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报告精要分解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推进结构性改革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先行——2016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报告精要 中国水运报 2015年12月30日
12月28至29日,2016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召开。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作了题为《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先行》的工作报告。会议主要任务: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十二五”交通运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总体思路,部署2016年重点工作,更好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先行。
一、“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回顾
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了交通运输发展阶段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为我国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1、交通运输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支撑发展全局作用更加凸显。
“先行官”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旗帜,“三个服务”“四个交通”“三个转变”“五化工程管理”等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理念成为行业共识。
服务“三大战略”迈出坚实步伐。交通运输部制定《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实施方案》,出台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交通运输“走出去”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中欧货运班列横跨万里,成为连结欧亚大陆的贸易纽带。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出台实施方案及政策创新意见,推出了基础设施网络化、运输市场一体化和运输服 1 务便捷化等改革举措。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联合编制了《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进程。国务院发布《国家公路网规划》《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促进铁路建设、普通公路、民航业、快递业健康发展等意见,“海运强国”“公交优先”等上升为国家战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2、综合交通运输改革和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国家层面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综合交通运输改革向前迈进一大步。直属海事系统政事分开,行政机构全面纳入公务员管理。公路建设养护、长江航运、界河航道、救助打捞、武警交通等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改革、区域港口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大幅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港航经营服务性收费,极大激发市场活力。
法治政府部门建设不断深化。《航道法》《邮政法(修订)》颁布施行,《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完成制修订,新出台部门规章92件,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3、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形成。
“十二五”期,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5万亿元,是“十一五”期的1.6倍。“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综合枢纽建设明显加快,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效率显著提升。
铁路网络规模扩大,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万公里,快速铁路4.2万公里,高速铁路1.9万公里。
公路网络不断延伸,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57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2万公里,“7918”国高网基本建成,农村公路里程突破 2 397万公里,西部地区81%的建制村实现通畅,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逐步提升,全国96%的县城实现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连通,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水运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更加合理,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超过2100个,五年新增500个,总通过能力达79亿吨,其中集装箱1.88亿TEU,港口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内河航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1.36万公里。
机场布局不断完善,全国民航运输机场达214个,新增39个,北京新机场等枢纽机场开工建设,郑州、武汉、重庆等干线机场改扩建加快,建成14个、新建7个支线机场,通勤和其他通用机场加快发展。
邮政网点密度明显提高,完成8840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实现“乡乡设所”,全国网点总数达到5.3万处,快递营业网点达14.5万处,重点快递企业乡镇网点覆盖率达70%。
交通扶贫脱贫成绩斐然,五年投入车购税资金5500亿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92%的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86.5%的建制村实现通畅,和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实施了309个“溜索改桥”项目。
4、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整体大幅提升。
客运舒适性、快捷性明显提升,高铁、民航客运量年均增速达10%和9%,高等级客车比例超过25%。城乡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公交优先战略扎实推进。货运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船型标准化比重不断提升,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城乡物流配送集约化等取得积极进展。
“海运强国”战略迈出坚实步伐。沿海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继续稳居世界首位。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1.6亿载重吨,位居世界第三。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达32.3亿吨,占全球比重 3 超过三分之一,有效服务和支撑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
5、转变发展方式成果丰硕。
坚持把智慧交通、绿色交通作为转方式的主攻方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在行业积极应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蓬勃发展。
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长途客运联网售票、12328服务监督电话开通等信息化惠民惠企服务措施广受好评。重点标准规范制修订加快推进,现行有效标准达到3200余项,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黄金水道能力提升、跨海集群工程建设、沥青路面新材料、智能化水面溢油处置、饱和潜水成套技术、船舶废气洗涤脱硫技术等重大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0余项,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标志着交通运输自主创新成果达到了新高度。
绿色交通建设成效显著。设立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严格控制交通基础设施及运输装备污染物排放,全面加强溢油处置和应急能力建设。“车船路港”千企低碳专项行动深入开展,62个绿色公路、港口、装备等试点项目取得良好示范效应。
6、交通运输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拓展。
交通运输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深化,高铁成为“走出去”的新亮点,深水筑港、港口装卸设备等加快走出国门,中国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技术装备阔步走向世界。
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北斗”成为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第三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深度参与国际运输规则和标准制定,经全国人大批准加入《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
积极履行国际义务,推进南海岛礁灯塔建设等航海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推动与东盟海上搜救等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妥善应对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组织完成空中海上陆上接回我在越人员紧急任务,配合海军完成赴亚丁湾、索马里等海域护航任务。
7、交通运输安全与质量工作扎实推进。
“平安交通”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创新安全监管机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试点,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考核评价、诚信建设、风险管理、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等重要制度,初步形成约谈、挂牌督办、责任追究等惩戒约束机制,事故率逐年下降。
改造危桥1.68万座,整治安全隐患路段32万公里,推动11万辆液体罐车加装紧急切断装置,水上安全通信系统、船舶动态定位跟踪监测实现重点水域全覆盖。救助直升机、巡航救助船、大型打捞工程船、航标测绘船等有新的进展,沿海立体监管救助体系初步形成。制定完善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8、全面从严治党和行业软实力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挥部党组领导核心和各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
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做到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务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党组巡视常态化、制度化。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建立“四个一双”工作机制,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五个体系”工作格局,严肃监督执纪问责,不断加大减少存量、遏制增量的反腐败工作力度。
行业软实力建设开创新局面,扎实开展“学树建创”和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精心策划“感动交通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培树陈 5 维、艾克帕尔·伊敏等一大批新时期典型模范。主动策划“四好农村路”建设、“两路”精神等重大主题宣传。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支撑保障取得新进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职业资格、群团工作、机关服务、保密档案、老干部工作主动有为,服务保障更加有力。
(二)2015年交通运输工作亮点
全年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突破1.8万亿。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持续收紧的资金、环境制约,出台专项指导意见,积极争取国家在建设项目审批、用地、环评、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服务“三大战略”、加快基础设施成网、强化交通扶贫攻坚等方面全力当好先行,全年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突破1.8万亿元,为服务国家稳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取消或下放35项行政审批事项。
2015年,交通运输部制定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及试点实施方案,出台公路建设管理、投融资、政府购买服务等意见,印发《推进长江航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深化长江航运体制改革方案》,收费公路、出租车两项重点改革任务取得重大进展,自贸区航运开放、船舶登记等领域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发布行业发展及各专项改革亟需的规章25件。取消或下放35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全部非行政许可项目,16项工商登记前置性审批全部改为后置性审批。
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4%。
2015年全社会客、货运输量预计分别达到222亿人和457亿吨。积极推进铁水联运6条示范线路建设,启动首批16个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支持甩挂运输项目建设,老旧运输船舶及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有序推进,运输服务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出台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政策,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4%,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
兑现“更加贴近民生10件实事”承诺。
2015年,交通运输部兑现“更加贴近民生10件实事”承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超过24万公里,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近8万公里、危桥改造3100余座,新增通客车建制村超过8000个,33个以上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改造农村渡口844道、更新老旧渡船376艘,高速公路实现全国ETC联网,建成高速公路示范服务区100对、优秀服务区400对。
制定“互联网+便捷交通”行动方案。
2015年,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发布24项国家标准、92项行业标准。制定“互联网+便捷交通”行动方案,开展智慧交通发展框架研究。推进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区域节点建设和交换互联,促进物流业提质增效。组织修订《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出台了20余项公路水路节能环保标准和规范。深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产品和技术推广机制研究应用。
“六廊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015年,中国—中南半岛走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六廊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海上合作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开拓中东欧交通基建市场。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推动非洲“三网一化”工作。我国连续第14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健康有序发展,两岸运输市场态势良好。
全力做好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
稳步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联合5部委起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系统项目建设,全面加强应急处置预案和搜救演习工作。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1800余次,救起海上遇险人员18000余名,救助遇险船舶1200余艘,全力以赴做好“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搜寻打捞救助工作,配合有关方面积极做好天津 7 港区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救援善后工作。
从严治党和软实力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积极配合完成中央巡视组的专项巡视,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敢于亮剑,交通运输行业党风政风行风明显好转。
(三)五年来的发展经验
一是必须把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满意为根本导向,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是必须坚持在服务大局中谋划先行担当。以先行意识和担当精神,主动服务国家稳增长、重大战略实施等发展大局,在服务大局中抢抓机遇、善于担当。
三是必须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管理能力。坚持问题导向,以正在做的事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是必须坚持以目标导向引领创新发展。坚持“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目标导向,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五是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交通运输的领导确保事业行稳致远。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大兴“三严三实”之风,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确保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形势和基本思路
