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制度[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04:3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制度[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制度[范文模版]》。

第一篇:21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制度[范文模版]

铁法煤业集团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 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Q/TJS·(Q·E·S)GZ·21-2013

(第二版 第0次修订)

编制:刘先福 审核:赵宗相 批准:吴晓东 2013-03-20 发布 2013-03-20 实施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目的

加强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管理,减少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发生,确保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施工全过程及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控制。3 引用标准

3.1 GB/T19001-2008/ 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2 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3.3 GB/T24001-2004/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3.4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3.5 Q/TJS·(Q·E·S)SC-2013《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3.6 建质[2010]111号《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3.8 建质[2007]257号《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3.9《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3.10《生产安全事故档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办〔2008〕202号)4 职责

4.1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负责领导质量问题处理的管理。

4.2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负责领导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管理。

4.3 技质科负责一般质量问题的处理。

4.4 安管科负责环境和职业健康一般安全问题的处理。

4.5 各单位、各部门负责本单位、本部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般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协助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调查,负责事故整改措施的具体实施。5 工作程序

5.1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划分 5.1.1 质量问题划分

质量问题是指施工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包括质量事故。

质量问题按照处置的难易程度、对下一道工序的影响程度、处置对工期或费用的影响程度、处置对工程安全性能或使用性能的影响程度分为一般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质量事故分为轻微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别重大质量事故。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一般质量问题,直接经济损失在0.5万元以下的质量缺陷。质量事故,是指由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违反工程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使工程产生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质量缺陷,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1)特别重大质量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质量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质量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轻微质量事故,是指造成人员轻伤,或者经济损失在0.5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事故。

本等级划分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5.1.2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划分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是指施工过程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包括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也包括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

1)轻微隐患。是指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严重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大,须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使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职业健康安全事故。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特别重大安全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轻微事故,是指造成人员轻伤,或者经济损失在0.5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事故。

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3 环境污染事件。

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的野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 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2)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4)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5.2 一般质量问题、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的处理 5.2.1 一般质量问题的处理 一般质量问题的识别 1)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的自检和技质科、机电科等相关部门的检查。

2)交付或开始使用后,通过及时与顾客沟通,获得顾客对产品接收或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使用的意见。

2一般质量问题的标识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包括顾客或其代表反馈的质量问题),由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员进行标牌、戳记和记录标识。并应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需要时报告技质科。在报告的同时,质检员有权暂停施工,进行隔离,等待处置。一般质量问题的评审

1)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般质量问题由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及质量检 查员共同评审做出处置决定,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责任单位处 置,质量检查员负责监督检查和处置结果的验证。

2)合同要求时,对一般质量问题的评审和处置应会同顾客或其代表共同确定或书面征得顾客的同意。

3)如果一般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涉及设计单位,还应通知设计单位派代表共同评审,并确定处置方式。

4)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一般质量问题时,公司应对一般质量问题进行评审做出处置决定,采取与一般质量问题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一般质量问题的处置

公司应采取一种或几种方法处置一般质量问题: 1)采取降级使用、让步使用和不作处理,经有关授权人员和顾客批准,解决不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一般质量问题;

2)采取返工处理或返修处理,消除施工过程发现的一般质量问题; 3)采取返修或加固补强,经有关授权人员和顾客批准,解决交付使用后发现的一般质量问题;

4)采取标识、记录和通知等措施,防止一般质量问题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一般质量问题处理后的验收

当对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处理时,应符合以下规定要求:

1)经返工重做或更换器具、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2)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3)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4)经返修或者加固处理的分项、分部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 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一般质量问题经返工、返修、加固补强之后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及有关验评标准要求进行再次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经返修或加固补 强处置的一般质量问题不能重新评定为优良。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保存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处置报告。

5.2.2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的处理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的内容 1)与有关的施工标准不符合;

2)与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不符合;

3)不符合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 4)不符合相关方的合理要求。2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的发现 1)安管科等相关部门的检查;

2)各施工单位的自检、专兼职安管员日常巡检或有关领导巡检; 3)定期测量、监测;

4)法律、法规、标准的变更; 5)相关方的合理报怨。

3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的整改与验证 1)一般隐患

施工单位负责人组织生产、技术、安全、质检人员对检查出的一般隐患逐一核实,按照“四定”原则组织整改。“四定”即:

(1)定措施。落实整改前的预防方法,防止在整改前及整改过程中发生事故。

(2)定责任人。将整改前的预防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并负责跟进整改效果,及时向上级报告有关整改情况。

(3)定完成整改标准。对整改问题的关联程序,应满足国家标准、企业标准。

(4)定完成期限。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上报有关部门或人员验收。

2)严重隐患

安管科将组织有关人员(包括责任单位负责人)进行评审做出处置决定,责任单位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报公司安管科批准后实施,安管科负责监督和结果验证。对不符合未按期整改完或整改不彻底的单位,将按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奖罚条例》进行处罚。

