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1月12日在大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肖盛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政府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大连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总书记视察大连提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的目标,为大连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批准设立金普新区,为大连实现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提供了广阔舞台;国家确立大连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域城市化全面推进。“十二五”时期也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历一系列大事、难事,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成就,谱写了振兴发展的新篇章,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5158亿元增加到7700亿元,年均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2.8万亿元,年均增长5.6%。公共财政收入累计达到3611亿元,年均增长2.9%。
五年来,坚持把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2.7%提高到50.8%。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1%上升到9%,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720亿元,年均增长16.6%。
五年来,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不竭动力,经济发展活力有效释放。行政审批、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等多项改革顺利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营业收入、纳税总额分别增长38%和66%。五年累计利用外资536亿美元,完成出口总额1560.5亿美元,分别为“十一五”的2倍和1.5倍。境外协议投资年均增长50%。
五年来,坚持把全域城市化作为重大战略,城乡统筹发展协调推进。“四大组团”拓展了全域发展新空间,19个重点产业园区构建起多点支撑新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831亿元,全域路网、电网、水网逐步完善。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五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五年来,坚持把“三个中心”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港口货物、集装箱、空港旅客吞吐量五年分别增长31%、78.3%、28.5%。新增金融机构235家,新增社会融资超万亿元。
五年来,坚持把生态安全作为发展底线,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年均降低4.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95%,林木绿化率达到50%,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宗旨,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累计305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4%和11.3%,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107万人,城乡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明城市建设成果不断巩固。
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定力,沉着应对,认真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要求,坚持四化统筹、协调推进,全面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9.9亿元,下降25.7%。固定资产投资4600亿元,下降32.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0亿元,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达到35750元和14650元,分别增长6.5%和8%。城镇登记失业率2.93%。全市呈现经济平稳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2015年难事多,大事、喜事也多。全市人民高度关注、对大连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批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在多年不懈努力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奋力攻坚,取得了重大成果:一是中国(大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二是中日韩(大连)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获得国务院批准;三是普兰店撤市建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四是大连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740亿元的长兴岛恒力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五是我国利用外资单体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美国英特尔投资55亿美元的存储器项目落户我市;六是金州湾国际机场规划建设方案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初审;七是我市辖区渤海临岸国家级斑海豹保护区规划顺利通过国务院专家组的评审;八是开采近百年的后盐石灰石矿和营城子石灰石矿,经过与鞍钢集团多次协商,终于达成闭矿协议;九是投资270亿元的丹大快铁正式通车;十是总投资422亿元的地铁1号和2号线、星海湾大桥、莲花山隧道开通运营。这十件大事对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牵动未来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多管齐下扩大有效投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完成公共基础设施投入119.4亿元。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采取PPP模式推进14个示范项目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202轨道延伸线、快轨3号线建设。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开复工,促进优势产业投资不断增加。
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增长。出台鼓励消费政策,激发旅游、信息、住房等十大领域消费需求,电商交易额实现3500亿元,大商集团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大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9%。加快房地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建设停车场81个、停车泊位2万个,大力推进老旧城区、棚户区改造,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逐步回升。接待国内外游客6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15亿元、增长12.5%。
多向发力稳定外贸出口。完善外贸鼓励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更新、产品翻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出口竞争力。强化船舶、服装、水产品等20个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建设,跨境电商交易实现38.4亿元。大力拓展外贸业务,出口市场扩展到196个国家和地区,对南亚、中东出口分别增长81.2%和37.5%。全市实现出口257.8亿美元,占全省的51%。
多方施策保障企业运行。出台25条优惠政策,对企业开拓市场、金融服务、技术改造等给予支持。加强企业运行监测,季分析、月调度,开展“走企业、解难题”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重大问题75项。设立50亿元育龙基金,破解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难题。支持企业债券融资2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倍。新增企业、注册资本分别增长9.6%和51.9%。为2.13万户小微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1.19亿元。
(二)加大力度调结构,不断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提升竞争力。制定《中国制造2025》大连行动计划,船舶重工、大连中车、机床集团、华锐重工、光洋科技、瓦轴等一批装备制造业加快向系统集成和制造服务化转型。东风日产、奇瑞、黄海、华晨等生产整车19万辆,实现产值660亿元,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船舶制造加速向高端产品转型,海洋工程产值达到150亿元,同比增长4.9%。
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能力增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一批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融科储能、比克电池、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达产。中兴、华为等区域性研发中心、创新中心落户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业务收入达13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主营业务收入达1630亿元。
现代服务业持续壮大。促进服务业与一二产业协调联动、跨界融合。金融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增长14%。采取筑巢引凤、腾笼换鸟等方式,推动PE大厦、信用产业园、忠旺新金融中心、融资租赁产业园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税收超亿元总部大厦达16座。发展冷链物流等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3个,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恒隆广场、柏威年、凯丹等商业综合体开门纳客。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我市成为国家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战胜多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长4%。落实国家政策,规范土地流转,创建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12个,新发展设施农业4万亩。7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旅顺口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院落户我市。
(三)突出重点抓改革,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创新金普新区行政体制,实现“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全市取消、下放政府部门审批事项475项,率先公布市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职权项目精简2653项。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34个政府部门699项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项目“三集中一分开”,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印章审批、一个流程办结。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中国《公共服务蓝皮书》对全国各城市的公共服务评价中,我市民众满意度提升到第七位。
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实施。启动市直党政机关所属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首批32户企业完成脱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国有企业净资产增长8.5%。完成大连金融资产交易所股权多元化改革。大连橡塑机与恒力集团实施资产重组。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11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价,全市181个基层医疗机构100%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累计达93所,城乡医疗卫生格局进一步优化。
(四)精准发力促开放,不断增强竞争优势。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建立。出台新一轮对外开放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金普新区在贸易、投资、口岸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口岸部门“三互”大通关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复制上海自贸区11项海关监管制度,实施5项检验检疫便利措施。保税区、高新区、长兴岛、花园口等对外开放先导区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集聚产业功能明显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把招商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先后组织18个团组赴16个国家(地区)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开展登门招商、产业链招商、外商内招,引进内资1805亿元、亿元以上项目86个。新批外资项目203个、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7亿美元,占全省的53%。引进固特异中国研发中心、IBM中国创新中心、美国CDK软件研发中心、日本TDK财务共享中心。实践表明,大连仍然是吸引外资具有竞争力的城市。
“走出去”实现新突破。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成效明显。大机床美国研发中心、瓦轴美国检测中心和欧洲研发中心挂牌运营,远东工具项目落户瑞士。万达集团、三寰集团等企业跨国发展势头强劲。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08个,中方协议投资33.6亿元、增长17.5%。
国际性会展成果丰硕。夏季达沃斯论坛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坚持以会交友、以会招商,促成合作项目13个、投资额达81.4亿美元。“软交会”溢出效应明显,30家世界500强企业参展,签约信息产业项目15个。“服博会”参展国际品牌454个,创新“互联网+展会”模式,使“服博会”成为网上“永不落幕的服装节”。国际车展吸引12个国家1300辆新款汽车参展,啤酒节接待中外游客150万人次。
(五)创新驱动添动能,加速形成发展新引擎。
创新体系加快完善。落实国家促进创新创业政策,出台配套措施27项。打造60个研发与产业化贯通的创新平台,辽宁精细化工共性技术创新平台落户我市。推进区域性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建设,与中科院39家院所和34所“985”大学建立成果转化机制,高新区成为全国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区。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发挥科技创新主导作用,构建企业为主体、产业为纽带、金融为支撑的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9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23家,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42家。中小企业开发“专精特新”产品76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5件,技术交易额增长16%。在刚刚闭幕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我市10个项目获得奖励。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成立市创业促进委员会,指导、协调和推进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探索“泛在式”科技创业模式,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39家、众创空间29家。高新区创造的“互联网+众创”模式,受到李克强总理的称赞。金普新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投入使用,北大创业训练营落户大连,全年实现创业就业3.5万人。
(六)注重内涵强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三个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大连港加速向第五代港口转型升级,太平湾港区规划通过省部评审。打造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港口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实现高效联动,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6%。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位列国内城市第4位。新增各类金融机构47家,新增上市挂牌企业39家。大连银行成功引进战略投资150亿元,资产质量明显提升。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规模再创新高,成交量、成交额分别占全国商品期货市场的34%和30.6%。
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大。全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渤海大道、金普城际铁路、河口交通枢纽等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高起点实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皮杨等11个中心镇实施“强镇扩权”。建立农业转移人口成本分担机制,市政府投资17.8亿元,支持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居住证制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75%。
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制定并实施智慧城市规划,整合资源,理顺机制,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宽带大连”实现城区光纤化,4G信号实现城区全覆盖,用户达287万个。智慧社区、智慧街道、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卫生等便民工程加快推进。
城市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培育形成一批文化品牌。旅顺太阳沟文化产业园区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公益演出400场,建设农村“文化大院”500个。我市第四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城市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市区联动,综合执法、公安、城建、民政、工商、卫生等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整治占道经营、违章建设、无证营运、街巷烧纸等影响市容环境的突出问题,广大市民坚决拥护、主动参与,共同打赢了一场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全市共取缔无证营运机动车8.2万辆,拆除违章建筑27万平方米,清除沿街堆放杂物6000多车,香炉礁马路市场等多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顽疾被清除。全年植树6100万株,造林补植28.2万亩。我市获得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称号。
(七)千方百计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全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667.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3.3%,高质量完成15项重点民生工程,实现了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1.24万套、“暖房子”工程300.7万平方米;实施城市建设“五个一”工程127项、住房维修“一二三”工程628项。新建通屯油路800公里,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8项,解决了1.5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社保能力得到增强。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每月2258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月195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达到480元,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达到610元和380元。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大政府促进就业力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22.8万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原则,不断提升社会事业服务能力和共享水平。新开办普惠性幼儿园21所,长兴岛、花园口和长海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对16所院校的36个专业进行整合。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播能力不断增强,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市规划展示中心等一批重大工程竣工,大连市烈士陵园落成。名医、名科、名院建设稳步推进,中医药事业长足发展,医疗软实力日益增强。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完成城市健身场地51处,市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废弃多年的火车头体育场改造工程开工。40所学校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重组后的大连一方足球俱乐部赛绩明显提升。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圆满成功。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针对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制定安全生产攻坚战方案,以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制度、推行安全标准为重点循序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以超常力度、超常举措扭转了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年初分层次召开所有法人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动员大会,组织7.8万个单位法定代表人约谈对话,增强全社会成员的安全意识。开展隐患排查百日专项治理和“百名记者百日行”活动,全市工矿商贸企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1%和49%,较大以上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5%和73%,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开展食品药品监管“五个一”集中行动,实施16项监管工程,食品药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达95%以上,信访总量下降14.3%。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工作经验在“大连会议”上向全国推广。
(八)真抓实干转政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推进。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在法治轨道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了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建立起行政机关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激励评价机制。
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坚持重大事项决策前向人大报告、与政协民主协商,认真落实人大执法检查、视察、专题询问和政协协商意见。积极回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切,609件人大代表建议、707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政府各部门和广大公务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严和实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勇于负责、勤奋敬业,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工作人员把干事、成事作为一种追求,政府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在履行职责、服务群众中,广大干部不辞辛劳、努力工作,有6位同志因公殉职,涌现出孙德忠等一批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
廉洁从政措施全面落实。认真践行政府系统廉洁从政“五项承诺”,加大对不作为、不担当、乱作为和失职、渎职等问题的追究和问责力度,立案调查145件,党纪政纪处理150人。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保持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强化行政监察和经济责任审计,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全年“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5%。
民族宗教、残疾人、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档案、气象、防震减灾、仲裁、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边海防等部门恪尽职守、扎实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凝结了社会各界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全市人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中省直各部门和兄弟省市驻连机构,向驻连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大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体制机制依然不活,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待加强;二是部分经济指标下降幅度较大,有效投资不足,出口持续下滑;三是工业产能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四是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去产能任务繁重;五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新的增长动能还没有形成支撑力量;六是财政收入下降与民生刚性支出增长矛盾突出;七是城市内涵品质亟待提升,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较重;八是有的干部缺乏工作激情和改革创新锐气,在困难面前不敢作为、不愿担当,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抓住机遇、保持定力,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稳中求进,四化统筹、协调推进,加快“四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目标而努力奋斗!
