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规范质量合格率定义的报告_V1.0
质量合格率定义方案
一、需要定义一下三个质量合格率
1、进场产品质量合格率定义: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进场产品进行验收,同一规格型号的产品(具有唯一物料组代码的产品)的合格率为进场产品质量合格率。(一次进场的送货通知单有不少于1个进场产品质量合格率)
2、(建议方案)进场产品整单质量合格率定义:取该进场批次(同一送货通知单)的产品中进场产品质量合格率最低的值为进场产品整单质量合格率。
3、(方案1)月度/季度/年度供应商进场批次质量合格率=一段时间内所有抽检不合格产品总数/所有抽检产品数量*100%。弊端:
1、每种产品的抽检比例不一致
2、一个供应商每次到货包含多个物料
产生的结果:西瓦水泥瓦产品,配瓦产品有10类,主瓦仅有1类,配瓦可能基本无质量问题,导致质量合格率非常高,不能正确反应改时间段内供应商主要产品的质量情况。
(方案2)月度/季度/年度供应商进场批次质量合格率=一段时间内一个供应商的某一物料被抽检不合格的次数/该段时间内
(建议方案3)月度/季度/年度供应商进场批次质量合格率=某一段时间内(送货通知单为最小单位)抽检不合格的次数/该段时间内送货总次数*100%
二、供应商质量评估方案
从进场检查、质量回访、工厂检查、材料检测、主场检查、地区公司评价六个维度进行评估
(一)原来质量合格率的定义方法缺陷:
1、回访频率影响质量问题次数,导致质量合格率不准确。
2、不同供应商的供货量不同,影响回访的次数,进而影响质量问题次数。
3、工厂检查、驻场检查、材料检测都算进质量合格率,那么其检测频率影响质量问题次数。
4、一次材料检测的严重程度远比一次到货的出现偶发性质量问题大。
5、一次工厂检查的严重程度远比一次到货的出现偶发性质量问题大。
(二)新质量合格率定义方法:(前提:保证验收标准完全执行的情况下,保证随机性)
定义:供应商现场到货的材料的抽检的质量合格率 优点:
1、质量合格率是供应商一定时间内,到全部合格的货次数/总供货次数,不受回访频率的影响,以及其他质量管控手段的影响
2、其他质量管控手段,如工厂检查、驻场检查、材料检测(现场抽检发现不合格怎么算)依然为供应商的评估维度,这样也是公平性的,因为同一材料类别的供应商质量管控力度绝大多数时候保持一致,入检测频率和工厂检查频率等。
3、其他质量管控手段应该影响质量合格率,以此反应质量管控手段的作用。
4、该定义还能实现质量合格率与供货金额和供货数量的关系
附件资料:
抽样检验的方法有以下三种: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一批产品共有N件,如其中任意n件产品都有同样 抽样检验的可能性被抽到,如抽奖时摇奖的方法就是一种简单的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时必须注意不能有意识抽好的或差的,也不能为了方便只抽表面摆放的或容易抽到的。
系统抽样:系统抽样是指每隔一定时间或一定编号进行,而每一次又是从一定时间间隔内生产出的产品或一段编号产品中任意抽取一个或几个样本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无法知道总体的确切数量的场合,如每个班的确切产量,多见于流水生产线的产品抽样。分层抽样:针对不同类产品有不同的加工设备、不同的操作者、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对其质量进行评估时的一种抽样方法。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逐批验收抽样检验方案是最常见的抽样方案。无论是在企业内或在企业外,供求双方在进行交易时,对交付的产品验收时,多数情况下验收全数检验是不现实或者没有必要的,往往经常要进行抽样检验,以保证和确认产品的质量。验收抽样检验的具体做法通常是:从交验的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预定样本容量的产品项目,对照标准逐个检验样本的性能。如果样本中所含不合格品数不大于抽样方案中规定的数目,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即为合格批,予以接收;反之,则判定为不合格,拒绝接收。
第二篇:质量弱项指标合格率
关于开展工程质量弱项指标合格率
整制活动情况的通知
根据(陕高速函〔2009〕471号)转发的《全面提高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弱项指标合格率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标段旬阳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我部对隧道工程钢筋间距、初喷混凝土厚度、初喷混凝土平整度等三项进行了专项排查整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隧道工程钢筋间距:
1、排查情况:
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部对所施工的旬阳隧道钢筋间距进行了彻底的排查发现的问题有: a.格栅拱架箍筋间距部分不规范。b.格栅拱架连接钢筋间距不规范。
2、根据排查的的结果制定的整改措施:
a.对格栅拱架箍筋间距问题,我部下发了技术交底书并有质检工程师进行现场指导、随时抽捡、量测监督。
b.格栅拱架连接钢筋间距不规范问题,争对施工人员盲目蛮干,现项目有质检工程师进行现场旁站、指导、量测监督。
3、整改进展情况
a.格栅拱架箍筋间距已按设计尺寸进行加工焊接。b.格栅拱架连接钢筋已严格按设计和总监办相关要求进行规范化施工,经管理处、总监办、驻地办突击检查,钢筋间距均符合设计要求。
二、隧道初喷混凝土厚度: 1.隧道初喷混凝土厚度排查情况:
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部对所施工的旬阳隧道初喷混凝土厚度进行了钻孔排查未发现初喷混凝土厚度不足设计厚度,旬阳隧道除洞口41米为Ⅴ浅、深埋外,其余全部是Ⅳ深埋硅质板岩,开挖时或多或少的超挖现象不可避免,基本不存在初喷混凝土厚度不足现象,经雷达扫描检测初喷混凝土厚度均达到设计厚度。
三、初喷混凝土平整度:
1、排查情况:
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部对所施工的旬阳隧道初喷混凝土平整度进行了彻底的排查发现的问题有: a.部分段落平整度较差。
2、根据排查的的结果制定的整改措施:
a.严格控制钢拱架安设偏斜,督促施工人员准确掌握喷射砼的角度和风压,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同时做到外加剂均匀参入。
3、整改进展情况:
a.通过整改和现场监督,初喷混凝土平整度有很大的收校,整体校果较好,大面平整度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中铁十五局五公司A-CD41标项目部 2009年7月20日
第三篇:质量的权威定义
质量的权威定义: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9001 注释
1.质量的具有广义性: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涉及多个方面:产品,服务,个人,过程,工作等
