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松阳县古市镇过入党纪念日活动
松阳县古市镇远教工作现场会交流汇报材料
红歌祝福 誓言激励 帮扶暖心
——松阳县古市镇利用远程教育开展过入党纪念日活动
为切实增强农村党员的党性意识,松阳县古市镇运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以月为单位,全面开展以“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点播一首红色歌曲、颁发一本纪念证书、发送一条祝福短信、组织一次谈心交心、开展一次先锋承诺”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以进一步坚定广大农村党员的信念和宗旨意识,助推全县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开展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的背景原因 松阳县古市镇全面推行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主要是鉴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一是解决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开展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利益观念冲击下,部分农村党员思想观念滞后,宗旨意识不强,党性观念淡薄,价值观错位,不关心集体,不顾身边群众,这些现象的存在,制约着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增强农村党员党性意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迫在眉睫。二是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为开展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提供了有效载体。在省、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从2006年开始,松阳县古市镇逐步建成31个远教站点,实现镇、社区和行政村站点全覆盖。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突出抓好“建、管、学、用”工作,切实发挥远程教育作用,服务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良好局面。目前共创建市级学用示范点1个,县级学用示范点5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所具备网络健全、内容丰富和操作简便的特点,以及“村村响”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平台等现代通讯信息网的建设完善,为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提供了方便、快捷和有效的载体。三是多年来对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为开展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上级的部署,松阳县古市镇先后认真组织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主题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等。在活动中,针对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进行了探索,先后出台了农村党员分类积分量化考核管理办法、农村党员干部“一创三联”制度,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平台,对农村党员履职承诺加强了约束,强化了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另外,如樟溪乡探索的“远教+广播”工作模式等基层的一些实践探索为我们开展好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思路。
二、开展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的主要做法 古市镇按照县委下发的《关于在全县农村党员中开展过入党纪念日活动的通知》,要求全镇各行政村党支部梳理党员入党时间,以月为单位,全面开展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具体做法是:
(一)送红歌、颁证书,找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切入点,着力增强农村党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采取“远教+广播+红歌”的形式,从远教平台上下载红色歌曲,通过“村村响”广播系统播放红色歌曲及党支部书记对党员的祝福话语,使党员群众在田间地头都能听到党支部对党员的祝福和问候;由镇党委制作并颁发入党纪念证,为过入党纪念日的党员送上镇党委的亲切慰问和殷切期望。针对外出流动党员,各党支部则通过慰问短信、视频互动等形式,将祝福和问候及时送给外出党员。通过各级党组织献上的政治生日礼物,让农村党员切实感受党的关怀、党的温暖,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温誓词、话感受,抓住激励党员创先争优的关键点,着力增强农村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在活动中,各行政村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面对鲜红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感悟党的光辉历程,牢记党的历史使命,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激发创先争优的动力。同时组织党员以“忠诚于党、感恩于政策,造福于民、服务于发展”为主题,以“忆昨天、干今天、盼明天”为主线谈心得、话感受,开展“算三算、比三比、思三思”,让广大党员明白:共产党员党员既是一个光荣的称号,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意味着奉献、付出和超越,从而时刻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处处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三)联农户、争先锋,消除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空白点,着力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开展党员“专职保姆”活动。根据农村党员干部“一创三联”活动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要求,广泛开展“党员联户、先锋承诺”活动,为每位农户配备党员“专职保姆”,确保每一名党员都联系服务群众、每一户农户都有党员干部联系,切实消除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盲点。二是进行先锋再承诺。在活动中,要求过入党纪念日的党员一方面要汇报本人联系户情况和对其提供的服务情况,另一方面,要对照年初作出的岗位承诺,汇报履职情况,并作出先锋再承诺——对下步工作理思路、明措施、表决心。三是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村党支部书记根据过入党纪念日党员思想、学习和工作表现情况,并结合村支委和普通党员对其的点评,开展谈心交心,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继续发挥特长,积极协助村两委推进村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始终塑好榜样,始终当好表率。
