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现状评价格式[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0:3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卫生现状评价格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卫生现状评价格式》。

第一篇:职业卫生现状评价格式

1、封页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评价机构(加盖公章)

年月日

2、封二

评价机构开展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3、封三

项目名称:××××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承担单位:评价机构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

1、前言

2、企业概况

3、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

3.1主要评价标准

3.2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

b.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其试运行情况;

c.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

d..组织实施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3.3 现场调查

评价单位在接受评价委托后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学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3.1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a.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原料、半成品、中间产物、产品和废弃物的名称、生产和使用数量、理化特性、劳动者接触方式和接触时间;b.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振动、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

c.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致病病原体。

3.3.2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学卫生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3.3.3调查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进行施工,是否落实各阶段设计审查时提出的职业卫生审查意见。

3.3.4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a.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b.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

c.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健康监护情况;

d.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

3.4现场监测: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

3.4.1测试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2测试条件:按设计满负荷生产状况。

3.4.3测试频次:根据生产工艺、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变化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分类,一般连续采样测定三天,每日上、下午各一次。

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取样品不得少于三个,测试结果取其均值(放射、噪声等物理因素测试结果除外)。

特殊情况按相应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4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见附件4。

3.5职业性健康检查

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确定职业性健康检查项目,依据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评价职业危害控制效果。

3.6评价结果

a.评价选址、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b.工程防护设施及其效果;

c.计算职业病危害因素每个测试点浓度(或强度)的均值,其中粉尘浓度的测试数据计算几何平均数,毒物浓度计算算术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其测试数据如为正态分布计算算术平均数,如为偏态分布则计算几何平均数),噪声测试数据不计算均值;每个测试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未超过标准的为合格,超过标准的为不合格;

d.依据上述计算结果,评价各项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评价因生产工艺或设备技术水平限制,对一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岗位所采取职业卫生防护补救措施效果;

e.评价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警示标识配置情况;

f.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规章制度执行落实情况。

3.7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项目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和内容;

b.建设项目及其试运行概况;

c.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其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危害程度;

d.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设施、辅助卫生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e.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评价;

f.评价结论及建议。

1、化学因素的测试点设置原则

1.1 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1.1.1 测试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毒地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但不影响劳动者的正常操作,且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

1.1.2 选择的测试点必须包括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并引作为重点测试点。

1.1.3 在测试点上设置的收集器应在劳动者的呼吸带,距地面1.5米。

1.2 工作场所测尘点选择原则

1.2.1 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尘地点。

1.2.2 测尘位置应选择在劳动者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有气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2、物理因素的测试点设置原则

2.1 车间内噪声测试点选择原则

2.1.1 若车间内各处A声级差别不大(小于3分贝),则只需在车间内选择1-3个测点。

2.1.2 若车间内各处声级波动较大(大于3分贝),则需按声级大小,将车间分成若干区域,任意两个区域的声级差应大于或等于3分贝,每个区域内的声级波动必须小于3分贝,每个区域取1-3个测点。这些区域必须包括所有劳动者为观察或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工作、活动的地点和范围。

2.1.3 测量时,应将传声器放置在操作人员的耳朵位置(人离开)。

2.2 微波辐射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2.2.1为测得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所受辐射强度,必须在各操作岗位分别予以测定,应以头和胸部为代表。

2.2.2 当操作中某些部位可能受更强辐射时,应予以加测。如需眼观察波导口或天线向下腹部辐射时,应分别加测眼部或下腹部。

2.2.3 当需要探索其主要辐射源,了解设备泄漏情况时,可紧靠设备测试,其所测值仅供防护时参考。

2.3 超高频辐射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2.3.1 工作场所场强测量时,应分别测量操作点的头、胸、腹各部位。

2.3.2 对设备泄漏场强测量时,可将仪器天线探头置于距设备50mm处测量,其所测数值仅供防护时参考。

2.4 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第二篇:职业卫生评价现状评价报告附件清单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附件清单

1.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委托书

2.营业执照副本

3.工伤保险缴费收据

4.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及人员任命文件

5.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目录清单

6.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台账

7.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回执

8.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报告

9.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书

10.企业地理位置图

11.总平面布置图

第三篇:职业卫生评价1

1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_生产区_、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 2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_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_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__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_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_全年最小频率风向_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

