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村官住房保障调研文章
五华区大学生“村官”住房保障问题的
对策与建议
2008年开始,中共中央启动开展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活动,计划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如何制定和落实激励保障政策,加强跟踪管理和服务,提供必要保障,妥善安排好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从而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的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是各级党委、政府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为此,五华房产管理局创新思维,超前谋划,将解决大学生“村官”的住房问题,列为2010年党建
创新工作目标任务,作为贯彻落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实践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大学生“村官”队伍及住房状况
昆明市原计划招聘大学生村官1581人,政府在扣除医保、社保后,给予大学生“村官”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的经济补贴。但由于补贴额度低,居住生活成本相对较高,“村官”承受着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个别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中途退出,造成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一活动,面临着“招得进、下得去、待不住”的窘境。以昆明市为例,截至2010年1月止,昆明市仅有1377名大学生村官在岗,大学生“村官”队伍存在着不稳定因素。
截至2010年1月止,五华区现有大学生村官76人,由社区提供临时宿舍帮助解决住房问题的有15人,另有61名村官采取投亲靠友或租住房屋自行解决住房问题。为此,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呼吁党委、政府想办法解决大学生“村官”的住房保障问题,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对策和建议
我区高度重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清醒地认识到该项工作是党中央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对永葆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前瞻性战略意义。今年以来,区人事局、区房管局组织开展了大学生“村官”住房困难问题专项调研活动,调查采集五华区大学生“村官”住房数据,了解掌握他们的住房状况,探索“村官”住房困难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我们认为“村官”住房问题的解决,主要可以从彻底解决问题的长期办法和指向明确的临时措施这两个方面来展开思考。
对策建议一:
彻底解决问题的长期办法:发展公共租赁房,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
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投资者(政府或企业等)持有房源,并将这些房屋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租给特定人群。其租金水平高于廉租住房,低于商品房。最大优点是覆盖人群广泛,其目的是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得起的价格,向低收入家庭出租住房,以改善这部分群体的住房困难状况。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对象应以城镇户籍人口中的中低收入家庭为主,包括新就业职工,特别是新毕业的大学生以及一些特殊群体等。其未来发展目标将涵盖城市的各类夹心层家庭和外来流动人口。
2009年,住建部就提出将研究制定《公共租赁住房指导意见》,考虑通过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等方式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目前,已有北京、天津、深圳、厦门、常州、郑州和重庆等城市进行了公共租赁住房试点工作。
采取这一措施好处在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村官”和“夹心层”住房困难问题。对于这一住房保障的新模式,我们建议考虑可以在我区率先开展云南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试点和探索工作,为全省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方面探索宝贵经验。
对策建议二:
指向明确的应对措施。
五华区的大学生“村官”主要分布在沙朗、厂口的农村和部分城市社区,因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两种办法来加以解决。
方法一:
对于居住偏远农村或交通不便的大学生“村官”,我们建议:可以从国家划拨的“公共租赁补贴”专项资金中,给予大学生“村官”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发放金额可在50—100元之间);或是利用专项资金在偏远农村直接建设大学生村官公寓(类似于六、七十年代的知青宿舍)。
方法二:
对于居住在城市社区或交通方便的大学生“村官”,我们建议:可以在近年来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特别是“农民工公寓”中,调整出部分房源帮助解决大学生“村官”住房困难问题(可考虑调整出50套左右房源)。
采取这一指向明确的应对措施,可以解决大学生“村官”的住房困难问题,迅速有效地稳定大学生“村官”队伍。
2010年5月5日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调研文章
成都市温江区金马镇开
展大学生村官“定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一村一大”“一村两大”等大学生服务基层工作的全面启动和深入实施,按照市、区 项目办“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总体要求,我镇全面统筹、积极探索、认真落实,严肃管理、全面培养、人尽其用、严格考核,并积极为期满志愿者某出路,话未来;从而让我镇的大学生村官“引的进、留的住、用的动”,全力促进了我镇大学生村官的成人、成才、成功。
一、基本情况
