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共)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补充资料
为了全面掌握《社会保障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要求学生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综合回答问题的能力,针对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的《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内容较简单、不够全面的特点,特编制这一份补充材料供大家参考,大家要将《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和这份补充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体系:指现代国家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等为主要内涵而构建起来的保障国民有生活安定感和社会稳定感的社会安全网络。
2、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特定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期获得适当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
3、共同基金:将基金聚集在一起,由一些投资专家操作基金营运,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基金分散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各种渠道,以取得最高投资收益为目标。
4、绝对贫困:缺乏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条件和手段,没有生活必需的食物、衣服、住所,饥寒交迫、陷于绝境。
5、相对贫困:相对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而言的贫困,即相对于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生活在较低水平线上,他们被排斥在社会生活的主流之外。
6、贫困线:最起码的生活水平或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间的差距的一个量的界定。
7、受益基准制:受益人的养老金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或计算公式,如一定的年龄条件、身体状况、工龄长短及实际生活需要等。只要符合所定的标准即可领取养老金,其量的多少跟他过去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贡献无关或关系不大。
8、供款基准制:受益人的养老金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供款量,一般都将个人所缴费用建立个人帐户,缴费越多,领取养老金的水平越高。
9、失业:指达到法定年龄(劳动力年龄)并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包括已经就业而被解雇,且正在等待或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一种社会现象。
10、非自愿失业:指工人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而就业,但仍找不到工作。
11、摩擦失业:由劳动力供需矛盾而引起的失业现象。
12、显性失业:充分暴露出来的失业现象,一般以失业率加以反映。
13、隐性失业:未曾表现出来但事实上确实存在失业或就业不充分的现象。
14、自愿失业:工资未能随劳动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因而劳动者不能接受现行工资或不愿降低收入水平而自动放弃工作。
15、普遍保障制度:即“人头”补助制度,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 ; 标准提供现金补助。
二、填空题: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是(政府、企业和个人)。根据职能分,社会保障的主体可分为:(行政主体——政府;经办主体——社会保障的各类机构;实践主体——各种社会保障事业的从业者)。
2、(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1883年德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后又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残废、死亡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由此诞生。
3、我国保险基金采用三方付费制。即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90年代以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逐步采用“(统帐结合)”的筹资模式,是“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简称。它是(社会统筹帐户)(统户:由政府和企业出资)和(个人供款帐户)(个户,由个人和所在单位出资)的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4、社会救助的对象: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包括三类人:(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人,即“三无人员”)、(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活暂时困难的人)和(城市贫困者)。
5、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对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社员,做到保(吃)、保(穿)、保(烧,指燃料)、保(教)、保(葬),后增加保住和保医,使他们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 ;
6、医疗社会保险的对象:一般包括所有(雇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我国是介于(全民保险)和(雇员保险)之间,以(全民)为对象,但具体保障标准享受待遇又有城乡、地区、行业或职业的差别。
7、失业的分类:按造成失业原因,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按失业程度,失业分为(完全失业)和(部分失业);按失业者状态,失业分为(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
8、目前,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完备的国家,一般通过三个途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专业化的社会福利)、(职业化的职业福利)和(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9、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其保障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
10、我国现行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的组织管理机构:各级政府的民政部门负责的(地方优抚安置管理机构)和政治部、后勤部负责的(军队优抚安置保障机构)。
三、问答题:
1、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的范畴及其产生发展,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保障体系及其构成,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等。
2、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原则,不同筹资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规模的确定和结构优化,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原则、方式及程序,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不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特点及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投资的理论和方法等。
3、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
(1)银行存款; ; ; ;(2)信托存款;
(3)不动产投资; ;(4)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投资;(5)直接贷款或委托贷款。
4、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资金来源是自保公助式,保障的标准不高,项目也不完备。它促进经济发展、稳定了社会。存在问题是保障支出增长率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加重财政困难;保障费用持续上升,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对美日经济发展起“稳定器”的作用:(1)缓和经济危机、协调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2)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了宏观经济运行,增加了社会有效需求;
(3)政府的福利支出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个人、家庭对劳动力培训和训练费用支出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和开发本国人力资源。
6、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1)宪法把社会保障定为发展中的国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保障权利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2)保障支出全部由政府和企业承担,个人不交纳保障费;
(3)工会组织负责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4)保障对象为全体公民。资金来源靠全社会的公共资金无偿提供。
7、建立低保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
(1)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界定
一般低保包括生活救济、医疗救济、教育救济、住宅救济、分娩救济、求职救济和丧葬救济七个方面。目前大多数低保标准还很低,只解决生活救济、温饱问题。(2)低保经费的来源(核心问题)
目前大多采取财政和保障对象所在单位分担的办法。今后要逐步过渡到主要由财政负担的方式,建立城乡统筹面向全民的低保制度,由各级财政合理分担。
(3)低保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管理上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明确各方的职责,合理分工。推广分类施助和差异施助,区分基本生活救助和其他专项救助。
8、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推行保险立法化;筹资渠道多元化;享受待遇标准化。
9、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
(1)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原则(或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2)基本养老保险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
(3)新老办法平稳衔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的原则;
(4)社会养老保险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体制分开的原则;(5)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原则。
1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1)它在全新的基础上起步,没有历史包袱,所缴费用可完全积累;
(2)它没有互济特征,不是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存入个人帐户,个人存入越多,集体补助就越多,养老金就越多; ;(3)保障水平非常低;
(4)基金收缴、运营进入县以上经办机构专户,通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11、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目前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应建立社会养老保险补偿机制,保护“老人”和“中人”的养老权益。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原因:(1)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缴费困难;
