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制救援应急预案(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4:3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编制救援应急预案(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编制救援应急预案(共)》。

第一篇:如何编制救援应急预案(共)

如何编制救援应急预案

一、制定救灾应急预案的目的

救灾应急预案是应对灾害的紧急行动方案。制定预案是救灾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是提高救灾工作应急反应能力的要求;是整合、发挥各灾害管理部门救灾资源合力作用的要求;是减轻自然灾害损失,建立新的救灾运行机制,提高救灾工作整体水平的要求。

二、制定预案的原则

1.统一领导的原则:预案是政府的预案,制定的预案应该明确概括政府对救灾工作的领导作用和责任。

2.层次分明的原则:按照政府层次划分,各级政府只做本级政府的预案。救灾预案只做到县级。

3.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预案中涉及的有关灾害预防、预替、紧急响应、相关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等环节,按照机构改革后明确的各部门职能分工划分确认,不形成扯皮。

4.综合协调的原则:在制定预案过程中,如果涉及工作职能空档,要明确综合协调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做到职能间的相互衔接。

5.宏观要求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制定预案时要从宏观角度出发总揽全局,把涉及的主要灾种都囊括起来,形成工作总纲。如果确有必要,可分灾种制定工作预案做为总预案的附件。省级预案一般要根据职能划分只对下级政府制定预案提出要求,不对具体操作环节进行规定;地区级、县级预案要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明确针对灾种,体现实际的可操作性。

6.重点突出的原则:救灾应急预案要紧扣民政救灾业务特点,体现民政救灾工作特色,突出细化落实救灾工作各个环节的相关内容,强调救灾保障手段和资金的落实,如救灾物资储备、交通、通讯保障等。

三、预案涉及的灾种和启动条件 一般来讲,救灾应急预案应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主要灾种。全国各地应突出做好洪涝、地震、干旱、突发地质灾害、凤暴潮等灾种的应急预案。

1.预案启动条件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1)预案启动是件严肃的事情,必须严格掌握,应确定合理的启动条件。要尽可能做到实际状况对救灾工作的要求与预案启动后工作主动性的有机结合。

(2)预案的启动条件一般是一套综合的量化指标体系。由于预案从逻辑关系上讲是假设(如果)将做什么,或已经(将可能)将做什么的互动关系。因此预案启动条件的确定必须考虑灾害预测结果和灾情评估结果,要考虑历史灾情和救灾工作状况,要吸收灾窖预测专家、灾情评估专家、灾害救助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等分灾种联合制定,以体现启动条件的科学性。

(3)预案启动条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考虑救灾资源的需求量与完成救灾工作任务间的合理配比。广义上讲,救灾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源和组织领导、社会凝聚力等无形资源。资源的多寡与预案的启动相互联动,在确定预案启动条件时应充分考虑。

(4)一定意义上讲,预案的启动条件就是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灾情进行划分,根据反映地方救灾过程中掌握的灾情尺度予以界定。应该明确,地方确定的启动条件,不是中央是否进行补助的界线。

2预案启动条件的参考指标

(l)气象、地震、防汛等灾害预报部门发出预警及相关预案已经启动,预期灾害将对特定区域内的群众生命财产造成较大威胁或损失。

(2)省级一次灾害过程,倒塌房屋5一10万间;农作物绝收面积30—6O万公顷;因灾死亡IOO—ZOO人;牧区牲畜死亡10一ZO万头(只);6-7级破坏性地震;一次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到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回%一5%。属其一者。

(3)中央发慰问电、中央首长或地方领导特别关注的灾害或其他惰况。

3不同灾害预案的启动条件

(1)洪涝灾害 可将本行政区域内发生洪涝灾害时灾情巳经或明显将超过本行政区域前5年内洪涝灾害的重灾指标做为启动条件.

(2)地震灾害 地震部门的预测或已经发生地震,地震应急预案已经启动;或造成社会影响较大的一般性破坏性地震或严重破坏性地震已经发生做为启动条件。严重破坏性地震指标:人员死亡200一100O人。人口在IOO万以上的大城市或地区发生大于6.5级、小于7.O级地震;或人口在5O—100万城市或地区发生7O级以上地震。

(3)旱灾 根据气象部门统计,北方连续2个月,南方连续40天,降水少于常年5O%以上,蓄水比常年同期减少3O%;因灾造成1O万以上人口950万头牲育饮水困难。

四、预案编制、颁布和启动

救灾应急预案编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及地区、县级民政部门负责编制。这是由民政部门承担抗灾救灾综合协调职能及救灾工作职能确定的。省级预案一般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政府办公厅颁布,地区、县级预案由地区\县级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布。预案具有法规效力。预案的启动由预案本身确定的启动条件拄制,一旦符合启动条件,预案立即启动,预案规定的内容进人程序化运作,变成实际操作行为。

五、预案的组织机构

指挥决策机构:救灾应急指挥部 综合协调机构:指挥部办公室 具体工作组:预测预报;宣传动员;人员抢救;转移安置;生活保障;物资保障;工程抢险;交通恢复;恢复重建等等。

具体工作组按照救灾工作面临的主要间题划分工作,按照组织学的理论,一般一个工作组应侧重主要完成一个特定的工作任务,应尽可能避免工作组职能相互间的交又。

六、纪织机构的人员组成及职能

1.救灾应急指挥部人员组成

指挥长:由本行政区域行政领导担任

副指挥长:本行政区域政府秘书长、主要承担救灾工作职责的委、办、厅(局)领导同志(5—6人)

成员:本行政区域内涉及灾害救助工作的委、办、厅、局及预案工作涉及的其他机构或组织。

2.指挥部办公室 人员组成:民政厅(局)及本行政区域主要承担救灾工作职责的其他委、办、厅、(局)同志。

主要职责;

(1)向各工作组传达应急指挥部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

(2)收集各工作组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3)负责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发布;

(4)及时收集、评估灾情,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5)协凋救灾工作过程中的职能交叉问题;

(6)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各部门具体工作组 工作组一般由5—6人组成做为决策负责层,工作人员和其他资源根据工作量由该工作组自行确定和组织。主要职能:按照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确认。目前省级涉及救灾的部门主耍有:民政厅、水利厅、农业厅、国土资源厅、地震局、卫生厅、交通厅、公安厅、气象局、教育厅、建设厅、经贸厅、财政厅、驻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审计、监察等、社会团体或其他部门。

第二篇:如何编制救援应急预案

如何编制救援应急预案

一、制定救灾应急预案的目的

救灾应急预案是应对灾害的紧急行动方案。制定预案是救灾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是提高救灾工作应急反应能力的要求;是整合、发挥各灾害管理部门救灾资源合力作用的要求;是减轻自然灾害损失,建立新的救灾运行机制,提高救灾工作整体水平的要求。

二、制定预案的原则

1.统一领导的原则:预案是政府的预案,制定的预案应该明确概括政府对救灾工作的领导作用和责任。

2.层次分明的原则:按照政府层次划分,各级政府只做本级政府的预案。救灾预案只做到县级。

3.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预案中涉及的有关灾害预防、预替、紧急响应、相关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等环节,按照机构改革后明确的各部门职能分工划分确认,不形成扯皮。

4.综合协调的原则:在制定预案过程中,如果涉及工作职能空档,要明确综合协调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做到职能间的相互衔接。

5.宏观要求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制定预案时要从宏观角度出发总揽全局,把涉及的主要灾种都囊括起来,形成工作总纲。如果确有必要,可分灾种制定工作预案做为总预案的附件。省级预案一般要根据职能划分只对下级政府制定预案提出要求,不对具体操作环节进行规定;地区级、县级预案要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明确针对灾种,体现实际的可操作性。6.重点突出的原则:救灾应急预案要紧扣民政救灾业务特点,体现民政救灾工作特色,突出细化落实救灾工作各个环节的相关内容,强调救灾保障手段和资金的落实,如救灾物资储备、交通、通讯保障等。

三、预案涉及的灾种和启动条件 一般来讲,救灾应急预案应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主要灾种。全国各地应突出做好洪涝、地震、干旱、突发地质灾害、凤暴潮等灾种的应急预案。

1.预案启动条件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1)预案启动是件严肃的事情,必须严格掌握,应确定合理的启动条件。要尽可能做到实际状况对救灾工作的要求与预案启动后工作主动性的有机结合。

(2)预案的启动条件一般是一套综合的量化指标体系。由于预案从逻辑关系上讲是假设(如果)将做什么,或已经(将可能)将做什么的互动关系。因此预案启动条件的确定必须考虑灾害预测结果和灾情评估结果,要考虑历史灾情和救灾工作状况,要吸收灾窖预测专家、灾情评估专家、灾害救助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等分灾种联合制定,以体现启动条件的科学性。

(3)预案启动条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考虑救灾资源的需求量与完成救灾工作任务间的合理配比。广义上讲,救灾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源和组织领导、社会凝聚力等无形资源。资源的多寡与预案的启动相互联动,在确定预案启动条件时应充分考虑。(4)一定意义上讲,预案的启动条件就是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灾情进行划分,根据反映地方救灾过程中掌握的灾情尺度予以界定。应该明确,地方确定的启动条件,不是中央是否进行补助的界线。2预案启动条件的参考指标

(l)气象、地震、防汛等灾害预报部门发出预警及相关预案已经启动,预期灾害将对特定区域内的群众生命财产造成较大威胁或损失。

(2)省级一次灾害过程,倒塌房屋5一10万间;农作物绝收面积30—6O万公顷;因灾死亡IOO—ZOO人;牧区牲畜死亡10一ZO万头(只);6-7级破坏性地震;一次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到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回%一5%。属其一者。

(3)中央发慰问电、中央首长或地方领导特别关注的灾害或其他惰况。3不同灾害预案的启动条件

(1)洪涝灾害 可将本行政区域内发生洪涝灾害时灾情巳经或明显将超过本行政区域前5年内洪涝灾害的重灾指标做为启动条件.

(2)地震灾害 地震部门的预测或已经发生地震,地震应急预案已经启动;或造成社会影响较大的一般性破坏性地震或严重破坏性地震已经发生做为启动条件。严重破坏性地震指标:人员死亡200一100O人。人口在IOO万以上的大城市或地区发生大于6.5级、小于7.O级地震;或人口在5O—100万城市或地区发生7O级以上地震。

(3)旱灾 根据气象部门统计,北方连续2个月,南方连续40天,降水少于常年5O%以上,蓄水比常年同期减少3O%;因灾造成1O万以上人口950万头牲育饮水困难。

四、预案编制、颁布和启动

救灾应急预案编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及地区、县级民政部门负责编制。这是由民政部门承担抗灾救灾综合协调职能及救灾工作职能确定的。省级预案一般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政府办公厅颁布,地区、县级预案由地区\县级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布。预案具有法规效力。预案的启动由预案本身确定的启动条件拄制,一旦符合启动条件,预案立即启动,预案规定的内容进人程序化运作,变成实际操作行为。

五、预案的组织机构

指挥决策机构:救灾应急指挥部 综合协调机构:指挥部办公室 具体工作组:预测预报;宣传动员;人员抢救;转移安置;生活保障;物资保障;工程抢险;交通恢复;恢复重建等等。

具体工作组按照救灾工作面临的主要间题划分工作,按照组织学的理论,一般一个工作组应侧重主要完成一个特定的工作任务,应尽可能避免工作组职能相互间的交又。

六、纪织机构的人员组成及职能 1.救灾应急指挥部人员组成

指挥长:由本行政区域行政领导担任

副指挥长:本行政区域政府秘书长、主要承担救灾工作职责的委、办、厅(局)领导同志(5—6人)

成员:本行政区域内涉及灾害救助工作的委、办、厅、局及预案工作涉及的其他机构或组织。

2.指挥部办公室 人员组成:民政厅(局)及本行政区域主要承担救灾工作职责的其他委、办、厅、(局)同志。

主要职责;

(1)向各工作组传达应急指挥部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

(2)收集各工作组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3)负责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发布;

(4)及时收集、评估灾情,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5)协凋救灾工作过程中的职能交叉问题;(6)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各部门具体工作组 工作组一般由5—6人组成做为决策负责层,工作人员和其他资源根据工作量由该工作组自行确定和组织。主要职能:按照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确认。目前省级涉及救灾的部门主耍有:民政厅、水利厅、农业厅、国土资源厅、地震局、卫生厅、交通厅、公安厅、气象局、教育厅、建设厅、经贸厅、财政厅、驻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审计、监察等、社会团体或其他部门。

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编制。下面分别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依据、编制原则、预案内容、注意事项和演练与修订等进行介绍。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依据

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前首先应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对重大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进行分析,根据重大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进行分析来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因此,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依据就是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分析。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可参照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进行。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分析就是系统地确定和评估重大危险源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故和可能导致什么紧急事件,后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危害程度如何等。

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分析不但要分析那些容易发生的事故,还应分析虽不易发生却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

生产经营单位所作的危险源事故后果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1)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故类型,应包括被考虑的最严重事件; 2)导致那些最严重事件发生的过程;

3)对潜在事故的描绘(如容器爆炸、管道破裂、安全阀失灵、火灾等); 4)对泄露物质数量的预测(有毒、易燃、爆炸); 5)对泄露物质扩散的计算(气体或蒸发液体); 6)有害效应的评估(毒、热辐射、爆炸波); 7)非严重事件可能导致严重事件的时间间隔; 8)如果非严重事件被中止,它的规模如何; 9)事件之间的联系; 10)每一个事件的后果。

为了在安全贮存、化学品的管理和处置方面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重点分析重大危险源所存在的危险物质的危险性,可从生产厂家附带的危险物质说明书中获得危险物质的特性。2.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原则

1)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本单位、本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灾害,如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对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

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

在重大危险源潜在事故及事故后果的分析基础上,就可着手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有以下内容:

(1)潜在事故性质和规模及影响范围

包括对潜在事故危险的性质和规模及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可能关系及影响范围进行预测和评估。

(2)危险报警

1)生产经营单位应设置报警装置以保证将任何突发的事故或紧急情况迅速通知给所有有关工人和非现场人员,使其能迅速做出相应决定。

2)生产经营单位应保证所有工作人员熟悉报警步骤,以确保能尽快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危险设施规模考虑是否建立紧急报警系统。4)在需要安装报警系统时,应在多处安装报警装置,并达到一定的数量,以保证报警系统正常、有效工作。

5)在噪声较严重的地方,生产经营单位应考虑安装显示性报警装置以提醒在现场工作的人员。

6)在工作场所报警系统报警时,为能尽快通知场外应急服务机构,生产经营单位应保证建立一个可靠的通讯系统。

(3)通讯联络方法 主要包括:

1)与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关人员的通讯联络方法,包括召集重大危险源其它部位或非现场的主要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的联络方法。2)与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机构进行联系的方法,包括与场外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救援服务机构的联络方法等。

3)与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主管部门的联络方法等。4)应急控制系统

应急控制系统的应急指挥联络图如下:

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考虑建立应急控制中心,应急控制中心负责指挥和协调处理紧急情况,保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顺利执行。其主要要求如下: 1)应急控制中心的地点

应把应急控制中心设在较安全的地方;

应考虑建立辅助应急控制中心,因为主控制中心也可能会因事故影响而瘫痪。

2)应急控制中心的组成

一般包括总指挥和指挥部成员,总指挥由生产经营单位法人代表担任。指挥部成员应包括具备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职责、权力及资源的单位内生产、设备、消防及医疗机构。指挥部成员直接领导各下属应急专业队,并向总指挥负责,由总指挥协调各队工作的进行。

3)应能够顺利接收外部信息,具有向事故现场及现场外管理人员发送指令的能力;

4)一般情况下,控制中心应包括如下设施和资料:

●数量充足的内线和外线电话;

●无线电和其它通讯设备;

●危险物质数据库:危险物质名称、数量、存放地点及其物理化学特性。

●救援物资数据库: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大小、存放地点、负责人及调动方式。

●重大危险源示意图,图中应注明; ——存放大量危险物质的地方; ——救援设备存放点; ——消防系统和附近水源;

——污水管道和排水系统;

——重大危险源的进口和道路状况;

——安全区;

——重大危险源的位置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测量风速、风向的设备; ●个人防护和其他救护设备;

●企业职工名单表; ●关键岗位人员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现场其它人员名单,如承包商和参观者等;

●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法规标准手册;

●地方政府和应急服务机构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事故现场的其它人员名单,如承包者和参观者;(5)现场总指挥及现场管理者的职权

生产经营单位应委派一名现场总指挥(如需要,也可委派副手),在应急控制中心负责全面的事故管理。另外,还应委派一名现场事故管理人员(如果必要,还应委派副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处理事故。1)现场总指挥的职权:

①判断是否可能或已经发生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是否要求应急服务机构帮助,并实施场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②在安全的地方,尝试对危险设施进行直接操作、控制;

③继续调查和评估事故的可能发展方向,以预测事故的发展过程;

④指导危险设施的全部或部分停止运行,并与现场事件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人员配合,指挥危险源现场人员撤离; ⑤应重视所有事故造成的伤害;

⑥与消防人员、地方政府和政府安全监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⑦在危险源现场实施交通管制; ⑧对难以解决的紧急情况做出安排;

⑨向新闻媒体公布权威信息;

⑩在事故紧急状态结束之后,安排恢原受事故影响地区的正常秩序。2)现场事故管理人员的职权:

①评估事故的规模,决定需要内部或外部应急机构;

②建立应急步骤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的损失;

③在消防队到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和灭火活动;

④安排受伤人员并寻找失踪人员;

⑤安排无关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⑥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系点;

⑦在现场主要管理人员到来之前代理其职责;

⑧如有必要,应给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⑨现场事故管理人员应能从穿着上容易辨认。(6)现场人员的行动准则

生产经营单位应确保现场人员准确知道自己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承担的任务(如负责抢救、监测、照顾伤员等);

应规定在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的行动步骤、撤离程序等。(7)非现场但可能影响范围内人员的行动原则 应制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外人员和其他人的行动原则。(8)现场措施

1)在存在危险设施的重大危险源内外,应制订事故现场的人员应采取的紧急补救措施。特别应包括在突发事故发生初期能采取的紧急措施,如紧急停车等;

2)无关人员可沿着具有明确标志的撤离路线到达安全区; 3)指定专人记录所有到达安全区的人员,并告知应急控制中心: 4)控制中心指定专人核对并区分到达安全区的事故现场和现场外人员的名单;

5)由于节日、生病和当时现场人员的变化,需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核对并更新应急控制中心所掌握的名单;

6)安排对现场人员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姓名、工作岗位、地址等,并保存在应急控制中心,还要定期更新;

7)在事故后的适当时机,授权披露有关信息,并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该信息的唯一发布者;

8)事故处理结束后,在恢复现场的过程中应对进入现场的人员进行指导。(9)设施关闭程序

生产经营单位应充分考虑复杂危险设施各个部分的内部关系,并制订紧急停止运行程序,这样当事故一旦发生时或必要时,可将危险设施停止运行。4.注意事项

1)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应有一个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应确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所需的各种资源(人、财、物)及时、迅速到达和供应;

3)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应与应急服务机构共同评估,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执行这个预案;

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定期演练,以保证先进和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

5)不应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作为维持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的替代措施; 6)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需要外部应急服务机构帮助的情况下,生产经营单位应弄清这些服务机构到现场开始进行抢救所需的时间,然后考虑在这个时间内现场人员能否抑制事故的进一步发展;