基本概况:金马镇自2005年按照市、区要求开展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以来,先后共有19名大学生村官到8个村(社区)分别担任社会经济助理、社会事务助理或劳保专干。六年来,在党委、政府的亲切关心下,在大学生村官们的自身努力下,4人被招录为公务员,3人被招录为事业干部,1人转聘竞岗为两委干部,服务期满8人中2人成功自主创业,其余6人续签服务;截至目前,全镇在岗在职的大学生村官共有9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4名;中共党员5人(1人预备),非党4人;大学本科学历6人,大学专科学历3人;平均年龄25岁,经济、事务助理7人,专干助理2人。
存在问题:
一是无目标定位、没统筹安排、缺规划打算。在调查中认为到村(社区)任职是一种成长锻炼、储备能力的仅占25%,55%的大学生村官把到村(社区)任职当做一种缓冲就业途径和积攒基层工作经验的被迫选择,还有20%对自己到村任职和在村(社区)的工作没有准确认识。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导致他们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位臵和正确发挥自己在基层的作用。
二是无明确岗位,没量化责任,缺制度制约。部分村官工作任务不具体、岗位不确定,责任没明确; 缺乏全面的、较为完善的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哪里需要,就派到哪里;哪项工作迫紧,就抓哪项工作,缺乏积极主动、独立意识,最终导致自己的岗位更加模糊、职责更加混乱,失去了锻炼的价值和意义。
三是无考核依据,没职业规划,缺清晰出路。大学生村官考核管理主要注重社会公论和出勤表现,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考核依据,也没有进行细化、量化,存在凭印象做结论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用发挥。虽然近几年来省市区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机制用于拓宽服务期满大学生助理的就业之路。但仍存在招录指标稀少、任职界限模糊等问题;导致他们处于“非官、非农”的尴尬处境。
二、应对措施
为了管好、用好、发展好这些大学生助理,让他们在短暂的几年里有所学、有所思、有所获,金马镇党委、政
府一班人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管理培养载体,全面开展“定培”活动,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着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履职有目标、工作有重点、干事有实绩。
(一)定责权,构建干事平台。为了让大学生助理成长锻炼有平台、实绩考核有依据和工作负荷有减轻,我镇从今年年初开始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思路在8个村(社区)的9名大学生村官中试点启动了 “定培”活动。“定”即定岗定责,每名大学生村官在镇机关确定一个轮训岗,“培”即把有能力、有潜力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成村(社区)两委干部和村(社区)书记助理。达到了人人有事可干、有平台锻炼的目的。
(二)重培养,畅通成材渠道。坚持把培养锻炼作为重点,不断拓宽、畅通出路,积极开展“双培”活动。一方面依托区劳动创业培训基地,开办创业培训辅导,提高创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集中学习、集中培训,建立“金马镇大学生村官工作群”,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提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或贴息贷款等形式,帮助他们自主创业、扎根基层。同时,对政治素质好、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的大学生村官,推荐、引导他们参加公开招考和村(社区)干部竞选。已有4人顺利考取公职岗位,目前,在职的9名大学生村官人人成为乡镇和村上的信访维稳、信息宣传、项目建设和信息技术骨干,3名业绩突出的被推荐到参加全省选调生和乡镇公务员的公开招考。
(三)严管理,助其有为有位。为使“定培”活动取得实效,配套大学生助理考核管理办法,建立了大学生助理之家,实行包政策指导、包方法帮教、包跟踪服务、包解决困难的“四包服务”;加强日常管理和督促指导,要求大学生助理每月汇报一次工作体会,每季度写一篇思想工作总结;党政办每一季度年召开一次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并按照个人述职、民主测评、村官互评、村(社区)党支部鉴定、镇党委审定、区委组织部认定的“六级运作”方式,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考评;考核基本称职的诫勉谈话,不称职的解聘合同。
三、实践体会
(一)坚持组织培养与自身努力相结合。建立四级结对联培模式,实行“五包服务”就是要求镇村各级组织都来理解、关心、支持大学生助理。在思想上要正确对待他们的选择和工作性质,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切实增强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认同感。在生活上竭尽全力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基本需求,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护,让他们住的安心,扎根基层。明确工作职责,不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勇于放手、善于压担子。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摆正心态,转变观念,把自己作为农村的一员,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融入农村生活。扎实安心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特长,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
(二)坚持严格管理与多岗锻炼相结合。要使大学生村官有作为、有成就、有出路,必须坚持严格管理,实行“五个一”机制,即:要求大学生村官每周与村干部商谈一次工作,每月向基层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每季度与培养联系人谈一次心,镇党委、政府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会,每一年年开展一次考核评比,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加大考核奖惩,有效地加强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管理。实行“双培”多岗锻炼,就是要求他们从不同岗位、不同角色,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工作,进行锻炼,让他们面对难点、面对矛盾、面对群众,在工作中长见识、在实践中强本领,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基层、处理难题、应急反应的能力和水平,为他们将来有出路、有前途储备知识,积淀能量。