“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迈入万亿城市行列。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核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对要素的吸纳能力和经济辐射能力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万元GDP综合能耗继续降低,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自然生态得到修复,林木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大气质量明显改善。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五个坚持”:
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和调节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使全市人民更广泛参与发展过程、更公平分享发展成果。
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发展的主导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着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动力转换,加快构建创新的体制机制,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培植创新创业文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发挥对外开放优势,融入全球开放合作,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智和引技并举,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市场驱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坚持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山青、水绿、天蓝的美丽大连。
坚持把依法治市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把政府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着力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强化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创新社会治理,以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各位代表,大连“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已提请大会审议,历史使命光荣,奋斗目标宏伟,我们必须只争朝夕、奋发有为。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和缓慢复苏之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形势不容乐观。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重大发展机遇正在转换: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综合分析判断:我市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新的增长点正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社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的增长动力正加快形成并不断积蓄能量。我市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要素资源,改革开放将不断释放巨大红利。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三、2016年主要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对于高质量完成“十三五”任务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牢牢把握经济发展大逻辑,认真落实“十三五”规划的总要求,围绕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外贸出口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CPI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经济平稳增长。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努力保障实体经济健康运行。全力为企业服务,改善企业市场预期,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企业发展政策,在减少干扰、保障要素供应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深入实施“育龙计划”,着力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准入难、创新难等突出问题,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让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生力军。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突出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注重强功能、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实施一批新的重点项目建设,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630个,总投资1.5万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渤海大道一 期全线贯通,完成地铁1号和2号线二期、金普城际铁路主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旅顺中部通道、疏港路拓宽改造工程,推进金州湾国际机场、长海机场建设,开工建设地铁4号、5号、7号线和大连湾跨海交通、大连湾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完成金普城际铁路延至瓦房店的前期工作。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培育房屋租赁市场,加快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大力调整房地产结构,引导房地产业向健康地产、养老地产转型。加快停车场规划和建设,新增停车泊位30万个。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开复工,推动英特尔存储器、中石油炼化、固特异三期等27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运用股权、基金、债券等手段拓展融资渠道,采取PPP等方式推进项目建设,有效释放社会投资潜力。
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把握消费由传统型向个性化、时尚化发展的新趋势,实施服务、信息、绿色、时尚、品质、农村6大领域消费工程,促进旅游消费、健康消费、住房和汽车等大宗消费。扩大信息消费,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智能家居等服务产业。推行使用权短期租赁等分享经济模式,进一步增加中高端消费。办好软交会、服博会、啤酒节等活动,促进节庆会展消费。
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坚持增加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推动对外贸易优进优出。促进外贸结构调整,鼓励绿色低碳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出口。抓好出口基地建设,开展“大连产品”走出去行动,精心培育出口品牌。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发挥外贸专项资金作用,引导出口企业更新产品、抵御风险。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采购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
(二)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做好“加减乘除”大文章,注重培育壮大“六大新的增长点”,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道路。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连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创新中心建设、质量品牌提升、高端装备创新以及工业强基、智能创造、绿色制造六大工程建设。做大以东风日产、奇瑞、比亚迪和华晨等整车生产企业为牵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大力发展绿色石油化工,加快恒力石化炼化一体化、催化产业之都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服装、家具、食品等产业技术、品牌、价值升级。加快军民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储能装备产业,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能源、新材料、3D打印、生物医药、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创建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抓好国家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和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实施电子商务应用推进工程。
推动服务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强化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提升核心港区服务能力,培育东北亚国际航运交易市场,完善物流中心集疏运体系。提升保税港区功能,扩大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等业务,做大做强物流产业集群。全面实施《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促进条例》,推进金融服务八项重点工程,全年新增金融机构20家、上市挂牌企业30家,支持大商所加快建设多元开放的综合衍生品交易中心,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商品集散、冷链物流、国际采购和展示交易中心。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支持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等平台发展。加快东港、梭鱼湾、机场商务区建设。深度开发海岛、温泉、休闲等旅游精品,打造东北亚旅游胜地。
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特色农业向优势区域集聚,新增设施农业5万亩,创建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15个,加快建设海洋牧场。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特色和品牌农业,创新金融支农惠农服务机制,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300万亩。
(三)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提升。
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设立装备制造业创新引导基金,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支持,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支持金普新区、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
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支持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整合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
全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创业促进委员会及常设工作机构的作用,指导和推动群众性创业活动深入开展。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挥“双创”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加快建设综合性创新创业产业园。以创新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创新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金融支持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创业培训“千人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发挥“海创周”引才纳智平台作用,在全社会营造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的浓厚氛围。
(四)着力深化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必须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推进改革。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聚焦解决束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企业投资经营、便民服务的突出问题,把“放、管、服”引向深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防止权力寻租,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巩固扩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进一步增强改革的协同性,防止“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全面推开“两随机、一公开”,有效解决检查任性、执法不公和执法不严等问题,创新监管方式,推进综合执法和大数据监管,运用市场、信用、法治等手段协同监管。进一步强化行政服务的便利性,推出告知承诺制等服务新举措,加快政府审批标准化建设,切实解决“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
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认真贯彻新《预算法》,实行规范透明预算制度,除涉密信息外都要公开预决算。全面实施“营改增”,及时调整财政收入结构安排。创新财政支出方式,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带动效应,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增强政府再投资和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健全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落实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管资产为主转向管资本为主。优化国有企业结构布局,加快从非主业领域、缺乏竞争优势的领域及一般产业的低端环节退出,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促进国有资本更多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和一般产业的中高端集中,培育市场竞争新优势。赋予国有企业改革自主权,鼓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产业兼并重组,完成党政机关所属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脱钩改制任务。
(五)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
完善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金普新区开发开放,在金融服务、土地管理、开放型经济、商事制度、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面向全球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全力申办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复制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支持口岸部门“大通关”改革,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速金融业开放,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开展外汇管理创新试点。积极推进中国(大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规划建设。加快中日韩(大连)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各开放先导区创新体制机制和开发模式,形成新的资本、人才、技术集聚效应。
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发挥政府政策支持、项目发布、信息咨询和风险预警平台作用,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企业承揽境外工程项目。鼓励建设“海外仓”和展示中心。引导企业通过资本扩张、海外并购等方式,增强要素融合、市场共享、技术提升和产品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强化全员参与,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招商工作。坚持内外资并重,引资与引智、引技结合,提高引资规模和质量,加快引进和储备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充分利用存量资本吸引国内外增量资本,鼓励企业境外上市、融资租赁,吸引跨国公司在连设立区域性总部和研发中心。实现直接利用外资超过30亿美元、引进内资超过2000亿元。
(六)着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扎实开展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收入结构,努力提高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比重。坚持保基本、补短板、提标准,高质量实施18项重点民生工程。加大财政民生支出力度,确保用于民生支出继续增加。
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和退役军人就业,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进一步完善社保制度,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坚持精准扶贫,大力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8071套,新增公租房租赁补贴5000户。推进城市建设“五个一”和住房维修“一二三”工程,完成“暖房子”工程300万平方米。
让市民享有更优质的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普兰店、瓦房店、庄河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民办教育质量提升。加快职教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继续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扶持民办幼儿园“降价提质”普惠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帮助农村青年教师解决生活困难。加大对在连高校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
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以建设“健康大连”为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实施“三医联动”“三名工程”,优化医疗机构布局,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持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增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积极落实国家人口政策。
继续做好民族宗教、残疾人、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档案、气象、防震减灾、仲裁、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和边海防等各项工作。
(七)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坚持品质立市、建管并重,优化城市布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提高城市发展宜居性。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加强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规划和管控。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落实城市管理主体责任,实现城管执法重心下移,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到底,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坚持“软引导”和“硬约束”并重,采取有力措施治理城区乱停车、乱占道等行为,妥善解决交通拥堵、“马路拉链”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完善城区地下管网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面优化城乡环境。
深入推进全域城市化。实施“多规合一”、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全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支持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以“业”兴“城”,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人、地、钱”三挂钩机制,推动卫星城和中心镇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新农村“六化”工程,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为载体,突出“为民惠民”宗旨,在口岸、交通、教育、文化、医疗、旅游、公共管理等领域推出一批“互联网+城市”示范工程。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宽带大连”“无线城市”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城市运转高效、公共服务便捷,打造东北亚重要信息港。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城市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推进历史博物馆、普湾图书馆、科技馆等项目建设,年内要竣工投入使用。加强太阳沟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培养壮大作家、艺术家队伍,鼓励创作更多艺术精品。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组织公益演出400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等有机结合,促进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等业态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体育产业加快发展,振兴足球事业。
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总量控制,推进污染减排。实施煤改电、淘汰黄标车、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等十项举措,加强雾霾治理。从今年起,新增公共用车全部实现电动化。强化海洋环境监测,实施海域、海岛、海岸生态整治修复工程。搞好废弃矿区环境治理,高标准建设一批山体公园,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八)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巩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果,大力构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完善市民综合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组织孵化和“平安大连”建设四个工作体系,实现上下贯通、全面覆盖和有效运行。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社区、社工、社会组织联动工作机制,增强基层社会自治能力。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和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常态化、规范化隐患排查机制,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格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健全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危机预防和应急管理,提高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坚持法定途径优先原则,统筹发挥诉讼、仲裁、行政和人民调解作用,健全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强化信访工作责任落实,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提升公共安全领域科技水平,增强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
(九)着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不断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
坚持全面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完善政府依法决策机制,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公众和舆论监督,自觉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一事当前,都要听一听人民的心声诉求,算一算群众的利益得失,问一问百姓的意见建议,真心实意地为基层办事、为群众服务。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大兴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勤勉敬业、敢做善成之风,认真解决少数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不担当等突出问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和“马上就办”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要保持一股“闯劲”、一股“钻劲”、一股“拼劲”,唯“闯”才有新路,唯“钻”才有新招,唯“拼”才有新得。要一项任务一项任务完成,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落地,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增强执行力、提高战斗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
强化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强化对政府部门履职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行政问责追究机制。严肃查处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树立风清气正、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拼搏铸就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心系百姓勇于担当、勤勉尽责奋发有为,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砥砺奋进,为实现全市人民的美好梦想而不懈奋斗!
