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教师培训讲座材料
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平定县实验小学 齐俊波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要祝贺大家经过层层考核和选拔,成功地加入了教师的队伍,即将走上神圣的讲台。和现在的你们一样,十八年前我带着几许青涩、忐忑、热情和憧憬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也曾遇到许多的问题。可是今天我首先要感谢的就是那些曾阻挡我的困难和问题,因为它们,我才会不断地成长逐渐地成熟。今天,我受县教研室和进修校的委托,为大家介绍小学语文教学常规。其实今天的讲座与其说是培训,不如说是一种交流,借这个机会我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大家谈一谈,希望对你们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使你们能尽快的走上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感受教育包含在辛勤付出中的喜悦和幸福。
人们常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我觉得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接下来我就从课前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和作业布置批改几方面来介绍一些常规知识。
备课
积精思而开教径。课前要为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是为了让课堂如金秋一样丰厚、深广,如青瓷一样温润、透彻,又如陈年的酒,清香而悠长。
上海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原型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借鉴的。她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的特色”。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于漪老师说:“坚持三年,必成名师。”是否成为名师不重要,如果真能这样做,肯定会有大的进步。可见,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决定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备好一节课要做到“五有”,即: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
一、脑中有“标”(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源头、方向、方法。读课程标准,就象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因此,有效备课应先从研读课程标准开始,明确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及课程的基本理念,掌握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及各学段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及情感考查要求。熟悉所教学科、学段、年级的要求及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二、胸中有“本”(教材)备课时我们应潜心钻研教材,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想,通览教材编排体系,把握前后联系。
当我们拿到一本教学参考翻开封面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教材说明。说明中就本册教材介绍了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内容。只要仔细阅读这些内容,就会对全册教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全册教材安排的内容及训练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整体安排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个环节可以是粗线条的,但它是必不可少的,要用最少的时间,追求最大的效果。
课改后的语文教材按专题单元编排,如六年级上册就是按照“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八个专题来组织单元的。每单元课文无论从人文的角度和知识的角度都有共性,这是编者遵循学习的规律、知识内在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精心编排的。如第五单元“初识鲁迅”,第一篇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的小说《故乡》的一个片段,而后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要认识鲁迅,感受鲁迅,还要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同时,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等,各部分板块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还以“初识鲁迅”这一单元为例。“单元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我们要认识鲁迅、了解鲁迅,第二段明确指出要学习的读写方法。“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相关联。口语交际 “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回顾本单元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的话题与课文内容是密切关联的,如《少年闰土》和《一面》都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叙述的。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过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也可表现人。“交流平台”有两个内容,一是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另一个是交流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及其理解的方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注重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充分开掘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因此,在备课时要抓住教材编排特点,实施单元备课、整组教学。
针对某一篇课文进行备课时首先要“走近文本”。教师自己要先有对文本充分的感悟与体验。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教师同文本的对话,首先要“聆听”文本的声音,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积累和感受,“披文以入情”,让文本感动自己。走近文本第一步是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遇到新词或拿不准的词语,都要查字典,弄个明白。第二步是朗读课文,每篇课文,都要读五遍以上,读得万无一失,把课文读“活”,读得身临其境、读得如痴如醉。“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第二要“走进文本”。在自己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理性思考,理清自己感悟文本的过程、方法、体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大彻大悟。即领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领悟文章谋篇之法。老师有深刻的领悟,才能引导学生有深刻的领悟。除此之外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并亲自做一做。比如,要求背诵的,老师先背;要求回答的问题,老师先答一答;要求写的字,老师先写一写,看每个字应注意什么,哪儿起笔,哪儿收笔。
第三要“走出文本”。一个人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得书面材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把知识和精神上所获得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发挥出来。因此老师授课不仅仅局限于文本,更重要的是开启学生的思想闸门,走出文本。在明确感悟经历的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条件、基础,设计出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思路、方法。如《最后一头战象》记叙的是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的最后一头战象嘎唆,自知生命大限已到,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这样一篇深情悲壮的课文,仅仅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嘎羧的忠诚善良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一些文章的留白点,如“嘎唆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他在想什么?嘎唆震耳欲聋的吼叫,又在呼唤什么?还可以思考在学完课文后能不能让学生为这位可歌可泣的动物英雄写一段颁奖词。只有教师有走出文本的意识,才能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走出文本,超越文本。进行课时备课我们经历了“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历程,才能得到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真经。
三、目中有“人”(学生)教师备课时,如果只考虑自己怎样传授教材内容,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那么,即使吃透教材,有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方案,也不过像教师拿一双精制的鞋子在学生中找脚。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明白,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衡量教学的最终效果,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只有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才能掌握教学深度和相应难度,才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来。了解和把握学生必须做到三个“摸清”。要摸清思想基础,摸清文化基础,摸清接受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课前必须对学生的学情了如指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走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声音,清楚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落实巩固情况,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达到“教学相长”。
四、心中有“数”(目标)目标就是方向,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教学,就谈不上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我们在备课时不能被“参考资料”所奴役,不盲目 “追风”,要做课案开发的主人,要恰当做到剪裁取舍,不但要备教什么,更要备怎么教,还要备学生怎么学。要做到三个“心中有数”。
1.把握教学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备课时,拿到一篇课文,在自己多遍诵读理解的基础上,首先要思考的是“教什么”,然后再考虑“怎么教”。“教什么”绝不是指课文内容,而是指从课文中提取出来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老师们试想,连“教什么”都不知道,你的一切奇妙思维、精美设计,是否也都是肤浅、空洞、华而不实的?所以“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老师们拿到课文应考虑:凭借这篇课文要“教什么”,在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培养学生的一种什么语文能力。当然这是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功力。在短时间内,老师们是很难历炼出这样的能力的,但是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有这种意识和想法,并且努力尝试去这样做。如果总也不去这样想、这样做,那么这种能力是永远不会具备的。如果不知道“教什么”的语文教学,常常注重课文的内容,课文内容讲完了,教学也就结束了。我们学生学完一篇篇课文,仅仅知道了课文的内容,而他们得到的语文能力几乎是零,这是违背新课标宗旨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会得到培和发展。
2.取舍教材、确定重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
对教材合理地裁剪,大胆地取舍,确定适度的重难点,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体现。
在这方面很多老师存在的问题是:课文的重难点还可以根据“教参”来确定,但对教材的裁剪、取舍能力就比较弱,甚至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备课时一般是随课文的内容情节走,遇到知识点就掰开来细讲、细品,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抓,只会“加”不会“减”,生怕有一点遗漏。这种看似细致、深刻,却给人以琐碎、繁杂、浮躁之感的做法,最后只能是什么也抓不住,自然也就不会有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这里有几点想法和建议,提供给大家参考借鉴:
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取舍教学内容。课标不要求教的内容不要教,即不要“越位”。如有些低年级的教师硬逼着孩子们去写生字表中“我会认”的生字,这就人为拔高了要求,是明显的“越位现象”。
其次具体到一篇课文,要根据这篇课文教学的目标,去取舍教学内容。就是整体把握了课文以后,对精读品悟内容的取舍。如《穷人》一课,它主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桑拿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在备课时只抓住能够体现穷人生活上的贫穷与精神上的富有的语段去对比体会感悟就可以了,其它部分都可以以读带讲。因为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已经对课文已经有了整体的深刻印象,对一些过程情节段落,就不用面面俱到了。
3.每一段里的体会感悟有几点要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不只对整体教材的内容会裁剪、取舍、确定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对每一段里的体会感悟有几点,也应该学会选择,并做到心中有数。它同样也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之一,更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体现。在每一段里的感悟,底线应把握几个点,教师备课时就一定要备到这些内容,并且做到心中明确,这样就会因课前的充分预设,引出课中运行的自然流畅。
如:五年级下册《怀念母亲》一文里第二段:“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这段的体会理解,底线应把握三个点:悔恨、歉疚;悲痛、难过;孤独、寂寞。第一个感悟点:从“六岁就离开母亲,只回过故乡两次,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这些语句中可以体会母亲在世时,自己不曾好好的陪过母亲,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孝道。心里感到非常“歉疚、悔恨”;第二个感悟点:从“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真想随母亲于地下。”这些语句中体会到:母亲去世后,我万分“悲痛、难过”的心情;第三个感悟点:从“我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这些语句中体会到,失去母亲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尤其从“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文句中,我对母亲的挚爱深情更是跃然纸上。
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明确教什么,为谁教,怎样教,只有这些都心中有数,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五、手中有“法”(方法)要因课、因学生制宜,设计好教法和学法。要选择灵活适度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选择的方法也一定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文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教学方法上和教学使用的时间上,都应该是不同的。如:《荷花》一文,共有五段。二、三、四段都是重点的体会感悟段。二段具体写了荷花;三段概括写了荷花;四段写了想象中的荷花。二段的重点要精读细品,要用时间长一点,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品悟,真正感受到荷花的美;三段以读带讲,但要通过学生自读感受到一池荷花的整体美,时间自然要短一些;四段以指导朗读的方式代替体会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到荷花使自己如痴如醉的美,时间又略长于二段。二、三、四段他们都是重点的体会理解段,但是所用教学方法都不一样,所占用的教学时间也不一样。可以说每篇课文的学习都应有这样的思考,这样的明确安排。这样课中一定伸缩自如,方法用时科学合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准备好一节课,就会有一种急促的冲动:我想上课!
