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佛耶鲁斯坦福名校看美国精英式教育

时间:2019-05-14 04:2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哈佛耶鲁斯坦福名校看美国精英式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哈佛耶鲁斯坦福名校看美国精英式教育》。

第一篇:从哈佛耶鲁斯坦福名校看美国精英式教育

从哈佛、耶鲁、斯坦福名校看美国精英式教育

多年以来,在美国的学术界渐渐形成了一种学术标准,对真理的认真探索以及道德水准的提高至今仍然是这一标准的核心,而这一标准的源头,正是出自于哈佛大学

哈佛的创办者是一批从英格兰远道而来的清教徒,在他们的思想中,折射和衍生出一种求真求实的做人态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哈佛人,教导他们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哈佛大学第19任校长昆西曾着重指出:“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追求真理,而不是去追随任何派别、时代或局部的利益。”

哈佛学子威廉·詹姆斯在1903年开学典礼致词时说:“真正的哈佛是无形的哈佛,藏于那些较为追求真理、独立而孤隐的(学生)灵魂里……这所学府在理性上最引人称羡的地方,就是孤独的思考者不会感到那样的孤单,反而得到丰富的滋养。” 的确,在哈佛,真理被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求学的过程就是求真的过程。不断地掌握知识、探索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威廉姆斯·艾米思的这句名言、哈佛的校训,为哈佛学子提供了学习和为人的第一准则。可以看出,哈佛校训强调的有两点:

哈佛重视传统,相信在伟大的传统中有深远的智慧,所以哈佛不大可能出现全盘反传统、全盘反历史的疯狂现象。

哈佛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无论是世俗的权贵还是神圣的权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阻止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哈佛大学校徽

哈佛的校徽主体部分以三本书为背景,在上面的两本书上分别刻有“VE”和“RI”两组字母,在下面的一本书上刻的是“TAS”这组字母,“VERITAS”在拉丁文中就是“真理”的意思。

几百年来,哈佛大学正是在追求真理和勇于开拓的信念鼓舞之下,始终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为理想、为实现人生价值进行不懈的追求和奋斗。也正是在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熏陶之下,哈佛才得以在美国的名牌大学中始终保持着独一无二的特色,从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在各种领域中做出许多影响重大的贡献。

哈佛大学塑造的精英之

一、著名的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在一次联谊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学者”的讲演。在演讲中,他强烈抨击了美国社会中“灵魂从属于金钱的„拜金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劳动大分工使人异化为物”的现象,强调人的价值。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在民众中造成了巨大的反响。

要知道,爱默生极有可能因为这样的言论而遭到社会多方人士的指责或抨击,但哈佛的教育给予了他强大的精神动力,他觉得他有义务说出事实的真相,揭露出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以及人们心中的不良思想。即使因此遭到打击或不公的待遇,也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说法。

他认为,作为学者,其根本任务便是“自由而勇敢地从事物的表象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导人”。通过对哈佛“求是崇真”的校园思想的深入认识和解析,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思维,爱默生终于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提出了“依靠自我,尊重自我,独立自助,崇尚个性”的观点。

相信你自己,在“追求真理”旗帜的影响下,追求并坚持你认为是正确的道路。爱默生正是本着对真理对事实的不断探求,不因压力而违背自己的思想认识,才最终树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人格魅力。

哈佛学子心中对于真理的探寻和执著精神,同样离不开其作为领导者的校长对于学校精神的坚持和发扬。

2000年,美国哈佛大学遴选校长,新卸任的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被提名。但哈佛很快就把这两个人排除在外,解释理由是:克林顿和戈尔可以领导一个大国,但不一定能领导好一所大学,领导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丰富的学术背景,而克林顿与戈尔都不具备。

后来,原任美国财政部长、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副行长萨默斯被挑选为新校长,因为他在经济学研究方面做到了一流,是国际知名学者。

虽然萨默斯最后被迫辞职,但完全是由于他个人的原因:他在学校管理方法和领导作风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他与同事的关系紧张并严重影响哈佛的团队精神,于是哈佛的教授纷纷向萨默斯投下了不信任票。

尽管萨默斯在财经界赫赫有名,但在哈佛这个校园里,他不能享有一丝的特权——这是哈佛精神的生动诠释,反对特权、崇尚平等,无论他的身上有多少光环,只要他是哈佛人,就要传承和发扬哈佛的精神,如此,学生耳濡目染,才会深受其思想精髓的熏陶。

也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哈佛人对于优良传统的秉承和不断努力进取,哈佛对于追求真理这样一个最初的思想,最终形成一种学校的传统精神和培养哈佛精英的重要学术标准和道德标准。

耶鲁:校园环境影响能力培养

在耶鲁,校方非常注重校园的学习环境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为了培养和提高学子们独立的思辨能力,提供一个自由良好的生长环境,耶鲁做了以下努力:

首先,耶鲁所设置的必修课相对来说比较少,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但是有一个条件,学生必须学习一些不同领域的课程。

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有这样一个观念,就是在学生头两年的学习中,他们需要广泛地涉猎各种各样的学科,而在后两年的学习中再确定自己的专业——这和很多国家包括我国的大学在大一刚进校时就让学生确定自己专业的做法有所不同。

