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试.[范文模版]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发布的。A.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3年3月22日 B.国务院于2004年3月22日 C.国务院于2004年4月3日
D.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5月3日 2.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是:(A.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
B.基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C.建设法治政府
D.使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
3.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⑦法律优先⑧法制统一
A.①③④⑥⑦⑧ B.②③④⑤⑧ C.①②③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有关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错误的是:(A.行政机关应当坦诚公开所有的政府信息,以便公众查阅。B.行政机关应当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C.对公开的政府信息,公众有权查阅
D.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不公开。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决策程序基本原则的是:(A.科学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保密性原则 D.合法性原则
6.《纲要》规定,按照(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A.注重程序突出重点合理全面 B.条件成熟避免重复突出重点 C.统筹兼顾突出特色高度统一 D.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7.行政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正确做法是:(A.作出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不利的行政决定之后,应当给予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陈述和申辩的机会。
B.作出行政决定后,应当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只享有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
C.对重大事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依法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D.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必说明理由
8.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要求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应当立卷归档。
A.证据材料执法文书 B.处罚决定执法文书 C.证据材料处罚决定 D.证据材料申请材料
9.对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调处的民事纠纷,行政机关要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遵循(的原则及时予以处理。
A.公开、高效、便民 B.公平、公开、便民 C.公平、公正、高效 D.公开、公平、公正
10.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A.应当认真对待,积极做好出庭应诉准备 B.主要负责人必须到庭应诉
C.可以暂缓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D.对当事人打击报复
11、行政监督制度中的专门监督机关是指:(A、检察、审计等机关 B、监察、审计等机关 C、监察、司法等机关 D、检察、司法等机关
12、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作用: A.参谋、助手
B.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 C.法律顾问 D.榜样和模范带头
1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报告推进依法行政的情况: A.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B.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上级人民政府 C.上一级人民政府
D.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
14.《纲要》要求,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A.首问负责制度 B.民主决策制度 C.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D.科学决策制度
15.《纲要》要求,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行政执法机关实施。
A.省、市两级 B.市、县两级 C.县级 D.乡、镇级
二、多项选择
1.《纲要》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是(。A.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职能
B.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 C.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 D.改革行政管理方式 E.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2.《纲要》要求,加快建立(的行政执法体制。A.权责明确 B.行为规范 C.监督有效 D.保障有力
3.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法报送备案,政府法制机构要做到(。A.有件必备 B.有备必审 C.有错必纠 D.存档保留
4.《纲要》要求要完善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对下列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A.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行政复议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 B.依法应当受理而不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C.应当撤销、变更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而不撤销、变更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D.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5.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就是要(。A.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B.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C.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 D.积极营造全社会遵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
6.《纲要》要求,要明确责任,严肃纪律,对贯彻落实本《纲要》不力的,要(。A.给予行政处分
B.严肃纪律,予以通报 C.给予纪律处分
D.追究有关人员相应的责任
7.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应当做到(。A.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统一 B.立法进程与改革进程相适应 C.立法决策与领导意识相统一 D.立法进程与社会文明进程相适应 8.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表述正确的有:(A.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
B.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 C.对行政执法的考核评议应当听取公众的意见 D.要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
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等权利。A.陈述权、申辩权 B.申请仲裁权
C.要求违法实施行政许可损害的国家赔偿权 D.提起民事诉讼权
10.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的是:(A.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B.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D.设定行政许可不便民的
三、简答题
1.依法行政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2.依法行政的本质是什么? 3.合法行政的内涵和要求是什么? 4.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5.权责一致的内涵是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A 5.C 6.D 7.C 8.A9.D 10.A 11.B 12.B 13.D 14.C
15.B
二、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E;2.A B C D;3.A B C;4.B C D;5.B C D;6.B D;7.A B;8.A B C D;9.A C;10.A B C
三、简答题
1.依法行政的基本涵义及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是行政主体合法;二是行政权的取得和行使合法;三是行使行政权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权责统一。
2.依法行政的本质是什么? 答:依法行政的本质是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具体来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官,不是依法治民;是依法治自己,不是依法治别人。
3.合法行政的内涵是什么?
