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藏族自治州法制宣传教育条例(2007年11月18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第

时间:2019-05-14 03:0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法制宣传教育条例(2007年11月18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北藏族自治州法制宣传教育条例(2007年11月18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第》。

第一篇:海北藏族自治州法制宣传教育条例(2007年11月18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第

【发布单位】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8-04-08 【生效日期】2008-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海北藏族自治州法制宣传教育条例

(2007年11月18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008年3月27日青海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 2008年4月8日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 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规范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根据宪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议,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在本州行政区域内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法制宣传教育,是指通过宣讲、文字、图像等形式,向公民普及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行为习惯,形成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

第四条第四条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自治州、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将法制宣传教育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确定相应的部门和人员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第五条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

自治州、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不同时期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和内容,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第六条第六条 法制宣传教育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市场、进工地、进宗教活动场所。

第七条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制宣传教育专项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并逐年有所增长。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由本部门、本单位予以保障。

第八条第八条 自治州、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制宣传教育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决议、决定;

(二)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本行政区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四)负责法制宣传教育的考试、考核、评比,决定或者建议实施奖惩事项;

(五)组织培训法制宣传教育骨干,组织和指导编印法制宣传教育教材,配合有关部门举办法制讲座和法律知识培训;

(六)总结、推广法制宣传教育经验;

(七)办理法制宣传教育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第九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将基本的法律知识和与业务相关的法律知识列入公务员培训计划,定期培训和考核。

第十条第十条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把法律知识学习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中小学校应当聘请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法制工作经验的人员兼任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企业事业主管部门应当负责所辖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及考试或者考核,提高其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做好管辖区内私营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其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的自觉性。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公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牧区雇用人员、城镇失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其守法从业、依法维权。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文化、新闻等部门和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应当根据当地法制宣传教育年度计划,创新和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应当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加强对企业职工、农民工、青少年、妇女等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其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宗教事务部门应当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其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在法律、法规、规章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结合司法和行政执法活动,向公民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

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宣传与本行业、本部门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村(牧)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备兼职法制宣传员,负责辖区内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社会组织和法律专业人员以多种形式支持和参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当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每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根据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安排和各自的工作职能,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法制宣传教育实行考试、考核制度。考试、考核由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公务员录用和晋升职务、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应当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考试。

公务员的学法情况列为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任用的依据之一。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地区或者单位,不得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荣誉称号;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由县级以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建议授予机关撤销其荣誉称号。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对不履行本条例的规定或者在法制宣传教育考核验收中不合格的地区或者单位,由其上级主管机关或者同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的具体应用问题由自治州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海北藏族自治州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82710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5-05-31 【生效日期】1995-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海北藏族自治州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1990年4月20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95年5月31日青海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1995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促进自治州矿业的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凡在本州境内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州境内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

第四条 第四条 在本州境内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申请取得采矿权。采矿权不得买卖、出租,不得用作抵押。

第五条 第五条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第六条 第六条 开采矿产资源,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受罚,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七条 第七条 州、县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州、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协助同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开采矿产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接受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 第八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支持、协助国家和省在本州勘查、开采矿产资源,保障国有矿山企业的巩固和发展;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矿山企业的发展;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私营矿山企业、个体依法采矿。

第九条 第九条 在本州境内开发矿产资源或进行矿山建设,应当照顾自治州的利益,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自治州根据法律规定和统一规划,可以优先合理开发利用本州境内的矿产资源。

第十条 第十条 自治州鼓励州外、省外、国外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来州合作、合资或独资兴办矿山企业。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集体矿山企业可以依法开采国家和省允许开采的大、中型矿山的矿床及矿点,国有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划出的边缘零星矿产和矿山闭坑后的残留矿体,黄金、矿泉水、宝石、玉石、水晶等重要矿种的小型矿床,以及国家和省规划可以由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开采的其他矿产资源。