(三)坚持加强保障与畅通出口相结合。一是在财力上予以保障。金马在保障机制建立上,首先考虑村官的现实情况,从镇财政上予以倾斜,月初支付当月报酬,保障其正常生活,积极协调办理“三金”,免去后顾之忧。同时探索设立专项奖金和绩效工资,增加薪酬待遇,真正使其安心基层工作;二是政治上予以关心,定期组织全镇大学生助理集中学习,集中提高;将大学生助理中表现优秀的、有入党意愿的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三是事业上予以引导,积极为那些想做事,能做事,善做事的大学生助理创造机会和平台,实施岗位轮训制,多岗位、多层次的锻炼大学生助理,让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调研文章
岚皋县推行大学生村官“双定双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岚皋县委组织坚持按照“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双定双培”管理培养载体,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基本情况
基本概况:岚皋县自启动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以来,共选聘了34名大学生村官到17个乡镇的34个村分别任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两年来,经过各级组织的培养和大学生村官的自身努力,1人被招录为公务员,1人解聘合同自主创业,目前全县在岗在职的大学生村官共有32名,其中:男性14名,女性18名;中共党员24人,非党8人;本科学士学历21人,大学专科学历11人;平均年龄25岁,担任村书记助理24人,担任村主任助理8人。
存在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在调查中认为到村任职是一种成长锻炼、储备能力和缓冲就业途径的仅占20%,40%的大学生村官把到村任职当做一种就业途径和职业选择,还有20%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没有准确认识,无目标、没定准;二是岗位不明确。部分村官工作任务不具体、岗位不确定,哪里需要,就派到哪里;哪项工作重要,就抓 1
哪项工作,到头说点不到具体事情、数不出实在业绩。三是考核无依据。大学生村官考核管理主要注重社会公论和出勤表现,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考核依据,也没有进行细化、量化,存在凭印象做结论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用发挥。四是出路有困惑。虽然中央相继联合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机制,给大学生村官明确了5条出路。但存在受招录指标少、任职法律界限模糊等问题。如把他们确定为村委会干部候选人或直接任命为村干部,又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相悖,使得他们在法律上处于“非官、非农”的尴尬处境。
二、具体做法
岚皋县为管好用好大学生村官,积极探索管理培养载体,全面开展“双定双培”活动,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着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履职有目标、工作有重点、干事有实绩。
(一)定责权,搭建干事平台。为了让大学生村官成长锻炼有平台、实绩考核有依据和工作负荷有减轻,我县从今年年初开始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的思路在8个涉旅乡镇的18名大学生村官中试点启动了 “双定双培”活动。“双定”即定岗定责,每名大学生村官在乡镇机关确定一个政工岗,主要承担联系1户上访户、协跑1个发展项目任务;在村确定一个创业岗,主要承担包抓1个企业、结对帮扶1户产业大户任务。“双培”即把有能力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大学生村
官培养成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助理。经过试点、完善,今年9月县委决定在全县17个乡镇32名大学生村官中全面开展“双定双培”活动。大学生村官“双定”工作岗位和目标任务,实行一年一定,由个人自愿申报、所在乡镇党委审核,经县委组织部审定后统一下达。已确定岗位64个,达到了人人有事可干、有平台锻炼的目的。
(二)重培养,畅通成材渠道。坚持把培养锻炼作为重点,不断畅通出路,积极开展“双培”活动。一方面依托县劳动创业培训基地,开办创业培训班,提高创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组建大学生村官团支部,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群”,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提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或贴息贷款等形式,帮助他们自主创业、扎根基层。同时,对政治素质好、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的大学生村官,推荐、引导他们参加公开招考和村干部竞选。已有1人顺利考取公务员,1人主动解聘自主创业。目前,在职的32名大学生村官中有8名同志已经成为乡镇和村上的信访维稳、信息宣传、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骨干,有6名同志已经作为村支书、村主任的人选正在积极培养,5名业绩突出的被推荐到参加全省选调生和乡镇公务员的公开招考。石门镇铁佛村主任助理储召雄不仅在镇上担任的宣传、综治等重要工作,自己还带头创业,投资8万余元兴建了一个山羊养殖示范基地,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调配羊苗、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分户喂养,目前山羊存栏500余只,已出售山羊100只,实现收入
5万余元,并带动了养殖规模30只以上的产业大户8户,山羊养殖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和增收项目。
