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写课后小记
话说 “教学反思”
平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苟琪瑞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使用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教育教学领域显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既有众多研究者对教学反思的内涵、外延、具体方法、策略等问题从理论层面上进行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更有广大的一线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的反思实践活动,相关的教学案例、反思案例纷纷出现,从不同的视角对教学反思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诠释和说法。可以说,时下,“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新词汇,几乎成了谈教育者必谈之话题。
那么它的意义怎样,价值何在?我们有必要再度探讨与思考。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A.反思的渊源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早在两千多年的孔子就能做到这一点。海涅曾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反省——反思”至关重要:孔子治学强调“学而不思则罔”。可见,古今中外,反思作为一种自我评价和“内省”的方式,早已有之。
B.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而教师反思就是把自己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观、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以便调整,改进。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二次认识的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行修正,调整,使自己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教学效果更优化。教学反思是一个再认识的过程。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又是对今后的启示。是来自教者深切感悟后的扬弃,它立足于教育新理念,并经过初次实践,因而更贴近教学活动,更具有指导性和现实价值。可以是对一堂课反思,也可以是对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一种方式方法、一项活动的反思。如果我们要将自己塑造成创新型教师,则必须增强自我反思能力,特别是教学反思能力。
二、教学反思的过程与方式 1.教学反思过程
教学反思过程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教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我能力特别是教学能力发展的途径。换言之,教学反思能力集中表现出两大能力,一是自我监控能力,二是教学监控能力。反思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环节:
⑴具体经验阶段。就是教师通过对实践教学的感受,意识到自己教学问题的存在,并且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结构。
⑵观察与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特别是自己的活动信息,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看自己的思想、行为、理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在获得信息后,针对性地分析看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倡导的理论与当前教育要求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期望是否一致,就是要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⑶重新概括阶段。就是通过分析观察认识了问题的成因之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这是认识的升华。⑷积极验证阶段。就是对反思后采取的方案进行实施验证,进而结束第一次反思的循环。
2.教学反思的方式 ⑴问答式的反思。
这是通过设定一系列自我反思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可以就教学内容,学年阶段教学要求,班主任工作以及与其他教师合作情况等,不断提出反思问题,如《品德与社会》侧重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等的反思。有时可以侧重反思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等,根据设定的问题,可以各有侧重。
⑵交流比较反思。
就是经常开展听课交流,教学论坛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研究别人的长处,研究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再如通过学生反馈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比较:可以是同时期教师,也可以是同学年,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法等比较反思,也可以是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反思,从中总结成功与失败。通过交流比较反思找出自己教学理念上的差异,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差距,教学效果上的差别。
⑶凭借媒体反思。
就借助反思的工具而言,凭借媒体也是一种较有成效的反思策略,如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用录音机或摄像机记录下来,然后再自己反复观看,进而进行反思。有的教师有语病,如“这个”,“啊”一节课要出现几十次,而个人没察觉,只有听自己讲课的录音,才能引起注意,从而知道是教学课堂上的“不雅”。有的教师有习惯性动作,如手插兜,讲课看高处不看学生,用手擦写错的粉笔字等。只有看完自己的课堂录像,才能意识到课上“动作”的不适。通过录音录像还可以存放资料与后期自己的课堂教学作比较反思,这样反思效果更佳,教师从中认识更深刻,否则,别人来批评自己,总觉得没注意,认为“是吗?”。因此,凭借媒体是一种现代教学反思的方式。
三、教学反思的价值
“教然后知不足,度然后知长短”,是说在实践过后,才会体会到实践中的不足,而教学活动更是如此,所以进行适时、全面地教学反思,至少可以实现五个“有利于”:
第一,有利于教师积累经验。经验就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理性东西,也是信息,只有反思才捕捉到这种信息,否则不注意,无意识,系统性不强,理解不适就会丢掉这些信息,可以说没有反思就没有深刻的思考。
第二,有利于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监控能力。通过反思,教师可随时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使教与学结合到最佳点,避免“对牛弹琴”,追求“高山流水”的境地。