第二篇:2012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词:大连北站 内陆干港 海洋牧场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保税物流 林权流转 绿色大连 聘用合同管理
一、2011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大连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既收获了经济总量迈上“三个六”新台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喜人成果,也经受了重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巨大的勇气,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圆满完成了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00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1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4563亿元(按老口径统计为650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9亿元,增长17%;实际使用外资110亿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50元,分别增长14%、15%;城镇登记失业率2.89%。
(一)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增长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多措并举力促投资稳定增长,全年规划实施千万元以上大项目1328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08个,投资拉动作用强劲。汽车、家电、文化等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大商集团成为全国百货业首个销售额突破千亿的企业,成功举办国际服装节和国际啤酒节,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8.2%,消费拉动效应凸显。努力克服减量因素增多的影响,实现外贸出口303.5亿美元、增长16%,出口拉动增长的形势好于预期。
坚持转型升级和集约发展取向,加快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华晨专用车基地、格劳博机床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重核岛主设备、LNG、一汽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旅顺北车基地一期工程、东北特钢大连基地、中远造船、固特异轮胎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瓦房店轴承园区进入全国产业集群50强。省重点推进的22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增长32%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3%。德豪光电、航天软件研发基地、云计算智慧展示中心、5兆瓦级风电机组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取得进展。服务业聚集区和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成为城区经济的重要支撑。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内生增长能力。生态科技创新城启城,我市成为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创新型软件产业基地、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全市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增长48%和34%,甲醇制烯烃项目获中国专利金奖。物联网应用示范等25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国内领先。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9.7%。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二)全域城市化成效显现
全面落实全域城市化规划,按照四大组团总体框架,不断优化全域空间布局和功能区格局。主城区服务经济迈向高端化、集约化,钻石海湾、旅顺绿色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建设步伐加快。普湾新区起步区、金州新区“十大功能园区”、保税区汽车物流城加速建设,为“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创造了良好开局。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瓦房店沿海经济区、花园口新材料基地、庄河临港经济区快速发展。
大力强化全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192项重大基础项目建设。胜利路东段、西部通道北段立交桥、皮炮高速公路通车。大连湾疏港高速、庄盖高速主体工程、振连路开发区段完工。城市地铁、大连北站、旅顺南路快轨、国际会议中心、红沿河核电二期等一批续建工程加快推进。南部跨海通道、渤海大道、三道沟净水厂改造等一批项目启动。以普湾新区为核心、连接主城区和黄渤海区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全市一体化、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形成。
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县域经济实力晋位争先。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引进外资占全市的82%,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都市型现代农业十大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标准日光温室设施农业小区1401个,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新农村“三新”工程扎实推进,在256个村实施“六化”工程,31个村实施了整村扶贫项目开发。北三市在全国百强县中的排位大幅前移,其中瓦房店市跃居第13位。县域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更加强劲。
(三)“三个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加快大窑湾、太平湾、栗子房等12大港区建设,“三核两翼”现代港口集群格局已经形成。长兴岛港获准对外开放。机场三期投入使用,新机场选址及填海工程启动,大连航空公司成立,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200万人次。
以内陆干港、铁海联运体系为支撑的物流中心建设提速,香炉礁物流运输中心主体竣工,空港国际物流园开工建设,金融、信息、物流相融合的大连e港开通。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40万标箱,为实现三年超千万迈出坚实一步。
新开业内外资金融机构15家,新增信贷余额和多渠道融资2250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居东北之首。全球首个焦炭期货在大商所上市交易,星海湾金融城形成500亿元资金汇集能力。我市金融中心竞争力升至全国第8位。
(四)民生质量进一步提升
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市政府为民办15件实事圆满完成,一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实现城镇就业18.9万人,在全国“创业型城市”绩效评估中名列第一。高新区成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征地和拆迁补偿、农转居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再度提高。社会救助体系、老龄和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投入2.6亿元建成城乡社会养老中心85所,我市成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健康家庭促进计划”惠及38.2万人。实施新农保制度,实现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医保一卡通。
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5万套,廉租住房实现应保尽保,整治弃管楼院29.6万平方米,住房公积金惠及面不断扩大。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大工程,完成37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对613所普惠性公办幼儿园运行给予补贴,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大幅提高,区域间教育对口帮扶成效显著,我市成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加快新卫生中心等一批重点卫生设施建设。我市及瓦房店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复审。
新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奠基,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完成整合重组,歌舞团、话剧团、杂技团改制基本完成。艺术创作与演出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市体育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市民健身中心完工,我市在全国第七届城运会上摘得奖牌36枚,阿尔滨足球队冲超成功,实德女足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成第8届城市社区居委会直选换届,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自治能力得到加强。整合人口、就业、社保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大力培育新社会组织,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衔接互动。坚持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建立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法律援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群众来信来访呈逐步减少态势。我市成为“五五”普法先进城市。
抓好公安“三项建设”,“清网行动”荣立集体一等功。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长兴岛和23个乡镇、街道成为“全国安全社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和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活动。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创新区域联动、军地联动等应急机制,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六)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得到加强
针对我市处于大项目建设高峰期的实际,大力开展“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年” 和市容环境治理活动。加快主城区路网建设,通过建管结合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加大道路交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营运活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行行政执法市区街垂直管理,实施环卫事业社会化改革,启动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程。
全社会投入100亿元,造林119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1%,我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坚持低碳、绿色发展,强化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901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行,更新公交客车512辆。实施十大节能降耗工程,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以上,主要污染物减排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连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我市被国家列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低碳城市第一名。
(七)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甘井子区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省重点发展和支持区域“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初步建立。完成大显集团、棒棰岛食品集团改制和机场集团改建。国有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明显增强,完成大橡塑股份定向增发,实现重工·起重集团整体上市,市属国有企业资本证券化率达44%。市农村商业银行批筹,首家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及其管理公司、财务公司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日益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加快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启动对外开放“大项目年”活动,实施“双百强招商工程”,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产业100强投资,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65家、超千万美元项目24个,实际使用外资连续三年居副省级城市之首。全国首家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海关保税中心成立。抢抓国内产业转移和南资北上的契机,加大对内招商力度,引进内资1550亿元。第5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大连正在成为沿海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的高地和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
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不断提升。面对银根紧缩和外部市场需求减弱等困难,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和市场渠道不畅等问题,组织147家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283.3亿元,设立54家小额贷款公司为企业投放贷款84.5亿元。通过企业对接、经贸洽谈等形式帮助民营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预计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00亿元、增长23%。民营企业在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强化
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在“大讨论”活动中凝聚智慧、形成共识,将广大干部群众的真知灼见转化为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体制机制实现统一联动,网上审批系统对接运行。行政权力运行、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取得突破。公共企事业单位45大类办事公开实现“一网式”发布。切实纠正不正之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职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3件、政协提案628件,满意率99.9%。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人防、防震减灾、档案、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1年令人难忘。在各种挑战面前,我们充分依靠全市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懈怠,满怀信心,奋力拼搏,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始终坚持抢抓机遇不放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城市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始终坚持惠民利民不停步,倾心尽力,扎实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利益得到新发展;始终坚持直面困难不气馁,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形成凝心聚力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切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委的科学决策,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凝聚着全市670万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中省直各部门和兄弟省市驻连机构,向驻连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大连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安全生产需要加强、社会稳定工作压力增大;城市环境、社会管理亟须改善;交通、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亟待解决;政府服务和发展软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等。
二、2012年政府工作目标与任务
今年是本届政府届满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很突出,我市发展受资源、能源、土地和环境等约束加剧。同时,国际环境“危”中有“机”,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大连仍处在加快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全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市体制机制创新的活力进一步迸发,综合竞争优势正在提升,经济发展空间逐步扩大。
当前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被发展中的问题所困扰,不为前进中的曲折所动摇,处理好发展与环境、发展与民生、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坚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不动摇,按照依托增量扩大总量、依靠创新优化存量的要求,充分利用临海、临港优势,大力发展和提升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等临港产业,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强化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坚持全域城市化不动摇,高水平推进各城市组团发展,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政策优势,加快沿海经济带各重点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形成港口、经济区与城市联动发展新格局;坚持持续改善民生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多办实事、好事,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快”,深入实施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品质立市战略,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一)深化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以投资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生产性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公益性投资的社会效益,扩大民间投资的范围和领域。全市安排千万元以上项目1841个,投资总额1.62万亿元,计划投资3700亿元。落实推进重点项目责任制、月报制和“绿色通道”制度,加强调度、协调和监督,确保在建和续建项目按计划推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大力发展即期消费、开发新兴消费、挖掘潜在消费。以大型骨干市场和现代商品市场建设为重点,带动社区便民市场和农村中心镇现代商业建设,加快构筑覆盖城乡的便民服务网络。研究制定促进政策,积极引导健康、文化、教育、旅游、养老、环保等消费。加大旧城区、棚户区改造力度,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和市场开拓力度,实行“一企一策”支持大型出口企业发展,推进出口基地建设。优化外贸结构,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石化产业布局和我市“十二五”规划,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在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全力推进西中岛绿色石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加快实施大石化(搬迁)、恒力石化、实德百万吨乙烯、延长大型石化等重大项目,推进福佳大化等大孤山半岛石化项目科学有序搬迁,促进石化产业集聚发展。深入实施工业“五项工程”,加快大连湾、旅顺、长兴岛三大造船及海洋工程、金州新区国家数控机床、瓦房店轴承研发制造和旅顺北车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工业产业集群跨越发展。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高新区世界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基地、花园口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集成电路、云计算和网络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LED照明等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全面开展“无线城市”建设。编制完善大连市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旅顺绿色经济区、庄河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科学规划海洋资源开发,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加快建设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和现代海洋牧场,壮大海洋经济。
依托城区综合优势,大力发展金融商贸、软件信息、科技服务、会议展览等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网络经济。钻石海湾、新机场沿岸商务区、西城国际商务区、小窑湾国际商务区、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恒隆广场等重点项目,要在年内实现更大更快的发展。推进市区“北方不夜港”工程,加快全域温泉旅游发展,办好城市节庆活动,努力把大连建设成为门户型旅游目的地城市。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启动大连市创造力产业发展示范工程,推动经济发展向内生增长、创新驱动方向转变。着力实施重大自主创新专项,构建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创新载体。开展高价值核心专利创造与转化试点,掌握100项核心知识产权,推进10大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本地转化。加快生态科技创新城、中科院纳米技术园区、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和科技孵化网络建设,提升数控机床、新能源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集聚效应。
(二)加速全域城市化进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全域城市化是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创新之举,是推动全市新一轮发展的强力引擎,也是保增长、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务实之策,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科学谋划,全力推进。
坚持重大基础设施向北部推进、重要资源要素向县域聚集、重点支持政策向农村覆盖,强化各重点区域的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加快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建设,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明确主导产业,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万达金石文化旅游度假区、东风日产整车基地、华晨专用车基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化基地等分布在各园区的重大产业项目,确保奇瑞汽车、曙光汽车、东北特钢等项目年内达产,尽快形成高端产业竞相聚集、各个区域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继续做好争取国家批准建设长兴岛自由贸易园区工作,支持花园口经济区、旅顺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积极申报和争取新市区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整体规划,加大投入,强力推动一体化、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完成大连北站、国际会议中心、振连路、庄盖高速公路项目,推进城市地铁、大连湾跨海交通、渤海大道、长山大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金州至普湾城际铁路、南部跨海通道、新机场、大伙房输水入连、长海县跨海引水等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各区域的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
加快县域重点园区和中心城镇开发建设,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工业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创建庄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2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新社区、新村庄、新农庄建设,在150个村实施“六化”工程,实施43个低收入村整村扶贫开发。
(三)推进“三个中心”建设,提升城市核心功能
优化“三核两翼”港口布局规划,完善大窑湾核心港区功能,加快太平湾、栗子房等航运中心关键节点以及旅顺新港等港口群建设,促进区域港口整合,探索多元化投资和经营之路。推进大窑湾北岸开发、长兴岛专业码头等工程,力争完成大连湾疏港高速公路、新机场填海主体工程,加快长海机场扩建。探索建设以保税港区和大连e港为依托的高端港航服务业体系。
完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规划,加快构建面向东北腹地及环渤海地区、辐射东北亚区域的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打好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超千万关键之年攻坚战,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5%。加快内陆干港布局建设,发展保税物流,搞好铁海联运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大连空港国际物流园、香炉礁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加快货物集散中心向资源配置中心转变。进一步改善通关环境。
深入实施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发挥期货市场龙头作用,支持大商所实施品种、人才和国际化战略,建设亚洲重要的期货中心。推进人民路、星海湾等金融功能区建设和发展,提升金融机构聚集度。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步伐,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业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航运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创新。扩大信贷投放和多渠道融资,新增贷款和融资不低于2300亿元。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加人民福祉
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18万人。认真落实生源储备和“三支一扶”计划,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好失地失海农民、大龄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从业素质。启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中心建设。
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失地失海、农转居人员的养老保障政策,有序开展进城务工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深入推进“金保工程”。
着手制定实施方案,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解决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大城乡困难居民临时救助和低保分类救助力度,完善慈善基金长效救援机制,强化老龄和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加快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殡仪馆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努力保持物价稳定,抓好“菜篮子”工程,适时启动物价补贴。