(三)严管理,助其有为有位。为使“双定双培”活动取得实效,配套了《大学生村官“双定双培”考核管理试行办法》,建立了组织部部务会成员、乡镇科级领导、组工干部、村干部四级结对联培模式,实行包项目选择、包政策指导、包方法帮教、包跟踪服务、包解决困难的“五包服务”,加强日常管理和督促指导。大学生村官每月向帮带责任人汇报一次工作,每季度写出思想工作总结经帮带责任人签字后报组织部备案,组织部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并按照个人述职、民主测评、村党支部鉴定、乡镇党委审定、村官互评、县委组织部认定的“六级运作”方式,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考评。对考核优秀的一方面直接作为村干部人选,享受所在乡镇现任村干部同等政治经济待遇,另一方面优先参加招录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助理考试,正式聘用者参照乡镇班子副职标准享受工作津贴和生活补贴;考核基本称职的诫勉谈话,不称职的解聘合同。
三、实践体会
(一)坚持组织培养与自身努力相结合。建立四级结对联培模式,实行“五包服务”就是要求各级组织都来理解、关心、支持大学生村官。在思想上要正确对待他们的选择和工作性质,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切实增强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认同感。在生活上竭尽全力地解决
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基本需求,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护,让他们住的安心,扎根基层。明确工作职责,不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勇于放手、善于压担子。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摆正心态,转变观念,把自己作为农村的一员,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融入农村生活。扎实安心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特长,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
(二)坚持严格管理与多岗锻炼相结合。要使大学生村官有作为、有成就、有出路,必须坚持严格管理,实行“五个一”机制,即:要求大学生村官每周与村干部商谈一次工作,每月向基层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每季度与培养联系人谈一次心,县委组织部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会,每年开展一次考核评比,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加大考核奖惩,有效地加强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管理。实行“双培”多岗锻炼,就是要求他们从不同岗位、不同角色,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工作,进行锻炼,让他们面对难点、面对矛盾、面对群众,在工作中长见识、在实践中强本领,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基层、处理难题、应急反应的能力和水平,为他们将来有出路、有前途储备知识,积淀能量。
(三)坚持加强保障与畅通出口相结合。一是在财力上予以保障。岚皋在保障机制建立上,首先考虑村官的现实情况,从县乡财政上予以倾斜,提前支付必要报酬,保障其正常生活,积极协调办理“三金”,免去后顾之忧。同时探索设立专项奖金和绩效工资,增加薪酬待遇,真正
使其安心基层工作;二是政治上予以关心。对于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要在公务员、事业人员招考方面予以重点考虑,扩大指标,增加机会,每年拿出一定的乡镇领导干部比例在大学生村官中公开选拔,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三是事业上予以引导。推出优惠政策,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园”,进行必要的项目、资金倾斜,支持自主创业。同时,在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和创业等方面应该创造条件、畅通出口,对愿意考学深造的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备考时间;对自主创业的加大政策和资金帮扶力度,在项目选择、前期论证、技术指导和土地资源等方面提供帮助和便利;对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加大培养和选拔力度,尽快把他们培养成村两委主要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助理,同时大力支持他们参加各类招考,积极为正常合理流动创造条件,真正让大学生村官有想头、有奔头、有出路。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调研文章
XXX大学生村官“双定双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XXX坚持按照“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双定双培”管理培养载体,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基本情况
基本概况:XXX现有10名大学生村官,其中男性3名,女性7名。其中是党员的大学生村官任所在村的党委副书记,非党员的任主任助理。
存在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在调查中认为到村任职是一种成长锻炼、储备能力和缓冲就业途径的仅占20%,40%的大学生村官把到村任职当做一种就业途径和职业选择,还有20%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没有准确认识,无目标、没定准;二是岗位不明确。部分村官工作任务不具体、岗位不确定,哪里需要,就派到哪里;哪项工作重要,就抓哪项工作,到头说点不到具体事情、数不出实在业绩。三是考核无依据。大学生村官考核管理主要注重社会公论和出勤表现,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考核依据,也没有进行细化、量化,存在凭印象做结论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用发挥。
二、具体做法
XXX为管好用好大学生村官,积极探索管理培养载体,全面开展“双定双培”活动,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干事创业,使其履职有目标、工作有重点、干事有实绩。
(一)定责权,搭建干事平台。我镇从去年三季度开始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的思路在10名大学生村官中启动了 “双定双培”活动。“双定”即定岗定责,每名大学生村官在乡镇机关确定一个岗位,主要承担联系1户上访户、协跑1个发展项目任务;在村确定一个创业岗,主要承担包抓1个企业、结对帮扶1户产业大户任务。“双培”即把有能力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大学生村官培养成镇党委书记、镇长助理。