5.3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处理 5.3.1 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本单位负 责人将事故情况立即向公司经理和调度室报告。质量事故同时还应立即报告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由建设单位负责人在1小时内向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公司经理根据有关汇报程序和要求向有关部门汇报。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1)职业健康安全事故要在10分钟内报告集团公司安监局;一般及以上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同时还要在1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较大以上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执行上述规定的同时,应在1小时内报告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3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工程项目、有关单位名称;

2)事故的简要经过;

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的初步原因;

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6)事故报告单位或报告人员;

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5.3.2 现场处理 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2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3 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记录或进行拍照、录像。为确保现场勘察,清理事故现场要经事故调查组同意后方可进行。5.3.3 事故的处理程序。事故的处理程序一般包括: 事故调查; 2 事故原因分析; 3 制定处理方案; 4 处理事故; 5 鉴定验收; 为今后提出改进建议。5.3.4 事故调查 成立事故调查组。

1)当发生一般及以上的质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由上级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和处理。

2)当发生轻微质量事故、一般以下环境污染事故和轻微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由公司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

(1)成员组成

发生事故后,由公司经理指定具体负责人组织安全、生产、技术、人 力资源部和工会等部门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

(2)成员条件

a 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b 与发生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3)调查组的职责

(1)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施工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2)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受伤、经济损失的情况。(3)确定事故责任者。

(4)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2 事故调查 1)物证搜集

(1)现场物证搜集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及位置等。(2)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3)对搜集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试。

(4)对有害健康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2)事实材料搜集

(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现场勘验、调查笔录、照片(录 相)、事故图等)。

(2)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3)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

(4)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的情况。

(5)发生事故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开始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6)受害人或肇事者过去发生事故的记录。3)与事故有关的材料搜集

(1)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情况。

(2)使用的材料情况(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试验或化学成份分析)。(3)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

(4)工作环境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情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5)个人劳动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他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6)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身体健康情况。(7)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4)证人材料搜集

(1)当事故发生后,要尽早调查,搜集证人的取证材料,询问证人的 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2)与证人谈话了解事故发生前后有关情况,讲明道理,态度认真、诚恳、亲切、和蔼,防止产生逆反情绪。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3)询问取证要及时,避免因时间推移,证人对事故现场有关记忆淡漠,防止证人思想情绪发生变化或受到暗示,人为的附和他人而改变自己原有记忆,以及其它人为因素造成掩盖事故发生真相,歪曲事实,而影响事故调查和正确结案工作。

调查组视情况可委托有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协助进行技术鉴定、评估。5)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应从技术、管理、经济、社会、自然灾害等原因出发,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从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6)制定处理方案

(1)事故处理方案的制定应以事故原因分析为依据,广泛听取意见,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确保处理方案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2)事故处理方案由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单位相关人合会同相关共同研究确定。

(3)对有争议或鉴定技术难度较大的质量问题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技术鉴定。

(4)需设计单位验算的项目,由事故单位技术人员提请设计单位协助进行核算,再按验算结果,提出处理方案。

7)事故调查工作力求客观、及时、系统和全面。调查结束后应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5.3.5事故处理 事故的处理应严格按照处理方案的要求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 进行。事故处理实行“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经过返工修补处理后,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和质 量标准的,应重复计算质量事故起数。5.3.6 鉴定验收 事故处理应进行鉴定验收,并形成事故处理报告。事故的处理做到 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整改完成后,检查组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参加验收,由事故单位负责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人编制事故处理报告,报事故调查组批准结案。5.3.7 为今后提出改进建议

事故处理之后,应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并将事故分析和处理的结果反馈到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中,作为今后工作 的指导依据。5.5 事故档案

5.5.1 安管科、技质科均要建立事故台帐,并予保存。

5.5.2 一般以上事故处理方案及实施情况记录应列入竣工移交资料。5.5.3 事故调查及处理工作中应归档的文件材料主要有: 事故报告及领导批示; 事故调查组织工作的有关材料,包括事故调查组成立批准文件、内部分工、调查组成员名单及签字等; 事故抢险救援报告; 现场勘查报告及事故现场勘查材料,包括事故现场图、照片、录像,勘查过程中形成的其他材料等; 事故技术分析、取证、鉴定等材料,包括技术鉴定报告,专家鉴定意见,设备、仪器等现场提取物的技术检测或鉴定报告以及物证材料或物证材料的影像材料,物证材料的事后处理情况报告等; 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调查报告; 伤亡人员名单,尸检报告或死亡证明,受伤人员伤害程度鉴定或医疗证明; 调查取证、谈话、询问笔录等; 其他有关认定事故原因、管理责任的调查取证材料,包括事故责任单位营业执照及有关资质证书复印件、施工合同、施工措施、专项方案、技术交底、安全教育资料、图纸等; 关于事故经济损失的材料; 11 事故调查组工作简报; 与事故调查工作有关的会议记录; 13 其他与事故调查有关的文件材料; 关于事故调查处理意见的请示(附调查报告); 15 事故处理决定、批复或结案通知; 关于事故责任认定和对责任人进行处理的相关单位的意见函; 17 关于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文件材料; 18其他与事故处理有关的文件材料。5.5.4事故档案管理 事故档案整理应当以事故为单位进行分类组卷,组卷时应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同一事故的非纸质载体文件材料应与纸质文件材料分别整理存放,并标注互见号。归档文件质量要求:纸质文件材料应齐全完整,字迹清晰,签认手续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完备;数字照片应打印纸质拷贝;录音、录像文件(包括数字文件)、电子文件应按要求确保内容真实可靠、长期可读。文件材料向档案部门归档时,交接双方应按照归档文件材料移交目录对全部文件材料进行清点、核对,对需要说明的事项应编写归档说明。移交清册一式二份,双方责任人签字后各保留一份。事故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30年两种。

