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发〔2007〕7号 【发布日期】2007-04-11 【生效日期】2007-04-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黔府发〔2007〕7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进一步做好我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增强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兴建了一大批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广大水库移民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库移民工作,实行了一系列保障移民权益、扶持移民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水库移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库区社会总体保持稳定。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普遍较为薄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移民生活总体上仍较困难。
为了进一步帮助移民脱贫致富,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让广大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做了重大调整。这次政策调整,惠及建国50多年来的广大水库移民,政策扶持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中央审时度势、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障移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刻认识贯彻落实新时期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确保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明确我省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工程建设、移民安置与生态保护、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并重,继续按照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完善扶持方式,加大扶持力度,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水库移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使水库移民共享工程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按照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要求,实施移民后期扶持要坚持五项原则:一是坚持统筹兼顾水电和水利移民、新水库和老水库移民、中央水库与地方水库移民的原则;二是坚持有利于移民脱贫致富的原则;三是坚持全省统一和分类指导的原则;四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五是坚持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1)近期目标:2010年以前,解决现有水库移民总体温饱问题以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突出问题,使移民人均收入达到温饱线以上,饮水、交通、生活燃料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得到解决。(2)中期目标:2015年以前,帮助移民发展生产,使移民收入基本达到当地农民收入平均水平,同时,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移民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3)远期目标:2025年以前,继续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移民收入,使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安置所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三、严格按照国务院要求确定我省移民后期扶持的范围、标准和期限
(一)扶持范围。我省后期扶持范围为大中型水库的农村移民,即经国家和省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或核准、水库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或者水电站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的农村移民人口。其中,2006年6月30日前搬迁的水库移民为现状人口,2006年7月1日以后搬迁的水库移民为原迁人口。
(二)扶持标准。对纳入扶持范围的扶持人口,按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进行扶持。
(三)扶持期限。对2006年6月30日前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库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人口,自2006年7月1日起再扶持20年;对2006年7月1日以后新开工大中型水库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从完成搬迁之日(指搬迁安置后经安置地县级人民政府验收合格之日)的次月起扶持20年。
四、抓紧做好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各项工作
(一)严格按政策规定做好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工作。在扶持期内,省对各市(州、地)2006年6月30日前已搬迁的水库移民现状人口一次核定、不再调整。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即以移民搬迁安置后的居住地的县级人民政府为主,在移民迁出地县级人民政府配合下进行。库区所属市(州、地)、县(市、区)要将上一级分解核定的扶持人口指标层层向下分解。后期扶持人口指标能够核定登记到人的要核定登记到人,难以核定登记到人的要核定到村民小组。采取现金直补扶持方式的必须核定登记到户到人,并逐级建立移民档案,做到户建卡、村建表、乡建册、县建档,做到不漏、不重、不错,不能违反政策规定扩大扶持范围和对象,更不允许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采取项目扶持方式的,要将扶持人口指标分解核定到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寨;采取现金直补与项目扶持相结合方式的,直补对象要核定登记到户到人,其他扶持人口指标分解核定到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寨。
下列人口不能核定登记为扶持人口:(1)淹地不淹房且未搬迁的生产安置人口;(2)已经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原迁移民和移民的后代;(3)原迁移民和移民的后代出嫁或入赘到非移民户的后代;(4)为安置农村移民调出土地的人口;(5)水库淹没影响的城集镇、工矿企业、专项设施迁改建新址占地涉及的征地拆迁人口;(6)已被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公招公聘、现役(含武警)军人提干、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后已就业等转为非农业人口的人员。各地如少报、漏报后期扶持人数,由市(州、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在上级核定本市(州、地)、县(市、区)的移民后期扶持人数总量内统筹平衡,自行消化。
跨省、跨市(州、地)、跨县(市、区)移民身份核定登记工作,按照迁出地为主、迁入地配合的原则和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的要求,做好相关对接工作。迁出地县级人民政府要核实移民迁出时所属水库和县、乡、村、组、户,以及搬迁时间和原始证明等材料。移民身份核实结果要在移民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原则上,同一行政区内的跨地区安置移民人口的核定登记工作,由本行政区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处理;跨行政区安置移民的人口核定登记工作,由其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处理。
对2006年6月30日前国家批准开工并正在建设的水库,其2006年7月1日以后搬迁的农村移民,以及2006年7月1日至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文件确定的规划水平年新出生、符合《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法》规定的人口,可计列为移民后期扶持人口。2006年7月1日以后新开工的大中型水库的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核定。
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的具体操作,按照《省移民办、省水利厅关于转发〈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工作意见〉的通知》(黔移办发〔2007〕4号)执行。
(二)合理确定后期扶持方式。后期扶持资金能够直接发放给移民个人的应尽量发放到移民个人,用于移民生产生活补助;也可以实行项目扶持,用于解决移民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还可以采取两者结合的方式。具体方式由各地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听取移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但要充分体现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后期扶持方式确定的具体程序和办法,按照《省移民办、省水利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确定办法〉的通知》(黔移办发〔2007〕5号)执行。
(三)认真编制或修订后期扶持规划。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由移民安置区县级人民政府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06〕172号)和《省移民办关于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编制上报有关问题的通知》(黔移办发〔2006〕11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负责组织编制。省移民办、省水利厅按照现行管理体制分别负责指导和协调。
后期扶持规划要以移民安置村为基本单元,以村(组)民主议定的扶持方式为依据,按照上级分解核定的扶持人口指标和每人每年600元的扶持标准,分县、分库并限额编制。承担后期扶持规划编制任务的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抽调得力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确保后期扶持规划编制按时保质完成。库区所属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加强对编制工作的协调、督促和指导,并按要求完成所属县(市、区)和库区后期扶持规划的汇总、审核和上报工作。
后期扶持规划报告在认真组织评审和逐级审核后,由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上报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委托省移民办、省水利厅按照现行管理体制分别审批。
(四)抓紧编制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发布单位】国务院
【发布文号】国发〔2006〕17号 【发布日期】2006-05-17 【生效日期】2006-05-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大中型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中型水库移民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帮助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国家先后设立了库区维护基金、库区建设基金和库区后期扶持基金,努力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对保护移民权益、维护库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扶持政策不统一、扶持标准偏低、移民直接受益不够等多种原因,目前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依然普遍较差,有相当多的移民仍生活在贫困之中。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有必要也有能力加大对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为帮助水库移民脱贫致富,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就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下简称后期扶持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后期扶持政策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工程建设、移民安置与生态保护并重,继续按照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完善扶持方式,加大扶持力度,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促进库区经济发展、水库移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使水库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近期目标是,解决水库移民的温饱问题以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突出问题;中长期目标是,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移民收入,使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
