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预测与投资商机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4 04:2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预测与投资商机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预测与投资商机分析报告》。

第一篇:2011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预测与投资商机分析报告

2011-2015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预测与投资

商机分析报告

第一章 电子政务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电子政务的概念阐释

一、电子政务的特点

二、电子政务内涵

三、电子政务意义

第二节 电子政务类型划分及特点分析

一、政府内电子政务(G2G)

二、政府对企业电子政务(G2B)

三、政府对公民电子政务(G2C)

第三节 电子政务的作用及发展

一、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

二、电子政务的作用

三、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 2010-2011年国外电子政务整体运行状况分析

第一节 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理念阐述

一、政府职能变迁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二、电子政务是各国政府改革的新思潮

三、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内在关系

四、政府网站在电子政府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节 2010-2011年世界电子政务运行状况综述

一、全球电子政务整体发展水平

二、国外电子政务推进实施与部门协调机构

三、世界各国将电子政务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

四、国外电子政务法规环境综述

五、欧美电子政务法规环境建设分析

第三节 2010-2011年世界各国电子政务运行分析

一、加拿大

二、新加坡

三、美国

四、韩国

第四节 英国、瑞典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一、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二、制定统一的指导标准

三、提供便捷的“政府入口”服务

四、发展广泛的电子民主

五、建立领先的知识管理系统

六、对中国的启示

第三章 2010-2011年中国电子政务产业运行环境解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二、中国工业发展形势

三、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四、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七、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必要性探析

一、发展电子政务是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电子政务是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手段

三、电子政务是我国信息社会建设的龙头

四、电子政务促进政府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推动力分析

一、政府推动

二、市场推动

三、法治推动

四、社会推动

五、竞争推动

第四节 2010-2011年3G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3G将扩大电子政务的用户规模

二、3G将降低电子政务的用户门槛

三、3G将减少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本

第四章 2010-2011年中国电子政务产业整体运行状况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现状

一、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二、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

三、中国电子政务的五大基本特征

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正处于新的发展起点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一、电子政务业务应用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二、政府网站内容及服务不断丰富和增加

三、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不断取得新进展

四、电子政务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三节 2010-2011年“信息孤岛”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信息孤岛”的概念和成因

二、“信息孤岛”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

三、消除“信息孤岛”的基本做法

四、针对中国国情解决“信息孤岛”的建议

第四节 2010-2011年中国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服务的发展分析

一、政府信息公开概述

二、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优势

三、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模式

四、中国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服务的不足

五、中国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服务加快发展的国外经验借鉴

第五节 2010-2011年信息化中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探析

一、发展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社会的客观要求

二、信息化社会电子政务的基本形式及实施

三、中国信息化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及功能分析

四、中国信息化电子政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第六节 2010-2011年电子政务提升公共服务的基本经验和趋势探析

一、政府公共服务及其信息化

二、我国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新进展

三、公共服务信息化的经验总结

四、公共服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2010-2011年中国电子政务产业的发展模式及技术应用研究

第一节 电子政务发展与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一、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电子政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三、电子政务发展的管理模式

第二节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弹性化

一、电子政务促使政府管理模式弹性化发展

二、弹性化政府管理模式的内涵

三、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模式弹性化提供了必要性

四、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模式弹性化提供了可行性 第三节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综述

一、电子政务发展具有自身特殊性

二、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情况

三、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需进一步研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第四节 面向企业的中国医药电子政务业务模式研究

一、医药电子政务的概念

二、网上监管

三、在线业务开展

四、综合信息服务

第五节 电子政务的融合之路及ICT新技术的应用

一、中国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二、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三、ICT新技术在未来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四、融合式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案例

第六节 CRM在基层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浅析

一、基层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二、CRM体系结构

三、电子政务中引入CRM的可行性

四、基层电子政务应用CRM的设想

第六章 2010-2011年中国电子政务产业的发展策略及构想 第一节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

一、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中国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发展滞后

三、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存在的误区

四、重要机构的缺位是电子政务领导体制的大问题

第二节 中国电子政务产业的发展策略

一、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二、中国电子政务进一步深化应用的建议

三、3G时代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策

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新方向

第三节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构想

一、统一领导及统筹规划

二、构建国家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三、构建全国统一的网上办公系统

四、整合全国政府网站资源提升服务水平

五、打破界限建立国家级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六、分类整合全国各类IC卡应用系统