3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_单层建筑。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宜布置在_建筑物的高层_。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工作环境。

4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 宜安装在_单层厂房内_,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_底层_,并采取有效的_隔声和减振措施_。

5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车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_,便于开启_,适应不同季节要求,天窗排气口总面积应_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6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的下端距地面不宜_>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响工作地点;冬季需要自然通风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根据热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热风补偿系统容量,进气窗下端一般不宜<4m;若<4m时,宜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_。

7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_当地夏季主导风向,_相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夹角不得_小于45度。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设计高温作业厂房的朝向。

8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_西晒。

9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汽的各类管道不宜_从仪表控制室_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需要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汽_逸散至室内。指出下列符号代表的风向:

SSE____________。南东南

NNW____________。北西北

WSW____________。西西南

ESE____________。东东南

第四篇:职业卫生评价经验

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或者说暴露评价,通常是从定性评价(qualitative assessment)开始,大多数国际化公司都有一套自己内部的评价体系。定性评价是一套系统性的方法,用来识别与工厂操作(包括生产、实验室、维修及其它非生产活动)相关的各种有害因素。首先是识别各个工作车间各个岗位可能存在的有害人体健康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然后根据他们的理化性质(如挥发扩散能力)、暴露时间、接触的数量、健康危害等级(或毒性)等进行打分,选定需要进行下一步定量评价(quantitative assessment)即现场采样监测的项目。定性评价对评价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有丰富的相关经验,如此才能做出最精确最符合经济效益的评价结果。如果是公司内部人员,既经历过相关的技术培训,又熟悉工厂的工艺流程,则可以看作是qualified的评价人员。反之,则以请外部的Consultant为佳。下面以化学危害因素为例,简单介绍定性评价的过程。识别所有化学品危害

要识别和了解工人在工作活动中所有可能接触到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品。应考虑以下几点:

•使用的原料(如酸、碱、碳氢化合物、氟化物等)

•原料或产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或中间产物

•最终产品

•维修或维护用的化学品

•实验室用的化学品

为确保评价的全面及深入,要求评价人员对工厂的生产过程非常熟悉。可通过工程图、工艺流程图、产品说明、操作温度、原料处理规范等途径来熟悉生产过程。另外,还可通过与熟悉工艺流程的工人进行交流以作补充,生产第一线人员的意见也是很重要的。化学品信息来源

对于工厂使用的各种化学品,最初始的来源可见工厂的化学品目录。关于化学品来源的具体信息可见MSDSs,或者是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材料。确定暴露的程度

识别各种化学危害因素之后,应确定它们对人体的暴露危害到底有多大。例如,工人接触的是化学品是PPM级别的还是PPB级别的?是高风险的暴露还是出于安全线以下?应确保考虑到如下因素:

•处理的原料的数量

•暴露时间

•暴露的频率

•什么情况下发生暴露(如化学品是如何处理和使用的)

•环境变量(温度、湿度等的影响)

•工作场所控制措施的类型(工程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用品)

之前监测的暴露浓度是确定化学品暴露程度的最明显的一个来源。如果原料、系统、过程没有变化的话,历史监测数据可作为最重要的参照。接触途径

进行危害评价时,应考虑化学品暴露进入人体的所有可能的途径(吸入,吸收,摄取)以及它们不同的物理形态。例如,在生产过程或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品可能会因为形态的不同(气体、蒸气或气溶胶)而呈现不同性质的暴露危害。下表是在评价时应注意的一些要点。

化学品可能的暴露途径

物理形态注意要点

气体•操作中是否有使用气体或者会生成某种气体(观察控制措施现状)•有无固定的监测系统检测这些气体(如碱厂里氨和二氧化硫的监测系统)

•操作处理时是否会吸入的危险

蒸气•是否有蒸气产生(蒸气压高的物质易产生蒸气)

•生产中是否有液体的加热过程

•能否被吸入或通过直接接触刺激皮肤、眼睛或黏膜

气溶胶•物质是何种形式存在:粉尘、液滴、烟尘或烟雾

•能否被吸入或通过直接接触刺激皮肤、眼镜或黏膜

液体或固体•原料是否手动处理,是否有直接接触皮肤、眼睛或黏膜的危险

•个人防护用品和个人卫生设施是否齐全,以防止意外的摄取•有无直接的刺穿导致污染物进入人体

•是否有通用的防范措施以降低此类暴露确定评价结果的优先级别

定性评价的最后一步,就是要确定各种危害物质的优先级别,以决定对哪些暴露危害进行监测。由于不可能一次就完成对所有化学品的监测,所以应根据评价结果建立高、中、低的优先级,并结合考虑以下几点,确定最终的采样方案: •现有法规的要求