(2)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群结构变化,养老负担系数提高;
(3)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手段落后; ;(4)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偏高。1999年国务院发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
A、建立社会保险登记制度; ; ; B、社会保险缴费申报制度; C、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监督检查;
D、对不执行《条例》规定的缴费义务人的罚则:处罚责任者个人。
12、医疗保险的特征和对象:
(1)保障的内容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2)保障手段是提供医疗技术服务;(3)它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更复杂;(4)它的社会效应要在很长时间后才显现出来。
医疗社会保险的对象:一般包括所有雇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我国是介于全民保险和雇员保险之间,以全民为对象,但具体保障标准享受待遇又有城乡、地区、行业或职业的差别。
13、简述福利国家医疗保障制度:
1911年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是历史上第一部医疗保险法规,“贝弗里奇报告”是制度的大纲。主要特征是国家作为提供全民健康保障的责任主体,由它直接开办、掌管医疗卫生事业,由国家医疗机构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优点:最大程度上满足全民的医疗保障需求,促进了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激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局限:国民缺乏费用意识,医疗费用持续攀升,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医疗机构人浮于事、服务效率低下。
14、简述医疗“保险”制度:
1883年德国颁布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其医疗保险包括法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和自愿医疗保险两种。资金来自雇主和雇员,国家基本不提供。
优点:强调个人在疾病保障中的主要责任,资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为主,国家只在特殊时提供少量资助,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现象;自由就医为医疗机构引入了竞争机制,提高了医疗效率,满足了人们高质量的医疗需求;医疗保险中的四方(投保方、医疗保险机构、医生同业公会、医院)联动和相互监督,使医疗服务有章可循。
不足:忽视疾病预防、医疗保险基金紧缺、行业间保险待遇不
一、无法控制基金会以外医疗市场、医疗费用持续上升等。
15、简述个人保健储蓄制度:
源于英国的“职业保障基金”,以新加坡为典型。强制性个人保健储蓄计划,个人及雇主按工资一定比例缴纳公积金,从中划出雇员工资的6-8%单立保健储蓄户头,作为个人或家庭成员医疗费用或大病保险等的开支。
优点:强调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和医疗费用意识,有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非正常增长。不足:只有个人或家庭内的互济作用,缺乏整个社会的互助共济。
16、简述混合型医疗社会保险制度:
按社会成员的不同阶层进行不同的划分,有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有雇主资助式的医疗保险制度,有个人自主参加的商业保险。优点:使受保人按照不同的经济条件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满足了人们的不同医疗需求。不足:政府不直接管理经营医疗卫生事业,无法控制医疗市场的价格,导致医疗费用的膨胀,一些贫困者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国家的“医疗扶助”范围较窄,限制太多。
17、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
(1)各组成部分封闭独立,互不相干,致使医疗资源在不同社会群体间分布不均,少数人过度消费、无效消费及浪费,而绝大多数人无法消费和无能力消费;
(2)城镇干部职工的医疗费由国家财政和企业包揽,财政和企业不堪重负。患者个人和医疗机构均无费用意识,致使医疗费用持续攀升,浪费现象十分严重;(3)单位办医疗形成了不少弊端。
18、中国城乡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覆盖范围仍然有限,主要还是原公费、劳保医疗对象,非公有部门的扩展非常困难;(2)医改探索并未真正触及医疗和医药体制的问题;
(3)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具体问题:一是统筹基金透支个人帐户的问题;二是职工个人帐户在制约医疗费用的支出中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至今还没找到最佳的统帐结合的办法。(4)职工家属的医疗保险问题。
19、生育社会保险改革存在的问题:(1)覆盖面、参保率问题;(2)各地实行办法不一致;
(3)具体实施标准不一;(4)基金统筹比率过高,结余量大。
按“区别情况、分类指导、逐步提高”的原则,以生育保险的普及化与社会化的改革总目标继续进行改革。20、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
(1)实施保险的强制性; ; ; ; ; ; ;(2)保险内容的丰富性;(3)工伤保险的雇主完全责任制和无过失补偿原则;
(4)工伤赔付与工伤预防相结合;(5)保障水平的差异性和多层次性。
21、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类型:(1)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2)自愿性失业保险制度(国家补贴鼓励有关人员参加)(3)混合型失业保险制度
22、社会福利的特征:
(1)保障对象的全民性; ; ;(2)保障内容的福利性;
(3)享受保障的无条件性;(4)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社会福利的内容:
A、社会津贴 ; B、职业福利 ; C、社会福利设施 ; D、社会(社区)服务
23、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历史给我国的启示:
A、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B、资金保障已不很重要,福利服务上升为制度的主体。
C、社会福利应发展为责任主体多元性、资金来源多渠道、服务体系多层次的新型保障制度。
24、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具有极大的不公平性。特点:
A、典型的城镇福利制度,覆盖的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和农村的“五保”对象。; B、制度主体是职业福利。C、福利制度的条块结构。
改革和发展目标应彻底改变传统制度下的“剩余福利”思路,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特别是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
(1)改变城乡福利分割、单位或行业福利分割的局面,社会福利社会办;(2)建立统一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和监督机构;
(3)多渠道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多层次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25、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的保障内容:
(1)社会优待;(2)社会抚恤,包括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3)离退休保障;(4)安置保障,对军转干部、退伍士兵的就业安置。社会优抚安置的特点:
(1)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保障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
(2)保障内容的综合性,它兼具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三者的特点。
(3)保障的待遇标准具有激励性。
(4)保障手段的计划性。优抚经费由国家和地方财政筹集,安置保障通过行政命令有计划实施,相关单位无条件执行。
(5)保障目标的双重性,经济上提供军人及其家属基本生活保障,政治上有宣传、教育、褒扬革命军人的作用。
26、社会优抚保障的不足:
A、国家财政投入不足,保障待遇偏低。
B、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社会力量参与不多。C、存在旧思想、旧观念的制约(“等、靠、要”思想)。社会安置保障的不足:
(1)安置退役士兵的任务越来越重,安置难度越来越大。
(2)退役军队干部的住房、接收安置、军转干部待遇和医疗费用等存在很多困难。
(四)论述题
1、试论述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答: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了由“企业自保”向“社会互济”、由“全部包揽”向“三方分担”、由“平均主义”向“效率公平兼顾”、由“福利包揽”向“基本保障”、由“局部覆盖”向“全体覆盖”的转变。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1986年,主要是在部分市县试行国有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基金并实行个人缴费,同时在国有企业部分职工中建立待业保险制度。
第二阶段:1987年—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并以此带动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同时由市县统筹过度到省级统筹。
第三阶段:1991年—1995年,对养老、失业等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革,主要是扩大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的结构、推行职工个人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的制度,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有关法规、条例等。
第四阶段:1996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并出台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事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1998年成立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使社会保障体系走向统一管理。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大力发展社会保险的同时,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发挥其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制定相应政策,切实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废人等社会群体和优抚救助对象的合法利益;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抚恤补偿机制;依法安置退役军人;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服务,加强福利设施建设等。
;
2、论述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答: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包括:(1)服务管理。直接面对受益人,包括登记、资格审定、档案管理、信息处理、待遇支付、咨询服务等业务。失业项目还包括促进再就业等一系列服务。
(2)基金管理。不直接面对受益人,在经办业务过程中,主要发生在“上游”和“中游”:通过收缴形成基金,通过运营进行保值增值。
(3)收支两条线。就是将基金管理和服务管理分开,基金收缴由税务部分代办理,存入财政专户;服务业务由社会保障部门负责。
(4)社会保险基金的行政监督。是由一定的机构或个人用一定的规范去衡量与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相关的行为,看它是否符合规范,包括:
