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农产品营销现状

时间:2019-05-14 04:3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喀什地区农产品营销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喀什地区农产品营销现状》。

第一篇:喀什地区农产品营销现状

喀什地区农产品营销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喀什地区地处新疆西南部,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现辖1市11县,167个乡、镇,2344个行政村,地区总人口达363.36万人,其中,农村总户数57.18万户,农业人口达到286.34万人,占总人口的78.8%,劳动力92.98万,耕地面积773.65万亩。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初步形成了全地区粮食、棉花、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六大支柱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2007年全地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1.69亿元,较上年增长32.82%,其中,农业总产值109亿元,增长31.01%,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72元,比上年增长19.3%,首次突破400元,接近全疆平均增长水平。

近年来,喀什地委行署把喀什臵于全国深化改革发展的大局之中,提出了“打造喀什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把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当前,全地区农牧民家庭农产品产销收入仍占家庭全年总收入的80%左右,随着以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地区农产品已进入了一个相对供过于求的新阶段,农业发展由受资源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导致了农产品卖难价低、优质不能优价等现象时有发生,农产品流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地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农民可持续增收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农产品销售体系的发育程度是衡量新时期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当前农业发展新阶段,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搞活农产品流通和产销衔接步伐,是加快推进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喀什地区农产品产销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喀什地区农产品产销基本情况

1、各类农产品生产情况。截止2007年底,各类农产品生产面积达1004.6万亩(含复种),较上年增长7.63%,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40.43万亩,棉花面积295.2万亩,蔬菜面积54.76万亩,瓜类面积75.41万亩。地区被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1个,22.4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量达19.95万吨。

目前,全地区以优质杏、核桃、巴旦木、红枣、开心果为主的特色林果业种植面积已达512万亩,其中,杏子156万亩、核桃93万亩、巴旦木43万亩、红枣151万亩,加上其他果树69万亩,2007年全地区果品总产达104.92万吨,较上年增长26.71%,实现林业总产值11亿元,增长105.06%。

2007年末,全地区牲畜存栏达766万头(只),产肉量26.5万吨,实现畜牧业总产值45.3亿元,较上一年增加26.7%。家禽养殖业出口周边国家市场禽蛋产品707吨,2008年家禽养殖将突破5000万只。

截止2007年底,地区扶持专业村119个、专业户1.98万户;培育农产品出口基地59个,注册果园15家47个、种植面积13.7万亩、产量23万吨,产量占南疆三地州注册果园产量的64%。其中西甜瓜15.8万吨、苹果梨子3.4万吨、葡萄1.9万吨、核桃、红枣等1.9万吨。出口水果包装厂3家,存储水果量2.4万吨。注册蔬菜基地10家、种植面积4万亩、产量13万吨。建立畜禽产品出口备案场4个,有力地促进了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近年来,地区共制定、发布和实施了特色产品地方标准22个,涵盖了粮食、棉花、蔬菜、瓜类、果类等,制定了病虫害防治、伽师瓜的贮藏保鲜、包装与标识等规程,通过统一技术规程操作,加强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积极申请农产品国家原产地保护地理标识3个,国家命名的名优特果品之乡4个;已批准注册使用的农产品商标34个,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46个(包括山药、西红柿、草莓、红枣、核桃、杏、苹果),认证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8个。

2、各类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地区各类农产品的销售主要通过企业收购加工,协会组织、城乡农产品经纪人,以及区内外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销售的农产品约有23个种类,其中,种植业产品8种,林果业产品11种,畜产品4种。各类农产品完成市场销售288.8万吨,销售额80多亿元。各县、市通过喀交会、自治区林博会、中国国际展销会、上海农产品交易会销售农产品有131个种类,销售量5489吨,销售额2507万元。

近年来,随着我区提出“打造喀什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的发展战略,加紧实施开辟通道、打造平台、建立基地三大建设目标,喀什地区与周边国家边境贸易往来不断增多,喀什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4年出口到周边国家的农产品达908批、26012.12吨、714.62万美元;其中通过红其拉甫口岸出口到巴基斯坦的农产品达403批、9552.27吨、192.85万美元,占喀什地区2004年农产品出口贸易的27%。2005年出口量首次突破万吨大关,占口岸全年出口货物的30%;2006年我区出口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达2305.6万美元(折人民币17980万元,按我区农业人口250万人计算,人均约70元左右)、出口量56265.9吨,占地产品出口总额的60%,较上年增长103%。2007年出口农产品8万多吨,创汇3726万美元。出境农产品主要是大米、苹果、梨子、鲜葡萄、石榴、面粉、蔬菜、鸡蛋等。此外,我区杏干、杏酱等产品的出口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自2004年以来,已出口近4万吨,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德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3、城乡农贸市场建设情况。近年来,随着地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林、畜等农产品由少到多,由单一品种到多品种,由集体收购到农民自由买卖,市场也由沿街买卖转移到县、乡镇划定的固定市场,部分固定市场功能逐步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专业物流农产品市场转变,部分巴扎日市场也逐步向全日制市场转变。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地区现有集贸市场137个,功能较为完善的有17个中心乡镇的农贸市场,连锁化农家店1000多家,投资总额达2.39亿元,年交易量215.3万吨,其中,全日交易市场数68个,可容纳个体户3.9万户,年销售量155万吨;农贸市场52个,年交易量112.45万吨;各类批发市场23个,年交易量59.3万吨;农产品外地销售点达300余处,年交易量10余万吨。

4、农产品流通主体发展情况。目前,全地区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含协会)、农产品营销经纪人等构成现有农产品流通主体。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7年,全区共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238户(不包括个体工商户1094户),实现工业增加值7.69亿元,同比增长5.34%。营业收入完成36.4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年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180户,年营业收入达到35.98亿元,占整个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的98.6%。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94户。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7户。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达到7户,出口交货值0.79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全区56245户农民增收。目前,全区有棉纺企业14家,纺锭规模达46.5万锭,其中精梳达26万锭、占60%,每年可转化棉花100万担;有粮油加工企业40户,年加工面粉48.6万吨,油14.75万吨;有果蔬加工企业10余家,年加工30余万吨,共带动全区43.1万户;畜产品加工企业10家,肉制品加工能力2.3万吨,乳制品生产能力3.5万吨,共带动农户21万户,带动比例达39%。目前全区5000吨以上保鲜库达14家,全部投产后保鲜能力超过10万吨。

全地区现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销售协会)170个,农村各类经纪人约3.3万人,带动农户37.45万户。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销售瓜果蔬菜216万吨,销售额达68亿元。

截至2007年底,我区通过各层次类型的农产品加工流通组织,已同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阿联酋等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辖内已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已超过150家,进出口贸易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了9家,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5家。我区生产加工的杏酱、蕃茄酱、石榴汁、乳鸽、西域龙奶、棉纱等产品远销国外。

5、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人员257名,分布在五个行业部门,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分别依照部门职能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

(二)、喀什地区农产品产销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1、近年来,喀什地区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和自然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稳粮、强棉、扩园、增畜、上棚、突破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思路,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努力打造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布局,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趋势日益成形。

2、按照“打造基地、搭建平台、开拓市场”的建设目标,围绕林果、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为开拓区外和国外农产品销售市场,地区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重点引进、培育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突出产业化加工营销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等多种类型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努力形成“公司+经纪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构建我区外向型农业农产品产销关系。

3、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全区各级党政把农副产品的销售工作摆在了日益突出的位臵,逐步树立起“卖出好价钱就是增收”的理念,立足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优势,通过推行农产品销售“一把手”工程,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宣传推介,积极探索政府推进农产品公共营销的服务方式,为农产品的销售创造条件,扶持农产品流通增值。

4、以各类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开始起步,农村“家佳乐”、“农佳乐”连锁超市网点逐步延伸,联结城乡、生产与消费,双向流通的经营网络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扶持下加快形成。为发挥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生产,促进产前、产中、产后衔接的作用,地区各县乡多措并举,多渠道开展农产品销售信息收集和发布工作,积极探索农产品产销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5、喀什地区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和质量安全建设,制定出台具有区域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加大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有机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力度,抓好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和品牌申报工作,从源头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为开拓区外和国内农产品销售市场奠定基础。同时,为加快实施打造喀什在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战略,积极开拓周边国家农产品市场,地区协同国检部门做好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出口企业注册登记备案工作,首启地区农产品出口原产地检疫办法,协同海关大力营造便利的农产品出口通关环境。

二、当前我区外向型农业农产品营售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客观环境和条件制约了外向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区农业生产除了自然生态条件差带来的农村经济风险外,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的的农产品质量和季节性供应与大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客观上阻碍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进程。同时,由于我区农产品进入区外大市场主要依靠公路铁路交通网,时空距离远,运销成本高,市场风险大,农产品市场化发育程度不高,难以在农产品物流、价格发现、生产信息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

2、农产品产销主体的市场化、组织化发育程度低,农产品产销关系不稳定。目前,虽然我区已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多条流通渠道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但由于我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具有独立产权和群众基础的经济组织普遍缺乏,还没有形成农产品流通销售的影响力。农村经纪人和自产自销的农户作为一类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合约化和组织化程度低,信息闭塞,运作管理不规范,呈小规模、大群体格局,面对各类盘踞各地市场的大小中间商,缺乏市场化溢价营销运作的能力和市场拓展的竞争力,以致在市场经济中常处在劣势和被动地位。而且,我区生产的除棉花外的大部分农产品流通仍以本地市场和单打独斗的传统交易模式为主,农产品本地市场流通的多环节批发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大量存在着“两头叫,中间笑”的价格现象。同时,由于农产品产销与外界大市场的中间链接不稳固,难以摆脱季节性、结构性相对过剩,农产品销售经常出现“卖主找不到买主、买主找不到卖主”两头急的现象。农产品“卖出难”和“难卖好价钱”,不仅抑制了消费,还妨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反映了全区农产品销售市场结构和营销主体结构与我区发展外向型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

