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资质要求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资质要求
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
2、安全生产许可证
3、掌握行业动态,在报告评审过程中能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做出反应,快速完成评审工作。(编制单位设立评审机构者优先)
第二篇: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山东煤炭工业局
附件1: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矿井概况
第一节 交通位置及井田范围
一、交通位置
二、井田范围 第二节
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
二、地表水系
三、气象
四、地震
第三节
矿井生产建设情况 第二章 设计区域地质采矿条件 第一节 设计区域概况 第二节 地质特征
一、地层
二、可采煤层特征
三、构造特征
四、水文地质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一、开采方法与顶底板条件
二、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三、地温与地压
第三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建筑物概况及压煤量统计
一、建筑物分布及结构特征
二、建筑物压煤情况
第二节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 第三节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可行性
一、建筑物下压煤开采实践
二、相邻矿井(采区)开采及影响情况
三、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技术条件分析 第四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比选 第一节 建筑物下压煤可能的开采方案 第二节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
第三节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选定
一、经济比较
二、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选择 第五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
一、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
二、专题设计
第六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七章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 图 附 件
前 言
矿井所在地行政区划,经济属性,行业管理隶属关系;矿井开拓方式及最新核定生产能力;建筑物下采煤的必要性及申请开采区工程简况;以往建筑物下采煤实践和搬迁开采情况概要;委托设计情况。
《方案设计》编制所依据的基础资料。
第一章 矿井概况 第一节 交通位置及井田范围
一、交通位置
简述矿井所在地行政辖区及地理位置,矿井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简述经过本井田或附近的铁路、主要公路和水路交通情况。附:交通位置示意图(矿井<井田>的位置在图中要醒目)。
二、井田范围
简述井田与所在煤田的位置关系,现井田的技术边界及《采矿许可证》核定的平面范围(附拐点坐标表)。现持《采矿许可证》编号、有效期、井田面积、开采煤层及上下限标高等(《煤炭生产许可证》与《采矿许可证》不一致的要加以说明)。
第二节
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
简述矿区及井田的地形、地貌类型。地面标高、坡度,地形起伏的总体特征。井口及工业广场标高等。
二、地表水系
简述矿区地表河流特征;地表水体名称及容量;冲沟发育情况;矿区地表水系的径流情况。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设计区域 地面标高及最高潜水位标高。
三、气象
简述矿区气温、降水量、冻土深度、风力等。
四、地震
地震所属分区,地震烈度。
第三节
矿井生产建设情况
矿井建设开工时间、投产时间;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现核定生产能力。
矿井开拓方式、井筒数目、水平划分及采区划分情况,已报废水平、采区及现生产采区情况。开采顺序、采煤方法与工艺、顶板管理方法等。
矿井及分煤层保有资源储量情况。
矿井建筑物下压煤开采和村庄搬迁开采简况。
第二章 设计区域地质采矿条件
第一节 设计区域概况
设计区域所属水平、采区,设计范围境界、煤层赋存及开采情况,保有资源储量。
本次设计开采的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概况及勘探情况。申请开采区域与建筑物的位置关系(附申请开采区域与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关系图,应在图中标明相关重要建筑物)。
第二节 地质特征
一、地层
详细说明设计区域各时代地层的分布、出露、揭露情况,极值厚度、平均厚度及厚度变化情况,主要岩性及沉积特征,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附设计区域地层柱状图或柱状表)。
二、可采煤层特征
1、含煤地层
井田含煤地层的地质时代、含煤层数、煤层累计总厚度;含可采煤层的层数、累计厚度、可采含煤系数。
2、可采煤层特征
设计区域可采煤层两极厚度、平均厚度、与上下可采煤层的极值层间距、平均层间距,煤厚变异系数;夹矸层数、夹矸厚度及岩性,煤层结构;煤层的稳定性、煤的硬度、可采性、结构复杂程度(附可采煤层特征表)。
3、煤质
设计开采煤层的简要煤质特征。
三、构造特征
1、断层与褶曲
说明设计区域断层、褶曲、岩溶陷落柱发育情况及对生产的影响。
2、岩浆活动
简要叙述设计区域岩浆岩的发育规律,对煤层、煤质及生产的影响。
四、水文地质
简述设计区域的含水层、隔水层及断层的导水性,水害威胁情况及水文地质类型。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一、开采方法与顶底板条件
简述可采煤层的开采方法、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它对开采有影响的地质因素。简述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稳定性,顶板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现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顶板管理方法(附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特征表)。
二、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简述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等级。
三、地温与地压
简述矿井地温、地压的基本情况。
第三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建筑物概况及压煤量统计
一、建筑物分布及结构特征
开采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名称、行政隶属及产权关系;在井田内的位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户数,人口等。建筑物所处位置的地形情况,地面标高,最高洪水位标高和最高潜水位标高,井下煤层标高,地表排水情况等。
建筑物平面分布特征;对主要建筑物(包括地下管网)的结构特征、抗变形能力进行分类描述。说明是否受过采动影响及目前的维护状况等(附设计区域建筑物特征表)。
对重要建筑物(如有文物保护建筑物)的保护等级应专门叙述,并在平面分布图中清楚标识其位置。
二、建筑物压煤情况
设计区域煤层总储量(全部可采煤层、分煤层)、已动用储量(分煤层)、保有储量(分煤层)情况。
设计区域煤层总压煤储量(全部可采煤层、分煤层)、已动用储量(分煤层)、保有储量(分煤层)情况。建筑物(分村庄、分煤层)压煤量及可利用情况分析;对构造复杂、煤层倾角或厚度 变化较大的块段,应根据工作面布置情况分别段计算实际可采出煤量(附分村庄、分煤层压煤量统计表)。
第二节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
矿井的生产接续计划及建筑物下压煤开采规划。
对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述(论述搬迁开采的不可行性)。
第三节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可行性
一、建筑物下压煤开采实践
矿井(或类似矿井)建筑物下采煤的实践经验,开采沉陷观测成果,存在问题分析。
设计区域与以往建筑物下采煤的异同点分析。
二、相邻矿井(采区)开采及影响情况
申请开采区域影响的建筑物位于矿井(采区)边界附近,且邻近矿井(采区)开采对其有影响的,应简述其相互位置关系,相邻矿井(采区)技术边界及基本情况介绍(所在水平及采区、采煤方法、开采煤层、上下限标高等)。对于相邻矿井,应说明包括法人单位名称、矿山名称、核定生产能力等(设计图上要显示与相邻矿井(采区)位置关系及影响区域采掘工程情况)。
三、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技术条件分析
对设计区域建筑物下开采的基本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开采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评价其开采的可行性。对有关不利因素提出解决或改进的方法。
