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地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公地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指导思想】
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把我校建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型组织,营造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锐意创新的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特制定公地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现状评估】
一、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40岁以上的有3人,约占总数的21.4%;30-39岁有4人,约占总数的28.6%;30岁以下的有7人,占总数的50%。
2、学历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4人,约占总数的100%。
3、人才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优秀骨干教师1人,县级优秀教学能手1人,县级教学能手2人,县级优秀教师1人。
4、职称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4人,占总数的28.6%,初级职称8人,占总数的57%,试用期教师2人,约占总数的14.3%。
5、教师工作状况:我校广大教师能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广大教师无私奉献,竞争奋进的精神,给社会、家长、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现状分析
经过对上述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处于中游状态,教师队伍的结构较为合理,人才发展空间较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作为一所农村教学点小学,校园文化正在形成,学校精神正在催生,面对学片内学生分散,外地生源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更为迫切。虽然教师工作热情较高,态度也很端正,但总体趋于年轻化,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有待提高。
1、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平均,专业引领能力弱,没有形成专业发展梯队,校本研修效益低。是学校管理的难题,也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2、各学科缺少专家型教师,教师群体中青年教师的比率较大,处于初期成长的教师较多,专业水平比较低下,影响同伴互助,当然也就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3、学校缺少对教师自我规划的引领和指导,学校培训的形式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教师学习途径单一,缺乏自我研修能力和意识。
4、师德建设有待大力提高和加强,知识传授成分较大,师德影响教育不够深入。整个教师群体自我成长要求不断降低,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精神成长更需要引领、构建。
【发展目标】
一、逐步深入对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办学特色的进一步阐释,明确学校工作思路,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二、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供契合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为教师专业发展补养,提高教师工作的胜任力。通过教师分级培养,在3年内培养1---2名市级教学能手,2---3名县级优秀教学能手。
三、重建教师评价体系,进行信息化管理,全面可持续地评价教师和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借助市区的名师资源,带动学校学科的教学研究质量,着力推动薄弱学科的发展,实现学科发展的均衡。
五、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生命质量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为着眼点,提升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的幸福感和效能感。
【实施举措】
1、分层培养,提升培训效度。
从新苗新秀培训、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三个层级来引导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坚持开放合作原则,积极参加骨干班主任培训、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等项目,提高教师胜任岗位的能力。在大背景之下,未来三年,我们将在上级部门的引领下,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以及教师的秉性,让其参加相适应的培训,保证教师能汲取到自己成长所需要的养分。同时,作为学校,每年新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活动,对其实行教学过关考核,促使新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2、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推力,更需要激发其内在的动力。以校本培训、集体备课为突破口,积极建构纵向引领和横向互动相结合、任务驱动和自主发展相协调、个体学习和团队互助相统一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格局,为广大教师提高实践教育能力、创造性地发挥教育智慧提供更为有效、宽松的教学、科研环境。
3、坚持德育为首,多渠道、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领和指导教师在教育观念及教学操作层面上实现新的突破,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全员培训的重点内容,全面提升教师应用网络技术获取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
4、进一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培训的考勤制、考核制、跟踪管理制、激励约束制、检查评估制等规章制度,确保校本培训的有序运行。通过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开放的课堂艺术研讨,提高授课教师水平,保证培训取得实效。
5、在立足校内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周边学校、县城城区小学等兄弟学校的合作,借鉴在学生德育、教学管理、教学研究、队伍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构建教育联盟,助推学校发展,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加力量。
公地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公地学校
2013.2
第二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三年规划
长白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三年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发展或教师专业成长,它是指教师具有的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能力,它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扩大教师的自主权,促使课堂教学合理化。在教育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此外,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自身发展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教育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专业化越来越显得重要。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是他们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学校的质量、人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因此教师素养结构的优化,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焦点课题。教师发展的中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师资高标准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一、教师队伍分析
(一)优势
全校教师共84名,其中40岁以下年轻教师占27%,年轻教师他们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新信息,可塑性较强。学历整体水平具有优势,本科以上学历占70%,高学历逐步普及化。全校的中老年教师经验丰富,能起模范带头作用;青年教师刻苦好学,甘愿奉献,有极强的竞争意识。广大教师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有着为了学校的发展努力奋进的精神。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正不断在教师队伍中更新优化,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可喜的转变。
