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读书报告(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04:3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七事变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七事变读书报告》。

第一篇:七七事变读书报告

《七七事变追忆》读书报告

题 目:七七事变前后蒋介石政府对日态度学院班级:学 号:姓 名:联系电话:指导教师:

七七事变前后蒋介石政府对日态度

摘要:七七事变前,蒋介石政府实行求和方针,寻求和平解决中日问题的途径,虽然没有成功,但还是为以后抗战争取了时间。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坚持抗战,为抵抗日本侵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七七事变,蒋介石,对日态度,对日求和,坚持抗战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了。为了了解这段历史,探寻出当时国民政府对日的态度的转变,我选择阅读郭景兴先生和蒋亚娴女士编写的《七七事变追忆》这本书。本书对当时中日双方在七七事变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介绍,对卢沟桥地区的军事要点、军队驻地、主要战场的位置,以及七七事变前后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地区的军事活动情况,做了一些分析和介绍。书中更附录了关于这次事件的一些回忆和目击者座谈摘录。该书披露了日本蓄意武装侵略中国和中国军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大量罕见珍贵著述与文献,被誉为“守桥翁”的郭先生的贡献。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大致可划分为七七事变之前的对日求和和事变之后的坚持抗战两个阶段,但两阶段的分界并不是那么明显。

对日求和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对中国领土主权的蚕食,中国国内包括国民党内部都有一部分人主张对日本宣战。陈诚曾在9月24日致电蒋介石要求“命令对日宣战”。但是这呼声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响应,反而他极力压制民众或其他政治势力自发的抗日运动,认为“尚无可战之实力”,贸然宣战会给日方“加责于我之机会”①。但蒋介石并不是什 ① 蒋介石,《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 么都不做,他曾积极与日本军政界交往,目的就是为了掌握日方的政策动态,并表示中方的和平意愿,多次向日方代表表示“东亚事应归东亚人自决,中国事亦应归中国人自决”①。

但是他的和平努力没能阻止日本的侵略步伐。日本继占领东三省后,又侵占了热河,企图踏入华北,继续扩大侵占范围。这次,蒋介石还是采取了隐忍的态度。1934年12月20日,他在《敌乎?友乎?——中日关系的检讨》一文中希望日本“抛弃武力而注重文化合作”,“舍弃土地侵略而代之以互利的经济提携”,“唾弃政治控制的企图,而以道德感情与中国结合”。后来的国民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称“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②。七七事变前,日军一再在宛平附近制造事端,然而宛平县城负责人则一直在和日方谈判,寻求和平解决方法,却屡次被日方毁约。

蒋介石对日求和的方针的确有损国家利益,但是对日求和并不是对日投降两者在性质上还是有区别的。首先他避免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他“决不为丧权辱国之签字,使暴日在东北侵略之权利,始终为盗窃之行为,无任何法律上之根据”③。还告诫张学良“东北版图,必须完整”。在七七事变爆发前夕,日本要在宛平县城附近修建机场,当时的县长王冷斋看透了日方侵占土地的意思,断然拒绝,日方软硬皆施,最后摆起“鸿门宴”,王先生依然抱着为国捐躯的决心赴宴。宴席间,王先生在日方提出签署土地协议时,立刻拍案而起:“我们今天是抱必死之决心,誓必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④整。”虽然此后在日本的压迫下国民政府还是与日本达成了妥协,但蒋介石强调它们都是军事性质的。他也指出最不能容忍的是“领土主权再被人侵害”,“危害到我们国家民族之根本的生存”⑤,从此可以看出,蒋介石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卖国贼,不断送领土主权就是对日的底线。其次,他也并没有放弃对日的抵抗,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十九路军奋起反抗。蒋介石也在30号号召全体讲师与“暴日相周旋”,“宁为玉碎,毋为瓦全”。随后又让张治中带领中央军第五军赶赴前线。如果蒋介石是对日投降,那又何必让十九路军抵抗,又何必动员全体将士,又何必调动第五军。但是蒋介石并没 黄自进,《蒋介石日记的启发:以1920年代至30年代的中日关系为中心》