3、农产品进入大市场销售的价值链构成不完整。当前,我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20%左右。由于缺少国家特殊的扶持政策,我区招商引资与发达地区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加工经营龙头企业的短缺和加工增值能力不足,在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上还没有形成较大的市场带动和辐射效应,而企业与农民之间因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难以建立紧密而稳固双赢的产销利益关系。尤其是我区特色果蔬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区外销售和出口销售增长缓慢,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很小,附加值不高,对传统农业改造的反馈带动作用不大,降低了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比较效益。区域内外农产品综合物流配送体系尚未成型,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大,如冷链保鲜、连锁配送服务的企业少、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反应了我区农产品季节性上市与市场稳定需求脱节、销售范围窄和量价比差大的传统农业特点。除一般粮油等大宗农产品具有初级加工品品牌及包装外,我区大多数农产品营销是以散装原产品或半成品形式出售,往往只有核心效用,而少有形式产品,如品种、分级、包装、品牌、商标,关联服务能力和水平低,这不仅影响了我区农产品市场范围的开拓和溢价增收的能力,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成效。

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亟待建立;地方必要的培育、扶持、引导和服务还跟不上,一些优惠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龙头企业贷款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4、全区各级农贸市场建设和服务功能建设滞后。各级各类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和工业品市场交易集散的重要流通载体,在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大型市场过于集中在县城,农村市场体系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因建设投入不足,市场规模小、交易市场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单

一、供求信息网络不健全、交易方式落后等问题仍然突出。即便是带有区域性影响的城镇农贸市场也缺乏贮藏保鲜、农产品质量检测等设施,长期停留在出租铺位的简单物业管理层次上,统一结算、信息传递、价格形成、保管、包装、加工、运输、配送等各种辅助性功能很薄弱,已不能承载和适应日益发展的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和均衡上市交易的需要。城乡农贸市场的低质化服务条件使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买难”与“卖难””问题同时存在,客观上制约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农产品供求信息作为一种决策资源的重要性还没有被人们普遍认识,市场信息化硬件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和信息资源开发上各自为政的局限性,使农业生产、流通信息极度缺乏前瞻性、准确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农产品买卖在信息流、人流和物流上经常出现脱节,也使基层干部和农民在依据市场信息选定种植作物品种和面积上,存在很大的盲试风险,不仅容易造成农业丰产不增收的局面,还会迟滞和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

5、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落后于外向型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区特色农产品虽然基本上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但我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产品认证、品牌塑造相对滞后,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质量检验、标识管理等各个环节,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严格而完整的标准和市场准入监管体系,所涉及的诸多业务主管部门的分工协作监管职责也不十分明确。农户分散的小生产方式还缺乏规模化品牌化加工营销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引导,大部分上市农产品品质不均衡,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的农产品比比皆是,供求价格也因季节性生产供应而表现为剧烈波动,既制约了我区农产品参与国内国际高端大市场竞争的能力,也影响着我区外向型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的根本利益。

6、农产品开拓周边国家市场存在许多不利因素。我区农产品开拓周边国家市场具有相对运距近、潜在市场大、前景可观的地缘比较优势,是外向型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主攻方向。但目前我区出口到周边国家的农畜产品占全区生产总量的比例很低,其中原因之一是毗邻我区周边的中亚各国目前仍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国家经济和法治环境不理想,尤其是有关国际间经贸合作领域的各项法律、法规不健全,约束性不强;金融服务落后,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发育迟缓;交通运输、信息咨询、经贸服务、社会保障等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其次是交通条件制约。除巴基斯坦外,我区与其他周边国家均不通航,也没有铁路通达,与周边国家仅有的陆路国道交通,由于路况差,运输成本较高也削弱了我区农产品的市场比较优势。同时,双边还存在着经贸信息不对称、贸易保护和贸易平衡、贸易政策和操作技术不到位的问题,而且,我们对开拓国际市场的研究不够,缺乏有效信息渠道,不能准确把握国际市场需求。这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区农产品顺利进入周边国家市场,制约了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形成。

7、我区外向型农业发展的规划和服务保障体系有待于完善和强化。虽然近几年来我区在推进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为主的农业产业链形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区农产品产销存在着外贸体制不完善,产销行业部门分离,职能不明确,生产和贸易相互脱节,在培育农产品市场产销主体和优化发展环境两大职能方面存在扶持政策不到位、不协调等问题。各级党政领导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产销规律的系统性研究把握有待于不断提高,定位于外向型农业的产业发展规划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部分领导干部重农业生产管理,轻加工和流通的惯性思维和工作方式有待于转变。这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阻碍了本地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尽快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系统性、预见性地研究解决制约我区外向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已成为我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机制形成的关键环节。

三、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坚持面向市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区域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强化社会公益服务体系建设支撑,逐步形成我区质量效益型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农产品市场建设和农产品产销中介组织培育为基础搞活农产品流通;以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为依托提高我区农产品产销转化能力,千方百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在促进我区外向型现代农业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加快实现我区农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不断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新途径。

2、基本原则。

――坚持尊重市场导向的客观规律作用。农产品市场流通规律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具有导向作用,要从喀什农业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出发,科学确定各地不同的外向型主导农产品品种、发展目标和市场定位。

――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循序渐进。重点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品种产业化发展;重点扶持贸工农一体化,拥有自有生产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加工能力强、出口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同时,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规划和建设要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协调。

――注重发挥政策扶持导向作用。各级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扶持和导向力度,积极培育我区多层次类型的农产品加工营销主体,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打造外向型农业产销主体网络结构。

――坚持为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创新机制。按照适应市场竞争和消费安全性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产品产销标准化体系、信息发布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产销投入机制、动力机制、监管和服务机制,搞好农产品产销衔接的调控、支持、规范、引导与服务,确保我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符合国内外大市场开拓的品质要求和安全水平。

――坚持国内国外市场并重原则。围绕产品创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合理统筹规划和整合利用产销地市场资源,积极构建良好的产地和销地长期合作关系,促进我区优势农产品出疆出口,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

(二)、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喀什作为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传统农业大区,要实现外向型农业发展助农可持续增收的战略目标,就应结合区情实际,创新思维模式,拓宽发展思路,以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为突破口,积极培育技术、劳务、资金、信息等要素市场,通过政府组织引导广大农民、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流通,不断改革和建设形成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多元化竞争,多主体进入,多渠道流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不仅能引导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关系协调统一,实现农产品流通增值,有效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难题,还可以及时准确反馈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稳健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

1、不断优化外向型特色农业“生产平台”,着力提高现代市场导向型、标准化、品牌化农产品生产的能力

(1)、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标准化是现代农产品流通的前提条件。要按照“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地”的思路,结合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突出区域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制定合理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规划,实行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重点发展棉花、林果业、畜牧业和设施农业四个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发展品牌伽师瓜、红枣、核桃、巴旦木、禽蛋、禽肉、驴奶、牛奶等特色产业,在绿色、无公害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基地建设上下功夫,研究制定我区特色农产品生产、保鲜、加工、包装等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努力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将喀什地区农产品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建设面向周边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商品基地。要把农产品出口创汇作为外向型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列入工作考核目标,引导各县(市)根据本地的产业特色和优势,建立和扩大葡萄、杏子、苹果、伽师瓜、蔬菜、茴香、畜禽、蛋奶以及其它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基地,提前做好出口登记备案工作;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要围绕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建设,鼓励土地依法向大户流转集中,提升农产品商品率,实现定期批量向区外和周边国家出口农产品,快速提高喀什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为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2)、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探索建立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重要手段,是开拓市场的通行证。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就没有长远的市场和效益。一方面,面对多数农产品已形成买方市场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引导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资源优势,切实抓好主导产业农产品的质量、科技含量、附加值强化提高工作,要通过改革现行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加强农业科研部门的投入力度,鼓励农业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攻关,创办示范基地和科技服务机构。充分利用检验检疫、技术监督、农林、卫生监督等部门的检测力量,加强对肥料、农药、饲料等投入品使用的监测和管理,提高大宗农产品生产产量和质量的能力,把好农产品安全第一关,争取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吸收日本、欧盟在信息可追溯方面的经验,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检查的原则,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尝试建立和实施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记录制度、病虫害处方制度、产品标签制度,通过建立良好的数据库工作,详细记载生产链中对象移动的轨迹,实时监测生产和销售状况。把追溯工作纳入有效的监测体系中来,及时识别和控制病源,真正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信息可追溯制度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内率先建立信息可追溯制度,引导和督促农产品行业组织和农产品出口企业提高自检、预检能力,实现全程质量控制。同时,要加快在本地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试点推进农产品原产地标记注册制度,推广农产品行业标准和标识,建立产品质量识别标志,培育本地消费者群体和外地大宗农产品购销经营者的健康安全消费意识和习惯,逐步建立信息可追溯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社会进步。

(3)、积极统筹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和消费者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转变,品牌对农产品促销和增值的作用明显。农产品的市场主体要认清形势,强化品牌意识,把品牌当作开拓市场,巩固市场的金钥匙。地区、县(市)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按照比较成熟的工业产品品牌运作方式,采取部门协调、企业牵头、市场运作、财政补助的办法,集中各方力量,重点围绕杏、核桃、巴旦木、红枣、酸梅、石榴、伽师瓜、肉类等核心产品资源,制定和规范各类农牧产品原产地域标志管理使用办法,实行商标保护制度、无公害检疫制度和产品认证制度,大力推进生产基地规范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开发、申报和扶持力度。抓住和用好机遇,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制定详细的品牌管理手册,宣传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现代商品意识,采取资助帮扶各类措施,鼓励农民、协会和企业及时注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商标注册,使用无公害或绿色食品标志,实施统一的标准,创立农产品品牌。积极参加国家名优农产品评比、申报国家、自治区和部级名牌农产品,全力打响“喀什噶尔”、“祖娜尔”等品牌。夯实农产品品牌的质量安全基础,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提升品牌,以市场赢得效益,培育催生一批优势拳头产品、原产地产品品牌和名牌;继续加大优势农产品品牌整合、保护和宣传力度,以品牌推进农产品产业化开发和流通,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提高消费者的认可程度,不断给自己的品牌增值,把品牌、名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