答: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4.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一是,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二是,依法行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并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三是,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宪法原则;四是,依法行政的推进必须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观念转变和法律素质提高形成良性互动。
5.权责一致的内涵是什么? 答:权责一致,是指行政机关依法享有多大的权力,就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不应当有无责任的权力,也不应当有无权力的责任。具体而言,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
1.国务院于(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A.2004年3月 B.2004年4月 C.2005年3月 D.2005年4月
2.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3.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4.(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A.镇 B.县 C.市 D.省
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A.1 B.2
C.3 D.4
二、多选
1.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着力点是(A.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B.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C.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D.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2.政府要加强(方面的立法 A.完善经济体制 B.改善民生 C.发展社会事业 D.政府自身建设方面
3.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在会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A.不能提交会议讨论 B.不能作出决策 C.可以提交会议讨论 D.可以作出决策
4.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凡是不涉及(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A.国家秘密 B.商业秘密 C.个人隐私 D.当事人不同意
5.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A.本级人民政府
B.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C.上级党委 D.上级人大
三、问答题
1.怎样理解《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总体思路? 2.当前,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包括有的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法治观念比较淡薄,“权大于法”的观念仍然比较严重。《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还存在立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够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4.当前,一些行政机关违法决策、随意决策、拍脑袋决策问题仍然存在。《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5.在行政执法活动中,乱执法、粗暴执法、执法谋利等问题时有发生。《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规范行政执法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6.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现代政府的重要特征。《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方面有哪些新要求? 7.滋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还不到位。《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 政府建设的意见》在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8.实践中,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群众的合理诉求得 不到及时妥善处理,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 意见》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9.《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和督促 检查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0.贯彻实施好这个《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需要做好哪些工 作?
一、单选 1—5 ADABB
二、多选 1.ABCD 2.ABCD 3.AB 4.ABC 5.AB
三、问答题 1.答:一是以加大《纲要》的贯彻力度为主线,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依 法行政的重点任务。根据《纲要》确定的推进依法行政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针 对当前依法行政和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规定了提高行政机关工 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坚持依法 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督和问 责、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 7 个方面的任务。二是围绕上述 7 个方面任务的落实规定具体措施,增强各项措施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纲要》对相关任务已规定了措施但不够明确的,《意见》作了明确和 细化。《纲要》已规定了落实相关任务的原则要求但没有明确措施的,《意见》 作了补充规定。对各地区、各部门近些年来落实《纲要》行之有效的措施,《意 见》作了增加规定。三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对建设法治政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 识,特别是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意见》强调了新形势下加强法治政 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出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还分别就健全推 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 任、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2.答: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
力,往往决定着一 个地区、一个部门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意见》规定: 要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 度,使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 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同时,重视提拔使 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3.答:制度建设是依法行政的基础。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意见》规定:政 府立法要突出重点,确保质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反映人民意愿,着 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行政 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都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 况。加强对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坚持立“新法”与改“旧法” 并重。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把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
作为必经程序。4.答: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为了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减 少决策风险,《意见》规定:要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 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完善行政决策风 险评估机制,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严格决策责任追究,对违反 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 严格追究责任。5.答: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最经常、与人民群众权益最直接相关的管理活动。针 对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规定: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履行职 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 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完善行政 执法体制和机制,加强程序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改进和创新行政执法方式,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评议考核,要 把评议考核结果作为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6.答:推进政务公开,是规范权力运行、方便群众监督、有效防治腐败、提供高 效便民服务的有效措施。为此,《意见》规定:要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 例,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对人民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要