学校一贯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形成以“师徒带教、骨干携进”为主体的青年教师阶梯式培养的工作系统,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近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县级骨干教师9名,校级骨干教师19人,占教师总人数32%。
(二)不足
1.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可喜的转变,但对新课改中所蕴含的教学理念还不能与实际的教学行为很好融合。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对教师提出要求较多,帮助指导较少,有时会造成教师一些不适当的心理压力,工作的有效性就不明显。
2.学校已形成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度,努力创设机会使之尽快发展。但如何根据教师不同发展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拥有机会和空间,还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3.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基础学科方面的知识过窄、缺乏人文科学基础,即重专业轻基础,重科学轻人文;重学科课程知识而轻教育理论课程。事实上,教师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有宽厚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专多能、复合型教师的标准。
二、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学校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设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学校文化,通过启动教师专业发展方案、深化校本培训、实施校本科研、青蓝工程、改进教研组等措施,整合教师专业知识,使之成为主动思考、自觉恪守、善于反思研究、乐于合作进取、勇于创造的学习型教师,实现教师教育行为的科学性、艺术性和个人独特性的统一,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使教师不断自我更新、自主发展、自我实现,使年轻教师成熟,使中年教师优化,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受优质教师的教育。
(二)具体目标
1.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树立榜样、发扬事迹,用身边的小事感染人,用平凡的精神激励人,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敬业爱生的氛围。
2.探索新课程改革,结合学校三年规划,制定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相符的个人三年规划。
3.继续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以“课堂改进计划”为抓手,强化教研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通过研修活动组织教师深入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于教学策略的研究、课堂教学的分析与诊断、新教材新教法的应用与评价,提高教师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支持教师参加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
5.完善学校师资的自培,强调“因人施训”、“因需设训”,关注教师人文需求,加强教师对东西方文化的了解,提高教师的文化品味。
6.为骨干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积极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学、学术研讨活动,给骨干教师提供更多展示、交流才华的机会,使骨干教师尽快脱颖而出。
7.努力培养二至三位在区域内较有影响的教师,建立以学科带头人命名的教学研究室。依托本校骨干教师的力量,采取日常课堂研讨、师徒结对、骨干携进等形式,力争为本校再培养一批署级以上骨干教师,形成一个有层次、有重点、可发展的教师梯队。
8.探索个性化的教师发展多元评价,以教师的现有状态为基础,体现个性的发展与需要,关注教师的未来,关注教师的成长过程,促进教师自主化发展
9.精心编织一张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科研网络,网络的核心是主体性教育的理念,而各个不同层次的课题则像网线般紧密连接在一起,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及时上升到理论高度,内化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统一性目标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合作精神、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具有本学科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与基础教育相关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成果,懂得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具有改革创新意识。
具有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履行相应级别教师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方法。
具有教育科研意识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目标
:
合格教师。对象:见习期新教师。目标:完成优秀大学生到合格教师的转变。途径:学校选择骨干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带教,根据合同要求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主要标志:基本熟悉本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工作1年后能评为小学一级教师。
成熟教师。对象:教龄2~10年的青年教师。目标:完成合格教师到成熟教师的转变。途径: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带教。主要标志:掌握各年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来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工作5年后能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校级骨干教师。对象:教龄6~15年的青年教师。目标:完成成熟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转变。途径:选择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主要标志: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自己风格,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带教青年教师能力,被带教者成长迅速。工作10年后能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县、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对象:教龄10~30年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目标:完成校级骨干教师到区、市级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转变。途径:选择教育专家担任导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主持学校重点课题研究,承担培养校级骨干教师任务。主要标志:形成学科教育特色;完成1~2门自主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开发;优良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在县内有一定知名度。届时能评为特级教师、市名教师或区名导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
资深老师。对象:教龄30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目标:完成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指导
青年教师成长。途径:回顾和阐述自己的教学经历,撰写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或从教回忆录;组织青年教师拜师,研究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鼓励他们更新教学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标志: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在青年教师身上得到延续,留下一批宝贵的资料(课堂教学实录、教育教学论文或总结、回忆录等)。
名师队伍培养目标:形成一支有一定影响力的校级、县级、市级和国家级的优秀教师梯队。其中19名校级骨干教师,9名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3名市级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并涌现出一批在课程、教学、科研、德育、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有专长的特色教师。
三、主要举措