2、规划建设功能配套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平台”,增强农产品流通有形载体的支撑能力

(1)、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改善农产品交易条件。功能协调、布局合理、自我运转、自我约束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经销公司,农产品配送中心以及各类农产品连锁超市是构成新型农产品流通框架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食品安全和农产品畅销无阻的市场中间载体,对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有效降低农产品损耗和物流成本,提升和实现农产品价值具有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首先,各级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要求、多方投资”的原则,合理统筹规划和充分整合利用产销地市场资源。在农产品市场建设布局规划上,要把制定完整的城乡农产品市场建设布局规划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在我区现有城乡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支柱产业和优势主导产品,突出规划建设产地龙头市场、专业市场、核心市场,加快推进市场升级改造,尽快形成大中小相结合、批发与零售相结合、专业与综合相配套的城乡农产品市场网络。为避免各自为战,防止市场建设“有场无市”,要根据实际需要,大力发展以基地为中心的产地交易市场,重点在喀什市、莎车县、巴楚县、叶城县等地扶持建设规模大、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场,同时,在乌鲁木齐、北京等地开拓销地批发市场,构建起辐射全国和周边国家的批发市场网络,使之成为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递中心、科技推广中心和产品集散中心。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上,要逐步配套增加市场功能的完整性。要对市场的布局、功能与标准条件等提出明确要求,重点以批发市场为中心,大力加强信息网络系统、质量检测系统、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通讯、饮食服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档次,增强市场的配套交易服务功能和生产导向功能,促使交易市场逐步向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发展。同时要引导现有县乡各级集贸市场特别是集市实行“退路进市”和“退路进场”;对社会团体或企业兴建、改扩建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政府可以采用补助形式予以适当扶持,提升现有市场的档次和水平;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要切实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配套措施不断完善市场载体网络,解决市场小而散、功能不全的问题。

(2)、改进和创新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方式和农产品交易方式。充分探索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形式,努力提高农产品物流水平。在市场运作模式上,要按照现代农产品流通业态的管理要求,积极鼓励支持对重点集贸批发市场的改制和改造升级,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组建农产品物流和营销公司,将市场由物业型经营主体改造为营销型经营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连锁经营,同时,还要不断改善交易手段,积极引导市场开展网上交易、定单交易和电子统一结算业务,规范交易行为,推进农产品市场经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对接,实现市场内部交易结算、物业管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人才管理现代化。在农产品市场管理上,政府执法部门要主动配合业主搞好市场秩序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打击欺行霸市、压级压价、恶性竞争行为,坚决制止“三乱”,保证农产品市场按照市场规律健康运行,提高流通效率,真正发挥农产品批零市场在流通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引进和培育发展专业的第三方农业物流组织,减少流通环节,充分运用专业化现代化的运输工具迅速及时地将农产品运往消费地,提高流通速度,降低农产品积压在产地所占据的成本,同时通过大规模的作业降低作业成本,减少多次装卸搬运所产生的产品破损,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包括对农产品进行进一步深层次的加工,提供规范化、合理化的包装,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储存条件,并且及时提供供求信息,合理组织配送,使农产品有合理的流向,多层次全方位地提升发掘农产品的内在价值。

(3)、千方百计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首先,要立足本地市场需求,发挥城乡农产品批零市场近购远销、集散农产品的中介载体功能,方便农民就近销售农产品,满足县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政府特别要瞄准区外疆内、沿海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和周边国家地区,认真研究总结各地“会展经济”办展、参展经验,加强对有组织参与各级各类展会的统筹、规范、组织和引导,坚持政府资助营销活动,鼓励和支持企业、协会等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国内外农产品销售目标市场考察和调研,扶持引导他们以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展参展,以展推介、以展促销、以展招商,加快促进我区农产品产销与目标市场的对接。还要鼓励支持有条件、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通过广告、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方法和途径,重点加大对本地特色农产品和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宣传力度,尤其对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更要做好产前宣传,推动农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和交流,为我区开辟新的农产品国内国际贸易市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产销对接、培育品牌名牌、提高流通效益提供机会。与此同时,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利用当地驻外办事机构、各种所有制类型的生产流通企业在外地的销售网络,多元化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总之,在农产品营销促销工作中,各级人民政府要以更加开放的思想和有效的法治、财政和行政综合手段加强外销和出口服务,积极鼓励扶持引导区内外市场产销主体努力探索我区委托销售、产销直挂、连锁配送、电子商务、订单期货等现代流通手段为先导,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相衔接、现货市场与无形市场相配套、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呼应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全方位有效对接。

3、加快培育形成结构合理的经营主体“组织平台”,着力提高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

(1)、要充分发挥各类农产品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联结生产与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践证明,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社会中介流通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作为市场中间主体,在农民与本外地市场之间,在农民与各类加工贸易企业之间建立自然自发的产销联系和利益联结机制,是解决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方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的最直接有效形式。因此,在加快供销社等原有农产品流通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同时,要按照政府强力推动和“民办、民营、民受益” 的原则,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全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制定促使各类经营人才脱颖而出的鼓励支持政策,重点引导扶持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闯敢干的农民从生产环节中转移或分离出来,成为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贩运大户,使一批大户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骨干和支撑主体,同时,积极支持引导生产大户、运销大户按照自我组建、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领办、创办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以瓜果、蔬菜、畜产品为主的专业合作社、供销联社、行业协会、农民运销合作组织等各类型层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以企业为龙头的“企业十经纪人十农户”、“专业市场十经纪人(专业协会)十农户”等流通合作关系,走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的路子。要围绕主导产业,通过扶持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协会组织做好农产品的商标注册、质量认证、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协会在产品销售、调控市场、沟通信息、找准市场定位等方面的作用,培育建设一批示范性合作性经济组织,并以点带面,逐步建立形成县、乡、村三级比较完整的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多渠道、多层次、稳定的农村流通合作网络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它们组织分散农户开拓进入大市场的能力,调解利益纠纷和集体价格协调的能力,有效规避和降低农户市场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效益。

(2)、积极培育发展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主体。在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之间,农民是农产品产销的直接主体,但在农产品产销日益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激烈竞争的今天,大型的、跨国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成为实际上更高层次上带动农产品产销方式革命的市场主体。如果把农业产业链扩展到“从田头到饭桌”的产业化全过程,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产品产销一体化联结中的主体作用,不但可以延长农产品贮存期,调节淡旺季,适应需求品种和需求层次的变化,而且容易形成较大的商品规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农产品的增值空间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河南养猪业并不发达,但它通过外购猪肉来加工火腿肠,加工出来的产品占到全国市场总额一半以上,效益成几倍、几十倍增长。实践证明,凡是农产品加工发达的地方,农产品转化增值就快,市场占有率就高;反之,农产品转化增值就慢,市场竞争力就弱。因此,目前要把一家一户的农民小生产者组织起来,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地区优势主导产业,结合我区农产品资源分布和产业结构特点,重点扶持中粮喀什果业、冠农、一源实业、佰佳肉业、南达乳业等现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通过抢抓国家扶持农业生产、扶贫开发、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和贯彻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等战略性机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畜禽、瓜果、棉花、蔬菜等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通过积极扶持和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保鲜、贮藏、加工龙头企业,争取“十一五”期间全区有2-3家左右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国家重点行列,15家左右进入自治区级重点行列,50家左右进入地区级重点行列。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使全区7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50%的农产品销售收入来自龙头企业收购加工,4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农产品销售额分别在区内和区外及国际市场各占1/2。一方面通过大力扶持推广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带动农业资源要素在产业化体系的运作下重新组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产品产销价值链接,提升产业聚集度。另一方面通过农产品加工增值创造市场新需求,以特色创品牌,拓展国内外市场新领域,不断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我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农产品的产销效益的最大化。

4、整合打造现代农业“信息平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外向型农业产销水平

(1)、加快实施全区农业信息化乡村联通计划,搭建服务三农信息网络平台。政府必须要高瞻远瞩,重视信息网络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应用,把建立上下通达的农产品信息网络作为开拓农产品市场的大事来抓,超前规划,舍得投入,依托地区政府信息网充分整合我区已有涉农信息网络资源,积极筹建地方区域性网上展厅,并通过地区政府信息网与中国农业网上展厅联网运行,逐步进入全国性农产品消费品市场供需信息中心及网络体系,为我区农产品营销促销构建常年网络信息发布和交易服务平台。有关主管部门要统一组织协调,在搭建网上营销平台的同时,充分利用电话、电视普及率高的优势,推广电话、电视、电脑“三电相结合”的信息传递模式,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建立信息大屏幕和电子触摸屏,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加快建立健全自治区——地——县(市)——乡(镇)四级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体系,使信息网络平台延伸到乡镇涉农部门、涉农企业、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村级组织,为使农民真正及时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减少生产盲目性奠定网络软硬件基础。在抓好网络软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地、县(市)两级信息平台的搭建工作,通过加强信息人员组织培训工作,形成实用性信息采集统计和传送渠道,以实现生产和交易信息联网化管理。