上课
课堂,阳光地带,我们心动的舞台,学生“热乎乎”的盛宴。让我们智慧的花朵在学生的灵魂里绽开,让我们人格的魅力在学生的生命里芬芳。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灵活导课,起点准确;讲授精准,探究有效;巧妙结课,锦上添花;训练扎实,注重应用。
一、灵活导课,起点准确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语文课堂上的导入语犹如文章的起笔,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语,因为好的导入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旺盛的求知欲,创造好的学习氛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儿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导课方式:
1.“温故而知新”式的导入语
在教学古诗《草》的的时候可以这样导入:一年级的时候,小朋友们就学过三首古诗。一首是《锄禾》,一首是《鹅》,一首是《画》。还记得吗?谁能把三首诗背给老师同学们听听?请一名学生背诵。学了这么长时间了,还背得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真了不起。小朋友们,我国古代出了很多诗人,他们写了许多诗。这些诗写得可美了,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
这个教学导入语的设计,既复习了原来学习的诗词,又极其自然地与即将教授的古诗有机地联系起来,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能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2.开门见山式导入语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大家起跟着老师写课题。注意:“鲁”字当中这横要长;“迅”字要注意笔顺,捺要写出变化,一波三折。
“开门见山”式导入语是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比较多的导入课文的方式,朴素、自然、富有实效,直接揭示课题后大多板书课题进行写字教学。
3.故事式导入语
教学《新型玻璃》时可以以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小偷给抓住了。你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同学们,这是种新型玻璃。
这种以故事来导入课文,既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深刻印象。这样的设计多用于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
4.音乐式导入语
在教学《月光曲》时,上课铃声一落,师生问好之后,教室里响起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声音由弱到强,由强到弱。教师深沉讲述: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他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民造福。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他创作的其中一首,叫《月光曲》(板书:月光曲。稍片刻,琴声渐止。)《月光曲》怎样谱成的呢?这,还有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请打开书,读读课文。读完之后,看谁能把这个传说讲给大家听。
《月光曲》声中介绍导入,能立刻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突破课文的难点,如,使学生明白此文讲的就是《月光曲》怎样创作出来的。不仅如此,音乐还能引起学情感的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
5.图画式的导入语
在教学《惊弓之鸟》的时候,这样导入: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样东西,你们看画的是什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一张弓。)学生马上回答:老师画的是一张弓。然后指着弓弦问学生:这叫什么呢。学生又异口同声地回答:叫弦。接着又画了支箭,学生作出了回答。然后就能水到渠成地揭示课题了:大家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鸟。可古时候,有个叫更羸的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二十七课《惊弓之鸟》,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就明白了。
图、画、照片、影象等导入课文,可以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具体的印象。同时配以启发性的提问,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力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6.悬念式导入语
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在新课导入时,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推本溯源的学习欲望。如我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先播放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影像,然后问:“金鱼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同学们见的金鱼都是在水里游的,谁见过游到纸上的金鱼?”这样的导入既点明了题意,造成悬念,又唤起了想象。由于急于求答的迫切心情驱使,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探索热情,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7.激疑式导入语
我们一起来看王崧舟老师《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美国有一本世界著名的杂志叫《时代周刊》,大家听说过吗?
(学生有的说听说过,有的说没有。)
师:这本杂志每年要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一位年度新闻人物,这个人往往在这一年当中在全世界的影响最大。我举两个例子:比如2001年评选出来的年度新闻人物是美国纽约市的市长朱莉·安妮;1992年度新闻人物是咱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但是,1998年《时代周刊》却评出了一位非常特殊的年度新闻人物。结果一公布,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大家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1998年《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新闻人物——
(师课件演示地球。)
生:地球!
师:你们吃惊吗?
生:吃惊!
师:地球默默地为我们奉献,但它毕竟不会说话,怎么可以成为年度新闻人物呢?大家想知道答案吗?
生:想!
师:答案就在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问一问自己的心情怎样。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的发动机,是发展的催化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王崧舟老师利用“为什么地球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98年年度新闻人物”这一疑问,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指明了学生探究的方向,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对于文本《只有一个地球》的阅读期待被高效激发。
优质的“导”能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心理距离,能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能掀起学生心潮的层层波澜。导入方法应该多样,避免千篇一律,力求新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语要简洁,生动、形象、富感染力,而且要有明确的目的。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够认真地推敲课堂开始的语言,便能够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二、讲授精准,探究有效
讲授精准,要做到三讲三精。三讲,即讲重难点;讲易混、易错点;讲方法,如: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题目扩展、要素归纳、段意合并、取主舍次等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时代背景、抓关键词等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等,这些语文学习的方法一定要坚持渗透于每节语文课的教学中。三精,即精确、精练、精彩。探究有效,就是指教师要善于设计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提问,并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想实现探究有效:
(一)首先要强化“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问作为一种能力的培养,是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的。
1.要学会在课题中寻找问题
课题是教材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学生接触课题后,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养成爱提问题的良好习惯,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例如:学生接触《长城》这一课题后,教师以启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这样的情境,不但使学生思维活跃,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长城究竟有多长?建筑长城用了什么材料?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而且在课题中寻找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找到了突破口。这种针对课文内容明确的提问,能促使学生产生认知欲望。
2.在课堂中寻找问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扣题质疑,学生有了读的兴趣,这时让他们带着题疑反复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这一方面使他们在读中解疑,另一方面也为产生新的疑问而奠定基础。等到学生确实读到位了,由题产生的疑问解决了,教师再为他们提供新的质疑契机,引导他们多角度地再去质疑,或从文中关键内容上设疑,或从语言运用上设疑,或从课文疑难点上设疑,或从人物、事物的特点上设疑。
例如:在执教《蟋蟀的住宅》时,课堂显得“井然有序”,是那么的平静。于是我启发学生:“针对课文的句子,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说它不肯随遇而安呢?”“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算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些问题的提出,为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找准了一个出口,也激发了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欲望。
3.在课堂结尾寻找问题
学生通过课中质疑、解疑,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好的把握,情感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质疑问难,并疏理、归纳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使课尾的质疑为教学发挥出更大的效益。例如:学完《穷人》一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走向文章留下的空白:“桑娜拉开帐子以后„„”这时,学生的思维会再次迸发出火花:“桑娜家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我要预测一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一些经验,大胆想象和推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其次,要创设“问题”情境
1.一是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探究。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生认“天空”一词。老师说:同学们,我们的上面是什么?学生说:天花板。老师急了,忙问:天花板的上面是什么?学生怯怯地答:“二楼。”老师快要窒息了:我说的是站在外面,上面是什么?“上面是白云。”