一、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工作职能是宣传、推广教师专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评估学校师资的发展经验和突出问题,审议重大的行动计划和实施策略,对学校的师资建设提供政策咨询建议,对教师自培工作提供专业指导。
成立“专家顾问团”,由学校聘请的教育专家组成。主要工作职能是指导学校的学科建设、教研组建设和名师培养。
完善全员培训制度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并实施《校本研修工作条例》、《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制度》、《骨干教师管理及考核试行办法》。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
(一)加强师德平台建设
积极开展师德沙龙、教育论坛、与名师对话、文明组室创建等师德建设活动。
(二)加强学习培训平台建设
每学期推荐学习材料10篇,理论专著1~2本。
聘请校外各界知名人士举办讲座,每学期开设2~3个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理论水平,拓宽教师视野。
继续实施 “师徒带教”制度。
继续实施骨干教师评选、低职高聘评选,对成绩优秀的中、初级教师,职务评聘实行低评高聘,充分调动优秀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进修。
继续实施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科研等校本培训课程。
(三)加强教学研究平台建设
结合学科课题研究,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
积极开展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轮流由学科教研组举办专题讲座或专题研讨会议(如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体艺劳技、数学和信息技术等)。
(四)加强校本课程平台建设
继续开发自主拓展型课程设计、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科资源库建设等校本培训课程,满足教师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
鼓励教师自编教材,争取每年形成1~2本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
继续开展研究性课程实践,评选研究性课程优秀指导老师。
三、制订相关配套制度,构建发展和成功的环境。
◆ 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坚持并完善全员聘用合同制、岗位责任制,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德育工作、教学能力、教科研成果、培训情况、培养特长生及合作互助品质等进行全面的考核,逐步形成评价与奖惩、评价与任用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用评价来促进教师水平的整体提高。
建立个性化的“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充分依托教导处和教研组,对每一位教师制订课堂教学改进和完善计划,明确每学期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从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着力提升课堂改革效能。完善聘用合同制,实施评聘分离、竞争上岗制度。
学校设立奖励制度,加大考核奖励以团队为单位的“文明组室”、“优秀教研组”、“优秀
备课组”等集体评比奖励力度,以此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
将市场机制作为学校建设可持续发展教师资源的重要机制之一,积极引进优质教师,分流不适应学校工作的教师。
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特级教师、县“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等评选,相关人员享受相应待遇。
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研修班等培训活动,并给予经费支持。
积极向上级部门和有关杂志社推荐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学校对专家来校讲学、教师外出取经、参加市教学评比等活动提供车辆、经费等支持。
四、保障措施
1.组织管理
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师训部主任为执行负责人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实施、管理、考评等工作。
2.制度管理
①健全档案管理
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内容包括: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撰写的教师个人三年规划,总结,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记录,听课笔记,教学随笔,上公开课的教案,教学点评,案例反思,个人课题研究情况,自制教具及教学软件,发表或获奖论文等),做好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资料积累。
②健全激励机制
评估和考核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制订相关的评估考核细则,及时记录分析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现象和事件,作出结论性的评价。健全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与考绩、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以此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3.资源管理
①资金保证
学校要多渠道筹措经费,在软、硬件加大投入的力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环境。同时要拨出一定的经费,奖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优秀者。
②师资保证
既要挖掘本校资源,充分发挥本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又要面向校外,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引领。从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力基础。
第三篇: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海青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年规划
(2009——2012)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学校能否持续发展主要因素,因此,我校必须重视对教师的专业化进行有计划的规划、培训。根据我校教师现在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建设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为目标,紧紧围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中心任务,着力提高干部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推动我镇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规划目标
1、总目标:积极推进校本培训,努力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打造乐于奉献、不断追求、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快速发展。
(1)、通过师德建设、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构建学习共同体,促使老中青各年龄段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新理念,努力学习优秀教师的好经验,不同程度地快速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2)、对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通过落实规划使其尽快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技能,促其成长各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3)、对原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通过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专家引领等,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他们成长为更高级别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2、具体目标:每个教师要通过落实规划,实现知识更新、道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大大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基本内容与实施措施
1、开展教师职业发展个人规划活动。围绕“在成就教育事业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教师职业发展思路,开展“教师职业发展个人规划”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建立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在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教学艺术、学科素养、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提出自己学习提高发展的保障办法,增强从教热情,强化职业责任,努力开展自主学习,提高施教能力和水平。
