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网友对环保“一刀切”的舆情综述
企业、网友对环保“一刀切”的舆情综述
中国环境报7月3日报道,一直以来,有些地方生态环保工作平时不作为、疏于监管,到了督察组入驻时,立马“严”了起来,临时大批关停企业,甚至有些合法生产、达标排放的企业也被一并停电停产,实行“一刀切”。引发企业、网友的广泛关注。
一、企业反映。
(一)关停之后不给补偿。华商网7月1日报道,泰州戴南地区许多工业企业全部关门,设备全都强制拆掉了半个多月了也没什么说法,老百姓现在田没得种班没得上,上面只知道两天小喊口号三天大喊口号“集全市力量加速转型”。会开了不少,大家西北风也没少喝。不知道何时才能挽回企业、员工的损失。
(二)整改合格低污染也关停。搜狐网7月1日报道,山东枣庄有企业为了上环保设备花了大半年利润,检查已经合格了,但等到环保组一来,全部关停检查。山东莱州的塑料厂、铸造厂全部关停,不给供生产用电。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低污染或者可治理的中小企业也纷纷关闭。
(三)未考虑到企业实际生产状况。中华网7月3日报道,有企业面对环保督察组的整改通知也继续进行生产,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找领导了,不能停工的,一停工就影响一大片。还有企业负责人表示事情没有怎么解决,就让我们交罚款,我们没有办法交,只能政府协调处理。并表示接单生产企业停工的话,无法生存。
二、网友评论。
(一)做法极端脱离政策初衷。微博网友守望者守望你说:抓环保本身是好事,环保也是民生,可是不能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通过这种懒政和极端手法来敷衍处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让民生更加艰难!这样的环保已经脱离了中央的初衷!
(二)影响企业整改治污信心。网友大理听海小筑海景客栈说:环保一刀切看似简单省事见效快,但这种“株连式”的执法背离了法治的基本原则,误伤了守法企业。如果一个企业花大代价治污或按要求整改,却依然逃不过关停命运,那么谁还愿意在环保上花钱,谁还会去花大力气去治污?
(三)基层治理工作经常走极端。网友远去的记忆123说:上面的想法是好的,下面的具体执行却总是变了味。基层治理在“不作为”和“乱作为”两个极端的游移,让很多企业百姓叫苦不迭,更伤害了市场信心。中央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发展,到了下面就变了味,需要提高基层执政水平。(盐龙街道)
附原文:
第二篇:叫停环保“一刀切”
叫停环保“一刀切”
自2015年年底以来,中央环保督察组分4批对全国31个省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一次全覆盖式督察,一批长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但在此过程中,个别地方出现了简单粗暴的“一律关停”等“一刀切”现象,以应付环保督察。
对此,在保持环保督察高压同时,环保部(现生态环境部)提出,坚决反对“一刀切”,要科学地环保整治,根据具体情况“因地施策”“因企施策”。
中央环保督察组也将把环保“一刀切”作为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纳入督察范畴。
一边是雷霆万钧之势的“史上最大环保督察”,一边是首次出台禁止环保“一刀切”的文件。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迫切需要走向健康、绿色的中国经济而言,需要时间过渡,需要基层的治理智慧。
从近年来环保力度加大的实践效果看,实现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是完全可能的。顶层:环保和经济发展都要抓 既保持环保督察高压,也反对简单粗暴“一刀切” 绝不允许平时不作为,检查时乱作为
某些地方政府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是过去两年来席卷全国的环保督察中最受舆论争议和诟病的现象。
今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强调,“一刀切”指的是不分青红皂白,不分违法还是合法,一竿子打下去,一律进行关停的做法。
李干杰坦言,在前4批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个别地方确实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出现问题以后,环保部及时进行了纠正。“我们态度非常明确,绝不允许这么干。将来不仅仅是及时纠偏,还会及时追责问责,并且是严厉严肃地追责问责,发现一起严查一起。”
部长的决心很快体现在本次“回头看”督察中。5月28日,就在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督察组进驻各省份之前,生态环境部出台《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旨在防止一些地方在督察进驻期间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集中停工、停业、停产行为。
《意见》要求,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集中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意见》特别明确,对于工程施工、生活服务业、养殖业、地方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及企业、采砂采石采矿、城市管理等易出现环保“一刀切”的行业或领域,在边督边改时要分类施策。“对于具有合法手续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不得采取集中停工停产停业的整治措施;对于具有合法手续,但没有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当根据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