安排保障性住房2.8万套,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加大住房公积金对公租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完成12万平方米弃管楼院的整治任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三市全部达到省“双高”普九标准,继续实施城乡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推动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强化校车安全,开展农村中小学校车运营试点工作并提供补贴。新建、回收20所公办幼儿园,新开办普惠性幼儿园50所,改善农村幼儿园设施条件。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资源整合,组建装备制造业等3大领域职教集团。推进在连高校与城市互动发展。
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有效解决就近看病和医疗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完善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协作机制,多措并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市儿童医院、卫生中心等医疗设施建设。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320元,在涉农地区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和基层服务,努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提升法治城市建设水平。从企业信用入手,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要求,理顺管理服务机制,实现工作重心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移。推动 “两新”组织发展,注重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形成层级服务管理和分类监管网络。
健全人口社会管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出租房屋信息申报登记制度,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基本生活问题。建立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创新工作载体,提高社会稳定工作能力。实施“和谐社区”工程,把社区建成依法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实施“平安大连”工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现代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亲民维稳”工程,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实施“舆情疏导”工程,使互联网等公共媒体成为传播先进文化、通达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
完善应急管控体系和联动机制,形成城乡救援一体化模式,做好重点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提高处置公共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在旅顺规划建设大连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防范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交通运输、渔业、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制定出台建设文化强市实施意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新建大连群众艺术馆,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设施功能。实施太阳沟、胜利桥北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立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开展“大连读书月”活动和送戏下乡、农村电影“2151”工程,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扶持京剧院建设国家一流院团,支持杂技团建设大马戏团,推动文学、戏剧、影视等领域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全面落实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建设产业基地、打造知名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人才集聚、营造产业环境五项工程,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逐步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搞好大连文化产业创新园区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支持一大批文化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工作,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市场管理体制,营造“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强化在用地、金融、税收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推进文化对外交流合作。
全力做好“十二运”筹备工作,加快市体育中心、普湾新区体育中心、瓦房店帆船帆板基地和金州激流回旋等比赛场馆建设及周边环境整治,加强体育人才培养,努力提高竞技水平。支持大连足球再创佳绩。
(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坚持新市区改革方向,加快理顺体制、机制,推进功能区与行政区深度融合。深化市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大事权下放和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试点区体制优势和引领作用。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证在建续建项目、社会民生事业、全域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加大国企上市和海内外并购力度,提高国企直接融资能力,形成以大连装备制造投资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国企投融资体系,推进热电集团整体上市。支持国有公益性企业改革发展。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健全以聘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
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加快县、乡两级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大力引进重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和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扩大境外上市、发债、国际基金投资,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在连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生产基地、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鼓励外商增资扩股。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高端人才,办好“海创周”和“海创工程”。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优势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境外投资、承包境外工程项目。
加强对内招商引资,继续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作为主战场,充分发挥区市县、重点园区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拓展区域合作领域,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引进内资增长20%以上。
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和政策措施,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实施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综合运用信贷、保险、基金、上市融资、股权投资等融资工具,有效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坚持一视同仁,着力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用地、立项、监管、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的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形成“专精特新”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八)加快绿色大连建设,再造宜居城市新优势
巩固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实施森林乡村、湿地公园、生态河、海防林等青山生态系统十大工程。全社会再投入100亿元,造林90万亩,植树2亿株,提高造林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2%。加快公园及游园绿地改造,提升主干路及重点区域绿化品质。
继续实施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努力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营造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推进“七横七纵”快速路网建设,实施川岭路、中华路改建工程。继续抓好城建“五个一、三个一”工程,精细化维修城区道路,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
提高城市常态化管理水平,推进中心城区数字化管理,加快“智能城市”建设。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方针,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倡导文明施工,控制工程扬尘和沙石撒漏,保持在建工程现场及周边地区环境清洁有序,抓好街巷路和老旧小区环境卫生改造,解决私搭乱建、侵占绿地、占道经营问题,加强城市养犬、广告管理。完善和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水务现代化建设试点。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完善工业企业能源审计、能效对标、能耗限额管理制度,加强节能管理、监察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用新型能源,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8%左右。加快建设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项目,推进重点化工园区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启动市区PM2.5和臭氧监测。科学保护海洋环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网络和工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再制造产业、生态旅游、绿色餐饮住宿和循环物流业,加快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整合和集中布局。
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人防、防震减灾、档案、双拥共建以及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各位代表!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和全体公务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驾驭复杂形势、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一定要不畏艰难,勇于承担,满怀发展激情,坚定必胜信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举措、扎实的工作作风,去化解各种困难和风险,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振兴发展的新局面,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一定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落实人大代表议案,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规范决策程序,全面建设法治政府。
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改善软环境,通过开展“软环境建设年”活动,坚决纠正吃拿卡要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营造良好的“安企、保商”环境。抓好“五大系统”建设,加强对重大专项资金和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着力治理腐败易发领域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我们一定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推进网上审批。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加强机关质量标准管理,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我们一定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精力放在抓事业上,把本事用在抓发展上,把能力和水平体现在抓成效上,坚持埋头苦干,务求干则必成,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各位代表!展望新的一年,我们激情满怀、信心百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大连市委的领导下,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本届政府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2013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5日在大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大连市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风险考验,圆满完成了十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开创了大连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2012年达到7000亿元,是2007年总量的2.2倍;人均超过1.55万美元。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9%;2012年完成750.1亿元,是2007年的2.8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8%;2012年按新口径统计完成5690亿元,是2007年的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8%;2012年完成2230亿元,是2007年的2.3倍。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降低20%,主要污染物年均减排4.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7%;2012年达到27480元,是2007年的1.8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1%;2012年达到16200元,是2007年的1.9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保持了区域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一)全域城市化加快推进,发展动力显著增强
发展空间全域拓展。多中心规划,组团式布局,链条式发展,不断优化全域空间布局和功能区格局。编制完成《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出台了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若干意见、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规划了主城区、新市区、渤海区域、黄海区域“四大组团”,城市空间沿渤、黄两海及沈大、丹大两线“V”字形不断延伸和扩展。实施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成立了金州新区、普湾新区,大幅拓展了高新区、保税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经济区发展空间,形成了一批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达到19个,构建起多点支撑、全域开发开放的新格局。
发展能量充分释放。主城区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钻石海湾、生态科技创新城、高新区“一带多园”、旅顺绿色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市区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普湾新区“十大园区”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金州新区“十大产业园区”载体作用突出,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保税区汽车物流城产业架构基本形成。渤、黄海组团迅速崛起,长兴岛世界级石化产业园区、花园口新材料和生物产业基地、瓦房店风电产业基地、庄河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建设加快。2012年,新市区与渤、黄海组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62%,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高于全市2、13和3.7个百分点,为全市保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8∶1缩小到1.7∶1,大连成为副省级城市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城市,北三市在全国百强县排名快步前移。全域城市化成为拉动大连跨越发展最强有力的引擎。
(二)“三个中心”建设全面展开,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框架已经形成。“一岛三湾”核心港区建设加快,2012年全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增幅位居沿海规模以上港口首位。启动太平湾临港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港城一体化。长兴岛疏港高速公路等陆续建成,集疏运体系逐步完善。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竣工,新机场填海工程及沿岸商务区建设顺利推进,大连航空公司、汉华航空公司正式运营。大连机场开通欧美直达航线,2012年旅客吞吐量1333万人次,国际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四。
国际物流中心功能不断完善。大窑湾保税港区功能向东北腹地延伸,建设大中型内陆港15个,开通集装箱铁路班列7条。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分拨和配送中心,培育引进物流及相关企业3500余家。煤炭、粮食等国际性交易中心正式运营,大连成为国家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基本确立。各项存款余额超过万亿元。引进和新设各类金融及融资机构315家,星海湾金融城等金融功能区建设加快。新设百年人寿等5家金融总部,大连银行开设8家异地分行,东北亚现货商品交易所等15家交易场所规范运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占全省60%,金融中心指数位列东北第一。
(三)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转型步伐加快
支柱产业优化升级。瓦轴、大机床、中国一重、重工·起重、冰山等企业完成新一轮改造,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奇瑞汽车、中远造船、STX、英特尔芯片、恒力石化、一汽大众发动机、德国大众变速箱、远东工具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东风日产、华晨特种车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金州新区获批“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石化、造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1.7倍。超百亿企业由9户增加到13户,大石化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雏形。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一汽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德豪光电等项目竣工投产,大连成为国家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海洋石油钻井装备、大功率电力机车等产品的研制及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大连湾装备、金州新区电子信息三个集群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辽宁舰”在大连建成入列。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市共有国家级研发机构24个,组建了新能源等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取得高档数控系统等一批重要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2项,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年均增长25%以上。大连科技创新园建设加快,旅顺农业科技园区进入国家级行列,瓦轴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年均增长30%,我市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现代服务业和城区经济取得长足进步。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加快,人民路CBD等服务业聚集区的规模和效应持续增强。中山区建成“中国商业名区”,西岗区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首个全域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北方不夜港工程加快实施,温泉旅游不断聚集,乡村旅游持续火爆,服装节等会展节庆创新发展,成功举办国内首个国际性葡萄酒美食节。
都市型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粮食产量连续10年实现大丰收。设施农业、精品农业等“八大农业”协调推进,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8个。加快建设海洋牧场,渔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家,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创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68个。瓦房店市、庄河市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城乡环境品质明显优化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建累计投资2264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12.2倍。国际会议中心、大连北站、LNG接收站等项目竣工,哈大高铁顺利开通,城市地铁、南部跨海通道、渤海大道、红沿河核电、大伙房水库输水入连、三道沟净水厂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建成土羊高速等7条高速公路和东联路、振连路等道桥工程,拓宽改造了中华路、西南路等,遍布全域的“四网一环”公路网络和“七纵七横”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加快构建。我市成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新建改扩建体育中心、人民文化俱乐部等文化体育场馆。全面实施农村“三新”、“六化”工程。全部行政村及70%的自然屯实现通油路。扶持42个重点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高。
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加强。城市建设“五个一”和“三个一”工程实施项目415个。新建和改建公园38个,完成了滨海路木栈道等一批健身路径,东北地区首条城市绿道在金州新区正式启用。新建、维修排水管网51公里,新建、改造城区供水管网325公里,疏浚河道、加固堤防1300公里,水务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
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近两年全社会造林绿化投入连续超过百亿元,全市林木绿化率提高到44.5%,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2%。国土和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了大钢、大化、大水泥等企业搬迁。建成21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全国首座污泥处理厂投入使用。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产运行。我市先后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充分迸发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新步伐。政府性融资平台整改成效显著,37家公司完成整改。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企资产增长116.3%。大连港、重工·起重等实现整体上市。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2%,占比提高到65.5%。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实施甘井子区综合配套改革,长兴岛成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对外开放成果丰硕。旅顺口区、长海县获准扩大对外开放。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上升为国家级开发区,港口开放获得国家批准。实际使用外资连续三年超100亿美元,连续四年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累计引进内资5706亿元。一批重大内、外资项目相继落户大连,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百强企业381家。完成了41个海外并购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1.5%。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市场扩展到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承办两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六)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有效改善
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实现新跨越,各地区义务教育均达到省定“双高普九”标准,5个区实现省基础教育强区目标,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大连职教基地高起点规划建设,高等教育“区校一体化”战略合作启动实施。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惠及城乡600万市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农合参合率达99%。投入3亿元资金,启动快速提升医疗软实力工程。健康家庭促进计划惠及百万家庭。
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文化大连”等系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市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十二运”各项筹备工作顺利推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增就业8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下,在全国“创业型城市”绩效评估中名列第一。实现了养老保障制度城乡全覆盖和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和职工社会保险待遇逐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低保对象和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构建,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投入6亿元资金,启动城子坦淹没区、华铜矿塌陷区及工矿棚户区整体搬迁。
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效。“无线中山”建设、西岗区365工作体系、沙河口区“帮万家”服务受到市民欢迎。建立信访联合接访机制,发挥仲裁和各类调解组织作用,有效防范和化解了社会矛盾。法治城市、平安大连建设扎实推进,3个城区建成“国际安全社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增强。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强化。社会安全形势保持稳定。