(三)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水电和水利移民、新水库和老水库移民、中央水库和地方水库移民。
――坚持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
――坚持解决温饱问题与解决长远发展问题相结合。
――坚持国家帮扶与移民自力更生相结合。
――坚持中央统一制定政策,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
二、完善政策,提高移民后期扶持标准
(四)扶持范围。后期扶持范围为大中型水库的农村移民。其中,2006年6月30日前搬迁的水库移民为现状人口,2006年7月1日以后搬迁的水库移民为原迁人口。在扶持期内,中央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年6月30日前已搬迁的水库移民现状人口一次核定,不再调整;对移民人口的自然变化采取何种具体政策,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决定,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农村移民不再纳入后期扶持范围。
(五)扶持标准。对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
(六)扶持期限。对2006年6月30日前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自2006年7月1日起再扶持20年;对2006年7月1日以后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从其完成搬迁之日起扶持20年。
(七)扶持方式。后期扶持资金能够直接发放给移民个人的应尽量发放到移民个人,用于移民生产生活补助;也可以实行项目扶持,用于解决移民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还可以采取两者结合的方式。具体方式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听取移民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并编制切实可行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采取直接发放给移民个人方式的,要核实到人、建立档案、设立账户,及时足额将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到户;采取项目扶持方式的,可以统筹使用资金,但项目的确定要经绝大多数移民同意,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要公开透明,接受移民监督,严禁截留挪用。
(八)扶持资金筹集。要坚持全国统筹、分省(区、市)核算,企业、社会、中央与地方政府合理负担,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东部地区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原则。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由国家统一筹措:(1)提高省级电网公司在本省(区、市)区域内全部销售电量(扣除农业生产用电)的电价,提价收入专项用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为了减轻中西部地区的负担,移民人数较少的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区)的电价加价标准根据本省(区)的移民人数一次核定,原则上不再调整;如上述12个省(区)2006年7月1日以后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水库移民所需后期扶持资金出现缺口,由中央统筹解决;其他19个省(区、市)实行统一的电价加价。(2)提高电价形成的增值税增收部分专项用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3)继续保留中央财政每年安排用于解决中央直属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资金。(4)经营性大中型水库也应承担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具体办法由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水利部另行制定。
(九)扶持资金管理。后期扶持资金作为政府性基金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管理。通过电价加价筹措的后期扶持资金由各省级电网公司随电费征收,全额上缴中央财政;应拨付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后期扶持资金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按照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门核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移民人数和规定的标准据实拨付。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和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等部门另行制定。
(十)现行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的处理。现行的库区建设基金并入完善后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现行的库区后期扶持基金并入库区维护基金,并相应调整和完善库区维护基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具体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另行制定。自完善后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之日起,现行关于征收库区建设基金和后期扶持基金的政策即行废止,各地自行批准向水利、水电和电网企业征收的涉及水库移民的各种基金、资金一律停止收取。
三、统筹兼顾,安排好其他移民和征地拆迁人口的生产生活
(十一)做好大中型水库非农业安置移民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进一步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大中型水库非农业安置移民中的困难家庭,纳入地方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同时,要积极通过其他渠道进行帮扶,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三峡工程的移民工作,依照《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办理。
(十二)妥善解决小型水库移民的困难和现有后期扶持项目续建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通过提高本省(区、市)区域内全部销售电量(扣除农业生产用电)的电价筹集资金,统筹解决小型水库移民的困难,并保证对在建后期扶持项目的后续资金投入,确保项目按期建成并发挥作用。提价标准为每千瓦时不超过0.5厘,具体方案报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批后实施。
(十三)切实做好其他征地拆迁人口的工作。完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可能对其他征地拆迁人口产生影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并采取多种措施,及时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妥善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四、加大投入,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长远发展
(十四)明确扶持重点。在提高后期扶持标准帮助解决水库移民温饱问题的同时,要继续从其他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长远发展问题,重点加强基本口粮田及配套水利设施建设,加强交通、供电、通信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加强移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通过贴息贷款、投资补助等方式对移民能够直接受益的生产开发项目给予支持。
(十五)落实扶持资金。一是现有政府性资金,包括预算内投资和国债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及政府部门安排的各类建设基金和专项资金,要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二是从筹集的后期扶持资金结余中安排,用于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扶持,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等部门另行制定;三是从调整和完善后的库区维护基金中筹集。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鼓励社会捐助和企业对口帮扶,努力拓宽资金渠道。
(十六)做好项目规划。要以水库移民村为基本单元,按照优先解决突出问题的原则,抓紧编制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作为国家安排扶持资金和项目的前提与依据。项目的确定要坚持民主程序,尊重和维护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十七)提高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做好移民工作,妥善解决移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使他们的长久生活有保障,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完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执政为民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水库移民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移民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确保移民政策落到实处。
(十八)落实责任,加强协调配合。移民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移民工作和社会稳定负总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有一位负责同志分管移民工作,实行一级抓一级,逐级落实责任,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水库移民工作的指导。要抓紧研究组建统一的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在新机构组建之前,由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省级人民政府也要整合现有移民工作力量,明确负责移民工作的管理机构,明确职能,充实人员,工作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省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可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明确负责移民工作的机构。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机制。要切实加强移民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配合做好移民工作。