依法在规定时限内予以 答复;深入推进办事公开,创新政务公开方式。7.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防 止权力滥用,预防和制止腐败的关键。为此,《意见》规定:各级政府和政府各 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 监督,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高度重视舆论监督。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 行政机关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保障和支持审计、监察等 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严格行政问责,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8.答: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行政机关负有重要 责任。为此,《意见》规定:要建立由地方各级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完善行政调解制度,推动建立行政调解 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畅通复议 申请渠道。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活动,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 负责人要主动出庭应诉。9.答:《意见》规定:要建立由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行政领导协调机 制,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 作的督促指导、监督检查和舆论宣传。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 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 设,使其规格、编制与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和督促指 导作用。10.答: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本意见与深入贯彻《纲要》和《决定》紧 密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规划,明 确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主体,确定年度工作重点,扎扎实实地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务求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第二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开创依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在全县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周天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全县召开了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会议上县委XXX作了重要讲话,xxx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县近年来依法行政工作取得的成绩。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从、服务全县工作大局,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法治政府框架进一步健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干部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工作令人民满意、社会满意。会议还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依法行政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措施得力,这次全县依法行政会议的召开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开创依法行政工作新局面,实现经济社会的二次跨越,提速冲刺全省十强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是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推动依法行政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更大进步的誓师会、动员会。在县委、县政府扩权强镇,把房产、规划、行政执法等权限重新下放给达连河镇管理开局起步之初,我受镇党委、镇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表态发言,这是县委、县政府对达连河镇党委、政府的厚爱,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为了落实好全县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最大化实现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我们 1
要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树立依法行政的法制观念
依法行政工作要提高,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首位。我们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认识,使镇政府的行政活动做到有治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镇政府威望和行政效率。
二、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提高行政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进一步明确法制工作机构和法制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按照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要求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夯实推进依法行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二是提高行政人员依法行政的政治素质。要结合百日大讨论,加强对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自觉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自觉地推行依法行政。三是提高行政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业务能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岗前学法培训及资格考试制度,使其充分认识到实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四是实行执法资格管理。要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主体资格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问题,严格落实资格管理制度,实行持证上岗,确保做到执法主体、执法人员合法,以促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三、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思路理顺行政执法体制有效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二是重视制度建设工
作,针对我镇现状,不断完善依法行政配套制度,同时还要狠抓贯彻落实提高行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推进依法行政的有用制度。
四、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行为
一是清理权限,依法履职。镇政府要紧扣新农村建设实践,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及扩权强镇下放的权限,进一步理清自身职权的法律依据,搞清楚法律法规明确的和工作需要协助的事项、范围、职责并严格依法履职。二是明确责任、规范行为。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推进权力阳光运行。三是强化监督,促进公正。执法监督要到岗、到人,明确监督范围、程序、监督责任,狠抓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确保执法监督到岗到人。
五、进一步创新举措,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一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对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尤其在处理村级财务管理、征地拆迁安置、社会治安、群众上访、山林权属纠纷等问题,镇干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不仅要做到实体合法,而且要做到程序合法。二是借助只能部门作用,依法合力化解。
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政府作为依法行政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正确面对问题、剖析问题,循序渐进的逐一解决问题,不断摸索和创造依法行政工作新经验、新做法,使依法行政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最终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第三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2008年6月12日辽源日报社撰稿
市委常委、副市长 李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依法行政”,这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为保证这一重要精神的落实,进一步加快和谐辽源建设,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会议,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深化对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的理解和落实,我也借此机会谈谈对法治政府建设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客观现实