1)凡是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或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档案,列为永久保管。

2)未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且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下的事故档案,结案通知或处理决定以及事故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材料列为永久保管,其他材料列为30年保管。

3)事故档案保管单位应对保管期限已满的事故档案进行鉴定。仍有保存价值的事故档案,可以延长保管期限。对于需要销毁的事故档案,要严 格履行销毁程序。6 主要相关文件 6.1 Q/TJS·(E·S)GZ·18-2013《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 6.2 Q/TJS·(E·S)GZ·20-2013《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测量与监视、监测管理制度》 6.3 Q/TJS·(E·S)GZ·22-2013《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管理制度》 6.4 Q/TJS·(Q·E·S)GZ·24-2013《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管理和管理体系改进管理制度》 7 主要相关记录

7.1()整改通知单

7.2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 7.3 隐患整改回执单

7.4 纠正和预防措施信息登记表 7.5 纠正措施实施报告 7.6 预防措施实施报告 7.7 事故处理报告

7.8 月份()事故登记表 7.9 年度()事故登记表 7.10 检查记录 8 附表

8.1 表JL-(Q·E·S)GT-90()整改通知单

8.2 表JL-(Q·E·S)GT-68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 8.3 表JL-(Q·E·S)GT-112隐患整改回执单

8.4 表JL-(Q·E·S)GT-113纠正和预防措施信息登记表 8.5 表JL-(Q·E·S)GT-114纠正措施实施报告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8.6 表JL-(Q·E·S)GT-115预防措施实施报告

8.7 表JL-(Q·E·S)GT-116 月份()事故登记表 8.8 表JL-(Q·E·S)GT-117年度()事故登记表 8.9 表JL-(Q·E·S)GT-92 检查记录

第二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我公司从编制引入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思想已深入人心。不仅强化了公司的管理机制,增强了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客户满意度,为员工创造了安全、温馨的工作环境,而且树立了较好的企业形象,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管理上较原来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现将近年来体系运行的情况总结如下:

1、目的

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2、适用范围

公司、项目部及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场所。

3、职责

3.1办公室主控本程序,并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管理公司颁发的管理类文件,组织、编制受控文件总清单。

3.2总经理负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的批准与发布。

3.3管理者代表组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方案的制定,负责组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写,负责管理手册的审核、程序文件的批准发布。

3.4公司质量技术处负责质量技术文件的控制和管理,编制技术文件清单。

3.5公司其它责任部门和项目部设专职或兼职文件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4、主要内容:

针对建筑安装企业的特点,从体系文件的建立、记录控制、产品实现、运行控制、内审、管理评审方面阐述了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就其体系运行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生存发展,不能不关注工程施工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优质的工程施工质量是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良好的环境保护和有保障的职业健康安全是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企业只有满足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虽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要取得稳定的良好效果,或者想要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企业就得寻找更好的施工管理模式。

GB/T 19001—2000、GB/T 24001—2004和GB/T 28001—2001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般标准的管理模式。我国许多企业引进这一标准模式,并开展了贯标认证的活动。然而,开展贯标认证活动,企业未必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如果忽视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管理体系文件没有以全体员工的实际行动落实到管理活动中,那么就不会取得实质性的良好效果。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确保符合建筑安装企业的活动特点建筑安装企业施工队伍是流动的,承接施工项目是分散的;有的施工项目远离公司总部,工程内容繁杂,施工周期短,施工人员和施工机具的调动比较频繁,项目经理部班子的组合也随着项目的竣工而变化。建筑安装企业的这些特点,给贯标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形成管理体系文件,既要符合标准的要求,还要适应建筑安装企业的特点,这样才能保证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才能达到企业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目的。将企业贯标的目的定位在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上,追求创新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贯标认证的最终效果表现在取得认证证书,那不是我们贯标认证的目的。取得证书并不必然表明管理水平高,而只能说明所引入标准要求的管理模式达到了标准的最低要求。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需付出更多的努力。要实现体系有效运行,满足标准要求的方法,要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企业做好一项改进不难,难的是不断改进,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企业中一个人关注持续改进不难,难的是人人关注持续改进,人人参与持续改进。如果一个企业每个人都参与实施持续改进,那么该企业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持续改进”机制。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要重视闭环控制无论是GB/T19001—2000标准,还是GB/T24001—2004标准和GB/T28001—2001标准,都要求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建立持续改进标准要求重视“策划”过程,“策划”是持续改进的重要一环,只有策划出了最佳的方案,才为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策划”形成了最佳方案,方案转换为结果。必须经过“实施”这一环,“实施”不能偏离“策划”形成的方案,要保证不偏离方案,实施者就必须了解方案,把方案变为实施者的行动准则,才能把最佳方案转化为最佳结果。方案的效果如何需要通过检查、测量才能判断,需要经过评价才能知晓。因此,“检查评价”环节又是“实施”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环节。经过“检查评价”环节,发现和找出存在问题还不能达到目的,还要将这些问题改正,以达到最终的最佳效果才是我们的目的。因此,“改进”又是“检查评价”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改进发现的问题,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要解决这个课题又需要“策划”改进方案,于是就形成了一个闭环:P(策划)一D(实施)一C(检查)一A(改进)一P(策划)。闭环在控制下运行,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不断上升。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要抓好企业的几项“持续改进”活动 4.1 “管理评审”是企业最高级别的“持续改进”活动