耶鲁认为,如果刚进大学就分专业,那么学生对很多学科都还没有直观的认知度,选择的余地也非常狭小,一旦进入一个系,就等于为自己找好了一条已经确定的路,必须一步步走下去,没有什么可以探索的,空间很小,想转个弯都很难。而让学生涉猎不同的专业,则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并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自己该选择什么。

其次,耶鲁大学实行“教授治校”的办法,由教授们组成教授会,参与学校的教学和具体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工作。

耶鲁大学的教学力量一直是它引以为傲的重要资本,耶鲁认为,教授当家做主可以更好地保证学术的自由与发展。在耶鲁,教授们习惯于我行我素,各人的教学方式也出现了很大的自由度。

小型的研讨班是耶鲁课堂上经常见到的学习方式,教授们通过这样的形式鼓励和激发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努力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且随时欢迎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提出问题和质疑。

学术自由带来的积极后果,就是一个学生想往哪个方向发展,都会受到教授的鼓励和帮助,只要那是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不管你的思维往哪个方向突破,教授们都会帮助你,扶持你。在你的独特思维形成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框框的束缚,也没有锁死的框架,没有人逼着你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方向往前走,也没有人无端地阻止你限制你。这对于一个人思维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像种子在良好环境下健康发芽,小树在自由空气中茁壮成长一样,耶鲁整个校园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耶鲁的教授一个个都桀骜不驯,敢于上书政府,敢于批评美国参军征兵法,法学院的教授甚至敢于直面美国国会。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和强烈的思维刺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激励,使得他们敢于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学术和为人处世上形成自己独到的新颖的新思想而不屈服。

第三,耶鲁大学始终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为了维护耶鲁的传统独立精神,历届校长一直抵触来自政治和经济的压力,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越战时期,美国政府下令:凡是自称以道德或宗教理由反战者一律不准领取奖学金。当时美国各个名校都遵照政府的指示行事,唯有耶鲁大学,始终不移地坚守着自己学术独立的阵地,仍然以申请者的成绩为奖学金的评比标准而无视战争和政治的因素。为此,耶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失去了联邦政府的一大笔基金,经济上几度陷入困境。但当时的校长金曼布鲁斯特,却在耶鲁学子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和尊敬。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大胆地质疑社会现实,敢于向权威说 “不”,这种“学术为上”、“学术独立”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子们,让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学术和为人理想,绝不屈服。

耶鲁提倡讨论式课堂授课方式。

一位西方教育家讲过,大学的本质在于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励,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所以,教授是哪里的博士,出了多少专著,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大学的教学如何为学子们创造一种更有成效的互相激发智慧和创造力的环境。

曾经有位在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告诉我,他在耶鲁已经三年,竟然一次大课都没有上过,几乎都是研讨班形式的课。这种研讨班,五六个或十几个学生与教授围坐在一起,就自己的查阅的资料和思考的结果各抒己见,教授只是起引导协调的作用,学生的讨论才是最重要的课堂内容。这就是所谓年轻人智慧的互相激励。

最初,这位中国留学生十分不适应美国大学的课堂方式,学生如此的积极,而他几乎完全只听不说。结果,没多久,他就收到了一封教授写的“委婉”的信,信中问他,为什么上课总是不说话,有什么原因吗?这时,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改变,也逐步放开自己,投入到“热火朝天”的课堂讨论中去。

即使是本科生,在听完教授的理论课之后,必须参加由研究生助教主持的研讨班。可以说,在耶鲁,研讨班贯穿了大学教育的始终。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学生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受教育者,而同时是教育者。学生不仅有学的义务,更有为他人、课堂讨论贡献智慧、交流所得的压力。并且,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中,能让不同背景的学生将各自的不同阶层、种族、文化中的经验带进课堂,社会各个集团的思想在这里交锋、整合,使学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信息和知识,培养了多角度的思辨能力。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毕业后很快融入社会,为社会、国家贡献他们的智慧,同时也为社会的融合和稳定提供了部分基础。

斯坦福:敢于挑战,勇于冒险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在谈到斯坦福的办学理念时说道:

“我们的理念是要追求新的知识,推动我们的学业与学生进行交流,因为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进行教育,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财产就是要双方都达到优秀,在教和学方面相互影响,而且都达到杰出的效果,这是我们大学的一个理念。”

而对于这个理念具体表现在哪里,亨尼斯是这样说的:

“斯坦福最有特点的、区别于很多世界其他大学的就是它有不断冒险的精神,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都有这样的精神,不断地寻求和探索新的方向及新的理念。”

很多新事物的出现或者新旧事物的更新换代,都离不开一些冒险和挑战的成分,如果只是在固有的圈子里面打转转,那么世界对你来说也就只有这么小了。在斯坦福这样的校园,处处显露出不断拼搏的踪迹,也处处充斥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新鲜空气,身处这样的环境,自然无时无刻不被其影响着。

斯坦福的教育者认为,鼓励青年人自己去发现他们追求的答案,不是一种最容易的学习方法,但却是回报最丰厚的一种学习方法。教育能做出的最重要的一条贡献,就是发展学生追求创造性方法的本能和好奇心。

要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过的许多东西都有可能会被忘记,但是一个人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于提出问题和找出答案的能力却未必会消失。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学校,都应当明白这个道理,并认真汲取这个经验,因为学生能够接受到这种教育制度是他们作为教育者的重要职责,而学生能否接受到这种教育制度,亦是关系到他们自身能否在未来成长为精英的一个重要砝码。

