);
②评审不通过的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省安科中心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评审告知书(见附件10),并将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退回评价机构(或设计单位)重新编制;
③对评审原则通过,需要修改的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省安科中心2个工作日内出具评审告知书,并将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退回评价机构(或设计单位)修改;评价机构(或设计单位)应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对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进行修改完善,并在规定时间内将修改后的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交省安科中心综合部,综合部应做好登记记录,并在1个工作日内将材料移送评审部,评审部在3个工作日内安排原评审专家组组长(或省安科中心技术负责人)对修改的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进行审核,如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修改合格,省安科中心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评审意见书,并将相关材料转送业务处室(特殊情况除外);对于修改不合格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评审部则应做好记录,退回督促评价机构(或设计单位)继续修改完善。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
设计专篇)再次修改仍不能通过省安科中心的审查,评审部则应做好记录,退回评价机构(或设计单位)重新编制。
④对评价报告中项目组成员、技术负责人、技术专家存在非亲笔签名、评价报告内容与实际不符、安全评价结论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认定为“符合”、安全评价报告存在重大疏漏等出具虚假证明或者虚假评价报告行为的,必须书面抄报规划科技处。
三、修改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时间要求 安全预评价报告(设立评价报告)的修改期限为7个工作日;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修改期限为15个工作日;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可根据建设项目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确定修改期限,但最晚不应超过180天。
评价机构(或设计单位)修改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时间超过上述时限,由此产生的后果由评价机构(或设计单位)全部负责,如因被评价单位整改不到位,导致评价报告超过时限的,由被评价单位负责。
四、专家的确定
按评审要求,将专家库专家按专业分组;根据专业对口的原则,由省安科中心、局监察室和规划科技处共同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进行评审。专家组一般由单数专家组成,人数为3-7人,专家
人数的多少根据建设项目投资额或风险程度的大小而定。
注:在随机抽取评审专家制度实施前,仍由省安科中心评审部根据项目的情况挑选专家,报评审部负责人或省安科中心总工批准,省重点项目报省安科中心负责人批准。
五、公示公告
省安科中心根据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每月评审情况,定期在省安监局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上公布当月的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评审结果。
六、实施时间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市安监局委托安科中心进行评审的项目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二篇:加油站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加油站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1.0.1 为了在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统一技术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汽车加油站、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和汽车加油加气合建站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1.0.3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和施工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 语 3 一般规定
3.0.1 向加油加气站供油供气,可采取罐车运输或管道输送的方式。当压缩天然气加气站采用管道供气方式时,不应影响管网其它用户正常使用。
3.0.2 加油站与液化石油气加气站或加油站与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可联合站。3.0.3 加油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3的规定 4 站址选择
4.0.l 加油加气站的站址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并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4.0.2 在城市建成区内不应建一级加油站、一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
4.0.3 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油加气站.宜靠近城市道路,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
4.0.4 加油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4.0.4的规定。
表4.04 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m)4.0.5液化石油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的液化石油气罐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小于表4.3.5的规定。
4.0.6液化石油气加气站以及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液化石油气卸车点、加气机、放散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4.0.6的规定。5 总平面布置
5.0.1 加油加气站的围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5m以及小于或等于表4.0.4至表4.0.7中的防火距离的1.5倍时,相邻一侧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2m的非燃烧实体围墙。
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大于表4.0.4至表4.0.7中的防火距离的1.5倍,且大于25m时,相邻一例应设置隔离墙,隔离墙可为非实体围墙。
面向进、出口道路的一侧宜设置非实体围墙,或开敞。5.0.2 车辆入口和出口应分开设置。
5.0.3 站区内停车场和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l 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sin,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m。
站内的道路转弯半径按行驶车型确定,且不宜小于9m;道路坡度不应大于6%,且宜坡向站外;在汽车槽车(含子站车)卸车停车位处,宜按平坡设计。3 站内停车场和道路路面不应采用沥青路面c 5.0.4 加油岛、加气岛及汽车加油、加气场地宜设罩棚,罩棚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其有效高度不应小于4.5m。罩棚边缘与加油机或加气机的平面距离不宜小于2m。
5.0.5 加油岛、加气岛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l 加油岛、加气岛应高出停车场的地坪0.15~0.2。2 加油岛、加气岛的宽度不应小于1.2m。