蒋介石,《对外关系之报告》 ③ 蒋介石,《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 ④ 郭景兴,蒋亚娴,《七七事变追忆》 ⑤ 蒋介石,《御侮之限度》 ①②有下决心和日本开战,在十九路军获胜的时候让其“趁此收手,避免在与决战”,后来的抗战中也都采取了有限抵抗的政策。因为他不希望获取和平的方式只有战争一种,而是希望通过外交、军事等手段持久周旋,使日本知难而退,也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结果可想而知。

蒋介石很清楚日本的侵略本质,也知道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大规模的战争,他对日求和,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是为抗战准备争取时间。在《塘沽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就在日记中写道:“于此停战蒙耻之时,使吾人卧薪尝胆,而不自馁自逸,则将于建设计

①划,确定步骤,切实推行,以期十年之内,可湔雪此耻乎!”他开战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稳固国家经济;规划国防工业和国防工事,奠定长期抗战基础;强化对西南、西北地区的控制和建设,确定并稳固抗战后方,以此为抗战军事和经济准备争取时间。他也同时为利用国际矛盾寻求外来援助争取时间,为中国抗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就是便于实现其消除异己的企图。日本发动侵略之时正是中国处于分裂状态之时,蒋介石说过:“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统一而取胜于外者,故今日之对外,无论

②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之统一。”安内是攘外的先决条件,国内没有安定而谋求排除外患,必定会让自己处于腹背受敌状态,对日求和则可以为自己安内争取更多时间。虽然他消除异己的举动最终引起普遍的不满和反对,酿成了西安事变,但他仍然在试图寻机实现他的统一目标。

七七事变前,蒋介石对日求和实质上属于策略性质,与对日投降有本质区别,但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对日妥协。蒋介石实际是在妥协与对抗之间徘徊,也正是这种求和心理,使得日本的侵略野心愈发膨胀。

坚持抗战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党高层人员中一度弥漫着失败主义、悲观主义,甚至有了向日本乞和的主张。蒋介石也在和战问题上踌躇过,犹豫过。但最终还是克服干扰,抵制了“低调”妥协的主张,在领土和主权问题上严正立场,作出坚持抗战的决策并予以实施。

①② 古屋奎二,《蒋介石秘录》 蒋介石,《外交为无形之战争》 在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就已经认识到“中国自强之意义与责任,应具必战之心,而后可以免战,乃得达成不战而收复失地之目的”①。七七事变爆发伊始,蒋介石在8日接到事变报告时,就决定调中央直属部队六师北上支援。该师在9日至12日停驻于河南,向日方示以“不避战事”之决心,甚至已经“决定在永定河与沧保线持久战”。另外,蒋介石也在通过外交途径与日本交涉,试图把冲突控制住并加以解决。后来在得知日军已经大动员后,蒋介石随即命令中央停驻河南边境之动员部队(孙连仲所统率)迅速开赴保定,不顾虑《何梅协定》的束缚,想以此来提醒日方,中方已有充分的战备措施,企盼达到不战、免战而维持现状。不过当时包括蒋介石在内,国民党内部都愿意接受西方国家出面调停。7月15日,英国驻华大使提出调解意见,并询问是否愿意事态扩大,蒋介石随即表示“中国绝对的只谋自卫,不愿扩大,并接受英方斡旋。”②但日方却依然向国民党施压,称中国中央军队如果违反《何梅协定》而遣送军队及空军进入河北,日方将采取断然处置,责任由中方承担。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央认定卢沟桥事件,为中日交涉的最后问题,要和日本作最后的解决„„我们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了!”19日蒋介石向外界明确提出解决事变的最低限度条件: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四)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的约束。蒋介石最后明确指出:“总之,政府对于芦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③这是卢沟桥事变发生以来,国民政府领导人首次公开发表的声明,其立场非常明确,就是希望和平解决事变,但为捍卫领土主权不惜抗战和牺牲。

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做演讲和随即公开对卢沟桥事件的声明,的确极大振奋了包括国民党政权中有识之士在内的全国的爱国民意,但还不足以统一体制内的思想主张。随着日方在华北扩大军事冲突,调集重兵强占平津,给中国方面施加更大的压力,中国政府与知识精英中的畏战悲观情绪、寄望外来调停的幻想一度颇为严重,蒋介石也同意 蒋介石日记1937年7月1日

