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郑州市卫生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4 03:3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郑州市卫生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郑州市卫生工作报告》。

第一篇:2011年郑州市卫生工作报告

抢抓机遇 奋发有为 开拓创新 努力推动全市卫生工作跨越发展

——在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顾 建 钦(2011年1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市委九届二十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及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2010年的卫生工作,分析当前卫生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安排部署2011年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市卫生系统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奋发努力,务实开拓,推动我市卫生事业实现新跨越、新发展。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多次听取专题汇报,赵市长作出重要批示,刘市长稍后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下面,我就2010年工作回顾和今年的卫生工作安排谈三点意见:

一、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卫生工作实现提速发展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卫生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三具两基一抓手”和“两转两提”的实践要领,紧紧围绕“固本强基建机制,深化改革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优先公共卫生,重视城乡基层,重点做好十项工作,扎实办好十件实事,保持和巩固了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医改工作取得新突破。2010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前启后、克难攻坚的关键一年。各县(市、区)、各单位强化责任,加大力度,突出重点,稳步实施,五项重点改革取得新突破。新农合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全市参合农民达418.04万人,参合率98.08%。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58.44元,大病补偿封顶线提高至6万元,所有的县(市、区)开展了门诊统筹。截止12月底,全市新农合累计补偿费用近6.0亿元,享受补偿的参合农民922.55万人次,享受补偿封顶线6万元的56人,统筹基金支付率95.79%。扩大新农合定点医院直补覆盖面,试行异地就医直补,推进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使患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农村儿童90%的医疗费用通过新农合和大病救助得以保障,参合农民受惠度明显提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郑州市作为全省首批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城市,从2010年3月1日起在全市113家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并纳入新农合报销药物目录,报销比例比其他非基本药物提高10个百分点。基层医疗机构出现次均费用下降,就诊人次上升(一降一升)的良好局面,药占比同比下降4.54个百分点,让利城乡居民1700余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探索推行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和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和发展。新建、改扩建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781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并配备必需的基本医疗器材和设备。2008年以来,累计投资2.2亿元建成2099所,全面实现用三年时间村村建有标准化卫生所的目标。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55个,占全省总数的15.74%。“片医负责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50个,其中新建23个,组建片医小组588个,服务居民达280.5万人,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积极开展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和进门店、进单位等服务活动,2010年社区门诊人次达到354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70余万人次,片医服务更加深化、更加规范、更受欢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和参与度明显提高,桑国卫副委员长、张茅书记等国家及卫生部领导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成功举办首届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实践论坛暨郑州市“片医负责制”服务模式观摩交流大会,郑州“片医负责制”服务模式向全国推广,人民日报要闻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给予宣传报道。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加快绩效工资政策落实和探索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的同时,为全市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5210个,选拔126名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对口支援13家县级医院、11家乡镇卫生院,推广适宜技术32项,安排全科医师转岗培训250人,对428名乡镇卫生院、3218名村医、535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开设“郑州卫生健康大讲堂”1342场次,受众25万人次。持续开展“万名医护送健康”活动,组织义诊宣传2000余次,参与医护人员2.5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20万份。实施全民健康普(检)查工程,全市城镇、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率分别为67%、84.48%。为全市60岁以上低保老人发放免费体检卡4.03万张,体检3.75万人,体检率93.2%,建档率达100%。9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完成贫困白内障手术3300例;免费为15岁以下儿童接种乙肝疫苗13.7万人;免费为农村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4.36万人,宫颈癌筛查13.8万人;为农村生育妇女补服叶酸6.8万人;6.97万农村孕产妇享受住院分娩补助,农村住院分娩率为98.84%;开展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监测孕妇尿碘3.2万份。认真做好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积极落实HIV阳性育龄妇女随访工作责任制。公立医院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精心组织,科学制定《郑州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评审通过《郑州市市域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并正在申请立法。评估论证《郑州市医疗卫生单位特色专科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竞相发展。以政府令形式出台《郑州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建立并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促进医患和谐。在市属5家三级医院开展了10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率先实施联合预约诊疗服务,预约医院达15家,1882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进入预约库,涉及专业多达50余个,预约就诊率达86.28%。

(二)重大疾病防治扎实有效,防控能力得到提升。国家免疫规划11种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152.51万人,接种率为98.28%,麻疹发病率同比下降60%。完成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全市DOTS覆盖率达100%,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达92.3%。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覆盖12个县(市、区),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措施覆盖率90%以上,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随访及时率98.32%。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实现预期目标,防止了暴发流行。全市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法定传染病报告数同比减少1.02万例,发病率降低15.2%。在全市295家乡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设立1895名专兼职控烟监督员,强力推进控烟工作,确保控烟效果。启动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在全市295家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实行网络直报,漏报率低于2%。在52家二级以上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市、县(区)两级疾控机构建设速度加快,人员培训力度加大,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卫生监督和应急救援保障及时高效。率先推行卫生监督检测信息公示与发布制度,组织3次新闻发布会,发布涉及9类15项500余条卫生监督检测信息,取得良好社会效应。全面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全市5921家公共单位已实施量化分级管理3879家。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净化医疗服务市场环境,共查处无证行医案件1790起,行政处罚案件455起,依法移送涉嫌非法行医案件92起。着力整顿“五小”门店,全市7638家小饭店、2703家小理发店、627家小旅店整治达标率达98%,确保了卫生城市创建复审成果。职业卫生、精神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趋于规范,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开展卫生监督工作进农村、进社区活动,丰富延伸服务内容。实施卫生监督系统内部执法稽查,完善培训和监督考评机制,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完善《郑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市级预案9部,修订细化各级各类预案392个。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导机构和专家组,组建43支共724人组成的卫生应急队伍。为全市所有急救站配备381辆急救摩托,解决交通拥堵和乡村交通不便难题,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开展京港豫三地2010“平安1号”、“平安河南”紧急医疗救援演习和技术大比武活动,提高快速有效应对能力。全年共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起,重大事故519起,及时率达到了100%,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完成拜祖大典、郑开国际马拉松等80余次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先后组织两批共计22名心理卫生专业人员赴深圳富士康集团提供心理援助,对2.8万名员工进行了心理评估筛查,直接实施心理干预1498人次,赢得了社会充分肯定。

(四)医疗服务实现量与质的扩增。一是紧抓项目建设,实现量的扩增。占地120亩、建筑面积5.2万m2、总投资1.77亿元的市七院顺利搬迁,填补了东区无公立医院的空白。市疾控中心迁建工程完工并将于近期实施搬迁,市儿童医院东区医院、市二院眼科病房楼、市九院老年关爱和精神心理病房楼、中牟县人民医院新址、新密市中医院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市三院、市十院整体迁建工程完成立项。二是强化规范管理,实现质量提升。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强化“三基”与“十大指标”监管,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整体业务素能。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血液管理,郑州市连续六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临床用血连续12年100%来自无偿献血。做好医疗机构、技术、人员准入工作,开展医疗服务大会诊活动,坚持“四不放过”,切实抓好医疗安全。三是完善中医网络,推广适宜技术。注重中医药保护、传承与培养,加快编撰《郑州市中医良医、良方手册》,培育21世纪中医高端人才。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实施中医“三名三进”和“治未病”健康工程,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

(五)卫生人才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实施“五个三”工程效果明显。2010年引进博士及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才105名(其中博士24名,副高级职称以上81名),硕士361人。目前全市卫生系统拥有博士54人,硕士987人,占18个省辖市总数的1/3,3家医院获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3名同志获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431人成为郑州市科技创新骨干,11人获得河南省卫生科技中青年创新人才称号。5家医院院士工作站获得认定批准,5个实验室被批准为市重点实验室。开展市级以上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36项,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56项。“三项基金”发挥作用,10项博士创业和高端人才培养项目得到基金支持,总计88万元。

(六)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保障到位。顺应改革要求,及时转变职能,成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办公室,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责。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建立了食品安全隐患排查、经常性督查和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周报制度。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共查处食品违法案件90起,依法取缔无照经营户168家。加大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原料的整顿力度,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全年共组织抽检粮食、肉制品、豆制品、乳制品、冷饮等16类食品3361批次,抽检果蔬、水产品134.4万批次,合格率为99.92%,完成了承办的省十大民生工程相关工作,全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全市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七)卫生思想文化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是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卫生先锋岗,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人民健康好卫士”为主题,在全系统133个基层党组织、4900余名党员中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新活动内容与载体,服务群众,推动发展。选树了一批以张褒佳、李新荣、刘恒亮、周国平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引领了行业正风正气。二是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素能,组织领导干部“五个一”读书竞赛及自主选学活动;开展高端培训,组织核心管理团队集中学习10次,组织98名护理管理人员赴香港学习,7期卫生管理、疾病控制、医政管理、应急处置等专业近300名管理人员赴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培训。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组织推荐74名县处级后备干部,调整配备17名副县级单位班子成员和局机关17名科级干部;探索选人用人机制,市属单位1144名同志通过“四推荐、两考试、六公开、一票决”的办法走上中层岗位。四是加强新生经济机构党组织建设,指导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郑州晚晴老年病医院等5家民营医院建立党支部,促进民营医院健康发展。五是深化“六型”机关创建,推行绩效考核,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两个不允许”等要求,提高机关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省政府优化办对我局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专题表彰。六是进一步规范医疗设备采购和工程招标。2010年,招标涉及总金额2.24亿元,共压减节资 5646.72万元,节资率25.24%。七是积极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成功举办2000余人参加的第六届“天使杯”职工运动会,成立卫生系统文化协会,筹办春节文艺晚会。八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对基层卫生建设,片医负责制模式,卫生政风行风成效,白衣天使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学习推广。与郑州电视台合作,制播《健康郑州》162期,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提升郑州卫生品牌形象。九是加强党风廉政及行风建设。开展“大教育、大自查、大讲评、大督查”活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卫生部就郑州做法开展专题调研,并向全国推广。创新“万名医护送健康”系列便民惠民服务,在省、市组织的民主综合评议政风行风中,连续三年保持前位。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各项卫生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持续了连续多年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十一五”期间,居民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人均期望寿命由“十五”末的73.8岁提高到75岁,婴幼儿死亡率由 8.95‰下降到5.2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0.42‰下降到6.40‰,孕产妇死亡率由40.57/10万下降到21.27/10万。卫生资源总量显著增加,卫生总投入202.58亿元,医疗卫生机构1346家,床位数42971张,增长46.68%;卫生人员57633人,增长24.66%;平均千人口医师2.11人,千人口护士2.44人,千人口病床5.71张。我们克服了前所未有的不少困难,解决了基层基础的不少问题,建成了惠及民生的不少项目,办好了群众欢迎的不少实事,医疗卫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广大群众普享发展成果。

总的来说,“十一五”我市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同寻常,取得的成绩也不同寻常,这得益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得益于我们将卫生工作紧扣民心、适逢民意;得益于我们系统上下团结协作、求真务实。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与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帮助的结果,更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卫生局党委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向社会各界、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卫生事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卫生投入总体不足、资源布局还不均衡、人才梯次不够优化、疾控防治难度加大、食品安全形势严峻、趋利性医疗行为和道德风险并存,公卫服务有失公平、卫生信息化建设滞后等短板问题依然存在,个别干部在思想和作风方面还存在因循守旧、创新不足、效率低下、不具体不深入等突出问题。这些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着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实现卫生事业发展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攻坚时期,也是必须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卫生工作,以转变发展方式带动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强化公卫优先发展战略,重心下移城乡基层,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全面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第一,要拉高发展坐标。到“十二五”末我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5.5岁,婴儿死亡率5‰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以下,孕产妇死亡率20/10万以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将更具可及性,更趋公平性。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增加1/3,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6.5张,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覆盖率达99%。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比例低于30%;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不高于五年平均发病率,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8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医疗卫生资源规模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各项指标适应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凸显省会郑州卫生发展地位。

第二,要认清发展形势。一是认清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工作形成的大环境。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给人类自身的健康问题将带来更大影响;由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变化,重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不断发生,都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威胁和挑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追求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对医疗保健需求更高、更趋多样化,对看病就医等卫生服务的要求更加关注、更加敏感,要多投入。二是认清经济社会发展给卫生工作带来的好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使各级党委、政府对卫生工作空前重视,持续增长的综合国力和地方经济使政府对卫生的投入空前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行使卫生政策支持体系空前到位,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使社会各界对卫生的关注与支持空前高涨,“十一五”的健康快速发展所积淀的宝贵经验都为新时期卫生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三是建设“郑州都市区”的战略构想对卫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战略构想,提出“加快发展、倍增发展”的目标和“注重运作、首问负责、两个不允许、联审联批、先路条后手续”等一系列关键词,对我们固有的思想模式、工作习惯、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三,要抢抓发展机遇。“机遇并不常有,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机遇不但来自客观存在,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自身作为。应对危机是机遇,突破风险是机遇,破解难题是机遇,敢于负责、勇于创新也是机遇。”卫生事业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诸多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挑战中寻找机遇,顺势而上,谋求发展。一是抢抓政策机遇。党的十七大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国家把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新的医改方案更是对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掌握政策精髓,找准突破口,寻求大发展。二是抢抓市场机遇。《国务院关于鼓励民营资本发展卫生事业若干规定》的出台,郑州宜居健康城的战略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卫生的热潮,都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我们找准定位,创新思路,注重运作,寻求项目,争取投资,快速发展。三是抢抓郑州都市区建设机遇。2011年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以“民心促发展、以民生促跨越”,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都将是空前的,这对我们强基层、投公卫、搞倍增、促发展将是一个绝佳机遇期。

第四,要转变发展方式。立足服务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搞好布局规划和资源整合,增强卫生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立足民生健康,民心民愿,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夯实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基础。立足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加大全民健康知识宣教力度,增进公众健康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立足于重质量、保安全,加快培育郑州医疗卫生学科建设,发展有特色、有拳头、有品牌;立足项目带动,上大项目,大上项目,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倍增。立足优先培育高素质卫生人才,改革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体制机制,强化人才储备,推动科技创新,构筑郑州卫生人才大厦。

