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4 04:3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蕴含着华夏民族文化特有信息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的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的纽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独特而重大的意义。文章探究了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理性思考,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非遗挖掘;传承;发展;认知;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特性的文化遗产,它虽然没有物质的实物形态,却最具有文化的神髓。是一个文明体系中古老而又鲜活的文化的活化石,是文化生态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泱泱五千年悠久历史,民族众多、幅员辽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丰富多彩,浩如烟海。

目前,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重视和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得到加强,甚至出现了 “非遗热”的现象。我也是在正这样的潮流中成为了一个最基层的非遗工作者,数年来的工作,有收获也有失落,有领悟也有困惑,现在,把自己在非遗工作的一些点滴思考,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存在着认知不清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遗宣传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我在工作中却发现了一些对非遗认识的盲区。这些盲区往往不是街头群众,不是山村乡民,恰恰是一些对非遗工作有着一定影响力的官员和名人。我中心曾接到一份提案公函,要求将某景点崖壁石刻的几个怪异大字列入非遗名录进行宣传保护,这几个字本来是好事者根据崖壁石纹刻出并附会上唐朝女皇武则天,而流传于当地的茶余饭后的传说。曾经有过专家考证,认为毫无事实根据,而字也没有任何碑刻和书法价值,更谈不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提案,竟能堂而皇之闯过重重审查,摆在了非遗保护中心的案头上。啼笑皆非之余,我们还要认认真真的进行回复解释。类似这样的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来自于部门、机关的对非遗工作的误解依然很多,特别是一些与非遗工作有交集的单位部门,由于对非遗概念的不清楚,有的随手捏一个项目,为了争取资金或者工作成绩,把一些“伪文化”、“伪民俗”的东西硬住里边塞。

“非遗” 概念的出现,也仅仅几年时间,虽然每年都结合 “非遗日”活动在进行广泛的宣传,但主要面对的是社会和基层群众。许多机关单位,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除了从事非遗工作相关的人员,大多数人对非遗还是望文生义,一知半解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宣讲,特别是要面对人大、政协和各级领导机构以及社会名人群体进行非遗宣传。决不能有领导天生英明的那种错误认识,搞好街头宣传,搞好专题汇报和工作交流,争取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对非遗工作真正的理解,才能得到更多的真正的支持,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干扰。

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功利意识过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先生坦言:“我们搞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最怕听到的两个词就是打造和开发„„”。对此我深有同感,在我参加过的多次在有关非遗的工作会议上,当相关领导听到非遗项目的汇报时,最关心的是能不能创造经济效益,能不能开发成旅游文化产品,能不能申报进入省级、国家级名录争取资金......而在非遗工作系统内部,也往往以有没有、有几个项目进入了省级、国家级名录,争取到多少资金为主要工作成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一章第二条中明确定义:“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指导方针明确指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作为活态文化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化、更新、变异、求存、发展或者消亡,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这正是非物质文化本身具有的流变性特点。正因为如此,抢救和保护才显得如此重要,但是无论怎样的抢救、保护决不能以牺牲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为代价,失去了这一点,就失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和包含的重要历史和人文信息,成为毫无价值的非遗“仿品”甚至“赝品”。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要保护它的形式和显性的内容,更要保护它的内涵的隐性的文化精神核心。“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精神和文化信息要更重于外在技术、形式。彝族的火把节,从过去的打着火把赶路到现在的打着手电筒赶路,赶歌会的彝族青年男女仍然传承着独特的追求爱情的方式,展现着独特的民族性格。而如果变成旅游景点的随意的在游客中“拉郎配”,“入洞房”。就是打上再多的火把也是低俗的娱乐,跟文化遗产不沾边。只有保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精神内核,才是确保了非遗的生命力的“道”。我们不能只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的眼前的经济价值,而对于文化遗产背后的巨大的文化价值缺乏重视,导致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分离。而是要在搞好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开发的文化产品要与遗产加以区分,不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产生污染。

