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3:2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山东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山东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篇:2012年山东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省市)申论真题

给定资料

1.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差,经常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每三年就发生一次洪灾。多点域,突发性,毁灭性的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资料,2011年至2010年,陕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两千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0亿元。2010年7月8日,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导致安康、汉中、商洛三市28个县区中,有24个县区遭受降雨侵袭,受灾人数177万。其中因灾死亡73人,失踪121人,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大竹园镇七堰村灾害最严重,道路、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全村22户78间房屋全部冲毁。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陕南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其发展。201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在详细勘察陕南灾情后,下定决心对这些地区的居民进行搬迁,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长度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

2010年12月7日,陕西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原则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12)》。该规划决定从2011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工程涉及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共28个县区。搬迁对象首先是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特别是要把深山里居住条件最危险的农民搬迁出来。时时离公路超过5公里、人口规模过小的偏远村庄等地也在搬迁之列。到2020年,搬迁居民总数达240万人,超过安康、汉中、商洛三市的总人口数的1/4,也超过了139.76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规模。这些居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和自主分散安置等方式选择新住宅建设用地,分期分批迁入新的居住区,根据不同情况,每户居民将获得一定数额的财政补助。

2.1990年,宁夏本省固地区一个叫禹万喜的农民和几个同乡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准备迁往一个未知的新家,陪他们上路的只有一辆破旧的农用车呵呵一张简陋的地图。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泾原、隆德、彭德、同心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那里是黄土高原面源不断的丘陵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因“苦脊梁甲天下而闻名于世。1972年,联合国将划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区域,然而却又众多居民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宁夏自治区开始对这里的居民进行搬迁。

40年来,陆续有80多万移民走出了西海固,禹万喜他们是90年代的第一批移民,但是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目前,西海固地区仍居住着100多万人,其中,35万人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而继续扶助。没有发展前途、发展潜力,只能过度的索取,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持续的破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彻底摆脱贫困,2010年底,宁夏自治区党委决定实施《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宁夏将用5年的时间,把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极差的7.88万户、34.6万人,搬迁安置到较好的近水、沿路、烤城地区,搬迁涉及宁夏山区9个县、91个乡镇、684个建制村、1655个自然村,计划投资105.8亿元。

3.2011年5月6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程正式启动,省委负责同志在移民安置工作会议上强调,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陕南具有扶贫开发层面和经济发展层面的意义。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关键是要要做到让移民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对两个方面有敬畏之心,尊重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为此,有媒体在报道陕南移民搬迁时,就用了第一次主动向大自然低头这句话。

陕西省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规定,陕南地区搬迁安置工作的原则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移民安置工作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划分,分步实施,根据搬迁规则,陕南地区共需投资1109.4亿元,按规划中“三四三”的补助方案,意味着陕南地方政府需支出360亿元-420亿元的补贴,其中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这对地方财政收入仅10多个亿元的陕南地区可谓压力巨大。为此陕西省有关方面组建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其股东分别为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前者出资10亿元,后者出资20亿元,其余资金缺口将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未来10年,该公司将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配合陕南三市各级政府,以社会和公益为宗旨,以项目建设的模式,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同时,省政府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移民搬迁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大类,统称避灾移民搬迁。一位从事扶贫工作三十年的陕南当地老干部感慨的说,对于多灾多难的的陕南地区而言,移民工程足以与废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政策相提并论,如果一切顺利,这可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它与以往单纯的扶贫救济不同,这一次是彻底的搬迁,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方式。

4.2011年5月,有媒体调查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移民总数达7000万以上,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今后仍将会有数百万人因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扶贫开发、城乡建设征地而成为移民。然而迄今为止,我过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国际研究移民问题的某知名专家表示,移民活动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瓦解,需要异地回复重建,绝非易事。迁移不当就可能导致灾害搬家,迁入地本来生态环境很好,迁入大量人口之后,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也可能会出现新的灾害。我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草场严重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放牧,导致原来的生态系统崩溃。

也有研究者主张,对于灾害,首要选择不一定是移民,而是建立一种灾害治理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各类灾害普查、重点地区详查、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灾中救援和应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灾害管理个应急能力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某专家组组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移民、生态、地质灾害这三个问题最为棘手,因为这些问题是需要长期做工作的,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这三个问题又是性质不一样的问题”

5.搬还是不搬?50多岁的老邓一直在犹豫,老邓家在陕西省乙县甲村1组。乙县历来干旱少雨,全县除了黄河边的一小部分农田可以灌溉外,其余田地的庄家几乎完全依赖雨水,干旱甚至造成许多村庄人畜用水困难,村民惜水如由。所谓“宁给一个馍,不舍一碗水”。

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以《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提出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乙县因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成为陕西省最早一批试点县。县里自2009年开始组织村民整体搬迁,老邓找亲戚凑了4.5万元交给村里,几个月后,在县城附近泰勒移民新村盖的移民楼因为违章推倒了,此后房子的事情就一直搁浅,一位太乐村的王姓村干部证实说,原来太乐村的一片耕地,2009年以每亩6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甲村作为移民房的宅基地,但只要买卖不合法。2009年8月,因为太乐村私自卖地,乙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公安、城建等部门对在建移民房进行了强拆,并在县电视台曝光,按照最初的计划,甲村准备将老邓所在的1组整体搬迁往6里之外的路井镇旁,但后来由于2.3两个组村民的参与,搬迁地点改到B县城附近,举家搬迁往40公里之外的B县城,地怎么办,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老邓说,刚开始1祖德村民极力反对,但几番讨论下来,人数多点的2.3组村民占了上风,村委会决定搬迁到B县城去。“有钱人才愿意到B县城去”老邓说,搬到路井镇是最实际的方案,一来村民可以回来种地,二来孩子在镇上读书也更方便。这几年,孩子越来越少,连上幼儿园都要到6里之外的路井镇,很多人只好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如果能搬迁得近一点,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

“主要是计划跟实际脱节。”Z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公室的负责人说:搬不搬,搬到哪里去,一村民自愿为原则。但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实际搬迁中,同一个村内进行安置,土地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跨村跨乡镇就艰难。太乐村的地在县城规划中有预留的工业用地,作为移民搬迁肯定不行,加上两个村私底下买卖,因此最终被叫停,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孤例。一份Z县以工代赈办提供的内部调研报告显示,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村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就难以解决。

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结果是有钱的搬了,没钱只能等,每户4-5万元的住房建款,在靠天吃饭的农村是一笔巨款。甲村22户村民中,就有13户引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77岁的李大爷就是交不起钱的住户之一。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伴去世后,先是跟着大儿子住,后来大儿子去渭南工作,小儿子也成了家,最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能搬走的都是那些交得起房款的人,剩下的村民怎么办?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据陕西省发改委《关于Z县2008年以工代赈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统计,路井镇乳羊村1组50户、230人,集中安置在该村1.5公里公路边42户、184人,插花安置8户、46人。该村民称,多出来的指标被2组或另村村民冒名顶替,有的搬迁户甚至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款,更有甚者,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2003年8月,Z县遭遇历史罕见的长时暴雨,位于县城10公里的乙村村东和东北方沟堤大面积滑坡崩裂,沿沟边居住的6组居民房屋倒塌世纪间,就连院子也出现了大裂缝。2008年,Z县决定将原来住在沟延边的6组整体搬迁到村南1公里出的空地上,作为数量不多的避灾移民,这次搬迁建房采取的是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按当地政府规定,房子建好后,经验收合给国家将给每户1万元补助款,但两年之后,村民的房子陆续建成,不仅补助没有全部到位,每户还额外收取了2500元的宅基地费,一位姓张的居民说,政府承诺每户一万元的补助,实际上每户仅拿到7500,部分原来的老房子没来得及腾出来的,甚至只领到了3000元,远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搬迁户还要自购地皮?大部分人对此表示不解。张姓村民反映,村里用来安置的土地本身就是6组的土地,并没有新占用土地,而且新建房每户占地面积4分多,村民们原先住宅占地大多比这个面积大,搬迁后原宅基地交给了村集体复耕,耕地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为什么1万元反而缩成了7500元?以工代赈办搬迁负责人解释称,国家建房补助的标准是按人口计算,但自建房一般按户补助,县里便将该村的建房补贴平均分摊以后每户给1万元,但是由于集中居住需要基础设施投入,因此最终定下来的标准是每户8000元。至于村是收每户的2500宅基地费,是在项目实施之前,以工代赈办曾要求全数退给农户,但由于以村村委会干部长期空缺(村上事物由一位镇上副书记代管),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与乙村补助款缩水不同,在Z县丙村、丁村等移民点,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定村村委会甚至给每户都配上了大铁门、不锈钢护栏和朔钢窗。“没多少钱,只说等发搬迁补助时一起扣,补助款变成了唐僧肉,人人都想咬一口”Z县以工代赈搬迁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陕南地区旬阳县的做法颇有亮点。多数农村地区的富裕程度不同,相对富裕的农民有比较迫切的进城愿望,因而这部分人成为当地搬迁的首要群体,经过摸底调查,旬阳县采取了统一编制的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的四统一分法,在八个集镇统证土地,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旬阳县发展计划局负责人表示,从市场开发、社区建制、居民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比较,满足农民进城需要的最佳选择无疑是集镇。集镇承接着城市和乡村,最易于发挥集聚效应、产生发展效能,镇域经济将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最大突破口。

而对于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旬阳县也把他们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予以关注,近年来,旬阳县已有近万户农民进入集镇,其中有6000多户还保留了在农村的住宅,这就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房屋,这些闲置房屋比平困户在的位置、材料、设施等方面都要好,使用价值较高,同时,进镇村民还在部分遗留的土地、全厕、沼气等生产生活设施也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旬阳县提出将农村闲置资产向贫困农户转移,由政府为贫困户购买进镇农户的闲置房,再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转卖给贫困户居住,这一办法受到了卖房户、买房户的共同支持,实施一年来,迁入新居的贫困户绝大多数都提高了生活水平。

旬阳生态工业园位于县城近郊,是一个包含有矿产开采加工、水泥生产、汽车制造培训、魔芋种植以及烟草生产等多种行业的县域工业园区。如水泥生产线,依靠配套产业尤其是下属公司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据悉,县域工业园先后给1万多名城乡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

7.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是35万生态移民工程的重点区县,5年内要完成移民任务6万人。区委F书记对记者说,既要让移民搬出去,更要关心移民有没有致富的路子,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移民搬迁住房和蔬菜温棚两把“要是”一齐交,目的是让他们真正做到既安居,又乐业。针对移民长期受到旱作农业耕作方式束缚,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温棚种植技术的状况,原州区委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移民实施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

对原州区的做法,陕南地区商洛市Y市长非常认同,他坦言,商洛市以前的移民搬迁中,确有搬迁后的居民最终又返回了家乡。“因为以前的搬迁只是简单地把大家从一个地方移民到另一个地方,新地方没有配套设施,生活很不方便。”Y市长分析,“缺乏收入的方式,新生活自然难以为继。尤其是农民搬迁进城后,生活成本比农村高,不想办法拓展他们的收入,肯定还会返乡。”此次商洛市移民搬迁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主要方式,“这样做主要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Y市长说“首先让搬迁群众生活方便,他们才愿意长久住下去。”

8.“难别那童年欢闹的河洲,难别河洲那喂饱的老牛,难别那老牛翻过的黑土,难别那黑土种下的乡愁。。”这是一首有关故土情节的歌曲,确实,故土情节,在每一个心中,移民尤其难舍故土。

移民的搬迁不仅仅是居住地的改变,更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和事例的过程,其中一些人因为无法适应全新的环境,重新回到故土,称为移民返流,移民返流现象有增多,伴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A教授是长期研究移民问题的专家,针对于移民搬迁中难以回避的返流现象,他表示:移民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千万不能根据某些好的例子就说他好,一些不好得例子就说他不好,这需要很慎重。”他提出:“在理论和政策上面,首现要让移民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不能永远是移民的身份,否则社会怎么管理,不要长期用“移民”这个词,没有好处,像新安江的移民,都已经过了50年,你好叫他移民,就很麻烦,他没有归属感了,因此要淡化移民概念,要让他们感觉和当地居民已经一样了,归根结底,要让移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作答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2、“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3、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3.不超过900字。