七、降低电子政务装备配置标准节约投资

第七章 2011-2015年中国电子政务的投资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电子政务投资的前景及机会

一、中国电子政务行业投资前景看好

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带来的投资机遇

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资方向将发生变化

四、电信移动业务带来电子政务发展新机遇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风险

一、启动阶段的风险

二、实施阶段的风险

三、移交阶段的风险

四、运营阶段的风险

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阶段性风险的规避

一、启动阶段

二、设计招标阶段

三、项目实施阶段

四、项目移交阶段

五、项目运行阶段

第四节 2011-2015年中国电信运营商参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建议

一、做实规划及聚焦重点

二、电子政务推广需高层重视

三、制度为本和科技为辅

四、合理的商业模式

第八章 2010-2011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子政务法律环境发展现状

一、中国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体系初具规模

二、中国电子政务法规建设的主要成绩

三、中国电子政务政策法律环境凸显四大特点

四、中国电子政务立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国《电子政务法》的建设进程

一、《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发布

二、电子政务立法课题研究的解读

三、我国制定电子政务法的时机已成熟

四、立法滞后严重阻碍国内电子政务发展

五、标准化的信息公开与共享是立法基础

第三节 中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问题

二、网上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问题

三、电子政务的技术标准化问题

四、政务信息公开问题

五、公民隐私权保护问题

六、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

七、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问题

第四节 中国电子政务法规体系建设应重点关注的方面

一、电子政务立法模式的选择问题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阶段性和电子政务立法阶段性相协调的问题

三、应当考虑电子政务立法的法律层级问题 第五节 完善中国电子政务法规体系的建议

一、法律类

二、法规类

三、规章类

第九章 2011-2015年中国电子政务产业的前景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电子政务产业的发展前景及总体趋势

一、中国未来电子政务发展展望

二、2010年底前将基本建成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外网

三、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趋势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大部制”改革将引发电子政务发展新进展

一、政务公开方面

二、信息整合方面

三、应用协同方面

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3G时代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分析

一、基于3G的移动电子政务将引领电子政务发展

二、基于3G的电子政务应用创新将大量出现

三、3G将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韩国电子政务基础现状

图表:韩国“第一次信息化促进基本规划”和“Cyber Korea 21”的电子政务课题 图表:韩国电子政务11大重点课题

图表:韩国民政业务手续简化情况

图表:世界电子政务指数

图表:2005-2010年中国GDP总量及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三产业增加值结构图

图表:2009-2010年中国CPI、PPI月度走势图

图表:2005-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5-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1978-2009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比表

图表:1978-2009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

图表:2005-2009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9-201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分季度增速

图表:2005-2010年我国全社会固定投资额走势图

图表:2005-2010年我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比图

图表:2005-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支出走势图

图表:2009年1月-2010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

图表:2010年10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照表

图表:2009-2010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表 单位:亿元

图表:2009-2010年中国货币供应量月度增速走势图

图表:2001-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走势图

图表:2005-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及增速变化图

图表:2010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币利率调整表 图表:我国历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统计表

图表:2005-201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5-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05-2010年中国货物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05-2009年中国就业人数走势图

图表:2005-2009年中国城镇就业人数走势图

图表:1978-200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走势图

图表:1978-2009年我国总人口数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9年人口数量及其构成

图表:2005-2009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走势图

图表:2001-2009年我国广播和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走势图

图表:1978-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走势图

图表:2005-200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走势图

图表:整体信息量是个体信息的代数堆积

图表:个体通过互通享受整体信息量

图表:联合国公共服务奖

图表:石景山发改委整体信息化过程

图表:新一代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构成

图表:网络部署结构

图表:E-发改委

第二篇: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关 键 词】电子政务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电子政务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电子政务服务提供企业间技术升级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电子政务服务提供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电子政务服务提供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电子政务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电子政务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电子政务行业的背景以及所处阶段;中国电子政务行业的服务运营与发展现状;电子政务行业当前的市场环境与企业竞争力;电子政务行业的市场需求特征;电子政务行业的竞争与发展趋势;电子政务行业应用市场分析;电子政务行业领先企业经营情况;电子政务行业未来的发展与投资前景;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电子政务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电子政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电子政务服务提供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电子政务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电子政务行业调研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电子政务服务提供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电子政务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电子政务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电子政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电子政务行业投资风险,更有