三、开展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取得的初步成效 通过开展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有效激发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先进性意识和创先争优意识,强化了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有效解决了党员党性意识体现难的问题,激发了农村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针对部分党员先进性“平常时候难看出”、部分党员无形中放松要求的实际情况,通过推行过入党纪念日,让党员每个月进行工作交流点评,为每个党员提供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展示先进风采的平台和机会,在相互学习和比较中,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激励每个党员自我加压、不甘落后,营造人人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是有效解决了党员作用发挥难的问题,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开展过入党纪念日活动,激发了农村党员创业干事的热情,广大农村党员在县委“两区”建设和“三个头等”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主体作用。同时积极配合参与党委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中心工作、重大工程推进等。另外,进一步创设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组织农村党员与农民群众结对,共同创业创新,共同发展致富。特别是县委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来,广大农村党员积极发挥网格服务团队成员作用,主动参与服务群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疏导化解纠纷等,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
三是有效解决了党员形象展现难的问题,增强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通过开展过入党纪念日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在组织面临压力时,能发扬勇挑重担,吃苦在前的精神,打头阵、当先锋;当工作遇到困难时,能发扬敢于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站前沿、攻难关;当面临利益和荣誉时,能正确看待,谦虚礼让。每个农村党员时时刻刻、事事处处、点点滴滴体现先进性,展示了党员的风采,在广大群众中赢得了好评、树立了威信。
开展远程教育服务创先争优和过入党纪念日活动,是松阳古市镇拓展远程教育平台功能、强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探索。下一步,将着力在创新思路、丰富内容、完善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深化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使其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更加积极、更为明显的作用。
第二篇:松阳县组织工作创新项目总结材料(过入党纪念日活动)
松阳县组织工作创新项目总结材料
红歌祝福 誓言激励 帮扶暖心
——松阳县利用远程教育开展过入党纪念日活动
中共松阳县委组织部
为切实增强农村党员的党性意识,松阳县运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以月为单位,全面开展以“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点播一首红色歌曲、颁发一本纪念证书、发送一条祝福短信、组织一次谈心交心、开展一次先锋承诺”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以进一步坚定广大农村党员的信念和宗旨意识,助推全县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开展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的背景原因 松阳县全面推行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主要是鉴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一是解决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开展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利益观念冲击下,部分农村党员思想观念滞后,宗旨意识不强,党性观念淡薄,价值观错位,不关心集体,不顾身边群众,这些现象的存在,制约着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增强农村党员党性意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迫在眉睫。二是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为开展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提供了有效载体。在省、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从2006年开始,松阳县共建成431个远教站点,实现乡镇、社区和行政村站点全覆盖。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突出抓好“建、管、学、用”工作,切实发挥远程教育作用,服务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良好局面。目前共创建省级学用示范点5个,省级学用示范基地1个,市级学用示范点4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所具备网络健全、内容丰富和操作简便的特点,以及“村村响”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平台等现代通讯信息网的建设完善,为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提供了方便、快捷和有效的载体。三是多年来对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为开展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上级的部署,松阳县先后认真组织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主题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等。在活动中,针对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进行了探索,先后出台了农村党员分类积分量化考核管理办法、农村党员干部“一创三联”制度,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平台,对农村党员履职承诺加强了约束,强化了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另外,如樟溪乡探索的“远教+广播”工作模式等基层的一些实践探索为我们开展好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思路。
二、开展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的主要做法 松阳县于2010年年初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农村党员中开展过入党纪念日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县各行政村党支部梳理党员入党时间,以月为单位,全面开展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具体做法是:
(一)送红歌、颁证书,找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切入点,着力增强农村党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采取“远教+广播+红歌”的形式,从远教平台上下载红色歌曲,通过“村村响”广播系统播放红色歌曲及党支部书记对党员的祝福话语,使党员群众在田间地头都能听到党支部对党员的祝福和问候;由乡镇党委制作并颁发入党纪念证,为过入党纪念日的党员送上乡镇党委的亲切慰问和殷切期望。针对外出流动党员,各党支部则通过慰问短信、视频互动等形式,将祝福和问候及时送给外出党员。通过各级党组织献上的政治生日礼物,让农村党员切实感受党的关怀、党的温暖,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温誓词、话感受,抓住激励党员创先争优的关键点,着力增强农村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在活动中,各行政村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面对鲜红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感悟党的光辉历程,牢记党的历史使命,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激发创先争优的动力。同时组织党员以“忠诚于党、感恩于政策,造福于民、服务于发展”为主题,以“忆昨天、干今天、盼明天”为主线谈心得、话感受,开展“算三算、比三比、思三思”,让广大党员明白:共产党员党员既是一个光荣的称号,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意味着奉献、付出和超越,从而时刻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处处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三)联农户、争先锋,消除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空白点,着力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开展党员“专职保姆”活动。根据农村党员干部“一创三联”活动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要求,广泛开展“党员联户、先锋承诺”活动,为每位农户配备党员“专职保姆”,确保每一名党员都联系服务群众、每一户农户都有党员干部联系,切实消除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盲点。二是进行先锋再承诺。在活动中,要求过入党纪念日的党员一方面要汇报本人联系户情况和对其提供的服务情况,另一方面,要对照年初作出的岗位承诺,汇报履职情况,并作出先锋再承诺——对下步工作理思路、明措施、表决心。三是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村党支部书记根据过入党纪念日党员思想、学习和工作表现情况,并结合村支委和普通党员对其的点评,开展谈心交心,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继续发挥特长,积极协助村两委推进村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始终塑好榜样,始终当好表率。
三、开展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取得的初步成效 通过开展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有效激发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先进性意识和创先争优意识,强化了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有效解决了党员党性意识体现难的问题,激发了农村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针对部分党员先进性“平常时候难看出”、部分党员无形中放松要求的实际情况,通过推行过入党纪念日,让党员每个月进行工作交流点评,为每个党员提供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展示先进风采的平台和机会,在相互学习和比较中,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激励每个党员自我加压、不甘落后,营造人人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是有效解决了党员作用发挥难的问题,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开展过入党纪念日活动,激发了农村党员创业干事的热情,广大农村党员在县委“两区”建设和“三个头等”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主体作用。同时积极配合参与党委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中心工作、重大工程推进等。另外,进一步创设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组织农村党员与农民群众结对,共同创业创新,共同发展致富。特别是县委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来,广大农村党员积极发挥网格服务团队成员作用,主动参与服务群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疏导化解纠纷等,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
三是有效解决了党员形象展现难的问题,增强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通过开展过入党纪念日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在组织面临压力时,能发扬勇挑重担,吃苦在前的精神,打头阵、当先锋;当工作遇到困难时,能发扬敢于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站前沿、攻难关;当面临利益和荣誉时,能正确看待,谦虚礼让。每个农村党员时时刻刻、事事处处、点点滴滴体现先进性,展示了党员的风采,在广大群众中赢得了好评、树立了威信。开展远程教育服务创先争优和过入党纪念日活动,是松阳拓展远程教育平台功能、强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探索。下一步,将着力在创新思路、丰富内容、完善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深化农村党员过入党纪念日活动,使其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更加积极、更为明显的作用。
第三篇:古市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前期工作
古市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前期工作
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1、基本镇情:古市镇位于松阳县西北部,松古平原腹地,南邻县城11公里,距丽水80公里,北邻遂昌县城15公里。建镇始于东汉四年(公元199年),县置于此,距今已有1800余年,是丽水市最古老的集镇,素有“历史重镇”、“处州粮仓”之美称。全镇总面积47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2.2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为1.77万,建成区内人口为1.1万,为松阳县北部五乡一镇的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是松阳县第二大镇,松阳县域“一主一副”城镇发展架构的副城。
2、村级组织基本情况。全镇有党员933名,其中预备党员33名;流动党员32名。全镇有党支部49个,其中在全市最大的下山脱贫移民小区建有一个临时党支部,有党员13人。全镇30个村党支部都健全了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并全部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党员活动、教育、工作开展正常。非公企业党支部在我镇也有较快的发展,在5个企业建立了非公企业党支部。全镇现有24个镇属部门,镇属部门支部8个。30个行政村中有村两委干部203名,各村团兵妇等配套组织健全;