第五,要营造发展环境。环境是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以提质提效为重点,持续改善卫生行政服务环境。通过优化办事流程,规范行政行为,强化监督考核,畅通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渠道,提升机关服务群众、服务重大项目、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及品次;以实施倍增工程和推行精细化管理为重点,持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为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提供就医环境怡人、医疗技术精湛的健康保障服务;以促进医患和谐为重点,营造齐心协力助推卫生工作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六,要提升发展能力。卫生工作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工作任务依然异常繁重,这就需要我们,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从根本上提高掌控推动卫生发展的能力。一是要强化大局意识,提高政治辨别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已成为最大的政治问题,卫生即民生,卫生工作已不单纯是防病救人,而是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看待现在的卫生工作,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辨别力。二是要强化运作意识,提高运作能力。运作即是如何做事、如何办事、如何成事。各级各部门要把运作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用运作来激发活力,提高创造力,强化执行力。要在看似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干成让人刮目相看的项目,在一些看似不能做成的事上创造出奇迹。三是要强化学习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新时期、新事物、新规律,呼唤新知识,渴求新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同志要与时俱进,革除旧的学习理念,创新学习方式和手段,瞄准前沿、瞄准高端、瞄准动态、瞄准需要去搞学习研究和工作调研,以提升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驾驭市场经济、管理内部事务和狠抓落实执行的能力。

三、凝心聚力,务实创新,促进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现医改近期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起步之年。今年我市卫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九届二十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郑州都市区建设,更加注重公共卫生,更加注重城乡基层,更加注重公平可及,更加注重优特新强,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全面启动宜居建康城建设,做好十项重点工作,办好民生十件实事,努力推动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一)大力推进农村卫生工作,夯实农村三级服务网络基础。一是完善巩固新农合制度,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参合率保持在96%以上。积极开展新农合补助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和基金运行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实现省辖市间新农合跨区直补,扩大市级医疗机构直补覆盖面,提高门诊统筹基金使用率,不断完善新农合服务举措,确保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二是探索实施“农村片医”新模式。借鉴和延伸我市“城市片医”的成功经验,突出农村基层特点,实行“乡镇卫生院医生包村,村医包户包人”的方法,组成农村片医工作组,重点开展健康档案建立、村级急诊急救、常见小病诊疗、妇女儿童保健、健康知识宣教、精神卫生指导、中医中药应用、老人服务保障,计划免疫管理、卫生防疫消杀等“十项”服务活动,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综合保障水平。三是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推行以统一机构设置、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药物管理、财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年底覆盖率达到40%。四是继续实施“全民健康普(检)查工程”,全市农村居民建档率达到100%。全市96家建制乡镇卫生院成立农民健康服务管理中心,使农民健康档案有人建,预防保健有人管,得了疾病有人看。五是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全市低保和贫困家庭心血管病等重大医疗保障试点,减轻患儿家庭医疗费用负担。六是免费培训1042名乡村医生、107名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人员和17家县区疾控机构50名实用型卫生防疫人员,选拔126名高等院校学生到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二)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扩展深化“片医负责制”服务模式。一是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建和竞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增片医负责制单位6家,片医单位总数达56家,服务人口达到300万。二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和示范中心创建工作,深化、细化片医服务内涵,更大力度推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开展服务,加快并规范建立健康档案,加大基层人才引进、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三是实行郑州片医“地图式定位责任管理”模式,建立“郑州片医网”,对所有片医小组进行网络定位标注并向市民公布,基本消除中心城区片医服务空白点。四是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力度,开展社区居民就医“一卡通”试点,建立基于居民健康为主的郑州卫生服务平台。五是延伸片医服务范围,启动县、市片医负责制工作,使各县(市)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更加规范、更加便民、更加高效。六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知晓率,引导广大市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享受社区卫生服务,使片医真正成为居民的健康 “守护人”。

(三)大力推进公卫优先发展,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继续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着力做好手足口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乙肝和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早日实现郑州地区“消除麻疹”目标,降低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做好艾滋病高危人群、重点人群的干预工作,建立“爱心之家”,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预防干预措施比例达90%以上。地方病、结核病防治和重症慢性病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二是积极推进疾控机构绩效考核工作,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实现市(县)、区两级疾控机构建设“双达标”目标。三是加强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培训,在市、县、区疾控和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四是提高职业病检测能力,为市、县两级职业病防治机构配备肺功能仪、电测听力计等设备和职业健康检查信息软件。五是开展预防接种门诊达标评选活动,稳固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巩固扩大控烟成果,实现卫生系统控烟目标。六是继续实施“降消”项目,做好迎接国家妇女儿童《两纲要》终期验收工作。强化实施免费婚检,提高免费婚检率。

(四)大力推进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一是加快倍增工程统筹规划。按照郑州都市区建设战略部署,适应省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对郑州市属、省直省管优质医疗资源进行布局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引进社会资本,鼓励多元办医兴医,用3-5年时间实现郑州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扩展倍增,全面提升省会郑州医疗服务规模和能力。二是加快“宜居建康城”建设进度。明确健康城功能定位,确定选址,招标规划设计,成立管理服务机构,对接入驻项目,建立投融资平台,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健康理念和功能服务”为特色的新型主题城区。三是加大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市儿童医院东区医院、市二院新建眼科病房楼、市九院老年关爱楼和精神心理病房楼、中牟县人民医院、新密市中医院、登封市疾控中心等项目提速建设;市三院、市十院、市妇幼保健院迁建扩增项目年内开工;其他医院新年度床位倍增项目加快推进,进入宜居建康城的公立民营医疗机构尽快立项,尽早规划布局,尽早入驻落地。

(五)大力推进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打造“优质服务行业”。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郑州市市域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争取《郑州市医疗机构设置管理条例》立法。

二是以“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医疗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临床合理用药、病历书写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和《护士条例》贯彻等五项专项检查,求深求细求精,提升技术水平。三是扎实开展卫生部提出的“质量好,服务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在全系统推行全员全岗全程优质服务,打造“优质服务行业”,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四是坚持“医疗服务大会诊”制度,落实医疗纠纷“四不放过”,严格医疗机构、人员及技术准入,加强血液管理,提高医疗安全风险意识,确保医疗安全。宣传贯彻《郑州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完善医患第三方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六)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破解卫生事业发展难题。一是实施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建立政府主导、管办分离,部门监管,企业服务,多方考核的新型新农合运行机制。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严格控制目录外药品和诊疗项目使用比例,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二是进一步拓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继续做好老年人、婴幼儿和孕产妇保健,为慢性病和传染病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两癌筛查、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着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三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扩大临床路径管理、电子病历、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建立运行及评估检测评价体系;推进公立医院人事体制改革,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在市属医疗机构推行“风险抵押金”制度;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组建1-2个医疗集团,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格局,增强综合竞争力。四是加大医疗服务监管力度。积极探索公立医疗机构股份制改造,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形成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格局。五是以“数字化郑州建设”为契机,加快区域集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远程诊疗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市(县、区)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社区卫生服务及综合管理五项业务上的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率先试点社区居民、农民就医“一卡通”。六是坚持联合预约诊疗制度,拓宽预约途径,革新预约诊疗流程,扩大参与医疗机构范围,充实预约专家库,使群众享受更为便捷的诊疗服务。

(七)大力推进人才科技创新工程,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完成年度博士创业、科技创新、重点专科建设基金项目的遴选评审工作,进一步倾斜和保证资金投入;二是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确立10-15个学科为医学重点学科,30个为重点培育学科。实现学科有特色,院院有强项,重点要敢于舍弃弱势、保持优势,形成学科有突破、技术有赶超,能够与省级大医院竞相发展的格局。加大对5个重点实验室和6个院士工作站支持力度,力争建成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三是强化人才强卫战略。继续实施“人才强卫”五个三工程,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引进100名博士和副高以上高端人才。重点培育博硕高端人才、培育领军人才、培育学科带头人、培育中层骨干、培育创新型人才。四是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制定卫生技术人员终身学习及定期进修学习培训制度,组织高层次人才出国培训。大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做到“院院合作、院校合作、院研合作”,全面提升卫生系统人才质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八)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突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一是制定《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加大中医药扶持力度。二是在完善县、市中医院建设的基础上,对我市96所建制乡镇卫生院中医科进行达标考核,为全市乡镇卫生院配备中医中药基本设备、培训中医师及中药师。继续推行中医药“三名三进”活动,注重“治未病”的保健养生理念,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出版《郑州中医名医、良方手册》,弘扬传统医学。三是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名中医”师承教育,探索师承教育与学位对接的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名中医”评选和“读经典、背方剂”学习竞赛活动,营造中医药学习发展氛围,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

(九)大力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程,努力打造“健康郑州”。一是完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市、县(区)、乡三级服务体系,形成市级有郑州市健康教育中心,县(区)有健康教育所,乡镇有居民健康管理服务中心的三级网络。二是坚持开展“郑州卫生健康大讲堂”,制定“三九三六一”工作计划,即大讲堂进机关数不少于300场,进社区数不少于900场,进学校不少于300场,进农村不少于600场,进企业不少于100场。开通“郑州卫生健康流动讲堂”,组建“郑州市卫生系统健康教育讲师团”和“卫生宣传文艺队”,深化“万名医护送健康”活动,普及健康防病知识。三是拓展实施卫生监督检测信息、医疗服务信息、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公示制度,引导人民群众健康消费;四是畅通群众反映和咨询健康问题渠道,丰富12320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创新郑州卫生信息网内容,设立郑州市卫生系统的“ZZWSIC”。五是办好办活“健康郑州”栏目,拓宽栏目视野,丰富健康信息,真正让其成为引导郑州市民健康生活的喜闻乐见的栏目。

(十)大力推进党建及卫生文化建设,增强卫生发展综合实力。一是开展院歌、院训、院志的展示评选活动,凝练单位文化,提升认同协调,举办全市卫生文化成果展示会,树立“大医精诚,生命至上”的卫生行业价值观念,打牢思想文化建设基础。二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向张褒佳、李新荣等四位先进人物学习产生良好效果和影响的基础上,深化活动内容,强化基层,树立典型,叫响品牌。三是坚持核心管理团队集中学习和卫生管理讲坛制度,持续加大干部学习培训力度。注重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和基层民营机构党组织及党员队伍建设,调整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卫生工作的组织保障和领导能力。持续深化“六型机关”创建,完善督查及绩效考核奖惩机制,不断加强和完善卫生队伍、卫生文化建设,提高驾驭和发展卫生工作全局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建设廉政文化,筑牢卫生职业道德防线,深入开展宗旨意识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以治理医药卫生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为抓手,以创新药品器械及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模式为主要手段,严厉打击统方回扣,降低药价,让利于民。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继续强化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和安全生产工作,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动卫生系统社会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卫生行业品牌形象更具影响力。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卫生工作实现提速跨越发展,站在“十二五”新的起点,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机遇和挑战并存,压力和动力同在,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创新的动力,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努力推动全市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第二篇: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白红战各位代表:我受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依法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职权,圆满完成本届人大各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推动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围绕全市大局,推动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关于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大主体”工作、“战危机、保增长”等重大决策,立足人大职能,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推进市委一系列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一)全力助推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后,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认真学习研讨,深入贯彻落实。积极推进新郑综合保税区和富士康项目建设,根据市委统一部署,2011年,常委会领导担任私搭乱建处置和重点村拆迁安置工作组组长,为期半年入驻现场坐镇指挥,走村入户做好群众工作,深入工地察看工程进度,及时发现解决突发问题,保证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认真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以及部分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对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提出完善管理体制、加快航空港发展地方立法等意见建议,形成全国、省、市三级人大同心协力的助推之势。及时作出决定,批准设立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航空港实验区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二)全力助推郑州都市区建设。按照市委关于加快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部署,组织9个调研组,深入县(市)区、企业和农村开展专题调研,形成9篇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市委科学决策、人大及时作出决议决定提供依据。加强和创新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监督,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年初提前审查批准计划,监督支持政府“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战危机、保增长”,2009年,批准政府融资贷款316亿元,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有效实施扩内需政策。积极开展大招商活动,2011年,常委会领导带领招商团队三下广东,成功签约435亿元。在交通枢纽重点工程建设中,常委会领导连续多年靠前指挥,加强协调,解决问题,持续推进,全市外部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在全市人大代表中开展“我为郑州都市区建设献良策、办实事、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收集代表意见建议853条,多项建议被市委、市政府决策采纳。

(三)全力助推“三大主体”工作。一是围绕新型城镇化引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廊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关于加强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的决议,并对决议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要求严格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保证城乡建设协调推进;抓好生态水系和生态廊道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科学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二是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两次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等专项工作报告,要求科学编制重点行业规划,大力引进“三力”项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和项目承载能力。三是围绕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建设,常委会领导带队深入网格,对上街区峡窝镇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蹲点指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召开全市人大助推网格化管理工作座谈会,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上万人(次),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推动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二、提高立法质量,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常委会坚持立法与我市改革开放、保障民生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制定和修订一批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具有郑州特色的地方性法规。五年来,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2部,修订20部,废止13部。

(一)突出民生事业立法。创制性制定社会急救医疗条例和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对急救医疗体系建设、特殊群体紧急救治、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建设用地规划预留等进行规范,为均衡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促进急救医疗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法律支撑。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在全国地方立法尚属首例,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制定劳动用工条例,对用工行为、工时制度、工资支付保障等进行规范,在全省率先将劳动用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重新制定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园林绿化条例,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宜居郑州提供法制保障。