一是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这是最经常的监督。虽有效,但也有局限性,主管部门成为经办人经办机构的代言人,不能真正代表受保人的利益及公共利益。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监督。实行社会保障财政专户管理,财政部门建立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险基金专户,对暂不能纳入预算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待条件成熟后向社会保障预算过渡。
三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管、支三分离。财政部门负责基金的统一管理,税务部门负责基金的征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金的支出结算及离退休经费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收支两条线格局)四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和社会保险基金严格分开。严禁从社会保险基金提取人员经费和服务管理费。五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法律监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法律机构的参与很强。德国专门有社会法院,负责实施社会保障立法,企业受保人以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纠纷,可以诉诸法律程序解决。法律监督的特点是公正性和强制性。
六是受保人的监督。这是建立内部监控机制。
;
3、试述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答: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一是保证英国大多数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增强了广大劳动者的体质,为英国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社会需求,是一种鼓励先消费后生产,重视消费胜于生产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三是促进了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医疗、职业培训、老年服务等产业部门的发展;四是福利制度为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良好前提条件,对市场经济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化解。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是福利支出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过重;二是来自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使社会福利支出日益庞大;三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减少了政府税收来源,增加了失业救济的负担;四是办事机构臃肿,经济效率低下。
;
4、试述瑞典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和“瑞典病”。
答:瑞典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有充分的闲暇时间;拥有富足的物质;具备完善的医疗制度;实行普及型教育。
二是居民收入的均等化。瑞典社会福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累进制的所得税及其他税收,使财富在各家庭间再分配,趋于收入的均等化。在工资政策上,同工同酬,职工内部的收入差别较小;雇员和雇主间的收入差距,实行收入越高纳税越多。
三是经济和社会稳定。经济稳定表现为充分就业,社会稳定体现在阶级合作。
;“瑞典病”主要表现在: 一是公共福利支出膨胀。
二是税负过重;瑞典的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主要有个人所得税、公司雇佣税、财产税等,间接税是增值税。三是高通货膨胀。
;
5、试述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答: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
一是该制度使新加坡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而人民有了老年、疾病、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切实保障; 二是中央公积金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公积金除了用于支付会员利息和正常提款外,积存部分大都用于投资,促进了经济发展,确保了累积基金的增值;
三是这种公积金制度,本质是强调个人最多是家庭自助互济,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不会产生“惰性”。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不足:
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没有互济特征,与社会保障的本质特性社会性和互济性不相吻合; 二是保障水平参差不一,特别是对年轻雇员和低薪雇员的生活保障水平较低。
三是过度的储蓄,降低了人们的当期消费,限制了国内有效社会需求的满足。
四是过高的交费比率,降低了新加坡人储蓄的可能性,因而老年时的退休金来源单一,不利于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同时高额投保费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削弱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
6、试述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答: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1)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从那时起到1999年底,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由试点阶段(1993年6月—1995年5月)、推广阶段(1995年5月—1996年底)进入普及阶段(1997年—1999年底)。(2)低保对象。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保障对象主要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具体有三类: 一是“三无人员”,即“无法定继承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人员。
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三是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第二、三类人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增的保障对象。
(3)发放标准。第一类人员发放标准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发放,如原有救济,按原救济标准发放。对第二、三类人员发放标准是补足使其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优抚对象的抚恤金不计入家庭收入,即差额发放。
(4)保障资金来源。由地方各级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进行专帐管理。
;
7、目前在我国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哪些问题? 答:目前在我国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问题。有人认为,农村人多,政府管不过来,有的说农村有责任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养老不会有问题,所以不需实行社会养老保险。
(2)《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设计上的不足问题。一是方案设计是一种以预筹积累为特征的强制性储蓄型保险制度,但分担风险的能力很弱,只有个人自助,少有社会互助。二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累基金的安全、有效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累基金通过存入银行、购买国债、国库券来保值增值,但通货膨胀却使养老金的价值大打折扣。三是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城乡有别,这是由呈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背景所决定的,试图用绝对一致的养老保险制度来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不可能的。但也有一个衔接问题。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套问题。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普遍存在覆盖面窄、参保率低、积累少、养老金领取水平低等不足。这与农民的特殊心态有关。有部分农民不愿从劳动收入中提取养老金,主要是因为自己收入低、担心积累的钱到时不能兑现,还担心平均主义大锅饭,也有的一怕党的政策变,不愿冒政策风险,二怕养老金不能养老,钱不值钱。所以要加快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依法保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同时,要不断完善农村的社会救助制度,不能操之过急。
;
8、试论述我国失业、下岗现象增多的原因及如何实现再就业。答:我国失业、下岗现象增多的原因:
一是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劳动力在总量上供大于求。劳动力供给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增长型,即每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步入劳动力年龄的人口;另一类是改革和发展的派生型,即一部分已经就业的劳动者因经济结构调整或体制转轨等原因,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岗位,需要重新寻找就业机会。二是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产生一批失业人员。隐性失业显性化。
三是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还与企业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有关,许多产品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社会需求。
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各个行业劳动用工相对减少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而职工的失业、下岗问题越来越多。
1995年,劳动部门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实施再就业工程,首先要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然后就是要尽快实现再就业。关键是资金的筹集和到位。资金筹集采用“三三制”:国家财政预算、企业负担、社会筹集各占1/3。
实施再就业工程,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促进再就业,补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劳动就业机制。转变择业观念;社会各界要理解关心、帮助、引导;加强技能培训;积极培育、发展、规范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实施再就业工程,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
;
9、论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和发展思路。
答:改革和发展目标应彻底改变传统制度下的“剩余福利”思路,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特别是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
一是改变城乡福利分割、单位或行业福利分割的局面,社会福利社会办。
二是建立统一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和监督机构。现在,社会福利事业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三是多渠道筹措社会福利资金。四是多层次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的特点
答:社会保障的特点有:一是强制性;二是社会性;三是福利性;四是互济性;五是不可逆性。
2、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
答: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1)补偿功能。(2)稳定功能。(3)调节功能。
3、简述社会保障的方式