三、对依然具有活力的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要有机的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为一种具有流变性的活态文化,是随着历史不断地变化的,一些与时代发展“不适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消亡。但也有的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展现出新的活力。这一过程,也有可能在新的经济社会现实中走入误区而变异甚至变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则应当在这一过程中给出有效建议和合理引导,从而使活态的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本地有个进入省级非遗名录的 “羌族特色饮食罐罐茶传统制做技艺” 项目,就是通过非遗工作者的努力,成功的得到了传承和发展。罐罐茶是曾经生活在本地的古羌族遗存的传统饮食之一,用陶罐在火塘边熬煮,随时可制,方便多用,能解渴充饥,甚至提神解乏,生津暖胃,曾是当地流行的饮食之一。在挖掘申报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常常到边远的山乡才能能喝到正宗美味的罐罐茶,才能记录到详细全面的制做过程。在调查中,也常常能听到“城里的罐罐茶不好喝”这样的议论。经过仔细了解,我们才知道,原来罐罐茶的制作要经历炒佐料、熬调和水、熬面茶等较长的程序,必须使用陶罐才能达到缓慢加热的熬制效果,在调入面糊后又要一直不停的缓慢搅动才能保证面茶汁沾稠绵软的口感。而在城里,店主往往为了利润,使用简单工具,简化制做程序,导致制作出来的罐罐茶风味全失。在乡下的,又因为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这样的耗功费时的饮食,也只在招待客人时偶一为之。总之,这种特色饮食大有逐渐退出人们日常生活的趋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非遗工作者积极牵头,一边整理出罐罐茶的历史、文化、养生、制作等各方面资料广泛宣传;一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传习,与各传承人一起总结制定出羌族特色饮食罐罐茶传统制做技艺的用具、食材、配方和制做流程的规范标准。同时,与旅游餐饮等部门合做,进行传统特色饮食罐罐茶制作与经营认证活动。凡经过传习,按传统标准和规范进行制作的罐罐茶经营点,将相关规范标准公示在店内,并授于非遗认证标志牌。在各方面的推动下,罐罐茶以它绿色纯天然的选料、全面的营养、养生的功用和醇香的风味等特点重新得到了认可,打开了市场,不但重新成为本地重要的日常饮食之一,也已经开始走向全国。

对这种依然具有适合现代生活的合理内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正确引导,合理的“打造”和“开发”,必然会焕发出新的活力,达到保护,发展与振兴的效果。

四、基层非遗工作应当以挖掘、整理为重点。

非遗工作,基本以挖掘、整理、传承、发展为主。但在基层,由于现实条件决定,更应当以挖掘、整理为重点。象笔者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小城镇,文化底韵和历史积淀并不是很丰厚,经过多年来的挖掘整理,已经成功的将两项比较有影响的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近两年,虽然几经努力,却发现再也推不出多少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大项目。但在挖掘整理过程中,又不断发现了了许多小的、零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比如曾经有一种流行于本地山乡的山歌,四句一曲,极富神韵。如“高高山上(吗)一道梁,芹菜韮菜(吗)种两行,哥吃芹菜(吗)勤想妹,妹吃韮菜(吗)久想郎”。听着这样的山歌,仿佛能看见羌寨静静的夜晚,温暖的火塘的娓娓吟唱。可惜这样的精美工的山歌,留传下来的却只有数首,无法形成体系。看着这样的好东西面临消失,做为非遗工作者,实在心有不甘。于是,我们经过收集和整理,一方面在保存音像文字资料的同时,一方面将一些优秀的推荐到旅游行业中,请她们在有关活动中传唱。由于这种类似小调的山歌,简单易唱,短小精美,很受欢迎,迅速成为本地旅游接待活动中的一个亮点,虽然没有成为省市名录项目,但已经在产生她的土地上重生复活。象这样的小项目还有很多,如山民们互助劳作时的号子“锣鼓草”、乡村举办酒席时的“表席说唱”、逢年过节时祈福求神的端公傩戏等等......每一样都有独特的魅力,但有的因为形式小、有的因为内容少、有的在其它地方已经形成规模的......种种原因,都不能列入更上一级的名录,不能得到更大力度的保护。

但这些又无一不是在非物质文化海洋里的珍宝,同样闪耀着人文历史的光芒。基层非遗工作者不能眼里只有闪闪发亮,光芒四射的能入省出国的非遗明珠,更应该看到这些文化的残片,历史遗珠。不以功利为目的,象一个默默的拾贝人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非遗内容,认真做好挖掘,收集和保存尽可能详尽的各类资料,留下民族文明的一个脚印,这也许是一个最基层的非遗保护工作者最应该做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和传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寻找民族文化生命之源和民族文化生命之旅的过程。基层的非遗保护工作者只有真正的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整个民族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认识,总结经验,以高度的责任意识把自己融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中,才能不负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第二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1国考申论范文点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华图 2010-11-24 18:26:09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本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点评。

【背景材料】

非改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和魅力,仍然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题目】

请联系给定材料,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2)字数大约在1000~1200字。

【范文】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让传统文化星耀历史长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众多的破坏。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等都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危险,即将失去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针对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措施。各级地方政府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其次,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保护组织的作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评】

文章在深入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后,列举一系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最后在篇末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的中心论点。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结构来进行写作。文章整体结构完整规范,论述具体,逻辑严密。申论考试中策论文格式方便考生把握,使用的人数很多,能在普通的结构中推陈出新,不仅能引起阅卷人员的兴趣,更是提高自己申论考试分数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指出问题后,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加强社会上的宣传三个方面展开对策表述,文章全面合理,体现了结构安排和论述上逻辑的严密性。(白丽丽)