私营矿山企业开采矿产资源的范围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个体采矿者可以采挖零星分散的小矿体、矿点和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开采矿产资源,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审查批准的地质矿产资源和开采设计方案;

(二)有明确的矿区地域界限和空间开采范围,符合建设规划和布局要求;

(三)具有与开采规模相适应的经济技术条件;

(四)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环境保护措施;

(五)与毗邻矿山企业没有矿界争议,不影响相邻矿山企业的正常开采和安全生产;

(六)个体采矿须有户籍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的证明。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国有矿山企业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申请、审批、采矿登记手续。

乡镇集体(含私营)开办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应向资源所在地的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下列规定报批,领取采矿许可证:

(一)乡镇集体矿山企业申请开采黄金、矿泉水、宝石、玉石、水晶等重要矿种,须报经省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由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核发采矿许可证。

(二)乡镇集体矿山企业申请开采国家和省允许开采的大、中型矿山的矿床及矿点,必须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规划,经州人民政府批准,由州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核发采矿许可证,并报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三)乡镇集体矿山企业申请开采国有矿山企业边缘零星矿产和矿山闭坑后的残留矿体,须经国有矿山企业同意,并签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和矿山安全协议,报该国有矿山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由州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核发采矿许可证,并报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四)乡镇集体矿山企业申请开采国家和省规划允许开采的其他矿产资源,经州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州人民政府授权的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同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核发采矿许可证,并报上一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五)个体申请开采零星分散的小矿体或者矿点,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查,由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核发采矿许可证。

(六)个人采挖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以及为生活自用采挖少量矿产,按村民委员会指定的地点开采。

(七)群众集体采挖零星分散砂金资源的具体审批管理办法,按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在取得采矿许可证后的一个月内,凭采矿许可证和有关资料,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办筹建许可证或营业执照。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矿山企业或者个体采矿需要变更矿区范围、采矿地点的,必须重新办理审批手续;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后需继续开采的,应办理延续手续。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取得采矿许可证后六个月内无正当理由不进行建设或采矿的单位和个人,原批准机关有权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筹建许可证或营业执照。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开采矿产资源,应提高采矿技术水平和选矿工艺,发挥资源效益,使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达到要求。对暂时不能综合利用的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和尾矿,应当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损失破坏。

禁止乱挖滥采、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大弃小。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必须严格在批准划定的矿界范围内和采矿地点开采。禁止越界进入采矿权属尚未明确的矿区采矿。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违章作业,防止环境污染。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开采矿产资源,应当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林地、草场和公路、桥梁、水利等其他设施。需占用土地、林地、草场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依法给予经济补偿。

开采矿产资源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开采矿产资源时,发现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罕见地质现象及文物古迹,应当加以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的矿产品销售,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采挖、选取的金银产品,应就近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受人民银行委托的专业银行;

(二)除国家规定统一收购的矿产品外,采矿者可自行销售。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保护采矿者的合法权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平调、挪用、侵占采矿者的矿产品和其它财产。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州、县人民政府对在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安全生产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鼓励群众找矿报矿。所报矿种经核查后,确系当地没有发现过的矿产资源,并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根据不同矿种和品位,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分别情况,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一)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和省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处以违法所得50%以下的罚款;

(二)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处以违法所得30%以下的罚款;

(三)买卖、出租采矿权的,对卖方、出租方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

(四)非法用采矿权作抵押的,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规定收购和销售国家规定统一收购的矿产品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

本条第(一)、(二)、(三)、(四)项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州、县人民政府决定;第(五)项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的具体应用问题由自治州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自1995年7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海北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

海北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

(2010年1月12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0年3月18日青海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藏传佛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依法管理藏传佛教事务,保障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和《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藏传佛教事务是指藏传佛教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务。

第三条藏传佛教各教派、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教派的公民一律平等,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四条藏传佛教事务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得妨碍国家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计划生育等制度的实施。

佛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不得恢复或者变相恢复已废除的封建宗教特权。

第五条藏传佛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受境外势力的支配。在对外交往活动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