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到1918亿元,年均递增23.3%。累计完成8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民族宗教、残疾人、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档案、防震减灾、民兵预备役等各项事业都取得长足进步。我市连续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强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进一步减少市政府工作部门,全面清理和规范了议事协调机构。行政服务资源深度整合。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体制统一联动,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五合一”集中行政服务体制。市区两级网上审批系统对接运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清理规范,政务公开全面推进。民心网、民意网和12345市民热线作用更加突出。行政机关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全面铺开。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制定法规草案、规章60多件,政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得到提升。坚持主动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重大事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政协的建议、提案。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社会听证、会议旁听、政府法律顾问等制度,政府行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勤政廉政不断加强。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优化发展环境。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我市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增多的一年。面对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团结奋进,共克时艰,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稳增长”夺取新胜利。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安排2.5亿元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安排3亿元资金扶持外经贸发展,外贸出口逆势增长12%。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融资总额2500亿元。工业经济7月份先于全国止落企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增加值增长11%。建筑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2%。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0亿元,增长11%;完成公共财政收入750.1亿元,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按传统口径计算超过8000亿元,增长25%。成功迈上“三个七”台阶。
二是民生保障再上新水平。市政府为民办16件实事全面完成。实现城镇就业21万人。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由80元提高到100元。投入低保资金4.5亿元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新建90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办50所普惠性幼儿园。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320元。调研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推进解决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体育新城各单体项目陆续竣工,卫生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市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验收。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2%、14%。
三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新步伐。加快各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科学规划和建设长兴岛石化产业园区,固特异环保搬迁、机车旅顺基地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为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两化融合”成效显著,物联网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大连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开市。大力实施创造力产业发展示范工程,大工计控数控和机器人控制系统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连“设计城”顺利运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降低4.5%,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
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新进展。“六五”普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全面启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有效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连基地落成,大孤山化工园区管控一体化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区基层自治能力得到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提高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取得实效。
五是软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开展软环境建设年活动,各级政府部门围绕机关作风整治、提高行政效能等内容,扎实开展问题查摆、限期整改等工作,努力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即将结束。回顾五年的历程,我们倍感欣慰!全市上下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以更加坚实的步伐、令人瞩目的业绩,成就了一个辉煌的五年。
——这五年,是快步发展的五年。我们坚持抢抓机遇,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经济总量连续突破“三个五”、“三个六”和“三个七”大关,为大连加快发展、率先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是开拓创新的五年。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实施全域城市化战略,新市区面积拓展到2299.6平方公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渤、黄海组团加快建设,产业基础和城市基础不断夯实。大连未来发展框架已经拉开,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了制高点。
——这五年,是惠民富民的五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1.9%、93.6%,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大连正向全面小康社会加快迈进。——这五年,是攻坚克难的五年。我们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凝心聚力,团结拼搏,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妥善处置了一系列重大事故和事件。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过程中,大连始终保持政通人和、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各位代表,大连振兴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饱含着全市人民的辛勤汗水,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连部队和武警官兵,向老领导、老同志,向全市人民和关心支持大连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艰巨;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居民收入、医疗、交通等民生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依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切实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2013年工作建议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我市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站在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实现新跨越,谱写大连科学发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全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城市智慧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深化改革开放,改善民生质量,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加快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万元GDP综合能耗年均降低3.7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均削减2%;公共财政收入、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倍增。
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全域城市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区域和陆海发展,优化“四大组团” 的空间、产业和功能布局,依托辽宁沿海经济带19个重点园区,承接和引进高端产业,提升新市区开发建设水平,增强主城区辐射集聚功能,进一步夯实渤、黄海组团产业基础和城市基础,形成城市组团、中心城镇和小城镇合理配置的全域空间布局。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不断强化全域城市化的引擎作用。
二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立足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以增量带动结构调整,以创新促进存量升级,推动工业化向纵深发展。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经济、都市型现代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的贡献度。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工业化、城市化全过程。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切实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引导支持科技要素和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作用,支持协同创新。大力推进创造力产业示范工程,助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共识、市场运作”思路建设智慧城市,积极推进区域和行业试点。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充分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加大体制转型攻坚力度,完善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影响力,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争取设立国家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积极开拓“两个市场”,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进一步强化大连在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作用。
五是坚持着力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前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住房保障体系,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认真倾听和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搞好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切实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市民。2013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77%。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强化新市区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全域开发开放新优势
提高新市区建设水平。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努力建设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体制创新与自主创新的示范区、老工业基地转变发展方式的先行区、功能完善和现代宜居的生态区。重点推进作为新市区核心区的普湾新区建设,提升金州新区“十大产业园区”、保税区汽车物流城等功能水平。加快小窑湾、金渤海岸、金普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带动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引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
提升主城区辐射功能。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区对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功能,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城区经济新的增长点。推进大船重工搬迁,统一钻石海湾规划建设,加快大连金融服务区、西岗北部沿海商务区、星海湾金融商务区、西安路二期、甘井子区“两城四区”、高新区“一带多园”、旅顺口区“五城一都”开发建设,优先发展具有前瞻性的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引领全市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渤、黄海经济区和城市带建设。重点推进长兴岛“十大园区”、瓦房店西郊工业园、庄河石化及化纤新材料园、花园口新材料和生物产业基地、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大连北黄海经济区。
实施“全域开放年”活动。积极推动利用外资向县域发展,努力构建以沿海重点园区为支撑的全域开放新格局。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和行业百强企业,引导国内外企业在连设立研发中心和总部基地。引进内资增长20%。推进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优势企业实施海外并购。办好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狠抓工业经济运行。继续实施工业五项工程,完善工业经济运行预警监测体系,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继续加大投入,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产品竞争力。引导企业拓展新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推动营业税改增值税工作,减轻企业负担。
强化自主创新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核心作用。依托生态科技创新城、大连科技创新园和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打造技术创新平台,深化“区校一体化”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5%以上。组建网络化控制系统等10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30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打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解决融资难、负税重等困难。民营经济各项经济指标增长15%以上。
加强生产要素保障。拓宽融资渠道,新增贷款和融资2400亿元。提高资源集约使用效率,土地、资金、电力等向重点项目、优势企业、新兴产业倾斜配置。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办好“海创周”。
稳定投资拉动。进一步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着力破解重大项目用地、融资难题,在要素资源配置上向重大项目倾斜。重大项目计划投资4000亿元。全面落实国家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意见,引导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和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消费增长。努力提高居民收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推进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和专业市场改造升级,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支持信贷消费、租赁消费发展。紧紧抓住哈大高铁开通机遇,扩大旅游、购物、会展等消费规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推进“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加快经济转型步伐
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港口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全面开发太平湾临港经济区,加快长兴岛、旅顺、庄河组合港建设。加快船舶和船舶物资交易市场、航运人才市场建设,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提升航运中心软实力。加快发展航空货运市场。壮大临港工业,活跃临港经济,提高本地货物比重,全力实现集装箱吞吐量超千万标箱目标。
加快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出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大连水产品冷链物流园、香炉礁物流园、国际花卉交易中心建设。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推动邮政快递行业安全、顺畅发展。培育本地重点物流企业10家,引进全球物流运营商2家。积极申办长兴岛综合保税区。
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设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大力发展产业基金,创新发展科技金融、航运金融、绿色金融。扩大各金融功能区集聚效应,引进和新设各类金融及融资机构20家。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建设亚洲重要期货市场,推动“新三板”试点,继续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国金重工旅顺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大船重工长兴岛修船基地等在建项目投产,推进东风日产、长兴岛石化产业园区、中石油炼化一体化、一重石化装备基地等项目实施。加快推进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瓦房店轴承等产业集群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发展数字家庭产业,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加快“无线城市”建设。优化海洋经济结构,推进长海海洋牧场、大连海洋经济产业园、旅顺海洋信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实现海洋经济产值增长15%。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大力培育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
(四)加大统筹城乡力度,提高县域经济增长能力
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优化轴承、服装、家具、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实施农村金融倍增计划,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涉农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新建农村商贸服务中心4个、超市20家。加快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发展海岛休闲、温泉养生、农业节庆等旅游产业。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培育一批工业重镇、旅游名镇、商贸强镇、都市型农业大镇。
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提升渔业、畜牧、水果、蔬菜、花卉等优势产业发展水平,规划建设10个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新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新植果树20万亩,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家。加强万亩粮食高产示范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名优产品。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加快 “三新”工程建设,在200个村实施“六化”工程,创建10个新社区和50个新农庄。推进整村扶贫开发和生态移民搬迁,加快农业信息化工程,完善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利益,让广大农民共享城市化成果。
(五)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加快建设美丽大连 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完成空港新区、体育新城和石灰石矿周边的控规和城市设计。做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住宅建设用地、城市交通的规划安排,抓紧编制功能新区和中心城镇规划、海岸线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新机场及沿岸商务区建设和长海机场扩建。加快城市地铁、渤海大道、长山大桥、机场快速路、丹大快速铁路等项目建设,建成中华路跨华北路、朱棋路立交桥,推进大连湾跨海交通、城际快轨延伸线等前期工程。改造供热管网200公里、供水管网50公里。继续实施城市建设“五个一”和县城建设“三个一”工程。全面推进国家水务现代化试点工作,完成大伙房水库输水入连、长海跨海引水工程,加快三道沟净水厂二期改扩建和“水上旅顺”项目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农村公路400公里。
推进生态市建设。严格企业能耗审计和限额管理,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降低3%。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实施蓝天工程,加快拆炉并网和老旧住宅节能改造,建设农村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加强排污监管,主要污染物平均减排2%以上。实施马栏河下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泉水污水处理二厂。加强矿山、建筑工地周边和重点区域环境整治。继续投入100亿元,建设青山生态系统工程。高标准完成体育中心周边和朱棋路两侧绿化建设工程。
开展 “城市环境提升年”活动。推动城市管理向做细、做精、做优转变,逐步建立科学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体系。
(六)实施重点民生工程,切实增进人民福祉 努力稳定和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帮扶高校毕业生、失地失海人员和困难人群实现就业。优化全民创业环境,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5万人,稳定就业率达到55%以上。
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解决全域城市化进程中各类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问题。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加快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启动大连市工伤康复中心建设。探索建立居民医保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再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园区创建活动,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分类救助政策。加大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完成1500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出台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办法,提升养老普惠化水平。推进市残疾人托养服务、脑康福利和军休疗养3个中心建设。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加快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推进公租房配比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公租房建设、运营、管理良性可持续发展机制,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研究出台困难群体公租房补贴政策。维修整治弃管房18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推进城子坦淹没区、华铜矿塌陷区及工矿棚户区整体搬迁。加强市场监管和价格调控。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一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继续办好社区便民店、蔬菜直销店和双休日市场,保持物价稳定。
推进“绿色交通”建设。继续实施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完善城市交通信息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疏通交通毛细血管,新建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进公交都市战略,新开、延伸、延时8条公交线路,更新公交客车731台,城市公交分担率达到45%以上。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深入实施区际组团办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车工程。提高普通高中公用经费标准,推动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加快职教基地建设,实行中职免费教育。支持在连高校内涵发展。
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继续实施快速提升医疗软实力工程。逐步开放医疗市场,增强全市整体医疗救治能力。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4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5元。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城乡全覆盖。继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普湾新区大连博物馆、大连图书馆。注重文化遗产和老街、老建筑的保护与科学开发。全市所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推进大连文化产业创新园区、万达金石文化旅游等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体育强市建设。全力做好“十二运”场馆建设、赛事组织、安全保卫等工作。以承办“十二运”为契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凝聚城市精神。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推动足球等运动迈上新台阶。
创新社会管理。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和基层服务,完善司法、仲裁和各类调解机制。大力推进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作用,努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应急管控体系和联动机制建设,提高处置公共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出台质量发展规划,启动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搞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继续做好民族宗教、残疾人、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档案、防震减灾、新闻出版、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八)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提高公信力执行力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做好人大、政协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监督。着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着力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推进软环境建设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削减、调整行政许可事项,推进行政许可事项“应进必进”和向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充分授权”;规范市、区两级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非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继续整合公共行政服务资源与功能,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大力改进工作作风。践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精简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切实改进会风、文风。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财政资金监督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加强绩效考核、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点,展望美好前景,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求真务实,奋发进取,顽强拼搏,扎实工作,加快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创造大连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2012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5日在大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