•职工关注点

•公司内部标准

•新材料和新工艺

确定评价结果优先级别的指导方针

法规要求需进行定量监测(如铅、石棉、苯、甲醛等)职工/公司关注需进行定量监测

新材料/工艺如有潜在危害,则需选定进行监测

最高优先级评价结果在需要监测的项目中具有最高优先级需合资格人士参与定性评价,并确立采样监测计划。

前面已有提及,这里就不详述,关键是需要评价人员有足够的相关知识背景和经验。

上面提到的定性评价方法是一种应用较广的方法,各个公司可能都有各自的评

价方法,但基本是大同小异。关于定性评价,暂时写到这里吧,在实际工作中,基本都是把它跟后续的监测采样评价合在一起做的。

定量评价也即监测采样先开个头

定量评价(采样监测及评估)

关于定量评价,首先来说一下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流程。在这里,我主要介绍美国在职业卫生领域的一些经验,毕竟美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的最早,各种技术开发应用上也最为成功,像NIOSH、OSHA以及ACGIH提出的很多标准

与采样监测方法被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纳和接受。熟悉工作场所、工艺流程

定性评价可由企业内部人员自己做,但是采样监测则必须要由外面的单位来进行,一来是资质问题,二来则是跟技术实力有关。定性评价已经确定了要采样监测的化学或物理因素清单,因此,采样监测人员需要熟悉各种有害因素产生的工作场所或工艺流程,并记录一些重要的信息(如特定工作岗位的工作人数,暴露的时间,吃饭休息时间,一个班次的时间长短,有无各种工程控制措施,工人是否穿戴了合适的PPE等等),这些信息会给最终的数据评价和解释提供依据。一句话讲,采样监测人员需要再次进行一个针对性强的定性评价,然后才开始采样监测。虽然有点麻烦,但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定性评价和采样监测往往会间隔较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工厂的实际情况就可能发生变化,特别是在那些根据订单来加工生产的企业。关于这部分内容,也可参见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里面还是写得比较详细的,关键是看能不能做到。采样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样品应该在职工可能接触有害物质最高浓度的那些天或时段进行采集(事实上这完全取决于企业本身,何时浓度最高,企业内部最清楚。有些企业并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采样监测,因为这个时候浓度往往会超标,他们会觉得冤,觉得平常情况下并不超标,所以一般企业会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如果条件允许,应尽可能采用个体采样来确定职工的接触危害。区域采样(定点采样)通常用来评估工程控制措施的效果或是最差的一种状况。

•最大暴露风险的职工

一个好的采样方案,能够模拟典型的以及最差的状况下职工的暴露水平。由于成本上的控制,不可能对接触某种危害因素的所有职工进行采样,此时,应考虑对具有最大暴露风险的职工(如离操作位置最近或者在高暴露区域工作时间最长)进行采样监测(参见NIOSH sampling strategy)。在这种情况下若是结果未超标,则认为各种情况下职工都是安全的;反之,则应采取措施以降低危害。关于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GBZ 159-2004也有规定,基本与国外相一致。

•个体采样

个体采样是指代表个体暴露水平的空气采样方式。采样时,将个体采样仪器的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鼻子和口),采集的样品用来代表被职工吸入的有害物质的浓度。之所以要用个体采样,有多种因素,主要是为了与规定的标准相一致,另外当职工需要在不同区域频繁走动时,个体采样显得尤为重要。遗憾的是,尽管GBZ 159-2004详细描述了个体采样的方法,而且GBZ 2-2002中的职业接触限值又是代表个体暴露水平,但是国内在实际的监测采样中,各级政府的CDC绝大多数还是采用区域采样,且采样时间不长,因此数据的代表性也不够。这是现有的国情决定的,一是受国标的分析采样方法所限,二是各地CDC的仪器设备及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一。根据国标,很多物质的是需要溶液吸收采样,有些还有腐蚀性,任谁都不敢把这样一个“定时炸弹”戴在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采用区域采样了。