第六条自治州、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藏传佛教事务实施行政管理。自治州、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行相关行政管理职责。

第七条佛教协会、佛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佛教协会、佛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应当遵纪守法,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二章政府管理

第九条自治州、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把藏传佛教事务管理工作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藏传佛教事务管理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自治州、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藏传佛教活动场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列入社会发展规划;

(二)公安和消防部门应当建立佛教活动场所治安和消防管理机制,负责教职人员的户籍和出入境管理,指导佛教活动场所做好消防工作;

(三)文化、广播电视、工商行政管理、旅游部门应当定期对佛教活动场所广播电视、书籍刊物、音像制品、互联网、寺院文物古迹和旅游业开展监督检查,指导佛教活动场所做好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把佛教活动场所纳入普法范围,做好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四)国土资源、建设部门应当对佛教活动场所用地、建筑规划进行审批,监督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规范藏传佛教活动场所土地的使用登记和建档工作;

(五)卫生、民政、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负责教职人员的医疗、救助、养老等社会保障工作;

(六)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清理并取缔佛教活动场所非法办学活动;

(七)支持佛教活动场所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和自养经济实体。第十条自治州、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一)会同司法等部门对教职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

(二)对佛教活动场所设立、合并、变更、终止、重建、维修、开放、**转世、聘用经师等事项依照权限逐级审查、申报;

(三)对下级人民政府藏传佛教事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四)支持和保障佛教协会开展工作,指导佛教协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五)协调解决藏传佛教活动场所内部矛盾纠纷;

(六)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给予佛教活动场所的捐赠财物、捐建项目进行监督。

第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本区域藏传佛教事务管理工作。

负责与佛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的工作联系,向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对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群众监督评议委员会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检查。

第十二条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藏传佛教事务的管理服务工作。第三章佛教协会

第十三条本条例所称佛教协会是指藏传佛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组成的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

第十四条佛教协会的权利:

(一)按照本协会《章程》开展活动;

(二)依照有关规定认定和取消藏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

(三)指导佛教活动场所的教务工作,指导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人选的推选工作;

(四)开展佛教文化学术研究,举办佛教学习培训班以及佛学论坛等活动,开展对外友好交往活动;

(五)编印佛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六)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和非营利性经济实体;

(七)指导**转世灵童的寻访、认定、坐床、受戒和教育等活动。

第十五条佛教协会的义务:

(一)组织教职人员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协助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协调佛教界的内部矛盾和纠纷,教育教职人员爱国、爱教、持戒守法;

(二)接受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及有关部门的依法管理和监督,向相关部门反映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愿望和要求;

(三)协助佛教活动场所保护佛教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

(四)保护、研究佛教经典,对佛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第四章佛教活动场所和佛事活动

第十六条本条例所称佛教活动场所是指经依法登记的藏传佛教寺院和其他固定的佛事活动场所。

第十七条设立佛教活动场所必须严格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批;未经批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设立。

第十八条佛教活动场所不得接收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少年为佛教教职人员。因特殊情况确需接收的,应当经县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佛教活动场所可以接受社会团体和公民的自愿捐赠,接受境外捐赠应当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接受境外宗教组织或者个人的宗教津贴和传教经费,不得为境外宗教组织或者个人进行非法宗教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不得接受境外宗教组织的委托、指令。

第二十一条信教公民集体佛事活动,一般应当在依法登记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内举行。

第二十二条跨县举办大型佛事活动,应当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并在指定的地点范围内进行。

第二十三条佛教协会、佛教活动场所经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可以开展对外友好交往活动。第五章佛教教职人员

第二十四条本条例所称藏传佛教教职人员是指经佛教协会认定的从事藏传佛教教务活动的人员。

第二十五条教职人员应当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守法持戒。

第二十六条佛教活动场所根据其规模、历史传统、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实行定员管理制;具体定员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属地场所定员方案,经县(自治县)宗教事务部门审批后,报州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县宗教团体认定的教职人员,应当报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由县佛教协会颁发《宗教教职人员证》。