第三,有利于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因为反思的过程也是再次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从而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是验证“计划(理论)”与“实施(实践)”间是否脱离的过程,这当中,反思使教师感悟到许多新的内在的东西。
第四,有利于提升素质,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反思可以训练教师的自觉意识,养成思考习惯,还可以通过一次次地反思增强思维能力,大大提高推理能力、判断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等等。
第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反思应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当成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行为表现来定论教学的成败,在关注教师行为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在教师行为影响下的“学习行为”,才能真正实现“教”为了“学”的价值。
四、目前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全面而不深刻。
成形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晴蜓点水,一代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几乎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所有教学反思都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来开展,所有的教学反思都转来转去离不开同一话题,套话空话连篇,显然过于机械化、程式式,而且这种遍地开花、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时间、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体性、针对性、鲜活性和深刻性。
2.零散而不系统。
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反思的问题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合力,不连贯,缺乏系统性等现象。一些老师常常是一会儿反思某一问题,一会儿又换成了另一问题,有东一鳞西一爪的感觉,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深入思考和认识。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进而也致使不少教师对这一方法的实效性产生了怀疑,而这反过来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了恶性循环。
3.重教师而轻学生。
当前教学反思案例所表现出的一种鲜明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因为,教师的教最终要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因此,教学反思,就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
4.多叙事而少分析。
存在于教师教学反思中的另一问题就是客观记录描述的比重很大,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对应反思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简单地一笔代过。
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历程,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自觉性和科学性;通过反思可以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的思考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成熟到理性;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扬长避短,不断修正错误,力求创新。
教师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需要,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所以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学会教学反思,真正做到:教之前:“三思而后教”,教之中“闻过即改”,教之后“扪心自问”。因为,反思可以自省,反思可能修炼,反思可以创新,从某种意义来说,没有人类的反思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同样没有教师的反思,也没有教育的发展。我们为创新而反思,那么,教育就会在创新中发展,在反思中创新。
如何写课后小记
一、为什么写课后小记
写课后小记,是培养教师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反思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在课后及时反思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勇于自我否定、自我剖析、及时总结,使自己不断完善和提高。那么课后小记记什么呢?
二、课后小记写什么
1.不知道记什么的时候,先记学生的东西,包括语言、思想、作文等。
(1)现成的材料:让学生收集资料,有些资料可以直接作为反思的内容、。例如让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古诗,可以直接记下来。
(2)学生的语言,有些学生上课提问以后,经常会说一些精彩的语言,如果教师不知道如何处臵这些语言,也可以先直接将它们写下来。
教学课文《做一个最好的你》,让我明白了给与学生自信,必须先要引导孩子学会爱自己,欣赏自己,做好平凡的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拥有自信,学生心灵才会开出自信、坚韧、向上的多彩之花。
为了让学生产生表达自我的欲望,我这样开场:“你们爱自己吗?欣赏自己的什么?我就很欣赏我自己的踏实,勤奋,欣赏自己爱思考的习惯,欣赏自己将学生的一切当做自己的一切的品质。说说你们对自己的欣赏。” 这样的奠基,就打开了学生交流的闸门。学生说: “我虽不优秀,但我不懒惰,我虽不聪明,但我比较努力。” “我的爸爸妈妈尽管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很好的工作,但我爱他们。”
“我经常是第一个举手的,我欣赏我自己爱动脑筋的习惯,”
“我喜欢自己的笑容,都说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我欣赏这种花朵绽放在自己的面庞。”
“我感谢生活赋予我快乐的心情,温暖的家庭,我更爱惜自己,因我赋予了自己懂得感恩的品质。”
“我喜欢自己对动物的爱心,不管是什么动物,都有生存的权利,你难道能认为一个母狮子给一个饥饿小狮子捕食是残忍的吗?你觉得鱼鹰给小鱼鹰捕鱼是不可饶恕的吗?” 最可贵的是,学生的自我欣赏不是盲目崇拜,而是对比之中的提升。
只有自信当然是不够的,自信之上的奋斗才是有意义的,就是怎样做好最好的自己,才能走向成功,这种自信不是好高骛远,是脚踏实地的。孩子们这样在做自己:
“如果做不了艳丽的牡丹,不如做一朵小野花;如果做不了那颗最亮的星星,不妨尽自己所能,释放哪怕微弱的一丝光芒。”
“如果成不了伟人,就做一个好人;如果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如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如不能出类拔萃,就脚踏实地;如不聪明绝顶,就学笨鸟先飞。”
“倘若达不到完美,就做到更好,只要比昨天的你好,何来遗憾?”