第三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题目:给定材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联系实际,不拘泥“给定材料”;(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4)总字数800-1000字。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被誉为“民间文化抢救人”的作家在看完贺兰山岩画后,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这一发自内心的感概,不正是在警示人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文化的延续,需要后人来保护和传承。传统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是我国强大的文化武器。中华民族的崛起,需要全民重视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非遗”的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发动全民一起行动,也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统筹、规划。然而,一些社会现状仍令人堪忧。当一些古老、特色的的当地传统文化渐渐被当代人淡忘,而外来文明却成为年轻人追逐的趣味时;当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表面政绩,发动全县资源“申遗”,而不顾之后的保护导致文化的衰落时;当传统的文化与习俗成为电视屏幕上孩子们看到的影像和记录时......我们已经遗失了过去的记忆,忘记了我们的“根”在何处。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发动全民的力量。首先,要提升民众对文化保护的意识。这不仅要在宣传上下足够的功夫,还要在教育上灌输保护“非遗”的重要性。政府部门、文化部门要把“非遗”保护作为一个战略性的目标来规划,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社会上一些民众破坏和侮辱“非遗”的现状,让民众理解文化的魅力,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政府要扶持民间组织的文化团体,民众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中,那么“非遗”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科学的统筹和规划。当地的政府和文化部门,要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科学正确的保护方案,对“非遗”施行有效、可持续地保护。一方面,政府要咨询相关文物专家们的意见,统筹当地实际情况,在规划、政策和执行上做好统一的部署;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征求“非遗”传承人和了解这一内容的民众的想法,把政策真正落实到社会当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民族财富。作家们常在作品中提及的古老戏曲、剪纸和传统的习俗和文化,不能只成为后人翻阅名著时遐想的片段,应是一

种思想在现实中的延续,文化“活着”的传承。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发扬光大。一个有文化积淀的民族,一个重视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民族,才真正能够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梦,需要全民一起运用文化的力量,中华民族必将振兴!中国龙必将崛起!

第四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

我国“非物质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状况令人堪忧。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加以承传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经常可见。

二、法律法规建设的进程不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相适应。由于保护工作仍未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与保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不能得到系统性解决。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以及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人员培训等工作相对薄弱,保护管理资金和人员不足的困难普遍存在。

三、一些地方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地区进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存在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倾向,甚至借继承创新之名随意篡改民俗艺术,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四、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工作落实不到位。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基本不能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综合性、多部门协作性、专业性、广泛性、长期性要求。一些具体工作人员,甚至有的分管领导和专家小组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理解不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判标准把握不准确。

五、政府投入不足,普查、抢救、保护经费严重缺乏。许多地方连基本的普查工作经费尚且不足,更谈不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

六、宣传不足,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被认为是文化部门一家之事,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

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一、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要将普查摸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统一部署、有序进行。要在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地区、分类别制订普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要通过制定评审标准并经过科学认定,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国务院批准公布。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同级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要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注重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的应用。组织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鉴别真伪。经各级政府授权的有关单位可以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并予以妥善保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流出境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也要予以保护,对已被确定为文物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可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研究探索对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的方式。在传统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区、乡村,开展创建民间传统文化之乡的活动。

五、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由文化部牵头,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行政部门与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同时,广泛吸纳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咨询机制和检查监督制度。

六、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

七、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背景材料】

非改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和魅力,仍然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题目】

请联系给定材料,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2)字数大约在1000~1200字。

【范文】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传统文化星耀历史长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众多的破坏。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等都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危险,即将失去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针对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措施。各级地方政府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

文化发展纲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其次,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保护组织的作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评】

文章在深入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后,列举一系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最后在篇末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的中心论点。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结构来进行写作。文章整体结构完整规范,论述具体,逻辑严密。申论考试中策论文格式方便考生把握,使用的人数很多,能在普通的结构中推陈出新,不仅能引起阅卷人员的兴趣,更是提高自己申论考试分数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指出问题后,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加强社会上的宣传三个方面展开对策表述,文章全面合理,体现了结构安排和论述上逻辑的严密性。

下载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

    2018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8年度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申报范围 一、项目资金 (一)抢救性保护 1、申报主体 苏州市级濒危项目保护单位 注:目前有6个市级濒危项目涉及7家保护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请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请报告 (丁甲村龙灯) 黄州区文化局: 我灯是黄州府、禹王城、成家高山社庙灯,俗称(企龙灯),实则宝龙灯,现名龙灯。此灯在方圆三十余里晓有名气,历史悠久,据考究,此......

    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作者:乳源县文体旅游局2013-04-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推动文化认同、文化记忆和活态文化传统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

    2008申论范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论标准范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迫在眉睫》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集五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策划方案 内容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本站推荐]

    文化传统是一条丰沛的河,源自远古,流向未来。关爱它、保护它,让它川流不息,奔涌向前,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范文,希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