从5月30日起,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陆续进驻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云南、宁夏等10个省(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督察工作。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接受“回头看”督察行动的这10个省份很快便出台文件,明确禁止环保“一刀切”,“必须因企施策,不应一棍子打死”等提法均出现在各省份的文件中。
在此期间,官方再次强调要正确理解“一刀切”的概念。6月29日,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表示:“如果是那些违法或者没有治理设施、超标排放、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我们在开展攻坚行动的时候,将严格依法整治,严格执法办案。特别是对‘散乱污’企业的停产整治,不能称为‘一刀切’。”
田为勇特别强调,对于“一刀切”的问题,只要发现就严肃处理,绝不允许平时不作为,检查时乱作为。“不仅要处理企业,也要处理地方政府和部门相关的责任人。”
值得一提的是,为避免地方应付检查的“一刀切”想法,生态环境部在督察方案中特?e强化了有关制度设计。“去年我们开展为期一年的强化督察,一直持续到今年4月份才结束,6月份我们又开始新一轮督察,打消了应付检查暂时停一停、等人走了再恢复生产的念头。”田为勇介绍说,今年是按县(市、区)派驻督察组,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督察组,临时停产这种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如果将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看作是对地方党委、政府、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体检、诊治,此次‘回头看’则是‘看病抓药’后的一次‘复查’。”生态环境部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说。
从“回头看”的情况看,这一轮督察成效明显。刘长根表示,督察指出的多数问题都得到整改,或正在推进解决,深圳、东莞等地污水管网建设欠账严重等一批重大环境问题整改取得明显成效,地方党委和政府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大大提升。
一组数据或可以佐证“回头看”的威力。截至2018年7月7日,督察组共向地方转办37090件案件,地方已办结28076件,其中责令整改22561家,立案处罚5709家,罚款5.11亿元;立案侦查405件,拘留464人,约谈2819人,问责4305人。常态化督察问责制度正在形成
据介绍,今年下半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将组织开展第二批“回头看”,完成对第一轮督察的“回头看”工作。
多个省份为了迎接“回头看”,已经按照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标准,提前开展了环保督察省级“回头看”工作。
湖南自6月20日起,已对14个市州和部分重点县市区开展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实现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全覆盖。
截至7月25日,四川省级环保督察发现的8924个问题已整改完成93.3%。四川省环保部门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对照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89项整改任务,采取“清单制+责任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严格整改销号办法,坚决做到达不到标准的不销号、问题反弹的不销号。
对首轮督察完成“回头看”全覆盖后,从2019年开始,中央环保督察组将用3年时间,完成对全国各省区市的第二轮督察。刘长根透露,承担重要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从事生态环境影响较大行业和产业的有关中央管理企业集团,将被纳入第二轮督察,统筹安排。
“第一轮督察可以看作是一次压力测试,表明环保力度加大对经济的影响可以接受,实现了环保与经济双赢。”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表示,第二轮督察将针对工作滞后、整改不力、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的地区,更多触及深层次问题,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持续的环保高压态势下,禁止“一刀切”并不轻松。7月26日举行的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在回应江苏省人大代表对畜禽污染整治问题时,江苏省环保厅厅长王天琦坦言,在江苏部分地区确实存在把握政策不准的现象,有的地方出现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甚至非禁养区内具备养殖条件的养殖场也被强拆,有的镇还不适当地提出要建成“无猪镇” “无鸡镇”。在王天琦看来,有的地方地处环境敏感区域,可能还是在水源地附近,因为担心对重要水体造成影响,扩大了禁养区的范围;有的地方为了规避环境责任的风险,怕被问责,宁可错关不可漏关,导致“一刀切”。
此外,刘长根也指出,地方在督察整改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依然十分普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布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不少污染问题是‘老大难’,整改时应充分考虑其艰巨性、复杂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对污染严重又不合规的企业要坚决关停,而对那些能及时实现达标排放的企业则应加以引导。此外,更要打好‘组合拳’,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督促。” 地方:如何确立可操作的标准? “70%关停取缔”硬指标合不合理? 环保治理还需精准发力