个体采样监测有四种适用于呼吸区采样的方法,详见下表。通常是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便更精确地评估职工地暴露危害。不管是选用何种方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收集足够多的样品,以确保能精确确定暴露水平在统计学的置信区间内。

个体采样的方法

方法种类应用

Full-period single 整个班次单样品采集整个班次内化学物质的浓度。

提供有代表性的8小时暴露值。

Full-period consecutive 整个班次多个样品在整个班次内连续采集样品,可评估峰值浓度。

通常用于急性有毒物质,由于收集容量所限而无法采集单个的长时间的样品。

样品数目多,可以改进统计分析

Partial-period consecutive 部分时间连续采样当职工的暴露在整个班次内都较为

一致时。

估算职工的日暴露浓度。

Grab 随机采样提供直读的化学品浓度

识别任务相关的暴露及区域的最高浓度。

确定暴露控制方法是否有效。

•区域采样(定点采样)

区域采样用来代表工作环境的污染物质浓度。在这种类型的采样过程中,样品是在工作区域的固定位置采集的。这种采样方式的一个缺点是它不能代表单个工人的实际暴露水平,但它能识别潜在的高暴露区域及操作。在有些情况下,例如当工人固定地在单个的工作台工作,则此时区域采样可看作是正确的。区

域采样还可用来确定与特定的操作或设备相关的潜在高暴露浓度。

区域样品的结果在告知职工时,不能把它们当作是职工个人的暴露危害,除非采样过程确认是可以代表个人的暴露危害。这个采样技术可能会明显低估或高

估个人暴露浓度,尤其是当环境条件(如气流)波动很显著时。采样监测结果与暴露标准的比较

当把采样的结果与制定的化学品暴露限值比较的时候,应采用下面的树型决策序列

A 如果该化学物质存在法定的暴露限值(例如GBZ 2-2002 的OEL或是OSHA的PEL),则引用法定暴露限值。在有些情况下,如TLV值低于法定暴露限值时,应引用ACGIH的TLV值。

B 当法定暴露限值缺失时,可引用ACGIH的TLV值

C 当A和B都缺失时,可参考美国工业卫生协会制定的工作场所暴露评估限值(WEEL)。

D 当ABC都缺失时,可参考供应商或制造商内部制定的的职业接触限值。E 当以上任何限值都缺失时,应向公司总部EHS部门寻求帮助。同时评估物料处理方式,已知的毒性,以及制造商提供的暴露指南。采样方案的确定(TWA和STEL采样)

采样方案或者说计划必须要确保获得的样品能代表在暴露评估(定性评估)中确认的物质的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及短时间接触浓度。根据危害定性评估收集的信息,确定采样结果究竟是与8小时TWA比较还是同15分钟的STEL比较。采样的方式取决于操作的持续时间,职工在操作期间的暴露,以及法律是否规定需要何种类型的采样方式。采样监测结果与暴露标准的比较

当把采样的结果与制定的化学品暴露限值比较的时候,应采用下面的树型决策序列

A 如果该化学物质存在法定的暴露限值(例如GBZ 2-2002 的OEL或是OSHA的PEL),则引用法定暴露限值。在有些情况下,如TLV值低于法定暴露限值时,应引用ACGIH的TLV值。

B 当法定暴露限值缺失时,可引用ACGIH的TLV值

C 当A和B都缺失时,可参考美国工业卫生协会制定的工作场所暴露评估限值(WEEL)。

D 当ABC都缺失时,可参考供应商或制造商内部制定的的职业接触限值。E 当以上任何限值都缺失时,应向公司总部EHS部门寻求帮助。同时评估物料处理方式,已知的毒性,以及制造商提供的暴露指南。采样方案的确定(TWA和STEL采样)

采样方案或者说计划必须要确保获得的样品能代表在暴露评估(定性评估)中确认的物质的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及短时间接触浓度。根据危害定性评估收集的信息,确定采样结果究竟是与8小时TWA比较还是同15分钟的STEL比较。采样的方式取决于操作的持续时间,职工在操作期间的暴露,以及法律是否规定需要何种类型的采样方式。

第五篇:2015年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

2015年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

一、判断题

1.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最高容许浓度的采样时间一般不低于15min。(×)

2.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可用微孔滤膜采集。(×)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将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分为轻微、一般、严重。(×)