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充分考虑一些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如由于工作人员生病、节日和危险设施停止运行期间工作人员不在岗位时,应配备足够的人员以预防和处理事故发生。5.演练与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演习可以验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合理性,发现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主要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演练过程中,生产经营单位应让熟悉危险设施的现场人员、有关的安全管理人员一起参与;

2)一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以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向所有职工以及外部应急服务机构公布;

3)与危险设施无关的人,如高级应急官员、政府安全监督管理也应作为观察员监督整个演练过程;

4)每一次演练后,生产经营单位应核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内容是否都被检查,找出不足和缺点。检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①在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运作;

②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

③应急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

④能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应把在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现场危险设施和危险物发生变化时及时修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把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改情况及时通知所有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关人员。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审核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与应急预案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是一个二级文件,其内容应根据标准的要求,按照程序文件的语言5WlH进行描述。应包括:在应急准备和响应方面不同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明确组织有哪些可能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应急组织、应急物资要求、应急预案的内容要求和对应急预案的管理要求(评审、试验、修订)、对预案的培训要求。

应急预案是一个三级文件,是针对程序中确定的每一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编写的具体方案,包括具体的应急组织及相应职责、应急物资的具体要求(数量、存放地点、质量要求、功能要求)、消防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安全隔离装置的布置、外部信息联络的方式及电话(含有关消防、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相关方、周边社区、医院等)、内部通报的方式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具体的应急措施和步骤、人员或财产的抢救方案、安全通道和平面布置图、可能的连带事故或环境影响相关配套预防方案等。

两者的关系是应急预案是程序文件的具体化,是程序的支持文件;程序文件对应急预案提出内容要求和管理要求。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在对企业进行审核中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编写的应急预案与识别出的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不对应,与策划的控制措施不一致。如:识别出化学危险品泄漏为未来时态紧急状态下的重要环境因素或不可承受的风险,策划方案中规定要采用运行控制和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而实际上没有编写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的内容不符合要求,没有具体的应急措施和步骤、人员或财产的抢救方案、安全通道和平面布置图、可能的连带事故或环境影响相关配套预防方案。

(3)对预案的试验或演练没有按要求进行,随便找一个培训记录来应付了事。如某企业针对设备发生重大事故的应急预案仅仅是15条口号式的内容。

(4)对预案没有进行定期评审或评审,不知是否可行。特别是有的事故发生后没有对预案发生的效果进行评价,也没有及时进行修改。

(5)程序和预案不分,有程序没预案或有预案没程序。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1)每一潜在事故都有要编制应急预案;

(2)先描述潜在事故的具体状况,确定控制的目标;再按:“应急组织及相应职责、应急物资的具体要求(数量、存放地点、质量要求、功能要求)、消防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安全隔离装置的布置、外部信息联络的方式及电话(含有关消防、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相关方、周边社区、医院等)、内部通报的方式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具体的应急措施和步骤、人员或财产的抢救方案、安全通道和平面布置图、可能的连带事故或环境影响相关配套预防方案等”内容针对组织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紧急情况编写;应急措施和步骤应容易记忆,可操作。

(3)如可行,最好附具体的急救图示。

应急预案与响应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计划和程序,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并作出应急预案与响应,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和伤害。

组织应制定评价应预案与响应实际效果的计划和程序,并应定期检验上述程序。

1.理解要点

标准要求组织应制定并保持处理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的程序。程序的制定应考虑在异常、事故发生和紧急情况下的事件,尤其是火灾、爆炸、毒物泄漏重大事故。组织对可能的重大事故必须按有关规定制定场内应急计划并协助制定场外应急计划。

这部分内容很明确,要求组织明确对潜在的紧急情况,采取预防措施,制定出现紧急情况下的反应程序。总的来说是:

(1)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紧急状态,并做好预防措施。

(2)知道发生紧急情况后如何处理。

(3)对采取的纠正措施及程序的更改要予以记录。

(4)对程序要求进行练习和检验。

组织对每一个重大危险设施都应有一个现场应急计划。应急计划的内容包括:①可能的事故性质、后果;②与外部机构的联系(消防、医院等);③报警、联络步骤;④应急指挥者、参与者的责任、义务;⑤应急指挥中心地点、组织机构;⑥应急措施等。

2.审核要点

1)组织对处理意外事件有无制定相关的程序,包括应急反应和事后处理、修订程序等。

2)组织对这些程序运行的有效性有无定期的验证,包括设备、监测仪器、消防器材等。

3)对重大事故可能导致的影响和后果是否有所考虑。

4)组织有无分析导致意外事件的原因的程序,如异常作业、操作人员缺乏培训等。

5)组织是否有和消防、城市规划、安全与健康部门相互配合的行动计划。

6)事故发生后,组织内、外部的联络是否可效。

第三篇: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范本

煤矿应急救援预案 目 录

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 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 第五章 应急响应 第六章 信息发布 第七章 后期处置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九章 培训与演练 第十章 奖惩 第十一章 附则 附件:

1、有关部门、机构或人员联系方式

2、避灾路线图

3、矿山救护协议书

第二部分 专项应急预案

第一章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第二章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第三章 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应急预案

第四章

瓦斯、一氧化碳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超限应急预案 第五章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预案 第五章

掘进及巷修顶板事故应急预案 第七章 水害事故应急预案 第八章 提升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第九章 机电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章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一章 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第三部分 现场处置方案

第一章 井下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第二章 地面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第三章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第四章 民爆物品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第五章 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置方案 第六章 顶板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第七章 水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第八章 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现场处置方案 第九章 提升运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第十章 机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第十一章 地质灾害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则 1.1编制目的

认真做好重、特大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工作,做到应急行动协调一致,维护社会稳定,保证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AQ/T9002-2006)规定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生产法实施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及《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结合本矿实际制定本预案。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内部发生事故的应急工作。范围包括本煤矿所涉及到的范围,适合于顶板、水、火、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以及等级非人身事故。1.4应急预案体系

本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大部分。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办公室设在调度室。1.5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在上级安全生产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事故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矿长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科队及班组充分发挥自救作用。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 2.1矿井概况

×××××××矿区位于×××××××市×××××××县城东,距×××××××县城9km,东距×××××××市城区21km,属×××××××县×××××××镇管辖。现有职工510人。矿井于1985年元月经验收正式投产,1999年改制为股份制民营企业,隶属×××××××县经贸局。2009年核定生产能力12万t/a。矿区位于×××××××煤田的东部。矿区东西长约 1km,南北宽约1km,面积 km2。截止2009年底矿井保有地质储量为 万t,可采储量 万t。开采方式为 混合式单水平开拓,平均开采深度±0~-150m,开采煤种为褐煤,主采煤层为3、4、5、7层煤。采煤方法采用壁采与残采(穿采)结合。支护形式采用木棚支护、型钢支护、砌碹支护等方式。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2.1.1邻近生产矿井及井田内废弃老窑及采空区的情况说明

在矿井西部有 一号煤矿、二号煤矿,两矿井已于2006、2007年关闭。我们与之留有充足的煤柱,所以对我矿开采活动没有大的影响。2.1.2矿井地质

×××××××煤矿井田范围内构造较简单,以断层为主,井田北边界以断层F1为界,东边界以断层F2为界,F3为南边界。在第Ⅷ、第Ⅸ勘探线间有一宽缓向斜,两翼岩层倾角30~150,向斜轴走向NE,向SW倾伏。矿田内岩浆岩不发育,除覆盖在煤系地层以上玄武岩外,对煤层有侵蚀作用的有闪长玢岩和凝灰岩。2.1.3水文地质

1、区内的地表水系:

在本井田内共有南北向冲沟4条,平时无水,只有汛期将北部山区的降水汇入小圩河,冲沟排泄顺利,无积水状况。对矿区无威胁。

在矿区南边界有一条自西向东流向的小圩河,发源于矿区西南5km的方山北麓,全长49km,在本井田内地段有3km。正常流量在3.31m3/h。对矿区无威胁。在本井田内,西上疃村西南角有一座水库,在辛旺村西北有一座小型水库,位于本井田南边界,由于近10年来地方采挖蓝宝石砂矿,两座水库遭到彻底破坏,每座水库畜水量只有几千立方米,已对矿区构不成威胁。

2、井田内的主要含水层:

矿井主要含水层为四系砂砾岩含水层,层位处于四系黄土层以下,该含水层底板为老三系沉积的粘土岩。因粘土岩有良好隔水性,在小圩河北岸有许多泉流,就是因粘土岩隔水,使地表渗入的水在该处反流成泉,水温四季变化不大在12℃。其次砂岩潜水层,其主要层位在五层煤的顶底板,经矿井巷道工程揭露,在砂岩的底部只有小部分水渗出,对矿井生产构不成威胁。

通过水文地质观测,矿井正常涌水量73m3/h。矿井最大涌水是在每年第三、四季度、涌水量在75.9~127.2m3/h之间。最小涌水量在每年的第一、二季度,涌水量在39.4~60.7m3/h之间。

3、地表水与井下水的水力联系:

通过对矿井水的观测和地表降水的观测,其地表和井下的水力联系不太明显,主要是地表水下沉的速度不太明显,其一是该地区为少雨地区,其二是粘土岩隔水作用,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地下渗漏量较少,致使矿井充水条件不足。

通过矿井水文地质证实,我矿日产吨煤正常涌水量4.8m3,日产吨煤最大涌水量9.82m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型,属弱含水矿井。

4、井下涌水的主要来源: 通过对矿井的观测,井下涌水的主要来源是回采裂隙波及四系含水层及地表,四系含水层的潜水沿裂隙流入井下,引起井下涌水量增大,井下涌水与大气降水有明显的水力联系,井下涌水量随着地表降水量的增减而增减。2.1.4煤层及煤质

在×××××××煤矿采矿权范围内,可采煤层有四层: 3煤层、4煤层、5煤层和7煤层。

3、4层煤已回采完毕,现在主要开采5层、7层煤。

本井田的煤为褐煤,挥发分高,易风化、氧化,发热量一般为19.5~23.3MJ/kg。主要工业用途:烧砖、发电、供暖,低温干馏提取化工产品等。2.1.5煤层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及地温 矿井瓦斯

本矿井2009年9月测定,CH4相对涌出量2.20m3/t,绝对涌出量0.41 m 3/min,CO2相对涌出量3.17m3/t,绝对涌出量0.59m 3/min,属低瓦斯矿井。煤尘

5层煤煤爆炸火焰长度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0%,爆炸指数rf=55.70%,无爆炸性。

7层煤爆炸火焰长度1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40%,爆炸指数rf=48.98%,有爆炸性。煤自燃倾向 5、7层煤自燃倾向性分类等级均为II类自燃。自燃发火期4至6个月。

上述数据由 煤田地质局 煤炭质量检测中心于2007年7月16对×××××××煤矿煤尘、煤自然倾向进行鉴定结果。地温

根据资料,恒温带深度在25~30m间,平均深度为26m,恒温度为14.5℃。地温每百米增加2.5℃。煤层埋深100m~250m间,煤层地温为18~26℃,基本不受地温影响。地压

目前开采情况没有明显显现。2.2危险源及风险分析 2.2.1危险源识别与检测

1、主要危险源

矿井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的种类主要有水、火、瓦斯、煤尘爆炸、冒顶、提升运输、中毒窒息、机械伤人等其它因素。2

3、检测、监控的手段 矿井具备瓦斯监控系统。对上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能够满足对矿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2.2.2危险源风险分析

1、煤尘爆炸

根据各煤层的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7煤层有煤尘爆炸的危险。

7层煤爆炸火焰长度1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40%,爆炸指数rf=48.98%,有爆炸性。

2、瓦斯爆炸

本矿井根据2009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瓦斯鉴定结果,属低瓦斯矿井。从瓦斯的涌出量分布分析,采空区所占的比例较大。在开采、运输、储存过程中也会释出瓦斯,只要条件具备都会引起灾难性爆炸。瓦斯爆炸是煤矿生产中重大危险、有害因素。

3、压力容器爆炸

矿井的压力容器主要有:压风机、压风包、压风管道、蒸汽锅炉、蒸汽管道、氧气、乙炔气体瓶等。受压容器发生爆炸事故,不但使整个设备遭到破坏,而且会破坏周围的设备和建筑物,并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4、水灾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主要水害危险有老空水、地表水危险等。发生地点主要为采掘工作面及各种巷道,主排水系统及二级排水系统等。发生大的水灾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或淹井。

5、火灾

井下火灾不仅会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中毒等,更主要的是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的爆炸,引发灾难性事故。分为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1)地面火灾

矿主井提升机房、副井提升机房、主井井口房、副井井口房、通风机房、压风机房、变电所、矿井维修车间、煤场、办公楼、食堂及宿舍、仓库、木场等。(2)井下火灾

井下内因火灾(煤层自燃):煤层属II类自燃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性。

井下外因火灾:井下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雷电引入井下引起火灾,人为造成的火灾,机械碰撞、摩擦引发的火灾。

6、冒顶灾害

(1)顶板地压灾害

×××××××煤矿有限公司煤矿现开采煤层为5、7层煤。煤层顶底板多为软岩,发生顶板事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重点是采煤工作面、以及遇地质构造带、后退回采支架回撤时以及掘进工作面与断层等地质构造带时易发生顶板事故。因此巷道掘进中可能因空顶作业、支护不合理等问题出现冒顶伤人,以及受采动影响等因素巷道变形破坏而片帮冒顶造成事故。

7、提升运输事故(1)提升事故灾害

本矿井主、副井均有提升设备,在提升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

矿井提升事故主要包括:提升过速、过卷、蹲罐、断绳、井筒坠人、井筒坠物而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设施设备损坏。(2)运输事故灾害 本矿开拓提升环节较多,矿车制动、防溜措施采取不当都有可能造成运输设备对人员的挤、轧、碰撞造成人身伤害。

矿车在运行过程中,因矿车掉道脱轨、人员躲避不及时因造成对人员的挤、轧、碰撞,造成人身伤害。

8、电气安全事故

当供电线路发生断线、倒杆、线路共振、雷击等事故,用电设备对人体可能产生电击和电伤、电火花事故,井下供电线网发生漏电,不仅会引起人身触电,而且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导致发生煤尘瓦斯爆炸的重大事故,井上下电气设备起火也会引发重大事故。

9、机械伤害

机械性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行(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各类机电、水泵、风机、皮带运输机、支架、轨道式机械、机加工设备等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如齿轮、轴、胶带等)和往复运动部分都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

10、爆破材料爆炸

井下爆炸材料库,爆破材料的运输、储存、管理、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爆炸,将引发灾难性灾害,应引起高度重视,应严格按爆炸品管理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执行。

11、高空坠落

矿井地面坠落危害为高空作业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如井架、线杆等建筑物均可能发生高空作业坠落。井下坠落主要有:立井井口人员坠落及提升过程中人员坠落伤害,井口异物坠落也会伤害井下人员。

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市行办应急救援指挥部、新坊煤矿救护中队、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等组成。

由×××××××县×××××××煤故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承办具体工作。

3.1.1成立矿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立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 应急指挥系统图图3-1 3.1.2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名单

总 指 挥: 矿长

副总指挥: 总工程师

×××××××矿山救护队队长 安全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成 员: 总支书记 工会主席 办公室主任 通防科科长 机电科长长 调度室主任 供销科科长

3.1.3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主 任:

生产调度室电话: 救护队值班电话:

3.1.4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10个组

1、现场指挥组:由矿领导、救护队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抢险救灾组:由××××救护队、矿调度室负责人及矿抢险救灾队三个分队每队15人组成;

3、技术处理组:由矿技术负责人、救护队技术负责人和有关技术负责人组成;

4、物资供应组:由供销科部门负责人组成;

5、通信信息组:由机电科和通防科部门负责人组成;

6、警戒保卫组:由保卫科和×××××××派出所负责人组成;

7、医疗救护组:由矿医务室负责人组成;

8、后勤保障组:由供销科、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9、善后处理组:由工会、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10、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科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3.2应急救援组织职责

3.2.1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2、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方面的规章制度;

3、负责应急救援的指挥决策工作,在接到事故报警后,迅速研究、拟定救援方案,并予以组织、协调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实施紧急救助,防止事故扩大,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负责指挥现场救援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救援的工作进展情况;

5、根据救援工作的难易程度,协调现场救援力量,并决定是否向上级有关救援部门发出请求援助支持;

6、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力量的调配;

7、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和保卫工作。

8、负责应急救援情况的总结、上报及相关处理事宜。

3.2.2总指挥的职责

1、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核批准工作;

2、领导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工作,当矿井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矿长必须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在矿长未到前,由值班领导负责指挥。

3、负责对外有关方面的协调工作。

3.2.3副总指挥的职责

1、组织有关人员拟定应急救援方案;

2、在总指挥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协助总指挥作好应急救援工作。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人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专门人员严格控制入井人数,签发抢救事故用“入井特别许可证”和“进入事故现场许可证”;

3、根据总指挥授权,代行总指挥权力。

3.2.4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

1、制定应急救援程序,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督促检查有关单位的应急救援设备的维护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3、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标定报警的方位,险情的等级等要素,及时拟定救援计划并向指挥部汇报。根据事态的发展,随时修正救援方案,供指挥部决策;

4、根据总指挥的授权,与相关救援单位进行协调并下达有关命令;

5、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统计人员、财物的损失情况,并写出书面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同时将有关材料建档、归档。

3.2.5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各小组的职责

1、现场指挥组:主要负责指挥事故现场抢救工作,及时处理突发灾变;

2、抢险救灾组:具体负责实施救援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

3、技术处理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4、物资供应组:主要保证抢险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

5、通讯信息组:主要负责地面和井上下通讯信息畅通;

6、警戒保卫组:主要负责事故发生后矿井的警戒、维持秩序等工作;

7、医疗救护组: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

8、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工作;

9、善后处理组:主要负责伤亡员工家属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工作;

10、事故调查组:主要负责事故后事故分析报告,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3.2.6各有关成员的职责

1、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总工程师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2、矿总工程师:是矿长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领导下组织制订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

3、各有关副矿长: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作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副矿长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

4、安全科科长: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作战计划,以及按照《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

5、煤矿救护队队长:对煤矿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煤矿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援救和事故处理。如果与外局煤矿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成立煤矿救护队联合作战指挥部。由公司的救护队长担任指挥,协调各救护队的战斗行动。

6、通防科科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系统,调整主扇风机的工作状态和组织完成必须的通风工程,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

7、生产技术科科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并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并根据矿长命令完成测量打钻工作。

8、调度室主任:及时向矿长、矿总工程师、公司调度室以及有关领导和单位汇报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及事故处理情况;向下传达矿长命令,召集有关人员或单位到调度室待命,协调各单位处理事故的工作。

9、有关的队长、班长:负责查对留在本区域内工作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带领到安全地点至地面;将在现场所见到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报告给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

10、矿值班调度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故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救护队、矿长、矿总工程师、公司调度室以及其他领导和有关单位,及时向下传达矿长的命令;按照《预案》中所规定的《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及时按顺序通知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的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员和留在井下各地点的人数。

11、监控中心主任:应根据入井人员矿灯自救器领取情况,查清在井下的员工人数及其姓名,并迅速报告调度室,对没持有经指定的副矿长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不得发给矿灯、自救器,并在灯房严格检查,制止入井;必须切断与救灾无关的其它通讯,保证井上下通讯信息畅通。