(2)、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产品流通信息双向发布体系。近年来我区出现的农产品结构性、区域性及季节性过剩问题,与销售信息不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信息网络化市场经济时代的今天,建设一个缜密合理的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用准确的信息指导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让客户和农户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商品流向、价格走势、市场机会、技术发展等信息十分关键。各级政府要重视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建立农产品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工作制度,充分利用我区已有农业及有关部门已经建立的农业信息网络资源,并通过地区政府信息网与中国农业网上展厅联网运行,将全区各地农产品的产量、品种、品质、价格等信息向全区和全国发布。要重点面向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和周边国家农产品市场,运用各种社会媒介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营销手段,建立和完善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系统,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努力实现国内外目标市场公共信息互动共享,组织引导生产,更好地发挥市场信息对引导农产品跨区域有序流通的重要作用。

(3)、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批发市场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站,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整合资源的有效手段。龙头企业和批发市场要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技术建立内部信息互通机制,实行价格定期通报和重要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准确地向农民和农产品经纪人提供区内外农产品生产信息、价格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候信息,为实现最大市场范围和农产品产销衔接搭建平台。各级政府要通过完善的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系统,帮助生产者和交易者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同时要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和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与农民直接沟通传递信息和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的中介作用,实现农产品增产增值和市场平稳运行。

5、创新完善配套的“体制机制平台”,发挥促进农产品流通的积极作用

(1)、加快推进农产品产销标准化体系建设进程。针对国际市场“绿色壁垒”不断升级、国内“市场准入”制度越来越严的现实,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着力改善农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内在质量,已成为抢占国内外市场取得竞争主导地位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以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有机食品为方向,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要采取部门协调牵头、财政补助的办法,集中各方力量,按照与国际市场标准接轨的要求,对我区特色主要农产品生产、清洗、分类、打蜡、冷藏、加工、包装、装卸、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加快引进和制修定技术标准体系、生产技术规程和交易分级分类标准,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使农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标可依。另一方面要注重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服务与指导,为提高喀什特色农产品产加销开拓国内外大市场奠定质量安全基础。

(2)、不断完善和强化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服务和质量监管机制建设。各级政府要立足国内市场,放眼周边国际市场,加快构建有效开拓国际市场和衔接国内农产品产销的销服务体系。加快动植物病虫害的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逐步形成以县质检机构为为骨干,大宗农产品检测为依据的县、企业二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要加快构建和形成有效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及市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检测力度,对农药、兽药、添加剂残留超标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不准上市,逐步杜绝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流通的现象;依法严厉打击那些欺行霸市和假冒伪劣,扰乱市场秩序的人和事,营造公平健康的市场流通环境,促进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健康发展,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积极引导各类农业企业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加快粮食供销系统体制机制改革和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为目标,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通过联合、兼并、收购、重组等途径,放开市场经营,搞活农产品流通。特别要重视引导龙头企业通过签定合同或契约、资产参与、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在千家万户小生产者与国际国内大市场之间建立多样化稳定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新型利益分配联结机制。面向大市场,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链接农村基层社区性、综合性、专业性的农产品营销协会,充分调动农户、基地、企业、经纪人等各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标准化生产,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包装上市,统一销售价格,让农民得到农产品丰产联销、优质优价的好处,增强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好地解决各类大宗农产品在流通中的“周年波动”现象。

(4)、建立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投入机制和工作动力机制。在加工转化优势资源企业引进和各类市场新建、改扩建中,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引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吸引商贸企业、个人、外资等社会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市场化运作方式、企业化管理的模式,投资农产品加工经营和市场开发项目,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加工增值化、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另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积极向国家和自治区争取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财税优惠扶持政策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资金和国债贴息,选择目前规模较大、效益好、对当地经济发展拉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批零市场,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在农产品市场营销促销等方面要千方百计增加引导性资金投入。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体是人和人的组织,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家。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和市场管理等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和企业家资源作为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行农产品销售奖惩机制,积极鼓励和支持国家干部职工领办农产品营销协会和从事农产品加工、营销工作,对批准留薪带职领办农产品营销协会和从事农产品营销工作的国家干部职工,要与县、乡(镇)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对完成规定任务指标的,发给其在推销农产品期间全额工资和年终奖,销售所得的利润归个人所有;完不成规定任务的,则相应扣减其在推销农产品期间的工资和年终奖;对在推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推进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建设和加强农产品营销促销等工作中成效突出的县市和机关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农村经纪人和客商,要给予适当表彰和奖励。人为造成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给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要追究当地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责任。

(5)、加强对外交往,着力建设有效的对外经济沟通机制。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喀什要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政府间经贸混委会机制等区域或双边合作机制,力争设立双边涉外办事机构,方便人员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交流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政府间的互相沟通和磋商,力争双方签订政府间《农业合作、贸易与投资框架协议》,形成农业直接投资和农产品贸易的高层对话机制,制定贸易正常化促进政策,减少贸易纠纷和摩擦,推进双边或区域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给农产品出口形成规范有序稳定的贸易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一般农产品贸易通关问题。要与周边国家建立农产品贸易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准确公布农产品贸易的信息,研究制定有利于加快发展我区外向型现代农业的对策措施,促进多边、经济互补性贸易进出口协调发展。

6、切实加强领导,营造以加工流通为关键的外向型农业良好发展环境

(1)、提高认识,完善规划,健全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在深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地县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级涉农综合部门,要着眼于把喀什打造成为“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战略目标,增强做好新时期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生产与市场流通并重的轨道上来,坚持面向市场抓农业,切实把农产品卖得出,卖出好价钱,作为确保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目标的关键环节来抓,经常研究解决农产品流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尽快开展农产品市场流通状况调查,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紧紧围绕制约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突出问题,认真做好以配送连锁、电子交易、订单交易、期货交易等现代市场流通手段为先导,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零售经营门店和超市为基础,以大宗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中心,以农产品产销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为依托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其次,要着手建立健全地区外向型农业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以组织保障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并通过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分析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形势、研究解决外向型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完善相应工作机制和制度,牵头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明确部门服务职责,建立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承担领导小组决定事项的督办落实工作,确保我区外向型农业加快发展有领导、有规划、有机构、有政策、有目标和考核。

(2)、加大综合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着力营造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发展外向型现代农业作为喀什打造“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有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综合配套政策作保证。尤其要积极协调财税、金融、国土和电力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涉及财税减让奖励或补贴、贷款贴息、用地优惠、用电优价等一系列综合配套的扶持地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着力改善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资金制约现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采用财政贴息办法,引导金融部门重点加大外向型农业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和外向型农业加工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调整整合农口项目资金支出结构,向支持扶持外向型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倾斜。充分发挥外贸部门中西部地区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品牌发展专项资金等资金的作用,支持外向型农业加快发展。紧紧抓住中央、国务院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享受农业“走出去”战略政策和项目资金援助,支持我区外向型农业加快发展。

(3)、突出关键环节,持之以恒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和发展环境优化。外向型农业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涉及面广,是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形势下的一项开拓性工作。首先,我区外向型农业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离不开市场的发育和市场体系的完善。地区要通过制定出台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激励性优惠政策措施,在加大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产销中介组织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它们在开拓国内外市场销售渠道的能力,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中介协会+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为一体,全面推动特色农产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其次,各级农产品产销涉农政府部门要以搞好农产品流通工作为已任,各司其职,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对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宏观政策调控与项目资金的支持,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三农相关政策,重点在营造发展软硬环境上狠下功夫。要打破部门利益,树立放水养鱼的大发展思路,对营销大户和外销的大宗农副产品要及时提供办理手续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工商、公安、交通等涉农执法部门要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保护生产流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农产品产销创造货畅其流的现代市场条件和法治环境。第三要创造农产品特别是鲜活产品运销畅通的流通条件和环境。要从促进农民增收,方便和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求出发,积极推动实现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地内外无差别对待,确保农产品流通顺畅,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农产品涉外流通各部门要针对农产品贸易特点,在外贸农产品生产、管理、通关服务上给予出口政策和服务指导,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早日开工建设中吉乌、中巴铁路,以及开通喀什至周边国家首都和内地大城市的直航和航空货运业务,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营造更加良好的农产品流通条件。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对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的政策,开展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出口业务,防范和规避出口信用风险。

7、国家和自治区宏观法规和财税政策的完善有助于提升我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水平

(1)、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需要政府扶持和管理,这是国际的普遍做法。政府职能的履行及一系列三农政策法规的出台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结构、行为、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完整建立的前提和重要保证。针对农业生产中的农产品流通问题,近年来,国家六部委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农业部也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将为农产品流通改革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及充足的资金支持。但近年来出现在农产品及其加工流通领域的一系列食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反映出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设和社会控制管理还被动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已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关键环节。在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流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国家经济综合部门应该根据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布局,把握我国城镇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研究制定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宏观发展规划,从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和培育提升行业协会自律等方面提出具体调控配套政策和建设法规,加快构建一个新型的以城带乡、开放多样、安全规范、竞争有序、节本增效的农产品产需流通框架体系和农业物流的宏观调控体系。同时要通过加大投资导向力度,加快政策法规的落实,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产品流通落后的状况,以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农村稳定。

(2)、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配送和期货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和高级组成部分。它们有着减少农产品库存数量和缩短生产流通周期,降低损耗和节约物流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和增加利润,以及先行价格发现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反应速度等优势,对我国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链升级有着关键性提升和拉动作用。目前,虽然我国专业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群体日益壮大,但从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龙头企业少而小,期货市场农产品品种单一,运作不规范,带动影响力小,因此要加快打造我国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国家就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鼓励农业物流业和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研究制定构建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另外,随着全国批发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应加快试点引入“拍卖制”等高效率的批发交易机制,通过对全国各农产品批发市场计算机的联网,制定市场拍卖规则,实行农产品的分级标准化,最终形成全国统一的拍卖市场,这将有利于推动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同时,农业物流配送、农产品期货市场和拍卖制的开发与现代农业产加销体系的建立都需要政府制造宽松适度的环境,保障市场运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的紧密对接,形成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一体化运行格局。

