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教学反思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教学反思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教学反思
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合作学习中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作用,就得给予他们机会并注意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中的一课,属于“欣赏·评述”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任务之一是将书中的艺术作品按表现形式进行分类,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非常大,但是只要学生认真读书,就会从书中标注的文字中找到答案。我引导组长要让每个组员都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在巡视中,有的小组爱说的学生总是抢着说,不爱说的学生一言不发。于是我建议组长先让不爱说的学生发表意见,避免爱说的学生把答案都说了,不爱说的学生没有表现的机会,越来越缺少自信。通过汇报果然如我所料,多数组的学生都没有正确分类,仅有个别组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对于这样的小组我在表扬的同时号召其他组向他们学习。但是课后反思,我觉得还应该让表现优秀的小组汇报一下他们小组每个人是怎样表现的,以点带面,提高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又一任务是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作品共同探究作品的造型、色彩和所用材料。他们在选择作品时就出现了争议,我告诉他们要做到少数服从多数。研究中个别小组存在有的学生观察得比较细致,有的学生信口胡说的现象。尽管汇报时他们选派的代表用出色的发言为小组赢得了加分,但是总结时我应该趁机教育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多向本组表现突出的学生学习,以点带面,树立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进取心。这是课后反省我意识到的不足,也是今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一定不能错失的良好教育时机。
第二篇:《动物》教学反思
《动物》教学反思
《动物》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在设计教案上总的设计了一个大的情节。教学的知识点巧妙的融入到各个小环节中。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孩子最感兴趣的是有情节有形象的乐曲。这节课首先播放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进入课堂,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音乐,去描绘音乐的形象;又运用了节奏游戏,增加了趣味性,培养学生互相交往、互相合作的能力。此为特点之一。
我采用音画结合的方法,增强了教学形象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小动物头饰戴在头上,急于扮演小动物进行表演,全身心投入,感受乐曲,体现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手段有了认识,此为特点二。
这节课的第三个特点是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随着音乐乐曲和歌曲的流动,调动了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思维的动、手动、脚动、全身动,孩子们在动中感受到音乐,在动中找到了情趣,在动中发展了想象,在动中愉悦了身心。
总之,这是一节以多种参与与体验的方式进行音乐欣赏及歌曲教学的课例。“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是以学生直接参加教学活动。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本课中,师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及动作来表示动物愉快的心情。用歌声、节奏游戏、音乐剧、表演等方法来学习音乐是体验的形式。这不仅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他们多种感观在愉悦中获得音乐的记忆,加深他们对乐曲情绪、结构的理解。
正因为如此,《音乐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部分才会明确地表述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人的情感智慧。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证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这段话,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认真思索与深刻领会的。
《动物》教学反思2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让学生经历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三个阶段。
3—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通过燕子、青蛙、蜜蜂的对话告诉我们它们各自的过冬方式,对话内容很明白。所以在教学思路上我主要采用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学,在朗读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想象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课堂中采用视频、图片、等格式让学生亲眼看到:青蛙进入冬眠状态的样子,蜜蜂躲进蜂巢里吃蜜的样子。二年级的孩子有着对小动物们天生的喜爱之情,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让他们把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再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每个孩子都想试一下。我想这就是积极地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主动参与的过程吧。
在板块三里根据小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 让学生表演课文,在课文的表演过程,实际上是理解课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观察思考,提高说话技巧的过程。
课后拓展时,通过网络知识的了解,知道松鼠和野兔是把窝垫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么的储备食物,它们冬天都不冬眠。还有,它们还要换毛,冬天要换上与夏天不一样的毛。
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熊冬眠是因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们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长胖,冬天就靠脂肪来提供养料。增加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动物》教学反思3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因此,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发生转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以情激趣,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因此,我在讲授小学美术课《动物乐园》时,以新的教学理念为主导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后反思如下:
一、创设美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堂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应该比知识性学科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亲和力和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动听的琴声,甚至每一次和学生目光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的美,进而喜欢美术老师——亲其师则信其道,使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的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我在课初就以“模仿动物秀”这个环节来吸引学生。首先是教师模仿,学生猜;然后是学生模仿,大家猜。模仿动物的叫声、动物的姿态。这样使整个课堂的气氛一下子高涨起来,教室里百兽啼鸣,学生们都沉浸在模仿秀的角色当中,不但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唤起学生对动物形象的回忆:使大多数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当中。 本节课我还设计了两个和动物有关的问题:一是激发学习兴趣,二是使学生对动物知识了解更多。问题1:世界上有多少种动物?问题2:世界上最大的是什么动物,究竟有多大?虽然课前我让学
生搜集有关动物的资料,但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阅历毕竟有限,因此我让他们猜一猜时,猜得五花八门,这时教师要用画龙点睛之笔告知明确答案,学生都瞠目结舌,加深了领略新知识的印象。
二、充分体现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动参与学习,对美术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本人认为,在美术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即,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疑难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检查尽可能让学生自查;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描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自己创作的,教师不示范。我在讲授,《动物乐园》这节课时,时时把握这个理念,使自主学习贯穿整个课堂。例如,在学习捏泥的方法时,我让学生根据教材自学,然后教师导学,教材中的小动物用的什么方法,小组汇报,学生轻松地知道刺猬的刺是用剪刀剪的,小狗张开的嘴巴是用切刀切的,小鹿的花纹是粘上去的,这样这节课的重点就迎刃而解。
三、体现课堂的高效
本节课我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也是美术课的特点所决定的,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整个课堂紧张而不乱。学生在愉悦、有趣的气氛中进行。在制作作品的环节中,我采用了比赛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成品多,共9组,选出1组为优胜,这样学生在竞争的意识下学习,在有效的时间内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最多的小组制作出了30件作品,最少的做了12件作品。我真的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效果,但是奇迹就是发生了,发生在40分钟内。
四、体现创新
在教师示范的环节当中,我示范的小猪,首先问学生猪的颜色,我说我今天制作了一个数万年后的小猪,他既不是黑色的,也不是白色的,也不是黑白花的,是多彩的,这样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动物是可以演变的,也明示学生制作小动物不一定就制作动物的本色,可以是自己喜欢的颜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评价不足
虽然感觉以上教学理念体现的比较完善,但是在评价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美术课中的评价,是培养学生对美、丑的辨别,是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运用了比赛的形式,给大多数学生创造了一个竞争的环境和成功的机会,以此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评价中,我让学生互相观看别组的作品,像看展览一样,虽然形式不错,但最后还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以最多成品组为优胜,这无疑是片面的,没有学生对个体作品的评价,没有美的评价,没有丑的评价,没有形体结构的评价,没有色彩的评价,只有数量的评价,这也是片面的,是以后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动物》教学反思4
到满足感,并以此为契机,以点带面,使其能够把优势发挥到其他体育运动中来。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是抚育一棵棵幼苗成长,幼苗的成长不可能是一样的,学生的成长更需要教师的细心、恒心去关怀他们,去引导他们,去发现他们,因为调皮的学生他们的优点常常被其缺点所掩盖而被忽视,然而仅仅能发现还不够,还要抓住不放才行。为师者,若掌握了恰当的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本节课中,越顽皮的学生,模仿的越逼真,跳得也越好。
