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卫生培训效果评价报告(共)
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沙县源村乡田湾煤矿
2015年职业卫生培训效果评价报告
编制:田湾煤矿
日期:2015年3月25日 2015年职业卫生培训效果评价报告
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工人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减少尘肺病的发生,保证在岗职工的身体健康,田湾煤矿2015年对下井职工进行培训,现对该项目培训效果工作进行调查评价,为今后职业卫生培训工作方面提供经验。
一、培训对象;本年度已经报到的井下作业工人,共127人,其中98%为井下一线职工。
二、培训时间安排及培训课时;
田湾煤矿在2015年3月6日、7日二天,利用春节后停产整改期间,对全矿职工进行了72小时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其中职业卫生培训16小时,职业卫生培训时间占整个学习时间的22%。
三、培训内容及授课人:
1、职业卫生及职业危害防治知识
2、《职业病防治法》
3、《安全生产法》
4、《尘肺病防治条件》
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
6、《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7、职业卫生和安全文化知识
8、急救互救知识
9、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等各项内容
授课人为本矿矿部领导管理人员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四、考试成绩及效果:
参加学习培训127人,参加考试125人,平均考试成绩87分。从整个学习人员成分来看,由于文化程度、年龄参差不齐,所以领会内容和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差别。
五;效果评价:
从这次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时间安排来看,比较适时,课程也比较合理。井下一线职工在听尘肺病防治和相关法律法规时,比其它课程时要用心一点,所以整个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成效还是可以的。
由于培训计划整备工作充分,所有授课人员及考试用品方面还是井井有条,比2014年春节后进行的安全培训效果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主要是好多职工能知道尘肺病的预防及自我保护意识。在以后的井下作业工作中能自觉采取防尘工作。对于违反职防行为和维权方面也懂得了一定的知识。这是这次职业卫生培训最好的亮点。
不足之处,讲课人员自我演讲水平不高,解释能力和讲课技巧不成熟,造成听课人员领会不透。大班前会议室条件有限,影响学员听课注意力。
在以后的时间里,真真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的效果不太好,使职工思想波动较大,对学习产生无所谓的思想,要想职工学习的好,必须让职工得到好处,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第二篇:消防安全培训效果评价报告
消防安全培训效果评价报告
我公司于2012年4月25日—4月28日,分四批在港区消防中队对全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此次培训,共培训97人,有8人因公司基建繁忙请假,出勤率占92.4%。此次培训,涉及部门有:生产部、设备部、环境安全部、质量控制部、采购部、物流部、销售部、财务部、人力资源和总务部、总经理办公室。涉及人员有:部门经理、主管、工程师、班长、DCS主操、专员和一线员工。参与培训的人员面广、量多。
一、本次培训主要内容:
1.消防基本知识
1.1 消防法律法规
1.2 火灾基本常识、灭火基本方法
1.3 初起火灾扑救方法
1.4 逃生与自救
1.5 危险化学品基本知识
2.火灾案例讲解分析
3.现场参观学习
3.1 参观消防中队现有消防设施、了解消防车辆等使用情况
3.2 现场学习消防队员日常训练
4.实践操作培训(教员现场示范、员工亲手操作)
4.1 灭火器的使用
4.2 消火栓的使用
4.3 消防水带连接
4.4 模拟火灾扑救
4.5 徒手救人方法
二、培训效果评价
本次培训的老师是聘请港区消防中队的队长,他是一位理论基础扎实,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官。通过培训使我司员工的理论知识有所提高,对安全意识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图文课件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使一些抽象难理解的理论知识一目了然,加深了他们的印象,提高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从实际效果看,消防安全培训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新入公司的员工,很多新员工都从学校进工厂,体检合格后都急于上班,对安全意识比较单薄,通过此次学习和案例分析使每位员工都能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消防实践操作技能,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理念。
三、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我公司培训还处在起步阶段,培训有待完善和补充。
2、员工在灭火演练中不够严肃,缺少默契的配合。
3、培养广大员工动脑、动手的习惯,能实际操作的尽量安排到现场进行培训学习。
4、提高出勤率,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四、整改措施:
在今后的员工培训中,安全部将本着为公司负责、为员工服务的态度,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改变单一的培训理念和教学方式,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将进行整改:
1、合理调整时间,尽量让所有员工都有时间参与培训。
2、平时加强员工的演练,增加相互间的配合。
3、制作更详细的培训方案,做到精益求精。
第三篇: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第二部分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1评价目的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2确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1.3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1.4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2 评价依据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相关法规、规章,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文件,建设项目设计资料及试运行情况的有关资料,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等。3 评价范围 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试运行期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及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评价。
4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控制效果评价一般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5.1 现场调查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了解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情况。
5.2 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必要时可赋分进行量化分析。
5.3 检测检验法
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评价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定。控制效果评价程序