4、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2.联系实际;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阅读题干,审清题目

通过阅读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本题是一道归纳概括题,题目要求概括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为我们寻找要点锁定了范围,在接下来阅读材料时,我们不仅需要重头至尾仔细阅读材料,重点寻找问题,同时对于答案无关的材料要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作答要求中“准确”提醒考生,一是要点要毫无偏差,只包括问题。二是要完全来源于材料。“简洁”就是简洁明了、不罗嗦,在150字的范围内对要点进行高度概括。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由于题目没有明确指定寻找要点的材料范围,那么我们从头开始寻找,最终发现对我们作答有帮助的是材料3、4、5。

给定资料3的第三段谈到了移民补助款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由此我们得到第一个问题,即移民补贴筹措难。

给定资料4的第一段提到“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这是移民搬迁安置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接下来,某知名专家的话提到了移民人群的生存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生态环境等方面。

给定资料5的第三段提到“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这提示我们此处也是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四段提到“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出现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补助没有完全到位”“远低于国家补偿标准”“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这里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搬迁用地问题,二是补助问题。这里面的补助问题可以与给定资料3中提到的补助问题归并为一类,要点重复表达的地方进行合并。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通过以上要点的整理,我们可以从移民补贴、法律、生活、生态环境、搬迁用地等方面入手,注意不要遗漏掉要点关键词。

【参考答案】

一是移民补助款筹措难;补助少个人出资重;低于国家补偿标准且被克扣;虚报和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非法占用村民宅基地。

二是缺乏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体制、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

三是移民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不适应等问题。

四是迁入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五是搬迁用地问题。

二、“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中公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题目要求就给定资料3中“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的这句话谈认识,是一道综合分析题,作答范围为“全部给定资料”,作答字数不超过30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首先,要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回到材料出处,联系前后两则材料,不难发现,材料4即对这句话进行了完整全面的阐释: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解体。

其次,依据全部材料对这句话进行相应的具体解读。材料1第一段最后提到了移民搬迁的目的,可作为句子前半句话的具体阐释。材料6以及材料7提到了移民生产方式、生活设施、就业、增收等方面的问题,可作为对此句话后半句的具体阐释的几个方面;材料8提到了移民身份的变化,可作为具体阐释的另一个方面。

最后,提出解决措施作为结论。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上述提炼出的要点进行整理,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移民搬迁是一次彻底的搬迁,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将完全解体。移民搬迁是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彻底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居住地会发生变化。迁入地的生活配套设施不足或者从农村搬到城镇,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有的农民会脱离旱作农业耕作方式;有的农民将脱离农业生产,转为工业生产,就业方式发生变化;由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故土情结和移民身份导致他们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此,政府应遵循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多渠道解决移民就业、实现移民增收,推进移民安置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

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

3.不超过900字。

【中公解析】

本题两问,首先要列出“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给定资料5”中涉及到了很多移民搬迁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材料顺序,我们可以将每一方面问题的核心内容提取出来。首先,给定资料提到了“以工代赈”没能完全实施,其中的问题就在于计划于实施脱节,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土地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同时提到了村民更愿意搬到更近的地方,这样一来可以回来种地,二来生活方便,这也体现出村民对土地的依赖,缺少其他收入来源以及搬迁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其次,材料提到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部分太重,这就造成了贫困人口无法搬迁的问题,以及在安置过程中出现了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最后,给定资料用了一整段来说明补偿款的问题,即补偿款严重“随水”,同时还被以各种方式克扣。

对策方面,主要来源于给定材料3中陕西省委、省政府的一些政策方针、筹措资金的一些做法,给定资料4中媒体对于目前我国拆迁过程中缺少专门的法律的有关论述以及给定资料6、7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给定材料3中提到了成立公司、银行贷款、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做法是筹措资金的有效办法。给定资料4中提到了我国尚缺少一部专门的法律,对于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机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进行统一规范,这可以作为解决搬迁过程中一系列违法行为的解决方案。给定资料6中提到的所谓“四统一分”法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有效对策。给定资料7则从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和转变移民耕作方式入手,为移民拓宽收入来源。同时谈到原州区通过集中安置的方式,解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参考答案】

我县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凸显出了种种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县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搬迁地点过远导致农民与土地分离,农民没有了可耕种的土地,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同时,相应的基础设施欠缺,造成搬迁农民生活不便。

第二,“以工代赈”计划与实施脱节,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尤其是在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土地已成为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地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难以解决。

第三,搬迁中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导致贫困人口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而在搬迁安置工作中还存在虚报以及搬迁户私下转让指标等不法行为,甚至有国家工作人员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

第四,搬迁建房采取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但补偿款最终不仅没有全部到位,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而且村民还被额外收取了宅基地费。补偿款缩水的同时,还被以管理费等多种方式克扣,最终村民能够拿到手里的补偿款所剩无几。

移民安置工作是搬迁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针对当前移民搬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首先,要解决搬迁用地问题。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要统一编制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

其次,提高农民补助标准。要制定合理的补助方案,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多方出资成立公司,银行贷款,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政策资金的支持等手段,保证补助款来源。

再次,制定搬迁监督管理办法。制定合理的补助标准,对补助款发放严格审计监管,打击在移民搬迁工作中中饱私囊、违法乱纪的行为,保证补助款的足额、及时发放。

再次,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变以前简单把村民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的情况,必须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重要方式,这样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解决移民生活不便的问题。

最后,保障移民的收入来源。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银民事实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同时发展县域工业园,使其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让移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

2.联系实际;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写作思路】

本题为“命题作文”。“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必须作为文章标题,同时这一标题也限制了我们的写作方向,必须从搬迁过程中的移民安置工作入手去写这篇文章。

下面中公教育提供一种写作思路:

文章可以从鼓励移民树立信心,更好地融入新的生活角度切入,既切合题意,也容易操作。

第一段提出问题的过程,解释移民的形成,同时紧扣主题。

第二段至第五段是分析问题的过程:第二段结合材料,从移民搬迁后的适应过程进行分析。第三段、第四段分析移民搬迁的重要意义以及政府的政策方向。第五段说明了政府在移民安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移民搬迁工作必须由政府主导来完成。

最后一段提出宏观对策,收束全文,号召移民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融入新的生活。

【参考例文】

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

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移民搬迁,各种各样的需要,促成了“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守着土坯青瓦的老房子,生活了一辈又一辈,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对于移民来说,是人生中又一次脐带断裂。他们将要迎接的是挑战,但也是新的生活,新的希望!

移民搬迁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都会面临一系列不适应问题。物质上,从农村搬入城市后,生活成本比农村高,而移民暂时没有拓展收入的方式,生活自然难以为继;精神上,对于新的生活环境的不熟悉,身份不认同和故土情结又会导致移民精神上的困惑与不适应。移民需要有一个过渡期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真正融入新的生活。这个过渡期非常关键,政府要从发展的角度来解决经济贫困、从心理上加以调适、从精神上加以培养,否则移民的安居乐业就会大打折扣,潜伏下来的历史问题就会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永久“瓶颈”。

从经济角度和发展的眼光看,移民集中安置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对于国家而言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所以,在现有的基础上重视后期的投入和规划尤为重要,可以使移民通过更加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尽快富裕。

从我国建设发展的布局看,建设小城镇是未来的政策取向。因此,将贫困人口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搬到集镇或者离集镇近的地方,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也可以通过集中供水、供电、通路,实现资金的最有效利用。同时可集中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共享。

移民的实施主要来自于政府的力量。由政府来组织移民,从移民动员、移民安置等方面都能有充分的保障。在移民过程中涉及到政府的土地、扶贫、农业等多个部门,只有政府才能发挥如此大规模的协调作用。因此政府要担起责任,做好移民搬迁工作。

新的生活代表着新的希望!政府必须要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帮助他们调整自我,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生活!

第二篇:2012年山东申论真题及解析

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省市)申论真题

给定资料

1.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差,经常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每三年就发生一次洪灾。多点域,突发性,毁灭性的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资料,2011年至2010年,陕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两千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0亿元。2010年7月8日,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导致安康、汉中、商洛三市28个县区中,有24个县区遭受降雨侵袭,受灾人数177万。其中因灾死亡73人,失踪121人,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大竹园镇七堰村灾害最严重,道路、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全村22户78间房屋全部冲毁。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陕南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其发展。201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在详细勘察陕南灾情后,下定决心对这些地区的居民进行搬迁,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长度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

2010年12月7日,陕西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原则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12)》。该规划决定从2011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工程涉及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共28个县区。搬迁对象首先是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特别是要把深山里居住条件最危险的农民搬迁出来。时时离公路超过5公里、人口规模过小的偏远村庄等地也在搬迁之列。到2020年,搬迁居民总数达240万人,超过安康、汉中、商洛三市的 总人口数的1/4,也超过了139.76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规模。这些居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和自主分散安置等方式选择新住宅建设用地,分期分批迁入新的居住区,根据不同情况,每户居民将获得一定数额的财政补助。

2.1990年,宁夏本省固地区一个叫禹万喜的农民和几个同乡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准备迁往一个未知的新家,陪他们上路的只有一辆破旧的农用车呵呵一张简陋的地图。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泾原、隆德、彭德、同心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那里是黄土高原面源不断的丘陵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因“苦脊梁甲天下而闻名于世。1972年,联合国将划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区域,然而却又众多居民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宁夏自治区开始对这里的居民进行搬迁。

40年来,陆续有80多万移民走出了西海固,禹万喜他们是90年代的第一批移民,但是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目前,西海固地区仍居住着100多万人,其中,35万人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而继续扶助。没有发展前途、发展潜力,只能过度的索取,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持续的破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彻底摆脱贫困,2010年底,宁夏自治区党委决定实施《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宁夏将用5年的时间,把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极差的7.88万户、34.6万人,搬迁安置到较好的近水、沿路、烤城地区,搬迁涉及宁 夏山区9个县、91个乡镇、684个建制村、1655个自然村,计划投资105.8亿元。

3.2011年5月6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程正式启动,省委负责同志在移民安置工作会议上强调,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陕南具有扶贫开发层面和经济发展层面的意义。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关键是要要做到让移民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对两个方面有敬畏之心,尊重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为此,有媒体在报道陕南移民搬迁时,就用了第一次主动向大自然低头这句话。

陕西省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规定,陕南地区搬迁安置工作的原则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移民安置工作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划分,分步实施,根据搬迁规则,陕南地区共需投资1109.4亿元,按规划中“三四三”的补助方案,意味着陕南地方政府需支出360亿元-420亿元的补贴,其中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这对地方财政收入仅10多个亿元的陕南地区可谓压力巨大。为此陕西省有关方面组建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其股东分别为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前者出资10亿元,后者出资20亿元,其余资金缺口将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未来10年,该公司将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配合陕南三市各级政府,以社会和公益为宗旨,以项目建设的模式,推进移民搬迁安 置工作,同时,省政府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移民搬迁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大类,统称避灾移民搬迁。一位从事扶贫工作三十年的陕南当地老干部感慨的说,对于多灾多难的的陕南地区而言,移民工程足以与废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政策相提并论,如果一切顺利,这可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它与以往单纯的扶贫救济不同,这一次是彻底的搬迁,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方式。

4.2011年5月,有媒体调查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移民总数达7000万以上,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今后仍将会有数百万人因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扶贫开发、城乡建设征地而成为移民。然而迄今为止,我过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国际研究移民问题的某知名专家表示,移民活动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瓦解,需要异地回复重建,绝非易事。迁移不当就可能导致灾害搬家,迁入地本来生态环境很好,迁入大量人口之后,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也可能会出现新的灾害。我国内蒙古阿 拉善地区草场严重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放牧,导致原来的生态系统崩溃。