4.1.1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必须是“管理评审”活动的主持者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适宜企业的特点,其运行是否有效是最高管理者高度关注的问题。管理评审要对企业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管理评审活动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各个环节都需要最高管理者参与,做出决定。

4.1.2 管理评审活动环节管理评审活动需要策划。最高管理者根据企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可以立即做出决定,但有些重大问题则需要最高管理者集中广大管理者的智慧,充分论证,在有成功把握的基础上做出决策,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最高管理者把这些需要集中论证的问题对主控部门发出指令,贯标主控部门根据最高管理者的指示,结合标准的要求,运用体系文件的规定策划形成管理评审计划。为保证计划的适宜性,需经过管理者代表的审核,还要经过最高管理者的批准,批准的过程就是最高管理者对管理评审活动的再策划,有些内容要修改,有些内容要补充,使管理评审的内容真正代表最高管理者的意图和愿望。

4.1.3 管理评审活动的实施环节最高管理者批准的管理评审计划,由主控部门登记发放到各位领导,及各部门、各单位和各项目部的管理者。管理评审活动进入实施环节,收到管理评审计划的人员和单位就管理评审计划中列入的课题,组织相关人员实施评审,就这些课题组织讨论,收集相关信息作为论据,形成每个人员和部门的意见。在适当的时候,最高管理者把收到管理评审计划的部门、单位的有关人员集中起来,对管理评审计划中提出的课题,进行较大范围的集中评审。各位人员将各部门讨论和论证的意见在会上发表,主管部门派做详细地会议记录。最高管理者在听取大家的意见后,形成最后的决策,对重大问题做出最终安排,要求各部门对决定贯彻实施。主管部门根据会议记录,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对最高管理者的决定做出实施安排,并提出实施改进的时间要求。

4.1.4 管理评审的“检查”和“改进”环节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送交最高管理者批准。最高管理者认为无误,符合自己的想法后,签发,而由主管部门发放到公司各领导,各部门进行贯彻落实。到了规定的时间要求,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人员到各个部门、各单位对管理评审报告的贯彻落实的情况进行检查,主控部门派人做详细的记录。所有部门、单位都在检查之后,由主控部门根据跟踪检查记录编写管理评审的跟踪验证报告,把这次管理评审活动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汇总,指出还存在哪些问题、什么原因等,并在跟踪验证报告中阐述清楚。管理评审的跟踪验证报告,要作为下次管理评审活动的输入信息,提交下一次管理评审对存在问题的改进策划,使管理评审活动形成P—D—C—A—P闭环控制。

4.2 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是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的全面持续改进的活动内部审核要结合建筑安装企业特点进行,由于施工项目分散,可将内部审核活动和企业传统的综合安全大检查结合进行,确保每个项目都在内部审核覆盖范围之内,当所有的项目部都经过内审之后,公司可以集中对公司总部实施内部审核(包括最高管理层),从而确保内部审核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4.3 不合格品控制是各单位日常的持续改进活动当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不符合要求的环节都属于不符合和不合格品,要有发现者对其性质做出评价,责成责任部门整改。对于性质严重的要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消除产生问题的原因,确保不合格品的重复发生。

4.4 数据分析是企业深层的持续性改进活动数据是广泛的信息的代名词,要重视建立,保持体系运行中的记录。记录是证据性的文件,记录是数据的载体,是实施数据分析的基础,凡是标准要求建立和保持记录的环节,必须建立,收集相关的数据,形成记录并予以保持。贯标主管部门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和保管的部门,提出数据分析和安排,提供持续改进的决策信息。要利用统计技术的有效工具,得出发展趋势和苗头,发现潜在的不符合项。