加油岛、加气岛上的罩棚支柱距岛端部,不应小于0.6m。5.0.6 液化石油气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上罐应集中单排布置,罐与罐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2 地上罐组四周应设置高度为1m的防火堤,防火堤内堤脚线至罐壁净距不应小于2。
埋地罐之间距离不应小于2m,罐与罐之间应采用防渗混凝土墙隔开。如需设罐池,其池内壁与罐壁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m。5.0.7 在加油加气合建站内,宜将柴油罐布置在液化石油气罐或压缩天然气储气瓶组与汽油罐之间。
5.0.8 加油加气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5.0.8的规定。6 加油工艺及设施 6.l 油 罐
6.1.l 汽车加油站的储油罐应采用卧式钢制油罐。油罐所采用钢板标准规格的厚度不应小于5mm。钢制油罐的设计和建造,应满足油罐在所承受外压作用下的强度要求。
6.1.2 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应埋地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6.1.3 油罐的外表面防腐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川O7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不低于加强级的防腐绝缘保护层。
6.1.4 当油罐受地下水或雨水作用有上浮的可能时.应采取防止油罐上浮的措施。
6.*5 油罐的人孔。应设操作井。当油罐设在行车道下面时,人孔操作井宜设在行车道以外。
6.* 6 油罐的顶部覆土厚度不应小于*.5 m。油罐的周围.应回填于净的沙子或细土.其厚度不应小于03m。
6.1.7 对建在水源保护区内以及建在地下建筑物上方的埋地油罐,应采取防渗漏扩散的保护措施,并应设置港漏检测设施。
6.1.吕 油罐的各接合管.应设在油罐的顶部,其中出油接合管宜设在人孔盖上。
6.1.9 油罐的进油管,应向下伸至罐内距罐底0.Zm处。
6.1.10 当采取自吸式加油机时.油罐内出油管的底端应设底阀。底阀人油口距离罐底直为0.15~0.Zm。
6.1.11 油罐的量油孔应设带锁的量油帽.量油帽下部的接合管宜向下伸至罐内距罐底0.Zm处。
6.1.12 一、二级加油站的油罐宜设带有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计。6.工艺系统 6.2.1 油回车卸油必须采用密闭卸油方式。6.2.2 汽油罐车卸油宜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6.2.3 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油罐车上的油气回收管道接口,应装设手动阀门。
二 密闭卸油管道的各操作接口处,应设快速接头及闷盖。宜在站内油气回收管道接口前设手动阀门。
加油站内的卸油管道接口、油气回收管道接口宜设在地面以上。4 油罐应设带有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计。6.2.4 加油机不得设在室内。
6.2.5 加油站宜采用油罐装设潜油泵的一泵供多机(枪)的配套加油工艺。6.2.6 当采用自吸式加油机时,每台加油机应按加油品种单独设置进油管。6.了7 加油枪宜采用自封式加油枪,流量不应大于601/min。
6.入巴 加油站的固定工艺管道宜采用无缝钢管。埋地钢管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在对钢管有严重腐蚀作用的土壤地段直埋管道时,可选用耐油、耐土壤腐蚀、导静电的复合管材。
6·2.9 油罐车卸油时用的卸油连通软管、油气回收连通软管,应采用导静电耐油软管。连通软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
6·2·10 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成埋地敷设,且不得穿过站房等建。构筑物。当油品管道与管沟、电缆沟和排水沟相交叉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渗漏措施。6·2·11 与油罐相连通的进油管、通气管横管,以及油气回收管,均应坡向油罐,其坡度不应小于2%。
6.2.12 油品管道系统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0.6MPa。
6.2.13 埋地工艺管道外表面的防腐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浊控制工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不低于加强级的防腐绝缘保护层。
第三篇: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采用的安全设施和措施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采用的安全设施和措施
新乡市朱振尧高级工程师 2014.10.2 1总图布置和建筑设计安全措施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运输、装卸、道路设计、消防通道等措施;
2.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及耐火等级、安全疏散和防火防爆等措施。
3.工艺、设备和自控安全措施各生产单元过程针对各类危险、有害因素所采用工艺的安全措施,设备选型、设备布置的安全措施;
4.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主要特种设备设计安全措施;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及重要部位的参数的测量、报警、自动联锁保护,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停车的安全控制措施;
5.工艺和装置中安全设施的配备,如:选用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和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可燃气体探测报警装置的配备等,操作控制室的安全防护。
6.电气安全措施电源及供电系统可靠性;供电安全措施; 7.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类别、等级、范围选择电气设备; 8.各单元的防雷、防静电,事故照明等设施。
9.消防设施和措施阐述厂区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等设计。10.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安全措施;设备管道的密封措施和防腐措施;
11.对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采取的风向标、防毒器具、劳动保护用品等安全措施。
12.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色、安全周知卡,防烫保温绝热措施,防护栏杆、检修平台、围栏等防高空坠落、跌落措施;防机械伤害措施;按规范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应急防护用品等。
第四篇: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格式
1、封面。主要有建设单位名称、建设项目名称、安全设施设计专篇报告名称、设计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设计单位经办人签字、设计单位联系电话、设计单位公章以及日期。
2、安全设施设计工作人员组成。主要包括安全设施设计工作的负责人、编制人、审核人、审定人的姓名、专业名称以及亲笔签名。
3、目录。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篇幅一般都很长,应该在目录中标明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具体位置,以便审阅和查找。
4、非常用的术语、符号和代号说明。
5、正文。
5.1、设计依据。主要有作为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国家、地方政府和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范;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意见以及其它有关文件或资料。
5.2、项目概况。主要有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技术路线、工艺流程简述;主要原辅材料和中间产品、产品(含副产品)的名称和用量或产量及储存方式、储存规模;主要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材质、数量和主要特种设备等。