(一)“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仍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发展机遇看,总体需求依然旺盛,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动力转换逐步加快,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同时,面临的风 8 险和挑战日益增多,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刚性约束持续增强,利益诉求趋于多元。交通运输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攻坚克难,顺势而为,更好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二)引领新常态 推进交通结构性改革
1、在提效率降成本上下功夫。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基本特征。交通运输的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在基础设施方面,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在运输服务方面,轻质化、高附加值、一体化的货运供给不足,快捷化、个性化的客运服务供给缺口较大;在运输装备方面,仍有较大改进提升空间。
交通运输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交通运输供给的优劣,会传导到经济供给侧,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供给质量效率、降低运输服务成本,是既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扩大交通运输有效供给的内在要求。
2、重点推进五个更加注重。
今后,交通运输的发展要重点推进“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强化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推动形成区域、城乡、城际及国内国外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的平衡结构,打通“最后一公里”,加快建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网络化水平和运行效率。更加注重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增加高品质、快捷化、差异化、定制化的客运服务供给,扩大更加经济、高效的多式联运货运服务供给,鼓励和引导交通运输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重点发挥互联网平台整合市场零散运输资源、提高供需匹配效率的关键作用,不断提升服务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更好适应运输需求新变化。更加注重运输装备提档升级,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推进货运车型、船型及多式联 9 运等装备设施标准化,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引导高端化、智能化的先进运输装备推广应用。更加注重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研究相应的引导机制,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深度融合与有效衔接,更好发挥铁路运输和水运在大宗货运中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高中转效率,发挥好综合交通运输的组合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更加注重推进放权降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放开交通运输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降低重要运输环节费用。
(三)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新形势,面对新常态下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第一,坚持创新发展,培育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动力。要创新理论政策、创新体制机制,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为主攻方向,以稳定交通运输资金保障为重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交通运输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形成交通运输平衡发展的新格局。要促进区域协调,推动东、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协调发展,交通运输资源更多地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要促进城乡协调,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要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内部协调,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分工、有效协作和一体化服务。要促进交通运输建管养运协调,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推动交通运输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探索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要通过结构调整拓展绿色发展空间,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实行公共交通优先。要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循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制度设计引导绿色发展,形成推动绿色交通发展的长效 10 机制。
第四,坚持开放发展,开拓交通运输发展的新空间。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大通道建设,开辟多式联运跨境交通走廊,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撑力。要推动交通运输“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交通运输治理,逐步扩大中国交通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第五,坚持共享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成果。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多办贴近民生、服务群众的实事好事。要聚力交通运输扶贫脱贫攻坚,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使交通运输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四)“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基本思路
“十三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目标——
聚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加快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品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运输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十三五”时期基本工作思路——
交通扶贫脱贫精准发力加大力度。到2020年,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贫困地区交通运输网络,为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交通运输保障。要在“精准发力”和“加大力度”方面实现突破;要在工作重点上更加精准,突出重点建好“幸福小康路”、“康庄大道路”、“特色致富路”、“对外开放路”;要在工作方式上更加精准,不断创新交通扶贫脱贫 11 理念、投资政策、工作机制、服务标准和建设模式。“加大力度”就是中央投资上要全力向贫困地区倾斜,目标设置上要先行一步,资金保障上要优先保障优先供给。
全力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时,基本形成交通运输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部门。一是要全面深化改革,把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促进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与协同发展,作为改革主攻方向;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二是要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加快形成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法治制度体系,高效的交通运输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交通运输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交通运输法治保障体系,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三是要全面提升决策力执行力,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人才支撑能力建设、行业软实力建设。
加快构筑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紧紧抓住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连线成网的关键期,努力实现适度超前发展。一是要抓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品质快速交通网,加快形成城镇化地区综合交通体系;强化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高起点建设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二是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在“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础上,着力打造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联的国际陆路运输通道、干支水路运输通道、国际海上运输通道、覆盖全球的航空服务网络和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合理布局综合交通枢纽节点。三是要促进基础设施有效衔接,加快内河航道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强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协调衔接,着力打通基础设施有效衔接的“最后一公里”。四是要提升基础设施品质,推行现代工程管理,开展公路水运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努力打造“品质工程”。
努力打造综合运输服务升级版。“十三五”时期要加快提高运输服务水平,让客运更便捷、物流更高效、城市更通畅、运输保障更有力。一是要扩大基本运输服务通达度和覆盖面,大力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推进各种运输方式“零距离”换乘,让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使出行更高效;积极发展汽车租赁、通用航空、邮轮和游艇业,加大与制造业、旅游业等联动发展,高品质、多样化运输服务使出行更舒适。二是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强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推动运载工具、转运装备标准化和信息规则流程票制的标准统一,推进甩挂运输全面发展,促进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升级发展。三是要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城市和城市群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四是要提升应对极端恶劣天气、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确保春节等重点时段乘客走得了、走得安全、走得舒心;强化主要港口战略支点作用,增强远洋运输国际竞争力,提高原油、粮食等重要战略物资承运保障能力,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
着力推进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建设。一是要打造智慧交通,全面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重点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让基础设施更智慧;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信息互联互通、便捷查询,加强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吸引社会资源利用大数据开展服务,让运输服务更智慧。二是要打造绿色交通,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结构性、技术性和管理性节能减排,加大新技术新能源应用;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建设生态型基础设施,落实行业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任务;大力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推行适应节约土地要求的工程技术,提升土地和岸线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管理能力建设,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管理与统计监测。三是要打造平安交通,13 努力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形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网络,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加强行业反恐防范,强化公路抢通保通、海上溢油、水上搜救打捞等重点领域应急能力建设。
积极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交通运输要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联通道路、畅通水路、优化航路,把中国和世界更紧密地融合起来。一是要积极完善对外开放布局。从注重沿海对外开放向全面对外开放转变,加强内陆沿边地区口岸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从注重引进向推进双向开放转变,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国内国际交通运输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二是要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交通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港口合作建设,促进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形成国际物流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三是要积极参与全球交通运输合作,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完善交通运输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开展海上交通执法和搜救等合作,加强航行安全保障等合作,共同维护国际运输通道安全,积极向国际组织推送优秀人才。
三、2016年重点工作
2016年要继续大力推进“四个交通”建设,切实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推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成网,着力推动运输服务提质增效升级,着力推动行业软实力持续提升,全力当好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
一是深化综合交通运输改革,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二是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 14 众办事创业。三是继续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四是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推进竞争性领域环节价格改革,深化港口收费改革,落实《港口收费计费办法》,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五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化出租汽车改革,选取有代表性的城市开展试点,创新对互联网平台新兴服务业态监管的模式和技术手段。
加快法治政府部门建设。
一是健全法规体系。加快推进《海上交通安全法》《民航法》等重点立法项目制修订进程,推动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二是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基三化”建设。三是完善法治监督体系。探索制订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强化执法考评,研究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四是依法加强监管。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继续联合相关部门深入长效推进“治超”工作。
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一是全面推进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完善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制定部省联动相关办法。二是有力支撑国家“三大战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建设6大走廊交通基础设施主通道,完善境内段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沿海港口,拓展国际运输网络。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交通运输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好《推进长江航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组织做好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航道关键技术研究,推进沿江港口转型升级。三是有序推进公路建设。四是积极推进水运建设。推动《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实施,推进《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修编。全面加快“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内河高 15 等级航道和内河主要港口建设。有序推进沿海大型规模化港区和专业化码头建设,实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四期等一批重点工程。五是大力加强枢纽建设。新建一批综合客运枢纽,继续支持具有多式联运功能、干支衔接功能和口岸服务功能的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完善综合运输节点设施网络。着力提升主要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和服务水平,完善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六是加强养护管理。制定实施“十三五”公路和航道养护管理发展纲要。贯彻落实《航道法》,加强长江干线等高等级航道养护和航道资源保护。贯彻《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