申请开采区域周边或上覆、下伏煤层已有采动的,应说明已采动区域的采煤方法、采高、采出量及地表岩移观测成果(所获主要参数),以及地表建筑物的损坏情况和补偿情况等。第四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比选 第一节 建筑物下压煤可能的开采方案
按照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加强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管理工作的意见》(鲁煤搬迁〔2009〕148号)确定的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原则,优先论证搬迁开采和充填方案,在此基础上再行研究提出其他可行的方案。
结合矿井具体的技术经济条件和目前建筑物下采煤新技术方法,在对设计区域地质采矿条件和经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可能方案(至少3个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比较。
第二节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
预计方法的选择与方法描述。
详细说明和描述预计参数确定的技术依据。参数选择必须科学合理,符合实际,优先采用本矿井观测总结数据。
对设计区域的开采参数采用表格或文字形式说明,包括:煤厚(变化)、倾角、采深、采煤方法、采出率、开采尺寸及煤柱尺寸等。
对提出的技术方案分别进行地表移动变形预计,预计时应按煤层最大采厚进行。若按平均采厚预计、批复时将限厚开采,可能导致储量不合理损失。要绘出地表下沉、不同计算方向(一般沿建筑物长轴和短轴方向)的倾斜、水平变形等值线图(插图),并在下沉等值线图上标明建筑物的损坏等级范围;对建筑物范围内的地表移动变形最大值列表说明,对重要建筑物应作特别介绍。对构造复杂、煤层倾角或厚度变化较大的块段应分块段进行预计;对多工作面开采的,要根据接续顺序进行动态预计,要充分考虑 周边区域的采动叠加影响。
第三节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选定
一、经济比较
确定建筑物保护等级及损坏等级评定指标。
统计不同开采方案对建筑物的影响。列表说明不同开采方案的损坏等级范围及建筑物面积。
确定损害赔偿标准及补偿标准。
开采技术方案的经济分析与技术评价:生产投入概算、建筑物补偿费用概算、采煤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技术综合评价。
二、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选择
开采方案的可靠性分析,包括开采影响对断层等构造的活化分析。
开采方案的确定与开采方案描述。
第五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
一、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
设计区域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回采工艺;主要生产系统与装备。选择方案的工作面开采顺序和设计参数(包括工作面长、宽、煤厚、采高、可采储量、开采起止时间等)。
二、专题设计
条带开采的要设计条带采留尺寸;对于留设的小型条带煤柱要进行煤柱稳定性分析;对于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的,要有防止煤层自然发火的技术措施。
受水威胁煤层开采的要概述防治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选择依据,主要防治措施及定性的预期效果等。充填开采的要设计充填工艺、充填材料及配制、系统装备(附示意图)等,应明确工作面顶底板移近量、充实率、压实率、等厚采高、分时段强度等重要指标。
将最终确定方案的地表下沉等值线图、不同计算方向的倾斜和水平变形等值线图作为附图。附图应包括巷道布置、建筑物平面分布、建筑物保护煤柱线、损坏等级范围圈定和重要建筑物等(如学校等)。
第六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不同设计对象,列举建筑物下压煤开采在地面和井下应采取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提出试采措施。
第七章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设置目的和要求;主要建筑物变形观测站设计;地表移动观测站观测要求;观测成果分析、总结要求等。
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煤矿测量规程》要求进行系统设计。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开采方案及巷道布置描述、采煤工艺、开采顺序(工作面个数、可采储量、实际服务年限)。
选择方案的地表移动变形情况(列举主要预计指标),对建筑物的影响结果总结(包括不同损坏等级建筑物的户数、面积、所占比例等)。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经济效益分析。
二、建议
列举设计区域开采中应注意的其他重要事项。附 图
设计开采煤层及有叠加影响煤层的采掘工程平面图,推荐方案的地表下沉等值线图、不同计算方向的地表倾斜、水平变形等值线图。附图要求带有巷道布置、建筑物平面范围、建筑物保护煤柱、建筑物损坏等级圈定范围和重要建筑物位置与名称;附图比例根据设计范围的大小,按1:1000、1:2000或1取。附 件
与本《方案设计》有密切关系的技术文件。
5000选:
附件2: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要求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等有关规程及规范和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加强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管理工作的意见》(鲁煤搬迁[2009]148号),特对《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技术要求
1、《方案设计》是在认真研究矿井地质采矿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比对本矿井及类似采矿地质条件矿区(或矿井)的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经过安全、经济的建筑物下开采方案比选后编制而成的。报告由文字、附图、附件三部分组成。
2、《方案设计》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煤矿实际,对以往实际的岩层移动规律和特点要认真分析,对以往建筑物下采煤实践经验教训要认真研究,依据充分、结论科学明确。
3、《方案设计》中的所采用的计量单位,应统一使用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二、《方案设计》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
1、封面
(1)《方案设计》名称统一为:法人单位名称+×采区(×煤层或×工作面或其它界定范围)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对于采用充填开采的,《方案设计》名称为:法人单位名称+×采区(×煤层或×工作面或其它界定范围)建筑物下压煤(×充填)开采方案 设计。法人单位名称应与《采矿许可证》相一致。
(2)《方案设计》设计单位名称:多单位提交的,应按标准名称顺序列出,有资质的单位在前。
(3)《方案设计》提交时间:如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不采用阿拉伯数字)。
2、封二
同封一,要加盖设计单位的资质章及合作单位的公章或专用章。
3、封三
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彩色)。
4、封四
设计人员名单:按项目负责人、单位,项目参加人员(按单位顺序排列)。
5、目录
列出章、节,并标明页码,排版时“节”退后2个字符。如: 第一章 矿井概况………………………………………………页码
第一节 交通位置及井田范围……………………………页码 第二节 自然地理…………………………………………页码 第三节 矿井生产建设情况………………………………页码 …………
附图及附件名称在目录中按要求列出。
6、附图目录
(顺序号)图件名称(比例尺)
7、附件目录(顺序号)附件名称
8、文字编排要求
(1)章名:黑体三号居中(2)节名:黑体小三居中
(3)文字:宋体小四,字符间距为“标准”(4)行距为最小值22磅
(5)选用A4纸张(随设计文本装订的附图,选用A3纸张折叠装订)
(6)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装订线为0cm(7)表格和插图按章排序,并按章和顺序依次标示,如:表3-1 三采区断层一览表、图2-6 井田综合柱状图;表格名放在表头,居中;图名放在图后,居中。图名和表名采用五号黑体。
第三篇:矿井地质实习报告
矿井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姓 名:xiexiebang
班 级:地质工程2010-
2学 号:
实习地点:新景公司
实习时间:20xx.12.10-12.30
20xx年 12 月30日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目的和任务
认识实习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
1、学习实习矿井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培养学生为祖国的煤炭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精神。
2、建立学生对煤矿整体及一通三防系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任务:
1、了解矿井地面生产及辅助系统的布局及其功能。