“如果不能成为屹立山顶,独享阳光的迎客松,那就做一颗生长在山谷,努力获取阳光的无名树。”
“如果不能成为搏击长空的苍鹰,就做一只口衔橄榄枝的和平鸽,飞跃千山万水,带去和平的信息。”
“不能当优秀的,就当努力的;不能成为伟大的,就当默默无闻的。”
(3)记学生的思考
《一个苹果》是篇老课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战士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当时让学生思考,学生“这是什么样的泪水?”学生说:
这是幸福、骄傲的泪,为战友之间伟大的友情关爱感动着,为拥有这种珍贵的情幸福,骄傲着。
这是感动的泪,大家为战友们的无私,高尚感动着。这是无悔感激的泪,为自己少吃苹果无悔,为艰苦的斗争无悔,为祖国的未来无悔,即使失去生命页无怨无悔,因为孕育了太多的情,太厚的谊,即使死了也无憾了!
这是坚定的泪,苹果给了大家坚定的信心,无论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再恶劣的条件也会战胜!
是坚强的泪,水没有,能忍耐,食物没有,能坚持,敌人围困,能冲击出重围,处境险恶,一定能战胜!
是希望的泪,战友的关爱,无私,战友间的团结,凝聚,这就是希望的曙光,胜利的力量!
(4)记学生的作品
有时候学生的作文、日记精彩的都可以摘录为课后小记。
2.记老师的思考
有时侯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在自己的头脑中也会产生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可以记下来。
例如:北师大第九册第三单元主题是变化,作文肯定要围绕这个单元进行,初上这个单元时,我觉得这个题目虽然简单,很生活化,但要想让变化走近、变小,并非易事,因此,上课文之前,我一直在想,细微、感动人的变化在哪里?究竟有哪些?
有天去商场,看到售货员拿着一双双鞋让顾客试穿,三番五次,五次三番,不仅无不耐烦之色,而且脸上始终堆笑,态度热情,临走还不忘说一声:“您慢走,穿得好再来!”想到小时侯见到营业员站在柜台里面的那种盛气凌人,服务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呀!这不都是因为社会在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意识、经营理念都在发生变化吗?服务态度的改变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从售货员到教师、司机、医生等各个行业,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群工作态度又何尝不在变化? 从职业的不同,我又想到人的思想意识、身体状况、饮食习惯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对待工作,以前认为端个铁饭碗是人一生的保障,现在社会就业范围广,行业多,铁饭碗已经不是人们最佳的选择。不管是哪个行业,服务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人们的整体意识在变,个体的思想变化是基础。想想自己,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成熟。在热血澎湃的年龄,我想等自己将来挣到大钱,一定要先给父母买一套漂亮的大房子,捐助十几个失学儿童……想着想着,年龄已大,钱没挣到,许多目标根本就是空中楼阁。慢慢明白,善可以不是惊天动地,它可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比如给予问路人热心的指点,给予冒失、无意者一个真诚的微笑,是与别人同进、同出一个门槛时的停顿、谦让的脚步,是雨中一份买来的报纸,是对父母一句问候,是打给父母的一个电话……善,是忠、孝、诚、敬的总称。热心助人,但漠视自己,对朋友意气,却让父母牵肠挂肚的人怎能用
“善”字?我的思想变化着,我的思想也在成熟着。我将这些思考的过程以及思考的结果写下来,最后就整理出来了一篇论文《欣赏变化
感动变化》在点滴中习作变化。发表在《教书育人》杂志上。
3.记引导教学的过程
比如我上《毽子里的铜钱》这篇课文,课文讲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送作者烤山薯的事情,刻画了一个慈祥、谦卑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心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
那时,我大约十岁左右吧。有一天,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肚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隔壁的二婶走过来了,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二婶说:“下回补你就是了。”她就捧着山薯进去了。
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儿。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结束课程的时候,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给老人两个铜钱”?