也有研究者主张,对于灾害,首要选择不一定是移民,而是建立一种灾害治理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各类灾害普查、重点地区详查、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灾中救援和应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灾害管理个应急能力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某专家组组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移民、生态、地质灾害这三个问题最为棘手,因为这些问题是需要长期做工作的,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这三个问题又是性质不一样的问题”

5.搬还是不搬?50多岁的老邓一直在犹豫,老邓家在陕西省乙县甲村1组。乙县历来干旱少雨,全县除了黄河边的一小部分农田可以灌溉外,其余田地的庄家几乎完全依赖雨水,干旱甚至造成许多村庄人畜用水困难,村民惜水如由。所谓“宁给一个馍,不舍一碗水”

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以《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提出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乙县因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成为陕西省最早一批试点县。县里自2009年开始组织村民整体搬迁,老邓找亲戚凑了4.5万元交给村里,几个月后,在县城附近泰勒移民新村盖的移民楼因为违章推倒了,此后房子的事情就一直搁浅,一位太乐村的王姓村干部证实说,原来太乐村的一片耕地,2009年以每亩6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甲村作为移民房的宅基地,但只要买卖不合法。2009年8 月,因为太乐村私自卖地,乙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公安、城建等部门对在建移民房进行了强拆,并在县电视台曝光,按照最初的计划,甲村准备将老邓所在的1组整体搬迁往6里之外的路井镇旁,但后来由于2.3两个组村民的参与,搬迁地点改到B县城附近,举家搬迁往40公里之外的B县城,地怎么办,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老邓说,刚开始1祖德村民极力反对,但几番讨论下来,人数多点的2.3组村民占了上风,村委会决定搬迁到B县城去。“有钱人才愿意到B县城去”老邓说,搬到路井镇是最实际的方案,一来村民可以回来种地,二来孩子在镇上读书也更方便。这几年,孩子越来越少,连上幼儿园都要到6里之外的路井镇,很多人只好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如果能搬迁得近一点,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

“主要是计划跟实际脱节。”Z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公室的负责人说:搬不搬,搬到哪里去,一村民自愿为原则。但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实际搬迁中,同一个村内进行安置,土地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跨村跨乡镇就艰难。太乐村的地在县城规划中有预留的工业用地,作为移民搬迁肯定不行,加上两个村私底下买卖,因此最终被叫停,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孤例。一份Z县以工代赈办提供的内部调研报告显示,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村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就难以解决。

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结果是有钱的搬了,没钱只能等,每户4-5万元的住房建款,在靠天吃饭的农村 是一笔巨款。甲村22户村民中,就有13户引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77岁的李大爷就是交不起钱的住户之一。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伴去世后,先是跟着大儿子住,后来大儿子去渭南工作,小儿子也成了家,最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能搬走的都是那些交得起房款的人,剩下的村民怎么办?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据陕西省发改委《关于Z县2008年以工代赈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统计,路井镇乳羊村1组50户、230人,集中安置在该村1.5公里公路边42户、184人,插花安置8户、46人。该村民称,多出来的指标被2组或另村村民冒名顶替,有的搬迁户甚至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款,更有甚者,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2003年8月,Z县遭遇历史罕见的长时暴雨,位于县城10公里的乙村村东和东北方沟堤大面积滑坡崩裂,沿沟边居住的6组居民房屋倒塌世纪间,就连院子也出现了大裂缝。2008年,Z县决定将原来住在沟延边的6组整体搬迁到村南1公里出的空地上,作为数量不多的避灾移民,这次搬迁建房采取的是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按当地政府规定,房子建好后,经验收合给国家将给每户1万元补助款,但两年之后,村民的房子陆续建成,不仅补助没有全部到位,每户还额外收取了2500元的宅基地费,一位姓张的居民说,政府承诺每户一万元的补助,实际上每户仅拿到7500,部分原来的老房子没来得及腾出来的,甚至只领到了3000元,远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搬迁户还要自购地皮?大部分人对此表示不解。张姓村民反映,村里用来安置的土地本身就是6组的土地,并没有新占用土地,而且新建 房每户占地面积4分多,村民们原先住宅占地大多比这个面积大,搬迁后原宅基地交给了村集体复耕,耕地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为什么1万元反而缩成了7500元?以工代赈办搬迁负责人解释称,国家建房补助的标准是按人口计算,但自建房一般按户补助,县里便将该村的建房补贴平均分摊以后每户给1万元,但是由于集中居住需要基础设施投入,因此最终定下来的标准是每户8000元。至于村是收每户的2500宅基地费,是在项目实施之前,以工代赈办曾要求全数退给农户,但由于以村村委会干部长期空缺(村上事物由一位镇上副书记代管),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与乙村补助款缩水不同,在Z县丙村、丁村等移民点,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定村村委会甚至给每户都配上了大铁门、不锈钢护栏和朔钢窗。“没多少钱,只说等发搬迁补助时一起扣,补助款变成了唐僧肉,人人都想咬一口”Z县以工代赈搬迁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6.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陕南地区旬阳县的做法颇有亮点。多数农村地区的富裕程度不同,相对富裕的农民有比较迫切的进城愿望,因而这部分人成为当地搬迁的首要群体,经过摸底调查,旬阳县采取了统一编制的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的四统一分法,在八个集镇统证土地,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旬阳县发展计划局负责人表示,从市场开发、社区建制、居民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比较,满足农民进城需要的最佳选择无疑是集镇。集镇承接着城市和乡村,最易于发挥集聚效应、产生发展效能,镇域经济将是未来 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最大突破口。

而对于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旬阳县也把他们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予以关注,近年来,旬阳县已有近万户农民进入集镇,其中有6000多户还保留了在农村的住宅,这就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房屋,这些闲置房屋比平困户在的位置、材料、设施等方面都要好,使用价值较高,同时,进镇村民还在部分遗留的土地、全厕、沼气等生产生活设施也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旬阳县提出将农村闲置资产向贫困农户转移,由政府为贫困户购买进镇农户的闲置房,再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转卖给贫困户居住,这一办法受到了卖房户、买房户的共同支持,实施一年来,迁入新居的贫困户绝大多数都提高了生活水平。

旬阳生态工业园位于县城近郊,是一个包含有矿产开采加工、水泥生产、汽车制造培训、魔芋种植以及烟草生产等多种行业的县域工业园区。如水泥生产线,依靠配套产业尤其是下属公司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据悉,县域工业园先后给1万多名城乡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

7.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是35万生态移民工程的重点区县,5年内要完成移民任务6万人。区委F书记对记者说,既要让移民搬出去,更要关心移民有没有致富的路子,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移民搬迁住房和蔬菜温棚两把“要是”一齐交,目的是让他们真正做到既安居,又乐业。针对移民长期受到旱作农业耕作方式束缚,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温棚种植技术的状况,原州区委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移民实施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对原州区的做法,陕南地区商洛市Y市长非常认同,他坦言,商洛市以前的移民搬迁中,确有搬迁后的居民最终又返回了家乡。“因为以前的搬迁只是简单地把大家从一个地方移民到另一个地方,新地方没有配套设施,生活很不方便。”Y市长分析,“缺乏收入的方式,新生活自然难以为继。尤其是农民搬迁进城后,生活成本比农村高,不想办法拓展他们的收入,肯定还会返乡。”此次商洛市移民搬迁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主要方式,“这样做主要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Y市长说“首先让搬迁群众生活方便,他们才愿意长久住下去。”

8.“难别那童年欢闹的河洲,难别河洲那喂饱的老牛,难别那老牛翻过的黑土,难别那黑土种下的乡愁。。”这是一首有关故土情节的歌曲,确实,故土情节,在每一个心中,移民尤其难舍故土。移民的搬迁不仅仅是居住地的改变,更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和事例的过程,其中一些人因为无法适应全新的环境,重新回到故土,称为移民返流,移民返流现象有增多,伴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A教授是长期研究移民问题的专家,针对于移民搬迁中难以回避的返流现象,他表示:移民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千万不能根据某些好的例子就说他好,一些不好得例子就说他不好,这需要很慎重。”他提出:“在理论和政策上面,首现要让移民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不能永远是移民的身份,否则社会怎么管理,不要长期用“移民”这个词,没有好处,像新安江的移民,都已经过了50年,你好叫他移民,就很麻烦,他没有归属感了,因此要淡化移民概念,要让他们感觉和当地居民已经一样了,归根结底,要让移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作答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2、“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3、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3.不超过900字。

4、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2.联系实际;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

真题部分:

三、作答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答案: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

一是移民补助款筹措难;补助少个人出资重;低于国家补偿标准且被克扣;虚报和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非法占用村民宅基地。

二是缺乏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体制、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

三是移民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不适应等问题。

四是迁入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五是搬迁用地问题。

2、“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

参考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移民搬迁是一次彻底的搬迁,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将完全解体。移民搬迁是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彻底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居住地会发生变化。迁入地的生活配套设施不足或者从农村搬到城镇,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有的农民会脱离旱作农业耕作方式; 12 有的农民将脱离农业生产,转为工业生产,就业方式发生变化;由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故土情结和移民身份导致他们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此,政府应遵循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多渠道解决移民就业、实现移民增收,推进移民安置工作的有序进行。

3、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

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

3.不超过900字。

参考答案:我县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凸显出了种种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县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搬迁地点过远导致农民与土地分离,农民没有了可耕种的土地,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同时,相应的基础设施欠缺,造成搬迁农民生活不便。

第二,“以工代赈”计划与实施脱节,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尤其是在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土地已成为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地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难以解决。

第三,搬迁中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导致贫困人口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而在搬迁安置工作中还存在虚报以及搬迁户私下转让指标等不法行为,甚至有国家工作人员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

第四,搬迁建房采取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但补偿款最终不仅没有全 部到位,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而且村民还被额外收取了宅基地费。补偿款缩水的同时,还被以管理费等多种方式克扣,最终村民能够拿到手里的补偿款所剩无几。

移民安置工作是搬迁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针对当前移民搬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首先,要解决搬迁用地问题。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要统一编制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

其次,提高农民补助标准。要制定合理的补助方案,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多方出资成立公司,银行贷款,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政策资金的支持等手段,保证补助款来源。

再次,制定搬迁监督管理办法。制定合理的补助标准,对补助款发放严格审计监管,打击在移民搬迁工作中中饱私囊、违法乱纪的行为,保证补助款的足额、及时发放。

再次,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变以前简单把村民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的情况,必须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重要方式,这样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解决移民生活不便的问题。

最后,保障移民的收入来源。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银民事实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同时发展县域工业园,使其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让移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4、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 14 议论文。(40分)

要求:

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

2.联系实际;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考范文一:

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

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移民搬迁,各种各样的需要,促成了“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守着土坯青瓦的老房子,生活了一辈又一辈,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对于移民来说,是人生中又一次脐带断裂。他们将要迎接的是挑战,但也是新的生活,新的希望!

移民搬迁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都会面临一系列不适应问题。物质上,从农村搬入城市后,生活成本比农村高,而移民暂时没有拓展收入的方式,生活自然难以为继;精神上,对于新的生活环境的不熟悉,身份不认同和故土情结又会导致移民精神上的困惑与不适应。移民需要有一个过渡期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真正融入新的生活。这个过渡期非常关键,政府要从发展的角度来解决经济贫困、从心理上加以调适、从精神上加以培养,否则移民的安居乐业就会大打折扣,潜伏下来的历史问题就会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永久“瓶颈”。

从经济角度和发展的眼光看,移民集中安置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对于国家而言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所以,在现有的基础上重视后期的投入和规划尤为重要,可以使移民通过更加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尽快富裕。

从我国建设发展的布局看,建设小城镇是未来的政策取向。因此,将贫困人口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搬到集镇或者离集镇近的地方,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也可以通过集中供水、供电、通路,实现资金的最有效利用。同时可集中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共享。

移民的实施主要来自于政府的力量。由政府来组织移民,从移民动员、移民安置等方面都能有充分的保障。在移民过程中涉及到政府的土地、扶贫、农业等多个部门,只有政府才能发挥如此大规模的协调作用。因此政府要担起责任,做好移民搬迁工作。

新的生活代表着新的希望!政府必须要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帮助他们调整自我,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生活!