《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一册,第63-64页 ③刘维开,《蒋中正委员长在庐山谈话会讲话的新资料》 ①②仍然与日本外交官进行周旋。虽然蒋介石十分明确地宣示了领土主权不能退让、不求战而准备应战的立场,但还不能表国民党政府已经从整体上作出应战的决策。

然而,华北局势急转直下,日本大举调兵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蒋介石也意识到作出抗战决策的时机已迫近。7月底平津地区被日军占领后,国民党高层一致认识到中日两国间的全面冲突已经迫近,一场大战不可避免,除了走向抗战之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1937年8月7日,国民党召开了国防党政联席会议,军事各部会长官及由外省应召来京的将领们均参加。会议最后蒋介石总结:“战争是最后的决心,我方方针照原定方针进行,进退迟速之间由中央作主,何时战亦由中央决定,各省与中央取一致进行,无异言异心。”①这表明蒋介石的主战态度很明确,且能够引领其他与会者的表态,较顺利地通过了抗战决策。随后国民党当局开始逐步构建战时体制,确立国防最高会议有权统辖军事、外交、财政、经济、交通、实业各方面的事务,并且明确由蒋介石执掌最高、最终的决策权。这一机关的设立,表明在蒋介石的力促之下,国民党的最高决策体制开始向战时体制转变。正当南京国民政府抓紧部署全面抗战之际,日军于8月13日向上海的中国驻军发起了攻击。蒋介石于当天深夜向淞沪警备司令官张治中下达发动总攻击的命令,毅然进入全面抗战。为了承担起领导抗战的重任,谋求战略与战术之密切配合,国民政府于8月20日正式设立大本营,以作为对日作战之最高统帅部。蒋介石以大元帅的身份于当天连续发出多项训令,颁布战争指导、作战指导计划等方案,开始指导全国的抗战。但是随着战局严酷性的展现,早日谋和的主张开始抬头,开始怀疑蒋介石的抗战决策的正确性,并起草了对日外交的方案。而在蒋介石看来,“主和意见派应竭力制止”,“时至今日只有抗战到底之一法”,“除牺牲到底外再无他路,主和之见,书生误国之尤者,此时尚能议和乎”②。可见和与占的抉择在国民党高层依然未解决。经过9、10两月的激战,至11月中旬国民党军队不得不撤出上海;一个月后,首都南京失守,国民党政府在中国正面战场遭到重大挫折。而此时的布鲁塞尔会议的召开和德国出面调 ①②张嘉璈日记1937年8月7日