答:(1)社会保障对受保人提供的保护,通常有两种方法:现金补助和提供服务。
(2)针对收入损失提供现金补助的措施,通常称为“收入维持”方案;对受保人提供特种商品或直接服务的方案,通常称为“实物补助”。
(3)“收入维持”方案有3种方法:一是就业关联制度。二是普遍保障制度。三是经济状况调查制度。(4)世界上还有其他2种保障方式:一是公营的“储蓄保险基金”制度。二是雇主责任保险制度。
4、简述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答: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有:(1)社会救助。是国家及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等和生活在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下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济和援助,以维护这些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2)社会福利。是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基本生存权的基础上,能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提高生活水平,增进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3)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最核心的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的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而减少或失去工资收入的情况下,仍能享有和在业期间相差不大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5、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构成要素及构成内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现状和目标模式,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和比较等。
6、简述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关系
答:社会保障有关的再分配关系有:
(1)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2)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3)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4)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再分配关系;(5)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7、简述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和方式 答: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5条渠道:(1)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预算拨款(2)企业(用人单位)按制度规定的交费(3)个人交费
(4)社会保障基金的结存和增值(5)国内外各界的社会保障捐赠。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现收现付式。(2)完全积累式。
(3)部分积累式。
8、简述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答: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一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丰富,项目繁多,但保障程度不高。二是资金来源多渠道,有政府、非营利组织、雇主、雇员,还有政府、雇主和个人三方共同分担的。三是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中央、地方、企业、社会团体、私人机构、个人等多层次的体系,各层次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庞大的社会保障管理网。四是强制和资源相结合。
9、社会救助对象有哪些?
答:社会救助的对象是:
(1)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人;
(2)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活暂时困难的人;(3)城乡贫困者。
10、简述划分贫困线的方法。答:确定贫困线有四种方法:
(1)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确定贫困。食物支出家庭支出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超过59%,属于生活绝对贫困的家庭。
(2)一些发达国家用相对的方法来衡量贫困,最常用的是将贫困标准和一个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保持一定比例。
(3)市场菜篮子方法。即以人们日常最起码消费支出的总费用作为划定贫困的标准,具体包括人们的食品、生活必需品和参与社会日常生活的费用。
(4)生活形态式方法。以当地大多数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哪些人生活形态上是属于贫困的,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调查,进行有关救助。
11、简述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不足。
答: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不足是:(1)救济范围窄。(2)救济标准低。(3)救济工作随意性大。
12、简述社会养老保险的类型 答:社会养老保险的类型有:(1)自保公助型社会保险制度。(2)福利型的“全民保险”。
(3)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
(4)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13、简述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 答: 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有:
一是生育社会保险的对象较少,覆盖面较窄。生育保险的对象是已婚并即将生育的劳动妇女。一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已婚且有工作的妇女和参加保险。我国的条件是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已婚职业妇女,而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
二是生育保险的原因是由于生育行为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营养和休息得当就能自然恢复体力。
三是生育社会保险具有双重性质,它同时保障劳动力自身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又具有唯一性。
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小”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
14、简述我国传统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
答:我国传统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主要是:
一是覆盖范围窄。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并未实行工伤保险制度。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保险方式是“企业保险”,是典型的“雇主责任制”。
三是工伤待遇标准偏低。基本上是50、60年代制定的,没有建立该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四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工伤保险局限于善后。
15、简述失业的社会影响
答:失业无论对整个社会还是对社会成员个人或其家庭,都有一些负面影响:(1)对整个社会而言,失业浪费了劳动力资源;
(2)对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老说,事业使其失去了收入和生活来源;(3)失业的存在,必然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
答: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
2、社会保障基金
答: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经费。
3、社会保障分配
答:社会保障分配是指政府或社会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安排征缴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所设定的目标的各项活动。
4、社会保障税
答:社会保障税是一种按受益原则征收,由获得某种特定收入的纳税人缴纳,专项用于社会保险方面的直接税种,是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为筹措社会保障基金而开征的一种税。
5、社会救助
答: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向因各种原因而陷入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并帮助他们缓解克服贫困,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6、社会养老保险
答: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有关国家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7、医疗社会保险
答:医疗社会保险就是在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并失去经济来源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按照有关立法,对受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一定的收入补偿的保险制度。
8、生育社会保险
答:生育社会保险是妇女因怀孕、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医疗服务和现金补助的制度。
9、工伤社会保险
答:工伤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和社会统一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劳动者因在生产过程中遭受的意外伤害或由于特殊工种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并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
10、失业社会保险
答:失业社会保险是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在其因非个人原因而失去工作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向其提供一定物质援助或现金补助,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11、社会福利
答:社会福利,就其最基本的意义来说,是指国家或社会通过有关政策或立法,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和不断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资金保障和社会服务。
12、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
答: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是国家通过有关立法,对立法范围内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以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所在地区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的一项具有褒扬性和优待性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
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
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
5、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
6、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
7、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
