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行政许可事项申请书
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行政许可事项申请
书
北京市体育局: 我(单位)现向北京市体育局申请 行政许可,并提交如下材料:1、2、3、4、申请人承诺:本申请书及所附申请材料均真实、合法,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如有不实之处,申请人承担由此造成的法律后果。
请贵局依法审查并予批准。
申请人签字(盖章)年 月 日 申请人地址: 邮编: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第二篇: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游泳)行政许可审批
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游泳)行政许可审批
提交材料说明
1、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行政审批表;体育局网(下载表格)
2、游泳场所体育设施国家标准说明性材料;(下载表格)
3、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行政申请表;(下载表格)
4、营业执照复印件;
5、卫生许可证;
6、循环、过滤、消毒、吸底设备合格证明;(无证明提交近期游泳馆水质监测报告、单位提交:保证合格承诺书。
7、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8、房屋 建筑施工竣工验收备案表;
9、房屋所有权证明;(协议书使用说明)
10、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
11、救生员、教练员证复印件;(游泳培训申请书)
12、各种管理制度及安全例会、隐患排查记录各一份(近期);
13、游泳馆必要图片说明;(泳池、水深标志、救生台、救生 用品、急救用品、游泳人员须知、救生员教练员公示栏、警示牌、注:提交各种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例会、生产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2、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1、深水游泳合格证验证制度、2、溺水抢救操作规程、3、溺水事故处理制度、4、救生员定期培训制度、5、治安保卫、6、安全救护、7、卫生检查、8、设备维修、9、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度)书面材料。
3、救生员数量要求:泳池面积250平米以下需3名。泳池面积每曾加250平米增加一名救生员。(不足250平米按250平米计算)(单位提交各种材料加盖公章)
第三篇:广东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场所行政许可条件(精)
广东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场所行政许可条件
游 泳
一、人工游泳场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已建成的人工游泳池(单个池)水面面积不小于25m,新建人工游泳池(单个池)水面面积不小于100 m;
2.池壁、池底必须呈浅色,有沉淀吸污设备或自动水循环过滤消毒吸污设备; 3.深、浅水区要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浅水区水深不超过1.2米;
4.每一游泳池至少设有2个出入水池扶梯,水面面积在2000 m以上的游泳池至少设有4个出入水池扶梯;
5.游泳池四周应铺设防滑走道,游泳池与防滑走道之间设有排水沟,游泳池内排水口设有安全防护网; 6.游泳池水面水平光照度不低于80lx,照明设备距离水面的高度不低于5m,开放夜场须有足够的应急照明灯;
7.设有广播设施、警告牌、游泳池示意图和“游泳须知”等必要的安全警示;配有必备的救护器材(救生圈、救生杆、救生绳等),并摆放在明显位置;
8.每一游泳池应设有两个高1.5米以上的救生观察台,至少配置救生员2人;水面面积在250 m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250 m及以内,增设1个救生台及增加1名救生员;
9.疏散通道要有明显标志,要设置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室内游泳场所须有通风设施。
二、天然游泳场所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天然水域不得有暗礁、暗流、漩涡等不安全因素,游泳场所水域面积不小于1000 m; 2.水域边缘和各游泳区设有明显的浮标、警示危险区域的标志和安全防护网;
3.游泳区水面光照度能够满足救生安全需要;设有可通观全场的救生监视台、广播设施、警示牌和“游泳人员须知”等;
4.救生监视台间距小于等于100m,其高度不低于2 m,并按海岸线每100 m配备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及至少设有流动救生员1人;
5.配备相适应的救生设备(救生船或筏、救生圈、救生杆等)和医务人员,救生设备要摆放在明显位置;
三、游泳场所戏水设施设备等应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并提供合格证书;
四、游泳场所游泳教员须持有社会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救生员须持有《游泳救生员证》(中国救生协会颁发)或《广东省体育经营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证》;
五、有与容量相符的男女更衣室、沐浴室及厕所;
六、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
卡丁车
一、卡丁车场地符合卡丁车场建筑规范(GB19197);
二、卡丁车场地水平照度不低于80lx,照明设备的高度距跑道不低于5m;
2222
三、卡丁车应取得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卡丁车每年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四、在醒目位置设有“卡丁车人员须知” 及安全警示,配备急救药品、器械等,并摆放在明显位置;必须配备驾驶卡丁车人员使用的有安全护目镜的全盔型头盔;
五、卡丁车场应至少配备2名卡丁车驾驶技术指导人员,(经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或广东省、市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认可);
六、有治安防范措施和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及其他规章制度。
蹦 极
一、蹦极塔台自然高度不超过80m,蹦极平台长度不小于3 m,宽度不小于2m,蹦极跳台臂长度不小于12m。有安全护栏、防滑设施、防护网,且蹦极台出口设置拦挡设施。塔台的安装需经省质监局检测并出具相应的检测证书;