蒋介石日记1937年9月8日、9日 处中日关系,使得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高层面临着和与战的重大考验。在“战”的问题上,蒋介石认为“抗倭必须到底,不背初衷,则虽败亦成”①;“抵抗到底,决无妥协余地”;“此次抗战,实逼处此无可幸免者也。与其坐以待亡致辱召侮,何如死中求生,保全国格,留待后人之起而复兴。况国际形势非由我自身牺牲决不能唤起同情与干涉耶”。他甚至写到:“如此次再不抗战,则国民之精神消沉,民族等于灭亡”。从这些话里,可以认为蒋介石是有着继续抗战的决心。在“和”的问题上,当时蒋介石认为“国际调解则可,直接交涉则不可”;而且他一度对国际调解较乐观:“解决中倭问题,惟有引起国际注意与各国干涉,今九国公约会议已有召集确期,国联盟约亦有较好之决议,此乃抗战牺牲之效果也。”②可见,当时国民党当局对于会议本身以及相关大国在调解中日战事的前景,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到1937年11月上旬,因战事失利,国民党军队撤出上海,原先在淞沪地区以重兵阻遏日军的部署,不得不做重大调整,正面战场战局已呈长期化,战线将不得不向内地纵深转移。如果中国坚持抗战,迁都问题已迫在眉睫,蒋介石把迁都的理由归纳了两点:“甲、为长期抵抗之计;乙、不受敌军威胁以打破敌人对城下之盟之妄念。”③ 这样,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公布迁移政府于重庆,以示持久抗战之意。就在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的同时,布鲁塞尔会议的结果已经明朗化,由于日本两度拒绝与会,通过九国公约的框架已经无法调解中日军事冲突。蒋介石虽然也关注这次会议,但是所抱的期望也趋于实际,到11月23日,蒋介石对会议也不再关注。但德国要对中日军事冲突进行调处,并向蒋介石告知了日本到底议和条件,蒋介石予以拒绝。但国民党高层人士观点不一,一部分人认为应该接受日本条件。对于为数不少的求和论者,蒋介石并不认同:“老派与文人动摇,主张求和,彼不知此时求和乃为降服而非议和也。”④ 在是否接受德国调停问题上,当时军政高层意见不同,莫衷一是。但是,在国民党和战立场抉择上,蒋介石的态度依然是最具决定性的作用的。他的结论是“宁为战败而亡,毋为降敌求存,蒋介石日记1937年10月25日 蒋介石日记1937年10月26日 ③蒋介石日记1937年11月14日 ④蒋介石日记1937年11月20日 ①②战败则可转败为胜,降敌则虽存必亡,而且永无复兴自拔之时矣”①。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党内部一时悲观情绪弥漫,议和的提议更是接连不断。对此蒋介石感到很大压力,“近日各方人士与重要同志皆以为军事失败非速求和不可,几乎众口一词,此时若果言和,则无异灭亡,不仅外侮难堪,而且内乱益甚。彼辈只见其危害而不知敌人之危害甚于战也。不有主见,何以撑持此难关耶?”②。蒋介石明确地表示了拒和态度。他抓紧推动做出坚持抗战、拒绝德国调停的决策,使得当时国民党高层的议和主张有所收敛。由于国民政府没有接受日方条件,日方最终遇1938年1月16日发表声明:“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中国。”③这是自七七事变以来日本政府公开对国民政府表示的最严厉的声明。只是蒋介石并没有感到更多的压力:“倭政府昨日宣布不与国民政府作交涉对手而未明言否认二字,此乃敌人无法之法,但有一笑而已。” 于是,1月18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驳斥日本对华政策,并且声明:“(一)中国政府虽始终极愿和平解决中日冲突,但不能接受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与行政完整之条件。(二)一切在日军占领区域内之傀儡组织,当然无效。”④这场由德国居间调停的中日之间的“议和”画上了句号。中日两国的较量也趋于长期化。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约半年时间里,蒋介石能以国家存亡、民族根本利益为主,维护了国民政府的独立和尊严,也顺应了日益高涨的抗日救国的民意,抵制了议和妥协的主张,表明和守住了抗战的基本立场,使得日本帝国主义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破灭。

蒋介石在七七事变前后对日态度由求和变为坚持抗战,求和但绝不出卖领土主权,抗战不为议和妥协言论所迷惑,他在正面抵抗日军疯狂进攻,减缓日军侵略步伐,毁灭日军灭亡中国企图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要以客观公正的眼光来看待他。

蒋介石日记1937年12月11日 蒋介石日记1937年12月18日 ③《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第261-262页 ④王世杰日记1938年1月18日,《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一册,第166—167页 ①②

第二篇:“七七事变”读后感

资料: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读后感。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读后感《“七七事变”读后感》。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无奈还击。这便掀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点评:日本鬼子在我们中国做了那么多坏事,杀了那么多人,我恨透日本鬼子了!日本那么小的国家都敢随便找个借口,就来侵略我们中国,都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看来只有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才不会被别的国家欺负,我们才会有尊严。

第三篇:《七七事变》观后感

烽火卢沟桥

——《七七事变》观后感

11电信 韩静文 10112110124

遗忘历史就是背叛!古往今来,中国大大小小的战役数不胜数,中日关系也一直分分合合,战争不断,中日本已相对平静的关系也因近日来的钓鱼岛事件在此到达风口浪尖。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最大的、响彻中外的战争就是历时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国作为日本侵略的太平洋战场,遭受了难以计量的巨大损失。

昨天看了电影七七事变,感慨良深,我进一步了解了抗日战争的事发原因,那是多么的无耻和可笑!当时的大日本帝国就像一个无赖,无理取闹;就像一个强盗,强抢中国;就像一个窃贼,深夜行事„„可恶至极!