4.5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是最高境界的持续改进活动对于存在的不合格而尚未出现不合格品,但发展下去会出现不合格品的可能的环节实施控制,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理想境界。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实实在在去抓,必然使企业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产生质的飞跃。5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安装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要结合企业的特点,不能出现“双轨”现象,要突破传统的管理观念,采取持续改进的有效措施,从而实现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事实证明:科学的、先进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我公司运行是有效的、适宜的、符合的。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按照ISO9001:2008 标准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积极开展过程控制、客户满意度的测量、服务、纠正预防措施等有效的持续改进工作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我们相信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们会克服种种困难将体系的运行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取得更好的成果。

第三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一、质量总体要求

为实现项目管理目标,满足顾客及相关方需要,项目经理组织经理部各职能部门依据合同和设计要求进行过程识别、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对管理体系进行周密的策划,形成项目质量计划,据此实行质量管理。项目经理为实现质量目标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专项技术资源支持。

二、质量控制目标

项目部根据合同、业主的管理要求,局、公司质量控制目标,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具体质量控制目标的制定如下: ⑵

工程竣工一次交验合格率100%; ⑶

创优规划兑现率95%以上; ⑷

顾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

⑷ 确保全部达到国家、行业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满足全线创优规划要求。

三、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为达到质量目标,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负责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督促检查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1.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项目质量管理的控制,成立项目部工程质量领导小

0

组。各项目部质量领导小组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各工程队领导、技术负责人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2.项目部主要质量管理工作内容:

①制订本项目质量目标,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②按照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设置专门的项目质量管理部门,配专职质量管理人员,明确现场各工程队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建立各级质量岗位责任制,明确质量责任。

③督促检查各工程队在资质允许范围内进行施工,不得转包或违法分包。

④根据设计文件和现场实际情况,对质量控制的关键点进行排查,编制项目质量控制计划,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查后,报公司总工审批。

⑤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推广实施工序作业要点卡片,指导操作工人执行好操作规程和作业要点,实现作业标准化。

⑥编制关键工序施工应急处理技术方案,报公司或局指挥部审批,落实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技能培训,保证充分的应急救援能力。

⑦项目部每旬分别组织工程技术、安全质量环保、物质设备、综合管理部等相关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指定专人进行整改并做好记录。

⑧事故发生后按规定程序如实上报,并全力开展救援抢险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后续调查、安置等工作。

四、关键工序控制措施

⒈ 项目部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必须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制定工艺的实施细则。

⒉ 作业指导书编制前,根据设计文件以及施工特点,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项目。

⒊ 项目部负责落实作业指导书在施工现场的贯彻执行,在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施工前,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或培训,技术交底或培训必须有相关记录,并存档备查。

⒋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领工员检查落实作业指导书执行情况,如发现违规操作的,应及时制止,对不听劝阻的,应向上级汇报,对多次警告无效、造成严重后果或质量事故的,要坚决将其清退出场。

⒌ 项目部质检工程师应严格按施工规范、作业指导书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监督和检查,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检查制度,并加强对工序的监测工作,进行信息反馈,消除不稳定因素。

⒍ 涉及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环节施工时,尤其是外协劳务队伍承担的施工,项目部必须派技术人员及责任心强的领工员对施工全过程旁站监督,确保工序关键环节施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7.工序检查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以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

8.班组作业人员对施工工序各环节进行自觉检查,边施工边检查,工班长或项目部质检员负责对完工后的工序进行初次检查,作出检查记录,特别是定量的数据记录。

9.工序自检合格后,由项目部质检工程师按照设计图纸和质量验收规范进行检查验收,填写检查记录,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0.工序完成或不同专业施工之间,必须进行交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以确保工序的工艺流程、操作标准达到质量规定的要求。

五、环境总体要求

合理有效利用资源,防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植被的破坏,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环境控制目标

项目部根据合同、业主的管理要求,局、公司环境控制目标,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具体环境控制目标的制定如下: ⑴ 施工及生活废水排放符合国家及地方法规规定标准; ⑵ 烟尘、粉尘排放控制在国家及地方法规规定标准以内; ⑶ 施工场界噪声控制在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标准以内; ⑷ 固体废弃物排放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要求;

⑸ 资源、能源消耗实行限额管理,严格控制在额定指标以内; ⑹ 杜绝重大环境投诉事件、事故的发生。

七、环保组织机构

1.项目部应成立环保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项目经理为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明确和配备环保管理人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质环保部,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2.专(兼)职环保人员负责对工程项目和生活区域的环保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检查,及时与当地政府环保部门沟通,加强环境监测,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八、环境因素调查和风险评价

结合本项目工程特点,由项目管理层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生产区域和生活区域从工艺流程、工序、材料机具、文明施工等方面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具体分为两类:一类为污染物排放类;一类为能源资源的消耗;并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分析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1.按下列要求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⑴ 选择活动和过程应考虑:施工准备——工程施工——竣工交验——回访维修全过程。

⑵ 识别环境因素时考虑覆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2.按下列要求进行环境因素评价:

⑴ 确定评价流程:分析调查环境因素的影响——评定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据局重要环境因素确定本项目重要环境因素。