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可以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质疑问难的能力,他们可以围绕“蟋蟀的住宅”这一课题提出许多问题,如:“蟋蟀把住宅建筑在什么地方?”“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不难发现,大部分问题只要将课文通读一遍即可解决,只有最后一个问题具有探究价值。然而所有的问题又都可以在最后一个问题的探究学习中逐一解决。所以,就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围绕最后一个问题去开展探究性学习。课堂上只有选择孩子们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开展学习,才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2.二是抓住学生之间不同理解的矛盾引起相互的争论。如《草船借箭》一文塑造了神机妙算、有胆有识的诸葛亮,智谋过人、妒贤嫉能的周瑜,忠厚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可是课堂上一个学生提出鲁肃并不忠厚守信,其一,他背叛了周瑜,没有把诸葛亮借船的事告诉周瑜;其二,他没有把周瑜故意刁难的话告诉诸葛亮。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争论。很多孩子由于博览群书,可以说知识非常渊博,他们已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正是蜀国、吴国在联手对付魏国,鲁肃之所以隐瞒事实上还是出于以大局为重,所以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忠厚守信的人。“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只要抓住学生之间不同理解的矛盾点引发争论,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激发,课堂气氛会越来越活跃,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会越来越精彩。
3.三是抓住学生学习中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激起认知冲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关键。如五年级下册课本《桥》一课中有这样几段话: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学生在自读时提出:为什么老汉一会儿把小伙子从逃亡的队伍里揪出来,一会儿又把小伙子推上桥让他先走?多数孩子在读过课文之后,已经知道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所以最后关头老汉要把小伙子推上独木桥让儿子逃生,这是一个父亲爱儿子的表现。但大部分学生不明白起初老汉为什么要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于是课堂上就抓住这一“揪”一“推”让学生畅所欲言展开讨论,孩子们真正领悟父亲这一“揪”和一“推”的矛盾动作后的心理世界,更是对这位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世界的又一次感受。这样的讨论,不仅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更培养了学生从已知到未知探索并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点拨
课上教师的“点拨”应该是在学生展示探究的过程中,剖析题意云遮雾绕之时,激烈争论难分难解之际,教师及时出手,做出的必要提醒、强调与引导,帮助学生打通关节,较为顺利地完成研讨活动,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1.首先要注意适量点拨。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时,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这个句子进行提问点拨,“你们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学生的回答可以是弟弟得到礼物的快乐,更应是男孩能为弟弟付出而感到快乐。给予所带来的快乐、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都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流露出来。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推敲。把它掰开了、揉碎了细琢磨,再整体通过朗读表现其中的种种含义,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给予是快乐的。2.其次要注意适度点拨。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学习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推敲那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抓住学生的汇报,抓住“孤帆”“碧空尽”“唯”这些字眼体会诗人对老朋友的依依不舍和深深地感情。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读出这种情感。诗人眼里满满的都是自己的老朋友。江帆点点,只见一帆。船不见了,看着帆,帆不见了,只看见长江水流向天边,把老朋友送到扬州。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让人体味到无限欣悦的美感。
3.还要注意适时点拨。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徘徊不前时,采用艺术化的指引,让学生顺利走下去。适时点拨,还应当包括在思维过于发散之时,教师迅速捕捉方向,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课,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再一次发出感叹,“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引导学生观察这句话中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并说一说为什么第一个带引号而第二个没有。(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听朋友说的,而不带引号的是作者亲眼所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鸟的天堂,作者在离开时也的确产生一丝留恋之情,他究竟会留恋什么呢?这个问题会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去挖掘作者的内心情感,同时也是文本、教师、学生三者情感的共鸣,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语文课上教师的点拨,是为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开展逻辑思维活动和形成基本技能而进行“搭桥、铺路和导航”。成功的前提在于,它更能体现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积极参与过程中,学生能不断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体验,会觉得语文课非常有趣,学习语文很快乐。
三、巧妙结课,锦上添花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他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要重视课文的导学,但也要重视语文教学的结课艺术。
1.首先,可以设置悬念,促进学生对新课文进行预习。一般老师都比较注意在某一节课内各环节间过渡语的应用,但对于单元与单元、课文与课文、一节课与一节课之间内容的过渡缺乏关注。巧妙地创设结束语,设置悬念,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下节课的开讲创造条件。
例如在讲授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6课《全神贯注》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收束:“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罗丹差一点儿把朋友锁在自己的工作室,但他成了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有这么一位聋哑青年,他作画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让金鱼游到了纸上了。”这样的收束,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的心里激起悬念,诱导着学生去阅读后面的故事情节,为下一课时《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并使前后课时互相关联,形成一个整体。
2.其次,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水平。当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解决后,教师可结合课文,用归纳结尾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所学内容作概括、总结。可以归纳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明晰的了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桂林山水》时,在结课环节,可以让学生归纳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作者写桂林山、水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作者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美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样言简意赅地抓住课文的精髓进行归纳式的结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对课文思想内容和和艺术特色的归纳、总结都完成了。
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较好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受到思维的愉悦和乐趣。
3.第三,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小学生具有喜欢幻想、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进而主动地进行课外扩展阅读。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最后结课时,可提示学生:“同学们,‘我’和闰土少年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离别时难舍难分。在经历三十年后,我们又相见了。这时我们又怎样呢?”之后,让学生大胆猜测。在一些学生发言之后,进行总结:“大家说得很好,想象也很丰富,可惜都想错了。三十年后,闰土见了‘我’就喊‘老爷’,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课后到学校图书馆借阅鲁迅的小说《故乡》读一读就明白了。”又如在讲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3课《花钟》之后,学生有很多的疑问:“花钟上的花会不会有变化?除了课文所介绍的花以外,花钟上还会有哪些花?”在结课时可以提示学生:“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到课外书上或网上找找答案吧,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这样的结课,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将学生引入到课外阅读领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一堂好课,人们常用“风平浪静——风起云涌——风急浪高——波涛汹涌——狂风暴雨”来形容、评价其好。的确,语文课要想成功,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中间环环相扣、妙趣横生非常重要,但精心设计结课环节,也会让你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四、训练扎实,关注语用
教学既要精讲更要精练。语文课堂要注重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做要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并注意反馈及时、准确、高效。
听、说、读、写、思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能力。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训练。说到训练,不主张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训练有重点训练、一般训练之分。重点训练称作语文基本功训练,必须扎扎实实进行训练。例如,低、中年段要在文字上下功夫,打好文字的的基础。如开始识字、写字时,字音必须读准确,写字指导必须到位,如掌握基本的笔画,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执笔方法、写字姿势要正确。指导到位了,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写字倒插笔,以至于影响书法练习。再如,低年级写话训练,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写话兴趣,乐于表达上;一般的要求也是需要的,如对文字作适当的规范,如错别字、语句通顺的问题,以及初步的写话习惯等。再如默读训练。默读的年段特点是:低年级开始学习默读,重点是学习做到不出声、不动嘴唇、不指读。中年级要运用低年级获得的能力和养成的习惯,重点是学会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不断提高默读的速度。默读习惯的培养低年级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影响了默读的速度,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习惯养成了反过来会促进默读速度的提高。再如高年级的习作,比如,“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和“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写”,这是小学阶段要学习的基本表达方法,达到这一要求,需要给予习作方法的引导。我们以《颐和园》《观潮》为例:《颐和园》是按游览先后顺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静态景物的特点;《观潮》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时间先后顺序,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动态景物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文章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以读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些都属于语文基本功训练,即重点训练目标,需要花时间、下力气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除了以上所讲的内容,课堂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认为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理想境界应该具备播音员的清晰,相声大师的幽默,评书演员的流利,故事大王的激情。要做到节奏美,舒缓有度抑扬顿挫;机智美,诙谐幽默,启人心智;情感美,声情并茂,耐人寻味;理性美,逻辑严密,准确凝练。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成为开启学生思维之门、打开学生知识之窗的钥匙,最终实现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总之,课堂是一幅画,教师就是一位画师,我们要努力让这幅画山水相间,天地分明,有色彩,有层次,有远近,让学生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课后