会议上 市长 李万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大连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既收获了经济总量迈上“三个六”新台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喜人成果,也经受了重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巨大的勇气,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圆满完成了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00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1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4563 亿元(按老口径统计为650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9亿元,增长17%;实际使用外资110亿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50元,分别增长14%、15%;城镇登记失业率2.89%。
(一)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增长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多措并举力促投资稳定增长,全年规划实施千万元以上大项目1328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08个,投资拉动作用强劲。汽车、家电、文化等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大商集团成为全国百货业首个销售额突破千亿的企业,成功举办国际服装节和国际啤酒节,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8.2%,消费拉动效应凸显。努力克服减量因素增多的影响,实现外贸出口303.5亿美元、增长16%,出口拉动增长的形势好于预期。
坚持转型升级和集约发展取向,加快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华晨专用车基地、格劳博机床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重核岛主设备、LNG、一汽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旅顺北车基地一期工程、东北特钢大连基地、中远造船、固特异轮胎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瓦房店轴承园区进入全国产 业集群50强。省重点推进的22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增长32%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3%。德豪光电、航天软件研发基地、云计算智慧展示中心、5兆瓦级风电机组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取得进展。服务业聚集区和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成为城区经济的重要支撑。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内生增长能力。生态科技创新城启城,我市成为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创新型软件产业基地、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全市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增长48%和34%,甲醇制烯烃项目获中国专利金奖。物联网应用示范等25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国内领先。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9.7%。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二)全域城市化成效显现
全面落实全域城市化规划,按照四大组团总体框架,不断优化全域空间布局和功能区格局。主城区服务经济迈向高端化、集约化,钻石海湾、旅顺绿色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建设步伐加快。普湾新区起步区、金州新区“十大功能园区”、保税区汽车物流城加速建设,为“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创造了良好开局。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瓦房店沿海经 济区、花园口新材料基地、庄河临港经济区快速发展。
大力强化全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192项重大基础项目建设。胜利路东段、西部通道北段立交桥、皮炮高速公路通车。大连湾疏港高速、庄盖高速主体工程、振连路开发区段完工。城市地铁、大连北站、旅顺南路快轨、国际会议中心、红沿河核电二期等一批续建工程加快推进。南部跨海通道、渤海大道、三道沟净水厂改造等一批项目启动。以普湾新区为核心、连接主城区和黄渤海区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全市一体化、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形成。
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县域经济实力晋位争先。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引进外资占全市的82%,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都市型现代农业十大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标准日光温室设施农业小区1401个,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新农村“三新”工程扎实推进,在256个村实施“六化”工程,31个村实施了整村扶贫项目开发。北三市在全国百强县中的排位大幅前移,其中瓦房店市跃居第13位。县域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更加强劲。
(三)“三个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加快大窑湾、太平湾、栗子房等12大港区建设,“三核两翼”现代港口集群格局已经形成。长兴岛港获准对外开放。机场三期投入使用,新机场选址及填海工程启动,大连航空公司成立,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200万人次。
以内陆干港、铁海联运体系为支撑的物流中心建设提速,香炉礁物流运输中心主体竣工,空港国际物流园开工建设,金融、信息、物流相融合的大连e港开通。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40万标箱,为实现三年超千万迈出坚实一步。
新开业内外资金融机构15家,新增信贷余额和多渠道融资2250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居东北之首。全球首个焦炭期货在大商所上市交易,星海湾金融城形成500亿元资金汇集能力。我市金融中心竞争力升至全国第8位。
(四)民生质量进一步提升
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市政府为民办15件实事圆满完成,一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实现城镇就业18.9万人,在全国“创业型城市”绩效 评估中名列第一。高新区成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征地和拆迁补偿、农转居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再度提高。社会救助体系、老龄和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投入2.6亿元建成城乡社会养老中心85所,我市成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健康家庭促进计划”惠及38.2万人。实施新农保制度,实现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医保一卡通。
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5万套,廉租住房实现应保尽保,整治弃管楼院29.6万平方米,住房公积金惠及面不断扩大。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大工程,完成37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对613所普惠性公办幼儿园运行给予补贴,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大幅提高,区域间教育对口帮扶成效显著,我市成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基本 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加快新卫生中心等一批重点卫生设施建设。我市及瓦房店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复审。
新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奠基,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完成整合重组,歌舞团、话剧团、杂技团改制基本完成。艺术创作与演出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市体育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市民健身中心完工,我市在全国第七届城运会上摘得奖牌36枚,阿尔滨足球队冲超成功,实德女足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成第8届城市社区居委会直选换届,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自治能力得到加强。整合人口、就业、社保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大力培育新社会组织,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衔接互动。坚持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建立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法律援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群众来信来访呈逐步减少态势。我市成为“五五”普法先进城市。
抓好公安“三项建设”,“清网行动”荣立集体一等功。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长兴岛和23个乡镇、街道成为“全国 安全社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和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活动。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创新区域联动、军地联动等应急机制,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六)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得到加强
针对我市处于大项目建设高峰期的实际,大力开展“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年” 和市容环境治理活动。加快主城区路网建设,通过建管结合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加大道路交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营运活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行行政执法市区街垂直管理,实施环卫事业社会化改革,启动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程。
全社会投入100亿元,造林119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1%,我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坚持低碳、绿色发展,强化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901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行,更新公交客车512辆。实施十大节能降耗工程,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以上,主要污染物减排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连生态工业示范 园区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我市被国家列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低碳城市第一名。
(七)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甘井子区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省重点发展和支持区域“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初步建立。完成大显集团、棒棰岛食品集团改制和机场集团改建。国有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明显增强,完成大橡塑股份定向增发,实现重工〃起重集团整体上市,市属国有企业资本证券化率达44%。市农村商业银行批筹,首家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及其管理公司、财务公司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日益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加快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启动对外开放“大项目年”活动,实施“双百强招商工程”,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产业100强投资,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65家、超千万美元项目24个,实际使用外资连续三年居副省级城市之首。全国首家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海关保税中心成立。抢抓国内产业转移和南资北上的契机,加大对内招商力度,引进内资1550 亿元。第5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大连正在成为沿海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的高地和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
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不断提升。面对银根紧缩和外部市场需求减弱等困难,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和市场渠道不畅等问题,组织147家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283.3亿元,设立54家小额贷款公司为企业投放贷款84.5亿元。通过企业对接、经贸洽谈等形式帮助民营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预计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00亿元、增长23%。民营企业在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强化
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在“大讨论”活动中凝聚智慧、形成共识,将广大干部群众的真知灼见转化为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市区两 级行政服务体制机制实现统一联动,网上审批系统对接运行。行政权力运行、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取得突破。公共企事业单位45大类办事公开实现“一网式”发布。切实纠正不正之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职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3件、政协提案628件,满意率99.9%。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人防、防震减灾、档案、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1年令人难忘。在各种挑战面前,我们充分依靠全市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懈怠,满怀信心,奋力拼搏,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始终坚持抢抓机遇不放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城市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始终坚持惠民利民不停步,倾心尽力,扎实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利益得到新发展;始终坚持直面困难不气 馁,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形成凝心聚力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切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委的科学决策,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凝聚着全市670万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中省直各部门和兄弟省市驻连机构,向驻连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大连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安全生产需要加强、社会稳定工作压力增大;城市环境、社会管理亟须改善;交通、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亟待解决;政府服务和发展软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等。
二、2012年政府工作目标与任务
今年是本届政府届满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 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很突出,我市发展受资源、能源、土地和环境等约束加剧。同时,国际环境“危”中有“机”,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大连仍处在加快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全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市体制机制创新的活力进一步迸发,综合竞争优势正在提升,经济发展空间逐步扩大。
当前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被发展中的问题所困扰,不为前进中的曲折所动摇,处理好发展与环境、发展与民生、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坚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不动摇,按照依托增量扩大总量、依靠创新优化存量的要求,充分利用临海、临港优势,大力发展和提升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等临港产业,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强化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坚持全域城市化不动摇,高水平推进各城市组团发展,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政策优势,加快沿海经济带各重点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形成港口、经济区与城市联动发展新格局;坚持持续改善民生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多办实事、好事,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快”,深入实施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品质立市战略,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一)深化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以投资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生产性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公益性投资的社会效益,扩大民间投资的范围和 领域。全市安排千万元以上项目1841个,投资总额1.62万亿元,计划投资3700亿元。落实推进重点项目责任制、月报制和“绿色通道”制度,加强调度、协调和监督,确保在建和续建项目按计划推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大力发展即期消费、开发新兴消费、挖掘潜在消费。以大型骨干市场和现代商品市场建设为重点,带动社区便民市场和农村中心镇现代商业建设,加快构筑覆盖城乡的便民服务网络。研究制定促进政策,积极引导健康、文化、教育、旅游、养老、环保等消费。加大旧城区、棚户区改造力度,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和市场开拓力度,实行“一企一策”支持大型出口企业发展,推进出口基地建设。优化外贸结构,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石化产业布局和我市“十二五”规划,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在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全力推进西中岛绿色石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加快实施大石化(搬迁)、恒力石化、实德百万吨乙烯、延长大型石化等重大项目,推进福佳大化等大孤山半岛石化项目科学有序搬迁,促进石化产业集聚发展。深入实施工业“五项工程”,加快大连湾、旅 顺、长兴岛三大造船及海洋工程、金州新区国家数控机床、瓦房店轴承研发制造和旅顺北车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工业产业集群跨越发展。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高新区世界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基地、花园口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集成电路、云计算和网络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LED照明等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全面开展“无线城市”建设。编制完善大连市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旅顺绿色经济区、庄河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科学规划海洋资源开发,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加快建设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和现代海洋牧场,壮大海洋经济。
依托城区综合优势,大力发展金融商贸、软件信息、科技服务、会议展览等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网络经济。钻石海湾、新机场沿岸商务区、西城国际商务区、小窑湾国际商务区、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恒隆广场等重点项目,要在年内实现更大更快的发展。推进市区“北方不夜港”工程,加快全域温泉旅游发展,办好城市节庆活动,努力把大连建设成为门户型旅游目的地城市。
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启动大连市创造力产业发展示范工程,推动经济发展向内生增长、创新驱动方向转变。着力实施重大自主创新专项,构建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创新载体。开展高价值核心专利创造与转化试点,掌握100项核心知识产权,推进10大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本地转化。加快生态科技创新城、中科院纳米技术园区、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和科技孵化网络建设,提升数控机床、新能源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集聚效应。
(二)加速全域城市化进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全域城市化是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创新之举,是推动全市新一轮发展的强力引擎,也是保增长、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务实之策,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科学谋划,全力推进。
坚持重大基础设施向北部推进、重要资源要素向县域聚集、重点支持政策向农村覆盖,强化各重点区域的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加快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建设,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明确主导产业,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万达金石文化旅游度假 区、东风日产整车基地、华晨专用车基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化基地等分布在各园区的重大产业项目,确保奇瑞汽车、曙光汽车、东北特钢等项目年内达产,尽快形成高端产业竞相聚集、各个区域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继续做好争取国家批准建设长兴岛自由贸易园区工作,支持花园口经济区、旅顺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积极申报和争取新市区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整体规划,加大投入,强力推动一体化、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完成大连北站、国际会议中心、振连路、庄盖高速公路项目,推进城市地铁、大连湾跨海交通、渤海大道、长山大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金州至普湾城际铁路、南部跨海通道、新机场、大伙房输水入连、长海县跨海引水等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各区域的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
加快县域重点园区和中心城镇开发建设,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工业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创建庄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2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新社区、新村庄、新农庄建设,在150个村实施“六化”工程,实施43个低收入村整村扶 贫开发。
(三)推进“三个中心”建设,提升城市核心功能
优化“三核两翼”港口布局规划,完善大窑湾核心港区功能,加快太平湾、栗子房等航运中心关键节点以及旅顺新港等港口群建设,促进区域港口整合,探索多元化投资和经营之路。推进大窑湾北岸开发、长兴岛专业码头等工程,力争完成大连湾疏港高速公路、新机场填海主体工程,加快长海机场扩建。探索建设以保税港区和大连e港为依托的高端港航服务业体系。
完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规划,加快构建面向东北腹地及环渤海地区、辐射东北亚区域的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打好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超千万关键之年攻坚战,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5%。加快内陆干港布局建设,发展保税物流,搞好铁海联运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大连空港国际物流园、香炉礁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加快货物集散中心向资源配置中心转变。进一步改善通关环境。
深入实施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发挥期货市场龙头作用,支持大商所实施品种、人才和国际化战略,建设亚洲重要的 期货中心。推进人民路、星海湾等金融功能区建设和发展,提升金融机构聚集度。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步伐,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业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航运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创新。扩大信贷投放和多渠道融资,新增贷款和融资不低于2300亿元。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加人民福祉