8、从共性上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显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9、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
10、社会保障理论由(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三大部分构成。
1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三个阶段。
1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制度)为起点的。
13、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
14、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1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16、(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17、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保障分配)。
18、社会保障分配贯穿于社会保障的全过程,其规划实施的第一步是组织(社会保障收入),其最终举措是组织(社会保障支出)。
19、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收支平衡)的原则,这种原则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横向平衡);另一种是(纵向平衡)。
20、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方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三种。
21、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基本形式有(现金补助)、(实物补助)。
22、从原则上讲,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23、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
24、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25、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
26、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
27、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多达(300)多种,有(7)大类。
28、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保障的(普遍化)和制度的(多元化)。
29、俄罗斯实行养老金和(物价水平)挂钩。30、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统帐结合”的改革,正是借鉴了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
31、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具有(最低保障)性质。
32、我国扶贫解困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绝对贫困),我国目前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者的(量)和(度)。
33、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着(救济范围窄)、(救济标准低)、(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34、1993年6月1日,我国(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35、一般认为,社会保险包括(养老)、(残疾)、(遗属)、(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七大块保险内容。
36、一般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以(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为标志。
37、养老保险的四种类型是:(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38、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
39、“文革”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改为(“企业保险”)。40、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范围内进行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41、我国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个人帐户”概念,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创新。
4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80)年代中期考试试点摸索。
43、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于(德国),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
44、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45、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办法。46、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
47、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小)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
48、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生育保险制度建于(1955)年,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则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
49、我国传统工伤保险的主要不足是:一是(覆盖范围窄);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三是(工伤待遇标准偏低);四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
50、按造成失业的原因,可把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51、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仔细分析了影响就业的因素,提出了新的失业理论,他认为失业有三种:(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非自愿失业),而正是(非自愿失业),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失业。
52、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更是(社会学)特别是社会保障学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53、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1986年国务院颁发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第一次明确对国营企业职工实行(待业保险制度),它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1999年1月20日颁布实施的(《失业保险条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完备的一项失业保险法规。
54、“下岗”这个概念是(9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名词。自(1995)起针对国企改革引发的大量职工下岗问题,我国劳动部门就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55、社会福利的特征有:保障对象的(全民性)、保障内容的(福利性)、享受保障的(无条件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性)。
56、世界的社会福利事业,经历了从(剩余)型到(制度)型再到(发展)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57、我国现行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是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58、我国优抚安置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优抚安置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
第二篇:复习提纲(共)
1.广播电视概论(闭卷):
题型:1:填空题25空 每空一分
2:名词解释15分 三道题
3:问答题60分四道题
考试范围:
广播事业的发展(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国三大广播网等等基础题)发明彩色电视的首个国家、彩电制式 284页 有线电视 17页 电视事业、辛迪加 139页 美国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基本节目、付费节目、节目来源)31页 CNN、MTV、Discovery 的概况、成功的原因(至少6点)兼并狂潮:三大传统网被兼并的具体情况。维亚康姆的业务 中共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 41页(时间地点事件)主持人形式的出现、“珠江模式” 42页 “频道专业化”的概念及优势 43页 声音的三要素:语言、音响(概念 77页)、音乐 广播的录音报道与现场直播的特色、异同 78、79页 中央、省级、专业频道上星 发展史、概况、影响 三网融合和有线电视数字化 概况 集团化的背景52页、问题145页上海文广、制播分离、中影集团 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 意义、优势 193页 “限广令”的原因、目的、意义 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系统、视觉系统 90页)
2.外国文学作品选读(闭卷):
题型:1:选择题 20分
2:填空题 20分
3:名词解释 20分 5道题骑士文学;三一律;文艺复兴;《十日谈》、《浮士德》、湖畔派诗人、拜伦式英雄、《人间喜剧》、《红与黑》、《简·爱》、《达尔丢夫》、《玩偶之家》、多余人、象征主义
4:简答题 20分 2道题莎士比亚创作的分期与代表作品;《哈姆雷特》《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卡门》《红与黑》《包法利夫人》《德伯家的苔丝》《卡拉马佐夫兄弟》《西线无战事》的情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巴尔扎克的创作概况与代表作品;狄更斯的创作分期与代表作品;《死魂灵》中五位地主的形象分析;的情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对《廊桥遗梦》《洛丽塔》《荆棘鸟》《情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挪威的森林》有大概了解 5:论述题 20分 2道题随机考1道 读后感(期中作业);谈谈外国文学作品选读课与专业学习素质提高的关系
3.广告学概论(开卷):
4.新闻采访与写作(闭卷):
题型:1:名词解释 20分 5道题
2:简答题15分 3道题
3:判断题20分 4道题
4:分析题25分5道题
5:操作题20分写采访大纲
考试范围:
访问概念、特征;通过访问,记者要获得什么材料 现场观察开放式、闭合式问题;激发式错问;追问 新闻敏感 新闻线索、线人概念及获得渠道 高质量新闻选题的特征 新闻选题的可行性要考虑哪些方面 记者访问的人际交往色彩体现在哪儿 影响记者给采访对象的第一印象有哪些因素
采访对象产生的顾虑的原因、拒绝的原因
什么是“权威采访对象”
5.西方哲学史(闭卷):
两道论述题(500——800字)从4道题中随机考
1、试述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成就
2、请评价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的观点
3、论述柏拉图的乌托邦思想
4、论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
6.公共关系学(闭卷):
题型:1:案例分析60分 3道题 谈每个案例的类型、方向、得与失
2:策划40分 1道题
7.英语
8.计算机
第三篇: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法
2.合议制
3.累积投票制
4.格式条款
5.产品缺陷
6.不正当竞争
7.不可抗力
8.消费者
9.产品
10.经营者
二、简答题
1、简述经济法的基本原则.2.简述经济仲裁定义及其基本原则
3.简述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
4、简述公司的定义及特征?