3、中心镇建设情况。1998年3月,古市镇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7年被丽水市人民政府列为加快发展的全市18个中心镇之一。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古市镇成为松阳县首批小康乡镇,城镇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6年6月,镇政府委托浙江省规划研究院编制,对古市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修编后的古市镇总体规划从原来集镇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扩大到5.88平方公里,人口从原来的2.1万人口规划扩大到2020年的5万。工业功能区块规划为2400亩。这个总体规划描绘了我镇发展的宏伟蓝图。按照古市镇总体规划,我们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快配套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4、筏铺万人下山脱贫小区建设情况。古市筏铺下山脱贫移民小区,是松阳县松古盆地万人下山移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县规划安排的下山移民重点安置小区之一。小区从2005年9月开始建设,总体规划29.6万㎡(444亩),分四期进行,计划安置下山移民1500户,6000人左右。目前已完成征地330亩,安置下山移民477户,1921人。一期工程2005年9月启动,共安置下山移民212户,939人,安置面积21166.2㎡。其中:住宅168户,店面房44户,住宅每户最小占地面积为75㎡,最大占地面积为120㎡,有庭院住宅139户。一期工程基础设施配套现已全面完工,水、电、路、外墙、牌坊等工程均已竣工,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二期工程从2007年1月启动,共安置下山移民199户,731人,安置面积19862.85㎡。目前,部分农民建房已完工,今年启动二期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三期工程于08年9月份启动,现已安置66户251人下山脱贫移民,安置面积为6939平米,户型为75平米到120平米不等,下山移民农户正在紧张建房中;二期安置还安排有农民公寓楼,现已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通过实施下山脱贫小区的建设,使古市的人口迅速集聚。
5、产业发展情况。2008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2%,其中:工业产值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7%,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61亿元,累计工业投入13468万元,比上年增长89.96%,实现税收860.77万元;农业产值1.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7%,农民人均收入达4720元,比上年增长14.95%。
工业发展情况。我镇大力实施“兴产业、聚人口”战略,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在城镇总体规划中,规划了工业功能区块2400亩,目前工业区块建设进展顺利。全镇现有企业442家,工业产值3.89亿元,实现工业税收660.7万元。全镇规模以上企业16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61亿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67.1%。初步形成了竹产业、机械制造、食品精深加工三大产业,十五里茶产业深加工园区、高速公路接线工业区块、溪西竹制品加工区块等三个工业区块建设初具规模。08年共完成征地590余亩,工业区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农业经济情况。茶叶主导产业发展较快。全镇有10000亩茶园,茶产业是我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甲鱼、干水果等特色产业在我镇也不断发展,有无公害甲鱼400亩,脐橙等水果8000余亩。累计有8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认证,有省、市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制定企业生产标准6个并通过QS认证。箬寮牌山茶油获国家级优质金奖,箬寮专业合作社获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早上好鹊山鸡、鹊山野鸡蛋获浙江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共培育流通大户等40户,农业专业合作社13家,茶叶、干水果农产品年交易额达1.15亿元。
第三产业情况。镇内有卯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农家乐”等乡村特色旅游。利用古市 “行市”习俗,加强农副产品等的流通服务,配合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活跃古市商贸。
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前期工作
1、思想高度重视。根据县里的预通知,我镇作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乡镇,镇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认识到这是上级领导对我们古市镇的关心和信任,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搞好试点工作。对此,镇党委多次召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并在镇党代会年会、人代会、全镇干部大会等各类大小会议上,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分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开展了各类宣传活动,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开展前期调研。镇领导班子成员结合住村联心工作,深入各村、镇属单位进行前期调研,进一步理清了推进古市科学发展的“五大优势和五大问题”,深化对镇情的再认识,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奠定基础。
(1)五大优势。
制度优势。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里提出要建设200个中心镇,市里确定为18个中心镇之一。《加快推进古市镇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16条优惠政策,按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完善配套、适度超前”的总体要求,建设大古市,(2007年1月县政府松政发(2007)2号)。
区位优势。交通便捷。随着丽水已被整体纳入长三角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衢丽铁路已经进入前期研究阶段,发达地区的产业辐射和丽水融入长三角的进程必然加快,松古盆地作为丽水未来产业主要发展空间和金衢丽产业带重要一环的优势,必然会加快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松阳县域的副中心,辐射周边县和乡镇。筏铺下山脱贫小区已有一定的建设基础。
空间优势。地处松古平原,一马平川,城镇空间框架已初步形成达5.9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总面积达16.62平方公里;产业发展空间大,三大区块规划面积达3315亩(其中高速公路区块2400亩,茶产业区块665亩,溪西区块250亩)。土地优势。
产业优势。工业三大产业具雏形;农业产业化有一定的基础,“三化”(茶产业精深化、种养业特色化、农民组织化)有良好的发展——万亩名优茶、特色种养业、农民组织化。
人文优势。民风淳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农耕文化、道教文化、茶文化深厚;和谐干事、创业创新的氛围;古市人在外创业卓有成效(古市人经济、古市的人脉资源)。民间资金充足。人口优势。近期规划3万人,远期规划5万人。
我镇经济社会正处在刚刚起步、逐渐加速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的内外条件逐步改善。
(2)五大问题。
思想问题。解放思想依然不够,最大的软肋是思想传统,小富即安、小满即溢的小农意识,求太平怕冒险、守陈规少创新的保守思想仍然存在,在加快发展上胆子还不够大,措施还不够硬,方法还不够多,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精神,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破解难题操作到位的能力不够强。特别是合力扶工、高效办事、无障碍施工的软环境亟待进一步优化,少数干部团结干事业、合力促发展的意识亟待进一步加强,干事创业、破解难题的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最大压力是社会稳定,发展进程中的一些老问题仍然存在,新问题不断涌现。城镇发展问题。城镇品位不高,是农村传统集镇而不是现代城镇。城镇发展最大的问题是管理乏力,机制不顺,堵、阻、脏、乱、差现象没有根本性改变,秩序混乱。由于城镇的品位低,影响了人口的集聚和产业的发展。——提高城镇品位,加强管理是城镇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古市发展的大民生,是兴产业、聚人口的重点所在。