作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应该善于洞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恰当地处理课堂上由创新或奇思妙想而出的稀奇古怪的现象,这是一种技能或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需要教师有耐心和爱心;其次是要研究方法和艺术,不要轻易地把学生行为定格为捣乱,更不要发脾气,应沉着、冷静、灵活、机智地对事件进行有效的调控,变不利为有利,多鼓励、启发、指导,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恰如其分地把动作传授给每一位学生。例班上平时表现顽皮的同学,在模仿马儿跑的时候,竟然模仿缺了一条腿的马在那儿跑,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们哄堂大笑。“这不是捣乱吗?”我有点生气了,不知如何是好,忽然灵机一动,就对同学们说:“虽然是缺了一条腿的马,但它仍能克服困难,坚持自强不息,何况我们不缺胳膊,不缺腿,我们是不是更要坚持锻炼,为国争光。”于是,同学们的模仿热情更高了。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新颖,完全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创设了平等和谐的环境,引入激情、激趣、激智的活水,实现教学过程的“新、实、活、乐”。新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体育教学只有不断创新,做到内容新、方法新、形式新,才能生机勃勃。本节课我就做到场地求新,组织形式求新。教学过程要讲究实效,备课要实用。要认真钻研选取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本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模仿力,又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本课新颖、多样的教法和学法,能使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本课从模仿动物走到跳圆圈,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学手法、手段灵活多变,采用与学生平等相处的透导法、讨论法及情境教学法等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间的凝聚力。
《动物》教学反思5
一、本课的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自读课文,我的思路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本课的学习,知道本文的语言特色,即幽默诙谐风趣,并且通过精彩语句的赏析领会人物形象及作者作为科学工作者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老师作为向导,引领学生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二、本课的亮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阅读方法。听说读写全面涉及到,特别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把握。在默读过程中,下达要求明确,学生默读目标明确。问题的设计有梯度,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2.重点词语在课堂上就训练掌握,争取当堂解决。
3.学生在以前训练的基础上已经学会了如何做批注,并且掌握了做批注的技巧,这是值得我欣慰的,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更重要。
三、本课的缺点:
1.导入的时候有点生硬,图片选的还不错,但是没有与学生有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交流显得生硬。
2.词语没有区分开重点是注音还是解释。
3.学生在默读的时候老师应该保持安静,给学生一个静心的空间。
4.在进行赏析的时候,老师重复的话语有点多,学生说得好的就不要再重复了。
5.最后总结的时候,老师说的多,应该设置一道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回答。
《动物》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⒈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⒋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像。
2.有关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⒈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哺乳”,“肺”,纠正读音以及“肺”的写法。结合人体部位,引导学习本课生字“腭”“肚”“肺”“胎”,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写成“市”。
《动物》教学反思7
一年级的小学生好动、爱模仿、爱表现;但是注意力不能持久。
这节课的一开始就用了孩子们喜欢的谜语来吸引他们,让他们知道小耳朵的作用,和它的重要性。并在听辨过程中安排了“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能干”的小游戏。喜欢小动物是小朋友们的天性,那么,怎样来认识可爱的小动物呢?我仍然以“听”来贯穿这个环节的教学,“我们听一听,哪些小动物到我们班来做客呢?”让学生们带着我的问题去聆听,去寻找答案,听辨出他们喜爱的小动物。此时,孩子们的兴趣高涨,积极性很高。能有意识的主动去聆听。同时,我感受到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必须首先自己会倾听。
一年级学生的向师性特别强,教师都做不到的,学生怎么可能做到呢?这节音乐课我侧耳倾听,俯身细听,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倾听学生的说与唱,更重要的是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善于作出积极地回应,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指导,“你能再认真的听一遍吗?”,“你的歌声可真美!”等,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很在意自己的发言,激励学生畅所欲言,而且能使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学会倾听,逐步养成倾听的习惯。
《动物》教学反思8
一、关于教学内容:
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音乐第三册第6课《可爱的动物》的第一课时,主要包括欣赏乐曲《鸟店》和演唱歌曲《我的小绵羊》。《鸟店》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通俗管弦乐曲。其中表现了丰富的音乐内容。歌曲《我的小绵羊》具有风趣、活泼的风格,描述了主人公和他的小绵羊嬉戏玩耍的情景。这两个教学内容都具有旋律活泼且表现了生动鲜明的动物形象的特点,因此比较容易吸引学生,受到学生的喜爱。
二、关于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做喜欢的动物头饰,目的在于让学生先去了解一些动物的特点及动作、叫声,并通过自己制作动物头饰,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学生带自制乐器(小沙锤),使学生对课堂充满期望,希望将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展示,当在为歌曲伴奏时学生就会非常主动地、热情地参与。
三、关于教学设想:
在本课的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并且好动的心理年龄特征,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营造和谐而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兴趣、学得愉快。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的体验素材,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习音乐、增长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关于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程序衔接比较自然。音乐实践活动也比较丰富,比如:有聆听、有演唱、有伴奏、有表演、有游戏、有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
1、在欣赏乐曲《鸟店》时,让学生随音乐变化用表情或动作来表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一环节通过欣赏与表演的音乐活动,使学生亲身投入视听氛围中获得美的享受,并融入扮演的角色情景中,更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活动的无穷乐趣。
2、“猜猜这是谁”的游戏中,学生积极热情的参与,达到了让学生在音乐活动实践中感受体会重音记号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的目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在演唱歌曲、为歌曲伴奏时,通过师生合作、男女对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用自制乐器伴奏不仅使师生融为一体,更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4、通过编创歌曲律动、分小组编创歌词,争得“演唱高手小组”、“表演高手小组”、“伴奏高手小组”、“创意高手小组”的奖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作能力和用声音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的能力,体会集体的力量,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的加入,更体现了教师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亲密伙伴。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在表演动物、聆听动物、演唱动物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了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五、从师生关系来看:
在整个课堂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领导者;师生间建立了宽松、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教师象学生的朋友知己,当学生取得了一些成绩时,教师给予朋友的鼓励。这样有利于丰富学生情感和精神追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
六、关于教学方法与学法的运用:
合作学习:新课程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演唱歌曲、为歌曲伴奏、合作创作歌词时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表现大自然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和形象。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自由、自主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增进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友谊。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
自主探究:低年级学生存在着好奇心强、爱模仿的特点。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用表情和动物表现《鸟店》里的鸟和猫以及为歌曲《我的小绵羊》编创歌词及表演的环节,为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发挥想象力和展示表演能力设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的平台。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动物》教学反思9
《寻访小动物》是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中的第一课,是观察小动物的第一课,这课是开启动物观察的第一课。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动物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你所知道的动物,学生的发言是很积极的,对于出示的动物图片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动物的名称,并能简单对它进行描述。本课的课题中有寻访两个字,这节课中的一个环节,就是组织学生在校园里德大树周围、草丛里、花坛里进行观察和调查,实地去寻访一些小动物,学生听到这个活动内容兴致很高。
在寻访的时候,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在调查之前,我特别给出了一些注意点,如:爱护小动物;观察的时候做好记录;爱护校园的环境;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活动中学生寻找小动物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兴趣很浓,虽然最近温度的骤降对校园动物的数量是有影响的,但一点都没有影响到学生寻访的那份热情。但是,当学生拿到放大镜进行观察的时候,个别的学生把提出的注意点统统都抛之脑后了。有的学生忘记了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有的学生对小动物的栖息地造成了损坏;有的学生对校园的植物造成了伤害;有的学生只观察了,但是没有记录。这些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让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很好的组织好学生活动,带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三年级的学生这学期才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这门课程,关于科学的学习方式,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需要慢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需要分工合作,把任务分派到组内每位成员,让每位成员都有任务,这样集中精神,能顺利的完成任务。为了更好的认识校园中的动物,在学生发现小动物的时候,我在旁就举起相机,把它拍下来。一是可以集结全班的寻访结果,让学生能加深对动物的印象。二是对一些不知名的动物,可以再进行辨认。当然在学生寻访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动物的观察能力是值得表扬的。我学生寻访的时候,我是穿行在各个小组之间,这时候恨不得有分身啊!这是我在教授这堂课的过程中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改进提高。