5.简述《公司法》对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
6.简述承诺的涵义及其生效条件
7.简述六类违反商业道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8、简述要约的涵义及其生效条件
9、简述一般合同包括的八项主要条款
10、简述产品缺陷的定义及主要形式
三、案例分析
1.2011年物华计算机有限公司与A市计算机研究院签订一份技术合同,商定双方联合开发一种计算机防病毒卡。合同中所约定的仲裁条款是“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由市仲裁机构进行仲裁”。2012年6月,双方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A市计算机研究院向本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递交了仲裁申请书,物华计算机有限公司拒绝答辩并向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起诉,起诉时未向法院说明合同中已约定仲裁解决争议的情况,法院受理了此案,并向A市计算机研究院送达了起诉状副本,A市计算机研究院向法院提交了答辩状。法院经审理后判决A市计算机研究院败诉,A市计算机研究院不服随即上诉,理由是本研究院与原告事先有仲裁协议,法院判决无效。
请问:
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是否有效?物华计算机有限公司向法院起诉是否正确?为什么?法院审理本案是否合法?A市计算机研究院的上诉理由是否正确?
2.2010年12月某村委会将原村办鱼塘发包给外省农民冯某,规定承包期10年。2012年 1
11月村委会以专业经营为由将鱼塘全部收回,重新发包给本村的某专业队,合同约定的承包期为15年:这时冯某通过学习有关法规,认识到村民委员将自己承包的鱼塘收回发包给他人的做法是一种违约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村委会履行原合同。
请问:
冯某的起诉理由是否成立?法院是否应受理冯某的起诉?冯某应向哪个法院起诉?在此案中,专业队的诉讼地位是什么?
3、王某是某高校的在职研究生,经济上独立于其家庭。2009年8月在工商行政管理
机关注册成立了一家咨询的个人独资企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元。营业头两个月业绩良好,另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看好该企业,遂与王某协商参与该独资企业的投资经营,投资50万元人民币。经营过程中共先后雇佣工作人员5名,王某认为自己开办的是私人企业,就没有给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后该企业经营不善,负债60万元。王某决定于2010年5月自行解散。问:
(1)王某的企业负债,债权人可否以其家庭财产存在而求偿?
(2)王某企业的注册资本是否合法,为什么?
(3)王某企业允许另一公司投资,共同经营的行为是否合法?
(4)该独资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是否应该办理?
(5)王某将该独资企业自行解散的行为是否有效?
4、2008年10月,张明、李智、王辉、马欣决定建立普通合伙企业,四人签订了书面合伙协议。协议中约定:
(1)张明以现金和部分实物折价共计10万元人民币出资,李智以设备作价出资8万元人民币,经各合伙人同意王辉以劳务折价出资6万元人民币,马欣以人民币4万元出资;
(2)合伙企业生产新型防静电板;
(3)张明、李智、王辉、马欣按照5:4:3:2的比例分配利润和承担风险;
(4)由张明执行合伙事务,对外代表合伙企业,对内进行管理,其他三人均不再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但签订销售合同和代销合同必须经其他合伙人同意。
合伙协议签订之后,合伙企业成立,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发生以下事实:
(1)2008年12月,张明擅自以合伙企业名义与河南电子材料经销企业签订了代销合同,李智认为路途遥远,不知底细,合伙企业对其的控制不利。也不利于合伙企业的发展,因此表示反对,在与王辉、马欣协商后取得一致意见,于 2009年元月向该企业表示合伙企业不承认该代销合同,因为根据合伙协议,张明作为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人没有单独对外签订代销协议的权利。
(2)2009年5月,马欣提出退伙,当时合伙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资金周转灵便,因此马欣退货对合伙企业没有什么不良影响。2009年9月,马欣退伙,合伙企业按照当时的合伙企业财产状况进行了结算,返还其出资,并按比例分配给其赢利。不久,合伙企业又接纳董华为新合伙人,董华仍然出资4万元。2009年8月,合伙企业的债权人A对于发生在马欣退伙前的20万元债务要求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张明、李智、王辉和董华以及马欣共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3)合伙事务执行人张明为了改善合伙企业的经营,加强科学管理,于2010年1月独自决定聘用合伙人以外的B为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并以合伙企业的名义为合伙企业以外的C提供担保。
(4)2010年4月迫于李智无法偿还在买卖合同中对D公司所负的10万元债务,被D公司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李智败诉,应当向D公司偿还10万元,李智个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2010年12月,D公司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李智在合伙企业中的出资份额及收益的请求,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其他合伙人均表示愿意受让李智在合伙企业中的出资份额。
(5)2011年8月,合伙企业由于管理混乱,内部纷争,导致严重亏损,无法清偿所欠E企业的到期债务,E企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查出合伙企业财产总数为25万元,但是对外债务达40万元。
请问:
(1)如果王辉为国家公务员,是否可以成为合伙人?原因是什么?
(2)张明、李智、王辉、马欣的出资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3)对于合伙企业债权人A的债务,何人有清偿责任?
(4)李智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后,合伙企业决定对李智予以除名。该合伙企业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原因是什么?