2.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
①“固有的”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区别与其他事物的性质,我们也称之为质量参数。例如,晶体的尺寸、机器的生产率或接通电话的时间等技术特性。
②“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中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硬件产品的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如:运输方式)、售后服务要求(如:保修时间)等特性。
③产品的固有特性与赋予特性是相对的,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例如:供货时间及运输方式对硬件产品而言,属于赋予特性;但对运输服务而言,就属于固有特性
3。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①“明示的”可以理解为是规定的要求。如在文件(合同,标准,法规)中阐明的要求或顾客明确提出的要求。
②“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化妆品对顾客皮肤的保护性等。一般情况下,顾客或相关方的文件(如:标准)中不会对这类要求给出明确的规定,组织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用途和特性进行识别,并做出规定。
③“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如食品卫生安全法、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等,组织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必须执行这类标准。
④要求可以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不同的相关方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可能是不相同的。例如:对汽车来说,顾客要求美观、舒适、轻便、省油,但社会要求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组织在确定产品要求时,应兼顾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
质量的内涵:
质量的内涵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并且这些固有特性是以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所要求的能力加以表征。因此我们说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和满意性。1。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虽然顾客和组织关注质量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
2。质量的广义性: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涉及多个方面:产品,服务,个人,过程,工作等许多方面。
3。质量的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欢迎。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质量的求
4。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5。质量的满意性:质量为产品(服务)能够满足顾客期望的能力。所以那些真正符合消费者要求,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我们认为就是好的产品,好的质量 真正物美价廉(高性价比),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服务),才是好的质量!
质量参数
用一般定义讨论质量问题会很抽象,不具体(好坏,高低来衡量产品质量的高低),而从生产企业来说,为了便于企业内部更好的评价产品质量状况,以便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质量要求,就必须把用户的质量要求具体加以落实,需要一种比较具体,明确,更容易衡量的东西,并定量表示,称之为质量参数。把这些参数确定下来就形成了产品的质量标准。
质量参数可分为量化(长度,阻值),非量化(安全,舒适,美观)
比如客户希望汽车轮胎要求它寿命要长,反映其寿命长的质量参数就是耐磨度,抗拉和抗压强度。
比如我们晶体功能方面,就要有具体的参数,F,R,DLD,C等
质量成本
所谓的质量成本指的是与质量有关的一切成本的总称,它包括不符合质量要求而造成的人财物浪费所花的成本,及为了预防这些浪费发生所花的钱。
质量成本=预防成本(5-15%)
鉴定成本(10-20%)
内部损失成本(25-35%)
外部损失成本(20-35%)
预防成本(5-15%)
预防成本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控制工序质量,减少故障损失而事先采取的预防措施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它一般包括下列项目。
1)质量计划工作费。为制定质量政策、目标及质量计划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包括编写质量手册、体系文件所发生的费用。
2)设计评审费。开发设计新产品在设计过程的各阶段所进行的设计评审及实验试验所支付的一切费用,也包括产品更新的设计评审活动的费用。
3)供应商评价费用。供应商评价费用是指为实施供应链管理而对供方进行的评价活动费用。
4)质量审核费。对质量管理体系、工序质量和对供应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质量审核所支付的一切费用。5)顾客调查费用。顾客调查费用是为了掌握顾客的需求所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和分析所花费的费用。
6)质量培训费。以达到质量要求或改进产品质量为目的而对企业人员进行的正式培训或临时培训,包括制订培训计划直到实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7)质量改进措施费。制定和贯彻各项质量改进措施计划,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或质量管理水平而职工的进行活动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8)质量奖。质量奖及质量管理小组奖等用于质量(包括安全、节能)的奖金。
9)过程控制费用。过程控制费用是为质量控制和改进现有过程能力的研究和分析制造过程(包括供应商的制造工序)所需全部时间的费用支出;为有效实施或执行质量规划而对车间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所需的费用支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自始至终进行控制所支出的费用。