12、供销科科长:及时准备好必需的抢救器材,并根据矿长的命令,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

13、机电科科长:根据矿长命令,负责调整主要扇风机的工作状态,并保证其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内的停送电情况,及时抢修或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它有关任务。

14、抢险救灾队队长:配合××××救护队,负责将遇难人员及时运送井上,保证救灾人员和器材及时运到事故地点,满足救灾需要,并严格控制入井人员。

15、医务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组织护理和药物供应。

16、综合办公室主任:保证对遇难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救灾人员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

7、保卫科科长: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

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对重大危险源实行24h连续监控,发现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或险情,应立即停产整顿,并及时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4.2预警行动

1、事故预警条件。发现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或险情,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时。

2、事故预警方式。井下事故通过电话或由专人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地面事故通过电话或由专人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3、各专项应急预案中必须明确具体的预警方式。4.3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信息报告与处置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或知情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汇报。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按本矿事故汇报程序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领导进行汇报,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意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安排、协调相关单位组织抢救。4.3.2信息上报和传递

事故发生后,事故汇报程序具体见下图

图4-1:×××××××煤矿事故汇报程序图

3.1.2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名单

总 指 挥: 矿长

副总指挥: 总工程师

×××××××矿山救护队队长 安全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成 员: 总支书记 工会主席 办公室主任 通防科科长 机电科长长 调度室主任 供销科科长

3.1.3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主 任:

生产调度室电话: 救护队值班电话:

3.1.4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10个组

1、现场指挥组:由矿领导、救护队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抢险救灾组:由××××救护队、矿调度室负责人及矿抢险救灾队三个分队每队15人组成;

3、技术处理组:由矿技术负责人、救护队技术负责人和有关技术负责人组成;

4、物资供应组:由供销科部门负责人组成;

5、通信信息组:由机电科和通防科部门负责人组成;

6、警戒保卫组:由保卫科和×××××××派出所负责人组成;

7、医疗救护组:由矿医务室负责人组成;

8、后勤保障组:由供销科、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9、善后处理组:由工会、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 组成;

10、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科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3.2应急救援组织职责

3.2.1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2、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方面的规章制度;

3、负责应急救援的指挥决策工作,在接到事故报警后,迅速研究、拟定救援方案,并予以组织、协调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实施紧急救助,防止事故扩大,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负责指挥现场救援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救援的工作进展情况;

5、根据救援工作的难易程度,协调现场救援力量,并决定是否向上级有关救援部门发出请求援助支持;

6、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力量的调配;

7、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和保卫工作。

8、负责应急救援情况的总结、上报及相关处理事宜。

3.2.2总指挥的职责

1、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核批准工作;

2、领导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工作,当矿井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矿长必须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在矿长未到前,由值班领导负责指挥。

3、负责对外有关方面的协调工作。

3.2.3副总指挥的职责

1、组织有关人员拟定应急救援方案;

2、在总指挥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协助总指挥作好应急救援工作。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人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专门人员严格控制入井人数,签发抢救事故用“入井特别许可证”和“进入事故现场许可证”;

3、根据总指挥授权,代行总指挥权力。

3.2.4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

1、制定应急救援程序,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督促检查有关单位的应急救援设备的维护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3、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标定报警的方位,险情的等级等要素,及时拟定救援计划并向指挥部汇报。根据事态的发展,随时修正救援方案,供指挥部决策;

4、根据总指挥的授权,与相关救援单位进行协调并下达有关命令;

5、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统计人员、财物的损失情况,并写出书面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同时将有关材料建档、归档。

3.2.5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各小组的职责

1、现场指挥组:主要负责指挥事故现场抢救工作,及时处理突发灾变;

2、抢险救灾组:具体负责实施救援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

3、技术处理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4、物资供应组:主要保证抢险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

5、通讯信息组:主要负责地面和井上下通讯信息畅通;

6、警戒保卫组:主要负责事故发生后矿井的警戒、维持秩序等工作;

7、医疗救护组: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

8、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工作;

9、善后处理组:主要负责伤亡员工家属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工作;

10、事故调查组:主要负责事故后事故分析报告,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2.6各有关成员的职责

1、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总工程师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2、矿总工程师:是矿长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领导下组织制订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

3、各有关副矿长: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作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副矿长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

4、安全科科长: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作战计划,以及按照《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

5、煤矿救护队队长:对煤矿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煤矿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援救和事故处理。如果与外局煤矿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成立煤矿救护队联合作战指挥部。由公司的救护队长担任指挥,协调各救护队的战斗行动。

6、通防科科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系统,调整主扇风机的工作状态和组织完成必须的通风工程,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

7、生产技术科科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并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并根据矿长命令完成测量打钻工作。

8、调度室主任:及时向矿长、矿总工程师、公司调度室以及有关领导和单位汇报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及事故处理情况;向下传达矿长命令,召集有关人员或单位到调度室待命,协调各单位处理事故的工作。

9、有关的队长、班长:负责查对留在本区域内工作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带领到安全地点至地面;将在现场所见到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报告给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

10、矿值班调度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故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救护队、矿长、矿总工程师、公司调度室以及其他领导和有关单位,及时向下传达矿长的命令;按照《预案》中所规定的《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及时按顺序通知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的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员和留在井下各地点的人数。

11、监控中心主任:应根据入井人员矿灯自救器领取情况,查清在井下的员工人数及其姓名,并迅速报告调度室,对没持有经指定的副矿长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不得发给矿灯、自救器,并在灯房严格检查,制止入井;必须切断与救灾无关的其它通讯,保证井上下通讯信息畅通。

12、供销科科长:及时准备好必需的抢救器材,并根据矿长的命令,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

13、机电科科长:根据矿长命令,负责调整主要扇风机的工作状态,并保证其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内的停送电情况,及时抢修或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它有关任务。

14、抢险救灾队队长:配合××××救护队,负责将遇难人员及时运送井上,保证救灾人员和器材及时运到事故地点,满足救灾需要,并严格控制入井人员。

15、医务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组织护理和药物供应。

16、综合办公室主任:保证对遇难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救灾人员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

17、保卫科科长: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

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对重大危险源实行24h连续监控,发现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或险情,应立即停产整顿,并及时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4.2预警行动

1、事故预警条件。发现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或险情,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时。

2、事故预警方式。井下事故通过电话或由专人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地面事故通过电话或由专人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3、各专项应急预案中必须明确具体的预警方式。4.3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信息报告与处置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或知情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汇报。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按本矿事故汇报程序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领导进行汇报,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意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安排、协调相关单位组织抢救。4.3.2信息上报和传递

事故发生后,事故汇报程序具体见下图

图4-1:×××××××煤矿事故汇报程序图

4.3.3现场人员向调度室报告内容

(1)灾害、事故发生地点、具体位置。

(2)灾害、事故发生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和人员伤亡情况等反映灾害、事故主要特征。第五章 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我矿事故分为较大事故(Ⅰ级)和一般事故(Ⅱ级)。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响应分级标准:

按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我矿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较大事故)响应、Ⅱ级(一般事故)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Ⅰ级响应:可能造成3~9 人死亡,或造成30~50 人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或较大社会影响等。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Ⅱ级响应:可能造成1~3 人死亡,或造成30 人以下中毒、重伤,有一定社会影响等。5.2响应程序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性质,启动相应的事故救援预案。应急救援指挥部在进一步核实事故灾害性质、发生地点、涉及范围、受害人员分布,根据不同事故类型、救灾的人力和物力以及之前开展救援的情况,确定《施救方案》,做好施救准备实施救援。现场应急救援人员根据需要配带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规定。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现场抢险救援组负责组织专业队伍按《施救方案》和有关施救规定,本着“先伤、后亡”的原则抢救遇害人员。同时,做好施救和现场保护工作。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5.3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b)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c)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1、当险情得以有效控制,事故危害消除和遇险人员获救后,由总指挥下达终止行动命令。

2、当由于救援中出现其他客观情况需要中止或终止救援行动时,由现场指挥小组提出中止救援建议,报总指挥核准后,中止救援行动。

3、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组织有关人员对整个救援行动进行评估,写出报告,并对救援行动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4、整个救援行动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应将整个救援过程所形成的文字资料进行分类建档。

第六章 信息发布

×××××××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部是事故信息的指定来源。事故信息由×××××××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准确的对外发布。第七章 后期处置

1、矿综合办、工会、负责组织善后处置工作,包括遇难人员亲属的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的支付,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恢复正常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确保社会稳定。

2、事故发生后,工会等单位要及时与保险机构进行联系,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害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3、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参加救援的部门和单位应认真核对参加应急救援人数,清点救援装备、器材;核算救灾发生的费用,整理应急救援记录、图纸,写出救灾报告。

4、矿安全科召集相关单位和部门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强化安全管理,制定防范措施,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加大安全投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恢复生产过程中制定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5、工作总结与评估

应急响应结束后,应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相关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在应急响应结束一个月内,将总结评估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

6、责任追究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事故抢险救灾的义务。凡不履行义务或借故不参加的,将视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追究单位领导和个人的责任。第八章 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矿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的联系方式保证能够随时取得联系,有关单位的调度值班电话保证24h有人值守。通过有线电话、移动电话等通讯手段,保证各有关方面的通讯联系畅通。煤矿救护中队、人民医院中建立畅通的应急救援指挥通讯信息系统。随时掌握现场情况。机电科和通防科负责保障本单位应急通信、信息网络的畅通。

8.2应急装备与保障 8.2.1已有救援装备保障

煤矿企业负责局部通风机、导风筒、应急材料等必要救灾装备和物资的储备。井下消防材料库配备的材料登记表:表8-1 序号 材料名称 数量 单位 1 4kg干粉灭火器 2 台 2 消防水桶 8 个 3 沙子 5 吨 消防水带 100 米 5 锯 6 把 6 锨 30 把 7 镐 20 把 8 锤子 6 把 9 铁钉 5 公斤 10 斧头 6 把 镀锌铁丝 5 公斤 12 钢丝钳 2 把 13 管钳 1 把 DYWS-8-10泥浆泵 2 台 MEA矿用防灭火剂 1000 公斤

地面应急救援材料库材料明细表:表8-2 材料名称 单位 单位 数量

数量 存放地点 扁担 根 30 材料库 麻 袋 条 300 材料库 编织袋 条 300 材料库 雨 衣 件 60 材料库 潜水泵 台 3 材料库 锨 张 60 材料库 水 桶 个 10 材料库 镐 把 30 材料库

橡套电缆 米 200 材料库 抬 筐 个 10 材料库 电 缆 米 200 材料库 水 泵 台 2 机电科

矿 灯 盏 60 矿灯房备用 8.2.2紧急征用救援装备 在应急救援中,储备的资源不能满足救灾需求,由煤矿统一进行协调、调配。8.3救援队伍保障

(1)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和救援队伍的组织管理。(2)救援队伍由 煤矿救护中队与我矿兼职煤矿抢险救灾队45人组成。(3)每年与 煤救护中队签订救护协议,并及时缴纳管理费用。8.4经费保障

矿井应当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专门用于事故应急抢险救灾,以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8.5其它保障

8.5.1交通运输保障

(1)矿区内部交通运输由保卫科负责,矿区外部交通运输由×××××××公安局负责,保证及时调运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有关人员、队伍、装备、物资。8.5.2救援医疗保障

(1)人民医院和矿医务室负责事故伤员的急救工作。设立医疗救护专家组,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医疗救护方面的技术支持。

(2)矿医务室负责煤矿事故伤员的医疗急救和煤矿救援队伍医疗救护知识专项培训工作。8.5.3治安保障

由矿保卫科和×××××××县公安局组织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联防,协助做好治安工作。8.5.4后勤保障

由供销科、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工作。

第九章 培训与演练

9.1宣传教育和培训 9.1.1宣传教育

各单位要按规定向全矿员工说明煤矿作业的危险性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矿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和互救的常识。

9.1.2培训

(1)要将已批准的《预案》向全矿各部门(单位)下发,各部门(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每年年初应对全矿干部员工进行全员培训,培训采取区队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和员工自学两种方式,最后由全矿统一组织抽查考试,必须做到对应急救援知识人人皆知,真正做到了解、掌握一旦出现事故后的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常识,使员工熟悉并掌握井下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对没有学习或考试不合格以及不熟悉《预案》有关内容的员工不准上岗作业。(2)及时对后备救援队伍进行培训。

(3)按要求矿长参加矿长资格培训时,必须熟悉矿井应急预案知识。9.2演练 按照《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每年年底要制订出下的演习计划,严格按规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习,二次现场处置预案演习。对演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演习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写出演习报告,分析存在问题,并对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安全科对应急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章 奖惩

(1)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2)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

(3)对不服从指挥部调遣、临阵脱逃、谎报情况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相应处罚。第十一章 附则

11.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预案。

1、应急救援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应急准备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3、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应急救援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5、恢复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11.2应急预案备案

本应急预案应报市行办和新坊煤矿救护中队备案。11.3预案维护与更新

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改变,或在执行中发现存在重大缺陷时,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组织修订。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矿长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市行办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市行办和救护中队备案,并经矿长签署发布。11.4预案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制定与解释。11.5应急预案的实施

本预案经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批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

1、有关部门、机构或人员联系方式

2、避灾路线图

3、矿山救护协议书 第二部分 专项应急预案

第一章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矿井存在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主要是煤层自燃,多发生在采空区或通风不良的巷道中。外因火灾主要是设备着火,多发生在机电硐室、采掘工作面或地面变电所、煤场中。矿井火灾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灾害性事故,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1.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听从指挥,统一行动。井下发生火灾事故,由本预案中设置的指挥中心全权负责事故抢险救护工作的指挥和调度。预案中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单位必须在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协调工作。

3、协调组织、保障供给。相关单位要做好事故救援的组织协调工作,保障救援必须的人、财、物的供给,必要时可请求省内其它兄弟单位救护队协助抢险救灾。1.3组织机构及职责 1.3.1 应急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市行办应急救援指挥部、××××煤矿救护中队、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1.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矿调度室立即通知××××救护中队和矿抢险救灾队组织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并通知各组人员赶到矿调度室研究救护方案、协调救灾各项工作。

救灾工作共分5个组

1、技术处理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2)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抢险救灾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组织煤矿救灾队并配合救护队进行事故抢险工作。

3、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负责调集人员、车辆及救灾物资,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保证井上下运输通畅。

(2)负责与外单位的协调工作。

4、医疗救护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组织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2)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5、事故调查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事故责任,负责制定事故调查、分析报告。1.3.3预防与预警 1.3.3.1危险源监控

1、监控中心负责通过安全监测系统24h监测井下相关地点一氧化碳涌出情况,瓦斯,水位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汇报调度室、通防科。由调度室、通防科查明原因。

2、各采掘、辅助单位负责搞好责任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防止外因火灾发生。

3、通防科落实专职瓦斯检查员每班对矿井采掘工作面及其它重要作业地点进行两次防火检查;每周安排专人对矿井边远巷道及防火密闭进行一次全面的防火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防火隐患点及时组织进行处理。1.3.3.2预防措施

1、加强矿井的防灭火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防灭火检查人员,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配足防灭火监测仪器及设备,保障安全生产投入。

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定完善矿山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

3、采区设计时充分考虑防治自燃发火的需要,布置合理稳定的通风系统及合理的巷道开拓布置形式。

4、针对各采区的地质、开采条件,采掘工作面在采掘作业规程中制定防止自燃发火的具体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

5、棉纱和布头等易燃物品使用后,不准乱扔和随意乱放,用完必须及时处理好。井下禁止使用不阻燃橡胶器具、电缆、皮带和塑料制品等。

6、健全井下消防管路,防尘管路兼作消防管路,要求每100m安装放水“三通”闸门一个。

7、井下材料消防库设施由调度室负责备齐(具体数量见附表)并负责日常检查与保管。消防器材要及时更换,不得挪作他用。

1.4预警行动

1.4.1矿井火灾事故预警的条件

1、井下作业地点风流中一氧化碳达到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2、巷道空气温度持续性升高。

3、巷道风流中出现明火、烟雾或严重的胶皮味、硫磺味等发火征兆。1.4.2事故预警的方式、方法

1、网络监测监控系统报警。

2、通防检查人员检测气体异常情况下电话报警。

3、井下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预兆后电话报警。1.5信息报告程序

井下安全监测系统报警或出现事故预兆后,现场立即将情况汇报给调度室,调度室发现或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立即按事故汇报程序汇报有关领导和部门,指挥部根据查明的现场情况确定预警级别,并迅速向井下受事故影响范围区域的人员发出预警,组织人员撤离,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预防事故发生(详见图4-1)。

1、重大险情或事故发生后,基层现场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2、调度室接到事故汇报,在第一时间内通知救护中队、矿医务室,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在5min内通知矿值班领导、矿长、总工程师、分管矿长、调度室主任、各职能科室、矿抢险救灾队及有关单位负责人。3、1h内将事故主要情况及大体原因上报县经贸局、市行办、鲁东分局。1.6应急处置 1.6.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我矿事故分为较大事故(Ⅰ级)、一般事故(Ⅱ级)(见响应分级标准)。火灾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1.6.2应急响应程序

1、根据总指挥指示,立即通知各救援小组成员到矿调度室集中。

2、矿调度室和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整理事故相关资料和图纸等,为救援工作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3、指挥中心研究、决策救援方案,确定各救援小组工作要求,明确现场救援人员安排,选择合理的救援路线,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救援方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4、根据救援工作的需要,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调动其它煤矿救援基地的救援力量增援。

5、根据受伤人员情况,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医疗救护中心专家组奔赴现场,加强医疗救护的指导和救治。

6、根据事故情况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汇报有关部门并适时向新闻媒体公布。

1.6.3处置程序

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的处理程序

(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应该立即根据现场情况判断火势情况,若现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立即扑灭或控制火势,不使火灾扩大时,应先救灾后报告。若现场火灾无法立即扑灭或火势无法控制时,要在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查明火灾性质、地点、范围、着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胁区域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现场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撤离,撤离期间要切断工作地点电源,并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人员撤离按以下路线执行:

a.掘进头→ 运输巷→ 进石门→东大巷副巷→井底大车场→斜井→地面 b.掘进头→ 提升下山→ 集中提升下山→斜井→地面(2)撤离期间注意事项:

a.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必须佩带自救器,通过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b.尽量保持事故前的通风方式和风流方向。

c.全矿井反风时,撤人路线按照如上相反方向执行。d.撤离前必须切断事故范围内电气设备电源。

2、调度室接到井下发生火灾的汇报后的处理程序:

(1)立即通知火灾回风侧工作人员撤离升井,通知相关变电所切断火灾可能波及范围内所有机电设备电源。

(2)矿长、总工程师、通防科科长、矿值班领导、事故单位主要领导及各救援工作组成员赶到矿调度室成立救灾指挥小组,研究灭火方案,同时通知新坊煤矿救护中队赶到事故地点组织抢险救灾。

3、指挥小组成立后的工作程序:

(1)根据现场火势及人员撤离情况判断可能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伤亡情况、撤离情况,明确需要救护地点人员、救护路线等,并安排救护队组织营救。(2)组织制定合理有效的灭火方案,并落实救护队组织实施。