(5)合伙企业的债权人D是否可以成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
(6)张明聘任B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的行为以及为C提供担保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4、甲和乙为一营业执照是否正确发生争论。甲认为该营业执照中有的项目不准确,明显存在基本知识方面的错误,必须改正。乙则认为没有什么问题,不用大惊小怪。请看下面的这份营业执照是否存在问题。
营 业 执 照
公司名称:某市土特产进出口公司
法人:陈有西
注册资本:1500万元
经营范围:进出口土特产品5、2010年3月,位于H市的甲、乙、丙三家企业和张
三、李四商议共同出资组建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建材批发兼零售业务。3月10日五方共同制定了公司章程并签订了发起人协议。其主要内容有:公司名称为“H市永昌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其中甲、乙、丙各出资30万元;张三以其客户资源作价30万元作为出资方式,并经全体发起人一致同意;李四以其一私房出资,用作公司的经营场所,作价80万元(实际价值为50万元)。公司为节省开支,设执行董事1人、监事2人,执行董事兼任经理;公司筹办事宜由李四负责。
3月21日,李四持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等文件到H市工商局办理公司设立登记手续。工商局以本市建材市场容量已经饱和,新设建材公司对本地经济无太大的促进作用,且该公司发起人出资方式不规范、组织机构不健全等为由,决定不予登记。此间,有市场传闻说钢材价格将大幅度上涨。李四遂于3月23日以“H市永昌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筹备处”的名义与该市某钢铁厂签订了一份购买钢材的合同。4月15日,H市工商局正式签发“H市永昌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执照”。问题:
(1)3月21日H市工商局作出不予登记的决定,其三点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
(2)3月23日李四以“H市永昌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筹备处”的名义与该市某钢铁厂签订购买钢材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3)H市永昌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开业不久就出现严重亏损。在清理债权债务时,清算组发现李四弄虚作假,用以出资的房屋作价明显过高。对此应如何处理?
6.A厂库存500台洗衣机,2008年7月3日,A厂给B商场发函询问是否愿以每台750元的价格购买,数量在500台以下可保证供应,限期7天内答复。
B商场恰逢洗衣机脱销,收函第二天即7月6日回电称愿购400台,每台740元并要求送货上门。
A厂接到B商场电文后,当天回函称愿接受B商场提出的价格,但无法送货上门,要求B商场自已到A厂提货,并要求立即答复。
B商场接回函后,将该函搁置一边。2008年10月,洗衣机价格调整,上涨幅度为20%。B商场组织车辆到A厂提货,要求A厂按每台740元的价格供应400台,而此时,A厂仅剩库存100台,B商场诉至法院,要求A厂履行合同并赔偿损失。
试问:
(1)2008年7月3日,洗衣机厂向天鹏商场发函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为什么?
(2)2008年7月6日,天鹏商场给洗衣机厂的回电行为的性质如何?为什么?
(3)2008年10月底,天鹏商场组织车辆到洗衣机厂提货的性质如何?为什么?
(4)洗衣机厂和天鹏商场的合同是否已经成立?
7.甲工厂与乙运输公司签订一份货物运输合同。合同中规定乙方将甲方的一批货物运
往河北某地;第二批货运往山东某地。运输还规定,甲方不如实申报货物,由甲方承担违约责任;乙方在运输过程中因故意给甲方造成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因不可抗力或者过失给甲方造成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乙方在履行合同中,在运往河北的货物因过失造成部分损失;运往山东的货物遇到水灾全部损失。为此,甲方要求乙方承担赔偿责任。问:
(1)该合同的哪些内容违反了合同法的规定?
(2)乙方对哪些货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8.我国某玩具进出口公司向美国某玩具公司出口塑料弹弓。出口后不久,就反映质量有问题.称美国儿童使用弹弓时弓柄断裂,并已发生多起伤害案件,有的眼睛致残。经法院审理,美方提出证明表示,我方出口的弹弓所使用的材料不安全,仅经受9磅拉力弓柄就断裂,香港同类弹弓弓柄能承受60磅拉力。
问:产品属于质量不合格还是缺陷产品?我国出口商是否应承担产品责任?应对谁承担
产品责任?请说明理由。
第四篇:2012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台湾弃留问题
一种意见:可弃 李光地为代表
理由:“得其地不足以耕,得其人不足以臣。”“孤悬海外,易薮贼,欲弃之”。
处置: “迁其人,弃其地”,“任夷人居之而纳款通贡,即为贺(荷)兰所有亦听之。”另一种意见:应留 施琅为代表
理由: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一日弃之,必不免为逃军流民土番等啸聚巢穴,或为荷兰人再据,此所谓藉寇兵而齐盗粮,沿海诸省难保安然无事,且澎湖乃不毛之地,不及台湾什一,若无台湾,澎湖亦不能守。”
处置:设府县,派官员进行管理。
康熙最终接受施琅建议,于1684年设立台湾府,统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置台厦兵道及总兵,拨兵万名防守。
2.雾社事件
原因:在于日本人作为统治民族对被统治民族——台湾原住民生存权利的剥夺和民族尊严的肆意践踏,在于殖民当局依凭警察专制高压而不顾及原住民的感受。1930年开始五年番地开发调查成导火索。
地点:雾社位于台中州的能高郡(今属南投县)
时间:1930年10月27日(日人纪念侵台元凶白川宫能久亲王的“台湾神社祭日”)领导人:摩那·罗达奥(莫那鲁道)
参加雾社起义的原住民1236人中,战死或自杀者644人,被搜捕者514人,又因日本殖民者恶意挑唆与雾社原住民有仇隙的陶渣蕃发动突然劫杀,仅剩下298人,雾社原住民同胞几乎陷于灭绝。
3.人口登记事件
香港开埠后,一些原来居住在广州或澳门的英国自由商人纷纷移居香港。这些商人常常以香港的缔造者自居,飞扬跋扈,对港英政府多有责难。港督戴维斯对这些自由商人十分痛恨,立志想一同管治好几百英商及两万多华人。为遏制三合会的活动,戴维斯决定于1844年11月1日正式实行全港人口登记,向官府缴纳人头税,标准根据财产状况决定,无论英华。10月28日107位英商集会,30日呈递抗议书(英国商人交5元,华人交1元)。同日香港华人大罢工、罢市。戴维斯只得宣布暂停实施。
4.台湾文化协会
1921.10.17成立于台北,林献堂为总理,蒋渭水为专务理事。是以弘扬中华文化和促进台湾民众民族意识觉醒为目的的反日团体。1927年分裂,1930年停止活动。
5.林爽文起义
原因:台湾彰化等地官吏严厉缉捕天地会会员,激起民愤。
起义时间: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787年1月16日)
地点:彰化县
领导人:林爽文(福建漳州人,天地会会员),被拥立为“盟主”,建立政权,年号为“天运”、“天顺”。
参加者:农民、佃户、差役等,达几十万人。
过程:起义军起义后,控制了台湾北部,建立政权。凤山天地会首领庄大田起兵响应,与林爽文一起围攻台湾府城,声势大振。清政府大为震惊,从大陆各地调兵数万余人赴台,领兵者是福康安。1788 年2月林爽文被俘,押送北京就义。清政府花费了上千万两军费,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才基本上把起义镇压下去。乾隆将镇压这次起义列为他的“十全武功”之一。