为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找到了这样一个切入点:“作者为什么要给老人两枚铜钱?”起初学生中有两种观点。即因为作者吃了老人两个烤山薯,她愧疚、不安,想用自己的两枚铜钱给老人一点补偿;另外一种观点是作者看见二婶买山薯又不给足老人钱,老人不快乐的样子刺痛了作者的心,她想代二婶给老人还钱,这两种理解都是教案预设之中的正确的、合理的解释,也是符合文本的理解.这时我想起一句话:“只有有了认识的深度,才会有行为的高度。”一篇文章把它学懂学透的最高境界,就是改变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指导自己的行为。但是前面两种理解,只是飘浮于文本之上的,没有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怎样才能让学生的认识能更深、更自我呢?我接着启发学生:“作者再有没有其他想法?”
短暂的沉默过后,一个学生说:“我觉得作者两种心理都有,二婶不给足老人钱,老人不快乐,作者又想到自己白吃了烤山薯,加重了她心中的不安,就想给老人钱。”细一体会,我觉得这种解释更深入了作者内心,我微微点头,表示对学生看法的赞同。
就在全班同学几乎快达成这种共识时,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两种心理都没有。”大家大吃一惊,这位同学不紧不慢地说:“因为作者明明知道两枚铜钱买不到一个烤山薯,又抵不了二婶欠的一个铜板,老人不高兴又无奈的表情刺痛了作者的心,作者只是想让老人高兴,给老人一点快乐,让老人懂得善良永在,他的好心有人懂,他的好心会得到回报,作者只是想用这种方式用爱温暖老人孤苦的心。”
“啪啪啪!......”清脆的掌声忽然在教室里响起。独到的感受,心灵的共鸣!多么感人,多么深刻!没等我提问,接着又几个学生站起来说道:“我想,作者写这篇文章,不仅仅是表达对老人的感激、怀念,因为她的心中蕴藏着老人给予她的爱,她被这种爱感动着,滋润着,所以她的人生肯定也是充满温情的。我相信老人的爱让作者也向别人传递了许多关怀与温暖。”“我明白了,人世间的爱因为感人,就是你传给了我,我传给了他,他再传给了更多的人。”“爱的价值不在于回报,在于奉献。老人从来没有想过让作者回报他,那是发自内心的善良,但他的善良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作者收藏了这种爱, 延续、拓展了他的爱。”“我懂了,人要做一个感恩的人,懂得感恩就会收获快乐。”“心中有恩、有情的人就是知道播撒爱的人。”“懂得爱就是要传递爱、延续爱,让爱温暖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教师里一片寂静。我也被深深地感动着。我知道,孩子们心中已经收藏了爱,爱的种子已经种在了他们的心灵深处并已萌芽,而且终究会长成爱的参天大树。他们将会成为爱真正的使者,生活会因为他们更美丽!
4.记心动时刻
无法忘记那一会儿安静,好像几年都没见过那大雪,无法忘记那安静中充溢的善。
那是一个飘雪的早晨,窗外的雪花在在我那做引音,我注视着它,吸引学生的视线,一会飞走了,一会又向窗玻璃扑打,想要撞破玻璃进教室。教室外灰暗迷蒙,影响教室的视线。
我知道,这时的孩子,思绪或多或少,它随着那精灵似的雪花飘飞,因为连我也不时向窗外看上几眼,而且,我这举动有很大极度影响了给学生上课的思绪。这时,我想,与其带着情绪上课,不如干脆停下来,静静地赏雪。
孩子们爬在窗台上,或静静的坐在座位上,没有一点急躁,是人融在了雪中,还是雪浸在了心中。此时,我忽然觉得这雪就是自然的赐予,不去欣赏是浪费,过多的讲解是读,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会安静。
我欣赏老子《道德经》中对“水”的闻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即世上最善之物是水,它对万物有利。它无形,盛在杯中,装在盆中是盒状,遇石绕行,遇山曲流。它可没想:是孩子们在欣赏雪时,感受雪和水成自一家的善,这是安静中获得的。
它,纯白无暇,它,晶莹剔透,它飘飘洒洒。