二、蹦极绳垂直底部设置防护水池,有清晰的水深标识,并有隔离带。蹦极绳垂直状态投影点底部水深不小于4 m,并距周边障碍物半径不小于12 m;
三、蹦极平台设置隔离区,蹦极区域应设置观察点,并有录像监控设备。回收绳与跳跃平台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4 m;
四、蹦极空间反弹点与平台下缘竖起距离不小于蹦极高度的7%。跳跃高度小于40 m时,下落最低点距离着陆区域的竖直距离不小于3 m;蹦极绳垂直状态下与障碍体后向距离不小于16 m,侧向距离不小于0.6 m;跳跃高度大于40 m,下落最低点距离着陆区域的竖直距离不小于4 m,蹦极绳垂直状态下与障碍体后向距离不小于25 m,侧向距离不小于12 m;
五、提升设备的安全辅助绳安全系数应大于10,且直径不小于8㎜,滑轮或卷筒与安全辅助绳的直径比例不小于40倍,导向轮直径与安全辅助绳的直径比例不小于20倍。安全辅助绳无载荷时在卷筒上缠绕圈数不小于3圈;
六、蹦极所需特种设备须出具注册登记表、设备及其部件的出厂文件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游乐设施定期检验报告;
七、从业人员出具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八、在醒目位置设有“蹦极人员须知”及安全获救,配备急救药品、器械等,并摆放在明显位置。
九、有健全的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制度及其他规章制度。
攀 岩
一、攀岩场: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攀岩(抱石)运动训练、比赛、健身休闲等活动的场所。它包括:人工攀岩场所和自然攀岩场所;
1.人工攀岩场要求足够活动场地及确保空间,满足确保安全的自由摆动距离及防护设施。人工岩壁上端锚点最大受力不小于816.33kg力;保护挂片最大受力不小于816.33kg力;岩板耐受静压力不小于408.16kg力,最大耐受冲击力不小于612.24kg力,支点孔最大抗拉力不小于306.12kg力;
2.自然攀岩场所须符合可设置保护点及有确保活动场地要求条件。自然岩壁上端锚点最大受力不小于816.33kg力;保护挂片最大受力不小于816.33kg力;
二、攀岩器材:攀岩板必须经过国际登联(U.I.A.A)认证或达到欧洲标准(CE)和中国登山协会认可(标注“中国登山协会技术部监制”的字样);
三、攀岩安全装备:必须配备经过国际登联(U.I.A.A)认证或达到欧洲标准(CE)的绳索、安全带、攀山锁扣、确保器、扁带等安全装备;
四、有清晰醒目的危险区域警示标识和安全防护设施;在醒目位置有“攀岩人员须知”及安全警示;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械;
五、室内场地空气流通,有紧急疏散通道,并配有性能良好的照明设备;
六、开放期间每条使用的攀岩道应配备1名攀岩技术指导人员;技术人员需持有中国登山协会颁发《攀岩从业人员技术证书》或《广东省体育经营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证》;
七、有健全的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制度及其他规章制度。
轮 滑
一、新建室内轮滑场地面积不小于500 m,室外轮滑场地面积不小于500 m;
二、轮滑场地应平整,无破损,场地中的柱子等障碍物应用软性材质包裹,高度不低于2 m;
三、场地四周应有高度不低于1 m的防护栏,防护栏的棱、角等应用软性材质包裹;滑行场地与休息、更衣、换鞋场所之间应用护栏予以隔离;
四、轮滑器材应取得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出租的轮滑器材应处于安全和良好的状态;
五、至少应配备1名轮滑技术指导人员,技术指导需持中国轮滑协会颁发的教练证书或《广东省体育经营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证》;
六、在醒目位置有“轮滑活动人员须知”及安全警示,配备有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械;
七、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
射 击
射击场所包括:步手枪射击场、移动靶射击场、飞碟射击场、弓弩射击场、实用射击和彩弹枪射击场。
一、场地、设施设备条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步手枪、移动靶射击场所
1.靶道长度应不短于10m,靶壕深度应不小于2m(或采用输送靶机、自动报靶换靶装置),靶壕后侧及其两侧应设置防止子弹反弹及飞越的防护设施,射击地线与靶线之间上空应修建多道挡弹墙,防止子弹射出场外;
2.射击区地面应平坦,不得有金属、石块等硬物;
3.靶板后方的防护设施的高度应保证在射击位置的任何区域发射子弹,子弹不能飞越防护设施顶端;厚度应保证子弹不能穿透;
4.射击位置宽度不小于1m,设有枪支控制装置,后方设有射手通道;射击位置之间应有隔挡设施,且长度不短于1.5 m,高度不低于2 m,向前伸出射击地线不小于0.5 m,所用材料及厚度必须保证子弹不能穿透; 5.射击位置和观众休息区之间有阻挡子弹的安全隔离设施。
(二)飞碟射击场所
221.射击区地面应平坦,射击位置至落弹点的距离如短于200 m,应设置防止子弹飞出射击区的安全防护设施;
2.射手前方及其两侧应设置防止子弹飞越的防护设施; 3.抛靶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飞碟多向靶场的抛靶房内前后距离不小于2m,高度不低于2.1m。抛靶房屋顶与射击位置的地面同一水平;
(2)飞碟双向靶场设高、低两个抛靶房,每个抛靶房面积不小于4m。
(三)弓弩射击场所 1.靶道长度不短于10m;
2.射手前方及其两侧应设置防止箭弹飞越的防护设施,如果是室外靶场,射击地线与靶线之间的上空应修建多道挡弹墙,防止箭弹射出场外;
3.射击位置宽度不小于1m,射击位置之间应有长度不短于1.5m,高度不低于1.8m,所用材料及厚度保证箭弹不能穿透和反弹的隔离设施;
4.射击位置与观众休息区之间有阻挡箭弹的安全隔离设施。
(四)实用射击和彩弹射击场所
1.场地四周应设置防止子弹飞越及反弹的防护设施;
2.室外实用射击场上空应修建多道挡弹墙,防止子弹射出场外; 3.彩弹枪射击场应提供防护服、护目镜、防护头盔和手套。
二、射击场所的枪支、弹药、弓弩和箭弹应从合法渠道购买,并配备护目镜、耳塞耳罩等安全防护装备;枪支、弹药等危险物品的购买、使用、保管、运输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及其相关的规定;
三、射击场所应有清晰、醒目的危险区域警示标识、“射击安全规则”和“射击活动须知”;
四、室内射击场所应有紧急疏散通道及通风设施;
五、开放期间每名射击者需配备一名射击技术指导人员,有专职的安全保卫人员和器械保管人员;
六、有健全的治安保卫、安全操作(营业前检查准备、顾客定员等)、器械维修制度及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
射 箭
一、室内、室外场地射程不短于10m,起射线、1m线标识明显,在醒目位置有“射箭人员须知”及安全警示;
二、室内射箭馆起射线处箭道的宽度不小于0.8m,靶位后及靶墙两侧应有墙或挡板封闭,并有防穿透设施,有紧急疏散通道;
三、室外射箭场相邻两靶的间距不小于1m,靶位后的空间及最边缘靶位外侧应设有明显标识,并有防护设施;