6.1准备阶段
6.1.1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收集和研读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卫
生行政部门对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及设计阶段的审查意见及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6.1.2资料;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项目试运行情况。
6.2实施阶段
依据评价方案开展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
6.3完成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资料和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等。评价方案编制
7.1是具体指导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技术文件。应以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概述本项目的职业危害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7.2评价方案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后编制。
7.3评价方案内容
7.3.1概述: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
7.3.3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
7.3.4项目概况:简述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等。
7.3.5项目分析: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职业病危害分析,确定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国家和地方已颁布职业接触限值的为必检项目)、检测点和样品数等。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评价的内容,文字表述应简洁、用语应规范、结论应明确,报告书中引用的数据和资料应尽可能采用图表和照片,以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资料及数据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件。
评价报告书主要由以下章节和内容组成:
8.1总论
8.1.1项目背景:包括项目性质、投资规模、地理位置、任务由来等内容。
8.1.2评价依据: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技术资料的名称。
8.1.3评价目的:按照本规程1的规定编制。
8.1.4评价范围:根据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本规程3的规定编制。
8.1.5评价内容:概述本规程4的规定。
8.1.6评价方法: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明确采用的评价方法。
8.1.7评价程序: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表述评价工作过程。
8.1.8质量控制: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述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8.2 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基本情况、建设情况、试运行情况)、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建筑卫生学要求等。
8.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8.3.1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
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明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确定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可以对生产环境或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确定。
8.3.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场所和岗位分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导致的职业病。
8.3.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检测方法:包括检测方法、条件、频次、检测点设置等内容。
检测结果与分析:在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的基础上,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
8.4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对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阶段、防护设施设计审查阶段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审核意见的落实情况。
8.5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相关标准,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分析其原因。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包括: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等。
8.6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
在对建设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试生产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不足,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供建设单位整改时使用。
8.7结论
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的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
第四篇:QS-JL员工培训效果评价报告
阳 谷 县 狮 子 楼 钎 具 有 限 公 司
员工培训效果评价报告
我公司按照ISO9001标准的要求以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我公司的现有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如:ISO9001知识培训、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过程方法、本厂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安全意识、专业技术培训、市场营销培训、管理人员培训、以及内审员培训等等,培训的方式有聘请咨询公司的咨询老师、公司的领导亲自培训讲解、委外培训等等。培训的考核方式有书面理论考试、现场提问答辩、实际操作等等。
经过我们的培训,不同的部门、岗位的人员都不同程度的有了新的提高和认识,本单位自己培训的有该机构颁发了相应的证书,经过考核,基本上都已经能够满足我们单位的实际生产和工作需要。
总体来说,我们的培训起到了效果和作用。今后我们将严格贯彻执行ISO9001标准要求,从严治理本单位,进一步把我单位的培训搞好,争取让每一个管理岗位和操作岗位上的人在满足我单位实际生产需要的基础上,人尽其才,更大的发挥个人能力,为我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办公室也将继续深入学习标准要求,争取在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培训)方面能够不断采用新方法多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有用的复合型人才!