(3)根据已探明的灾情,选择合理通风系统,制定降低火灾危害的措施,并由通防科、救护队组织落实。

a.若火灾发生在矿井主要进风巷及井井底车场、中央变电所时,要进行反风,反风前必须清点可能受反风后火灾气体威胁区域的人员,并立即组织撤离,通知矿井其它地点工作人员按与火灾避灾路线相反的方向另一翼的进风井井筒撤到地面。

b.若火灾发生在其它地点时,立即通知井下可能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按避灾路线撤离。人员撤离时,应保持事故前的通风状态,合理控制火区进风量。c.采煤面发生火灾时,应保持正常通风,必要时适当增加风量或采取局部反风措施。

d.掘进巷道发生火灾时,不得随意改变通风状态。

e.下行风巷道着火时,应有防止由于火风压而造成风流逆转的措施。(4)落实各抢险救灾小组做好运输、医疗、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

4、救护中队接到通知后的应急处理程序:(1)救护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矿调度室。(2)简单了解火灾发生地点、范围、火势情况。(3)下井实施救护工作。

(4)到达火灾现场后首先在安全地点设立临时救护基地。

(5)安排救护人员分组进入灾区,按救灾指挥小组指示,组织营救可能受伤人员,查找遇险、受伤人员并积极组织抢救。

(6)根据现场火势采取合理灭火及防止火势扩大的措施。a.在火灾初期,火区范围不大时,应积极组织直接灭火。

b.如火势太大无法扑灭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采取防止灾情扩大的应急措施。c.必要时应将排水管、风管改为临时消防管路。d.直接灭火失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发生火灾的巷道或工作面。封闭时火区必须执行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①封闭火区的安全技术措施

A、封闭火区要执行“小、少、快”的原则,封闭的范围要尽可能小,建立最少的防火墙就能将火区封闭,防火墙施工要快,不得拖延。B、封闭火区由救护队员负责进行。

C、封闭期间救护队员必须严格按救护规程的规定佩带装备。D、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封闭地点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情况,并负责监护,发现异常立即通知人员撤离。

E、火区的封闭只有在确认火区里无人时可进行。

F、封闭火区的救护队员应定时轮换,防止因温度过高或其它原因造成伤害。②防止火区发生瓦斯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

A、采区或其它瓦斯涌出量较少的工作地点发生火灾时,可以在保持火区正常通风的情况下先封入风侧防火墙或同时封闭入风侧及回风侧防火墙。

B、火区封闭时,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回风侧风流中气体情况,发现瓦斯、一氧化碳或其它可能参与爆炸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异常时,必须立即撤到进风侧新鲜风流中并汇报现场指挥员及指挥中心,等候处理。C、封闭火区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流逆转。

D、封闭火区时,可以同时向火区注入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以降低火区氧气及瓦斯等爆炸性气体浓度,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E、火区封闭后,必须抹面,封严,防止漏风。封闭后不得频繁通过观察孔检查闭内气体情况。

(7)灭火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a.不使瓦斯积聚,煤尘飞扬,以免造成爆炸事故。b.不致造成风流逆转。c.不致危及人员安全。

d.有助于阻止火势扩大,抑制灾情,创造接近火源的条件。

e.油类着火时,严禁用水灭火,只能用沙子、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等灭火。f.扑灭电气设备火灾时,不可将人体或手持的用具触及导线及设备,以防触电。g.救灾工作应由救护队员进行,其它人员只能在一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0024%,瓦斯浓度﹤2%,温度<35℃条件下参与救灾,并有防止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1.7后期处置 1.7.1善后处理

1、安全科、通防科负责组织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查清事故原因,落实解决方案。

2、办公室、工会负责做好伤亡员工家属的安抚工作,做好受伤者的医疗救护工作,协调工伤保险的理赔工作。

3、保卫科负责维护好事故后的社会治安,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1.7.2火区管理

对因无法扑灭而封闭的巷道或采掘工作面

1、封闭后,立即进行注浆、注水或注氮处理,消除火灾隐患。

2、必须每周对密闭内外温度、空气压差、空气成份,如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检查一次,并进行分析。如发现密闭内温度升高,一氧化碳浓度增加,防火墙漏风等异状时,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检查、处理结果应及时汇报矿长、总工程 师。

3、封闭的巷道或采掘工作面原则上不再启封。若因生产需要必须启封时,必须在确认火区内火点已熄灭的情况下,由通防科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并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启封工作应由救护队负责进行,启封后必须由救护队员负责认真检测温度、气体情况,确认无异常且稳定8h后方可恢复其它工作。恢复其它工作后,通防科安排专职瓦斯检查员蹲点,蹲点过程中不间断检查已启封火区的气体、温度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汇报矿调度室、通防科,由通防科组织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8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通防科负责井下三个水平的消防材料库风筒、黄土、沙子、木板、钉子、砖等防火设备、物资的配备,维护好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能够正常使用,并派专人管理。没有抢险救援指挥中心的命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消防材料库的防灭火设备、物资。火灾发生后,通防科要安排专人负责消防材料库物资供应。

2、供销科负责组织事故发生后抢险救灾必须的应急救援物资、器材、设备的供应。

3、抢险救灾队负责保障抢险救灾物料、设备的井下运输。

4、办公室、供应科要备好铁锨、木板、消防水管、水泥、沙子、黄土等必备救灾物资。事故处理期间,必须安排好装卸人员保证救灾物资随要、随装、随运。

5、监控中心要搞好监测系统的管理、维护,保证正常使用;保障矿井通讯系统的畅通,保证事故发生后,相关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保证下井人员自救器、矿灯的完好,必须按规定对自救器、矿灯进行检查,发现自救器失效的要立即更换。

6、消防材料库材料明细表:具体见表8-1。

第二章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2.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爆炸事故主要有瓦斯窒息、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等,在地面炸药的运输、存放也有爆炸危险。

煤矿生产中,瓦斯、煤尘爆炸是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一旦发生窒息、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不仅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其造成的政治、经济以及资源上的损失往往是难以估量的。2.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听从指挥,统一行动。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由本预案中设置的指挥中心全权负责事故抢险救护工作的指挥和调度。预案中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单位必须服从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

3、协调组织、保障供给。相关单位要做好事故救援的协调组织工作,保障救援必须的人、财、物的供给,必要时可请求省内其它兄弟单位救护队协助抢险救灾。2.3.1 应急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市行办应急救援指挥部、××××煤矿救护中队、本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等组成。2.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后,矿调度室立即通知××××救护中队和矿抢险救灾队组织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并通知各组人员赶到矿调度室研究救护方案、协调救灾各项工作。救灾工作共分5个组

1、抢险救灾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组织煤矿救灾队并配合救护队进行事故抢险工作。

2、善后处理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负责组织救治伤员,安抚受害者家属。

3、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负责调集人员、车辆及救灾物资,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保证井上下运输通畅。

(2)负责与外单位的协调工作。

4、医疗救护组: 组 长: 组 员: 职责任务:

(1)组织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2)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5、事故调查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事故责任,负责制定事故调查、分析报告。2.3预防与预警

2.3.1危险源监测监控

1、监控中心负责通过安全监测系统24h检测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地点瓦斯涌出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汇报矿调度室、通防科。由调度室、通防科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各采掘、辅助单位负责搞好责任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杜绝瓦斯积聚、瓦斯超限及煤尘堆积现场发生。

3、通防科落实专职瓦斯检查员每班对矿井采掘工作面及其它重要作业地点进行两次通防检查,对发现的瓦斯异常、煤尘堆积等现象,立即汇报并督促生产单位进行处理。2.3.2预防措施

1、通风系统管理:

(1)加强通风系统管理,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消灭不合理串联通风,海域扩大区杜绝串联通风。

(2)加强采煤工作面支护,保证两巷通风断面,确保工作面风量达到要求。采区主要回风巷断面变化时,要及早安排返修。

2、局部通风管理:

所有掘进工作面及撤面地点必须实行双风机、双电源、风机自动切换,生产单位机电工每天必须做一次风机自动切换及风电闭锁试验,杜绝无计划停电停风。各掘进工作面运转、备用局部通风机均必须安设“风电闭锁”装置及风机开停传感器并确保好用。

3、瓦斯检查

建全通风瓦斯管理要求的组织机构和专业队伍,配足专职瓦斯检查人员,建立完善的瓦斯检查与管理制度,强化现场的瓦斯检查,防止局部瓦斯积聚,杜绝超限作业。

4、完善监测系统,通过KJ95型瓦斯监测系统对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回风流、的瓦斯管理情况实施动态监测监控。加强监测系统管理,保证系统的灵敏可靠和正常运行。

5、加大矿井尘害综合防治力度,强化综合防尘措施,减少煤尘产生量,防治煤尘沉积。

通过采取以上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时跟踪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及粉尘治理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发生。2.3.3 预警行动

2.4.3.1 事故预警的条件

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时。2.4.3.2 事故预警的方式、方法

1、网络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报警;

2、通防检查人员检测气体异常情况下电话报警;

3、井下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预兆后电话报警; 2.4.3.3 信息的发布程序

井下安全监测系统报警或出现事故预兆后,现场工作人员撤退并将事故预兆汇报给调度室,调度室发现或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立即按事故汇报程序汇报有关领导和部门,指挥部根据查明的现场情况确定预警级别,并迅速向井下受事故影响范围区域的人员发出预警,组织人员撤离,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预防事故发生。2.5 信息报告程序

1、重大险情或特大事故发生后,基层现场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2、调度室接到事故汇报,在第一时间内通知救护中队、矿医务室,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在5min内通知矿值班领导、矿长、总工程师、分管矿长、调度室主任、各职能科室、矿抢险救灾队及有关单位负责人。3、1h内将事故主要情况及大体原因上报县经贸局、市行办、鲁东分局。2.6应急响应

2.6.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煤矿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和一般事故(Ⅳ级)(见响应分级标准)。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并根据 事故等级及时上报。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2.6.2应急响应程序

1、根据总指挥指示,立即通知各救援小组成员到矿调度室集中。

2、矿调度室和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整理事故相关资料和图纸等,为救援工作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3、指挥中心研究、决策救援方案,确定各救援小组工作要求,明确现场救援人员安排,选择合理的救援路线,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救援方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4、根据救援工作的需要,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调动其它煤矿救援基地的救援力量增援。

5、根据受伤人员情况,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调动其他医疗救护中心专家组奔赴现场,加强医疗救护的指导和救治。

6、根据事故情况和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汇报有关部门并适时向媒体公布。2.6.3处置程序:

1、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的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爆炸事故,人会感到空气剧烈震动,有急速流动声或巨响,此时:(1)要立即背向空气颤动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用衣服盖住身体,减少身体暴露面积。附近有躲避硐时,可立即进入躲避硐内以降低爆炸冲击波对人身的直接冲击。

(2)保持冷静,尽快判明发生爆炸的地点、影响范围、爆炸性质、危害程度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

(3)设法向可能受灾变影响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4)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人员应积极救助灾区受伤人员。

(5)在爆炸地点附近人员应在老工人、班组长或瓦检员的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

(6)若因巷道冒顶无法通行,或在自救器有效时间(40min)内不能到达安全地带时,可利用避难硐室或在独头巷道、两风门之间等处用风筒、木板等构筑临时避难所,进行避灾。

(7)若避灾地点有压风管,应将阀门打开以提供氧气。避灾时应将衣服,矿灯等物挂于明显位置,以便于救护人员发现。

(8)在临时避难硐室避难人员,应保持平静,静卧等待营救,以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注意节省水、电和氧气消耗,硐内只留一盏灯,其余全部熄灭,并经常性、有规律敲击管路、铁具或石块,发出呼救信号。

(9)若人员被堵在独头斜巷时,不可走向顶部,以防顶部积聚的瓦斯造成窒息。(10)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及瓦斯、煤尘爆炸时的避灾路线:

a.掘进头→ 运输巷→670进石门→东大巷副巷→井底大车场→斜井→地面 b.掘进头→470提升下山→470集中提升下山→斜井→地面

2、矿调度室接到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的汇报后的处理程序按以下顺序执行:(1)立即通知可能受爆炸后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威胁区域的所有工作人员撤离,通知相关变电所切断受灾影响区域内所有机电设备电源。

(2)迅速通知矿长、总工程师、通风科长、通防科科长、矿值班领导、分管副总、事故单位主要领导及救灾指挥中心、各救灾小组成员赶到矿调度室成立救灾指挥小组,研究处理方案,同时通知救护中队赶到事故地点组织抢险救灾。

3、指挥小组成立后的工作程序:

(1)迅速清点井下人数,根据侦察情况及撤出人员反映判明是否还有被掩埋人员、需要救护人员位置、救护路线等,并安排救护队组织营救。

(2)矿长、矿总工程师应尽快召集指挥部人员制定抢险救灾方案。根据已探明的灾情,选择合理通风系统,制定恢复矿井通风、排放局部积存瓦斯方案,并由通防科、救护队组织落实。

(3)落实各抢险救灾小组做好运输、医疗、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

4、救护中队接到通知后的应急处理程序(1)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矿调度室。

(2)简单了解瓦斯、煤尘爆炸发生地点、范围及其它异常情况。(3)下井实施救护工作。

(4)到达瓦斯、煤尘爆炸现场后首先在安全地点设立临时救护基地。

(5)安排救护人员分组进入灾区,按救灾指挥小组指示,组织营救可能受伤人员,查找遇险、受伤人员并积极组织抢救。

(6)清理、疏通堵塞巷道,排放局部积存的瓦斯,逐步恢复矿井正常通风。(7)救灾期间注意事项

a.抢救处理过程中,应安排专人监测瓦斯、一氧化碳等气体情况,防止发生人员中毒和二次爆炸事故。

b.如果爆炸事故引起了瓦斯、煤尘爆炸,则按灭火的要求进行处理。c.直接参加抢救人员,应带有氧气呼吸器,否则不得进入危险区和接近爆炸地点。d.救灾完毕后,应立即着手清理现场,要注意资料收集和记录工作,以备事故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 2.7后期处置

1、安全科、通防科负责组织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查清事故原因,落实解决方案。

2、办公室、工会负责做好伤亡员工家属的安抚工作,做好受伤者的医疗救护工作,协调工伤保险的理赔工作。

3、报卫科负责维护好事故后的社会治安,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必要时可请求×××××××公安局协助维持秩序。2.8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通防科负责消防材料库风筒、黄土、沙子、木板、钉子、砖等防火设备、物资的配备,维护好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能够正常使用,并派专人管理。没有抢险救援指挥中心的命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消防材料库的防灭火设备、物资。事故发生后,通防科要安排专人负责消防材料库物资供应。

2、供销科负责组织事故发生后抢险救灾必须的应急救援物资、器材、设备的供应。

3、抢险救灾队 负责保障抢险救灾物料、设备的井下运输。

4、办公室、供销科要备好铁锨、木板、消防水管、水泥、沙子、黄土等必备救灾物资,事故处理期间,必须安排好装卸人员保证救灾物资随要、随装、随运。

5、监控中心要保证矿井通讯系统的畅通,保证事故发生后,相关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保证下井人员自救器、矿灯的完好,必须按规定对自救器、矿灯进行检查,发现自救器失效的要立即更换。

第三章 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应急预案 3.1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一旦因供电系统故障或其它原因导致矿井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井下采掘工作面可能因停风而造成瓦斯积聚、瓦斯超限,甚至可能引发瓦斯、煤尘爆炸等恶性事故。3.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一旦事故发生,调度室、监控中心、通防科等相关单位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2、预案中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严格按本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3、长时间停电停风后,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其它事故时,按相应预案执行。

3.3 应急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市行办应急救援指挥部、××××煤矿救护中队、本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等组成。3.3.1指挥机构及职责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一旦矿井主要通风机因故停风,事故处理分5个小组进行

1、技术处理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2)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抢险救灾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组织煤矿救灾队并配合救护队进行事故抢险工作。

3、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负责调集人员、车辆及救灾物资,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保证井上下运输通畅。

(2)负责与外单位的协调工作。

4、医疗救护组: 组 长: 组 员: 职责任务:

(1)组织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2)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5、事故调查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事故责任,负责制定事故调查、分析报告。3.3预防与预警 3.3.1危险源监控

1、机电科要搞好风井主要通风机的日常检查及维修,值班风机司机要24h不间断观察矿井主要通风机运转情况,保证风机正常运转。

2、监控中心要搞好监测系统管理,对矿井主要通风机运转情况实行24h监控。3.3.2预警行动

1、任何人、监控中心值班人员一旦发现矿井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或矿井负压迅速降低等故障时,必须立即汇报调度室、通防科、机电科。

2、井下工作人员一旦发现工作地点风量异常减少时,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由调度室、通防科、机电科组织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3、一旦证实矿井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间达到10min以上时,应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3.4应急响应

3.4.1应急响应程序

1、根据总指挥指示,由矿调度室通知各救援小组成员立即到矿调度室集中。

2、矿调度室和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

3、指挥中心研究、决策事故处理方案,确定各救援小组工作要求,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救援方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3.4.2事故处理程序

1、凡未经批准的风井风机停止运转,不论时间长短均属于无计划停风,一旦发生矿井主要通风机无计划停风,需采取如下措施:(1)、矿调度室立即通知矿值班领导及机电科、通防科,同时通知应急指挥中心的各位成员,各成员接到通知必须立即赶到矿调度室,根据事故情况,研究、部署和组织事故抢救处理工作。(2)、事故发生后,停风范围内的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的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到采区进风大巷并汇报矿调度室。(3)、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后,司机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并立即查明原因,尽快恢复主要通风机运转。风井风机发生无计划停风时,风机值班司机在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经矿调度室同意后,应立即按程序进行一次启动操作。若启动操作失败,请示矿调度室进行倒换风机,若操作再次失败,则倒换备用供电回路启动风机。如果停风时间超过10min或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1%以上时,矿调度室值班领导必须立即电话通知受停风影响的地点,立即切断工作地点的电源,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转,然后通知值班电工切断停风采区总电源。在经瓦斯检查人员查明停风区主要巷道、硐室瓦斯情况,并采取措施排除积聚的瓦斯后,方可重新启动主要通风机。(4)、矿井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风井井筒防爆盖要及时打开,充分利用自然风压通风。(5)、主要通风机停风后,调度室要尽快查明主要通风机停风原因,进行处理;同时及时向矿负责人汇报,通知救护中队做好进行事故处理的准备工作。调度室调度员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及时了解事故现场处理进展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调度记录,填写好事故统计台帐,随时将情况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并按照总指挥的指示要求调度指挥事故抢险。(6)、主要通风机发生无计划停电停风,矿总工程师必须组织安全科、机电科、通防科、调度室、负责人进行分析处理,总结经验教训,3日内由机电科负责将停风原因、处理结果、防范措施进行通报。(7)、机电科、通防科要按《规程》要求对主要通风机、回风井防爆盖、安全出口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保证灵活可靠。通防科要对井下通风设施全面进行检查,保证通风系统正常、稳定。

2、一旦因供电原因导致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要求按以下规定执行:

(1)、调度室接到主要通风机停风汇报后,应迅速通知井下各地点工作人员停止工作,并撤到全风压新鲜风流中,同时联系值班电工,以便抓紧恢复供电,并报告矿领导,请示井下人员是否全部升井。