意义:是台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起义。
6.西来庵余清芳事件
发生在1915年夏,据有人统计整个事件中死难的台湾人约达3万多人。是日殖民时期最大的武力抗日事件。
7.太平绅士制度
太平绅士(Justice of the Peace,简称JP)是一种源于英国,由政府委任民间人士担任维持社区安宁、防止非法刑罚及处理一些较简单的法律程序的职衔。成为太平绅士无须任何学历或资格认证要求。香港的太平绅士主要职责为巡视如监狱等羁押院所,接受被扣留者的投诉,避免惩教当局对扣留人士施行法院判决以外的刑罚。在历史时期,也负责审理案件。太平绅士同时可监理和接受市民的宣誓和声明,使该宣誓或声明具有法律效力,此范畴的工作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于每次六合彩开彩搅珠时联同香港赛马会受助机构代表负责监理开彩结果。分官守太平绅士、非官守太平绅士、新界太平绅士三种。
8.台湾民众党
1927.7.10成立于台中,“以确立民本政治,建立合理的经济组织,及改除社会制度之缺陷为其纲领”。1929年分裂,1931年2月被日取缔。
分析
1.台湾历史的分期。
台湾早期:明朝后期以前(1624年前)
荷兰人统治时期(1624-1662年)
明郑统治时期(1662-1683年)
清朝统治时期(1683-1895年)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895-1945年)
国民党执政时期(1945-2000年)
民进党执政时期(2000-2008年5月20日)
国民党执政时期(2008年5月20日至今)
2.日本统治香港的影响。
掠夺了香港的资源,在香港犯下了诸多罪行。
某些制度诸如分区管理制度对后来香港的社会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
完全清除了英国以前在香港建立的社会制度。
客观上为英国重回香港建立一种新的殖民色彩
趋于淡化的制度建立了基础。
3.荷兰统治台湾的经济政策。
经济:通过发展来掠夺
农业方面:实行“王田制”。鼓励移民和开垦、奖励农业生产、扶持甘蔗种植等。商业方面:大力发展转口贸易。
经济掠夺方面:征收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掠夺自然资源。
人头税、稻作税、贌社之税、狩猎税、渔业税、宰猪税、衡量税等。
4.日本统治台湾的文化教育政策。
文化教育上:殖民同化
其一,推行同化教育。
一是推行差别教育和普及日语、日本文化。
二是限制台湾人接受高等教育。
其二,推行皇民化运动,进行亲日思想宣传。从1936年小林跻造任总督时开始推行。一是禁止汉语,强制推行日语。
二是宣扬日本文化,“日式文明”。
三是废中文报纸,改日本姓名。
四是动员和征召台湾青年参加日军侵略阵营。
论述
1.评述香港史上一个重要事件。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2.评述台湾史上一个重要事件。
蒋经国解除党禁
第五篇: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问题
一、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一)、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原因:
1、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业土地转为城市用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2、制度缺陷。失地农民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真正原因并不是城镇化进程加快,而是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中国现在的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政府用行政命令代替市场机制,由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过程,不是一个平等的产权交易过程,而基本上是一个行政强制性的过程。
3、低价征用农民土地,是当前农民利益流失最严重的一条渠道。
(二)、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
1、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改革征地制度;
2、允许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
3、广开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4、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安全网。
二、房屋拆迁的社会保障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7月《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个拆迁百姓的心里话》,开始了向社会公开拆迁问题的矛盾。8月22日,南京市民翁彪在玄武区邓俯巷拆迁指挥部办公室点燃了自己浇满汽油的身体;9月15日,安徽农民朱正亮在天安门前“自焚”。一时间,媒体哗然,举国震惊。9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紧急通知》。随后,中央又派出4路人马,分赴山东、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突击调查拆迁问题,为中央最高决策层制定消除动迁纠纷隐患的方案提供参考。
10月产29日,北京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两起因野蛮拆拆迁引发的恶性事件,并宣布其中一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另一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警方也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政府部门如此作为,尚属首次。
在具体行动展开的同时,制度层面的工作也在跟进。目前,全国已有近20个省市修改了有关拆迁的法规,明确规定“补偿金不落实不得拆迁”,“拆迁中不得粗等”,开始把利益的天平倾向弱势的一端。
12月23日,建设部发布了《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要求规范城市房屋拆迁估价行为,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个文件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
近日,建设部向媒体通报了刚刚制定的《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包含6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二)、造成拆迁纠纷广泛存在的原因:
一是直接原因,即汹涌的城市化浪潮和近乎疯狂的开发区“圈地运动”,必然使与之相连的“拆迁”成为一个历史现象。
二是根本原因,在于私权和公权的矛盾,即当私权面对公权的时候,总是显得那么的无力和无助。
(三)、对策
1、应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为前提。尊重公民的合法权益。
2、调整和规范政府在拆迁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完善和规范相关的制度,对拆迁人权益的保护予以程序化。
3、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让权力逐步退出拆迁领域,重新界定政府在城市拆迁中的职能,消除以政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