加快推动运输服务提质增效升级。
一是加快推进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建设。联合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重点推进集装箱铁水、公铁联运发展。研究建立综合客运枢纽服务能力评价制度,深化综合运输服务能力监测分析。二是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研究制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城市公交用地综合开发的指导意见。三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继续深化铁水集装箱联运试点工程,启动实施货运车型和设施装备标准化工作,推广甩挂运输试点经验和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无车承运人”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着手研究物流信息大数据中心建设。四是加快建设海运强国。落实好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政策。加快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继续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严格履行《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切实保护船员合法权益。
增强交通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加快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群众性创新创业,积极营造“双创”良好环境。争取国家科技资源支持,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改革部署,开展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健全安全应急标准体系,16 开展水运工程施工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强化标准实施监督。三是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交通运输”系列行动,推进交通运输行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推进全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生产监管工程等一批信息工程,加快构建面向社会的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建成交通运输部综合应急指挥中心。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一是继续组织开展绿色交通示范工程。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行业节能环保监管和监测能力建设,推动行业重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节能评估。二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推进LNG等清洁能源应用,鼓励船舶靠港使用岸电。三是强化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污染综合防治。鼓励各省实施交通行业重大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节能环保改造,推进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推进实施《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率先试行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四是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统筹利用综合运输线位、运输枢纽、跨江跨海通道线位等资源,提高建设用地和港口岸线的利用效率。积极倡导废旧路面等资源再生循环利用。
全面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一是深化“一带一路”开放合作。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顶层设计,利用好中国—东盟(10+1)交通部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交通部长会议等机制和平台,推进规划标准对接和国际运输便利化发展,推进交通运输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联合相关部门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二是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加强与中东欧、亚非拉等国家交通运输合作,推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资本、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等“走出去”。支持企业参与海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经营。三是提高国际组织事务参与能力。加大重要国际谈判参与力度,启动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履约强制审核准备工 17 作。四是深化双边多边务实合作。加强与有关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落实示范试点合作项目。务实开展与东盟等国家航行安全、海上搜救等领域的合作。支持杭州做好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交通运输各项工作。
加快构建交通运输安全体系。
一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以打造“品质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明确质量标准和目标,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继续加大道路“两客一危”、水上“四类重点船舶”、“六区一线”重点水域和港口危化品码头、堆场及罐区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三是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公路干线路网运行监测调度,完善跨区域路网运行出行服务与应急联动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武警交通部队和公路养护管理队伍的应急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强海上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提高溢油应急处置、救助打捞和深海远海搜救与航海保障能力。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二是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坚持不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执行;四是根据形势任务和群众期盼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六是不断提升行业软实力,抓好新闻宣传舆情工作,进一步健全新闻发布机制,建立新媒体发布平台,提高主动设置议题能力,策划好重大主题宣传,加强舆情监测和应急宣传能力建设,汇集民意,汇聚民智,不断增进社会共识。
第二篇:李盛霖部长2012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报告精要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 努力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安全发展
——李盛霖部长2012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报告精要
2011交通运输工作新成效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2011年重点任务,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实现了交通运输发展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42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公路、内河、沿海港口建设投资分别完成12380亿元、380亿元、10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13.5%、20.9%。全年客货运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社会公路水路完成客运量330.3亿人、旅客周转量16806.8亿人公里、货运量323.7亿吨、货物周转量126529.4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7.4%、11.4%、14.5%和13.2%。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0.7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亿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1.4%。民航完成客运量2.9亿人,货邮运量552万吨,运输总周转量574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8.2%、-2%、6.6%。邮政完成业务总量1580亿元,普遍服务业务量274亿件,快递业务量36.5亿件,同比分别增长23%、5.3%、56%。
健全完善规划体系 推进“十二五”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战略任务,集全行业之力,研究制定了包含综合运输、公路交通、水路交通、民用航空、邮政服务、城市公交等内容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并抓好落实。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专项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十二五”公路、内河水运、公路养护管理、沿海港口建设、道路运输和城市客运管理、交通科技教育和信息化建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民航、邮政等专项规划,覆盖了交通运输各个领域和环节。
认真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印发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配合编制了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十二五”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先后与广西、甘肃、浙江等9省区人民政府签署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发展会谈纪要,促进区域、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
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交通建设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财政部提前下达了车购税和成品油消费税2011年预算资金及2012年预算规模共计6471亿元,下达和追加部门预算资金共计245亿元。积极争取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其他金融机构支持,确保重点建设项目信贷资金落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交通重点项目和国省道、农村公路建设、路网结构改造计划管理办法,保证车购税资金规范有效使用。出台扶持航运企业发展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帮助渡过难关。各地也采取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拓展融资渠道等办法,保障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公路建设平稳有序。全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0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开展全国干线公路养护检查,启动为期三年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采用代建制等办法,加大援藏和援疆力度,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公路建设明显加快。玉树、舟曲等灾区公路恢复重建稳步推进。云南怒江等地区“索改桥”工程有序推进。
水运建设加快推进。明确“十二五”水运结构调整总体思路,启动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和水运结构调整示范项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等工程竣工验收,长江干线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和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治理、京杭运河航道改造升级和西江老口航电枢纽建设等有序推进。重庆寸滩和果园等一批规模化专业化内河港区迅速崛起,重庆、武汉航运中心和内陆无水港加快建设。全年新扩建泊位642个,其中万吨级泊位99个,改善内河航道里程1091公里。
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0亿元,新增机场5个。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年补建空白乡镇邮政所2536处,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做好运输组织保障 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加强重点时段、重要物资运输保障,确保煤、粮、油、矿等重点物资运输。配合制定《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协调8个港口完成第一批储运任务。加大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实施力度,加快发展农村物流和城市配送,降低运输成本。加强应急运输保障和抢险救灾物资运输,顺利完成春节、“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深圳大运会等重大活动的运输保障任务,完成抢通水毁公路和通航设施等急难险重任务。水运、民航、公路交通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中国公民撤离利比亚以及日本地震海上搜救、人员撤离和援助物资等应急运输保障任务。开展航班延误专项整治工作,航班正常率不断提高。加强邮政服务能力建设,出台多项快递管理政策,促进快递转型升级。两岸海上直航成效显著,目前共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29条、客运航线7条。
统筹城乡客运发展。积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完善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汽车租赁业管理规定和服务规范,启动了第一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出台《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强化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提高了农村客运网络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和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出台《关于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与铁道部签署《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的合作协议》,积极实施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项目。加强沿海与内陆港口对接合作,构建物流大通道。制定甩挂运输、厢式运输行业标准,公布了第一批甩挂运输推荐车型,推进12个甩挂运输试点项目。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开展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物流园区投资政策研究。
加强法制建设和行业管理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认真实施新出台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推进《航道法》、《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制修订工作。出台了《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集邮市场管理办法》等13部规章。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认真清理行政审批项目,依法处理行政复议案件。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责任制考核机制,开展执法标志标识统一工作。探索路政、运政管理执法模式改革,推动跨区域联合执法。会同五部门加大超限超载车辆治理力度,推广山西治超经验,推进治超信息系统全国联网,13个省份354个治超站联网。
规范收费公路运营管理。我部等五部委办联合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完成调查摸底并向社会公布了结果,清理工作正继续有序进行。继续推进成品油价税费改革,18个省市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销收费站1892个、涉及9.4万公里。全国二级公路不收费里程达到25.5万公里,占二级公路总里程的82.6%。
加强公路水运建设市场管理。开展了公路水运建设市场督查和以国家高速公路网、特大桥隧、重大水运工程等为重点的质量安全督查。总结推广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和第三批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经验。开展监理行业行风建设活动,推进工地试验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现代工程管理,加强公路水运项目勘察设计和建设单位管理、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市场准入管理。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基本形成部省互联互通的公路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网络,初步实现对施工、设计、监理、试验检测企业的统一信用评估管理。
完善公路水路运输市场管理。深化客船和危险品船舶运输、港口经营、国际班轮、无船承运、船舶交易市场准入管理和市场监管,加强外商投资海运业和船舶交易管理。严格实施运价备案制度,清理整顿船舶管理公司,出台液货危险品水运市场调控措施,规范货主船队合理发展。推进长江干线和京杭运河老旧运输船舶更新和船型标准化改造。建立道路运输经理人等职业资格制度,210多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直属海事系统主体纳入公务员管理。完善公路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港口建设费征管体制改革。推进新闻出版单位转制。深化省级以下邮政监管体制改革。