(二)完善经济领域立法。制定专利促进和保护条例,对专利侵权处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等进行规范,加大对专利申请和转化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重新制定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对商品房预售、房屋质量责任划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突出规划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引领指导作用,重新制定城乡规划管理条例,对规划的编制、实施等作出更具操作性的规定,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前瞻性。健全农业投资保障制度,对农业投资保障条例进行全面修订,进一步强化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责任,建立多元化农业投资渠道,为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完成法规清理工作。按照全国人大和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2010年对我市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集中清理,废止劳动教养人员所外就医所外执行条例等4件法规,对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16件法规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2011年、2012年,又着重对现行地方性法规中设定的行政强制条款进行专项清理,对燃气管理条例等3件法规的个别条款进行修改。

(四)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建立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制度,积极开展立法前评估,先后召开立法座谈会、论证会120多次。在制定2009—2013年立法规划中,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建议项目105件,通过逐件分析论证,确定五年立法规划项目43件。不断完善地方立法利益协调机制,防止地方立法的部门利益倾向。每件法规草案审议通过前,都在郑州人大网、郑州日报全文刊登,并及时发送市人大代表和上级人大、市直有关部门、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征求意见,共收集修改意见建议2800多条。有计划开展立法后评估,委托高校研究单位对旅游业管理条例等5件法规进行评估,为立改废提供依据。

三、注重监督实效,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民生改善常委会认真实施监督法,突出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推动“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五年来,审查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计划和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20项,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55项,开展专题询问2项,开展执法检查54项。

(一)围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开展监督。大力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工业主导产业发展、服务业主导产业发展、中央商务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等专项工作报告,要求市政府以主导产业重点工程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为主要抓手,加强项目论证,保证项目高效落地开工,加快产业业态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听取和审议科技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工作报告,对专利法、专利促进和保护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要求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和示范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高新技术主导产业,提升科技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支撑力。

(二)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监督。坚持每年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十大实事”办理落实情况专项工作报告,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等269项民生实事得到较好落实。持续关注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连续五年对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听取和审议学前教育专项工作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五年间全市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143所、幼儿园305所,不断缓解入学难入园难问题。努力实现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住有所居,连续两年听取和审议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专项工作报告,2012年,就保障性住房公开公平分配、公共租赁房建设、建设土地和资金落实等问题,对市政府进行专题询问,有力推进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同时,还对食品安全法、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劳动用工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督促市政府解决工作和执法中的突出问题。

(三)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开展监督。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专项工作报告,要求市政府加强机制创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协调互动。对公路法、河南省农村公路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听取和审议公路建设情况专项工作报告,要求公路建设规划与城乡一体化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公路建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听取和审议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专项工作报告,对农业投资保障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要求严格落实逐年加大农业投入的规定,加快发展都市型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监督。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森林城市建设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对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市政府认真实施森林生态城市总体规划,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33%,已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连续五年开展郑州环保世纪行活动,围绕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主题,深入开展环境违法行为媒体曝光、环保执法检查等活动,针对空气质量面临的严峻形势,建议市政府开展专项治理。市政府认真落实,公布《“蓝天工程”白皮书》,制定实施《郑州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发布PM2.5监测结果。听取和审议生态水系规划实施情况专项工作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督促相关部门认真整改落实。

(五)围绕建设公共财政开展监督。每年依法审查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执行和审计工作报告。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要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环境质量上取得更大成效,切实发挥政府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听取和审议财政收入预计完成和超收安排、税收征管等专项工作报告,加强部门预(决)算执行情况的审查和审计监督,要求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水平,确保预算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加大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坚持每年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强化对预算执行突出问题的跟踪监督。

(六)围绕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开展监督。作出关于推进“畅通郑州”交通综合整治的决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三环快速路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等专项工作报告,对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城市交通管理条例开展执法检查,要求科学规划,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严格依法查处交通违法违规行为,营造文明畅通的城市交通秩序。听取和审议关于文化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工作报告,要求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培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城市软实力建设。听取和审议城市管理整治提升、三环以内批发市场外迁等专项工作报告,对城市供水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要求城市建设管理要科学规划,保证质量,努力建设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

(七)围绕推进公正司法开展监督。作出关于加强全市审判机关行政审判工作的决议,听取和审议市法院贯彻落实决议情况的报告,要求市法院依法行使行政审判权,提升行政审判水平,推进依法行政。市法院积极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国家主流新闻媒体进行专题报道。作出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并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市检察院认真落实决议,制定实施司法执法情况综合评价办法,法律监督职能得到加强,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此外,还听取和审议诉讼调解化解社会矛盾、民事检察监督、经济犯罪侦查等专项工作报告。

(八)围绕提高监督实效创新监督工作机制。建立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再审议制度,坚持每年年初专题听取和审议市“一府两院”落实上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有效促进了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的落实。建立对“一府两院”工作的专题询问制度,先后就学前教育、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工作对市政府进行专题询问,强化了监督力度。坚持和健全跟踪监督机制,抓住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民生热点难点,持续开展执法检查,跟踪督促解决突出问题。加强人大信访督办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五年来,共受理信访事项11928件(批次),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1879批2879人(次),督促解决了一批涉法涉诉信访难题。对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报备的32件决议决定,市政府报备的24件政府规章、658件规范性文件,逐一进行审查,对发现的与法律法规不一致的问题,督促制定机关予以纠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四、坚持依法依规,做好决定重大事项和选举任免工作常委会坚持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问题,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依法决定重大事项。五年来,共作出决议决定45项。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作出《关于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决定》,及时将市委的重大部署经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扎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依法作出决定,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郑东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设立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创新。加快建设森林生态城市,作出《关于批准〈郑州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的决议》,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凝聚全市力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关于进一步动员全市人民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决议》,审议通过新的《郑州市民文明公约》,有力促进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的实现。加快推进法治郑州建设,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的决议》,保障了我市依法治市第六个五年规划的顺利实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依法任免的有机统一,认真做好人事任免工作。五年来,共任免我市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98人(次)。修订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进一步规范人事任免工作。坚持任前考法、任前见面、宣誓就职,建立“一府两院”工作人员任前表态发言、任后任职承诺制度,增强了被任命人员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全市县(乡)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2011年,依法指导全市12个县(市)区、90个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共选出县级人大代表2772名,乡级人大代表5937名。组织召开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依法选举产生出席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80名。

五、加强服务保障,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常委会突出代表主体地位,扎实开展代表工作。五年来,不断完善代表工作机制,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着力发挥代表参与决策、监督协助、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

(一)不断提高议案建议办理质量。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代表提出的37件议案和2744件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了代表,代表满意率98.7%。一是重点督办。每年选择20件事关民生的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等60件建议得到较好办理。二是专题督办。组织议案领衔代表、常委会工作部门和政府督查部门,对议案办理情况逐件进行检查督办。代表提出的关于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立法议案已列入常委会2014年立法计划,关于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加快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我市老龄事业,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其他议案也得到认真办理落实。三是跨督办。2013年对2012年未办结的代表建议开展“回头问效”,使90件代表建议得到有效落实,推动代表建议办理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

(二)充分发挥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认真组织开展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促进代表作用发挥。一是扩大参与。落实代表参加立法、视察、执法检查和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共组织人大代表4634人(次)参加视察和执法检查,396人(次)参与立法论证、调研和审议,225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扩大了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二是创新形式。坚持和完善每月15日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共开展接待活动41次,接待代表216人(次),对关于尽快拓宽郑尧高速侯寨收费站连线、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等58件代表建议进行现场督办,解决代表和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三是丰富载体。围绕畅通郑州交通综合整治,组织8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走上街头,开展劝阻不文明交通行为活动;围绕“三走进、三郑州”主题活动,组织人大代表走进廊道、走进森林、走进社区,对城市建设工作进行视察,让人大代表通过履职实践,更深认识郑州、更加热爱郑州、更好奉献郑州。

(三)积极服务代表依法履职。不断改进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工作,夯实代表依法履职的基础。一是加强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对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大主体”工作等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进行专题培训,提高代表执行职务能力,共培训代表1450人(次)。二是健全机制。建立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常委会委员、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市人大代表的“双联系”制度。常委会领导定期走访所联系的代表,通报全市重点工作,听取代表意见建议,解决代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强化保障。开通代表短信平台,及时向代表通报情况,寄送资料,为代表知情知政提供条件。加强对代表发挥模范作用的宣传,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舆论支持。

六、强化自身建设,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常委会围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按照“团结、干事、服务、创新”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水平。

(一)牢固树立人大意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全国人大和省、市委重要会议精神,组织开展纪念市人大常委会设立30周年系列活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推进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要求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认清神圣使命、忠诚履职为民,主动承担起宪法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深入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一学三促”和“创先争优”活动,在常委会机关形成讲学习创先进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举办人大讲堂、专题讲座,加强机关干部对宪法、组织法和监督法等法律法规、人大制度和民主法治建设理论的学习,不断夯实履行职责的基础。

(二)扎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出台规范市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意见,坚持节简办会,提高工作实效。在全省率先开展人代会现场直播和常委会会议网络视频直播,先后邀请315名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扩大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扎实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驻村帮扶和参与网格化管理等工作。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作出关于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的决定,全面规范常委会自身建设。对常委会现行40项工作制度、43项机关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完善和汇编,推进常委会工作及机关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出台关于对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有关事项进行规范的意见,切实提高会议质量。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四会一课”廉政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规定,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五)提高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水平。成功举办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人大工作座谈会和每年一次的全市人大工作座谈会,交流推广经验,提升人大工作水平。加强郑州人大网站建设,提高《郑州人大工作》的办刊质量。在市属新闻媒体开辟代表之声、民主与法制栏目和人大专版,宣传人大制度,弘扬民主法治,产生良好社会效果。五年来,中央和省、市媒体刊发宣传我市人大工作的稿件3000余件,每年都被省人大常委会评为“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先进单位。

(六)加强对县(市)区人大的联系指导。不断激发和调动县(市)区人大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推进市县两级人大联动发挥职能作用。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地实际,依法行使职权,创新开展人大工作智能管理、“人民满意的公仆单位”评选、工作评议、专题调研、人大代表述职、设立乡镇(街道)人大代表活动室、在全省先行实现常委会会议电子表决等工作,丰富人大工作形式和内容,提高人大工作实效,有力推进了我市民主政治建设。各位代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五年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体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辛勤努力的结果;是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县(市)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热情关心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常委会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地方立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落实督办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等。对此,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着力加以解决。各位代表:本届常委会五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加深了我们对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认识。第一,必须坚持制度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保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保障全市各项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第二,必须坚持围绕中心。充分发挥常委会党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市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紧扣推动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紧扣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人大工作的优势和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第三,必须坚持履职为民。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第四,必须坚持依法依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行使职权,使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规,作出的决议决定,充分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第五,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推进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创新发展。今后五年及2014年工作建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对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人大常委会要深入贯彻落实,按照市委十届六次全会部署,抢抓中原经济区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两大历史性机遇,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更好发挥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为建设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郑州都市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持党的领导有新作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常委会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准确领会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中央要求上来,在市委的领导下,认真履行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法定职责,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治保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提高立法水平有新成效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立法,力求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完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规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强化立法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立法工作水平,使地方立法工作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三、增强监督实效有新进展依法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监督方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要加强对转变发展方式的监督,推动经济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发展。加强对政府落实行政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的监督,促进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继续加大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工作的监督力度,促进美丽郑州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改进人大监督司法工作的有效途径,促进司法公正,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四、发挥代表作用有新举措要切实尊重和维护代表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代表开展工作。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继续加强和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每年选择一批事关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议进行重点督办,推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突出问题。进一步扩大代表对立法、监督等工作参与,使常委会工作更加符合民意。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工作水平,特别是要提升新一届市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实效,更好地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五、加强自身建设有新提升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提升业务素养,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真抓实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提高常委会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县(市)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与联系,共同推进全市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更好地发挥常委会机关参谋助手作用,提高服务保障水平。2014年是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冲刺之年、收官之年,是我们“抢抓机遇、奠定基础、确立地位”的关键之年、奠基之年,也是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常委会将根据市委十届六次全会部署,围绕“三大一中”战略定位,按照“抓改革、强投资、调结构、求提升”的总要求,突出“三大主体”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实现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的良好开局,推动人大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建议在立法工作上,结合郑州实际,修订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改郑州市燃气管理条例、郑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定郑韩故城保护管理条例。在监督工作上,围绕全面推进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对实验区基础设施建设、营商平台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港区城市功能提升等开展视察、调研,并听取和审议相关专项工作报告。围绕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听取和审议畅通郑州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水系建设、城乡环境改善等专项工作报告。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听取和审议工业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等专项工作报告。围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听取和审议开放平台建设、招大引强、科技创新等专项工作报告。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听取和审议“十大实事”落实办理、大气污染防治、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均衡发展、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专项工作报告。围绕推进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全面落实,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中期评估。围绕提高监督工作实效,选择社会关切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开展专题询问和专项工作评议。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上,围绕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审议和批准郑州市生态水系全面提升工程规划、郑州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等重大规划,以及推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依法作出决议决定。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描绘了郑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蓝图。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记使命担当,依法履职尽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卫生工作报告(精品)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全面推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在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太原市卫生局局长 李文学(2008年1月22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上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目标任务,动员和号召全市卫生系统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实现省城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全市卫生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卫生厅的有力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卫生事业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确定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初步改善了全市人民群众预防保健、看病就医基本条件和环境。

一是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取得新进步。卫生应急协调管理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初步建立,全市138家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了疫情监测监控,网络直报率达100%。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指挥大厅启动运行,急救分站扩

增至8个,救援网络基本覆盖省城。全市卫生应急保障常抓不懈、反应灵敏、信息畅通,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清徐中学不典型麻疹等四起疫情。我市儿童“五苗”接种率达97.83%,连续16年保持无脊灰状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100%;艾滋病防治网络逐步完善,羁押、被监管人员艾滋病抗体筛查率达100%,自愿无偿献血率保持100%,我市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公民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免费为5000名城市低保人员、5000名农村妇女进行了健康体检,农村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是17.85/10万、5.96‰、118.28/万,均低于国家控制标准。围绕创建文明和谐城市和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的生活、休闲和旅游环境质量,连续17年保持了省级卫生城市称号;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5%以上,卫生水受益率达95%以上。全市碘盐合格率达96.46%,地方病发病呈平稳状态,布病治愈率达95%。