(3)、国家和自治区应继续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出台完善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发展和向边疆欠发达农业地区倾斜的优惠政策。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中,要力争自治区放宽评审龙头企业条件,使我区每年新增1-2家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进入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使更多企业能够享受自治区优惠政策,做大做强,并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喀什。加快国家和地方金融改革步伐,同时引入商业银行竞争机制,以解决我区金融资金严重流失和地方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特别是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和龙头企业贷款难、贷款期限短的问题,尤其要积极引导各类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以参与发展龙头企业的形式开发农业。

8、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与政府引导的关系。在我国日益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市场经济要求政府从农业生产经营环节中退出来,但分散的农民直接进入市场又很困难,这就需要培育一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联接农民与市场的“二传手”。广大农户、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联合组织及其它中介组织是市场行为的主体,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是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体,市场建设需行为主体和服务主体共同营造,正所谓: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在市场经济社会,政府的任何政策措施手段,都只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最终要靠企业在多元化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只有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才有能力谈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到培育市场主体和优化发展环境上来,在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惠扶持政策制定落实、市场流通秩序规范和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依法放开市场经营范围,加强对各类流通加工中介组织、协会的规范和引导服务,给予必要的资金、信息、技术等支持,不断改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经营条件,促进其发展壮大,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严格执法动机,杜绝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行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加工流通主体的合法权益,逐步培育农业生产流通要素市场,努力创造一个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外部发展环境,从而逐步建起一个覆盖全区的多主体、宽领域的新型市场流通体系。

(2)、处理好培育龙头企业与发挥农村农产品产销组织和经纪人作用的关系。处理好培育龙头企业与发挥农村农产品产销组织和经纪人作用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处理好传统农业产销方式与现代农业产销方式衔接的关系。构建农村新型的双向流通市场体系,主要通过培育依托骨干龙头加工流通企业,利用其雄厚的实力和较强的配送功能、完善的信息技术和优秀的管理人才等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输出品牌、管理模式等,用直营、加盟连锁经营、购销标准化和优质优价等方式将现代经营理念、营销模式与连锁网点由城市延伸到农村,引导带动千家万户农民生产和销售农产品方式的改革,形成新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有利于引进合理的市场竞争和推动农产品外销出口,把当地农产品流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以主导产业为中心的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一方面可以把外地客商和加工流通企业引入田间地头与农户进行直接或订单交易,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走村串户上门收购,帮助农民进入市场,真正实现把千家万户农户、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连接起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和农民增收。

(3)、处理好农产品本地市场开发供给和国内外市场开拓的关系。市场是现实购买力的总和。按照喀什提出的“打造喀什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的发展战略,尤其是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思路,在区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上,阶段性的追求外部市场开拓要向内外结合、双向启动、协调平衡发展,着力发挥本地市场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引导力、牵引力和拉动力。喀什作为欠发达地区,目前工业不发达,产业支撑力较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绝大多数各类高中低档工农业产品消费市场基本上被外地产品占领,本地资本被动流失,需求呈外向拉动,造成本地工业发展萎缩不振,流通畸形,就业率、税费率、利润率、财富积累率和产业关联度都很低,形成了经济增长的恶性循环。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注重根据本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市场需求、本地的劳动力、本地的资源,依托优势产业、优势农产品,坚持内引外联,打破地区封锁,引导社会各方资金参与兴办农产品加工业项目,生产出比外地更优质、更廉价的产品,最大程度地实现本地产品的区域市场替代。要做好市场替代的文章,那就要引进外地“三化”要素(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加快本地“三化”进程。同时要加快产地市场建设,吸引积聚过境的和周边的生产要素以本地为起点、终点、停靠点,从而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为产业、产品拓宽产加销发展空间,做到产业、产品、市场相得益彰,形成近购远销、大进大出的大流通格局。

(4)、处理好农村生产生活消费品市场建设与农产品市场开拓的关系。推进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加强城乡商品市场宏观统筹规划和微观推进,充分、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处理好统筹兼顾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的关系。目前,在县城、乡镇要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突出、交易灵活、辐射面广的城乡综合市场和专业批零市场,注意整合利用县乡原有的各级供销社、商业门面、农技三站、闲臵仓库、厂房等基础设施和资源,改造和利用传统商业网点,注入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各种形式的连锁店、便民店,通过改造和构建新型流通网络,推动其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和服务为中心的运营,确保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消费品送下乡,满足农民需要,把农产品收购上来,保障城市供应和加工外销出口,真正实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产销顺畅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的。在推进我区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大力提倡这种统筹兼顾的做法。

第二篇:农产品营销

随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在这种宽松良好的环境中,作为调整结构内容之一的花卉业也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花卉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发展迅猛的一个朝阳产业。我国素有“园林之母”的美称,是一个花卉资源大国。唐代时形成的花文化至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同时我国花卉业还存在着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消费潜力巨大等有利的条件和优势。但是,我国花卉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这些年我们的花卉业在稳步发展,但与此美称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国内外巨大的市场需求也相去甚远。我国的花卉产业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又拥有机会。

一、我国花卉业的发展现状

环境分析:

1、(1)人口方面:我国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存在很大的可开发的消费市场,尤其在家庭和个人方面,花卉是一种精神消费品或者说是休闲娱乐消费品,只有当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进入追求精神享受阶段时才会开始大量消费。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和国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花卉已逐渐普及到室内装饰和走亲访友馈赠的礼品中,并在美容保健、增进人际关系、彰显个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花卉在中国的消费主体为社会中产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在中国正在迅速增加。

(2)年龄结构:保鲜期较短的花卉产品如:玫瑰、百合等主要以年轻消费者为主,而盆栽等观赏花卉,则主要以家庭消费为主。

2、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对花卉产品的需求量还是没有大的增长,发展空间很大。

3、社会文化: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千差万别的消费需求和文化差异有关,处于相同收入水平的人们也有迥然不同的消费模式。随着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西方的一些观念使许多年轻人的消费价值观念发生变化。花卉的“礼仪消费”、“节日消费”越来越被人们接受,消费量明显增长。落后的消费观念会阻碍消费行为,在许多中国人眼里花卉只有在重大的事才消费,比如结婚,丧葬,重要会议等,而且由于地区知识差异性,市场间隔性,不同地区的消费存在较大的差异。城市里的花卉消费明显高于农村,发达地区的也高于落后的地区,高层知识分子的花卉消费也明显高于文化程度低的群体。花卉消费被认为是奢侈消费,局限于这样的消费观念与心理态势难以促进花卉的发展,而当前花卉的消费已经不限于传统的事情,花卉消费已经在美容保健,环境美化,增进人际关系,彰显个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制定花卉营销策略时要注意不同群体、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法律政策:缺乏行业标准,我国还没有启动花卉质量管理体系,多数花卉种植者还没有达标的意识,管理部门没有贯标的措施。在生产中,缺乏技术规程;流通中,对储存、包装、运输等没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交易中,没有健全的市场准入制度。企业不掌握、不熟悉质量等级情况、检测技术和测试指标,在对外贸易时只能听从进口国(商)的操纵,经常遭到无理退货或压级压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5、科学技术环境:科技水平较低、科技力量薄弱。花卉的种植曾经被认为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和其他作物的种植没有区别。虽然它属于农业范畴,但要实现利益最大化,绝不是一块肥沃的土地、简陋的温室和一群有经验的花农就可以实现的,这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如果能够实现流水线生产,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产量大增的情况下实现标准化生产。2009 年春天,国内的八个省市遭遇了重度干旱,种植花卉所需的水资源极度缺乏。如果在生产中应用潮汐式灌溉或滴灌技术,就可以使耗水量大大减少,这也方便了湿度的调控,将病虫害侵袭的危险降到了最低。“科技兴花”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花卉生产与贸易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水平与人才的较量。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

训,对新品种、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较差。而在花卉业发达国家,不仅从业者普遍受过中等专业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所占的比例也较高。花卉人才匮乏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花卉产业的发展。另外,现阶段我国花卉研究转化率低。新品种、新技术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新的科研成果能否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直接影响着花卉产业的发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多集中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实际生产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缺乏对新产品开发的投入,长此以往中国花卉产业就会没有自己的产品,没有自己的特色,成为无根产业,更谈不上今后的繁荣发展,也不符合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6、自然环境:中国是世界上野生花卉资源和园林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许多名贵花卉为中国所独有,原产中国的观赏植物达113 科523 属1-2万种。许多花卉遗传资源为中国特产,如山茶195 种(种类占世界总数的89%)、报春花390 种(种类占世界总数的78.0%)、杜鹃600 余种(种类占世界总数的75%)、菊花35 种(占70%)等。地域之间地理环境不同,我国花卉业区域布局明显优化。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广东、云南、辽宁、四川和江苏为主的切花生产区域;以江苏、河南、浙江、山东、湖南为主的观赏苗木生产区域;以四川、广东、福建、浙江、湖南为主的盆景生产区域。一些我国特有的传统花卉产区和产品,如洛阳、菏泽的牡丹,大理、金华的茶花,漳州的水仙花,鄢陵的蜡梅等,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地找到自己在花卉产业中的产品定位固然重要,但再次审视这些产销情况排名前列的省市,我们发现南方城市明显多于北方,东部发展明显好于西部,特色花卉产区数目屈指可数并且长年没有增加。国内花卉产业发展主要受气候资源、地理位置以及能源与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在激烈竞争中,有的地区花卉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但有的地区发展较慢,出现了地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的现象。但每个地区都有适宜本地区生长的乡土植物,将其开发为不同规格不同花色的系列商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提高本土花卉的市场竞争力,扩大生产规模销往其他地区,不仅可以降低管理和维护成本,还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植物认识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城市,建立又一张“城市名片”。

消费者行为分析:消费者购买鲜花目的需求不同,即送花对象不同:可自己家用、送朋友、亲戚、爱人也可用于商业洽谈。而购买者送花给自己则占送花对象的很大一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买花给自己或对鲜花的爱好,或用来装饰家庭办公环境,以愉悦心情,提高生活质量。而购买者的购花时间也多种多样主要为生日、春节、情人节、教师节等。消费者行为还受到心理因素和偏好等方面的的影响,二、营销问题