强化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 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考评管理办法和统计、约谈、绩效考核办法,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以道路客运、桥梁隧道、“四客一危”船舶和城市轨道交通等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长途卧铺客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等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建立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加强航道安全管理,制定航道应急预案,建立桥梁通航论证审批、航道应急事项报告、内河航道应急抢通补助资金等制度。推进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建设,制定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系列标准,建立了道路客运安全告知和货运受理环节检视制度。全力推进民航持续安全战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规章标准,推进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强化邮政行业安全防范,参与建立物流寄递渠道反恐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寄递渠道治安管理。
推进水上安全监管和搜救打捞能力建设。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领域安全保障,防抗台风工作实现连续8年中国籍运输船舶人员“零死亡”。推进沿海港口和长江等内河水上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防治船舶超载的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南海部际联合海上搜救演习、中俄联合搜救演习。加强以环渤海经济带、海西经济区、海南旅游岛为重点的监管救助基地和设施建设。完成了亚丁湾船舶护航综合补给和“神舟八号”发射等海上应急保障任务。全年共发生运输船舶交通事故298件、死亡失踪291人、沉船175艘,同比分别减少10%、11.6%和10.3%;组织搜救2177次,搜救遇险船舶2150艘,获救人员18712人,救助成功率96.7%。全面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道路抢通保通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推进海上立体搜救体系建设,成功应对和处置了低温冰冻天气、地震、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参与湄公河“10·5”事件应急处置,推动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建立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组织编制《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参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推进高速公路和重要运输枢纽空中应急救援工作,举办了公路交通警地联合应急演练。推进建立全国路网运行监测与预警机制,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获中央编办批复。组织实施部省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和联网工程,实现部路网中心与京津冀辽四省市路网中心互联互通。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落实科技与人才强交战略
有序开展重大科技专项研究、科技示范工程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进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多塔连跨悬索结构等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道路交通安全行动计划(一期)基本完成,启动长江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新一代公路养护技术及装备研发等部重大科技专项。开展绿色安全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加快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内河航道建设、港口物流和节能减排、道路运输安全等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开展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建设,启动了公路水路交通创新能力建设专项。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公路水路安全畅通和应急处置系统、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公路水路运输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ETC系统和交通电子口岸工程建设。启动智能交通国家物联网和北斗导航系统在道路运输领域应用等示范工程。
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颁布实施“十二五”公路水运节能减排规划及推进实施方案,公布“十二五”第一批全国重点推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产品(技术)目录,发布17批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深入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推出第四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组织天津等10个城市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86家交通运输企业开展能耗统计监测。完善节能减排评估体系,建立项目管理工作机制,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推进实施122个节能减排项目。推广新能源营运车辆、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散货码头节能装卸工艺系统化等项目。
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完成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启动共建高校交通主干学科及交通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修订交通运输行业《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覆盖23个省区市的交通运输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成功举办“宇通杯”机动车驾驶员节能技能竞赛、“厦工杯”筑养路机械操作手职业技能竞赛、全国道路客运“海格智慧”科技助力行动和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等活动。
坚持互利共赢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推进双边合作。深化与发达国家在综合运输体系、现代物流及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推动了交通运输企业“走出去”。强化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开通中韩陆海联运通道,签署中蒙、中越汽车运输协定。加强区域合作。成功召开第二届亚欧交通部长会议,通过《成都宣言》和《亚欧交通部长行动计划》。确定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优先合作项目。深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交通运输合作,推进中吉乌、中蒙俄等国际公路建设。中日韩港口交通、运输与物流合作稳步推进,东北亚陆海联运合作取得初步共识。深化多边合作。印发了《中国海事履约规则》和《海事履约体系管理标准》,我国连续12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参加陆港协定的制定和谈判工作。成功举办2011年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和第27届亚洲集邮展览。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深化马六甲海峡合作机制框架和北极航运领域相关工作。配合完成海军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探索护航常态化军地合作共建模式。加强应急值守,协调中外护航力量成功处置多起船舶遭海盗袭击事件,营救了被劫船舶和船员。
开展行业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 增强行业发展软实力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颁布《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纲要》,深化以“学树建创”为载体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成立部新闻中心,及时组织新闻发布,加强内河航运、西部开发10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救捞典型潘伟、郭娜陆地航空班、优秀引航员姚泽炎、优秀养护道班工人等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评选表彰了100名模范养路工和100个模范道班。海上搜救系统2个集体和3名个人获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特别贡献勇敢奖。扎实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学基层、学业务”联学活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和党内民主建设。表彰了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离退休干部工作不断加强。继续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编制实施了《交通运输部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初步形成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框架。加强重点工程项目和灾后重建资金物资使用的监督检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公路“三乱”和违反财经纪律、贪污受贿等案件。继续深化党风党性党纪教育,推进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开展“小金库”、公务用车问题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等专项治理,进一步做好厉行节约工作。
2012公路水路八项重点工作
稳步推进公路水路基础设施 网络建设和养护管理
继续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统筹综合运输体系发展,配合国家公路网规划审批,进一步优化路网布局。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瓶颈路段建设,推进具备条件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区域贯通,发挥路网整体效益。
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提高路网服务能力。加强公路养护管理,严格执行《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技术,重点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工程,加快拥堵路段升级改造,提高国省干线公路中二级以上公路比重。
全面推进内河水运建设。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继续加强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实施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治理和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京杭运河苏南段、浙江段和山东段三级航道建设工程,推进岷江、嘉陵江等支流航道建设,加强界河航道建设,提高航道养护水平,强化内河港口在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推进长江上中游重庆、武汉航运中心建设,加强内河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建设。出台《全面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制定实施内河船型指标体系和经济鼓励政策,继续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适时启动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逐步建立覆盖重点内河高等级航道水域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岸基网络。
推进沿海港口有序发展。落实《关于促进沿海港口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完善煤炭、外贸进口原油、铁矿石和集装箱等主要货类运输系统港口布局,推进专业化码头建设。把握节奏、有序推进新港区开发建设。加强港口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改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港口现代物流和现代航运服务业,提升港口信息化水平,推动沿海港口转型升级。
进一步提升 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加快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站场,重点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积极拓展港口物流功能。
提升运输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培育一批大型龙头骨干运输企业,支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推进多式联运,重点推进集装箱、大宗物资铁水联运和江海联运。推进内河干支直达和江海直达运输发展。大力发展甩挂运输,推广甩挂运输推荐车型。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加强煤炭、矿石、石油、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及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和应急保障。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加强宏观经济形势跟踪分析,积极配合财政部加快燃油税、车购税和港建费等交通专项资金的下达进度,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引导地方积极争取中央代发地方债券筹集建设资金,支持普通公路发展。协调金融机构优化存量债务结构,着力解决在建项目后继融资问题。加强预算管理,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不得纳入预算编制。建立交通运输行业预算定额管理体系和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加强交通经济运行统计、分析、监测、预警,完善城市客运统计调查体系,抓紧建立交通运输服务业调查统计制度。
加强安全监管和应急体系建设
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挂牌督办、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深化安全生产和应急基层基础建设,继续抓好以“两客一危”车辆、“四客一危”船舶、桥梁隧道、渡船渡口、城市轨道交通和大型结构工程施工现场等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开展危险品码头管理整治和安全条件审查,加强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加快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安全生产评估和绩效考核。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强化企业源头准入管理。推广公路桥隧工程设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推进平安工地、平安港口、平安车站长效机制建设。完善治安和反恐体系建设,做好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工作。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研判把握安全生产形势。
切实加强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加快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建设,推进省级路网中心示范工程和部省平台联网建设,建立基本覆盖重要国省干线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应急动员机制,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武警交通部队和民兵作用,逐步落实重要公路桥隧武警部队守卫制度,开展公路交通警地应急演练。建立完善跨区域路网联动协调机制,提高公众出行服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加强海上专业化应急救助和打捞能力建设、水上巡航救助一体化和陆岛空中救援网建设,推进内陆地区水上搜救,提升水上立体搜救现代化水平。研究内河船舶油污责任保险政策和危险化学品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内河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机制。加快溢油应急基地建设,提高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继续推进台湾海峡海上搜救合作机制建设,为两岸海上往来提供安全保障。
继续加大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力度
加强建设市场监管。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监督和市场监管抽查,发挥监理和试验检测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实施更加严格的质量监管,狠抓质量管理的制度落实、措施落实、整改落实。加强信用管理,继续开展从业单位信用评价,并逐步扩大到项目法人、招标代理、勘察设计、工程咨询、设备材料供应等市场主体。深入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推广典型示范工程经验,提高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研究建立养护市场管理制度,加强养护作业市场管理。建立完善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规范从业行为。