二是农村卫生工作取得新突破。筹集资金700余万元,对10个乡镇卫生院、100个村卫生所进行了改扩建,为30个乡镇卫生院配臵了基本医疗设备。组织2200名乡村卫技人员参加了集中培训、中专学历视频教育,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为67.21%,综合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参合农民87.4万人,参合率达87.2%,100.64万人次获得了医疗补偿,报

销金额为7416.09万元,我市连续两年被评为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市。农村巡回医院科学管理、有效运转,医疗队和支农专家组走遍了全市 54个乡镇和906个行政村,为农民朋友送医、送药、送温暖。一年来,共派出卫生支农人员9200人次,接诊患者3.65万人次,捐赠医疗用品价值数十万元,为农民节省费用200余万元。

三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跨越。我市2007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中央、省、市三级共筹资2500余万元,投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全市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71所(中心43所,站228所),完成规划设臵的86.6%,184所纳入医保(其中省医保25所)定点,入保率达71.1%,以指导中心为依托、服务中心为基础、服务站为前沿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已经形成。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网络,开展了网上会诊、挂号、转诊等业务,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已惠泽全市居民。11月份,全省社区卫生工作太原现场会成功召开,与会代表对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四是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取得新成效。引深医院管理年活动,建立医院管理巡查制度,强化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围绕医院环境“零污染”、医患关系“零距离”、医疗保障“零障碍”,开展了绿色医院创建活动。济困门诊、济困病房、专家医疗援助、“一单通”效果明显,共接诊特困患者1.6万人次, 提供免费专家号3300个,义诊咨询4.6万人次,减少重复检查7.8万人次,共降低医疗费用约340万元。万柏林区探索了区属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药品价格较互联网报价下降了42%,30种药品实现了零差价销售。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实行了7个单病种最高限价,市二院、市八院已达50多个,41家医疗机构使用招标药品在95%以上,药品降价率平均为30.91%,明显为患者节约了费用。

五是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有了新提高。十县(市、区)均成立了独立运行的卫生监督机构,万柏林等城区在乡(镇、街办)成立了公共卫生室,聘用了卫生协管员,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得到加强,监督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国际煤博会等16次重大活动的卫生保障任务。在全市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共出动监督人员3.13万人次,检查餐饮单位3.02万户次,查处违法行为212起,立案查处16起,取缔无证经营653户,较好地完成了卫生部确定的“4个100%和1个95%”的目标,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检查验收组的充分肯定。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和非法采供血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医疗机构的监督覆盖率达98%,取缔无证行医诊所247户,查处无证执业人员132人、药店“坐堂医”15人、超范围诊疗56户,群众举报和上级转办、督办案件查处率达100%,有效地规范了医疗市场秩序。对市血液中心

和43家用血单位进行了突击检查,对问题比较严重的9家机构责令整改,落实“回头看”,确保了全市采供血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开展了公共场所、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化妆品、饮用水、消毒、传染病等卫生监督执法大检查,保障了省城群众利益和生命安全。

六是科教兴医和中医工作取得新进展。继续实施名医名科工程,委托医科大学对50名学科带头人进行研究生课程培训。年内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引进新技术、新项目68项,7项科研课题通过省级鉴定,4项达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国内领先水平。市、区直属单位继续医学教育验证合格率均达90%,举办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57个,培训医务人员8000人次,市卫生局被市政府评为“太原市职工教育先进集体”。成功举办了“中医中药中国行”太原站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傅山中医药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三部六病”学说传承大会,为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是党风政风和行风建设有了新加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作风建设和廉政管理“868”工程,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努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体系,党员领导干部和医务人员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医患关系有效改善。年内,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帐户收缴20.741万元,退还“红包”7万余元,21项政府保留的卫生行政许可事项全部授权市政务大厅统一办理,卫生局窗口被评为优秀服务窗口。以创建文明和谐

行业为载体,全系统深入开展了“六比”和“双评”活动,市直卫生系统中被评为省级文明和谐单位的3个、市级文明和谐单位标兵7个、市级文明和谐单位4个。

2007年我市卫生工作取得的明显进步和可喜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省卫生厅的指导帮助,得益于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无私奉献和努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市卫生局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向全市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年来,全市卫生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和进步,但用科学发展观和新太原的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卫生和城市卫生发展不够平衡,基层卫生资源短缺问题仍显突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滞后,医疗服务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快推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全力开创卫生工作新局面。

二、以十七大精神为统领,大力推进卫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阐述了医疗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战略目标,就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做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审时度势,未雨绸缪,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实现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主题方向。要充分认识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坚持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和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健康权益作为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原则,把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基本标准,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促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卫生事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二是坚持务实创新,把与时俱进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的精神上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与时俱进,树立创新就是发展、创新就是责任的理念,把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时代发展和形势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合“拍”,用新的观念审视和谋划卫生事业。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卫生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找

准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增强科学创新能力,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三是坚持政府主导,把政策支持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政府对维护和促进国民健康负有重要的责任。以市场为导向的卫生体制不仅难以实现国民健康的公平,也容易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承担起公共卫生和公共医疗服务的职能。在即将进行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政府应在规划、调控、准入、监管、筹资、基本服务提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引导和监督医疗卫生机构坚持公益性质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逐步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从维护全体人民健康的全局出发,统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卫生监督体系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科学界定政府、社会和个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权利与义务,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维护医疗卫生人员的合法利益,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医疗卫生人员参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起始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即将展开。做好全年的卫生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重点,加强医疗卫生监管,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国务院正在制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出台。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四大体系建设;改革的主要政策措施是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运行机制、政府主导的卫生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和健全完善的卫生法律制度体系。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制约卫生事业发展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对卫生事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高度,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正确性、科学性和紧迫性,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务求实效的作风,紧跟改革步伐,确保此项改革顺利推进。

(二)深入推进农民健康工程,统筹城乡卫生协调发展 一是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长效筹资机制、基金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参合率达到90%以上和100%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参加新农合。加大资金筹集,保障足额到位,确保筹资标准由每人50元提高到90—100元,及时调整补偿办法,使基金流向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农民受益水平。加强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落实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配强县级经办人员,配齐乡镇派出人员,积极探索新农合信息化管理运行模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切实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整体功能。加快农村卫生机构达标建设步伐,70%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到省级标准。市政府将

为24所乡镇卫生院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县级政府要把村卫生所建设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按照一个行政村至少一所的原则,抓好落实,稳步推进。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工作,加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推行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招聘及任期目标责任制。扎实开展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各项指标,提高农民卫生保健水平。

三是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准入、稳定、教育、培训相结合,探索建立农村卫生人员培养长效机制。年内免费对50名乡医、800名村医进行专业培训,安排50名乡村医生免费到市直医院进修;扩大中专学历视频教育覆盖面,使更多的乡村卫技人员具备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资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乡镇卫生院人员准入、职称评定办法和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优惠政策,创造吸引人才、拴心留人的政策环境。

四是完善农村巡回医院高效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巡回医疗队和支农专家组工作制度,加强对巡回医院运行考核和服务效果评价,建立奖惩和淘汰机制,实行季度通报制度,及时纠正和解决巡回医疗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建立起以农村卫生三级网络为基础、新农合制度为保障、巡回医疗为补充“三位一体”、独具太原特色的农村卫生工作模式,打造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工作的亮点工程。

(三)深入推进社区卫生工作,完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面落实《太原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卫生资源,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建设规划任务。加强规范化建设,严格社区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完成1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造;推行机构负责人公开招聘和岗前培训制度,配臵基本医疗、保健、康复设备;完善动态监管考核机制,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履行“六位一体”功能进行量化考核,确保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积极开展创优示范活动,年内创建15--20所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带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有序发展。

二是抓好社区卫生政策的完善和落实。按照《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落实社区公共卫生补助标准,对业务用房建设、基本设备配备、人才培养等给予经费补贴。积极推进医保进社区,保证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探索收支两条线管理和人员经费保障机制,扩大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试点。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管理考核、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中医药应用等配套性文件,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政策保证。

三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要在加强内涵建设上求突破,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分工协作制度;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城市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0%以上;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促进资源共享。加速人才培养,免费对社区340名全科医师、100名护士、100名公共卫生医师和100名中医师进行为期1个月以上的继续教育培训;对65名社区医生、150名社区护理人员免费进行4个月岗位培训。组织高年资医务人员到社区进行技术指导,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离退休医务人员到社区服务。

(四)深入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一是继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争取中央、省财政经费投入,充实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装备。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切实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疾控机构要加强与医疗机构的联系、配合和协调,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进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向社区和农村卫生机构延伸,积极筹集资金,为全市75所乡镇卫生院(分院)配备电脑网络设备,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年内实现全市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

二是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引深免疫规划管理年活动,推行量化指标管理,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管理系统,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确保儿童“7种13针”基础疫苗全部免费预防接种,新生儿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以防控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为重点,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监测、分析判断和科学防控,落实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地方病、慢病、职业病和精神卫生疾病防治工作,努力降低发病率。

三是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卫生应急管理和协调机制,巩固和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疫情网络报告系统,调整充实应急专家委员会和救治队伍,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开展应急演练,着力打造一支责任心强、反应迅速、技术娴熟的卫生应急队伍。积极开展社区卫生应急示范区建设,指导基层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日常监测、报告、通报和先期处臵工作。做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卫生安全和应急保障工作。

四是扎实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以一级预防为重点,引深“削峰工程”,开展产前筛查和婴幼儿听力筛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全面推行《出生医学证明》信息化管理,深化爱婴医院分级管理,开展农村妇幼保健电子生育监测试点和“乡卫生院母婴安康”达标活动,14

阳曲、娄烦两县抓好“降消”项目工作的落实;农村育龄妇女住院分娩全部纳入新农合,实行定额补偿。

五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活动。今年是我市创

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第三年,也是冲刺之年、攻坚之年,卫生系统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任务,要全力以赴、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细致扎实有效地做好创建工作。要加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背街小巷、河道干渠、五小单位的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十佳街办、百佳社区、百佳单位评选和除四害活动,完成国家卫生城市申报工作。利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做好农村改厕,提高卫生厕所的普及率。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帮助群众掌握保健知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深入推进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积极维护公众健康权益

一是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下大力改善市县两级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条件,理顺运行机制,转变工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开展农村卫生监督试点,设臵乡(镇)卫生监督站,落实每站2—3名卫生监督员编制,承担辖区内卫生监督职责,建立起县、乡(镇)一体化管理的监督监测信息网络。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组织卫生监督队伍全员培训,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专项稽查,不断增强各级卫生 15

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

二是加大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力度。巩固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以强化原料进货索证为重点,全面实施餐饮业原料进货溯源制度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积极开展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度试点。加强农家乐旅游点、农村家宴、建筑工地食堂的卫生监督,严格健康相关产品及生产企业的许可,加大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严格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做好生活饮用水和健康相关产品的抽样检查。

三是加强医疗服务和血液安全监督执法工作。建立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的长效机制,坚持日常监管,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的监督检查,坚决取缔无证行医、超范围行医和公立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集中整治违法医疗广告,建立医疗违法案件协查、重要案件督办制度,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和执业行为,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

(六)深入推进科技兴医工程,确保人民群众享有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一是建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制定全市医疗机构设臵规划,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建设,落实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站)设施装备和人员配备标准,完善急救功能和运行机制,为省城人民提供快捷、优质的医疗急救服务。按照《太原市无偿献血点设臵规划》,科学设臵,合理布点,建立市、县、乡三级供血网点,保障临床用血。

二是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补偿机制,严格收支管理,落实公益性质。强化属地化管理,健全医院管理巡查制度,重点督导依法执业和核心制度的落实,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出台绿色医院标准,深入开展创建“绿色医院”和“平安医院”活动,突出抓好医院感染控制、临床药事管理、医护队伍建设、医院评审评价四个重点。加强卫生信访工作,健全综合协调、排查化解、信息分析和督察考评机制,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是深入开展卫生惠民工程。总结推广万柏林区药品零差价销售试点经验,组织并监管省城二级以上医院参加全省药品集中网上竞价采购,二、三级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严格控制在45%、40%以内。规范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单病种最高限价管理,完善济困门诊工作机制,全市公立医院济困病床占核定病床的比例提高到10%,专家医疗援助覆盖全市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实行“一单通”,进一步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四是强化科教兴医战略。加速培养后备学科带头人,严格管理并完成第七期医学学科带头人培训任务,建立结构合

理的人才梯队。按照太原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促进健康发展;积极引导卫生技术人员结合临床开展科技创新、科研攻关,至少有5项科研课题达国内先进水平,市直各单位引进省级以上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成果不少于5项。抓好继续医学教育,确保继续教育验证率、合格率均达90%以上。

(七)深入推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作用

一是加强和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以“名院、名科、名医”为重点,建设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加快市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改善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成功能齐全、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综合性中医院。发挥县级中医院在农村中医药业务中的指导作用,抓好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推行中医药诊疗技术在村卫生所的应用,使中医药在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优势特色得到发挥。

二是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工作。启动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项目,为县级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机构分别培训中医技术骨干50名、15名、50名。加大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在经费、装备上优先支持中医特色项目,建立起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养生为一体的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八)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树立卫生行业新形象

一是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纪委有关会议精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规章制度的落实,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及八项禁令和“868”制度,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积极参与重大事项、主要活动的监督,实行监督关口前移,确保预防工作到位;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加强与执法执纪机关的协调配合,形成查办案件的合力;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具体措施,创新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进一步推行党务、政务、院务公开。