鉴定成本(10-20%)
鉴定成本是“用于试验和检验,以评定产品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质量水平所支付的费用”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1)进货检验费。对购进的原材料、协作件、外购配套件的进厂验收检验费用和驻协作厂的监督检查、协作配套产品的质量审核费用。
2)工序检验费。产品制造过程中对在制品或中间品质量所进行的检验而支付的费用。3)成品检验费。对完工产品鉴别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而进行的检验或试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产品质量审核费用。
4)试验设备维修费。试验设备、检测工具、计量仪表的日常维护、校准所支付的费用。5)试验材料及劳务费。破坏性试验所消耗产品成本以及耗用的材料和劳务费用。内部损失成本(25-35%)
内部损失成本是交货前因产品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如返工、复检、报废等等。也就是指产品在出厂前由于发生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质量故障所发生的费用之和。包括以下各项。
1)废品损失。指因产品(包括外购、外协产品物资)无法修复的缺陷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而报废所造成的损失。
2)返工损失。指为修复不良品而发生的成本费用及为解决普遍性质量缺陷在定额工时以外增加的操作成本。
3)复检费。指对返工或校正后的产品进行重复检查和试验所发生的费用。4)停工损失。指由于各种质量缺陷而引起的设备停工所造成的损失。5)产量损失。指由于改进质量控制方法使产量降低的损失。
6)质量故障处理费。指由于处理内部故障而发生的费用,它包括抽样检查不合格而进行筛选的费用。
7)
质量降级损失。指产品质量达不到原有精度要求因而降低等 级所造成的损失。由一级品降为二级品,使其价值降低。
外部损失成本(25-35%)
外部损失成本是交货后因产品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如保修、保换、保退、撤销合同及有关质量的赔偿、诉讼费用等。也就是指产品在用户使用中发现质量缺陷而产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总和。它同内部损失成本的区别,在于产品质量问题是发生在发货之后。包括以下各项。
1)索赔费用。指由于产品质量缺陷经用户提出申诉,而进行索赔处理所支付的一切费用。2)退货损失。指由于产品缺陷,而造成用户退货、换货而支付的一切费用。3)保修费用。指在保修期间或根据合同规定对用户提供修理服务的一切费用。
4)降价损失。指由于产品质量低于标准,经与用户协商同意折价出售的损失和由此所减少的收益。
5)诉讼费用。即因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诉讼费用。
6)返修或挑选费。即产品不合格而退换后返工修理或挑选的人工、材料、复检及有关设备折旧费用。
7)其他。如公司信誉的损失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质量成本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认识质量成本就要求我们有成本意识
1.我们的工作就是零缺陷 2.第一次就事情做对最经济
3.每个人员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工作要求,并且使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符合要求,就是对降低质量成本在做贡献
第四篇:岗位规范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1.岗位规范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岗位规范又称岗位规则、劳动规范、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是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岗位劳动规则:时间规则、组织规则、岗位规则、协作规则、行为规则
定员定额标准
岗位培训规范
岗位员工规范
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及其优缺点
结构化面试:在面试之前,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框架或问题清单,面试考官根据框架控制整个面试的进行,按照设计好的问题和相关细节逐一发问,严格按照这个框架对每个应聘者分别做相同的提问。
优点:对所有应聘者按同一标准进行,可以提供结构与形式相同的信息,便于分析比较,减少主观性,同时有利于提高面试的效率,对面试考官的要求较低。
缺点:过于程式化,难以随机应变,所收集的信息的范围受到限制。
非机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无固定的模式,事先无需做太多的准备,面试者只要掌握组织、岗位的基本情况即可,非结构化面试可以说是漫谈式的。
优点:灵活自由、问题可因人而异,可得到较深入的信息。
缺点:缺乏同一标准,易带来偏差。
如何运用公文处理模拟法
1.公文模拟处理法又称公文筐测试,它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一种有效的管理人员的测评方法;
2.发给每个被测评者一套文件汇编(15~25分文件组成),包括下级呈来的报告、请示、计划等;
3.应聘者负责全权处理文件筐里的公文材料,留下一沓笔记、备忘录、信件等;
4.最后,将处理结果交给测评组,按既定的考评维度和标准进行考评。总之,将应聘者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远程发展的潜质作为测评的重点;
5.文件的编写要逼真、准确,应从单位的存档文件、记录、函电、报告及现场调查收集的信息素材中提炼加工。
工作时间组织的内容
1.企业中,工作时间组织的任务主要是建立工作班制、组织好工作轮班、以及合理安排工时制度。企业里的工作班制有单班制和多班制两种;
2.工作轮班是在实行多班制生产条件下,体现了劳动者在时间上的分工协作关系;
3.实行单班制还是多班制,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的工艺特点。工艺过程不能间断进行的,都是连续生产,必须实行多班制。
第五篇:质量成本的定义和概念
一、质量成本的含义及内容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和保证顾客满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当未获得满意的质量时所遭受的损失,包括质量损失成本和质量保证成本。其中质量损失成本包括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和外部质量损失成本,质量保证成本包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不合格等故障所发生的费用。鉴定成本是指用于评定产品是否满足合同双方确定的质量水平所发生的费用。内部损失成本是指用于产品交付前,因不满足原定质量要求而降低等级所造成的损失,外部损失成本是指用于产品交付后,因不满足合同双方确定的质量水平,导致索赔、修理、更换等所发生的费用。