《动物》教学反思10
围绕“动物王国”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为期三周的主题活动。动物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一提起动物小朋友们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与动物相关的故事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又围绕“动物的秘密”、“恐龙世界”、“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等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幼儿从了解、认识动物升华到爱护、保护动物与动物做好朋友层层深入。为了更好地实施主题活动使孩子们了解更多的动物知识在活动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三周的教育内容上完也颇有收获。现把本主题活动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有关动物的故事、书籍、图片。使幼儿从多个角度了解了很多动物的秘密激发了孩子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学会关心爱护动物使其有了一定的生态环保意识。
刚开始小朋友们对于各种动物的认识和了解都是比较粗浅的在引导孩子们看了动物的故事、图书等活动之后大家对常见的动物特性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认识远古的朋友——恐龙时小朋友们对恐龙的话题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男孩子对于恐龙的种类、名称及生活习性都能讲出个一二三来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恐龙的图书、拼图、玩具等有效地运用在了区角游戏之中。
二、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小动物。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孩子们根据自己看到的大胆地进行讲述有的孩子还用动作表演了小鸟的飞翔猎豹的奔跑老虎的凶猛还有的孩子用观察到的动物发挥想象编出了一个个好听的小故事。在实施过程中抓住幼儿的兴趣点适时地生成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音乐活动《狮王》体育活动《勇敢的小兔》等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动物的奇妙。
在整个活动中为孩子们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游戏氛围引导幼儿运用看看、讲讲、做做、画画、唱唱等多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动物的喜欢学到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了解了人与动物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幼儿学会关心、爱护动物的生态环保意识这样的活动也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在活动中我们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孩子表现与表达的欲望和需求实现幼儿原有经验的再现、整合与提升。根据孩子的兴趣点生成新的课程关注孩子的发展从而促进孩子的发展。
《动物》教学反思11
动物世界是我在家长开放日上的一堂纸浆课,之所以会选择这一堂课是因为我们的特色就是纸浆,幼儿可以和家长一起完成作品,在完成的过程中,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当然这堂课还是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的:
一、规则的说明
当时我是怕做纸浆会占用很多的时间,就把说的部分说的简单了一些,但事后才发现我没有把做纸浆的时候要薄一点这点说清楚,导致作品的呈现就有一些厚,还有就是我应该说清楚用好一种颜色以后在抹布上擦一擦再换一种颜色,不然的话就会容易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这样的不好看了,会显得脏兮兮的。总的来说,我应该把做纸浆的规则的注意点说的再明确一些。
二、环节的设计
最后当作品完成的时候,幼儿和家长一起拍照(有集体照、个别照),这点
前面和幼儿集中在一起的时候没有说,而是等他们作品做好了,再和他们说过来我们一起拍个照吧,这样就会有一点乱。应该在还没有做之前和大家说清楚,做好了以后来前面拍照,我觉得这个环节设计的不好。
三、吸引幼儿的方法
幼儿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来了坐在后面,幼儿不免会显得有点兴奋,会是不是回过头去看一看自己的亲人,这时候考验的就是老师的吸引幼儿的方法了,幼儿只有看到了或者是听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后,才能把注意力集中过来。这个地方,我觉得我是做的不好的,没有能做到把全部的幼儿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下次在导入方面还需要下一些功夫,可以用设置悬念或者有趣好玩的东西先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再继续上课。
四、目标的制定
本次活动我制定的目标是1.学习用纸浆在纸管上进行立体造型,培养合作意识。2.学习在纸盘和瓶子上进行创意造型,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纸浆的乐趣。我觉得我的第二个目标是完全达到的,课后我仔细的观察了作品,虽然有些作品的确是幼儿的创意造型,但是大部分幼儿的作品和老师的是差不多的,所以我觉得幼儿模仿的成分是很重的,我觉得在上课是应该要明确说老师相信你们可以做出和老师的不一样的,可能会比老师做的更加好的作品呢!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启发幼儿的想象。
总的来说,看到家长和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我就觉得我的课还是有成功的地方的,至少他们在做的过程中是快乐的,不足的地方,我也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加以改进。
《动物》教学反思12
老师们都知道,作文指导课,老师做的工作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是开拓学生的思路。关于这两点,我也很清楚。教学时我主要把握好了这两点。
先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吧,老师们都会采取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激趣的形式要实用又巧妙,不能纷繁而复杂。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通过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像刺激感官,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凝聚在屏幕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
我还对学生说,把他们的童话故事发到天河部落,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甚至当作家,编一本童话故事书。这么美好的目标,让他们对自己写出好的童话有兴趣。
再说如何开拓学生的思路。
一、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在课上,学生编的故事情节不但完整具体,而且想象丰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故事,没有将经典童话故事照搬。有的说大象是消防员去救火;有的说白鹅把鸡驮过了河;有的说客人来了,狗叫,遭到主人的毒打;老鼠来了,猫就不叫,也遭到主人的痛打。有的说小鸭的父母工作忙,没人照顾他,只好把他成天关在家里,小鸭一天天消瘦了,爸爸只好把他送到伯父家去;还有的说小熊不明白蜜蜂为什么要跳不同的舞,通过蜜蜂的解释才知道了她们跳舞的秘密……故事内容真是异彩纷呈,不但能编出完整的故事,还能根据动物的特点来编故事。
二、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每一次的学生充分地思考后,都有交流展示(打腹稿后的交流,就是作文讲评)。既有同桌交流,又有小组交流,还有全班交流。同学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每一次的交流,学生都会从别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将自己的故事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在小组内交流中同学之间提意见,全班交流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学会倾听,从同学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互相评价的环节,还能及时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倾听的手段,也让学生学会评价,让老师从学生的反馈中挑出故事编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三、在评价中渗透习作要求。不是老师提出习作要求,而是通过对话、评价、指导,将习作要求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这次习作的要求是:句子通顺,故事完整,内容具体。为了引导学生把故事编完整,在学生编故事前,我就提出:为了把故事编得好,我们要想好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有几个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事情。在学生全班交流讲故事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故事好在哪里并建议,相机引出编童话要求。学生“想象丰富”是对好学生的一个高要求。在教学中,我这样说,听了同学们的评价、建议,老师也有一点建议,如果你能把故事想象丰富一些,就更好了。这里我并没有硬性规定。如果在学生编故事之前,老师就提出要求,会让学生感到故事难编,也会禁锢学生的思路。
总之,习作指导课我们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要在写什么、怎么写上限制学生。从作文指导来说,特别是从三年级作文指导来说,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这两条是最主要的。
《动物》教学反思13
《有趣的动物》口语交际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语文园地一》中的内容。第一组教材是以科学为主题编排的,力求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训练,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策略是:尝试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一种有趣的动物或,通过创设情境、示范引路、尝试接触、小组交流、班内交流的教学流程,体现出学生学习口语交际时循序渐进、逐步递升的特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认真倾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抓住特点介绍”、“注意有礼貌”等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进行介绍和交往,使学生养成善于交际、乐于交际的好习惯,并能在活动中感觉到动植物的有趣以及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为了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鼓励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中精心创设各种交际情境和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并让他们在交际中了解各种有趣的动物、植物,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培养,同时更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动物》教学反思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俞老师的语言生动有趣,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兴趣来展开,上课开始便利用多媒体出示动物的图片,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节课,老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通过象形字演变,摘水果,开火车等多种学习活动,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把生字教学落在实处。
以下是我听课后所作的教学反思:
一、必须要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有助于更好地把教学任务,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要作好足够的课前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这篇童话故事是借助狗熊四次发布通知的事巧妙地向读者展现了说话的技巧。教学时,老师可以在朗读指导上多花点时间,不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感悟语言表达的奥妙,这样有助于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究活动中主动阅读,好奇心与求知欲也得以保护和培养。