加强运输市场管理。完善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维修服务质量监测和考核体系,开展汽车维修配件质量追溯系统建设试点。开展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出租汽车企业和驾驶员共同发展机制。推动建立汽车租赁业服务网络。加大水路运输、港口经营市场监管力度,严把市场准入和退出关,强化从业人员、企业、船舶市场准入资格审核。以客船、危险品船管理为重点,建立经营资质预警和动态监管制度。严格实施运价报备制度,规范国际班轮、无船承运市场秩序,加强对企业兼并收购的行业监管。加强对船舶运力的宏观调控。落实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改善航运企业经营环境。加强航运市场动态和信息分析研究,及时发布市场运力信息,控制成品油船新增运力节奏,引导干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运力投放。鼓励我国航运企业与能源、资源类企业交叉持股,实现一体化、规模化经营。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大力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公路养护技术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港口水工建筑技术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推进行业研发中心认定工作。依托重大工程建设,推进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推进特大型桥梁防灾减灾与安全控制技术、水上溢油处置技术、港口物流枢纽建设和运营技术、新一代智能交通技术开发与应用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装备开发。加快相关标准规范制修订,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组织实施“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长三角航道网智能航运”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等重大工程建设。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系统等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开展全国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统建设,实施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继续推动城市出租车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建设,推广应用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服务系统。加快交通电子口岸建设,推进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和港航海事信息互联互通,启动水路客运售票联网和电子客票系统建设。支持北斗卫星导航战略发展。
积极构建低碳、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充分发挥节能减排“以奖代补”政策效应,深入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和第二批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推广第五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运输装备,严格实施营运车船节能减排限值标准,推进节能与新能源车辆示范推广工程。完善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推进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鼓励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和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工具。提高船舶溢油防控和污水接收处理水平。
不断推进法制建设、深化重点改革
完善综合运输法规体系框架。积极配合加快出台《航道法》、《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继续推进《海上人命搜救条例》、《潜水条例》等立法进程,加快推进《收费公路管理条例》、《道路运输条例》、《海上交通安全法》等修订工作,加大部颁规章的制修订力度。研究出台收费公路信息公开办法,继续做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完善交通行政执法规范,认真实施执法标志标识“四统一”方案,严格执法评议考核,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深化公路、港口、航道、海事等行业重点领域的改革。按照统一管理、层级清晰、事权与财权一致等要求,逐步理顺公路管理和养护体制机制。支持西部有条件省份加快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强化服务和支持保障功能。继续推进新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完成直属海事系统改革后续工作。
继续深化拓展 交通运输对外交流合作
深化交通运输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继续加大国际组织事务和应对气候变化、陆港协定等重要国际谈判参与力度,逐步提高多边事务话语权,深入参与和影响国际规则的制定。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加强国际条约履约,推进国际运输便利化。继续深化马六甲海峡等重要油源通道的国际合作。加强与发达国家开展交通技术合作,帮助交通运输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加强与周边国家道路运输领域合作。继续深化落实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便利运输协定相关工作,在东北亚陆海联运国际合作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与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继续做好利用外资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工作。广泛开展交通应急、海上搜寻、救助打捞国际交流合作,适应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履约审核机制强制化工作。加强反海盗国际合作,加强应急值守、预警发布和防范能力建设,保障国家交通运输安全。
扎实推进行业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学基层、学业务”联学活动,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和机关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行政执法和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推进行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启动交通运输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大培养紧缺、高技能人才力度。深入践行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学树建创”活动,实施“十百千”工程。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交通运输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中央和部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以交通工程建设领域、执法单位和行政机关为重点,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以深化工程专项治理为重点,加大专项治理工作力度,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规范基层执法行为,深化纠风治乱工作,巩固治理公路“三乱”成果。加大惩治腐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作风建设,落实《廉政准则》,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巡视工作力度,强化对建设资金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制度,加强政务公开。坚持以人为本,用群众工作统揽交通运输信访工作。
把握总基调 推动新发展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主要任务。强调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要求上来,增强信心,克难奋进,努力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国际国内的环境对交通运输发展来讲,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央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重点更多放在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服务业上。交通运输作为服务业中优先发展的领域,在拉动消费需求、改善消费环境、挖掘内需潜力、扩大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二是中央强调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要求财政和信贷政策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继续支持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这为继续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中央强调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这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创新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四是中央强调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交通运输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这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国内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势必对交通运输发展带来新的影响,尤其是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交通建设资金紧张,深层次矛盾和新情况新问题相互叠加,保持交通运输平稳较快发展态势难度加大。二是交通运输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城乡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刚性约束不断增强,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三是人民群众对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期盼越来越高,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着既要提供覆盖面更广的均等化服务,又要提供更高品质的个性化服务的双重压力。四是安全生产事故处于易发多发的高峰期,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基层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交通运输安全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用好机遇应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是前提,“进”是关键。稳,就是要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性,保持交通运输平稳较快发展,保持行业和谐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自主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化行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上取得新成效。
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部党组认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按照这个总体要求,我们既要继续坚持和落实好这些年提出的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思路和措施,又要把握好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组织实施好“十二五”发展规划,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新需求新期待,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推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稳定发展、协调发展、高效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
第一,坚持稳中求进,继续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条件,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于当前拉动经济增长,也有利于长远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行业紧紧抓住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机遇,推动公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总体得到有效缓解,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改善民生的需求相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规模仍然不足。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基础设施适度的发展速度和合理规模,更加注重发挥设施效率,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和运输保障能力。
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把握上,要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当前,要重视研究解决好资金问题。今年下半年以来,交通运输建设面临投资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的双重压力,资金缺口成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部党组在深入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调结构、控规模、保重点、促稳定”的工作要求,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平稳健康发展。我们要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继续创新融资模式,优化投资结构,完善交通运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建立投资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积极争取融资政策和信贷的支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坚持车购税等财政资金投入向中西部地区和公益性强的项目倾斜,继续加大对国省干线、综合运输枢纽、现代物流、节能减排、安全应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等领域的持续投入。
第二,坚持“三个转变”,着力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关键是继续推进“三个转变”。要更加注重优化运输组织和提高服务效率,更加注重统筹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使交通运输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强化管理、提升服务的基础上,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要继续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强综合运输顶层设计,优化规划布局,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推进运输服务一体化,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综合运输管理效能。
要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水平。航道养护要以长江干线等内河高等级航道为重点,全面提高航道养护和应急保通能力,保障内河水运畅通安全。
要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大力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重点,强化科技进步,完善法规标准,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构建节能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装备体系、节能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实现交通运输集约、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注重公平,有序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系到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是交通运输部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强化政府交通运输部门公共服务职能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主导地位,逐步有序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积极推进“公路两个体系”建设。构建“公路两个体系”,即统筹发展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既有利于充分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使公共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要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是农村生产生活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要抓紧组织编制今后10年交通运输扶贫开发规划纲要,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外通道的运输能力,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内的交通联系,打好新一轮交通运输扶贫攻坚战,扩大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覆盖面,为实现扶贫开发总体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第四,坚持民生为先,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
要努力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做贡献。要继续规范收费公路运营。要努力缓解交通运输拥堵。
第五,坚持安全第一,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
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坚持把安全发展作为加强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贯穿于交通运输服务的全过程,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强化责任追究,把安全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
要夯实安全发展的基层基础。做到“四个更加注重、四个必须到位”:更加注重依法依规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必须到位;更加注重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落实必须到位;更加注重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对安全生产的人财物投入必须到位;更加注重提升人员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安全教育和能力培训必须到位。要完善安全发展的应急保障体系。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加快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体系、应急预警监测系统和应急队伍建设,加强科学施救方法研究,确保应急力量拉得出、顶得住、作用大、效果好。