影片内容大致如此1937年的北平阴云笼罩。日本侵略者在华北扩张有恃无恐,平津危在旦夕.为了打通卢沟桥这一军事要道,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挑衅。7月7日深夜,日军以寻找一名士兵为借口,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被我守城部队拒绝,日军不断制造事端。引起双方交战。日军遂大举进攻卢沟桥,并进一步扩大战事,直逼北平城,华北十分危急。平津各界爱国人士,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纷纷奋起声援29军。蒋介石也发表讲话“无论何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任”表明了抗日的态度。29军军长宋哲元,虽然上下逢源,但他有反抗日本的民族自尊,决定全面抗战。

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亲临战场,指挥战斗,给日军以重大打击。日军动用飞机、大炮,控制了中国军人的战斗能力,二位将军率军以死相拼,先后战死疆场,以身殉国,表现了一代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英雄气概和不朽的民族精神。29军在日军的强攻下伤亡惨重,宋哲元为了保存实力,决定撤出宛平城。在29军处境最艰难之时、张自忠挺身而出,只身留在北平,与日军周旋。北平的各界人士纷纷奋起抗战。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中华民族焕发出空前的觉醒,此等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我们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之前的中国,在分崩离析的思想中艰难跋涉。无论是社会政治还是社会心理都在从专制向民主,从帝制向共和转型。形式上的内战和思想上的内耗,其实远远没有解决中国人民族性的弱点和心理观的封闭。“七七事变”的发生,用最简单也最残酷的丛林法则告诉中国人,这个世界总有许多残暴和血腥,不反抗就会灭亡。在21世纪,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别珍视和发扬。日本军国主义在和平年代仍然阴魂不散,日本极右势力极力通过各种方式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中国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尊重和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一个以宽容、和善、仁义作为道德标准的民族,开始在一种痛苦中学会以血还血、捍卫生命和民族的尊严。70年过去了,之所以还在纪念“七七事变”,并不是仅仅纪念那个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日子,而是纪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八个年头,所要怀念的英烈也不仅仅是“七七事变”中抗敌的勇士,而是整整八年抗日战争中死难的所有勇士和平民。因此,每一次的“七七事变”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九一八事变”纪念日,都有充分的理由用最隆重的心态去怀念和反思。

现在,“七七事变”纪念日虽然只是一个符号,但这个符号寄托了中国人在近代和现代国际政治上太多的尊严和荣誉,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奋不顾身的守护这分尊严和荣誉!

第四篇:《七七事变》读后感

读了《七七事变》这个历史故事后,我感到无比的愤怒!

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寇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中国防区内进行搜查,遭到了中国守军的严辞拒绝。日军随后便向中国守军进行攻击,炮炸中国防区。

日寇真的是太无耻了!为了集中兵力来攻击卢沟桥,让中国守军放松警惕,竟然假意和中国守军”现地谈判“!这令我十分的恼怒!但当时的中国守军第29不畏惧死亡,誓死保卫卢沟桥和宛平城。这着实令我感动!

今天是12月13日,是第三个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这让我们想起了37年前的那场惨案。在那场战争中,日寇痛杀了三十万名中国同胞。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玩日坑“中,那一具具白骨和一件件诉说着历史伤痛的铁证,使我们振兴中华的勇气油然而生。

想想看之前日寇发动的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在看看现在,我感到无比愤恨。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振兴中华!

第五篇:七七事变读后感作文

七七事变读后感作文

七七又到,1937年7月7日这一天,日本军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这一天,酿造了惨无人道、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之国耻!