产业发展问题。工业经济仍处在起步阶段,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层次低,第三产业发展比较缓慢。最大的实际是经济社会欠发达,发展基础差、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低仍然是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加快发展是头等工作。
农民增收问题。农村经济虽然逐年增长,但持续增收面临新的困难。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竞争力不强,产业升级有待提速,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待于进一步培育。新农村建设最大的困难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农民建房难,村集体经济薄弱,新农村建设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差距明显,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深入推进农民增收(富百姓)是“头等目标”、旧村改造是“头等工程”。
要素制约问题。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蔓延,要素制约将进一步加大。发展中最大的瓶颈是要素制约加剧,工业发展、项目建设中的资金筹措难、政策处理难、项目落地难、项目推进难等问题逐步突出。
为此,全镇上下决心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既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更要清醒认识自身不足,扬长补短,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认真分析新情况,用新的理念、办法努力解决新问题。针对五大问题,充分发挥五大优势(天时、地利、人和均具备),用活、激活、搞活,变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争现实资源为发展资本,化现行政策为发展成果,负重加压,务实奋进,推进古市科学发展。
三、下步打算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迫切需要,抓住机遇,全心投入,全力而为,把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作为事关我镇改革发展大局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尤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做好“五篇”文章。一是与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做好“谋划”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全面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结合古市实际,进一步完善优化思路,突出重点,推动工作。二是与实事工程相结合,做好“落实”文章。把全面落实实事工程当成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来抓实抓好。三要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做好“对接”文章。以着力改善民生为重点,争项目、跑项目,以项目建设为第一抓手来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四要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做好“基础”文章。要固本强基,继续大力实施强基工程和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五要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做好“保障”文章。充分发挥全体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技能、业务培训为重点,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技能型”的干部队伍。
(二)理清活动思路。根据省委提出的“提高思想认识,凝聚转型共识,解决突出问题,增强发展活力,创新体制机制,再创特色优势,推进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和市委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按照省委提出的突出实践、把握重点、体现特色、和突出思想性、突出实践性、突出建设性、突出开放性、突出示范性“五性”要求,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民生工程、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县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和镇党代会、人代会上提出的各项工作措施,努力做到:科学发展意识深入人心,民生工程有新的突破,创业创新的环境进一步优化,惠民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政府服务人民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快。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载体和契机,突出发展主线,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在古市的实践,着力实施“创新城提品位聚人口、兴产业抓项目富百姓,科学发展走在前列”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古市小城镇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打造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古镇,松古盆地充满生机魅力的副城,逐步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1、创新城提品位聚人口
——创新城提品位。一要明确目标。要围绕“提升城镇发展品位,打造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古镇,松古盆地充满生机魅力的副城”的目标,完善城镇功能,坚持注重特色。大力培育和优化城镇功能,把古市培育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体制机制活、辐射能力强、带动效应好、集聚集约水平高的中心镇。要坚持区域统筹。要跳出“就城镇论城镇”的桎梏,把自身放到整个区域中统筹考虑,建设大古市。
二要理清发展思路。要按照“拉开框架、提升品位、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加强管理”的发展思路,积极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发展品位,集聚人口。要做精做细城镇规划,狠抓落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做精筏铺下山脱贫小区,做好城北新区块开发。加强对老城区的改造和管理。充分利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挖掘和传承文化底蕴,体现经济、社会、建筑风貌等人文因素,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城镇品位。
三要加快发展步伐。要加大投入,完善城镇功能,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盘活存量。变现过去的钱,用历史的资产作为投入的资本。盘活民间资金。完善城镇的生活、发展、辐射、文化等功能。
四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镇建设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方面需求。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聚人口。内聚外迁,吸引人才、吸收人口。一方面,要提升城镇品位集聚人口、吸引人才,做大产业吸收人口,做好教育提高居民素质;另一方面,要通过人口的集聚促进城镇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要思考两大问题:吸引哪些人,即人从哪里来?(两大因素:一是创业,二是居住。镇内乡下、县内周边尤其是古市片,下山脱贫点,产业工人。)怎么吸引?(产业吸引;品位吸引;环境吸引,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坚持做大做精筏铺下山脱贫小区;教育要优先发展,切实提高人口素质。