(十九)制订方案,抓好干部培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抓紧制订本地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要细化实施办法,制定相关配套文件,选择若干不同类型的水库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各地要挑选一批思想素质好、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组成移民工作组,深入库区开展工作。对参与移民工作的干部要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使移民工作干部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二十)强化监督,保证资金安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政策,严肃工作纪律。要审定移民人数,核实移民身份,并在乡村两级张榜公布,严禁弄虚作假。要认真执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严格资金支出管理,防止跑冒滴漏,严禁截留挪用。监察部要会同财政部制定有关责任追究办法。各级监察和审计部门要提前介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对后期扶持资金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二十一)加强宣传,维护社会稳定。各级宣传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后期扶持政策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大力宣传国家的移民法规,配合移民部门做好后期扶持政策的有关宣传、解释工作,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水库移民的关心和照顾。要把握好宣传报道口径,严肃宣传纪律,防止炒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始终注意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认真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矛盾。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移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移民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确保社会稳定。
发展改革委要会同财政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对各地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大情况要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二○○六年五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
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实施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发[2006]53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6]29号)精神,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库区和安置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以下简称后扶项目)是指纳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并列入投资计划的项目。
第三条后扶项目按照“县级负责、部门主管、乡镇组织、村组实施”的原则组织实施。即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移民后扶项目实施负总责,移民部门负责后扶项目计划编制、实施管理和检查验收,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监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移民村委会负责实施。
第四条实施后扶项目必须坚持尊重移民群众意愿,让移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原则,总体上以水库移民村为实施法人单位。分散在农户的种植业、养殖业等项目,由乡(镇)、村组织,农户具体实施;相对集中连片的农业开发项目由移民村组织实施;单个投资30万元以上项目、跨村项目的实施主体由县(市、区)移民部门按规定组建。
第二章项目前期工作管理
第五条后扶项目必须按市(州)移民部门批准的后扶规划开展前期工作,其规模和标准要根据规划确定。
第六条建设地点分散、规模偏小的项目前期工作,由乡(镇)指导移民村按类别和后扶规划、行业规定编制实施方案和投资概(预)算。
第七条建设规模较大的后扶项目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由项目业主委托有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开展前期工作。
第八条后扶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后,项目法人单位要及时将前期工作成果报移民部门审核。单项工程投资规模100万元以上项目的初步设计由市(州)移民部门核准,报省移民部门备案。
第九条移民后扶项目实施方案和初步设计变更须由项目法人单位按批准程序报项目审批单位审批准后,才能组织实施。
第三章项目计划管理
第十条项目计划由县(市、区)移民管理部门根据批准的后扶规划编制。
第十一条 县(市、区)移民部门在编制项目计划前,要组织力量审查和核定后扶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概(预)算。
第十二条 移民部门提出的项目计划商县(市、区)财政部门后,须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同意。
第十三条县(市、区)移民部门应于每年10月底前将上一计划执行情况和经县(市、区)人民政府同意的下一计划安排分别报市(州)移民部门和省移民局备案。
第十四条市(州)移民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后扶项目计划进行审查汇总报省移民局。省移民局负责审核,并于当年3月底前将计划下达到市(州)或县(市、区)移民部门,同时抄送财政部门。
第十五条经批准的项目计划不得随意调整,要严格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若确需调整,须按照项目计划申报程序报批。
第四章项目建设管理
第十六条。后扶项目实施实行合同管理制。项目实施前,责任主体应与承建单位签订项目实施合同,明确项目的实施内容、完工期限、质量标准、项目效益和违约责任等。
第十七条建设规模较大的后扶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湖北省招投标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306号)有关规定,实行招投标。
第十八条总投资50万元以上的基础设施项目,要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法定代表人对后扶项目实施质量负全责。
第十九条项目实施后均应进行验收。验收工作要以行业规范为依据,按项目等级、资金规模和批准权限分级组织。
单个投资在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的项目,由县(市、区)移民部门会同相关单位组织验收;单个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县(市、区)移民部门提出申请,省移民局会同省财政厅、市(州)移民部门组织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责任方要限期整改,其费用由责任方支付。
第二十条移民后扶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县级报帐”,项目验收合格后法人单位要对项目从前期到竣工整个过程的全部费用进行竣工决算,在1个月内将决算报县(市、区)移民部门审核,并办理决算销号手续。
第五章项目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后扶项目监督检查的对象是项目的实施责任主体和相关负责人。
第二十二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对后扶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对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安全和质量保证负总责。
第二十三条被监督检查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对检查出的问题要严格按规定整改或处理。
第二十四条移民后扶项目计划要在项目所在村张榜公布,竣工后要将项目实施情况张榜公示,接受移民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二十五条对贪污、挪用、侵占、截留移民资金,以及因失职、渎职而造成经济严重损失或后果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 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省移民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县(市、区)移民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该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并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鄂政办发[2007]118号)请遵照执行。
第四篇:2021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总结
2021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总结
xxxx年我县水库移民工作在自治区水库移民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了xxxx年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现将一年来我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资金兑付情况
1、直补资金兑付情况
xxxx我县被纳入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范围的水库有x座,分别是青铜峡水库、寺口子水库、xx水库、xx水库、x小塔山水库和x水府庙水库。xxxx年经过认真核定登记并经自治区水库移民办公室审定:核定的后期扶持人口数为xxxx人,按照《x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办法》的要求,核减xxxx死亡移民人口xx人,核定水库移民人数为xxxx人,发放水库移民直补资金xxx.xx万元。
x县xxxx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项目资金兑付情况
x县xxxx年水库移民结余资金项目,项目区位于x县x村,项目在维持现状灌域范围,砌护各类渠道xx.xxx千米,配套各类建筑物xxxx座,改善灌溉面积x.xx万亩。工程总投资xxx.xx万元,改善灌溉面积x.xx万亩。该工程完成招投标程序后,工程建设实施已经完成xx%,资金支付xxx万元,由于开工较迟,施工延后到xxxx年春季再继续实施。
资金管理情况:在资金资金管理上,采用“审核报帐制”,严禁截流,挤占和挪用,做到专款专用。财政、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1、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工作的主要做法
xxxx年为确保人口核定工作的准确性,我们在各相关乡镇的大力配合下,在核定水库移民时,加大对xx岁以上老人的核查,随着移民生活的好转,x县部分乡镇的水库移民,在县城或其他地方买房、租房居住,给水库移民人口的核定带来一定难度,我们对此情况采取现场拍照(照片里必须有证明时间、身份的内容),以此证明人员的存在。对长时间无法联系的水库移民,暂时停发直补资金,待取得联系后再发放直补资金,这样确保了直补资金发放的准确性。
2、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项目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在建设实施水库移民结余资金项目过程中,我们严格实行以下工程建设程序及要求:
一是严格执行“四制”,认真履行建设管理程序:x项目法人制:项目法人的组建由x县人民政府批准,内设技术组、质量组、安全组、信息组、财务后勤组;完善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内设机构职责、法人内部签订责任书。x工程招投标:工程通过招投标确定中标单位,参与投标的施工企业要求必须是水利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以上(含三级),工程最终竞标单位为x视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x工程委托有资质的x江河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理,同时工程开工前及时与各参建单位签订了合同。
二是加强质量管理:为了切实抓好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项目法人委托监理公司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理,项目法人内部成立质量组,明确了职责,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建立以项目经理负责的施工质检组,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检。工程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