一、课后要认真反思教学得失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还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就要明确反思的意义,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1.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目”
反思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一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理性思考、探索实践之路。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不仅应清醒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且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其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提高教师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一方面,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改进教学,使之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是以教师全面发展为立足点。只要我们立足于平时教学实践,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起来,这样就能有效提高我们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实践理性层次,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2.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教学反思,“思”什么?“思”之要有物。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历教学实践后,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一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教学评价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等。
三思:“偶得”有哪些?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四思:“缺失”在何处?上完一节课后,总会或多或少的感慨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交流时间不充分;那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等。
五思:“效果”如何?每一节课教学之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再教预设,为今后再教这一内容提供借鉴。
3.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据” 教学反思有价值还需要思之有“据”。这里的“据”是优质教育的要求。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改进教学、实现自我发展,实现优质教育。优质教育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优质教育来源于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丰富的实践性知识的基础上的。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据”的主要的来源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一据: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二据:学生发展。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三据: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从细节上讲,一堂课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到位,学生参与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较好等方面进行审视,这些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课后将它记录下来,做为有效反思的依据。
有效的反思需要思之有“目”、思之有“物”、思之有“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们业务水平的提高。“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所困”。课后的反思,就是要听自己课堂的录音,看自己课堂的录像,以及与听课的教师们交流等。这会让我们加快成长的速度,会让我们的课堂更美丽。
二、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轻负高质”的背景下,教师布置作业时应少而精。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大多是写生字、抄课文、做习题,这种形式的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学生不能从中得到快乐。因此,为了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使学生喜欢上作业,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
1.给作业换换“汤”
教学中,学生对生词的掌握度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此大多数教师会给学生布置抄写任务,殊不知,抄写生字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学生在机械式的抄写中丧失了自主意识,毫无主动性,更是望“抄”色变。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毫无生气的作业方式呢?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抄写”变一变,老方式也会变新颜。
例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抄写生词前,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30个新朋友(出示课本上要求掌握的生词),今天晚上回去你们要和这些词语交朋友,明天老师要和大家玩一场闯关游戏,看谁默写的生词最多,就算谁闯关成功。但识记时每个生词抄写不得超过三次,你们有信心吗?”“有!”创设情境,即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动情的语言渲染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心理期待,从而使学生对“望而生厌”的抄写产生一种新鲜感,进而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2.让“自由”走进作业
除了精心设计作业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设计作业,把他们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教学完《妈妈的账单》,我布置了“妈妈,我想对你说”的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对母亲的爱。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维活跃,作业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另外,我还在作业中适当添加了一些小娱乐。例如,让学生陪爷爷奶奶聊天,了解另外一个世界;周末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展示自己的另一面等。这些作业看似与学习相去甚远,其实这些“杂事”本身就是语言实践的过程,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在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同时还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
3.让“合作”提升作业品质
“要独立完成作业。”这是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我们延用多年的传统作业模式。然而,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性,让合作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发挥个性的舞台。
例如,教学完《飞上蓝天的恐龙》,我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份有关恐龙类型的调查表。学生自由组合,分工合作,有的上网查找,有的到图书馆查资料等,一周之后我收到了一份份令人欣喜的调查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仅完成了作业,还懂得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作业批改具体要求:
(1)作业的批改要讲科学重实效。原则上要求全批全改,也可根据实际采用轮流批改、重点批改、当面批改、学生互改、师生同批、订正自改等方式。不管使用哪种形式,都应讲科学,重实效。
(2)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对批改的作业应作出评价或评定等级,必要时可加批语。批改后要认真讲评,督促学生改错,并要复批。
(3)教师应建立“批改作业记录”,记录学生作业错误的内容、各种作业答对的比例等,以便积累资料为作业讲评及今后的备课、复习、编制试题、研究学生、总结工作提供素材。还可指导学生建立纠错本及时纠错,对每次作业中出现的错误都要及时进行分析,剖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补救。纠错本还可以作为期末复习的重要资料。
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多样作业,认真批改作业,使学生爱上作业,让作业成为他们学习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教学质量之基础在于教学常规,教学质量之高度在于教学智慧。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基础做起,认认真真落实好每一项教学常规。希望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都能扎实做好教学常规,用坚实的脚印走出一片美丽的风景,一道灿烂的辉煌!
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选择了付出,我们任重而道远。老师们,我们的教师队伍因你们而壮大,也将会因为你们的加入而增添新的活力,我们平定县的教育也会因为你们的加盟而升腾新的希望。
最后,祝大家学习开心,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第二篇:新教师培训讲座2013-2014
新教师培训讲座
一、教育科研的意义
近年来,教育改革实践已使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教育科研能力是21世纪教师必备的素质。
教育科研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要从问题入手。
首先,参加教育科研有利于教师较快地更新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师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都是一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实践。其次,参加教育科研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发现并强化创新精神。一个教师如果长期不对其工作进行研究,久而久之就可能对教育工作产生疲惫心理,觉得没有“味道”。而一旦参加到教育科研中来,接触的知识多了,思考的问题深了,每天上课都有新东西,常教常新,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随着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自身的价值也必然会得到领导、同行和社会的承认,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第三,参加教育科研也是21世纪教师所必备的一种品质。增加自己工作的科研含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靠科研推动教学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一名教师,由经验型、勤奋型的教师转变成学者型、科研型名师,必须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
二、我校的教育科研状况
1、科研氛围浓厚:学校确立了科研先导的意识,着力构筑教师发展新平台,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以考察教师业务能力的情况,并给予实时评价。
2、课题研究规模:课题研究系列化:他控——自控——自能——师生自能同构共生——共生文化
三、怎样进行教育科研
教师进行科研要从以下4个方面下功夫:
(1)要自觉:受多种因素制约,到现阶段为止,仍有不少教师对进行教育科研缺乏应有的认识。有些教师则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如“教育科研神秘观”(即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教育科研无用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有些教师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字、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全新意识,把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教师分内的工作。
(2)要学习:教育理论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提高研究能力的首要条件。掌握一定的理论,有利于在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探索包括教师个体的独立研究和教师群体的共同研究。因此,开展教育科研,教师应加强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教育科研的技能与技巧,还要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
(3)要反思:进行教育科研首先要提出问题。科研问题的来源应该主要是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科研对于教师来说,应侧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实用价值的问题。教师科研的目的在于为教育理论与实践服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就是要在搞好教学的同时,重视对自己教育活动进行反思,把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放在教育科研上,在科研中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进而明确需要改进的方面和改进的措施。反思方向主要涉及以下内容: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班主任工作等。
(4)要行动:躺着思考,不如站着行动。及时反思、及时记录、及时提炼。让自己的灵光一现及时用文字表现出来并升华就是一篇原生态的好文章。
四、教师科研的注意点
教师自己的研究:以教师的身份进入研究,不是专家的研究,不要把自己当成专业研究者。教育科研基于教育教学,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的身份决定研究的方式是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研
究的内容是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离开教师身份的研究只能是无源之水。
研究自己的教师:研究的问题不是他人的,而是自己工作中真实具体的问题,不是去研究宏大的教育问题。对教师而言,不断的思考、琢磨就是研究,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反复琢磨,试图去改变貌似合理的历来如此的大多数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教师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教室,教室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系统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切口要小,起手要低。
自己研究的教师:教师要做自己的研究。不是抄袭,不是无病呻吟,不是完成规定性任务,而是教师自己发自内心实实在在的需要,不是假研究,不是在研究报告评比之后就成了封存的历史,更不是在轰轰烈烈科研结束之后又可悲地回到“习俗化”的教育教学水平上来。
第三篇:新教师讲座
新教师讲座
灌南华侨双语学校 葛玉清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首先热烈欢迎各位同仁加盟灌南华侨双语学校,今天本来应该是初中分校孙校长给大家做培训,但是因为孙校长有特殊情况不能过来,受校领导委托,由我给大家介绍初中分校德育常规管理情况及相关制度。
各位老师,说实在话,我是昨天下午才接到任务的,再加上我本身资历比较浅,也不会说一些大道理,所以,我认为,今天咱们坐在这儿,与其说是培训,不如说是一种交流。应该说,在座的大部分同仁开学后会担任班主任工作,因此我实实在在向大家介绍我校之前的一些做法以及个人的一些想法,以便于大家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我与大家交流的第一个话题是:初中分校的政教工作情况。
初中分校的政教工作是在校长室指导下、政教处领导下,分年级部管理的。换一种说法就是说每个年级部均设有两名主任,正主任负责整个年级的相关事宜且兼任教务工作,副主任主要是分管年级部政教工作,应该说,绝大多数情况下与班主任直接接触的是年级部的两位领导。
我校学生数众多,东校区4000多人,西校区2000多人,年龄相差很大,小到小学一年级,大到高中三年级,而且90%以上是住校生。还有,我校学生很多都来自于单亲家庭或是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的长期缺失导致他们性格和心理多少有些缺失,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进行精细化的常规管理。
每学期初,班主任都会被安排全程跟班四五天的时间,所谓全程跟班就是班主任一天从早晨5:40到达学校开始,一直到晚上9:30,都必须与学生全程呆在一起。等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进入正常的轨道后,年级部便会安排班主任值班。那班主任又是如何值班的呢?值班时间是当天的午餐到第二天的7:30,主要负责事情是学生一天的日
常起居以及一日三餐、中自习纪律的管理。这样说吧,一日三餐你要吹口哨催促学生集队吃饭,学生站队等候吃饭的时候,班主任还要维持队伍的纪律。我们这边的学生吃饭时有一个要求,必须带惜时本或者是课本(惜时本是我校学生的学习四件宝之一:四件宝是惜时本、活页夹、双色笔、错题集),利用站队的零碎时间背诵当天所学内容,进入餐厅时要求两两对齐,走直线,队伍行进过程中也要背书。记得学校刚要求就餐要带惜时本的时候,我从内心是排斥的,因为我觉得那是形式,不实用,后来我发现,中加班的学生确实是在很认真的背书,而实验班的学生虽然说很多是应付老师的检查,但我发现,就餐纪律比以前好了许多,讲话的学生明显比以前少了,敲敲打打的现象几乎不见了。学生进入餐厅后,班主任要跟着学生进去,如果还没有吃饭的话,可以与学生同时就餐,如果第四节课没有课,已经吃完饭的话,要等大部分学生离开后方能离开。班主任中午基本也是不能休息的,因为从12:30开始,学生就进入午自习状态,这时班主任就得维持整个楼层的纪律(我们学校每个年级一天基本是安排两个老师值班的,一个楼层一名教师),同时我校还实行午休静校制度,在整个午自习期间,学生都必须在教室内自习,不允许进出教室的,学校北大门也是不能随意进出的(老师也不例外,无论什么事,大门都不能开放,有一次教育局领导来检查工作,都没能放行。),但是南大门这个时间段是开放的。
班主任值班当天基本上都是有晚自习的,晚上是不允许回家,要住在班主任值班室,负责当天晚上学生宿舍的纪律,学生没有全部安静下来之前,班主任是不可以就寝的,要维持好就寝秩序,检查生数。如有个别严重违纪的班级或学生,要记录在表格上,第二天上交年级部,再由年级部与相关班主任进行对接。第二天早晨,5:40值班班主任要和生活老师一起督促学生起身,洗漱、整理宿舍内务,打扫宿舍地面卫生。6:00前所有学生必须离开宿舍,6:00--6:20是晨读时间,班主任要在楼层巡视,检查督促学生认真背书。6:20时学生就餐,班主任整队随同。早餐结束,班主任一天的值班也就结束了。
另外,班主任在周日返校时,一般要提前来校,至少要赶上晚就餐。饭后,到年级
部参加班主任会议,明确会议精神以便到教室传达给学生。到教室后首先要检查生数,如有学生未到,需立即和家长联系,否则会有安全隐患,一旦有意外发生,家长会责怪你没有及时通报。在周一上午大课间一般是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参加,并站在本班队伍的后面,维持仪式过程中的班级学生纪律。
没有特殊情况,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大课间是跑操时间,学生直接到达指定位置,不需要整队,当然,班主任还要和本班学生一起跑操,要注意班级的队列队形、跑操节奏、口号。
在周六或周日,初
一、初二年级会有社团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自己的社团,班主任一般要参与,组织学生排队,达到相关场地进行上课。晚上在教室安排学生看电影。班主任要提前准备好电脑和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晚自习开始准时播放。
我与大家交流的第二个话题是:个人做班主任的一些心得体会。
我是2005年加盟学校的,到现在正好是9年,做了八年半的班主任,三年的级部副主任。不敢说经验丰富,但在与学生长时间的斗智斗勇中,也有一些个人的思考,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班主任应该树立自己的威信。
如何树立班主任的威信 ? 一提到这个问题,我很自然就想起我2005年,刚来到这个学校时做班主任一次失败的经历。那时,我刚毕业不久,又是从农村来到县城的,天真地认为县城的学生素质一定很好,于是就将师范学校里学的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要与学生交朋友等理论照搬到现实中,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在这其中忽视了威信的树立,结果证明我是错误的,当时班上有一名六塘的男生,流氓脾气十足,因为他多次犯错误,我批评他了,他不仅不听我的,而且还威胁全班学生不允许在我的课上举手发言,谁要是不听,他就打谁......不怕大家笑话,后来我都被他气哭了。从那以后,我认为做班主任必须要有威信,要想树立威信,我个人认为,第一:要重视第一印象,珍惜“自然威信”。
班主任接班时给学生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未见面时,学生对谁当自己的班主任总是议论纷纷,好奇心重,此时,好的一言一行会为今后顺利开展工作带来有利方面。而第一印象不好,学生感到失望,会常向不好的方面解释教师的言行,如此,教师的威信就难以建立。所以,班主任接班后的第一次与学生见面一定要注重第一印象。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跟学生见面时一定要准备充足,讲话有条理有水平,语言要铿锵有力,表情要严肃,要给学生你很厉害的感觉。
我曾经半途接手一个初三普通班的班主任,未做班主任之前,我是他们的语文老师,因为原班主任身体不好,再加上那班学生不太服从他的管理,面对这样一个班级,说实话,我也是捏了一把汗的,于是,开学第一天的晚自习,我开了整整两节课的班会,也就是给他们打打预防针,告诉他们,与班主任我作对,对你们没有什么好处,如果你有什么要求,或者认为我哪件事做的过分了,你可以私下里与我交流,但是你如果因为这样与我作对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说不定到时候,还要惊动学校与家长,兴师动众的,何必呢?
预防针打过第二天,我打算调整宿舍,因为据说,有一个男生宿舍每天晚上都讲话到很长时间,严重影响睡眠,因此我打算将两个宿舍的成员调动一下,虽然当时有还几个学生很不情愿,但还是乖乖地调了,我认为那是预防针发挥作用了。
第二:你教的科目成绩要好,用扎实的知识去“征服”学生。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要高于普通教师,如果一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意识,学生把你的课当成一种享受,所教科目,在历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学生自然就在心里对你产生敬佩之情,并把这种感情延伸到课外,听从你的领导,对你的各项要求都乐于接受,这样就会达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假如班主任的课上不好,学生不爱听,历次考试倒数,学生要拿你和你们班好的任课教师比,你的威信就会一扫而光,学生内心对你就会产生排斥情绪,你的要求学生就不愿接受,或者没有说服力。所以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课任教师。
第三:要与学生保持适度的“距离”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适度的‘距离’”即摆正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做到“恰到好处”。对于年轻班主任,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千万不要没大没小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否则你的性格脾性让学生摸得一清二楚,一旦真正发生问题的时候,你就控制不了他了,甚至他们还会群策群力想出办法来对付你,长期下去,这个班级你会彻底失控的。
第四、不要在教室里公开与学生激化矛盾
在处理学生错误时,班主任一定要先掂量掂量:这个学生,能不能在教室里公开呵斥,他服不服你的呵斥,如果你没有把握,就要尽量避免在教室里批评他,你可以在课后将他带到办公室处理或进行冷处理,因为一个班级中,如果经常有学生在教室里与你争吵,你将威信扫地,最终会导致谁都可以吼你两句,那么这个班级别说班主任能不能做了,估计你书也教不成了,你会被哄下讲台的。当然,也不是说学生就不能说,该说的还要说,但是你千万不要去伤害她,刺激他(不要在教室里指名道姓公开辱骂某个学生),一般他不会公开和你对着干的,因为他也知道你是为他好的。如果哪天万一真的有学生与你在教室顶牛了,记住,千万不要慌,一定要想方设法给自己找台阶下,千万不要在学生面前失了姿态,即使你很委屈,想哭,也不要在学生面前哭。
班主任的心得体会二是:千万不要打学生。
现在的学生是打不得的,你千万不要相信家长跟你说的,我们家小孩不听话你使劲儿大,没关系的,我们不护短。没用的,你打他的孩子试试,一个电话到家,遇到不讲理的家长,他就会立马杀到学校找你算账,没有打出问题还好说,一点点问题他们都会拿出放大镜放大千百倍。再讲讲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茆广亚的事例......)
班主任心得体会三:要刚柔并济,恩威并施。
班主任一定要学会刚柔并济,恩威并施。面对学生犯错误,我常常会这样处理,将他叫到办公室,首先让他从心里有畏惧,学生都是不愿进办公室的,然后或是一顿枪林弹雨(当然这枪林弹雨一定要有度,不能太过分),训完之后你再好好地跟她谈一谈,让
他从内心认可你的批评教育;也可以先让他自己说说,这两天有没有犯错误,记着,一定要让他自己先说,说不定还有意外收获,而且有时候还不少呢?(这个意外收获是指他犯的其他一些错误)......然后你再顺着他的思路切入正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班主任知道的真多啊,下次他就会有所忌惮了。当然,在严格管理学生的时候,也要注意去关心他们,特别是他们生病或受委屈的时候,你一定要适时地送上你的关心,因为那个时候是学生最脆弱的时候,你帮了她,他会从心里感激你的,如果他以后有什么过错的话,那还不是服你管啊,说不定他还会感激你一辈子呢!