2、了解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包括:
1)矿井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地形特征、气候条件等;
2)矿井煤系地层特征,主采煤层赋存情况,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
3)矿井水文地质情况、矿井瓦斯等级、煤层自燃倾向。
3、了解矿井开拓开采概况。包括:
1)矿井开拓:井筒位置及数目、水平划分、大巷布置、采区划分;
2)矿井开采:采区巷道布置、阶段划分、采煤方法、顶板管理方法等;
3)巷道掘进方法及生产工艺。
第二节 位置和交通
盘城岭井田位于左权县辽阳镇后窑峪村,距县城1.5KM,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015~1132227,北纬370508~370720。井田南北长约km,东西宽约km。面积为8.042km.井田北东部为鑫顺煤业(原殷家庄煤矿),西部为神火集团高家
庄探矿区,东部、南部均无矿井。
盘城岭井田位于左权县城北1.5km处,其间有公路相通。距井田南界约2km有阳(泉)—黎(城)公路,在井田南界1km外有太(谷)—邢(台)公路。阳(泉)—涉(县)铁路在井田以东通过。北距阳泉130km,东距邢台120km,南东距邯郸155km,西距榆社45km,区内交通较为方便。
第三节 自然地理
井田位于太行山西麓,属中低山侵蚀区,基岩大片裸露,切割较强烈,沟底发育,地形复杂。地势总体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山顶,海拔1342.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角的王家河河床,海拔1125.0m,最大相对高差为216.90m。
本区属海河流域清漳河水系,距井田南界约1km为清漳河西源,由北西向南东流经左权县城南。在左权县南东约40km处与从北往南留的清漳河东源流入清漳河主流。清漳河平均流量1970m3/s,井田东部有后窑峪河由北向南流过,雨季水量较大,平时水量微小,属季节性河流。其它河沟,如井田西部的七里河、王家河只在雨季才有水由北向南流入清漳河西源。
井田位于太行山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干旱多西北风,夏季温和多雨多东南风,秋季天高气爽。据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最高气温为35.6(1981年),最低气温—25(1984年),年平均气温7.5.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年降水量最多可达550~6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84.4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08.7毫米。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59天。最大冻土深度为90厘米,一般从头年10月开始,到第二年4月解冻。
本地区历史上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据历史记载,明嘉靖、清道光年间曾发生过次有感地震,但都是邻区发生地震波及到本地区。建国后,据记载曾发生过35次地震,其中大于4级的4次,大于3级的7次,小于3级的24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本地区划分为七级基本烈度带。
第二章 勘查与矿井地质工作
1954年地质部213队在昔阳—襄垣一带开展过普查找矿工作。其中包括地质填图、小窑调查以及槽探工程等。地形底图系1914年陆军测量局测绘的1:50000地形图,精度很差,地物精度误差达800~1500米。
1958年4~9月,山西煤管局地质勘探局119队在地质部213队普查找煤的基础上,进行了包括本井田在内的昔阳—左权地质普查工作。同年12月提交了普查报告。1962年经山西煤管局地质勘探局复审,定位不合格。并以决议书011号不予批准,注销储量。该项工作在井田内施工了80钻孔,因当时条件有限,没有测井资料,而且太原组15号煤层情况不明。
1960年至1961年119队利用其大跃进中施测的1:10000地形图做底图在左权县城至李阳间进行了1:10000地质填图。填图方法不明,观测成果、小窑调查等无资料查考,地质界限紊乱,加之底图降级使用,地质成果不宜采用。
1988年晋中市煤田地质勘探队在井田东南部施工了B—1钻探煤钻孔,目的在于了解4号煤层,终孔层位于山西组底部,孔深352米。
1998年4月15日至1999年8月13日晋中煤田地质勘探队对井田进行了精查,在井田内施工了6个钻孔,工程量达3136.36米。在钻探施工过程中相应完成了1:5000地质填图8km2,三维地震勘探0.35km2和精查勘探设计中所拟定的物探测井、生产矿井调查、采样测试、水文地质等工作。
2010年4月至今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在井田内施工3个钻孔,其中地质孔2个,水文孔1个,目前正在施工中。
第三章 矿井地质
第一节 区域地质情况
井田位于紫会向斜东翼南部,出露地层由东向西,由老到新有二叠系下统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基本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8~10·,局部达15·以上,未见落差5m以上的断层。
第二节 含水层与隔水层分布
一、主要含水层
井田内的含水层,根据邻区资料,沿用其划分方法,由老到新分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
井田内松散岩层主要是第四系地层,分布于山顶、山坡、沟谷中,不整合于各时代底层之上。分布于山坡、山顶的中更新统离石黄土和上更新统马兰黄土,细颗粒,补给条件差,一般含水微弱。位于由间沟谷及七里河、王家河、后窑峪河等河沟沿岸的第四系冲积层,含水层性以卵、砾石和沙层为主,冲积层厚0~25m。基底一般为砂、泥岩,补给条件优越,地下水水量丰富。井田外的左权电厂、化肥厂及庄则村的供水井成井时均自流。化肥厂2号井单位涌水量2.2L/s.m,电厂2号井自流量30.8m3/h,水质为SO4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1g/L。
所以,15号煤层的充水因素是复杂的,开采时,一定要采取预防措施、疏排矿坑涌水,以免淹没巷道。
第六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4号煤层为井田内可采煤层之一,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4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狙邻区资料,其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均较弱,单位涌水量均远小于0.1L/s.m。靠近河谷涌水量稍大。本井田南部靠近清漳河西源,井田内患有后窑峪河、王家河、七里河等几节性河流;井田西部煤层底板低于奥灰水位(左权县医院水井水位村高932.90m)0~183m,均构成2号煤层开采时滴水的不利因素。但由于区内构造简单,尚未发现有破坏2号煤层的陷落柱、断层等导水构造。而且2号煤层距奥灰顶界地层厚190m左右。其间有多层隔水层。因此,其水文地质类型仍属简单类型,即为二类一型。
15号煤层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K2~K4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和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据周边勘探区水文资料,太原组含水层的含水性也很若。但由于下伏中奥陶统溶裂隙含水层的含水性较强,水头较高,15号煤层底板标高为590~1030m,绝大部分煤层低于奥灰水位(932.90m)0~343.0m,而且据地震勘探资料该煤层1~5m的小断层接近或直接接触煤层,使水文地质条件趋向复杂。对于低于奥灰水位的15号煤层,02岩溶水水压增大,在井巷开掘中,当水压超过坑道隔水板时,即可出现底鼓、底板开裂等变形现象,造成突水事故。所以,15号煤层的水文地质类型应该为三类二型。
第七章 实习心得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这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导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鼓山时,在导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
第四篇:矿井地质实习报告
矿井地质实习报告
姓 名:许晟纲
班 级:地质工程2010-2 学 号: 实习地点:新景公司 实习时间:2011.12.10-12.30
2011年 12 月30日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目的和任务
认识实习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
1、学习实习矿井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培养学生为祖国的煤炭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精神。
2、建立学生对煤矿整体及一通三防系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任务:
1、了解矿井地面生产及辅助系统的布局及其功能。
2、了解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包括:
1)矿井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地形特征、气候条件等;
2)矿井煤系地层特征,主采煤层赋存情况,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 3)矿井水文地质情况、矿井瓦斯等级、煤层自燃倾向。
3、了解矿井开拓开采概况。包括:
1)矿井开拓:井筒位置及数目、水平划分、大巷布置、采区划分; 2)矿井开采:采区巷道布置、阶段划分、采煤方法、顶板管理方法等; 3)巷道掘进方法及生产工艺。
第二节 位置和交通
盘城岭井田位于左权县辽阳镇后窑峪村,距县城1.5KM,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015~1132227,北纬370508~370720。井田南北长约km,东西宽约km。面积为8.042km.井田北东部为鑫顺煤业(原殷家庄煤矿),西部为神火集团高家 庄探矿区,东部、南部均无矿井。
盘城岭井田位于左权县城北1.5km处,其间有公路相通。距井田南界约2km有阳(泉)—黎(城)公路,在井田南界1km外有太(谷)—邢(台)公路。阳(泉)—涉(县)铁路在井田以东通过。北距阳泉130km,东距邢台120km,南东距邯郸155km,西距榆社45km,区内交通较为方便。
第三节 自然地理
井田位于太行山西麓,属中低山侵蚀区,基岩大片裸露,切割较强烈,沟底发育,地形复杂。地势总体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山顶,海拔1342.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角的王家河河床,海拔1125.0m,最大相对高差为216.90m。
本区属海河流域清漳河水系,距井田南界约1km为清漳河西源,由北西向南东流经左权县城南。在左权县南东约40km处与从北往南留的清漳河东源流入清漳河主流。清漳河平均流量1970m3/s,井田东部有后窑峪河由北向南流过,2 雨季水量较大,平时水量微小,属季节性河流。其它河沟,如井田西部的七里河、王家河只在雨季才有水由北向南流入清漳河西源。
井田位于太行山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干旱多西北风,夏季温和多雨多东南风,秋季天高气爽。据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最高气温为35.6(1981年),最低气温—25(1984年),年平均气温7.5.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年降水量最多可达550~6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84.4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08.7毫米。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59天。最大冻土深度为90厘米,一般从头年10月开始,到第二年4月解冻。
本地区历史上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据历史记载,明嘉靖、清道光年间曾发生过次有感地震,但都是邻区发生地震波及到本地区。建国后,据记载曾发生过35次地震,其中大于4级的4次,大于3级的7次,小于3级的24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本地区划分为七级基本烈度带。
第二章 勘查与矿井地质工作
1954年地质部213队在昔阳—襄垣一带开展过普查找矿工作。其中包括地质填图、小窑调查以及槽探工程等。地形底图系1914年陆军测量局测绘的1:50000地形图,精度很差,地物精度误差达800~1500米。
1958年4~9月,山西煤管局地质勘探局119队在地质部213队普查找煤的基础上,进行了包括本井田在内的昔阳—左权地质普查工作。同年12月提交了普查报告。1962年经山西煤管局地质勘探局复审,定位不合格。并以决议书011号不予批准,注销储量。该项工作在井田内施工了80钻孔,因当时条件有限,没有测井资料,而且太原组15号煤层情况不明。
1960年至1961年119队利用其大跃进中施测的1:10000地形图做底图在左权县城至李阳间进行了1:10000地质填图。填图方法不明,观测成果、小窑调查等无资料查考,地质界限紊乱,加之底图降级使用,地质成果不宜采用。
1988年晋中市煤田地质勘探队在井田东南部施工了B—1钻探煤钻孔,目的在于了解4号煤层,终孔层位于山西组底部,孔深352米。
1998年4月15日至1999年8月13日晋中煤田地质勘探队对井田进行了精查,在井田内施工了6个钻孔,工程量达3136.36米。在钻探施工过程中相应完成了1:5000地质填图8km2,三维地震勘探0.35km2和精查勘探设计中所拟定的物探测井、生产矿井调查、采样测试、水文地质等工作。
2010年4月至今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在井田内施工3个钻孔,其中地质孔2个,水文孔1个,目前正在施工中。
第三章 矿井地质
第一节 区域地质情况
井田位于紫会向斜东翼南部,出露地层由东向西,由老到新有二叠系下统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基本构造形态 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8~10·,局部达15·以上,未见落差5m以上的断层。
第二节 含水层与隔水层分布
一、主要含水层
井田内的含水层,根据邻区资料,沿用其划分方法,由老到新分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 井田内松散岩层主要是第四系地层,分布于山顶、山坡、沟谷中,不整合于各时代底层之上。分布于山坡、山顶的中更新统离石黄土和上更新统马兰黄土,细颗粒,补给条件差,一般含水微弱。位于由间沟谷及七里河、王家河、后窑峪河等河沟沿岸的第四系冲积层,含水层性以卵、砾石和沙层为主,冲积层厚0~25m。基底一般为砂、泥岩,补给条件优越,地下水水量丰富。井田外的左权电厂、化肥厂及庄则村的供水井成井时均自流。化肥厂2号井单位涌水量2.2L/s.m,电厂2号井自流量30.8m3/h,水质为SO4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1g/L。
2、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组
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组包括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和山西组煤系地层砂岩含水层。
⑴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包括下石盒子组下段K8砂岩含水层,上段底部K9砂岩含水层,以及上石盒子组下段底界砂岩(K10)含水层。这三层含水层均表现为厚度较大,岩性为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由于含水层仅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且分布面积有限,个别地区甚至由于地势高使含水层变为不含水透气层,故总的来讲,该组含水层富水性较弱,差异性也较大,径流条件差,循环不畅。
⑵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主要为山西组中上部和底部两层砂岩含水层,岩性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上部砂岩(2号煤层顶板)含水层连续性较好,为2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但因补给条件差,含水性不强。山西组与太原组分界K7砂岩含水层,厚10.85~19.71m,平均厚14.90m,厚度大,含水层比较稳定,连续性好。但裂隙不太发育,冲洗液消耗量补打,富水性不强。
3、碎屑岩类、碳酸盐类裂隙岩溶含水层组 ⑴15号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
15号煤层顶板为厚15.0m左右的中细粒砂岩,全井田稳定,连续性好,为15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与K2、K3、K4石灰岩含水层有密切水力联系,对15号煤层开采有较大影响。
⑵石灰岩含水层
太原组中段有三层石灰岩含水层,分别是K2石灰岩(俗称四节石)、K3石灰岩(钱石)、K4石灰岩(猴石)。其中K2、K4石灰岩连续好,K3石灰岩在井田内大部分相变成为中粗沙粒岩。K2石灰岩在井田内广泛分布,厚6.93~10.30m,平均厚8.38m,裂隙较发育,富水性不均一。井田内3-2号钻孔冲洗液消耗量最大达10.51 m3/h。其它钻孔一般不超过0.50 m3/h。
K3石灰岩只在1-2号孔和2-1号孔内见及,厚2.5m左右。其它钻孔见厚4.70~11.90m的粗粒砂岩。石灰岩裂隙发育。此套岩层冲液消耗量不大。K4石灰岩厚1.60~4.52m,平均厚3.56m,裂隙较发育,被方解石脉充填。冲洗液消耗量不大。
对15号煤层而言,15号煤层顶板砂岩、K2、K3、K4石灰岩四个含水层组成一大的含水层组,都是15号煤层直接和间接充水含水层,虽其富水性较弱,但开采15号煤层时,必定向巷道内充水,发生涌水现象。据盘城岭煤矿提供,日涌水量为400m3/d。
(3)碳酸盐类岩溶裂隙含苞欲水层组
系指中奥陶纺石灰岩含水层。本次施工的6个钻孔,探奥灰最大厚度才66.42m(3—2)号孔。据周边勘探资料和井田以东地表出露地层了解,岩性为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等,溶隙、溶孔和蜂窝状溶洞等比较发育,富水性好,且有泉群排泄。据县水资源办公室资料,龙窑寺泉地面标高1460m,泉流量42t/h(11.71L/S),随季节变化而有所增减。
二、主要隔水层
井田内各含水层之间均有良好的不透水层隔离,含水层之间无明显的水力联系。因此,除上述几层主要含水层外,即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第三节 构造
井田内地质构造醋酸形态为走向东北北东,偌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岩层倾角一般8—10。构造类型简单。区内没有小的褶曲,也没有较大的断层,根据地震勘探资料,井田内小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在井田先期开采地段共查明落差3—5m断层9条,落差1——3m断层13条。由于断层规模小,对煤层开采及水文地质条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井田内3—1号钻孔周围有一直径为19070M的陷落柱。另外,在15号煤层开采中也见有规模不等的小型环状陷落。此类陷落柱,均为基底陷落,K2以上地层完整,仅对15号煤造成破坏,因15号煤层底板标高590—1030m,而区域奥灰水位在900m左右,将会使15号煤层及部分2号煤层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