总得来说,通过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听课是教师的必修课,以人为镜,才能够体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听课学习别人的长处,通过听课,反思自己,才能不断进步,这也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今后我将通过这条捷径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来帮助我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一年级的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是一大重点。在这堂课上,俞老师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识字王国里畅游。如“虎”教学,俞老师让孩子了解“虎”字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从而加深孩子对这个汉字的了解。“熊”的教学,又利用了加一加的方法,简单又实效……课堂只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之一,语文教学更应该是一种引领和延伸。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是低年级语文课堂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的要求。从本堂课看,俞老师的教学设计是根据儿童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读自悟,力求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现,以读促进理解。又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她借助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以及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读童话中了解发通知要公布时间、地点等要素。值得商榷的是,这学习几则通知的环节上,俞老师没有深入,我觉得可以适当强调一下,让孩子明天今后发通知得讲清哪几个要素。
《动物》教学反思15
细节描述:
细节一:孩子们,我们都有一双眼睛,那谁来告诉我,我们的眼睛能干什么?(能看见很多东西,能看见爸爸妈妈;能看见漂亮的花;能看动画片)。如果在晚上、在黑暗的地方,我们还能看见东西吗?(能看见烟花)如果是全黑的地方呢?(能看到外面有灯的房子,很漂亮的)那如果都没有灯还能看到吗?(能看到汽车在灯在亮)那如果什么灯都没有,全部是黑色的,你能看到东西吗?(能看见星星和月亮)
细节二:有种动物的眼睛在越黑的情况下,就越能看见东西,你们知道它是谁吗?(人)我说的是动物哦,谁再来猜一猜(小猫)对了,那谁来说说为什么小猫的眼睛在黑暗的地方能看得很清楚呢?(因为小猫要捉老鼠)那老鼠都是什么时候出来偷东西吃的(晚上)那谁再来完整的说一说为什么小猫的眼睛地黑暗的地方能看得清楚呢?(因为它晚上要出来去捉老鼠)。那像猫这样的小动物还有谁呢?(猫头鹰)对呀,猫头鹰也要在晚上出来捕食物吃。
评价分析:
在细节一中我们在“如果在晚上、在黑暗的地方我们还看见东西吗?”这个问题上停留了很长一顿时间,其实我想请幼儿说出到了晚上黑暗的地方我们都看不见东西,这时再提出小猫的厉害。但是发现我们班的孩子由于在灯光的影响下,一直都说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即使我强调,在没有灯的情况下还能不能看见,他们还是能说出能看到星星和月亮。如果我换种问法“在晚上、黑暗的地方我们还能不能看见很小很小的东西”,或许这样孩子们的回答就不会这样了。
所思所悟:
本次科学活动《动物的眼睛》是想让孩子们了解动物眼睛的有趣和奇特,并初步感知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有关系。本次活动我们从孩子们最熟悉的小猫开始,慢慢过渡蜻蜓、老鹰等其他的动物,并让幼儿知道动物的眼睛和我们的不一样,有长很多眼睛的动物、有看得很远的小动物、还有转方向的小动物等等。
第三篇:二年级美术下册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1教案 人美版
第10课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艺术家对动物形象的艺术处理,使学生体会到艺术的魅力,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寄托了人类的美好愿望与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了解民俗文化、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能够认识辨别青铜、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知道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艺术家在色彩、造型上进行了变形、夸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展现动物的特征,以及寄托人们美好愿望。
应会:学习描述不同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特征,正确表达自己喜爱作品的原因。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艺术的丰富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通过对民间文化的接触,培养学生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了解艺术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
难点: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学习材料:
有关动物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说说生活中的动物: 1.谈谈自己喜欢的动物
2.说说马、牛、狮子、虎、鸡的性情和特点。
教学意图:激发学习兴趣,了解自然界中动物的一些特点,为下一步欣赏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做好铺垫的作用。
二、看看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1.欣赏书中的作品。
2.讨论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生活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动物的? 《铜奔马》圆雕,又叫《马踏飞燕》
《坐虎》中国民间玩具,变形夸张,色彩喜庆。《浅塘渡牛图》李可染,中国写意画
《鸡》张仃,概括、几何形,色彩丰富、笔触有力。《狮子大王》艳丽夸张的色彩,狮子的勇猛。《母与子》造型夸张、笔墨运用。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
三、想想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在生活中的运用: 1.艺术作品中动物对生活的作用?
装饰环境、传递感情、镇宅辟邪等。
2.想想你的家里有哪些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教学意图: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相连。
第四篇: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15篇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1
这次公开课之前做了很多的准备,这次的课我设计的很丰富,每个环节都在脑海里过了很多遍。课堂上整体效果很好,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善。这节课结束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
一、环节设置
这节课我用视频导入,接着我出示了卡片,我用彩纸打印出了和这节课相关的词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蜘蛛、蝌蚪”彩纸上打印出汉字和拼音。这个环节很吸引学生。六张卡片,送出了两张。在设计课的时候没有这个环节,要送都送,此时我应该把六张都送出。
二、注重细节
①学生朗读生字语速过快,一口气读下来。以后可适当放慢。
②笔画“横”:从左向右向上倾斜。
笔画“提”:向上扬。
③示范写的时候,注意握笔姿势。
④“虫字旁”形声字,形旁和声旁可用不同颜色区分。
⑤“谁哪里干什么”可用不同颜色区分。
⑥“青”的家族和“白”的家族,出示很多字,可以把字减少一些,先复习“青”的家族“请、清、情、晴”等。
三、以读代讲
①“蝴蝶花间捉迷藏”,蝴蝶在花间飞舞,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蜜蜂采蜜、传播花粉。
②“蝌蚪池中游得欢”,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青蛙是益虫、两栖动物。
把词语放在句子中,让学生去体会、感悟。
四、教育机智
“蚯蚓土里造宫殿”“造宫殿”当学生说“造宫殿”,应引导学生,什么是造宫殿?适时引导。课堂上会生成很多东西,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
文本解读:
《动物儿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个识字单元第一课。这首童谣以孩子们熟悉的动物名称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带出生字。童谣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是孩子们喜欢的语言形式,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形声字是本课识字的重点也是一种识字方法。本课主要认识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有效识记汉字。童谣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
设计意图:
结合一年级识字目标和本单元识字任务,将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学习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汉字,并拓展识记一部分虫字旁的汉字。教学时,从朗读入手,在读中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学习这首童谣以“谁、在哪儿、干什么”的方式构句,并练习说话。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2
《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作为识字儿歌,在教学中应该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进行了集中识字,认识带有虫字旁的形近字。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在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反思:
1、采用形声字构字规律的`方式,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了解了字的意思。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的方法。如,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掌握借助形声字特点识字的方法。
2、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识字、读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让学生感到“我也能编儿歌”,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总之,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对生字的认记要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这节课,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同时,我采用以多种形式复现的方法来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例如,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记住了几个虫旁的形声字,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3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认识“蜻、蜓、迷、藏、造、蚂、蚁、食、粮、蜘、蛛、网”12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间、迷、造、运、池、欢、网”7个汉字。
3、理解儿歌内容,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4、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本课表示小动物的汉字大多用虫子旁,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4
上周五上了一节天河100直播课,考虑到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识字写字,所以我选择展示一节识字课。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识字写字教学一直是我校语文科组思考的重点。在微信扫码已成为全民时尚的今天,我借助平台做了一份课前预习单、里面包含了汉字的演变知识、学习视频以及考试检测孩子的预习效果。课前学习单不仅让我了解了孩子的掌握情况,也让我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在《动物儿歌》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下面几个环节达到目标、突破重难点。
首先是创设情境,引入儿歌。考虑到一年级的小朋友,非常天真可爱,所以我创设了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入生字学习。其次是先学交流,整体感知,主要是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本节课重点在于研学分享,掌握生字,我用了各种方法帮助孩子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同时第一次在课堂上正式渗透形声字识字的方法,把我做的汉字故事小课题一些措施运用于识字课堂。在书写这一环节,除了引导孩子认真观察,我还拍照上墙,展示学生的正确姿势与规范书写,给学生做好榜样。最后是朗读儿歌,拓展延伸,通过仿说句子初步领会这首儿歌的句式特点。
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是,孩子们比较积极,和我的互动也比较和谐,大多数孩子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学生对生字的掌握不是很牢固,生字读得不够多,在学生读错时,老师的处理方式有待改善。还有一些我个人的原因,老师的语言比较啰嗦,语速也比较快,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需要改进的。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引入课文