《宗教教职人员证》每三年审核一次,到期未经审核的无效。取消教职人员身份的,由原认定的佛教协会收回证书,备案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未经认定备案、审核或者已被取消教职人员资格的,不得以教职人员身份从事藏传佛教教务活动。

第二十八条未经省人民政府或者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寻访、认定**转世灵童。**传承继位,不受境外组织或者个人的干涉和支配。

自治州、县(自治县)佛教协会或者教职人员到自治州外进行**转世灵童寻访的,应当持有省、自治州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相关手续,并征得寻访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

自治州以外佛教协会或者教职人员到自治州内进行**转世灵童寻访,应征得自治州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并持有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相关手续。

第二十九条教职人员的权利:

(一)主持、举行佛教活动和佛教仪式,担任佛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

(二)参与佛教活动场所或佛教协会的管理;

(三)接受和开展佛教教育;

(四)从事佛教典籍整理和佛教文化研究,开展佛教交流和交往;

(五)接受信教公民自愿的布施。

第三十条教职人员的义务:

(一)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服从所在地佛教协会的管理,遵守佛教协会的规章制度;

(三)服从所在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的管理,遵守寺院的管理制度;

(四)遵守藏传佛教的教义教规,认真履行教职人员职责。

第三十一条 教职人员异地学经,需向本人所在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由寺院所在地县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核,报学经班所在地县级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跨省学经人员应当报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外来教职人员到自治州内学经或者主持佛事活动,应当办理如下手续:

(一)本人应当持所在地佛教协会、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证明和教职人员证书;

(二)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提出接受意见,经县(自治县)佛教协会审查同意,报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三)学经三个月以上的,在学经场所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暂住手续。在自治州内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担任主要教职三个月以上的,应当办理暂住手续。第六章寺院财产

第三十三条寺院合法使用的土地(草场)、房屋、构筑物、设施、牲畜以及其他合法收益,受法律保护。

第三十四条寺院合法使用的土地和所有的房屋,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房产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使用权、所有权证书;产权变更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十五条佛教协会、寺院依法兴办经济实体的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应当纳入财务管理,定期公开财务收支账目,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委员会和信教公民的监督。

第三十六条寺院的公共财产由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管理,接受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馈赠、转让或者侵占寺院的文物;借用寺院文物的,应当征得寺院的同意,并按照文物级别,报上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第七章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 第三十八条寺院设立民主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民管会),民管会在教职人员中民主选举产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民管会实行集体管理下的分工负责制。

第三十九条民管会的选举在县(自治县)宗教事务部门和佛教协会指导下组织实施。

民管会成员应当由教职人员民主推荐,报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后进行选举。选举结果报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民管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三至七人组成。民管会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五年。民管会成员可连选连任。特殊情况下征得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可提前或延期换届。

第四十一条民管会成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服从政府管理,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持戒严谨,为人正派,办事公道;

(二)具备一定的佛教学识,在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中有较高威望;

(三)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第四十二条民管会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教职人员进行爱国爱教、政策法规和文化知识的教育,增强教职人员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做好对转世**的教育、培养和管理;

(二)团结和教育信教群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三)抵御境外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活动,调处矛盾纠纷,维护正常秩序,防范和处理本场所内的突发事件;

(四)维护本场所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五)保护本场所的建筑、文物等,协助有关单位抓好寺院社会治安、消防、卫生等工作;

(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理财,健全账目,定期公布收支情况;

(七)组织开展各类佛教活动,负责寺院教务、教职人员管理工作;

(八)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和自养经济实体;

(九)及时研究群众监督评议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措施以及整改结果反馈给群众监督评议委员会。第八章群众监督评议委员会

第四十三条藏传佛教寺院设立群众监督评议委员会(简称监评会)。

监评会是由藏传佛教寺院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教职人员、信教公民代表组成的监督、评议民管会工作的群众组织。