此刻,我内心无比宁静,繁忙紧张遥不可及,轻松愉快是我内心,真实的
听,它随着风飘飘洒洒,这是它的节奏它的心跳我的灵魂跟着它飞呀飞飘呀飘我的呼吸伴随着雪花的节奏,我进入一种“向上若雪”的境界。
感受着雪的心跳,雪的呼吸,雪生命的律动,眼前,洁白的湖面和那时隐时现被白雪覆盖的山峰,是那样白,那样静……
安静不仅给了孩子们轻松愉悦,也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安静中,他们看到的是有呼吸,有心跳的雪,他们眼中的雪有了生命,有了思想,雪成了和自己一样跳动的生灵。魏雪韵:
“我静静地看着,雪静静地下着,窗外的一切那么静,静得好像世间只有我和雪。第一次这么专注的看雪,它飘飘洒洒,挥舞着,徘徊着,丝丝缕缕地雪在天空中划出了道道裂痕,瞬间又合上,眼前只剩一片白,脑中只剩一片安静……
陈一尘:在天空飞旋后,那精灵缓缓落地,落地地刹那它就消逝无踪,那是多么柔弱的力量啊!连一点声音都未发出就长眠于大地中,这就是雪,它的生命与灵魂在空中悠悠地飘呀飘,最后陨落人间。
正如孩子们说的“上善的是水,上善的也是雪,雪彻底洗清了他们心中地点点污渍,心中的烦恼没有了,不平消逝了,委屈缓解了,留下的只是自责、反省、愧疚,内心充满了感激和平静。我在雪中被感动了,在安静中我咀嚼着“上善若雪”,或许我的学生需要的只是一会儿安静。
五、记尴尬过程
在上课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尴尬事,比如学生冒怪声,说一些不合事宜的话等,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得好,会让学生对一些新奇之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解决不好,甚至会加重学生的好奇心,结果会适得其反,.我在一次上课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件尴尬的事情,那是上北师大版第九册“危急时刻”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发生的,课文讲船长在轮船遇险即将沉没时,镇定地指挥惊恐的人们在危难时刻撤离失事轮船,自己却沉入大海的事件.为了充分感受轮船即将沉没时人们的惊恐、慌乱、无助、绝望以及强烈的求生欲望,进一步体会船长的伟大人格,我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第三部。影片中巨轮即将沉没时,人们疯狂逃生:男人眼中没有了妇女、小孩、老人;贵族拿钱让船员允许自己提前上救生艇;有人抱起遗落的孩子,冒充孩子的亲人想逃离失事轮船;有人看见亲人沉入大海,却狠心离去……群生百态,人性的善良与丑陋,高尚与卑劣就在那一刻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这部影片是通过爱情体现了人性的伟大。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亲热的镜头又让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好奇、害羞,那些镜头甚至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课文的重点,也使我的心沉重起来,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回归到单元主题,我深困其扰。
上课之前我一直在想如何将这些镜头所表现的内容进行淡化、转移或让学生有个正确认识,到底怎么做?我决定在课堂中抓机会。
有了初步的想法,我走上了讲台,只是脚步明显少了以往的轻松,面容多了一份少有的凝重。进到教室,环视每个学生,果然不出我所料,几乎每张稚嫩的脸上都是害羞、紧张、新奇、逃避、期待等诸多心情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表情。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安慰自己:没关系, 航向是准确的,我只要掌好舵就能大攻告成!