对此,斯坦福大学教授、著名的化学家保罗·伯格有着自己的见解:

“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幸福之路。1980年,我在瑞典接受诺贝尔奖时曾说过,我是获得了双重幸福的人。因为除了诺贝尔奖给我的声誉之外,研究工作本身也给了我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欢乐——新的发现、开创新事业和进入无人涉足过的新领域——这些都使我感到无比激动和愉悦。这种巨大的幸福不仅科学家能够体会到,从事文学、音乐、艺术甚至商业的人,也可能获得可与之比拟的回报。每一个愿意在未知领域里冒险的人,都有可能获此殊荣。这种冒险极富挑战性和诱惑力,值得我们为之竭尽全力。”

此外,斯坦福精英、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也曾经说过:“青年人要有鸿远的梦想,要敢于尝试。尝试会有风险,但失败并不值得羞愧。只要敢于冒险,你定会前程致远,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意义。”

在美国,鼓励不断挑战和冒险的学术教育方针并非只针对大学生。很多同学在其青少年时代,就开始被灌输这样的学习思维。老师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往往不会给予直接的回答,他们并不认可学生采用那种不费脑筋的学习方法,而是鼓励他们到有关的书籍中自已去寻找答案,此外,他们还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或者亲自做实验的方法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在若干时日后发现自己所得到的收益比预想的要多得多。

在进入高等学府之后,老师同样会鼓励同学们提出超出他们知识和经验以外,甚至是超出老师本人的知识和经验以外的问题,思考那些还未得出答案的问题和事物。

保罗·伯格大学期间成为学校课外科学俱乐部的成员,他的老师鼓励他通过实验来解决某些与自然界相关的问题。

他说:“一开始,我只是重复已经做过的实验,随后,我被要求设计新的实验方法来解决我自己提出的难题。”

在成为斯坦福的教授之后,保罗不仅自己始终对未知新领域秉持这样的冒险态度和研究精神,对于他的学生,也采取了同样的教育方式。他清楚地了解到,在任何时候,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并找出答案的强烈欲望,都是一个人向精英迈出的一个步伐。基于这样的校园文化以及对校园文化精髓的领悟,保罗终于成为病毒繁殖、侵袭正常细胞并使之癌变的最早研究者,获得了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而斯坦福大学第五任校长史德龄,还把斯坦福的创建本身看作是不避风险、敢于革新的表现。当然,在步骤上他却表现得十分稳妥,“在破旧立新之前,要把新东西看准。”他常常这样告诫自己的学生。结果,在他治校的19年间,新事物层出不穷,各项业绩都非常可观。

坚持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中以挑战自我,勇于冒险为育人法则,通过追求知识与技术的不断革新,不断探索,斯坦福以此为基点来培养第一流的学生,使得有些斯坦福学子,即使在很久之后,还流淌着这样的血液。

造就挑战与冒险的理念,由此便派生出来许多类似的奇迹,斯坦福的精神,就是这样被催化、被辐射出去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创校的初始阶段,同美国东海岸的其他大学相比,斯坦福大学只不过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大学”,但是到了1985年却被评为全美大学第一名的关键因素。属于“后起之秀”的斯坦福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源于其本身的成长历程便是一条不断挑战自我、锐意革新的艰苦创业之路。

第二篇:【美梦网】从哈佛、耶鲁、斯坦福3大名校看美国精英式教育

从哈佛、耶鲁、斯坦福3大名校看美国精英式教育

多年以来,在美国的学术界渐渐形成了一种学术标准,对真理的认真探索以及道德水准的提高至今仍然是这一标准的核心,而这一标准的源头,正是出自于哈佛大学追求真理的哈佛精英培育法则。哈佛的创办者是一批从英格兰远道而来的清教徒,在他们的思想中,折射和衍生出一种求真求实的做人态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哈佛人,教导他们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哈佛大学第19任校长昆西曾着重指出:”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追求真理,而不是去追随任何派别、时代或局部的利益。” 哈佛学子威廉?詹姆斯在1903年开学典礼致词时说:”真正的哈佛是无形的哈佛,藏于那些较为追求真理、独立而孤隐的(学生)灵魂里……这所学府在理性上最引人称羡的地方,就是孤独的思考者不会感到那样的孤单,反而得到丰富的滋养。” 的确,在哈佛,真理被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求学的过程就是求真的过程。不断地掌握知识、探索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威廉姆斯?艾米思的这句名言、哈佛的校训,为哈佛学子提供了学习和为人的第一准则。可以看出,哈佛校训强调的有两点:哈佛重视传统,相信在伟大的传统中有深远的智慧,所以哈佛不大可能出现全盘反传统、全盘反历史的疯狂现象。

哈佛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无论是世俗的权贵还是神圣的权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阻止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哈佛大学校徽

哈佛的校徽主体部分以三本书为背景,在上面的两本书上分别刻有”VE”和”RI”两组字母,在下面的一本书上刻的是”TAS”这组字母,”VERITAS”在拉丁文中就是”真理”的意思。

几百年来,哈佛大学正是在追求真理和勇于开拓的信念鼓舞之下,始终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为理想、为实现人生价值进行不懈的追求和奋斗。也正是在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熏陶之下,哈佛才得以在美国的名牌大学中始终保持着独一无二的特色,从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在各种领域中做出许多影响重大的贡献。