监评会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选聘产生。监评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三至七人组成。监评会每届任期五年,根据需要可提前或者延期换届。

第四十四条监评会的职责:

(一)监督民管会履行职责和教职人员遵纪守法等情况;

(二)监督寺院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监督寺院事务、财务公开情况;

(四)对民管会及其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和满意度测评;

(五)每半年向信教公民、教职人员通报监督评议情况。

第四十五条监评会的义务:

(一)学习法律法规和宗教政策,提高监督评议能力;

(二)支持民管会履行职责,引导信教公民和教职人员支持民管会工作;

(三)履行监督评议职责,定期向信教公民、教职人员通报监督评议工作情况,并报告乡(镇)人民政府;

(四)维护信教公民和教职人员对寺院事务建议、反映和举报的权利。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藏传佛教事务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侵犯佛教协会、藏传佛教活动场所、信教公民合法权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教职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一)组织、策划、参与非法集会和游行的;

(二)受外国势力、境外组织支配,煽动分裂国家活动的;

(三)与境外分裂组织或者分裂分子联络的;

(四)有其他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

第四十八条佛教协会、佛教活动场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自治州、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未经批准,在佛教活动场所内设立商业服务网点,举办陈列、展览,拍摄影视片的;

(二)未经批准,在佛教活动场所内改建、新建房屋、构筑物的;

(三)未经批准,扩建佛教活动场所的;

(四)未经批准,编印佛教内部资料出版物的;

(五)未经批准,举办佛教培训班的;

(六)未经批准,接受境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

(七)向信教公民摊派或者变相摊派财物的。

第四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自治州、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干扰佛教活动场所正常秩序,干扰佛教协会、教职人员开展正常教务活动的;

(二)未经批准,自治州外藏传佛教教职人员到自治州举行或主持佛教活动的;

(三)未经批准,非藏传佛教教职人员擅自主持佛教活动的;

(四)接受境外组织和个人传教的;

(五)未经批准,跨区域组织或者主持集体佛教活动的;

(六)擅自寻访、认定**转世灵童的。

第五十条本条例未列举的其他违法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第十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

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

(2014年1月13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通过 2014年5月29日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第一条 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自治州行政区域范围内。

第三条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国家民族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整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系统工程。第四条 自治州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自治州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自治州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自治州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法制、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五条 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自治州内所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组织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第六条

自治州州、县人民政府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职责是:

(一)研究和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规划,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目标责任,建立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长效机制;

(二)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相结合,实行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

(三)安排部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工作任务,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

(四)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及个人;

(五)发展民族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各民族生产生活水平;

(六)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调解处理具有民族和宗教因素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八)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改善少数民族文化基础条件,挖掘少数民族特有文化资源,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

(九)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维护资源地群众的合法利益。

第七条 自治州州、县人民政府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民族团结进步具体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民族事务的法律法规,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典型和先进事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市场活动;

(二)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行调研;

(三)加强对民族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维护各民族合法权益;

(四)与有关部门培养、教育民族宗教界人士,发挥民族宗教界人士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作用;

(五)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六)承担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及个人评选和其他有关事项。

第八条 自治州州、县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第九条

自治州州、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打击制造国家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第十条 自治州州、县人大常委会应当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行检查、视察和调研,促进同级人民政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第十一条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制。

第十二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教育和鼓励各民族干部职工群众相互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通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十三条 自治州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应注重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国家公职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妇女国家公职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自治州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培养、配备 “双语”公职人员。

自治州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组织在招录工作人员时,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对少数民族公民给予适当照顾。第十四条 确定每年8月为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第十五条 各民族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参与管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第十六条 各民族应当相互尊重历史文化、语言文字、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第十七条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制造、传播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危害祖国统一的言论、信息和行为。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影视网络、商标、广告等文化载体中出现损害民族尊严、伤害民族感情的内容。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播放、收听、观看、演奏、朗诵、演唱含有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煽动民族歧视、民族仇恨等内容的节目。第十八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第十九条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挑起宗教冲突和教派纠纷。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妨碍国家教育制度、干扰司法和行政工作等破坏社会秩序的活动。