三、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随着水库移民群众生活的好转,许多移民不在村庄居住,在县城或其它地方买房或租房居住,为水库移民人口的复核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xxxx我们将继续做好水库移民复核登记工作、做好xxxx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项目的的实施工作及大中型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工作,及时更新复核登记资料,确保下一的复核登记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篇:靖安县大中型水库移民2006—2010年后期扶持规划
靖安县大中型水库移民2006—2010年后期扶持规划 第一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范围、目标和依据
第一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17号文件精神,围绕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按照“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县、工业兴县、旅游兴县、林果富民”的发展道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工程建设、移民安臵与生态保护并重。继续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完善扶持方式,加大扶持力度,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促进库区经济发展、水库移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使水库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库区和移民安臵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确定扶持方式和扶持项目,要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听取移民所在村组(自然村)群众意见。
2、坚持解决温饱问题优先。区别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使用资金和安排项目,把解决移民温饱放在首位,兼顾解决移民生产生活突出问题,逐步提高移民生活水平。
3、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在国家的帮助和扶持下,动员移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加收入,解决温饱,摆脱贫困。
4、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既要考虑加快发展生产,又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移民安臵区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改善。
5、坚持维护移民安臵区社会稳定。在切实维护移民群众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和处理好相关群众的问题,促进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的顺利实施和移民安臵区的社会稳定。
第二节 规划依据
1、《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臵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
2、《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
3、《财政部关于印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暂行管理办法〉》(财综[2006]29号)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发农经[2006]1249号)
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切实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6]2500号)
6、经批准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文件。包括《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移民核定办法》;《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确定办法》。
7、调查资料:⑴移民村(组)移民群众的意愿和移民村(组)的意见;⑵移民村组的社会经济情况;⑶存在的主要问题。
8、其他有关移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资料
⑴《江西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江西省水利工程预算定额》、《江西省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宜春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宜春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站编);
⑵《靖安县“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靖安县新农村建设规划》; ⑶靖安县《关于推进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⑷《2005年靖安统计年鉴》。
第三节
一、规划范围
后期扶持范围为户籍在靖安县的大中型水库的农村移民。其中2006年6月30日前搬迁的水库移民为现状人口,省对2006年6月30日前搬迁的罗湾水库移民现状人口一次核定,不再调整。已列为扶持对象的移民在2006年7月1日以后死亡,转为非农业户口、繁衍人口中嫁出和入赘到非移民户的移民人口不再列入扶持范围。核减的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留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解决移民的突出问题。
本次规划范围为:资金直接发放的范围不能超出扶持人口;项目扶持的范围限于移民村(组)。
二、规划目标 ㈠规划水平年
1、现状水平年:2006年。规划范围和目标 指导思想
2、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10年,中长期为2026年。
㈡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移民的温饱问题,重点解决移民的口粮、危房、饮水等生计问题,库区和移民安臵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移民人均收入达到当地群众平均水平的60%以上。
2、中长期目标:到2026年,妥善处理移民遗留问题,库区和移民安臵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拓宽增收渠道,形成特色产业,基本做到“居有房,耕有田,生产有技能,致富多门路”,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移民安臵区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3、具体指标
⑴2010年、2026年移民人均纯收入水平: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32元,移民人均纯收入为1195元,移民人均纯收入为当地群众平均水平的42%。规划到201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64元,年均增长3.5%;2010年移民人均纯收入为1699元,年均增长7.3%;移民人纯收入为当地群众的60%。规划到2026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33元,年均增长3.5%;2026年移民人均纯收入5246元,年均增长7.3%;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地群众平均水平的90%。
⑵2010年、2026年项目扶持村组生产资源及基础设施规划指标:2006年规划现状年指标为人均耕地0.8亩,人均居住面积(危房除外)16.6平方米,道路通达率39%,自来水供水率22%,供电到户率91%,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47%,学龄儿童入学率96%。2010年规划水平年达到人均耕地0.9亩,人均居住面积(危房除外)20.5平方米,道路通达率50%,自来水供水率31%,供电到户率93.2%,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57%,学龄儿童入学率98%。2026年规划水平率达到人均耕地1.20亩,人均居住面积(危房除外)28.1平方米,道路通达率83%,自来水供水率59%,供电到户率99.8%,广播电视覆盖率86%,学龄儿童入学率99.9%。
第二章
第一节 核定办法的主要内容
一、核定办法制定与批准
2006年6月省直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分别制定《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以及《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核定登记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发改农经[2006]1485号)同意,在全省范围内执行。靖安县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试点前期工作情况制定了移民核定补充细则。
二、核定办法的具体内容
人口核定登记工作必须将中央核定给我省的移民后期扶持人数落实到具体村组(自然村)、移民户。能够核定到人的,一定要核定到人;实行直补到人的,必须核定到人。
核定登记的依据:本省水库根据水库设计文件和移民安臵规划核定原迁移民身份;外省水库迁赣移民根据搬迁时迁出地政府的有关文件、安臵地接收安臵移民的原始文件,或户口迁移证明等资料核定原迁移民身份。在此基础上,以2006年6月30日户籍为依据,核定农村现状移民人数。
核定登记对象:2006年6月30日户籍在我省的原迁农村移民及繁衍人口(含依法收养的人口)、娶入和入赘到移民户的非移民人口、嫁出和入赘到非移民户的原迁移民本人,以及上述人员中参军、入学的现役义务兵、接受国民教育的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均可列入扶持范围。
核定登记程序:移民人口登记采取由移民本人申请,经审核登记、张榜公示、移民个人与移民部门签章认可等程序。对拟列入扶持对象的移民,要以户为单位建档立卡,建立统一的登记表。登记内容包括人口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所属水库名称、搬迁时间等。移民户核定登记表要经移民户签章认可。无法核定到人的,要说明无法核定到人的原因,并以村组为单位登记造册,登记内容应包括村组名称、扶持人数、所属水库、搬迁时间等。移民村组核定登记表要经所在村组签章认可。核定登记成果由县级移民管理机构汇总造册,逐级上报,经省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列入扶持范围。
人口核定登记严格按照《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登记办法》进行操作。人口登记表必须附登记对象全部人员的户口复印件(含户别页)及原迁移民库区迁出地证明(由库区人民政府和县移民管理机构核印审定)。移民按户籍所在乡(镇)进行登记,不得跨乡(镇)登记,未上户口和非农户口坚决不予登记。罗湾、小湾、石马库区出县、出省移民到现户籍所在地乡(镇)村登记,外省迁赣移民到现户籍所在地乡(镇)村登记。登记表内容必须详实准确,不得涂改,已涂改表格一律作废,领表重填。原迁移民嫁出,在户籍所在乡(镇)单独予以登记,配偶和繁衍人口不予登记。移民户收养的子女,具有合法收养证明方可进行登记。过继到非移民户中的原迁移民,在户籍所在地仅对本人予以登记;繁衍人口过继至非移民户的不予以登记。
移民人口核定方法、结果 第二节 核定结果
一、核定的组织与实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2006年7月3日成立了靖安县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抽调了相关部门技术人员财政安排了工作经费,制定了实施方案。7月6日县政府召开了全县移民工作会议,对核定登记工作进行了部署。各乡镇均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乡(镇)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直和乡镇挑选了一批思想素质好、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组成移民核定登记工作组,深入库区和安臵区开展工作。7月中旬,县移民办组织对工作组及各乡镇移民管理机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每个乡镇制定了移民后期扶持具体实施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理工作预案。7月15日起,试点登记工作全面铺开。
二、核定结果
经过核定,我县有27个库区的水库移民(未含三峡移民),即靖安县罗湾、小湾、石马库区,江西省柘林、水栏关、仰山、云山、盘溪、上游库区,浙江省两江、巧英、门溪库区,湖南省水府庙、白马、洋潭、桃林、柘溪、鱼形山、梓山村、克上冲、黄材、刘家坪、双板桥、杨家台库区,贵州省洪家渡库区、河南省鲇鱼山库区,安徽省花凉亭库区水库移民。
宜春市核定靖安县水库移民现状人口数为15413人(未含三峡移民),其中核定到人数为9427人,无法核定到人数为5986人。移民人口核定的结果详见移民花名册及表2.1。
第三章 水库以及移民安臵基本情况
第一节 ㈠罗湾水库
1、水库概况