哈佛大学塑造的精英之

一、著名的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在一次联谊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学者”的讲演。在演讲中,他强烈抨击了美国社会中”灵魂从属于金钱的‘拜金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劳动大分工使人异化为物”的现象,强调人的价值。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在民众中造成了巨大的反响。

要知道,爱默生极有可能因为这样的言论而遭到社会多方人士的指责或抨击,但哈佛的教育给予了他强大的精神动力,他觉得他有义务说出事实的真相,揭露出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以及人们心中的不良思想。即使因此遭到打击或不公的待遇,也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说法。他认为,作为学者,其根本任务便是”自由而勇敢地从事物的表象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导

http://university.indexedu.net/

人”。

通过对哈佛”求是崇真”的校园思想的深入认识和解析,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思维,爱默生终于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提出了”依靠自我,尊重自我,独立自助,崇尚个性”的观点。相信你自己,在”追求真理”旗帜的影响下,追求并坚持你认为是正确的道路。爱默生正是本着对真理对事实的不断探求,不因压力而违背自己的思想认识,才最终树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人格魅力。哈佛学子心中对于真理的探寻和执著精神,同样离不开其作为领导者的校长对于学校精神的坚持和发扬。

就像种子在良好环境下健康发芽,小树在自由空气中茁壮成长一样,耶鲁大学整个校园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耶鲁的教授一个个都桀骜不驯,敢于上书政府,敢于批评美国参军征兵法,法学院的教授甚至敢于直面美国国会。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和强烈的思维刺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激励,使得他们敢于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学术和为人处世上形成自己独到的新颖的新思想而不屈服。第三,耶鲁大学始终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为了维护耶鲁的传统独立精神,历届校长一直抵触来自政治和经济的压力,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越战时期,美国政府下令:凡是自称以道德或宗教理由反战者一律不准领取奖学金。当时美国各个名校都遵照政府的指示行事,唯有耶鲁大学,始终不移地坚守着自己学术独立的阵地,仍然以申请者的成绩为奖学金的评比标准而无视战争和政治的因素。为此,耶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失去了联邦政府的一大笔基金,经济上几度陷入困境。但当时的校长金曼布鲁斯特,却在耶鲁学子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和尊敬。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大胆地质疑社会现实,敢于向权威说”不”,这种”学术为上”、”学术独立”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子们,让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学术和为人理想,绝不屈服。

耶鲁提倡讨论式课堂授课方式。一位西方教育家讲过,大学的本质在于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励,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所以,教授是哪里的博士,出了多少专著,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大学的教学如何为学子们创造一种更有成效的互相激发智慧和创造力的环境。曾经有位在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告诉我,他在耶鲁已经三年,竟然一次大课都没有上过,几乎都是研讨班形式的课。这种研讨班,五六个或十几个学生与教授围坐在一起,就自己的查阅的资料和思考的结果各抒己见,教授只是起引导协调的作用,学生的讨论才是最重要的课堂内容。这就是所谓年轻人智慧的互相激励。

最初,这位中国留学生十分不适应美国大学的课堂方式,学生如此的积极,而他几乎完全只听不说。结果,没多久,他就收到了一封教授写的”委婉”的信,信中问他,为什么上课总是不说话,有什么原因吗?这时,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改变,也逐步放开自己,投入到”热火朝天”的课堂讨论中去。即使是本

http://university.indexedu.net/

科生,在听完教授的理论课之后,必须参加由研究生助教主持的研讨班。可以说,在耶鲁,研讨班贯穿了大学教育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学生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受教育者,而同时是教育者。学生不仅有学的义务,更有为他人、课堂讨论贡献智慧、交流所得的压力。并且,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中,能让不同背景的学生将各自的不同阶层、种族、文化中的经验带进课堂,社会各个集团的思想在这里交锋、整合,使学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信息和知识,培养了多角度的思辨能力。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毕业后很快融入社会,为社会、国家贡献他们的智慧,同时也为社会的融合和稳定提供了部分基础。斯坦福:敢于挑战,勇于冒险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在谈到斯坦福的办学理念时说道: “我们的理念是要追求新的知识,推动我们的学业与学生进行交流,因为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进行教育,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财产就是要双方都达到优秀,在教和学方面相互影响,而且都达到杰出的效果,这是我们大学的一个理念。” 而对于这个理念具体表现在哪里,亨尼斯是这样说的: “斯坦福最有特点的、区别于很多世界其他大学的就是它有不断冒险的精神,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都有这样的精神,不断地寻求和探索新的方向及新的理念。” 很多新事物的出现或者新旧事物的更新换代,都离不开一些冒险和挑战的成分,如果只是在固有的圈子里面打转转,那么世界对你来说也就只有这么小了。

在斯坦福大学这样的校园,处处显露出不断拼搏的踪迹,也处处充斥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新鲜空气,身处这样的环境,自然无时无刻不被其影响着。斯坦福的教育者认为,鼓励青年人自己去发现他们追求的答案,不是一种最容易的学习方法,但却是回报最丰厚的一种学习方法。教育能做出的最重要的一条贡献,就是发展学生追求创造性方法的本能和好奇心。要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过的许多东西都有可能会被忘记,但是一个人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于提出问题和找出答案的能力却未必会消失。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学校,都应当明白这个道理,并认真汲取这个经验,因为学生能够接受到这种教育制度是他们作为教育者的重要职责,而学生能否接受到这种教育制度,亦是关系到他们自身能否在未来成长为精英的一个重要砝码。