七七事变读后感作文

篇一:

很多人都说,过去的就让他如云烟般消散吧,别计较了。但在我的心里却常常萦绕着这样一句话: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是的,在现今社会,许多孩子都不能了解为什么大人们谈论起七七事变就面色难看,提起日本的时候要以“鬼子”、“小日本”来称呼。甚至有不少孩子觉得日本的动画片真好看,日本人肯定没史书上记载的那么凶残……

然而,纵然80年的光阴逝去,但卢沟桥依旧毅力,外国记者在当年拍的照片还在,那些亲历过七七事变和八年抗战的老兵们也并未尽皆离世。我们可以从无声的岁月痕迹中看出满城的鲜血,我们可以从黑白的照片里看到被折磨、肆意玩弄的痛苦和屈辱。谁说这些能够轻易忘记?谁说这些牺牲不重要?!每一个都重要!

当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当局极为轻视我国的抵抗力。陆相杉山元狂妄宣称:“中国事变一个月就解决了。”参谋本部的一个成员更是扬言,只要满载兵员的列车一过山海关,中国就会投降。是啊,谁能想到呢?当时,日本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是中国的44倍;钢铁产量580万吨,是中国的145倍……

然而,卢沟桥上奋起抗击的枪声,却警醒了千百万中国人,四万万同胞纷纷放下手中的锄头、工具、钢笔,前仆后继,共赴国难。再强大的侵略力量也不能阻挡已经觉醒了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广阔战场上,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美梦,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这胜利是鲜血铸就,是痛苦经营,是坚韧巩固。

这胜利是那么动听,这胜利却又是那么令人痛哭失声……

中国古语云:知耻近乎勇。对日本而言,这应该意味着敢于正视历史,深刻反省历史错误,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赢得亚洲各国的信任,成为国际社会中体面的一员。

以史为鉴——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民族的繁荣未来不能只看到史书上光鲜的一面,还必须从那些屈辱与苦痛中寻找继续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找准自己的位置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国人!

七七事变读后感作文篇二: / 7

从卢沟桥打响第一枪时,中国就开始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我们今天,和平的鸽子在蓝天翱翔,那段历史,可曾又有人会记起,今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让我们在此敲响历史的鸣钟。

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而我们中国人只能在旁手握空拳,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在圆明园里拍照留影,放肆。南京大屠杀,多少中国人民死在了日本人的刀下枪下,我们却无能为力去帮助他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狼牙山五壮士壮烈豪迈的声音,这是中华人民内心的呼喊!中国人民用壮志的口号,用顽强的行动让帝国主义者滚出了中国的领土!

但是,我们并不能忘记国耻,因为这样的事实有可能还会发生,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让祖国的未来更加灿烂!

七七事变读后感作文篇三: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呵,你是否还记得1937年7月7日那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血和泪,耻辱和奋斗在那里交织。那不懈战斗着的是一个民族决不屈服的灵魂!

沧海桑田,转眼已过去80年。那些石狮子还是一如从前,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那场战斗中定格。

时间倒退80年。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要求进入桥东宛平县城搜查。中日双方正在交涉时,卑鄙的日军突然向宛平城开枪射击,接着又炮轰卢沟桥。我军用大刀、手榴弹等劣质武器多次击退日军攻势。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鳞阁和师长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但是毕竟我们的军事装备那样落后,7月30日中国驻军强忍悲愤撤离。

时间回到2017年7月7日,七·七事变80周年纪念日。我是一个90后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安静而舒适的环境中。从未遭遇过炮弹的袭击,从未嗅过硝烟的味道。但在今天,我见到了很多很多。

我看见那些年过80岁的老战士来到卢沟桥,他们看着那些死去战友的照片黯然泪下。80岁,他们依旧是战士。九个老人整齐的站成一排,喊着口号踏着步子,眼前好象浮现起昨日的硝烟。奋斗、不甘受辱、豪迈、坚强,这些情愫几乎要撑破我的心脏,轰的一下爆裂。

我看见那些飘满红色旗帜的纪念馆。往事已成历史,但有些东西绝对不能忘!那些精神那些耻辱都通通承载在一张张黑白照片一篇篇报道上。照片上战士们的眼睛里有火在燃烧。不屈不挠,要烧尽一切耻辱一切不甘!