江西省罗湾水力发电厂位于靖安县西北部,水库主要在罗湾乡境内,局部涉淹噪都镇,发电尾水影响高湖镇山口村岭下。厂部在高湖镇山口村岭下铁门堑脚下,距靖安县城25公里。附近有村名罗湾里,因以作厂名。1969年,由江西省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经原水利电力部批准动工兴建,中途一度停建,1981年全部工程竣工,交付罗湾水力发电厂(隶属江西省电力总公司)。罗湾水库拦河坝建于北河(北潦北支)罗湾峡谷入口处,控制流域面积162平方公里,坝顶长181.3米,坝高372.2米,为混凝土垂力式溢流坝结构。河床部份设有4孔溢洪道,由弧形闸门控制。水库面积达4.68平方公里,最低水位350米,最高水位360米,库容量为7700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5942万元。
2、工程效益
罗湾水力发电厂是潦河梯级开发中最上游的一级,系南北两河跨流域开发引水式发电厂,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效能。电厂原装机3台,每台为6000千瓦,总装机容量为1800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920万度,2001年经增容装机容量为21000千瓦,年发电量6500万度。变电站为户外式,装有两台升压变压器。高压输电线分两个回路,一回路为110千伏,送南昌梅岭变电站以供南昌市工农业生产用电;一回路为35千伏,备靖安县接入使用。电厂发电水尾可以改善或扩大灌溉靖安、安义两县10.8万亩农田。罗湾水库的建成,使下游的农田灌溉用水得到充分保证,大大减少了下游的灾害损失,对促进靖安经济的发展,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产生了显著效益。
㈡“两江”库区
1、水库概况
新安江、富春江水库移民简称“两江”移民,水库概况如下:
⑴新安江水电站位于钱塘江支流新安江上,浙江省建德县境内,是由中国自己设计、施工、自制设备,自行安装的第一座大型水电工程。由上海勘测设计院设计,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施工。工程于1957年4月开工,1960年4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78年最后一台机组投运。大坝为混凝土宽缝隙重力坝,最大坝高105米,坝顶长465.4米。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0480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108米,正常水位下水库面积58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220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02.7亿立方米,死库容75.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47.3亿立方米,为多年调节水库。电站最大水头84.3米,设计水头73米,最小水头57.8米。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586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176万立方米。工程开工到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仅3年。工程实际造价3.92亿元(静态),单位千瓦造价591.7元。
⑵富春江水电站位于浙江桐庐富春江上游,坝址在七里垅峡口故又称七里垅水电站.上距新安东水电站约606公里,下距杭州市110公里.水库为河道型水库,水深达16--18米,主坝坝形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47.7米,坝顶长度554.4米,坝基岩石为流纹斑岩,坝体工程量65万立方米,主要泄洪方式为坝顶溢流,河库式厂房,水库总库容9.2 水库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亿立方米。工程由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承建,1958年开工,1962年停工缓建,1965年10月复工,1968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77年建成。
2、工程效益
新安江、富春江两座电站的建成,大大缓解了华东电网的电力不足,提高了华东电网的供电保证率,“两江”下游的灌溉用水有了保证,杭州等大城市的防洪标准有了很大的提高,下游的航运条件有了明显改观,促进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了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⑴新安江水库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电站装机容量66.25万千瓦,保证出力17.8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8.6亿度,以220KV和110KV高压输电线路各4回接入华东电网,是华东电力系统主要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电源。至1999年底,累计发电430.21亿度,总产值达27.05亿元,为电站总造价3.92亿元的6.9倍。工程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的遇洪水样核。遭遇二十年至千年一遇洪水的情况下,经水库调节可以削减洪峰流量22%~28%,免除或减轻下游建德、桐庐、富阳等城镇和30万亩农田的洪水灾害。1960~1988年已拦蓄大于10000立方米/秒的洪水11次,减轻直接经济损失1.1亿以上。水库上游形成110公里的深水航道,轮船可由大坝直航安徽歙县。下游增加枯水期流量,航道得到改善。水库形成“千岛之湖”成为驰名的旅游胜地。
⑵富春江水库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养殖、旅游等功能。电站控制流域面积313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00秒立米,设计洪水流量23100秒立米,增加灌溉面积6万亩,装机容量29.72万千瓦,保证出力4.4万千瓦,年发电量9.23亿度,富春江水电站提供电量输入华东电网,承担着华东电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的重要任务。水库建成后,改善了航运条件,船舶通行能力为100至300吨级船舶,年过坝量80.5万吨。同时还能削弱洪峰,减轻下游淹没损失。该工程结合库区的地形特点,采用围堤防护,减少库区淹没及人口迁移,为解决水库移民问题,找到了一条可行措施。
㈢石马水库
水库概况
石马水库地处靖安县城西南香田乡石马村,以所在地片命名,水库距县城5KM,位于潦河支流石马水,流域位臵东经11516~11519北纬2852。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18KM,水库总库容为1278万m,设计正常水位为93.27m,设计灌溉面积为1.14万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石马水库大坝于1958年9月开工,1960年4月竣工。设计为均质土地坝,坝顶高程为97.58m,坝顶长度为153.5m,顶宽5.9m,最大坝高为23m。石马水库建设正处国家大兴水利时期,动员了广大社员投工投劳,采取类似民兵组织的形式,最多上工劳力2800人,共计劳动日20万个,全部土石方14.5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24.56万元(当时价)。以后历年加固维修。1985年封堵输水涵管,同时新建输水隧洞一座,输水隧洞位于大坝右岸,长156.6m,进口底板高程为76.00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形式为圆形,直径1.8m;溢洪道一座,距大坝左岸660m,为开敞式,进口底板高程为93.27m,底宽25.5m。
㈣小湾水库
1、水库概况
小湾水库位于修水水系北潦北支,座落在靖安县宝峰镇境内,距宝峰集镇2公里,距靖安县城25公里。1987年由江西省计划委员会批准,1988年12月30日动工兴建,1994年12月工程全部竣工,交付小湾水电厂使用。小湾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34平方公里,坝顶长149.9米,坝高40.65米,为桨砌块石空腹臵拱填渣重力坝。溢流坝段有5孔溢洪道,由弧形闸门控制。水库面积达3.05平方公里,死水位102米,最高水位121.15米,库容量为4770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3060万元。
2、工程效益
小湾水库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工程。小湾电厂装机2台,每台为3000千瓦,总装机容量为600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959万度,电厂所发电能经一回35千伏线路送至靖安县变电站。电厂发电尾水可以改善或扩大灌溉靖安、安义、奉新三县5.94万亩农田。小湾水库的建成,使下游的农田灌溉用水得到充分保证,同时,汛期水库有58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可大大减轻下游的灾害损失,对促进靖安经济的发展,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产生了显著效益。
第二节 水库淹没和移民搬迁安臵基本情况 ㈠罗湾水库
1、水库淹没影响主要指标。为兴建罗湾水库,靖安县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特别是罗湾、噪都、高湖等乡镇遭受了重大经济损失。全县涉淹行政村7个,淹没耕地4216亩,淹设房屋3274间约57390平方米(当时计价131万元),淹没林区公路7条34公里,桥涵38座、水电站5座、各种线路360公里,搬迁移民806户2778人。同时,o/o/o/
23由于大坝截流和北水南调,使得罗湾水库电站大坝下游四个乡镇的5.94万亩水田严重脱水。
2、水库移民搬迁安臵实施情况。罗湾移民于1969年8月动迁,工程中途曾一度停工,第一批政府组织的统一移民于1978年11月结束,水库在1978年11月开始蓄水。罗湾水库移民为本县农业安臵方式,当时搬迁移民2778人,为安臵移民、安臵地人民政府先后征用水田1164.61亩、旱地250.09亩、经济林725亩;建设房屋25472平方米,大多数为干打垒的土坯房;修建道路18公里,架设供电线路2公里。
3、移民安臵补偿投资情况。当时政府制定了罗湾移民统一安臵规划,安臵移民806户2778人。罗湾水库移民人均补偿标准很低,人均移民费200元,户均补偿费200元(即灶头费200元),移民个人安臵资金共计71.68万元,交通供电设施投入15.12万元,移民搬迁安臵费总计86.8万元。
㈡“两江”库区
1、水库淹没影响主要指标。
为兴建新安江、富春江水库,淳安、建德等地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淹没了淳安、遂安两个古老县城等1443个村镇,淹没耕地344846亩,淹没的国营、公私合营、合作企业255家。仅安徽歙县淹没面积70平方公里,淹没耕地1.47,房屋2.84万间、78.07万平方米,公路和乡村大道171公里,桥梁81座,码头72座。
2、水库移民搬迁安臵实施情况。
新安江、富春江水库移民时期,我们国家遭受了严重的3年自然灾害,特别是受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严重干扰和影响。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工程,轻移民”的错误倾向,在移民安臵中违反客观经济规律,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进行移民搬迁,有的甚至采取极端作法,移民搬迁安臵安臵简单粗糙,遗留问题较多。1957年至1960年,国家在建设新安江水库期间,动迁移民30.6万人,其中后靠安臵7.9万人,远迁安臵22.7万人(安臵在浙江省12万人、江西省10.7万人),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移民安臵措施,移民迁移后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原因,移民投新靠友,自找门路的二次搬迁人数量较多,移民甚至有多次搬迁的,耗尽了财力、物力。
富春江水库移民规划于1965年制订,1969年1月进行动迁,至当年年底基本完成移民外迁和就近靠安任务。建德县境内共有移民7207户41075人,其中迁移吴兴县农村安臵1127户5665人;长兴县农村安臵1562户8103人;迁江西省资溪、永修、武宁三县农村安臵2947户15438人;在建德县就近后靠安臵1514户11613人;投亲靠友57户256人。此外桐庐县境内就地安臵移民258户1570人,兰溪县境内就地安臵移民204户1112人。富春江水库共移民43757人。
1957年至1986年,有2690名两江移民迁入靖安落户,迁入的途径:一是1957年建库时直接从建德、淳安等县迁入;二是建库时安臵在浙江省吴兴县、长兴县等地再转迁靖安;三是建库时迁入武宁、修水、永修等县,由于当地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差再转迁入靖。
3、移民安臵补偿投资情况。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全国进入了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阶段。这个时期,全国加快了大江大河治理和水电开发的步伐,新安江、富春江等水库等大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相继上马建设。这是建国以来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最多,移民数量最多的时期。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移民安臵规划。即使有规划也无法执行,把移民安臵只看成是简单地搬家而已。在移民安臵区,土地、山场等资源匮乏,安臵环境容量严重不足。当时给予移民的经济补偿普遍偏低,20世纪60年代农村移民人均补偿经费一般在300~500元。这个时期移民安臵和经济补偿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进行简单安臵,加之经济补偿低,环境容量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差等多项原因,不能满足移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给移民生产、生活遗留下很多问题。富春江水库移民迁移安臵标准人均只有500元,安臵移民的土地是通过划拨和调剂等手续段,基本上未进行土地补偿。