对此,斯坦福大学教授、著名的化学家保罗?伯格有着自己的见解: “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幸福之路。1980年,我在瑞典接受诺贝尔奖时曾说过,我是获得了双重幸福的人。因为除了诺贝尔奖给我的声誉之外,研究工作本身也给了我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欢乐—-新的发现、开创新事业和进入无人涉足过的新领域—-这些都使我感到无比激动和愉悦。这种巨大的幸福不仅科学家能够体会到,从事文学、音乐、艺术甚至商业的人,也可能获得可与之比拟的回报。每一个愿意在未知领域里冒险的人,都有可能获此殊荣。这种冒险极富挑战性和诱惑力,值得我们为之竭尽全力。” 此外,斯坦福精英、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也曾经说过:”青年人要有鸿远的梦想,要敢于尝试。尝试会有风险,但失败并

http://university.indexedu.net/

不值得羞愧。只要敢于冒险,你定会前程致远,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意义。” 在美国,鼓励不断挑战和冒险的学术教育方针并非只针对大学生。很多同学在其青少年时代,就开始被灌输这样的学习思维。老师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往往不会给予直接的回答,他们并不认可学生采用那种不费脑筋的学习方法,而是鼓励他们到有关的书籍中自已去寻找答案,此外,他们还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或者亲自做实验的方法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在若干时日后发现自己所得到的收益比预想的要多得多。在进入高等学府之后,老师同样会鼓励同学们提出超出他们知识和经验以外,甚至是超出老师本人的知识和经验以外的问题,思考那些还未得出答案的问题和事物。

保罗伯格大学期间成为学校课外科学俱乐部的成员,他的老师鼓励他通过实验来解决某些与自然界相关的问题。他说:”一开始,我只是重复已经做过的实验,随后,我被要求设计新的实验方法来解决我自己提出的难题。” 在成为斯坦福的教授之后,保罗不仅自己始终对未知新领域秉持这样的冒险态度和研究精神,对于他的学生,也采取了同样的教育方式。他清楚地了解到,在任何时候,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并找出答案的强烈欲望,都是一个人向精英迈出的一个步伐。基于这样的校园文化以及对校园文化精髓的领悟,保罗终于成为病毒繁殖、侵袭正常细胞并使之癌变的最早研究者,获得了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斯坦福大学第五任校长史德龄,还把斯坦福的创建本身看作是不避风险、敢于革新的表现。当然,在步骤上他却表现得十分稳妥,”在破旧立新之前,要把新东西看准。”他常常这样告诫自己的学生。结果,在他治校的19年间,新事物层出不穷,各项业绩都非常可观。坚持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中以挑战自我,勇于冒险为育人法则,通过追求知识与技术的不断革新,不断探索,斯坦福以此为基点来培养第一流的学生,使得有些斯坦福学子,即使在很久之后,还流淌着这样的血液。造就挑战与冒险的理念,由此便派生出来许多类似的奇迹,斯坦福的精神,就是这样被催化、被辐射出去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创校的初始阶段,同美国东海岸的其他大学相比,斯坦福大学只不过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大学”,但是到了1985年却被评为全美大学第一名的关键因素。属于”后起之秀”的斯坦福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源于其本身的成长历程便是一条不断挑战自我、锐意革新的艰苦创业之路。

【更多关于大学排名的请访问:http://university.indexedu.net/rank/】

http://university.indexedu.net/

第三篇:哈佛斯坦福耶鲁MIT等五大名校迎新演讲

哈佛斯坦福耶鲁MIT等五大名校迎新演讲,给子女最好礼物!

各位同学下午好!

让我们首先祝贺被MIT、哈佛、斯坦福、耶鲁、普林斯顿这五所名校录取的新生们。此时此地,大概是十八九岁的中国学霸密度最高的地方。很可惜今天没有著名的哥大女生,否则又有哪个哥大女生登上新闻哥头条时,我们能八卦一下她刚被哥大录取那会儿咱在五校活动中见过。

被世界名校录取,除了你们自己,最开心的就是你们的父母亲了。50多年前,我的妈妈拿到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一个北方小县城里的第一个女大学生。我的姥爷在之后的几个月里增添了一个新的爱好,就是饭后在各街区昂首挺胸地散步,接受大家的羡慕和祝贺。

在过去的18年,父母是培养你们的主要力量。今后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要为自己的人生和职业思考规划。在主办方邀请我来做这个演讲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最想给自己哪些建议?此时将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做事、做人、做自己的三点体会,它们都来自真实的生活体验,也是我给18岁的自己最想上的课。第一个体会是“去创造”。

17年前,我的朋友张黎刚(Lee)、黄飞燕和小伙伴们在哈佛大学创建了一个非营利组织《哈佛中国评论》。那时候Lee在哈佛读研究生,大家都是穷留学生,没什么钱。做第一期杂志时,资金是一个大问题,这时他们想到一个解决办法:办一场亚洲美女时装秀筹钱。说干就干,他们分派任务把波士顿各学校的亚裔美女都邀请过来,还花了200美元一小时的高价聘请了模特经纪公司的教练训练美女们学习“猫步”。虽然辛苦但一切进展顺利,活动当天来了500多人,走秀很成功。原来计划靠走秀之后的酒会筹款,可是那天波士顿下大雪,活动之后大家都散了,剩下几十箱酒没卖出去,活动下来,Lee本人整整亏了几千美元。

