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物保护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文物保护措施 2
二、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针、目标及体系 2
三、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组织保证措施 3
1、施工环保机构 3
2、施工环保机构的主要职责 4
3、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4 3.1思想教育和制度保证措施 4 3.2扬尘治理控制措施 4 3.3有害气体排放治理控制措施 5 3.4防止噪音污染措施 5 3.5防止水污染措施 5 3.6维护生态平衡系统,避免人为恶化环境措施 5 3.7生产生活垃圾处理 5 3.8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6
四、职业病及传染病预防措施 6
1、职业病预防措施 6
2、传染病预防措施 6
3、职业健康保障措施 7
五、施工场地、生活区卫生环境 7 文物保护、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文物保护措施
施工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文物,必须妥善注重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基坑开挖前,对参与开挖的所有人员进行交底,开挖速度不可过快,需要按照施工方案的部署逐步进行,排除随意乱挖的情况。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有专人负责检视开挖后的情况,发现有文物需要立即停止开挖工作,并在4小时内向湘潭站建设单位现场工程师汇报发现文物的情况,24小时内由建设方通知文物管理部门,同时必须通知项目部进行现场封闭,保护好开挖出的环境,由项目部通知文物保护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并采取严密的保护措施,派专人看守,绝不允许任何人随意移动和损坏,直到专业或政府部门人员到场。
当开挖碰到异物,造成挖掘困难时,必须暂时停挖,寻找原因,并派人深入下到基坑进行检查,人工小心逐步挖掘,发现陶片、规则的青石板、瓷片、瓦片、朽木等时必须通知业主现场工程师和文物管理部门查看现场,由项目经理部研究并制定出下部开挖方案后方可进行,防止破坏文物。
二、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针、目标及体系
1、环境保护方针:以业主的水土保持方案为依据,以当地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准绳,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环保方针。
2、环境保护目标:建设绿色铁路通道,保护城市市区环境;全面达到铁路建设环保要求,使工程施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环境保护体系见《环境保护体系框图》
三、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组织保证措施
1、施工环保小组成员 组长:杨玉庆
副组长:曾戈、雷元平、唐永新
成员:王鑫、于建民、刘小双、苑相亚、田赛、董建兵、宋和旭、毕京生、崔永、曾顺发、张登峰、李静栋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环保委员会,参加人员有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安质部部长及各部门负责人;项目部的安质部,作为具体办事机构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环保技术、监理方面的工作。
2、施工环保机构的主要职责
贯彻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护的法规和标准; 落实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保证铁路工程施工所需环境保护经费; 宣教生态环境保护法
3、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3.1思想教育和制度保证措施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认识,强化职工的环保意识。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严格执行当地政府对环境影响和水土保持方案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业主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
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违反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并无条件的接受监理单位的指导和监督。3.2扬尘治理控制措施
现场的主要道路,采用硬化路面。未做到硬化的部位,定期压实地面和洒水,降低灰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施工现场设置搅拌机的机棚必须封闭,并配备有效的降尘防尘装置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应根据不同情况洒水湿润或在仓库内进行。
土方铲、运、卸等环节设置专人淋水降尘,挖运土方的车辆经过的场内路线进行淋水。回填土时土壤上也必须经常淋水,4级风以上时严禁开挖、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土方、地材等松散材料存放及运输时,采用遮盖或者固化措施。3.3有害气体排放治理控制措施
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不准焚烧任何物质,尤其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的物质,要坚决杜绝一切因焚烧而产生的污染。
有效控制有毒有害气体用于施工生产,在防水、装修、防腐等施工中,大力推广应用绿色环保材料。对于化学物品、外加剂、油漆、稀料、各种胶等有挥发物质的材料,应设置专门地方储存,并有密封防泄漏措施。尽量减少挥发,严禁遗洒。3.4防止噪音污染措施
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动植物和人体损害均较大,为了保护环境,应尽量减少噪音污染,避免夜间作业。对机械设备产生的超分贝噪音利用消音设备减噪。3.5防止水污染措施