1.教师呈现文中出现的小动物的图片。边呈现学生边说动物名称。(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2.请一两位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简单说一说这些动物都会做什么。
3.出示课本插图,引入课文。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和这些小动物有关的课文,看,他们来了!这篇课文的作者把各种动物的活动写成了一首儿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动物儿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文中画出生字。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你们要听准字音,看清字形。
2.学生借助拼音先自读课文,然后同桌合作互相纠正错误,先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3.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蜻蜓藏蚂蚁食粮蜘蛛)
(1)指名几个学生带拼音读生字,教师及时表扬(你读得真准确,你的声音真响亮等),也可让学生进行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我认为……)。
(2)齐读会认的生字。
(3)去拼音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读生字,一是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二是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4.给会认的字组词记忆。
下面我们来给生字宝宝找一个小伙伴吧,谁来给他们组一组词?
学生先自己组词,然后教师出示词语。
(蜻蜓捉迷藏蚂蚁食粮蜘蛛)
(1)选择两到三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5.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课文中不仅有让我们会认的字,还有一些不仅要认,而且要准确书写的字。
(间迷造运池欢网)
(1)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2)去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3)学生给生字组词,然后教师呈现词语。
(中间迷路造房子运走水池欢乐结网)
(4)齐读词语。
6.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偏旁为“辶”的字。出示“迷”字,学生先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接着教师范写“迷”字,边说边讲解。(这个字的结构是半包围结构,先写里边的“米”字,要注意最后一笔的捺要变成点,“辶”写的.时候三笔写成,注意笔顺。)
(2)学生在课本上练习书写‘迷’字。
(3)学生自学“运、造”两个字。学生在写的时候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加以指导和评价。
(4)同桌结合,合作学习其余的生字,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加一加的方法,减一减方法等)。然后在班上交流每个字的识字方法,便于学生记忆生字。
三、朗读课文,归纳总结
1.课件出示整篇课文,以开火车的形式逐句读课文。(这样可以检测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2.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动物的名称,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总结归类,加深学生的记忆。(动物的名称都是虫字旁的字,我们再来读一读,用心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3.结合插图,学习课文。先出示和句子相关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图片上的动物,然后出示句子,结合图片,理解句子中所说的动物活动。
4.我会连。儿歌已经学完了,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的记忆力了,儿歌里的小动物分别都做了什么活动呢?你能把小动物们相应的活动连起来吗?
指名回答。完成之后再一起读一读。
5.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短语。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六种小动物,还知道了它们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我们再来认真读一读,用心记住它们。
6.教师总结:课文已经学完了,大家一定收获了不少知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是课文中的六种小动物,他们的名称都是虫字旁的字,还有七个要求我们会认会写的生字。让我们带着收获的喜悦再把这首儿歌读一读,尤其是里边的生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6
一、自我评价:
1、本课设计气氛轻松、活跃,“趣”和“乐”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发现识字规律,用生动、活泼的识字游戏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通过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以不同形式读儿歌,让学生感悟语言,这样的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2、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图片,创设情境,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激发表达欲望;在随文识字过程中,以多种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而且,本课的识字量较大,要认识12个字,会写7个字,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由此,依据文本特点,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采取随文识字,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诵读中理解,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3、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一节好课的结尾不是画上句话,而是寻求延伸和开放。续编儿歌的设计趣味无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拓宽了孩子的视野,也激起了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重视学生的朗读,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熟读成诵。
并且,在朗读环节,让学生边读边演,这样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5、在指导书写环节,带走字底的字是书写难点,本课有三个带走字底的字,教师重点讲解其中一个,另外两个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自己去观察、书写,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节省课堂时间。从动态演示画面中学习发现笔顺特点,借助笔顺口诀习得写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
二、问题与重建:
1、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都得以较好完成,教学难点基本突破,但是收尾稍显仓促,时间安排的不太合理,主要还是本人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有所欠缺,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灵活机动地调整好各个环节的用时。
2、对教材地钻研不够深入。教材是教学最根本的依托,课前我对于教材地钻研还是不够深入,不够透彻,没有准确地找到文本的重点和训练点。
3、语言训练不到位。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语言能力是关键,因此课堂上的语言训练是必需的。今后在教学时,要针对文中的训练点展开扎实有效的训练,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机会。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例如:在拼读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说说文中的小动物们还能在哪里干些什么,不一定非要拘泥于教材之中,应该运用教材灵活地教。
4、没有达到朗读效果。本课的课文没有太多感情的流露,主要体现在趣味性上,但我在引导学生拼读课文时,稍显枯燥了。虽然课文只是几句简单的儿歌,但其中可以拓展的内容太多太多。例如:“蝴蝶花间捉迷藏”这一句,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美丽的蝴蝶在迷人的花丛中轻轻飞舞的场面,将自己置身于画面之中,边想象边试着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7
《动物儿歌》是一首关于小动物的儿歌,通过儿歌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和蜘蛛6种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这是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识字单元的重点还是要引导孩子们通过借助朗读儿歌,以及儿歌的意境来进行识字和写字。现结合教学的第一课时,做以下反思:
一、归类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
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的过程中,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还不断的引导学生交流各种识字方法,比如“加一加”“换一换”“熟字加偏旁”“编儿歌”等,提高了课堂识字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各种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图片和自制手绘动物图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随文识字过程中,以多种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学生说笔画老师书写,直观的示范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写字能力的提升。
教学不足:虽然准备地较为充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
1、时间掌握不充分。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讲解形声字的环节和开火车认读生字的环节时间没有控制好,导致后面写字环节比较匆忙,时间紧张。
2、不敢放手,过分关注学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好生本教育。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8
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
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图片,创设情境,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激发表达欲望;在随文识字过程中,以多种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9
《动物儿歌》位于本册第二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儿歌中的小动物一半是昆虫,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也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告诉孩子们带有虫字旁的字和昆虫有关,我让孩子课下收集带有虫字旁的字,我们在钉钉直播的时候进行交流,通过收集这些字,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也提高了不少,这些字好多是形声字,孩子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这个特点,鼓励孩子大胆去猜一猜形声字的读音,提高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这课里面,我们要写的字,有三个带有走之底,在作业当中也发现个别孩子走之底写的还不规范,我们利用钉钉直播,再次强调走之底怎么写,我还指导孩子们整理了我们学过的带有走之底的字:这、过、造、运迷,通过集中识字,有利用孩子培养孩子们归纳整理的能力。
这首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奏,有韵律,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认识“蜻、蜓、迷、藏、造、蚂、蚁、食、粮、蜘、蛛、网”12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间、迷、造、运、池、欢、网”7个汉字。
3、理解儿歌内容,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4、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本课表示小动物的汉字大多用虫子旁,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互动谈话,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说说自己在大自然中都见到过哪些小动物,对这些小动物有哪些了解。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出示蜻蜓、蝴蝶、蚯蚓等小动物的图片。
2、师过渡:看来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动物世界了解可真不少,今天,就有六种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关于它们还编了一首特别有趣的儿歌呢!