探索建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个人体会:一是政府活动空间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国门的打开,我们的各级政府的活动空间正在不断地开放和拓展,全方位地开展社会或社区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国与国政府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而交往和合作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交往和合作双方相关法律和话语体系的趋同性,俗话说要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二是政府的责任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正处在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臣民社会向现代社会、公民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政府的权力实质上已经上升为按照国家意志的政治委托和公民的民主意愿,来行使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责。三是政府治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实践证明,仅仅单纯依靠国家力量来管理和控制一切的执政方式,既力不从心,也没有必要,必须要建立新的社会治理体系,重视非政府力量,逐步实现由权利政治向公益政治的过渡。另外,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政治诉求和民主诉求越来越强烈。这些因素都需要我们通过各方面的改革,尤其是行政体制改革给予回应和适应。
二、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实践
法治政府是指政府在行政过程中时刻受到法律的约束和支配。它强调的不只是国家通过法律来控制社会,而且也强调国家本身受法律的支配。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特权的存在。法治政府主要有4个标志:行政权利法定化;行政程序公开化;行政执法规范化;法律监督体制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实践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1989年)。中国为重建和发展行政法制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主要表现为:第一,恢复原有法制,解决行政领域无法可依的问题。第二,制定新宪法,确定行政法制的宗旨和发展方向。第三,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第四,确立行政立法制度,健全行政法制。第五,建立行政司法制度,保障公正行政。我们党继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84年明确提出“从依政策办事,逐步转变为既要依政策办事,又要依法律办事”。
——发展阶段(1989年-1997年党的十五大)。我国的依法行政建设朝着更高更新阶段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行政诉讼法》的颁行,正式确立了“民告官”的行政诉讼制度,为行政权的行使,提供了有效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第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行,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标志着我国的人事管理开始步入法治化轨道。第三,《国家赔偿法》的颁行,落实了行政侵权的国家赔偿责任。第四,《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的颁行,为行政权的行使,设定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第五,《行政处罚法》的颁行,较好地解决了对行政处罚行为的程序制约问题,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民主法治的精神和原则,对保障处罚权的合法公正行使,防止处罚权的滥用,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为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积累了经验。第六,行政管理领域众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颁行,为行
政管理活动的进行提供了法律依据,设定了行为规则。第七,明确提出了依法行政的原则。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以政府文件的形式确定了依法行政的原则。明确提出:“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一切公职人员都要带头学法懂法,做执法守法的模范。” 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进一步将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作为国家的治国方针。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迫切需要,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确定下来。
——完善阶段(1998年-至今)。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指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原则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职责分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也取得了明显进展。1999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9〕23号),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2003年《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该法是继《行政诉讼法》及《行政处罚法》后我国行政法制建设领域又—部极其重要的法律,其对于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于2004年制定和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20多年来我国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确认为制度,全面确立了我国未来10年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行动纲领。这是对国务院1999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的深化、细化和发展,是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内对依法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总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依法行政基本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进展速度较快,成效显著,主要体现为:政府从主要依政策、命令行政转为依法行政;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从简单的命令与服从到“民”可以告“官”;行政侵权责任从“落实政策”到可以要求国家赔偿;人事行政管理从实行传统的干部管理到建立与推行公务员制度;政府及其公务员从只是“管理者与监督者”到亦是“被监督者与责任承担者”;对行政权的控制从只注重实体制约到同时注重程序规范。
三、当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法治化进程中虽然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一些行政机构及其公务人员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普法工作强化了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干部的意识还没有强化起来,“黑头(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红头不如白头(批示)、白头不如口头(电话)”等现象还存在。更有甚者,有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是制度建设还不能完全达到行政管理的需要,有些亟需规范的领域或方面还无法可依,尤其是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法规还很少。如,北京密云县“2·05”特大伤亡事故,依据的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务院和北京市的关于重大安全行政责任事故追究的相关规定。令人可喜的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安全生产领域的政纪处
分方面的部门规章《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绩处分暂行规定》的出台,为这方面的问责提供了依据。
三是在行政执法方面,重复执法,交叉执法,多头执法,乱执法,执法效率低下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这与立法职责边界不清有很大关系。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在转变过程中和复杂的历史因素,在“三定”方案中,部门之间职责交叉不少。对同一个事项,在不同部门的“三定”方案中都有负责管理或者指导的规定,每个部门都以此为依据在立法过程中争夺管理权,并尽量缩小其他部门的管理领域。有的该管的不管,管了又管不好,如小广告问题、摆摊设点问题等成为大多城市的顽症。
四是缺少强有力地行政内部监督。目前,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或是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或是还不够完善。已有的一些监督制度还没有很好的运作起来。尤其是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更是乏力,缺少刚性,致使一些违法或不当的执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违法乱纪的行政执法人员得不到责任追究。这是当前不能做到依法行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五是部门利益化倾向问题突出。“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法制化”,是当前一些地方依法行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行政立法方面,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在起草法规和规章中,总是力图将那些有利于本部门的行政管理办法法制化,对管理相对人设置义务多,赋予权力少;对行政执法机关设置权力多,规定义务少;重视法律规范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制裁,忽视法律规范对社会和公民的引导、服务功能。在行政执法方面,个别地方、部门或个别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往往以利益为重,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严重的侵害了百姓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部门利益的干扰,已成为一些地方立法质量不高、执法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新旧体制转轨影响了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新旧体制彼消此长的渐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种体制都在发挥作用,又都不能发挥作用的现象。新旧体制这种共生共存、同时运转的局面,既产生很大的摩擦和冲突,又会在政府权力运行和责任设定上造成空隙,使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呈现出暂时和局部的管理无序,造成法律空洞。