对于含沙量大且浑浊的施工生产废水,采用沉砂池处理后再排放,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防止油污染地表和水体。
3.6维护生态平衡系统,避免人为恶化环境措施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使全体参建员工充分认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环保意识。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避免人为恶化环境。3.7生产生活垃圾处理 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及油料管理中,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防止油污染地表和水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施工范围内设置集中垃圾收集地,设专人管理,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定期填埋,严禁就地焚烧。对工地生活垃圾(包括施工废弃物)集中装运至指定垃圾处理场处理。对不能处理的垃圾拉到设有处理设施的厂处理。
油和废油的管理:施工机械维修、油料存放地面应硬化,减少油品的跑、冒、滴、漏,所有油罐要有明显的标志,在不使用时要密封;严禁随意倾倒含油废水,应集中处理。3.8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不要切割、阻挡湘潭站附近地表径流的畅通,不得强行改变径流的方向或改沟、改河。工地内施工布置用地范围外的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植树木绿化。
四、职业病及传染病预防措施
1、职业病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重大职业病,定期组织职工到定点医院进行体检,一旦发现病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配备足够的健康保护资源。对职工配备必要的安全劳动保护用品和生活福利用品,并加强培训正确使用各种劳动保护用品。项目部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完好性。
2、传染病预防措施
由于湘潭站的建设位于市中心,人口流量大,所以在传染病的预防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将在项目上有计划的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保持饮水、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定期为工地中的房屋喷洒被批准使用的杀虫剂。定期进行食品卫生监督。对粪便和污物加强管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有计划的给员工接种疫苗。定期向员工普及卫生知识,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灭蚤、灭鼠活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病种和时限,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针对各种传染源,采取相应的治疗或消灭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建立暴发调查制度和处理暴发的紧急措施。
3、职业健康保障措施
及时组织从事特种职业的员工进行有关安全健康的职业教育,并进行考试考核。积极推行国家《劳动法》、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和“三同时”制度的规定。坚决杜绝使用童工,积极保证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
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延长职工的工作时间,保证职工的正常休息日和休假日。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管理组织机构
五、施工场地、生活区卫生环境
建立现场各区域的卫生责任人制度,定期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垃圾。保持宿舍清洁、干爽、整洁有序,桌床、衣柜尺寸统一。
工地食堂要有卫生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须有健康证、食堂生、熟食操作应分开,熟食应设置防蝇罩,禁止将非食用塑料袋用作食品容器。施工作业层保证良好的通风,设置茶水桶。在现场设置医务室,随时为职工提供医疗服务。
施工现场坚持工完料清,施工面的废料必须做到随做随清,集中袋装,及时清运,并倒往指定地点。
第二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等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等管理办法
一、文物保护措施
施工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文物,必须妥善注重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基坑开挖前,对参与开挖的所有人员进行交底,开挖速度不可过快,需要按照施工方案的部署逐步进行,排除随意乱挖的情况。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有专人负责检视开挖后的情况,发现有文物需要立即停止开挖工作,并在4小时内向建设单位现场工程师汇报发现文物的情况,24小时内由建设方通知文物管理部门,同时必须通知项目部进行现场封闭,保护好开挖出的环境,由项目部通知文物保护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并采取严密的保护措施,派专人看守,绝不允许任何人随意移动和损坏,直到专业或政府部门人员到场。
当开挖碰到异物,造成挖掘困难时,必须暂时停挖,寻找原因,并派人深入下到基坑进行检查,人工小心逐步挖掘,发现陶片、规则的青石板、瓷片、瓦片、朽木等时必须通知业主现场工程师和文物管理部门查看现场,由项目经理部研究并制定出下部开挖方案后方可进行,防止破坏文物。
二、方针、目标
1、环境保护方针:以业主的水土保持方案为依据,以当地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准绳,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环保方针。