平静了一下心情,我知道问题必须要来之于课文,提问不能脱离课文的正常轨道。让问题来之于课文,回归于课文,这是语文的旨归。我开始发问:“巨轮即将沉没的危机时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人们求生的本能以及强烈的求生欲望,看到了人性的自私与丑陋,看到了人们在危机时刻的疯狂、绝望,还看到了有些人面临死亡时的从容、镇静。这些当然是电影表现给我们的主要内容.然而对于那些男女镜头,我心里清楚学生一直在回避着.我也明白如果对这些画面不进行合理的引导或者放弃,那些镜头势必会给课堂留下浓重的阴影,学生心中的好奇反而会更强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就在我意欲寻找突破口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还看到了人世间的真诚、善良,看到了纯洁的感情。” 我心中暗喜:机会!“从何看出?”我紧追不舍。“船长有序地指挥妇女、儿童、老人撤离,用壮烈的牺牲表达自己心中的愧疚和对人们的歉意。船员救出了人们,自己却葬身大海。”“还有吗?”问题直插学生软肋。半晌,平时爱闹笑话的一个学生左看了看,右望了望,嬉笑着说:“还有杰克和露丝的爱情。”全班顿时哄堂大笑。
我却暗自高兴:你们终于敢面对了!机不可失,必须抓住!我立即接口道:“是啊,巨轮即将沉没,面对生死,人们连亲情都抛弃不顾,头脑中只有疯狂逃命,逃命!但杰克的头脑中想的却是如何让露丝活下来。他完全有可能逃命,但他为了救露丝,却选择了死亡,义无返顾地葬身大海,这难道不是人间最伟大的感情吗?这是人性泯灭时表现出来的人性的辉煌,并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你们说对吗?”这时,学生微微点头开始表示赞同。我明白,爱情已经揭开了它神秘、好奇的面纱。
刻不容缓,必须趁胜追击!“你们怎么看待杰克和露丝的爱情?”点的脱离是为了丰实主线,是为了将来学生认识的不偏颇,是为了主线的正确方向。心正则意定,我等待着。片刻一个学生说:“我认为他们的爱情是纯洁的、高尚的。他们没有相遇之前,露丝的生活没有一点色彩,杰克陪伴她度过了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曾经的杰克也不知道被爱的滋味,虽然杰克为了露丝葬身大海,但得到了露丝纯洁的爱,所以他们是快乐的、幸福的。”看着这个学生一脸的正气,听着他独到的见解,学生被感染了,表达的欲望似乎也被激发了。这时,让全班哄堂大笑的那个学生一本正经地说:“他们的爱情是一段轰轰烈烈的凄美爱情,电影中的有些镜头只是他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我们的爸爸妈妈也因为相爱才有了我们,所以他们的爱情是感人的、是伟大的。”没有声音的赞叹流露在孩子们的脸上。“杰克临死前的话给了露丝活下去的勇气,如果不是为了杰克,消极的露丝或许早就葬身大海了,所以我觉得爱情有时候是一种无比巨大的力量,是一种希望。”一个学生深沉地说。孩子们好象也已经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脸上带着凝重的表情微微点着头。紧接着一个学生又说:“爱情就是一种人间真情,是互相关心、无私付出不求回报的一种感情,甚至付出生命也无怨无悔的高尚感情。”“爱情是陌生人之间产生的感情,它的伟大还在于能超越亲人间的爱。生与死面前,亲情被抛弃了,爱情却显示出了它的光辉。”“真情是一道无法被淹没的堤坝,牢不可破,坚不可摧。” 我被我的学生如此深刻的认识感动了,感动于孩子们的纯真、睿智。
站在情的高度看待爱情,认为男女镜头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孩子们是了不起的。此时,我悬着的心完全放下来了,因为我知道孩子们心目中的爱情再也不是纯粹的男女之情,他们已悟到了爱情的精华,爱情是付出、是给予别人希望、幸福的人间真情,它跟母爱、父爱一样伟大,他们已经享受到了爱情中的“爱”与“情”。这篇文章发表在《甘肃教育》上。
总之,写课后小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就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长期坚持,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反思能力会得到培养,教学能力会不断提高
安国乡中心小学教师培训交流材料
苟琪瑞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日
第二篇:课后小记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首先我激情导入,接着让学生介绍收集到有关荷兰的资料,使小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揭示课题。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荷兰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一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板书下,完全出现在黑板上,荷兰的美景尽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接下来进入质疑解疑环节。学生围绕“为什么称荷兰为牧场之国?从那些语句体现出来的?”展开交流讨论。一路走下来,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文章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互动开放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启发得不够灵活,所以学生没放开,没能达到活而和谐的境界。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最后归结到课文最后小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还感觉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不够,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课文读得不透,虽然我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了,可是时间还不够。另外我对这课的朗读的引导做得也不到位。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这一直以来是困挠我心头的一个难题。
遗憾的是不管自己设想的多么好,如果不和自己的学生相结合,不临场随机应变,那么整个课堂也会显得单薄而空洞。
第三篇:思品课课后小记