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18万人。认真落实生源储备和“三支一扶”计划,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好失地失海农民、大龄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从业素质。启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中心建设。
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失地失海、农转居人员的养老保障政策,有序开展进城务工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深入推进“金保工程”。
着手制定实施方案,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解决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大城乡困难居民临时救助和低保分类救助力度,完善慈善基金长效救援机制,强化老龄和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加快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殡仪馆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努力保持物价稳定,抓好“菜篮子”工程,适时启动物价补贴。
安排保障性住房2.8万套,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加大住房公积金对公租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完成12万平方米弃管楼院的整治任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三市全部达到省“双高”普九标准,继续实施城乡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推动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强化校车安全,开展农村中小学校车运营试点工作并提供补贴。新建、回收20所公办幼儿园,新开办普惠性幼儿园50所,改善农村幼儿园设施条件。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资源整合,组建装备制造业等3大领域职教集团。推进在连高校与城市互动发展。
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有效解决就近看病和医疗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完善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协作机制,多措并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 技术水平。推进市儿童医院、卫生中心等医疗设施建设。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320元,在涉农地区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和基层服务,努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提升法治城市建设水平。从企业信用入手,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要求,理顺管理服务机制,实现工作重心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移。推动 “两新”组织发展,注重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形成层级服务管理和分类监管网络。
健全人口社会管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出租房屋信息申报登记制度,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基本生活问题。建立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创新工作载体,提高社会稳定工作能力。实施“和谐社区”工程,把社区建成依法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实施“平安大连”工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现代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亲民维稳”工程,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实施“舆情疏导”工程,使互联网等公共媒体成为传播先进文化、通达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
完善应急管控体系和联动机制,形成城乡救援一体化模式,做好重点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提高处置公共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在旅顺规划建设大连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防范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交通运输、渔业、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制定出台建设文化强市实施意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 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新建大连群众艺术馆,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设施功能。实施太阳沟、胜利桥北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立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开展“大连读书月”活动和送戏下乡、农村电影“2151”工程,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扶持京剧院建设国家一流院团,支持杂技团建设大马戏团,推动文学、戏剧、影视等领域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全面落实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建设产业基地、打造知名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人才集聚、营造产业环境五项工程,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逐步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搞好大连文化产业创新园区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支持一大批文化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工作,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市场管理体制,营造“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强化在用地、金融、税收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推进文化对外交流合作。
全力做好“十二运”筹备工作,加快市体育中心、普湾新区体育中心、瓦房店帆船帆板基地和金州激流回旋等比赛场馆建设及周边环境整治,加强体育人才培养,努力提高竞技水平。支持大连足球再创佳绩。
(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坚持新市区改革方向,加快理顺体制、机制,推进功能区与行政区深度融合。深化市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大事权下放和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试点区体制优势和引领作用。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证在建续建项目、社会民生事业、全域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加大国企上市和海内外并购力度,提高国企直接融资能力,形成以大连装备制造投资有限公司为 龙头的国企投融资体系,推进热电集团整体上市。支持国有公益性企业改革发展。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健全以聘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
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加快县、乡两级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大力引进重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和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扩大境外上市、发债、国际基金投资,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在连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生产基地、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鼓励外商增资扩股。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高端人才,办好“海创周”和“海创工程”。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优势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境外投资、承包境外工程项目。
加强对内招商引资,继续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作为主战场,充分发挥区市县、重点园区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拓展区域合作领域,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引进内资增长20%以上。
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和政策措施,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实施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综合运用信贷、保险、基金、上市融资、股权投资等融资工具,有效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坚持一视同仁,着力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用地、立项、监管、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的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形成“专精特新”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八)加快绿色大连建设,再造宜居城市新优势
巩固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实施森林乡村、湿地公园、生态河、海防林等青山生态系统十大工程。全社会再投入100亿元,造林90万亩,植树2亿株,提高造林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2%。加快公园及游园绿地改造,提升主干路及重点区域绿化品质。
继续实施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努力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营造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推进“七横七纵”快速路网建设,实施川岭路、中华路改建工程。继续抓好城建“五个一、三个一”工程,精细化维修城区道路,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
提高城市常态化管理水平,推进中心城区数字化管理,加快“智能城市”建设。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方针,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倡导文明施工,控制工程扬尘和沙石撒漏,保持在建工程现场及周边地区环境清洁有序,抓好街巷路和老旧小区环境卫生改造,解决私搭乱建、侵占绿地、占道经营问题,加强城市养犬、广告管理。完善和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水务现代化建设试点。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完善工业企业能源审计、能效对标、能耗限额管理制度,加强节能管理、监察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用新型能源,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8%左右。加快建设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项目,推进重点化工园区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启动市区PM2.5和臭氧监测。科学保护海洋环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网络和工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再制造产业、生态旅游、绿色餐饮住宿和循环物流业,加快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整合和集中布局。
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人防、防震减灾、档案、双拥共建以及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各位代表!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和全体公务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驾驭复杂形势、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一定要不畏艰难,勇于承担,满怀发展激情,坚定必胜信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举措、扎实的工作作风,去化解各种困难和风险,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振兴发展的新局面,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一定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落实人大代表议案,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规范决策程序,全面建设法治政府。
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改善软环境,通过开展“软环境建设年”活动,坚决纠正吃拿卡要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营造良好的“安企、保商”环境。抓好“五大系统”建设,加强对重大专项资金和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着力治理腐败易发领域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我们一定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管理创新和公 共服务。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推进网上审批。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加强机关质量标准管理,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我们一定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精力放在抓事业上,把本事用在抓发展上,把能力和水平体现在抓成效上,坚持埋头苦干,务求干则必成,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各位代表!展望新的一年,我们激情满怀、信心百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大连市委的领导下,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本届政府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大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5日 李万才)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大连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既收获了经济总量迈上“三个六”新台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喜人成果,也经受了重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巨大的勇气,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圆满完成了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00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1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4563亿元(按老口径统计为650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9亿元,增长17%;实际使用外资110亿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50元,分别增长14%、15%;城镇登记失业率2.89%。
(一)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增长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多措并举力促投资稳定增长,全年规划实施千万元以上大项目1328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08个,投资拉动作用强劲。汽车、家电、文化等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大商集团成为全国百货业首个销售额突破千亿的企业,成功举办国际服装节和国际啤酒节,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8.2%,消费拉动效应凸显。努力克服减量因素增多的影响,实现外贸出口303.5亿美元、增长16%,出口拉动增长的形势好于预期。
坚持转型升级和集约发展取向,加快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华晨专用车基地、格劳博机床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重核岛主设备、LNG、一汽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旅顺北车基地一期工程、东北特钢大连基地、中远造船、固特异轮胎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瓦房店轴承园区进入全国产业集群50强。省重点推进的22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增长32%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3%。德豪光电、航天软件研发基地、云计算智慧展示中心、5兆瓦级风电机组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取得进展。服务业聚集区和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成为城区经济的重要支撑。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内生增长能力。生态科技创新城启城,我市成为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创新型软件产业基地、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全市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增长48%和34%,甲醇制烯烃项目获中国专利金奖。物联网应用示范等25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国内领先。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9.7%。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二)全域城市化成效显现
全面落实全域城市化规划,按照四大组团总体框架,不断优化全域空间布局和功能区格局。主城区服务经济迈向高端化、集约化,钻石海湾、旅顺绿色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建设步伐加快。普湾新区起步区、金州新区“十大功能园区”、保税区汽车物流城加速建设,为“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创造了良好开局。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瓦房店沿海经济区、花园口新材料基地、庄河临港经济区快速发展。
大力强化全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192项重大基础项目建设。胜利路东段、西部通道北段立交桥、皮炮高速公路通车。大连湾疏港高速、庄盖高速主体工程、振连路开发区段完工。城市地铁、大连北站、旅顺南路快轨、国际会议中心、红沿河核电二期等一批续建工程加快推进。南部跨海通道、渤海大道、三道沟净水厂改造等一批项目启动。以普湾新区为核心、连接主城区和黄渤海区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全市一体化、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形成。
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县域经济实力晋位争先。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引进外资占全市的82%,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都市型现代农业十大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标准日光温室设施农业小区1401个,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新农村“三新”工程扎实推进,在256个村实施“六化”工程,31个村实施了整村扶贫项目开发。北三市在全国百强县中的排位大幅前移,其中瓦房店市跃居第13位。县域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更加强劲。
(三)“三个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加快大窑湾、太平湾、栗子房等12大港区建设,“三核两翼”现代港口集群格局已经形成。长兴岛港获准对外开放。机场三期投入使用,新机场选址及填海工程启动,大连航空公司成立,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200万人次。
以内陆干港、铁海联运体系为支撑的物流中心建设提速,香炉礁物流运输中心主体竣工,空港国际物流园开工建设,金融、信息、物流相融合的大连e港开通。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40万标箱,为实现三年超千万迈出坚实一步。
新开业内外资金融机构15家,新增信贷余额和多渠道融资2250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居东北之首。全球首个焦炭期货在大商所上市交易,星海湾金融城形成500亿元资金汇集能力。我市金融中心竞争力升至全国第8位。
(四)民生质量进一步提升
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市政府为民办15件实事圆满完成,一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实现城镇就业18.9万人,在全国“创业型城市”绩效评估中名列第一。高新区成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征地和拆迁补偿、农转居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再度提高。社会救助体系、老龄和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投入2.6亿元建成城乡社会养老中心85所,我市成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健康家庭促进计划”惠及38.2万人。实施新农保制度,实现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医保一卡通。
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5万套,廉租住房实现应保尽保,整治弃管楼院29.6万平方米,住房公积金惠及面不断扩大。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大工程,完成37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对613所普惠性公办幼儿园运行给予补贴,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大幅提高,区域间教育对口帮扶成效显著,我市成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加快新卫生中心等一批重点卫生设施建设。我市及瓦房店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复审。
新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奠基,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完成整合重组,歌舞团、话剧团、杂技团改制基本完成。艺术创作与演出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市体育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市民健身中心完工,我市在全国第七届城运会上摘得奖牌36枚,阿尔滨足球队冲超成功,实德女足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成第8届城市社区居委会直选换届,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自治能力得到加强。整合人口、就业、社保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大力培育新社会组织,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衔接互动。坚持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建立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法律援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群众来信来访呈逐步减少态势。我市成为“五五”普法先进城市。
抓好公安“三项建设”,“清网行动”荣立集体一等功。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长兴岛和23个乡镇、街道成为“全国安全社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和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活动。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创新区域联动、军地联动等应急机制,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六)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得到加强
针对我市处于大项目建设高峰期的实际,大力开展“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年” 和市容环境治理活动。加快主城区路网建设,通过建管结合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加大道路交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营运活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行行政执法市区街垂直管理,实施环卫事业社会化改革,启动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程。
全社会投入100亿元,造林119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1%,我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坚持低碳、绿色发展,强化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901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行,更新公交客车512辆。实施十大节能降耗工程,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以上,主要污染物减排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连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我市被国家列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低碳城市第一名。
(七)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甘井子区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省重点发展和支持区域“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初步建立。完成大显集团、棒棰岛食品集团改制和机场集团改建。国有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明显增强,完成大橡塑股份定向增发,实现重工?起重集团整体上市,市属国有企业资本证券化率达44%。市农村商业银行批筹,首家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及其管理公司、财务公司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日益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加快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启动对外开放“大项目年”活动,实施“双百强招商工程”,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产业100强投资,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65家、超千万美元项目24个,实际使用外资连续三年居副省级城市之首。全国首家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海关保税中心成立。抢抓国内产业转移和南资北上的契机,加大对内招商力度,引进内资1550亿元。第5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大连正在成为沿海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的高地和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