2、政府推进型改革模式对行政权力过度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治的管理方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总体上是一种政府推进型改革,大量的改革举措主要靠行政权力来推动。在法律意识尚没有变成公务员队伍自觉行动的时候,政府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传统的管理方式来推动,这必然会造成对行政权力的滥用,造成一段时间在观念和制度设计上放松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3、法治政府生长发育的现代土壤还不够肥沃。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式、社会控制模式以及价值系统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物,这对一个有着漫长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确实有一个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其实,法治政府中很多东西,我们至今也没有弄清楚。我们一些官员当中,现代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谈薄,潜意识中还存有“官贵民贱”的残余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管理信条;老百姓的“民不与官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弱民心态,都是这种现象表现。现在不可胜数的皇帝戏、清官戏,都是这种历史无意识的体现。
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建立法治政府机制的核心问题就是权力均衡,主要包括政府内部的权力平衡和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权利平衡,二者不可偏废。建立法治政府,有以下几方面对策和建议:
1、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首先要依法决策,科学合理地界定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重大决策要进行合法性论证。其次要科学决策,实行公众
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应当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应事先向社会公布。
2、建立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立法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司法监督,对人民法院受理的的行政案件,要积极应辩,对判决结果要自觉遵守;备案监督,依法保送,政府法制机关要严格审查,有错必纠。
3、建立法律法规审修机制。及时清理和修改与市场经济体制和世贸组织规则不相符、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相适应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消除地方立法清理工作滞后现象,保证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4、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矫正机制。切实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行政诉讼等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行为的矫正机制。一是要加强对国家的《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宣传教育力度,结合“普法”活动,广泛宣传国家的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及其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三部法律的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依据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赔偿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从而为行政执法行为的矫正机制营造制度保障。三是要从现阶段各地区的具体实际出发,切实为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实施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改变现行管理体制,实现行政复议组织和行政审判机关在人、财、物等方面的独立,使之能够依法、公正和独立地行使行政复议权和行政审判权,严格依法监督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努力保证办案质量,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5、建立健全公务员培养教育机制。通过长期规范的岗前教育培训,使得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增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建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既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发展趋势,又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对待这项工作,急不得,停不得。
第四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已于2003年8月27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将于今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我们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积极用《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来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依法办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一、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重大意义
《行政许可法》是一部规范政府行政许可行为的专门法律。《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合法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监督原则等六项基本原则以及一系列制度措施,不仅是对行政许可本身的规范和重大改革,也是对整个政府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对于促进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行政许可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权力必须依法行使,行政行为要符合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违法同样承担法律责任,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确立了在政府管理工作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优先、市场优先、社会自律优先的原则,这对于培育社会自律机制,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第二,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途径。规范许可行为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要贯彻实施好这部法律,加速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
第三,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举措。《行政许可法》从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出发,严格控制行政许可设定权,明确规定了行政许可事项的范围。这有利于减少和限制不必要的行政许可事项,促进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四,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为各类经济主体及其经济活动创造宽松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行政许可法》从行政许可的设定、条件、期限、收费和实施主体,作出了明确规定,目的就是要革除生产和流通领域中一切人为的障碍,降低行政机关的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创造宽松的环境,促进商品流通和服务市场化,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第五,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防止公共权力滥用的有效手段。《行政许可法》强化了监督制约,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防止权力滥用和权钱交易。