第三篇:申论真题及解析

1.假定给定材料1—6是你在调查研究中获取的信息,请你依据这些材料归纳出一份情况汇报提纲,以供领导参阅。(20分)

要求:分条归纳,内容全面,表述准确,逻辑清晰,不超过400字。

【解题指导】本题为传统的概括归纳题,难度不大,首先概括目标材料1-6,用批注的方法把每段反映的主要问题提炼出来,然后通过列表的方法合并同类信息,最后,按照第一、第二、第三或者一、二、三的顺序表述成文即可。

【参考答案】

材料反映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术领域出现造假事件,一些学者为了个人的名利,为了骗取科研经费,为了顺利评上职称,不惜铤而走险,抄袭他人论文,花钱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使得国内很多学府遭遇信任危机。

二、学术领域出现浮躁之风,院校领导工作繁忙请人代劳,老师请大学生代劳抄袭,拼凑编辑等现象频繁曝光,再加上多学术造假在法律上很难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浮躁之风。

三、科研人员出现道德失范情况。为了个人私利,无视公共道德,蔑视法律和科学伦理。比如浙大教授在利益诱惑面前,屏蔽瘦肉精的负面信息,最终造成了一系列的瘦肉精事件。而学术研究缺乏相关规范制约的现状也加剧了道德失范行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为的泛滥。

四、高等教育质量日趋下降,无法培养出创造性和发明型杰出人才。在急功近利心态的引导下,高校扩招一味追求规模和数量,却忽略了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扩招致使师资紧缺,不得不降低门槛来充实队伍,导致部分教师素质不高,科研荒废。

以上供领导参阅。

(400字)

2.根据给定材料7—9,请你分析张悟本事件折射出哪些现实问题?(20分)

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分析恰当透彻,表述简洁明了,不超过250字。

【解题指导】本题为河南省申论考试的保留特色题目:概括分析类题目,此类题目的作答建立在对目标材料充分概括以及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观察目标材料7-9,我们发现材料7中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和本题没有多大关系,属于干扰性材料;材料9的最后一段揭示了媒体在张悟本事件上存在的问题,属于重点材料,材料8是对张悟本事件的集中表述是作答的重点材料京佳教育。

【参考答案】

张悟本事件折射出当下存在于养生领域的诸多现实问题:

第一,群众的养生保健知识需求不断增强与国家能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够提供的保健知识服务不足之间的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信息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货真价实的医学专家由于忙于教学科研而无暇顾及其他,没有将学术知识转化为群众需要的、通俗易懂的养生常识或者说转化的力度不够,给了假神医大行其道的市场。第二,媒体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上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热衷于报道传奇娱乐性新闻、虚假新闻等与科学精神相悖的事件,为假科学积极渲染造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48字)

3.给定材料中反映了“大学学术浮躁”问题,请你就如何治理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20分)

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对策具体可行,不超过350字。

【解题指导】本题属于传统的对策类题目,首先锁定目标材料在材料2—材料5,其次通过关键词法在文中划出有关原因和对策的原始材料,比如包含“建议”“原因”等字眼的句子,并将之按照问题对策一一对应的模式,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表述成文即可。

【参考答案】

针对大学学术浮躁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改革目前的教师职称评价体系,不再以学术成果、论文数量等硬性指标来衡量老师的级别,应该引入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等科学的指标来对老师进行评价,遏制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急功近利行为存在的制度冲动。

其次,改革目前的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校长等各级领导推出学术委员会,教授治校,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以及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剥离高校的行政色彩,走去行政化之路,营造学术至上的浓厚氛围,提供培养大师的肥沃土壤。

再次,导师不仅要在知识传授和方法训练上指导学生,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也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诚信素质和学术品德,从思想上注入一剂镇静剂。

最后,学术界也应以此为契机反思科学道德现状,建立详细的规范和细则,让科研走在道德伦理和法律的轨道之上。

(350字)

4.结合给定材料,以“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思想深刻,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解题指导】本题为写作类题目,相比较历年的申论文写作而言,此次申论文章写作除了题目确定之外,没有过多的限制,给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写成议论文,亦可以写成策论文和评论文。以议论文为例,考生要高度重视结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构完整这个要求,严格按照提出论点——证明论点——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展开论述。材料7中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可以作为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来增强气势,添加亮点,京佳教育提供。

【参考答案】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我们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们还应当认识到,科学精神同样蕴涵着巨大力量。现代化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以技术革命和工业发展提升自身经济实力的过程,而且是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发生根本变化的过程。

具备了科学精神的民族,能够自觉追求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思想方法,勇于捍卫科学尊严,坚决抵制形形色色的反科学、伪科学和愚昧迷信活动。具备科学精神的民族,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能够广泛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消化创新,转化成取之不竭的发展动力。因此,弘扬科学精神是带有根本性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把科学精神注入民族文化、占领思想阵地,是当代科普工作的神圣使命和紧迫任务。

要大力宣传和普及自然知识、社会人文知识的基本常识,包括种种自然现象和天文现象的科学解释,宇宙起源、地球形成、生命起源、人类进化的有关知识,各种自然灾害的科学成因等等,使社会公众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要宣传普及与人类身心健康、保健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使公众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建立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文明程度和精神生活质量。同时,要揭露和批判各种打着科学旗号进行的反科学、伪科学活动;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以科学名义进行经济诈骗或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活动的行为,依法予以坚决打击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使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没有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再好的方针政策也难见成效。科普活动能够发挥形式生动、喜闻乐见的优势,结合先进实用技术的传播普及,把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奠定科普事业长远发展基础。这包括软、硬件建设两个方面。软件建设就是要建立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普工作运行机制。科普工作从内容、形式到方法要除旧布新。把单向灌输式的科普活动转变为双向交流式的科普活动,在普及科技知识的同时,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激发公众对科学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兴趣、打破科技事业与公众之间的藩篱。要积极探索按照市场经济办法兴办科普事业的新路子,特别要在发展科普产业方面取得突破

硬件建设方面,必须树立科普工作是一项长期战略性工程的观念,把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各地的基本建设规划,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办好高水平的专业科普设施,在大部分中小城市和县乡建立常设科普活动中心,发展一批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 依托的科普宣传基地,大幅度提高各类植物园、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的科技含量,形成覆盖全国、延伸到城市社区和乡村的社会化科普教育网络。同时,扶持一批高质量、全国 性的科普专业期刊,推出一批科普创作精品,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的科普创作队伍。

第四篇:2012年山东申论真题及参考解析(省市)

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答案及解析(省市)

2012年山东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省市)试卷

给定资料

1.位于陕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较差,经常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每三年半就发生一次大的洪灾。多点域,突发性、毁灭性的地址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资料,2001年至2010年,陕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两千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者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0多亿元。2010年7月8日,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导致安康、汉中、商洛三市28个县(区)中,有24个县(区)遭受强降雨侵袭,受灾人数177万人。其中,因灾死亡73人,失踪121人,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大竹园镇七堰村灾害最为严重,道路、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全村22户78间房屋全部被冲毁,12人死亡、17人失踪。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陕南人民的生产生活极及其发展。2010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在详细勘察陕西灾情后,下定决心对这些地区的居民进行搬迁,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长度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

2010年12月7日,陕西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原则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12年)》。该规划决定从2011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工程涉及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共28个县(区)。搬迁对象首先是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特别是要先把深山里居住条件最危险的农民搬迁出来、时时,离公路超过5公里、人口规模过小的偏远村庄等也在搬迁之列。到2020年,搬迁居民总数将达到240万人,超过安康、汉中、商洛三市总人口的1/4,也超过了139.76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规模。这些居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安置和自主分散安置等方式选择新住宅建设用地,分期分批迁入新的居民住区。根据不同情况,每户居民将获得一定数额的财政补助。

2、1990年,宁夏本省固地区一个名叫禹万喜的农民和几个同乡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准备迁往一个未知的新家。陪他们上路的只有一辆破旧的农用车和一张简陋的地图。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泾源、隆德、彭德、同心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那里是黄土高原绵延不断的丘陵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因“苦脊梁甲天下”而闻名于世。1972年,联合国将其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区域。然而,却有众多居民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宁夏自治区开始对这里的居民进行搬迁。

40年来,陆续有80多万移民走出了西海固,禹万喜他们就是90年代的一批移民。但是,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西海固地区仍居住着100多万人,其中,近35万人因自然条件极度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而急需扶助。没有发展前途、发展潜力,只能过度索取,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持续的破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事时彻底摆脱贫困,2010年底,宁夏自治区党委决定实施《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宁夏将用5年时间,把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极差的7.88万户、34.6万人,搬迁安置到条件较好的近水,沿路、靠城地区。搬迁涉及宁夏山区9个县、91个乡镇、684个建制村、1655个自然村,计划投资105.8亿元。

3、2011年5月6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程正式启动。省委负责同志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陕南地区移民搬迁,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陕南县具有扶贫开发层面和经济发展层面的意义。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关键是要做到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对两个方面怀有敬畏之心,一是对人民怀有敬畏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可懈怠;另一个是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尊重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为此,有媒体在报道陕南移民搬迁时,就用了“第一次主动向大自然低头”这句话。

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规定,陕南地区搬迁安置工作的原则是“政府主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移民安置工作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根据搬迁规则,陕南地区共需投资1109.4亿元。按规定中“三四三”的补助方案,意味着陕南地方政府需支付360亿元-420亿元的补贴,其中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这对地方财政收入仅10多亿元的陕南地区可谓压力巨大。为此,陕西省有关方面组建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其股东分别为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前者出资10亿元,后者出资20亿元,其余资金缺口将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未来10年,该公司将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配合陕南三市各级政府,以社会性和公益性为宗旨,以项目建设的模式,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同时,省政府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移民搬迁予以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大类型,统称避灾移民搬迁。一位从事扶贫工作近三十年的陕南当地老干部感慨说,对于多灾多难的陕南地区而言,移民工程足以与废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政策相提并论。如果一切顺利,这可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它与以往单纯的扶贫救济不同,这一次是彻底搬迁,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

4、2011年5月,有媒体调查指出,新中国成立的60年中,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移民总数达到7000万以上。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今后每年仍将会有数百万人因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扶贫开发、城乡建设征地等成为移民。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国际研究移民问题的某知名专家表示,移民活动对迁入区和迁出去的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等都有较大影响,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解体,需要异地恢复重建,绝非易事。迁移不当就可能导致灾害搬家;迁入地本来生态环境很好,迁入大量人口之后,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也可能会出现新的灾害。我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操场严重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放牧,导致原来的生态系统崩溃。

也有研究者主张,对于灾害,首要的选择不一定是移民,而是要建立一种灾害治理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各类灾害普查、重点地区详查、风险评估、预测、灾中救援和应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灾害管理和应急能力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某专家组组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移民、生态、地质灾害这三个问题最棘手,因为“这些问题是需要长期做工作的,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这三个问题又是性质不一样的问题。”

5、搬还是不搬?50多岁的老邓一直在犹豫。老邓家在陕西省乙县甲村1组。乙县历来干旱少雨,全县除了黄河边的一小部分农田可以灌溉外,其余田地的庄稼几乎完全依赖雨水,干旱甚至造成许多村庄人畜用水困难,村民们惜水如油,所谓“宁给一个馍,不舍一碗水”。