2、环境保护目标:建设绿色铁路通道,保护城市市区环境;全面达到轨道交通建设环保要求,使工程施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组织保证措施
1、施工环保小组成员 组 长:项目经理
/ 6
副组长:项目主管生产的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项目安全总监 成 员:各部门负责人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环保委员会,参加人员有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安质部部长及各部门负责人;项目部的安质部,作为具体办事机构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环保技术、监理方面的工作。
2、施工环保机构的主要职责
贯彻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护的法规和标准; 落实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保证铁路工程施工所需环境保护经费; 宣教生态环境保护法
3、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3.1思想教育和制度保证措施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认识,强化职工的环保意识。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严格执行当地政府对环境影响和水土保持方案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业主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
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违反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并无条件的接受监理单位的指导和监督。
3.2扬尘治理控制措施
现场的主要道路,采用硬化路面。未做到硬化的部位,定期压实地面和洒水,降低灰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施工现场设置搅拌机的机棚必须封闭,并
/ 6
配备有效的降尘防尘装置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应根据不同情况洒水湿润或在仓库内进行。
土方铲、运、卸等环节设置专人淋水降尘,挖运土方的车辆经过的场内路线进行淋水。回填土时土壤上也必须经常淋水,4级风以上时严禁开挖、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土方、地材等松散材料存放及运输时,采用遮盖或者固化措施。
3.3有害气体排放治理控制措施
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不准焚烧任何物质,尤其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的物质,要坚决杜绝一切因焚烧而产生的污染。
有效控制有毒有害气体用于施工生产,在防水、装修、防腐等施工中,大力推广应用绿色环保材料。对于化学物品、外加剂、油漆、稀料、各种胶等有挥发物质的材料,应设置专门地方储存,并有密封防泄漏措施。尽量减少挥发,严禁遗洒。
3.4防止噪音污染措施
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动植物和人体损害均较大,为了保护环境,应尽量减少噪音污染,避免夜间作业。对机械设备产生的超分贝噪音利用消音设备减噪。
3.5防止水污染措施
对于含沙量大且浑浊的施工生产废水,采用三级沉淀池处理后再排放,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防止油污染地表和水体。
3.6维护生态平衡系统,避免人为恶化环境措施
/ 6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使项目全体参建员工充分认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环保意识。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避免人为恶化环境。
3.7生产生活垃圾处理
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及油料管理中,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防止油污染地表和水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施工范围内设置集中垃圾收集地,设专人管理,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定期填埋,严禁就地焚烧。对工地生活垃圾(包括施工废弃物)集中装运至指定垃圾处理场处理。对不能处理的垃圾拉到设有处理设施的厂处理。
油和废油的管理:施工机械维修、油料存放地面应硬化,减少油品的跑、冒、滴、漏,所有油罐要有明显的标志,在不使用时要密封;严禁随意倾倒含油废水,应集中处理。
3.8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不要切割、阻挡施工场地附近地表径流的畅通,不得强行改变径流的方向或改沟、改河。工地内施工布置用地范围外的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植树木绿化。
四、职业病及传染病预防措施
1、职业病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重大职业病,定期组织职工到定点医院进行体检,一旦发现病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配备足够的健康保护资源。对职工配备必要的安全劳动保护用品和生活福利用品,并加强培训正确使用各种劳动保护用品。项目部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完好性。
2、传染病预防措施
/ 6