1、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逐步加大,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全国花卉市场处于市场经济过渡阶段,花卉流通渠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现象。如花卉的销售渠道没有良好地组织安排,花卉从生产到售出周转时间长,有不少私人花卉中介以不正当手段垄断销售渠道,从中谋取利益。交易方式落后,缺乏合理的销售网络;我国的花卉市场上主要存在两种渠道:一种是花卉集贸市场,一种是零散的零售商。我国纯粹意义上的批发市场为数不多,一般是批零兼营,无论在集贸市场基础上建立的或新建的,其产地、销地市场同传统市场差别不大,绝大多数是分散的农民,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缺乏专门的经营知识,同时由于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的不力,这势必造成运输效率下,成本升高。

与花卉销售有关的采收、分级、包装、贮运等环节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即使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也形成不了较高的收益。花卉是鲜活商品,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销售,将会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当前的花卉批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需矛盾,但由于缺乏合理的统筹安排,在货源组织、运输方式、销售价格上各自为政,造成了花卉销售的无序状态。

2.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花卉业发展比较晚,这就决定了我国在花卉生产上主要采用传统小农户种植方式,种植花卉的人基本是一些专业知识少,缺乏市场意识的农民,除了我国本土产的名花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优势外,其他产品缺少技术含量,在市场不受欢迎,因而销路不好。进口花卉销路很好,而我国自产的话却滞销,价格也比我国的要高出两三倍。可见只有高质的产品才会高价,我国花卉产品技术增值迫在必行。

3.服务人员素质低下

我国花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传统方式,花农自产自销。随着花卉业飞速发展,花卉业种植、销售人员普遍素质低、服务水平差、缺乏市场观念的弊病越来越暴露无疑,与花卉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为此,我们必须培养具有花卉知识的种植人员,销售人员,改变依靠农户单干、效益低下的传统花卉销售。

4、定价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所谓定价策略就是指花卉企业在特定的情况下,依据确定的定价目标所采取的定价方针和价格竞争方式。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定价策略在与其它策略的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的定价有利于销售渠道的拓宽。我国花卉业营销在定价策略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盲目恶性竞争。由于花卉业是农业生产中前程似锦的朝阳产业,且任何单位和个人只要拥有一些最起码的生产资料,就很容易进入这个产业,许多投资者也纷纷看好这一投资领域。因而近二十年来我国花卉业的生产发展速度非常快,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一些花卉企业为抢夺市场,盲目打价格战,市场竞争中互相残杀现象严重。②价格季节性波动较大。一方面,由于我国花卉市场建设落后,批发商少,品种、价格由少数经营者垄断;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花卉消费主要是以集团消费为主,因此我国花卉市场价格季节性、品种结构性波动较大。每当大量用花时(婚嫁及重大节日期间)价格暴涨;而当市场的花卉产品供过于求时,经营者又承担了较大的风险。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消费市场的正常发展,也损害了消费者、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5、促销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促销形式单一。许多花卉产品经营者不理解促销的经济学意义,只有等到为了树立企业形象,创建企业产品品牌时,才想到做广告等单一的促销方式。目前花卉经营者对花卉产品所采用的最主要的促销方式就是人员推销。另外在促销策略方面忽略了个体消费者市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花卉消费的主力军是集团消费者。所以,很多花卉经营者把促销的目光只锁定在这一消费群体上,企业促销活动大多针对这一市场,多采取人员推销和上门促销的方式,而这在无形中忽略了个体消费者市场的促销。事实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对精神需求的日益重视,个体消费者开始成为花卉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像小型盆花如月季、米兰、龟背竹、散尾葵等则是个人消费的主流,这一市场是花卉经营者在促销中不应忽略的,应采取较低廉的促销手段吸引这一部分消费群体。

三、花卉营销策略

1.营造花卉消费的新观念。

我们为了改变过去的消费观念,要加大宣传,和旅游部门、林业部门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开展以花卉为主题的文化节,让花卉走进寻常百姓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花

卉消费的文化,放弃传统花卉消费观念,使花卉的消费形成多角化,多层次,广范围,促进花卉销售在我国的发展。培养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引导消费。一年中的花卉消费有几个高峰,如元旦、国庆节、劳动节、春节等。为了培养新的消费热点,组织编写节日花小册,书中介绍一年中每一节日的花名、产地、花语,要求图文并茂地吸引消费者。有条件的地方可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有特色的花卉展览、插花比 赛以及花卉知识、技术讲座等。在花卉的应用和普及方面,花卉主管部门要结合创建“花园城市”,改善投资环境、居住环境,美化绿化城镇建设等,大力进行宣传。加强花卉消费的引导和促进工作,营造“花文化”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花卉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2.花卉的产品策略

产品是核心,只有实实在在的好产品才会赢得顾客满意。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要加强产品建设:(1)立足地方,培育独特性花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又优,人优我精。提高本土花卉的市场竞争力。(2)调整花卉种植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在调整花卉结构布局上政府的参与和指导有很大的作用,可以通过经济扶持和立法规范花卉的生产;其次花农要建立市场导向型生产模式,调整花卉产品结构。通过调整使花卉产品在同一时期有不同的花卉产品,同一产品在各个季节都有销售,人为造成一种需过于求的市场消费态势,营造花卉消费热的气氛。(3)塑造产品品牌。品牌是一种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花卉要在激烈的市场中有竞争优势就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品牌是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之上的,我国许多花卉生产经营企业恰恰缺乏这种质量和品牌意识,只有通过树立品牌才可能占领市场。

3.花卉的营销渠道策略

分散经营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满足小范围,小数量上的需要,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规模的扩大,这样的花卉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只能作为一种补充;随着花卉业的发展我们急需建立一种新型的市场渠道,即是“花农 合作经济组织(公司)市场”的渠道模式。它能够“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合作化服务”这种模式避免了单个经销的弊端。主要优势如下:(1)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由于直接面对市场的是合作组织或公司,市场信息丰富、分析市场态势准确,能够保证花卉价格,其次由于许多的花农都是通过组织进行市场交易,缩短经营环节,减少了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因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缺乏专门知识,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弊端。(2)有利于市场管理。过去许多花农分散经营,经营盲目,容易造成市场混乱,损害花农的利益。现在通过合作组织来调节和引导花农种植花卉,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花农的盲目性,有利于花卉结构的调整,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花农的切身利益和我国花卉的发展。(3)有利于优化互动。所谓的优化互动就使花农---组织---市场互动协调使效益达到最大化。市场是多变的,靠单个花农无以把握,只有靠组织的力量去面对,指导花农生产,花农把生产出的花卉产品集中到公司,信息相互反馈,公司根据花卉产品和市场状况的特点,采取一系列的营销手段和策略把产品销售出去。这样使三者称为一个优化互动的三角是整个效益达到最大化。另外采用荷兰“阿斯米尔”拍市的运作模式。在整个花卉拍卖总体运作过程中,主要由供货商、拍市和购买商组成。供货商是花卉生产者及花卉营销商,同拍市签定协议后,按协议向拍市提供标准化产品;购买商是在花卉拍卖中心参与花卉竞价的花卉批发商;而拍市是向供货商及购买商提供拍卖场所及相关配套服务的中介服务者。供货商或者购买商在拍卖中心参与拍卖的流程:供货→质检→理货→待拍→拍卖→结算→分货→送货。

4.花卉的价格策略花卉产品的销售应当定位到高技术、高文化品位上来。改变过去把花卉当作低价产品的观念。在我国农民生产决策依上期价格而定,但交易价格却取决于本期供

求状况,生产决策和花卉产品上市存在一定时差。这样的情况与花卉产品本身的特点关系很大,因而在实际的花卉产品定价时受到许多限制,在排除因花卉产量过大带来的影响外,在定价中可以采用以下的策略:(1)节日定价法。某些花的节日象征性很大,当节日到来时花卉的价格可以适当的定高。(2)分级定价法。在花卉销售中可以对花卉进行分级,从花的质量和数量上区分价格。有些花卉是名花,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有些是从国外引进的花技术含量高,这些都可以实行高价策略。其次是在花卉的出售中可以通过包装的档次、产品的数量来定价,特别是作为礼仪性的花卉,更适用分级定价。(3)服务性定价。以在销售中的服务量的多少来定价,例如有些需要插花艺术设计服务,可以适当高价。还有的可以根据时段服务来定价。特别是盆花产品,在养殖中需要一定技术性,加上现代核心家庭,基本上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找看花卉,花卉公司就可以通过对话会产品的时段养护,来对服务定价。

5.花卉业的人员策略专业化、机械化和现代化是花卉业发展的历史趋势,这些变化必须加大花卉业的智力资本投资,即具有花卉业相关知识人员的投入。通过高等院校和社会培训培养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服务规范、态度端正和人际交往技能娴熟的实用性人才,尤其在花卉企业内部调动和人员配备时,先考虑市场业务的需要,把素质较好、文化稍高的员工配置到岗位上,使花卉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有所提高,最终使整个行业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6.花卉销售的促销策略我国的花卉销售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直到今天花卉已经成为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从宏观上看花卉的促销主要有广告促销和人员促销两种。根据花卉产品的特点可以采用下列方式:(1)联盟式:联盟式就是指与一些大量用花卉的服务行业进行联盟,找准市场的需求点,就目前来讲,婚庆、会议、展览等的场所需求比较大,可以与这些相关的经营者合作,结合各自的优势,形成经营的伙伴。、(2)点对点式:点对点式就是对分散的需求,运用其他的营销方法,如价格,服务,差异化,来满足消费者需求。(3)文化式促销,极力渲染花卉文化,深化各种花卉产品的象征意义,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设与花卉相关的辅导班,传授花卉产品的相关知识,展示花卉产品。