3、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识字学词
1、师过渡:今天来到我们课堂上的六种小动物究竟是谁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儿歌,在儿歌中找到它们吧!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学生交流六种小动物的名称,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出示词语卡片: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指名学生认读,格局学生的认读情况强调并正音:“蜻、蜓”两个字都是后鼻音,“蚓”是前鼻音,“蜘、蛛”都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4、指名学生分句朗读儿歌。
在朗读中相机出示卡片:花间、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池中、游得欢、结网,指名学生认读词语,师生共同正音:“藏、造”是平舌音,“食、池”是翘舌音。
5、正音后学生再次练习朗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流利。
6、指名多生朗读儿歌,师适当进行范读指导。
7、观察课文插图,在图中找到六种小动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清楚、完整、通顺。
三、巩固识字,发现规律
1、生再次朗读儿歌。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再次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3、独立出示本课12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注意汉字的整体结构,利用熟字加偏旁、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来帮助记忆(如:“网”字的'字形与网本身的样子很像,“粮”是食物,所以用米字旁等。)
4、重点观察表示小动物的汉字,引导学生发现其构字特点:
(1)师出示六个小动物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观察这12个汉字,发现这些字在字形上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指名学生交流汇报,师小结:这12个汉字中都有虫部;
(4)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这12个汉字中除虫部以外的部分读音与汉字读音之间有什么关系(师举例:“蜻”字去掉“虫”,剩下的“青”字读音与“蜻”相同)。
(5)学生比较其余11个汉字中去掉虫部,剩下的部分读音与这个汉字的读音的关系。指名学生交流,师小结:这些汉字中除去虫部,剩下的部分读音与这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像“蜻蜓、蜘蛛”这样的汉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就叫做形声字,汉字中的大部分汉字都是形声字。
(6)适度拓展:鼓励学生交流还有哪些虫部的汉字也是形声字。(如:蚱蜢、螳螂等)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7个汉字:间、迷、造、运、池、欢、网。
2、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指名学生交流:“间、网”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先外后内;“迷、造、运”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后写走之儿;“池、欢”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3、师范写并强调:“间”里面的“日”要写得偏小略瘦;“迷”字中的“米”最后一笔捺画变点画;走之儿的写法较难,共有三笔:点,横折折撇,平捺,最后一笔捺画注意运笔的变化。
4、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大自然中六种常见的小动物交上了朋友,还认识了很多的汉字,发现了汉字中隐藏的小秘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认识这六种小动物,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理解儿歌内容,了解六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热情。
3、鼓励学生创编儿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1、出示动物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相机张贴六种小动物的图片。
2、指名学生朗读儿歌。
3、师谈话激趣:瞧,这六个小动物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它们,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吧!
二、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1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句。
(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蜻蜓、小蝴蝶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3)鼓励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蜻蜓和蝴蝶的知识,加强对它们的了解。
(4)拓展想象,练习表达。
师鼓励学生结合儿歌中的句子展开想象:说说蜻蜓、蝴蝶长什么样,在空中飞翔的姿态怎么样?心情如何?好像在说着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师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并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5)生齐读儿歌的第1句。
2、学习第2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2句,并说说读了这句话,你对蚯蚓和蚂蚁有了哪些了解。
(2)指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句子和课文插图来理解“造宫殿”的意思:蚯蚓生活在黑暗的泥土里,它们松动泥土,挖地道,就好像在地下盖了一座房子。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继续交流对蚯蚓和蚂蚁的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明白。
(4)体会蚯蚓和蚂蚁的勤劳。
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和蚂蚁的外形,体会其外形之小,再说说它们所做的事情,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蚯蚓和蚂蚁的勤劳和团结,渗透情感教育。
(5)全班齐读第2句。
3、学习第3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3句。
(2)师出示蝌蚪和蜘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外形特点。
(3)指名学生结合文中句子、课文插图、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蝌蚪和蜘蛛有哪些了解。
(4)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小结:小蝌蚪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渐渐长成了青蛙,捕捉田里的害虫,成为庄稼的守护神;蜘蛛忙着吐丝结网,吃掉撞进网里的小虫子。它们都是大自然的捕虫高手。
(5)全班齐读第3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生再次自由朗读整首儿歌。
(2)指导学生通过拍掌伴奏读、同位互读、配上动作表演读等方式,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味。
(3)指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三、适度拓展,创编儿歌
1、师创设情境:听说同学们学习了动物儿歌,小动物们准备召开一次动物大会,现在老师也想听听同学们是如何介绍自己的,谁介绍得准确、有趣,就为谁颁发一枚动物奖章。
2、师介绍游戏:生扮演一种小昆虫,上台介绍自己(不能说出这种昆虫的名字),介绍完毕,让其他同学猜一猜,猜的同学要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3、生在台下自主练习,并与同位相互练说。
4、指名生上台做小动物的自我介绍,师生共同点评,引导学生可以从小动物的外形、生活特点方面进行介绍。
对于介绍得清楚、准确、有趣的同学,师颁发一枚动物奖章(贴画)。在学生介绍得过程中,要引导台下的学生认真倾听,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信息猜出来的。
5、创编儿歌。
(1)师:大自然的动物有千千万万,听说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被编进了我们的课文中,它们可羡慕啦,也想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同学们愿意认识它们吗?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模仿课文中的句子,把它编到动物儿歌中来。
(2)师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句子的特点:(什么动物)(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3)生自主创编,并与同位轻声交流。
(4)指名学生交流自己创编的儿歌,教师适当指导完善。(如:蜜蜂花丛采蜜忙,知了树上高声唱,蜗牛路上慢慢爬,等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六种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特点,担任了小动物的讲解员,和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其实,大自然中的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同学们多观察、多探索,就一定会在奇妙的动物世界里发现更多的奥秘。
板书设计
5动物儿歌
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空中花间土里地上池中房前
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11
一、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1、出示动物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相机张贴六种小动物的图片。
2、指名学生朗读儿歌。
3、师谈话激趣:瞧,这六个小动物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它们,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吧!