2.实施新教师三年培训计划。根据《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和“系统培训、分段实施、名师引领、逐级提升”的指导思想,实施“新教师三年培训计划”,第一年实施试用培训,第二年实施发展培训,第三年实施提高培训。通过实施“新教师三年培训计划”
为新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为新教师向骨干教师转型奠定基础。为新教师指定结对教师,负责对他们的教育教学业务进行指导,并签订指导合作协议。
3.继续开展班主任全员培训。进一步落实市局《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的实施方案》,开展以现代德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行为养成教育为重点内容的班主任全员培训。积极参加市局举办的第四期优秀班主任和青年班主任培训班,组织好参训学员回本镇开展二级培训,组织开展班主任岗位练兵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水平。
4.开展教师全员素质提升培训。积极参加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市教学研究室的集中培训与分散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培训,以研促学,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对农村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开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为培训内容的全面培训和分学段、学科对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的集中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开展二级培训,制定《二级培训工作安排配档表》(明确培训时间、地点、主讲人员和培训主题),全体教师要参加在本单位举行的骨干教师研究课听评课活动。进一步落实市局《关于强化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培训实效性。
5.持续实施干部教师读书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统一组织教育干部研读《每周一读》等教育专著,鼓励干部教师自主研读文学名著及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报刊文章或专著,不断提高干部教师的阅读品位与文学素养,提高管理及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6.深入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完善培养机制,营造良好氛围,为名师成长搭建平台。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小学名师培养工作,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积极参加市局举办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班;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优秀教育教学的叙事、随笔、反思、案例等评优活动,总结推广优秀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宣传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优秀教师知名度,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
7.加强家长学校培训工作。实施“家长教育素质工程”,开展家长教育培训;积极参加并利用教师进修学校培训资源,利用家长学校平台,积极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并举办征文活动,逐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四、采取措施
采取集中组织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1、利用周六举办集体培训。
2、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形
3、备课组和教研组自主培训。
4、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帮扶。
5、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师外出学习。
6、根据个人发展规划自学。
7.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业务水平。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9年)宣传发动阶段
学校制订《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教师制订个人《教师职业发展个人规划》。
第二阶段(2009-2011)落实规划
学校、教师根据规划、方案落实活动安排,逐步提高全体教师专业化综合素质。
第三阶段(2011-2012)
实现规划目标,探索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
六、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培训规划的落实与指导。
组长:贾廷金校长
组员:邰兴旺、李龙山、陈祥廷、潘曰勇、安丰义
尹召霞、丁善宝、王秀芹、张文华、徐翠萍
2、形成评价机制
根据规划,每学期对全体教师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考核,纳入教师年终考核成绩。
3、建立专项资金,为规划的实施完成提供经济支撑。
资金一方面用于订阅教育教学理论书刊、外出培训学习,邀请专家讲座;另一方面用于奖励在规划完成方面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海青中心小学
2009年9月
第四篇:学校教师发展三年规划
XX小学教师发展三年规划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教育专业能力,还要有崇高的专业品质。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新课改不仅指向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也力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使教师教育上一个新台阶,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一、学校概况
XX小学创建于1911年,是省教委1980年首批命名的实验小学,多年来,学校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实施“文明校园、学习乐园、生活花园”的整体改革目标,各项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学校连续十六年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并荣获“江苏省模范学校”称号。学校有4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17人,教师119名,其中,特级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4名,市区教学骨干50多名。
学校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始终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科研和教学实践中培养了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在科研课题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屡获佳绩,其中电化教育课题以优秀级别通过结题验收,学校被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还被评为南京市教育科研和德育先进集体、省“电化教育先进集体”。
二、发展优势 1.学校有一个和谐合作、敢于担当、善于管理、业务精良、有强烈的改革愿望、特别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干部队伍。
2.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学校提出了“不仅为学生六年着想,更为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思想,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一系列素质教育新鲜经验。在“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发展智能,立足未来”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变革教学手段,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师自制课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变革教学内容,将课内外知识有机融合,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改革考试评价,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关注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学生开设选修课,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让学生拥有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3.名师培养工程初见成效。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依据梯级名师培养工程,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培养体系,涌现出一批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4.德育有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理想教育为载体,立足课堂主渠道,在活动中深化德育。坚持德育内容“小、近、实”:“小”——教育内容具体,“近”——教育内容贴近实际,“实”——讲究实效、知行统一。