由于地铁建设位于市区,人口流量大,所以在传染病的预防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将在项目上有计划的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保持饮水、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定期为工地中的房屋喷洒被批准使用的杀虫剂。定期进行食品卫生监督。对粪便和污物加强管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有计划的给员工接种疫苗。定期向员工普及卫生知识,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灭蚤、灭鼠活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病种和时限,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针对各种传染源,采取相应的治疗或消灭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建立暴发调查制度和处理暴发的紧急措施。
3、职业健康保障措施
及时组织从事特种职业的员工进行有关安全健康的职业教育,并进行考试考核。
积极推行国家《劳动法》、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和“三同时”制度的规定。坚决杜绝使用童工,积极保证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
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延长职工的工作时间,保证职工的正常休息日和休假日。
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管理组织机构
五、施工场地、生活区卫生环境
建立现场各区域的卫生责任人制度,定期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垃圾。保持宿舍清洁、干爽、整洁有序,桌床、衣柜尺寸统一。
工地食堂要有卫生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须有健康证、食堂生、熟食操作应分开,熟食应设置防蝇罩,禁止将非食用塑料袋用作食品容器。
/ 6
施工作业层保证良好的通风,设置茶水桶。在现场设置医务室,随时为职工提供医疗服务。
施工现场坚持工完料清,施工面的废料必须做到随做随清,集中袋装,及时清运,并倒往指定地点。
/ 6
第三篇: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公司筹备组
2010年8月
施工过程中制定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环保、水保要本着“三同时”原则与工程本体同步实施。
1、在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方案与环保问题同时考虑,对易污染环境的施工项目如:弃渣场、施工垃圾、扬尘、施工噪音等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从施工安排上全力做到不多占用土地,少破坏植被,不污染河流,不随意堆放垃圾,减少施工扬尘。临时用地尽量少用或不占用耕地,用完后一定要求复耕或绿化处理,永久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用植被防护并保证其成活率。
2、做好环保调查,了解当地环保内容与要求,严格执行建设单位与当地环保部门签订的有关协议,建立环保检查制度,把环保措施层层落实,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3、在布置施工现场时,对钢筋加工场、混凝土拌和站、刚构件预制等设施尽量远离居民区,以减少视觉和噪音污染。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学校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4、将弃渣尽量集中堆放,减少弃渣场的数量。
5、隧道施工中对地下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隧道工程通过采用防水混凝土、帷幕注浆等工程措施来控制施工涌水,并且通过施工期实时监测,随时补充、完善堵水设计,并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有效控制工程引起的地下水漏失,采用的注浆堵水材料不能对水造成污染和危害。
6、生活污水经收集并采用二级生化或化粪池等措施进行净化处理,经检查符合标准后按当地环保部门规定要求排放。生产及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经集中收集后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掩埋。及时清理并保持生产、生活区环境卫生,严格禁止随意倾倒垃圾,同时认真搞好周围环境的绿化工作。
7、经常征求当地环保部门及群众对施工范围内环保工作意见及时整改,避免和减少由于施工方法不当引起的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8、在有粉尘的作业环境中作业,除洒水外,作业人员还必须配备劳保防护用品。
9、加强机械车辆的维修和保养,严禁“带病”作业,机械车辆和设备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
10、在职工生活区域,设立垃圾集中堆放点,并定期对垃圾进行清理。厕所的选址力求远离生活区,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
11、将环保工作纳入工程管理总体目标和各级领导议事日程,并与验工计价相挂钩,与优质工程评比相结合,与年终综合考核评比相联系,逐级签定环、水保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明确目标,制定规划,达到全员参与,全面贯彻实施。
12、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要经常用洒水车进行洒水,防止扬尘。
13、定期进行环、水保工作检查,及时处理违章事宜,奖罚严明,及时兑现。
14、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造成水源的污染。
15、合理安排施工人员轮流操作机械,穿插安排低噪音工作,减少接触高噪音时间,并应配备耳塞,同时注意对使用的机械安装消声器,加强保养;降低噪音的声级水平。
16、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至指定地点,此外,工地设置能冲洗的厕所,派专门人员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以防蚊、蝇滋生,传染疾病。
17、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产生的扬尘,应尽可能防止对生产人员和其他人员造成危害,并应洒水降尘以保证其潮湿,避免尘土飞扬。
18、绿化和美化生活、生产区和弃渣场,并经常进行卫生清理营造良好施工环境。