第三篇: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发言稿
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发言稿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交通运输行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按照“十个深刻领会”和“六个聚焦”要求,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论断、新理念、新任务、新举措,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结合起来,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扎实的举措,全力做好交通运输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的各项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交通运输发展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我们牢牢把握优化布局、加速成网这个关键,综合交通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始终牢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职责,运输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充分展现了行业责任担当;坚持把提升行业治理能力作为重大任务,行业治理体系逐步完善;紧紧抓住创新发展这个突破口,实现行业科技水平整体提升;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行业凝聚力不断加强。XX年以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多点突破,交通运输促投资促消费稳增长效用明显,交通脱贫攻坚先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也是新时代全体交通人为之奋斗的新使命。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刻认识交通运输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明好“理”、抓好“纲”、把好“度”,统筹处理好“稳”和“进”、机遇与挑战、当前和长远、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奋力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要准确把握交通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真正做到自身强、综合实力世界领先和强国家、有效支撑民富国强,着力推动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服务人民、服务大局、服务基层,着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着力建设现代化交通,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进入世界交通强国行列,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交通强国,进入世界交通强国前列。要着力构建交通强国的框架体系,包括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装备体系、运输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体系、现代治理体系、开放合作体系、安全发展体系、支撑保障体系等。要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为推动新时代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今后3年,要坚决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强化安全发展,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推进交通精准扶贫脱贫,聚焦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联网提升、运输服务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规划、聚力攻坚,确保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交通强国建设的起步之年,要做好12项重点工作。一是持续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坚决打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三是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四是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是大力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攻坚。六是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七是加快建设创新型交通运输行业。八是加快推进绿色交通发展。九是努力提升交通运输国际影响力。十是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十一是大力提升行业软实力。十二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第四篇:2012年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报告
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稳中求进
全面提升湖南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2012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贺仁雨
(2012年2月2日)
同志们:
2012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11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部署2012年工作。
下面,报告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2011年实现“十二五”开局红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坚强领导下,在省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战胜要素供应持续偏紧、建设盘子排在全国前列的双重压力,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发展、安全、稳定的大局,实现了“十二五”开局红。
(一)交通投资创下历史新高。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6.5亿元,同比增长5.48%,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1%,是湖南交通史上投入水平最高的一年。其中高速公路672.53亿元,国省干线132.22亿元,农村公路88.23亿元,水运建设21.04亿元,运输站场12.45亿元。年初确定的“451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宜凤、潭衡西、随岳、道贺4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262.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649公里;新建和改造国省干线2001公里,S202、S209、S223、S302、S304 等5条508公里文明样板路创建达标;新建农村公路15222公里,超额5222公里完成省为民办实事目标,全省建制村通畅率86%,较“十一五”末提高4.5个百分点。全省公路总里程达232190公里。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等水运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省新增千吨级泊位3个。建成10个二级以上客货站,120个农村客运站。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
(二)交通资金保障了发展速度。在信贷紧缩和省公路投融资功能受限的困难情况下,全年争取中央建设资金投入111.26亿元,同比增长36.42%,是历史上中央安排湖南交通建设资金最多的一年;组织高速公路资金585.35亿元,实现交通收费收入97.01亿元,省本级交通资金总盘子达到943亿元。高速公路保证了计量支付;国省干线、农村公路、水上和站场、渡改桥、危桥改造等建设项目下达资金129.4864亿元,同比增长64.2%,保障了交通发展速度。特别是去年8月以来,资金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省厅资金组织进入应急状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省长直接调度,所有厅领导分工负责联系银行;改革创新资本运作方式,启用现代投资融资平台承接在建高速公路;向中石油、中石化转让18对在建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权,到账金额30.4亿元;组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首家高速公路财务公司,累计归集资金27.2亿元,筹集高速公路建设资金18亿元;支持民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组织资金113.85亿元,渡过了资金难关。
(三)彻底改革交通招投标办法。阳光交通建设全面启动,制订“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形成了“1+9”的招投标规则体系,在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领域全覆盖推行,全年仅高速公路项目标的总金额就达275亿元,投标企业越来越向大型企业、信誉良好的企业集中,部省领导高度评价,省纪委将此作为创新性举措予以通报表彰,社会反响良好。制订并实施了项目审批、项目申报制度,正在研究出台技术服务类项目招标及委托办法,4项制度将全方位、全过程覆盖交通建设管理。项目申报制度明确了省厅、行业局、市(州)县的职责,省厅公平地安排资源,切块下达,市(州)、县负责按资源排出建设项目的优先顺序,行业局负责项目的真实性、准确性的核定,省厅根据市(州)、县排定的优先顺序和行业局的审核意见安排项目、资源,并全部在厅门户网站上公开。去年向社会公开投资计划16批次,项目7023个,国省补助资金64亿元;公开养护计划2批次,折算标准里程1913.26公里,省专项补助7.3亿元,确保了社会的知情权,强化了社会监督。同时“两重一大”项目厅务会议集体审定,全年审定项目188个。
(四)交通工程质量总体受控。去年开展的“工程质量年”活动成效显著,8项举措和 “平安工地”创建措施全面落实。对全省在建49个高速公路、153个国省干线公路和13个水运工程项目经理、总监共451人全面轮训。从厅直科研、设计单位抽调46名高级工程师到在建高速公路项目任技术副经理或技术代表,加强了技术力量支撑;高速公路重大质量安全危险源实行台账管理,查找出32826处重大危险源,已经销账22661处,施工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交通建设工厂化生产水平达到新的高度,高速公路575个土建合同段建立了718个混凝土集中拌和站,542个桥梁预制厂,918个钢筋集中加工厂;新工艺新技术得到全面推行,高速公路有209个标段采用了预应力智能张拉新技术,普遍采用钢筋定位装臵及新工艺;对39个在建项目3340公里高速公路质量,对75座特大桥梁、9座特长隧道的外委检测数据表明:路基压实度、路面弯沉、混凝土强度等合格率都在98%以上;隧道衬砌强度100%,隧道厚度、钢支撑间距、锚杆长度、数量等技术指标达到优良工程水平,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较2010年提高了8—10个百分点。去年11月交通运输部来湘实地检查检测后,对我省高速公路作出了工程质量总体受控的评价。
(五)“两型”交通迈出实质性步伐。内河水运现代化全面启动,召开了建国以来全省首次水运工作会议,提出了奋斗20年、投资1700亿元,重点实施岳阳港、长株潭港口群、洞庭湖岳阳综合枢纽、湘江千吨级航道、沅水能源大通道、涟水复航、湘桂运河等10大工程,打造湖南现代内河水运体系的宏伟目标。深入开展“设计回头看”活动,解决了 “两型交通”建设的技术理念问题,在设计理念、路线走廊带选择、平纵面控制等方面形成了体系性的指导意见,在12条共857.34公里高速公路项目上实施,减少概算投资102.4亿元,降幅达12%。交通工程造价管理加强,全年审查各阶段公路水运建设项目404个,核减投资68.77亿元,项目投资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全省“车船路港”百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全面启动,在长沙开展甩挂运输试点,株洲市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全国第二批“低碳交通示范城市”,开展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工作和长沙机场地区、高铁地区综合枢纽建设。
(六)交通运输生产平稳有序发展。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分别为161980万人、7780412万人公里,同比增长9.27%、13.82%;完成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分别为144240万吨、1878568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3%、22%。完成水路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分别为1327万人、27429万人公里,同比增长44.4%、62.33%;完成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分别为17955万吨、420257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3.55%、22.83%。城市公交、出租车客运量分别完成308542.6万人次、175140.9万人次,同比增长8.6%、5.3%。保证了重点时段、重要物资和鲜活农产品运输,完成了低温凝冻、旱涝急转等重大自然灾害应急运输任务。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和道路交通安全、道路客运隐患排查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效遏制了水上交通事故多发势头,促进了道路运输和城市客运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保障了全省经济平稳有序运行。
(七)交通服务民生取得新的成效。坚持民生优先,解决民生热点问题。一是全面消灭危桥,解决老百姓高度关注的“桥脆脆”问题,一次性下达资金7.68亿元,2012年全面消灭全省1417 座五类危桥,改造国省干线上的57座四类危桥,加快实施渡改桥。同时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长永高速浏阳河大桥、株洲红星大桥分别采取了拆除重建和加固措施。二是创建星级服务区(站),全面提升公路服务水平。制订规划,建立标准,明确监管职能,联合中石化、中石油,授牌表彰了全省105个公路星级服务加油站。到“十二五”末全省高速公路共设立150对服务区,平均间距49公里;普通干线公路沿线具备拓展服务功能的加油(服务)站达到6对/百公里,形成交通服务的大格局。三是大幅提高农村公路补助标准,全省全面提高,对“老少边穷”地区重点倾斜。对湘西州、大湘西地区和国省贫困县、一般地区的建制村通畅工程中的村道补助,由“十一五”的每公里10—12万元分别提高到30、25、20万元,分别增长2.5倍、2.08倍、2倍,通畅工程中县乡道补助标准增长幅度更大。去年下达的1万公里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全部按“十二五”补助标准一次性安排补助到位,加快解决老百姓出行难问题。四是严格落实“绿色通道”惠民政策,全年减免鲜活农产品流通、邮政、电煤运输等车辆通行费7.42亿元。
(八)交通规划体系健全完善。制定了4500亿元的“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及3500亿元的实施方案,确立了交通建设的保底规模和奋斗目标,明确在“紧环境”下先按保底规模实施,保证兑现省委省政府向社会公开承诺的“三条底线”,即到2015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可在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确保“十二五”期间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到2030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内河航运体系。按照“十二五”规划实施方案,高速公路投资2500亿元,续建4064公里,新开工建成193公里,2015年底全省通车总里程达到6643公里;路网改造540亿元,改造提升国省干线技术等级10074公里;农村公路260亿元,实施通畅工程35000公里;道路运输站场50亿元,新改建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82个,新建二级以上汽车货运站29个;水运规划确定145亿元投资规模;科技、信息化、水毁等工程5亿元。其中 危桥改造投资52亿元,改造危桥4332座。智慧交通完成了规划和顶层设计。“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形成了“1+11”的规划体系。普通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补助标准,加快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船舶通行费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等配套政策先后出台,为推进规划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九)交通发展保障进一步增强。法制交通建设扎实推进,《湖南省高速公路条例》颁布实施。依法依规解决了岳长高速投资人招标合法性认证,树立了依法办事的理念,推动了相关和类似问题的解决,引进资金240.29亿元,建设高速公路288.91公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三定”工作全面完成,厅直系统全年重用、提拔、交流厅级干部7名,新提拔任用、调整交流处级干部136名,公开遴选厅机关公务员14名。机关作风整顿取得积极效果,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具有交通运输特色的惩防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全面规范权力运行,有效防控廉政风险;深入治理突出问题,清理规范公路收费,排查整改工程建设领域问题247个,查处公路、水上“三乱”案件49件,有效维护了交通形象。全省公路电子地图查询服务系统开通试运行。文明创建取得实效,组织开展了抗冰烈士王立国等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活动,交通窗口单位创先争优、庆祝建党90周年、全省重点工程和“交通杯”劳动竞赛等一系列活动高密度推进,全年全系统有14个单位被评为省部级以上文明单位,8人获得国家级荣誉,75人受到部省表彰。创建了33个省级“群众满意客运站”。