5.学校积极完善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方法。作为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学校,学校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素质发展目标科学合理的确立考查、考核项目,通过开设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的选修课程,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及学科竞赛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特长。学校分阶段进行达标、升级考查或考核,颁发素质发展证书。并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让学生、家长都成为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的主体。
三、指导思想
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名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构建和完善以学校为基地、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实践为导向,完善学校师资的自培,强调“因人施训”“因需设训”,关注教师人文需求,提高教师的文化品味。坚持师德与师能同建原则,坚持专业与特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专家引路原则,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时效性。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建设教师发展示范校,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建成一支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愿望的,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水平、健康的心理素质、广泛的求知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持久的合作理念,能适应需求、面向未来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经过学校三年的建设,力争省市级名师达到25人以上,推出在全省有影响的名师3—5名,在南京市有影响的名师10—20名,2—3个学科成为南京市名学科,争取学校有二分之一的教师能够成为各级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
2.分级目标 ①合格教师
对象:职初教师(教龄0—1年)
目标:使职初教师两年后基本能成为合格教师。
途径:学校通过新教师入职培训,选择骨干教师和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结对子,根据要求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注重“培、用”兼顾,给于职初教师一定适应期,以利于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
达成标志:基本熟悉本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基本能做好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能较好地达到对教师职业的认同。
②胜任型教师
对象:教龄2—5年的青年教师
目标:能达成新手阶段到胜任阶段教师的转变。
途径: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带教;提倡多参加市、协作区及学校层的面公开课等交流活动。
达成标志:掌握初、高中各年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实际教育教学效果好,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能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③成熟型教师
对象:教龄6—12年的青年教师
目标:完成胜任阶段教师到成熟阶段教师的转变。
途径:选择校内外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导师,校内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
达成标志: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风格,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能主持开展课题研究;有较强的带教青年教师能力,被带教者成长迅速;有较强的自觉发展意识和能力,主动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能为高一级职称评聘做好积极准备。
④专家型教师
对象:教龄13—25年的优秀中青年教师 目标:完成骨干教师到名师的转变
途径:选择名师、教育教学专家担任导师,选派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主持开展学校重点课题研究,承担培养骨干教师的任务。
达成标志: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个人能完成一门自主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优良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在市级层面有一定的知名度,实际教育教学效果在同类学校处于明显优势地位。
⑤资深教师
对象:教龄25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
目标:完成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指导青年教师成长。途径:回顾并推广教育教学经验,鼓励他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青年教师拜师,传承他们的宝贵经验。
达成标志:发挥好老教师的示范效应,好的经验和资料能得到延续和积累。
五、工作措施 1.构建四个平台 ①网络平台
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具有较强选择性、实用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鼓励教师建设个人博客,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度。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中坚作用,鼓励名师、学科带头人创设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为广大教师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资源。
②展示平台
积极实施教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做好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坚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课大赛”活动,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③交流平台
邀请名师大家到我校讲学,聘请专家跟进指导,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畅通交流渠道,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和知识视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坚持教育教学研究沙龙。
④科研平台
一是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构建校本研究共同体,致力于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开展“学习型办公室”评选活动,把共同学习、合作研究、互动提高作为校本研训的核心理念,切实提高校本研训的成效。要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力,真正能提高教学素养。实施“六个一工程”,即要求每人参与一个专题研究,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开设一节优质观摩课。
二是建立健全教研机构,强化研究力度,挖掘研究深度,提高研究效度,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
三是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以实践为导向,研究来源于实践。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是强调教学即研究,消除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的分离。聘请专家开设多种讲座,指导教师读书,使教师了解教育研究与日常教学融合的意义与方法。定期举办行动研究沙龙,促进教师对话与交流,分享研究经验与成果。
四是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每节课都成为高效的生态课堂。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以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为载体,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消除不良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优化教师素质的三个结构 ①知识结构