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提出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乙县因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成为陕西省最早一批试点县。县里自2009男开始组织村民整体搬迁。老邓找亲戚凑了4.5万元交给村里,几个月之后,在县城附近太乐移民新村盖的移民楼因为违章推倒了,此后房子的事情就一直搁浅。一位太乐村的王姓村干部证实说,原来太乐村的一片耕地,2009年以每亩六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甲村作为移民房的宅基地,但这样的买卖不合法。2009年8月,因为太乐村“私自卖地”,乙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公安、城建等部门对在建移民房进行了强拆,并在县电视台曝光,按照最初的计划,甲村准备将老邓所在的1组整体搬往6里以外的路井镇旁,但是后来由于2、3两个组村民的参与,搬迁地点改到B先附近,举家迁往40里之外的B县城,地怎么办,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老邓说,刚开始1组的村民极力反对,但几番讨论下来,人数点多的2、3组村民占了上风,村委会决定搬到B县城去。“有钱人才愿意搬到B县城去。”老邓说,搬到路井镇是最实际的方案,一来村民可以回来种地,二来孩子在镇上读书也更方便。这几年,孩子越来越少,连上幼儿园都要到6里之外的路井镇,很多人只好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如果能搬得近一点,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

“主要是计划跟事实脱节。”Z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公室搬迁负责人说:实际搬迁中,同一个村内进行安置,土地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跨村跨乡镇就很难。太乐村的地在县城规划中是预留的工业用地,作为移民搬迁肯定不行,加上两个村之间私底下买卖,因此最终被叫停,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孤例。一份Z县以工代赈办提供的内部调研报告显示,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村有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就难以解决。

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结果是有钱的搬了,没钱的只能等。每户4.5万元的建房款,在靠天吃饭的农村是一笔巨款。甲村22户村民中,就有13户因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77岁的李大爷就是交不起钱的住户之一。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伴去世后,先是跟着大儿子住,后来大儿子去渭南工作,小儿子也成了家,最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能搬走的都是那些能交起房款的人,剩下的村民怎么办?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据陕西省发改委《关于Z县2008年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统计,路井镇乳阳村1组50户、230人,集中安置在该村南1.5公里路边42户、184人,插花安置8户、46人。该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反映、1组实际只有30多户,不到180人,这明显属于虚报,该村民称,多出的指标被2组霍林村村民”冒名顶替“,有的搬迁户甚至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款,更有甚者,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

2003年8月,Z县遭遇历史罕见的长期暴雨,位于县城10公里的乙村村东和东北方沟堤大面积滑坡崩裂,沿沟边居住的6组村民房屋倒塌十几间,就连院子里也出现了大裂缝。2008年,Z县决定将原来住在沟沿边的6组整体搬迁到村南一公里处的空地上。作为数量不多的避灾移民,这次搬迁建房采取的是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按当地政府规定,房子建好后,经验收合格,国家将给每户1万元补助款。但两年之后,村民的房子陆续建成,不仅补助没有全部到位,每户还被额外收取了2500元的宅基地费。一位姓张的村民说,政府承诺每户1万元的补助,实际上每户仅得到7500元,部分原来的老房子没来得及腾出来的,甚至只领到3000元,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搬迁户还要自购地皮?大部分人对此表示不解。张姓村民反映,村里用来安置的土地本身就是6组的土地,并没有新占土地,而且新建每户占地面积只有4分多,村民原先住宅占地大多比这个面积大,搬迁后原宅基地交给了村集体复耕,耕地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为什么1万元反而缩水成了7500元?以工代赈办搬迁负责人解释称,国家的建房补助标准是按人口计算,但自建房一般按户补助,县里便将该村的建房平均分摊以后每户1万元,但是由于集中居住需要基础设施投入,因此最终定下来的标准是每户8000元。至于村上收每户2500元宅基地费,是在项目实施之前,以工代赈办曾要求全数退给农户,但由于乙村村委会干部长期空缺(村上事务有镇上一位副书记代管),这个问题目前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与乙村补助款”缩水“不同,在Z县丙村、丁村等移民点,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丁村村委会甚至给每户都配上了大铁门、不锈钢护栏和塑钢窗,”没说多少钱,只说等发搬迁补助时一起扣。补助款变成了唐僧肉,人人都想咬一口“Z县以工代赈搬迁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6.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陕南地区旬阳县的做法颇有亮点。多数农村地区农民的富裕程度不同,相对富裕的农民有比较迫切的进城愿望,因而这部分人成为当前搬迁的首要群体。经过摸底调查,旬阳县采取了统一编制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的”四统一分“法,在八个集镇统征土地,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旬阳县发展计划局负责人表示,从市场开发、社区建制、居民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比较,满足农民进城需要的最佳选择无疑是集镇,集镇承接着城市和乡村,最易于发挥集聚效益、产生发展效能,镇域经济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是改变城乡二元体制的最大突破口。

而对于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旬阳县也把他们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群体予以关注。近年来,旬阳县已有近万户农民迁入集镇,其中6000多户还保留了在农村的住宅,这就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房屋。这些闲置房屋比贫困户的住房在位置、材料、设施等方面都要好,使用价值较高。同时,进镇村民还有部分遗留的土地、圈策、沼气等生产生活设施也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旬阳县提出将农村闲置资产向贫困农民转移,由政府为贫困户购买进镇农户的闲置房,再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转卖“给贫困户居住,这一办法受到了卖房户、买房户的共同支持,实施一年来,迁入”新居“的贫困户绝大多数都提高了生活水平。

旬阳生态工业园位于县城近郊,是一个包含有矿产开采加工、水泥生产、汽车制造培训、魔芋种植以及烟草生产等多种行业的县域工业园区。如水泥生产线,依靠配套产业尤其是下属公司解决了大师农民的就业问题。据悉,县域工业园先后给1万多名城乡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

7.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是35万生态移民工程的重点区县,5年内要完成移民任务6万人。区委F书记对记者说,既要让移民搬出去,更要关心移民有没有致富的路子,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移民搬迁住房和蔬菜温棚两把”钥匙“一齐交,目的是让他们真正做到既安居,又乐业。针对移民长期受旱作农业耕作方式束缚、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温棚种植技术的状况,原州区采取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移民实施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

对原州区的做法:陕南地区商洛市Y市长非常认同,他坦言,商洛市以前的移民搬迁中,确有搬迁后的居民最终又返回了家乡。”因为以前的搬迁只是简单地把大家从一个地方移民到另一个地方,新地方没有配套设施,生活很不方便。“Y市长分析,”缺乏收入的方式,新生活自然难以为继。尤其是农民搬迁进城后,生活成本比农村高,不想办法拓展他们的收入,肯定还会返乡。“此次商洛市移民搬迁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最重要方式,”这样做主要是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Y市长说,”首先让搬迁群众生活方便,他们才愿意长久住下去。“

8.”难别那童年欢闹的河州,难别那河州喂饱的老牛,难别那老牛翻过的黑土,难别那黑土种下的乡愁„„“这是一首名为《故土难离》的歌曲。的确,故土情结在于每一个人心中,移民尤其难舍故土。

移民的搬迁不仅仅是居住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变化,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与事例的过程。其中一些人因无法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选择重新回到故土,被称为移民”返流“。移民”返流“现象有增多,伴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A教授是长期研究移民问题的专家,针对移民搬迁中难以回避的”返流“现象,他表示:”移民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千万不能只根据某些好的例子就说它好,一些不好的例子就说它坏,这需要很慎重。“他提出,”在理念和政策上,首先要让移民有一个合格的身份,不能永远是移民的身份,否则社会怎么管理?不要长期用“移民”这个词,没有好处。像新安江的移民,都已经过了50年了,你还叫他移民,就很麻烦,他没有归属感了。因此要淡化移民概念。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已经和当地居民是一回事了。归根结底,要让移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二、”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

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

3.不超过900字。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

2.联系实际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1.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___,在实践中才能检验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目

通过阅读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本题是一道归纳概括题,题目要求概括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为我们寻找要点锁定了范围,在接下来阅读材料时,我们不仅需要重头至尾仔细阅读材料,重点寻找问题,同时对于答案无关的材料要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作答要求中“准确”提醒考生,一是要点要毫无偏差,只包括问题。二是要完全来源于材料。“简洁”就是简洁明了、不罗嗦,在150字的范围内对要点进行高度概括。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由于题目没有明确指定寻找要点的材料范围,那么我们从头开始寻找,最终发现对我们作答有帮助的是材料3、4、5。

给定资料3的第三段谈到了移民补助款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由此我们得到第一个问题,即移民补贴筹措难。

给定资料4的第一段提到“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这是移民搬迁安置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接下来,某知名专家的话提到了移民人群的生存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生态环境等方面。

给定资料5的第三段提到“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这提示我们此处也是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四段提到“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出现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补助没有完全到位”“远低于国家补偿标准”“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这里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搬迁用地问题,二是补助问题。这里面的补助问题可以与给定资料3中提到的补助问题归并为一类,要点重复表达的地方进行合并。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通过以上要点的整理,我们可以从移民补贴、法律、生活、生态环境、搬迁用地等方面入手,注意不要遗漏掉要点关键词。

【参考答案】

一是移民补助款筹措难;补助少个人出资重;低于国家补偿标准且被克扣;虚报和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非法占用村民宅基地。

二是缺乏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体制、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

三是移民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不适应等问题。

四是迁入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五是搬迁用地问题。

二、“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题目要求就给定资料3中“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的这句话谈认识,是一道综合分析题,作答范围为“全部给定资料”,作答字数不超过30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首先,要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回到材料出处,联系前后两则材料,不难发现,材料4即对这句话进行了完整全面的阐释: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解体。

其次,依据全部材料对这句话进行相应的具体解读。材料1第一段最后提到了移民搬迁的目的,可作为句子前半句话的具体阐释。材料6以及材料7提到了移民生产方式、生活设施、就业、增收等方面的问题,可作为对此句话后半句的具体阐释的几个方面;材料8提到了移民身份的变化,可作为具体阐释的另一个方面。

最后,提出解决措施作为结论。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上述提炼出的要点进行整理,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移民搬迁是一次彻底的搬迁,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将完全解体。移民搬迁是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彻底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居住地会发生变化。迁入地的生活配套设施不足或者从农村搬到城镇,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有的农民会脱离旱作农业耕作方式;有的农民将脱离农业生产,转为工业生产,就业方式发生变化;由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故土情结和移民身份导致他们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此,政府应遵循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多渠道解决移民就业、实现移民增收,推进移民安置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

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

3.不超过900字。

【解析】

本题两问,首先要列出“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给定资料5”中涉及到了很多移民搬迁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材料顺序,我们可以将每一方面问题的核心内容提取出来。首先,给定资料提到了“以工代赈”没能完全实施,其中的问题就在于计划于实施脱节,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土地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同时提到了村民更愿意搬到更近的地方,这样一来可以回来种地,二来生活方便,这也体现出村民对土地的依赖,缺少其他收入来源以及搬迁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其次,材料提到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部分太重,这就造成了贫困人口无法搬迁的问题,以及在安置过程中出现了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最后,给定资料用了一整段来说明补偿款的问题,即补偿款严重“随水”,同时还被以各种方式克扣。

对策方面,主要来源于给定材料3中陕西省委、省政府的一些政策方针、筹措资金的一些做法,给定资料4中媒体对于目前我国拆迁过程中缺少专门的法律的有关论述以及给定资料6、7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给定材料3中提到了成立公司、银行贷款、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做法是筹措资金的有效办法。给定资料4中提到了我国尚缺少一部专门的法律,对于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机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进行统一规范,这可以作为解决搬迁过程中一系列违法行为的解决方案。给定资料6中提到的所谓“四统一分”法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有效对策。给定资料7则从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和转变移民耕作方式入手,为移民拓宽收入来源。同时谈到原州区通过集中安置的方式,解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参考答案】

我县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凸显出了种种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县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搬迁地点过远导致农民与土地分离,农民没有了可耕种的土地,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同时,相应的基础设施欠缺,造成搬迁农民生活不便。

第二,“以工代赈”计划与实施脱节,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尤其是在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土地已成为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地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难以解决。