⑵ 环境因素评价依据: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及行业标准的要求;环境影响的范围;环境影响的程度;环境影响发生的频次、概率;环境影响的持续性或可恢复性;能源资源消耗量的影响;相关方关注程度。

3.项目部在进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时,采用评分法、专家评价法、经验分析法、类比法等方法进行。

九、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1.对重大环境因素,应采取的措施: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制定各项管理措施;培训与教育;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制定过程控制措施。

2.项目部针对本项目《重要环境因素》,组织编写《工程项目环境管理方案》,并经项目经理批准后执行。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是围绕施工现场环境目标和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来制定的,使重要环境因素得到控制,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

十、环境因素动态监测与控制措施

当环境因素在管理过程中有变化或出现新的内容时,技术部和安质环保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工程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更新。

1.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对环境因素进行更新或补充识别: ⑴ 施工生产过程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 ⑵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 ⑶ 内审、外审及管理评审提出要求; ⑷ 发生事故、事件、不符合;

⑸ 引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改变了生产流程及工艺;

⑹ 相关方抱怨或提出要求。

2.对生产过程和服务环节变化导致新的环境因素变化,由技术部和安质部负责进行补充识别。

十一、职业健康控制目标

项目部根据合同、业主的管理要求,局、公司职业健康控制目标,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具体职业健康控制目标的制定如下: 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以及企业劳动安全卫生保障规章制度,为劳动者创作符合国家劳动安全标准、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减少职业病危害,依法对女职工孕、产、哺乳、和月经期进行保护,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制定职业健

康安全目标:“职工职业发病事故率控制在小于2‰,杜绝因劳动力保护措施不力而造成的重伤及其以上事故。”为完成目标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十二、工地医疗卫生

a.食堂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有健康合格证;有基本的炊事用具;有排污水暗沟;有隔油池;有油烟滤过器。b.项目部应配备常用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c.项目部开工前,应进行施工新区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当地生活饮用水、气候条件、地方病、传染病、流行病和职工就医条件等情况,制定防病措施。

d.根据需要进行疫苗注射或预防服药。进行职业病防治。下页附职业健康安全保证体系图

十三、劳动保护

a.进入存在职业危害的场所,应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保护措施。b.操作有放射性仪器的人员应佩带个人计量剂。c.劳动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6).职业病危害公告与告知制度

a.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 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b.对从事存在职业危害的项目部在录用人员时,将工作过程

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设施、权力和义务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注明。劳动者调动工作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改变时,应重新或补充订立劳动合同。

十四、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

a.购置设备应优选低噪声设备,经常进行维护、保养,减少振动和摩擦,防止设备空转。

b.合理安排从事放射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运输、保管放射性仪器设备,必须具备有效的屏蔽设施。非操作人员与辐射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c.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作息时间。防止中暑。

十五、员工健康保护

a.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b.女工在经期、孕期、哺乳期,不得从事高空、低温、重体力劳动。

c.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组织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有职业禁忌症者,不得安排其从事所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人员、未成年工、孕期、哺乳期妇女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

d.对接触粉尘的劳动者每三年进行一次尘肺病普查;对尘肺患者和观察人员的体检,每年进行一次。(8).职业禁忌症:

a.粉尘: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肺部疾患,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b.噪声:听觉器官疾患、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患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c.高温: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血管舒缩调节功能不全,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的内分泌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疤痕患者、重病后恢复期。

第四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责任制度

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明确责任和管理目标,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财产安全,依据国家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总公司、集团公司下发的各种文件、规定,结合单位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单位实行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坚持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分工负责。坚持分级管理,各负其责,自上而下逐级监督管理的原则。各自认真履行职责,有效地落实各项措施,切实做好生产过程中环境及职业健康的安全工作。

第三条单位所属各部门主负责人(含个别项目临时指定负责人)是本部门的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安全管理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

第四条单位全体员工必须在各自岗位上对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产负责,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五条单位全体员工除应履行本规定所列的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责外,还应遵守国家、总公司,集团公司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各种规章制度。

第六条本责任制由单位安全生产委员会监督执行。

第二章组织网络

第七条建立以厂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各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并明确专(兼)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员。

第八条层层把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控制目标、安全生产责任和奖惩办法,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第三章岗位安全职责

第九条厂长职责

1.厂长是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分院安全管理工作。

2.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列入生产经营日程。

3.正确处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生产经营的关系。

4.制订并批准分院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标准和有关安全管理的重大决定及奖惩办法等。

5.保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投入和有效实

施。

第十条副厂长职责

1.协助厂长开展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对单位安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2.贯彻国家、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组织制定、实施分院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3.定期组织分院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产会议,听取各部门负责人及专(兼)职安全监督员的工作汇报,并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督促整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处于受控状态。

4.组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产竞赛活动。

5.负责对职工进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产教育,督促各级职能部门及全体职工做好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产工作。