(2)、井下各地点工作人员,接到调度室撤人通知后,由现场管理人员负责,迅速组织人员撤到全风压新鲜风流中,在独头巷道工作人员,还必须将局部通风机开关打上闭锁,并在距门子口不超过2m处设置栅栏,做好“禁止入内”标记,而后汇报调度室,调度室通知变电所停电原因并落实供电制度。撤人、汇报等工作均由现场负责人负责组织完成,接到调度室通知而不撤人、汇报的,对现场负责人员按严重三违处理。

(3)、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后,瓦斯检查员在对包片范围内各独头巷道停风、撤人情况检查完毕,确认无误后,及时向调度室、通防科汇报,并请示待命地点,在规定待命地点待命。

(4)、如风机停风超过10min,风井司机快速将风井防爆盖和防爆门打开,充分利用自然风压通风,工作完毕后,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5)、主要通风机恢复运转后,瓦斯检查员负责独头巷道的瓦斯检查及排放工作。若主要通风机停风时间小于0.5h且现场工作人员未升井,主要通风机恢复运转后,瓦检员可与现场兼职瓦检员联合进入独头巷道内检查气体情况。否则,瓦斯检查员应在指定地点待命,与救护队员汇合后,联合进行独头巷道的气体检查工作。

(6)进入独头巷道内检查气体,应遵守以下规定: a:必须检查自救器是否完好。兼职瓦检员与专职瓦检员联合进入巷道内检查气体时,专职瓦检员在前负责检查气体,兼职瓦检员在后负责监护;如果根据上条要求,需救护队员与专职瓦检员联合行动时,由救护队员佩带氧气呼吸器在前检查气体,瓦检员在后监护。二人均要前后保持3~5m距离,由栅栏处向巷道内逐渐检查测定,切勿深入太远,当发现瓦斯浓度达到1%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停止检测,立即返回。并电话汇报调度室,安排救护队下井由救护队按要求进行气体检查。

b:进入停风巷道内要时刻注意巷道帮、顶及支架状态,避免引起一切坚硬物体的撞击。

c:救护队员进入巷道内检查气体时,应同时检查氧气,发现氧气浓度低于17%时,人员必须撤出,经汇报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d:若经检查巷道内瓦斯浓度小于1%且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小于0.5%,由瓦检员通知调度室供电,人工启动局部通风机,间断送风5~6次后恢复该巷道的正常通风。若检查巷道内瓦斯浓度大于3%,则要立即撤出,汇报通防科及调度室,待通防科编制安全措施并经批准后再行处理。若检查巷道内瓦斯浓度在1%—3%之间,汇报通防科及调度室后,由救护队员和瓦检员按措施进行排放,直到排放完为止。e:恢复通风后,瓦斯检查员要对独头巷道内气体进行检查,只有瓦斯浓度小于1%,氧气浓度达到2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且稳定30min无变化,巷道内供电系统和电气设备经现场跟班电工检查完好,方可恢复供电,并汇报调度室,经批准后方可离开现场。

3、发生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事故后,不经调度室通知,井下各变电所均不得擅自供电。

4、发生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事故后,矿总工程师、通风工程师、机电工程师、救护队负责人、通防科科长必须在调度室统一指挥恢复通风排放瓦斯工作,在调度室负责指挥井下停、送电工作。

5、如因供电系统故障导致风井主要通风机停风,矿井恢复供电后,要先向风井主要通风机供电。供电前,矿调度室按照矿总工程师的要求安排井下排放瓦斯人员对井下主要进、回风道进行瓦斯检查,在主要进、回风道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通知风井主要通风机司机迅速将风井防爆盖及人行通道风门关闭,然后启动回风井主要通风机,恢复井下通风。

6、人员撤离

风井主要通风机发生无计划停风时,矿调度室必须通知受停风影响的人员全部撤离到水平进风大巷内,采掘工作面人员由当班班组长和安监员负责撤到进风大巷内,采区内部其他工作人员也须通知撤离。

8、撤除路线及待命地点为:

风井风机停止运转时,人员撤离路线(后为待命地点,以下同): a.掘进头→ 石门

b.4 掘进头→ 0提升下山

受停风影响的人员撤离完毕后,由班组长组织将本单位人员撤离情况汇报矿调度室。通风工区当班瓦斯检查员负责在人员停留地点检查瓦斯浓度及通风情况,并汇报矿调度室,按照规程规定由值班领导决定是否立即组织人员升井,并请求救护队处理;安监员负责监督责任范围内人员撤离情况,严禁人员在停风区内逗留。

9、瓦斯管理措施(1)、主要通风机恢复通风后,专职瓦斯检查员或救护队员按照技术规定对机电硐室、采煤工作面及有机电设备的回风巷道严格进行瓦斯检查,报矿调度室,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确定是否恢复送电、生产。

当主要通风机停风造成井下局部通风巷道停风达到2h,或井下局部通风巷道停风时间小于2h,但工作面迎头瓦斯浓度达到2%,矿调度室必须通知救护中队进行探查、排放瓦斯。

当主要通风机停风造成井下局部通风巷道停风小于2h,并且井下各地点瓦斯不超限,主要通风机正常运转后,可由专职瓦斯检查员进行探查、恢复通风,探察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逐段排查,逐段进入。(2)、排放瓦斯措施:

①.在主要通风机恢复运转以后,由瓦斯检查员、安监员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对井下各变电所进行检查,在需供电地点10m范围内瓦斯浓度小于0.5%的情况下,由瓦检员汇报矿调度室,由调度室通知上级变电所对该变电所或变电站恢复供电,未经调度室批准,各变电所不得擅自送电,各独头巷道不得擅自恢复通风。

②.局部通风地点恢复通风前,由两名救护队员进入巷道内检查气体,并迅速将检查结果汇报矿调度室,经调度室批准后,现场排放瓦斯工作可按以下要求进行。③.若经检查巷道内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不超过1%,且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小于0.5%,可以人工启动局部通风机,间断送风5~6次后恢复该巷的正常通风。

④.若经检查巷道内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但不大于3%,则首先将巷道门子口以外第一节风筒接头断开,然后启动局部通风机,由救护队员控制断开处风筒口闭合断面大小,以限制送入迎头的新鲜风量,从而控制排放瓦斯量,在此同时瓦检员在巷道门子口风流混合处用光谱式瓦检仪不间断检查瓦斯,发现瓦斯浓度大于1%,立即通知救护队员减少送入风量,如此排放,直至断开的风筒全部闭合后独头巷道门子口以里瓦斯浓度仍稳定在1%以下,并且持续30min以上,救护队员及瓦检员进入独头巷道,对巷道内风筒状况及气体情况进行检查,若经检查,巷道内风筒接设完好,瓦斯浓度小于1%、氧气浓度达到2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可确认排放及恢复通风工作完成。

⑤.若经检查巷道内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则按以下措施处理:

a.调度室组织通防科、机电科、技术科、安全科等部门,确定排放瓦斯风流经过路线,在排放瓦斯前,通知变电所不得对该路线送电,并通知有关区队严禁任何人进入排瓦斯风流经过巷道。

b.由矿调度室通知救护中队对该地点增加队员,进行瓦斯排放,参加排放的人员不得少于6人。

c.排放瓦斯前,在巷道门子口混合风流中,距巷道顶板300mm处,悬挂两台经校准的瓦斯检查仪,而后由救护队员按本措施第4条的要求排放瓦斯,当门子口处断开的风筒全部闭合后独头巷道门子口以里瓦斯浓度仍稳定在1%以下时,救护队员及瓦检员进入独头巷道,对巷道内风筒状况及气体情况进行检查,若经检查,巷道内风筒接设完好,瓦斯浓度小于1%、氧气浓度达到2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且稳定30min无变化,巷道内供电系统及电气设备完好,由瓦检员汇报矿调度室, 经调度室批准后,可由机电工恢复巷道内设备的供电。d.井下各地点瓦斯排放完后,由瓦斯检查员和救护队员联合对采煤面和有机电设备的回风巷道进行气体检查,气体正常后,由瓦斯检查员汇报矿调度室,由调度室通知变电所向上述地点供电。⑥、其它:

a.对串联通风的独头巷道,必须顺风流方向依次恢复通风。对同一采区内,相邻的两个或多个掘进工作面,要安排瓦斯风流流经方向依次恢复供风。b.矿井主要通风机未恢复运转前,井下待命人员要随时检查待命地点氧气及其它气体情况,发现氧气浓度低于18%,或其它气体浓度超规程允许浓度时,要立即撤离,并向矿调度室汇报。c.排放瓦斯前,调度室要安排井下安监员、区队班组长等管理人员对瓦斯排放回风流进行人员排查,回风流中人员全部撤出后,汇报调度室,并在指定地点蹲点堵人。以上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瓦斯排放。d.如独头瓦斯浓度不超限,并且停风时间不超过2h,各独头恢复通风由瓦斯检查员负责完成,否则由瓦斯检查员和救护队员共同完成。3.5后期处置

事故结束后,事故调查组负责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事故责任,负责制定事故调查、分析报告。3.6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监控中心要保证矿井通讯系统及监测的畅通,保证事故发生后,相关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

2、机电科要按规定定期对主要通风机运转情况进行检查,搞好风机及附属设施的日常检修及维护。

3、通防科要搞好光谱式瓦斯检测仪的维护保养,确保好用。第四章 瓦斯、一氧化碳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超限应急预案 4.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井下发生瓦斯超限、局部瓦斯积聚可能造成窒息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严重时还可能引发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发生其它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时,可能会造成中毒或窒息事故,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4.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发生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时,应急处理及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

2、听从指挥,统一行动。发生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时,由本预案中设置的指挥中心全权负责事故抢险救护工作的指挥和调度。预案中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单位必须服从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

3、协调组织、保障供给。相关单位要做好事故救援的协调组织工作,保障救援必须的人、财、物的供给。4.3应急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市行办应急救援指挥部、新坊煤矿救护中队、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4.3.1指挥机构及职责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军

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处理分5个小组进行。

1、技术处理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1)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2)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抢险救灾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调集并组织煤矿救灾队进行事故抢险工作。负责组织救治伤员,安抚受害者家属。

3、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负责调集人员、车辆及救灾物资,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2)负责与外单位的协调工作。

4、医疗救护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组织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2)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5、事故调查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事故责任,负责制定事故调查、分析报告。4.4预防与预警 4.4.1预防措施

1、通防科应加强通风系统管理,杜绝风量不足及无风、微风作业现象。

2、通防科应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掘进揭露老巷或过断层,采区开拓巷道第一次揭煤时,必须制定专项瓦斯管理措施。采掘作业期间,发现瓦斯或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异常涌出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3、通防科应加强防灭火管理,杜绝自然发火现象,防止因自然发火导致一氧化碳超限。

4、恢复已封闭的停工区或采掘工作面或接近这些地点时,必须事先排除其中积聚的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启封密闭,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管理措施,由救护队启封。

5、监控中心要搞好监测系统管理,通过安全监测系统24h监测井下相关地点瓦斯及一氧化碳涌出情况。

6、加强局部通风管理,杜绝无计划停电停风。4.4.2预警行动

1、矿井发生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后,现场人员要立即撤退并汇报矿调度室,并由矿调度室调度值班人员将现场情况汇报总指挥,并根据总指挥安排进行下一步工作。

2、矿井发生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后,指挥中心应及时将现场情况市行办(具体汇报程序见图4-1)。4.5应急响应 4.5.1响应分级

根据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事故分为A、B两类,事故发生时,执行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4.5.2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1、A类事故应急响应程序(1)、根据总指挥指示,由调度室通知各救援小组成员立即到调度室集中。(2)、调度室和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3)、指挥中心研究、决策事故处理方案,确定各救援小组工作要求,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救援方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2、B类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矿调度室值班员应立即通知通风值班员赶到矿调度室,由通防科值班人员查明事故原因,组织人员进行处理。4.5.3事故处理程序

1、A类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1)、正常作业的采掘工作面瓦斯突然涌出造成瓦斯超限的应急措施: ①.现场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理程序:

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由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组织撤到全风压进风巷道新鲜风流中,并汇报调度室。撤离前必须按照调度室要求切断工作地点机电设备电源。因瓦斯异常涌出造成出现人员窒息、伤亡时,要在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搞好自救、互救。撤离期间要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灾害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

②.调度室接到汇报后的处理程序:

a.立即通知可能受灾害影响范围内作业人员撤到采区进风大巷新鲜风流中。b.通知矿长、总工程师、通防科科长、矿值班领导、事故单位主要领导及各救援工作组成员赶到矿调度室成立救灾指挥小组,研究事故处理方案,同时通知××××煤矿救护中队赶到事故地点组织抢险救灾。③、指挥小组成立后的工作程序:

a.根据现场有毒有害气体及人员撤离情况判断可能受灾害影响区域人员伤亡情况、撤离情况,明确需要救护地点人员、救护路线等,并安排救护队组织营救。b.组织制定合理有效的处置方案,并落实救护队组织实施。需要调整通风系统时,由通防科负责制定方案,通防科、救护队负责落实。④、救护中队接到通知后的应急处理程序: a.救护人员按照规定时间赶到矿调度室。b.简单了解事故发生地点、范围等现场情况。c.下井实施救护工作。

d.到达事故现场后首先在安全地点设立临时救护基地。

e.安排救护人员分组进入灾区,按救灾指挥小组指示,组织营救可能受伤人员,查找遇险、受伤人员并积极组织抢救。⑤、事故处理注意事项

a.若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应先救人,后救灾。

b.若有毒有害事故不能在24h内处理完毕,则必须在24h内对灾区进行封闭。c.若因火灾造成一氧化碳超限时,一并执行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d.独头巷道发生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时,由调度总指挥决定是否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转。

2、B类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a.井下采掘工作面风流中及其作业地点瓦斯浓度达到1.5%时,安全监测系统必须切断采掘工作面所有非本安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如安全监测系统不能切断电源,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手动切断所有机电设备电源),井下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到采区主要进风巷中,并汇报调度室,调度室值班员立即通知通风工区值班人员下井组织查明原因,同时汇报矿值班领导、总工程师、通防科值班人员未到达现场前,由瓦检员和安监员在现场监护瓦斯变化情况及撤人情况,并及时向调度室汇报,查明原因后,应将现场实际情况及时汇报矿调度室,由通防科区长组织制定处理措施。措施要汇报矿总工程师并经同意后,由通防科负责组织实施。b.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汇报矿调度室和通风工区值班人员,安排跑片瓦检员负责查明原因,瓦检员在查明原因后,应将现场实际情况及时报矿调度室和通风工区值班人员,由通风工区值班人员制定处理意见,并现场组织处理瓦斯积聚。

c.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3.0%时,必须立即汇报矿调度室。调度室立即通知采区内所有作业人员撤至采区主要进风巷中,并汇报矿值班领导、矿总工程师、矿长。按照瓦斯事故处理措施,立即汇报煤业公司、集团公司,要求公司救护中队立即出动,赶赴现场查明原因。排放瓦斯前,必须制定安全排瓦斯措施,并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一通三防”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报批。如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h内封闭工作面。4.6后期处置

1、安全科、通防科负责组织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查清事故原因,落实解决方案。

2、办公室、工会负责做好伤亡员工家属的安抚工作,做好受伤者的医疗救护工作,协调工伤保险的理赔工作。

3、保卫科负责维护好事故后的社会治安,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4.7抢险救援物资的保障

1、监控中心要保证矿井通讯系统的畅通,保证事故发生后,相关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

2、供销科负责组织事故发生后抢险救灾必须的应急救援物资、器材、设备的供应。

2、抢险救灾队 负责保障抢险救灾物料、设备的井下运输。

3、办公室、供销科要备好铁锨、木板、消防水管、水泥、沙子、黄土等必备救灾物资,事故处理期间,必须安排好装卸人员保证救灾物资随要、随装、随运。

4、通防科要备齐各水平消防材料库材料,需要使用时可以立即调用。

第五章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预案 5.1事故的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主要类型有:工作面片帮事故、漏顶事故、冒顶事故造成人身事故和较大的冒顶事故等。

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一般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及两巷道施工及返修过程中。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响应级别一般为Ⅲ级、Ⅳ级及以下级别。5.2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依靠科技,统一领导;预防为主,综合治理”。5.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5.3.1应急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市行办应急救援指挥部、××××救护中队、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等组成。5.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处理分5个小组进行。

1、技术处理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1)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2)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抢险救灾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组织煤矿救灾队进行事故抢险工作。

3、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1)负责调集人员、车辆及救灾物资,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2)负责与外单位的协调工作。

4、医疗救护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组织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2)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5、事故调查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事故责任,负责制定事故调查、分析报告。5.4事故的预防

1、采煤工作面有下列发生大冒顶的预兆:如顶板掉渣、有响声、裂缝、脱层、漏顶、煤壁片帮等。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大工作面顶板管理力度,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

2、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3、回采工作面支架,保证支架的初撑力,检修班要做到及时更换断梁折柱,以保证支架良好的支护状态。

4、回采工作面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定的采高,严格控制采高回采,严禁超高,严禁破坏煤层顶板,保证顶板的完整性。

5、支架工在支架过程中要保证支架接顶严密、架间无浮矸,确保支架初撑力。

6、支架工要使用连锁装置及撑木连锁,防止支架出现倒架、严禁空顶作业。

7、检修班每班要检查支架状态,确保支架护帮板完好有效。

8、严格控制支架仰俯角,确保仰俯角不超过7°。

9、严格控制棚距,确保棚距不大于800mm。

10、回采过程中,上山要及时护板合护顶,防止矸石冒落和滚落伤人。

11、加强上下端头的支护管理,当顶板压力大、下沉量大时,要补加支架,增加支护强度。

12、在顶板压力大或顶板破碎地段,提前采用木板背顶、拉超前架等方法,控制和抑制漏顶。

13、采煤工只准在安全支架下攉煤,不得超前多架工作。

14、当工作面过断层、过老巷等特殊回采时,必须制定专门的补充措施及顶板管理措施。

15、超前支护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定执行。在工作面回采推进过程中,可根据采场矿压显现程度及巷道状况的变化,随时调整支护长度及密度,保证超前支护强度,满足巷道的维护需求。

16、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在用支护材料数量的5%的备用量。

5.5事故预警与信息报告

1、发生冒顶事故后,受灾人员应积极组织自救,并在跟班领导的指挥下,对冒顶段工作面两侧加强支护,防止冒顶事故继续扩大。如人员被埋在冒顶区里面,被埋人员应在班长或有经验的人员的组织下进行自救。

2、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第一时间)在就近的电话处向调度室汇报;若事故地点没有电话时,必须派专人进行汇报。

3、值班调度员在接到事故汇报时,首先要问清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位置、受伤人数、伤者姓名、受伤部位、受伤程度及现场抢救情况、行走路线以及事故汇报人等,调度员在做好详细记录的同时,要按照事故抢救处理汇报程序及时组织抢救处理,并把事故性质、严重程度,第一时间内通知救护中队和医院派人赶赴现场抢救。