第三,搬迁中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导致贫困人口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而在搬迁安置工作中还存在虚报以及搬迁户私下转让指标等不法行为,甚至有国家工作人员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

第四,搬迁建房采取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但补偿款最终不仅没有全部到位,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而且村民还被额外收取了宅基地费。补偿款缩水的同时,还被以管理费等多种方式克扣,最终村民能够拿到手里的补偿款所剩无几。

移民安置工作是搬迁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针对当前移民搬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首先,要解决搬迁用地问题。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要统一编制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

其次,提高农民补助标准。要制定合理的补助方案,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多方出资成立公司,银行贷款,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政策资金的支持等手段,保证补助款来源。

再次,制定搬迁监督管理办法。制定合理的补助标准,对补助款发放严格审计监管,打击在移民搬迁工作中中饱私囊、违法乱纪的行为,保证补助款的足额、及时发放。

再次,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变以前简单把村民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的情况,必须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重要方式,这样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解决移民生活不便的问题。

最后,保障移民的收入来源。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银民事实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同时发展县域工业园,使其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让移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

2.联系实际;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写作思路】

本题为“命题作文”。“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必须作为文章标题,同时这一标题也限制了我们的写作方向,必须从搬迁过程中的移民安置工作入手去写这篇文章。

下面山东公务员考试网提供一种写作思路:

文章可以从鼓励移民树立信心,更好地融入新的生活角度切入,既切合题意,也容易操作。

第一段提出问题的过程,解释移民的形成,同时紧扣主题。

第二段至第五段是分析问题的过程:第二段结合材料,从移民搬迁后的适应过程进行分析。第三段、第四段分析移民搬迁的重要意义以及政府的政策方向。第五段说明了政府在移民安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移民搬迁工作必须由政府主导来完成。

最后一段提出宏观对策,收束全文,号召移民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融入新的生活。

【参考例文】

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

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移民搬迁,各种各样的需要,促成了“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守着土坯青瓦的老房子,生活了一辈又一辈,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对于移民来说,是人生中又一次脐带断裂。他们将要迎接的是挑战,但也是新的生活,新的希望!

移民搬迁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都会面临一系列不适应问题。物质上,从农村搬入城市后,生活成本比农村高,而移民暂时没有拓展收入的方式,生活自然难以为继;精神上,对于新的生活环境的不熟悉,身份不认同和故土情结又会导致移民精神上的困惑与不适应。移民需要有一个过渡期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真正融入新的生活。这个过渡期非常关键,政府要从发展的角度来解决经济贫困、从心理上加以调适、从精神上加以培养,否则移民的安居乐业就会大打折扣,潜伏下来的历史问题就会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永久“瓶颈”。

从经济角度和发展的眼光看,移民集中安置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对于国家而言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所以,在现有的基础上重视后期的投入和规划尤为重要,可以使移民通过更加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尽快富裕。

从我国建设发展的布局看,建设小城镇是未来的政策取向。因此,将贫困人口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搬到集镇或者离集镇近的地方,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也可以通过集中供水、供电、通路,实现资金的最有效利用。同时可集中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共享。

移民的实施主要来自于政府的力量。由政府来组织移民,从移民动员、移民安置等方面都能有充分的保障。在移民过程中涉及到政府的土地、扶贫、农业等多个部门,只有政府才能发挥如此大规模的协调作用。因此政府要担起责任,做好移民搬迁工作。

新的生活代表着新的希望!政府必须要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帮助他们调整自我,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生活!

第五篇:申论真题答案解析(最终版)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市级)

一、请你根据“给定资料1”的内容,将与会人员关于“好政策”的有关见解,汇总整理成一份简报。(20分)要求:

(1)内容全面,紧扣材料;(2)观点明确,简明扼要;(3)语言流畅,条理清晰;(4)不考虑格式要求,不超过400字。【中公解析】

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1”的内容,汇总整理一份关于“好政策”的有关见解,答案的提炼要全面、紧扣材料、观点明确,无需考虑简报的格式要求。

【组织答案】只要将上述“好政策”的有关见解简明扼要、分条缕析地概括出来即可。其中第七段和第八段要点有部分重合,需合并。【参考答案要点】

第一,好政策要因地制宜。苏东坡以恶草为堤、以种菱除草,这种治湖思路不仅节省人力物力,且起到了一举两得、因地制宜的治理效果。

第二,好政策要变烦为简。张居中在一条鞭法中规定“全国税收由实物税变为货币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第三,好政策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塑令出台伊始存在很多争议,但实施多年后,并未出现过多的负面影响。政策实施的关键在于是否合理发挥了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

第四,好政策要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美国养老保险计划由实施不顺到顺利,说明政府推行一项计划或者政策,要注重参与者的实际感受。第五,好政策还需好落实。“反四风”不等于杜绝一切礼仪,政策的出台很重要,但如何落实、细化同样重要。

第六,好政策需要有延续性,并不断完善。出台政策不是终点,吸取多方意见,通过多方反馈后,对政策不断完善并调试渐进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列出H市政府办理“市长信箱”群众来信的基本流程和要求。(20分)要求:紧扣材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中公解析】

题干很简单,一句话,点明了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2”,作答内容是列出“H市政府„„的基本流程和要求”,注意既要写出流程又要点出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具体要求里点出要“紧扣材料”“全面准确”,这说明一定要以材料为准,不得任意添加或删减要点,“条理清晰”则指出作答要有一定的结构,不可堆砌要点。【参考答案要点】

H市政府办理“市长信箱”群众来信的基本流程: 1.受理。“市长信箱”工作人员及时阅读群众来信,按照规定对来信进行分类、转办。2.办理。有关单位按照转办要求办理。

3.回复。收到承办单位反馈的处理情况后,及时回复来信群众。4.来信人反馈。来信人对处理结果进行评分。基本要求:

1.及时。接收群众来信后,“市长信箱”须在1小时内将问题转交相应承办单位,承办单位须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情况,逢月底则要求当月答复。

2.有效。安排专职部门核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市长信箱”无法讲清楚的须给出具体部门的联系方式。

3.公开。在答复来信时,须公开事件处理方式及来信受理、转交的具体过程,并且接受群众评分。

三、根据“给定资料3”,回答下列问题:

(1)T县政府的规定引发了社会热议,请你分析引发热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中公解析】

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3”,分析T县政府的规定引发社会热议的主要原因,为此,从“给定资料3”中直接提取原因要点即可。要求中提到“全面、准确、简明”,由此可以判断本题为归纳概括题,在作答时要保证要点的全面、准确,语言简明。同时,不能超过150字。【参考答案要点】

T县政府的规定引发社会热议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从当地实际来看,T县长期存在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习俗,各种“随礼”给当地很多百姓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纠正的需要;另一方面,从政府做法来看,T县政府在反“四风”整治活动中,以行政命令形式出台关于办酒席的规定,形式具有争议。由此,引发社会热议。

三、根据“给定资料3”,回答下列问题:

(2)对于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网友们有赞成有反对,请你对网友的意见进行梳理,概括他们赞成和反对的主要理由。(10分)要求:紧扣材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中公解析】

本题属于归纳概括题,由题干可知,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3”,作答任务是针对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归纳出网友们赞成和反对的理由。本题要点比较散,考生需要仔细分析每位网友的观点,将赞成和反对的理由分别挑出,条理清楚的罗列出来,注意要点一定要全,字数不超过300字。【参考答案要点】

赞成的理由:一是不良风俗需管制。办酒席开销大,其目的是为聚敛钱财,百姓负担加重,需须加以行政管制;二是官风民风需两手抓。以公职人员为引导,带动民间改掉随礼之风;三是政府牵头方能扭转不良之风。政府要因地制宜,抓住反四风时机,出台强制政策,扭转不良风俗。

反对的理由:一是行政命令凸显庸政懒政。以此方法移风易俗是地方官员反应过度,法律意识淡薄;二是存在公权侵犯私权问题。只要不影响公共利益,公民就有办酒席的自由,不能牺牲群众自由减少腐败滋生;三是纯化民风不能只靠行政命令。还要靠宣传教育工作和思想工作、设立举报制度等;四是行政命令过于一刀切。对于正常的风俗习惯政府无需出台规定,要科学划分限定范围。

四、“给定材料4”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2)思路明晰,语言流畅;(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总字数800~1000字。【参考例文】

从意愿的满足到理性的共识 ——公共政策推动社会善治之道 老子曾以“治大国若烹小鲜”来比喻为政之道,其中的核心智慧在于治理的有效性和普惠性。社会的善治,需要恰当的治理。如果政府的政策无视民意,势需引起社会大众的不满,但如果过于关注民意,会因政策的短视阻碍社会进步,损害公共利益。以公共政策推动社会善治,考验的是政府的为政智慧。

新常态的中国面临复杂的变局,没有一劳永逸的治理药方,没有一场不变的治理策略。深入深刻变化的社会现实,找到引发民众不满的社会现象的根源,引领社会的理性思考,从提升公众生活水平的根本寻求治理基点,这是有效推进社会善治的关键。符合民意是有效推进政策的基础。媒体曾报导政府为建设苗木基地辛苦购得的苗木被随意当地民众丢弃,而移风易俗的政策善意则被指责干扰民众生活。再完美的政策,如果不被大众理解,就无法赢得大众的响应。社会治理是政府与社会公众互动的过程,不尊重民间的习俗,不了解百姓的呼声,尽管政府有着推进社会进步的善意,但很难有效果。抛掉自身的拘谨和傲慢,深入民间,深刻了解每一个普通民众的所思所想,这是当年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是推进社会善治的基础。

兼顾各方有效拿捏是实现政策效果的保障。社会是一个利益交织的共同体,每一项政策,都有可能改变社会各方利益的平衡点。社会治理,社会公平是关键。尽管不存在能完全均衡照顾各方利益的政策,但通过有效了解社会各方需求,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有效拿捏,是赢得各方满意的基础。就像户籍变革,既要照顾城市居民的利益,更要顾及千千万万的农民工,通过理性的制度建设来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这是政策推进社会善治的有效保障。

与公众互动交流是提升政策质量的关键。尝读希腊史,为雅典的民众乱政而错愕震惊,一个注重民意的治理制度却让混乱的民意把民族带向危亡。民众确实有着很高的智慧,但民众的声音常常被某种情绪所感染,社会治理,如果听之任之,只能把社会带向崩溃,文革的教训相距不远。贤明的政府是推进社会的理性思考,让深入探究真相成为社会的风气。互联网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辩论的平台,而近来中国社会的迅速进步,与公众理性的提升密不可分。

在通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政府在推进社会治理中责任重大。在巨大变局以合适的政策推进社会进步,在赢得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兼顾社会各方利益,需要的,不仅是政府的治理智慧,更是社会理性的进步,在社会与政府的互动中,在为政善意和治理智慧的激荡中,走向光明的未来。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副省)

一、概括“给定资料2”中提到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

【中公解析】

从题干得知,本题答案要点的范围是“给定资料2”。同时,作答时不仅需要概括出所存在的问题,也需要给出针对性的具体建议。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要在这里学会使用合并同类项,把意思相关的要点进行归类合并。【答案要点】

“给定资料2”主要反映了提升国民素质的问题。一是国民缺乏阅读,各地方的图书馆建设不足。二是国民文明缺失及违反传统文化规范的不断涌现。三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及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现象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建设足够的图书馆。

二是国民自身提升素养,把传统文化精华编制礼仪教材。

三是高校开设国学课程,开展“孝”文化教育活动,在中学使学生具有音乐和美术的基础。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划线句子的含义。【中公解析】

本题要求解释划线句子的含义,属于句子理解题,应按照“点明本质—深入阐述—适当引申”的作答思路组织答案,即先点明这句话的本质含义——中国的教育缺乏灵魂的东西,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具体阐述中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教育,最后作出结论。【答案要点】

中国的教育缺乏灵魂的东西。教育要解放心灵。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性。教育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教育需须基于中庸、可能和适当三个原则。教育要丰富内心,不要一味地去适应外界。因此,教育应追求内在。