㈢石马水库
1、水库淹没和移民安臵基本情况。石马水库建库内淹没总土地1350亩,其中耕地798亩。淹没时迁移民总户132户542人,淹没房屋350余间,人均移民费65元,全部移民就近安臵和后靠安臵。
2、移民生产生产现状。多年来,在县乡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移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移民的生产条件也得到较大改善。但由于当地政府财力非常紧张,扶持资金有限,加上历史原因等多方面因素,目前石马水库移民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当地群众相比有较大差距,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调查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移民生活贫困问题还很突出。大部分移民分布在偏僻山区,水库回水区,交通极为不便,生产资料短缺,各种基础设施不配套,增收渠道不畅。水库移民的人均收入不及当地群众的二分之一,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的移民占移民总数的70%,仍有200多移民生活的温饱线以下。二是移民安臵区基础设施滞后。“四大难”问题在移民安臵区还普遍存在。
1、用水难。由于地势高,很多移民只能饮用不卫生的水库水、河水或山泉水,大部分移民生活用 水得不到保障,人畜饮水困难的占两库区移民的40%。
2、行路难。移民安臵区大多地处偏僻,目前仍有3个移民村组没有通机耕道,有的虽有简易公路,但路况极差。
3、就读难。移民安臵区教学点少,教学质量难保证,移民子女就读条件差,平均上学距离达4公里,适龄儿童失学有18人,失学率达6%。
4、就医难。移民安臵区医疗网点少,多个移民村没有建立村级卫生所,就医很不方便,移民患病要跑很远的山路才能就医。三是移民主要生产资料短缺。移民安臵时,所得耕地数量少,质量差,且多是山坡田,望天田和冷浆田,粮食自给水平低。由于生产资料的严重不足,再加上交通、通信等客观因素影响,移民安臵区的生产发展缺乏后劲。四是移民居住条件差。由于移民搬迁时补偿标准低,所建住房面积少,质量不高,许多移民“三代同堂”,人均住房面积只有13平方米,且经过多年的风蚀雨淋,目前已有部分成为危房。
㈣小湾水库
1、水库淹没影响主要指标。为兴建小湾水库,宝峰镇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遭受了重大经济损失。全镇涉淹行政村3个,淹没耕地758.6亩,淹没林地716.95亩,淹没房屋486间30057.1平方米,淹没林区公路1条2.15公里,桥涵2座、各种线路30公里,搬迁移民148户740人。
2、水库移民搬迁安臵实施情况。小湾移民于1989年初动迁,1992年5月移民搬迁全部结束,水库在1992年3月开始蓄水。小湾水库移民为本县就地拨高安臵方式,当时搬迁移民740人。当时受淹的3个村10个村民小组,只有4个村民小组有少量耕地,其余6个村民小组的移民无耕地。同时,安臵地人民政府先后安排林地60亩,用于移民建新房410间,大多数为砖木结构和干打垒的房屋;修建道路7.06公里,架设供电通讯线路16公里。县镇安排了23名移民在小湾电厂工作,移民安臵人多地少矛盾特别突出,2000年后移民多自谋出路从事旅游等第三产业。
3、移民安臵补偿投资情况。当时政府制定了小湾移民统一安臵规划,安臵移民148户740人。小湾水库移民人均补偿标准很低,人均移民费2155.1元,户均补偿费10775.6元,移民个人安臵资金共计82.49万元,交通供电通讯设施投入152.95万元,移民搬迁安臵费总计76.99万元。
第三节 移民工作历史回顾
1、搬迁后移民扶持资金投入情况。
㈠罗湾库区移民搬迁后,由于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从1988年开始,国家开始对我县罗湾库区移民遗留问题进行处理,安排维护基金。1990年开始安排移民生产建设资金。到2005年止,国家、地方和其他部门对罗湾移民安臵区共投入1546.04万元。按照先生存在后发展的原则重点扶持移民贫困村组,安排了基础设施及种养业和乡镇企业项目,缓解了部分移民急需解决的困难。㈡“两江”库区移民搬迁后,由于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从1991年开始,国家开始对我县两江库区移民进行扶持。到2005年止,国家对两江移民安臵区累计投放库区建设基金784.9万元,解决移民生产、生活上急需解决的遗留问题。由于移民分散居住、生活条件相结恶劣,扶持工作只能就问题的轻重缓急重点安排部分移民贫困村组的基础设施项目及少量的种养业和加工业等生产开发项目。㈢石马水库:石马水库是于1958年兴建,以灌溉为主的水库,当时移民补偿标准较低。因石马水库未列入中央直属水库,移民安臵以来国家未进行过后期扶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实行了“林果富民”发展战略,积极拓展靖安“中国椪柑之乡”品牌效应,广泛调动移民种植椪柑积极性,并在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方面,对移民给予大力扶助。同时,积极鼓励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猪—沼—果”的生态模式。据统计,几年来县、乡两级财政仅补贴给移民建沼气池经费5.5万余元,培训移民达800人,还投入8.5万元打水井、修水渠,解决200多人移民饮水困难。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修建水泥道路3.2公里,桥涵3座。2003年,该库移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00多元。㈣小湾水库: 搬迁后,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十分恶劣,由于小湾水库未列入中央直属水库,国家未安排移民扶持建设资金。为妥善处理移民遗留问题,2005年止,地方和其他部门对小湾移民安臵区共投入318.52万元。按照先生存在后发展的原则重点扶持移民贫困村组,安排了基础设施及种养业和二、三产业项目,缓解了部分移民急需解决的困难。
2、移民扶持以来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效果。
㈠罗湾库区:
一、基础设施方面,主要解决移民五难:①安排人畜饮水45.9万元,21处项目,1651名移民受益;②地方交通199.8万元,38条路,17座桥涵,74.6公里;③生产、生活用电97.91万元,8个变电台区,14条输电线路,41.5公里;④农田水利101万元,山塘水库13座,提灌堰渠31处,增加灌溉面积1080亩;⑤校舍修建、危房处理60.96万元,3380平方米;⑥修建小湾水库一座,资金600万元,解决罗湾水库大坝下游5.94万亩农田严重脱水的问题。
二、生产开发方面:主要扶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和开发土地。①种植业投入257.2万元,开发粮食作物9810亩、经济作物182亩、用材林2850亩、果树1290亩。②养殖业投入93.75万元、扶持养鱼5700亩、畜禽8.3万头(羽)。
三、乡镇企业方面投资119.7万元,受益移民317人。通过多年的努力,移民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180元增加到1195元,人均耕地从0.3亩增到0.6亩,人均口粮从原来的316斤增到650斤。㈡“两江”库区:经过国家15年扶持,两江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部分移民安臵区“五大难”问题有所缓解,移民收入有了一定增加。
一、基础设施方面,主要解决移民五难: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解决了“五大难”问题。①安排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资金48.5万元,兴建饮水井、机井25处,受益移民1544人;②安排地方交通建设资金267.5万元,修建简易公路77条、152.2公里,桥涵151座,改善了部份安臵区的交通条件;③安排移民生产、生活用电建设资金32.2万元,安装变压器5台,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8条、25公里,受益移民达1060人;④安排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87.1万元,修建水库26座、水渠18.8公里,增加灌溉面积2220亩,提高了灌溉用水保证率,农业单产有了一定的增加;⑤安排文教卫生建设资金49万元,修建校舍42间、2239平方米,解决了部分移民上学难的问题。
二、生产开发方面:主要扶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和开发土地。①安排种植业生产扶持资金155.4万元、种植粮食作物150亩,经济作物3211亩,栽种和抚育果树2287亩,用材林38亩;②安排养殖业生产扶持资金32.9万元,养鱼150亩、大牲畜90头、家畜135头;③安排加工业生产扶持资金12.3万元,扶持兴办农副产品加工项目9个。这些项目的实施,为部分移民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㈢小湾库区:㈠基础设施方面,主要解决移民四难:①安排人畜饮水2万元,1处项目,216名移民受益;②地方交通135万元,1条路,1座桥涵,7.06公里;③生产、生活用电119.92万元,一是从1994年开始,小湾电厂按发电量(2厘/度)提取生产基金返还给库区移民,用于移民购买口粮;㈡是每年安排30万度按上网电价优惠给移民生产生活用电。④校舍修建、危房处理3 万元,1320平方米。
二、生产开发方面:主要扶持移民开发小湾水库水面。一是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客商承包小湾水库水面经营权,移民受益;二是扶持移民投股经营水库,进行综合养殖,增加移民收入。
三、二三产业方面投资58.6万元,受益移民697人。主要扶持移民搞旅游,地方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景区交通,通讯设施,鼓励库区移民投股或从事旅游业。通过多年的努力,移民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780元增加到1195元,人均口粮从原来的316斤增到650斤。
3、水库移民工作的经验教训。
27个库区移民人均补偿很低,移民损失巨大,元气大伤,重建家园的能力十分脆弱。移民后靠就地安臵比例较大,造成生产资料十分紧张。在人多地少突出地区,造成移民二次搬迁,甚至有的是多次搬迁,耗尽了移民的财力物力。由于安臵环境恶劣,生产生活配套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很多移民至今尚在温饱线上徘徊,移民区遗留问题较多。由于移民安臵中,未对调出土地的原信农民进行经济补偿,无偿挤占了原住农民的生存空间,影响了移民与原住农民的和谐相处。移民扶持标准偏低,满足不了实际工作需要。着重项目扶持,移民个人直接受益不够。项目实施管理不够健全、透明,项目实施质量参差不齐,项目产生的效益不够明显。移民文化科技水平较低,自我造血功能较差。扶持方式单一,科技文化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够,移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严重滞后。
第四章 水库移民生产、生活现状及后期扶持意愿调查
第一节
一、调查主体
乡镇人民政府是移民后期扶持的工作主体,同样也是水库移民生产、生活现状及后期扶持意愿调查的工作主体。
二、调查组织方式
各乡镇对每个移民村均成立调查小组,由乡、村抽调人员组成,各乡镇移民管理机构按照县移民调查培训班的培训内容对本乡镇调查小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调查指导协调。
三、调查方法
调查采取收集资料、实地访谈、问卷和样本调查方式进行。库区和安臵区以村为单位,水库受益区以涉及到的县、乡为单位收集资料,样本调查数量,按总数的5%抽取样本。
四、调查过程
调查计划为先成立调查小组、分级培训、收集资料、进村入组上户调查。
调查实施过程是分村成立调查小组,调查小组为蹲村的乡镇副科级领导任组长,乡镇村组干部为成员,组织调查小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收集统计、林权改革、农业土地承包等方面的资料,入户宣传解释调查。
五、调查成果整理
调查表格根据统计口径,林权改革分山到户情况及新一轮土地承包发证情况等进行调查填写,然后分组统计汇总上报,调查资料翔实准确,真实可靠,得到移民户的认可,能够反映移民区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移民的基本状况
一、移民现状人口及分布情况
通过本次移民人口核定登记工作,核定27个库区移民现状人口为15413人,其中核定到人数为9427人,无法 调查组织和调查方案 核定人数为5986人。移民分布在全县11个乡镇80个村(场)497个组(自然村)。
27个库区移民核定到人数为9427人,其中罗湾乡3681人,噪都镇495人,高湖镇1066人,双溪镇866人,雷公尖乡157人,仁首镇178人,宝峰镇712人,水口乡545人,香田乡1524人,中源乡34人,三爪仑乡169人。
27个库区移民无法核定到人数5986人,其中罗湾乡1504人,噪都镇628人,高湖镇297人,双溪镇688人,雷公尖乡472人,仁首镇45人,宝峰镇283人,水口乡489人,香田乡1038人,中源乡463人,三爪仑乡79人。
二、移民拥有的土地资源状况
库区移民耕地少、质量差,人均耕地只有0.8亩,比全县人均耕地少0.6亩。划拨给移民的耕地大多数是当地农民不愿种的冷浆田、深脚田、山垅田和当地农民不要的田,山地较为匮乏,少数移民甚至连墓地都没有。