禁止传播邪教和非法传教活动。

第二十条 禁止使用带有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企业名称和称谓。

第二十一条 自治州内的宾馆、饭店、车站及其他公共场所,应当向各民族群众提供同等服务。

第二十二条 自治州州、县人民政府应当落实专项工作经费,按州、县、乡、社区、村委会不同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顺利推进。自治州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向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税务部门根据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公益性捐赠的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给予税前列支。

第二十三条 自治州州、县每5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各乡(镇)每3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第二十四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达标单位给予奖励。

第二十五条 自治州内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整改期间不得参加各级各类先进集体的评选。逾期不改正的,在本行政区域内予以通报,取消已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和达标单位资格。

(一)不按规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

(二)不按规定落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目标责任制的;

(三)不及时处理、化解本系统、本单位内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矛盾和纠纷的;

(四)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

第二十六条 自治州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视情节给予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村委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属于国家公职人员的,并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第二十九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条例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五篇:海北藏族自治州银行业协会挂牌成立

海北藏族自治州银行业协会挂牌成立

2010年4月22日,海北藏族自治州银行业协会在农业银行海北分行正式挂牌,海北州委常委、副州长周正、州政府副秘书长柳万青、人行海北中心支行行长白建俊、海北银监分局党委书记、局长路永德、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人等参加了挂牌仪式。

海北州银行业协会是由海北州各银行业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银行业自律组织,是经海北银监分局批准并在海北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

银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是:督促会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向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维护会员单位和会员的合法权益,对侵犯会员合法权益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或要求;加 强会员与业务主管部门和政府其他部门的联系,反映会员的共同愿望和建议,沟通会员和其他行业的关系;加强会员之间的联系、交流、合作,协调会员之间在业务方面的争议;促进会员间的业务培训和有关的调查研究,为会员提供咨询服务等。协会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

海北州银行业协会的成立,为银、政之间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对海北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海北经济的稳健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协会将在海北银监分局的领导下,在海北民间组织管理部门的监督下,依据协会章程扎实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营造海北银行业良好的市场和信用环境,维护和推动海北州银行业各项经营活动健康发展。

下载海北藏族自治州法制宣传教育条例(2007年11月18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第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北藏族自治州法制宣传教育条例(2007年11月18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北藏族自治州法律援助及律师工作情况汇报(精选五篇)

    海北藏族自治州法律援助及律师工作情况汇报 海北藏族自治州司法局 (2011年10月) 尊敬的各位代表: 首先我代表海北藏族自治州司法局全体工作人员对各位代表指导视察法律援助及律......

    2014法制宣传教育!

    六安第二中学2014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根据《六安市教育局2014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1、以党的十八大、十......

    法制宣传教育材料

    法制宣传教育材料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的九种不良行为,只要你有了这几种不良行为,就很容易滑向犯罪的边缘:(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

    法制宣传教育

    2009年度古塘街道法制宣传教育实施意见各村(社区)、街道所属各部门: 根据市普法领导小组《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2009年度法制宣传......

    法制宣传教育

    南发(2012) 15号 南王乡党委 南王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南王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委各部、委,局、室,县直各委、局......

    法制宣传教育讲话稿

    法制、法治社会的基础:政治上人人权利平等不存在压迫;经济上按劳分配不存在剥削。法制、法治社会的标志:不存在人民群众最不要的黑-社-会、娼妓、毒品、贫民窟和高犯罪率。所......

    卫生系统法制宣传教育

    卫生系统法制宣传教育 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为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全市卫生系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提升全市卫生工作法治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落实依法治......

    法制宣传教育讲稿

    法制宣传教育讲稿 讲到法,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法?有句老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这规矩就是规范。这规矩往大里讲就可成为法律。没有规和矩就划不成方和圆,有规矩就有了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