我还看见,一些大学生在纪念馆里说说笑笑,丝毫没有感受到难过和耻辱。/ 7

我还看见记者在采访很多年轻人。记者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七·七事变么?”他们擒着一丝微笑回答到:“应该是跟抗日战争有关吧,具体的我不太清楚。”我不知道他们的微笑究竟是礼貌还是羞愧的表现。但是,这是最严肃的事情,它是我们每个国人都不能忘的事实。

更可笑的是,居然有人说七七事变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

七七这一天,我看到了很多。

七七事变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耻辱。我知道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忘记的,但我还看到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忘了。

国耻不能忘。

非洲人没有忘记罪恶的黑奴买卖,日本人没有忘记美国丢向长崎和广岛的原子弹。但是我们中国人是不是偏偏要忘记我们原本不能忘记的七七事变呢?

七七事变读后感作文篇四:

1937年7月7日,日本人借口在中国芦沟桥上丢失了一名士兵,向中国挑衅。之后,抗日战争爆发了……

奋力抵抗的是中国国民党第29军。其中,有一个赵姓师长。他惨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狮子旁牺牲的。之前这位师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如果爸爸没有把鬼子赶跑就已经倒下了,你也要参加抗日志愿军,和我一样杀鬼子!”这使我很感动,因为他不愿倒在鬼子面前,而又希望下一代能抗日胜利!在这抗日战争里,死伤无数,早已血流成河,漫山遍野都是尸体,但为了不让中国亡国,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与鬼子同归于尽。

现在日本为了掩盖真相,在他们的教肓书上写了许多歪曲的事实。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日本的孩子,一进门就吼着要杀光中国人,他妈妈问他为什么,他回答:“中国人杀了很多日本人!”今年日本又想担当理事国,我们反对,他们又说是我们的错,难道日本人也不去反省一下他们自己的过错?!

日本侵华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无法平复的伤口。电影《七七事变》,使我了解了这段无法让华人忘记的历史,体会

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日本为了吞并中国,发动“七七事变”,我国的29军与日军在卢沟桥展开激烈的战斗,29军的战士们怀着愤怒的心情,英勇杀敌。

我的心中兖满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怒,但我更感谢英勇的中国军队,是他们不畏强敌,英勇抵抗,为民族解放献出年轻的生命。

这一段不能忘怀的历史,让我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会加倍努力,学好本领,做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7 / 7 / 7 / 7 / 7

下载七七事变读书报告(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七事变读书报告(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七事变主题演讲稿

    七七事变主题演讲稿 七七事变演讲稿:复兴之路—从七七事变谈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王镇。非常高兴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

    纪念七七事变演讲稿大全

    纪念七七事变演讲稿 【篇一】 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为了纪念这特别的日子,并绚怀为我们国家浴血抗日的英雄们,写下这激越的文章,从而激励自己并时刻提醒:勿忘国耻! 78年前,1937......

    七七事变活动总结

    七七事变活动总结 七七事变活动总结1近日,为了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增强员工爱国主义情怀,弘扬革命先烈保家卫国的奋斗精神,淳化分公司特精心组织放映团队,于该公司大院内放映电影......

    七七事变观后感三篇

    七七事变观后感三篇 导语: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七七事变观后......

    七七事变观后感600字

    七七事变观后感600字 今天中午,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一场电影《七七事变》。这是一部关于抗日的影片,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今天的繁荣昌盛,而忘记那昔日的国耻。这是......

    七七事变读后有感

    七七事变读后有感 【篇一】 我读了《七七事变》这篇文章,不禁思绪万千。 这篇文章反映了七七事变的全过程,揭示了当时日军无耻的行为和表现了八路军与新四军不怕为国牺牲的精......

    观《七七事变》有感

    观《七七事变》有感《七七事变》这部电影,深深震动了我。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畔制造事端,开枪挑衅中国军队,中国29军将士们忍无可忍,奋勇抵抗,在卢沟桥上与日寇展......

    不忘七七事变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7月7日,一个国人不当忘记的日子。就在77年前的这一天,已然霸占东北数年之久的日本军队,在乾隆皇帝曾经手书“卢沟晓月”的浪漫之地,炮轰宛平城,悍然挑起了全面侵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