班主任心得体会
四、尽量不摔学生的东西
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孙立新:当年初三(12)班一个男生的一个玻璃饰品被我摔坏了,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因为什么原因把他衣服扔到地上了,只记得当时他哭了,后来他告诉我,他患白血病生病去世的表哥送给他的一个玻璃饰品被我摔坏了......)
班主任心得体会五:不要让学生是因为犯错误被处理跑出了校园
一个学生,不是因为你班主任的原因,私自离开学校跑出校园的话,一般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是因为被你处理甚至是殴打导致离开的,班主任的责任可就大了。
班主任心得体会六:带家长是最后一招
作为班主任,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带家长,因为凡是你管不住的学生,家长对他基本上是失控的,那是不是就不能带家长呢?可以,但是不要经常使用,或者当你发现带家长效果不大的时候,你就应该琢磨其他的办法了。
我与大家交流的第三个话题是:学校的考勤制度。
各位同仁,我校的考勤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今天我先将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条例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教职工要坚守工作岗位,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串岗、不闲聊,不干私活,严禁上班期间利用电脑网络或其他电子设备玩游戏、打扑克、下棋炒股、看视频等;按要求参加业务培训、学习、教研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等;
按要求完成学校交派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上午上班时间:上午第一节课预备时间—12:00(没有课或其他工作任务的,可11:00离校);下午上班时间:下午第一节课预备时间--下午17:20。后勤特殊岗位职工上、下班时间,由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根据岗位特点规定,并负责考勤。
无特殊情况迟到或早退超过1小时又未办理请假手续或没有在考勤机上考勤的按旷职处理。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和星期
六、日考课不考勤。
班主任值班时除了正常一天三次考勤外,还有几个时段要打卡考勤:中午12:50,晚 上21:20,次日早上6:00,打卡地点是南门值班室。
二、教师上、下班需按规定进行考勤机考勤。教师上、下午机器考勤时间:上午、下午第一节课预备前40分钟开始,离校时也要在考勤机上考勤(中午11:00,晚上5:00)。值日领导和学校领导要不定期抽查考勤情况。考勤机因故无法没有使用时,由年级部负责签到、签退。
三、严格遵守上下课时间,候课铃响时(课前2分钟),任课教师应去教室门口候课(候课铃停后,任课教师不到教室门口的,视为迟到);上课铃响,任课教师必须进教室,中途不得随意离开课堂(随意离开教室的视为旷课)。上课(包括自习课)期间不得接、打电话、浏览网页、阅读报纸杂志等,非自习课不得坐着上课,不准拖堂授课。
四、教职工需要请病假、事假、产假、婚假、丧假和其它假的,必须按学校规定办理请假手续。因急病或紧急事故确实不能事先请假的,可委托他人办理。确需延长请假时间的,要办理续假手续,请假结束回校后,要立刻到教务处办理销假手续。
五、请假或因公外出都必须事先填写《请假申请单》(附后)。教师和教辅人员、后勤职工请假半天(含半天)以内的,分别由教务处主任或后勤服务中心主任、行政中心主任审批,一天至三天(含)以内由校长审批,三天以上的由总校校长批准。上班时间内确需短暂(2小时以内)离岗的(每月限四次),教师、教辅人员、后勤职工,分别向年级部、后勤管理服务中心请假,并领取出门证。教干外出或请假要向总校校长请假。
请短期病假(三天以上一周以内)应有县级以上医院出具证明和县医院收费单据;请长期病假,即一周以上的,需三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休假证明及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收费单据(凡经查实在病假问题上弄虚作假者,一律予以解聘)。教师请假期间的课务安排,教师请假两天以内(含两天)的,课务由教师自己安排,到年级部领取调课单,按调课单上的要求填写好,经相关教干(调课单上有)同意签字后,方可有效;超过三天(含三天)的,若自己调整确有困难的,可请年级组安排,如果年级部安排仍有困难的,可请教务处安排。另外,未经请假批准,非公务调课的,申请者每调一节课,扣20元,职工请假期间的岗位工作由后勤管理中心主任安排。对未经请假或虽经请假尚未批准而擅自离岗或超假不归未经续假批准者,均以旷工论处。《请假申请单》按批假权限由校长或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签批。《请假申请单》一式二联,一份交年级部,一份交分校教务处。
六、产假、婚假、丧假、计生假的假期时间,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所有假期超过规定期限停发工资,并累计相应扣罚。
七、如有下列情况,则按规定标准扣款:
1.事假每天扣40元(一个月内事假不超过一天,且不影响工作的,不扣); 2.教干会议、教工会议、升旗仪式等缺席每次扣80元,请假每次扣20元; 3.旷课(含辅导课、自习课和擅自调课等)每节扣100元; 4.旷工半天扣200元(因旷职而导致旷课的将累计处罚); 5.值班旷值的每次扣100元;
6.上班、会议、值班等迟到(一个月内,迟到一次时无课的,不扣)或早退的每次扣20元;
7.没有按要求完成学校交派工作任务的,每次扣责任人50—200元;
8.上班时间利用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进行玩游戏、看视频、打扑克、下棋、打麻将、炒股等非教育教学行为的,发现一次扣100元;
9.教师短暂离岗每月累计不超过4次,每超过一次扣10元(短暂离岗,需经教务处出具出门证,门卫负责考核。由教务处按月汇总,并于次月第五个工作日下午下班之前汇总报校长。
八、考勤实行捆绑制:若发现部门超越权限批假的,负责考勤的人员记录不实或漏记或不按要求批假的,则部门负责人或负责考勤的人员或批假的领导与缺勤教职工扣罚相同。
九、教职工的出勤情况,要纳入聘任考核。旷工、旷课、旷会、不按要求完成学校交派工作任务的,除罚款外,学校视情节情况,予以通报批评以上处分,直至解聘。
各位同仁,初中分校的一些德育工作和学校的考勤制度以及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就给大家介绍这些,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仓促,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接下来时间请大家自由活动,9:40将由初中分校汪校长给大家做有关教学方面的讲座。谢谢。
第四篇:中小学新教师培训讲座讲稿
中小学新教师培训讲座讲稿 每当学校来新的教师时,看到他们青春靓丽身影、生机勃勃的姿态,就会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忍不住想对这些新教师说几句贴心的话语。
一、对环境 从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城市,从美丽的大学校园来到新建的高中校园,从一个学生变成一名教师,可能有许多欢喜和期待,也可能难免有一些遗憾。不管有什么样的感觉,请有正确的心态,没有十全十美的地方,再好的地方都需要我们去慢慢完善和完美,所以多看美好的一面,以积极的心态开始新的每一天。
二、对培训 培训就是换一种方式学习,只是学习的理论可能会有点高深或者脱离你的实际。任何理论都是归纳总结升华,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所以才需要学习。认真听,努力记,积极思考,慢慢领悟,也许有一天你也会豁然开朗。任何培训都有它的意义,认真去面对就多少有收获,我们要做的是多多汲取。而且任何学习都不是轻松和快乐的事,就像一个老师说的轻松和快乐那不是培训而是疗养,所以别怕苦别怕累,学习就是进取,在进取中寻找收获的快乐。
三、对老教师 老教师是活的教科书、参考书,是一笔丰富的资源,也可能是你教师生涯中的指导老师。所以主动和老教师认识,热情和老教师打招呼,特别介绍自己。因为你们认识老教师比较容易,而老教师面对一大批新教师有些认不过来。工作中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听课、请教问题,帮老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你们的多媒体技术肯定会比老教师好,帮老教师修改课件,教老教师一些新的技能,在互相交往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四、对新同事 同事可能会是一生中相处时间最长,交往最多的人群。新同事就像兄弟姐妹在一个大家庭中,所以要同事之间多互相帮助,互相体谅,从一开始就建立真诚友好的感情,少些计较和隔阂。也许以后的工作中难免磕磕碰碰,但最初的美好感情会让我们很快的去互相谅解,消除一些不愉快,豁达乐观的工作和生活。
五、对教材 熟悉教材是你们参加工作的第一关,是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自己应该熟读教材,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思路,然后去学习教参和其他教学辅助资料,这样你能更容易的把握教材。上每一节新课,不要先去网上搜课件,找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先读教材,明白知识要点和体系,这也是多年老教研员的建议。教材是根本,只有吃透教材你才能更好的去利用一些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六、对学生 学生很喜欢年轻的新教师,新教师也是一片赤诚的对学生。我们不说师道尊严,但是师生还是有别,所以切记对学生好,但还要树立自己的威信,不能让学生对你亲切随意的无所顾忌,这样将会影响你的课堂管理和教学工作。
七、对课堂 热情洋溢或者行云流水的课堂是经过很多的准备和锻炼,精心备课,把握教学环节,课前向请教老教师,课后多自我反思总结。平时可以看一些优质课录像,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体会感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新教师要注重课堂对学生的管理,可以利用学生对新教师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但也要随时引导学生,把握课堂,不能失控。课堂不在于老师讲的有多精彩生动,而在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学得有多积极投入。
八、对自习自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复习,自习的记忆练习效果可能要比课堂还好。所以一定要重视自习。教师尽量提前两分钟去教室,让学生能尽快安静下来准备上自习,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下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不需要在自习上讲解。建议不要在自习上单独讲解问题,这样其他学生有可能说话,影响自习纪律,单独有问题的可以自习后解决。自习最好给学生安静的氛围和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
九、对考试 不要简单的认为考试只是为了成绩,考试前的复习,考试中的思考、考试后的讲评都是让学生学习的最好机会。考试前的复习一定要有计划,有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都有努力的方向。讲评课不在于老师滔滔不绝的讲了几个题,而在于在学生经过质疑、争论真正会了几个题。考试后讲评不能认为讲评完就没事了,应该讲评后要求学生用红笔改正试卷,老师再二次批阅检查,落实考试讲评的效果,避免老师讲了学生还不会的现象。
十、对作业 作业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的一个复习巩固,也是对平时学习效果的检测。作业不在于老师布置了多少,而在于在合适的时间里学生完成了多少。作业批改尽量详细,但更要注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改正的细致全面。作业最好分数化,让学生有分数意识,认真完成的作业,准确率高,书写又工整就九十分以上;
作业完成了,书写一般,准确率较高就八十分至八十九分;
作业完成了,但准确率不高,书写一般就七十分到八十分。作业完成了,准确率不高,书写差就六十分到七十分;
作业没完成六十分以下。批改完作业表扬九十分以上的同学,七十分以下的同学作业改正交老师重新批阅。这样学生看到分数就基本知道自己作业存在什么问题,以后作业应该如何努力。这样要求坚持下来,学生会养成好习惯,作业越来越好,因为学生都喜欢得八九十分,而通过作业是很容易得到的。
第五篇:新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讲座