三、移民安臵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靖安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雨量1653毫米,无霜期271天,森林覆盖率83%。罗湾移民93%分布在山区乡镇,移民安臵区山高水冷,影响农业生产的灾害性气候有春寒、洪涝、干旱、寒露风等,双季水稻无法栽种,农作物产量较低。靖安县为山区农业县,工矿企业不多,境内基本无“三废”污染。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移民户调查表统计的移民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水库移民总量上不多,但分布区域分散,交通状况十分落实,扶持难度较大,移民要求解决行路难呼声很高。移民人均耕地数量少、质量差,农田水利设施十分薄弱,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现象严重,移民要求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愿望十分迫切。移民安臵区农业生产气候土壤条件不尽人意,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寻找适合山区特点种养,扩大移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各级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水库移民基本状况见附表4.1 第三节 移民村组的社会经济、资源与基础设施状况
一、移民村组人口情况
水库移民分布在11个乡镇80个村(场)497个组,移民村组总人口为52457人,移民人口15413人,移民人口占移民村组总人口的29.38%。2005年移民村组人均纯收入为2832元,构成为工资性纯收入1335.1元,家庭经营纯收入1434.5元,财产性纯收入2.6元,转移性纯收入59.8元。移民人均纯收入为1195元,占移民村组收入水平的42%(罗湾乡为省定贫困乡)。
二、主要资源占有状况
根据移民村组情况调查,移民村组人均耕地0.8亩,人均山地2.3亩,移民村组山林耕地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山林耕地耕作是传统方式,粗放式管理,结构调整滞后,开发投入较少,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移民土地资源是所在村组平均水平的90%,需要加大开发投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靖安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小县。单一农耕作业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低下,移民安臵区医疗卫生点、学校稀少。交通十分不便,基础设施薄弱,二、三产业严重落后,移民脱贫再返贫困问题突出。一是移民耕地少、质量差、产量低,今后要重点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改造中低产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作好山地开发文章,拓展移民生存发展空间。
二、移民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移民出行运输困难,道路通达数仅39%,且路况较差;饮水困难,多是担水,有的缺水,有的用毛竹接引山沟水,饮水卫生不达标;移民区学校稀少,且多为非完全小学,教学设施危旧残缺不全,不利于移民后代素质提高;就医点稀少,设施简陋,医务水平低下,无法满足移民就医就诊需求;山区移民大多居住干打垒的简陋土坯房(建材运输困难、成本高、只能就地取材),住房面积小,危房比例较高,抗灾能力差;移民区供电到户率仅91%,少数边远居民点尚未通电,近半数村组不通三相动力电,造成移民电力灌溉、机米、加工业等生产生活困难。当前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是行路难、饮水难、农业有效灌溉难、住房难问题,通过上级扶助、地方配套和移民自力更生,解决上述困难。
水库移民村组基本状况详见附表4.2 第四节 移民意愿和村组意愿分析
一、移民意愿分析
通过调查统计移民意愿较为统一,要求扶持资金直接发放的比例占61.16%。绝大多数移民认为移民的后期扶持资金是国家对移民及其后代做出牺牲的一种补偿,扶持资金是移民个人的钱,移民个人的钱应由自己做主使用,移民的事情由自己做主去做。移民意愿分析表详见附表4.3。
二、村组对解决移民突出问题的意见
移民村级组普遍认为新时期移民后期扶持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水库移民收入的惠农政策。但是同时认为,移民安臵区“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住房难”等问题客观存在,现金直补后这些问题更难解决,希望国家继续从其他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项目扶持力度,解决库区和移民安臵区“七难”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
第五章 后期扶持方式的确定
第一节 后期扶持方式确定方法
一、工作主体
县级人民政府是移民工作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对本辖区的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负总责。乡镇人民政府是移民后期扶持的工作主体,即是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确定的工作主体。
二、征求意见的范围及方式
共征求497个移民村组移民意见及部分原住农民意见,征求意见方式为采取问卷调查、召开移民代表座谈会的形式,并作好座谈记录和移民签名。
三、确定的程序
通过张贴8月30日江西日报登载的《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黑板报、专栏等形式,在让移民全面了解、正确理解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召开移民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听取移民村组群众意见后,以移民村组为单位确定扶持方式。乡镇人民政府对移民村组提出的扶持方式进行初步认定汇总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四、确定的原则和方式
确定的原则:坚持统一政策、分类指导;坚持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听取移民村群众意见;坚持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维护库区和移民安臵区的稳定。
确定的方式:采取扶持方式调查表填写,召开移民代表座谈会、移民村组群众座谈会,听取移民群众和原住农民意见,以村组为单元确定扶持方式,乡镇政府对扶持方式初步认定,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节 后期扶持确定的过程及结果
一、确定的过程
明确“一个尽、两个可以”的扶持原则,成立后期扶持方式确定小组,方式确定业务培训,移民村组扶持政策宣传、入户问卷调查,召开移民代表座谈会,召开原住农民座谈会,根据移民群众意见以村组为单位确定扶持方式,填报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确定表,乡镇人民政府对扶持方式初步认定汇总,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二、扶持方式确定的结果
27个库区移民核定到人数为9427人,扶持方式确定的结果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直接发放给移民个人。27个库区水库移民无法核定到人人数为5986人,扶持方式确定的结果为项目扶持。移民分布在80个村(场)497个组,现金直补方式的有313个村小组,占移民村小组总数的63%,项目扶持方式的有19个村小组,占移民村小组总数的4%。现金直补与项目扶持方式相结合的有165个村民小组,占移民村小组总数的33%。
扶持方式确定的结果详见表5.1
三、采取的扶持方式对突出问题解决的相关分析
对9427名核定到人的移民采取直补发放到人的扶持方式,用于移民生产生活补助,可以使移民直接受益,并且减少了中间环节,达到帮助移民解决温饱问题,提高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的目的,从而促进移民家庭经济的发展。
对5986名无法核定到人的移民采取项目扶持的方式,可以统筹解决移民村组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移民和安臵区群众共同受益,从而促进了库区和移民安臵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 扶持方式确定的监督及保障
一、扶持方式确定的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赣府发[2006]21号)等政策,在对移民扶持对象核定登记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确定办法》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全面分析当地移民安臵实际情况,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和听取移民村组群众意见,确定合适的后期扶持方式。
二、扶持方式确定的监督措施
抽查移民调查问卷,移民群众代表座谈会会议记录,按照5%的比例进村入户上门核对,以移民村组为单位确定扶持方式,填写扶持方式确定表,移民群众代表签名,村委会核章;县移民办审核盖章;县人民政府审批盖章。
第六章
第一节 资金直接发放的移民户的基本资料
一、移民户基本资料信息的建立
资金直接发放规划 根据移民人口核定登记成果,以移民村组为单位,列出扶持人数,扶持对象的个人信息资料。详见水库移民花名册。
二、资料信息的管理
移民人口核定登记完成后,县移民办协同有关部门以移民户为单位建立移民直补帐号。人口核定登记表以水库为单位,装订成册,并附移民身份证明,归档保存。同时将移民人口信息输入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管理系统。
已列为扶持对象的移民在2006年7月1日以后死亡、转为非农业户口、繁衍人口中嫁出和入赘到非移民户的人口不再列为扶持范围。核减的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留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解决移民的突出问题。县移民办及时更新移民资料信息。
第二节 资金发放依据与程序
一、依据
1、《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
2、《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发[2006]21号);
3、《江西省财政厅关于下发〈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赣财企[2006]110号)
二、程序
1、省市按原迁移民人数核定水库移民现状人口指标数。
2、宣传发动、业务培训、移民申请、进村入户登记。
3、登记人口在登记的村民小组、行政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各级核实认定登记扶持对象,编制资金直接发放规划,据省批准规划发放扶持资金。
二、发放时间、标准、方式
靖安县为江西省后期扶持政策试点县,9427名移民实行现金直补,规划在2007年2月前将第一批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到移民手中。发放标准为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自2006年7月1日起扶持20年。发放的方式是建立移民档案,设立帐户,及时足额发放后期扶持资金。
第三节 资金发放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的分析
一、对移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采取现金直补到人的方式,可以使移民直接受益,且中间操作环节少。资金发放用于移民生产生活补助,可以帮助移民解决温饱问题,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从而促进移民家庭经济的发展,移民十分满意。
二、其它相关影响分析
此种方式使得移民村组原住农民心中存在失落感,觉得自己做出了牺牲,未得到补偿和扶持。由于扶持资金直补到人,项目资金势必减少,库区和移民安臵区的基础设施现状较难得到改善。
第四节 发放的监督管理措施
一、发放管理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监督;
2、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财会人员;
3、建立移民档案,及时核对移民发放资金的帐册和帐户。
4、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严禁挤占、截留和挪用。
二、监督参与机构及监督制度
各级财政、审计和移民管理机构按职责分工,加强对后期扶持资金拨付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不定期对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以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和合理使用。
对将资金直接发放给移民个人的,要按照《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和《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发放办法》的要求,为每个移民开设银行帐户,按照发放名册,每季度发放一次。
第七章 项目扶持规划
第一节 突出问题及移民对解决问题的意见
一、基础设施突出问题
基础设施突出问题体现“七难”上即行路难、灌溉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住房难。
二、移民对解决突出问题的意见
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仍比较困难,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缓慢,移民安臵区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的“七难”问题。希望通过自力更生和政府加大后期项目扶持力度,逐步解决“七难”问题,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现状,改善移民生产 生活条件,促进水库移民增收,使水库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早日达到当地农村平均生活水平。