三、“给定资料4”中某美术馆正在策划艺术家黎明的作品展,为这一作品展撰写一则导言。要求:围绕黎明的创作宗旨、作品材质及艺术追求等方面作答;内容具体,层次分明,语言流畅。

【中公解析】

本题要求为一作品展撰写一则导言,依据材料与作答要求,需要扼要地阐述艺术家黎明的创作宗旨、作品材质及其艺术追求等,使参观者对作品创作者得到一个总的了解。【答案要点】 导言:“艺术家黎明作品集美展”在本美术馆举办。艺术家黎明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中国元素”和“中国符号”,他的的行为、装置、水墨试验、油画、综合材料等艺术创作都蕴含了“中国精神”。

在黎明早期的油画作品中,长城形象的运用突出了中国元素、中国符号的意味。他的装置作品《为长城延伸一万里》蕴含的中国精神凸显民族自尊与主体性精神,是他表现大国意识的一个前提。

黎明采用布面、牛皮卡纸、水墨、长城风化的泥土、油墨、丙烯、工业胶粘剂等综合材料创作作品,构成了时空、地理、人文三位一体的对话关系。用中药为长城疗伤的创意体现中国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和责任担当;用水墨精神彰显东方文化精神;采用现代化机械制造冰砖,以冰雕的技法立体展现中国精神的内核。

黎明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于中国精神和本土语言的强烈自信,挖掘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科技理性主义洗劫世界的当下,如何以中国精神的文化想象,展开大国意识的责任抱负。

四、某地中学举办“文明素养教育主题宣传周”活动,假如你是相关负责人,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开幕式上讲话。请结合“给定资料5”,写一篇题为“素质养成,从学会道谢和应对致谢开始”的讲话搞。【中公解析】

本题为公文写作题,要求写一篇演讲稿。分析题目,重点是“给定资料5”,但也要尽可能从其他材料中提取与“文明素质”相关的分析性要点,按照“发言缘由—发言内容—重申主题”组织作答。答题中注意自身身份和讲话的对象。【答案要点】

标题和称呼——素质养成,从学会道谢和应对致谢开始;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发言缘由——受邀参加“文明素养教育主题宣传周”活动,文明素质是青少年成长中的需修课,大家要重视。

发言内容——我们传统文化中就包含礼仪文明的重要内容,文明素养事关民族素质、精神弘扬。但社会上出现不少违反传统礼仪规范的现象,影响国家形象和个人素养的提升。国民素质体现在点滴小事,道谢和应对致谢是生活中最常碰到的。我们要重视从小事做起,努力修身养性,善待社会。

不学礼 无以立

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为社会运转订立了严密的人伦制度和行为规范。“礼制”由此传扬千年,成就了我国“礼仪之邦”的美名。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将“礼”的学习视为做人的“需修课程”,以此强调礼制学习的重要。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脚步虽快,但精神文化却未曾跟上,我国正应学习“礼制”,夯实发展的精神基础。不学礼,自身不立。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礼”,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貌”。“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文明规范,它展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生活在社交网络之中,在工作中,你需要同事配合,在生活中,你需要与他人相处,若是忽略“礼貌”,无异于违背了社会交往的法则,关死了交际的通道。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礼貌”是你获得他人帮助的需需。东汉末年,刘备出身不高,却鼎足三分,正在于他礼贤下士“甚得众心”,获得众人支持。可见,对于个人来说,代表“礼”的礼貌是成就个人事业的重要组成。不学礼,政府不立。对于政府来说,最重要的“礼”,应该是我国传承多年借助仪式展现“规矩”的“礼仪”。西汉开国,刘邦废除繁琐秦礼,但由于君臣礼节不严,由叔孙通召集儒生共订礼制,从此亲贵功臣谨守礼仪,显示出规整的景象。这里的“礼仪”,就是指礼节仪式,其重点在于通过规整的仪式教导群臣严守规矩。封建制度虽然在我国早已成为历史,但“守规矩”却依然是政府开展工作的底线。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国部分地区官员存在“四风”弊病,甚至堕落腐化,正是忽视规矩的体现。对于政府来讲,应该重新学习“礼制”中蕴含的守规矩思想,依据法律法规开展工作,才能真正获得长治久安。不学礼,国家不立。对于国家来说,最重要的“礼”,应该是在与国外沟通交往中塑造形象的“礼节”。“礼节”是展现礼貌的形式,各国“礼节”各异,只有遵守他国礼节,才能彰显我方礼貌。我国虽然被誉为“礼仪之邦”,但近年来部分游客在出国旅行中,却是罔顾“礼节”:不是在庄严肃穆的教堂中大声喧哗,就是在自助餐厅中浪费食物。这种种行为都是对我国“礼仪之邦”形象的抹黑。对于国家来说,讲求“礼节”无比重要,它是我国开展国际交往的关键元素,国人若是不能改变自己忽视他国礼节的行为,我国游客出行需然受到他国排斥、拒绝,长此以往,我国的国际地位甚至也会因此一落千丈。左传有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无论是对个人、政府,还是国家来说,它都极为重要。“不学礼,无以立。”是孔子教育其子孔鲤的名言,这句话不仅告诉了我们“学礼”的重要性,更提醒我们,作为最好的老师,父母应该从自身做起,对子女起到教育作用,唤起社会对“礼”的重视,营造社会“学礼”的氛围。相信通过这份努力,我国的精神基础需然夯实,一个复兴的大国需然由此屹立。

2014山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一、根据给定资料,概括归纳T市治理空气污染的主要做法。(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洁。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归纳概括题型,要求“根据给定资料,归纳T市治理空气污染的主要做法”。通过审题可知,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即关于“T市治理空气污染主要做法”的所有相关内容。从作答要求来看,应注意答案的全面、准确、简洁。

【参考答案】

主要做法为: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启动五大工程和五项整治。二是争取国家、省级财政支持,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三是以资金奖励、补助政策调动积极性,控制燃煤污染;加强住宅区集中供暖管理和基础管网建设。四是推广清洁能源使用范围,替代城中村土小燃煤锅炉。五是通过修订法律、气化改造、整治黄标车、规范公务车使用等方式降低尾气污染。六是以引导和限制相结合为主控制春节烟花燃放。七是举办无车日活动,倡导绿色出行理念。

二、“给定资料4”提到了“烟花燃放指数”这一做法。请结合资料内容,分析指出有关部门这一做法在工作思路或管理理念上体现出哪些新的变化。(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楚。不超过250字。

【解题思路】

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题目要求“分析指出有关部门这一做法在工作思路或管理理念上体现出哪些新的变化”。其中,作答范围是“结合资料内容”。“观点明确”要求我们在答案开头亮出观点,表明态度;“分析深入”要求我们抓住问题的本质并结合资料内容展开分析;“条理清楚”要求按一定逻辑结构整理答案,层次要点要清晰。

【参考答案】

“烟花燃放指数”变禁放为以引导和限制相结合的做法,体现出政府工作思路更加的科学化和人性化。

一方面,从科学角度提出燃放建议,相比一刀切的强制禁放,更容易被市民接受。毕竟燃放烟花是一个传统的、带有一定文化色彩的活动,且其造成的污染有限,并不是减排的重点。另一方面,发布“烟花燃放指数”,则是以人性化的劝导模式,将燃放烟花的选择权利交还到市民手上。在烟花禁放尚未达成统一公共意见时,这是次择。

防治大气污染除了提供“烟花燃放指数”服务进行指导,还需要政府严控高排放的大烟花,市民也要自觉行动减少燃放烟花。

三、“给定资料5”提到T市开展“城市无车日”活动,请参考给定资料,以该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名义,围绕宣传“无车日”活动,给广大市民写一封公开信。(25分)

要求:

1.切合题意,具有针对性;

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

2.格式规范,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0字。

【解题思路】

仔细审题,确定本题是一道公文写作题,要求让你以T市交管局的名义就“无车日”活动向广大市民写一封公开信。这里限定的作答的身份:T市交管局;公开信的内容是要与“无车日”活动相关,受众群体则是T市市民。那么在写公开信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通俗易懂,同时也要有一些号召力。

同时,作答要求里提到了层次清楚,考生就要注意本题是有设置结构分,在作答的时候一定要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作答。

此外,作答要求里还提到了格式规范,那么考生要注意一定要用规范的格式作答,字数也不应超过600字。

【参考答案】

低碳出行 惠及你我

广大市民:

你们好!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旨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和改变城市交通观念的环保活动。T市作为工业型城市,污染相对严重,开展“无车日”活动可以引导公众低碳出行,增强环保意识,对本市意义重大。

我市汽车尾气排放量特别大,汽车尾气是形成PM10和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形成酸雨、雾霾等气象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汽车尾气不仅污染了城市的环境,让市民难见蓝天,也成为危害市民健康的“隐形杀手”。“无车日”活动不仅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实现改善环境的目的,同时还能缓解交通拥堵、减轻交通压力,使人们的出行更方便、更快捷,使低碳出行的成果惠及广大市民。

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需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希望大家多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者就近步行,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践行“无车日”活动。同时,我们也会增加公共交通的数量,建立成熟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切实方便市民的出行,满足市民的需求。践行低碳生活的生活理念,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要求:

1.自拟标题,联系实际;

2.观点鲜明,论述全面、深入,逻辑结构严谨;

3.表达简洁,字迹清楚,总字数1000-1200字。

【写作思路】

题目要求针对“给定资料6”划线部分文字进行思考,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以“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为题,围绕“大气、水、土壤等突出污染问题的治理”写一篇议论文。由此可知,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为此,在写作时,就不应该再拟定别的标题或副标题。划线部分的句子提示两点:

一、要加强污染治理;

二、治理污染是个长期的过程。为此,在写作时,应该体现出来。给定资料的主题即“大气污染”,因此,虽然题目中提到围绕“大气、水、土壤等突出污染问题的治理”,但仍应该围绕“大气污染治理”来谈。另外,资料中提供了很多T市的做法,可以由此提炼对策分论点,写成策论文。

参考例文采用了解决问题型结构,先引用划线中的一句话,分析成绩和问题,进而提出总论点。随后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分论点,支撑总论点。结尾再次引用划线部分的话,进行总结提升,收束全文。

【参考例文】

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

2014年3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突出污染问题的治理,集中力量打攻坚战,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多次严重的雾霾天气,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上升,严重威胁到民众的身体健康。民众普遍不满,期待政府有所作为。正所谓:民意所向,施政所为。政府应切实行动起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换回清新的空气。

大力调整能源结构。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燃煤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烟尘,严重污染空气。尤其在一些老工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能源结构单

一、环保历史欠账较多。每当冬季采暖期来临,大量的城中村会因为用煤取暖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为此,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和完善全面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的投融资平台;进行采暖锅炉清洁能源供热改造,按照供热改造面积进行相应的建设费用补助,调动企业和居民的积极性;积极推广天然气、煤层气、液化石油气、焦炉煤气。

整治机动车尾气排放。机动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的一大帮凶,其排放的氮氧化物、细微颗粒物、硫化物是造成酸雨、雾霾等自然气象甚至灾害的重要原因。以T市为例,PM10有两成多来自机动车尾气,而PM2.5有三成多来自机动车尾气。另外,机动车还会排放出大量的颗粒物。为此,要建立健全机动车污染防治办法;购置清洁能源公交车,淘汰柴油公交车;纠正和查处违规上路的公务车;对黄标车采取限行和报废措施,严厉查处黄标车闯限行和柴油车“冒黑烟”等违法行为;严禁没有环保标志的外地车辆进入。