二是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引深文明和谐行业创建活动,加强理想信念、医德医风和法纪法规教育,深入开展向“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王学诗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建立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进一步规范药品和医疗服务收费,坚决纠正医疗服务和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继续抓好药品挂网采购,加强对中标药品后续使用管理的监督,切实做到让利于民。

同志们,新的起点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十七大精神的引领下,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开拓创新,振奋精神、团结拼搏,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保护和增进全市人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卫生工作报告

卫生工作报告

卫生工作报告1

20xx年以来城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遵守*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相山区卫生局和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我站紧紧围绕下达的目标任务,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扎实工作,坚守岗位,并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在本站职工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下:

一、我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按时履行登记手续,人员机构未作变动,财务管理账目清晰。

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1、建立健全居民档案,我们重点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全年共建立健康档案率为50%。特别是对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进行随访,确保每半年进行一次家访,并且通过面对面进行随访,指导患者就医。

进入20xx年1月以来,我们认真制定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评估社区健康教育效果,协助进行社区健康教育诊断,针对社区健康的主要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主动提供社区健康教育服务,普及预防保健知识,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的责任感和能力,以社区居民一般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为重点,在实施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生工作过程中,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健康教育服务。组织指导辖区内托幼机构(佩文幼儿园)、机关(中国银行、中国移动公司)、商店(天龙超市)和其它重点场所(金富豪大酒店、十二中等)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散发健康教育知识资料等)。积极配合上级单位开展健康教育相关工作,协助相邻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步实施健康教育活动(接受相邻社区卫生服务站参观学习我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工作等)。

根据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规范, 我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社区健康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评估工作(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导小组:组长秦怀丽,副组长李丛烨,成员:刘雁燕、张春宇、刘淑玲)。在医疗活动中开展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今年以来我卫生服务站共刊出健康教育宣传栏7期,结合社区卫生工作重点,疾病季节性,常见健康问题,定期更新内容。根据社区居民健康需求,不定期的编印简单、实用的科普材料,利用健康教育活动向居民发放健康知识资料5000余份。有组织、有计划的对社区重点人群(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咨询、义诊活动,发放健康教育知识资料等)活动。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包括一般人群、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疾病等)6次,举办宣传、咨询、义诊活动6次,推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发放10000余份。

2、抓好传染病管理和监测。为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我站成立了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重点加强肺结核病、艾滋病,手足口病和甲型HINI流感的防治工作。按照上级的部署,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登记工作,做好卫生指示宣教和患儿家中消毒等工作。

3、孕产妇、儿童随访工作

为辖区孕产妇开展孕妇叶酸发放、产后及新生儿访视,了解产后恢复情况新生儿健康情况并对产后常见疾病防治进行指导。

4、老年人保健

我站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建档率达50%,进行健康教育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工作。做好一年一次老年人体检。

5、慢性病人的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登记管理,建档率达50??并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量血压,对确诊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入户及电话随访,开展疾病咨询、指导用药和健康锻炼、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6、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

我站对辖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20xx年我站将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各项工作,竭尽全力完成目标任务。

城里社区卫生服务站

20xx年4月12日

卫生工作报告2

卫生应急工作涉及社会稳定大局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市卫生局、镇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切实加强了领导、增加投入。我院作为观海卫镇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一员,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修编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演练、及时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等工作措施,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希望各位领导能够给予指导批评:

一、完善体系建设,不断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院内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医疗分管院长及公共卫生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卫生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及医疗救援小组,全面负责本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统一协调和指挥,决定实施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主要负责做好突发事件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组织展开突发事件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诊断和救治病人,控制传染源,落实医务人员防范措施及医院内部防交叉感染措施;组织开展业务技术指导工作;进行突发事件的通报与信息发布等工作。

此外,医院还组织临床、护理、检验、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应急机动组,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和器材,能够在第一时间承担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并形成了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三大专业和市镇二级联动工作机制。最后,实行片区管理,公共卫生员及联村医生为责任人,负责片区内传染病监控等工作,发现情况及时向我院报告,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延伸到基层的各个角落,消除工作中的盲点,及时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人员、器材配备的基础之上,我院还建立了《慈溪市第二人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相关岗位职责》及《慈溪市第二人民医院卫生应急工作制度》,明确分工;每年的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演练计划、科普教育计划等,以对全年的工作进行一个宏观的规划,做到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开展工作;及时总结,每进行一项工作,没开展一次讲座,每处理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会及时进行总结,以求发现问题,改进后面的工作;将卫生应急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作为医院工作评估的一部分。

二、分层别类,建立覆盖全行业的应急预案体系。

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各级组织及个人带来的损失,根据《慈溪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慈溪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两项预案的框架下,根据实际,我院制定了在辖区内较常见的重点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台风及地质灾害等一系列专项应急预案,保证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做到常备不懈、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处置合理。我院制定的预案具体包括台风、雪灾、防汛等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群体性中毒应急救治预案;信访维稳工作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狂犬病、麻疹、禽流感、手足口病、霍乱、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处理预案。

三、加强监测,完善信息报告网络

我院急诊设有专门的发热门诊及肠道门诊,做到专屋专用,专人专用,从预检分诊,到样品采集,均有专人负责,并对发热病人及肠道病人的就诊流程有着严格的规定;配备有专科医生负责,提高了传染病的诊断水平;对发热病人及肠道病人开展主动监测,对病人进行详细登记,并采集样品送检,有效开展监测工作;制定呼吸道传染病及肠道传染病爆发演练预案,每年进行两次应急演练,提高队伍处理爆发疫情的应急能力,xx年,我院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的应急防控演练及肠道传染病爆发防控演练,上半年,进行了肠道传染病爆发防控演练及霍乱疫情防控演练,取得了良好了效果。

在开展监测工作的'同时,建立院内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对院内医生进行培训,提高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质量;指定科室责任人,将传染病报告纳入个人年终考核,减少漏报、不报、迟报等情况;建立通畅上报渠道,完善相关科室网络建设。此外,我院辖区内中小学,共有10所学校建立了因病缺课报告制度。

四、做好业务培训,开展实战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组织院内医疗、公共卫生、检验、卫生监督等专业人才成立医院应急队伍及应急救援机动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做到迅速反应,准确处理;对机动队成员每年进行定期培训与不定期抽查,提升队员应急处置水平,20xx年,我院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手足口病培训2次,甲型H1N1流感培训3次,霍乱培训1次,伤寒副伤寒培训1次,艾滋病培训1次,传染病培训2次,20xx年上半年进行手足口培训1次,甲型H1N1流感培训1次,传染病培训2次。

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应急预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统一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20xx年,我院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的应急防控演练及肠道传染病爆发防控演练,20xx年上半年,进行了肠道传染病爆发防控演练及霍乱疫情防控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年初制定演练计划,并在工作中不断进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增加演练种类。通过应急演练,充分锻炼了应急队伍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了反应速度。

五、提升硬件水平,打好应急物质基础

医院配置个人防护、医疗救援、后勤保障、现场调查、消杀器材及药品等器材装备,为卫生应急工作提供物质保障;专人负责器材的保管、清点、保养工作,以保持器材性能良好;定期进行清点,过期物品及时处理,补充不足物品。

六、积极应对疫情,妥善处置各类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

我院自组建了应急队伍以来,在历年来发生的一些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应急队伍反应灵敏,运转协调,均做到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查明事因,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了事态发展,将危害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从20xx年12月18日第一次养殖场疑似禽流感疫情到20xx年1月份,总共处理了7起疫情,1月份有4起,对15名密切接触者进行了7天的密切观察,对养殖户居住地进行了消毒。1月23日对全体医务人员包括二院医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卫生室医生以及民营医院医生共205人进行了防治知识培训。

卫生工作报告3

欢迎各位领导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同时也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进行请教,并对我院的管理和发展进行指导,为此我代表陌陂乡卫生院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你们的指导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一、基本情况

社旗县陌陂乡卫生院位于社旗县东北部,北与方城县二郎庙乡、东、南、西分别与本县下洼镇、郝寨镇、唐庄乡接壤。距县城10公里,全乡总面积67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1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596人,耕地面积62537亩,是典型的农业大乡,是社旗县偏远、经济欠发达乡镇之一。我院成立于1968年,占地面积3170㎡,现有职工宿舍320㎡,业务用房1560㎡。核编在册职工48人,实有职工37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师4人,助理医师15人,执业药师1人,药士2人,执业护士4人,检验士2人,防疫员4人,行政管理人员3人。现有200mAX光机、彩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参数胎心监护仪、电解质分析仪、尿生化分析仪各一台,是一个积内、外、妇、儿、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心卫生院,开展有普通X线摄片、B超、三大常规化验、肝肾功能及部分生化检查等辅助检查,能开展中下腹部手术,助产技术,四肢骨折等技术。年门诊约55000人次,住院约800人次,年免疫规划管理儿童约900人次,年业务收入310万元。

二、医疗质量管理

为了更好的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健全了各种监督机制,将责任层层分解到人,经常开展业务讲座和业务技能考核,加大对医疗护理文书、抗菌素合理应用及操作技能的检查监督力度,建设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先后到西峡县桑坪镇卫生院、田庄乡卫生院实地考察电子病历的使用,并与4月份全部实行了电子病历。根据县级文件精神,制订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建立与绩效工资分配紧密结合的绩效考核制度,坚持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严格执行“德、能、勤、绩”为标准的考核制度,塑造以质量为核心,以绩效规范管理的运行机制,切实促进我院全面建设和可持续快速发展。

三、业务开展情况

半年来,业务共收入186.5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门诊人次32801人,平均日门诊179人次,比去年增长18.6%;住院人数242人,比去年下降54.9%。

四、公共卫生服务落实情况

1、健康档案:利用例会对乡村医生开展业务培训6次,截止6月30日,完成建档纸质档案41995人,电子档案41995人,规范建档率95%以上,电子档案建档率100%,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3813人,高血压患者建档1772人,糖尿病患者建档355人,重性精神病患者建档93人。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务。

2、健康教育:年初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印发宣传手册,并认真付诸实施,1—6月份,完成月健康教育宣传6期,派遣专业医疗人员入村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与义诊服务6期,解答健康疑惑,普及健康知识,组织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6期,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10余种计1200余份,接受健康咨询700余人次。“低盐饮食”等健康教育信息已深入人心,完成了上半年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3、计划免疫:

(1)、为进一步做好麻疹消除年活动,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开展了麻疹查漏补种工作:加大了对消除麻疹的力度,督促乡村医生对所辖村进行宣传教育,符合麻疹强化的儿童进行摸底搜索,及时的进行接种工作。

(2)、全镇新生儿童303名,基础免疫疫苗接种率:卡介苗及时接种率10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100%,乙肝疫苗接种率98%,糖丸接种率100%,百白破疫苗接种率98%。

(3)、在H7N9甲型流感防治工作中,医院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制作了有关H7N9甲型流感防治的防治知识宣传材料,深入到学校以及人口密集村开展了H7N9甲型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咨询活动。

(4)、结核病防控工作:我院公共卫生人员对本镇内每位结核病人,实行全程随访督导。

4、妇幼保健:

(1)、以母婴安全为重点,强化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管理孕产妇1389名。加大入户力度,与村医配合,为确诊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做好早孕检查及建卡工作,动员孕妇及时做好产前检查,重视高危筛查,对每一例高危孕产妇认真的做好宣教工作,动员住院分娩,早期住院治疗;住院分娩率100%。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3次产后访视。

(2)、加强儿童保健工作,系统管理新生儿4620名,对0~6岁儿童严格按照标准体检,根据检查结果填好保健册、卡,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常见病、多发病等卫生防治知识的宣传;儿童系统管理率≥90%。

(3)、加强妇幼资料的管理工作,出生活产及时报告、体弱儿及时监测与管理。

(4)、及时准确的填好各种妇幼资料。乡村医生一月一次例会,一季度进行一次妇幼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使他们更好的为我镇广大妇女和儿童身心健康服好务。

5、慢性病管理工作为糖尿病病人提供了二次免费测试血糖,完成了高血压、糖尿病人2次入户随访,对重性精神病进行了1次全面评估,完成了3次入户随访,近期准备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五、基本药物实施情况

加大对各村医生和本院职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知识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并制定用药制度,引导、改变医生原来的用药习惯。每月至少2次由院长带队到才卫生所督导基本药物实施情况,逐步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坚决杜绝目录外药物。各村都制作了版面,对基本药物价格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目前,我院及各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落实到位,基本药物在辖区内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药品采购全部由卫生院统一代购,由配送单位统一配送到卫生院中心药库,各村卫生所按计划每月到卫生所中心药库领取药品。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切实做到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了实处。

六、一体化管理

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方面,已按照“六统一”的要求对每个村卫生室进行管理。陌陂乡现有19个行政村,设有19个基层卫生所,一体化管理覆盖面达100%。全乡共有10个示范村卫生所,7个标准化卫生所,另有2个村卫生室也在积极筹备建设中。在账务建立方面,我乡采取一点带面,先挑选头脑清醒、业务好、对账务知识有一定了解的村卫生所,集中培训,集中建账,达到人人能独立操作,然后驻村普及,现我乡19个村卫生已全部建立了规范的财务账册。

七、新农合管理

自去年开展的新农合专项检查工作以来,我院总结新农合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不足和漏洞,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规范我院新农合工作,采取入院要登记、核对要准确,院中要确认(晚上不定时查看病人是否在院)院后公示的管理模式,堵塞新农合管理漏洞,有效的杜绝了挂床住院、借证住院,谎报、瞒报、漏报等套取农合基金现象发生。

对辖区内19家新农合定点村卫生所进行监督管理,并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每月对村卫生所上报的新农合补助信息进行初审,对可疑的信息进行调查、处理,确保新农合补助的真实性。

虽然我院经过多方努力,医院的各个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面临医改,我们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的治院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贯彻卫生体制改革,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奋力拼搏,抢抓机遇,把医院的各项工作引向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卫生工作报告4