四、提供的每张弓应有与之配套的箭、箭壶、护指、护臂、护胸等装备;
五、每个箭靶应有与之相配套的靶架或固定在靶墙上,并有相对应的靶号牌;
六、配备必要的射箭技术指导人员,射箭技术指导人员承担安全保障职责;
七、射箭器具有专门的存放处;
八、有健全的治安保卫、靶场安全、安全救护、设备维修制度及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
潜 水
潜水场所包括:人工潜水场所和固定的天然潜水场所。
一、场地、设施设备条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人工潜水场所
1.池壁和池底光洁、呈浅色,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质量符合国家建筑规范的要求; 2.沉淀吸污设备或自动水循环过滤、消毒、吸底设备等具有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3.潜水用池水面水平照度不低于80lx(勒克斯); 4.更衣室与潜水用池之间应有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
5.有救生圈、救生竿、救护板、急救药品等救生救护设施,并摆放在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
(二)固定的天然潜水场所
1.有清晰、醒目的危险区域警示标识,有救生圈、救生船、急救药品等救生救护设施,并摆放在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
2.有能够监视整个潜水区域的指挥(了望)台或船只。
二、潜水器材应齐全,且状态良好,并有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气瓶每两年应经过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三、在醒目位置有“潜水人员须知”、安全警示、溺水抢救操作规程及溺水事故处理制度;
四、人工潜水场提供室温、水温情况报告,固定的天然潜水场所提供当日天气、潮汐变化情况报告;
五、配备持国家有关的执业资格证明的潜水技术指导人员(中国潜水协会认可的一星、二星、三星教练),潜水技术指导人员应每年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取得身体健康合格证明方能上岗,有四星级潜水员资格证明的潜水技术指导人员方能带学员进行体验潜水,且潜水技术指导人员和学员的比例是1:1;
六、有通风、干燥的潜水器材存放室,有专人负责空气压缩机的保养、维修和充气;
七、有与潜水场所面积相匹配的男、女更衣室、沐浴室、卫生间;
八、有健全的治安保卫、安全救护、卫生检查、设备维修制度及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
漂 流
根据操作漂流器具的难度将急流分为6个等级,在急流为五级以上(含5级)的水域不允许开设漂流场所。
一、漂流水域不能有危险障碍物和漂浮物,有清晰、醒目、牢固的水位测量、禁漂水位线、航道导引、危险区域警示等标识,并在深水、急流等危险区域的岸边设置救护点;
二、码头应设在水流缓、落差小、较开阔的水域处,在醒目位置有“漂流人员须知”、“溺水抢救操作规程”及“溺水事故处理制度”;
三、漂流器具应有产品检验合格证明,且每年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漂流艇四周有救生用的固定绳索,在急流为三级以上(含三级)的漂流水域使用的漂流艇内应配备长度不小于5m的救生用缆绳;
四、应为漂流者配备救生衣,急流为三级以上(包括三级)的漂流场所应为漂流者提供头盔;
五、漂流场所应有持国家有关执业资格证明的救生员和漂流技术指导人员,急流为三级以上(含三级)的漂流场所漂流技术指导人员与漂流者的比例不低于1:5。漂流技术指导人员与救生员之间应保持联络畅通;
六、不允许在雷雨、大风、能见度差等条件下开展漂流活动,开放时应做好如下安全保障措施:
(一)遵守漂流器具核定的载客人数和载客重量的规定;
(二)应向漂流者说明漂流水域特点、漂流器具使用方法以及漂流的安全救生措施,应随时监控、了解整个漂流水域的漂流活动;
(三)12岁以下的儿童只能在家长陪护下在急流为二级(含二级)以下的漂流水域漂流;
(四)急流为三级以上(含三级)的漂流场所至少应具备下列方式中的两种保护漂流者,一级、二级至少具备一种;
1.岸上有流动救生员; 2.危险地带有定点救生员; 3.有漂流技术指导人员跟随艇; 4.有救生员和救生艇跟随。
(五)急流为三级以上(含三级)的漂流水域不允许单艇出发,当5条以上(包括5条)漂流艇同时出发时应有救生员和救生艇跟随;
七、有健全的治安保卫、安全救护、设备维修等制度和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
滑翔伞
一、起飞场地应平整,长度不短30m、宽度不小于20m,坡度不大于30°,且上空无障碍物;着陆场地平坦、开阔,长度不短于50m、宽度不小于50m,且上空无障碍物;
二、滑翔伞、备份伞应取得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三、飞行时应配备备份伞、无线电双向通讯器材、计时表和高度表,并配戴头盔、穿飞行专用鞋;
四、有广播、通讯及风速、风向测定仪等设备,在醒目位置有“飞行员须知”等安全警示及当日天气情况报告;
五、滑翔伞飞行时其与任何空间障碍物间的距离不小于50m;
六、滑翔伞操作人员应取得中国航空运动协会颁发的“滑翔伞运动证书”。
七、有治安防范措施、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及安全救护、设备维修、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等有关制度。
热气球
一、起飞、着陆场地平坦、开阔,满足净空条件,且起飞场地长度不小于30m,宽度不小于20m;
二、热气球系留点应牢固可靠,夜间系留场地应有足够的照明;
三、热气球应取得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飞行的热气球上应配有通讯器材;
四、有存放燃料瓶等器材的专用库房,器材使用和存放应符合消防安全规定;
五、在醒目位置有“热气球乘飞人员须知”及安全警示标识;
六、有执国家有关执业资格证明的热气球技术指导人员(经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认可),每具升空的热气球上至少应配备一名热气球技术指导人员;
七、有健全的安全救护、设备维修制度及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度。
动力滑翔伞
动力滑翔伞是指滑翔伞与一台小型动力推进器相结合,构成的超轻型软体结构飞行器。包括:背式动力滑翔伞和轮式动力滑翔伞。
一、起飞场地应平坦、开阔,且上空无障碍物。轮式动力滑翔伞场地长度不短于150m、宽度不小于100m;背式动力滑翔伞场长度不短于50m、宽度不小于50m;
二、着陆场地应平坦、开阔,且上空无障碍物。轮式动力滑翔伞着陆场地长度不短于80m、宽度不小于80m;背式动力滑翔伞着陆场地长度不短于50m、宽度不小于50m;
三、动力滑翔伞、备份伞应取得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四、有通讯及风速、风向测定仪等设备,在醒目位置有“飞行员须知”等安全警示及当日天气情况报告;
五、危险物品的保存、管理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有关安全条例(要求)的规定;