6.完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产奖惩办法,建立建全安全管理档案。

7.主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事故的现场调查和处理,拟定并落实整改措施。

第十一条厂总工程师职责

1.协助主管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产的副厂长开展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2.组织技术人员完善改进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产组织设计和相关措施。

3.督促检查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执行情况。

第四章各部门安全职责

第十二条厂办公室安全职责

1.协助企业领导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单位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产指示,及时转发上级和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文件、资料,做好本单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会议记录,做好宣传及报道工作。

2.搞好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和健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

3.组织员工学习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坚决贯彻“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4.积极开展各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竞赛活动,并及时安排做好总结记录。

第十三条各部门安全职责

1.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要认真执行各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和安全管理工作。

2.传达国家和单位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产法规、指示和文件。

3.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违章作业进行坚决阻止。

4.组织本部门人员参加各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竞赛活动,并针对本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及重要环境因素制订的各种安全制度和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

5.接受上级及相关部门督促检查,并负责整改。发生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责任事故时,应立即组织抢救并迅速上报,保护现场,并参加事故调查工作和落实整改措施。

第十四条汽车班安全职责

1.认真执行有关交通安全的规定,做好机动车车辆的年检和驾驶员的年审,安全教育和考核工作。

2.认真做好车辆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行车安全。

3.建设机动车台账,做好车辆行驶记录。

4.协同有关部门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和各类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和上报工作。

第十五条专(兼)职安全员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各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分管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分院领导负责,模范遵守安全生产操作制度,阻止违反安全规定行为发生。

2.负责对各种设备的环境因素,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价,记录和控制。

3.积极参与分院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产措施的制定,对分院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分类总结。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4.对新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宣传和安全技术培训。并协助办公

室组织开展安全月活动。

5.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防火、防盗,防毒及职业病防治工作及有关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工作。

6.协助领导组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大检查,监督,检查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工作。经常深入现场,及时检查并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及时上报领导,发现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有权制止,并报告领导处理。

7.按照单位的会议精神,及时督促相关部门及个人整改。第十六条职工安全职责

1.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对安全设施不完善和危险区域,无安全措施应停止操作,并及时向领导汇报和提出整改意见。

2.熟悉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设施使用,爱护公物。

3.经常学习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规章

制度,遵守安全生产纪律安全技术措施,努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当发生安全事故时,应及时全力抢救伤员,并尽量在第一时尽最大可能控制事态的严重化,并立即报告领导,保护观场,如实向调查组反映事故经过和原因。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责任制由分单位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责任制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五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学习心得

三体系学习心得

——工程技术部、技术管理部、安全管理部

公司管理手册自5月15日发布实施以来,我技术管理部、安全管理部和工程技术部组织部门成员认真、系统、全面的学习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加深了大家对管理体系的理解,有助于进一步落实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于2010年5月15日正式发布实施。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管理手册

三体系管理手册是对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描述,它是全部体系文件的“索引”,对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有特殊的意义,是管理体系中的A层文件。

公司管理手册确定了公司管理方针:精心设计 诚信服务;预防为主 保护环境;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科学管理 持续改进。并制定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手册的内容包含了管理体系运行的一系列相关的程序描述,和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的界定,制定了管理体系的运行准则。我技术管理部和安全管理部是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负责部门,负责管理体系的日常维护、年审和管理体系文件的归档整理。

第二层次: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就是为了完成管理体系要素所规定的方法。在书面或文件化的程序中,通常包括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做;应采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其内容是描述实施管理体系要素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是管理体系文件结构中的B层文件。

公司根据管理手册和公司运营特点,制定了20个程序文件,用于支持管理手册的相关要求。程序文件详细的规定了公司运营中各个部门的过程职责,并指导各项管理工作的实际运行步骤和方法。设计到我工程技术部、技术管理部和安全管理部的程序文件主要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施工安装管理过程控制程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记录程序、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符合事件处置控制程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改进过程控制程序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第三层次:作业文件

作业文件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一个程序文件可分解成几个作业文件,能在程序文件中交待清楚的活动,就不再编制作业文件;作业文件与采用要素的程序相对应,是对程序文件中整个程序或某些条款进行补充、细化,不脱离程序;国家、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规范不作为作业文件,单独在“标准规范目录”中体现。在作业文件中通常包括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

做,应采用什么方法、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即5W1H原则。作业文件的内容是描述为实施程序文件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具体活动。作业文件是管理体系文件结构中的C层文件。

公司的作业文件由各个部门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制定,用于支持程序文件,使之便于操作。

通过此次的管理体系学习,我部成员对管理体系有了重新的认识,以下是我对管理体系的一些理解:

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的目的在于通过按照标准要求使公司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最终使得公司产品在质量上满足顾客要求,并达到公司自定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在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的整个环节中,过程的概念一直贯穿其中。所以我对过程这一概念有较深的理解,公司的质量、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就是按照过程建立。

对单个过程的管理,基本思路是采用PDCA的方法

1)过程的策划。

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一级活动计划的制定。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制定措施和计划。