第四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生产,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物、粉尘、恶臭气体、噪声等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一、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和各种临时设施和场地,如堆料场、材料加工厂、混凝土厂、沥青砼拌和场等,均远离居民区(其距离不小于1000m),而且设于居民区主要风向的下风处。当无法满足时,采取适当的防尘及消声等环保措施。
2、粉状材料采用袋装或其他密封方法运输,不散装散卸。施工运输道路,采取防止尘土飞扬的措施。
3、工程施工用的粉末材料,存放在室内。当受条件限制在露天堆存时,采取防止尘埃飞扬和因水流失的措施。
4、在推行机械化施工的进程中,尽量减小噪声、废气、废水及尘埃等的污染,以保障人民的健康。
5、在城镇居民地区施工时,由机械设备和工艺操作所产生的噪声不超过当地政府规定标准,否则采取消声措施。生产和生活中的废水和废物,经检查符合环保标准后弃置到工程师指定地点,检验不符合环保要求,送至垃圾场弃置。
6、开挖的多余废方,运至经业主及监理同意的废弃点,弃土场采用块石砌筑,防止水土流失。
7、施工便道经常洒水,以防止灰尘飞扬,影响农作物和周围的居民生活。
8、施工使用的打夯机、风镐、搅拌机、电锯、压路机等高噪声和高振动的施工机械,尽量避免夜间施工作业,并采取消声、防振措施,使噪声和振动达到环境保护标准。
9、利用每周的安全学习后的时间,增加环境保护条例知识的宣传,提高全体职工的环境意识。
二、防止水、土污染和流失的措施
1、公路施工所产生垃圾和废弃物质,如清理场地的表层腐殖土、砍伐的荆棘丛林、工程剩余废料,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不任意裸露弃置。
2、清洗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具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以及生活污水,不直接排放于河流、护坡、湖泊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倾于泻于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质和土壤。
3、工程完成后,要恢复植被或绿化。
第五篇: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金华市十八里至武义公路(岩岭至范村段)工程
环 境 保 护 体 系
浙江八咏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金华市十八里至武义公路(岩岭至范村段)工程
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0年6月15日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一、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见附表。
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措施
1、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的保证措施
①、保护植被,对施工界限内、外的植被、树木等尽量维持原状。如因施工需要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作物时,事先征得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部门、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同意,严禁乱砍乱伐。
②、临时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树进行绿化。
③、营造良好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④、保护野生动物,严禁施工人员猎杀野生动物。
⑤、工程完工后,及时彻底进行现场清理,并采用植被覆盖或其它处理措施。
⑥、对有害物质(如燃料、废料、垃圾等),按规定处理后,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进行掩埋,防止对动、植物造成损害。
⑦、运输车辆作好防止漏失措施,以防物料污染道路。
2、水资源环境保证措施
①、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沟壕或堤坝同生活水源隔开,避免污染生活源。
②、清洗机械、施工设备的废水严禁直接排入江河,禁止机械在运转中产生油污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或禁止维修机械时油水直接排放入江河。
③、施工产生的废浆要用专用汽车拉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倾倒,并设渗坑进行处理,不得排放到河流、水沟、灌溉系统里,以免造成河流和水源污染。
3、大气环境保护及粉尘的防治保证措施
①、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②、运输水泥、砂、石、土等如有漏失,及时清扫干净,保持道路整洁。③、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
④、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密闭,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
⑤、砼、稳定土拌和站应有防尘措施。操作人员要配备必要的劳保防护用品。
4、生产、生活垃圾的管理保证措施
①、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
②、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至指定地点。工地设置厕所,派专人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以防蛀蝇滋生,病毒增生。
③、报废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景观不受破坏。
④、弃土不得随意堆放,须运至指定弃土场。
5、完工后场地清理及恢复平整的环保措施
①、工程完工后对临时用地内所有建筑、生活垃圾应进行清理,垃圾运至指定位置处理,场地清理平整合格后,将其恢复原状。
②、施工完工后请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环保验收,取得地方政府的认可,并从当地政府取得环保措施得到实施的证明材料,确保不留环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