5.3、项目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主要简述项目所涉及到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自然条件和周边环境对项目的影响;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4、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和建议采纳情况说明。包括对已采纳以及未采纳的安全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和建议都应作充分的论证说明。
5.5、采用的安全设施和措施。包括总图布置和建筑设计安全措施;工艺、设备和自控安全措施;电气安全措施;消防设施和措施;防毒措施以及其它安全措施。
5.6、可能出现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主要包括装置、设施中高风险的部位及其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预案的制定等);事故状态下危害物质的控制和处理等。5.7、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
5.8、安全设施投资概算。主要包括主要安全设施投资;检测装备和设施投资;安全教育装备和设施费用;事故应急防护费用等。5.9、结论和建议。主要是简述采取的安全措施与国家标准规范的相符性,可能达到的安全效果;以及对对生产设备、特种设备订购或制造质量、安装要求的建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人员素质要求、安全培训要求等安全管理措施的建议等。
6、附件。包括项目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重大危险源分布图等的附图,以及安全设施设计常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范。
第五篇: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评分表
一、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选址及其周边环境的文字说明、图、表是否齐全、清楚;选址及总平面布置是否与设立审查阶段的选址一致,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的规定。
2、对建设项目的产品方案、主要工艺技术和装置、设备设施等情况的概述是否全面、准确,工艺流程介绍是否详细(包括文字描述、化学反应方程式、副反应、吸热放热情况等)。
3、建设项目的主要技术、工艺(包括技术方案,工艺操作参数,工艺操作难易程度,水、电、汽、风消耗,自控水平等)和国内、外同类建设项目水平对比,对比结果是否可行。是否对建设项目选用的技术、工艺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国内首创的建设项目,是否提供中试或者工业化试验的鉴定报告,是否组织专家论证其安全运行情况。
4、是否明确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和生产和储存规模、运输量、贮存天数等,能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是否明确主要原料、辅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的名称、数量等。
5、工艺流程和主要装置(设备)和设施的布局及其上下游生产装置的关系是否描述准确、全面,总平面布置中各功能分区设计是否合理,按照厂区地形、风向、上下游
关系布置的合理性,防爆区划分、安全防火间距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的要求。是否列表说明平面布置内各建(构)筑物、装置、设施等相互间的设计距离及其与法规、标准的符合性。
6、建设项目配套和辅助工程,如土建、供排水(包括清净下水)、供配电、供汽(气)、供冷、脱盐水、消防、防雷防静电、通风等工程的能力、来源等,是否完整并满足要求;特别是涉及到项目安全保障的工程,其供应是否安全可靠;不在设计范围内需依托原有装置、设施的内容,能否满足建设项目的安全要求。
7、主要装置(设备)和设施名称、型号(或者规格)、材质、数量是否设计齐全;是否提供了特种设备及主要安全附件一览表并全面、清晰;是否对选用的主要装置、设施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建设结果是否表明安全可靠;是否存在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是否按国家及省有关规定哪些了相关设计并达到规定要求。
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1、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危险类别、理化性能指标和相关数据是否齐全,有无数据和信息来源。是否列表说明闪点、沸点、爆炸极限、密度、火灾危险类别、毒物等级、接触限值等主要数据。
2、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是否全面正确,是否列表明确
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是否明确工艺条件发生变化(或异常情况)时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以及防范措施,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固有危险程度和风险程度的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是否全面,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产生的最大污水数量的预测是否准确。
三、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和建议采纳情况说明
1、是否列表明确安全评价报告中(包括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引用的和安全预评价报告补充的)每项安全对策与建议的落实情况。
2、是否说明未落实或者部分落实的每项安全对策与建议的论证情况或者理由。论证情况或者理由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的规定。
四、采用的安全设施和措施
1、是否详细列出建设项目设计中所采用(取)的全部安全设施,是否符合《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要求。
2、每个安全设施是否符合或者高于国家现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标准,设计深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明确者借鉴国内外同类建设项目所采取(用)的安全设施。
五、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对应急救援组织设置及应急救援人员的或配备、消防队伍的依托或建设、应急救援器材的配备情况、应急救援措施的介绍是否清楚,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符合项目实际。
六、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
建议的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数量及其条件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湖南安全生产条例》等法规规定。
七、安全设施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安全设施投资、和分类投资概算以及投资比例的计算内容是否全面、正确。
八、结论和建议
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安全条件和与周边的安全防护距离;建设项目选用的技术、工艺安全性;建设项目选用的主要装置、设施安全性; 建设项目采用(取)的安全设施水平等五个方面是否具有明确结论,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2、是否根据国、内外建设项目特别是同类装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情况和趋势,从主要装置、设施和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的订购; 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主要原辅材料的选择; 投入试生产(使用)后的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九、附图、附件
1、附图、附表和有关的分析情况和过程是否齐全、有效。附图是否符合施工图深度要求,并有设计人员签字、签章。总平面布置图是否规范,是否有设计人员签字、坐标或相关尺寸、风玫瑰图或指北针、设备设施一览表等内容。周边环境关系位置图是否明确建设项目于四周相邻单位、居住区或村庄、道路等的方位及距离。
2、设计依据是否全面、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