――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矫枉过正
随着中央环保督察力度的加大,一些地方政府主动行动加码,布置环保专项整治工作。
在制造业重镇、曾经的“世界工厂”东莞,早在本轮环保督察“回头看”之前,就已将整治工作完全量化后以专项行动的方式布置下去。
5月17日,东莞市大气办发布《关于开展清理“散乱污”企业专项行动的通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散乱污”企业专项行动。据悉,5000家“散乱污”企业今年底前将被淘汰整治。
据当地媒体报道,东莞的“方案”将全市镇街(园区)分为5个任务档次,每个档次对应一类镇街,第一档至第五档的淘汰整治任务分别为350家、250家、150家、100家、50家,其中关停取缔数不少于任务数的70%。
以中堂镇为例,该镇属于此次整治任务的第四档,即淘汰整治任务为100家。目前中堂镇已发现“散乱污”企业1187家,关停取缔企业607家,整治改造企业79家,任务总数完成率686%,关停取缔任务数完成率达867.14%。
根据东莞环保局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20日,东莞全市已完成2595家“散乱污”企业的淘汰整治,其中关停取缔2026家,整治改造569家。
窥一斑而见全豹。本轮环保整治中,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处罚力度极大。在生态环境部披露的1月至6月全国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前十名的地市中,广东就有4个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上榜。
从更大范围看,1月至6月,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共下达处罚决定书72192份,罚没款金额为58.5亿元。截至6月底,全国所有地市均有适用《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查处的案件。
数据显示了环保整治的精准定位,也折射出了当下制造业转型发展中必须经历的阵痛。近年来,斯道拉恩索、正隆集团、利乐集团等知名制造企业,因为环保方面的原因,最终选择关闭旗下位于中国大陆的工厂。
2016年6月,?K州紫兴纸业宣布停产解散,并未按照政府规划搬迁到吴江。苏州紫兴是由世界500强企业斯道拉恩索投资并控股的高档文化用纸生产企业。该公司公告称,过去20年,工厂所在地逐渐发展成为苏州高新区商业和住宅核心地段,越来越难以维持大型企业的正常运营。
随着这家曾经的纳税大户的悄然离场,周边居民如影随形的投诉电话也一并消失了。
曾经的招商引资明星,在环保升级的大环境下,由于跟不上环保要求,变身成为污染治理的“标杆”,是这类企业的共性遭遇。不过,在产业升级的阵痛中,也隐藏着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因缺乏长远规划而留下的遗憾。
一位佛山利乐的员工在离开时留下的一段话在网上刷屏:“这一块区域是先有工厂还是先有民宅,又是谁只顾一时利益?现在,我们就要失业了,失业后可以说我们毫无经济来源……请社会多关心一下这群人吧,换位思考一下。”
政企的博弈还将在不断升级的环保风暴中持续。多位环保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未来的环保治污标准只会更严,相关企业不应心存侥幸,要提前整改。
对各级政府而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治理污染考验着他们的决心、耐心和智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布认为,环保整治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矫枉过正,应设立一个可操作的标准,用渐进的方式进行整治。多出治本之策,多些精准发力,才是治理环境污染和迎接环保督察的应有之义。“以人民满意为治理标准”――初衷很好,但无法量化、难以执行
环保督察的高压态势到了基层后,是如何体现和执行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环保督察开展以来,绝大部分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几乎所有受访企业都表示:治污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好事,高举双手赞成。
但主观的大局意识,难掩客观条件下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现实。
上海某家居建材企业负责人刘浪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家居建材行业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和家庭作坊,短时间无法满足国家环评工作的硬件要求,如“厂房防护距离50米以外”等。如果按照“一刀切”的标准,这些企业注定短期内无法达到要求,将持续停工停产,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单靠规模企业是无法撑起家居建材这个产业的,一旦产业链断裂,家居建材行业的竞争优势将丧失殆尽。没有这些小微配套企业,产业链上的大中型企业也会无以为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不少类似案例。江苏某食品加工企业从1997年开始经营至今,并依法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证、营业执照、纳税登记证,因为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到期未延续,相关行政部门日前对企业采取强制断水、电措施,企业停产后经济损失巨大。“地方政府不管企业死活,达到关停目的就算完成任务,整改和补偿问题根本不愿与企业谈。”该企业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备受争议的还有,多地甚至因为环保整治出现过市民“买不到豆腐”“买不到馕”等现象。刘浪的微信签名似乎道出了中小企业主这个群体的心声:“我们支持环保,我们不是敌人,我们需要的是引导整顿与正确的执行!”