2、兴产业抓项目富百姓
——兴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按照“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大三产”的目标,把加快产业发展作为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要立足古市实际,坚定强势发展工业路子不动摇,这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把选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工业。要按照“茶产业精细化、种养业特色化、农民组织化”的要求,做精农业主导产业,加强特色产业培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着力挖掘区域特色资源和文化,做大第三产业。注重内力与外力相结合(跳出古市看古市,跳出古市发展古市),大力发展“古市人”经济,并要积极探索建立在外古市人回乡创业平台(适时召开发展恳谈会)。推进深化“三创”活动,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全民创业。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打造优良的发展平台。
——抓项目。项目是财富之基、增量之源、发展之本。要把跑项目、争项目作为第一大事,把上项目作为第一目标,把建项目作为第一任务,集中精力、用足气力、形成合力,扎实推进项目建设。要围绕项目这一工作主线,按照“抢抓机遇争项目、鼓足干劲建项目、开阔视野做储备”的要求,以项目论英雄,在包装项目、争取项目和实施项目上下功夫。要积极把握政策导向,抓住机遇,找准对接点,积极谋划政策对路、规划对接、资金对口项目,包装事关古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要积极行动,加大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力度;要积极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评化,完善“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张时间表”的推进机制,落实领导责任,强化协作,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凝聚起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切实营造无障碍施工的良好环境。要全力争取上级扶持,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突破重点难点抓落实,着力办好实事工程。建立健全抓项目的保障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工作制度。(争得来、摆得平、做得好)。
—— 富百姓。把农民增收作为“头等目标”,着力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较快发展。以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为主线,做大经济总量,做强产业,大力推进实事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增收工程,为民谋福祉。
3、科学发展走在前列。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要努力开创我镇科学发展新局面。要使科学发展有新认识、城镇建设有新面貌、产业发展上新台阶、项目建设有新步伐、民生工程有新进展、农民增收有新突破、干部作风有新转变、体制机制有新成效,使古市的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县前列,力争有更多工作走在全市甚至全省前列。
为此,一要突出和谐支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是改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谐出战斗力、和谐出生产力、和谐出项目、和谐促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着力营造“心齐气顺劲足人和” 氛围,打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创业创新平台。二要加强制度保障。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管长远。要切实加强抓落实的制度建设,增强执行力。要完善创业创新“五大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权责明确、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推行“三三工作法”。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干部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汇报制度、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
(三)做好有关工作。
一抓组织领导。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建立镇、村、镇属单位及各部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做到组织机构健全,精心组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抓方案制定。根据中央、省、市、县的精神和部署,结合本镇实际,认真制定好实施方案,准确把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确保“规定动作要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试点工作出经验”,确保实践活动按时间,严要求,有序有效地顺利开展。
三抓氛围营造。召开全镇动员大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动员引导全体党员充分认识扎实做好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把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部署要求上来,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认真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四抓群众参与。要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虚心向群众学习,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真诚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关心、群众支持的民心工程,努力把全镇上下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五抓活动实效。要突出实践性,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重点贯穿始终。以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我镇的科学发展,促进“创新城提品位聚人口、兴产业抓项目富百姓,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总体思路的落实,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
第四篇:古市镇中心小学依法治教
古市镇中心小学依法治教,狠抓控辍保学工作汇报
我校在镇党委政府及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依法执教,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我校千方百计做好控掇保学工作,为外出打工的父母解决后顾之忧、振兴地方经济做了扎实有效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大力宣传教育法规,加强依法治教。