一年来,交通运输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进步。公路航道管养力度加大,通过能力稳步提升,特别是全国干线公路大检查提升了路况水平,我省取得了综合排名前进一位的成绩;科技强交战略深入实施,全年取得科技新成果30项,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交通职院办学水平稳步提升;交通战备和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得到加强;老干、工青妇团、学会协会等工作紧扣中心,和谐共进,共同推进实现我省交通运输“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湖南交通运输一年来的发展实践,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必须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准确把握我省交通“打基础、还欠账”的发展定位,抓住机遇,加快建设,尽快完善高速公路骨架网,加快补长水运和普通公路“短板”,增强交通供给。第二,必须把运输管理作为永恒主题,突出运输管理在交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组织管理,保障安全运行,不断提升运输服务能力。第三,必须把服务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准确把握交通是民生工程的定位,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普遍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全面消灭危桥,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切实解决老百姓最现实、最直接和反映最集中的问题。第四,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在高速公路资本运作、交通招投标办法改革、“两型交通”技术理念、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创新突破,破解难题,凝聚资源造福长远。第五,必须把行业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认真践行交通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铺路石精神”和默默奉献、敬业爱岗的“航标灯精神”,培树先进典型,努力构建行业灵魂和精神支柱。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省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不够、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阶段性特征仍十分明显;二是资源、环境形成刚性约束,交通运输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保安全、保稳定的压力加大,特别是发生了令人痛心的“9·9”邵阳沉船重大事故;四是系统行风建设有待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还不能松懈,全行业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行业文明建设任重道远。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1年我省交通运输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大力支 持的结果,是在交通运输厅历届班子打下的基础上,全系统干部职工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交通运输厅,向重视、关心、支持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向全系统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坚持稳中求进,打造“四个交通”
进入“十二五”时期,我省交通运输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湖南交通的机遇体现在 “四个没有变”,即中央和省适度超前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增长的关键是稳投资,将重点保障包括交通在内的在建、续建项目;国家对湖南的支持力度没有变,“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武陵山区、罗霄山区连片开发扶贫框架的形成,湖南与交通运输部多年形成的特殊关系,为交通争取国家更多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带来新的机遇;湖南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近2万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过万亿,经济总量越来越大,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强,经济社会保持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交通发展有强烈的需求支撑;全省上下大办交通的氛围没有变,各地抓发展、上项目、开新局的劲头更足,交通发展的环境更优。湖南交通发展的挑战表现为“两个面临”,即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局势,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经济环境难以明显好转,国内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对交通运输发展带来新的影响;面临要素保障的“紧环境”,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交通建设资金供给不足仍将是主要矛盾,保持交通运输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的难度加大。用好机遇应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中求进,稳是基础,进是关键。稳,就是要保持湖南交通建设的良好势头,保持交通运输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交通行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和推进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化行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上取得新成效。
去年以来,厅党组紧紧围绕“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大局中谋划和推动交通运输工作,提出了“创和谐新局面、登发展新台阶、上服务新水平、树交通新形象;打造综合交通、两型交通、智慧交通、阳光交通”的发展思路。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符合湖南阶段性省情,符合我省交通实际,符合交通运输自身发展规律,也完全符合中央和部省要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厅党组认为,新的形势和条件下,稳中求进推动湖南交通运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结构调整这个主攻方向,坚持“四新”引领,路水共进,建管并重,稳步提升,以打造“四个交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推进“四化两型”、服务“两个加快”当好先行。
结合部省要求,贯彻好新时期湖南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思路,必须立足省情实际和我省交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始终抓好五个方面。
第一,坚定不移地推进湖南交通稳中求进目标的实现。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今后20年,湖南交通仍将处于打基础、上水平、提质量的发展时期。抓好第一要务,总体把握上,要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稳定发展、协调发展、高效发展、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具体实施中,要树立抓发 展就是抓项目、抓进度、抓质量、抓安全的观念,突出攻坚前期工作这一制约环节,增强建设后劲;要强化要素保障,创新突破瓶颈制约,重点研究解决好资金问题,千方百计保障发展速度。当前要紧紧围绕“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不为任何困难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做到不动摇、不松懈、不折腾,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保住交通建设的良好势头,确保完成“十二五”交通建设保底规模,朝着规划目标奋力迈进。
第二,坚持不懈地推进综合交通建设。综合交通是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照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点,形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布局合理、联结贯通的交通运输综合体。要以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为支撑点,统筹规划衔接,建立综合运输规划体系,调整优化通道资源,加快实施综合运输一体化试点工程,在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建成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要以综合枢纽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构建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相互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支持将长沙机场地区、高铁地区综合枢纽率先打造成国内首批集成公路、铁路、民航和城市公共交通等运输方式“零换乘、无缝衔接”枢纽,一体化推进长株潭组合枢纽和岳阳、衡阳等7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要以加强运输管理为关键点,更加注重优化运输组织和提高服务效率,更加注重统筹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协调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强化管理、提升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综合交通发展水平。
第三,坚持不懈地推进“两型”交通建设。围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大交通体系,抓住水运突破口,加快建设“一纵五横十线”高等级航道网络,加强水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水运运距长、运量大、运价低、节能环保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低碳交通。抓住“公交都市”、“低碳交通城市”建设重点方向,大力发展以大容量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推进新能源与新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绿 色交通。抓住交通发展的关键领域,把“设计回头看”作为交通践行“四化两型”战略的重大举措,科学确定技术指标,深化路线走廊带方案比选,强调满足功能要求,严格标准化设计,严格工程造价预算,合理选取控制点和平纵面指标,最大限度减少工业化痕迹,最强力度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交通与自然的和谐;统筹区域交通发展,政策设计、资源安排突出对后发地区的支持,重点加强对武陵山区、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促进交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交通与社会的和谐;加快交通由能力增加为主向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转变,普遍提高服务水平,为老百姓提供有选择、多层次、有品质的出行服务,实现交通与人的和谐。
第四,坚持不懈地推进智慧交通建设。解决交通问题,一方面要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靠提高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增强交通通行能力。智慧交通是提升交通通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建立湖南智慧交通大格局,在“数字湖南”战略中定位,搭建我省智慧交通“1842”信息化框架,即1个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支撑体系,8大业务管理领域应用系统,4大综合交通应用系统,内外2个门户网站,实现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物流等整个综合交通运输业务领域全覆盖。把解决交通实际问题作为核心任务,积极响应和支持北斗卫星导航战略发展,重点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支撑体系、路网运行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等13大信息化重点工程,深入推进信息化与交通基础设施、政府管理、交通公众服务和运输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的融合。要把智慧交通首先用在促进我省交通平安运行上,加快实现重点桥隧、渡口的视频监控和重点车站及“两客一危”车辆GPS和北斗卫星车载终端的使用监督。突出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创新推进发展,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通信信息基础网络、数据中心和应用支撑平台,推行“一 网通”、“一卡通”等整合建设模式;把购买服务作为推进智慧交通建设的有效方式,加快建设开放兼容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网络。
第五,坚持不懈地推进阳光交通建设。以项目阳光建设为重点,强化关键环节控制,坚持实施好“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重大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交通项目申报制度和技术服务类项目招标及委托办法,管住项目建设全过程;以资源阳光配置为重点,由市州自主安排项目建设优先顺序,坚持项目、资金信息全面公开,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保证公共资源配臵公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合理;以权力阳光运行为重点,用制度固化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每一权力事项都有相应的制度规范运行,实现交通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制度控制和程序安排,正确的做事和做正确的事,有效防控廉政风险;以交通阳光执法为重点,坚持上下联动,突出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大力整治交通运输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行业风气持续根本好转,保障我省交通运输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三、全力做好2012年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重点抓好八项
工作。
(一)重点实施“1263”工程
投资750亿元,以实施“1263”工程为重点,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1”,即以建成通车1000公里高速公路为重点,完成投资570亿元,加快推进3801公里在建项目建设。确保吉茶、炎睦、娄新、长湘、衡桂、桂武、南岳、宁道、浏醴、炎陵分路口至炎陵县城、郴宁、吉怀、通平、大浏共14条1011.74公里、力争汝郴、醴茶、永蓝、长浏、澧常5条542.38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年底高速 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600公里以上。启动潭耒高速公路提质改造,完成长益高速公路提质改造。
“2”,即以新改建完成国省干线2000公里为重点,完成投资105亿元,新开工2500公里,全面完成1474座危桥改造任务。
“6”,即以建成6000公里农村公路为重点,完成投资36亿元,年底全省建制村通畅率达89%。
“3”,即投资30亿元,重点实施24个水上项目。加快建设湘江株洲至城陵矶2000吨级航道、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等工程,力争新开工岳阳煤炭专用泊位等项目。
同时,投资9亿元,加快道路运输站场、科技、信息化等项目建设。年内建成二级以上客货运站10个,农村客运站120个,招呼站2000个。
狠抓资金要素保障。核心抓高速公路资金的到位和水运资金的落实。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加大对我省交通的投入;争取银行最大限度增加信贷规模,落实高速公路建设各银行贷款签约资金;充分发挥高速集团财务公司作用,加强资本运作,盘活存量资产,加强高速公路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保险资金等10大融资产品利用;发挥现代投资筹融资作用;支持盘活省公路建设投资公司;组建省水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推动组建省港口集团,夯实水运发展基础;切实提高高速公路收费实征率,争取交通费收过百亿;切实做好开征船舶通行费试点工作。
(二)深入推进“工程质量安全年”活动
巩固去年“工程质量年”成果,拓展活动内涵,确定今年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的 “工程质量安全年”,在公路水路建设工程重点实施七项举措。
一是强力推进公路水运工程标准化建设。通过推进管理程序标准化,操作过程标准化,提高管理效率;继续推进工地试验室治理,加强对拌和站、预制场管理,推进路基路面标准化施工,提升工程质量。在干线公路推广应用高速公路先进成熟施工技术,每个市州推出一个干线公路示范项目,带动提升整体建设管理水平。
二是推广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管控一体化系统。加强对工程施工中原材料进场、混合料生产及出厂、试验检测等关键环节的智能监控,通过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存储、自动报警等先进手段,堵塞拌和站技术数据管理漏洞,实现工程施工质量实时在线监控。应用基层早期破坏防治技术,优化交通组织,控制运输荷载,实行基层分散拌和,防止基层早期破坏,严防低温施工、冒雨施工以及交叉作业带来的层间污染。
三是推广预应力管道注浆智能控制系统。减少预应力注浆人工误差,提高注浆饱和度,解决预应力注浆难题;继续推广预应力智能张拉。
四是强力推行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对项目和工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对不同级别的安全风险源制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五是继续推行“三集中”生产、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控制、特大桥及特长隧道动态监控和外委检测。
六是继续推进设计“回头看”,解决国省干线公路设计缺项问题,把“绿化工程、安保设施”列入设计规定项目。对公路水路运营出现的安全问题,在设计优化中予以重点解决。
七是举办公路水运项目经理和总监培训班,重点培训项目管理和廉政建设两方面的内容,切实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严格项目建设管理考核,实行项目法人问责制。
(三)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
全面开放、规范交通建设市场。向民间资本领域全面开放交通建设市场,形成统一开放、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交通建设市场格局,争取更多的资源汇入湖南交通;鼓励交通科研、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大胆走出去,积极参与国内外竞争。依法依规加强对BOT项目的管理。健全完善公路水运建设市场信用评价体 系,搭建统一的项目信息和涵盖所有从业单位、人员的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机制,把从业单位、人员的诚信履约情况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依据。
推动普通公路、航道建管养运新模式。加快完善普通公路养护机制,按照养护、应急、服务“三位一体”的要求,设立县级中心养护站,形成“中心养护站+养护道班”的养护格局。大中修实行项目工程制,小修工程对中心养护站实行计量支付,日常养护实行班组责任制;开展为期三年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建立健全“省级指导、市级考核、县为主体”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推动乡镇一级100%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或明确责任职能部门,严格农村公路养护考核,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示范带活动,每个县级单位创建2个以上农村公路管养示范乡镇,选取10%以上的县道、5%以上的乡村道创建文明示范路,促进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逐步推行航道中心站或航道管理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航道行政管理,加快建立航标遥控遥测系统和重点浅滩、重点航段的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提高航道应急保畅能力。