需要因企施策的,并不仅仅是刘浪这样的中小企业。对于污染大户钢铁行业,《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钢铁企业采暖季要按照企业环保绩效实施差别化的停限产措施。
“中国有宝钢、太钢这样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有烧结烟气脱硫脱硝达到超低排放水平的邯钢,但还有一批污染严重、环保意识淡薄的落后企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正是由于存在这样巨大的差异,停限产、去产能等政策不能“一刀切”,必须“差异化”。李新创认为,今年差异化的环保政策还将进一步深化,倒逼环保水平落后的钢铁企业退出市场。
“最后一公里”的政策取向仍是基层政府和涉事企业的考量焦点。
例如,多地政府在关于企业停产的通知中都做出过“以人民满意为治理标准”等要求。
一位企业负责人认为,“‘人民满意’是一个无法量化、无法衡定的柔性标准,没有明确的治理和验收参数,这样可能导致从方案的制订到项目的验收,都没有明确的判定标准,从而难以执行。”
此外,多位受访对象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反映,环保督察中的来信来电经常“变味”,甚至出现不少同行之间恶意举报的情况,建议有关方面从举报信息来源上做好精准核实。
第三篇:畜牧大县遭遇环保“一刀切”
畜牧大县遭遇环保“一刀切”
近日,长春市通报了6起环保领域问责典型案例,其中,吉林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就榜上有名。事实上,波罗湖保护区周边污染问题由来已久,4月16日下午,吉林省环保厅执法监察局副调研员曹树林率队对农安县波罗湖湿地保护区违法用地拆除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实地检查,随后检查组对此次农安县波罗湖湿地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现场拆除情况进行了实地核查,并布置下一步整改意见。
农安县隶属吉林省长春市,由于地处八百里旱海边缘,这里十年九旱,春旱尤其严重。2000年前后,农安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发展牧业,2001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33万吨,农业部对全国肉类总产量前100名的县排序中,农安县名列第一。畜牧业总产值、肉类总产量、畜禽饲养总量、规模饲养户、畜牧业人均收入五项指标居吉林省全省第一。此后农安连续十几年位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肉库”。农安县2016年位列全国养猪百强县第一位,此外,主要的养殖品种还有肉鸡、肉兔、肉牛、小尾寒羊、农安挽马、樱桃谷肉鸭等。
然而,在这样的成绩面前,面对环保督察,农安县只能“刮骨疗伤”,大批牧业小区被拆除,转型发展难题尤为突出。今年6月底,农安县对波罗湖保护区周边牧业小区进行了大规模拆除。当地知情人士透露,此举主要是应对8月初的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当地牧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牧业小区进行拆除禁养是应对中央环保督察的整改措施。集中拆除牧业小区惹争议
“十几台大型机械开进我的养殖合作社,不到一小时,将猪舍、农舍、羊舍夷为平地。无奈之下,我只能将所有牲畜卖掉。”农安县鸿源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殿君告诉《小康》记者,6月26日,由农安县县长孙宁带队,农安县十几个部门负责人组织对波罗湖保护区周边牧业小区进行拆除,仅一天时间,农安县三盛玉镇和巴吉垒镇所属的8户牧业小区被集中拆除。
张殿君提供给记者的合同书显示,2004年10月,根据农安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指标精神,三盛玉镇宏山村引资发展黄牛生产,以带动全村的养牛业发展,经村委会研究决定,将部分荒甸子发包给张殿君经营,承包期限为2004年10月―2024年10月。随后,在2006年,又与村委会续签合同,合同期为2025年1月―2044年12月。2007年10月,与村委会续签合同至2058年12月31日止。
由于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牧业养殖,同样,长春人刘洪俊2012年在农安县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引导下,与宏山村签订了承包土地合同,并成立三盛玉镇宏山村茂源养殖合作社,承包土地450亩,合同约定使用期限为2012年5月25日―2051年11月1日止。
“在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后,我投入了300余万元,但却遭遇了政府强拆,所有投资成了泡影。”刘洪俊说。
上述8家被拆的养殖户中其中一位养殖户徐臣曾经在2000年前后在巴吉垒镇政府担任多年副镇长。他告诉记者,农安县在2000年以后发展畜牧业养殖,并鼓励乡镇政府招商引资引进养殖户,号召当地农民到波罗湖周边发展养殖,凡是农民响应号召,均得到政府的相应优惠政策,并给予建房补贴。
“大批养殖户响应号召,在2008年,将宏山村4500余亩承包给上述8家养殖户,将畜禽规模分类养殖,承包期限为30年和长期不等,村民也按照承包合同如数将承包费上交村委会。”上述养殖户表示。
依据土地法第十四条规定发包方承担的义务为: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为此,上述养殖户建立了服务于养殖业的设施、养殖场所、民房、机动车、机井、电力等。
波罗湖距离农安县城35公里,湿地幅员面积180平方公里,水面100平方公里,水深1―2.5米,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0公里;草原面积50平方公里,苇田30平方公里,属于内陆闭流碱性淡水湖泊,是吉林省的第三大泡塘,是长春市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吉林省中部唯一的一块自然湿地。波罗湖作为水浅面宽、幅员180平方公里的天然“肺叶”,湖水每年自然蒸发2000?f立方米,对于促进区域水循环、调节长春及其以北地区的小气候发挥着重要作用。
事实上,为了保护和恢复波罗湖湿地的基本功能,实现波罗湖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早在2006年10月27日长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长春市波罗湖湿地保护若干规定》并在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十一条规定,湿地规划区内禁止建设畜禽饲养圈舍,挖建渔塘、放牧和擅自建造构筑物。
刘洪俊想不明白,当初已有明文规定,为何在2012年当地政府还招商发展养殖业?《小康》记者从农安县官方查到一份文件显示,2014年,农安县对波罗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项目进行招商,项目建设背景称旅游业是一个永久不衰的朝阳产业。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为利用波罗湖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开发生态旅游项目。项目投资50亿元,经济效益预测,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利润13亿元,税金1.2亿元,投资回收期4年。但因资金问题,该项目至今搁浅。