二、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1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句。
(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蜻蜓、小蝴蝶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3)鼓励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蜻蜓和蝴蝶的知识,加强对它们的了解。
(4)拓展想象,练习表达。
师鼓励学生结合儿歌中的句子展开想象:说说蜻蜓、蝴蝶长什么样,在空中飞翔的姿态怎么样?心情如何?好像在说着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师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并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5)生齐读儿歌的第1句。
2、学习第2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2句,并说说读了这句话,你对蚯蚓和蚂蚁有了哪些了解。
(2)指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句子和课文插图来理解“造宫殿”的意思:蚯蚓生活在黑暗的泥土里,它们松动泥土,挖地道,就好像在地下盖了一座房子。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继续交流对蚯蚓和蚂蚁的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明白。
(4)体会蚯蚓和蚂蚁的勤劳。
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和蚂蚁的外形,体会其外形之小,再说说它们所做的事情,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蚯蚓和蚂蚁的勤劳和团结,渗透情感教育。
(5)全班齐读第2句。
3、学习第3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3句。
(2)师出示蝌蚪和蜘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外形特点。
(3)指名学生结合文中句子、课文插图、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蝌蚪和蜘蛛有哪些了解。
(4)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小结:小蝌蚪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渐渐长成了青蛙,捕捉田里的害虫,成为庄稼的守护神;蜘蛛忙着吐丝结网,吃掉撞进网里的小虫子。它们都是大自然的捕虫高手。
(5)全班齐读第3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生再次自由朗读整首儿歌。
(2)指导学生通过拍掌伴奏读、同位互读、配上动作表演读等方式,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味。
(3)指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三、适度拓展,创编儿歌
1、师创设情境:听说同学们学习了动物儿歌,小动物们准备召开一次动物大会,现在老师也想听听同学们是如何介绍自己的,谁介绍得准确、有趣,就为谁颁发一枚动物奖章。
2、师介绍游戏:生扮演一种小昆虫,上台介绍自己(不能说出这种昆虫的名字),介绍完毕,让其他同学猜一猜,猜的同学要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3、生在台下自主练习,并与同位相互练说。
4、指名生上台做小动物的自我介绍,师生共同点评,引导学生可以从小动物的外形、生活特点方面进行介绍。
对于介绍得清楚、准确、有趣的同学,师颁发一枚动物奖章(贴画)。在学生介绍得过程中,要引导台下的学生认真倾听,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信息猜出来的。
5、创编儿歌。
(1)师:大自然的动物有千千万万,听说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被编进了我们的课文中,它们可羡慕啦,也想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同学们愿意认识它们吗?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模仿课文中的句子,把它编到动物儿歌中来。
(2)师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句子的特点:(什么动物)(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3)生自主创编,并与同位轻声交流。
(4)指名学生交流自己创编的儿歌,教师适当指导完善。(如:蜜蜂花丛采蜜忙,知了树上高声唱,蜗牛路上慢慢爬,等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六种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特点,担任了小动物的讲解员,和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其实,大自然中的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同学们多观察、多探索,就一定会在奇妙的动物世界里发现更多的奥秘。
板书设计
5动物儿歌
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空中花间土里地上池中房前
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
在这次五指山市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开展了小班儿歌活动《小鱼》,这首儿歌,结构简单,朗朗上口,比较能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本次活动前,我充分地考虑到:
一、异地借班上课,对幼儿的实际水平还不是很了解,教师语言的调动性要适宜,做好随机调控;
二、内容是关于小动物的,小班幼儿最喜欢模拟、扮演各种小动物,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儿歌和表现儿歌是重点;
三、手偶表演富有挑战性,幼儿又是首次尝试,能深入其中体验到乐趣最为关键。
通过教学实践,我获得以下几点体会:
1、手偶教具的灵活变化
小班幼儿喜欢动态的、真实的教具,最好是可以直接触摸的。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杖偶作为引入的教具——三条会摆动的小鱼,幼儿很快地就被三条小鱼深深地吸引了。在杖偶表演和老师的示范儿歌环节中,我利用小鱼的身份、以游戏化语言和夸张的表情,肢体语言的演示,并注意到音量的大小和语速的快慢,时时吸引着幼儿,加深幼儿对儿歌的印象。
腕偶小鱼的出现再次让幼儿体验到参与游戏表演的欲望,同时也加强了幼儿手指摆动的动作练习,充分贴切儿歌中“摇摇尾巴点点头”的寓意,激发了幼儿表演兴趣。
2、课堂语言,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很重要,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也是教学活动最出彩的地方。由于是是异地授课,在和五指山市机关幼儿园的小朋友活动中,语言上我做了反复的推敲。例如,在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儿歌的环节中,我原本是这样设计的:师:一条小鱼在哪里游?(幼儿:在水里游。)师:我们一起说:一条小鱼水里游。在海口试教时幼儿会主动地跟读,但在当时大部分幼儿并没有主动回应,我随机把小鱼取下,游到小朋友周围,进一步启发幼儿:师:小鱼想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一起来说:一条小鱼水里游。老师进一步的动作及语言的提示让幼儿思维开始活跃,幼儿开始有了回应。
3、根据实际,适时调整教育方案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的运用。就像我在教这首儿歌时,一心想完成预先所涉及的教育教学流程,可是其中个别幼儿并不感兴趣。我不断地变换提问和调动幼儿情绪,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有时候,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
4、动手多于动口,应善于利用,充分寻找结合点
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给予幼儿表现肢体模仿多于语言表述,将重点放在幼儿肢体的表现上,忽略了对幼儿语言的要求,没有给幼儿更多的说的机会。活动中,我采取了以动为主的方法,以情境性的活动环境和游戏形式结合,在活动中创设了许多让幼儿“动”起来的机会,以延长了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让幼儿对模仿小鱼摇摇尾巴点点头的动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力求让幼儿“动”起来。但是,有些幼儿都“乖乖”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甚至还没有真正进入积极的“动”的状态,可见,我虽然采用了一些能够让幼儿“动”的形式,但并没有赋予这些形式以真实的意义,也就谈不上积极与环境互动、主动建构。最后在儿歌跟音乐的结合中。我为了更好地配合音乐韵律节奏,让幼儿真正能感受欣赏儿歌的韵味,能真正去体会儿歌的优美。但对幼儿能力有所忽视,速度上幼儿有些跟不上。因此我应该适时的调整,为幼儿创设更多地语言表达的机会。同时有效地利用手偶游戏将其融合在儿歌节奏朗诵中,让儿歌和手偶表演成为一个结合点,给幼儿一个新的刺激,从而使幼儿真正能够动起来,能够在愉快地说说、看看、玩玩、演演的“活动”中体验、探索、思考、发展。
音乐教师,首先就应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用心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透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透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潜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透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潜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12
今天,我们学习了《动物儿歌》这一课。《动物儿歌》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识字课文。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儿歌,表现了六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小动物活动的快乐画面。这首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展现的又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小动物,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都挺高。
这节课,我由谈话导入,告诉孩子们小动物们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位作家就把小动物们的生活方式编成了儿歌,由此导入了课题《动物儿歌》。然后我让孩子们跟我一起书写了课题。书写课题后我请孩子们大声自由朗读儿歌,并把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圈出来。在孩子们读的时候,我把这六个小动物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孩子们读完后,我请孩子们对照他们找的是否和老师一样。这个不难,大部分孩子都能找到并找的很准确。之后,我让孩子们观察这六个词语有什么特点,孩子们很快就发现它们都有虫字旁,然后又在我的提示下发现右边的字与这个字的读音相同。我随机告诉他们像这样左边表义右边表声的字就是形声字。学生了解了形声字后,我又让学生进行了拓展,学生很快就发现在我们学过的猜字谜这一课里面很多字都是形声字。后来在学习“网”字时,我们又复习了象形字。
在指导朗读时,我让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有自由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对读,拍手读,一问一答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接着,我又让孩子们仿照文中的句式“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自己编儿歌。孩子们刚一听到让自己编儿歌,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编。看孩子们都有点为难,我给孩子们进行了示范。我说到:“青蛙田里捉害虫,鱼儿水里游得欢。”有了参考,孩子们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很快就有人说到:“蜜蜂花间采蜜忙。”接着又有人说:“山羊山上吃青草!”还有人说:“马儿草原跑得快!”还有的说:“猴子树上去摘桃”“熊猫竹林吃竹子”“熊在洞里睡大觉!”“小狗窝里啃骨头!”孩子们一个说得比一个兴奋,看来孩子们已经掌握了这个句式,我也开心不已。