7、花卉产品种类定位策略

注重花卉产品质量,重视对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引导花卉产品的组合盆栽、水培花卉、易拉罐花卉等新产品消费。注重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别,如青年消费群体多在圣诞节、平安夜、情人节消费;集体消费群多在庆典方面消费;中老年消费群多以养花作为乐趣注重趣味栽培产品。尊重中国传统的花文化理念,注重红色系花卉资源销售。

8、品牌策略(1)品牌定位,在中国花卉市场上有很多花卉品牌 但是不著名,根本原因就是品牌定位不明确,导致大部分花卉只占据了中低档市场。对于差异性很小花卉业,很难通过花卉本身的特性进行品牌定位,可以采取情感定位法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孔府家酒的让人想家,业可以依据花卉的地域性进行品牌定位,如法国的香水,德国的汽车等等。同时,要注重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和发现目标市场的需求。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人口因素等等,企业应该按照这些影响因素对消费者群体进行调查和细分,发现潜在消费者及他们的需求,这是品牌创建的关键一步。(2)品牌质量。以质量求品牌几乎是所有成功企业的经营之道,所以要积极的引进国外品种并在成产方面严格把关,实施标准化生产,使之达到国际化水平。注重研发新品种和新技术,改变“只顾成果,不顾应用”的思想,加强技术实施推广工作。(3)品牌渠道。企业应该改变原有的经营销售模式,减少流通环节,创办直销点,开拓超市、连锁企业等规模经济效益较高的终极渠道。此外,可以引进荷兰的“阿斯梅尔花卉联合拍卖行”的模式,增强市场的吸引力。(4)品牌的提升和维

护。品牌价值是企业用于品牌的投资为企业带来的价值,随着销售量的稳步增加,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大,差异较小的企业可以积极的扩展花卉的附加价值,创造品牌差异。可以改善花卉包装,引用独特新颖的包装方式来区分其他企业产品:开展良好边界的售后服务,增加服务人员的素养,降低服务价格;开展关系营销,如举办插花培训和插花表演等吸引顾客,与消费者建立良好关系;注重信息资源,积极开发新品种和新技术,建立花卉信息系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关注政府政策,加强内部管理。企业还可以采取多品牌策略以降低风险,扩大经济效益,最终达到增强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誉度和忠诚度。

另外有一些具有特色的销售方式,如“流动花店”:为了提高生活品质,许多家庭想用花卉来装点和美化生活,但由于花卉销售方式单一,许多人受花卉销售点少、搬运不便等因素所限只能望花兴叹。为了满足这些家庭的需求,可采取“流动花店”的销售方式。到市场上买一辆面包车,将车里的坐椅全部拆卸,找广告公司设计精美的车体广告,印上“你只需一个电话,流动花店到你家”、“品种任选,价格便宜,送花上楼”等醒目的广告语。

鲜花网店,将是新世纪聚敛财富的时尚产业,将成为花卉分销的主要渠道,其优势体现为:时髦;价格便宜;便利(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订购 ,而且能方便检索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花品);花卉商品选择余地大(可以买到平时难以买到的花品);特殊的服务(如花品订制、可供选择的中外花品、礼品花卉、观赏与插花艺术信息等)。随着因特网的日渐普及, 网上选购花卉将不再是一小批人的专利,而会成为大众消费的重要手段。

第三篇:农产品营销

农产品营销 一 名词解释

1、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

2、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

3、创意农产品产销四制模式即创意农产品产销实名制、创意农产品生产身份号码认证制、创意农产品质量公示公告制、创意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

4、购买动机: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一定的需要而引起购买行为的愿望或观念。它能够引起消费者购买某一商品或劳务的内在动力。

5、参照群体:个体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于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体或群体。

6、农产品市场定位: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对该产品某种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强有力的塑造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顾客,从而确定该产品在市场中的适当位置。

7、农产品品牌:用于区别不同农产品的商标等要素的组合。

8、认知价值定价法:企业按照消费者在主观上对该产品所理解的价值,而不是产品的成本费用水平来定价。

9、订单农业是指农产品订购合同、协议,也叫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签约的一方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包括经纪人和运销户,另一方为农民或农民群体代表。

10、无站点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农产品经营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而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展初步的网络营销活动,属于初级网络营销

11、农产品交易会指在一定场所和期间,集中展示产品及有关信息,组织当事人洽谈,签约的产品交易活动

12、移动商街基于移动互联网,聚集消费者与商家的虚拟商业中心,是数千万手机注册会员和上百万提供服务的商家的汇聚之地。

13、公共关系:主要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咨询策划、实施和服务的管理职能。

二 简答题

1、农产品营销的心理策略有哪些?

答题要点:(1)利用求安心理,开发绿色农产品;(2)利用休闲心理,开发休闲食品;(3)利用体验心理,开发观光农园;(4)利用求便心理,开展数字化营销。

2、设计问卷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题要点:(1)避免提一般性的问题;(2)避免用不确切的词;(3)避免引导性提问;(4)避免提断定性的问题;(5)避免提令调查者难堪的问题;(6)问题要具体;(7)要避免问题与答案不一致

3、农产品市场细分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1)对消费者而言市场细分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对企业而言,起作用表现在有利于农户发挥优势和有利于开发新产品

4、理想的目标市场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题要点:(1)要有足够的销售量,即一定要有尚未满足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

求;(2)经营者必须有能力满足这个市场需求;(3)在这个市场中必须具有竞争的优势

5、农产品品牌命名的策略有哪些?

答题要点:(1)根据产地来命名;(2)以动物花卉名称来命名;(3)根据人名命名;(4)以企业名称命名;(5)根据商品制作工艺和商品主要制作成份命名;(6)以具有感情色彩的吉祥词或褒义词命名;(7)以现代科技为由头来命名

6、农产品品牌的基本策略包括什么?

答题要点:(1)品牌有无策略决策;(2)品牌归属策略决策;(3)品牌统分策略决策;(4)品牌重新定位策略决策;(5)多品牌策略决策

7、随行就市定价法在什么条件下使用?

适合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答题要点:(1)难以估算成本;(2)避免竞争激化;(3)如果另行定价,很难了解购买者和竞争者对本企业的价格的反应;(4)某些产品的特点只适用于随行就市定价法,例如均质产品市场

8、撇脂定价应用的条件是什么?

答题要点:(1)市场有足够的购买者,其需求缺乏弹性,对价格不敏感;(2)产品新颖有特色,且顾客特别看重产品的差异;(3)竞争者在短期内不易打入该产品市场;

9、简述渗透定价方法的主要优点和应用条件?

答题要点:优点(1)新产品能迅速占领市场,市场占有率高;(2)微利阻止了竞争者进入,可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3)低价策略,促进消费需求。应用条件:(1)市场需求对价格较为敏感,因此,低价可以刺激市场迅速增长;

(2)生产经营费用随经验的增加而降低;(3)低价不会引起实际或是潜在的过度竞争。

10、简述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

答题要点:(1)加快农产品化的速度,促进农村的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商品优势;(2)调整农业产业的结构,加快农产品化经营;(2)更新农民生产经营观念,加强农民的市场意识

11、简述农民信箱的主要功能?

答题要点:(1)网上推销功能;(2)网上采购功能;(3)网上联系功能;(4)网上信息获取功能;(5)网上统计考核功能;(6)网上桥梁功能

12、什么是农资?什么是农资市场?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题要点:农资是农业生产资料的简称,是农户或农业企业从事农林牧渔各业生产所必须的物质资料的总称。农资市场是指按照农业生产资料产品性质划分的专业市场,是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农资属于实物,农资市场是指按照生产资料性质划分的专业市场 联系:农资市场作为农资的销售载体

13、农资市场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1)来源及结构复杂既有国内资源,也有国外资源,既有全国范围的资源,也有地方范围适用的资源。(2)需求的地域性,时效性较强,各地栽培种类、时期不同导致需求各异。(3)技术性比较强:农资本身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不同品种在使用、保管、维修上具有不同的技术要求(4)易受外界影响:农资市场易受人为和自然影响。农资作为特殊的商品历来被政府严格管制,长期以来由国家专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才逐步放开。但与洗化、家电等商品相比,农资受国家政策法规的影响仍然较大。由于农业生产劳动受天气制约很大,用于农业生产劳动的农资必然受自然影响很大。;(5)储运要求高:农资中的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品种或体积大或易燃易爆或有毒,这决定了农资储存和运输条件要求较高。;(6)服务要求高:目前,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而农资是农业技术的载体,其使用技术要求高,这种矛盾要求农资销售一定要做好技术服务。(7)双重性,从购买目的上看,农资市场具有工业品市场属性,因为农业劳动者购买农资的目的是为了再生产。从购买行为上看,农资市场具有消费品市场属性,因为农业劳动者多是非专业、分散、重复购买农资。

14、成立种子批发商需要哪些程序?

成立种子批发商需要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办理需提供如下材料:

①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②种子检验人员、贮藏保管人员和加工技术人员资质证明;

③种子检验仪器、加工设备、仓储设施清单、照片及产权证明;

④种子经营场所照片;

⑤申请转基因种子经营许可证的,还应提交下列材料:

A专职管理人员的证明;

B 拟经营品种的审定证书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C 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的情况介绍。

15、农资批发商在选择经营内容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根据经营规模进行确定;(2)根据目标顾客确定;(3)根据商品经营与消费特点来确定;(4)根据进货条件确定

16、农资零售商店商品采购的程序是什么?

答题要点:(1)接洽供应商;(2)采价;(3)议定价格;(4)进货

17、目标市场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①规模大且具增长潜力②市场竞争结构易分析③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18、常用的市场定位的方法有哪些?