(二)重培养,畅通成材渠道。坚持把培养锻炼作为重点,不断畅通出路,积极开展“双培”活动。一方面开办创业培训班,提高创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组建大学生村官团支部,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群”,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提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或贴息贷款等形式,帮助他们自主创业、扎根基层。
第五篇:住房保障调研
住房保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要点》安排,7月上旬以来,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用近一个月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住房保障工作情况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区房产局关于保障性住房工作情况的汇报,召开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实地察看了等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小区入住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区保障性住房工作在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亲民务实、构建和谐为宗旨,认真贯彻执行《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和《市人民政府关于下放住房工作和物业管理部分职能的通知》(30号文件)的规定,保障性住房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我区的廉租住房保障工作从2007年起正式推行,主要采取发放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构筑起面向孤、老、病、残及急需救助特困家庭的实物配租,面向一般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租赁补贴或实物配租的基本住房保障格局。同时,加大了经济适用住房的保障力度,为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作出了贡献。
(一)租赁补贴实行了“应保尽保”。我区从2007年,对无房和自有住房家庭人均建筑面积在14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实行了“凡申请必受理,凡符合条件必保障,实现应保尽保”。2012—2013年共受理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086户,发放租赁补贴资金万元。2012年以前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审批发放工作,由市房管局直接办理,我区未建立台账。
(二)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力度加大。我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房源以新建项目配建为主。2007年以后,主要在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和商品房小区按5%的比例进行配建,以小户型为主,我区主要集中在目前由市房管局委托我区进行动态运行管理的廉租住房共有294套。其他廉租住房均由市房管局直接管理。
(三)认真办理经济适用住房的相关工作。根据《荆门市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经济适用住房配售均由市房管局统一配售。区房管局在社区、街办、民政等部门审核盖章后,审核其资料是否齐全后盖章上报市局审批。区房管局2012——2013年共受理经济适用房配售申请769户,并于2014年1-7月,对市房管局交由我区自行分配的120套进行了分配。2012年以前经济适用房配售情况,我区未建立台账。
二、存在问题
(一)保障性住房的房源筹集不足。根据荆门市人民政府令第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市房管局(住房保障中心)负责市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住房出租、出售、收回、收购的执行,以及保障性住房入住、使用、退出情况的审核和管理工作辖区内配建的保障性住房不在我区登记备案,辖区内每年配建的保障性房源都由市房管局进行统一分配。我区受规划、土地、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无法自主新建保障性住房,导致保障性住房的房源筹集不足。
(二)保障对象的审核困难。根据人民政府令第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要求核查公安、财政、人社、交通运输、农业、林业、国土是资源、住房公积金、工商、税务、金融、房管这些部门信息。到目前为止,这些单位不能信息互共互享,无法及时做好信息比对,导致保障对象的审核困难,不能形成有效的动态管理。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准入管理。完善申请、审核、公示、发贴、配售等管理流程,严把住房保障审核准入关。全面实行街、区、市“三级审核、三级公示”制度,利用媒体对申请家庭信息公示公告,公布市、区两级住房保障举报电话和网络邮箱等,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保障性住房配租和销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代表参与,公证机关现场公证,确保了保障资源切实惠及困难家庭。
(二)加强动态管理。建立住房保障管理系统,运用网络手段,链接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房屋产权产籍、户证人口等信息,及时掌握保障性住房受益家庭相关信息的变动情况。强化使用管理,定期检查保障性住房使用情况,严禁个人、中介机构或其他组织转租代售,确保保障用途不改变。加强社区管理,保障性住房按照普通小区标准实行物业管理,为群众创造宜居环境。
(三)健全监督机制。探索建立长效化、规范化的住房保障违规处理模式,针对不同的住房保障类型,加强监督管理,对经核实确属违规的家庭,立即执行退出程序,坚决予以查处。积极创新清退模式,引入司法执行制度中的非诉执行方式,简化诉讼程序,加大执行力度,保证合法的行政处理决定顺利实施,社会公共资源得到有效使用。
(四)积极筹集房源。加强与发改、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的协调自主新建一批保障性住房,保证房源的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