1、为加大对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今年以来,我校在全镇公路沿线和各村共发放宣传资料2100多份,使全社会都认识到“不送适龄儿童入学是违法行为”,努力为保学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我校在每个学期初均组织教师学习宣传《教师法》和新《义务教育法》,发动教师进村入户宣传《义务教育法》动员学生回校接受义务教育。全镇小学入学率达100%。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今年以来,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牵头、分管校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和班主任为成员的控辍保学领导小组,每个学期期初和期末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总结全校“巩固”工作。针对期初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学校组织教师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动员学生回校上课;期末各班学生巩固率不达标的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处罚。将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与其工作业绩考核挂钩,切实把 保学巩固提高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同时,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并使之形成长效机制,确保了在校学儿巩固率100%。
二、镇领导高度重视,工作重心合理转移 党委、政府坚持把教育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镇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尽可能的教育投入,保证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鼓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我乡工作,并及时发现和培养重点学生,切实地实施教育教学精品战略,为了做好“控辍”工作,镇政府与村委会、学校层层签订责任书,对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校长、老师均实行一帮一制度,做到了“一个也不能少”。
三、认真落实国家寄宿生补助政策,组织师生开展“献爱心”活动,解决贫困生入学问题。
各学校对享受“寄宿生补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及时向社会进行公示,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有效地解决了我镇部分贫困家庭学生交书费难的问题。同时,我们严格代办费标准,确保一分也不多收。此外,我校以“正师德、抓常规、促质量”活动年为契机,努力为学生办实事好事,积极联系社会各单位和各界人士到学校调研,为学生捐款献爱心。
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镇党委对派出所工作人员提出要求,坚决取缔小商小贩,在学校周边,公路旁摆摊设点,为学校营造一个清净的育人环境。在县文化局、教育局、公安局的配合下,加大对网吧的清查力度,坚决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现象,校园周边200米之内无一网吧。在交警五中队的配合下,加强交通安全秩序管理,杜绝危害学校和师生的行为发生。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
1、我校根据各阶段、各月份节日先后开展了:庆祝“六一”系列活动,围绕“展建设特色风采,做学有特长学生”这一主题,精心设计了“六一”系列活动。成功地举办了两届“六一” 艺术节,庆祝会上,得到了镇党委梁书记和分管领导指导。构建了社会、学校、家庭的品德教育网络。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建设的突出位置,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帮助全体教师正确领会和把握师德、师风要求,正确处理好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人格的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特别是对后进生不歧视,一视同仁。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发生,严肃查处各类侮辱学生人格,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人和事,保持教师队伍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
3、做好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工作。活动是小学生“学会创造”的动力机制。为此,我校十分重视活动课的建设,建立了与学科教学相适应的课外活动体系,开设了合唱团、舞蹈、美术、写作、英语、小主持人等课外兴趣小组,做到了时间、地点、内容、学生、教师五落实。使课外活动课真正成为了各门学科有机渗透,各种能力综合培养,学生个性得到很好发展和张扬。
4、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成长,打造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5、教师定期家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定对象,定内容组织家访,用爱心呵护学生成长。
第五篇:古市镇中小2011—2012学综治工作总结
重抓日常管理
创建全期平安
——古市镇中小2011—2012学综治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即将结束,回首这一个学年以来我镇小学的安全综治工作,重抓日常管理是这个学年里安全综治工作的重点,全期平安是这个学年里安全综治工作取得的最大工作成绩。为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的工作、学习环境,我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坚持规范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安全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将安全工作层层做细,步步做实。让安全工作责任明确,分工细致,落实到位,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
按照以人为本,落实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总体要求,以解决事关师生生命安全等突出问题为重点,着力抓好安全制度、安全管理、安全设施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等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学校师生、家长和社区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达标学校创建活动的开展。通过安全教育与安全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规范管理形成齐抓共管局面,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氛围,从而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学校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到人。为进一步做好安全工作健全安全工作制,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综治工作,开学初学校迅速制订安全工作计划,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张敏峰同志为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车先锋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校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长主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直接责任人,学校政教处及各村小校长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将安全规范管理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将安全管理规范化达标创建活动全面开展。