4.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10台设置1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2个采样点。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20米设置1个采样点。

(×)

5.事故性监测应监测至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为止。(×)

6.为保证车间内良好的通风和自然换气,使用有机溶剂的工作场所不宜过于狭窄,厂房的高度应不低于3.2m,人均面积不少于4.5m2,人均占有容积不小于15 m3为宜。(√)

7.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8.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分级属地管理。(√)

9.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10.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共同承担。(×)

11.工业企业选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对因建设工程需要不能避开的,不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

12.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宜避免不同有害因素产生交叉污染就可以。(×)

13.《职业病目录》中,尘肺指包含矽肺及金属尘肺在内的13种尘肺。(√)

14.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有毒物品作业。(√)

15.GBZ2.2-2007中规定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适用于煤矿井下采掘作业,也适用于其他矿井下的采掘作业。(√)

16.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作业场所,应专设泄险区等应急设施。(√)

17.煤矿采煤司机及助手作业时粉尘采样点应布置在距工人操作处1.5m下风侧。(√)

18.特殊高温作业,热辐射强度应小于700W/m2,室内气温不应超过26℃。(×)

19.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

20.某企业有男职工900人,其中管理人员80人,劳动者820人。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为长白班,劳动者工作制度实行四班三运转,则该企业最少应设置的厕所男蹲位数为14个。(×)

2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在评价阶段应完成的工作是: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

22.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23.《告知卡》是针对某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劳动者危害后果及其防护措施的提示卡。(√)

24.粉尘采样位置选择在接近操作岗位的呼吸带高度。(√)

25.煤矿井下凿岩工采样位置设在距工作面3-6m的回风侧。(√)

26.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包括滤膜溶解法和沉降法。(√)

27.焦磷酸重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时,焦磷酸溶解硅酸盐时的温度不得超过200℃。(×)

2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评价方法包括: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

29.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业企业应制定应对突发职业中毒的应急救援预案。(×)

30.指令性标识的背景色为蓝色,标示图及外圈均为白色,安全色至少要覆盖总面积的50%。

(√)

31.噪声检测声级计的要求为:2型及以上,具有A计权及S档。(√)

32.紫外线的测量应测量操作人员面、眼、肢体及其它暴露部位。(√)

33.热加工厂房的开口部分应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各翼的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呈0-45度夹角。(×)

34.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一般分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一般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和轻微的职业病危害项目。(×)

35.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

36.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37.采石、石雕、水泥等粉尘危害行业的作业工人配戴一般卫生口罩就可有效防止尘肺病。(×)

38.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39.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0.用人单位不但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在离岗时也要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41.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42.上岗前健康检查的对象不包括转岗到该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

43.《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规定了职业健康检查个体体检结论为目前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其他疾病或异常5种。(√)

44.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有义务按统计汇总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时将汇总资料和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名单报告用人单位及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

45.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在体检工作结束30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提交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下载职业卫生现状评价格式[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卫生现状评价格式[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卫生评价试题3

    评价试卷3 一.单选题(每题2分 共20分) 1. 什么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职业病统计报告的管理工作。A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职业卫生评价检测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

    职业卫生评价入门基础篇

    职业卫生评价入门基础篇 发表时间:2011-11-03浏览次数: 这篇文章从评价是什么入手,言简意赅的讲解了职业卫生评价的意义,注意事项,多角度思考职业卫生评价问题。实乃职业卫生评......

    网上公示-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含5篇)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职业卫生评价报告网上公开信息内容 编号:TKZW/JL-12 1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名称、地理位置及联系人 1、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名称:天津港集装箱码头......

    职业危害现状评价材料清单1(合集)

    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工作所需资料清单 1、 建设单位概况的介绍,主要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成立时间、生产规模、固定资产或投资额等情况的简要介绍。 2、 建设单位总体布局情况说......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第二部分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1评价目的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1......

    职业现状分析

    “职业生涯,成就的根基”课后有感-----职业现状分析首先,我很感谢公司领导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有缘学习到戴洁老师亲授的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 同时也让我对hr上的......

    某市农民工职业卫生现状与对策[推荐五篇]

    【关键词】 卫生现状近年来,**市内大部分工业企业整体搬迁,新、改、扩建建设项目未经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查、验收,造成“先污染,后治理”或“只污染,不治理”的状况,并大量雇用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