六、动力滑翔伞飞行时其与任何空间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50m,飞行时应配备无线电双向通讯器材、计时表和高度表,并配戴头盔、穿飞行专用鞋。背式动力滑翔伞飞行时应配备备份伞;
七、动力滑翔伞操作人员应取得中国航空运动协会颁发的“动力滑翔伞运动证书”;
八、有治安防范措施、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及安全救护、设备维修、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等有关制度。
第四篇: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申请材料须知
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申请材料
1、审批条件:
(一)滑雪道、设施设备等符合国家标准(GB 19079.6-2005);
(二)至少配备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滑雪);
(三)有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滑雪设施、设备、器材安全检查制度等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2、申请材料:
(一)申请书,申请书应当包括申请人的名称、住所,拟经营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拟成立经营机构的名称、地址、经营场所等内容;
(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行政许可审批表;
(四)体育设施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说明性材料(申请人提供检测机构出具雪板脱离器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研究院出具的索道检验报告、魔毯出厂产品合格证);
(五)经营场所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及复印件;
(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印制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滑雪)、救助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七)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滑雪人员须知、滑雪者行为与安全守则,治安保卫、安全救护、设施设备维修制度以及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等)的书面材料;
(八)雪具大厅应提供每日天气牌、救护设备、救护药品、魔毯乘坐须知牌附现场照片。
第五篇: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2013)
国家体育总局令
第 17 号
《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1月28日经国家体育总局第3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刘 鹏 2013年2月21日
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行政许可的实施,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促进体育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民健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公布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经营活动。
第三条 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实施行政许可。
第四条 对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实施行政许可,坚持以下原则:
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
规范发展体育市场;
公开、公平、公正;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第五条 国家体育总局指导全国范围内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行政许可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调整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目录,并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行政许可工作。
第二章 申请与审批
第六条 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相关体育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二)具有达到规定数量、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
(三)具有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育设施、设备、器材安全检查制度等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请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申请书应当包括申请人的名称、住所,拟经营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拟成立经营机构的名称、地址、经营场所等内容;
(二)体育设施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说明性材料;
(三)体育场所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四)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救助人员的职业资格证明;
(五)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申请行政许可。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进行实地核查,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批准的,应当发给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 许可证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经营机构负责人姓名;
(二)经营机构名称;
(三)经营场所地址;