鉴于上述,当煤层开采至断层或陷落柱附近时,要注意其破碎带富水情况,避免困之导水或破碎带赋水造成危害。
第四章 煤层煤质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矿井批准开采4”、15”煤层两层煤,4”煤层平均厚度1.59m,为特低硫-低中灰-中灰,高发热值瘦煤;90万吨技改工程开采15”煤层,平均厚度6m,为和低硫-低灰-低中灰,高发热值贫煤,为理想工业用煤,主要热销于河北山东一带。
4号煤层水文地质特征基本是亦为2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对矿井的影响,据煤矿提供,矿井涌水量为每日400立方米。15号煤层水文地质特征基本为15号煤层顶板砂岩及石灰岩裂隙含水层对矿井的影响,现为基建矿井,据煤矿提供矿井涌水量为每日400立方米。
第五章 矿井冲水
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补给水量将呈增加的趋势。1、2号煤层:其直接冲水层位2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由于煤层的开采而产生的塌陷裂隙,局部可受K8砂岩裂隙含水层的影响。但该两个含水层的含水性均较弱,对矿井冲水不会产生较大威胁。
井田内2号煤层大部分处于中奥陶含水层区域水位标高以下。2号煤层最低标高为747m,与中奥陶含水层区域水位标高932.9m,相差186m左右。2号煤层底板至中奥陶顶板夜班间距为190m左右,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受影响。如因断层、陷落柱等构造沟通或使其间距缩小,可能引起中奥陶含水层进入巷道,对此应引起注意。
老窑古空区或井田内关停矿井,也是2号煤层开采时的充水因素之一。据周边煤矿资料,在开采中,古空区突然来水,且水量较大,并发生淹井事故。
2、15号煤层: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和K2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由于煤层开采产生的塌陷裂隙,视裂隙塌陷高度可受上覆其它含水层的影响。另外,15号煤层在井田内几乎全部处于中奥陶统含水层区域水位下,而煤层底板距中奥陶统顶界一般为32m,最薄处约23m。岩性为半坚硬岩石,因此,在隔水层底板薄弱处及因构造沟通时、中奥陶统石灰岩含水层对本煤组开采会构成威胁,应予以重视。
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在井田西部水压大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顶托补给。井田西部15号煤层底板标高最低为595m,承压水头科可高达340m,在具有导水构造(断层、陷落柱)的情况下,往往会发生顶托突水淹井事故,造成灾害。
所以,15号煤层的充水因素是复杂的,开采时,一定要采取预防措施、疏排矿坑涌水,以免淹没巷道。
第六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4号煤层为井田内可采煤层之一,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4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狙邻区资料,其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均较弱,单位涌水量均远小于0.1L/s.m。靠近河谷涌水量稍大。本井田南部靠近清漳河西源,井田内患有后窑峪河、王家河、七里河等几节性河流;井田西部煤层底板低于奥灰水位(左权县医院水井水位村高932.90m)0~183m,均构成2号煤层开采时滴水的不利因素。但由于区内构造简单,尚未发现有破坏2号煤层的陷落柱、断层等导水构造。而且2号煤层距奥灰顶界地层厚190m左右。其间有多层隔水层。因此,其水文地质类型仍属简单类型,即为二类一型。
15号煤层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K2~K4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和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据周边勘探区水文资料,太原组含水层的含水性也很若。但由于下伏中奥陶统溶裂隙含水层的含水性较强,水头较高,15号煤层底板标高为590~1030m,绝大部分煤层低于奥灰水位(932.90m)0~343.0m,而且据地震勘探资料该煤层1~5m的小断层接近或直接接触煤层,使水文地质条件趋向复杂。对于低于奥灰水位的15号煤层,02岩溶水水压增大,在井巷开掘中,当水压超过坑道隔水板时,即可出现底鼓、底板开裂等变形现象,造成突水事故。所以,15号煤层的水文地质类型应该为三类二型。
第七章 实习心得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这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 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导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鼓山时,在导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
第五篇:矿井地质实习报告
煤
矿
地
质
实
习
报
告
姓
名:张鑫麟
学
号:176140098
指导老师:徐志平
专
业:采矿工程
班
级:1
学
院:中国矿业大学
.-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
矿井交通位置及简介………………5
第二章
矿井区域及水文地质概况…………6
第三章
矿井地质……………………………
第四章
矿井防治水工程……………………
结束语
………………………………………
.-前言
煤矿地质学作为一门采矿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其基本知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我们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其我们以后的应用。煤矿地质实习是采矿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煤矿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加深我们对书本知识的认知,以书面讲解和实地考察的方法相结合,让我们从实际问题中学到真正的东西,为我们将来去基层工作积累更丰富的经验。
一、
实习目的及任务1、目的: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认识实习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
⑴学习实习矿井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培养学生为祖国的煤炭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精神。
⑵建立学生对煤矿整体及一通三防系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任务:
⑴了解矿井地面生产及辅助系统的布局及其功能。
.-⑵了解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包括:
1)矿井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地形特征、气候条件相关水文情况等; 2)矿井煤系地层特征,主采煤层赋存情况,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 3)矿井水文地质情况、矿井瓦斯等级、煤层自燃倾向。
.-第一章
矿井交通位置及简介
一、历史沿革
石台煤矿,于 1970 年 11 月破土动工,1975 年 12 月正式投产,2010 年 12 月改制为淮北石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煤炭开采、销售为主的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储量 1.6 亿吨,起初设计生产能力为 60 万吨/年,通过改扩建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矿井投产后,于1979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十一五”期间矿井产量保持在 130 万吨/年。建矿 35 年来,累计生产原煤 4800 多万吨,上缴利税 12 亿多元,为集团公司和淮北地方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大庆式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综合防尘达标矿井”、“全国企业文化先进单位”、“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省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淮北市、集团公司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矿井简介
石台矿业位于淮北市东北,距市区约 15Km。属石台镇、朔里镇和萧县永堌镇管辖,南邻双龙公司,西接岱河矿业和房庄矿(闭坑),东以张庄向斜和永堌井田(闭坑)相邻,深部为金石矿业。区内矿用铁路经符夹线至符离集,可通往华东各城市。公路可直通徐州、宿州、阜阳等地;另外,井田北有连霍高速公路,交通较便利。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单一煤层开采。井田分南北两翼,原储量南多北少,基本形成单翼开采局面;北翼火成岩侵蚀严重,地质