专任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有较广阔的学术视野、教育视野,有吸引学生的书卷气。
②能力结构
努力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学科德育能力、课程设计能力与开发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③品格结构
努力促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个人品格和专业伦理意识,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3.抓实教师发展学校的四大要素
合作对话,实践生成,反思建构,专业发展。这四大要素包括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目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还包括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方式:大学与中学的合作对话,主要是与原有经验的对话、与理论的对话、师生在内的行动者之间的对话;建设原则:在实践中,通过实践,为了实践;建设途径:形成教师教、学、研合一的专业工作方式。
4.创造条件、建章立制
制度前进一小步,管理前进一大步。制度是理论发挥技术力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保证。必须建立一整套旨在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一体化、终身化的机制。建立教学研究制度、德育研究制度等,将教学研究与学习相联系,将德育研究与学习相联系。
落实继续教育制度。依据学校实际,鼓励教师参与岗位学历进修,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符合要求的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必须达到100%,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成绩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构建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制度,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提出明确要求,用制度来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组织实施。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教研过程中,教师说课、集体备课、高效上课、互相听课、客观评课、作业辅导等常规工作的教学研究有实际效果,并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与途径并有所创新。
健全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必有反思,反思与教案同时检查,每个学期认真完成至少2篇比较严谨、系统、深刻的教学反思,学校进行检查、评比、奖惩,促使教师从中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能从理论高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教育的自觉性,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使之形成一种自觉、理性的教学行为,为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改革评价奖惩机制。学校从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评价和奖惩。建立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学校综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5.注重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德育管理队伍 ①收集汇总资深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形成《四中班主任实务操作手册》,规范班主任工作常规,并以校本培训的形式向全体班主任推广,使班主任工作得以有序规范开展。
②以开展“班主任论坛”活动为契机,形成班主任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案例分析等研讨主题的系列,汇集典型案例,形成特色主题,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开展系列主题教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为建立一支后备力量充足的班主任队伍提供条件。
6.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教师成长记录档案是教师自我激励的一种手段,是教师自我管理的一种方法,它是教师感受成长、体验成功的重要途径。要建立健全教师学习评价、考核、奖惩制度,将教师专业成长的足迹及时记录在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中,教师自身要不断丰富个人发展记录、个性发展记录、教育成长记录。
六、进度安排 1.启动阶段
①召开动员大会,讨论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和专业发展计划,成立教师发展学校领导小组。
②学习有关教师发展学校的理论,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③组织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专业发展计划。2.组织实施阶段 ①按计划进行实践探索。
②每年年底进行反思,写出阶段性总结。
③积累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成果及时存入个人成长记录档案。④领导小组每年进行一次集体评估和阶段性总结,监督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的执行情况。
3.总结验收阶段
①接受教育局领导、专家检查验收。②提交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工作总结。
七、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完善原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制度。要将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达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与工作业绩挂钩。
2.经费保障。力争上级部门的各项资金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3.物质保障。为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将逐步完成各项设施的配套。
4.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教师发展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师发展学校三年规划的实施。
5.专业支持。聘请高等学校专家、中学知名校长、特级教师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顾问团,定期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展咨询和指导工作。
6.监督保障
①校内监督和评价。学校每年对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的成效进行自评,向教代会通报,接受教代会审议和评价,并根据意见调整和修改规划。
②社会督导监察。邀请督导室、教育专家来校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讨论,汇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反馈情况,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有序进展。
③鼓励教职工、学生家长等通过电话、书信、局域网等渠道,反馈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效果的意见和建议,监督目标完成度,促进各项措施顺利开展。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令川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一、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分析:
目前,我校共有一线专任教师40名(含2名县请代课教师,期中35岁以下教师有6名)。从学历层次上看,在我校一线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28人,占任课教师的70%,大专学历8人,占任课教师的20%,其中部分教师正在进行本科及第二学历的学习。从专业技术层次上看,在我校一线教师中,高级教师有2名,约占5%,其余一级教师和二级教师。从骨干教师层次上看,在我校县级骨干1人,占任课教师总数2.5%,校级骨干4人,占任课教师总数10%。
统计数据及定性分析表明:①我校一线任课教师达到学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所占比例小,但由于任课教师教龄偏长,所以这些教师基础条件好,已经趋于成熟,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有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显著的成绩。
②学校级骨干教师人数少,没有形成规模,学校应当在未来的教师培养中,提高这些教师的发展目标层次。
③普通教师在教师群体中占有较大比例。这部分教师大多为参加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学历层次较高,实践经验相对也较多,工作稳健,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但是缺乏稳定性。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中,要注意从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意识入手,同时要注意提高这部分教师的学力。