如何提高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感谢机会;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释题:有人这样理解:课堂驾驭能力不就是管住孩子,不让他们调皮吗?然而当我们真正走进课堂之后才发现,课堂驾驭能力远远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肤浅。什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驾驭课堂不是让学生一味听话、服从,不是教师采用威严、专断、命令、压迫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也不是教师总保持一张“阴沉的脸”,课堂没有活力,学生完全处于压抑情况下学习。课堂驾驭能力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前);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课上);课堂教学结果反馈(课末或课后)的能力。它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所谓科学性,是因为课堂教学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如根据教学目标挖掘教材,合理地安排知识点,重难点突出,主次分明,教学线索清晰。所谓艺术性,就是强调教师要具有把处于静止的、沉睡状态的知识灵活地、智慧地传授给学生的技巧和能力。因此,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那么如何提高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呢?今天的讲座分三部分与大家分享:课前、课上、课末
一、课前: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1、备教材:教师只要上课就要备课,但怎么备课,当中大有学问。就语文而言,备课可以分五步走: 第一步——当读者,第二步——换位思考,站在作者的位置,从中心思想的高度推敲文章是怎样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
第三步——站在编者的位置,理解教材怎样体现课标的年段要求,从识字、阅读再到写作;从贴近“字词句段篇”到学生“听说读写思”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教材的理解九有一定的把握了。
第四步——站在学者的角度,思考学生的实际,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方法的设计。第五步——才是教者,如何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其中重要的是要认真思考自身如何“主导”?为课堂创设一个“生成”的空间;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六年级有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读懂题目为例:“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一个”就是独一无二,只有表示唯一条件,可见其珍贵。之后再拼 读玩味这三个词语,感悟到地球是人类唯一生存的环境,就是人类的家,就是人类的母亲,家破人忙!这样一解题,学生就收到警醒。入境自然就动情!人们要珍爱地球母亲,正是这篇文艺性说明文的主题所在。以此走进课文,文章的情感自然就一以贯之。这样不仅对文章理解有深度,被情感大动荡同时,积累了良好的咬文嚼字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能力,体现语文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合。
五步备课法,能达到这一高度,显然备课必须先教材后教法,先学生后自己,才会设计出真正有实效的课。长期锤炼,怎能不内功深厚,外功自如!
2、备学生: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在讲坛上讲得很起劲,学生却无动于衷,进入不了理想的状态。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备课中心中还没装着学生。
现场提问:我们的孩子都在6到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这些都是他们长身体、长体力的需求,他们坐不住,坐不久。这一切都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怎样备学生呢:
1)本班学生普遍存在的性格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学习知识的方法与途径都各不相同,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也不应该相同。例如,在小学,普遍采用寓教于乐,通过游戏和故事让学生学习知识,在初中,可通过案例的分析,而到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推理来达到教学目的。
2)班级学生的分层情况
同一个班级里,既有学习能力强的优秀生,也有接受能力较慢的学困生,更多的是中等生。只有在了解班级学生的分层情况下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备课、授课,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有哪些
知识的迁移很重要。因此,了解学生已经具备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将会对新知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研究课标与教材,确定本节课哪些知识是学生未知的,也就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要确定这些知识对学生成长所产生的影响。
5)学生已有知识与本节课所要学的未知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个联系对学生的触类旁通与举一反三之类的知识迁移至关重要。但学生受经验、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对这种联系不能很好地进行总结、归纳,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这就显得很重要
6)学生与本节课知识内容相关的爱好、兴奋点及热点话题等。
7)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教学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才能达成。
因此,备学生要做到:瞻前顾后,思前想后
二、课上: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
1、组织好一节课的开端 1)重视情感投入,营造学习氛围
有人以为驾驭课堂就是使学生听话、服从,所以采用威严、专断、命令、压迫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一堂课“阴沉着脸”,一双“警察般瞪得不能再大的眼睛”面对学生,好像是师生间有深仇大恨似的。这种“恐怖主义”真的能驾驭住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上课铃打响,老师就要精神抖擞地登上讲坛,环顾四周,检查出席人数,用饱满的精神状态作示范,用亲切的笑容感召学生尽快融入教学情境之中。
2)巧妙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法:如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因为很多同学都没去过草原,对那里的环境不是很了解,于是我课前搜集了大量的草原风光图,在课堂一开始就展示给学生看,然后问问他们通过观察发现草原有哪些特点?草原美不美?美在哪里?再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看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认识草原的积极性,又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参照物,加深了学生对草原的美好印象。
音乐导入法:如在教学《猴王出世》这篇文章时,我先播放了《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由于这首歌大家都耳熟能详,所以有的同学便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于是我顺势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电视剧的主题曲吗?生齐声答道:《西游记》。我又问: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面的谁?为什么?于是,同学们纷纷讨论起来了。我指名让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引入主题: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喜欢孙悟空,今天,就让我 3 们一起来学习《猴王出世》。这样,很快就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一节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就在这种轻松地导入方式中拉开了帷幕。
故事导入法:这类导入法一般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教学,尤其适合于古文名著类的节选。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我先给学生讲讲《诸葛亮大摆空城计》这个故事,然后问问学生,听完故事你对诸葛亮有怎么样的印象?你想不想知道更多关于他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
质疑导入法:疑是提出问题,这个“疑”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老师提出的。如在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读题质疑,有的学生可能会问“这话是谁说的?”、“自己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自己的花让别人看了,自己看什么?”然后教师趁势导入:“想知道答案吗?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文章看看吧。”又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这样导入: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他为什么这样形容地球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找找答案。这种导入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创设出了探求知识的情境。
创设情境导入法、猜谜法、直接引入法、复习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总结:第斯多惠:“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抓好课堂秩序的管理
管理好课堂秩序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有助于师生教学情绪的稳定及师生双方信息的交流。提醒克服以下的几种情况: 1)避免:为教案是从,照本宣科
写好教案后,大家把教案背的滚瓜烂熟,那么这节课就一定能成功吗?其实不然。听课时遇到这样一个案例:老师上的是《读数 写数》,出现一排计数器,计数器上的数都是40、50、80这样整十的数,师问学生:你们看一下,这些计数器上显示的数有什么相同点?其实老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个位上没有珠子的时候要用“0”占位,老师想得到的答案是个位上没有珠子,然而学生的回答是都是整十数,或者有的回答个位上有“0”,这个时候老师只想着教案上的答案不是这样的,就直接将学生的答案否定,并尽量引导他们按照教案上的答案去思考。这样做,过于关注教案,而忽视了学生。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错误的理解了“备课”的意义。所以,我们不仅要备好课、熟悉教案,还要注意将教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时刻关注到学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继续听下去,4 否则,他们的注意力会很快转移,那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2)正确对待课堂的乱
评判一节课秩序的“乱”是好是坏,是真“乱”还是假“乱”,标准有一个,那就是要看这种“乱”是不是在一定教学目标之下的“乱”。如果说全体学生都在紧紧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在“乱”,即使“乱”成一锅粥,也是好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很投入,很主动,思维很活跃,学习方式是个性化的。这时候的“乱”,是有意义的“乱”,是假“乱”。换句话说,这恰恰是教学的“高潮”所在,是教学的成功。如果说不是在一定教学目标下的“乱”,一盘散沙,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统一,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学习目的性。那么,这种情况下的“乱”就是无意义的“乱”,就是真“乱”,就是教学的失败。
现场提问:面对这样的混乱,你会如何处理?