刘洪俊告诉记者,养殖户在未拆除之前,三盛玉镇政府为养殖户下发了《关于畜禽养殖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限期关闭的通知》,通知显示,饮用水源区、自然保护区为畜禽禁养区划定范围,要求养殖场业主和经营者必须于2018年6月30日前自行关闭或搬迁养殖。
上述8家养殖户表示,按规定,禁养区至少有100余家养殖场,政府仅拆除了8家,并且没有给予任何补偿。
当地一位官员表示,剩余不符合规定的养殖场将陆续拆除,针对环保督察的硬性指标,做“一刀切”式拆除工作。拆除赔偿何时能到位
针对上述拆除养殖户的情况,农安县环保局答复称,波罗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10月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复,2011年4月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批复为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7月19日农安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农安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上述被拆除养殖合作社在波罗湖自然保护区内,根据《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各市州2018年水污染重点目标任务通知》要求,2018年6月底前畜禽养殖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要完成关闭或搬迁任务。
当地一位官员表示,上述拆除工作是为了应对生态境部环保督察,在去年的环保督察过程中,发现波罗湖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设施共计101处,政府为了应对今年8月的环保回头看行动,对上述养殖场进行了集中拆除,下一步,剩余未拆除养殖企业也会陆续拆除。
三盛玉镇党委书记鲍景全给上述养殖户的解释是,面对从中央到地方的环保督察工作,地方政府压力很大,如果地方整改不力主要领导会被免职,至于补偿问题,于法于理政府都该积极给与答复,等督察结束以后相信政府会给个说法。
波罗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金雁峰称,按理说,上述养殖户都是当年地方政府招商鼓励的项目,现在应对环保督察拆除是必然,政府有责任对养殖户进行合理赔偿,但是按照农安县现在的财力,无法拿出资金进行赔偿,只能等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过后再商讨赔偿事宜。
公开资料显示,“‘十三五’是农安县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过渡的关键时期,该县将重点“建园区、扩基地、创品牌、保安全”,围绕发展基础较好的生猪、肉鸡、肉牛等传统养殖项目,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着力改变牧业发展布局不合理、养殖模式粗放单
一、养殖观念陈旧等现象,不断提升养殖总量和质量,并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提升畜牧业产业化水平。预计到2020年,农安县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将基本完善,畜牧业总产值将达到110亿元,畜禽发展总量将达到3.2亿头。
农安县牧业管理局李国新坦言,上述养殖户的确是当年政府鼓励招商扶植项目,但是政策时时在变,作为牧业管理部门现在的处境也很尴尬。他亦表示,对于环保问题,应该循序整改,“一刀切”的做法难以说服养殖户。
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农安县相关领导非常重视,6月25日,专门召开会议落实整改任务,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公示。
农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工作部署。成立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农安县工作协调组,县委书记韩明玉、县长孙宁任组长,5名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县政府督察室、县环保局、县信访局等单位负责人任协调人,县工作协调组下设督察督办问责组、综合调度组、材料资料组、信访案件办理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障组等7个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负责日常协调工作。
为强化落实环保工作,自2017年6月10日起,由县委县政府督察室牵头,成立由县委办、县环保局、县软环境办公室组成的联合督察组,对全县22个乡镇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实地督察。
农安县的上述做法当地的官方解释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决策部署,2017年8月11日至9月11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吉林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见。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督察组于2017年12月27日向吉林省委、省政府进行反馈。
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表示,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意见,充分肯定了吉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严肃指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的意见建议。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坚决抓好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把整改落实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科学制定方案、确保整改实效,严格法律执行、狠抓督察问责,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群众路线、开门搞整改,自觉接受监督,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上述被拆除养殖户也理解中央环保督察的整改意见,愿意配合当地政府做出拆除工作,只对当初政府鼓励养殖现在拆除后没有任何赔偿措施表示不解。“我们的所有养殖场所、民房、机井以及畜禽损失财产高达数千万元,现在大家都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正面答复。” 运动式治理应走向法治常态化