规范烟花爆竹燃放。春节期间,我国会大量燃放烟花爆竹,造成污染物浓度的急剧上升。如果气象条件不利于扩散,更是会造成大气的长严重污染。但是,燃放烟花是一个传统的文化活动,完全禁止会损害我国的节日文化。并且,烟花爆竹的燃放只是集中在春假期间,不会造成长期污染。为此,要提供‘烟花爆竹燃放指数’服务,按照天气条件,确定烟花爆竹的燃放数量;严控高排放的大型烟花爆竹;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民众春节期间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严重的空气污染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秦大河在谈到治理污染需要多长时间时说过,如果我说我们要三十年,老百姓会感到很失望;如果我说只要三五年,那是不符合实际的。虽然如此,政府决不能无视民意期待,而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污染治理,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

2013山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假如你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对“给定资料1~2”反映的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20分)

要求:问题全面准确,对策建议具体可行,不超过400字。

【中公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目,首先可以确定作答任务是归纳“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并需要“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其次,确定作答范围,本题的归纳问题的作答范围是要根据“给定资料1~2”,提出对策建议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6~7”;最后,要注意作答要求,本题要求答案要问题“全面准确”,对策建议“具体可行”,字数不能超过40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给定资料1主要讲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人内涵的变化。在本条资料的结尾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本题中的归纳问题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2。给定资料2第二段的“由于植被稀少,工业园区被巨大而又沉闷的灰色笼罩”指出了新工人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给定资料2第四段的李姓男员工和小王两个人的话,“我们四周是高高的围墙,还有铁丝网”“有时我会想,我们是不是和电影中的夏尔洛很像?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我们!”“对自由、个人尊重越来越重视”指出了新工人面临的问题:一是工作环境不自由;二是缺少关心。给定资料2第五段的“中国工人获得了美国时代周刊的认同,却没有在中国获得普遍的认同”“中国的工人,现在基本成了流水线操作者的代名词”“中国的工人,需要时代的认同,需要社会的尊重,还需要有发自内心的骄傲”。这说明,新工人面临职业技能低和社会地位低的问题。

给定资料6借助德国的克里斯蒂安的故事,向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启示。给定资料6第二段的“德国制造业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另外,企业还提供实习场所”“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荣誉,当然企业也会享受到国家的经费补贴”“职业培训中心也应运而生”。这启示我们:一是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二是要鼓励企业提供实习场所,以及发展职业培训中心。给定资料6第三段的“无论是联邦政府、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工商协会,各司其职,目的只有一个:培养技术型人才,保持德国竞争力”这告诉我们:要建立政府、企业、工商协会协同合作的职业培训制度。给定资料7的两段分别介绍了老梁的自主创新和宝钢的依靠职工实现利润的事例,这启示我们:要树立企业职工自身的积极性,建立创新激励体系。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进行合并、加工,梳理作答逻辑,即可得到答案。考生要注意答案既要有对问题的概括,又要明确提出对策,要主要问题与对策的一一对应,同时注意作答字数。

【参考答案】

问题:一是技能不高。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教育,基本是流水线操作者。二是工作环境缺少自由。工业园区内围墙及铁丝网,戒备森严,使工人感受不到自由。三是社会地位低。在一些人眼中,工人是不需要多高技术的作业者,得不到普遍认同和尊重,工人缺少尊严。

对策如下:

一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职业技术学校,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缩减技能培训费用,引导人们参加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使其赢得社会尊重。

二是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督促企业不断更新培训岗位,对提供培训场所的企业给予荣誉和补贴,由工商协会监管企业。政府、企业、工商协会各司其职,培养技术型人才。

三是引导企业建设人性化管理制度。丰富员工文体活动,加强内部交流,引导企业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四是调动企业职工自身的积极性,建立创新激励体系。加大企业职工自主创新奖励额度,逐步形成深入的创新体系和协同创新机制。

二、“给定资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结合“给定资料3-4”,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15分)

【中公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根据题干根据给定资料3—4,对“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说明此题属于归纳概括题型。题目要求全面准确,所以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成因,解决措施都应该加以说明,并强调答案逻辑性要强,答题结构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材料三,列举一家知名企业“盛昌”由盛转衰,并指出企业现在面临着极大困境:用工成本很高,加薪是找死,不加薪是等死。通过这一个例,引出了当前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和困境,继而分析:我国曾是“世界工厂”,这些制造企业靠的仅是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但随着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一度曾把为世界品牌代工视为骄傲的工厂,现在不得不面临疲于维持的状态,甚至破产。最后得出结论: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支撑起来的国家经济发展,如同竭泽而渔。材料同时列举A市制造业探索转型升级的例子,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指出了解决制造业困局的方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塑造起自己的品牌。由材料三可以找到“人口诅咒”问题出现的原因:由于我国现在劳动力短缺,仅靠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在国际竞争中失去了竞争优势;影响:继续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支撑起来的国家经济发展难以维持,甚至破产,继续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经济将竭泽而渔。

材料四,主要讲了某大学陈博士提出的“资源诅咒”、“石油诅咒”,从侧面对题干中“人口诅咒”的定义进行说明,材料还指出:劳动力短缺会促使我们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综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可提出的解决“人口诅咒”的对策主要是:对企业来说,应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培养,注重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对整个行业还说,制造业应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对企业职工来说,应增强自身技术水平。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按照“人口诅咒”的定义——问题分析及影响——对策的思路组织

【参考答案】

人口诅咒”是指我国制造业过分依赖廉价劳动力优势,久而久之失去了创新能力,在人口红利枯竭时陷入发展困境。

我国一度是“世界工厂”,制造业仅是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当下劳动力短缺,制造业成本上升,“人口红利”优势逐渐丧失。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已使企业难以发展,继续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经济将竭泽而渔。

对此,企业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增强员工技术能力,推进技术创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塑造自己的品牌。

三、假设你是某企业的一名工会干部,在学习了“给定资料7”后,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号召职工爱岗敬业、积极创新。(25分)

要求:定位准确,语言生动,具有号召力,不超过500字。

【中公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要求以某企业工会干部的名义,写一份号召职工爱岗敬业、积极创新的倡议书。作答时注意题目的作答要求,即定位准确,语言生动并且有号召力,这与题干中所给出的内容是相符合的。这里的定位是指倡议书的对象是某企业的职工,所以倡议书的语言不能太官方、太生硬,要吸引人,要生动。不过既然是倡议书,所以一定要注意有号召性,号召职工爱岗敬业、积极创新。此外,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是不超过500字,不要在字数上面丢分。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从题干中我们得知答案的要点集中在给定材料7中,所以我们重点梳理材料7的有关内容。材料7的第一段主要是讲述一个案例,浙江Z公司的组长老梁,在工作实践中发挥工人的自主创新作用,为企业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从老梁身上我们能看出来新时代工人的价值观的变化,他们不再把自己当成生产工具,二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个体,在价值观的带动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新时期工人的新定位。

材料7的第二段就是讲宝钢的“蓝领创新”,工人在生产一线中,进行发明创造,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利润。并且,工人之间能够发挥传、帮、带的精神,将“蓝领创新”能够得以推广。而且,企业也能够给工人提供创新的平台,建立激励体系,激发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和潜能,的诠释了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如何依靠职工得到更好的发展。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上述要点进行整合,突出重点,同时做到内容全面和条理清楚,倡议书的用语要有号召性,语言生动准确。

【参考答案】

致全厂工人的一封信

全厂的工友,你们好!

爱岗敬业、自主创新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能使我们自身摆脱“流水线生产工具”的身份,最大化实现个人价值。目前我厂面临转型升级的考验,亟需高技术水平的人才。在此号召全厂工友,要爱岗敬业,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共同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爱岗敬业、自主创新需要工友转变价值观,将自主创新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实现对自我的重新定位。

爱岗敬业、自主创新需要工友不断在岗位中学习,在一线中解决各种疑难杂症,不断开拓创新,为企业创造效益。

爱岗敬业、自主创新需要工友带头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发挥团体的跨岗位、跨区域、跨专业的协同机制。

爱岗敬业、自主创新需要全厂上下尊重工友的主体地位,尊重工友的首创精神。为此,我们会努力不断完善体制,鼓励大家积极创新,将创新融入到我们的企业文化之中。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职工是创新的灵魂,岗位是创新的源泉。广大工友要爱岗敬业,不断发挥自主创新的潜能;企业领导会切实完善工友自主创新机制,尊重大家的首创精神,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迎接企业发展新篇章而共同努力!。

XX市总工会

XX年XX月XX日

四、请以“新时代的工人力量”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1200

【中公写作思路】

本次考试的文章写作要求考生以“新时代的工人力量”为题进行论述,从题干要求来看,本题属于命题作文,考生在写作之前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以得知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而与此同时如何加强人才建设和培养新时代工人成为关键任务。给定资料中提供了许多国外在发展制造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考生要吃透给定资料的内容,可以选取切合“新时代工人力量”的相关部分进行写作思路拓展和相关借用。

这里提供一种写作角度,考生可以根据已给题目,把文章写作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通过“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建国之初的旋律引入话题,其次阐明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的背景和意义,再次从“搭建合理的政策框架体系”、“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以及“构建全方位创新体制”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最后通过展望进行收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作答要求,中心明确,思想深刻,内容充实,有说服力及语言流畅,另外字数要控制在1000~1200字。

【参考例文】

新时代的工人力量

“咱们工人有力量!”上世纪50年代,一首铿锵有力的歌,唱响了新中国工人的光辉形象。在如今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大时代,工人也应与时俱进,在变革的经济大潮之中呈现别样动人的精神风貌。

随着时代更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仅靠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的“中国制造”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职工是创新的灵魂。企业在新时期依靠职工,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具体措施;同时,我国面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考验,对发挥职工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眼下正处于“十二五”时期,我国新一轮经济建设中亟须“新时代的工人力量”。

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积极搭建合理的政策框架体系。当前我国在工人权利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工人的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个人权利得不到尊重。基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的需要,我国应积极构建合理的法律框架体系,在政治上保证工人的主人公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特别是加强工人社会建设,依法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同时积极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实施集聚人才投身企业的政策,规范企业人才开发中的政府、企业和市场关系。

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大力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培养技术型人才,能够提高工人的整体素质,是当今时代真正获得产业工人地位和身份的前提,也是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需要。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对培训、创新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财政补贴,联合社会各界做好职业教育监督、核实、咨询和管理工作;同时鼓励企业不断创新、更新职业培训岗位,积极创新载体,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丰富手段,强化专业培训和业余培训,使得工人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创新性的飞跃。

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努力构建全方位创新体制。长期以来,我国民企用工制度一直沿用起步阶段的“临时雇工”形式,“自由电子”、年年跳槽几乎成为半数从业者的常态,打工多年,没有等级身份,没有产业工人身份,没有市民待遇,没有制度下的上升通道,仍然游离于城市化进程的边缘,“无恒产者无恒心”,成为滋生不稳定因素的温床之一。因此,企业亟需构建全方位的创新体制。要进一步加大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力度,完善机制,创新内容,提高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科学化水平;积极建立开放式的岗位责任制,形成深入的创新体系和跨岗位、跨区域、跨专业的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全覆盖的创新激励体系,创先争优,增强活力,奏响职工有力量的时代强音。

“中国工人在任何时代都是有力量的,关键在于怎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上世纪传唱大江南北的《咱们工人有力量》,激励了数代产业工人昂扬向上、为国奉献。今天,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新时代的工人必将谱写《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新篇章!

下载2012年山东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山东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天津申论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3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及解析 给定材料 1.“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

    2015海南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卷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重点测查应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2.作......

    2013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范文大全)

    2013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A卷)给定资料1.多年来,我国公路运输超限超载问题日益严重,逐渐成为危及道路安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

    2012年申论真题及解析

    某报记者在调查食品安全领域问题时,发现了一个地下黑加工点。记者暗访了该加工点利用双氧水、工业碱等有害添加剂,发制、漂白百叶、毛肚等食品的全过程。记者发现,雇用工小张的......

    2010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10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

    2005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05年山东申论真题含答案 满分100分 时限180分钟 一、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文字表述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

    2014年广东省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给定材料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

    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华公公考--江西省本土最权威的公考辅导机构 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公共科目笔试·申论试卷 一、注意事项 1. 申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