办公室2011年月日
第五篇:培训基层效果评价
xx市精神卫生中心
2011年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精神病诊疗水平
培训效果追踪评价
2011年我院按照年初制定的基层精神卫生机构培训方案,本着重针对提高医务人员对重型精神病规范化治疗能力以及重型精神病管理能力进行培训。培训前精心制定课程安排,协调培训时间,督促讲课专家认真备课,分别安排谭友果、张光毅、刘成文、文丽萍、郭君华等专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进行了重型精神疾病个案管理、基层卫生机构精神卫生和心理相关知识、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等培训共计48学时,有来自贡井、荣县、富顺、自井、大安等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医务人员共计500余人次参加。
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我们通过发放培训意见反馈表和现场考试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总体培训效果比较好,满意度95%、考试成绩平均92.4分。
培训存在问题:
1、宣传不到位,部分机构和人员对培训意义不了解,不够重视。
2、培训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3、培训考核不够严格。整改措施:
1、加强培训重要性的宣传,督促各级机构重视培训,积极派人参加培训。
2、尽可能多和基层沟通协调,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提高培训效果。
3、加强培训考核力度。培训参加人员基本掌握了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并在日常重性精神疾病排查工作中进行实践,通过医院医务人员下基层指导反馈信息一致认为培训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有比较大的实践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精神和心理疾病防治能力。
2011年12月19日
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
2012年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精神病诊疗水平
培训效果追踪评价
2012年医院继续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了基层精神卫生机构培训方案,重点是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人员涉及了行政管理人员、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综合医院医生,培训前按照方案制定了培训课程表、指定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谭友果院长、刘成文院长、郭君华负责人医师、文丽萍等作为讲课老师,并认真准备了课件。开展了2012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培训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师资培训、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培训班等,培训内容涉及重型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患者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计算机数据管理、四川省686项目实施方案及工作部署、686项目有关技术要求等,包括沿滩、荣县、富顺、自井、贡井、大安等四区两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村卫生室等医务人员共计589人次参加。
培训效果评价:培训结束后通过现场考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我们还在下基层指导时征求培训意见建议,考试结果反馈均比较好,满意度达98%,参会人员基本掌握了培训相关内容,考试成绩平均94.36分。
培训好的反馈:培训内容比较实际,在日常工作中能运用到,收获比较大,最重要的是在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日常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过程中使培训效果逐渐显现,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水平和质量比去年有明显提高,接受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检查时受到了好评。
培训存在问题:
1、培训内容太多、老师满堂灌、一时接收不了太多内容。
2、培训过程中互动太少,老师只顾自己讲。
3、幻灯少,学生做笔记做不过来,希望课件下发。
改进措施:
1、尽量合理安排培训,精炼培训内容,使其更具操作性,让学员更好掌握。
2、将培训意见反馈给培训老师,要求老师加强讲课过程中互动,及时了解培训掌握情况。
3、及时收集课件,课后将课件下发给学员。
2012年12月26日
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
2013年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精神病诊疗水平
培训效果追踪评价
2013年医院按照年初制定的基层医疗机构精神卫生培训方案开展相关培训工作,认真制定培训课程安排,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谭友果院长、刘成文副院长、文丽萍等作为讲课老师,除了对四区两县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进行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管理、患者规范化治疗、患者基层和个案管理以外,随着5月1日《精神卫生法》的正式实施,我们还专门组织了对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院管理者和卫生系统管理人员关于精神卫生法的培训,本共安排了64学时集中培训课程,共672人次参加了培训。
培训效果评价:培训结束后我们通过发放培训意见反馈表、现场理论考试、下基层指导时实地了解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反馈结果比较满意、普遍认为培训比较实用、教师讲解比较透彻、能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作用,考试成绩平均96.5分,培训满意度达98.5%。
培训存在问题:
1、建议多讲实际操作内容,指导实践工作。
2、建议扩大培训对象,让基层医生都能有机会培训。
3、多举办类似培训,提高基层对精神病识别能力。
4、希望培训之余多下基层进行实际指导。整改措施:我们将学员反馈的培训意见进行了收集,并进行整改,1、对培训课程进行细化,加强实际操作的内容。
2、多组织培训,增加培训次数,扩大培训面。
3、由精卫办牵头,各精神科临床科室具体负责,下基层进行定期指导。
2013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