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第三篇:中国主题地产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主题地产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主题地产行业竞争地不断加剧,大型主题地产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主题地产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主题地产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主题地产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主题地产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采用与国际同步的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主题地产行业发展发展环境与发展现状;中国主题地产开发模式及产品策划分析;中国主题地产区域分布及重点企业分析,并对标杆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重点分析;中国主题地产行业发展模式及转型;中国主题地产行业投资风险与控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趋势分析;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主题地产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主题地产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主题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主题地产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主题地产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主题地产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主题地产开发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主题地产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主题地产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地把握主题地产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主题地产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主题地产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第四篇:中国电子政务分析报告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1、电子政务的概念、性质和意义

关于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E-Government))的概念,国内外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叫法也各异,如政府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府、数字政府、政府信息化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政府的概念和内涵还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但其基本的内涵是一样的。即“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利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无缝隙集成,在政府机构精简、工作流程优化、政府资源整合,政府部门重组后,通过政府网站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从而打破时间、空间及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的为社会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规范、高效、优质、透明、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和服务”。

根据上述界定、电子政务至少包括了三层含义:

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网络技术,依赖于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的发展。二,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政府服务进行简单网上移植,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传统政府管理的重组、整合和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而是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在内的社会的全面创新。三,电子政务的目的是要大力利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塑造一个更有效率、更精简、更公开、更透明的政府,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最终构建政府、企业、公民和社会和谐互动的关系。电子政务堪称政府管理的革命。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政府作为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理应成为信息社会的中心节点。电子政务成为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电子政府,开展电子政务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推动公共行政理论发展与创新;转变政府管理的观念;重塑政府业务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化、透明化、民主化,强化政府监管的力度,加强廉政和勤政建设。最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建设政府与公众、企业、社会和谐融洽关系,从而促进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2.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2.1.1办公自动化阶段

中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意识到信息革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各政府部门已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辅助一些最基础的政务劳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这就是所谓的“办公自动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利用计算机替代一部分手工劳动,提高政府文字、报表处理等工作的效率。

到80年代末,全国各地不少政府机构已建立起了各种纵向或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很多政府机构成立起了专门的信息中心,为提高政府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2“金字工程”实施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启动,标志着中国政府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正式拉开。1993年12月,我国政府成立“国际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确立“实施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正式启动“金卡”、“金桥”、“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这些工程都是由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保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为主要目的。

紧随“三金工程”之后的是“金税工程”,它是为了配合中国财税体制的改革,推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度,严格税收征管,杜绝税源流失而实施的一项全国性的信息化工程。

除此以外,近年来,国家有启动了“金审工程”、“金盾工程”、“金卫工程”等新的“金字工程”。这些工程的相继完工,将会对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2.1.3政府上网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互联网已经开始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广泛渗透。政府作为社会信息资源最大拥有者和使用者,理所当然要与互联网“联姻”。开始于1999年初的“政府上网工程”,标志着真正意义的电子政务活动在我国正式活动。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绝大部分国家部、委、办、局与地市级以上地方政府都已经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与此同时,政府网页的内容也变得较为丰富,网站的功能也变得日益多样化,政府网站所发挥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大。

“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使中国政府真正开始了基于因特网的电子政务活动,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政府职员,对电子政务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改善电子政务发展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4电子政务实质性应用阶段

在经历了声势浩大的“政府上网工程”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了理性发展阶段。特别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中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取代“九五”计划中“以信息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提法,这标志着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

在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方面,从中央到地方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2001年12月,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同年的12月29日,由国家科技部会相关单位专家共同组织进行的“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标。“数字化北京”、“数字化上海”、“数字化福建”等一个个宏伟计划也进入各地方政府的工作日程。2003年是我国电子政务从规划转向具体实施阶段的第一年。同年9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干部“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专题研究班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2004年,我国政府继续推进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及应用体系,以实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为先导,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的全国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平台。

2.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2.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2.2.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变革。

3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3.1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国家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电子政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3.1.1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各级政府正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发展重点有序展开,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各种局部性应用、阶段性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发布以后,又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

3.1.2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全国各地以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政府机构为龙头,以南海、邯郸为代表的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