答题要点:(1)针锋相对式;(2)填空补缺式;(3)另辟蹊径 式

19、农资企业组建营销网络应做好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确定农资营销主要渠道方式;(2)分销渠道发展成营销网络;(3)自建网络;(4)构建厂商双赢的的伙伴关系;

20、什么是品牌?品牌策略与商标策略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p178

品牌指质量表现优异,内在性能超群,增产幅度大,社会化服务好,在广大用户中享有很高的信誉。

21、在种子营销中怎样灵活应用种子促销六法?

答题要点:(1)正面竞争营销策略 不可取;(2)种子商品多样化策略 可取;

(3)以快取胜策略立足于一个快字,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优势;(4)优质取胜策略以质量求生存和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5)联合营销策略横向联合,纵向发展,服务到户;(6)优质服务策略增强农民的安全感,信任感,提供优质服务,重点抓播前讲技术、中期讲管理、收后听反应

22、农产品营销企业在进行经济环境分析时,主要考虑哪些经济因素?

答:(1)直接影响:①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②消费者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③消费者储蓄和信贷情况的变化。(2)①经济发展水平②经济体制③地区与行业发展状况④城市化程度。

第四篇:农产品加工现状

3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前景农产品加工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

大。一是人们对食品的多样化要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二是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了可靠的基础。三是发展生态和绿色农业要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四是生物工程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五是精深加工后农产品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农产品加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关系国计民生及关联农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具有广阔的展前景。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是面实现小康生活的首要任务;同时,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扩大内需,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进而提高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部地区农业可食资源丰富,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较快地提高西部地区的造血功能,为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此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繁荣城乡市场、拉动内需、带动小城镇建设、扩大外贸出口、增加劳动就业机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业均予以高度重视,对农业产后的科技投入比例不断增加,产后科技投入比例达60%以上;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应用与设备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控制体系日趋完善,资源利用率超过90%;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0),是我国全面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切人点.它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解决好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才能实现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跨跃式发展”2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近年来,我国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小麦、稻谷、棉花、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前我国粮食总产近5亿I.肉类总产6 000多万t,奶类总产1 oOo多t水果6 ooo多I,蔬菜4亿多t,均居世界前列。大量的农产品为近13亿人口提供了充足的生 活保障。但是,200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o.3~0.4):1,而发达国家为(2.2~3.7);1(美国3.7:1,日本2.2:1);我国深加工用粮不到总产

量的8%,而发达国家在70%以上;我国工业食品约占饮食消费25%左右,而发达国家在90%以上;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90%以上的蔬菜都是经过商品化加工处理后进人流通领域,而我国仅为30%左右;德国的苹果加工量占总产量的75.2%.而我国仅为8%;美国、巴西的柑桔加工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而我国不到10%。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我国不及l/3。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的严重滞后。

第五篇:农产品营销大纲

农产品营销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和任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营销已经受到我国的重视,并运用于实践,农业经营也由被动的适应农产品市场向主动开拓农产品、制定营销策略和战略转变。

农产品营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农业之上的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农产品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主要包括:农产品营销的概念、农产品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农产品调查与预测、农产品营销战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等。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揭示与阐明农产品经济条件下农产品营销活动的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产品营销与策划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树立正确的农产品营销观念,在对环境进会客观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农产品机会,选择与切入目标农产品,选用正确的营销组合策略,实施并管理农产品营销活动,并为学好各门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该门课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农产品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加强对企业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农产品营销环境、农产品购买行为、农产品细分和目标农产品选择、农产品营销组合决策、组织和控制农产品营销活动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农产品营销原理解决企业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农产品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打下基础,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三、教学要求及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职专学生,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帮助学生掌握农产品营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强调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注重采用启发式、情景式、体验式以及案例教学,强化课堂讨论、实战模拟等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农产品营销理论的同时,要掌握营销实践的方法与程序,要能够运用所学原理进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过程中,按“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即要懂得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的题型进行考核。

“熟悉”,即要十分清楚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掌握”,即要理解有关内容并能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五、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农产品营销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们掌握农产品营销的定义及核心概念、农产品营销管理哲学的基本内容。教学方式:

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实训教学方式:案例分析、客观题练习、填空、判断对错。教学内容

学习任务1 认识市场与营销

一、市场的认识

二、市场营销

三、农产品营销

学习任务2 农产品营销环境分析与调查

一、市场营销环境

二、了解市场需调查

学习任务3 看准市场再选择

一、细分市场

二、选定目标市场

三、适当定位

学习任务4 为营销做准备

一、农产品标准化

二、农产品质量认证

三、农产品绿色营销 第二单元 营销组合中的产品策略

理论课教学目的:

本单元主要讲述产品策略的基本理论。通过本单元学习,重点掌握产品的整体概念,产品组合的基本概念,产品经济生命周期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企业的意义,企业对该原理的应用;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及新产品开发的程序,品牌与包装策略。教学方式:

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实训教学方式:案例分析、客观题练习、填空、判断对错。

教学内容

学习任务1 全面了解农产品

一、整体农产品的剖析

二、农产品组合

三、农产品也有生命周期

四、来给经营的农产品划个三六九等 学习任务2 走农产品品牌化道路

一、什么是品牌

二、品牌与包装

三、地理标志农产品 学习任务3 开发新产品

一、新产品的种类

二、新产品开发

第三单元 营销组合中的价格策略

教学目的:

本单元主要讲述价格策略的基本理论。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学生理解营销定价的内涵,掌握影响营销定价的因素;了解营销定价的目标与程序;掌握营销定价的基本策略;掌握各种营销定价程序、定价方法和定价技巧。教学方法:

1.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2.实训教学方式:案例分析、客观题练习、填空、判断对错。教学内容

学习任务

探讨农产品的定价策略

一、农产品定价的影响因素

二、学习定价的方法

三、巧妙定价有策略

第四单元 营销组合中的渠道策略

理论课教学目的:

本单元主要讲述分销渠道策略的基本理论。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们重点掌握分销渠道的概念;了解分销渠道的基本类型与模式;了解中间商的概念、作用与类型;基本掌握分销渠道选择及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掌握分销渠道的基本策略。教学方式:

1.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2.实训教学方式:案例分析、客观题练习、填空、判断对错。教学内容

学习任务1

农产品营销渠道知识介绍

一、营销渠道模式

二、分销渠道的宽度

三、人情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

四、思考农产品营销渠道对策

学习任务2

选择农产品营销渠道讲策略

一、直接销售与间接销售的选择策略

二、分销渠道长短的选择策略

三、分销渠道宽窄的选择策略

四、农产品渠道策略期货交易方式

五、探讨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营销渠道

第五单元 营销组合中的促销策略

教学目的:

本单元主要讲述促进销售策略的基本理论。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们掌握促销的本质、促销策略组合的内容;了解人员推销的基本特点和策略、广告决策的特点和及策略;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内容,基本掌握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和促销途径;掌握营业推广的形式 教学方式:

1.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2.实训教学方式:案例分析、客观题练习、填空、判断对错。教学内容

学习任务1 了解促销基本知识

一、农产品促销及其特点

二、促销方式及其组合

三、影响促销组合的主要因素 学习任务2 学做广告来促销

一、广告促销的流程

二、广告实施策略 学习任务3 做推销讲技巧

一、推销中的社交礼仪

二、人员推销的技巧

学习任务4 搞好产品推广,重视企业公关

一、弄懂公共关系

二、实施公共关系

三、营业推广

四、综合运用营销组合策略

第六单元 主要农产品营销

教学目的:

本单元主要讲述农产品细分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农产品细分的概念、方法,掌握目标农产品选择的手段及目标农产品定位策略。教学方式:

1.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2.实训教学方式:案例分析、客观题练习、填空、判断对错。教学内容

学习任务1

盘点一下我们的农产品

一、探讨农产品中的食品营销

二、对主要农产品进行分类 学习任务2 种植业农产品营销

一、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营销

二、干鲜果品与蔬菜的营销 学习任务3

养殖业农产品营销

一、畜禽肉蛋类产品营销

二、奶业乳制品营销

第七单元 咱也能策划

教学目的: 教学方式:

1.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2.实训教学方式:案例分析、客观题练习、填空、判断对错。教学内容

学习任务

咱也能策划

一、策划一定有创意

二、如何做策划

下载喀什地区农产品营销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喀什地区农产品营销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产品营销》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农产品营销》教学计划 一、总学时数:36 二、学分:2 三、开课学期:1 四、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该门课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农产品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农产品营销方案

    营销方案 农产品营销背景: 农产品营销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一个过程。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属性,我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在经......

    营销方案:农产品营销方案

    农产品营销策划书力求简练、易读、易懂,不要使用许多代名词。农产品营销策划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不在意是谁的观念、谁的建议,他们需要的是事实。广告策划书在每一部分的开始最好......

    农产品营销策划案

    高端农产品营销策划案学院:经管学院班级:营销091姓名:李常泰学号:2009014188 一、 市场分析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的要求更是从健康上升的绿色......

    国际农产品营销

    项目四、网上查阅国际农产品营销状况撰写报告 1、在网络教室操作。 2、查阅并了解国际农产品运行的种类及运行的规格和要求,世界贸易组织对农产品销售问题的相关规定。 3、上......

    营销方案:农产品营销方案

    营销方案:农产品营销方案农产品营销策划书力求简练、易读、易懂,不要使用许多代名词。农产品营销策划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不在意是谁的观念、谁的建议,他们需要的是事实。广告策划......

    农产品营销策划书

    农产品营销策划书 一、农产品营销策划书编制的原则 为了提高农产品策划书撰写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应首先把握其编制的几个主要原则; (一)、逻辑思维原则策划的目的在于解决企业......

    农产品营销口号

    农产品营销口号 农产品营销口号1 一、天赋广西美,地蕴农品香。二、健康富硒,源自广西。三、世人多长寿,八桂蕴富硒。四、富硒以长寿,食健得真滋。五、舌尖上的广西,天地间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