.-构造复杂,现已封闭。
第二章
矿井区域及水文地质概况
一、矿井区域水文情况
矿井范围内东有闸河,西有龙河,均属季节性河流,河水自北向南迳流。龙河在本矿范围内迳流长度 3700m,历史上最高洪水位+32.255m(1982 年 7 月 22 日)。闸河在本矿范围内迳流长度 1700m,历史上最高洪水位+36.586m(1982 年 7 月 22 日)。比井口高 1.586m。历史上这两条河对矿井未造成危害。
矿井地表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地面标高+31.9-+36.5m,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另有三个塌陷区,积水面积约 3.0Km2,最高水位+33.5m。地表水体对矿井充水没有影响。
二、矿井水文地质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主采煤层 3 煤上覆有 4 个含水层、4个隔水层,3 煤下部的含水层因距离远,隔水层厚,对 3 煤开采影响不大。1、新生界松散层含、隔水层(组)
矿井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变化受古地形控制,大致上有自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增厚的趋势。松散层两极厚度 29.75~85.59m,平均53.10m。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及其与区域水文地质剖面对比,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一个含水层(组)和一个隔水层(组)。2、二叠系煤系含、隔水层(段)
.-矿井下石盒子组 3 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5、6 煤层局部可采。根据地层剖面岩性及主采煤层赋存的位置关系、裂隙发育程度划分为四个含水层(段)和四个隔水层(段)。
⑴基岩风化带含水层(段)基岩风化带底板标高-12.90~82.61m,平均-44m。风化带厚度4.71~67.0m,平均 26.90m,其中砂岩厚度 0~47.54m,平均 9.90m(见表 5201)。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为主。基岩风化带水文地质特征具有隔水与含水二重性。当风化带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时,由于泥岩风化后呈高岭土状,具有较好的隔水性。当风化带岩性以砂岩为主时,强风化带砂岩呈松散状,弱风化带砂岩裂隙发育,砂岩风化裂隙中可赋存一定数量的地下水,形成风化带含水层(段)。据相邻矿井抽水试验 q=0.03708~0.1897/s·m,k=0.1459~0.6846m/d。风化带裂隙含水层水对二、三水平开采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⑵上石盒子组隔水层(段)底板埋 67.89~698.25m,平均 292.70m,除部分地段该层位缺失外,隔水层厚度为 6.61~565.05m,平均 197.60m。岩性由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和少量细粒砂岩相互交替组成,以泥岩、粉砂岩为主。钻探揭露时没有发生漏水现象,隔水性能较好。
⑶上石盒子组底部(K3)砂岩裂隙含水层(段)
底板埋深 77.39~722.56m,平均 317.70m,砂岩厚度 1.29~64.71m,平均 22.50m,岩性为灰白色硅质胶结的中、粗粒岩(K3)为
.-主,裂隙较发育,具有不均一性。钻探揭露时 20-2、6-8-2 等 8 个钻孔发生漏水现象,漏失量为 3.2~9.7m3/h。据相邻岱河矿资料:q=0.06~0.601l/s.m,水质类型为 HCO3-Cl-Na 型水,PH 值为 7.4~8.3。
⑷上石盒子组底部~3 煤层间隔水层(段)底板埋深 115.80~900.80m,平均 419.00m,隔水层厚度 13.82~148.30m,平均 97.40m。岩性以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其次为砂岩,隔水性较好。
⑸3 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段)
底板埋深 159.85~946.09m,平均 456.30m,砂岩厚度 5.50~53.15m,平均 18m,岩性以中、细粒砂岩、岩浆岩为主,3 煤层顶板砂岩分布不稳定,多数为粉砂岩、细砂岩互层。砂岩裂隙不发育,具有不均一性。钻探揭露时 494、14-1、11-3、10-2、4-6-1 等孔发生漏水现象,漏失量为 2.7~8.28m3/h。据 9-3、11-2、20-1、22-1 孔抽 水 试 验 资 料 : q=0.000082 ~ 0.0911/s.m,K=0.000348 ~0.20409m/d,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 Cl-Na 型或 Cl·HCO3-Na·Ca 型,矿化度 1.03~2.88g/l。
该含层(段)地下水处于封闭~半封闭环境,以储存量为主,是开采 3~5 煤层的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
三、老空水
由于矿井次级褶曲较发育,受褶曲构造影响,地层倾角走向上变化较大,煤层底板多为波状起伏。掘进中煤巷多沿顶底板施工,巷道
.-起伏不平,回采掘进中易造成工作面采空区和巷道局部积水,采空区积水如不加强探放,最容易造成透水事故。矿井共有老空积水区 7 个,具体情况见下表。
矿井采空区积水情况统计表
名称 开采时间 采空区情况 积水区情况 上下限 标高(m)
走向长(m)
倾斜宽(m)
上下限 标高(m)
积水 面积(m2)
积水量(m3)
Ⅱ3110 2008.09~2009.03-277.6~-315.36 298 108-309~-315.36 1603 962 T312 2004.01~2004.06-303.6~-355.4 536 105-350~-355.4 1603 962 Ⅱ355 2009.07~2010.04-239~-296 292 130-285~-296 11050 7518 Ⅱ356 2001.12~2002.04-252~-297.26 275 170-252~-297.26 18205 10923 3422 2003.01~2003.09-361~-390.38 190 150-382~-390.38 10800 8964 3424S 2005.07~2005.11-378~-389 115 75-382~-389 13334 8000 Ⅱ3120 2013.12~2014.06-455~-519.07 260 110-506~-519.07 3834 2300 1、老空水虽然为静储量,但水量集中,具有突发性,瞬间流量大,对安全生产危害性较大。因此对于老塘水在三水平开拓和回采前应加强老巷积水和工作面采空区积水的调查,以便排放避免水患的发生,必要时施工放水钻孔和专门放水通道。2、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
⑴双龙公司Ⅱ3722、Ⅱ3721 工作面采空区积水 47368 m3。
⑵房庄煤矿位于矿井西翼南端,该井西部采空区积水 32333m3。
以上两积水区对本矿井无影响。
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 1、充水水源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是矿井充水的直接含水层。其富水性受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富水性弱。一般处于封闭-半封闭环境,补给条件差,以储存量为主,一般水量不大,易于疏干。2、充水通道
主要有断层及构造裂隙,采动垮落带裂隙,以及未封闭好的钻孔等。3、矿井涌水量现状
2010-2012 年,矿井涌水量 49.28-166.18 m3 /h,平均102.58 m 3 /h。
2013-2014 年,矿井涌水量 159.95-79.87 m3 /h,平均108.40 m 3 /h。4、矿井“十二五”期间突水情况见下表:
“十二五 ”期间矿井突水情况统计表
突水 时间 突水 地点 突水 标高 突水 层位 突水
形式 突水
水源 突水
通道 突水情况描述及影响程度 2011.5.26 Ⅲ313工作面1#钻场-378
m煤顶板 流出 3 煤顶板砂岩水 4#高位钻孔 4 号孔打至 112m 处出水,水量最大10m3 /h,后稳定在 8m 3 /h,无影响。
2013.12.12 Ⅱ3120风巷 2#钻场-517
m煤顶板 流出 3 煤顶板砂岩水 4#高位钻孔 4 号孔打至45m 处顶板砂岩出水,终孔 101m,水量最大 6m3 /h,7 天后稳定在 1m3 /h。无影响。
五、矿井排水系统
⑴矿井防排水系统 ①一水平泵房安装3台MD280-43/84型排水泵,单台功率400KW;1 台200D 1-43×8型排水泵,功率400KW,最大排水量784 m3 /h; ②二水平泵房安装 3 台 MD450-60×10 型排水泵,单台功率1120KW,最大排水量 945 m3 /h;
.-③三水平泵房(向二水平排水)安装3 台 MD155-30/84×10 型排水泵,单台功率 220KW,最大排水量 324 m3 /h。
第三章
矿井地质
一、矿井地层
据钻孔揭露,矿井地层由老至新为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四系。缺失自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统、三叠系等地层;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地层总厚约 1485m,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下统(O O 1+2)
区域厚约 500 余米,本矿未完全揭露,矿井揭露最大厚度 70.55m,岩性为灰色带肉红色厚层状石灰岩夹薄层泥灰岩,顶部稍含燧石结核。为石炭系含煤地层的基底。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假整合接触。2、石炭系(C C)