时装秀办砸了,但杂志还要继续出版,直到后来被IDG亚太区总裁熊晓鸽指点,通过举办年会获得赞助,Lee才停止自己掏腰包。哈佛给博士研究生每年近2万美元的奖学金,但是由于经常自己掏钱,到1998年离开美国时,张黎刚已经欠下了近两万美元的信用卡债务。

Lee创办《哈佛中国评论》,虽然亏了两万美元,但收获了创业的决心、经验和感觉,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还收获了爱情。黄飞燕成为他事业、生活的双料伴侣。他们之后和朋友一起创办了艺龙网,2004年创办了爱康网,2007年,爱康和上海的国宾体检合并。今年4月,爱康国宾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当日市值就突破10亿美元。

而《哈佛中国评论》呢?在之后历届成员的努力下,通过举办会议,借助哈佛品牌推“中国精神”,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不仅成为中国留学生的一个品牌,也逐渐发展成为北美地区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主题大型会议,为中美经济、文化领域的高层沟通作出了贡献。

Lee和《哈佛中国评论》的故事,是一个“去创造”的故事。尼采有句名言:“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对待大学生活你也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去创造。不要辜负你的青春、活力、想象力,去创造。去创造一个社团,创造一个产品,创造一个公司,创造一个自媒体„„去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能够在年老时坐着摇椅自豪地对子孙们说的传奇故事。它不必多么轰轰烈烈、多么丰功伟绩,但它一定有你独到的思想、有属于你的天马行空和脚踏实地。你的青春将在你的创造里不朽。第二个体会是“交朋友”。

如果今天台下坐的都是南加州的同学,我可能不需要给这个建议了。不过今天只有北加州和东海岸的同学,特别是还有我的母校MIT的同学,这个话题还是值得聊一聊。关于交朋友有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不交朋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许你正在心里嘀咕,我在大学里专心读书不好吗?为什么要交朋友?我想把这个问题转换一下,有了免费的MOOC和在线教育,为什么我们还要支付昂贵的学费、花整整四年时间到大学校园里学习?

要知道,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老师们治学、教书、为人的方式,同学们的言谈举止和交流合作,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风气,都在无形间熏陶和影响着你。如果你错过了与师长、同学、校友的交流,那你就错过了大学校园里最有价值的部分,也错过了培养你的情商的好机会。而情商对人生的影响,比智商更重要。

我再问一个问题,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在哪一所大学都能学得不错,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去最好的学校?区别在于你的同学们。在这五所名校,你遇到的是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学生。身边有一群富有启发性的人,和你自己的天赋、勤奋一样重要。

云存储巨头Dropbox是现在最热的一家创业公司,有三亿用户,估值已达百亿美元。它的创始人Drew Houston是MIT 2007届计算机系毕业生,今年才30岁。去年此时,Drew回到母校,在毕业典礼致辞中讲到,“有人说,与你相处最多的五个人的平均水平代表了你的水平。仔细想一分钟:谁会在你五个人的圆圈里面。好消息是,MIT是组建这个圆圈最好的地方之一。如果我没有来到这里,我就不会认识Adam,也就不会认识Dropbox的另一个创始人Arash,也就不会有Dropbox。”

交朋友的第二个误区是沉溺于虚拟社交。在社交媒体空前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容易沉浸于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Snapchat„„整体低头看手机而忘了抬头和身边的人说话,只关注自己在Facebook和微信上有多少好友多少赞,而忽略了与朋友亲人真实的情感和沟通。虚拟社交和真实社交都有价值,两者间如何保持优雅的平衡,要靠你的智慧和实践。交朋友的第三个误区是只交一类朋友,如只在中国人或外国人圈子里混,只跟自己专业兴趣一致的人交往。要知道,大学可能是你这一生中所经历的最具有多样化和包容性的地方了,不同的国家、文化、语言、种族、专业、志趣、价值观„„如果你能充分地体验多样化(Diversity)的价值,你生活和思维的时空将被大大地拓展,超越你熟悉的生长环境,你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将更加丰盈。而这是留学最根本的意义之一。

十多年前,我在MIT学习的时候,课余曾经在人文学院的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打杂,赚点零花钱也更深入接触学校的方方面面。我遇到了刚从台湾留学回来、应聘到MIT工作的美国男孩Sean。由于我们都会讲中文,常常在一起聊些关于中国的事情。十几年过去了,这期间我们从未见面,但通过LinkedIn 和电子邮件一直保持着联系。去年我回到学校参加校友领导大会,Sean已经是MIT中国中心的主任,推进了很多成功的中国项目。我们畅谈了一下午,很感激十年前就已经认识,才能有今天老友重逢的喜悦和信任感。

乔布斯曾经有一句名言:Connecting the dots,如何让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变得有意义。当你憧憬未来的时候,不会去想着把所有的事联系起来,只有在回忆过去的时候,才会将这点点滴滴联系在一起。你一定要相信,这些生活的点滴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产生联系。事业和友谊皆是如此。第三个体会是“自我选择”。