3.1.3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3.1.4自从1999年,国家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以网站为重点的国内电子政务得到了很大发展。gov.cn域名总数已经达到500多个,而非gov.cn的政府相关网站更是成千上万。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政府网站总数已经超过10000个。县级以上政府已经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政府职能部门很多也接入了互联网(中央国家机关已建成门户网站90多个)。3.1.5《2003年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部委门户网站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计署、林业局、粮食局、国家税务总局、卫生部、外汇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各省市级门户网站中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北京、上海、重庆、河北、广东、安徽、江西、新疆、陕西和福建。各地级政府门户网站中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广州、杭州、南京、珠海、青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岛、武汉、大连、黄石、苏州和汕头。

3.2电子政务的发展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包括: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 3.2.1服务与应用系统

3.2.1.1服务系统。电子政务服务主要包括面向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各种服务。服务的实现程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是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关键。

3.2.2.2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到目前为止,国家已建、在建和拟建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包括办公、宏观经济、财政、税务、金融、海关、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农业、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防汛指挥、国土资源、人事人才、新闻出版、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国有资产监管、企业信用监管、药品监管等,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提供了电子政务技术支持。“十一五”期间,要围绕优先支持的业务,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为支撑,兼顾中央和地方的信息需求,统筹规划应用系统建设。重点是完善已建应用系统,强化已建系统的应用,推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支持部门间业务协同。对新建的应用系统,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好需要优先支持业务的流程梳理,搞好部门应用系统和地方综合应用系统的衔接。应用系统建设要有利于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优化组织结构,避免简单地在原有体制和业务流程基础上建设应用系统。

3.2.2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来源于相关部门的业务信息,具有基础性、基准性、标识性、稳定性等特征。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等基础信息的采集部门要按照“一数一源”的原则,避免重复采集,结合业务活动的开展,保证基础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更新和共享。基础信息库分级建设、运行、管理,边建设边发挥作用。国家基础信息库实行分别建设、统一管理、共享共用。各地要探索符合实际的基础信息库建设、管理和应用模式。

3.2.3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提高整体使用效益。

3.2.4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围绕规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等建设与管理的需要,开展电子政务法研究,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共享、政府网站管理、政务网络管理、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等方面法规建设,推动开展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研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究。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充分发挥行业标准在应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组成,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确保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技术支撑,是电子政务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绩效评估的管理规范。要重点制定电子公文交换、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业务流程设计、信息化工程监理、电子政务网络、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电子政务数据元等标准,逐步建立标准符合性测试环境。加强标准宣贯和培训,强化标准在电子政务建设各个环节中的应用,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3.2.5管理体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部署,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协调健康发展。要加快推进各方面改革,使关系电子政务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促进电子政务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发展。

4电子政务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4.1 电子政务的优点

4.1.1提高公共行政绩效

电子政务改变了政府内部信息传递方式,政府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收集社会各阶层的意见,获得信息反馈。网上办公、远程会议、虚拟组织的产生,打破了政府工作的时空界限,加强了政府部门之间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双向互动,公众通过信息网络可以方便地与政府部门直接沟通,反映情况、办理业务、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网络的快速传递,使一些以前无法想象、无法实现的公共服务功能成为现实,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迫使政府回应速度大大加快。这些都为公共行政整体绩效的提高创造了条件。4.1.2降低公共行政成本

一是信息技术降低了一般公务处理的成本。信息的网络化传输,公文的电子化处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也使得行政运作成本大大降低;二是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优化重组,减少了中间管理层次,政府组织规模减小,降低了机构和人员的费用开支;三是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化的经费审批与管理,堵塞了传统管理的漏洞,也会促使行政运作成本的减少。据统计,由于实现政府信息化,1992年到1996年,美国政府的员工减少了24万人,关闭了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近2000个办公室,减少开支1180亿元。另外,从成本效益核算看,电子政务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电子政务需要巨额的资金保障,但同时在一些特殊领域其收益也十分明显。例如电子政务在实现的市场监管这方面,中国最成功的,最有效益的,一个是金关、一个是金税。1998年,国家外汇流失仅北京就达到几十个亿。当年中国进口顺差大概为430亿元,外汇储备才增加40多个亿。“电子口岸”开通后,1999年中国进口顺差300多亿,95%都入了帐。对比非常明显。还有一个例子就是金税工程,这是财政部部长亲自抓的项目,自从1997以来,中国每年的净增税收,头年是800亿,后来是1000亿,两三年以后达到了1500亿。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靠信息系统收进来的。4.1.3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首先,电子政务的开展将重新确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者的边界,促进政府从包揽一切的做法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方向转变。其次,电子政务的开展提高了政府处理信息的能力,高效的信息采集系统、完备的数据库、模型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手段的应用,为政府实现经济调节提供了信息保障和决策支持;第三,依托互联网建立市场监管体系,提高了政府的监管理能力,也更加规范透明、公平公正;第四,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各种基础信息库的建立,为政府提供了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完善自身服务职能的契机。传统管理中由于强调分工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将得以根治,信息的分配和流动渐趋合理,并使信息资源得到深刻合理有效的利用,从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政府可以通过网络为社会提供了平等公平的信息资源和快捷、周到的服务,如政府信息的查询、企业登记、养老金发放等,都可通过电子文件来完成,公民不需直接面对那些摆官架子的官员们,而只需用鼠标点击政府网站来完成,享受政府更具体、更个性化的服务。政府机构将逐渐成为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主体。4.1.4增加公共管理透明度