4、矿调度室接到报告后,按事故汇报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值班领导、调度室在指挥抢救事故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1)、调度人员接到事故汇报,在掌握事故初步概况后,必须在第一时间汇报救护中队,并在5min内按汇报程序报告矿值班领导、矿长、书记、总工程师。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示,下达指挥事故抢救的命令,同时,在5min内将事故向公司调度室进行报告,并负责做好事故抢救、处理全部过程记录。2)、按照领导指示在10min内通知有关人员(分管副矿级领导、、总工、安全科、调度、技术、机电、通风、救护、事故单位)赶赴现场观察灾情,并勘察事故现场,研究抢救措施,并通知有关科室部门维持好现场秩序和做好井口的治安保卫工作。3)、迅速在距事故地点较近的地方架设临时通讯电话,并派专人看守,以便调度室同现场随时取得联系。4)、按矿长、总工程师指示,调动人力、物力抢救(重大事故必须按矿《灾害预防处理计划》规定程序执行),并掌握事故抢救进展情况,做好详细记录。5)、30min内调清事故发生单位、事故性质、事故大体经过、事故破坏程度、受伤程度等简要情况,并上报县经贸局。6)、4h内调清事故主要情况及大体原因,并上报市行办。7)、18h内调清事故全部情况,分析事故原因,研究防范措施,提出事故报告,并向安监分局传真汇报。8)、矿值班领导、有关矿领导和部门接到事故汇报后,第一时间赶到矿调度室,按照统一部署和安排,组织事故抢救处理工作。

5、矿调度室负责将事故情况矿领导。

6、事故报告程序

矿调度室→县经贸局→市行办→鲁东分局(具体汇报程序见图4-1)5.6应急处置

1、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后,现场或附近的人员必须想尽办法立即拨打紧急呼叫电话向调度室汇报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截、堵的人数及可能在的位置,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援,并对冒顶段由外侧向里侧逐步加强支护,防止冒顶事故继续扩大。

2、矿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救护中队、并同时汇报值班矿领导、矿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医务室、技术科、通防科、事故责任单位队长和有关人员。立即成立由矿长任总指挥、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为副总指挥,上述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救援指挥中心,在矿长、总工程师的主持下,共同研究制定救灾方案,并编制冒顶处理措施。

3、调度室立即通知供销科准备足够的救护物资立即下井,值班领导负责救灾物资的押运、救灾人员及受灾人员的人车运送调度工作。

4、医务室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赶到现场,组织医疗救援小组,做好抢救伤员的准备。

5、救护中队接到冒顶事故报告后,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救护规程》规定,带齐救援及处理冒顶所需要的工具,在30min内到达指挥中心,明确救援方案后,立即到达井下事故现场,应首先在安全地点设立临时救援基地,明确受灾实际情况后,方可进行事故抢险工作,对救出的受伤人员立即进行现场急救,然后送往地面进行抢救。

6、抢救遇险人员时:

(1)指挥中心首先对所有参加救援人员讲明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截、堵的人数及可能在的位置,分析抢救、处理条件,明确事故的具体情况后,共同研究制定救灾方案。

(2)通风工区迅速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如一时不能恢复,则必须利用压风管、水管或打钻向被埋或截堵区人员供给新鲜空气。

(3)在处理中必须由外向里加强支护,清理出通往被埋或被截堵人员的通道,必要时抽调专门掘进队伍开掘专用小巷道至遇难地点,保证人员尽快脱险。

(4)在抢救处理中必须有由区队长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负责专门检查与监视顶板情况,防止发生二次冒顶。

(5)抢险人员在抢救中遇到大块岩石时,应尽量避开,严禁用爆破法处理。如果威胁遇难人员,则可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石块,救出遇难人员。

(6)现场人员立即在区队长或安监员或班组长的带领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冒顶的扩大,并随时将冒顶情况立即报告救援指挥中心。

(7)现场如果受伤人员未被埋,要在班组长或有经验老工人的组织下积极进行包扎或进行其它救护,如果有人员被埋在矸石下面,要立即组织扒矸救人,在扒矸救人前必须对巷道进行支护,以防再次冒顶,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8)如人员被堵在冒顶区里面,被堵人员应在班长或有经验的人员的组织下进行自救,并采取敲水管、铁轨等措施与外部联系,控制矿灯、饮水及食品的使用,利用压风管提供呼吸所需空气,如无支护材料,应节省体力,等待外部人员救助,不得盲目扒矸,防止冒顶扩大。

7、救灾完毕后,应立即清理好现场,调度室、安全科、技术科做好事故过程的资料收集和记录工作,以备事故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5.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采煤工作面必须备有以下物资: 必须备有10根3.0-3.6m的π钢、20棵2.5-3.5m的单体支柱、相应的背帮背顶材料(包括木楔50块以上,50根2.0-3.0m的板梁、背板100块),刀锯、锛、镐、大锤各一把。

2、要求上述备用材料存放地点距工作面不得超过100m。

3、每个采煤工作面必须备有担架一付,并进行正常维护。

4、所有应急物资、应急工具及装备没有特殊情况不得使用,每天要有专人进行维护和检查,其它原因使用后必须及时进行补充。

第六章 掘进及巷修顶板事故应急预案 6.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及巷修工作中的顶板事故的主要类型有:掘进及巷修工作面片帮事故、漏顶事故、冒顶事故等。

掘进及巷修工作面顶板事故一般发生在掘进巷道施工及返修过程中,无季节影响,一般情况下只涉及1~7人。6.2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煤矿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依靠科技,统一领导;预防为主,综合治理”。6.3组织机构及职责 6.3.1应急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市行办应急救援指挥部、××××救护中队、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等组成。6.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处理分5个小组进行。

1、技术处理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1)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2)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抢险救灾组: 组 长: 成 员:于

职责任务:调集并组织煤矿救灾队进行事故抢险工作。

3、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负责调集人员、车辆及救灾物资,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2)负责与外单位的协调工作。

4、医疗救护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组织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2)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5、事故调查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事故责任,负责制定事故调查、分析报告。6.4事故的预防

(一)预防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措施:

1、掘进工作面发生大面积冒顶时的预兆:掘进迎头顶板掉渣、有响声、裂缝、脱层、漏顶、煤壁片帮等。

2、每个单位巷道开工前,必须有切实可行、会审批准的《作业规程》。《作业规程》中必须对可能遇到断层、破碎带、老空、采空区、钻孔及冒顶处理等特殊安全措施予以规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断层、破碎带时必须及时编制补充措施,经审批后,传达贯彻到位。过老空、采空区、钻孔或距见煤点小于20m前,必须提前编制补充措施,经审批后,传达贯彻到位。

3、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在掘进施工过程中,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前及工作中,必须经常认真的进行敲帮问顶,发现有冒顶征兆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处理。敲帮问顶的具体操作严格执行山东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发《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之规定。

4、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及时用好临时支护。

5、每班班组长应安排专人随时对迎头进行敲帮问顶工作,并派有经验的老工人专门担负施工期间的安全监护工作,监护人员没有得到班组长的通知,不得随意撤除。

6、采用架棚支护的巷道,支架的迎山角、扎角、固定锚杆的施工角度、支架的材料、间距、尺寸等,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施工时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要求。帮顶要刹紧背实,对于破坏的背板,滚翻的棚梁,要及时更换,更换棚腿时必须在原棚顶上打至少一根点柱后才能进行。棚腿必须支在实底上,棚与棚之间要打好撑木或拉杆,迎头向外10m范围内必须有专门防倒措施。更换巷道支护时,在拆除原有支护前,应先加固临近支护。拆除原有支护后,必须及时除掉顶部活矸和架设永久支护,必要时还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在倾斜巷道中,必须有防止矸石、物料滚落和支架歪倒的安全措施。上述要求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详细规定。

7、对于砌碹巷道,初次支设碹骨时,必须同时架设至少两架碹骨,并用至少三组固定锚杆固定。碹骨之间按《作业规程》要求上齐拉杆,其材料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砌体灰缝、接茬、灰浆标号、壁后充填、充填材料及使用的腰梁、过顶梁的规格、数量均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8、独头长距离的掘进工作面,必须有防止冒顶堵人的安全措施。

9、架棚巷道放炮前,必须加固支架,爆破崩倒、崩坏的支架,必须先行修复,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修复支架时必须先检查顶、帮,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

10、巷道开门口、交岔点、贯通时,必须制定专项顶板管理安全措施,经审批后,传达贯彻执行。

11、区队管理人员、班组长、职能科室有关人员,必须经常检查施工工程质量,发现不合格的,要立即停止作业进行处理。对歪斜的支架,要及时修复,按由外向里,逐架进行,先顶后帮、先支后撤的原则进行。

13、加强巷道矿压观测工作,提供信息,做到预防为主,彻底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

(二)巷修工作中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1、巷道返修前必须编制、审批施工措施,并贯彻到每个相关人员,巷道返修施工必须保证一工程一措施。

2、巷道返修前首先进行敲帮问顶,敲帮问顶必须按由外及里、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敲帮问顶的具体操作严格执行山东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之规定。

3、返修施工必须使用好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临时支护必须在施工措施中明确规定。

4、巷道返修施工时,必须清理浮矸危石杂物等,保证出口退路畅通。

5、撤换支架必须编制施工措施,并由外向里进行,严禁人员进到里边作业,撤支架前应先对工作地点附近的支架进行加固。

6、维修巷道过程中有专人检查顶帮支架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

7、返修施工措施必须详细规定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明确规定施工材料、质量要求。

8、巷道返修施工迎头必须保证至少有一个安全、畅通的出口。

9、扩大和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支架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人员撤退的出口。

10、独头巷道维修支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

11、维修倾斜巷道时,严禁上、下段同时作业。6.5事故预警与信息报告 1、发生冒顶事故后,受灾人员应积极组织自救,并在跟班领导的指挥下,对冒顶段外侧的巷道加强支护,防止冒顶事故继续扩大。如人员被堵在冒顶区里面,被堵人员应在班长或有经验的人员的组织下进行自救,并采取敲水管、铁轨等措施与外部联系,控制矿灯、饮水及食品的使用,断开风管等提供呼吸所需空气,如无支护材料,应节省体力,等待外部人员救助,不得盲目扒矸,防止冒顶扩大。

2、发生事故后,必须及时汇报调度室、施工区队,汇报方式采用电话汇报,若事故地点没有电话时,必须派专人进行汇报。

3、汇报内容应包括受灾地点、灾害性质、受灾人数、影响程度、现场施救情况等内容,汇报情况必须要真实。

4、矿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电话报告值班矿领导、矿长、总工程师、救护中队和有关人员。

5、区队主要领导、值班矿领导、矿长、总工程师、有关人员必须24h开手机,以便及时进行联系。

6、矿调度室负责将事故情况如实汇报给县经贸局、市行办。6.6应急处置

1、如果冒顶面积较大,又伤及人员

(1)现场人员立即在区队长或安监员或班组长的带领下,打好点柱或支设木棚,防止冒顶的扩大,并同时将冒顶情况立即报告调度室。

(2)现场如果受伤人员未被埋,要积极进行包扎或进行其它救护,如果有人员被埋在矸石下面,要立即组织扒矸救人,在扒矸救人前必须对巷道进行支护,以防再次冒顶,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3)调度室接到冒顶事故后,立即通知救护中队,并通知矿值班领导、矿长、总工程师及有关科室负责人,制定处理冒顶的措施,并赶赴现场与救护中队一起抢救事故。

(4)调度室立即通知木场准备足够的材料立即下井,值班领导负责救灾物资的押运和人车运送救护队和救灾的其它人员到采区车场。(5)调度室立即通知医务室做好抢救伤员的准备。

(6)值班的抢险救灾队接到灾情报告后必须带齐处理冒顶的工具,立即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与现场人员一起抢救,对救出的人员立即进行急救,争取时间。(7)必要时,要求新坊煤矿及省内其它救护队协助执行救灾任务。

2、处理冒顶事故时:

(1)探明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截、堵的人数及可能在的位置,分析抢救、处理条件。

(2)迅速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如一时不能恢复,则必须利用压风管、水管或打钻向被埋或截堵区人员供给新鲜空气;下山掘进必须采取排水措施,进行排水处理。

(3)在处理中必须由外向里加强支护,清理出通往被埋或被截堵人员的通道,必要时可以向遇难人员处开掘专用小巷道。

(4)在抢救处理中必须有专人检查与监视顶板情况,防止发生二次冒顶。

(5)在抢救中遇到大块岩石,不许用爆破法处理,应尽量避开。如果威胁遇难人员,则可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石块,救出遇难人员。

3、现场处置人员要和调度室及领导小组保持联系,并及时汇报所需应急物资情况、事故发展态势及救援情况。

4、调度要根据事故的发展态势及救援情况及与上级汇报。6.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掘进及巷道返修工作面必须备有以下物资:

巷道(包括返修巷道)必须备有木棚10架(圆木直径大于160mm,长度2-3m),木楔50块以上,背板100块,刀锯、锛、镐、大锤各一把。并备有80块以上道木。

2、要求上述备用材料存放地点距迎头不得超过100m。

3、施工过程中,遇到地质条件变化,巷道压力增加等情况,要根据现场条件及时支设钢棚或架设木棚进行支护,以加强巷道支护,杜绝冒顶事故发生。

4、每个掘进及巷修工作面必须备有担架一付,并进行正常维护。

5、所有应急物资、应急工具及装备没有特殊情况不得使用,每天要有专人进行维护和检查,其它原因使用后必须及时进行补充。第七章 水害事故应急预案 7.1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本矿井主要是防治地表水和老空水以及灾害性天气,危害程度相对较小。7.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坚持 “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

2、坚持灾害性天气影响到安全生产立即停产撤人的原则。7.3应急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市行办应急救援指挥部、新坊煤矿救护中队、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7.3.1指挥机构及职责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处理分5个小组进行。

1、技术处理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2)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抢险救灾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组织煤矿救灾队进行事故抢险工作。

3、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负责调集人员、车辆及救灾物资,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2)负责与外单位的协调工作。

4、医疗救护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组织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2)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5、事故调查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事故责任,负责制定事故调查、分析报告。7.4预防与预警 7.4.1预防措施 井上防治

1、对矿区范围内的地表水体设立观测站,进行观测,建立地表水体观测台帐。

2、“雨季三防”工作要对防水患、防淹井的措施、设施、材料、输电线路等进行专门落实并保证到位,调度室在雨季到来之前,要组织好“雨季三防演习”,同时,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防治水部门要编制“雨季矿井防治水措施”,矿成立“雨季三防”办公室,地点设在矿调度室。为保证“雨季三防”工作正常开展,矿成立“雨季三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全矿抗洪抢险工作。

3、加强与气象台的联系,密切注意天气情况。井下水防治

1、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合理留设防水煤柱和井田边界煤柱等防水煤柱。

2、进一步完善采区水仓,并保证达到《规程》要求。加强中央泵房的排水管理,机电科在雨季到来前应当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矿在雨季到来前必须组织力量对水仓、沉淀池、排水沟要按规定进行清挖。

3、受水患威胁的地点掘进巷道或开采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采)”的原则。巷道掘进之前,必需采用钻探、物探等方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防治水部门写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并提出防范措施,经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防治水等相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掘进工作。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发现出水征兆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向调度室汇报进行处理。

4、水文地质人员加强水文观测,同时搞好矿井的水情预报工作和水文地质预报工作。

7.4.2预警行动

1、矿调度室接到突水水情报告后,必须立即通知矿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安全科长及有关部门,由矿长负责全权指挥,组织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险。2、24h降雨量达到50mm,且无停止迹象时或其他影响到安全生产的灾害性天气时。由防汛值班室报告矿调度室,调度室必须立即通知矿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安全科长及有关部门,由矿长负责全权指挥,组织人员立即按计划进行撤人。

7.5信息报告程序

1、发生水害事故后,受灾人员立即撤退并积极组织自救。

2、发生事故后,必须及时汇报调度室,汇报方式采用电话汇报,若事故地点没有电话时,必须派专人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应包括受灾地点、灾害性质、受灾人数、影响程度、现场施救情况等内容,汇报情况必须要真实。

3、矿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电话报告值班矿领导、矿长、总工程师、和有关人员。区队主要领导、值班矿领导、矿长、总工程师和有关人员必须24h开手机,以便及时进行联系。

4、矿调度室负责将事故情况如实汇报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负责接到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再按有关规定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具体汇报程序见图4-1)

7.6应急处置

(1)撤出受灾害威胁区域的人员;

(2)了解突水情况、影响范围,分析灾变及周围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收集出水前后水量变化、各长观孔水位变化资料,必要时做水质化验,判断直接水源及补给水源,推测、判断水量变化趋势;

(3)查清事故前人员分布,结合人员定位系统判定遇险人数、位置,采用呼叫、敲击管路、轨道、支架等方法与遇险人员联系,安排专人倾听、观察来自灾区内的信息,确定遇险人员所在位置、人数及生存条件;

(4)根据情况选用排、疏、堵、截及开掘小巷等措施,营救遇险人员;

(5)采用压风管、水管、打钻孔等方法,向遇险人员输送新鲜空气,给遇险人员创造生存条件;

(6)加强通风,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聚集;

(7)侦察、抢险时,要管理好水路,防止溃垮巷道;采取措施,防止二次出水;(8)抢救和运送长期被困井下人员时,防止环境和生存条件突然改变造成意外。

2、事故的处理

(1)一般水情的处理

在现场紧急处理、抢险中,根据水情发展和突水现场条件,可以采取构筑临时水闸墙控制水情、紧急投人抢排水等措施。在矿井突水时的紧急抢险中,抢排水是控制水势漫延,防止灾情恶化的另一有效措施。抢排水主要应突出一个“快”字,千方百计抢时间,争速度,减少淹矿的程度和损失。总的指导思想是: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排水设施,充分利用各种排水场地,形成综合强排水能力,联合排水以减缓或控制矿井淹没水位上涨。当联合排水能力超过突水水量时,同时可以进行追水,减少矿井损失,恢复被淹井巷。(2)地面水害处理

地面水害主要是雨季洪水导致水位上涨。洪水溃入井下对矿井造成威胁,因此每年雨季前必须按照雨季“三防”计划要求在井口附近备足防洪抢险物资,疏通好工业广场内的泄洪通道,清挖井下主泵房水仓。一旦降雨强度过大或发生洪水,工业广场内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危及井口及机房等重地等场所时,由雨季三防领导小组决定并现场指挥,用沙袋围筑井口,防止雨水进入井下和主要机房等。

2、避水灾路线:

矿井一旦发生水灾后,应迅速有组织、有指挥、有顺序的避灾撤人,以免人员伤亡,避灾路线必须清楚地向每个员工交待,同时,在井下标设醒目的避灾路线牌,保证遇水灾随时能迅速地沿即定路线向安全地带撤离,选择避水害路线的原则是:避开来水地点,由低向高处,沿往通向井口的路线撤离,矿井避水灾路线如下:

a.6702掘进头→670运输巷→670进石门→东大巷副巷→井底大车场→斜井→地面

b.掘进头→470提升下山→470集中提升下山→斜井→地面 c.6702掘进头→670石门→总回风巷上山→地面 d.4708掘进头→470提升下山→570上山→总回风巷上山→地面 7.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必须备有钻探设备,包括钻机、钻杆、各种型号钻头等。

2、必须备有泥浆泵及配套设备。

3、井下各水平备有20袋黄土,以备出水巷道构筑水闸墙,要随用随补。

4、所有应急物资、应急工具及装备没有特殊情况不得使用,每天要有专人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可靠。

第八章 提升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8.1事故的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运输事故主要类型有:矿井提升事故、掘进拉放车事故等。煤矿提升运输事故一般发生在提升及运输过程中,无季节影响。8.2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煤矿提升运输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依靠科技,统一领导;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发生运输事故后,受灾人员应积极组织自救,防止事故继续扩大。发生事故后,必须及时汇报调度室