哲学家萨特有一句话,“人是自我选择的”。人选择成为自己所是的,并且要对自己的选择负全部责任。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就在于你与众不同。所以,每个人首要的选择,是应该成为你自己。要选择成为你自己,意味着不断地超越自己。你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拷问自己,为自己树立至高的标准,追求最高的境界。

我有一个朋友,叫王雷。70后,在江苏出生,北京长大。北京四中毕业后进入清华计算机系学习,又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修计算机硕士,2001年到沃顿商学院读MBA。2004年,她看了两部电影《触及巅峰》(Touching the Void)和《乔戈里峰上的女人》,突发登山梦想,并从此定下了攀登世界七峰两极“7+2”的宏伟目标。

在之后的六年间,她克服了身体、意志、金钱、情感的重重困难,包括十字韧带崩断的意外,登上一座座世界高峰、抵达南北极点,终于在2010年5月成功登顶珠峰,成为全球完成“7+2”登山计划的第一位华人女性。王雷把自己登山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我行》,去年出版了。“我行”有两重含义:我行走,让意识战胜双脚;我可以,用行动改变命运。

王雷的行走告诉我们,人生可以有很多可能,从清华到沃顿和华尔街是一种可能,从查亚峰到珠峰和南北极是另一种可能。没有人能为我们的人生设限,除了我们自己。正如王雷在书中说的:“当你从意识上给自己设限,告诉自己不行时,现实一定会证明你是正确的,因为你不会付出更大的努力,也就永远不会跨出你所设的限制。当你抛弃那些自我设限,不断给自己积极的正面的心理暗示,就会惊异地发现你无限的潜能,一切皆有可能!”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汇叫“自我选择效应”。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3年前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抉择将决定3年后的生活。这就是自我选择效应。一旦个人选择了某一人生道路,就存在向这条路走下去的惯性,并且不断自我强化。自我选择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吸引力法则

那么,我们要怎么发挥自我选择,驶向理想的人生呢?跟大家分享一个秘密,这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体验。这个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则。吸引力法则是那股大到支撑宇宙间每一个星辰,小到形成每一个原子和分子的力量。万有引力:太阳的引力抓住太阳系的每颗行星,地球的引力抓住你和地球上所有物体,花朵吸引蜜蜂,种子从土壤中汲取养分。吸引力让你的身体细胞聚合成形。吸引力吸引人们形成团体、城市、国家;吸引这个人投身科学,那个人献身艺术;吸引力牵引着你到你最喜欢的事物那儿去,前往你向往的地方,遇见你的朋友和所爱。简单地说,吸引力法则就是“同类相吸”,它对生命的意义就是:你给予出去的,就是你会得到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把正能量给出去,你就会接受到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生;把负能量给出去,你就会接受到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生。2007年,我初次读到《秘密》这本书,接触到吸引力法则。我想试试它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当时,我正在考虑自己的职业转型。从学校毕业以后我进入了管理咨询行业,和聪明人一起工作,每天接触新鲜事物,高薪灵活充满挑战,咨询业的这些特质我很喜欢。可是时间长了,就会有倦怠和困惑。我一遍遍拷问自己,为客户做咨询方案是你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吗?是你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吗?答案是否定的。我想在商业社会中有更直接的影响,创造更实际的价值,我想去做创业投资。于是我就想试试用吸引力法则,让自己成功转型到VC业。

我想像一个VC合伙人,每天会看哪些新闻、关注哪些问题、结交哪些朋友、怎么分配时间,然后就像他们一样去行动。很快吸引力法则就发挥作用,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曾创办WebEx网迅公司、被称为“硅谷英雄”的朱敏先生。网迅公司2007年以32亿美元价格出售给思科,朱敏回国创办投资公司赛伯乐。

当时,赛伯乐正准备第一支美元基金的融资,Min邀请我加入筹备团队。团队中的其它人都有创业或投资的经验,只有我是一只菜鸟,还是靠业余时间不拿薪水的。可我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们的基金一定能成。”虽然我的商业经验稚嫩,但多年国际管理咨询的训练,让我能快速地学习、善于归纳提炼项目公司的亮点、与海外投资人娴熟沟通。我的价值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

几个月之后,我们的美元基金获得全球最大之一的私募市场投资公司的投资,而我也正式成为赛伯乐的合伙人。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吸引力法则的力量。在之后的事业和生活中,各种大大小小的事不断跟我验证它的神奇。

面对你们,我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在跟18岁的自己对话。而这些,就是我想跟你们分享的三点体会:去创造、交朋友、自我选择。你的青春将在创造中不朽,你的世界将在朋友中丰盈,你的人生将在自我选择中实现。谢谢大家!

(来源:前MIT 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新浪微博)中国企业家思想请分享近期精彩文章

(查阅历史消息,可看最近几期,若未关注CEOideas,下面文章将无法看到,请关注中国企业家思想:CEOideas)【重磅】你所不知道的以色列,可怕的犹太人!【思想】比尔.盖茨:要赚钱应和什么样的人合作? 【提醒】人生不能等的七件事,不看此文真的后悔一辈子!【课程】三种最赚钱的商业模式,你用到没? 【内幕】张小龙:孤独神秘的微信之父首次大揭秘 【难题】如何让员工“爱上”工作,老总不再头疼!【经验】你花了多长时间才能赚到第一笔百万美元?有趣!【教训】搞垮您公司的轻松10法,警惕!【榜样】洛克菲勒:一分钱怎样变成一百万? 【重磅】CEO们经常犯的22个错误,对照自己犯过吗 【内幕】京东上市前密会:李彦宏雷军柳传志犀利拷问刘强东

【思想】怎么管理你的“野心家”下属?