《行政许可法》的出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我们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高度,深刻理解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重大意义,真正把贯彻实施这部法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第一,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掌握《行政许可法》的有关知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列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内容。要强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并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要积极营造全社会遵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认真开展行政许可规定清理工作。要严格对照《行政许可法》,对现有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全面清理,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予以取消,确需保留又符合规定的,按规定程序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并全面清理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确保按时完成清理任务。
第三,要理顺行政执法体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做到职权法定,防止多头执法,积极探索和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开展综合执法的试点及推广工作,减少行政执法层次。要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努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和评议考核制,保证行政权力的依法有效行使。
第四,抓紧建立行政许可配套制度,保证《行政许可法》实施落实到位。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务于今年7月1日前建立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制度,建立健全受理、审查、听取行政许可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意见、听证、招标、拍卖、考试、检验检测检疫、登记等实施行政许可的具体工作程序制度,建立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度。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相对集中许可权制度和行政许可的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制度。各项配套制度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切合实际,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确保《行政许可法》全面贯彻实施。
第五,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要按照“谁许可、谁负责、谁监督”的原则,加强对行政许可活动的监督检查,把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管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和完善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许可和行政应诉等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政行为。坚持做到有权必有责、有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三、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建设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
第一,行政许可设定要于法有据。实施《行政许可法》,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改变行政许可过多过滥的现状,进一步维护法制统一,确保政令畅通,消除市场分割、地区保护和行业垄断。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加快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
第二,行政许可管理要公开透明。《行政许可法》规定,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条件、标准、程序、期限、收费都要公开,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以外,也应当公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重大利益的,可以要求举行听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消除政府特权思想,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坚决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现象。
第三,行政许可服务要便民快捷。行政机关必须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群众办事,防止多头审批、重复审批,有效实施行政管理和提高行政效能。
第四,行政许(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可权要与责任挂钩、与利益脱钩。《行政许可法》对行政机关违法、越权以及不遵守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许可,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同时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原则上不得收费,以确保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勤政廉政,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
总之,《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建设法治政府征途中的一场攻坚战,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要以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积极用《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来规范行政行为,努力开创我市依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篇: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意见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 〔20**〕10号,以下简称 《纲要》)已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印发,现就贯彻落实 《纲要》 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贯彻落实 《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纲要》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了近年来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规定了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国务院各部门都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 《纲要》的重大意义,把贯彻落实 《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把 《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供保障。
二、突出重点,明确分工
贯彻落实 《纲要》是一项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能,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现就各部门各单位重点工作任务作如下分工:
(一)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积极研究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决策程序以及行政决策的监督制度和机制,按照 “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国务院办公厅、中央编办、监察部、行政学院、社科院)
(二)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1、围绕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做到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统一,立法进程与改革进程相适应。(法制办组织有关部门)
2、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实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立法征求意见制度。研究建立有关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的说明制度。探索建立有关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法制办组织有关部门)
3、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方便公众对公开的政府信息的获取、查阅。(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办、信息办、信息产业部、财政部)
4、建立健全行政法规、规章修改和废止的工作制度以及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和定期评价制度。(法制办组织有关部门)
(三)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科学划分和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科学、合理设置政府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实现政府职能、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加强对各级行政机关职能争议的协调。(中央编办)
2、完善各类市场监管制度,确保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保证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打破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研究进一步转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商务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食品药品监管局、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电监会)
3、研究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分开的具体措施,加强对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引导和规范。(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人事部、民政部、国资委、商务部、工商总局、财政部、监察部、行政学院、社科院)