我局爱国卫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区爱卫会的指导下,在局党委的具体领导下,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努力,具体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突出业务重点

扎实搞好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政府号召、部门负责、发动群众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局业务工作实际,爱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是:

1、加强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做到达标排放,重点是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扬尘和餐饮单位油烟的监控和治理,保证城区空气良好。

2、加大与公安部门的协作配合,切实解决建筑施工噪声,厂矿企业生产噪声扰民问题,特别是中高考期间,加强夜间巡查,为广大市民和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休息环境。

3、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把入口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4、加大城市卫生整治和卫生责任区清扫工作力度,夯实责任,抓好落实,确保我局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顺利完成。

二、广泛动员

做好爱国卫生宣传工作我局利用卫生宣传月标语和爱卫条例反复宣传,激发广大市民的城市荣誉感,促使群众爱护城市环境,自觉做到不乱扔、乱倒、乱吐、乱画、乱张贴,提高全民爱卫意识,从而营造人人爱卫生、讲卫生的良好氛围。并且结合环保宣传,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以及会议、板报、标语、电视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动员、广泛持久的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活动,努力提高广大百姓的公共卫生意识,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巩固环保模范城市和卫生城市成果。

三、深入开展爱卫专项工作

1、抓环境卫生制度管理。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落实责任,进行定期检查,我局在年初制定了爱国卫生工作意见,并成立了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爱卫工作,各科室和下属环境监察局具体负责各办公室及门前的卫生工作,专职清洁工负责公共场所等的清洁卫生,并进行了局办公室组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保证了全局清洁卫生工作有人管,有具体的人员做,保持局的良好环境。

2、保障爱国卫生活动的经费投入,积极开展区爱卫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我局安排经费投入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月健康教育活动,保证了爱国卫生宣传的效果。

3、开展了办公区灭鼠、灭蚊、灭蝇活动,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4、认真贯彻《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张贴禁烟标志,开展了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

我局在爱国卫生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在以后的爱卫工作中我局将加大力度,进一步争干、实干,争取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上取得更大的成绩,更好地宣传爱卫工作和开展局爱卫工作,为全区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全区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卫生工作报告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医疗卫生兄弟单位: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领导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同时也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进行请教,并对我院的管理和发展进行指导,为此我代表陌陂乡卫生院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你们的指导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一、基本情况

社旗县陌陂乡卫生院位于社旗县东北部,北与方城县二郎庙乡、东、南、西分别与本县下洼镇、郝寨镇、唐庄乡接壤。距县城10公里,全乡总面积67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1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596人,耕地面积62537亩,是典型的农业大乡,是社旗县偏远、经济欠发达乡镇之一。 我院成立于1968年,占地面积3170㎡,现有职工宿舍320㎡,业务用房1560㎡.核编在册职工48人,实有职工37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师4人,助理医师15人,执业1人,药士2人,执业护士4人,检验士2人,防疫员4人,行政管理人员3人。现有200mA X光机、彩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参数胎心监护仪、电解质分析仪、尿生化分析仪各一台,是一个积内、外、妇、儿、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心卫生院,开展有普通X线摄片、B超、三大常规化验、肝肾功能及部分生化检查等辅助检查,能开展中下腹部手术,助产技术,四肢骨折等技术。年门诊约55000人次,住院约800人次,年免疫规划管理儿童约900人次,年业务收入310万元。

二、医疗质量管理

为了更好的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健全了各种监督机制,将责任层层分解到人,经常开展业务讲座和业

务技能考核,加大对医疗护理文书、抗菌素合理应用及操作技能的检查监督力度,建设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先后到西峡县桑坪镇卫生院、田庄乡卫生院实地考察电子病历的使用,并与4月份全部实行了电子病历。根据县级文件精神,制订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建立与绩效工资分配紧密结合的绩效考核制度,坚持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严格执行“德、能、勤、绩”为标准的考核制度,塑造以质量为核心,以绩效规范管理的运行机制,切实促进我院全面建设和可持续快速发展。

三、业务开展情况

半年来,业务共收入 186.5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门诊人次32801人,平均日门诊179人次,比去年增长18.6%;住院人数242人,比去年下降54.9%。

四、公共卫生服务落实情况

1、健康档案:利用例会对乡村医生开展业务培训6次,截止6月30日,完成建档纸质档案41995人,电子档案41995人,规范建档率 95%以上,电子档案建档率100%,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 3813人,高血压患者建档 1772人,糖尿病患者建档 355人,重性精神病患者建档 93人。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务。

2、健康教育:年初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印发宣传手册,并认真付诸实施,1-6月份,完成月健康教育宣传6期,派遣专业医疗人员入村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与义诊服务6期,解答健康疑惑,普及健康知识,组织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6期,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10余种计1200余份,接受健康咨询700余人次。“低盐饮食”等健康教育信息已深入人心,完成了上半年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3、计划免疫:(1)、为进一步做好麻疹消除年活动,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开展了麻疹查漏补种工作:加大了对消除麻疹的力度,督促乡村医生对所辖村进行宣传教育,符合麻疹强化的儿童进行摸底搜索,及时的进行接种工作。(2)、全镇

新生儿童303名,基础免疫疫苗接种率:卡介苗及时接种率10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100%,乙肝疫苗接种率98%,糖丸接种率100%,百白破疫苗接种率98%。(3)、在H7N9甲型流感防治工作中,医院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制作了有关H7N9甲型流感防治的防治知识宣传材料,深入到学校以及人口密集村开展了H7N9甲型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咨询活动。 (4)、结核病防控工作:我院公共卫生人员对本镇内每位结核病人,实行全程随访督导。

4、妇幼保健:(1)、以母婴安全为重点,强化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管理孕产妇1389名。加大入户力度,与村医配合,为确诊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做好早孕检查及建卡工作,动员孕妇及时做好产前检查,重视高危筛查,对每一例高危孕产妇认真的做好宣教工作,动员住院分娩,早期住院治疗;住院分娩率100%。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3次产后访视。(2)、加强儿童保健工作,系统管理新生儿4620名,对0~6岁儿童严格按照标准体检,根据检查结果填好保健册、卡,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常见病、多发病等卫生防治知识的宣传;儿童系统管理率≥90%。(3)、加强妇幼资料的管理工作,出生活产及时报告、体弱儿及时监测与管理。(4)、及时准确的填好各种妇幼资料。乡村医生一月一次例会,一季度进行一次妇幼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使他们更好的为我镇广大妇女和儿童身心健康服好务。

5、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糖尿病病人提供了二次免费测试血糖,完成了高血压、糖尿病人2次入户随访,对重性精神病进行了1次全面评估,完成了3次入户随访,近期准备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五、基本药物实施情况

加大对各村医生和本院职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知识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并制定用药制度,引导、改变医生原来的用药习惯。每月至少2次由院长带队到才卫生所督导基本药物实施情况,逐步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坚决杜绝目录外药物。各村都制作了版面,对基本药物价格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目前,我院及各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落实到位,基本药物在辖区内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药品采购全部由卫生院统一代购,由配送单位统一配送到卫生院中心药库,各村卫生所按计划每月到卫生所中心药库领取药品。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切实做到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了实处。

六、一体化管理

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方面,已按照“六统一”的要求对每个村卫生室进行管理。陌陂乡现有19个行政村,设有19个基层卫生所 ,一体化管理覆盖面达100%。全乡共有10个示范村卫生所,7个标准化卫生所, 另有2个村卫生室也在积极筹备建设中。在账务建立方面,我乡采取一点带面,先挑选头脑清醒、业务好、对账务知识有一定了解的村卫生所,集中培训,集中建账,达到人人能独立操作,然后驻村普及,现我乡19个村卫生已全部建立了规范的财务账册。

七、新农合管理

自去年开展的新农合专项检查工作以来,我院总结新农合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不足和漏洞,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规范我院新农合工作,采取入院要登记、核对要准确,院中要确认(晚上不定时查看病人是否在院)院后公示的管理模式,堵塞新农合管理漏洞,有效的杜绝了挂床住院、借证住院,谎报、瞒报、漏报等套取农合基金现象发生。

对辖区内19家新

农合定点村卫生所进行监督管理,并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每月对村卫生所上报的新农合补助信息进行初审,对可疑的信息进行调查、处理,确保新农合补助的真实性。

虽然我院经过多方努力,医院的各个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面临医改,我们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的治院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贯彻卫生体制改革,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奋力拼搏,抢抓机遇,把医院的各项工作引向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卫生工作报告6

20xx年,虎头镇卫生院在卫生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中医院的真诚包扶和亲临指导下,全院职工团结务实,以“爱院、爱岗、诚信、勤奋、守纪、合作”的团队精神,积极开展了医德医风、医疗卫生、农村防疫保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项工作,按照年初既定的目标,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医疗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一)狠抓医德医风、全面提升我院整体形象。

在全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医疗服务理念和竞争意识,将医德医风贯穿到实际工作中。

1、整章建制、科学谋划。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我院先后制定了医德医风管理规定、行风评比工作方案、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办法、各病种的医疗护理常规、各种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急诊急救等五十多项规章制度。使我院的行风建设工作得到了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形成了在工作中人人有职责,处处有人抓的良好局面。

2、以人为本,搞好服务。为改善服务质量,落实承诺服务,我院在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了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活动,设立了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发放征求意见卡向社会问卷调查,为使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我们严格按查处制度处理,通过整治,一年来,未接到一起因服务不周而引起群众不满现象;未发现一次因职工私自行医而造成的不良影响,使我院行风有了很大改观,整体形象明显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明显增强,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公共卫生工作有序推进。

1、着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应对今年的手足口病和甲流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广泛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成立了发热门诊、设立了留观室。同时组织发动乡村医生,层层筛查,做好疫情调查上报和监测工作。今年5月份,通过严格的防御和排查,共查出手足口病疑似病例1人,按照要求得到了及时转诊和治疗,全年没有发生医疗差错与纠纷。

2、扎实做好防保、防疫工作。一是坚持每月例会制度,今年共召开乡村医生例会16次,并通过以会代培方式对14名乡医进行了卫生法规、规章制度、计免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同时积极组织村医参加卫生局举办的继续教育卫生法规、专业知识培训和学习教育,完成全镇9所村卫生室考核办证事宜,同时,实施了每月一次的入村督导检查工作,从而使我镇的村医管理工作和防保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计免工作常抓不懈,认真做好儿童卡、薄、证、册的管理工作,对每日新生儿童查行及时上卡,按程序接种。截止12月末,接种各类群体X人次。其中:

(1)全镇0—7岁儿童X人,今年出生X人,实建X人,建卡率X%,乙肝及时接种率X%,8—15岁儿童乙肝疫苗强化免疫一次,应接种X人,实接种X人,接种率达X%。

(2)四苗单项接种率X %,强化免疫率X%。

(3)出血热疫苗接种X人次,接种率X %。

(4)流感、风疹、腮腺炎、狂犬疫苗等接种率达100 %。今年未发生一例接种事故。

3、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切实做好产前健康检查。一是积极开展了妇女病普查诊治工作,同时建立了诊治档案,对全镇范围内35岁X59岁妇女进行了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普查,按照三年普查规划,全镇1600名妇女今年完成普查587人,普查率X%。其中查出阴道炎X人,宫颈碘染色 人,乳腺增生X人,其它疾病X人,未发现宫颈癌和乳腺癌患者。二是及时完成各种妇幼保健报表,做到“降消”项目补偿工作按时兑现,无虚报漏报现象,圆满完成了全年妇幼保健任务。三是做好儿童保健工作。今年,共对7岁以下儿童体检X人,5岁以下X人,3岁以下X人。

4、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明显提高。今年,我院克服人手少,设备简陋的困难,经全院干部职工地共同努力,共接受门诊患者X人次,平均日门诊X余人。开放病床使用率10张,住院X人,实院病床使用率X%;开展外伤手术X余例;b超、心电检查X人次;化验检查X人次;放射检查X人次;药品收入比例控制在X%以内;处方、病历书写规范率达100%;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X%,实现医疗总收入X万余元,药品收入X万元,其它收入X万元;总支出X万元,收支结余X万元,同比增长X%。

5、抓好老年人健康普查和家庭健康档案采集工作。一是11月至12月,我院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全镇729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实际体检688人,体检率达94%。二是对全镇X户居民开展了全民家庭健康档案信息采集工作,通过逐人逐户调查,共筛选出糖尿病患者X人;高血压患者X人;65岁以上老人X人,按照上级年体检80%的要求,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

(三)新农合工作稳步发展。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在新的形势下,我院为推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全面实现,院领导亲自挂帅,积极投入到新农合工作中去,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主要做法:

1、加强管理,严肃报销制度。为方便群众就诊报销,我院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由专职医护人员具体负责。在工作制度方面建立了完整的门诊日志登记,规范了开处方、医嘱和各种护理记录单。同时,对住院病人在要求报销合作医疗费用时严格把关,按照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身份证》和《户口薄》、村卫生所出具的身份证明等基本规程进行医疗活动,经核实无误后,按标准对来我院就医出院参合农民,当日兑现补偿,截至目前,我院未出现一起不合理报销病例,从而杜绝了冒名顶替现象的发生,使参合农民明明白白住院消费,清清楚楚享受政府的惠民政策,有效地保证了参合资金的安全使用。

2、方便群众,搞好服务工作。我们始终把新农合服务作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我们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同时,为方便群众,我们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17个村屯,在千家万户开展了门诊小额补偿会战工作,实施了送医送药进万家活动,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广大参合人员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经全院职工的积极努力以及各部门的协调配合,20,我院新农合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健康有序的运行。经统计,全镇应参合人数X人,已参合人员X人,参保率达X%,同比增长X%。在报免工作中,今年共为参合人员实施各类补偿X人次,补偿金额X元,直接减免X元。其中:补偿住院X人次,补偿金额X元,门诊小额补偿X人次,金额X元,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并为下年新农合医疗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医院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不足