建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新机制。按照 “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投资主体相同、线路相连,方便管理、精简高效,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原则,全面落实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机构设臵方案,变过去的“一路一公司”为以区域划分为基础的管理分局模式,管理幅度由过去的50—100公里提高到300—500公里,由管理分局对养护、征费、路政、监控、服务等实施统一管理,力争年内改革到位,保证新通车项目按新机制运行。
(四)全面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创建星级公路服务区(站)。按照规划和创建标准,新投入运营高速公路服务区21对,联合中石化、中石油,全年新改造高速公路服务区3对,新拓展服务功能的普通公路加油站63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创星达标比例100%,其中三星级达标比例65%、四星级20%、五星级10%;普通公路完成168个星级服务加油站创建任务,普通公路加油站创星达标比例100%。
创建文明样板路、文明样板航道。严格落实《湖南省普通干线公路文明样板路创建标准(试行)》和《“四纵五横”文明样板路创建方案》,按照“成线成网、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注重长效、展示形象”的原则和“畅、安、绿、美”的要求,落实创建责任,形成创建合力,构建常态化的创建机制,全年完成文明样板路创建里程1243公里。制订文明样板航道创建规划、标准,在湘江大源渡至衡阳62公里和沅水茅草街至鲇鱼口73公里2条千吨级航道开展试点,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创建群众满意客运站、收费站。在全省继续深入开展 “群众满意客运站”创建活动,一级站创建率60%,二级站30%。在全省收费公路开展“群众满意收费站” 创建活动,高速公路在张家界、马家河、长沙西、德山4个收费站,普通公路选择2个收费站进行试点,力争3年内全省所有收费站点创建达标。
丰富“学树建创”活动内涵。发挥工青妇团、行业学会协会等组织作用,继续深入开展“学英模、立新功、树新风”、全省重点工程和“交通杯”劳动竞赛、“工人先锋号”、“模范职工之家”、“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竞赛创建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五)强化交通运输保障
大力发展综合运输。加快长沙高铁地区、机场地区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实质性推进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工程;总结推广长沙市甩挂运输试点工作经验,力争年内改造3家满足甩挂运输作业要求、装备先进的货运站场,探索形成适合不同区域、不同货类的甩挂运输运营模式。统筹规划农村客运站点和城乡客运线路布局,合理配臵城乡客运资源,鼓励“农村班车进城、公交客车下乡”,推动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鼓励各类运输企业和个体经 营业户发展建制村农村客运线路,加快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采取片区运营、循环运营等多种方式方便农民群众乘车。
着力规范运输市场。深入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客运管理的意见》。加强道路班线客运管理,完善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维修服务质量监测和考核体系,抓好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客运业户和客运车辆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开展出租汽车行业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及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推动建立汽车租赁业服务网络。加大水路运输、港口经营市场监管力度,严把市场准入和退出关,强化从业人员、企业、船舶市场准入资格审核。以客船、危险品船管理为重点,建立经营资质预警和动态监管制度。继续深入开展运输市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切实解决运输市场突出问题。
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支持长沙市申报全国“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支持株洲市建设全国 “低碳交通示范城市”,在市州选择2—3个城市开展全省“低碳交通示范城市”试点。严格实施营运车船节能减排限值标准,完善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继续开展全省“车船路港”百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加快发展绿色运输。
(六)努力提高科技信息化水平
加强科技支撑保障。一是坚持开门开放选课题,让基层、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将实践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提出来,把交通建设中的重点难题、技术问题作为课题提出来。二是把结合交通建设实际应用的重大课题列入厅科研立项计划,力争进入部省科研立项计划,依托重点工程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今年争取重点在公路软基处治、山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源识别与灾害预警、高陡横坡条件下桩柱式桥梁设计与施工、人—道路—环境系统和谐度解耦及工程控制等方面取得成果。三是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一些合适的科技成果加快产品化,要重视科技成果的工业 化设计,如将预应力管道注浆智能控制仪等一批先进成熟技术形成系列商标品牌,推向全国市场。四是加强标准化工作,继续开展二次张拉钢绞线技术应用于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预制钢筋砼通道、涵洞设计及施工等标准制定工作。切实抓好“两型”科技示范工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加快“智慧交通”发展步伐。制订“十二五”交通运输信息化规划实施方案、投融资计划和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加快我省交通信息化地方标准体系建设。以“智慧交通”手段促进交通运输安全运行,建成公路资源整合、交通指挥中心监控资源整合系统;完成特大桥隧视频监控建设任务;完成我省安装10000台北斗卫星车载终端示范工程任务;保证今年3月底前全省800座重要渡口、1200艘客渡船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建成省、市、县三级监控中心;扩大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ETC系统覆盖面;启动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支撑体系、高速公路路网运行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交通建设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交通运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推进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完成交通出行服务系统1:2000的加密电子地图的匹配。“智慧交通”项目的实施,要大力推行购买服务的方式,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
(七)加大依法行政和安全监管力度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湖南省农村公路条例》立法进程,认真执行《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以及交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以保护公路、航道设施为重点,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坚决打击破坏、损毁公路、航道设施的行为。联合公安等部门,强化源头治理、路面监管和责任追究,组织开展2次大的公路治超专项行动,严禁车货总重55吨以上车辆上桥行驶;严格涉航建筑物技术审批论证,杜绝出现新的碍航闸坝,配合开展好河道采砂专项治理行动;严格执法评议考核,强化执法 监督,加快实施交通行政执法 “四统一”,促进规范执法、文明执法。
加强安全监管。围绕创建“平安水域”、“平安工地”、“平安车站”、“平安桥渡”目标,实行危桥危渡、危险路段、危险水域及相关企业的安全隐患档案制、销号制、公示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全面消灭全省现有五类危桥,加快实施渡改桥工程,认真执行桥梁养护规范,严格落实桥梁养护“三个一”责任,确保营运桥梁安全;全面完成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任务,严格执行水上安全管理责任制、客渡船签单发航管理制度、农村中小学生上(放)学乘船交接制度,切实预防和杜绝水上交通群死群伤恶性事故发生;启动道路运输企业标准化建设达标工作,组织实施好“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校车管理,稳住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稳中向好的趋势。以应急预案、队伍、物资、机制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交通运输应急体系,提高应急运输保障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
(八)加强干部队伍、行业文化和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切实加强交通各级党组织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完成厅直单位党委换届,配优配强党委班子。深入开展“一转变两提升、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和机关干部联系基层活动,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和机关建设。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风清气正选任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举办1期优秀中青年科级干部培训班、1—2期新提任处级干部培训班。实施人才素质工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交职院交通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作用,突出加大水运等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贯彻实施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加快推进以“行业使命、共同愿景、交通精神、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湖南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体现我省交通 运输行业特色的路、车、船、站、场、所及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树立一批有影响力的交通运输文化建设先进典型。要以成立厅新闻中心为契机,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抓好交通运输重大题材的策划宣传,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网络媒体舆情跟踪分析,健全应急宣传机制,全面展现交通行业新形象。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具有交通运输特色的惩防体系。以交通工程建设领域、执法单位和行政机关为重点,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将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交通项目申报制度、审批制度、技术服务类项目招标及委托办法四项制度汇编成册,继续全覆盖推行。干线公路监理实行市州打捆统一招标,择优选取资质、资信良好的监理单位。进一步完善项目信息公开制度,推行高速公路项目“十公开”,构建覆盖全面、约束有力的工程建设领域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各项制度、《廉政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强财务和审计监督,加大对基本建设项目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严格对交通建设、养护和管理全过程的投资控制,加强工程项目的决算管理。对高速公路系统所属公司进行整顿规范,全面清产核资,制订相关制度,规范经营活动。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探索建立公路水上“三乱”治理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继续做好信访、维稳和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认真治理庸懒散和群众意识淡薄、行政效能不高、能力素质不相适应等问题,严肃处理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今年争取实现每月两周无会,集中精力抓调研、抓服务、抓落实,树立行业新风气。
同志们,2012年交通运输工作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十二五”开局的良好势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推 进全省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服务“四化两型”战略、实现“两个加快”目标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附件
湖南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
行业使命:加快交通发展,服务富民强省。
共同愿景: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运输服务人本化、品质化、均等化,交通与自然、社会、人高度和谐。
交通精神:团结务实,开拓创新,敢于担当,无私奉献,争创一流。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第五篇:交通运输安全工作会议报告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交通运输和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安全生产管理情况,研究部署今年我市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组织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现在,我代表局安委会讲三点意见。
一、2013年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总结回顾
2013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任务目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断强化安全规范管理,安全生产持续保持平稳态势。
(一)科技兴安稳步推进
市局制定《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科技兴安工作责任分解意见》,细化分解8大类37项科技兴安项目任务,准确定位交通科技兴安技术标准、安全技防布局重心。汽运集团建成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安装3G 监控1947台,覆盖率达96.8%。完成3G监控系统功能升级,实现对分段超速、违停的自动报警功能。公交公司完成杨家湾和永兴公交场站视频监控和周界报警系统安装,做到安保技防装置覆盖所有公交场站。公路处建设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桥梁形变监测系统、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公路网运行监测系统和公路协同巡查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公路系统分析决策、安全管理和公众出行服务能力。航道处对海安船闸主体工程建设现场、连申线大跨度桥梁择点实施实时监控,强化关键工序、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连申线航闸实行智能管理,实现船舶过闸智能排档和超载自动识别。运管处提前报废、更新危货车辆110辆,拆解老旧运输船舶51艘,有效提升运输本质安全度。安装1500余台北斗双模终端,建成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道路运输监控效能大幅提高。建成港口信息电子化管理系统,实现我市各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网上申报。地方海事局牵头组织开发的“水上交通一站式信息管理系统”已投入试运行,实现船舶实时监控、自动核查等功能。质监处推进施工现场视频监控及大型设备监控预警,引入安全生产第三方监测机构,客观辨识评估重点部位和高危作业的风险有害因素,使工程建设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通沙汽渡建成渡轮驾驶、轮机、甲板部互联通信系统,有效增强渡轮内联内控能力。
(二)行业监管规范有为
交通行业管理部门紧扣行业监管重点,不断加大安全监管力度,较好地履行了交通行业安全监管职责。公路处通过养护公司、公路站、应急处置管理中心三级全方位立体式的巡查,保证危险路段能得到及时处治,确保管辖道路安全畅通。对所辖桥梁进行定期检查,聘请专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审,提出危险桥梁的处治意见,投入1100万元对336省道启东段江夏村桥、头兴港北桥、撑架桥等六座三类以下桥梁进行改造,及时消灭危桥,确保通行安全。航道处实行船闸运营标准化管理,全年开放闸优良闸次率达99%;定期组织上航巡查和清障扫床,加强通航设施的设置、检查、保养,全年共清除碍航物40.5吨,疏浚44896.7立方,扫床里程4036.48公里,维护航标31座。运管处着力推行道路客运公车公营改造,完成66条线路、153辆班车的公司化改造任务,省市县际营运客车公营比例分别达到46%、85%和95%以上。全面组织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辖区10家道路客运和55家危货运输企业完成企业标准化自评申报工作。地方海事局把引江调水、枯水期等特殊时段的防堵保畅作为水上安全监管的重点,全年共排除航道险情196次,保障10万余艘次船舶安全进出港。严格执行超大件和大型运输船舶安全监管程序,共保障657艘次超大件船舶、2576艘次超大型船舶在辖区水域安全航行,维护了海事“安全走廊”品牌形象。牵头实行沿江汽渡和风景区游览船舶安全监管派驻工作组制度,对渡运企业和景区游览船舶航行安全开展驻点督查指导,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维护了渡运及景区水域安全。质监处以“平安工地”创建来推动行业监管措施落实,所辖4个工程(全省8个)、18个工地(全省119个)获得省级“示范工程”和“示范工地”称号,实行危险性较大工程专家驻点指导制度,有效遏制工程施工恶性事故的发生。
(三)专项整治成效明显
把深化安全专项整治作为提升安全监管能力的重要手段,着力开展“打非治违”、隐患排查整治、道路客运安全年、城市公交运营安全、水上交通安全、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内河港口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打击黑车黑线黑班“三黑”经营行为,查处各类违章1409起,依法注销367张不符合条件的从业资格证书。突出打击无证从事港口、码头、水上加油站点经营活动、运输船舶超载和非法载客运输行为,检查船舶302342艘次,纠正违章船舶38355艘次,实施船旗国安全检查3968艘次,排除各类船舶缺陷26132项,累计保障8500万吨货物安全进出港。突出打击公路超限超载行为,查处公路超载车辆560辆,缷驳载货物5466吨,罚款163.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