政府失去了拒绝公开行政的合法理由,公共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事实上,电子政务的实施打破了政府对信息的垄断,从根本上破坏了暗箱行政的技术基础,为公众平等参与公共事务创造了条件。电子政务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社会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政府信息上网,为政务公开提供方便、有效、快捷的载体。

政府通过在网上发布公告,公布政府的政策、法规,特别是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前在网上公布,让公众广泛参与讨论,公民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公民参与与表达利益的费用降低,公民参与的可能性无限扩大。将政府行政置于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组织的共同监督之下,可以大大限制暗箱操作的空间,减少权力滥用的可能性。政府运作成为阳光作业,从而在最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大程度上保证了政府管理的公开性、公平性,维护了公众的利益。

4.2 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4.2.1政府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圈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认识不够,缺乏明确的发展策略。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缺乏认识。

4.2.2电子政务的发展存在重新建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的现象

电子政务”的关键是“政务”,而不是“电子”。但不少领导者只是把电子政务当成一种新技术。以为只要投资,有了硬件设备就算建成电子政务。事实上,电子政务最需要的是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否则,利益冲突无法协调,标准规范无法统一,系统无法一体化,资源(包括信息)无法共享,重复建设无法避免。因而,把电子政务落到实处的关键还是在“政务”上,电子只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提高电子政务水平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对政府行为、公共管理行为的研究和改进。

4.2.3保障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制定或修改了相关法律。然而,我国在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电子政务立法一直是滞后的。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如缺少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原有的一些法律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法律法规的欠缺势必阻碍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

4.2.4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领导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各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机构还很不健全,作用也很有限。主要表现在:一是体制不顺 4.2.5标准滞后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缺乏统一的建设依据和安全标准,难以统一规划,使网络的互连互通困难。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电子政务标准化项目组,正在加紧相关标准的制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5我国电子政务的前景及建议

5.1我国电子政务的前景

5.1.1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5.1.2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5.1.3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5.1.4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的条件。

5.2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建议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5.2.1加快加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整合政府是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处理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用户,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导。因此,加快加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重新设计和定位政府职能,重组政府部门,再造政府流程,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与整合,建立健全基础性、战略性的政务数据库,坚持统一窗口、实现网络资源的互联互通,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电子政务的工作效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保证。5.2.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紧密跟踪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适时实施通信基础网络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完善政务网络平台。建成具有高速率、智能化、综合性、广覆盖、出口流畅的城域网络通信平台,使网络平台能有效支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应急联动指挥、高清晰视频电视会议等应用和多终端、全网络接入。加强网络设备配置,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各通信运营商已经建成的网络。

二是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数据管理中心、自然资源与空间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党政信息资源库、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建设,为“数字XX“各项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平台。对已经建设的各类数据库,要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实现数据共享,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抵制。要通过数据共享,为全面实行网上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奠定基础。5.2.3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要把电子政务工作作为整个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带动信息化的全面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先期是做好国家财政供养网站的整合工作,要运用先进的网站集群管理模式,整合现有部门网站,建设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网络的整合按照国家的统一安排部署逐步推进。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积极配合,打破部门利益格局,消除信息孤岛,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二是强力推进全国政府系统公文无纸化办理及传输平台建设。要通过应用现代办公手段促进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工作效能的提高。全国各级政府办公室和信息办在制订建设方案时,要把这个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有机结合,同时要把全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统筹考虑。