3、矿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值班矿领导、矿长、总工程师及有关人员。在矿长、总工程师的主持下,制定救灾方案,并编制处理措施,组织事故抢救。8.3.1应急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市行办应急救援指挥部、××××救护中队、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等组成。8.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处理分5个小组进行。

1、技术处理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1)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2)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抢险救灾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调集并组织煤矿救灾队进行事故抢险工作。负责组织救治伤员,安抚受害者家属。

3、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1)负责调集人员、车辆及救灾物资,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2)负责与外单位的协调工作。

4、医疗救护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组织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2)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5、事故调查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事故责任,负责制定事故调查、分析报告。8.4事故的预防

预防提升运输事故措施

1、主要运输巷道、道轨的铺设,其质量必须符合《规程》第353条规定及《煤矿窄轨铁道维修质量标准及检查评级办法》中关于对轨道质量的相关要求。

2、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规程》,人力推车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一次只准推一辆车,严禁在矿车两侧推车。同向推车的间距,在轨道坡度小于或等于5‰时,不得小于30m。

②推车时必须时刻注意前方。在开始推车、停车、掉道、发现前方有人或有障碍物,从坡度较大的地方向下推车以及接近道岔、弯道、巷道口、风门、硐室出口时,推车人必须及时发出警号。③严禁放飞车。

④巷道坡度大于7‰时,严禁人力推车。

⑤各种车辆的两端必须装置碰头,每端突出的长度不得小于100mm。

3、在斜巷运输中,必须严格执行《规程》第370、371、372条规定,上、下车场及中间通道口,必须使用声光报警装置。并设有明显的行人行车标志。

4、斜巷运输中的各种安全设施(一车四档)都应齐全、灵活、可靠。

5、运输用的各种绞车,要做到每班班前、班中、班后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做好记录。

6、绞车提升装置必须每天派专人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记录,每天运转时由专职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一次,每月机电科必须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处理,检查和处理结果都应留有记录。每一提升装置,必须装有从井底信号工发给井口信号工,井口信号工发给绞车司机的信号装置。井口信号装置必须与绞车的控制回路相闭锁,只有在井口信号工发出信号后,绞车才能启动。除常用的信号装置外,还必须有备用信号装置。井底车场与井口之间,井口与绞车司机之间,除有上述信号装置外,还必须装设直通电话。

7、主提升钢丝绳的使用和保管,要定期检查和试验。悬挂安全系数和检查处理技术标准等必须符合《规程》第398、399、400、402、403、404、405、406、407、408条规定。提升钢丝绳每天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查和处理结果必须有记录。

8、绞车司机都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9、在运输过程中,严禁任何人蹬车、扒车、跳车。

10、重点加强小绞车钢丝绳的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加强绞车钢丝绳和保险绳的巡回检查,每天必须由井下电工查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立即处理。8.5事故预警与信息报告 1、发生提升运输事故后,受灾人员应积极组织自救。

2、发生事故后,必须及时汇报调度室、施工区队,汇报方式采用电话汇报,若事故地点没有电话时,必须派专人进行汇报。

3、汇报内容应包括受灾地点、灾害性质、受灾人数、影响程度、现场施救情况等内容,汇报情况必须要真实。

4、矿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电话报告值班矿领导、矿长、总工程师和有关人员。

5、区队主要领导、值班矿领导、矿长、总工程师和有关人员必须24h开手机,以便及时进行联系。

6、矿调度室负责将事故情况如实汇报给指挥中心(具体汇报程序见图4-1)。8.6应急处置

8.6.1提升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井筒提升运输事故时,现场人员应及时向调度室汇报,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理措施:

(2)提升过程中如发生全矿井停电,司机必须与变电所值班员联系好,并及时送电。

(3)提升机运行中发生机械或电气故障时,要立即停车汇报调度室及机电科,组织人员抢修。

(4)处理井筒提升事故时,急救人员佩戴好安全带,沿梯子间下到事故地点,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制定措施进行处理,处理事故时要锁紧系牢安全带。

(5)处理井筒提升事故时,上、下井口必须设专人把守好井口,事故处理由专人统一指挥;事故处理过程中,信号工及绞车司机必须坚守岗位,并规定好联络信号。

(6)发生提升事故时,乘罐人员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自救与互救:

当发生卡罐事故时,应抓紧罐中扶手,沉住气,保持镇静,使罐笼保持平衡。当罐笼下到离井底30m左右时还不减速时,乘坐人员要采取措施,防止蹲罐对自己的伤害:当人员不多时,应分散到两边,两手紧握罐内的扶手,尽力引体向上或两腿悬空,以便减轻对人体的伤害;当人员较多时,握不住扶手的人应靠两边站,并抓住握扶手的人,两腿弯曲。

2、发生蹲罐事故后,未受伤者要立即为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处理。事故处理完毕,必须按《规程》第407条规定检查钢丝绳。8.6.2运输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车辆脱轨复位时,必须有专人负责指挥、协调、监护整个复位过程。(2)将脱轨车辆掩住,先抬一头上轨,后抬另一头复位。

(3)用钢轨、撬杠使车辆复位时,应注意自身及他人安全。手握钢轨、撬杠时,不能够握满把,防止压、挤手。

(4)无论何种情况,复位时,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严禁探入两车之间作业。(5)抬道期间严禁与抬道工作无关的人员在附近逗留或作业。8.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抢险救灾队、仓库内必须各有处理提升运输各类事故的常用工具。

2、井下仓库内必须备有担架两付,并进行正常维护。

3、所有应急物资、应急工具及装备没有特殊情况不得使用,每天要有专人进行维护和检查,其它原因使用后必须及时进行补充。第九章 机电事故应急预案 9.1事故的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煤矿机电事故的主要类型有:供电事故、触电事故等。机电事故的发生无规律可寻,供电事故多发生在夏季雷电多雨时和冬季天气变化较大时,供电事故影响范围较大。机电事故的响应级别一般为Ⅱ级、Ⅲ级、Ⅳ级及以下级别。

9.2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煤矿机电事故将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依靠科技,依法规范,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手段的原则。9.3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市行办应急救援指挥部、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等组成。

9.3.1指挥机构及职责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处理分5个小组进行。

1、技术处理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1)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2)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抢险救灾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组织煤矿救灾队进行事故抢险工作。

3、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1)负责调集人员、车辆及救灾物资,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2)负责与外单位的协调工作。

4、医疗救护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组织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2)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5、事故调查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事故责任,负责制定事故调查、分析报告。9.4机电事故的预防措施

1、所有机电设备的设计、设备选型、进货、安装调试等全过程,生产技术科、物资供应、机电科等有关部门都必须严把质量关,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和没有煤矿安全标志的不合格产品入矿和下井。

2、严格按照《煤矿设备管理规程》规定及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检修周期和时间,进行煤矿机电设备停产检修。每月一次的停产检修必须认真编制计划并确保检修质量。

3、井上、下供电系统:

(1)对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主排水泵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的线路不得少于两回路,主要压风机、提升人员的提升绞车等主要设备,必须有两回路直接由变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线路上不得分接任何负荷。

(2)井下使用普通型电气测量仪表,必须在瓦斯浓度1.0%以下的地点使用,并实时监测使用环境的瓦斯浓度。

(3)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检修或搬迁电气设备时,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4)严格遵守井下电气设备操作规程,非专职人员严禁擅自操作电气设备。(5)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必须有“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安全性能可靠合格,否则不准下井。

(6)井下电力网的短路电流不得超过其控制用的断路器在井下使用的开断能力。(7)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井下由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配电点引出的馈出线、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备的各种保护功能且动作灵敏可靠。

(8)高压电网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超过20A。

(9)每天必须对低压检漏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1次跳闸试验。每班使用前对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进行1次跳闸试验。

(10)井上、下必须按规定装设防雷电装置。

(11)井下必须使用经检验合格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电缆主线芯截面满足供电线路负荷的要求。

(12)按规定敷设电缆,电缆穿过墙壁的部分由套管保护,并严密封堵管口。

4、排水系统:

(1)井下主要排水设备必须有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

(2)主排水管路必须有工作和备用水管,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的排水能力,工作和备用水管的总能力应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排水能力。

(3)配电设备应同工作、备用以及检修水泵相适应,并能同时开动工作和备用水泵。

(4)每年雨季前必须对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全面检修1次,并对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进行1次联合排水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每天安排专职维修人员对主排水泵房、各采区排水泵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9.5机电事故处理措施

9.5.1发生机电事故后的汇报程序:

1、发生机电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积极组织采取可行措施,并在跟班领导的指挥下,及时汇报调度室。

第四篇: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2009-03-08 16:08

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由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工作已纳入法律轨道,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也纳入政府监管理的最重要轨道。

当前应急预案编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编制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有应急预案不够完善、规范,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一些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应急预案,而已建立的应急预案,多是停留于形式,有的企业建立应急预案完全是为了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没有按“导则要求”,预案内容空泛,与企业安全生产实际脱节,对应急预案也缺少演练,难以实现突发事件救援工作。

对于怎样编制好企业应急预案,特别是如何处理好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部门的监管相互衔接等一系列问题。现就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应抓好的几个环节进行探讨。

注重应急预案编制责任落实

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应该把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纳入到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并作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企业对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内容、组织机构、编制分工、时间安排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

(一)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安全领导。企业先要成立应急

预案编制委员会,由司职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领导任编委会主任、副主任,成员由涉及预案方面主要领导组成,并负责应急预案编制、审查和发布工作;同时,编委会下设预案编制协调办公室和预案审查协调办公室,分别负责预案编制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和预案的技术咨询及审查协调工作。

(二)分工负责,落实预案编写人员。确定承担预案编写的单位和编写人员,并

要求每个应急预案编写要抽调熟悉应急管理工作、现场经验丰富、文字综合能力强的人员参加,从而保证预案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对预案编写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为了规范应急预案的编写工作,针对

参与预案编写人员的现状,企业应对编写预案的人员进行相关的知识培

训。

注重应急预案的适用性科学性

企业应急预案,是针对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进行抢险救援、组织指挥相关应急资源和应急行动的计划和程序文件,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因此,应急预案的制定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把危险找全、分析透,应对措施具体。要明确生产安全事故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用什么资源做,因此,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必须注重可操作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一)确定应急预案的切入点,增强适用性。应急预案由总体应急预案及各项应

急预案组成。各专项应急预案,是部预案的基础上形成,基本上涵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由所在部门或单位来完成,区别于其它分项预案,应各有侧重。

(二)向专家咨询,提高预案的科学性。企业应急预案起草过程中或完成之后,应向相关专家咨询。根据本企业应急预案所涉及的专业,组织相关专家对预案进行咨询,提出补充内容和修改意见。同时邀请咨询专家深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以便对应急预案进行多次补充和完善。之后,由企业组织内部专业生产人员进行讨论,经过修改、补充和完善,使应急预案的总体框架、法律依据、适用范围、结构层次、机构功能、运作程序、应对措施更加规范,从而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

(三)召开评审会议,增强应急预案的权威性。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不仅要适用

于企业、服务于安全生产,还要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可由企业委托或自行组织专家评审会,请专家进一步对预案的编制程序及预案的适用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做出评价审查,从而使应急预案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同时,评审会还要请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参加,以利于企业的应急预案与当地政府的衔接,并备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启示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编制好应急预案的关键。企业党政领导班子对应急预

案的重视程度,是对其安全生产工作态度的集中体现。企业领导应把预防

事故发生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在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中,企业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认真负责、主管部门密切配合、一层抓一层,狠抓落实,对工作质量和时间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应作大量投入,确保应急预案有序进行。

(二)编制应急预案过程既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个落实安全措施的过程,由于应急预案是规范和指导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性文件,是组织事故抢救的重要依据。那么,应急预案应当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确的要求。因此企业在编制过程中,通过请专家讲课,组织编写人员学习国家、省相关文件,进一步增强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掌握和巩固应急预案的基本常识,为应急预案编写打下基础。在应急预案的编写过程中,企业还要要求安全管理者要对企业存在安全隐患、环境风险和职业健康危害进行重新识别,从而进一步明确和制定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安全措施。特别是通过对企业危险源的识别,及时发现本企业对以往确定危险源的有些危害意识不够。针对新发现的问题,对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和基本思路,推进实现本质安全步伐。

(三)应急预案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企业应急预案完善程度和可操作性直

接关系到企业在事故发生时,是否能够及时、有序、快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安全事故发生后,是否能够及时、有序、快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安全事故发生后,要按照应急救援程序,本着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内对突发事故应急求援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四)由企业与专家相结合编制应急预案,可避免走弯路。一个应急预案的编

制,不仅需要有实践经验,也必须有专业理论的指导,由企业与专家相结合,共同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可以使优势互补,取长补短,避免走弯路,进而提升了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增加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

各企业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应先由企业组织人员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要求编制预案,而后组织专家组介入应急预案编编工作,对应急预案提出增补内容和规范意见。经多次修改,最终形成,最终形成总体应急预案与和

专项应急预案相互配套,内容完整、系统明确的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重在演练

制定预案只是工作的第一步,还必须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要通过演练和应急实践来检验预案编制的完备性,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流程的合理性,以不断对应急预案进行补充和完善,并以此促进“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到实处。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宜未雨而先绸缪,事前诸葛亮无论如何也比曹操的“马后炮”要强得多。

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企业堵截事故源、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以及一旦事故爆发能够及时应急、将事故损失化减到最小程度的一种有效手段。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尽管我国早就颁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但具体落实到企业及其基层,不少管理者与执行者仍然感到茫然无措,不知从何着手。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从生产经营单位的各自特点入手,在编制的依据、原则、预案内容、注意事项和演练等方面进行要求与规范,对企业安全隐患防微杜渐起到了行之有效的作用。编制依据

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前,首先应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对重大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因此,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依据就是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分析。

分析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就是不但要分析容易发生的事故,还应分析虽不易发生但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包括: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故类型;导致那些最严重事件发生的过程;对潜在事故的描绘(如管道破裂、安全阀失灵、容器爆炸、火灾等);非严重事件可能导致严重事件的时间间隔;如果非严重事件被中止,它的规模如何;事件之间的联系;每一个事件的后果等。

预案内容

在对重大危险源潜在事故及事故后果的分析基础上,就可着手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对编制预案确定了基本原则,那就是: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本单位、本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灾害,如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进行编制,同时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

编制预案内容重点涉及:潜在事故性质和规模及影响范围;危险报警的设置、报警方式、与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通讯联络方法等。

应急系统

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应急控制系统如图显示:

在编制预案中应考虑建立应急控制中心,应急控制中心负责指挥和协调处理紧急情况,保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顺利执行。应急控制中心一般包括总指挥和指挥部成员,总指挥由生产经营单位法人代表担任。其职权是:判断是否可能或已经发生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是否要求应急服务机构帮助,并实施场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安全的地方,尝试对危险设施进行直接操作、控制;继续调查和评估事故的可能发展方向,以预测事故的发展过程;指导危险设施的全部或部分停止运行,并与现场事件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人员配合,指挥危险源现场人员撤离;与消防人员、地方政府和政府安全监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在危险源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对难以解决的紧急情况作出安排;向新闻媒体公布权威信息;在事故紧急状态结束之后,安排恢复受事故影响地区的正常秩序。

指挥部成员应具备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职责、权力;指挥部成员直接领导各下属应急专业队,并向总指挥负责,由总指挥协调各队工作的进行。其职权是:评估事故的规模,决定需要内部或外部应急机构;建立应急步骤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的损失;在消防队到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和灭火活动;安排受伤人员并寻找失踪人员;安排无关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系点;在现场主要管理人员到来之前代理其职责;如有必要,应给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

信息;现场事故管理人员应能从穿着上容易辨认。

第五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指南——编制方法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指南——编制方法

一、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为正确、科学、快速、有效处置突发性重特大伤亡事故,防止伤亡事故扩大,减少损失而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二)科学性原则。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制定预案也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制定出严密、统一、完整的应急救援方案,使预案真正具有科学性。

(三)实用性原则。要讲究实效。应急救援预案应符合企业现场和当地的客观情况,具有适用性和实用性,便于操作。

(四)权威性原则。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工作,所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明确救援工作的管理体系,救援行动的组织指挥权限和各级救援组织的职责和任务等一系列的行政性管理规定,保证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保证预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法律保障。

(五)从重、从大的原则。以本单位可能发生最高级别的事故考虑。

(六)分级的原则。分级制定,分组管理和实施。

二、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素

应急救援预案通常应该包括以下要素:

(一)对紧急情况和事故灾害的辨识、评价;

(二)对人力、物资和工具等资源的确认与准备;

(三)指导建立现场内外合理有效的应急组织;

(四)设计应急救援行动战术;

(五)制定事故后的现场清除、整理及恢复措施等。

应急预案除上述要素外,还应该实现下列要求:明确应急系统中各机构的权利和职责、建立培训及演习等准备程序、对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的论述、对特殊危险建立专项应急预案等等。

三、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本步骤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组,并进行分工,明确职责;

(二)收集有关资料:含收集水文、地质、基本情况,本辖区的地理、气象、环境、人口、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社会公用设施和应急救援力量现状。

(三)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对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来说,企业应系统地确定和评估危险因素、重大危险源,它们可能导致什么事故和紧急事件发生,即对危险源进行潜在事故分析。并且不仅要分析那些容易发生的事故,还应分析虽不易发生却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

企业所作的潜在事故分析应包括以下问题:

l、可能发生重大事故;

2、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过程:

3、非重大事故可能导致发生重大事故需经历的时间;

4、如果非重大事故被消除后,它的破坏程度如何;

5、事故之间的联系;

6、每一个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

要分析重大危险源所存在的危险物质的危险性,以便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贮存管理和处置方面完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可从生产厂家附带的危险物质说明书中获得危险物质的特性。

(四)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的基础上,就可着手进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根据各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具体情况不同,应急救援预案也应有所区别。编写的内容要具体细致,落实到人:每一项任务要注明执行单位、负责人、配备器材、通讯方式、行动路线、实施步骤等。编制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应编制一个现场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2、企业必须进行重大事故潜在后果的评估;

3、对于一个只有简单装置的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可安排工人在一旁观察并要求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报告应急机构,由应急机构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对于具有复杂设施的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更具体,应充分考虑每一个可能发生的重大危险,以及它们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潜在事故危险的性质和规模及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可能关系进行预测和评估:

(2)制订与场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实施机构进行联系的计划,包括与紧急救援服务机构的联系;

(3)在存在重大危险设施的危险源内外,报警和通讯联络的步骤;

(4)任命现场事故的管理者和现场主要管理者,并确定他们的义务和责任;

(5)确定应急控制中心的地点和组成;

(6)在事故发生后现场工人的行动步骤、撤离程序等;

(7)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外工人和其他人的行为规定。

5、在存在危险设施的危险源内外,应制订事故现场的工人应采取的紧急补救措施。特别应包括在突发事故发生初期能采取的紧急措施,如紧急停车等:

6、预案应包含召集在危险源其它部位或非现场的主要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的规定;

7、企业应确保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所需的人员和应急物资等能及时、迅速到达或供应;

8、企业应与事故应急服务机构评估可能发生的事故,并保证一旦事故发生以后有足够的人员和应急物资以执行应急处理预案:

9、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需要社会应急服务机构帮助的情况下,企业应弄清这些服务机构到现场开始进行抢救所需的时间,然后考虑在这个时间内工人能否抑制事故的进一步发展;

10、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应充分考虑一些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如由工人生病、节日和危险设施停止运行期间工人不在岗位时,应配备足够的人员以预防和处理事故发生。

(五)形成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

应急救援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一个完整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包括总预案、程序、说明书、记录的一个四级文件体系。

l、一级文件——总预案。它包含了对紧急情况的管理政策、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等内容。

2、二级文件——程序。它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程序内容十分具体,例如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等。它的目的是为应急行动提供指南,但同时要求程序和格式简洁明了,以确保应急队员在执行应急步骤时不会产生误解,格式可以是文字叙述、流程图表或是两者的组合等,应根据每个应急组织的具体情况选用最适合本组织的程序格式。

3、三级文件——说明书。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个人使用,例如应急队员职责说明书、应急监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等。

4、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讯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

从记录到预案,层层递进,组成了一个完善的预案文件体系,从管理角度而言,可以根据这四类预案文件等级分别进行归类管理,即保持了预案文件的完整性,又因其清晰的条理性便于查阅和调用,保证应急预案能得到有效运用。

(六)对预案进行评估:

预案编制出来后,要通过演练、收集同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救援中的经验教训,检验预案每一方面的实效性,便于预案的进一步修改、补充和更新。

(七)预案的修订和完善:

要定期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维护,根据演练、检测结果完善应急计划。

(八)将应急救援预案分送有关政府部门备案,下发相关执行单位。

四、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本格式和内容

应急救援预案编写的基本格式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写基本内容应该包括:

(一)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含企业的概况,主要包括企业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企业的平面图。

(二)周边环境、社区的基本情况。

(三)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

1、危险源的事故特征

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导致事故发生的过程,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

2、危险源的地理特征。

企业所处的具体位置和气象条件,发生事故的扩散范围,扩散路线和模式,周边人口分布情况,重要目标及设施。

3、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图。

(四)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含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的建立、人员配置、职责任务、人员安排、指挥权限、预案的启动、报告报警方法、通讯联络方式、对外信息报告和发布规定等。

(五)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建立、任务和训练:含应急救援人员配置,任务职责,抢救程序,抢救目标定位,个人防护设施,训练及管理措施等。

(六)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含与事故类型相适应的救援设备设施的配置数量、品种、分布及存放位置,平时的保养和维护。

(七)事故现场应急抢险的方案和处理程序:含与事故类型相适应的处置方法、技术措施、工程抢修、处置程序等。注意:每一个危险源要有一套现场处理方案和处理程序。

(八)紧急安全疏散方案:依据对可能发生重特大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主要包括现场指挥,撤离路线与方案,撤离中的防护方法及设施;周边人员的疏散组织及方案,事故外围的工作组织和人员行动准则。

(九)现场医疗救护方案:含事故应急救援的医疗救护方案,医疗服务机构的联系,简单救护设施配备,伤亡者抢救方案和分工,抢险专业队伍的救助技能、自救和个人防护技术知识。

(十)专家咨询系统:由与事故有关的各个领域的专家直接组成,包括专家名单和联系方式。

(十一)社会救援预案的联系协调:含了解当地救援机构及救援力量,救援设施能力,当地政府救援预案,与当地救援机构的联系方法。

(十二)事故后的恢复程序:明确事故后检测、检查受影响地区的办法,应急状态的取消程序和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十三)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含预案的培训范围、时间和演练要求。

(十四)应急救援预案的维护和修订:

l、明确每项计划更新、维护的负责人。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与修订方法、程序。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情况

(1)地理、气候情况;

(2)危险源情况;

(3)本地域或企业灾情预测;

(4)救援力量分布等。

2、组织机构的构成及职责

(1)组织机构的组成,包括各种队伍的编制;

(2)各类人员的职责。

3、各种应急程序及其他文件

(1)应急程序;

(2)各种说明书;

(3)记录表格;

(4)有关图表。

4、各种制度

(1)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制度。

(2)对预案演练、修改的一些制度规定。

五、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重大危险源评价是编制预案的重要依据,所以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是预案编制的基础工作。通过搜集整理初步的信息,确定了本地域或企业的危险因素后,必须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系统的分析,界定出系统中的哪些部分、区域是危险源,其危险的性质、危害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的条件和触发因素等。最后确定重大危险源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程度等。

(一)危险源普查

在危险源辨识和评价之前,应对危险源进行普查。

(二)危险源辨识概述

根据国家标准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火工、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某个车间仓库可能是危险源;从一个车间来说,某工序的一部分可能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决定于三个要素: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者危险物质的大小,危险源能量强度越大,潜在危险性越大。因此,潜在的危险性是危险源的固有属性,决定着事故的规模和程度。

一定数量的危险物质或一定强度的能量,由于存在条件不同,其现实的危险性不同,被触发转换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也不相同。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存在条件分析包括:存储条件(如堆放方式、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的障碍物、通风及其他物品情况),物理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化学稳定性,设备状况(设备完好程度、设备缺陷、维修保养情况等),防护条件(如防护措施、故障处理措施、安全标志等)。

触发因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如操作失误、不正确操作、粗心大意、漫不经心、心理因素等)和管理因素(如不正确管理、不正确的训练、指挥失误、判断决策失误、设计差错、错误安排等)。自然因素是指引起危险源转化的各种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如气候条件参数(气温、气压、湿度、风速)变化、雷电、雨雪、地震等。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因此,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是危险源辨识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危险源评价时,应全面考虑这三项因素。

危险辨识是辨识出危险因素,即潜在和固有的危险性、触发条件、存在条件,危险性评价是对辨识的结果做出科学的分析,以确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程度。

(三)辨识的原则

危险源的辨识原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前期的搜集信息工作已经为危险源的辨识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后的资料基本确定了危险源的范围,哪些是重大危险源,即哪些可定为预案编写的依据,要经过辨识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上的原则,因为细小的遗漏也可能对导致重大事故因素的忽略,酿成灾难性的后果,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四)危险辨识的内容

在危险源调查之前,首先确定所要分析的系统。例如,是对整个地域、企业,还是某个车间,或某个车间的其中一个工艺过程。然后要从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性)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两个方面着手对所分析的系统进行调查。

危险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区域平面图:总图,包括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有毒、有害、危险物品(或物质)分布;建筑物、构筑物分布;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运输路线等。

?区域的环境条件:周围环境;气象条件;抢险救灾的支持条件等。

?区域的危险源分布,包括:危险源的种类数量、危险程度、危险源的所属者或管理者等。

?生产工艺过程:物料的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生产工艺设备及材料情况:工艺布置;设备名称、容积、温度、压力;设备性能;设备本质安全化水平;工艺设备的固有缺陷;所使用的材料种类、性质、危害;使用的能量类型及强度;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油库、危险品库)等。

?作业环境情况:安全通道情况;生产系统的结构、布局;作业空间布置等。

?操作情况: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工人接触危险的频度等。

?事故情况: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故及危害状况;事故处理应急方法;故障处理措施。

?安全防护:危险场所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标志;燃气、物料使用安全措施等劳动组织、管理措施。

(五)危险辨识方法

危险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因此危险辨识有两个任务:第一是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第二为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特征的过程。

事故后果可分为对人的伤害、对环境的破坏及财产损失三大类。在此基础上可细分成各种具体的伤害或破坏类型。可能的事故后果确定后,可进一步辨识可能产生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或工厂的特征。

在危险辨识的基础上,可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价的危险因素。危险辨识的方法主要有:

?分析材料性质的方法;

?分析生产工艺和条件的方法:

?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

?利用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

?利用经验。

下面对以上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分析材料性质

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险辨识的基础。危险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应分析:急毒性、慢毒性、致癌性、诱变性、致畸性、反应性、暴露极限、生物退化性、水毒性、环境中的持续性、气味阈值、物理性质、自燃材料、稳定性、燃烧、爆炸性。

初始的危险辨识可通过简单比较材料性质来进行。如对火灾,只要辨识出易燃和可燃材料,将它们分类为各种火灾危险源。然后进行危险评价工作。

有关材料性质的数据可来源于供应商、制造商或行业协会、专业组织及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按照GB一16—87《建筑设计防水规范》(97修订版)进行分类。毒性物质可参考国家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性危害程度分级》。

2、生产工艺和条件分析

生产工艺和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加剧。例如,水仅就其性质来说没有爆炸危险,然而如果生产工艺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了水的沸点,那么水的存在就具有蒸汽爆炸的危险。因此,在危险辨识时,仅考虑参考材料性质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考虑生产条件。分析生产条件和工艺可使有些危险材料免于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例如,某材料的闪点高于400℃,而生产是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的,那就可排除这种材料引发重大火灾的可能性。当然,在危险辨识时,尤其要注意下述石化、化工工艺或设备的危险性:

(1)生产或加工有机或无机化学品,特别是用于此目的的设备,如:

a、烷基化;b、氨解产生的胺化、氨基化;c、羰基化;d、冷凝、缩合、凝聚;e、脱氢;f、脂化;g、卤化和卤素制造;

h、氢化、加氢;i、水解; j、氧化;k、聚合;l、磺化;m、脱硫和含硫复合物的制造;n、硝化和氮复合物的制造;

o、磷的化合物的制造;p、农药的制药等。

(2)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加工或用于特别目的的设备,如:

a、蒸馏;b、萃取;c、溶剂化,媒合;d、混合;e、干燥等。

(3)石油或石油产品的蒸馏、精练或加工的设备。

(4)焚化或化学分解全部或部分处理固体或液体物质的设备。

(5)生产或加工能源气体的设备。

(6)煤或煤的干馏设备。

(7)金属或非金属生产设备(用湿法过程或用电能)。

(8)危险物质的储存设备。

此外,还可参考原劳动部于1995年颁布的《爆炸危险场所的安全规定》,对有关危险品的工艺条件和场所进行辨识。

3、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

相互作用矩阵是一种结构性的危险辨识方法,是辨识各种因素(包括材料、生产条件、能量源等)之间相互影响或反应的简便工具。实际使用时,这种方法通常限制为两个因素,做成二维矩阵,分析时也可加入第三个因素,做成三维矩阵,如果多种因素作用很重要,且有能力详细分析,则可建立n维矩阵来分析。

相互作用矩阵是对称性的,所以只需完成一半(图中无阴影部分)。因为化合物A与B的作用和B与A的作用是相同的。

相互作用矩阵分析的因素不仅包括危险物质本身,还包括以下因素:

(1)生产条件,如温度、压力、静电等;

(2)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粉尘等;

(3)结构材料,如碳钢、不锈钢、石棉填料等;

(4)常用污染物,如空气、水、锈盐、润滑剂等;

(5)生产设备或区域中处理其他材料产生的污染;

(6)长期和短期作业对健康的影响;

(7)库存、排放或废物处理的规定限值。

在构造相互作用矩阵时需分析生产条件。为了分析正常和非正常的生产情况,需要构造几个相互作用矩阵。构造相互矩阵后,就应检查矩阵中每个相互作用的潜在事故后果,如不了解某个相互作用的事故后果,则需进一步实验研究。已知的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可在矩阵中适当的位置注明(有时一个相互作用可能产生几种类型事故)。将相互作用矩阵分析结果与需要辨识的潜在事故进行比较,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评价。

4、利用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

许多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既可评价风险,也可以识别风险。如:安全检查表、如果——怎么办/检查表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提供一个需要回答问题的清单,对于特定的企业或公司,检查表可通用,并保证分析的一致性。只要分析人员充分使用,安全检查表可成为危险辨识非常有用的工具。

如果——怎么办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允许分析人员更具创造性地利用其经验。每一种方法探索问题的方式不同,但都要求分析小组提出和回答一系列问题,从而揭示可能产生的、不期望的后果。因此,更有可能发现生产中的危险因素。

5、利用经验

除了以上的方法以外,还可以利用企业自己的经验来完善危险辨识工作。如果企业的经验已文件化,也可以像其他资料一样用于危险辨识。但是危险辨识不能仅仅基于企业的经验,因为企业的经验来源于已经发生的事故。事实上确实存在着某方面没有发生事故,而有危险的情况。因此企业的经验只能作为其他方法的补充。

6、危险辨识的结果

危险辨识活动的结果,通常是可能引起危险情况的材料或生产条件。

(六)危险评价及评价方法的选用

危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以此作为预案编制的依据。

危险程度不仅与固有的危险因素有关,发生事故的概率还与事故防范能力、事故抵消因子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在危险性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如:同样两个危险源,其中一个具备严密的防护措施,而另一个只有一般的防护措施。安全措施不到位的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相对较大,所以,危险源辨识后还应对危险性进行评价,用以确定真正能够发生事故的概率及后果的严重度,而不仅仅考虑危险源的固有危险性。各种评价方法正是针对以上因素,有不同侧重,适用于不同场所的危险源评价。

目前,用于生产过程或设施的危险评价方法有十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方法、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和半定量评价方法等几大类。不同的评价方法适用不同的评价对象,应根据评价对象的规模、复杂程度、工艺类型(行业类别)、工艺过程、原材料和产品、作业条件等情况,选择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注意以下事项:

1、根据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选择评价方法

随着评价对象规模、复杂程度的增大,有些评价方法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和费用相应地增加,甚至超过容许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应先选用简捷的方法进行筛选,然后确定需要评价的详细程度,再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对规模小或复杂程度低的对象,如机械工厂的清洗间、喷漆室、小型油库虽然属于火灾爆炸危险场所,但可采用日本劳动省劳动基准局定量评价法(日本六阶段法的一部分)、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等较简捷的评价方法。

2、根据评价对象的工艺类型和工艺特征选择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大多适用于某些工艺过程和评价对象,如道化学、蒙德、国内化工部的评价方法等适用于化工类工艺过程的安全评价。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适用于机械、电气系统的安全评价。

3、根据评价对象的危险性选择

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对危险性较高的对象往往采用系统的较严格的评价方法(如事件树、事故树、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等);反之,倾向采用经验的、不太详尽的评价方法(如直观经验分析、检查表法)。

评价对象若同时存在几类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往往需要用几种评价方法分别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规模大的、复杂、危险性高的评价对象往往先用简单的、定性的评价方法(如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进行评价,然后再对重点部位(单元)用较严格的定量法(如事件树、事故树、火灾爆炸指数等)进行评价。

4、根据评价目标选择

虽然对系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危害性),但在具体评价中可根据需要(或用户提出要求)对系统提出不同的评价目标,例如,危险(危害)等级、事故(故障)概率、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危险区域(半径)等;故需要根据评价目标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

5、根据现有资料情况选择

如果评价对象技术资料、数据齐全,则可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选择相应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若对象属于新开发性质,资料、数据不充分,又缺乏可类比的技术资料和数据,则只能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等方法进行概略性评价。

一些评价方法特别是定量评价方法应用时需要有必要的统计数据,如各因素、事件、故障发生概率、评价标准目标值等作依据,若缺少这些数据,就限制了定量评价方法的应用。

6、其他因素

包括评价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完成评价工作的时限、经费支持状况、评价单位设施(软、硬件)配备和评价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习惯、爱好等。

(七)评价方法简介

1、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评价。属于这类评价的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及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方法。这类方法的特点是简单、便于操作,评价过程及结果直观,目前在国内外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但是这类方法含有相当高的经验成分,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系统危险性的描述缺乏深度。不同类型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没有可比性。

2、指数评价方法

指数评价方法同时含有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两个方面因素,指数评价法的采用,避免了事故概率及其后果难以确定的困难,使得系统结构复杂、用概率难以表述其危险性单元的评价有了一个可行的方法。这类方法操作简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评价方法之一。但其也有缺点:评价模型对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功能重视不够,特别是危险物质和安全保障体系的功能重视不够,特别是危险物质和安全保障体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未予考虑。各因素之间均以乘积或相加的方式处理,忽视了各因素之间重要性的差别。

3、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概率风险评价方法是根据零部件或子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求取整个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即按危险源点的范围进行划分。首先应对系统进行划分,可按设备、生产装置及设施划分子系统,也可按作业单元划分子系统。然后分析每个子系统中所存在的危险源点,一般将产生能量或具有能量、物质、操作人员作业空间、产生聚集危险物质的设备、容器作为危险源点。然后以源点为核心加上防护范围即为危险区域,即危险源的区域。确定危险源的区域可用下述方法界定:

(1)按危险源是固定还是移动界定。如:运输车辆运载的危险源属于移动危险源,危险源地点随机变化;储油罐、锅炉等属于固定危险源,其区域范围也固定。

(2)按危险源是点源还是线源来界定。一般线源的危害较大。

(3)按危险作业场所来划分危险源的区域。如有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有触电危险的场所,有腐蚀、放射、辐射、中毒和窒息的场所。

(4)按危险设备所处位置作为危险源的区域。如化学危险源、电气危险源、油库、氧气站、变配电站等。

(5)按能量形式界定危险源。如化学危险源、电气危险源、机械危险源、辐射危险源和其他危险源等。

(八)活动潜在危险性的辨识

除了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可以发生重大事故外,一些没有危险源的场所因为举办某些活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导致灾难性的事故。如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的火灾、洛阳东都商厦的火灾,死伤数百人,但正常情况下桌、椅、日用品并不属于危险品。英国希斯伯莱足球比赛因拥挤造成96人死亡。除一道铁丝网外,甚至没有任何可以算作危险源的物质,但因众多球迷的涌入,使靠近铁丝网的很多观众因挤压窒息死亡。这些都属于同一类由活动引起的事故。因此,经常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也因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具有类似潜在事故危险性的活动的特点

(1)人数众多:

(2)场所狭小,或人员高度集中:

(3)人员盲目疏散时,易堵塞出口。

2、容易发生这类事故的场所或活动

(1)影剧院、歌舞厅、游戏厅:

(2)宾馆、学校:

(3)汽车、火车站:

(4)其他场所的礼堂:

(5)焰火、篝火晚会。

3、这类场所或活动容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1)火灾:

(2)爆炸:

(3)由于拥挤引起的窒息、脏器损伤、外伤等伤害:

(4)拥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垮塌。

通过上面的过程可以分别从两个方面确定所研究的系统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的严重度,由此可确定是否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下载如何编制救援应急预案(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编制救援应急预案(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制度

    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制度(修订) 一、目的 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的控制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和扩大,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

    加油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五篇]

    加油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 单位名称:xxx市xxxxxx加油站 预案编号: 实施日期:2004年8月24日 签发人: 目录 一.应急预案级别 二.企业基本情况 三.危险源基本情况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并实施......

    应急救援预案

    浙江隆源工贸有限公司 危险废物应急救援预案 一、目的 为了及时准确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废物灾害事故,迅速、有效地组织实施和救援,防止事故蔓延、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应急救援预案(范文大全)

    工程有限公司文件 泰省建字[2014]第12号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及时有效地处理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对环境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15篇 应急救援预案1 为保证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结合我区实际情况,......

    救援应急预案

    救援应急预案1 一、目的:当正在运行的电梯出现事故时,为达到防止事故扩大、减少或降低人员重大伤亡、财产损失,特制定本程序。二、使用范围:本处理程序适用于本单位电梯事故应......

    应急救援预案

    目录 第一章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工作安排 .......................................... 1 第二章施工作业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