环保督察岂能应付农安县的情况并非孤例。早在两年前,在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之时,河南商丘掀起了一场环保风暴,导致2500多家餐馆停业整治,群众抱怨“买不到馍吃”。
对此,一位业内专家表示,疾风暴雨式的环保风暴,暴露出一些地方干部并没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记者采访中,不少地方干部坦言,不检查时看到污染也不觉得是问题。
近期,全国范围内,国家环保督察已经进行了三轮,且势头不减。与此同时,各地省、市、县、多级环保检查全面展开。几乎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出手叫停环保“一刀切”,下文严令禁止地方在环保执法过程中盲目开展工作,对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和利益损害。
据记者了解,新一轮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回头看”已经开始。为防止一些地方在督察进驻期间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集中停工停业停产行为,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部专门研究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
意见指出,督察进驻期间,被督察地方应按要求建立机制,立行立改,边督边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信访问题,切实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查处到位、整改到位、问责到位。在整改工作中要制定可行方案,坚持依法依规,加强政策配套,注重统筹推进,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集中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对于工程施工、生活服务业、养殖业、地方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及企业、采砂采石采矿、城市管理等易出现环保“一刀切”的行业或领域,意见明确要求在边督边改时认真研究、统筹推进、分类施策。对具有合法手续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不得采取集中停工停产停业的整治措施;对具有合法手续,但没有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当根据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对没有合法手续,且达不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当依法严肃整治,特别是“散乱污”企业,需要停产整治的,坚决停产整治。
意见要求,被督察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环保“一刀切”问题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问责。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也将把环保“一刀切”作为生态环境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纳入督察范畴,对问题严重且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实施督察问责。
意见出台后,各省份发出通知禁止“一刀切”,广东禁止环保“一刀切”、广西禁止环保“一刀切”、河南禁止环保“一刀切”、黑龙江禁止环保“一刀切”„„
有关专家表示,“运动式治污”换来的天蓝水清“保质期”很短,即便能换取一张漂亮的环保成绩单,也是暂时的,可以应付检查却赢不了民心。解决企业环保问题不能只用关停取缔的办法,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暴力执法。关停后,污染的问题没了,但民众的生存问题来了,按下葫芦浮起瓢,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侯学宾表示,运动式治理的起因,并非来自于法律的明文规定,而是来自于外在的压力,或者来自于上级的权力高压,由此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式治理。一定要在法律规则的框架下进行社会治理,强调日常性的执法,而不是试图通过一种短期的、集中式和强制性的运动式治理来实现预期目标。从运动式治理走向法治常态化,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努力方向。
上述专家认为,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一些地方“一刀切”关停的敷衍做法,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困难,给环保督察造成了负面影响,严重违背了环保工作的初衷。
第四篇:企业舆情管理办法范文
武 汉 重 型 机 床 集 团
舆 情 管 理 办 法
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职工的意见、愿望和呼声,为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切实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规范企业舆情信息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舆情管理的工作原则
第二条
企业舆情管理工作要坚持服务大局、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统领舆情信息工作,要围绕大局、大事、大势开展工作;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密切关注基层群众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着力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三条、企业舆情管理的工作部门
企业舆情管理工作由党委工作部具体负责人,责任人为党委工作部的分管领导,各部门要在人员配备和办公条件上予以保证。
第三条、舆情信息的报送内容
1、干部职工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决策部署出台前后的思想动态和反映。干部职工在一个时期对企业发展情况的看法,关注的热点、难点。
2、思想理论领域值得关注的动向,影响人们思想具有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
3、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4、社会各界对宣传思想工作本身的评价。
第四条、社会舆情信息的报送程序。
1、各部门要抓好舆情信息的搜集、分析、预警、通报工作,对突发事件、重点事件,要在事发2小时内上报党委工作部。