⑴下统本溪组(C C 2b):
假整合于中奥陶统老虎山组石灰岩之上,厚 10.63~25.25m,平均厚 16m,含灰岩 0~2 层,上部以浅灰~灰色粉砂岩为主、夹紫色泥岩;下部为灰白~棕色、紫色铝质泥岩。底部铁质结核较多。
⑵上统太原组(C C 2t):
与本溪组整合接触。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厚 123.37~154.68m,平均 139m。一般由灰岩及薄层海相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含灰岩 12 层,灰岩总厚 64.40m。上部第一层灰岩为浅灰色结晶质,厚度稳定,一般 2m 左右,是本区主要标志层(K 1)之一。与下
.-伏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3、二叠系(P P)
二叠系地层整合于石炭系太原组之上,以太原组顶第一层灰岩为界。分为上、下统四个组;自下而上为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不含煤的石千峰组。下统的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为本矿主要含煤地层,总厚达 320m。
⑴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 P 1s):
下自太原组顶部第一层石灰岩之顶为界,顶至 5 煤下铝质泥岩之底。为一套以砂岩、粉砂岩为主夹泥岩、煤层的过渡相沉积,厚 110~182m,一般 135m,含 6、7 两个煤组,煤层总厚 0.79m。6 煤层局部可采,7 煤不可采。
底部为一层厚 8~12m 的黑色海相泥岩,泥岩中可见海百合茎及少量腕足类化石和黄铁矿结核。煤组以下主要为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和泥岩组成,成互层状,具条带状构造,发育波状水平层理,7~6 煤组间主要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及粉砂岩。6 煤组以上为灰白色细~中砂岩,夹粉砂岩,顶部 10~15m 多为灰绿色、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含菱铁鲕子,无层理。与下伏石炭系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⑵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 P 1xs):
下自 5 煤下铝质泥岩之底,顶至 1 煤层下 K 3 砂岩之底,厚 170~230m,一般 195m,大致可分为上下两段:
①下段
.-自铝质泥岩底界至 2 煤层上中砂岩底,为主要含煤段,厚 80~110m,一般 90m。底部为浅灰~灰白色铝质泥岩,无层理,层位及厚度稳定,系良好标志层(K 2)之一。含主采煤层 3 煤层,零星可采煤层 2、4 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 5 煤层,煤层总厚 4.37m。
②上段 自2煤上中砂岩之底至顶界K 3 砂岩之底,厚80~120m,平均105m,主要由灰、紫灰色泥岩、粉砂岩组成,局部为中细粒砂岩,富含菱铁鲕子或结核。底部发育一层厚 8~15m 的灰白色中粒砂岩。本段局部含不可采薄煤 2~3 层,含植物化石。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
⑶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 P 2ss):
下自 K 3 砂岩之底,上未见顶,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揭露最大厚度>715m,为一套陆相沉积。
底部为一厚 3~18m,一般 12m 左右的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硅钙质胶结,坚硬,为区内主要标志层(K 3)之一。
下段厚 230~280m,以灰绿色碎屑岩为主,夹杂色泥岩,含薄煤2~3 层,煤层总厚 0.65m,仅 1 煤层局部达可采厚度,无可采价值。
上段厚度大于 390.3m。上部为灰白~暗紫色粗~巨粒砂岩,含砾石,成份复杂;下部以细碎屑岩为主,稍具鲕状结构,夹杂色斑块等。本段不含煤,含植物化石,与下伏地层分界面在 K3 砂岩底界。
4、第四系(Q Q)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厚 29.75~89.59m,平均 53.10 m,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渐厚。与下伏更新统呈整合接触。
.-二、可采煤层
矿井有 3、5、6 等 3 个可采煤层,各可采煤层主要特征:1、3 3 煤层
该煤层为矿井内主要可采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K 2)铝质泥岩之上 25~35m,一般 30m 左右,煤层厚 0~7.72m,平均煤厚3.03m,煤层结构复杂,含 0~3 层夹矸,厚 0.05~1.30m,平均 0.15m。岩性一般为泥岩和粉砂岩;矿井深部煤层因岩浆侵蚀影响,不同程度的被吞蚀或蚀变为天然焦。岩浆侵蚀区天然焦厚度为 0.10~6.66m,平均厚度为 2.58m,其中夹岩浆岩 1~8 层,岩浆岩体厚度为 0.15~10.80m,平均 1.33m。顶板一般为泥岩或粉砂岩,夹有薄层细砂岩,局部顶板为细砂岩,底板为泥岩。可采指数 0.92,变异系数为 38%,为全区大部可采较稳定的中厚煤层。2、5 5 煤层煤层位于 K 2 之上 13m 左右,而在 97-1 等孔附近仅 6m 左右,主要分布于矿井东北部、西南部和东部。煤厚 0~3.24m,平均 0.37m,可采范围主要分布于 1~3 线东部、3~5 线西部、6~10 线东部、12~13-14 线中部,煤层结构简单,顶板为厚层中、细砂岩或具泥质条带的细砂岩,底板为泥岩。由于古河流冲刷,使 5 煤层变薄或尖灭。可采指数为 0.17,变异系数为 233%,属不稳定局部可采之薄煤层。3、6 6 煤层煤层(组)位于山西组中部,K 1 灰岩之上 55~65m,一般 60m,主要分布于矿井的西南部,其次是矿井北部,煤层厚 0~2.38m,平
.-均 0.43m。可采范围主要分布于 0~5 线间,其次是 9 线及 12 线处。煤层结构简单,顶板为中厚层的中、细粒砂岩,底板为具缓波状层理的条带状砂岩。可采指数为 0.18,变异系数为 117%,属不稳定零星可采的薄煤层。4、煤层间距
各煤层组的间距虽有一定的变化,但仍具一定的稳定性,对邻近钻孔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各煤层组间距情况见下表。
Ⅲ1 1 和ⅢN 1N 采区各煤层(组)间距统计表
煤层或标志层 2
3K 2K 1
最小间距(m)
6.58 4.92 6 44.93 57.02 最大间距(m)
26.36 26.19 24 101.42 72.72平均间距(m)
18.53 11.02 13 69.4 64.64 三、区域构造
淮北煤田大地环境处在华北古大陆板块东南缘,豫淮坳褶带东部,徐宿弧形推覆构造中南部。东以郯庐断裂为界与华南板块相接,北向华北沉陷区,西邻太康隆起和周口坳陷,南以蚌埠隆起与淮南煤田相望。石台煤矿位于淮北煤田北部,濉萧矿区闸河复向斜中段的东部,次级向斜—张庄向斜的西翼。1、矿井构造(矿井构造纲要图见下图)
矿井南部次级褶曲发育,北部以断裂构造为主。区内岩浆侵蚀范围广泛。主要生产区域Ⅲ 1 和Ⅲ 1 N 采区位于张庄向斜的西翼。总体上属单斜构造,岩层走向北偏西 30°~北偏东 10°,岩层倾角 10°~48°,其特点是浅部大,深部小。发育有次级褶曲。
.-2 2、褶曲
矿井主体构造为张庄向斜,次级褶曲由北向南依次为宗台背斜、童台向斜、南三背斜、南丁向斜、丁庄背斜、黄庄向斜等。3、断裂
矿井内断层发育,勘查阶段和矿井生产期间共发现大小断层 502条(截止 2013 年 7 月),其中落差<10m 的 465 条,≥10~<20m 的有18 条,≥20~<30m 的有 10 条,≥30~<50m 的 2 条,≥50m 的有 7 条。落差≥10m 的 37 条断层中,正断层 33 条,逆断层 4 条(表 3201)。Ⅲ1 和Ⅲ1N 采区三维地震解译断层 43 条,落差<10m 的 32 条,≥10~<20m 的有 8 条,≥20~<30m 的有 1 条,≥30~<50m 的 1 条,≥50m的有 1 条。
.-N65°4-1号
H=20M70°60°支2∠ 52°-73°
H=10~60M44°6号∠ 30°-60° h=20-60M65°支1∠ 78°-80° H=35~170M70°Fj2∠ 75° H=40~90M50°FS1∠ 65° H=5-15mH=50M75°1号50°H=30M2号F2 H=30~60M60°H=15~40M60°F565°F6 H=25M65°H=25M 65°5号∠ 45°
H=10~25M支2∠ 52°-73°
H=40~60MF4∠ 75°
H=45~75MFN1∠ 30°
H=20MFN2∠ 30°
H=15MF3-1∠ 60°
H=14~22MFN5∠ 60°
H=8~12MF3∠ 60°
H=20~110MFN6 ∠ 45° H=5~10MF4-2 ∠ 45° H=30M52°F6
H=20~30MFj5∠ 70° H=8~15MFj5∠ 70° H=8~15MDF9∠ 50°
H=0~22m FJ∠ 70° H=50~60m2DF
∠ 50° ~60° H=0~20m 5丁
庄
背
斜童 台 向 斜宗
台
背
斜张 庄 向 斜张 庄 向 斜南 三背斜朔 里背斜向斜南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房庄煤矿石台 煤矿张 庄 煤矿+++++++ ++ ++ + ++++ + + + + ++ ++++ ++++ + + + + +++ + +++++ + + +石台煤矿黄庄向斜K3 K2K1K3K3K2K1K3K3K3K3K2K2K2K2K2K3K3K3K2K1岱河煤矿梧南煤矿梧桐煤矿永青煤矿永固煤矿窦庄煤矿石台煤矿石台煤矿金 石公司构 造 纲 要 图
.-4 4、岩浆岩
矿井内岩浆岩分布范围广泛,岩石种类以辉绿玢岩为主,次为花岗斑岩。其分布规律是:具有明显的分区性,辉绿玢岩主要分布于矿井东部,13 线以南区段,花岗斑岩分布于矿井北端西北部 F 3 断层以北区段,侵蚀面积合计为 11.94km2,占 3 煤层面积的 58%。平面形状复杂且分支多,岩浆岩在煤层中呈岩床状、透镜状、串珠状、岩墙状,对煤层破坏严重,给生产和经营带来较大影响。5、陷落柱