中小与各村小校长签订了《学校及学生安全安全管理工作责任状》,各学校与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状,明确学校与家长责任。与工友签订《古市镇中小工友责任状》等,将安全工作提到第一高度,并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制度保障,实施到位,不断完善学校各项安全工作制度。
为了让安全工作具体细化,我们学校在原有的安全工作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一系列新情况,先后制订了《门卫管理制度》、《古市中小护校队制度》、《古市镇中小教师值日制度》、《班主任工作职责》、《古市镇中小水电管理制度》、《寝室管理制度》、《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古市中小安全应急预案》、《古市镇中小紧急疏散方案》等等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严禁学生私自外出,严禁外人私自入校等。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学校并从人力、财力、制度上进行落实,采取“人防、物防、技防”并重的方针,确保安全工作的实施。到目前为止,在校园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中小及各村小新近添置了一批灭火器,对部分老化损坏的门窗玻璃等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中小聘请古市镇派出所指导员担任法制副校长,实行警民联防机制并成立了护校队,在校门口安装了摄像头,加强了校门口安全管理力度。严禁校外人员及车辆未经同意私自进校,加强学生出入管理,实行未到学生登记制度,对迟到或未到的学生实行登记并及时和家长联系。学生临时确需外出,须由班主任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而后持班主任的请假字条到门卫处登记方可外出。
为了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中小及各村小加大了护送学生放学路队的力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值日老师每天上下午放学都要组织护送,站在大路两边严把过往的车辆,保证学生平平安安回家。可以说放学教师护送制已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针对我镇中小六年级学生住校的特殊情况,加强在校住宿生安全管理,各寝室都建立了一本《学生就寝情况登记簿》。每天晚上,中小都由毕业班班主任和值周领导清查就寝人数并作记录,督促学生及时就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六年级通宿学生,要求家长按时接送,并在开学初召开了通宿学生家长会,签订了《通宿学生家长责任状》,明确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战斗力强的教师队伍,严把安全第一关。
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少先队大队部建设,构建由班主任、值日教师、少先队员组成的规范管理体系,抓住“选配、培训、激励”这三个环节,继续组织定期学习、现场观摩和考察研讨等基本功竞赛。定期开展消防演练、紧急疏散演练、法制讲座等活动,让安全意识深入师生心灵。建立稳定的班主任队伍的激励措施,在建立班主任、辅导员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加大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向优秀班主任倾斜。
教师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 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提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校要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法规、德育文件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专题学习和讨论,开展以“安全管理创平安校园,爱岗敬业树教学新风”等为主题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与讨论等系列活动,要使全体教师真正成为校园安全管理者,实现“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良好氛围。
四、多措施并举,紧抓思想教育。
中小规定每学期第一个月为安全教育月,每月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周,每周一为安全教育日。充分利用安全教育课、主题班会、队会、晨会、板报等多种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
五月中旬,为了培养学生应急自救能力,我校开展了“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全真模拟灾难降临时,如何逃生并自救。这次活动不仅给全体师生进行一了次真真实实的安全大练兵,让学生终生受益,也颇受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此外,学校还利用学校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学校健全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为学生做心里健康辅导。
临近暑假,为了确保我镇小学生期末安全与暑假安全,全镇所有小学开展了学生假期安全教育活动。利用安全教育课、学生集会、电台广播、公共告示等形式对全镇小学生进行了一次假期安全教育,也及时提醒了全镇所有学生家长加强自己子女的假期监管。与此同时,各校在假前做好了教师值班护校安排,确保校园假期财产的安全。
五、加强检查,及时整改 俗话说,防重于治。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关键是要防范于未然。中小经常开展安全工作专项检查。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安全隐患排查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我校实行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每月对各校每个角落进行地毯式的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管理力度。中小与古市镇镇政府、古市派出所等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切实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建设学校周边安全警示标志,在学校大门口设置警戒线,两侧设置安全警示牌。与此同时,我校通过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电话簿,聘请法制副校长,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建立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综治安全工作体系。通过健全综治安全工作体系,将校内安全与校外安全相结合,把学校安全工作向纵深推进全面开展。
在强化学校综治安全工作当中,我校以“创建平安校园”为主题,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一年以来,我校能取得一些成绩获得一些荣誉,一方面是在于校内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与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在今后的管理中,我们将长期致力于“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中,加强安全管理,让安全时时在,让时时有安全!
古市镇中小
2012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