2)过程的实施。

实施就是具体运作,按照策划要求组织实施,使过程正常运转起

来。在实施中,应当对过程进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

3)过程的检查。

对过程的结果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对过程进行确认。所谓验证,就是对过程输出进行某种方式的测量,然后对照输入的要求,看其是否符合。如果符合要求,说明过程是成功的,如果存在问题,就应该采取纠正措施。

4)过程的改进。

过程经过检查,发现有问题,就要及时进行改进。也就是对过程的结构、输出、输入、活动、人员及其它资源进行改变,甚至可能导致对过程的重新策划。

对公司内各种过程或部门内各种过程的管理,也是采用过程方法。过程方法是要求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关注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的应用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1)过程的识别

识别过程可能会遇着两类情况。一是过程已经存在,则仅是过程的识别;二是过程尚未存在,那么此时的识别即为对该项过程的策划。

2)理出关键过程

企业的过程网络非常错综复杂,不管是对于哪一级管理者来说,理出关键过程,并对其进行重点控制,对质量管理来说尤为重要。

3)简化过程

过程越复杂,过程的结果、运行成本、管理难度、失控可能性等各个方面就越容易出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过程进行简化,我认为是小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功。所谓简化,一是将过分复杂的过程分解为较为简单的小过程,二是将不必要的过程取消或者合并。

4)按优先次序排列过程

由于过程的重要程度不同,管理中应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将资源尽量用于重要过程。当然,这并不代表对次要过程可以放弃管理,可以不给予资源保障。

5)制定并执行过程的程序

要使过程的输出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必须制定并执行程序。没有程序保障过程就会混乱,结果是过程要不未能完成,要不输出达不到要求。我认为程序的类型应包括两种,一种是已形成文件的书面程序,一种是以工作习惯形成的一些潜规则。一个公司的潜规则不能太多,应受到控制,有所节制。

6)严格职责

任何过程都需要人去控制才能完成。因此,必须严格职责,确保人力资源的介入。

7)关注过程接口

所谓接口,是上一个过程的输出和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之间的连接处。如果接口不相容或不协调,过程的运作就会出问题,而这可

不是影响一个过程那么简单。

8)过程的监控

过程一旦建立、运转,就应对其进行控制,防止出现异常。控制可通过了解过程的信息,当信息反映有异常倾向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

9)过程的改进

任何过程都存在着改进的可能性。对过程进行改进,可以提高其效率或效益。我们所谈的持续改进,其对象主要就是过程。

通过对公司管理体系的学习了解,我部门成员对公司的组织结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分配、日常工作的作业程序和依据、公司总体方针和目标都有了系统的了解。

公司在“精心设计 诚信服务;预防为主 保护环境;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科学管理 持续改进”方针的指导下,确立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我部门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了部门目标。并实施动态管理,在公司总目标变动后,我部门成员将对部门目标做及时修改。

按照公司结构和职权分配,技术管理部、安全管理部由工程技术部中分立出来,并独立承担各自职责拥有相应权限。技术管理部在此次的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中,负责技术归档、技术指导、内审组织、内审和外审的准备工作。安全管理部负责公司各部门危险源的辨识、不可接受风险的评估;环境因素的识别、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

在日常工作中,本部门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需要改进的问题:

1)技术管理部应加强数据收集整理的管理,力求使各个部门的数据收集、整理工作统一化、规范化;同时,技术管理部应加强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工作。

2)安全管理部应加大安全宣传管理力度,务必使项目现场每位员工心中安全警钟长鸣;同时,全面识别各项目现场的危险源,进行不可接受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项目现场人员设备的安全。

3)工程技术部应加强项目过程记录的管理,并结合技术管理部做好项目问题的改进。

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尽快解决,并寻求持续改进的机会。

下载21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制度[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处理制度[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SZ-21 市政分公司2008年度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质量目标: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00%,产品一次交验质量等级在合格以上,道路工程综合评分90分以上,排水工......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内审员培训心得★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内审员培训心得 国电石横发电有限公司安监部 郝迈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领导给我们参加三体系内审员培训的机会,我也非常珍惜。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对GB/T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及目标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及目标 QEO总方针:诚信、人本、协调、守法、卓越。 QEO总目标: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环境零污染。 质量、环境、安全方针 质量方针:精细管理、......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完成情况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完成情况贯标试运行过程中,安全环保部对各部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落实情况和管理方案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情况经汇总分析如下: 一、 经查安全技术......

    幼儿园安全问题制度1

     幼儿园安全问题制度范文一一、安全防护小组负责全园安全保卫工作,定期召开会议,每逢假日前对全园教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二、实行领导带班,行政24小时值班制度,负责对全园各部门......

    职业健康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一)主要负责人责任制 1.严格遵守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标准等,制定并实施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设......

    职业健康制度汇总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甘洛县尔呷地吉铅锌矿业有限公司 职 业 健 康 管 理 制 度 汇 编 - 1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

    职业健康制度

    职业健康制度15篇 职业健康制度1 第一条为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规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