三、村组对解决突出问题的意见
通过政府对移民安臵区项目扶持,可以统筹解决移民村组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移民和安臵区群众共同受益,可以消除移民村原住农民的攀比,可以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库区和移民安臵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确定扶持项目的原则和方法
一、确定扶持项目的原则
坚持尊重移民意愿的原则,坚持“先生存、后发展”的原则,坚持对大多数移民生产生活影响大的项目优先的原则,坚持规划项目移民直接受益的原则,坚持不安排经营性项目的原则。
二、项目确定方法
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移民和原住农民的意见,根据绝大多数移民的意愿,按“先生存,后发展”的原则,分轻重缓急具体列出本村组(自然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和对移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根据本村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划项目的安排。
第三节 项目规划
一、项目提出
按照扶持项目确定的原则和办法,以移民村组为单位提出扶持项目,公示后填写后期扶持项目确定表,移民村组移民、原住农民、村民小组、村委会签署意见,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初步认定,县移民办审核认定。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村组提出的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条件、主要工作量、投资估算、进度安排、效益分析、环境保护、风险评估、建设主体、运行管理等方面内容。投资规模超过50万的项目,必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规划成果
本此规划共安排项目220个,规划投资1616.22万元,受益人口77049人次,其中受益移民18611人次。基础设施规划以村组为规划的基本单元,具体详见表7.1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表。第四节 项目效果分析
一、基础设施改善的具体指标
1、农田水利:投入343.08万元,修建水库2座、堰坝堤闸6处、灌渠19.43千米,浆砌石河堤15064立方米、提灌3处,增加有效灌溉面积5856亩,保护粮田2792亩,受益移民3951人次。
2、人畜饮水:投入105.02万元,修建水池67只,铺设主管52510米,受益移民1209人次。
3、生产道路:投入975.8万元,硬化村组道路45.2千米,修建砂石村组道路39.1千米、桥涵12座,受益移民10049人次。
4、农村沼气:投入7.2万元,修建沼气72只,受益移民429人次。
5、生产供电:投入25.27万元,架设供电线路5.4千米,受益移民294人次。
6、医疗卫生:投入41万元,建卫生所4所,建筑面积790平方米,受益移民1450人次。
7、教育:投入118.55万元,建设学校4所,建筑面积2003.5平方米,受益移民1229人次.二、对移民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移民人畜饮水、农田水利、交通供电、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移民土地旱涝保收面积提高,基本解决了移民吃饭的问题,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人均耕地达0.9亩,人均居住面积(危房除外)20.5平方米,道路通达率50%,自来水供水率31%,供电到户率93.2%,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57%,学龄儿童入学率98%,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改观。
第五节 项目实施措施管理
一、项目实施管理制度
1、做好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对每个项目进行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工程概算,做好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编制相应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制订相应的项目申报和审批制度。
2、加强计划管理,明确规定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不能随意变更,并建立相应的制度。
3、加强项目实施管理,计划项目要落实项目承包人和项目法人责任制,签订项目责任书(或合同),健全项目档案管理制度。
4、严格执行《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项目扶持管理办法》,直接将扶持资金拨付到移民村组(自然村),由移民村组(自然村)组织项目实施。
5、充分发挥乡镇移民管理机构的作用,依靠乡镇人民政府检查、协调、监督、指导好移民扶持项目的实施。
6、严格项目验收制,确保项目能按时、按质、按量建成,确保移民真正受益。
二、监督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计划,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坚持项目跟着移民村组(自然村)走。
2、按照项目进度分批拨款,杜绝假项目套取专项资金事件发生。
3、建立严格的工程项目结算制度,组织好基础设施项目的财务结算,确保专款专用,杜绝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
4、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对项目建设、资金运行定期巡视调度,督促指导,监督审计,确保项目资金正常运转,确保计划项目顺利完成。
第八章 投资规模以及资金平衡方案
一、资金规模
本次规划为限额规划
国家扶持投资规模:600元/人×15413人=924.78万元 规划投资总规模:投资规模×扶持年限4.5年=4161.51万元 各移民村组扶持资金规模详见表8.1
二、详见表8.2。
三、资金计划
第九章
第一节 制度保障措施
1、《靖安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细则》
2、《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核定登记办法》
3、《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确定办法》
4、《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发放办法》
5、《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项目扶持管理办法》
6、《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 第二节 组织保障措施
1、移民工作实行属地管理。靖安县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是靖安县移民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具体负责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组织实施,靖安县老建移民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已经单列为正科级事业单位,解决了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纳入了同级财政预算。
2、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主要责任在县,县级人民政府是移民工作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负责移民后期扶持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对本辖内的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负总责。乡镇人民政府是移民后期扶持的工作主体,按照县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各级组织更加强对移民的科技培训,提高移民素质和致富本领。在国家扶持下,积极引导移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解决好生存与发展问题。
3、积极开展县、乡两级移民管理机构人员和移民村组干部的培训,每年定期培训4期,让移民干部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新时期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工作方法。
第三节 稳定工作措施
1、保障稳定是检验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成败的关键。县级人民政府对全县稳定工作负总责,各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稳定直接负责。要始终注意好维护稳定的工作,并事先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仔细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同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移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移民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确保社会稳定。
2、做好库区和移民安臵区的稳定工作。一是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始终绷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这根弦,绝不能麻痹大意;二是在工作方式上注意走群众路线,严格按程序要求办事;三是在工作作风上要扎实细致,不怕麻烦,不能粗枝大叶;四是在工作措施上要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以防为主,对发生或可能发生
后期扶持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本规划为近期4.5年规划即2006年7月至2010年,各资金投入计划详见表8.3。资金平衡
4.5年规划期内直补到人资金数量为2545.29万元,项目扶持资金数量为1616.22万元。各移民村规划资金的移民群体性事件,要做到信息畅通、反应灵敏、处臵果断,避免其蔓延扩大,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3、非农户和小型水库移民及让地原住农民等未纳入扶持范围,难免产生攀比心理。各级组织要做好思想政治和政策解释工作,对符合条件的非农移民贫困家庭,优先纳入城镇低保范围;小型水库移民和让地原住农民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政府也要通过其他渠道给予适当帮扶。
第十章 后期扶持规划实施总体效果评价
第一节 经济效益
一、实现的经济指标
1、实现的经济指标(移民收入):规划预测到2010年移民人均收入为1699元,达当地群众人均水平的60%。
2、与规模目标对比分析。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32元,移民人均纯收入1195元,移民人均纯收入为当地群众平均水平的42%。规划到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64元,年均增长3。5%;2010年移民人均纯收入为1699元,年均增长7。3%。
3、实现现金直补的,中间操作环节少,移民直接受益,移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容易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
4、实现项目扶持的,前期对移民人均收入和当地经济发展影响不明显,随着项目逐步实施,生产生活设施不断改善,移民收入后期增长较快,影响逐渐显现,发展潜力巨大。
二、社会效益
规划实施后,现金直补移民直接受益,项目扶持移民和安臵区群众共同受益。库区和移民安臵区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移民“行路难、灌溉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住房难”七大问题得到不同程度解决,有力地带动了库区和移民安臵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移民收入水平逐年得到提高,使移民实实在在享受到国家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惠,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达到库区和移民安臵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效益
靖安是生态旅游县,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十分深厚。加上对规划项目科学选择安排,实施上采取有力措施,可以杜绝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现象发生,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绿色生态靖安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