2、舆情信息搜集完毕后,相关工作人员要署实名上报。
3、日常舆情信息的搜集要每周上报一次,上报至党委工作部。第五条、舆情信息的报送要求
1、报送舆情信息必须客观、真实、准确,不能主观臆断。
2、舆情信息要把握重点、突出特色、注重质量。
3、舆情搜集工作人员要善于拓展和延伸信息收集渠道,特别要注重反映基层职工的意见和看法,力求清晰明了、真实准确、言简意赅。
第六条、舆情工作的考核办法
1、公司舆情工作的牵头部门为党委工作部,要将此工作纳入月度工作计划。
2、对于季度内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党委工作部将在系统内进行表扬,并将舆情工作的开展情况反映到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对于出现重大负面舆情而且舆情搜集工作开展不力的,要给予相关负责人处罚,第七条、附则
1、本办法由公司党委工作部解释并监督执行。
2、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环保文化对企业的作用
环保文化
环保是当今社会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已经属于一种文化范畴。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工业现代化给人们带来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然而人们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工业废物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生存,破坏着自然环境和地球生态平衡。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早在1976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正式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文献《人类环境宣言》,以此为标志,环境保护由局部走向世界。
环保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形成竞争力
通过环保文化建设,落实环保文化在企业中的应用系统,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环保文化不仅仅是企业污染控制和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更强调环保系统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即强调节约,强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有数据显示,当今许多从事生产制造工作的企业都具有制造副产品的能力和设备,并且副产品的盈利在全年企业总盈利中占10%到15%。这些企业所遵循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环保节能,通过对主要生产中产生的废物废料进行回收再加工生产副产品,减少废物排放达到环保目的并且增加企业收益,创造双赢。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额外收益,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适应市场
进行环保文化建设,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必要手段。
由于物质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社会人群即消费者对消费标的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起初质量要求发展到当今的“环保”要求,也是基于市场环境的需求,企业纷纷引入环保文化的概念。在食品上追求绿色,天然;在生活用品上讲究低污染,低辐射;在交通工具上讲究低消耗,低排放;归根结底都属于环保的范畴。由此可见,进行环境文化建设,并应用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已经成为当今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必要手段。
关系到某些企业的存亡
进行环保文化建设,关系到某些特殊企业的生死存亡。
人们对环保的态度是倡导,政府对环保的态度在某些企业方面则是硬性规定,特别是一些高危高污染生产企业,或者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生产企业。例如石化,火电,化肥加工,食品生产等,国家在环保方面都有相关规定和硬性指标,企业无法达到这些环保要求,面临的就只有停业,甚至倒闭。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的外沿在逐渐扩大,许多企业厂址所处的“郊区”变“城区”,厂址附近的居民对噪声污染等环保问题自然不会放过。因此,这些本身行业性质特殊或者所处地域特殊的企业,环保文化建设的好坏,已经直接决定其生死存亡。
形成凝聚力
通过环保文化建设,能够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增强员工的企业自豪感,形成凝聚力。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企业员工归结是社会的人,当今世界上每一块土地每一角落都在强调环保,环保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在被国家倡导,被社会倡导。企业通过环保文化建设,引入环保文化概念,倡导环保意识,支持环保事业都能在社会中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员工自然会为企业自豪,从而形成凝聚力,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人,社会的企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在承担这份责任的同时,同样能受益与环保文化的积极作用。环保文化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未来的双赢创举,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以环保为基点
以环境保护为基点的大环保理念
——以环境保护、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企业发展系统 ——是围绕人与生产主体的系统化建设
——从环保角度出发,以实现企业“安全健康、环保节能”目标的文化建设体系 ——通过环保理念的确立和企业绿色形象的展示来实现文化的传播、落地
环保文化是含义深广的概念,包含了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生产、恢复自然绿色的本性,也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类安全健康和节能降耗的持续发展理念。
环保文化把思想教育、制度管理、设施配备、环境塑造、环保思想与人本理念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完整、立体化的体系。通过整体的作用,整合各个渠道,规范操作,从而达到实现安全环保的目的。