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不断提升。面对银根紧缩和外部市场需求减弱等困难,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和市场渠道不畅等问题,组织147家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283.3亿元,设立54家小额贷款公司为企业投放贷款84.5亿元。通过企业对接、经贸洽谈等形式帮助民营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预计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00亿元、增长23%。民营企业在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强化
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在“大讨论”活动中凝聚智慧、形成共识,将广大干部群众的真知灼见转化为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体制机制实现统一联动,网上审批系统对接运行。行政权力运行、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取得突破。公共企事业单位45大类办事公开实现“一网式”发布。切实纠正不正之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职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3件、政协提案628件,满意率99.9%。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人防、防震减灾、档案、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1年令人难忘。在各种挑战面前,我们充分依靠全市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懈怠,满怀信心,奋力拼搏,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始终坚持抢抓机遇不放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城市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始终坚持惠民利民不停步,倾心尽力,扎实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利益得到新发展;始终坚持直面困难不气馁,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形成凝心聚力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切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委的科学决策,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凝聚着全市670万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中省直各部门和兄弟省市驻连机构,向驻连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大连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安全生产需要加强、社会稳定工作压力增大;城市环境、社会管理亟须改善;交通、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亟待解决;政府服务和发展软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等。
二、2012年政府工作目标与任务
今年是本届政府届满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很突出,我市发展受资源、能源、土地和环境等约束加剧。同时,国际环境“危”中有“机”,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大连仍处在加快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全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市体制机制创新的活力进一步迸发,综合竞争优势正在提升,经济发展空间逐步扩大。
当前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被发展中的问题所困扰,不为前进中的曲折所动摇,处理好发展与环境、发展与民生、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坚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不动摇,按照依托增量扩大总量、依靠创新优化存量的要求,充分利用临海、临港优势,大力发展和提升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等临港产业,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强化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坚持全域城市化不动摇,高水平推进各城市组团发展,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政策优势,加快沿海经济带各重点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形成港口、经济区与城市联动发展新格局;坚持持续改善民生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多办实事、好事,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快”,深入实施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品质立市战略,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一)深化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以投资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生产性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公益性投资的社会效益,扩大民间投资的范围和领域。全市安排千万元以上项目1841个,投资总额1.62万亿元,计划投资3700亿元。落实推进重点项目责任制、月报制和“绿色通道”制度,加强调度、协调和监督,确保在建和续建项目按计划推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大力发展即期消费、开发新兴消费、挖掘潜在消费。以大型骨干市场和现代商品市场建设为重点,带动社区便民市场和农村中心镇现代商业建设,加快构筑覆盖城乡的便民服务网络。研究制定促进政策,积极引导健康、文化、教育、旅游、养老、环保等消费。加大旧城区、棚户区改造力度,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和市场开拓力度,实行“一企一策”支持大型出口企业发展,推进出口基地建设。优化外贸结构,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石化产业布局和我市“十二五”规划,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在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全力推进西中岛绿色石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加快实施大石化(搬迁)、恒力石化、实德百万吨乙烯、延长大型石化等重大项目,推进福佳大化等大孤山半岛石化项目科学有序搬迁,促进石化产业集聚发展。深入实施工业“五项工程”,加快大连湾、旅顺、长兴岛三大造船及海洋工程、金州新区国家数控机床、瓦房店轴承研发制造和旅顺北车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工业产业集群跨越发展。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高新区世界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基地、花园口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集成电路、云计算和网络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LED照明等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全面开展“无线城市”建设。编制完善大连市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旅顺绿色经济区、庄河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科学规划海洋资源开发,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加快建设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和现代海洋牧场,壮大海洋经济。
依托城区综合优势,大力发展金融商贸、软件信息、科技服务、会议展览等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网络经济。钻石海湾、新机场沿岸商务区、西城国际商务区、小窑湾国际商务区、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恒隆广场等重点项目,要在年内实现更大更快的发展。推进市区“北方不夜港”工程,加快全域温泉旅游发展,办好城市节庆活动,努力把大连建设成为门户型旅游目的地城市。
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启动大连市创造力产业发展示范工程,推动经济发展向内生增长、创新驱动方向转变。着力实施重大自主创新专项,构建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创新载体。开展高价值核心专利创造与转化试点,掌握100项核心知识产权,推进10大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本地转化。加快生态科技创新城、中科院纳米技术园区、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和科技孵化网络建设,提升数控机床、新能源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集聚效应。
(二)加速全域城市化进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全域城市化是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创新之举,是推动全市新一轮发展的强力引擎,也是保增长、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务实之策,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科学谋划,全力推进。
坚持重大基础设施向北部推进、重要资源要素向县域聚集、重点支持政策向农村覆盖,强化各重点区域的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加快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建设,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明确主导产业,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万达金石文化旅游度假区、东风日产整车基地、华晨专用车基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化基地等分布在各园区的重大产业项目,确保奇瑞汽车、曙光汽车、东北特钢等项目年内达产,尽快形成高端产业竞相聚集、各个区域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继续做好争取国家批准建设长兴岛自由贸易园区工作,支持花园口经济区、旅顺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积极申报和争取新市区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整体规划,加大投入,强力推动一体化、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完成大连北站、国际会议中心、振连路、庄盖高速公路项目,推进城市地铁、大连湾跨海交通、渤海大道、长山大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金州至普湾城际铁路、南部跨海通道、新机场、大伙房输水入连、长海县跨海引水等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各区域的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
加快县域重点园区和中心城镇开发建设,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工业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创建庄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2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新社区、新村庄、新农庄建设,在150个村实施“六化”工程,实施43个低收入村整村扶贫开发。
(三)推进“三个中心”建设,提升城市核心功能
优化“三核两翼”港口布局规划,完善大窑湾核心港区功能,加快太平湾、栗子房等航运中心关键节点以及旅顺新港等港口群建设,促进区域港口整合,探索多元化投资和经营之路。推进大窑湾北岸开发、长兴岛专业码头等工程,力争完成大连湾疏港高速公路、新机场填海主体工程,加快长海机场扩建。探索建设以保税港区和大连e港为依托的高端港航服务业体系。
完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规划,加快构建面向东北腹地及环渤海地区、辐射东北亚区域的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打好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超千万关键之年攻坚战,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5%。加快内陆干港布局建设,发展保税物流,搞好铁海联运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大连空港国际物流园、香炉礁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加快货物集散中心向资源配置中心转变。进一步改善通关环境。
深入实施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发挥期货市场龙头作用,支持大商所实施品种、人才和国际化战略,建设亚洲重要的期货中心。推进人民路、星海湾等金融功能区建设和发展,提升金融机构聚集度。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步伐,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业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航运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创新。扩大信贷投放和多渠道融资,新增贷款和融资不低于2300亿元。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加人民福祉
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18万人。认真落实生源储备和“三支一扶”计划,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好失地失海农民、大龄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从业素质。启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中心建设。
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失地失海、农转居人员的养老保障政策,有序开展进城务工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深入推进“金保工程”。
着手制定实施方案,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解决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大城乡困难居民临时救助和低保分类救助力度,完善慈善基金长效救援机制,强化老龄和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加快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殡仪馆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努力保持物价稳定,抓好“菜篮子”工程,适时启动物价补贴。
安排保障性住房2.8万套,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加大住房公积金对公租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完成12万平方米弃管楼院的整治任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三市全部达到省“双高”普九标准,继续实施城乡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推动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强化校车安全,开展农村中小学校车运营试点工作并提供补贴。新建、回收20所公办幼儿园,新开办普惠性幼儿园50所,改善农村幼儿园设施条件。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资源整合,组建装备制造业等3大领域职教集团。推进在连高校与城市互动发展。
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有效解决就近看病和医疗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完善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协作机制,多措并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市儿童医院、卫生中心等医疗设施建设。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320元,在涉农地区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和基层服务,努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提升法治城市建设水平。从企业信用入手,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要求,理顺管理服务机制,实现工作重心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移。推动 “两新”组织发展,注重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形成层级服务管理和分类监管网络。
健全人口社会管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出租房屋信息申报登记制度,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基本生活问题。建立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创新工作载体,提高社会稳定工作能力。实施“和谐社区”工程,把社区建成依法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实施“平安大连”工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现代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亲民维稳”工程,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实施“舆情疏导”工程,使互联网等公共媒体成为传播先进文化、通达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
完善应急管控体系和联动机制,形成城乡救援一体化模式,做好重点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提高处置公共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在旅顺规划建设大连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防范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交通运输、渔业、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制定出台建设文化强市实施意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新建大连群众艺术馆,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设施功能。实施太阳沟、胜利桥北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立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开展“大连读书月”活动和送戏下乡、农村电影“2151”工程,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扶持京剧院建设国家一流院团,支持杂技团建设大马戏团,推动文学、戏剧、影视等领域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全面落实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建设产业基地、打造知名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人才集聚、营造产业环境五项工程,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逐步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搞好大连文化产业创新园区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支持一大批文化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工作,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市场管理体制,营造“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强化在用地、金融、税收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推进文化对外交流合作。
全力做好“十二运”筹备工作,加快市体育中心、普湾新区体育中心、瓦房店帆船帆板基地和金州激流回旋等比赛场馆建设及周边环境整治,加强体育人才培养,努力提高竞技水平。支持大连足球再创佳绩。
(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坚持新市区改革方向,加快理顺体制、机制,推进功能区与行政区深度融合。深化市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大事权下放和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试点区体制优势和引领作用。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证在建续建项目、社会民生事业、全域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加大国企上市和海内外并购力度,提高国企直接融资能力,形成以大连装备制造投资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国企投融资体系,推进热电集团整体上市。支持国有公益性企业改革发展。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健全以聘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
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加快县、乡两级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大力引进重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和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扩大境外上市、发债、国际基金投资,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在连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生产基地、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鼓励外商增资扩股。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高端人才,办好“海创周”和“海创工程”。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优势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境外投资、承包境外工程项目。
加强对内招商引资,继续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作为主战场,充分发挥区市县、重点园区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拓展区域合作领域,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引进内资增长20%以上。
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和政策措施,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实施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综合运用信贷、保险、基金、上市融资、股权投资等融资工具,有效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坚持一视同仁,着力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用地、立项、监管、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的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形成“专精特新”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八)加快绿色大连建设,再造宜居城市新优势
巩固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实施森林乡村、湿地公园、生态河、海防林等青山生态系统十大工程。全社会再投入100亿元,造林90万亩,植树2亿株,提高造林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2%。加快公园及游园绿地改造,提升主干路及重点区域绿化品质。
继续实施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努力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营造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推进“七横七纵”快速路网建设,实施川岭路、中华路改建工程。继续抓好城建“五个一、三个一”工程,精细化维修城区道路,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
提高城市常态化管理水平,推进中心城区数字化管理,加快“智能城市”建设。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方针,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倡导文明施工,控制工程扬尘和沙石撒漏,保持在建工程现场及周边地区环境清洁有序,抓好街巷路和老旧小区环境卫生改造,解决私搭乱建、侵占绿地、占道经营问题,加强城市养犬、广告管理。完善和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水务现代化建设试点。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完善工业企业能源审计、能效对标、能耗限额管理制度,加强节能管理、监察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用新型能源,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8%左右。加快建设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项目,推进重点化工园区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启动市区PM2.5和臭氧监测。科学保护海洋环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网络和工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再制造产业、生态旅游、绿色餐饮住宿和循环物流业,加快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整合和集中布局。
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人防、防震减灾、档案、双拥共建以及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各位代表!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和全体公务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驾驭复杂形势、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一定要不畏艰难,勇于承担,满怀发展激情,坚定必胜信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举措、扎实的工作作风,去化解各种困难和风险,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振兴发展的新局面,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一定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落实人大代表议案,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规范决策程序,全面建设法治政府。
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改善软环境,通过开展“软环境建设年”活动,坚决纠正吃拿卡要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营造良好的“安企、保商”环境。抓好“五大系统”建设,加强对重大专项资金和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着力治理腐败易发领域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我们一定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推进网上审批。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加强机关质量标准管理,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我们一定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精力放在抓事业上,把本事用在抓发展上,把能力和水平体现在抓成效上,坚持埋头苦干,务求干则必成,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各位代表!展望新的一年,我们激情满怀、信心百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大连市委的领导下,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本届政府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