④学校骨干教师总体层次低。学校应当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注重抓典型,促发展,出尖子,带动群体。⑤学校缺乏学科带头人,学校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专业结构的特点,确定部分学科的重点培养对象,逐步扩展到各个学科。
从整体上看,我校拥有的是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他们学历层次较高,学习能力很强,但同时由于缺少全面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专业基本功不够扎实,专业素质还亟待提高。他们思维活跃,不容易被陈旧的教学观念束缚,有很强的教改意识,易于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敢于创新,但同时,由于老教师的缺乏,他们又缺少必要的专业指导,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其创新又容易成为没有实践积淀的无根之木,无水之鱼。这种客观现状决定了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及条件,通过多种途径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形成专业化教师群体。
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整体性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不应是抽象的,而应是具体的,应该是符合教师切身实际并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因此,我校从专业基本功、课堂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水平、骨干教师层次、学历层次、英语口语等级等七个方面细化整体性目标,从而达到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目的。
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18—2019)
(1)重点培养语文、数学、物理、地理、生物学科带头人各一名。
(2)各科基本功全部达标,约1/5达到优秀。
(3)课堂教学水平达到消灭C级课,提高B级课水平,约3/5达到A级。
(4)看名师光盘,请专家讲授在专家指导下,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能结合教学改革实际撰写案例和论文。
(5)教师全部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并能够适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
(6)在保证现有1名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再增加1名县级骨干教师。
(7)本科学历人数达到90%。
第二阶段:(2019—2020)
(1)重点培养化学、政治、历史、英语学科带头人各一名。
(2)各科基本功全部达标,约2/5达到优秀。
(3)课堂教学提高B级课水平,约2/5达到A级。
(4)部分教师(约1/3)能够进行课题研究,掌握开展科研工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全面提高所有教师撰写案例和论文的能力及质量。
(5)教师全部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并能够自制简单的课件辅助教学。
(6)市县级骨干教师达到1人,校级骨干教师增加3—5人。
(7)教师本科学历人数达到92%左右。
(8)青年教师英语口语3/5达到初级水平。约1/10达到中级水平。
第三阶段:(2020—2021)
(1)重点培养音乐、美术、体育学科带头人各一名。
(2)各科基本功全部达标,约3/5达到优秀。
(3)课堂教学继续提高B级课水平,A级课数量有所增加。
(4)部分教师(约1/2)能结合课题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5)教师大部分能够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部分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自制较为复杂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6)县级骨干教师增加2-4人,学校骨干梯队力量增加2—3人。
(7)教师本科学历人数达到95%以上。
(8)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全部达到初级水平。增加达到中级水平人数。
三、工作思路: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促进教师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深化专业情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为教师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及条件。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确定了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为:关注人本,注重校本,搭建舞台,促进发展。
四、主要措施:
在实施三年规划的操作过程中,考虑到我校教师队伍特点,决定以建立教师梯队、强调分层管理为突破口,以教师实际需求为抓手,通过梯队的建立和管理,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不同的培养措施,从而使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水平,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形成专业化教师群体奠定基础。
1、立足教师个人发展,通过制定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做到个体有目标、学校抓落实。教师依据自身情况,填写《教师发展规划目标纵览表》和《教师发展规划措施纵览表》,学校根据教师制定的目标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把握全校教师的整体发展方向。然后将学校确定的培训目标与教师个人申报相结合,初步确定骨干教师梯队各级目标对象,进行培养。
2、注重校本培训,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学校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培训需求调查表》,征求和收集教师的建议,积累校本培训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确定校本培训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依据。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是我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内容上,我校根据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弱势,将校本培训与教师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在形式上,将校本培训与建设教师梯队的需要紧密结合,分层培训,采取专家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发挥各级骨干梯队教师作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校为骨干教师搭台子,压担子,辐射作用。为便于把握梯队教师所发挥作用,学校定期对其进行阶段性评价,注重评价过程,及时反馈评价信息,指导各级骨干梯队教师的工作。
4、关注各层次教师的最近发展。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学校定期进行基本功考核等教的位置及基本功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目标,防止目标过高或过低,从而促进其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5、为梯队各级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构建梯队的最终目的是建设优秀教师群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这个群体出现的过程中,学校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展示空间,通过让骨干教师多作展示课、指导课,结合自身特长进行讲座等活动,使不同层次教师的特长得到展示,从而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预期效果:
通过三个阶段对规划的逐步实施,应达到如下预期效果:
1、教师学习专业化知识、提高专业化技能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能够产生比较强烈的自我提高欲望。为教师终身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开端。
2、学校基础工具学科和艺术类学科,拥有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3、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和层次上有明显的提高。
4、学校形成思想素质高,改革意识强、专业结构合理、专业化水平高的教师群体。
5、教师群体的整体水平,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实现我校争创生物、地理、物理学科教学三优,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学科教学五良的发展目标。
2018年3月1日 武山县城关镇令川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