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用课件出示生字,请一名同学们领读,这时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都把手举的高高,并不停的喊:“我,我„„ ”课堂上出现了混乱。
(面对这种情况,上课的老师微笑着说到:“同学们都认识了生字朋友,都能积极踊跃地展示自我,老师真高兴,但是这次老师要找一个坐的最端正,不大吵大闹的同学来领读。”教师的话音刚落,教室内很快安静了下来。这位教师面对课堂教学中比较混乱的情况,既没头脑发懵,也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很平静、理性、巧妙的处理,不但稳定了教学秩序,也渗透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3)机智应对学生的提问
现场提问:面对这样的提问,你会如何处理?
在另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上,教学的内容是《美丽的大公鸡》。当老师问谁愿意到前面表演大公鸡和啄木鸟比美那一段时,同学们都高高的举起了手,可是当老师说,谁扮演演大公鸡时,同学们又都把手放下了,当时不但讲课的老师没有想到,就连我们在后面听课的老师也都是一楞,这时,老师问了一句,“你们不愿意演大公鸡吗?”这时,一个女孩站起来说:“我们都不喜欢它”。其他学生一听,马上也跟着说。
(老师笑着说:“既然同学们都不愿意演大公鸡,那我就来演吧”。学生们都笑了,连听课的也笑了,笑的是讲课教师的巧妙安排,笑的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进入了角色,这种处理方法收到了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东郭先生和狼》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狼明明知道人是狡猾、有 5 智慧、知道反抗的,而驴是不知道反抗的,这也就是说吃驴要容易的多,那作者为什么要安排狼要吃人而不是要吃驴呢?”显然这位教师在课前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愣了一下,马上对这位同学说:“我们提问不要提与课文无关的问题。”接着又按部就班地开始了他的讲授,这位同学极不满意但又无可奈何地坐了下去。我不敢想象在这样的老师的长期引领下的学生会不会有自己的思想,课堂又会是怎样的死气沉沉,那学生又怎会有自主学习的愿望?
(其实这位教师完全可以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来领会寓言这一文学题材的特点——作者的意图不在于故事,而在于阐述观点,激发学生去关注更多关于寓言故事的写作特点,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这位教师失去了生成课堂亮点的一次绝好的机会。)
3、锤炼自己的语言基本功。语言基本功包括“讲话语言”和“肢体语言”。首先说“讲话语言”。1)要求:用词准确,条理清楚,节奏适宜、富有激情、善于启发、铿锵有力、抑扬顿挫。不同年级应该有不同的语音语调(现场演绎一年级生字宝宝和六年级布置初读课文为例)。推荐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有意识的学习名家的讲课方式,学习其讲课艺术,什么时候该用重音,什么时候语速稍快,什么时候放慢语速等等。
2)积累课堂评价语。课堂评价以鼓励为主,但是,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一概以“真棒”“很好”进行笼统评价,这样不仅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导致学生形成浮躁心态和随意应付的品格。在学生发言后,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发言,抓住“小结点拨”的契机表达自己鲜明的观点。“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大家平时要积累一些关于课堂评价用语: 例举:
听:
1、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
2、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说:
1、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2、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想:
1、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2、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
做:
1、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
2、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
3、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
只要在网上一搜索“教师课堂评价语”,资源非常丰富,大家积累,平时课堂上便能顺手拈来,个性化的评价语会让学生喜上心头。
其次是“肢体语言”,课堂上的肢体语言,主要有表情及动作两个方面。
1)运用眼神帮助我们传情达意。课堂上,教师的眼神常常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个别学生淘气影响课堂纪律了,如果当众批评,势必打断我们本来流利顺畅的教学活动,分散其他人的注意力,可能使整个课堂教学组织纪律更为混乱。此时,我们可以递一个责备的眼神过去,让他明白老师的不满,愧意顿生而有所收敛;对于问题回答得漂亮的学生,赞叹嘉许的目光配以微笑,自然有魔力般的作用——使学生信心倍增,从而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用亲切柔和的目光扫视全班同学,既能看清课堂全景,又仿佛告诉学生:“我在注意并关心着你们每一个人。”这使学生不至于产生被忽略的沮丧感„„用眼睛“说话”,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肢体语言方式,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眼神,能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肢体语言表达方式。现场示范,例如:手掌向上抬,示意学生起立或表示鼓励学生大胆讨论、答题;手掌侧立,用力下切,表示斩钉截铁的态度;双手虚按,表示要求中止正在进行的活动;指着板书勾画圈点,能帮助学生从中捕获信息、抓住重点。总之,随着教师手势的一起一落、一挥一晃,带动的是整个课堂的气氛,让课堂不显得呆板单一,使学生不因索然无味而情绪低落。
4、讲究提问设计,激活学生的思维。避免无效提问:好不好、对不对、美不美?
有效提问要处理好:何处提问、提什么问题、怎样呈现问题等环节,1)何处提问:不能问一些支离破碎漫无目的而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问题要问一些能理解重点的问题,问一些能分解难点的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提什么问题:学生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问题。从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实际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我们所设计的内容不能只看优等生的表演,更不能只是让少数优等生 7 “吃得饱”,而中等生和后进生却“撑不了”。
3)怎样呈现问题:问题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问题之间要有过渡。
4、做好课堂40分钟的时间管理
课堂40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0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种规律,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据此,一节课中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一25分钟,这一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时域,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保证在最佳时域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所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在每个环节旁边标注时间安排,便于操作起来心中有数。提醒杜绝:满堂灌、废话连篇、滥用教学媒体、三、课末(课后):课堂教学效果反馈
运用小结与作业布置结束好一堂课十分重要,它是一堂课升华结晶的关键,通常我们要做到:
1、帮助学生加以整理归纳,理出学习内容的层次结构,让知识“串成线,结成网“;
2、艺术性地结束课堂。如留下带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思考,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或在总结本节课所讲的内容之后提出与下节课有关的新问题,造成悬念,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3、精选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有代表性又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的作业布置给学生;
4、按时结束,做到准时下课,不可提前,也不可拖堂。
5、课后养成反思的习惯,记录当天的得失成败,这将成为教师个人成长的一本秘笈。
结束语: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接受信息——教师处理信息——教师启发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学生处理信息——学生输出信息——反馈信息”的过程,我们希望这个过程是愉悦的,我们也希望课堂上,学生能够“小眼发光,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这是所有老师梦寐以求的状态和境界,在座的各位,今天你们既然已经选我所爱,就要爱我所选,在教学的道路上,由衷地祝愿大家不忘初心,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