4、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劳动保障部、卫生部、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
5、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法律制度和机制(包括起草紧急状态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国务院办公厅组织有关部门)
6、建立健全有关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的法律制度,实现规范的部门预算。(财政部、发展改革委)
7、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清理和规范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收费。(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8、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和津补贴,解决同一地区不同行政机关相同职级工作人员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人事部、财政部)
9、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减少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研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监察部、中央编办、法制办会同有关部门)
10、加快电子政务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上网工程的建设和运用,扩大政府网上办公的范围,逐步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国务院办公厅、国信办、信息产业部、发展改革委)
(四)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研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继续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中央编办、法制办、财政部、监察部)
2、建立健全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和执法文书进行立卷归档。(法制办组织有关部门)
3、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人事部、法制办、中央编办)
4、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奖惩机制和办法。(法制办、中央编办、监察部、人事部)
(五)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探索解决民事纠纷的新机制。完善人民调解制度,预防和化解民事纠纷。(司法部、信访局、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劳动保障部、法制办)
2、完善信访法律制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保障信访人、举报人的权利和人身安全。(信访局、监察部)
(六)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1、完善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制度和机制,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建立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出异议的处理机制和办法。(法制办)
2、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完善有关行政复议程序和工作制度,加强行政复议机构的队伍建设,提高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素质,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探索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的新方式、新举措。完善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法制办、监察部)
3、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得赔偿。建立健全行政补偿制度。(财政部、法制办)
4、探索建立行政赔偿程序中的听证、协商、和解制度。(法制办、财政部)
5、建立健全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经常性监督制度,探索层级监督的新方式,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办、监察部)
6、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机制,确保专门监督机关切实履行职责,依法独立开展专门监督,并与检察机关密切配合,及时通报情况,形成监督合力。(审计署、监察部)
7、探索拓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渠道,完善监督机制,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监督创造条件。完善群众举报违法行为的制度。研究建立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法及时作出处理的工作机制。(监察部、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
(七)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
1、研究建立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探索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实行法律知识考试的制度。(人事部、法制办、司法部)
2、研究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强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通用法律知识以及专门法律知识等依法行政知识的培训。(人事部、法制办、司法部)
3、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人事部、法制办)
4、采取各种形式,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增强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意识,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司法部、法制办)
(八)完善措施,切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1、研究建立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贯彻 《纲要》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对贯彻落实《纲要》不力的,要严肃纪律,追究有关人员相应的责任。(国务院办公厅、监察部、法制办)
2、研究建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定期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的具体办法。(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办)
3、研究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并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中央编办、财政部、法制办)
三、加强领导,精心规划,加大宣传,强化检查,切实把 《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纲要》的贯彻落实,关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关系法治政府的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常抓不懈。国务院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和安排,扎实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
(一)加强领导,把 《纲要》 的贯彻落实摆上重要日程。要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的领导。国务院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贯彻执行 《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牵头部门和单位要切实担负起统筹协调的责任,明确工作进度,认真抓好组织协调,坚持重大问题主动协商、共同研究,充分调动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其他责任单位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好所承担的任务。
(二)制定规划,分步推进。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 《纲要》 的实施意见、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提出工作进度,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确保 《纲要》得到全面正确执行。
(三)注重制度建设,以创新的精神做好工作。抓紧制定和完善 《纲要》 的配套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制度环境。对依法行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中形成的经验要及时总结,不断推进依法行政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贯彻落实《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舆论环境。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纲要》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把思想统一到《纲要》的精神上来。要通过组织自学和举办培训班、研讨会、报告会等方式,不断加深对《纲要》的理解,提高认识。
(五)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国务院各部门要对照工作规划、目标要求和工作进度,抓好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法制办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协调服务、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工作,为贯彻执行 《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