环保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出来,作用于人的思想,使管理化为无形。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为自觉地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果的积累,其价值会越发显现出来。
环保文化体系
从环保角度,针对“安全、健康、环保、节能”问题的文化体系整合; 1.多方资源的整合;
2.系统化的作用,多通路、多媒体的导入; 3.信息化、科学化的运营和输导网络,时时与员工互动;
4.用深入、切实的理念做为思想指导,以人的思想和能动性为主体;
5.以系统化的(视觉)形象宣传做为基础,塑造鲜明、具体、网状的提醒警示、氛围营造。以绩效为导向,构造一个持续作用的、互动的培训、推广、管理体系,实现文化有效落地
项目实施 项目调研
在这一阶段,项目组要对企业现有的环保管理体系、环保管理设施、环保作业环境、人的思维理念、公司总体的环保战略等进行全方面的调研,目的在于寻找问题,寻找不完善之处,了解项目基础,了解项目的植入环境。
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的内容分为四个模块: 模块
一、理念价值系统 模块
二、变革管理系统 模块
三、发展动力系统 模块
四、形象传播系统 项目导入(渠道建设)
项目的导入是整个项目的重要部分。只有成功导入,才能确保整个绿色管理文化系统发挥作用。
项目的导入要深植整个企业文化里,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项目的不同要素将向企业组织结构中各个角色传递——上致决策层、管理层,下致广大员工。
对广大员工采取多通路、多媒体的导入,是整个项目的重点所在: 渠道整合:
1)通过深入到各岗位中的、系统的、具体的、形象化的理念宣传渗透; 2)通过营造整合一致的(视觉)文化环境熏陶; 3)通过系统的管理和激励措施进行贯彻和引导;
4)通过知识竞赛、系列培训、楷模标杆作用等来深化意识; 5)通过建立相关网络平台、数据库等,达到长期维系和互动。实施步骤: 环保手册制作 制定培训计划 系统认知深化 考核评估 宣广交流
视觉形象系统推进计划 项目评估和鉴定
届时我们将邀请行业专家、相关领导组成专家组,对项目的建设和导入进行鉴定,并根据专家意见做相应调整。
环保文化与整体企业文化的融合
环保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建设中应尊重企业原有文化,但同时,环保文化的系统构建也是对企业文化的充实和完善。
环保文化来源于企业文化,同时也作用与企业文化。设计系列融合方案: 内容包括: ü理念的融合 ü管理的融合 ü形象应用的融合 定位
环保是当今社会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已经属于一种文化范畴。工业废物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生存,破坏着自然环境和地球生态平衡。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
一、环保文化包含了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生产、恢复自然绿色的本性,也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类安全健康和节能降耗的持续发展理念。
二、环保文化把思想教育、制度管理、设施配备、环境塑造、环保思想与人本理念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完整、立体化的体系。通过整体的作用,整合各个渠道,规范操作,从而达到实现安全环保的目的。
三、环保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出来,作用于人的思想,使管理化为无形。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为自觉地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果的积累,其价值会越发显现出来。
历史文化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以后,每逢世界环境日,世界各国都开展群众性的环境保护宣传纪念活动,唤起全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努力,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保护进程做出贡献。
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于1973年1月。
2、国际环境情报网联合国于1973年1月建立该情报网。
3、绿色和平组织 1970年由工程师麦克塔格特发起成立于加拿大。
4、绿党西方的绿党,主要是在8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首先在原联邦德国出现,并于1980年1月成为政党。目前,在美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瑞典、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卢森堡等国都已成立了绿党。
5、西欧保护生态青年组织该组织于1988年9月成立于比利时的列日,由法国、英国、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典等西欧国家的保护生态青年组织组成。
6.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该协会是由各国政府、非政府机构、科学工作者及自然保护专家联合组成。
7、大自然保护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1951年成立于美国。承载作用
一、环保文化不仅仅是企业污染控制和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更强调环保系统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即强调节约,强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二、企业所遵循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环保节能,通过对主要生产中产生的废物废料进行回收再加工生产副产品,减少废物排放达到环保目的并且增加企业收益,创造双赢。
进行环境文化建设,并应用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已经成为当今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必要手段。
三、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人,社会的企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在承担这份责任的同时,同样能受益与环保文化的积极作用。
四、环保文化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未来的双赢创举,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