20xx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着诸多差距,主要体现在:

1、乡村卫生医疗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离目标管理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我院卫生技术综合素质偏低,全院中级以上职称的卫技人员比例不足,门诊医师尤其是骨干医师较为缺少,人才缺乏,无后备力量。村医综合素质不高,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目标。

3、业务收入尽管有所增加,但遗留债务较大,尚还欠款X万元,加之部分患者流向市院,职工工资全额发放依然艰巨。

4、虎头卫生院距离县城100余里,是虎林东部重要的医疗救护中心,辖区辐射原新兴、小木河两个乡镇和渔场、林场、良种场、奶牛场,无交通工具,无法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急重患者。

三、20xx年工作思路及工作举措

20xx年,我院将以预防保健为中心,创建一流卫生院;以改革为动力,倡导竞争、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不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安全治理为重点,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全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我院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目标任务

预期完成X所标准化卫生所建设;定期安排进修培训X人;全面完成医疗卫生各项指标。

二、工作思路

1、进一步加强村所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我镇村级卫生所建设还比较薄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特别是部分村所极其简陋以及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较为严重,因此我们要以“新农合”为契机,大力破解资金难题,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镇卫生院为骨干,以村卫生所为基点的卫生服务网络,年力争X%的村实现标准化卫生所。另外,要采取例会、培训、督查等多种形式强化对村卫生所和村医生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提高村医的业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人才兴院战略,不断提高卫技人员素质能力。20xx年,我院一方面制订完善进修深造制度,加强与牵手医院的技术,有计划的定期公派进修,鼓励开展适宜新技术,拓宽医疗领域,增加公益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院内业务学习质量管理,深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第三是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吸引市属医院退休专家来社区坐诊,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3、进一步加强医疗、护理和医技质量治理。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打造一流卫生团队,狠抓医疗质量和公共卫生核心制度落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医疗安全质量管理。二是进一步强化护理队伍建设,规范各种护理文书,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严惩护理差错,竭力避免因护理失误引起的医疗纠纷。三是加强医技质量治理建设,提高医院整体诊疗水平,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利用现有设备,充分发挥使用价值。四是建立健全质控职能,不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标准,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的治理模式,达到基本诊疗更加完善;急救转诊能力更加明显;人员素质显著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德医风不断改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高效,基本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4、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服务质量。一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转变服务模式,由以往坐诊服务变深入村屯、家庭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使农村居民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得到就近治疗,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努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严格执行基本用药目录和诊疗目录,不得使用目录外药品和诊疗项目,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市、镇两级畅通、高效的急诊救治“绿色通道”,及时救治病人,适时转诊急危重症患者,增强孕产妇难产应急处理和紧急转送能力。

总之,我们决心在市卫生局、市中医院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明确工作目标,扎扎实实工作,把我镇卫生工作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卫生工作报告7

街道办事处下辖2个村,21个社,辖区内农业人口0.42万人。自实施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以来,我们将村卫生作为创建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统一部署,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把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紧紧围绕除四害、改水、改厕、环境卫生治理、健康教育等中心内容,扎实开展卫生惠民工程,使各村的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办事处村卫生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卫生长效机制

(一)加强领导,建立卫生组织机构。创卫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各部门的重视与参与,也关乎政府形象,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切实做好创国卫工作,办事处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卫生副主任和辖区村主任为成员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有1名机关干部专门负责日常卫生工作。辖区内村也建立了相应村卫生组织,配备专职卫生工作人员。

(二)明确任务与职责,逐级落实责任。严格落实爱国卫生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传染病、疫情汇报汇报制,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良性运行机制,“保障、救助、服务”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服务机制逐步形成,新型合作医疗的保障范围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层层落实责任、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到人。为确保创卫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我们把爱国卫生工作作为辖区村考评以及公民道德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严格执行《卫生工作考核办法》,卫生工作完成不好的村,不能评为先进,个人和家庭卫生差的不能评为村民道德素质标兵户,被评为先进卫生村。

(三)落实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为保证各村卫生工作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对村和城乡结合部落实13名专兼职保洁人员,实行全天侯保洁长效机制,添置了“环卫”衣物等保洁衣帽,落实了红袖套卫生监督员,时刻监督辖区内的卫生状况。办事处定期对辖区村卫生工作进行抽查,办事处领导不定期深入村进行明查暗访,平时检查结果作为底考核依据。

二、广泛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一)营造创卫工作浓厚氛围。印发卫生公约、卫生知识等宣传单2000余份,制作大型创卫宣传条幅30余幅、出动宣传车10余次,进行广泛宣传,树立“人人动手,从我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卫生责任意识,让广大人民群众都知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的意义,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共创的局面。

(二)开展爱卫义务劳动。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段,组织村、动员老干部、党员开展各类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理垃圾活动6次,参与人数达100多人次对路和村重点部位进行了环境卫生整治。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广大群众卫生意识得到提高,为卫生整治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三)开展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每个村都设立了健康生活宣传栏,每季度定期更新内容,宣传卫生健康知识。举办健康、防疫等各类卫生培训班10余期,培训自愿者、村民近1000多人次,加强了对路和路沿线卫生保洁员的管理和责任教育,村民卫生知识知晓率和文明健康行为逐渐提高。

三、开展卫生工作,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我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特别重视村级卫生工作,把环境卫生规划纳入了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制定了分期实施的目标、步骤和措施,通过全面实施,推行卫生目标责任,进一步推动了村环境卫生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全面改观,特别是辖区路、路沿线农房风貌全面整治,或红瓦白墙,或白墙蓝瓦,形成了两道亮丽的风景线。环境卫生治理示范点规模大、档次高、配套完善,深受各界好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跻身先进行列,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村。

(一)村级卫生室管理更加规范。我处2个村级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配备相应的医疗器械、必要的急救设施,做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独立,村级医生从业人员达6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二)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农村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依托村卫生室医疗资源,积极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得到解决。辖区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8%,参合农民3729人,行政村覆盖率达100%。为引导参保人员合理利用村级卫生服务,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我处切实加强了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险的衔接,实行村卫生室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度,并加强了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村级卫生服务更加规范,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群众就医更加便利。

(三)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扎实有效。按照县的总体安排,开展了以路沿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精品示范建设,围绕打造洁净富裕村庄,建设卫生、文明和谐家园的工作思路,实行以奖代补,定时间、定目标、定质量、定奖惩的考核机制,实施了以改变农村、农业、农民不良生产生活陋习,讲求科学方法,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能力,提升农民形象为目的农民卫生素质教育工程;以保持村庄环境卫生,减少污染,确保身心健康为目的的居住环境卫生工程;以农民家庭居住环境美化、净化、亮化、硬化、绿化为目的的农民户办工程;1、2、3、7社,木孔垭3、6社计180户墙体粉水、刷白、线条整饰、房屋更换机制瓦、沟垛房脊、门窗刷漆等房屋风貌工程整治;组织实施了路行道树绿化栽植工程;实施了1社46户农户农民新居集中建设工程;实施了民饮用县城自来水工程和天然气入户工程;完成了口节点整治,栽植了女贞球、金叶女贞等绿化树木,播洒了绿化草种,安砌了堡坎,建设和美化了农户门前花台;深入开展了农村治脏治乱和农村“五创”、“六项清理”活动,依法拆除了危房和乱搭乱建;实施了农村基础设施整治,建设入户道路15公里,新建沼气池374口,建生活污水处理池10口,“两池六改”完成296户。

四、狠抓除四害工作,广泛开展卫生防病工作

在除四害工作方面,我处高度重视,把公共卫生防病作为首要目标,做到经费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讲究实效、高效。积极开展灭蚊、灭鼠、灭蟑、灭蝇的行动,每次行动都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汇报、有总结,落实责任到人,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有效切断了疾病传染渠道,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生。同时,还开展了“三清一灭”卫生专项活动,在开展病媒生物防制过程中,强调预防为主,科学防制,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除四害按标准购药进行了除害,辖区除四害工作达到标准。

第五篇:2011卫生工作报告2.26

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谱写全市卫生改革新篇章

——在2011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卫生局局长 马长辉(2011年3月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1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佳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十一五”期间卫生工作经验,科学把握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全面部署“十二五”卫生发展任务和2011年卫生工作。

下面,我代表卫生局做工作报告。

一、“十一五”期间卫生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的有效监督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卫生工作任务。“十一五”期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由71.25岁增长到73.7岁,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6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7.9‰,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 /10万,均低于或持平于全国平均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市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五

年来,我们通过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坚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建立了以市级医院为中心,以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所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74家,其中市直医院7个(含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防疫站1个,卫校1所,乡镇卫生院17个,农村卫生所348个。拥有在职职工158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00人;执业医师411人,执业助理医师86人,执业护士404人;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657人;高级职称人员158人;拥有乡村医生366人;拥有病床911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和床位数分别为1.4人、1.15人和2.54张。我市的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更多地享受到了改革所带来的实惠。

2010年,我们紧紧围绕推行医改政策和实施“卫十一”项目工作,加快了卫生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创新,医改各项工作全面顺利实施。一是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全市现有常住农业人口228,934人,参合农民达到224,420人,参合率为98.03%,覆盖率达100%。全年共有1.8万人次得到新农合住院补偿,补偿资金达2575万元,住院受益率8%。与民政医疗救助开展一站式服务,对于弱势人群(低保和五保无能力支付医药费)给予事前医疗救助。共接待弱

势住院人员1845人,垫付补助医疗救助资金达150.79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正逐步走上科学管理、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轨道。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上,2010年全市共投入卫生基础建设资金4360万元,启动了中心医院医技大楼建设工程,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预计2011年5月前投入使用;完成了9791平方米的妇幼保健院大楼建设,通过资源整合,将一级医院的妇产科整合到妇幼保健院,为加强我市妇产科特色专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完成了锦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完成了“卫十一”项目中13个农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利用“卫十一”项目和国省资金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配备医疗设备1805台件,共计人民币171.46万元,所有设备现已交付使用。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上,2010年通过“大学生定向培养”和向社会招聘等方式,为市直各医疗机构共招聘了10名医学院校毕业生,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了17名医学院校毕业生,这些卫生人才的引进使我市医疗技术力量得到加强。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全年共培训各级各类农村卫生管理及技术人员500余人次。三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初见成效。我市作为全省42个第一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2010年9月1日起,我市在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在执行省级网上集中采购药品制度中,卫生局先行与富锦市人民圣泰药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药品配送合同,对市

直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家农村卫生院的药品进行了认真清仓查库,对药品的通用名、剂型、规格、计价单位、库存数量和进销价格等进行登记造册。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物全部纳入了新农合、城市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目录,保险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药物。目前,基本药物网上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加价销售工作进展顺利。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开展顺利。截止2010年底,我市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6.5万份,其中城市建档9.35万份,建档率为85%,农村建档21.8万份,建档率为80.7%;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登记管理2.2万人;高血压规范管理数为3834人;糖尿病规范管理数为532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数为73人。儿童系统管理率城市为97.37%,农村为94.2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城市为98.30%,农村为90.09%。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100%。如期完成了8-15岁儿童乙肝疫苗补种任务,接种率达到99%以上。完成了农村5493名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发放补助金额164.79万元。为全市2235名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服了叶酸。积极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乳腺癌筛查4000人,宫颈癌筛查1.67万人,确诊宫颈癌3例、癌前病变4例、乳腺癌2例,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妇女的健康。加大了农村卫生改厕工作力度,2010年农村改厕任务已经完成2700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62.83%。当年落实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政府投入总金额为126.13万元,本级财政投入为19.93万元。

——“十一五”期间,我市疾病控制和应急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五年来,我们经受住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疫情流行等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完成了建县百年庆典的卫生保障任务;妥善应对处理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我市的卫生应急体系逐步完善,应急能力不断提高,在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我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0年,我们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扎实推进疾控工作。在常规免疫规划上,以镇为单位的常规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按要求完成了免疫服务频次。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上市接种和安全性效果评价”工作。继续做好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工作,开展了儿童脊灰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共补种426剂次。进一步巩固免疫屏障,消除“免疫空白”,开展了8月龄-15周岁儿童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工作,接种率达到了95.13%,达到了国家标准。开展了8-15周岁儿童乙肝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共补种11250人。继续做好16—60岁人群出血热疫苗的接种工作,共接种85200人。在传染病管理工作上,2010年,我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率、疫情报告及时率和准确率均达到100%。继续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加大了宣传力度,深入到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宣传,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市的发生与蔓延。积极做好我市性病艾滋病的常规监测工作。对艾滋病人或HIV感染者进行追踪

和随访,提高了病人的发现率,同时深入各类公共娱乐场所40多家次,发放宣传资料7000多份,在全市300多自然村发放了艾滋病防治宣传画。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共接待初诊病人825人、查出新涂阳病人67人。各综合医院共转诊肺结核病人与疑似肺结核病人27人,共治疗新涂阳病人67人,治疗覆盖率达100%,使98%的肺结核病人都能做到规律、全程服药。在健康教育工作上。今年我市利用各种卫生宣传日,对群众健康知识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开展了麻疹、碘缺乏病的电视讲座2期,设立宣传板报60块,宣传横幅62条,发放宣传单5万多份,在电视台设立了健康教育专栏,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提高了全市人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知晓率。

——“十一五”期间,卫生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我市加快了卫生监督网络建设,覆盖面不断扩大,监督执法能力逐渐增强,服务能力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升,监督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促进了我市服务行业的卫生安全,净化了医疗市场。

2010年,我市共设立镇级监督员17名,覆盖率100%,培训监督员90余人次,实现了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网络化。在公共卫生监督方面,我市开展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采取日常卫生监督量化评比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对公共场所进行了多次检查,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231