二、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
提高产品质量会使产品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增加,但同时也会因为售价的提高和销售数量的增加而使企业的销售收入增加,因而增加成本支出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然而到了一定程度,要再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则所花费的成本愈来愈大,而产品质量提高愈来愈慢。这时,成本管理要通过研究成本的增减与收益的增减关系,确定有利于提高成本效益的最佳方案。由于质量成本主要是由作业质量成本中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四部分组成。在一般情况下,随着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的增加,产品的质量水平随之提高,产品的缺陷大大减少。因而总质量成本下降;但随着质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增加较快,虽然损失成本仍会下降。但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却会增加,这里存在一个临界点,即最佳质量成本,因此,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用于质量的成本优化,使质量保证成本和质量损失成本的总和最小,使质量成本各要素之间保持合理的最佳结构。
三、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开展质量成本预测
实行质量成本管理可以对新产品进行成本预测,为企业领导正确选择决策方案,确定产品是否投产,投产多少提供依据。通过质量成本预测,可使企业的成本管理处于主动地位,目标明确,而且有利于在保证产品功能的情况下,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加强成本管理的预见性,为企业赢得市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更好地组织经济活动奠定了基础。
2.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
目前,产品结构日益复杂,顾客对外观、精密度、可靠性要求甚高。因而,为使产品满足顾客需求所支出的质量成本增多,约占总销售额的5%~10%。因此,分析质量成本中四类成本的比例关系,寻求质量成本的最佳值,从而进行控制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成本,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3.寻求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与计算,有助于推进质量改进计划的实施,通过质量改进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预防潜在不合格的发生。
4.管理层能掌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质量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的管理层能看到各项费用所占的比例,能具体地了解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此,管理层能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做出决策,也会支持质量推进计划的贯彻实施,并提供充分的资源。
{nextPage}
四、当前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单纯注重产品生产中的质量成本管理而忽视了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
国际质量标准ISO9000定义产品质量“是产品或服务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这种“满足”又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产品设计所做到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程度,称为“设计质量”;其二是产品与其设计要求一致程度,称为“符合质量”。全面了解顾客期望是设计出顾客满意产品的关键,而顾客期望一般是通过市场调研所获得的。很多企业并不重视市场调研工作,从而导致了产品设计质量低下,具体表现为产品性能不能达到顾客的期望即“产品设计质量不足”及产品的质量远远超出了顾客的期望即“产品设计质量过剩”,两种情况都会使得产品离开了企业之后。顾客维持“过剩质量”或因“质量不足”而额外支付成本,从而导致企业产品信誉损失,增加隐性成本。因此在产品设计阶段。既要全面满足顾客的需要,又不能盲目增加功能,应当寻求产品质量与顾客满意之间平衡点。
2.忽视企业全员质量成本管理
为了加强质量管理,企业都设立了质检部门,对出厂产品质量把关,同时,由质检部门或会计部门对企业质量成本进行核算。基于这样一种管理格局。许多人认为质量成本管理是质检及会计部门的职责。而没有意识到企业质量成本的形成是企业许多部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质量成本管理需要全员参与。
3.质量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质量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当前即使生产比较稳定、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在这方面仍做得很不够,以致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质量成本数据的正确归集和统计非常困难,无法与《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相互衔接等问题。
4.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的奖励制度
通过加强质量成本管理的活动,可以找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没有运用经济手段增加员工质量成本意识,保证合理服务质量水平,以致于对发生质量事故没有追究责任和原因,造成了企业质量成本高。从而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无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