【颠覆】为何“坏老板”团队执行力远超“好老板”? 【领袖】领导力10个狼性法则:你够“狼”还是够“娘”?

第四篇:从铁腕校长看美国教育

由《铁腕校长》对美国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前对美国的教育不甚了解,看过这部影片,对以前美国的教育、和美国的历史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这部电影初步反应了美国当时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

当时美国的历史背景很复杂,对美国基础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先分析一下当时的历史情况: 1.当时美国存在着严重的种族隔离,黑人奴隶制度废除后,美国存在着严重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虽然当时美国最高法院废除了在公立学校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但是隔离在法律上是已经被基本消除,但事实上的隔离仍然进行,就像影片里所说的那样。

白人对黑人的一贯误解,觉得他们存在着很多不良习气,所以白人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黑人 孩子一起上课学习,害怕在学校孩子们发生种族冲突,就不愿意把孩子送到黑人聚集的地方,从而造成了黑人孩子的心理上感觉受到白人的歧视,有时在社会上,有意无意间的不同对待,都让他们感到种族歧视,这种感觉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甚至于让他们自暴自弃。所以出现了像东区中学的现象,贩毒,吸毒,打架,斗殴,强奸这样的恶性事件常常发生,这也是叛逆期的黑人孩子对社会的一种悲观的抵抗。

所以像所有的黑人聚集学校一样,东区中学也被称为“垃圾学校”,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是黑人,只有少量的所谓被抛弃的白人才会被送到这里。不过在影片中,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中仍有一部分人为保留住东区中学而努力,克拉克也临危受命,为了保留东区中学而来到这里。正如他来到这里就对他的学生所说的那样:“如果你不成功,不要怪罪你的父母,也不要怪罪白人,要怪罪的是你,你必须对自己负责任”。他的激励不免使自暴自弃的黑人孩子所动容。还有一些为孩子无怨无悔付出的老师,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共同努力,可见这一场战争是注定要取得胜利的。

2.当时的美国具有教育民主性

从影片就能看出来,家长不但对学校的一些事务具有发言权和参与权,而且家长代表还可以通过抗议和反对的方式对学校和州政府施压,他们的积极参加使得美国教育行政管理得以向民主化、法制化、专业化发展。虽然影片中的家教会一直制造麻烦,但是从出发点看,并非完全为私利,也有对学生人身安全和个体发展的考虑,并包含对克拉克的专制作风的不满,倘若真的遇到不好的校长,家教会及其支持力量的积极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方面,学校的独立管理,显示了高度自主的办学体制。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将管理权交给校长,以便促进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这和国内的学校迥然不同,政府对学校的控制,不能让学校完全按照实际情况全权处理事务,使得很多事变得繁琐和脱离实际,达不到最佳效果。但是,校长的权力也不能无限扩大,所以家长的监督与之相辅相成,以维护美国教育的民主性。这是非常值得我国的基础教育所借鉴的。

从克拉克对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得到的启示:

整顿校风校纪、加强道德教育。当时的东区中学的暴力事件频繁发生,学生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学校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否则这些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将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国家要想减少和根除违法犯罪案件,必须从学生的道德教育抓起。

克拉克刚上任就在第一次的全体学生大会上,开除了一群学生暴力团伙,之后为了防止学生和老师遭到犯罪团伙的报复,就让人给进入学校的各个门上了锁,看似破坏了学校自由的氛围,遭到师生的质疑,还受到消防部门的指责,但是这无疑是一项对挽救东区中学的重大举措,“开除了300人,是挽救另外2700名学生的战争。”

一个学校的风气,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所以开除那些学生势在必行,绝对不能姑息。杜绝学生与社会不良分子的接触也是对这个学校的绝对好处,所以培养学校风气,杜绝学校学生与社会不良分子接触,可以有效的使学生更加有利的学习。

总结: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克拉克创造了一个奇迹。但是,如果没有美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仅仅靠克拉克个人及其战友的努力是不能创造奇迹的。将影片和理论结合,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进一步思考,或许能对我国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第五篇:从美国小学生守则看教育理念

从美国小学生守则看教育理念

1、美国小学生守则制定的依据恰当。美国小学生守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角度来制定,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2、美国小学生守则制定的定位准确。既然是小学生守则,那就必须面向小学生。特别是人性口语化的表述通俗易懂,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

3、美国小学生守则注重细节。守则内容具体、细致入微,指导性、操作性强,实践起来简单可行。

4、美国小学生守则启发性强,重在指导、重在实现自我。

附:

美国小学生守则: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试不许作弊。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1、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提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中国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下载从哈佛耶鲁斯坦福名校看美国精英式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哈佛耶鲁斯坦福名校看美国精英式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美国教育看我市小班化教改(五篇范文)

    从美国教育看我市小班化教改 走进美国校园、对话美国校长,感受美国教育文化建构,是“XX市校长美国之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幸作为“XX市校长美国之行”培训团的成员,带着诸多......