矿井至今尚未在生产和各种资料中发现陷落柱(或疑似陷落柱)。6、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
矿井主要可采煤层为 3 煤层,5、6 煤层局部可采。采区巷道主要在 3 煤层至 K2 铝质泥岩之间的岩层中,其次是 K2 铝质泥岩之下的砂岩及砂质泥岩中。
⑴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
①3 煤层顶底板特征 a、老顶:厚 2.92~34.31m,平均 9.40m,岩性以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砂岩、中粒砂岩为主,占统计点 71.2%,少数钻孔为厚层状粉砂岩、砂质页岩,占统计点 28.8%,具交错层理,致密坚硬。
b、直接顶:厚 0~38.28m,平均 10.10m,岩性以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或粉砂岩,泥质砂岩及岩浆岩、天然焦。有 16 个钻孔有岩浆岩,占统计点 21.9%,有 15 个钻孔为含有薄煤层的复合顶板,占统
.-计点 20.5%。泥岩中含有小浑圆状的菱铁质结核及大量的叶片化石,呈块状,易碎易落。
c、伪顶:有 8 个孔有伪顶,占统计点的 11%。厚 0.05~0.70m,岩性以深灰~黑色炭质泥岩、泥岩,致密,柔性较好。
d、直接底:有17个钻孔有直接底,占统计点的23.3%。厚度0.05~0.87m,平均 0.36m,岩性为灰~深灰色炭质泥岩、泥岩,含有丰富的植物根部化石。
e、老底:厚度 0.93~21.69m,平均 4.80m。岩性以泥岩、页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砂质页岩、细砂岩,其中泥岩、页岩占统计点的 68.5%,粉砂岩、砂质页岩占统计点的 27.4%。06-3 孔为细砂岩,06-9、97-8 孔为断层破碎带。
②5 煤层顶底板特征 a、老顶:厚度 3.08~19.07m,平均 10.00m,岩性以青灰~灰白 色中厚层状细砂岩、中粒砂岩为主,占统计点 86%,少数钻孔为中厚层状粉砂岩,占统计点 14%,有 76%的钻孔缺少直接项,为单一岩性顶板老顶直接与煤层接触。
b、直接顶:矿井 5 煤层直接顶板较少,仅占统计点的 24%。厚度 0~15.37m,平均 6.90m,岩性为泥岩、砂岩、岩浆岩,局部距 4煤层较近,组成复合顶板。
c、伪顶:仅 84-3 孔有伪顶,岩性为泥岩,厚度 0.62 m。
d、直接底:仅 10-2、2-4 孔有直接底。厚度 0.24~0.70m,岩性为炭质泥岩、泥岩。
.-e、老底:厚度 1.16~17.60m,平均 6.20m。岩性为灰色泥岩、粉砂岩,少数钻孔为细砂岩,其中泥岩占统计点的 58.60%,粉砂岩占统计点的 24.10%。细砂岩占统计点 17.30%。
③6 煤层顶底板特征 a、老顶:厚 3.18~77.62m,平均 18.40m,岩性以灰白~浅灰色细砂岩、中粒砂岩为主,占统计点 87.30%,少数钻孔为粉砂岩、砂泥互层,占统计点 12.70%,岩性致密坚硬。本矿多数钻孔直接顶缺失,老顶直接与煤层接触。
b、直接顶:厚度 0~23.73m,平均 4.30m,岩性以灰色泥岩、粉砂岩。
c、伪顶:本矿伪顶较少,仅 494、12-2、07-4 孔有伪顶。厚度0.40~0.62m,岩性以粉砂岩、泥岩。
d、直接底:直接底较少,仅 4-1、6-8-1、07-4、12-1、11-1 五个钻孔有分布。厚度 0.14~0.86m,平均 0.36m,岩性为炭质泥岩、粉砂岩。
e、老底:厚度 0.97~15.58m,平均 5.60m。岩性为青灰~灰白色 缓波状层理的条带状细砂岩,灰色粉砂岩、泥岩,其中细砂岩占统计点的 30.9%,粉砂岩、砂质页岩占统计点的 40.0%。泥岩占统计点29.10%。
⑵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①可采煤层顶底板相同岩性的物理性质变化范围都较大,力学指标平均值有所波动并与其它岩石有较大范围的交叉。
②不同岩石的载荷能力的大小不同,一般是砂岩大于粉砂岩,粉砂岩大于泥岩。各种岩石抗压强度值变化范围较大,这与岩石的胶结物的成分、结构、构造及岩石裂隙的发育程度的差异有关。
③断层破碎带岩石由于受构造应力作用的破坏,岩石抗压强度也会明显降低,同时风化带岩石由于受风化作用及地下水作用,产生溶蚀或泥化。其岩石强度也会明显降低。断层破碎带岩石及风化带岩石表现为泥岩、粉砂岩甚至砂岩的载荷能力差异不大。
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Rc,可以把岩石简单划分为:硬质岩石(RC≥60 MPa)、中硬岩石(60 MPa>RC≥30 MPa)、软质岩石(RC<30 MPa)三种类型。
第 四章 章 矿井防治水 工程
一、防治水 工程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1、防治水工程完成情况
⑴防治水工程现状 矿井主要以防治 3 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为主,其次是由其衍生的老空水。3 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以物探探查,顶板疏放钻孔疏放为主,老空水以下山沿空掘进,无压追排方法治理。
⑵防治水工程管理 防治水工程管理以总工程师为直接领导,地测科负责探放水设计
.-及现场技术监督,收集整理探放水资料,验收探放水工程,评价防治水效果。2、矿井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⑴地质防治水技术力量薄弱,只有一个技术员担任地质及防治水工作。业务水平较低,今后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⑵基层单位对防治水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认为水小不会出现安全事故,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滞后。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执行力。
⑶设备老旧,地质探查手段落后,新技术、新方法接触少。
二、矿井下一阶段的水害防治1、矿井防治水工程规划的原则
严格按照“地质先行,保障有力,探资源,控断层,治灾害”总体要求,采用“三维地震为主、井上下钻探结合、其他手段为辅”的综合地质勘探方法,实现“三覆盖、两控制”,查明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遵循“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工作原则,实现“先治水后生产,不达标不生 产”。2、矿井防治水工程的总体目标
⑴杜绝地质误揭误判、巷道误透; ⑵杜绝大于 60m3 /h 的突水、透水事故; ⑶杜绝因地质构造探查不明造成综采工作面无计划停产搬家; 3 3、矿井防治水技术路线
隐患排查、预测预报、超前探查、综合治理、安全评估、验收审批。
.-4 4、矿井日常防治水工作内容与技术要求
⑴成立防治水领导小组,地测科按规定设置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
⑵落实规定的各种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明确岗位职责。
⑶规范技术管理。抓好技术方案、工程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和图纸、报告的编制工作,做到逐级审查,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各类技术文件审查审批制度,确保技术文件质量。
⑷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矿地测管技人员待遇不低于同类别科室。注重技术人员培训,集团公司组织三维地震、井下物探、地测防治水等技术专题培训必须按时参加。强化日常岗位培训,每月开展一次专业技术业务培训、考核工作。
⑸严细工作作风。勤跑现场,多看图纸,做到现场调查及时,数据编录真实,台帐图件规范,资料分析准确,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杜绝原始记录造假,杜绝调查收集滞后,杜绝调查不记录、不填图。
⑹防治水工程。老空水探放工程实施后必须验证放水效果;近断层等地段采取物探、钻探超前探查措施,巷道必须在超前探查掩护范围内掘进。
⑺系统装备。排水系统实行双回路供电,排水能力满足要求,定期检修保养。
⑻坚持隐患排查、坚持“周分析,月预报”及紧急水情及时通报的工作制度,始终把预防作为防治水重点措施。
⑼查清井田及附近地面河流的汇水情况,掌握历年降雨和最高洪
.-水位资料,并设站观测。每年雨季前调查一次井田地面塌陷范围,积水面积,积水深度,并标注在综合水文地质图上。掌握矿井井口标高,矿井综合排水能力,以及防洪防汛材料的储备数量,抢险队伍的组织落实情况。雨季监测河流水位变化。
⑽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并要按规定要求定时演练。
结束语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煤矿行业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煤矿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这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煤矿地质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地质勘察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实习前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时间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工作的必要性和艰苦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导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
.-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