人次,出动车辆66台次,监督检查公共场所918户次,采集样品689份,监测合格率92.93%。在职业和放射卫生监督方面,开展了《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接待咨询者350人。并对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进行了监督检查,对不规范的企业健康档案,责令限期整改。对全市15家放射诊疗单位的放射卫生进行了监督检查。在妇幼监督方面,对46家托幼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共进行了幼儿园入园体检2080人次。在医疗市场监督方面,全年共出动监督人员241人次,出动车辆69台次,监督检查诊所158户所,因无证行医立案4起,结案4起。其中,查处取缔黑诊所6户,无证行医11人,没收器械3件,药品8箱,罚款人民币1.0万元。

——“十一五”期间,医疗护理质量全面提升。五年来,我市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深入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过开展日常监督和拉练检查,促使医疗机构加强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护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实现了我市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2010年,我们加大了医疗护理质量监管力度,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布署,继续加强医院质量管理。要求各医疗单位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确保临床疗效的提 7

高,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中心医院门急诊达110689人次,中医院达61960人次,市中心医院收治住院病人9019人,中医院1441人;中心医院治疗有效率97.62%,中医院98.73%。加大了采供血管理力度。按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通知》的要求,我市积极开展了无偿献血活动,建立了临床用血审批制度及血液检测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全年未发生因输血引发的医疗事故。强化了急诊急救工作能力建设。目前,我市120急诊急救已实现了通讯、人员、车辆、药品、器械五配套的工作要求,实行了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做到了随时呼救,即刻出诊。加强了临床毒麻药品使用管理,实现毒麻药品从购进、保管到发放、登记、使用的各个环节均达到规范标准,确保毒麻药品使用安全。加强了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各医疗单位成立了组织机构,完善了规章制度,规范了工作流程,并通过定期自查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使此项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医疗安全得到保障,年内无安全事故发生。

——“十一五”期间,中医药事业长足发展。五年来,我们严格执行《黑龙江省发展中医药条例》,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传统特色,优化中医药发展环境,向社会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我市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

升。

2010年,我们以中医医院形象建设为切入点,以“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突破点,以规范内部管理为着力点,以提供中医优质服务为闪光点,以构建和协医患关系为落脚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特色优势评价工作,坚持中医特色办院方向,扎实地完成了工作方案的各项工作目标,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市辖区乡镇卫生院共有18家,其中17家卫生院设立了中医科,占乡镇卫生院总数的94.4%。辖区村医共有366人,其中接受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人员331人,培训率为90.4%。

“十一五”期间卫生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上级主管部门正确指导和人大、政协、纪委有效监督的结果,是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卫生党委、卫生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和新闻媒体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十二五”时期卫生改革与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

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工作全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保障和中医中药五大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建立健全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突发灾难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卫生资源总量明显增加,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卫生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全市居民享有安全、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卫生事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全市婴儿死亡率下降到3.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5.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10万以内,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

(三)主要任务

1、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健全以市级医院为中心,以镇卫生院为枢纽和以村卫生所为网底的城乡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到2015年,形成具有较高水平的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急诊急救、科研教育和康复保健的综合医疗卫生体系,整体功能和技术水平居全省

县级先进水平。

2、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卫生队伍结构,采取公开招考、择优招聘等形式,坚持每年从医学院校聘用毕业生到各医疗单位工作,切实解决医疗卫生队伍人才短缺的问题。强化人才管理,提升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到2015年,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1.6人、注册护士1.38人、床位2.7张,全市80%以上乡村医生须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诊疗服务环境。“十二五”期间,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多方筹集资金,解决危旧房改造、业务用房短缺及必要设备配置。将富锦市中医院建设项目、锦东和锦西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项目、卫生监督所业务楼建设项目列入规划。完成富民、新建、二道、向阳川和头林卫生院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加大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力度。使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达 1200平方米以上,一般卫生院业务用房达600平方米以上,消灭危房。争取到期末标准化卫生所建设达标率达50%。

4、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起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我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大病统筹和门诊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5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保持98%以上;政策补偿比达70%以上;补偿封顶线达到当地农村人均年收入的10倍以上。

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能部门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机制,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

5、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促进公共卫生均等化。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网络体系建设,居民在社区可以享受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到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达100%,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以上,社区内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管理率达到75%;辖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6、加强疾控和卫生应急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传染病网络直报完整率和及时率达到100%。加大艾滋病防治力度,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规范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治疗、追踪和全程督导管理。认真落实预防接种措施,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工作。到2015年,计划内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做好慢性病、职业病防治工作,慢性病管理率达到90%以上。建立职业健康体检中心,建立有效的职业病防治体系,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加强卫生应急的行政管理,提高卫生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7、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母婴健康水平。积极整合卫生资源,建立妇产特色专科,建立高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

道,确保孕产妇生育安全。建立健全妇幼卫生网络信息平台,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面达到90%以上,住院分娩率达到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积极防治儿童多发病和常见病,加强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和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等工作;促进母乳喂养,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8、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资格管理。规范医疗护理管理,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杜绝非法采供血,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确保血液安全。加强医院管理,完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不断提高医疗急救水平,治愈好转率市级医院不低于96%,镇级卫生院不低于85%。

9、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弘扬民族医药文化。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院达到国家二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完成乡镇卫生院中医药规范化建设和村卫生所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建立中医药预防保健体系。

10、完善卫生监督管理体制,提高卫生行政执法能力。积极实施卫生监督职能调整。到2015年,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化妆品、职业危害、放射、学校、医疗市场等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对有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单位监督监测覆盖率达100%;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监督覆盖率100%。

1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不断改善城乡卫生环境。积极开展卫生城市和卫生单位创建工作,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到201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改厕率达到70%以上。大力开展城乡居民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健康与营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到2015年,群众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60%以上。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创建佳木斯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工作大局,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全面完成2009-2011年医改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加快基层医疗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医疗服务,促进中医药发展,加强卫生系统党的建设,统筹推进各项卫生工作,为锦城崛起提供坚强有力的健康服务保障。

(一)深入贯彻落实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政策。2011年是新医改三年重点工作的最后一年,医改工作是今年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我们将按照国家和省医改办的要求,全面完成五项医改任务。首先,作为全省第一批试点县,我们将在全市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物网上采购、集中配送和零加价销售。其次,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目录使用规律,为国家调整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提供经验。第三,建立起财政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的投入方式和绩效考核等配套改革制度,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制度和镇村一体化等配套改革工作将同步进行。

(二)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1、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一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与实验室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卫生监督所业务综合大楼及车辆和设备投入。二是完善妇幼保健院专科建设,将其建设成为300张以上床位的省内一流的专科医院。三是加强中心血站硬件建设,争取在今年全面提升我市中心血站房屋建设和设备投入力度。四是加强急救网络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医务人员急救技能水平,形成统一指挥、综合高效的三级急救网络体系。

2、切实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一是做好消除麻疹工作,提高麻疹常规免疫接种率,努力实现到2012年麻疹发病率达到1/100万的目标。二是实施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整体推进落实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三是继续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巩固和提高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

3、大力开展慢病防治工作。要针对目前慢性病快速增长的严峻形势,积极探索慢性病防治模式。以高血压、糖尿

病、肿瘤、精神病等慢性病为重点,积极开展社区防治和健康教育,重视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控制社会和个体危险因素,推广有效的防治模式。

4、强化卫生应急工作。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继续推进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调用机制,提升全市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

5、创新卫生监督工作。完善监督体制建设,卫生监督工作实施绩效考核,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完善执法监督科室设置,配齐专业人员,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综合素质。

6、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全面实施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人均2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到年底,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省级标准;儿童系统管理率城市达97.4%,农村达94.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城市达 98.4%,农村达 90.1%;65岁以上老人系统管理率城市达60%,农村达50%;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达60%以上;全市人群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75%和55%;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

7、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全市农村育龄妇女

免费增补叶酸,叶酸服用率达70%。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住院分娩率巩固在100%。继续为35—59岁农村妇女进行以防治乳腺癌、宫颈癌为重点的妇女病免费检查。积极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以二级预防为重点,加强产前筛查、诊断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快推进全市产前诊断技术网络建设,扩大产前筛查、诊断覆盖面,对全部的农村孕妇实行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

(三)大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中心医院医技大楼建设任务,科学合理设置医院科室和增设重症监护病房,提高中心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完成向阳川镇卫生院改扩建任务,争取在年内将房屋老化的5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立项。三是加强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业务建设,要求所有镇级卫生机构在2011年底前开展中医药服务,2012年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利用中心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卫校的技术优势加强对镇、村级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二是优化人才队伍。每年择优招聘一定数额的专业技术人员入编。建立人员聘任机制,完善辞聘、解聘制度,促进医务队伍高效运转。三是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实行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津贴制度,对医疗卫生单 17

位临床一线工作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和在镇卫生院从业的全日制本科学历人员给予津贴。

3、加强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建设。一是明确镇村医疗机构功能。卫生院主要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中医、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村卫生所主要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转诊服务和一般康复等工作。二是加强镇村卫生机构管理。卫生院加强对辖区内村卫生所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做到“六个统一”即行政统一管理、业务统一安排、人员统一管理、财务统一实施、药品统一标准,新农合统一管理。

4、加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目前“卫十一”项目省级信息平台已经开发完毕,近期在我市部分乡镇开展调试运行,应用软件全面涵盖国家九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妇幼卫生保健、卫生监督、新农合等信息内容,可以促进全市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整合。我们要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硬件配套工作,运行成功后,我市将全面启动该信息平台建设。

5、加强双向转诊制度和社区首诊制度建设。引导和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直医院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按照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考核监督,确保双向转诊工作有序开展。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进社区首诊

制,引导参保人员首诊在社区,根据病情实际情况,办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向上级医院的转诊,使大多数的常见病在社区得到解决。

6、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2011年将继续弘扬民族医药文化,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原则,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特色专科作用,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力度,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完善师承教育制度。积极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展中医药事业,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积极探索通过医改,做好中医药技术推广工作,推进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大力发展中药种植业,在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和培养一批专门从事中药种植的农民,这样不但使药农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还间接的宣传中医药文化。

7、提升医疗机构等级水平。紧紧抓住国家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良好机遇,争取各医院在规模和等级上上台阶。中心医院要完成晋升三级医院的评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达到省级标准。

(四)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是提高住院保障水平。制定更加完善、合理的全市统筹补偿方案和管理办法,不断提高参合农民医疗补偿水平,住院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力争使政策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到60%以上,对儿童先心病、白血病提高补偿比例,达到70%,对孕产妇正常产补偿达到100%。二是提高门诊统筹补偿能力,扩大门诊补偿项目,探索中医门诊补偿方式,增加门诊慢病补偿范围,门诊特殊病种从10种增加到50种。三是完善与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提高对低保人员的补偿水平,扩大医前救助的试点范围。

(五)落实“卫十一”项目工作。

通过强化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建设,着力改善卫生服务系统,提供核心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深入研究卫生改革的机制、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为我市新医改工作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一是强化中心意识。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党建与卫生业务工作的结合点,自觉把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建立在卫生中心工作上,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一切以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中心。二是强化教育方法意识。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创新型机关、竞争型机关”活动为载体,从把握导向、健全制度、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四方面重点探讨和实施提高理论学习的新思路,在全系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三是按照《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

方案》,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列入到学习型组织建设工作中,积极推进卫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强化标本兼治意识。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挖根源、找对策、抓落实,积极主动地解决制约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执行医德医风考核制度,切实转变行业作风,今年卫生党委的工作重点就要落在行业作风上,年内务必抓出几个正反面典型案例,要做到奖惩分明,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敢于坚持原则。各单位对违反职业纪律的职工要敢抓、敢管、敢处罚,对少数棘手的人绝不退让,绝不能姑息养奸,造成功过不分,是非不明,该奖不奖,该惩不惩,大大挫伤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该奖就奖,该惩就惩。同时,事先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做到奖不虚施,罚不枉加,使医院出现纪律严明、秩序井然的新面貌。六是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市直各院站一把手要在财力、物力上对口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卫生局中层以上干部要在业务和管理上进行对口帮扶。目的是通过对口帮扶活动,使基层医疗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得到深入执行,使我市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取得良好成绩。

同志们,2011年是我党建党90周年,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卫生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也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卫生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形势,振奋精神,明确任务,坚定信心,积极投身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全面落实各项卫生工作任务,为推动全市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谢谢大家!

下载2011年郑州市卫生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郑州市卫生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卫生计生工作报告

    风雨兼程四十年,人口计生结硕果 ——XXX乡人口计生工作回顾 1979年,我乡正式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4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计局的大力支持下,全乡上下始终......

    卫生委员工作报告[推荐]

    卫生委员工作总结 上一学期,我很荣幸地担任了我们班的卫生委员。卫生委员,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卫生这一环节的,具体点儿,就是负责计划并组织实施大扫除、中扫除、小扫除及扫除、扫......

    江西省卫生工作报告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在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省卫生厅厅长 李 利 (2012年1月7日) 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党......

    学校卫生工作报告

    学校卫生工作报告 学校卫生工作报告1 我校XX年的卫生工作,认真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教育为中心,以预防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降低患病率,认真做好健康教......

    2011年卫生工作报告

    聚心凝智 务实创新 努力开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在全旗卫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乌审旗卫生局局长 张晓虎 (2011年4月1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

    卫生监督工作报告

    城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6尊敬的局领导、各位同仁:下午好! 感谢局领导和卫监所领导的厚爱,感谢各兄弟单位的谦让,给了我们卫生监督条线综合先进这个光荣的奖项。 2011年预防......

    2011年全市卫生工作报告

    2011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材料 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发展方式 为实现全市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而奋斗 ——在2011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莫小平(201......

    乡镇卫生工作报告

    乡镇卫生工作报告各位领导、同志们: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全镇卫生工作会议今天隆重召开了,乡镇卫生工作报告。在此,我谨代表卫生院向出席会议的各级领导表示热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