思品课听后感言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组织思想品德教学,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案,精心设计问题,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有时教师提问犹如连发炮弹,使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思考的余地,往往回答正确率低;或者是教师“一言谈”、“照本宣科”,使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落空,课堂往往出现“优秀生与教师对话”,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容易产生少数学生厌学,不守纪律等现象,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活动”以新课程宠儿的身份走进了课堂,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但是,如果我们留意观察各种研究课、优质课,不难发现我们的不少品德课堂活动化教学正在步入片面求“动”的误区:很多老师以为,活动次数越多越好,环节越复杂越好;很多老师一上课就开始组织活动,看到学生玩得开心就对教学效果满意;很多老师只关注活动的外显状态,热衷于学生活动的数量、频率及活动的趣味性,忽视了活动中的思维成分。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在形式上是活动的主体,但实质上却被动地为活动所牵制。怎样提高活动教学的实效性?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
第四篇:美术第一册课后小记
1、让大家认识我、课后小记:
通过一系列撕、剪、贴、画、说、看、玩等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但同时要注意学生年龄较小,练习速度不一,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辅导。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乱扔废弃纸屑,留住边角纸料,备于以后的课程中使用。
2、看谁图的更好看 通过学习和讲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非常乐意自由的图画和搭配色彩,但由于学生还太小,所以,还需要教师的不断鼓励,使其勇于创新,勇于实践。
3、滚动乐园 在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摸不同形状的物体——找出能滚动的物体——再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完成对圆形物体的初步认识。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随机而有效的引导中得到增强,学生的思维在不断高涨的情绪中得到激活。之后,再将学生的认识过程引导到滚动的游戏中去,使学生的情绪进入高潮,尽情体验玩耍的乐趣,进一步感知圆形物的特点,使学生对圆形物有了比较丰富的认识与心理体验,再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联想,使学生的表现欲望、专注态度、观察能力以及创造精神都得到充分体验,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完成作业,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案例评析:
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有关能滚动的物体,学生经过选择带来了的大量物品,如水果(西瓜、苹果、橘子、鸭梨等)、球类(足、排、篮、气球等),有的学生居然把小刺猬和小乌龟带来了,可见他们真是下了功夫。“请同学们举起手中的物品,让我们互相看一看,摸一摸,再说一说它们的样子!”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展示、介绍、交流。紧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体验。游戏场面火爆激烈但又井然有序,在轻松愉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越圆的物体滚得线路直、速度快;滚动物还可以成为跳动物和转动物、飘动物等,发现的真是很多很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现一组正在滚动的物体形象,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学生真正体验了由孤独到欢乐的过程,他们如同滚动物般又蹦又跳、又吵又闹,课堂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最后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把滚动物体视为一组有生命的群体来描绘,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最后延伸设疑:还有哪些可以滚动?除了圆形之外,其他形可不可以?在什么情况下会滚得更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后探究。这一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这里,教师加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热火朝天”、“人声鼎沸”的积极情感体验中,自主发现与探究,发展综合实践能力,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教师能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看、说、听、玩、画融为一体,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其中滚动表演、击物比赛、头球表演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并获取美术知识,从而学会美术创作表现。另外,这节课课件以拟人化的手法,结合动画的形式,声情并茂地展示给学生,既丰富了情感体验,又培养了创新意识。
美术课程的教学实施,存在更多的不可预见性。美术活动提倡个性自由,教师在实施教学行为时,应当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和感受,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美术作品包含的多层次信息。一般说来,教师的教学实施除上述的教学行为外,还有教学管理。课堂的教学管理能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并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拓展研究:
1.其他设计