总体来说,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在练习说话环节,为了照顾到每一个积极发言的孩子而用时过多,导致下课了孩子们都还没有停下来。还有缺乏小结,小结是对一节课的及时总结,对学生把握课堂重点,对知识点的梳理与记忆有很大的关系,而我总是忘记。没有小结的课是不完整的,以后还需继续努力,充分备课,让自己的课堂更完整,更高效!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13
《动物儿歌》位于本册第二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儿歌中的小动物一半是昆虫,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也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奏,有韵律,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教学效果:
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二、成功之处: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利用蝌蚪、蚯蚓的谜语导入,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字谜的谜底是即将学习的动物名称,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生字预习的一个拓展,一方面预习了即将学习的生字,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将游戏导入一年级语文课堂中,它不但能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让学生感受语文并喜欢上语文,从而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激发孩子兴趣和表达欲望;在学习生字过程中,以多种朗读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不足之处:
1.这堂课时间掌握不充分。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之前的教学环节过于顺利,导致时间富余,在写字环节时间还有多,因此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写字教学占的比例过于大。
2.教学语言过于平淡。这节课中,虽然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但是仍旧缺少声情并茂、津津有味地朗读。教学语言比较平淡,起伏不大。
四、改进措施:
注重说话练习,让孩子们进行课堂小练笔,模仿课文说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对于我们的教学,平常还应多听课,多学习,把别人优秀的地方借鉴过来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升自己。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14
《动物儿歌》位于本册第二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儿歌中的小动物一半是昆虫,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也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奏,有韵律,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朗读。在实际操作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三点:
一、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
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利用蝌蚪、蚯蚓的谜语导入,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字谜的谜底是即将学习的动物名称,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生字预习的一个拓展,一方面预习了即将学习的生字,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将游戏导入一年级语文课堂中,它不但能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让学生感受语文并喜欢上语文,从而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激发孩子兴趣和表达欲望;在学习生字过程中,以多种朗读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不足:
虽然准备地较为充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
1、时间掌握不充分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之前的教学环节过于顺利,导致时间富余,在写字环节时间还有多,因此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写字教学占的比例过于大。
2、教学语言过于平淡
这节课中,虽然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但是仍旧缺少声情并茂、津津有味地朗读。我的教学语言比较平淡,起伏不大。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15
文本解读:《动物儿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个识字单元第一课。这首童谣以孩子们熟悉的动物名称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带出生字。童谣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是孩子们喜欢的语言形式,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形声字是本课识字的重点也是一种识字方法。本课主要认识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有效识记汉字。童谣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
设计意图:结合一年级识字目标和本单元识字任务,将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学习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汉字,并拓展识记一部分虫字旁的汉字。教学时,从朗读入手,在读中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学习这首童谣以“谁、在哪儿、干什么”的方式构句,并练习说话。
教学目标:
1.朗读童谣,读出童谣的节奏、韵律和趣味,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学习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汉字,并拓展识记一部分虫字旁的汉字。
3.学习“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并练习说话。
4.指导书写带有走之旁的“造、运、迷”三个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出示书上插图)
1.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的句子说一说。
2.结合图画试读动物词语
二、初读课文,在文中巩固识字。
1.借助拼音指读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男女生轮读,开火车读课文。
4.自由读文,找出文中写到的小动物,用横线画下来。
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
(一)这首儿歌写了( )种动物,分别是( )、( )、( )、( )、( )和( )。
(二)这首儿歌写了( )、( )、( )、( )、( )和( ),共( )种动物。
三、识记虫字旁的字
1.出示这些动物名称,学生总结这些字的特点。
(1)都有虫字旁(这些在古人眼中是虫子)
a思考为什么这些字带虫字旁
b拓展识记虫字旁的.字
(2)形声字
根据形声字这一造字特点,猜测、识记廷、朱、胡等字。
四、朗读儿歌,随文识字,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1.分行出示儿歌,相机识记“迷、藏、食、粮、造、网”。
2.理解“造宫殿、游得欢”
3.加上动作读儿歌。
4.两队问答儿歌,了解课文。
五、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1.思考课文句子的共同特点——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
2.用这种句式练习说话,规范语言,丰富词汇。
六、指导写三个带走之旁的字。(培养学生给汉字归类,发现同类汉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分类意识)
教后反思:练习说话环节,可以借助课后四字词语降低难度,即把四字词语拓展为谁在哪儿干什么,然后再修改成儿歌的节奏。如,知了唱歌。知了在树上唱歌。知了书上把歌唱。由于课堂容量大,说话环节有点紧张。儿歌朗读占用时间长,因为了解到有几个孩子读书有困难,拖延了时间。以学定教,但是总有学习困难的孩子,我想,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和期待,也许可以调解这个矛盾。
第五篇:《动物乐园》教学反思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
2013.9.18郑亚男
《动物乐园》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最后一节的教学内容,现对我的教学做如下反思:
从知识技能目标来说:主要是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以及会读写“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并运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从过程与方法来说:主要是在操作中感受相等与不等关系,通过“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直观认识两个数量间的相等和多与少的关系
从情感体验来说:体验学习比较的乐趣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学生并没有通过直观的操作清晰的认识“大于号”与“小于号”,在这两个符号的认识过程中存在着机械重复背诵的影子,重点是没有通过直观操作的方式或者说更严格意义上的数学方法来帮助记忆这些数学符号,而是仅仅基于对这两个数学符号的表面图像来让学生记忆,问题还在于这两个符号并没有深刻的、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表面图像,所以这种认识发对于学生来说根本就不起作用。失败原因是:第一,自己对这两个符号的数学来源认识不足,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直观操作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所以说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是目前来说最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最好的帮助记忆的和理解的方式,今后应该在操作中学习知识、记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学生学得很不开心,学生似乎在机械的记忆这些数学符号,无论从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来看,学生都没有很好的机械这些数学符号,所以从学生的学习成果来评价,这是一节很失败的课。
3、在组织教学方面把握不足,操作的效率不高,如何提高操作的效率和有效的学习知识?一方面需要教师组织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那么在这两个能力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对于新老师而言,课堂时间就会浪费在这两种能力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而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融合这这种能力,把课堂组织融合在教学知识过程中,使得教学知识在课堂组织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落实,这样课堂上就会节省很多时间,有效的学习时间、有效的组织操作活动都可以顺利的完成。而现在最最缺乏的就是组织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所以今后应该更好的学习如何在有效的40分钟之内融合这两种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