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发区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制度
开发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
一、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矛盾纠纷调解方案,分析当前矛盾纠纷形势。
二、排查制度
坚持执行每半月排查一次社会矛盾纠纷,重要时期,实行每日排查和“零报告”制度,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突出问题,及时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和研判,提出工作建议,制定调处方案。
三、分流制度
工作专班对群众要求调处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统一登记受理,然后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类别,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归口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流指派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中心分流指派的矛盾纠纷,有关部门或单位按照分流指派的任务和要求,强化调处责任,落实调处措施,确保调处效果,并及时反馈调处结果。
四、移送制度和归口管理制度
调处工作专班对所有受理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视情况分流或直接组织调处:
1、涉及优抚安置、社会救济、殡葬管理等矛盾纠纷,由民政办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2、涉及保险、劳动争议、工伤等矛盾纠纷,由劳动保障所会同综治、当事人所在社区负责调处。
3、社区经济政策、经营和财务管理、土地承包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区国土资源所、当事人所在社区负责调处。
4、有关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土地的征用和划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土地有偿转让,农村宅基地的使用,以及反映滥占滥用耕地等矛盾纠纷,由区国土资源所会同当事人所在社区负责调处。
5、城乡建设规划、城镇管理以及拆迁补偿和安置等矛盾纠纷,由城镇建设办会同当事人所在社区负责调处。
6、消费者权益,商品质量纠纷,经济合同纠纷,市场监督和管理等矛盾纠纷,由区经济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调处。
7、计划生育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区计生办和有关部门、相关社区负责调处。
8、涉及企业产权改制、安全生产等矛盾纠纷,由派出所和有关部门、相关社区负责调查。涉及上访的矛盾纠纷,由信访办牵头、有关部门负责调处。
9、涉及治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综治办会同派出所、当事人所在社区负责调处。
五、联动联调制度
1、涉及到多个部门或跨村的矛盾纠纷,由调解中心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联合调处,相关单位应按照专班要求,抽调人员按时参加联合调处工作。
2、对专班指派分流的矛盾纠纷,相关单位及时指派领导和具体负责人按时间要求进行调处,不得拒绝推诿。
3、矛盾纠纷调处实行领导包案负责制,各级领导对专班指派负责的矛盾纠纷应当负责指导、督促或亲自参加调处工作。
4、专班调处矛盾纠纷时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支持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不得拒绝。
5、矛盾纠纷确因部门决策不当或行政行为不当引起的,相关部门要立即纠正,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6、专班实行矛盾纠纷调结报告制度。
全局性的重大矛盾纠纷,由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专班召开联席会议进行协调,集中力量进行调处。从而形成分工负责与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和集中调处相结合的“大调解”格局,做到信息联通、力量联动、纠纷联排、矛盾联调。
六、督查回访制度
1、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2、对分流指派给有关单位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了解,提出调处意见。
3、走访当事人,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听取群众对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对未调结的矛盾纠纷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以上的继续调处和控制工作。
5、定期通报有关单位对专班分流指派案件的调处情况。
七、档案管理制度
1、专班工作档案包括:(1)调处网络组成人员名册;(2)会议记录、培训记录、业务学习记录;(3)矛盾纠纷受理、分流、调处情况登记薄;(4)矛盾纠纷调解卷宗;(5)中心年度工作计划总结、两次以上矛盾形势分析报告;(6)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相关材料;(7)其他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
2、专班直接调处的矛盾纠纷调处结束后,应及时形成卷宗,做到一案一卷。卷宗包括以下内容:(1)卷宗封面;(2)卷宗目录;(3)调解申请书;(4)调查笔录;(5)证据材料;(6)调解笔录;(7)调解协议书;(8)回访记录;(9)附卷材料。
第二篇:开发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总结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总结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发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首任,以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机构为重点,以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为目标,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协调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和突破。全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41件,调解成功225件,调解成功率达93.4%。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开发区把‚大调解‛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来抓,迅速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开发区党委书记任组长,委领导任副组长,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并专门安排了两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添置了办公用品,做到各项制度和挂牌及时上墙。辖区内的乡镇(街道)、社区(村组)也都相应设立了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和调解室,在工作上与开发区‚大调解‛协调中心相互协调配合。各项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使开发区逐步形成了上下贯
通、左右衔接、配合联动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网络体系,有利于及时快捷地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
二、明确职责分工,配齐配强调解人员
为避免当事人‚申诉无门‛,开发区‚大调解‛协调中心由一名专职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遵循‚有事则聚,无事则散‛的联动工作原则,负责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等工作。同时,开发区还聘请社区(村组)信息员,及时排查反馈存在基层群众中的各种不稳定信息,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力地保证了信息的灵敏、畅通,确保了矛盾纠纷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发现、调处、化解。
三、组织参加调解培训,提高调解人员素质
6月3日,为进一步加强开发区综治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综治干部的业务水平,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举办了群众综治业务知识培训班,同时还结合开发区实际,充分利用法制宣传、以会代训、现场调解纠纷等各种形式对村级调解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四、狠抓责任落实,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提高‚大调解‛协调中心的公信力,开发区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整体联动机制,每月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隐患,分析情况,研究对策,分流解决;对特
别重大的矛盾纠纷,由‚大调解‛协调中心牵头,坚持‚一个漏斗‛原则,统一口径,组织实施。同时,为顺利推进‚大调解‛工作,开发区还与各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调解工作格局,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完善机制,兑现奖惩