(四)许可经营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
(五)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规定数量;
(六)许可期限。
第十一条 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样式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制定。
第十二条 申请人在获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行政许可后,应当持许可证到相应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许可证载明事项发生变更的,经营者应当向做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体育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体育主管部门同意的,为其换发许可证。经营者持换发的许可证到相应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四条 许可证到期后需要继续经营的,经营者应提前30日到做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体育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续期手续。体育主管部门同意的,为其换发许可证。经营者持换发的许可证到相应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续期登记。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做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体育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注销许可证:
(一)经营终止;
(二)许可证到期。
第十六条 已经许可、注销和依据本办法第二十八条吊销许可证的,做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示。
第十七条 许可证遗失或者毁损的,应当向做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体育主管部门申请补领或者更换。
第三章 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上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体育主管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对经营者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实施有效监督。
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许可人的正常经营。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对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检查时,体育执法人员人数不得少于两人,并出示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未出示有效证件的,经营者有权拒绝检查。
第二十条 体育执法人员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做出书面记录,并建立执法档案,将各项检查记录和处罚决定存档。
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应当将许可证、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体育设施、设备、器材的使用说明及安全检查等制度、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名录及照片张贴于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
第二十二条 经营者应当就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可能危及消费者安全的事项和对参与者年龄、身体、技术的特殊要求,在经营场所中做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并采取措施防止危害发生。
第二十三条 经营者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体育设施、设备、器材的维护保养及定期检测,保证其能够安全、正常使用。
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应当保证经营期间具有不低于规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应当持证上岗,并佩戴能标明其身份的醒目标识。
第二十五条 经营者对体育执法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二十六条 国家鼓励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者依法投保有关责任保险,鼓励消费者依法投保意外伤害保险。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未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批准,擅自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不足3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3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经营者取得许可证后,不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仍经营该体育项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不足3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3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由做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体育主管部门吊销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在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目录公布前,已经开展目录中所列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的,经营者应当在目录公布后的6个月内依照本办法申请行政许可。第三十三条 具体实施办法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