本课还可以采用写生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开课时互相说说滚动物的形状、特征以及色彩,表达对它们的喜爱之情,同时进行游戏体验活动。然后每人选择手中的物品放在桌子上,按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简单的写生活动。由于是刚入学的小学生坐不住,写生时间不宜过长,教师只是要求学生了解观察的方法,画出大体的形色特征和直观感受即可。之后再让学生欣赏、分析书中或教师的示范作品,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发现与自己写生作品的不同之处,进而解决本课的知识技能点。最后欣赏课件内容,产生联想思维与再创作的欲望。这种运用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注意事项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应体现游戏性,促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体验中掌握知识技能点。《滚动乐园》这一课,诣在体现学习活动的游戏性。有的教师往往会这样处理:主要以“玩”为主,之后随便画画就不了了之。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确实很高兴,但并未掌握本课要解决的知识与技能。如果仔细分析研究教材就会发现:作业要求画出一组正在滚动的物体。其中“正在滚动”字样就给了很好的启示。怎样才能画出滚动的样子,就涉及到要解决的知识与技能,如首先怎样构图?(教师可以出示范画让学生比较,滚动面是平的、斜的、竖的,哪一种滚动感最强,也可以实物进行示范加以解决。)用哪些手段描绘?(教师结合范画让学生比较分析,把滚动物体拟人化,用添加五官、四肢的方法;在不同方位加以描绘:在滚动物体周围,根据所要描绘的方向加上部分斜线、弧线等,解决如何滚动,从而也就把握了部分知识与技能的问题。)每节课结束之前,教师都应展现本课延伸的内容,促使学生课后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与经验进行研究发现,培养他们的美术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更多地去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把握教材、利用教材,创造广阔的教学空间,展示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以知识技能为载体,促使学生在各种游戏体验中探究进而发现的局面,实现在“学中玩、玩中学”的局面。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同时,表达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美好愿望,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5、谁画的鱼大 本课以鱼为主题,让学生以“观察鱼—认识鱼—了解鱼—用艺术在现鱼”的方法让学生逐步进入角色,不仅提高课堂学习气氛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可以联系生物课来讲解鱼的结构,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又增加一些课外知识。
卡通明星总动员、本节美术课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教学中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演一演的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认识了解了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想一想,变一变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了卡通形象的造型方法,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卡通明星的热爱之情,初步体会真、善、美的价值观念;通过赏一赏、议一议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火花;通过画一画,并请给你的卡通明星起个名字的教学环节,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示的机会,找朋友的设计也是生生评价,同学之间友爱的一种体现,教师小结语虽然简短,但这也正预示着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追求还没有完,这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还要不断探究更多有趣的事情,路就在你的脚下。
大家一起画、当我宣布“请小朋友将找到的东西用水粉涂出来”之后,课堂的气氛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投入.说这节课难,是因为课堂环节多,不易于组织,如:怎样在学生玩得最高兴的时候引导他们,以免他们的颜色被滋得无法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怎样让五十多个拿着滋水瓶的学生有条不紊地在有限的教室里游戏与学习;怎样让拿着蘸满广告色得笔的小朋友停下来听老师的安排„„就成了教师要下大功夫细致考虑的问题。其实这节课能否成功进行完全取决于课堂的稳定。
第五篇:读书小记
佳作展示
读书小记
高二
何绪强
深夜,灯下,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一本墨香浓浓的书。
我品上一口浓浓的热茶,在精致的文章里,我不再疲倦,也不知疲倦,因为茶香之余,我品到了由人类的智慧凝结成的生命的芬芳。一位哲人曾说过:“多读一本书,就多一份平常心,就少一丝烦恼。” 还有人说过:“站在书架前,仿佛就看到了知识的海洋。”可见,书是人类灵魂的寄托。
如果你喜欢读书,你就会领悟:“岁月从字里行间轻轻的流过,蓦然回首间,看到漂泊的灵魂,它让我有着绚丽的生活,它让我更加深邃。”
我喜欢把喜、怒、哀、乐托付于书,在《故乡》中,我察觉了世态的炎凉;在《物种起源》中我感到了生命的芳醇;在《背影》中,我又发现了父亲的苍老与慈祥;在《西游记》中,见证了正义必将大胜邪恶;在《三国演义》中,我感受到了睿智与聪慧;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体会了毅力与勇气„„
不知多少次,还游漫在书的世界中时,公交车已驶过站台。不知多不次,在拜读大师的名作时,吃饭时间已悄然逝去。
不知多少次,念着“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时,恍悟夜已阑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书在我的脑海里,就是大海,我所有的思想之花,情感之花,都在大海上绽放。
在书的海洋中,经历人生几千年的文化,聆听自然奇妙的声音,感受生命无比的坚强,领悟人生的真谛与生命的意义。让我们一起去读书吧!
指导教师:何怀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