严格落实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责任制,把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矛盾纠纷化解作为综治、维稳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对调解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对组织领导不力、调解工作不落实,导致矛盾纠纷激化的部门,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因排查化解不力导致矛盾激化升级、引发大规模群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或事件的,要实行责任倒查,严格追究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六、下一步“大调解”工作的打算
一是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协调指导。要认真履行‚大调解‛工作职责,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报告、排查调处数据上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等各项制度,及时把握矛盾纠纷动态,及时研究矛盾纠纷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规律,切实当好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参谋助手。
二是提高队伍素质。采取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尽快提
高现有调解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
三是不断强化农村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力度。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以化解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为重点,坚持经常性与集中性排查调处相结合,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调解工作方针,及时、依法做好多发性、常见性民间纠纷调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三篇: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
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一、建立组织、制度、人员三落实的排查调处机构,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
二、成立预防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及时化解,预防和制止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发生;
三、认真贯彻执行“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各种纠纷的排查调解,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四、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议,对会议中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形成会议纪要,并上报;
五、加强对辖区单位、各基层调解组织的指导,注意发挥楼院调解员的作用,对发生的矛盾纠纷做到及时、公正、依法调处,避免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金刚堰东社区
第四篇:矛盾纠纷调解处理工作制度
矛盾纠纷调解处理中心制度
第一条 对全区各类可调性矛盾纠纷坚持以调解为基础,实行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对接联动。
第二条 调解过程中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发阶段,防止激化、扩大。
第三条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调解责任,加强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臵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在最短时间内化解矛盾。
第四条 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的工作贯穿于调解的整个过程,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各乡镇(街道)要以和谐平安联创中心为工作平台,以联调工作机制为载体,组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信访办等职能部门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联防联调。
第六条 中心负责指导管理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对于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进行分流指派;协调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的协调调处;对调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考核验收评比,总结推广经验;对调处单位提出奖惩建议。
第七条 各乡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做好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与相关部门的“三调联动”工作;积极调处上级部门交办、督办的案件,积极参与调处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矛盾纠纷及其他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及时汇报本部门、本系统开展联调工作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 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联动工作机制
1、行政调解案件受理来源为:行政职能部门在排查或接待来电来信来访案件及日常工作中掌握到的;公安派出所或人民法庭人民调解联络员移交的;乡镇(街道)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受理的。
2、根据行政部门的职能和矛盾纠纷的性质,先行归口调处。对归口办理单位调解确有困难或分工不明确的矛盾纠纷,交中心协调有关部门调处。
3、根据矛盾纠纷的大小,明确不同的调处期限。对于切实难以达成调解协议的,引导当事人进入法律程序。第九条 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
1、法院(庭)对各类起诉案件先审查分类,对适应调解的案件,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将案件移至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2、对于可调解的民事纠纷,由法院(庭)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暂缓立案,移至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经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由人民法院审查立案。
3、民事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对部门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的,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移至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经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由人民法院依法审判。
4、对经调解形成《人民调解协议书》后又起诉的案件,人民法院要及时受理,依法确认其法律效力;对当事人不主动履行协议的,人民法院要依法执行。
第十条 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
1、各行政职能部门统一受理涉及本部门的矛盾纠纷。信访部门可受理其他行政职能部门的纠纷。
2、行政职能部门和信访部门对于受理的一般矛盾纠纷,由其指令下属部门按程序调处;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引导当事人进入司法程序。
3、人民法院对可以行政调解的案件,在立案前,应主动告知当事人,可以先行行政调解。
4、对经行政调解已达成协议的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应优先审执。
5、对不服司法部门处理结果而引发的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各相关部门应及时主动采取联动行动,积极配合司法部门做好息诉罢访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第十一条 跟踪回访机制
无论各部门受理并调解的本地本部门矛盾纠纷,或是通过“三调联动”联调的矛盾纠纷,均应按法律、政策和规定程序要求受理、分流、移交、调解,并在调处完毕一个月内进行跟踪回访,确保调解效果。
第十二条 对因组织不力、保障不到位,导致调解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对因排查调解不力而导致矛盾激化,诱发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一、每月两次对本单位(系统)涉及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排查,并做好排查记录。
二、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要记好台帐,并按“定责任单位(责任人)、定调处措施、定调处时限”的“三定”要求及时调处。
三、严格执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告制度,重大情况立即报告。
四、严格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因调处工作失职,造成社会治安不稳定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