三是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严格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开条例》的全面、正确、有效施行。此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各级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大力协调和支持,安排专门的人员把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工作抓紧、抓好。同时要做到有人管、有人做,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5.2.4加强电子政务培训

从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看,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硬件普及率还相当低,政府的各项政策、命令的发布仍然还是沿用纸张作为传播媒介,公文的收发、采集和汇总还没有完全实现电子化。因此,大力加强公务员信息化知识的培训迫在眉睫,特别是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

5.2.5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加快农村信息采集标准体系(采集、处理、数据库建设等)、信息发布体系等建设,提供标准的数据库接口,实现信息采集、处理、发布一体化。重点加强市场供求、农产品价格、科技信息、农村政策等农民急需的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在国家统筹规划下,整合、集成、开发各部门、各单位的农村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国际数据,并通过制定共享政策、法规和完善管理体制,把各部门、各单位乃至个人所获取与积累的科学数据资源,纳入国家农村科技数据共享的统一管理框架。

整合不同农村信息数据源,优化农村信息资源数据库结构,通过不同层次的农村信息中心群和共享服务网的建设以及共享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国家农村信息共享平台,并纳入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系统,大幅度提高农村信息的管理与共享服务水平,增强农村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和农村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的农村信息资源保障。5.2.6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少应该包括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人才队伍、经营人才队伍这三支队伍建设。目前,我国的实际状况是,无论哪支队伍都多少与信息化发展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解决信息化人才问题,要多渠道想办法。一是尽快成各地区的信息化协会或专家咨询委员会,把分布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的信息化人才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服务本地区和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解决人员紧缺问题;二是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弥补人才技术实力不足;三是在编制许可的前提下提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信息化人才;四是要有计划地加强人才培训,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习和培训要作为经常性的工作。

5.2.7切实抓好信息安全工作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深入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成为一个战略性的课题。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按照信息安全的管理规定,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各级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还没有完善这一严峻形势,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对信息安全设备和软件的投入,完善安全防范体系;二是要结合信息资源的整合,尽量建设统一的安全防范体系,降低成本,提高效果;三是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层层审核,严格把关,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四是要制订和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处置信息安全事故;五是加强经常性的检查、督查工作,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切实加以解决。5.3小结

只有加大电子政务的建设力度,加快建立高效政府,才能在信息时代加快发展,迎头赶上。相信我国能够克服在电子政务方面遇到的困难,改善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国先进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之路,并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五篇:中国畜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关 键 词】畜牧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畜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畜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畜牧业迅速发展,畜牧业产值不断提高,自1949年的33.7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209.3亿元;1990年,畜牧业产值进一步增加到1967亿元,是1949年的58倍多,1978年的9倍多;至2010年,畜牧业产值已经超过20000亿元,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为30.04%,可见随着中国畜牧业产值的不断增加,其在农业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目前畜牧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特色突出,区域化布局、市场化特征鲜明。

农业部在《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15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同时,还首次提出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公司,为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金融政策的推出有望使规模化养殖企业突破资金、规模瓶颈。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方式快速转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市场有效供应能力不断加强。目前中国肉类、禽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随着产量的增长,中国人均畜产品占有量也持续上升,1978年,全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只有9.1公斤、2.4公斤和1.0公斤,到2010年,人均占有量已分别达到45.8公斤、20.7公斤和26.7公斤,分别是1978年的5.0倍、8.6倍和26.7倍。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仍处在稳步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的“上升”阶段,特别是牛羊肉、禽肉、液态奶和乳制品、水产品,还将出现迅速增加的态势。而随着广大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肉类和蛋类消费将会出现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农村奶类消费现实需求的出现可能会晚一些年,但其潜力会更大。总体而言,未来15-20年内,中国居民的畜产品消费将进入稳定增长时期。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本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畜牧业的关联产业;中国畜牧业的政策及管理制度;中国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中国畜牧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国畜牧业的发展模式及发展前景;中国畜牧业各子行业的生产与消费情况;中国畜牧业主要产业带的发展;

中国现代畜牧业的建设情况;中国畜牧业典型企业的经营情况;中国畜牧业的投融资与信贷情况;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畜牧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中国当前畜牧业的总体市场规模、消费潜力及市场前景,并根据畜牧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畜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畜牧养殖、加工企业、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畜牧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畜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下载2011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预测与投资商机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预测与投资商机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